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

2024-09-02

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共10篇)

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 篇1

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

本次磨课我们以三年级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为研究目标,经过多次打磨和修改最终确立了比较合适的教学目标。目标的生成,群组成员查阅资料,博众家之长总结出了制定阅读课教学目标具备的基本要素: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也就是防止出现“让学生、使学生、培养学生-----”等词语。

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如:认识饶等10个生字。不要用学会10个生字。前者是能读准字音就可以。而后者目标不太明确。

3.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通过这次研修磨课活动群组成员,全部明确了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另外就是教学目标必须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

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在本次课例打磨的过程中,也就是第二次修改备课时,有一个老师说这个教案完全可以顺利的完成任务。正是这句话提醒了我。我再次查看备课真的是整个课堂都是按老师的思路焉的,我说这不是一节高效的课,不能实现培养学生思维和想象的能力。当时,几个老师情绪沉了下来。我说:整个课堂没有给学生发问的机会,你们说算是完善的课吗?老师们点点头不错。怎样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呢?通过研讨我们总结出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设学生质疑的情境。给学生充分的思维和想象的机会。

二、针对问题,授之以渔。分析学生提问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了依赖老师的习惯。二是学生不知道发问的角度和方法。三是不知道如何表述所要提的问题。因此,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打破学生的依赖思想,“逼迫”学生发问,哪怕非常浅显的问题,只要学生敢于提出,就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特别要大张旗鼓地表扬那些发问切中要害,角度新颖的同学,给学生以发问思路和思维方法的正确导向。

四、必须给以方法上的指导。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我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指导:一是提问的角度和方式;二是提问思路和内容。三是启发学生如何表述问题。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真仔细阅读是基础。只有在认真仔细阅读的基础上,才会问得有物、有据、有序。

五、分出层次,随机处理。问题的层次。我的做法是,分两个阶段处理:第一阶段小组内自由提问,一些胆量小的学生在小组内能够自在地提出他们的疑问。给他们解决基本层面的问题。第二阶段全班集中研讨重点难点问题。这一阶段让那些积极思考大胆发问的学生发挥他们的思维优势,提出他们的富有层次和水平的问题。解除他们的疑惑。这时既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要发挥集体的智慧。

如何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只要求学生多读书,不教给他读书的方法,同样不会收到好的效果。通过群组成员的多次交流我们总结出了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几种做法。

一、联系上下文词句字面义直接感知词意理解词语。一些新词在出现时,前面或后面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读,边读边思考。就是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感知词意,理解词语。

二、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语句间关系错综复杂。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词想通过口头释意,有板有眼,唯恐丢字漏字,挂一漏万,则会显得“吃力不讨好”。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应是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挖掘语句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词语。

三、联系上下文语句所述事件情节发展理解词语。

这些应理解的词语大多是在记事的课文中,学生往往特别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此时,学生对维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续性有强烈欲望。教师可抓住契机,无论这个词是在故事开头或某一段的开头、故事中、故事结尾,分别起统领,过渡还是总结作用,都应利用故事发展理解词语。运用这种方法先出示这个词,不详讲,引导学生通过前后文字融汇贯通地体会,不能破坏它,争取一气呵成,这样学生印象更深。

四、联系上下文语句创设的情境理解词语。这类词大多出现在写景、状物或渲染某种场景的课文中,老师能否引导学生真切地进入那情那景中去,是能否理解该词语的关键。总之,无论运用何种方法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在乎能否完整解释出词意,而在于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运用,适合怎样的语境,为培养学生语感打基础。

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 篇2

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 要达到什么结果, 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可以说, 整个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如果教学目标正确、合理, 就会导出有效地教学;否则就会导致无效的教学。所以, 教学目标可以被看做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 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环节。

教学目标一经确定, 就对教学活动起着控制作用。它作为一种约束力量, 把教学人员、行政人员和学生各个方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 为实现已定目标而共同奋斗。教学目标的控制作用, 还表现在总体目标对于各个子目标的规范和制约上。一般地说, 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必然对低层次的教学目标具有约束力, 迫使低层次的教学目标与其一致并为其服务, 从而使目标系统内部达到一致。

教学目标确定以后, 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在教学活动中, 要想使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激励作用, 教师就应当在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个别差异上下功夫, 只有这样, 才能够把握住学生学习的最佳范围。

教学作为一个系统的、由多因素构成并由各个环节连接而成的序列活动, 既包括设计、组织、实施, 也包括测量和评价。测量和评价教学活动一个周期的终结, 也是下一周期的开始。它既要准确预定的结果———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或达到, 又要确定目标达成度, 还要获得调整目标的反馈信息, 这些都要以已定的目标为尺度。正是通过以目标为尺度、为标准的测量和评价, 教学活动才不断得到改进, 步步完善。

政治教学的着眼点是政治能力的培养, 那么着手点就是政治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传授。教师的传授实际上是向受教育者传授一定程度的社会科学理论知识, 特别要使他们初步了解和掌握现代思想的基本理论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初中生处于青年时期的成熟型时期, 学生的思想行为, 不管自觉不自觉, 总是受某种人生观的指导, 而人生目的起着主导作用。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有必要向学生传授每一章节的知识点, 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三点:首先是传授要有针对性, 有针对性的传授能够满足学生听课的需要;其次是传授要有启发性, 富有启发性的传授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是传授要有新颖性, 具有新颖性的传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

