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形势

2024-09-22

新媒体形势(精选7篇)

新媒体形势 篇1

新形势下乌鲁木齐在线网站发展策略浅析

乌鲁木齐晚报社 学员:刘 彬 2010年5月5日

转眼间乌鲁木齐宣传干部培训班(作为地方新闻门户网站,乌鲁木齐在线网站所依托的乌鲁木齐晚报受到地域性影响很大,所以乌鲁木齐在线网站除了本地新闻有着无可替代的原创性、唯一性与及时性以外,其它如国内、国际、财经、社会、娱乐等类新闻都难免从新华网等全国性大网站上转载,从规模与时效上自然就无法与这些新闻网站竞争。因此,花大力气做本地以外的新闻最终是吃力不讨好,做强做大乌鲁木齐本地新闻才能扬长避短。而且,现在各省、市的重点新闻网站实际上也是本地区的门户网站或代表性网站,追求本土化、地方特色化是其总体的定位目标或定位趋势。

有人说过:虽然互联网无处不在,但上网的人却总希望在本地的环境中和别人进行互动交流。互联网是没有地域限制的,但是网络媒体却有地域限制。所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地方网站本地内容才是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要承认在互联网上地理距离可以忽略不计,但也不要一提到互联网就彻底消灭地域概念。毕竟信息资源有地域性,活动资源有地域性,情感资源更有地域性。

其次,网络新闻专题是帮忙受众克服时空迷失感的一个途径。由于网络新闻传播的海量特点,所以好的新闻专题可以通过若干稿件的有机结合,来加强稿件的联系,提高它们的相互配合的能力。

网络新闻专题具有明显的“整合”优势。所谓“整合”就是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最终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如果新闻报道零散地混杂在“信息洪水”中,很容易被淹没,但通过网络新闻专题的形式整合报道,信息量、重要性、易读性和传播效果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在网络新闻专题策划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敏锐及时,选题是关键。在网络新闻专题策划时,要做到敏锐及时、应事而动,追求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时效性。一般来说网络新闻专题主要是报道重大的突发事件、重要的纪念活动、社会热点问题等等。重大突发事件虽然是现成的选题,但是它也很容易造成同质化竞争,因此,往往需要通过报道角度与内容等方面的策划,来更好地发挥网站的资源优势。一些社会现象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媒体重点关注的对象。这些现象或问题,有些已浮出水面,是“热点”,而有些还深藏不露,是“冰点”。针对“热点”或“冰点”社会现象或问题开设的新闻专题,是非事件性的报道,是对网站选题策划能力的一种重要考验。

2.突出主题,拓展信息深广度。新闻专题策划贵在突出主题,做到纲举目张;同时,还要追求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使信息全方位覆盖。如何能更好地突出主题、拓展信息的深广度?方法之一就是采用“T”

型布局。这种结构既能充分发挥网络的技术优势,又能使网页在布局上简洁清爽、方便网民浏览,还可拓展信息深广度——网民只要把鼠标对准相关子栏目热键,就会弹出一串下拉式链接。这种“一网打尽”式的策划布局,能使受众感受到“一站式消费”的快感,牢牢吸引受众眼球。

3.强化互动,扩大受众参与度。网络专题策划,应自觉把强化互动、扩大受众参与渗透其中,提升专题影响力。中国广播网获得一等奖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型主题宣传报道专题,采用“记者直击、专家解读、编记博客、网络视频、专题社区论坛、听众网友手机短信”的方式,将博客、短信、访谈、论坛等多种互动方式整合起来,别开生面。

4.彰显个性,打造专题特色。在专题策划中整合优势,彰显个性,才能使其魅力独具,引人注目。一方面在视角选择上,除前文提及的选题要敏锐及时之外,还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视角最能体现网站的思想、灵魂且无法“克隆”。因此,专题策划的视角就成为彰显策划水平和特色的“制高点、分水岭”。另一方面在形式美化上,特别要注意强化网页的视觉效果,具体有栏目的设置、页面的美编和布局等,力争给网民以最大的感染和冲击。

要一些文字表达能力强、分析问题深刻、有独特见解者,他们的发言往往影响甚至左右其他网民的看法,并由此引导、控制着整个论坛的舆论方向。发现和培养一批固定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已是刻不容缓。

网络评论员可经常登录网站、BBS、博客等,了解网上信息,并针对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发帖跟帖,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当务之急,要组建一支政治可靠、知识丰富、为人正直、踏实勤奋、责任心强并熟悉网络语言特点和规律的网络评论员队伍。网络评论员要有较高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较深厚的政策理论水平,能准确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具有工作责任心,富有社会正义感;熟悉网络基本操作技术,了解网络传播特点,善于运用网络语言;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和舆论动态,知识涉猎面宽,知识储备量大,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和较好的文字功底,能理性公正地分析当今一些社会现象,见解独到,观点新颖,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建立评论员队伍,积极开展网上评论工作,主动引导网上舆论,是新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营造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通过这次培训,既增长知识,拓宽了工作视野,又学会了诸多工作方法,明确了今后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思路。我将通过这次培训,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工作,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为乌鲁木齐在线网站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媒体形势 篇2

一、党刊发展情况

党刊自诞生之日起, 就肩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 无论是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我们党思想理论战线重要的武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特别是2003年报刊整顿以来, 随着各省党刊纷纷转变办刊思路和方向, 集团化、市场化发展推进改革, 地方党刊发展形成了新局面。2014年《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 要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地深度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大幕随即拉开。2015年两会, 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成为传媒业关注和讨论的热点。

新形势下, 党刊面临来自外部和自身发展的双重压力, 与其他类别杂志发展相比, 党刊的办刊思路略显僵化, 办刊思维传统, 发行渠道单一, 一直安于现状, 靠着传统的发文件下指标的方式发行办刊, 既饿不死, 又吃不饱。从自身发展来看, 几十年形成的办刊体制使杂志社编辑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和惯性, 长期“独坐小楼成一统”, 关门办刊, 对基层缺乏真实地了解, “不接地气”成为杂志社众多编辑人员的自我认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果再不从自身做彻底地改变, 今天许多消失的纸媒也许不再是耸人听闻的明天。

