校企合作工作推进会

2024-10-26

校企合作工作推进会(精选8篇)

校企合作工作推进会 篇1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扎实推进就业工作

在院党委、行政正确领导下,在学院各职能部门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学院就业工作两级管理实施办法》(荆职院发[2009]20号)文件精神,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加强就业基地的建设,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扎实推进我系201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一年来,新建立实习就业基地8个,开办校企合作“订单班”2个(“湖北粮油班”、“艾立农牧班”),新开辟就业单位24家大、中型企业。截止到2010年9月,2010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36%,名列学院前列,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一、就业工作全员化,实现“四维”管理机制

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以《学院就业工作两级管理实施办法》为行动指南,扎实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1.经常召开就业工作会议,研究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措施,狠抓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坚持就业工作“三个结合”,即与校企合作相结合,与培养人才质量相结合,与市场调研相结合。

2.建立以系主任、副主任、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老师等组成的就业工作网络,形成了“系领导统筹全局,系就业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各专业教研室、各班级逐层落实”的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就业全员化工作机制。就业工作实行“四维”管理机制,一是通过系主任、副主任联系班级制度,对毕业生就业心态的调查与分析,对毕业生就业观、择业观进行教育;二是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就业心态的引导,及时向学生传达就业信息;三是通过专业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行业技能和行业发展动态的宣传与教育,积极向学生推荐就业单位;四是通过系就业办公室组织就业观念、专业思想、就业形势等专题讲座和宣传等。3.建立健全就业工作全方位服务体制。明确分工,密切协作。加强了就业与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的密切配合,形成了“工作计划、活动组织、实施监控、跟踪调查、评估总结、反馈调整”的工作与管理循环体系。

二、全方位实施就业指导工程,正确引领学生的就业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构建完善的全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以服务推进学生就业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1.2010年举办就业指导展板宣传2次,就业指导讲座3次,网站上发布就业指导、就业政策和应聘技巧共3篇,举办企业专家专题讲座4次。

2.就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社会和企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高。高职院校以培养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需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本位。一是注重培养和引导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二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执着追求的敬业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的质量意识。;三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具备再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觉学、主动学、用脑学。通过就业指导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勤奋的学习观、创造的价值观、求实的择业观、执着的事业观。

3.就业教育与行业教育相结合

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多途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是通过企业专家专题讲座形式,把“企业新技术、行业发展动态”请进校园,走进课堂;二是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走进企业生产车间进行实践学习;三是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和走进企业参与生产实践,形成了“两进两出”的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2010年先后邀请湖北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专家范华荣副总经理、艾立农牧有限公司张志文总经理、广东今日景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靳国强副总经理和美国艾格菲国际集团南昌分公司专家邹小平经理等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在树立远大理想,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勤奋好学与拼搏,勇于探索与创新,不断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科学实践密切结合,打造精英实力与品牌,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与择业理念,努力从基层做起,从平地起飞等方面得到了巩固与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学生就业工作与校企合作相结合,建立稳定的就业基地

坚持高职办学理念,实施校企多方面、深层次合作,建立稳定的就业基地,是扎实就业工作,确保就业质量的根本举措。

1.已建立了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宜昌正大、艾立农牧有限公司等就业基地共16个,2010年新建设就业基地8个。

2.就业基地接收毕业效果显著。接收2010届接收率为32.70%,接收2011届毕业生率60.30%。

3.2009年与湖北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校企合作班—“湖北粮油班”。2010年与艾立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畜牧兽医专业三个年级建立了校企合作班—“艾立农牧班”。

4.通过与企业的洽谈,目前有正大集团湖北区(武汉正大、宜昌正大和襄樊正大三家公司)、扬翔集团、宜昌三元种猪合作社、武汉中粮肉食品公司、潜江宏光畜牧有限公司、广东今日景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隆丰药业有限公司等已经达成意向协议,拟定于2011年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5.通过与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使就业工作与校企合作密切结合,建立稳定的就业基地建、就业渠道与发展平台,对毕业生就业、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锻炼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校企合作工作推进会 篇2

关键词:校企合作,新模式,就业工作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建立高技能创新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就是要完善以共赢为基础的“产、教、学、研”四位一体教学实践新模式,是以社会需求促进独立学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进一步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使企业与高校的培养理念能更好地为地方产业经济服务,实现政府、学校、学生、企业等多方共赢局面。当前独立学院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助推大学生就业与社会实践的实施成效如何,是当前解决的新课题。