政治课教学最终目标瞄准的不是学生的考试成绩, 而是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幸福成长。这一目标理念是精致和谐的政治课教学的灵魂, 它的确立为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和设计教学过程提供原则和依据, 也为课堂精彩教育细节的生成提供评价标准。

1. 教学目标应定位于教学与思想的同步进行

思想政治课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 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的教育, 以帮助学生掌握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 为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必要的政治理论基础。这一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老师们是十分明晰的。但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 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全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这对初中学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少政治教师对此还没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政治课教学仍然以学科知识为起点, 以考试成绩为终点, 这就难以承担起培养和促进高中学生健康成长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历史使命的。因此, 只有将政治课教学的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生思想教育要求相融合, 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2. 教学目标要具有开放性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意图, 政治课的一个主要目标应该是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学生要具有的能力, 除了必须掌握课本中的政治原理之外, 还应该知道如何用这些原理去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解题过程的实质就是找出把初始情境变成目标的操作顺序。有经验的政治教师往往采用这样的教学步骤, 来让学生学会分析:设置情境, 提出问题;搜集信息, 探索研究;评说讨论, 总结提高。在这个过程中, 问题解决者可以把眼前情景不断与目标进行比较, 从中找出差异, 同时可生成新的目标, 来缩小差异。政治课教学的首要目标并非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解题, 而是通过典型问题的剖析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 不仅要考虑如何让学生理解原理、会使用原理的教学目标, 还要掌握怎样使用和何时使用政治原理的策略的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要考虑到课程和素质的协调一致

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课程结构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 课程水平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水平。鉴于此初中政治课教学要形成课程结构和学生素质要求相一致的体系:一要重构基础, 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与哲学为内容建构了必须掌握的内容, 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 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二要突出素质, 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力等方面的发展潜力, 针对学生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 在教学中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 引导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并通过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的开设, 以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需要;三要反映现代, 政治课程要体现信息化、全球化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 教学中要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 形成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 以应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现状和发展要求。

《地图的基本要素》教学案例 篇3

关键词:地图;基本要素;地理原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地图上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知道比例尺的大小与地理范围和地理事物的详略关系。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

【教学引导】

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直观演示、讲解、讨论以及实地测量练习,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学法:实例分析、观察思考、讨论探究、设问质疑、自学归纳。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表示方式;在有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难点: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解决办法:讲解、观察、讨论、实验、应用,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知识能从感官经验向抽象理性跃升。

【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第一课时:绘制校园平面图,比例尺;第二课时:地图上的方向,图例和注记。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尺子、铅笔、白纸、彩笔等。

2.教学器材:多媒体计算机、投影等电教设备

3.教学课件:计算机投影演示——“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的基本要素——绘制校园平面图”、有指向标、有经纬网等各类型地图。

4.互动要求:动眼、动脑、动口、动手、读书、提问、回答、演示、讨论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迷语导入:“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

二、新课

1.投影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不同类型的实物地图、“地图与信息获取”

提问:让学生观察,归纳总结为什么人们使用地图?

总结:方便使用、直观、概括性强,其所表现的范围内容及详略等有多种类型规格,适应多种用途。

2.学生活动: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画学校的平面图

(1)各组选派两名代表熟悉校园;

(2)代表返回教室,分组画学校平面图:一组画在黑板上、其他三个组画在八开的白纸上;

(3)学生讨论、汇集在画平面图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4)学生交流感受和经验;

(5)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投影“地图的基本要素-绘制校园平面图”,以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画校园平面图的一些基本技能;

(6)所有学生在纸上再画学校的平面图。

3.课堂作业

屏幕展示作业内容(Flash小动画),由几名同学上前操作电脑,完成几个“方向判断”、“请对应景物与其在地图上的表示方式”等几个小游戏。

4.小结:学生谈各自的收获与大家共享。

参考文献:

李文田.改革开放30年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变革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第二中学)

教学目标表述的“四要素” 篇4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一环,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与环境的合理组合和运用及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也关系到生物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国家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落实。而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而一些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的描述上往往出现了笼统、模糊、大而空。即“行为主体混乱、行为动词不具体、行为条件不明确、行为表现程度不确切”等现象,那么怎样才能正确表述教学目标?

一、行为主体

表述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使学生……”“让学生……”“提高学生……”及“培养学生……”等描述,需要改变为“能认出……”“能解释……”“能设计……”“能写出……”“对……作出评价”或“根据……对……进行分析”等描述,要清楚地表明达成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二、行为动词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而传统应用的“了解”“掌握” 等几个笼统、含糊的,难以观察到的,仅表示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往往难以测量,无法检验。而“认出”“说出”“描述”“解释”“说明”“分析” 等词则是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的行为动词。

三、行为条件

需要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内完成指定的学习活动,如“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制定……”“通过自行设计小实验,体验……”等。

四、表现程度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 篇5

开学以来,湖北省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按文件精神,幼儿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我们想借此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于是教师人人登台,全员参与,备课、授课、说课、评课,实实在在、不走过场。通过开展活动,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下面我就教学活动的几个基本要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选材是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1 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兴趣

