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介绍范文

2024-10-12

企业文化介绍范文(共7篇)

企业文化介绍范文 篇1

琉璃工艺品的历史和文化介绍

琉璃历史

二千多年前西周时代。我们的祖先用铸造法制作了琉璃耳环,然而这种技术未能得以承传。中国古琉璃之谜,何以破解?现代琉璃技法的成功是民族的荣耀,从而使中国琉璃跻身于国际艺术之林。

琉璃是用人造水晶为原料,以脱蜡精铸法制造的艺术品。这个过程需经过数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败或瑕疵。

中国琉璃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

古代帝王们倘若地下有知,他们一定会嫉妒现代百姓——当年只能由他们专享的古法琉璃工艺品,将古法琉璃进行现代工艺创新后,实现产业化,这一创新让普通的现代百姓也能轻松享用起了琉璃。

根据《史记》记载,琉璃的起源与千古美人西施有关。春秋末年,被后世称为财神爷的“陶朱公”范蠡负责为越王勾践督造王者之剑。王剑铸成之日,范蠡在铸剑模内发现一种神奇的粉状物质。这种物质与水晶熔合后,不仅晶莹剔透,且能发金属之音。范蠡认为,这种物质经过烈火百炼之后,既有王者之剑的霸气,又含水晶阴柔之气,便把其称为“剑道”,与王剑一同敬献给越王。越王感念范蠡铸剑之功,收下王者之剑,把“剑道”赐还范蠡,并以范蠡的名字赐“剑道”以“蠡”名。

为西施美貌倾倒的范蠡遍访能工巧匠,将“蠡”打造成一件精美首饰,当定情信物赠给西施。不巧就在这一年,战事起,越国败,西施被迫前往吴国和亲。西施临别将“蠡”还赠范蠡时,泪滴“蠡”上,天地日月为之动容,至今可见西施泪隐隐流动于“蠡”中,后人遂称之为“流蠡”,琉璃之名即由此演变而来。琉璃作为一种中国古法材料,2400多年以来,一直由皇室专用,且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限制,所以民间罕见。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之首、佛家七宝之一,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只在传说与神怪小说里有记载。《西游记》中的沙僧即因打破一只琉璃盏而被贬下天庭;《明制》载:皇帝颁赐给状元的佩饰就是琉璃。现实生活中,人们称古法琉璃为可带来财富、健康、平安等好运的一种神秘物质。这种好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最早的财神信物,也就是招财,另一个则是保健康,求平安。

以下图片就是琉璃

图片来源于(http://)

一、琉璃的美

千年琉璃 玉竞天择(历史之美)

琉璃,沉积历史的华丽,她穿越三千年的时空,以内敛的丰富保留着不可磨损的色彩。那如歌如泣的色泽流动,仿佛还在诉说西施泪别范蠡时的凄凄切切,晶莹的泪花滴落于胸前的信物“蠡”上,这铸剑时的坚贞之物,也为之动情。“流蠡”之称,由此而来。和谐之美 舍得之意(光影之美)

琉璃之美,存于光影游戏之间,流于人物灵犀之巅。影有影意,却令光愈加曼妙;人有人情,却使物更具灵性;铸舍刻意,玉竟得气息之趣;琢舍繁复,器竟现悠然之乐。和谐之美,是谓大美。取舍之意,是谓大得。晶莹剔透 精灵绝美(剔透之美)

琉璃内,或大或小、或浮或沉的气泡,是琉璃生命的特征。这些气泡游走于晶莹剔透的水晶之中,漂浮于柔情似水的颜色带之间。是快意洒脱,是情意绵绵,还是浩然气魄,琉璃在诉说,我们在倾听。

雕刻时光 栩栩如生(精湛雕刻)

千玉琉璃采用脱蜡铸造法创作,设计完图纸的第一道工序,就是进行泥模雕刻。精湛的雕刻工艺,或精致生动,或粗旷大气,为后续的工艺,奠定坚实的基础。浮翠流丹 万紫千红(多彩之美)

琉璃拥有非常丰富饱满的色泽,这也是与普通水晶的不同之处。各种颜色的流动、交融,诉说着不同的故事。红,是传统特有的喜庆味道;黄,是华丽转身的意外发现;蓝,是高贵闲适的别样情怀;绿,是回归质朴的从容跳跃。锦玉千漾 富贵吉祥(吉祥之美)

琉璃之净难掩其与生俱来的贵族之气,高洁的气质背后蕴藏着富贵吉祥的深邃灵意。犹如水中锦鲤,灵动斑斓,生动而不生涩。未雨绸缪,富贵于内,吉祥于身,呼之欲出。

二、琉璃与佛教文化

琉璃被誉为佛家七宝之首(琉璃、金、银、玻璃、砗磲、赤珠、玛瑙),古往今来,它不仅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带来财富、健康、平安等美好寓意的神秘物质,更象征着一种佛家境地的绝美。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记载,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其中第二大愿为:“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正如具有“琉璃世界”之称的南海普陀山普济禅寺的大师们给我们描绘的那样:琉璃的最高境界,就是东方琉璃世界的那种庄严、美好和净无瑕秽的极乐世界;而在有近两千年历史的阿育王寺,那里的大师们则希望千玉琉璃能演绎心清澄明、光明正大的琉璃佛心!琉璃再佛教中被认为是消病避邪之灵物,摆放火佩带琉璃可得三种福缘: •祛病:修行之人认为琉璃乃药师佛的化身,能消病驱邪,使人获得健康之福缘; •坚韧:因烧制繁难,佛教认为琉璃能使人感受提炼真理之艰难,而获坚韧之力量; •灵感:色彩绚丽、变幻瑰美,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喝想象空间,给人灵感和智慧、三、琉璃的吉祥文化

琉璃是一种中国古法材料,她的使用已有2466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极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所以民间很少见。

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一(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只在传说与神怪小说里有记载,西游记中的沙僧就是因为打破一只琉璃盏而被贬下天庭的。

