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物画说课稿

2025-01-08

中国古代人物画说课稿(共5篇)

中国古代人物画说课稿 篇1

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下面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的第六课。在新课标的学习内容中,属于五大学习系列中的美术鉴赏模块。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古代中国画的分科和画种,即通过欣赏、解释、评价等方法,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艺术形式和风格特征,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说学情

接下来是第二部分――学情分析。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有一定文学历史知识的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高中生虽然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但是在欣赏过程中却力不从心。因此,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与特色,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赏析中国画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的作品,掌握欣赏中国画的方法,形成综合的审美感知体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对中国画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中,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文化内涵,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深入理解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山水画要表达的意境和中国花鸟画的寓意。

难点:如何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着重理解中国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

五、说教学方法

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注意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这就决定着学生要具有丰富而自由的创造力。

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法、联想法、交流合作讨论法等。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相关材料的搜集、预习本课知识点以及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将从四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提问导入

实物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中国画的工具,并能积极参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为此,我会提问:

1。同学们知道以下这些绘画工具是画哪类绘画形式所需要的`工具材料吗?

2。你对中国画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回答,我会做出总结,同时引出课题:《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所特有的工具是什么,以及中国有名的画家,比如顾恺之的人物画、清明上河图的风俗画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借此引出本课的主题。

环节二:新课传授

在本环节,为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会简单讲述中国画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

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并提问:作品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主人公的心理状态,比如表情、动作、用色等。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大胆发言,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探讨。学生回答,并讲述作者顾闳中创作此幅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原由,使本节课的重点在合作探究中得到解决,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环节三:合作探究

最后多媒体展示两幅作品:1、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2、五代―黄荃―《写生珍禽图》(局部)。比较两幅作品在题材、画法、内容、墨色与笔法上的不同,更深层次的感受两幅作品的艺术内涵与审美特色。在交流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我会集中的去发现学生的亮点,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并寄予鼓励与肯定,对于思路受阻的学生我会进行引导。从建议性的评价出发,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中国画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环节四:总结评述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

中国画分类、中国画各个题材的艺术特色、品评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标准、中国画的赏析方法。

最后,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鼓励学生课后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结合欣赏与评述,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八、说板书设计

中国古代人物画说课稿 篇2

混然不可得而知而万物由之以成,故曰混成也。(王弼:《老子注》)

混成,混然而成,指浑朴的状态。(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

混成,无形无象,混然而成。

(黄瑞云:《老子本原》)

混成,浑然天成。(崔仲平:《老子道德经译注》)

混成,混然而成。(卢育三:《老子释义》)

或以为“混成”为“浑沌一体”,如:

混成,无分别的整体。混,无分别。成,整体。(冯达甫:《老子译注》)

混成,浑然一体,混沌状态的。(陆亢炽:《老子浅释》)

混成,混沌一体。(高专诚:《御注老子》)

混成,浑然一体。(罗伟国:《永远的老子》)

“混成”一词,是关系到中国古代宇宙生成论的关键词语,对这一词语的解释,还涉及到对“易”、“道”、“太一”等哲学术语的理解问题,因此,值得深入探讨。上述把“混成”理解成“浑然而成”或“浑沌一体”都不妥当。我们认为,《老子》“混成”是两个词:“混”,指浑沌,“成”指形成。“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意思是说有那么一个物体,在浑沌当中形成,先于天地而产生。

“混成”指“浑沌中形成”

我们先说“混”字。

在我国古代的宇宙生成论里,天地阴阳产生之前的世界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这是我国先民对于宇宙前的认识。这种认识曾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见于《庄子·应帝王》: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袁珂先生《中国神话通论》对这一则神话有很好的解释:“倏、忽,譬喻的是一瞬间的时间。当宇宙还是混沌一团的时候,就连一瞬间的时间观念也不会产生。直到混沌开辟,才有时间观念的产生。”需要补充的是,就“倏”处于“南海”,“忽”处于“北海”看,“倏”与“忽”不仅代表时间,也代表空间。《庄子》是讲宇宙观的,其《庚桑楚》说:“宇者,有四方上下……宙者,有古今之长。”宇指空间,宙指时间。由此可见,作为宇宙的倏与忽产生之前,原是浑沌的世界。当宇宙产生,也就结束了混沌状态。《庄子·应帝王》说:“日凿一窍”,凿完七窍而人类有了“视听食息”时,也就是有了宇宙,于是“浑沌”死了。

庄子哲学源于老子,《庄子·应帝王》中“浑沌”的寓言正是对《老子》二十五章“有物混成”之“混”字的最直接正确的阐释。

“有物”之“物”即“道”、“易”、“太一”