活动前,我园确定了三个主题:小组的主题是“我爱小动物”;中班组的主题是“秋天”;大班组的主题是“祖国妈妈我爱您”。三个主题符合三个年龄段的特点及其兴趣。每个班级在各自的主题上再选择具体的内容,内容丰富,涉及五大领域,结合三个主题举例: 小班:语言活动“青蛙爱跳高”“熊叔叔的生日派对”、音乐活动“小鸡出壳”、体育活动“小兔抱抱”“火车开开”等。

中班:语言活动“秋天的树叶”、音乐活动“摘果子”、科学活动“水果沙拉”、体育活动“收果子”等。

大班:语言活动“摇篮”、艺术活动“黄鹤楼”“大中国”“祖国祖国我爱你”、综合活动“欢乐中国行”等。2 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现有经验

在选材上,“贴近幼儿生活”容易做到,但“符合幼儿现有经验”对老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很多时候,自以为“符合幼儿现有经验”,但在试教后,问题就出现了。所以优秀的教学活动要经过多次的打磨、修改、再试教,才能出炉。

内容具有挑战性,在幼儿原有经验上有所提高

常规的活动内容,易于教师们尝试和接受。在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园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创新,选择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例如: 小班:一只猫(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对孩子的要求较高)、奇奇的魔法棒(学习“长长长„„缩缩缩„„”的句式)。

中班:创编诗歌“树叶”(平时创编诗歌较少)、排列规律“多彩的树叶”(在一面墙上有大小、颜色不同的树叶,找出排列的规律、有一定的难度)。

大班:创编歌曲“祖国祖国我爱你”、好喝的茶(幼儿对茶文化了解较少)、疯狂的椅子(孩子从2米高的椅子上在老师的保护下跳下来,不惧怕)。

有利于幼儿持续发展

在充分地了解、分析幼儿现有水平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设计、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才能为上好一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和中心

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的定位应写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提倡写发展目标,不写培养目标,目标宜从小处着手。活动目标应具有以下特点:(1)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2)体现各领域目标的准确性。(3)表述明确,重点突出,具有层次性。

教学活动是紧紧围绕目标而展开的,如果教师目标定位模糊不清,或者心中根本没有目标,将会影响到整个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在实践中,我们发展一节好课的目标定位应该是清晰的,能整合认知、情感、态度等多种元素,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体现适宜性、整合性,优秀活动目标举例: 1 科学活动“颜色配对”的目标:(1)根据色彩关系,进行红、黄、绿、黑、白事物之间的配对。(2)在颜色配对过程中,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2 体育活动“火车开开”的目标:(1)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游戏中发展幼儿走、跳、爬等技能,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性。(3)学习一个跟一个走,学会遵守游戏规则。3 艺术活动“折纸——黄鹤楼”的目标:(1)感受自主学习和克服困难后成功的乐趣,对折纸活动感兴趣。(2)看步骤图,学习黄鹤楼的折叠方法,并尝试用粘贴、添画的技能,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3)在活动中发展耐心、仔细、认真、协作的习惯和能力。

三、活动过程是教学活动的手段和方法

活动过程中要注意:(1)过程安排合理,环节递进。

(2)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能主动进行学习。(3)能使用有效的提问。

(4)在活动中能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5)教师主导与幼儿主体的有效结合。

优秀活动过程举例: 1 科学活动“颜色配对”活动过程:(1)听一听,初步感知颜色配对。(2)找一找,初步学习颜色配对。(3)试一试,巩固学习颜色配对。(4)玩一玩,复习巩固颜色配对。2 健康活动“秋天的树叶”活动过程:(1)准备活动:幼儿听音乐入场。(2)游戏活动:幼儿与树叶做游戏。(3)放松活动:幼儿与树叶一起休息。3 语言活动“秋天的礼物”活动过程:(1)猜一猜——是谁送来礼物。(2)学一学——秋天是什么颜色的。(3)比一比——秋天还送来什么颜色。(4)尝一尝——秋天送来的味道。(5)听一听——秋天送的声音。

在实验研究中,我们往往看到教师在课改背景下设计学习活动时,出现模式化的现象,交流总结比较多,而富有情趣性的、艺术性、挑战性的教学手段并不多见,但是,过程的实施与设计又恰恰需要多种教育手段来完成。

四、教师策略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要素

教学环节设计好了之后,需要执教者去完成。同样的课让不同的教师执教,效果也会不同。教师策略在一节课中运用得是否恰当决定一节课的效果。教师策略的运用有以下几方面:(1)师肢体语言、眼神、语气、声调的运用。(2)进行有效的随机指导,拥有良好的教育机智。(3)教师自身的感染力、气氛的调动、控制能力。(4)给予幼儿积极、有针对的鼓励,能适时提供帮助。(5)面向全体与个别关注相结合。

五、幼儿表现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和保证

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 篇6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的五大基本要素: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设计

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设计是解决课堂教学“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

英语教材内容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因此,我们拿到教本时,首先要对教材内容和结构作详细的了解和掌握,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实施课堂教学。

二、教学对象的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也称“学情分析”,是对学习者的起点作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既要了解分析学习者的知识储备、技能水平、思维能力,也要分析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兴趣爱好以及精神状态。

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如知识能力、先前成绩、自我意识、学习风格以及家庭背景等等)。

三、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预测,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和这几个方面的相互渗透。语言知识