1 独立学院新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育人是独立学院为解决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与政府、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新的合作模式。有针对性的为用人单位订制培养所需的各类技术人才。校企合作是注重培养人才的实效性与实用性的培养方案,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操作动手能力,校企合作注重利用学校与企业优势资源、信息资源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接口社会所需,与市场需求接轨。校企合作,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并为企业积蓄了大量用得上、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创建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彰显了高校人才培养特点,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为高等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一片新的发展契机。

2 就业形势分析

近几年,每年都是最难就业年。继2014年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700万后,2015年高校毕业生持续增长,远超2014年的727万达到749万之多,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更是在770万以上,创历史新高。再加上约30万出国留学归来和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预计今年将有1000万的毕业生同时竞争,就业之难可想而知。

3 校企合作基本模式

学校、政府、企业和毕业生四者构成了校企合作的四要素,学校和企业是行为发生的主体,双方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赢互动。基于企业有不同性质、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校企合作的驱动力会有不同差别,主要应从培养适合行业性质为出发点培养应用型人才。

3.1“校企定向式培养”模式

定向培养是指企业与学校经过合作协商,学校针对企业需求提出所需人才数量、专业特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等综合素质要求,学校、企业共同商定可行培养目标,制订教学计划,签订校企合作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管理监督,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实习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定向培养”是用人单位从公司文化特征和岗位技能要求出发介入学校教育培养的全过程。从参与培养教学计划的制订实施、课程要求及内容、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的衔接方式、毕业设计指导、课程设计等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实现“产、教、学、研”四位一体的深度融合。

3.2 搭建实践交流平台,实现教学生产无缝对接

就业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能够为企业、学校搭建交流互助平台,使教学实习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就业实习实践基地是高校理论教育向实践教学过程的拓展,是促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加强高校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缩减毕业生就业成本,提高就业质量。这种合作模式为学生提高实践平台,增加学生社会经验,提升适应社会能力。

3.3 合作举办创新实践技能大赛

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大赛是校企双方立足专业特色,结合社会需求,行业需要,由学校、企业、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实践技能大赛。这类大赛以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加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最终以提高专业技能为宗旨,激励学生对学用相结合的高度重视。同时,企业可以通过这类大赛挖掘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新人进而培养。通过加强与企业协作与联系,相互促进与交流,形成校企良性互动,进而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3.4 设立校园活动基金,力促企业、学生共赢

目前全国各类高校都设立了企业奖学金、助学金,此种基金的设立模式是企业对优秀毕业生和家庭条件困难学生给予奖励和资助。帮助贫困生减轻经济负担,缓解经济生活负担压力带来的学习压力,鼓动激励他们刻苦努力学习。但此类资助模式存在辐射面狭窄、资助对象单一。加强校企紧密合作,优秀的学生都能予以资助,如,创新科技人才、校、班级优秀学生、社团干部、科研技能突出、对学校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学生都能予以奖励。资助涉及各个方面资助模式传递出企业崇高的奉献精神和奋斗精神,已提高企业的公共形象,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校企双赢局面。

3.5 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企业援助式共建、高校主导式共建、优势互补型共建3种模式,企业普遍采纳援助式共建实验室,援助模式是向学校提供硬件、软件产品设备,学校提供场地共建实验室基地,为学校学生提供科技研发、技术竞赛等实践操作平台,企业解决了学校资金困难的问题,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学校为合作企业定向培养了一批能够胜任该企业相关技术研发人才。该校与珠海安联锐视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智能视频网络技术实验室为平台,每年定向培养了数十人科研队伍,为企业提供相应研发数据。

校企共建实验室的合作模式,通过深化校企双方的合作,保障学校教育满足市场经济需求,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培养企业急需技术人才,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学校、企业与学生多赢的合作模式。

4 校企合作的意义

4.1 降低企业招募人才甄选难度

校企合作模式是学校针对性的根据企业所需培养学生。有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符合企业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发展需求,缩短从人才市场招聘毕业生的财力、物力,降低企业招工、用人的成本和风险。校企联合培养主要体现在:产学研合作单位优先挑选、录用在企业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降低劳动生产成本。校企合作教学计划大纲内容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衔接,降低企业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成本;企业通过帮带模式实现教学相长,使学生在企业学习实践专业技术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4.2 校企合作模式有助于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的“双师型”教师,也是建立应用型、复合型独立院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独立院校可组织实践经验缺乏的年轻教师深入到企业,参与企业的项目实践,深入企业一线,利用企业更为强大的资金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先进的行业信息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高校也可聘请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学校授课。校企合作模式,使高校教师有机会提高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加强了高校“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学生及早就业,及早选择职业,及早进行职业规划创造条件,促进独立学院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美娟.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提升[J].教育与职业,2012,(8):86-87.