不过即使是明代很残缺的工艺依然是受到品级的保护,当时的琉璃已经很不通透,所以被称为药玉。《明制》载:皇帝颁赐给状元的佩饰就是药玉,四品以上才有配有。

现实生活中,人们称古法琉璃是一种可以带来好运的神秘物质。这种好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最早的财神信物,也就是招财,另一个则是保健康,求平安。琉璃颜色的涵义

*绿色琉璃——保平安代表和平、生命和幸福;有益于与人建立良好关系,可加强勇气,并溶化他人蓄意的排斥。具有强大的净化功能,适合经常出差和喜欢旅游的人。

*紫色琉璃——可催情,提高智商与情商。代表高贵、典雅和进步;有利于改善自己的现有状态,增强自信心。有压抑人的欲念的功能,舒缓心情,可帮助爱情和事业的成功,可作为定情或庆功之用。

*透明(白)色琉璃——宜于护身护宅,加强活力与生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代表纯洁、清爽与轻快;辟邪挡煞,能消除周身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对身体的伤害,保持愉悦的心态,是能给生活带来幸福的快乐之源。

*蓝色琉璃——可聚福,能给人带来幸运,代表清新、宁静与舒适;能减少压力,平稳情绪,能提高自己的人缘,结交到更多的朋友,适合所有需要好运气的人。

*琥珀色琉璃——宜催财,是权利和财富的象征,代表明亮、温和与创新;能助人投射出权威的能量,加强人的果断力,对事业的腾飞有很大的作用。适合正在努力奋斗、渴望成功的人。

*紫色与蓝色——深入交流,相处顺利| *紫色与白色——平安加好心情。白色是纯洁的象征,与紫色的搭配更显内外明澈,优雅中微显娇气。是魅力的代表,淡淡的芳香沁入人心,又有记忆功效,表示感情的无价与爱情的刻骨铭心。

*紫色与绿色——转化运程,加强合作。代表生命的绿色与有聚福功能的紫色搭配,彼此能量的共振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己的命运。

*琥珀色和蓝色——促事业,催财,色彩柔和有力,代表坚毅和信念,提高反映能力。代表事业有成、财运无边。

*琥珀色和白色——官运催财。

企业文化介绍范文 篇2

由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全国企业文化评审委员会等部门组织的全国企业文化创新成果等项评审表彰活动, 已经连续开展了多年, 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建筑材料企业管理协会为配合中国企业联合会的此项活动, 自2004年开始, 组织开展了全国建材行业企业文化优秀成果、案例和突出贡献人物的推荐、宣传等项活动, 累计申报创新成果等近350多项, 已经成为我会为会员单位服务, 提高建材企业管理水平的传统服务项目之一, 得到了行业内企业的广泛关注和认知, 在行业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推动建材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2013年度全国建材企业文化优秀成果、优秀案例和突出贡献人物的基本情况介绍

2013年开展全国建材企业文化创新成果的申报、审定、宣传活动, 指导思想是: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 推动现代建筑材料发展, 提高我国建材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 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发展。在当前实体经济增长乏力和宏观经济不振的大气候条件下, 通过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已经成为不少企业当下非常关注的课题。

因此我会2013年开展的全国建材企业文化优秀成果、优秀案例和突出贡献人物活动,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备受企业的欢迎。2013年开展此项活动, 共计收到了200余项建材企业文化创新成果、优秀案例和突出贡献人物的申报材料, 比往年有了很大的提升, 经过评委会的评审, 今天, 大会将表彰全国建材企业文化优秀成果80项, 其中一等奖43项, 二等奖37项;全国建材企业文化优秀案例10项;2013年度全国建材企业文化突出贡献人物45人。

今年此项工作的开展, 得到了建材企业的广泛响应, 特别是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金隅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对企业文化工作十分重视, 集团专门发文由其文化、党办等部门具体组织下属企业申报, 经过认真筛选后推荐报送, 因此整体水平比往年有了较大提高。

总体来看, 申报的企业文化创新成果和优秀案例内容广泛, 创新点多, 特色鲜明, 成效显著, 不少企业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实施, 企业的凝聚力得到了加强, 因而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企业也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获奖的2013年度全国建材企业文化建设突出贡献人物大多是企业的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他们大多有企业的创业史, 视员工为自己的兄弟姐妹, 带领全体员工锐意进取, 荣辱与共, 深得员工的拥戴, 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以上获奖的项目和突出贡献人物的事迹再次验证了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原动力这一真理。

我会从申报的各项成果和人物中, 择优推荐了5个创新成果、案例和突出贡献人物参加中国企业联合会组织的全国评审, 其中沈阳远大企业集团公司、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德州晶华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建材企业获得了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励, 展现了建材企业和企业家的风采。

2 建材行业企业文化创新成果、优秀案例、突出贡献人物的特点

根据2012年建材行业企业文化创新成果、优秀案例和突出贡献人物申报的情况来看, 有如下特点:

2.1 建材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知度有了较大提升

从2013年申报的企业数量和创新成果数量来看, 申报总量达到250余项, 比往年大幅度提高。由此可见, 企业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和实施力度有了较大提升。值得关注的是, 以往申报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多以国营大中型企业为主, 今年股份制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也积极地申报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和突出贡献人物。

从获奖的134项优秀成果、案例和突出贡献人物统计:

国有及国有改制企业:556家 (项)

股份制、民营企业:66家 (项)

上市公司:13家 (项)

2.2 行业分类

从上表可以看出, 申报企业以水泥和新材料企业为主, 两类企业合计占比达65.67%。

2.3 建材行业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和案例的特点

从2013年获奖的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和案例来看, 企业文化活动目前已经得到大多数企业认同, 多数企业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 注重顶层设计, 落实上有标准, 员工的认同感强, 各个企业的文化特色鲜明, 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较强,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从建材行业企业文化获奖企业的经验来看, 各企业不仅在企业现实文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同时许多企业又大胆的进行了发展和创造。这就是说, 全行业不仅全面的推进了建材企业的现实文化, 而且又有许多企业在深度、广度和形式上实现了全面的推进和创新。因此是值得肯定的。