二、党刊编辑在新媒体下的作为

(一) 内容为王, 要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这方面一些优秀党刊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 值得借鉴。党刊始终要以内容取胜, 做到“顶天”、“立地”, “顶天”就是紧跟党, 真正把党中央和地方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研究透”、“宣传够”、“运用好”“;立地”就是为人民, 真正扎根于群众之中, 尽心尽力为读者服务, 不断以内容的创新和形式的创新来创造有生命力的作品和新的经典, 真正发挥党刊, 也就是政治、理论的指导作用和思想、精神、文化的力量。

(1) 解放“表达”。党刊给人多年形成的印象就是呆板、八股, 随处可见“一是二是”、“一要二要”, 认为这就是理论, 这实际上是对理论的误解。要让政治、理论插上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 首先就要解放“表达”, 要把中央和地方的声音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传达给读者, 这就要求党刊编辑学会转换的艺术, 既要用党刊的语言使领导看明白, 又要运用群众看得懂的平实的语言勾起读者的兴趣。

(2) 用好刊物的每一个组成部件。刊物是个综合体, 有文字语言, 也有插图语言和版式语言等, 一本杂志要想赢得读者, 就不能动辄几千字, 显得呆板枯燥乏味, 要短而精悍。党刊也不一定要板着面孔, 要先从有吸引力的栏目着手, 让读者的眼光在杂志的停留时间越来越长, 直到完全接受, 让读者和刊物一起成长。

(3) 做好专题策划。专题策划要紧紧围绕中央和地方、特别是各地的部署要求, 第一时间邀请相关部门做专题类策划, 经过权威部门和专家的专业解读可以帮助基层同志尽快形成共识, 凝聚力量做好贯彻落实。编辑要打破原有处室和专业藩篱, 就一个专题举全社之力精心谋划推动, 争取一个时期有几个叫得响的、有影响力的专题出现, 以专题创新争优为突破口, 进而打造名专栏, 带动杂志整体质量地提升。

(4) 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 整体提升刊物质量。在杂志出版的各个环节都要有人把关, 每期杂志由总编辑在政治上把关;外聘文字校对顾问进行三校;在标题地运用上邀请文化顾问进行斟酌;重视版式设计, 特聘美术出版社专家担任美学顾问进行评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刷环节, 为提高刊物印刷质量, 每月还要定期开展印刷评论, 真正做到细抓杂志出版的每一个环节, 把杂志当作产品一样来做。

(二) 发行创新, 扩大杂志影响力

有些杂志的发行模式采取网上订阅的形式, 大大拓展了发行渠道, 规避了传统由邮局邮发的弊端。每年杂志社要向邮局缴纳25% 的费用, 但是经常有基层读者和作者反映, 收不到杂志, 这其中很大原因都是邮局发行渠道不流畅, 今后如果党刊能尝试通过网络订阅, 寻找固定的快递公司和发行公司, 这样, 还能省下一笔费用。此外, 无论是哪一地区何种类别的党刊, 都要依托党委部门推动发行。今后, 党刊可以通过策划不同的专题, 量身订制与不同部门合作的专题, 这样既可以帮助各部门进行宣传、推动工作, 又可以间接推动各部门帮助发行, 形成利益共同体, 甚至是发行联盟, 将发行事业向纵深推进。

杂志要想不断求新求变, 适应读者不断提高的阅读要求, 还要不定期开展读者调查活动, 以往我们采取的是调研式, 即深入基层, 与普通党员面对面座谈。今后要拓宽调研渠道、创新调研方式, 可以通过新媒体形式, 广泛征求社会意见, 特别是倾听基层党员的心声, 为他们量身打造适合他们需求的文章。

(三) 服务先行, 打造党刊传播新生态

新媒体时代, 党刊经历的不只是一场技术上地革命, 这场变革更触及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传统纸媒面对新媒体, 应有的态度是积极而谨慎。唯有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 才能在气上赢得挑战, 要树立信心, 构建党刊传播新生态, 才能在新媒体冲击下站稳脚跟。

党刊几十年来依靠党委部门推进工作, 无论是发行还是编务工作, 板起面孔说教的时候较多, 与群众有些距离。新媒体形势下, 党刊固有的坚守要有, 但同时应该解放思想, 重新审视党刊的办刊理念和思维, 这是一个互联网思维在逐渐占据主导的时代, 要站在用户的视角为自己定位, 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的问题。党刊是党的喉舌, 为党服务、为广大基层党员和领导干部服务;党刊是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单位, 为广大读者服务, 为他们提供精神食粮;党刊是地方主流媒体, 为本地发展建设服务。党刊只有贴近读者的需求, 明确自己的定位, 并将其精确, 发挥自身的理论优势, 才能实现与新媒体的共融共生。

参考文献

自媒体发展的新形势 篇3

关键词:自媒体发展;新形势

一、自媒体的定义

什么是自媒体?国外学者曾为自媒体给出了权威定义: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系,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从该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自媒体的核心内容就是公众对海量信息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他们既能接收信息又能分享信息。

二、自媒体的传播特点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媒介技术的提高,自媒体已经悄然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腾讯QQ、微博以及微信等聊天工具的推出,有力促进了自媒体的发展。聪明的运营商这时也开始把广告推入自媒体,但效果却不尽人意。一边是自媒体用户数量的暴增,一边是自媒体运营商惨淡的经济收入,二者之间总是在博弈。就在自媒体运营商大为苦恼的时候,一档全新的网络自制读书节目《罗辑思维》悄然诞生,很好的解决了运营与收入的问题。

《罗辑思维》是央视原《对话》栏目制片人罗振宇与媒体人申音于2012年合作打造的自媒体新秀。该栏目一经推出,在优酷的点击率大获成功。截止2014年10月,《罗辑思维》视频在优酷上的总播放量已达1.6亿次,微信公众号的订阅号达290多万,前期通过两次会员招募,其数量接近3万,带来了1000多万的会费收入,为《罗辑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为什么《罗辑思维》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呢?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富有创新性的节目内容。《罗辑思维》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微信公共账号推送的60秒语音以及美文一篇;另一部分是每周五在优酷上更新的网络视频。罗振宇曾在微博上这样写到:希望成为大家的书童,在节目里能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也希望聚在社群的是一群喜欢知识、追求真理的人。该节目的言语表达非常的幽默风趣,打破了传统读书节目的严肃庄重,但其内容精髓不离开知识,始终秉持着“用幽默吸引公众,用知识留住受众”的理念。

《罗辑思维》背后的策划团队也一直致力于做一档质量高,内容丰富的节目。他们以“有种、有趣、有料”为口号,号召公众理性、自由的思考。他们认为做读书节目并不是宣传某个人的读后感,而是能引导公众发散自己的思维能够真正独立思考。同时,罗振宇自己也坚持每天推送语音和文章,从不间断,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得到了公众的充分肯定。