[2]袁媛.以校企合作教育推动大学生就业[J].江苏高教,2011(1):110.

[3]安雪晶.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9(3):11.

[4]华颖.从校企合作看大学生就业[J].实践与探索,2011(8):235.

校企合作工作推进会 篇3

关键词:工作室 工学结合 准企业环境 制度建设

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在不同程度地尝试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例如我院的动漫专业是中山职院首个推行“教师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已经成立了弘艺数码传媒工作室、律动领域动画工作室、麦点动漫平面传播工作室和萤火多媒体工作室,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我院动漫专业教师工作室为例,介绍了工作室如何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1.工作室现状

1.1缺少企业文化氛围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鲜明的企业文化,虽然校内工作室不能算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企业,但也必须营造一定的企业文化环境,有明确的企业组织结构,为工作室教学提供一个仿

真的就业工作环境。使得学生在此能够体验,这是工作室建设环境中“软”的建设部分。作为校内的工作室其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是一个度的把握,校内建设的工作室由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公司,在文化建设上一般比较薄弱,大多数工作室看不出有何区别。由于企业小、业务(教学)灵活,不可能完全像企业一样,但没有企业文化环境设计的工作室是高职教育的一大欠缺。

1.2缺少完善的運行管理机制

由于没有完善的《工作室管理考核制度》、《教师评价和学生激励制度》和《质量评价体系》,教师在遇到节奏快质量高的项目时,而同时还有正常的教学任务,就会出现精力和时间跟不上的情况,做的话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有很大的压力,最终可能还没有回报,而不做的话也不会违反教学制度,所以工作室团队积极性不高,很多项目就偃旗息鼓,导致工作室业绩不理想,没有真正发挥其“工学结合“的作用。

1.3缺乏对业务流程、技术岗位和技术标准熟悉的“双师型“教师

过去的设计工作室往往是一种作坊式的工作模式,即一个老师带领几个学生承接一些工作项目,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强调对设计思维的探讨和制作的技术提高,不注重项目主要业务

流程、技术岗位和技术标准的设计和管理,工作方式较随意,不能实现企业化的运作,在这种环境下培养的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以后往往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同时体现出工作效率不高、业务和技术对接不畅、文本和业务档案不规范等问题。

良好的教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对指导老师的要求很高,首先要求老师必须有项目实战经验,对动画游戏公司的运作方式和制作流程非常清楚;其次如何组建项目团队、如何控制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如何引导项目小组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再者要求老师有较高教学能力水平和过硬的专业技能、项目开发能力。目前动漫专业教师工作室指导老师大部分缺乏企业实践项目管理经验。

1.4缺少企业行业专家的指导

工作室要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就要注重发挥企业的人才与资源优势,实现校企双方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双赢,各负其责、共同负责项目教学,所以要保证每个项目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企业必须派出至少一个专家到学校工作室进行指导。在教学中以“工作室”为项目承接平台,课程负责人作为“工作室”主持人,企业专家参与教学过程,在企业专家与专任教师的带领下,指导学生进行真项目的实践训练。

2.工作室准企业化环境构建

工作室是学生在校内认识企业、体验行业情景和培养自身职业素质的一个准企业环境,工作室企业环境创设是工作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一步。

2.1岗位设计

工作室不仅有技术性岗位,还有业务接洽和交流、行政事务与管理类型的岗位,且岗位是发展性和扩展性的,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岗位实践对其今后的发展十分有益,另外预留岗位从初级向高级发展的空间。

以我院动漫专业教师工作室为例,总经理一般由教师担任,设立公司项目角色如下:项目经理一名,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进度和质量控制;角色设计师一名,负责动画的角色设计;动作设计师多名;后期处理一名;助理设计师多名,这是比较常见的岗位设置,岗位可以作为流动性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项目中轮流体验。