总结中国建材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全部是围绕着如何把企业做好、做大、做强这一最基本的文化要求进行发力的。其中不论是发展文化, 还是兼并重组, 国际化, 设备更新, 管理变革, 流程再造, 信息化, 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都是企业利益的实现过程, 也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过程。在这一目的的驱动下, 我们各个企业才根据我们各自企业当时, 当地的环境, 条件以及对于各种大小、轻重、急缓的利益要求进行评估, 一是判定哪一种要求最重;哪一种要求最急;哪一种要求最具影响, 最有决定意义, 企业就首先选择实现和满足这一利益要求。比如, 节能减排;兼并重组;管理变革;技术创新等等。

通过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 我们从中悟出了这样两个深刻的道理, 其一: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利益的实现过程;其二:企业文化同时又是我们企业不断选择 (创新、变革、发展、推进等) 的过程;凡认真总结所有企业的文化过程, 都不外乎企业以不断选择、创造、创新、发展的方式来实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来争取把企业做好、做大、做强。

3 建材行业开展企业文化活动的思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建材企业文化建设植根于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实践, 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取得了长足进步, 不仅取得了丰硕成果, 而且涌现出了中国建材集团、中国中材集团、北京金隅集团、华新水泥, 上海联合水泥, 冀东发展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典范。近年来, 为适应结构调整的大趋势,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抓住机遇, 主动应对全球化挑战, 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我国建材企业文化建设更加注重用科学发展理念引领、支撑企业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的转变, 使其在提高企业管理绩效、增强企业内生动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发挥更加行之有效的作用;并在培育品牌、提升商誉、打造企业软实力、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方面产生更大的影响。

第一:深化企业价值体系建设, 增强企业文化驱动力, 是这次会议的主题。从2013年申报的企业文化和优秀案例来看, 不少企业是否重视企业价值体系建设,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些企业得到很好的展现,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驱动力显著提高。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出现深度的融合。文化管理与传统管理不同, 它是以价值观为引导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和执行力, 强调员工的主动性, 做到制度管理和自我管理,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要把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文化管理结合起来, 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 用宏伟的视野凝聚人, 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 用和谐的环境熏陶人, 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达到人企合一的境界。

比如广东东鹏陶瓷建立现代化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从“建陶万千, 东鹏领先”的发展口号到“百年企业, 百亿东鹏”的发展愿景, 无不体现出大鹏“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非凡气魄。现在, 彰显东鹏“新东方文化”的“生活体验馆”、“梦之家”等展厅在全国随处可见, 通过一系列对企业文化的全方位建设与不断完善, 形成了以“和衷共济, 诚信立业”为核心理念的系统完整的新企业文化体系。

华新水泥历经百年风雨积淀下来的厚重的企业文化, 在中国水泥行业中独一无二, 华新又对企业文化进行整理, 将企业精神提炼为优质、高效、超越、服务, 并对内涵进行定位,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弘扬华新百年企业文化, 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上海联合水泥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在发展过程中提炼形成的, 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地提升和深化, 在这个过程中被积淀下来的理念、目标、价值观就是上联水泥的精髓。上海联合水泥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的形成大致遵循了这样的模式:企业文化雏形→企业文化积累→企业文化传承并与时俱进→企业文化提升。

上海宝钢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以共享绿色价值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 不断开拓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把先进文化深深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 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原动力。“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社会责任,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南京非金属矿山工程有限公司对文化创新的理解, 也更为宽泛。南矿认为, 企业发展, 一年靠运气, 十年靠机制, 百年靠文化, 主动求变就是创新, 它包含:观念理念的创新, 其实质就是解放思想, 这是创新之魂;经营结构与方式的创新。几年前公司涉足骨料项目以及十几年前转战采矿服务, 都是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都属于经营结构的转型创新;组织架构、机制体制的创新。公司实行项目经理、助理以上岗位竞聘就是激励机制的创新。通过深入完善机制体制, 有效激发起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达到“企业增效、员工增收”的双赢目标。

以上案例, 从企业文化的层面, 建立了一套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办法, 是值得其他企业借鉴的。

这些获奖企业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经济的繁荣;为了企业员工的福祉;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壮大艰苦奋斗, 不断攀登。同时在人才战略, 技术创新, 管理变革, 流程再造, 模式创新, 产品研发, 市场开发等方方面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试验。场面是那么的恢弘, 壮观;精神是那么的生动、感人。

第三:加强企业文化管理, 需要造就一大批企业文化的领军人物

企业发展靠管理, 管理成功靠文化。企业文化的有效实施靠企业的主要领导。2013年建材企业文化突出贡献人物的事迹充分说明领导的重视至关重要。

比如中国联合水泥集团南阳分公司刘天成总经理以睿智进步的思想、脚踏实地的作风、敢于创新的精神, 汲取时代精华和先进理念, 围绕南阳分公司科学发展这一核心, 大胆探索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模式, 不断开拓南阳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把先进文化深深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 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

华新水泥股份李叶青总裁, 凭借着在工作中所展露出的激情和智慧, 年仅35岁的李叶青成为华新的掌舵人。十几年来, 在这位温文尔雅的博士企业家率领下, 华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转变发展方式, 大胆实践, 勇于创新, 组织实施了“十字型”定位发展战略、“纵向一体化”产业发展战略、管理创新战略、技术创新战略、社会责任战略等五大战略, 坚持走可持续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着力打造绿色环保型企业, 实现了企业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企业的技术、设备、人才都可以被带走, 惟独无法带走的是企业的文化。这些规律和这些理论值得我们深思。

这些获奖企业的老总, 不愧为时代的精英, 民族的脊梁。你们在兑现历史、民族、国家、地方、百姓、员工所赋予你们的使命的时候, 也同时把你们自身的成长以及价值的实现, 全部融入到了企业的文化建设之中。你们不仅领导、推进和亲自实践、助推了企业的成长与腾飞, 而且最壮观、最值得敬仰的是你们把人生、事业、价值、追求、成功、责任、担当、奉献、牺牲, 以及全部人生文化都融入到了伟大的企业文化事业中去, 是你们的智慧画就了企业长盛不衰的发展蓝图;是你们的身躯铺就了企业百年大厦的基业;是你们的精神塑造了艰苦奋斗, 不屈不挠, 合作共赢, 永不言败的企业灵魂……