2、双向互动以及多角度的营销。读书本是一件严肃的事,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再专注于传统的你讲我听的形式,已经没有了生存市场,要想吸引更多的粉丝,就必须增加节目的互动性。从本质上讲,增加与公众的互动也是营销的一种手段。现代营销的理念不再是单一的将信息传播出去,而是在将信息传播出去的同时,能够将受众信息反馈回来。《罗辑思维》实际上是一群年轻人的节目,这也决定了该节目一开始就有特定的受众。面对着这样一群有着自己思想并且敢于表达思想的年轻人,《罗辑思维》的营销团队也是绞尽脑汁,他们开通微博号和微信号,每天发布相关内容,与大家全方位的互动。罗振宇也适时在微信上发布相关互动活动,比如在微信上号召大家为节目设计中秋月饼以及发起支持罗胖上《天天向上》等,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更好营销《罗辑思维》。在实际的生活中,罗振宇本人也是经常现身于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举行新书签售会,这样增加了网友和节目的粘合度和亲密感,让他们成为《罗辑思维》的铁杆粉丝。

3、高精准的受众定位。罗振宇曾在微博上这样写到:《罗辑思维》所针对的受众是一群拥有一定知识储备、热爱读书、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有志青年。这句话不言而喻的表达出罗振宇对于该节目的受众定位。他深知精准受众定位的重要性,也始终坚持“与其弱弱的影响10万人,不如深深的打动一万人”的思想。这也使《罗辑思维》在后来号称是“史上最无理的会员”的招募中,轻松的招募到3万的会员。

4、直白而又有创意广告推送。传统的商业广告推送总是遮遮掩掩,即使这样商业广告也不招人待见。而《罗辑思维》的广告推送非常的直接,罗振宇也会时常在节目里大言不惭的讲解广告内容。如此得做广告,本應该成为众矢之的,但实际上这样的广告推送方式却被大多数的网友欣然接受。前段时间,《罗辑思维》微信公共账号与联想集团原CEO柳传志先生合作推出了“抢柳桃”(柳桃是指四个猕猴桃,售价79元)活动,当然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广告,只是互联网大佬们的新玩法。该活动准备了10000份“柳桃”,在短短的3个小时内便被抢光。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时代推的不是广告,而是创意和人气。

三、自媒体未来的发展

自媒体经过快速发展后,逐渐步入了缓慢上升期,这时也开始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内容可读性下降、传播方式单一、用户数量下降等等。但自媒体始终是近年来的新事物,拥有顽强的生命力,未来发展也是被大多人看好。总的来看,要做好自媒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内容创新。《罗辑思维》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也自始至终坚持了内容创新的原则,内容为王这也是大多数新媒体人的共识。要做到内容为王首先就是内容的趣度和深度,要让受众觉得看节目是在享受知识的乐趣,要用独到又有创意的观点去打动观众。其次就是坚持内容的新鲜度。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实时关注互联网的热点话题,紧随大众的关注点,并对其进行深刻的解读,让受众在了观看节目的同时,也能了解到社会的热点所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吸引观众。

2、构建新的传播方式,增强互动性。现阶段的单个受众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在看节目的同时,也期望能表达自己的观点。《罗辑思维》也在努力做到这一点,罗振宇和节目团队经常在微博上和公众展开频繁的互动,他相信:高手在民间,广大网友即使不是专业的媒体人才,但人的创新能力总是无限的,受众在为节目出谋划策的同时,也增加了社群的凝聚力。因此,自媒体互动是关键。

3、加强人才的储备与培养。21世纪,终究是人才的竞争。《罗辑思维》刚起步时,其团队只有5个人,他们几乎揽下了除主讲之外的所有事情。但当《罗辑思维》发展到一定规模并有了经济基础后,他们也开始积极引进新的优秀成员,为团队注入新鲜血液。随着自媒体向着更高层次的发展,引进优秀人才,始终保持团队的创新力,才能在这激烈竞争的互联网时代有所作为。

4、要坚持做有创意的广告。市场经济下,要生存下去,就离不开经济基础。自媒体也是这样,一档节目、一个社群要生存下去,必然离不开广告收入,但过多的广告也会导致节目的可观性下降。要想抓住二者的平衡点,就应该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把广告融入内容。《罗辑思维》经常在微信公众号做一些商业活动,看起来是在为会员谋福利,实际却是在推广告,这样不仅没有没有引起公众的反感,反而大受欢迎,活动参与度极高。

四、结语

《罗辑思维》在为自媒体人指明方向的同时,也满足了公众的信息需求,为公众在增加相互交流和开拓视野方面提供了新的渠道。相信在不久之后,会有更多自媒体的成功案例出现。(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文新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晓芳:《自媒体如何扩大影响力》,《新闻世界》,2014年第3期。

[2]邵慧,刘秀梅:《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自媒体脱口秀》,《网中观视》。

[3]张凤:《中国自媒体节目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预测》,《今传媒》,2014年第5期