2.2 制度建设

(1)运行管理机制建设

完善工作室运行管理制度,主要负责人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工作室的正常运转。学院领导层和教务部门参与制定考勤制度和质量评价方案,落实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实践工作,定期召开人才培养工作会议,制定每年要完成的校企合作项目、竞赛项目及开发的项目。

(2)激励机制建设

为了激发工作定团队的积极性,使工作室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为企业提供服务,应制定《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制度》、《兼职教师评价与奖励制度》、《学生评价与奖惩制度》、《优秀合作企业奖励制度》和《优秀工作室团队考核评价与奖励制度》。

(3)保障机制建设

对教师工作室指导老师在课时上可以放宽,这样就有时间和精力去承接、开发项目,最后能保质保量完成项目。

2.3素材和资料的储备

素材和资料的建设是工作室建设的重点,也是不同的办学层次差别的体现。工作素材、商业案例、学习资料是一个工作室是否具有内涵的指标之一,是工作室文化建设积累的标

志。工作室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应该有自己的资料库建设计划。同时,学院要帮助建立工作室之间素材和资料共享的环境,实现横向和纵向的交流,才能发挥工作室实践模式的优

势,扩大影响。

3.结语

动漫游戏设计工作室建设是一个严格系统工程,建容易,正常运转难,要使每个工作室能真正地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必须要有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确定业务类型和目标,设计好清晰的业务流程,真正发挥工作室服务于高职教育的作用,不断提高高职类动漫专业的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天荣.以设计工作室为平台的艺术设计“项目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美术大观,2013.

[2]孙连栋.浅谈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工作室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0.11.

[3]邱晓岩.试论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工作室”的校企共建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20).

校企合作工作推进会 篇4

-------餐旅专业学生赴酒店见习顶岗

为提升餐旅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增强餐旅专业的内涵建设,培养符合国际化要求的餐旅专业人才,餐旅专业学生于第三学期赴学院校企合作单位---酒店进行见习顶岗锻炼。

为了确保餐旅专业学生见习顶岗顺利进行,国贸系主任对见习顶岗工作做了全面部署。系主任要求教学科制定有针对性的餐旅专业学生实习考核方案,在学生入职之前,对学生进行实习安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工作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树立服务意识,入职后深入了解国际酒店的餐饮文化,用心体验世界顶级酒店管理的模式,提升综合素质,达到预期见习顶岗的目的。

校企合作工作推进会 篇5

新生代工人流动性大已成普遍难题

校企合作推进职工素质教育是出路

文/徐燕军

开发区“蓝领成才”职工素质教育工程自从2003年提出“工余时间厂门口上大学”口号以来,七年来工程不断深入实施,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一大批职工通过学习,提高了学历,掌握了技能,晋升了岗位,也踏上了更高的人生舞台。职工素质教育的提高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人才,这对企业的发展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临近2010年全国成人高考统一考试,为了吸引更多职工参加,通过“蓝领成才”工程学习提高知识与技能水平,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证”,6月30日下午,“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校企合作研讨会”在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学院二楼会议室顺利召开,到会的除开发区总工会领导,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老师外还邀请了11家企业工会的领导(东芝,松下电化,卓尚服饰,旭化成,大安,佐帕斯,神林电子„„)一起总结回顾过去一年全区职工素质教育工作情况,为让更多的务工青年加入“蓝领成才”工程,研讨会在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孔丽娟老师主持下大家发言踊跃,献谋献策。

徐霄红(浙江经济职业学院成教学院副院长)加强校企合作,推进蓝领成才

很感谢开发区打造的“蓝领成才”工程,搭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平台,促成了员工、企业、高校的“三赢”。企业需要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人才,员工也需要通过学习获许技能和学历,为自己人生提升高度,开发区企业毗邻高校,“家门口的大学”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在开发区企业上班的蓝领职工的学习。为了更方便职工上学,2010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推出的“蓝领成才”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再添新亮点——东芝·高校学堂。东芝·高校学堂是由东芝公司出资18万元,根据企业与职工技能培训需求,分别在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和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会计电算化、汽车维修工、初级钳工和中级数控车工专业。

首期东芝·高校学堂学习班已经结业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学院开设的会计专业、维修班两个班合格率达到91℅以上,在成教本部上课的班级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会计电算化合格率达91.6℅,计算计操作应用达到89℅(高于社会水平)。这些成绩离不开职工的努力学习,和老师的辛勤教导,当然也离不开企业领导的支持,和开发区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