第四: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现实文化, 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

企业的现实文化, 由于企业情况不同, 有的可能是产品创新;有的可能是技术创新;有的可能是市场开发;有的可能是管理变革……认真总结全行业企业的文化过程, 其实大多企业所成就的, 多数属于企业的“现实文化”。

拿目前中国的现实为例, 在中华民族现实的情况下, 提出“民族复兴”是全民族 (包括海外华人) 共同的利益诉求, 是中华民族几百年来的梦想, 也是全体华人共同奋斗的目标。“实现中国梦”的提法是非常及时的, 是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的。原因是, 民族复兴了, 也就是国家强大了, 对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有利。是全体华人最大的利益诉求。其实, 企业也是这样, 企业做好了, 首先是所有有着利益期盼的相关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利益, 因此, 企业的现实文化不仅是各利益主体要求的, 同时也是他们亲自支持和亲历践行的。

从建材行业获奖企业的经验来看, 各企业不仅在企业现实文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同时许多企业又大胆的进行了发展和创造。这就是说, 全行业不仅全面的推进了建材企业的现实文化, 而且又有许多企业在深度、广度和形式上实现了全面的推进和创新。因此是值得庆贺的。

第五:企业的使命、责任和义务在企业中全体利益主体都是以“使命、责任、义务”的方式联系着, 他们, 既企业与全体成员;全体成员与企业;全体成员之间;企业、成员与社会之间等等也都是以“责任”的方式联系着。在这里, 我们看到, 全体成员对于各自利益的追求, 变成了全体成员对于企业的“责任”的承担。无形之中, 全体成员的“追求文化”转型成为“担当文化”, “责任”则成了全体成员文化的综合形式。这样, 企业全体成员对于各自所承担的“责任”的理解和积极承担就变成了这一成员文化素质的全部体现。有人说企业与员工之间是一种价值交换关系, 我们说,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实际上, 企业与员工是一种“责任”关系。而“责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担当、意味着奉献、意味着必要的牺牲。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分析, 我们看到在企业内外, 人与人之间都是以文化的方式联系着, 而其中文化的本质是利益的实现。因此利益的有无、大小、轻重、急缓就成了企业各种关系选择的依据。我们看到, 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 我们称之为“市场关系”。市场关系很像胎儿的“脐带”, 直接连接着企业与消费者。只要这条脐带断裂, 企业很快就会夭亡。继续研究我们又看到, 市场关系不是空洞的, 虚无的, 而是实实在在的, 是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体现着。这就是说, 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就是企业活的, 现实的市场关系。这就告诉我们, 企业任何时候都必须有好的产品和服务。而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消费者永远喜欢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为企业的核心文化力, 若反映到市场上去就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像南京矿山工程公司孟庆好同志的观点就非常好“企”字头上是个“人”字, 企业的活力在于人。企业文化, 说到底就是人的文化。只有人的文化、能力等综合素质提高了, 企业生产力才能得以进步, 企业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打造一流企业必须践行人本理念, 建设人本文化。

卢作孚企业文化思想介绍 篇3

1910年加入同盟会,后积极参加四川保路同志会的革命活动。

1916年,任四川进步报刊《群报》记者。

1919年6月,参加由周恩来等人创立的少年中国学会。

1923年,任四川省通俗教育馆馆长。

1925年筹建民生公司。1926年3月民生公司正式成立,卢作孚任总经理。

1938年初,被国民政府委任为交通部常务次长,主管水陆运输任务。

1944年10月,代表中国工商界出席在美国纽约召开的国际通商会议。

1949年10月,组织民生公司在外航行的船只全部回归祖国。

1950年,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并被增补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0年10月,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1952年2月8日,卢作孚先生逝世,享年59岁。

卢作孚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实业家,由他创立并领导的民生公司在中国航运业的历史上创造了极其辉煌的成就。而卢作孚本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探索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管理思想,其中有关企业文化的内容占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创立和发扬民生精神

卢作孚提出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民生精神。这既是民生公司经营的宗旨,也是民生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卢作孚认为,办企业应该是为了事业、为社会,而不是为个人。他曾说:“我们做生产事业的目的,不是纯为赚钱,更不是分赃式地把赚来的钱分掉,而是要把它运用到社会上去,扩大帮助社会的范围。”正是在民生精神的感召下,民生公司才在抗战的前三年,共抢运进川人员150余万人,物资约100万吨,而民生公司却因此而损失船舶16艘,牺牲员工100余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民生精神起到了鼓励士气、激励奋起的作用,使民生公司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建设现代集团生活

卢作孚认为,中国社会存在着两重集团生活。一重是几千年农业民族的社会生活,这种社会生活只不过是放大了的家庭生活;另一重是由家庭为基础形成的亲戚邻里朋友的关系。这种两重集团生活的依赖关系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而要推动社会进步,就应该建立现代集团生活。他说,现代集团生活是以社会、国家为核心,超越家庭、超越亲戚邻里朋友关系的工商时代的集团生活,民生公司就应是创造这样生活的一个集团。这个集团的成功就是大家个人的成功,个人的理想要变为集团的理想,个人的希望要变为集团的希望。由于民生公司致力于创造现代集团生活,所以就要进行帮助社会的运动,也就是“帮助社会寻求现代文明的方法”。卢作孚在企业建设中,始终把企业与社会联系在一起,并力图将民生公司作为建设现代集团生活的典范。

注重员工教育,主张用人唯贤

卢作孚认为,“中国缺乏技术人才,尤其缺乏管理人才,如果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则社会的一切问题都不能解决”。因此他提出“企业即学校,且是最实际的学校”,在这里除了训练员工的基本工作技能之外,还要对员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在当时国弱民穷的情况下,他把办企业与办教育结合在一起,并持之以恒地在企业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员工的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这在中国民族企业发展史上确实是一个重大创新。