新媒体形势 篇4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错综纷杂,相互交织,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公安机关和新闻媒体,一个作为维护国家稳定的专政机关,一个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两者毋庸置疑地共同立于矛盾的最前沿阵地,为国分忧,为民解难。新闻媒体作为舆论工具,担负着对各行各业实施新闻监督的职能,公安机关的执法、服务活动、队伍管理以及警察的个体行为等同样在其监督之列,两者之间的摩擦、冲突也因此时有发生,矛盾日积月累。在一些地方由于媒体的失实报道和负面报道较多,导致公安机关和新闻媒体之间的摩擦、冲突呈愈演愈烈之势,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给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对公安队伍现状及当前公安机关在对待新闻媒体监督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就公安机关如何正确对待新闻媒体的监督提出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客观分析公安队伍现状,正确认识新闻媒体监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公安机关实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政治上、精神上的诉求越来越多,对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公安机关的生命线。早在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视察济南交警时亲笔题词“严格执法,热情服务”,随后,公安部迅速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向济南交警学习活动。近几年,公安部又先后开展了“三项教育”、端正执法思想教育、大练兵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一是权本位思想严重。一些基层公安机关和少数民警认为,公安机关是重要的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机关,党和国家赋予了公安机关很大的权力,如果执法权限受到监督制约,无法施展,那么执法活动就被捆住了手脚,担负的职责就难以履行,认为自己是法律的忠实执行者,这些权力就理应为我所用。二是法纪观念淡化。一些民警对权力互相制衡是法治社会权力运行的基本要求和客观法则缺乏理性认识,错误地认为既然手中拥有了权力,就要用足用够,从而把慎用权力的忠告当作耳边风,导致滥用权力、超越职权、执法违法等行为发生。三是执法水平不高。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但公安机关一些民警的法律素质不高、法制意识不强,对应知应会的法律法规不熟悉、不会用,造成打击不力、破案率低,群众意见较大。四是执法不规范、不文明。一些民警在执法活动中重实体、轻程序,未严格按法定程序要求办事,在执法环节上,刑讯逼供、滥用枪支警械、滥用强制措施等侵犯人权的问题屡禁不止比较突出,甚至执法犯法;在执法态度上,“冷、硬、横、推”和“四难”现象仍或多或少地存在,内务管理存在脏乱差。上述执法中存在的问题,都会有损公安机关的执法形象,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公安机关的一项极其重要的紧迫任务。新闻媒体对公安机关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是其职责之一,其监督由于社会影响面广、影响力大,特别是对公安执法中存在问题的曝光,会给公安机关多年苦心塑造的良好公众形象和公信力带来严重影响。正因为这样,促使公安机关下大决心,花大力气,采取强有力措施狠抓执法工作,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并更加主动自觉地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公安机关加强队伍管理的需要。公安队伍建设是公安工作的永恒主题。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近几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建设过硬班子,纯洁公安队伍,树立良好警风,提高执法水平”的总体要求,坚持政治建警与依法治警、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相结合,扎实推进公安队伍建设。应该说,近几年公安机关在队伍管理方面的力度是比较大的,成效也是很明显的,以“五条禁令”为例,自2003年1月1日起实施至今三年半多时间,民警涉赌、涉枪事件以及酒后驾车引发交通事故等现象得到十分明显的遏制。但当前队伍管理中也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突出,严重损害了公安形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彻底,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第十九次全国公安会议把“依法治警”确立为公安工作的指导方针以来,各级公安机关在队伍的正规化管理方面作了大量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并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其中有一些制度本身不科学不规范,缺乏可操作性,再加上一些地方从本部门利益考量,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规章制度没有很好地去执行,导致工作落实不了,任务完成不了,问题不断出现,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二是监督制约乏力,警令不畅,工作流于形式。当前,对公安队伍的监督普遍存在着内部监督不力、外部监督不畅的问题。在内部监督方面,虽然公安纪检、督察、政工等部门均负有监督管理的职责,但各部门在履行监督管理的职能上,存在着关系不顺,责任不清,互相扯皮的现象,导致各个监督环节相互脱钩,没有形成监督合力,而且大多数监督是在事情发生以后再进行的;在外部监督方面,人大、政协、社会群众对公安具体业务部门的职责权限、法律依据、办案程序、办事程序等了解不多,致使监督不到位,更多的流于形式,内外部没有真正形成严密的、具有较强威慑力的监督制度体系。此外,当前公安队伍中以权谋私、违反“五条禁令”等问题仍屡禁不止,为黑恶势力、丑恶现象提供“保护伞”以及个别单位、民警工作中弄虚作假等深层次问题开始显现。鉴于上述情况,很有必要进一步拓宽内外部监督渠道,借助新闻媒体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监督,大力宣传正面典型,曝光反面典型,对于促进公安队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公安机关推动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需要。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方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公安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做好公安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把公安工作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打牢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在人民群众中的位置轻重和形象好坏,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有效贯彻群众路线,关系到公安机关能不能切实肩负起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历史使命。因此,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只有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才能更好的发动、组织和依靠群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地公安110报警服务台先后开通,公安110本着“有警必接,有险必救,有难必帮,有求必应”的宗旨,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保护神,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树立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良好公众形象,极大地密切了警民关系。2003年8月,公安部推出了30项便民利民措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这当中,新闻媒体功不可没,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正面宣传报道,及时地将公安机关在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工作中所付出的重大牺牲和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报道出去,对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的树立和警察公共关系建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为此,对于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公安机关也应尊重客观事实,自觉接受监督,加强与媒体沟通联系,增进理解互信,消除摩擦冲突,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更高的姿态积极推进公共关系建设。

二、当前公安机关在对待新闻媒体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公安机关之所以受到新闻媒体和公众的特别关注,是因为公安机关的警务活动具有新鲜、刺激、悬念、惊险等特点,而且内容相当丰富,对媒体和公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通常情况下,媒体对公安机关的报道大多是积极的、建设性的、富有成效的,但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负面报道、失实报道也屡见不鲜,导致公安机关与媒体之间产生了摩擦和冲突。当前,一些公安机关在对待新闻媒体监督中存在着以下几种不良倾向,须引起重视并加以纠正。

(一)自高自大,拒绝接受监督。由于我国在过去较长一个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公安机关的管理工作更多的依靠政策来实施,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公安老大哥”、“公安机关不同于一般行政机关”的陈旧的思想观念至今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作怪。因此,当媒体进行监督时,不管是非曲直,马上沉下脸来,明显表现出不快,甚至闻讯大怒,暴跳如雷,神经特别敏感和脆弱。有的缺乏同媒体打交道的经验,面对媒体的采访,一味的拒绝,但又说不出拒绝的理由。有的明知自己理亏,但胳膊使劲的往里拐,绞尽脑汁找出种种客观理由拒绝接受监督,且明确告知“少管闲事”。

(二)反应迟钝,被动接受监督。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而公安机关在主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的工作比较薄弱,缺乏应对机制。面对媒体监督时,显得心慌意乱,六神无主,特别是对少数媒体的不加节制的渲染、炒作和失实报道,久久拿不出应对的方案,干等着挨批挨骂,而没有奋起反击,贻误战机,造成工作很被动,使公安形象受到极大损害。有的工作中出现问题后,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和解决,风闻媒体要曝光后,托关系,找门路,说尽好话,赔上笑脸,宴请送礼品,甚至坦言:只要不见报,啥事都好商量。