在开发区组织下,学院已经举行了6次物流管理比赛,8次计算机操作竞赛,大赛每期参与人数都过百,在开发区企业职工里取得了很大反响。职工报名的参加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人数逐年增加。学校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在办学条件方面都给职工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授课老师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都丰富(特别是在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培训和非法律人员的法律培训况方面),且基本上是一个老师和几个学生面对面的授课。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职工学院每年还给予减免学费的优惠,还时常组织教师到社区到企业上门咨询和讲座。但是日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员的工作和作息不规律,很多职工报了名,上了课,但是没有来考试,很想通过在座的企业领导了解下情况,也希望获得大家的配合一起推进“蓝领

成才”工程的发展,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学院下一步计划拓展培训内容,利用家门口的资源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培训。

张颖(开发区总工会综合科)“蓝领成才”工程减少企业员工流动,为企业留住人才

在刚过去的半年里,开发区的职工素质教育人数达到2306人次,累计达22484人次。连同年初加入的浙江理工大学,目前共有6所院校推进“蓝领成才”工程的发展。四月份召开了的推进大会,回顾和展示了七年来开发区打造的这个福利于职工,福利于企业,福利与社会的工程,成绩喜人。

开发区一直很关注底层的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80,90代的职工他们对自身成才更关注,教育的细化和优化也更符合他们的口味。教学方式也拓宽了,特别今年结合开发区艺术节,可以多渠道去宣传“蓝领成才”工程,通过高复培训让更多的职工走进大学,在学习的三年里企业无形中避免了人才流失。所以希望在座的企业领导能更广泛地支持和推广职工素质教育。

刘文生(顶益食品工会主席)企业缺少留人机制,工会迫切希望员工参加职工素质教育

来开发区三年,我在顶益感受到了员工流动性非常巨大,这归根到底是民营企业的体制缺少合理。顶益公司没有很好的留人机制,这和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有相关联系。劳动合同法虽是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但是企业有高招,用不用人,续不续签合同由企业说了算。加上顶益公司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业员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便能独立操作,所以企业也就不在意员工的去留。职工对企业的依赖性也同样不会很强。

我们公司有四千多名员工,其中一千五百多人是一线操作员,大部分都是初中毕业。低学历意为着他们受教育程度不高,责任心不强,只要他们能参加学习,同样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改变他们没能力没学历的现状。但是,改变这种现状先要改变他们的思维观念,希望能邀请学校的老师给他们上些心理方面培训,增强他们学习意识。还有希望多组织些竞赛活动,让大家育乐与学。宣传的册子和海报多印发些,让每个员工都能了解开发区的良苦用心,让外来务工者都能受益。

其实,我也是开发区优惠政策的受益人,通过免费培训学会操作了计算机,获得了计算机初级资格证书。育才留人:企业和学校要双管齐下

企业要和学校双管齐下,作为企业,在公司内部要形成一个激励的机制。员工的工资和学历挂钩和技能培训挂钩,干部提升参考员工学习力和学历。加强开发区优惠政策宣传的同时,要和员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照目前大学生就业情况,三年后操作工都要求有大专学历,只有和员工说清楚了利害关系,他们才会重视。王信斌(神林电子工会主席)

松下内部每年都有很多的培训,人员从基层到部长都有,培训内容涉及,技能类管理类,研修类。松下电化工会在本企业一直在做语言类学习的推广,但是有人学没人考,还有问题是交通不便,居住在市区的,每天上完课没公交车回去。另外公司每年有叉车工,电焊工等技能培训,如果开发区有这方面考证培训的,就可以避免到别处培训的麻烦了。许岩(松下电化工会主席)

制造企业职工上班繁忙,一线人员是两班倒,每天晚上要到八点左右才下班,所以在时间和精力都加重了员工学习的困难。本身公司内部的培训也很多,没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希望学校能在公司授课这样就免除奔波之苦。工会也会和人力资源协商,使学习与薪酬结合。(卓尚服饰工会)

我本身也是通过在开发区业余读大专,接着又业余读本科获得学士学位,现在又有硕士可以读了,对我来说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也说明开发区和学校真正为企业员工着想了。旭化成从05年开始就和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开始合作了,从05年的6名职工报名到现在的30多名职工报名,不单报名人数增加了,良好学习的氛围也在旭化成形成了,当然这和旭化成离开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授课点比较近也有关系。上学的很多职工现在都留在公司。“蓝领成才”政策对企业留人也起到很大作用。(吴行峰 旭化成医疗器械工会)