卢作孚强调,培养人才,“不是培养他个人的成功,而是培养他做社会运动,使社会成功”。他主张,国民精神必须改造,“醉生梦死之生活必须改正,奋发蓬勃之朝气必须养成,苟且偷生之习性必须革除,自私自利之企图必须打破,分歧错杂之思想必须纠正”。卢作孚的道德建设思想成为民生精神建立的思想基础。

在教育员工的方法上,卢作孚也颇有创新。比如,原来民生公司对员工的服装并无统一规定,员工一般常穿西服或长衫。后来,卢作孚提出,民生公司员工一律穿布质的公司制服。他说,这样做的目的,第一是要树起节约的风气,第二是要表现企业的精神。这一规定为民生公司树立公司形象、提高员工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企业文化介绍范文 篇4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这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来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企业的文化建设对于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想要实现企业管理的有效进行,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之间的有效融合,达到共生与双向互动。作为企业管理者,对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剖析,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今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海底捞是近几年餐饮业异军突起的一家火锅连锁直营企业,以其极致的服务理念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海底捞“双手改变命运”、“员工比顾客重要”等独特的企业文化也吸引了一大批学者的好奇。本文在企业文化的理论基础上介绍分析了海底捞企业文化的建设、海底捞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等。

关键词:企业文化;海底捞;服务;核心价值

1.企业文化概述

1、企业文化定义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经营精神和风格,包括一个企业独特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经营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企业文化的提出源于日本经济发展奇迹而引起的美日比较管理学研究热潮。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即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

企业精神文化在整个企业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之源,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环境氛围、时代精神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等影响所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企业制度文化是指企业中的各项“正式制度”,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具体化。企业行为文化是以人的行为为形态的企业文化的形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为规范员工行为而制定的“行为规范”,二是员工的具体行为所折射出的“文化”。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人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构成的器物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企业的生态文化。二是企业生产的产品与所提供的服务。三是企业的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

2、企业文化特征

企业文化有特征:

1、独特性: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淀积,这是由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特色、企业传统、企业目标、企业员工素质以及内外环境不同所决定的。

2、继承性:企业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产生、生存和发展,企业文化是历史的产物。企业文化的继承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华。二是继承企业的文化传统。三是继承外来的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成果。

3、相融性:企业文化的相融性体现在它与企业环境的协调和适应性方面。企业文化反映了时代精神,它必然要与企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社区环境相融合。

4、人本性: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强调在企业管理中要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注重的全面发展,用愿景鼓舞人,用精神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环境培育人。

5、整体性:企业文化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引导企业职工把个人奋斗目标融于企业整体目标之中,追求企业的整体优势和整体意志的实现。

6、创新性:创新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企业文化自身的内在要求。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在继承中创新,随着企业环境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而改革发展,引导大家追求卓越,追求成效,追求创新。

3、企业文化作用

导向作用

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

2.企业目标的指引

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

1.有效规章制度的约束

2.道德规范的约束

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激励作用

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

调适作用

调适就是调整和适应。企业各部门之间、职工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各自进行自我调节;企业与环境、与顾客、与企业、与国家、与社会之间都会存在不协调、不适应之处,这也需要进行调整和适应。

辐射作用

企业文化关系到企业的公众形象、公众态度、公众舆论和品牌美誉度。企业文化不仅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企业员工产生影响,它也能通过传播媒体,公共关系活动等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向社会辐射。企业文化的传播对树立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有很大帮助,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背景分析

1、海底捞企业简介

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于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民营企业。十几年来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数千余名员工,拥有一批食品、饮食,营养,工程,仓储、管理方面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三十二家直营分店,直营店经营面积超过五万平方米。具有四个大型配送中心和一个投资两千多万元人民币,占地约20余亩大型生产基地(获得HACCP认证、QS认证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公司年营业额超过亿元,纯利润超过千万。

2、海底捞的发展过程

1994年,张勇先生在四川简阳市开办了第一家火锅店,当时的火锅店只有4套桌椅,在张勇夫妇的努力下,小火锅店有了越来越多的顾客,在2001年4月,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

公司曾先后在四川、陕西、河南等省荣获“先进企业”、“消费者满意单位”、“名优火锅”等十几项称号和荣誉,创新的特色服务赢得了“五星级”火锅店的美名。2006年,海底捞火锅成为国际烹饪联合会团体会员,同年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会员单位,2007年,公司喜获四川省著名商标称号。2008年公司荣获《当代经理人》杂志举办的中国餐饮连锁企业十强第一名。2008至2010年连续3年荣获大众点评网“最受欢迎10佳火锅店”;同时连续3年获“中国餐饮百强企业”荣誉称号。近年来,海底捞以每年平均开拓7个店的速度发展,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公司发展至今,已成为海内外瞩目的品牌企业。中央电视台二套《财富故事会》和《商道》曾两次对“海底捞”进行专题报道;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深圳卫视等电视媒体多次进行报道;也有美国、日本、韩国等多国媒体的报道。

3.海底捞企业文化的形成及核心价值分析

1、海底捞企业文化的形成企业领导者的影响

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勇先生从只有4张桌椅的麻辣烫起家,凭着想要成功的信念,用坚韧、踏实、努力、朴实的品性,一步步做起,最终成功创立了在全国15个城市拥有71家直营店,4个大型现代化物流配送基地和一个原料生产基地,现拥有员工14000多人,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的海底捞企业。

张勇先生始终认为,人生不害怕艰难,不害怕没背景,只要有梦想。凭着自己的双手也可以改变自己,改变家庭甚至许多人的命运。用双手改变命运,是海底捞最有号召力的一句话,也是海底捞企业文化的精髓所在。海底捞的员工几乎都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没受过什么高等教育的,但他们同样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美好希望。海底捞一直致力于把“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转化为现实,并将之