那么,这个在混沌状态中形成,先于天地而产生的“物”是什么呢?《老子》认为就是“道”,也就是“太一”。其二十五章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返)。

老子在这里给这个“物”取字为“道”,命名为“大”。大也就是“太”,即太一。1993年发现、1998年公布的湖北荆门郭店战国楚墓所出竹简有《太一生水》篇,为我们理解《老子》二十五章的“物”、“道”、“大(太一)”提供了更具体的资料。兹据李零先生《郭店楚简校读记》,将其原文主要部分录于下: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成岁而止……

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又(始,以己为)万物母……

原来这个从浑沌状态中形成的“物”,就是哲学中常见的“太一”。正是这个“太一”从水中升起行于天空,又“藏于水”,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才产生了“天地”、“阴阳”、“四时”,所谓太一“成天地”、“成阴阳”、“成四时”、“成岁”,于是宇宙产生了。“太一”这种产生宇宙的功能,又见于秦汉间其他文献:

夫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礼记·礼运》)

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吕氏春秋·大乐》)

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淮南子·本经训》)

“太一”是《老子》给那个从混沌中形成的“物”所取的“名”。《老子》给这个“物”所取的字则为“道”。因此,在周秦汉哲学书里,“道”的功能与“太一”同,都是化生天地阴阳而形成宇宙: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六章)

夫道……生天生地。(《庄子·大宗师》)

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

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由此可见,“道”与“太一”都是宇宙的本源,而这个本源就是那个在浑沌中形成的物体。“太一”与“道”就是这个物的“名”与“字”。在先秦文献里,对这个宇宙本源之物还有一个称呼,这就是“易”字,《周易·系辞》说:

易与天地准。

易化乾坤。

易以道阴阳。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易”之化成天地阴阳、形成宇宙的功能与“道”、“太一”完全相同。因此,在中国早期哲学观念里,“道”、“太一”、“易”是对同一宇宙本源—物—所取的不同术语或称呼。

“物”字的神秘性与太阳循环观念

由上讨论可知,在浑沌中形成的那个宇宙本源之“物”,具有相当的神秘性。事实上,在古代,“物”字正有鬼神精灵之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长桑君)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司马贞《索隐》:“服之三十日,当见鬼物也。”《史记·孝武本纪》:“少君者,故深泽侯,入以主方,匿其年及所生长,常自谓七十,能使物、却老。”杜预《集解》引如淳曰:“物,鬼物也。”《汉书·高五王传》:“舍人怪之,以为物而司之,得勃。”颜师古注:“物谓鬼神。”《汉书·宣元六王传》:“或明鬼神,信物怪。”颜师古注:“物亦鬼。”因为“物”是指鬼神之类,所以王充《论衡·论死篇》有“物与人通”语。

由此可见,“物”字的神秘性是由于其含有鬼神义。那么这个鬼神义又从何而来呢?结合有关考古资料和原始宗教常识,我们可以比较肯定地说,在中国原始宇宙观里,那个在浑沌状态中形成的神秘之“物”,原是指地球万物得以生长、所有生命得以生存的太阳神,“物”字的鬼神义也正是由此而来。

在新石器时代考古中,不断有太阳崇拜的图像出现。郑州北郊大河村遗址所出的仰韶文化彩陶上,绘有许多太阳光芒图像;在山东大汶口文化的陶尊上,有日月山图形;在浙江河姆渡文化象牙板上有双鸟与太阳同体图;在江浙良渚文化玉璧上则是鸟立山峰图与日月山图同时出现,鸟是太阳神的动物化;云南沧源岩画则有人形太阳神手执弓箭、头上光芒四射的图画。这些黄河南北、长江上下随处可见的太阳图像,说明在史前时期,我国先民普遍奉行太阳光明崇拜。

初民观察太阳最真切的是:太阳东升后,可怕的黑夜过去,灿烂的白天来临;太阳西落后,第二天又从东方升起。于是原始初民们有了太阳循环运行而有昼夜阴阳之分的概念。这种认识开始也是通过图画来表现的。在河北磁县下潘汪遗址仰韶文化层中所出的一件陶钵上就绘有两个倒置的旭日半出的图像,半个旭日作光芒四射状,旭日下的黑三角大概代表黑夜,斜坡应该是指海水。两个旭日半出图作倒置状,正是古人认为太阳在白昼与黑夜间周而复始作循环运行的形象反映。