(三)委曲求全,消极接受监督。通常情况下,公安机关因自身确实存在问题而授人以柄,对媒体的负面报道大多采取委曲求全、息事宁人的消极态度。而有的明知媒体的报道无中生有或严重失实,却不会或不屑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正当合法权益。有的因受地方党委、政府的指派不得不参与城市拆迁、土地征用、催粮征款、计划生育等非警务活动,一旦与群众发生冲突,成为媒体指责的重点对象,代人受过,好比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有的面临形象危机时,对舆论的影响力认知不足,对媒体揭露的自身存在的问题,如“四难”和“冷、硬、横、推”现象,进行横竖攀比,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这些问题和现象各地区、各部门都普遍存在,根本不足为奇,因而对媒体的监督不屑一顾,不负责任地说一句:你媒体想播就播,想登就登好了。此外,对社会上一些小报小刊和互联网站过度渲染、恶意炒作公安机关内部存在的问题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在客观上纵容了一些新闻媒体为制造“卖点”而不惜采取胡编乱造、添油加醋、猎奇斗狠等不良行径。

三、对公安机关如何正确对待新闻媒体监督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公安机关要切实履行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的方针,大力加强公安宣传工作。同时,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打破旧的思维方式的束缚,主动自觉地接受新闻媒体监督,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正确对待新闻媒体监督,必须与时俱进,切实转变思想观念。200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的通知》,为认真贯彻《通知》精神,各地公安报刊全部停办,公安宣传阵地大大收缩,对公安舆论宣传或多或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各地公安机关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开辟新的宣传阵地,充分利用党报党刊和电台电视台等主流社会媒体来做好公安舆论引导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公安工作的舆论氛围。同时,要在对待媒体舆论监督的思想观念上进行一次革命,坚决屏弃狭隘的、陈旧的、片面的、模糊的思想观念,增强警察形象危机意识,积极创新接受监督的理念,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警务公开,切实增加公安工作的透明度,主动自觉地接受舆论和社会监督。

(二)正确对待新闻媒体监督,必须加强合作,共同构架理解的基础。公安机关和新闻媒体之间发生摩擦、冲突,对双方都没有什么好处,严重的是混淆了公众的视线,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那么,双方能否可以找到构架理解的基础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公安信息含金量高、蕴藏量大,是新闻媒体开采和挖掘的重点对象,而公安机关也希望更多的新闻媒体来开采挖掘。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时说,新闻单位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方面负有重大而光荣的使命。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他叮嘱说:“报社的同志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坚持政治家办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登什么,不登什么,怎么登,都要从全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当前新闻记者队伍的素质良莠不齐,政治素质和工作作风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近年间仅中国记协接到的有关记者搞有偿新闻等不正之风的举报就达一千多起。因此,新闻媒体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实施舆论监督时要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促进问题的解决和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高度出发,把握好量和度,要本着中立、客观、谨慎的态度,不要受利益驱动,确保监督的公正性。对公安机关而言,如果能做到虚怀若谷,用一种开放接纳的心态,主动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那么双方之间的角力就会避免,摩擦就会减少,合作的前景就会充满希望和生机活力。

(三)正确对待新闻媒体监督,必须立足现实,积极探索应对媒体的方法。对待新闻媒体监督,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坦诚的态度,而且还要有具体的应对方法。针对当前有的地方公安机关在对待媒体监督特别是出现警察形象危机时,不懂得或不善于如何同媒体打交道,使自己陷入困境的状况,公安机关很有必要就如何应对媒体进行专门的探索和研究。笔者以为,如何应对媒体,除了采取主动与媒体进行有效合作,以合适的公关手段来影响媒体的立场,实现于我有利的目的外,还应掌握必要的应对媒体的技巧,譬如如何应对记者的专访、随机采访,如何应对带有主观色彩的提问,如何应对敏感问题,如何应对媒体的负面报道等等,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仔细地研究。特别是对媒体的负面报道,要把握原则,坚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冷静应对,尽量避免正面冲突,防止发生失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记者咬住不放,恶意炒作,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四)正确对待新闻媒体监督,必须着眼长远,建立健全接受监督的长效机制。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政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对公安机关而言,应高瞻远瞩,切实增强角色意识和大局观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健全接受新闻媒体监督的各项长效机制。

1、建立新闻发布制度。近几年,根据《公安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舆论引导工作的意见》精神,全国省级和一些地、市级公安机关已经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笔者以为,新闻发布制度应全面推广,经济较发达地区条件具备的县级公安机关也应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在地、市级公安机关的指导下实施新闻发布工作,尚未建立新闻发布制度的地、市公安机关必须抓紧建立。同时,对新闻发布的具体内容的权限要予以明确,严格审核把关和发布程序,实行归口管理。通过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公安新闻,正确引导舆论。

2、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各级公安机关应加强与同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联系,坚持经常走访,互相交流,增进了解,加深感情。可采取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通报一个时期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主要情况及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认真听取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对公安宣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沟通,努力形成共识,使公安机关存在的问题尽可能通过内参或其它内部渠道进行批露,对一些确需公开报道的,也应注重宣传效果,从有利于公安机关改进工作,有利于维护团结稳定的大局出发,客观公正地进行报道。

3、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各级公安机关应建立健全危机处理预案,对于可能会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负面报道尚未见报的,公安机关宣传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要及时沟通,迅速查明情况,并主动与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进行协调。对于问题确实存在的,要表明对问题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决心,尽可能使其不见报;对于失实或问题根本不存在的无中生有的报道,要郑重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规劝媒体不要草率行事,必要时可提请上一级公安机关出面与同级党委宣传部门协调。对于已经造成社会负面影响的报道,问题确实存在的,要通过媒体公开报道对问题的处理结果,消除负面影响,树立正面形象;对于已经造成社会负面影响的无中生有的报道,要通过媒体澄清事实真相,以正视听,防止炒作,必要时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

4、建立公安舆情研究机制。各级公安机关要牢固树立全国公安宣传“一盘棋”思想,打破地域界限,充分发挥公安情报信息工作的效用,全方位、多角度及时跟踪和定期分析研究本地新闻媒体和网站关于公安机关的社会舆论动态,对于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于本地媒体和网站有关外地公安机关的舆情,要及时提请上级公安机关通报给外地公安机关落实应对措施。