当做海底捞的目标之一,鼓舞感动了海底捞员工,大大激励了员工的积极性与责任感,推动了海底捞的井喷式发展。

独特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影响

海底捞在成立之初并没有采取在广告上投入大笔资金做宣传的方式,而是主要通过顾客的口口相传,通过形成口碑效应达到宣传目的。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它才开始逐渐改变宣传方式,利用其他大众传媒如网络、书籍、电视等继续扩大海底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海底捞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分析

用心创造差异化

公司在张勇董事长确立的服务差异化战略指导下,始终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理念,以创新为核心,改变传统的标准化、单一化的服务,提倡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将用心服务做为基本经营理念,致力于为顾客提供“贴心、温心、舒心”的服务。

客人的要求五花八门,标准化服务最多能让客人挑不出毛病,但不会超出顾客的期望,而海底捞却给人带来超值享受。凡来过海底捞的人,恐怕都很难不对细致入微的服务留下强烈的印象,顾客等餐时,服务员会送上免费饮料、水果、点心,顾客还可享受免费美甲、擦皮鞋、上网等服务。顾客入座后,立马会送上绑头发用的皮筋、围裙、手机套,就餐期间会有服务员不时递上热毛巾。更深的感触是服务员个个精神饱满,快乐感染了每位顾客。在“大众点评网”上,很多顾客对这种贴心服务感到“受宠若惊”,感慨“终于找到了做上帝的感觉”。

海底捞细致入微的服务让顾客感到新鲜及温馨,全方位提升了顾客满意度,培育了大批忠实客户,海底捞没在广告宣传上花费大笔金钱,却获得了巨大的广告投入也无法带来的收益。

把员工当家人

餐饮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服务的竞争,而服务取决于员工,鉴于此,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先生提出“把员工当成家人”、“员工比顾客重要”的理念,在大多数餐饮业打工者居住在简陋的地下室时,海底捞为员工提供的公寓是正式住宅小区的两或三居室,距离店面走路不能超过20分钟。公寓内电话、电视和网络一应俱全,有专人打扫卫生,换洗床单。员工生病了会送上药品和病号饭,下夜班的员工还能享受到夜宵服务。如果是大堂经理和店经理以上的干部,其父母每个月都能领到几百块钱。此外海底捞还在一定地方建立了私立寄宿制学校,让员工的孩子在那里免费上学。

“员工比顾客重要”,张勇从不考察分店的营业额,他只关心员工的满意度。他把两眼只盯着利润的企业家称为糊涂,但他不重视利润并不代表不能获得。海底捞的利润有目共睹,相对于顾客付出的金钱与时间,海底捞不仅依靠优质服务为其营造轻松悠闲的就餐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菜品创新为其提供味觉享受,这才是餐饮业为顾客提供的根本价值。而所有这些价值,取决于它们的直接传递者:员工。

优先培养人才

海底捞把培养合格员工的工作称为“造人”。张勇将造人视为海底捞发展战略的基石。海底捞对每个店长的考核只有两个指标:一是客人的满意度;二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求每个店按照实际需要的110%配备员工,为扩张提供人员保障。

在海底捞,任何新员工都有清晰的升迁路线,可以选择管理、技术和后勤三个方向,只要他们发挥自己的正直、诚实和勤劳,就可以实现自我价值。这种无视学历与工龄的选拔方式,既保证了员工升迁的公平与公正,又使服务员出身且经验丰富的管理层具备了对顾客满意度的直觉和判断能力。隐含在海底捞员工升迁制度中的还有一个独创的家访制度。每提升一个员工到重要岗位,张勇都会亲自访问他的老家。一是获取家里的鼓励和期望,这对大多数承担养家责任的海底捞员工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每一个来到海底捞的员工都很年轻,又都缺乏特殊技能,家访有助于了解他们的差异和真实性情。

4.海底捞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提高了海底捞的知名度

海底捞逐步从一个不知名的小火锅门店起步,发展成为今天拥有数千余名员工,拥有一批食品、饮食,营养,工程,仓储、管理方面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发展成为拥有三十二家直营分店,直营店经营面积超过五万平方米。四个大型配送中心和一个投资两千多万元人民币,占地约20余亩大型生产基地(获得HACCP认证、QS认证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海底捞年营业额超过亿元,纯利润超过千万。

公司曾先后在四川、陕西、河南等省荣获“先进企业”、“消费者满意单位”、“名优火锅”等十几项称号和荣誉,创新的特色服务赢得了“五星级”火锅店的美名。2008至2010年连续3年荣获大众点评网“最受欢迎10佳火锅店”;同时连续3年获“中国餐饮百强企业”荣誉称号。

公司发展至今,已成为海内外瞩目的品牌企业。中央电视台二套《财富故事会》和《商道》曾两次对“海底捞”进行专题报道;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深圳卫视等电视媒体多次进行报道;也有美国、日本、韩国等多国媒体的报道。[1]

十几年来,历经市场和顾客的检验,成功地打造出信誉度高,颇具四川火锅特色,融汇巴蜀餐饮文化“蜀地,蜀风”浓郁的优质火锅品牌。我们将继续把好食品质量关,接受舆论监督,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更健康、更安全、更营养和更放心的食品。

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

在海底捞,基层员工拥有打折、换菜甚至免单的权利,只要事后口头说明即可,但是一旦发现靠钻制度空子谋取一己私利的,海底捞会毫不留情地开除。在海底捞,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公司看重的是你是否勤奋、正直、真诚。管理着10家分店、1600名员工的海底捞北京地区总经理袁华强就是由一名擦鞋员成长起来的。

将“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变为现实,是海底捞的首要公司目标。从张勇到袁华强,再到每一位努力在工作中创造价值的海底捞员工,这一理念在不断传递。目前海底捞的核心管理团队成员都是超过10年的老员工,他们的忠诚度直接带动了员工创新与生产效率。严格升迁制度保证下“公平公正”的内部环境,不仅为员工带来了尊严和自我实现的机会,更将这种满意与幸福自然而然地传递给每一位顾客,并最终推动公司整体的增长。