与此图相一致的,是1959年在山东泰安大汶口墓地M26出土的一件象牙梳上镂雕成的太阳循环八卦图,梳身板上镂刻成一个S形。这个S形由11组“≡”形符号组成,这个符号即后来《周易》的“乾”卦符号。在“S”形的上下口上,则分别由《周易》“坤”卦符号“”连接。在“S”形内侧,则有两个对称的“”“”符号,这在金文里正是“上”“下”两字。《说文》:“,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底也。”段玉裁注:“天地为形。天在上,地在下。地在上,天在下。则皆为高。”综合起来看,这个“S”形图案正表示了天地乾坤、阴阳变化之意,可以看作是中国最早的阴阳八卦图。

那么这个阴阳八卦图是如何产生的呢?答案就在梳身的上下端。在“S”形的上端有三个圆圈。逄振镐先生认为,这是“太阳的象形”。(逄振镐:《论原始八卦的起源》,《北方文物》1991年第1期)“S”下面则是直条纹的梳齿,这密密的梳齿正好是海水的象形。这样就与“S”形内的“ ”(上)、“”(下)统一起来了。上为太阳,下为海水;上为乾,下为坤。而在“S”形左右两边,又各有三条竖刻的“│”形。《说文》:“│,上下通也。”段玉裁注:“可上可下,故曰上下通也。”综合起来看,整个象牙梳的构画造形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天地、乾坤、阴阳的上下变化,正是由于太阳在天空之上和海水之下循环运行所致。

史前时期初民们关于太阳东升西落、昼夜循环、阴阳四时变化的图像描绘,到了夏商周时期便有了相应的文字记录和概念术语。在甲骨卜辞里已有“出日”、“入日”的对举:

戊戌卜,内,乎雀于出日于入日。(《殷墟文字》乙编)

丁巳卜,又出日;丁巳卜,又入日。(《殷契佚存》407)

……出入日,岁三牛。(《殷契粹编》17)

史前时期初民们对天象的观察把握是普遍现象。到了夏商周三代才开始有专门负责观象授时的日官、天官、史官之类,而百姓对于天象仍然是普遍认识。所以,顾炎武《日知录》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下潘汪陶钵上的两个倒置的旭日半出海面图、大汶口象牙梳“太阳循环八卦图”所表达的宇宙生成思维与前引《老子》二十五章和郭店楚简《太一生水》所说的生于水、行于天、周而又始的那个“物”,完全一致。因此,这个“物”就是太阳神,是可以明确肯定的了。可见,“太阳神”与“物”、“道”、“太一”、“易”实际是指同一回事。由此,我们再回过头来考察“道”、“易”、“太一”等哲学术语,便会发现,它们实际上都是对日出海面而循环运行图像的概括。

撎粞饭塾搿耙住薄ⅰ暗馈薄ⅰ疤弧闭苎跤锉疽?关于“易”。

在甲骨文里,“易”字的构成正作太阳露出海面的情景:

这两个甲骨文使我们立刻联想到磁县下潘汪陶钵上的旭日半出倒置图,其构图思路几乎完全一致。1968年台湾《哲学论文集》第3辑发表黄振华先生题为《论日出为易》文,认为“易”的本源即为日出海面之意。因为太阳东升而有天地、阴阳、乾坤之分,而“易”即日出海面之意,因此,《周易·系辞》说:“易与天地准”,“易化乾坤”,“易以道阴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由此可见,“易”的本义正是从太阳东升而化成天地阴阳这一自然景象中引申而来的。

关于“道”。

“道”字最早出现在金文里,从首从行从足,其形如下:

从行从足,表示循环运行,而所从“首”则为行走动作的发出者。“首”字从目从发,代表整个头部。如“鹿”与“”的古文体均如此。而在神话思维里,眼睛和太阳是互拟的。甲骨文、金文里“日”与“目”常可换用。如众字,或从日从三人,或从目从三人。《周易·说卦》“离为目”,又“为日”。《大荒北经》说太阳神烛龙“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大荒东经》说夔龙“其光如日月”。而陆德明《经典释文》则引作“目光如日月”。眼睛与太阳同构原是世界性的神话题材。戴维·利明等《神话学》和施密特《原始宗教与神话》等书均有论述。如在埃及神话中,太阳神何鲁斯的右眼为日,左眼为月;古波斯光明之神密特拉的眼睛就是太阳,其思维特征与我国古神话相一致。现在再回过头来看“道”字之所以从“首”。原来“首”代表太阳神,而从行从足,则表示太阳神的循环运行。正因为如此,所以“道”字也与“易”字一样具有生天生地、化生阴阳之功能了。所以《庄子·大宗师》说:“夫道……生天生地。”《周易·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由此可见,“道”与“易”一样,同为宇宙的本源,只不过用不同的文字表达罢了。