打假面临新形势新问题的思考 篇5

论文摘要

近几年来,根据静海县局查获的制售假冒卷烟案件情况分析,制售假冒卷烟活动势头在当地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在新形势下,制售假烟活动又出现了新的动向,那么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卷烟打假工作需要,加强卷烟打假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通过参加静海县局近几年的打假工作实践,浅谈几点看法,共同探索卷烟打假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一是以法制宣传教育为重点,提高案件线索的针对性。二是以信息网络平台为载体,提高案件线索的时效性。三是建立和完善联合办案制度,健全卷烟打假的长效机制。四是提升经营案件能力,提高卷烟打假工作质量。五是强化市场管理,提高市场控制能力。六是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七是强化内部监管,增强制约机制。国家局姜成康局长在今年的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始终保持卷烟打假高压态势,坚决遏制卷烟制假反弹。国家局张辉副局长在今年的专卖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清醒地认识到卷烟打假仍然处于与制假分子“拼耐力、拼实力、拼智力”的阶段,打假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十分艰巨。通过国家局领导对卷烟打假工作的准确判断来看,一方面,制售假烟活动长期存在的问题仍然严重,另一方面,制售假烟活动出现了新的动向。那么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卷烟打假工作需要,加强卷烟打假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通过参加静海县局近几年的打假工作实践,浅谈几点看法,共同探索卷烟打假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一、制售假烟案件呈现的特点:

2008至2010年,静海县局查获的制售假烟案件分别是37起、29起、11起。从近三年的查处情况来看,逐年呈下降趋势。查获的制售假烟案件呈以下几个特点:

(一)卷烟制假黑窝点案件。制假窝点案的主要特征一是地理环境特殊,从近几年查处的多个卷烟制假黑窝点来看,基本上都是分布在交通不便、人迹稀少的农村边缘,隐蔽性极强;二是以一定的合法身份作掩护;三是制假人员大多数都是外地人,他们以租赁等形式在当地落实好场地后,从外地运进制假设备和原铺材料组织假烟生产,除少数人员可以外出进行联络及采购生活用品外,其余人员一律实行封闭管理,组织较为严密。

(二)非法运输假冒卷烟案件。此类案件的主要特征就是不法烟贩对假烟进行伪装后,通过货运部以零担托运的方式非法运输。在办理托运时,他们虚假的身份资料及联络方式与货运部签订运输协议,或是约定货到自提,所以一旦卷烟被查扣,往往无法找到真正的当事人。近年来国家治理公路“三乱”,规定除公安、交警外,其它部门不得上路设卡检查,所以目前利用这种形式非法运输假冒卷烟现象日趋频繁。

(三)兜售假冒卷烟网络化。此类案件是现在市场上售假分子运用花样最新、方式最多的一种,其主要特征:一是分散储存。为达到逃避打击,迷惑执法人员,减少被查获后的经济损失的目的,不法烟贩往往将假烟分藏在几个窝点,且窝点大多选择在城郊结合部、城中居民区和较为偏僻地,并以“出手大方、为人厚道”为幌子骗取存储方的信任。在销售过程中,烟贩也颇费心思,不从一个固定窝点发货,一般以打的、骑摩托车或自行车的方式送货,时常用电器、鞋帽、食品、玩具等物进行伪装。二是零存零取。随着烟草与政法等部门联合打假力度的不断加强,烟草市场打假的稽查力度和频率也在不断的增加,尤其是专卖人员不定期地突访、巡查和联检,令不法烟贩提心吊胆,并将假烟囤积于窝点内,售假方式化整为零,以防被逮住。三是网络运作。近年来,烟草专卖管理工作在体制创新、流程改造、信息收集、案件处理、政府联动、打点破网等方面取得成绩是显著的,也积 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但也应该看到,周边地区之间、辖区之间、部门之间卷烟打假还存在不协调、不平衡现象,有些问题还较突出。给假烟非法流通提供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可乘之机和便利条件。况且,不法烟贩原本就沆瀣一气,联系紧密,为牟取共同利益,合手对抗检查。他们自发形成了“存、供、销”团伙化,“订、配、送”网络化的非法动作模式,给卷烟打假工作增加了难度。四是克隆招牌。近几年来,在静海地区以外地人开设的烟酒店居多,擅自在店外挂起“烟、酒连锁店”的招牌,并通过富丽堂皇的装饰以假乱真。有的店铺就直接克隆招牌,打出了“名烟名酒专卖店”或“名烟名酒名茶特卖店”旗号,达到吸引欺骗顾客,误导消费,以假乱真,坑害消费者的目的。

二、探索新形势下卷烟打假工作的新方法。

近年来,静海县局虽然在卷烟市场整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清醒地看到,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不法烟贩制假售假的手法也在不断变化,违法犯罪活动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不法烟贩利益至尊、负隅顽抗,抗打击力也在加大,卷烟打假工作正处于一个拼耐力、拼实力、拼智力的“三拼”阶段,给专卖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静海县局今后的卷烟打假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探索新方法,创新工作思路,以“打团伙、破网络、端窝点”为重点,开创卷烟打假工作的局面。

(一)以法制宣传教育为重点,提高案件线索的针对性。要以“六五”普法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广泛开展烟草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宣传面,扩大受众面,使有关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参与。与此同时,不断增强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责任意识。鼓励消费者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主动申诉举报市场中的违规违法行为,并积极配合协助执法人员调查取证,以达到维权和维护好市场秩序的目的。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促使生产经营者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诚实信用、守法经营,主动参与到卷烟打假活动中,提供识别假烟的鉴定方法,提高卷烟打假的针对性。执法人员要积极主动地深入卷烟市场实地,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发现案件线索并依法查处。

(二)以信息网络平台为载体,提高案件线索的时效性。及时准确的信息是有效打击假冒卷烟的重要保障,堵源截流是净化市场的有效措施。为此,要充分利用报纸、网站、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尤其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及时、互动、覆盖面大等优势,充分利用“12313”举报平台,及时受理消费者和社会各届的申投诉,提高案件线索来源的时效性、准确性,提升对增强卷烟市场秩序控制力,及时有效地打击制假售假行为。

(三)建立和完善联合办案制度,健全卷烟打假的长效机 制。打击制售假烟违法行为、净化市场,只凭烟草专卖执法是不够的,要加大行政执法和追刑的力度。要在积极主动地取得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政法和工商等执法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建立和完善卷烟打假长效机制,制订具体的打假方案,实行目标管理。通过全市行业上下联动、内外联动、城乡联动、毗邻联动等举措,达到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对违反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的违法犯罪行为实施有效的打击和整治。