5.总结

企业文化研习社介绍 篇5

企业文化研习社 介绍

企业文化研习社是全国高校中首个专门以企业文化研究为主的研究型社团。自2006年11月创立以来,社团一直以“研究企业文化,学习创业精神”为目标,秉承“团结合作,追求卓越”的社团精神,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各届社员的积极努力和各兄弟社团的全力协助下,取得了一系列的佳绩。

2006年11月—2007年8月,在社团创始人谢会友(04自动化)和刘训文(05环艺)的领导下,积极开展的“企业文化宣传周”、“首届瓷都企业文化论坛”、“2007年赴将军县暑期社会实践”和“2007年赴蒙牛企业文化考察”等活动的成功,即体现了一个新兴社团的无限活力和远大的发展前景。

2007年9月—2008年8月,在第二届社团骨干刘开发(05机设)、谢祥东和陈阿清等同学的努力下,社团开展的“赴南昌江中集团文化考察”、“首届瓷都企业家年会”、“昌南对话”、“2008年赴江西铜业集团文化调研”、“2008年唐山陶瓷产业经济调查”等特色活动,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在学校的“红五月”和“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活动中荣获“十佳优秀社团”和“最佳宣传奖”等称号。社团的活动达到了一个高峰,这更加显示了企研社的顽强生命力和卓越社团的文化魅力。

2008年9月—2009年8月,以第三届社团骨干张吉孝(07环工)、张慧、张高明和林禄等同学的发展下,社团开展的“第二届瓷都企业文化论坛”、“景德镇知名陶瓷企业巡回参观考察”、“2009年赴青岛海尔文化考察学习”等活动,都取得了令同学称颂和老师嘉奖的成绩,也取得“十佳社团”等荣誉称号。更为骄人的是,在2009年的“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企业文化研习社由张慧同学(07国贸)领队的团队作品《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的保护与发展研究》荣获江西省二等奖,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嘉奖以及同学的广泛传扬。

2011年9月——2012年10月,在第六届骨干朱汉喜(09无非)、陈强、黄玥婷、常义平等的带领下,社团开展了“瓷都品牌文化建设情况调研”、“草根论坛”“论大学生创业条件及意识”、“企研社赴广东广州、中山‘现代灯饰与贸易’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社团组织架构、内部建设更完善,在各届社员的共同努力下,企业文化研习社一直保持着和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中国企业文化研究院、法兰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昌河汽车有限公司、景德镇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尔集团公司等协会和企业的友好合作关系,也得到了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办公室赵国斌主任、景德镇陶瓷学院企业文化专家许剑雄教授、景德镇中景集团俞六景总质量师等的大力支持,为社团的理论研究和考察实践提供了有力保障。

给自己一个锻炼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企研社就给你一个精彩的人生。

企业文化研习社,愿与你一路同行,“比翼齐飞”!

敢为人先吃苦耐劳追求卓越与时俱进

在以后的岁月中,企业文化研习社将再接再厉,在优秀的社团文化的感染和浸润下再续华美的篇章,丰富校园文化,“以人为本”地为学生提供研究学习企业文化的精彩舞台,营造一种温馨家园般的独特社团文化,使社团的发展再创新高。

文化创新,路漫漫;四季如春,暖融融。企业文化研习社一定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给自己一个锻炼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企研社就给你一个精彩的人生。

企业文化征文范文 篇6

XX分公司

XXX XX矿业公司在集团公司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下,近几年取得了蜚然的成绩。随着公司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公司党委为公司重新定位,为适应公司发展新阶段,提高市场竞争力,公司对原有的企业文化理念进行了重新修订完善,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为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了行动指南。新修订的企业文化理念从三大主体(核心理念、经营管理理念、员工信条)来阐述新时期XX矿业公司的宏伟目标和经营理念,使得公司在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具有了新的生命活力。

由于煤炭行业本身属于高危行业,遵章至尊的理念已成为行业共识。规章制度再完善,也总有覆盖不到的地方,只有文化的力量能引导职工自觉遵守和执行规章、统一思想规范行为。在总结了历史上事故经验教训和系统分析行业特点的基础上,煤炭企业在加强制度建设和职工培训的同时,逐渐开始将文化建设作为统一职工思想,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手段。

(一)以塑造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切实抓好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为企业和企业员工的一切行为提供价值观上的指导和心理上的支撑,是企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建设内涵丰富,但其最关键的内容则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所谓企业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指的是企业的核心理念,它至少包括企业是

什么、企业为什么、企业现在怎样、企业如何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只有取得了一致的认识,认为企业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员工才有可能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岗位和工作,才有可能将努力工作当作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从而实现员工个人利益和企业整体利益的完美统一,而这必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长远而巨大的发展后劲。面对当前全国煤炭形势趋好,煤炭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的环境,XX矿全体员工满怀激情投入“五煤会战”,XX矿启动了“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增强矿井整体实力”技改工程,确保矿井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使生产经营有了较大提高。同时,通过树立“壮大蔚煤、惠泽员工、回报股东、造福地方”的企业使命和“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学以养德,行以求实”的共同价值观以及“安全统领,效益为先,依法治企,和谐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凝聚了职工的士气,推动了企业发展。

(二)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着力点,切实抓好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是实现企业文化管理,而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效率的企业必将被市场淘汰的。核心价值观固然具有如此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但如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只有软性和隐性层面的价值观建设,而没有硬性和显性层面的制度建设,那么在某些情况下,员工就会觉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而一旦员工的日常行为失去明确和统一的准则,实现企业高效运转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在企业管理中,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改善或废除,一方面必须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相适应,具体体现核心价值观,且通