语音、词汇、句型、语法 语言技能

听、说、读、写

重要因素

情感态度 意志、毅力、兴趣、自信心、勇于实践和创造的心理状态

重要保证

学习策略和能力

1.创造性思维能力

2.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文化意识

风俗习惯、社交礼仪文化传统、历史信仰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

教学策略是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结构程序的总称。选择最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必要保证。

(1)情感策略: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以人为本。

(2)兴趣策略: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活泼多样的教学组织来激

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如:猜谜语、角色扮演、情境表演、游戏、小组比赛、儿歌等。

(3)动机策略:帮助后进生提高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意志。

(4)教学方法策略:听说法、游戏法、TPR教学法、交际法、手语式教学法、绘画法等。

五、课堂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指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一系列的价值判断。

教学评价的范畴很广,这里我们所讨论的,主要是课堂学习评价,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态度、思想状况、方法采用、学习成效等方面实施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

(1)日常评价

抓住教育时机,多使用美德语言;(2)口头评价

进行正面表扬,多使用英语课堂用语;(3)肢体语言评价

微笑,肯定的表情,竖大拇指等;(4)小红花等奖励

积极利用班级红花表等;

(5)阶段性评价

用测试的方法对大量学生同时进行评价;(6)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可让自己自我评

(7)结合家长评价 价确定学习目标,写学习小结等;

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 篇7

一、发展数学素养是应用问题解决的价值追求

在应用问题解决学与教中提出并倡导“以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一方面是由数学教育的根本价值和应用问题解决的教学目标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育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价值观在小学数学应用问题解决学与教中的具体落实。

1. 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中的起点

数学素养是学生学习数学与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和技能的综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素养。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的课程,是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应当包括使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一些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基本经验,这是数学教育价值之根本所在。因此,为了实现数学教育的育人功能,应以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为逻辑起点,积极开展教学设计和实践创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和核心追求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不仅有知识和能力目标,还有数学情感的培养。特别是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是数学素养的核心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问题的解决能力和素养是数学新课程的核心内容。但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一直是靠老师讲,学生练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了简单数学练习。数学新课程明确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实践知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表明,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新课程的根本目标,也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追求。

3. 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应用问题解决的应有之义和学教灵魂

应用问题是从学生实际生活的经验中提取出来的教学素材,在其解决中,具体被激活的是学生在生活情境下和解决问题的不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数学基本能力,其中,不仅包含对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等方面的理解,还包括在不同情境下正确、合理地使用的能力,并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活动经验。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要求、目标、方法和评价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教材内容安排上,数学教科书中的应用问题不再单列成相关章节,而是分散在各个教学内容中,并以“应用”及“问题解决”两种课程形式反映。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问题解决的学与教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基本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思想”为线索和载体,这既是应用问题解决的应有之义,更是其学与教的“灵魂”所在。

二、“应用问题解决”教学中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素

1. 问题提出素养

问题提出素养是数学学习和应用问题解决的前提条件,数学学习就要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家决问题。新课程的数学教学要基于生活,基于问题,基于教学情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应用题解决中发展学生素养的基本要素。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提出素养是学习者根据一定的目标导引,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或面对仿真的生活情境,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意识和能力。在应用问题解决的学与教中,把“你发现了什么”这一过程还给学生,培养并使其具有问题提出素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识别存在于数学现象或日常的、非数学的现象中的数学问题或数量关系,捕捉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在更大的空间中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进行分析,丰富学生“个人化”的数学实践知识。问题意识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前提,好问题开启了学生的理解,对某一问题的“问”已经是对某一问题的“答”或者已经包含着“答”的可能,学生的“问”与“答”在应用问题的解决中获得认知的统一。

2. 信息转译素养

信息转译素养是学习者在表述、解决并阐释应用问题过程中,识别使用数学的机会,阅读、提取、分析有关的数学信息,并将文本语言(主要指文字语言)转译为数学语言(如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等)及有效架构信息的能力。

学生在数学应用题的分析和解决中,首先接触的是有关的数学信息。例如,应用题中的数字,图片,已知条件和题目的要求等,都是数学解题的信息。信息转译素养是数学学习中利用已有信息进入问题情景的前提。学生要解决应用问题,就要利用已知信息进入问题情景。在某种意义下,问题的解决始于对信息的阅读,学生要运用数学概念、事实、步骤和推理来解决表述的数学问题,离不开对文本的独立阅读和信息转译。而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强,一些学生不会从问题中提取相关的数学信息,特别是将文字语言转译为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存在困难。因此,应用问题解决中应切实关注阅读理解环节,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利用已知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和思路,用已有的信息去审题并正确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从概念、规则产生的背景中,理解数学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和信息转译能力。

3. 知识创造素养

知识创造素养是学生在解决应用问题的过程中,为了富有成效地解决问题,不因循守旧,而是不断自我超越、力求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与理解,进而创造出新的知识或参与知识的“再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数学学习的目标来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应用问题的解决能力。数学的许多问题,是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创新精神,敢于创新,敢于实践,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在“应用问题解决”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1. 数学思维素养的培养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维优化素养的培养是学生把思维能力转化为制件能力的基本要素。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大胆尝试并创造出多样化算法的基础上,将不同方法进行类比,解释和评价各种策略的优势和缺失,提炼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提高对解题策略的“互补与整合”以及思维方法优化的能力。

数学思维因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数学素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素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特别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数学学习中思维素养的培养是数学素养培养的核心,不会思考就不能解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 交流互动素养的培养