关于“太一”。

1960年5月,在湖北荆门漳河车桥战国墓里出土了一件有图像与铭文相配的戈。此戈的锋头呈三角形,戈援近阑处有二穿,戈内带丁字形穿孔。在戈援与戈内均有正背相同的图纹,其中戈援的图纹为一个“大”字形神像。此神头戴分竖两羽的冠冕,身披铠甲,双手执龙蛇,胯下也有一龙,双足踏日月。在戈内丁字形穿孔的上部为一只侧首张翼的神鸟。

此神脚踏日月,说明其为司日月之神,或者说其本身即为日月神。在《山海经》等神话传说里,主持日月之行的神人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大荒南经》:“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郭璞注:“羲和,盖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上,名曰嘘……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袁珂注:“此噎即上文嘘。”“羲和”一词乃“羲”字之缓言。羲即曦,日光嬉微之义,正是太阳初升时的情状,与旭、晓、晨、 、昕、晃、昊等从日之字均属喉音晓匣类字,音义相同。而嘘、噎亦羲之同音近义词。在神话思维里,太阳神又常常动物化为龙蛇与凤鸟。《大荒北经》:“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海外东经》:“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夸父、句芒都是太阳神,所以他们的形象与行为都与鸟、龙有关。而荆门所出兵戈上的这位神人也是双手执龙蛇,胯下又有龙,而且在神人的头顶,即戈内上部也有一只神鸟。其神话思维与《山海经》中的太阳神夸父、句芒正一致。

总之,荆门这件戈内的神人形象为太阳神,可以确切无疑。至于这位太阳神怎么称呼,答案则在戈内丁字形穿孔左右的铭文里。铭文共四字。俞伟超、李家浩先生考释为“兵避太岁”。李学勤、李零先生进一步考证认为,“太岁”即“太一”。(俞伟超、李家浩:《论“兵避太岁”戈》,《出土文献研究》,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李零:《湖北荆门“兵避太岁”戈》,《文物天地》1992年第3期;李学勤:《古越阁所藏青铜兵器选释》,《文物》1993年第4期)而“太一”作为太阳神的别名,已见上述。又《史记·封禅书》:元鼎五年,武帝“为伐南越,告祷太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太一、三星,为太一锋,命曰‘灵旗’”。这里说得很明白,“画日月、北斗”“以像太一、三星”,则太一为日月,三星指北斗,至于“登龙”亦即戈援内手执两龙、胯下一龙、二龙之类。这是关于太阳神“太一”之“图”与“书”密切配合的一个实物证据,是为青铜器上的“图书”。

无独有偶,这青铜器上的“太一神图书”又见于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所出的丝帛上。此丝帛上的图由青、赤、黄、黑等颜色绘成,“图”与“书”紧密结合。整幅图包括三层图像。上层为三个神像:居中神像最大,是整幅图的主神,标有神名曰“太一”;右边一神像侧脸朝右,题名曰“雨师”;左边一神像脸微侧左向,题名曰“雷(公)”。中层为四个武弟子:右起第一人所执兵器残泐,第二人执剑,第三人似着可御弓矢之甲胄,第四人执戟。四人左右各二,中间为上层太一神的下胯,胯下有一黄首青身之龙。下层为两条相向之龙:右边是“持”的“黄龙”,左边是“奉熨”的“青龙”。整幅图画有总题记,每层各神又有分题记,是为“图书”之“书”的内容。

总题记(在帛书右缘,直行):

□将(?)承弓先行,赤□白□莫敢我乡(向),百兵莫敢我伤。□□狂,谓不诚,北斗为正。即左右□,经行毋顾,太一祝曰:某今日且□□。

分题记。上层中间的太一神的题记共两行,残缺不全:

太一将行……

神从之,以……

其余题记从略。

总起来看,整幅丝帛,“图”有主次,“文”有总论与分叙。图与文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篇相当完整的“图书”。

这幅丝帛“图书”的总题记以“太一祝曰”作总结,而主神题记以“太一将行”开始。因此,这篇“图书”的总题目和主题都应该是“太一神”。太一神胯下有一龙,再下面又有两龙。联系前述荆门“太一戈”图书也是一神三龙,则此“太一神”为太阳神亦可无疑。

“图书”上层在太一神左右,分别为“雨师”、“雷公”,则第一层为日、雨、雷天体神。“太一将行”而“神从之”,这所从之神,第一层自然是雨师和雷公。这是宇宙起源的初始阶段。“太一将行”与前文引《老子》二十五章曰:“太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周行而不殆”以及“道”之本义为太阳循环运行相一致。