(四)提升经营案件能力,提高卷烟打假工作质量。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制假售假网络组织较为严谨、隐蔽性较强等特点,要使案件经营和端窝打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案件经营意识。执法人员在案件查处过程中,挖掘和把握可利用价值,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株丝马迹。要对查获的假烟来源和去向认真加以研究和分析,建立违法经营案件档案,对制假售假网络的组织结构、覆盖范围、仓库位置和主要成员要逐一查清掌握其违法活动规律,标本兼治。要有方略,有信心,有耐心,确定打击重点,集中力量抓源头、控网络、破大案,在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案件上寻求突破,并适时开展战役性打击行动,做到人赃俱获,摧毁完整的制售假烟网络,不断提高打假工作质量。

(五)强化市场管理,提高市场控制能力。要紧紧围绕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安部关于卷烟打假工作的一系列工作部署,按照“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横向协调、上下沟通、整体联动”的 工作思路,以“打团伙、端窝点、破网络、惩首犯”为重点,建立卷烟市场专卖管理体系监测、控制和预警机制。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在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客户的主要关节点设置“探头”,将其经营活动置于全面、连续、严密的监督之下,保持打假工作高压态势。与此同时,要对制售假烟网络实施重点打击,有效地遏止制售假烟网络的蔓延势头。切实整顿规范好卷烟市场秩序,全力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六)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烟草专卖管理监督和稽查工作专业性强、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要站在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高度,把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纪律严、行动快的专卖管理的稽查队伍,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一是强化学习培训,规范执法行为。要进一步加强专卖人员的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等基础性技能培训,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法规、新政策、新科技,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二是建立考核机制。建立一套切合实际、操作方便的考核机制,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每个稽查队员要落实有价值的线人1-2个。

(七)强化内部监管,增强制约机制。要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行业自律。近年来,我国烟草行业对工业企业实行组织结构调整,许多小型卷烟厂被兼并、关闭停产,这些卷烟设备、人员和原辅材料如果流进造假区域,将对卷烟市场秩序构成威胁。因此,加强对这些小烟厂的卷烟设备、卷烟技术人员、各种原辅材料的管理和加强对与烟草工业企业有业务来往企业的监督,防止各种卷烟设备、技术人员和原辅材料流入制假窝点,是烟草行业新时期不可回避的政治责任和严肃的现实。在近年来,静海县局破获的一些制假案件中,办案人员发现,制假分子较容易获得烟叶、卷烟纸等原辅材料,更重要的是制假设备的调试,往往都是招募一些烟厂在职或退休的技术工人,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所以,要想打假取得成效,必须强化行业内部管理,用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用制度约束员工行为,从源头上杜绝内部违规行为的发生,为根除制售假烟犯罪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卷烟打假,如果仅靠行业自身,打假力度远远不够,手段也有限,必须借助法律、政治、经济、社会、舆论等多种手段与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才能为烟草行业发展谋得一片洁净的明天。

新媒体形势下编辑角色的转型 篇6

1 新媒体形势下编辑素质需求分析

新媒体编辑除应该拥有传统媒体编辑所需要的较高的理论以及政治水平、扎实的基本功、较强的稿件加工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字功底等基本素质外, 同时, 还需要拥有符合新媒体特点的相关素质。

1.1 知识的全面性

新媒体编辑是“多媒体+全媒体”人才, 新媒体属于一个多媒体体系, 其为多类不同媒体手段的集中体, 各种技能全而且专;因而作为编辑必须要拥有多种媒体的编辑能力以及综合操作能力, 能够熟练地使用超文本思想实施稿件的写作以及编辑加工, 将各类媒体形式的素材实施有机的聚合以及编写;懂得文字、音频、视频以及图片等多类媒体信息的剪辑以及编辑处理方式。

1.2 在编辑内容需符合新媒体特点

在新媒体时代, 编辑在实施内容编辑之时需要符合新媒体快速阅读、标题识别的特点, 因而编辑内容于标题、导语以及正文上面的写作, 页面布局, 图片处理均需要符合新媒体的阅读方式与习惯。具体如下:1) 内容选择上, 需要满足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四大特点。2) 内容加工上, 需要具备“精品意识”, 灵活地使用图片、图表以及音频、视频等丰富的媒体工具, 以更为真实而生动地反映出选题的内容。3) 内容聚合上, 利用时间、空间以及关键词分类等不同的形式科学合理地聚合内容, 不但能够实现内容强势, 还能够形成“1+1>2”的系统效应, 以提升产品价值。4) 内容推介上, 需要找准所负责产品的“版面语言”以及“空间位置”, 高度关注产品之间的互动,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特色与优势, 结合不同手段实现对产品以及内容的推广。

2 新媒体形势下编辑角色的转型之路

2.1 丰富新媒体的编辑力

编辑能力指的是编辑于工作过程中的某类能力的综合素质。在新媒体形势下, 依然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宗旨, 结合新媒体的特点, 整合各种资源。具体工作如下。

2.1.1 继续发挥以及利用原来的专业新闻优势

努力主动地实现新媒体形势下编辑角色的转型。当然, 转型之路并非一刀切的放弃原本个人的专业特长, 而迎合新媒体, 而是需要在充分理解运用数字技术基础上, 保持高质新闻内容的优势。

2.1.2 增强专业技术能力

编辑力当中还包含了一项能力便是技术能力, 这一种能力逐渐成为现今新媒体形势下, 编辑角色转型过程中值得培养的关键能力。在新媒体形势下, 编辑的流程也完成了全程新技术化, 传统媒体内容实施了数字化后, 便会转变成适用于互联网阅读的产品。另外, 新媒体下新闻内容逐渐摆脱原本的单一性, 常常融合了文字+ (图片、视频、动画) 等多种表现方式, 以提升阅读者的体验。因而, 增强新媒体形势下技术的运用能力, 已经成为编辑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2.2 增强运用新媒体的创新力

创新能力是所有编辑均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创新力不管是在传统媒体或者是新媒体环境均相当重要。编辑的创新力也是由选题策划到编辑加工, 涉及到编辑工作的所有步骤, 就一定程度而言, 编辑的创新能力对着选题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新媒体形势下, 编辑的创新力便是编辑角色转型过程中的重点与关键。

编辑为新闻内容的加工者, 编辑个人素质水平与主题内容的品质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 创新强的编辑团队, 必然能够持续地碰撞出无穷的好点子, 开发出新媒体形势下受众阅读需求的精品内容。然而, 编辑的创新能力不但要有良好的环境来培训与熏陶, 还需编辑自身的不断提升与修炼。

3 结束语

传统的媒体正面临着新媒体的挑战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因而, 编辑角色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 适应新媒体技术的需求, 认识新媒体的特点与优势, 探寻自身角色转型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志发.新媒体背景下的报纸编辑创新[J].新闻传播, 2013 (7) .