新课程数学教学的重要形式是教学互动,学生在应用问题解决过程中,既关心自己,也注意倾听他人意见,把自我置身于团队之中,积极研讨,和谐互动,并开展相互提问、大胆质疑等数学交流活动。

数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在社会生活中,数学既有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但也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个体,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需要相互交流与合作,数学学习中的交流互动素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素养。一方面,学生有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思考和自由表达,另一方面,学生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还必须学会超越个体的努力,为知识的创造和发展而展开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思维互补。在交流互动中,学生既会受到失误的警醒,又会尝到成功的喜悦,既看到自己的力量,更看到团队力量的伟大,从而使数学活动中的人才资源得到极大的利用与发挥。

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是数学交流的载体,要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语言,具备数学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学生如能熟练运用科学、严谨、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

3. 实践应用素养的培养

新课程数学教学具有鲜明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学的根本目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展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能主动地将数学与现实世界相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学习知识是为了指导实践,是为了在学习中能够运用。数学的应用实践素养,是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核心能力,也是应用题解决的的核心要素,是学生数学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我们在教学中会经常发现,有一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数学概念和基本原理都能熟练掌握,对老师讲过,自己已经做过的应用题都能很熟练解题。可一旦遇到新的问题,遇到没有做过的数学题型,就不知道从那里下手。对已知的数学信息缺乏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不能从已知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数学信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眼高手低,缺乏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综合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许多学生缺乏综合信息的能力,往往出现审题错误。在小学三年级的倍数应用题的计算中有一道题:有一个学校买了3包羽毛球,一包是6盒,一盒有12个羽毛球,那这个学校一共买了多少羽毛球呢。许多学生在计算中直接用6×12=72。这就表明小学生在做数学应用题中缺乏综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素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在“做数学、用数学”中感悟数学,在数学学习的实践中建构以实践为核心的数学思想。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育模式是全新的、具有挑战性,需要课程实施者深入思考并不断识知其要义,但也给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施展智慧和才能的大舞台。此外,在数学教育中,无论是概念的理解、规则的建构还是能力的训练,其教学目标的预设都要明确而具体,这样在教学中易操作、有成效、可检测。同时,数学素养是一个概念化、抽象化的思维形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渐进过程。特别是数学学习中的应用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实践中去培养数学素养,把知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统一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数学,感悟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问题的解决能力。

摘要: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中“育人为本”的逻辑起点,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和核心追求,是应用问题解决的应有之义和学教灵魂。课程实施者应基于应用问题的具体情境以及问题解决过程,着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信息转译、策略探寻、知识创造、思维优化、交流互动和实践应用等数学素养,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

关键词:数学素养,应用问题解决,发展要素培养

参考文献

[1]朱凯.“应用问题解决”的基本内涵及学与教的应有观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6).

[2]黄甫全,曾文婕.小学教育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刘喆,高凌飚.西方数学教育中数学素养概念之辨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1(7).

[5]陈丽敏,Lieven Verschaffel,李雪梅.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之间关系的调查问卷[J].数学教育学报,2004(4).

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 篇8

1. 不良的写作习惯

学生平时写作不喜欢打草稿,直接写在作业本或考试试卷上,这样写作提高了写作速度,却忽略了写作的质量。考试中不注意卷面整洁,乱涂乱改,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字母大小写随意;字迹潦草;单词拼写错误等问题经常出现。

2. 缺乏足够的知识积累

因为面对中考的压力,大多数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由于学生词汇量有限,加之平时训练少,时间投入少,学生对所学过的单词或词组仅停留在只能听、读、认的阶段,不能灵活掌握和运用基本句型,所以句型误用现象非常严重,直接影响了书面交际。

3. 对英语写作的错误认识

学生普遍存在一个错误的观点,即书面表达五分钟或十分钟就能解决问题,分数区分度也不大,而且书面表达也较难提高,与其花很多的时间去写作,还不如做三篇阅读理解。结果,中学的写作教学就形成了“考试时考一下,老师改一下”的怪圈,学生缺乏英语写作的热情,更缺乏平时的训练。

二、 强化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要素

1. 解读:展示学生范文,解读评分细则

解读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学生范文进行讲评。除了点评习作的优缺点外,教师还要与学生一起解读阅卷评分细则。以下是一篇学生的考试习作。

Dear Mary,

I know your friend invites you to her birthday party tomorrow. As you know, you should join a important speech concert of English. It??s very important to you to get a good grate, so you should talk to your friend about it. If you refuse to go to the birthday party, maybe you will lost your best friend. I think the friendship is more important. It??s better for you to write a letter about it to your friend. As your best friend, she should undersand about it. You also can go to her home to tell her what happen. By the way, you should buy a birthday gift to her, she will happy if you do it. I hope you can get a good grate.