闻潮社区新雁公寓是个蓝领公寓,7000多新生代农民工在这公寓里面生活着,我们社区希望公寓不单单只是个睡觉休息的地方,希望新雁公寓也是个学习和成才的地方。杭州求知人才专科学校在公寓内办有授课点,但总体来说不管是学校还是社区宣传都似乎没有做到位,后续社区会加强宣传力度,宣传渠道多样化(社区报纸《潮韵》,宣传栏以及网络平台),同时也希望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形式要多样化,比如时常在社区做些活动,通过活动让社区居民更了解学校各方面的优惠措施。职工通过再教育成才了,入住的居民也稳定,社区管理也便轻松了。(魏燕 闻潮社区社区社区主任)

邻里社区同样也是个蓝领员工的生活区,由于邻里社区公共交通比较单一,所以学校在授课地址上希望能方便居民,另外底层员工收入不高,如果可以的话,希望降低下学费。现在务工青年年龄越来越小,刚从学校出来到工厂,在思想和心理上有很多居民有点适应不过来,存在心理障碍,所以希望在培训的课程里有心理疏导和保护方面的课程,让他们学习工作生活都能身心健康。(邻里社区社工)郭正良(开发区总工会副主席)利用校企平台,为开发区培育人才,进而留住人才

开发区近几年来职工素质教育工作取得很大成就,开发区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懂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支撑,职工素质教育工程的实施不仅是个体综合素质提升,也是“蓝领成才”下沙品牌的展现。刚通过听取学校、企业和社区的探讨,我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职工素质教育工程的实施情况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开发区内有14所高校,其中6所院校已经和我们达成合作。所以要资源共享、优势互通,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条件具备了,我们唯一没做到位的是宣传不够,蓝领的学习意识不强。要成才就要营造学期氛围,让他们认识,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加强合作,形成合力

会议上很多企业提到员工上班繁忙,倒班的员工占大多数,一线员工工资偏低,上课交通不便等问题,“蓝领成才”工程是实实在在地为参加学习的职工谋发展的,所以我们学校更应该想方设法为他们减免学费,实实在在地减轻他们的负担。开发区管委会每年也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困难学生的补助和先进学生的表彰奖励。只有企业和学校协调好,形成合力,一切从职工实际出发,为职工创造学习的环境。职工才愿意学,有时间学,有精力学。

三、增加培训,提高成效

要贴近需求,狠抓实效,强化素质教育工程的实施效果。我们的培训,一定要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我们不仅是让职工拿到毕业文凭,还要使他们学以致用,课堂上所学的东西能顺利地转化成工作中的技术熟练和效率提高。院校一定要从细节着手,增强课程的针对性、预期性和实用性,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四、打造品牌,形成特色

开发区内490余家企业,13万打工者,下沙的蓝领人数庞大。这也是我们打造“蓝领成才”职工素质教育工程的迫切所在。我们不仅仅要把这个长期工程办下去,还要办好,打造下沙品牌,让“蓝领成才”形成开发区的特色。在杭州市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最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孔丽娟老师和各企业在会上表示他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开发区职工服务,充分满足区内职工学习的需求,更好地推进职工素质教育工作,让蓝领更多的成才。

链接:蓝领成才工程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篇6

一、完善制度方面

起草并修改了《淄博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淄博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淄博职业学院校企合作考核办法》、《淄博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协议书(指导文本)》等制度。

二、各类数据的统计与汇总

上半年对各系(院)报来的校企合作半年数据汇总,并依据绩效考核办要求进行了分析。全年数据汇总正在进行中。

三、联系企业与系院

先后与歌尔声学、海信集团、海尔集团、重山水泥、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山东分中心等企业沟通校企合作事宜,并及时协调各系(院)与他们进行洽谈。目前电子系与海信集团在顶岗实习方面已有实质性的合作。

四、业务拓展方面

经领导同意,到各地市、本市各区县劳动、人事部门沟通、洽谈校企合作事宜,以收集、掌握更多的合作资源。目前,已先后到了潍坊、东营、滨州(11。17—18)、莱芜、泰安、临沂、日照、青岛、威海、烟台(11。30—12。3)与当地劳动、人事部门取得联系,并沟通了有关校企合作事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们与院办司机起早贪黑,利用休息时间赶路,上班时间到单位谈事的原则,顺利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对于我校的主动沟通工作,他们都予以肯定。