[2]莫丹卉.浅论新媒体时代报纸版面编辑策略[J].传播与版权, 2014 (5) .

新媒体形势 篇7

共青团新媒体工作机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是传播业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变革,更使得整个社会的运作模式和人们的思维逻辑和认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关注青年的热点问题,以引导和服务学生为工作重点,高校共青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的主题,结合党和国家发展和校园主题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领,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结合专业特点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使得青年大学生在课外有更丰富的文化生活,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新媒体环境下青年的特征

1.信息开放,网络依赖

相对于传统媒体,随着互联网和只能移动用户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信息交叉性强、内容涉及领域宽等诸多特点。“无处不在”的各类经济、政治、娱乐、文化等信息通过网络快速传递给所有的社会个体,信息的开放度已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根据凯度《2016年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中国社交媒体近3年用户平均年龄均在30岁左右,且各年龄层中社交媒体用户的渗透率逐年增加,2015年“90后”渗透率达到71.5%,“80后”渗透率达到60.2%。可见,青年群体作为新媒体对象的主力军,对各类信息的获取途径主要来自于网络,对网络具有更强的依赖性。

2.价值冲击,自主性强

新媒体形势下,青年接受价值引导的渠道由传统的“由上而下”“由一对多”转变成“平行发展”“相互冲击”。新媒体时代的包容性允许社会多种价值观的存在和传播,相对于以往更多集中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引导,当下青年面临着多种价值取向的相互冲击,对各种价值引导会有多元化的理解。当代青年有了更多的发声渠道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对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具有更多的主动性。但是另一方面,一些不成熟不完整甚至负面的观点对青年积极向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也造成影响。

3.思维发散,思考表面

信息时代的另一特性是信息的碎片化和时间的碎片化,每天海量信息的涌入在拓宽信息渠道,多元化理解事物的同事,也使得思维跳跃加快,注意力难以集中,对信息的理解和梳理更加居于表面,缺乏深度思考。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年,较难形成主体的价值取向,并影响其思维和行为模式,造成深度不够,毅力不够等现象。结合青年自尊心和自我意识较强的心理特性,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心理和行为。

二、新媒体形势下共青团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信息大爆炸,弱化共青团主流价值导向

高校共青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思想政治引导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纽带和桥梁的重要作用。青年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大环境中,他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青年接受更多的信息轰炸,新媒体形势下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和时间、空间的无主控性让信息交互更加自由和没有边界,手机、电脑等各种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青年无时无刻或主动或被动的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种信息。加上青少年所处阶段的生理性和心理性特点,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信息的理解和加工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舆论左右。由团组织到青年、由上而下的传统共青团价值引导途径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对青年的吸引力严重下降,导致共青团的声音被淹没在爆炸的信息中,不能很好的起到对青年的价值引导作用。

2.自媒体发声,增强共青团工作监管难度

新媒体时代的另一重大特点是自媒体的快速发展。自媒体时代中,舆论的声音不再是“主流媒体”的主控,人人都有金话筒,人人都是新闻的报道者。由于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对事物理解的的局限性,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巨大差异,面对同一事物所产生的理解和反映也千差万别。自媒体传播信息的真实性考证难度较大,这也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平台,通过网络舆论操控事态发展或营造对社会发展不利的言论。青年处于三观形成时期,并且团员数量巨大,如何在新媒体形势下实现对青年价值的正面引导,对青年接受的社会信息进行监管,让正能量的声音得意放大,是共青团工作面临的巨大难题。

3.思维创新性,挑战共青团传统管理模式

由上而下的逐级管理制度,以主题实践、青年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方式,越来越失去对青年的吸引力。共青团成员数量众多,通过传统活动让更多青年参与其中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当下青年关注信息的方式也决定了青年的思维方式,青年自组织形态发展迅速并出现了一系列自组织发起的活动,这改变了传统的交际方式和群体参加活动的方式,对共青团传统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冲击和影响。而形式各样的网络活动更能提升青年参与的覆盖面和积极性,对共青团工作对团员的管理和制约力形成巨大影响,青年思维创新带来的行为也使得共青团工作正在慢慢失去在青年团体中的引领地位,进而对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引领的作用产生冲击。

三、新媒体形势下共青团工作机制的创新思路

1.因势利导,搭建网络工作新平台

青年作为新媒体重要的参与者和主要的群体,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应该顺利时代发展的潮流,充分利用新媒体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因势利导,搭建共青团网络工作平台,在传统工作模式开展的同时,将工作阵地像新媒体平台转移,将传统的线下活动像线上转移,将共青团的主流思想通过新媒体平台渗透到青年中去。同时,建立网络工作平台,通过网络建立与更广大青年之间的密切联系,倾听青年声音,了解青年所想,紧跟青年关注的热点,并以此结合共青团工作进行思想引领,实现共青团工作的高效性,拉近与青年之间的距离。

2.打破格局,构建扁平化管理模式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每个人都成为了媒体的主人,尤其在自媒体中每个人都可以自主发生,共青团成员个体原子化、再次组织化并不独立,而是彼此交叉,以前共青团动员广大青年的方式无法实现100%对青年造成影响,因此,工作手段需要及时作出调整。大环境的改变带来的是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改变,共青团工作也应顺应社会发展的大潮流,及时调整传统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构建扁平化的管理模式,让青年可以广泛的参与到各种活动之中,不再是单纯的被组织者,被动接受相关信息和内容,而应该让青年成为发声者,信息的传播者,利用新媒体平台,将共青团的声音和主流思想传播的更远。

3.思想引领,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

建立共青团工作的核心思想,将之与青年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网络风尚等诸多形式相结合,通过广大青年的“兴奋点”,通过青年自组织的掌握和渗透,将共青团工作的内容发散到高校青年关注的学习交流、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诸多内容中去,最终实现点、线、面全方位一体化的共青团工作局面。通过互联网+的工作模式,从“管理”到“服务”,于无形中影响青年的思想和行为,实现对青年的思想引领。

参考文献:

[1]白燕燕.浅谈新媒体发展态势及对社会影响[J].中国出版,2013,(03):32-34.

[2]陈菊平.新媒体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2,(03):54-57.

[3]付亚楠.新媒体时代共青团工作模式的创新研究[D].云南大学,2015.25.

上一篇:镇青年教师 五四 风采展示方案下一篇:档案管理问题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