在讲评作文前,老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解读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及具体的评分原则:评分按5个档次给分。各档次的给分范围和要求分别是: ① 第五档(很好):(15-13分)完全并很好地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 ② 第四档(好):(12-10分)完全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 ③ 第三档(还好):(9-7分)基本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 ④ 第二档(较差):(6-4分)未能恰当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 ⑤ 第一档(差):(3-1分)未能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

上例范文要点基本齐全,文理通顺。但存在单词拼写错误及语法错误,句子表达比较平淡。得分9分,属于第三档作文。

2. 积累:加大语言输入,夯实英语基础

(1) 拓视野增文化,让阅读生活化

目前的半开放式作文的话题常跟学生的学习生活或社会时事密切相关,如“奥运会志愿者”、“低碳生活”、“出国留学问题”、“学生使用手机问题”等。学生在进行学科学习的同时,也要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广泛接触文化、经济、体育、政治等各种题材,拓展视野,扩大知识面。

(2) 诵佳句背范文,让语言地道化

要把曾经阅读过的材料转化为书面表达的内容只有靠记忆、背诵和默写。笔者建议学生把好的材料、好的文章和好的段落从报纸上剪贴或摘抄在笔记本上,然后多读、多看,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 训练:重视写作训练,养成良好习惯

只有把语言知识放到实际情境中去运用、去练习,在使用中不断加深理解,才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分析文章,学习范文,模仿写作,继而创造性地写作;勤于记笔记,重视作文的修改,这样才能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1) 重基本功抓习惯,让写作规范化

学生的书写直接影响到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所以,英语书写基本功的训练不可忽视。教师书写的好坏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平时的书写切不可随便,要用教师的示范带动学生的规范。

(2) 分层次循序渐进,使教学多样化

英语写作教学中,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采取形式多样的写作教学模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如,七年级小组口头仿写,开拓视野;八年级小组接龙写作,锻炼思维;九年级小组合作批改,学会探究。

(3) 斟词句觅亮点,让文章高分化

书面表达不仅仅是“句子的堆积”,新的评分标准更强调了内容要点及语言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要写成一篇较有水准的英语作文,除了要点和语言表达准确以外,还必须在语用、语法结构以及表达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上有所表现。

三、 结束语

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 篇9

一、教材分析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九课第三框的教学内容。本框是第四单元的最后一框,是学习有关国际社会知识的落脚点。在了解国际社会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正确认识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国际政治生活,关心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与作用,无论从知识、能力的角度还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角度看,都是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通过师生、生生交流,分析最近中越局势,知道外交政策的含义、依据,理解我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基本立场、基本准则;

能力目标:①学生在上网查询或查阅相关书籍的过程中,能够对相关材料进行筛选和整理;②学生能根据教师或其他同学所举事例,归纳体现中国外交主张的关键词;③学生在分析中越关系的活动中,能够用自己的评议唤起同伴的参与和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体验”——学生在收集、筛选、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感受我国的外交政策。②“认同”——学生能够认同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③“期待”——学生希望中国更加繁荣富强,期待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难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四、学情分析

学生平时对这一框题的内容有所接触,但知之不深,因此,可结合本课内容,教育学生准确的把握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五、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六、课前准备

1、搜集近年来我国外交成就的资料。

2、搜集、整理体现近期在中越关系上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的材料。

3、搜集、整理我国外交政策不断完善的过程。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观看中国外交新风采的图片,唤起学生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外交活动。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迄今为止,我国已同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已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近几年中国外交活动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中国外交主张的“关键词”。根据你的了解,你认为可以有哪些词汇?

教师将学生所说内容写在黑板上,并从中找出关键词语引出在对外交往中,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那么,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通过最近中越关系来探讨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观看视频,了解外交政策的含义,依据,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

观看新闻视频《中越水炮对射事件》,了解中越关系褪去含情脉脉的面纱,露出了利益博弈的峥嵘面目。越南反华情绪高涨,中方阻止一切暴力事件的发生。探究活动一:这些行为和现象背后,主要包含着哪些要素在起作用呢?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的不同决定了每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也不同。外交政策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以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PPT显示: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中越关系,中方所采取的方式,态度来深入学习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请同学先看书本106页,自主学习一分钟时间,阅读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第二环节:通过中越关系,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呈现材料一:15日,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房峰辉表示,这些年来中国保持了极大克制,我们一直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是一些国家擅自在这一区域打井。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中方最近在西沙群岛中建岛开始进行钻井勘探。

探究活动二:中国为什么要保持克制,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呢? 学生合作回答。

教师归纳: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呈现材料二:房峰辉指出,在南海和东海问题上,主要的责任不在中方。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在维护自己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上是坚定不移的,“在这个方面,我们说得到,做得到。老祖宗留下的土地,一寸也不能丢!”

探究活动三:中方在主权、安全和领土方面的态度如何?为什么? 学生合作回答。

教师归纳: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思考:我国为什么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之一?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① 中国曾饱受战乱、贫困之苦,中国的悲惨遭遇使我们认识到和平的珍贵,这必然使我们的外交追求和平与发展。② 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③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合作和谐的国际环境。④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呈现材料三:就在中越对峙之际,美国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拉塞尔在河内访问,而他在2月份曾要求中国就“九段线”作出解释。显然,美国的介入为越南提供了依靠,而越南也希望拉美国制衡中国,两者一拍即合。

探究活动四:对于美国的介入,中方是否会屈服于美国的压力而做出让步?为什么?