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载体研究 篇7

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为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开始更多注重与企业的合作, 校企合作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和内容。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还是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一头热”状况, 即学校非常热心于合作, 但企业并没有投入同等的热情。造成这种状况的表面原因是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地位不对等, 而深层原因则是双方的利益诉求不匹配, 校企合作不能保证双方实现双赢。高职院校并非没有意识到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利益诉求差异, 但往往受到办学机制和体制的限制无法有效消除这种差异。从这个角度来看, 为校企合作提供一个合适载体, 双方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化合作, 是解决校企双方利益诉求差异最直接的思路。

1 校企合作载体的特征

在确定载体之前, 我们必须对校企合作载体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定性分析, 从而为后期合作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分析的起点我们还是选择双方合作无法深入的深层原因———双方利益诉求的差异。企业作为经济组织, 盈利性是其基本的属性, 也是企业运行的基本利益诉求。在校企合作中同样存在盈利性的利益诉求, 学校的利益诉求在于实现社会赋予的人才培养职能。近年来, 国家出台的各种教育发展规划中对于职业教育都强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可以说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这也是高职院校近年来孜孜以求进行校企合作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学校的基本利益诉求在于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进而获得更大的社会认可度。双方对于校企合作的利益诉求差异可以简单描述为“教育和盈利的矛盾”。只要双方合作的载体能够调和这种矛盾, 同时兼具盈利和人才培养的功效, 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合作中存在利益诉求差异的问题, 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和广泛开展。下面我们来定性分析校企合作载体的基本特征。

1.1 能够实现盈利

企业作为经济性组织, 生产经营要素的使用都是服务于“盈利”这一基本目标的, 要素的流动方向也是能够带来最大经济回报的投资方向。企业当然也具有社会责任, 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会考虑社会效益, 但在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 企业在没有达到一定规模时不会过多考虑社会效益, 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也会优先考虑能够带来更大社会效益回报的重点院校进行合作。而且目前我国在校企合作方面没有强制性的法律法规, 对企业参加与否和如何参与校企合作没有激励或约束效力。高职院校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想要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就必须从企业的基本目标出发, 要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带给企业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因此在选择校企合作载体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其能否盈利。

1.2 能够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

高职院校是校企合作活动的实际发起者, 开展校企合作的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因此选择的校企合作载体必须能够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是个系统性的工作, 涉及到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条件等一系列内容, 因此具体从哪些方面来进行推动就需要精心的设计和全面的考虑。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 高职院校需要培养的是高技能型人才。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技能训练, 所以现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要求实践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比重要超过50%甚至更多。实践课程基本上就是实习实训课程, 需要庞大的实训体系来保障。除了校内建设大量专用和通用的实训室、实训基地外, 高职院校还需要建设若干校外实训基地才能满足实践课程的需要。可以说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水平决定了它的人才培养水平。高职院校目前进行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就是工学交替, 也就是将学生的实习实训放在合作企业。

另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普及教育, 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相应的毕业生规模也在迅速扩大, 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就业工作成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希望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更好地解决学生就业的问题。

1.3 保证合作关系的长期稳定

当前, 我国高职院校在寻找校企合作伙伴的时候还是比较多地依赖教职员工的社会关系, 维系合作关系也主要依靠情感联系, 利益联系比较少。因此在合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不高, 一旦作为情感联系纽带的社会关系断裂 (联系人的离职) , 合作关系就结束。提高校企合作关系的稳定性是加深校企合作层次和扩展校企合作规模的前提条件, 也是校企合作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校企合作的载体应该能够帮助双方维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进而不断深化双方的合作。维持合作关系的关键在于双方能够形成利益关系, 形成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共生关系。因此两者必须要共同参与到合作载体的运行中, 履行各自的职能, 形成制度化的组织结构关系, 从而维系合作关系的长期稳定。

2 校企合作的特征与成效

综上所述, 作为校企合作平台的载体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 载体必须是能够盈利的经济实体。 (2) 能够大量接纳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和就业。 (3)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运作。之所以需要具备这三个特征是基于满足双方基本需求的考虑, 经济实体作为载体主要考虑的是合作企业的盈利性要求;能够容纳大量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则是考虑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而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运作保证了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对等性, 维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近年来高职院校出现兴建产业园的势头, 并且许多院校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不但推进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学生就业, 还提高了学校科研开发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在此我们考虑是否可以将产业园作为校企合作的载体, 借助产业园的建设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化。