过奖惩等措施保证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得到贯彻;另一方面,制度文化建设还必须从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从是否有利于革除弊端、堵塞漏洞、强化管理、维护公平出发。总之,优秀的制度文化建设,应该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现实发展需要的有机统一。我认为我们应该倡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的制度文化创建理念,从“管理好人、监督好事、规范好权、控制好钱”等事关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和对策入手,进一步健全完善“议事制度,内部经济分配、资金管理制度”,推行以“责任落实”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深化落实,严肃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做到各项工作有目标、有考核、有奖惩、有落实,使得制度建设更加完善、更加全面、更加充实,对弘扬企业核心价值观、约束员工行为、规范企业管理、提高企业运转效率,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为主线,切实抓好企业物质文化建设。近年来,XX矿业公司在做强主业,融入地方的基础上,与员工、地方、社会结成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公司领导主动与地方搞好关系,承办了两届剪纸艺术节,为地方群众提供就业机会等等。XX矿业公司把学习作为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的重要手段,引导公司职工认真学习、系统思考、科学决策,把“学习型”企业建设贯穿、渗透、融合到生产经营全过程。还通过办公楼、矿区广场、职工宿舍区的环境美化,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专栏的开辟,努力打造企业文化建设阵地,紧贴企业发展实际和时代发展脉搏,大力传播精神文化、宣传重大实事要闻、公布各类规章制度、弘扬先

进人物及典型事迹,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企业文化介绍范文 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与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地增多, 在经济、文化、能源、科学等方面正逐渐地向国际接轨。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作为立国之本, 现代的教育必须与时俱进, 加入更多国际语言和知识的学习。本文从高职高专的英语教育现状入手, 结合实际的学习环境, 讲述了目前学生英语的学习状况, 举例说明了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 进而阐述了西方文化背景介绍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调动积极性的作用。

2. 高职高专英语学习的现状

高职高专院校坚持贯彻国家“以应用为目的, 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教育方针, 以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 有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 新的复合型人才是为办学方向。目前,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中一部分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 但整体水平不高, 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要求;另一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 英语基础非常差。因此, 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任重而道远,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之自主学习成为当今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项重要的课题。

3. 文化背景介绍的重要性

文化和语言是相辅相成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创造和表现出来。正如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一书中所说的:“语言有一个环境, 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因此, 在高职高专院校里, 英语的教学不仅是给学生讲授一门语言, 同时还是给学生传扬一种文化。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加入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促进学生更加自主学习;而且通过这种文化和语言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可使学生对英语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从而达到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以高职高专院校的教材《新编实用英语》为例, 在单元“At a Restaurant”的教学中, 由于学生对西方用餐习惯比较陌生, 在学习的过程中, 对于部分句子的意思产生了误解, 在句子的运用上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所以, 在学习课文之前应该先给学生讲述西方的用餐习惯。譬如, 在餐具方面, 西餐的餐具是比较多样化的, 其中包含各种大小杯子、盘子、银器具等, 而且每一款的餐具都有其对应的用途;在点菜和上菜方面 (Ordering from a menu and Taking an order) , 顺序一般是:头盘、汤、副菜、主菜、蔬菜类菜肴和甜品;在结帐的时候 (Paying the bill) , 西方人习惯于各付各人帐, “Go Dutch”这个英文句子很多学生不理解, 如果不解释的话, 学生一般都理解为“让我们去荷兰”。其实不然, 由于荷兰人比较精明、凡事都要分清楚, 所以美国人将这句话引申成为“AA制”。另一单元“Greeting and Introducing People”介绍了西方人见面打招呼的礼仪, 授课的时候教师可根据书本的内容介绍, 为学生展示和对比中西方打招呼的差异对比。例如, 根据中国人的风俗民情, 见面打招呼常用:“吃过饭吗?”“上哪去啊?”但西方人见面习惯用“How are you?”, 有时直接用“Hi”, 而且经常以询问天气展开话题, 如“How is the weather today?”等。但如果以中国人打招呼的方式向西方国家的朋友问好, 常常会引起误会, 他们会以为你要请他们吃饭, 或干涉他们的私事。而课文中出现的句子如:“We’ll have to get together sometime.” (我们什么时候聚聚) , 并不是指邀请。当讲到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有相通之处时, 将其进行对比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的文化。例如, 《新视野英语教程》中第六单元“Celebration o Holidays”和第七单元“Lucky Number and Lucky Day”中, 分别将中国的节日与西方的节日相对比, 以及将中国的幸运数字与西方的幸运数字相对比。在“Here Comes the Bride”一课中, 将中西方举办婚礼的差异进行对比。

在美国, 有时候看到一些人的颈上挂一条细链子, 链子上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小金属片。不明底细的人会以为这是装饰物。事实上, 这些是说明佩戴此物者有某种特殊疾患, 比如有什么过敏症, 不能用某种药, 装有假肢、起搏器、无形眼镜, 有癫痫或其他特殊疾病患者。佩戴了这种金属片, 无论何时何地, 当病人发病时, 医生通过这些金属片便能马上了解到病人的情况并知道什么药不该用。这些金属片的英文名称便叫MEDICALERT, 它是由MEDICAL (医药的) 和ALERT (警戒) 这两个词合成的。由于MEDICAL末尾两个字母与和ALERT开头两个字母相同, 便共用了其不同的部分, 合起来恰好表达了这种金属片所含的意味。结合西方国家的文化观念, 能分析说明词汇和句子的真正含义和来源, 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习文化, 在掌握文化中体会语言的内涵。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背景之后, 再学习课文, 就显得简单轻松, 容易理解了, 他们对于英语句子的运用就更加得当了。

4. 结语

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目的在于加强和补充语言教学。学习外国语言和文化可以深入地了解本国的语言文化, 加强准确表达双重文化的能力。有效的教学方法,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达到教学者的真正目的。

摘要:在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 高校的英语教育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从高职高专院校英语学习的现状引入, 阐述了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 重点阐述了英语教学中西方的民俗文化背景的介绍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西方民俗文化背景,高职英语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孔庆炎, 刘鸿章主编.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5, 第二版.

[2]孔庆炎, 刘鸿章主编.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2.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8, 第二版.

[3]郑树棠, 胡全生主编.新视野英语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8, 第二版.

[4]徐枫主编.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8.7, 第一版.

[5]胡文仲主编.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1, 第一版.

[6]21世纪在线网.http://www.21stcentury.com.cn/.

上一篇:刑诉案例分析下一篇:快乐箴言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