学生合作回答。

教师归纳:不会屈服,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请学生看书理解独立自主的主要表现)

呈现材料五:网上有网友留言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对于这种挑衅的小国,不仅要捍卫我国的固有领土,连他们的领土也要夺过来。

探究活动五:对于这种说法,大家怎么看? 学生合作回答。

教师归纳:要遵循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呈现材料完毕,小结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PPT显示我国外交政策基本内容:宗旨、基本目标、基本立场、基本准则。

做题巩固知识

PPT显示材料:2013年6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韩国总统朴槿惠。双方就朝鲜半岛局势坦诚、深入地交换了看法。李克强强调,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我们重视韩方和其他国家进行的联合调查及各方的反应。中方将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客观、公正地作出判断,决定立场。中方一贯主张并致力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反对和谴责任何破坏半岛和平稳定的行为。

李克强总理的讲话是如何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的?

第三环节:新旧外交政策的对比,总结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教师过渡:我国的外交政策是我国外交活动的指南,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么旧中国的外交是怎么样的呢? 呈现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并请学生阅读107页,概括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PPT显示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

毛泽东(三条外交原则)

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邓小平(进行重大调整)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成熟和完善,取得辉煌成就

思考:结合历史知识和我国现在的外交,我国在外交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经济增长、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正确的外交政策等

ppt呈现2013年我国外交取得的辉煌成就 2013年,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密集出访了22个国家,接待了65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访华,同300多位外国政要进行会见交流,与各国达成了约800项合作协议。

一年来,我们有力地维护了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推进了与主要大国的关系,提出了“一带一路”等一系列重大合作倡议,在叙利亚、伊朗等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我们还首次派出了成建制的安全部队赴马里维和,首次在实战状态下派军舰为叙利亚化学武器的运送提供护航。

2013年的中国外交展示出更宽阔视野、更积极作为,不仅是成功的开局之年,也是创新之年、丰收之年。

思考:我们的外交成就说明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几十年来,中国在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中发展了自己,可以说“中国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同时,我们更可以骄傲地说“世界的繁荣和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九:板书设计:略

十:教学目标实施过程的反思

一、贴近生活,以学定教

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是“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当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统一的课程模块”。

实际生活中,我校学生对于国际社会总体了解不多,学生整体对国际政治关注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于提高。在学习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时选择了近期比较热的中越关系,根据材料能够比较明确的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宗旨,基本目标和基本准则。并且学生学业行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给了我较大启发。有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中越关系加深了了解,关注国际社会的程度相应提高;而那些早有关注的同学抓住了深度探究的机会,成就了自己也影响了同伴。因此,我们应当看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个性充分发展。并且趁热打铁以一道较典型的材料题加以巩固知识,突破本课难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由于了解到学生在历史课中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发展已经有所了解,因此,不再作为详解内容。而许多新发生的国际大事,教材又没能反映。因此,对教材的逻辑关系我进行了如下调整:用教师熟悉的且典型的外交活动唤起学生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外交活动作为导入;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学生在头脑中搜索词汇,确定体现中国外交主张的关键词;在生生互动的基础上导入我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讲完本课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这块难点之后。简单回顾新旧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发展,及展示13年我国外交取得的辉煌成就。了解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且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二、三维目标,和谐统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课程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教育功能。

新课程目标,知识目标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服从并服务于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但是在教学中如何确立和实现目标,绝不是简单地写在白纸上的几行黑字,而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追求。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当学生被教学内容和教师丰富的思想情感所吸引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进入美的境界中,体验着美的情趣,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高尚的、健康的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学中应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师生在情感交融中达到思想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接受教育。在本课教学中,师生共同选取了8张体现中国外交成就的图片和歌曲《中国大舞台》。并唤起学生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外交活动;到创设情境让学生概括出一组体现中国外交主张的“关键词”;从对学生互动内容的解读到视以及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原因的分析。所有这些环节的设计,都以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的呈现,并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为最高追求。

学生是教育的核心元素,他们不仅是教的对象,而且是教学中最活的教育资源。因为最好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最好的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更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利于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合作小组活动中收集的资料并与就中越关系情境材料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同学、把自己的价值判断与大家分享,在互动中唤起大家关注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和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论演讲的基本要素 篇10

来源: 南开新闻网发稿时间: 2010-12-09 10:5

5刘 振

什么是好的演讲?如何做好的演讲?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但正如人虽千面,总得有鼻子有眼,演讲的基本要素是很明确,就是三个字:“演讲稿”,分开来说,就是演、讲、稿。

第一个字是“演”。演讲和说话的最大不同体现为场合。演讲是在台上,是个人对众人,是单向信息流动,而说话是在台下,是个人对个人,是双向信息流动。因此,当演讲者曝于公众面前时,就需要会演。“演”体现在三种方面。首先是服饰。从发型到妆容,从着装到首饰,演讲者都须根据场景需要和礼仪规范来准备好

“演”的行头。演讲者要认真学习社交礼仪,学会在合适的时候以合适的穿着,讲合乎礼仪和身份的话,否则再有理的表达,也会因无礼而无理。其次是形态。从站姿到手势,从开场到谢场,演讲者要充分运用身体语言、多媒体设备等“演”的形态,辅助有声语言进行表达,使演讲从平面走向立体。最后是情绪。这是“演”的关键。从声音到气息,从眼神到表情,演讲者要有足够的情绪融入其中。只有真的感动了自己,才能很好地感染听众。总的来说,演讲的场合越正式,比赛的意味越浓郁,“演”的方式就要越齐备,“演”的重要性也就越凸显。