目前, 多方合作、共同推动高职教育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很多高职院校都在通过与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等合作, 推进多方合作项目的建设, 而且建设的名称、形式也多种多样。通过调研可以看出, 大部分高职院校推进的合作项目建设都是根据自身优势专业以及学院所处的区位优势而定的, 这也是国家教育部门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所制定的高职教育发展特色布局规划。在高职产业园建设中, 各地区、各高职院校几乎都通过加强与政府、相关行业以及知名企业的合作。

3 结语

高职产业园是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相结合的产物, 是通过集聚效应来推动产业发展, 同时增进入园企业效益的产业组织形式。在这种组织形式下, 入园企业和高职院校必然形成紧密的利益关系, 并且进行多种资源的交流, 从政策、资金到人员、技术等等。高职院校通过产业园还可以通过校企之间紧密的联系来获取第一手的产业资料和资源来推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 并且不断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新企业的孵化。可以说综合具备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载体的特征, 可以作为校企合作的载体来大大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入。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开始日益重视社会服务, 但在实践中存在服务意识不足、服务能力不强、服务层次不高和服务机制缺失等问题。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水平, 在对美国高校社会服务发展经营进行总结的基础上, 从政府规划、服务理念、产学结合和机制建设四个角度提出策略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业园,合作载体

参考文献

[1]谢冬.高职院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机制与载体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3 (32) .

[2]降宏芳.我国高职校企合作激励机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1.

[3]罗国莲.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利益相关群体研究[J].市场论坛, 2013 (7) .

[4]王玫武.基于发展区域经济下的校企合作新模式——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探讨[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 .

[5]江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困境与前途[J].江苏社会科学, 2010 (S1) .

政府搭台 推进校企合作深度发展 篇8

校企合作期待更大力度、更宽范围、更深层次

洽谈会上,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处高迎春副处长就校企合作的深度对接、有序发展做了重要讲话。他说,政府从四个方面为校企合作助力。一是推进学校的专业建设,将学校的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结合起来,并把学校的特色专业、新兴专业以及骨干专业建设逐渐融入到行业发展中去。二是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政府要进一步促进学校按照核心技能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三是加快基地建设。目前政府正在推进中央财政基地建设,并致力于和企业一起共建一批省级实习、实训、培训、课改基地。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倡导学校聘任企业的能工巧匠、技术师傅到校指导,学校老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高迎春副处长还强调,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机制,总结以往校企合作的经验和教训,出台一些与校企合作有关的制度,并为校企深度合作牵线搭桥、排忧解难,合力推动校企合作向更大力度、更宽范围、更深层次发展,着力实现校企合作有序、健康发展。

政府牵线搭桥,助力校企合作

记者从本次会上了解到,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校企合作走在了浙江省内各个中职院校的前列。

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校企合作是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学校组织的三元合一。2012年7月,德清县政府专门配套出台了《德清县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设立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现代学徒制及校企合作其他项目的研究,由政府和学校“出资”向企业“购买”相关岗位,并按照学徒岗位数量、性质向承担学徒培养并经考核合格的实习单位进行补助,实习单位每接受一名学徒可得到800~1000元的补助。

在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分阶段、分层次落实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每个专业都由学校和企业共同选择6至7个核心岗位,让学生前半年进行轮岗实习、后半年跟“师父”定岗培训。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茅水虎说:“过去,学生顶岗实习,只能了解一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轮岗实习后,学生可以了解到与专业相关的多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为他们明确就业方向打下了‘宽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多面手’。”

校企共同发力,创新合作模式

会上,各中职院校校长都介绍了自己学校校企合作的情况,分享了经验和成果。其中,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牵头成立的职业经理人俱乐部独树一帜。

2004年,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与富阳市100多家企业经理人联合成立了“HR经理人”俱乐部,吸纳各个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办公室主任及各行业协会负责人参加。目前,经理人俱乐部形成了一个由150多家核心会员企业、10多个行业协会以及200多家外围会员企业组成的大家庭。

经理人俱乐部每年定期举办两次大型的沙龙与交流活动。企业利用这一平台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学校则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提前一年了解企业的岗位要求以及用工需求,以此作为学校下一年度招生计划的蓝本。基于这个校企联动平台,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真正实现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学校培养学生的一体化建设。

上一篇: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工作汇报下一篇:小学家长委员会邀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