第二个字是“讲”。演讲是一门口才艺术,而口头表达的根本方式就是讲。如果说演是演讲的气息,让演讲变得鲜活,那么讲就是演讲的血肉,是演讲的肌体。“讲”体现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口齿,这是“讲”的基本功。因为演讲是面向公众的表达,所以演讲者要使用通用的语言及语言习惯,避免方言和个人习惯的影响。演讲者要口齿清楚,说好普通话;要口齿准确,避免错别字;要口齿伶俐,消除口头禅。然后要脱稿。朗诵时对着稿,背诵时背着稿,但演讲却需要脱稿。脱稿的标准是手不带稿,脑不唯稿,虽然有成套路的表达方式,但也可以即时组织新的语言。最后是风格。写作有文风,讲话有台风,同样的一篇稿子,不同的人会演绎出不同的韵味,甚至同一个人讲同一个稿,台上台下也会展示不同的精气神。演讲者要用自己的风格、即兴的状态来讲,才能够讲出独特的魅力和收到最好的效果。

第三个字是“稿”。任何一篇演讲都有稿,即便是即兴演讲,也是有腹稿的。成稿要求文理兼具,腹稿则是提纲挈领,但都必须是完整的语言体系,能够自圆其说。评价稿的优劣有三个标准。首先是思想。言为心声,文以载道,每一篇讲稿都应有演讲者本人的独立思考和独特观点。破题时要善用新角度和小角度,论证时要善于思辨和总结。要提倡的是,要敢在前人基础上更进一步,语不惊

人誓不休。其次是逻辑。口齿清楚的前提是头脑清楚,而头脑清楚的本质是逻辑清晰。如果把语言比作是砖石,那么逻辑就是墙漆,必须要有墙漆的胶黏,才能将砖石堆砌成气势宏伟的高塔。思想本

身是散乱着的珠宝,只有依靠逻辑来串联和筋结,才能凝而不散,历久弥光。第三是文辞。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美的文辞能展示演讲

者迷人的气质,亦能给人以美的感受。要努力提升自身底蕴,力争

做到锦口绣心,字字珠玑。

总而言之,演讲的三要素是讲稿完备、讲功扎实、表演得当。

但必须指出的,只有智慧和真理可以照亮头脑,只有德行和勇气可

以震撼心灵。因此,只有符合听众需要的演讲才能产生价值,只有

表达公众利益的演讲才会真正不朽。

商务讲演三要素及演讲前的准备(1)

日期:2011年1月24日 | 来源:国公网 | 本文纠错或补充 | 建议投诉 | 加入我的书签

双向沟通、口语化的表达以及利用视听辅助手段正是商务讲演的三要素。所以,商务讲演不仅需要讲,还需要运用各种讲演技巧保证听众能够明白和接受你所讲的内容。要达到这种效果,至少需要运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即口语化的表达,以及视听辅助手段。目前商务情境中最常用的视听辅助手段就是PowerPoint,简称PPT.商务情境中的讲演同群众集会或政府大会中的讲演不同,主要区别在三个方面:

商务讲演的准备

一、思想准备。

首先,要确定讲演的目的。讲演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说明,即介绍、解释性讲演;一个是说服,即让听众在听了你的讲演之后采取行动。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思想准备是分析听众。分析听众需要考虑以下方面:

■ 听众的背景:其国籍或民族、职业及职务、受教育程度、年龄层次、兴趣与爱好、家庭背景及情况、个性特征及弱点等,了解得越多越细越好。

■ 听众中需要影响的关键人物是谁?

■ 听众尤其是当中的关键人物,期望什么?有可能提出的问题或异议是什么?■ 听众对所讲内容的了解程度如何?

■ 听众对你、你所代表的集体及你所讲内容的态度如何?

■ 听众当中有无你的支持者?

越了解听众,讲演就会越有的放矢,因为这样才可以在讲演中运用最恰当的态度和语言去感染、打动听众。

最后,是讲演中的“自我定位”。这里的“自我定位”是指作为讲演者应该清楚听众希望你以什么身份或姿态出现在他们面前。会议发言,你的身份是领导、下属还是同级?投标过程中,你是纯粹的供应商还是招标方的战略伙伴?讨论中的主持人就不要喧宾夺主。倘若是做培训,就要考虑学员希望你是课题专家还是引导者和启发者。恰如其分的定位,会使你很快拉近与

听众的距离,令讲演气氛轻松和谐。

二、讲演的结构与内容。

商务情境中最常用的有三种讲演结构。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商务讲演。倘若讲演能在一开头就能引起听众的兴趣,那么后面的内容讲起来就会更加轻松自如。

美国心理学家麦赫拉比安在他的经典研究中发现,当面对面沟通时,身体语言所传达的信息的影响力最大(55%),语气语调次之(38%),措词的影响力最小(7%)。有些人讲演时会怯场,这从他们一上场的身体语言当中就可反映出来。比如手足无措、抓耳挠腮、眼睛不敢看听众等等。一旦讲演者有这样的表现,那么听众对讲演内容的信心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出色的讲演者都会十分注重讲演时的身体语言。微笑体现着亲和力,目光专注于听众使你散发出自信的光彩,倘若一开场就能语言流畅,那么效果更佳。

接下来的5步骤可以帮助你成功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1.问候(必要时做自我介绍)。

2.交待讲演的时间长短。

3.说明讲演目的。

4.列出内容提要。

5.声明听众可以提问的时间。

上一篇:描写春天出游的句子下一篇:浅谈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