“太一将行”所从之神的第二层次便是图中间的四个武弟子。在古代宇宙哲学观里,兵器与四方四时观念是相联系的。如《管子·幼官》以矛、戟、剑、盾配春、夏、秋、冬。其他如《淮南子·时则训》、《洪范五行传》等也都有大致相同的记载。据李零先生分析,这丝帛“太一图书”中间层的“四个武弟子,右边两人可能是代表东、春(?)和西、秋(剑),左边两人可能是代表北、冬(甲可以避弓矢)和南、夏(戟)”。可见,帛画“太一神”与“四个武弟子”的组合正是太阳运行而有四方四时的所谓“太一生四象”的宇宙观的集中反映,与《礼运》所载“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完全一致。

荆门“太一戈图书”与长沙马王堆丝帛“太一神图书”表明,太阳运行而有天地阴阳之分、四方四时之变是古代宇宙观的重要内容。在史前时期与原始时期,这种宇宙观大概是很普及的,所以能在兵器上见到其“图书”,又能在丝帛上见到“图书”。

简短结论

由上讨论,现在我们可得简短结论如下:

1.“有物混成”是说有那么一个物体,在浑沌中形成。

2.这个在浑沌中形成的“物”,具有无限的神秘性,因为这个“物”就是太阳神。

3.因为太阳神早上从东方海面升起,傍晚又在西山降落,如此周转循环,因而分开了天地阴阳,哺育了万物生长,引导人类走向文明。于是有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了“易与天地准”,有了“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等哲学概念。中国早期哲学观念里的“道”、“易”、“太一”原来都是对那个在浑沌中形成的神秘的宇宙本源之“物”的不同称呼而已。

装饰画说课稿 篇3

《装点我的居室——装饰画》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装点我的居室——装饰画》,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前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方面来谈一下我对本课的设计与理解。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装点我的居室》活动四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所学的装饰画是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成的,如:碎布、纸、旧毛线、包装盒等等。利用废旧材料来制作装饰画,既能做到物以致用,又达到美观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体现了本课的主旨:变废为宝,因材施艺。这一课题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也为下一单元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工艺品埋下了伏笔。

2、教学目标

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培养学生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变废为宝的思想品德。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认识和理解装饰画的特点和材料带来的装饰美感。

能力目标:掌握拼贴装饰画的表现技法,合理利用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基于以上定的教学目标,特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制定如下:

本课的重点:装饰画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本课的难点:发现材料的美感,巧妙的选材,合理的运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中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活泼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对动物、花木、人物、房子等形象较感兴趣,同学们乐于学习交流。但对形和色的搭配组合能力却有限,缺乏运用不同废旧材料综合地进行个性化表现。在课堂中,教师应加强引导,激励同学巧妙构思,勇于创新。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本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意识,我采用以下教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直观欣赏分析法:通过欣赏各种材料制成的装饰画,和学生一起欣赏和试着分析其在构图、造型、色彩、肌理等方面独特的美感。培养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并启发了他们的思维。

让学生了解装饰画对居室环境的美化效果。

启发思路法:学生展示自已收集的材料,启发他们大胆构思,这些材料如何在装饰画中形成点、线、面的利用,充份发挥学生想象,并结合课本范图讲解,提高学生创作装饰画的兴趣。这样多法并用,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2.学法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这一堂课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法:根据自己创作需要,相互交换或共用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发挥互助的友谊,使学习气氛更浓厚,设计构思更完整,创作速度更快,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四、课前准备:

教师: 课堂教学用多媒体课件、范画。

学生:剪刀、刻刀、胶水、布料、纸料、毛线、装裱纸板等材料。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由导入、讲授新课、动手创作、展示评价、小结五个环节组成。

(一)导入

创设情境,欣赏导入

以幻灯片的方式展示摆放不同类型的装饰画作品的居室,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请同学谈谈这些作品在居室里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学生纷纷回答有美化环境、填补空白、画龙点睛、渲染气氛、体现主人品味等作用。教师总结并板书本课的课题《装点我的居室——装饰画》

本环节注重学生的感官体验,欣赏精彩的图片感受装饰作品的独特魅力,理解装饰画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1、装饰画的特点

课件展示装饰画图片和一些写实性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从构图、造型、色彩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比较装饰画作品和其他绘画作品,你们能看出来装饰画与这些作品有什么不同吗?装饰画的的特点是什么呢?学生小组讨论后积极发言。

教师总结装饰画是具有装饰性的美术作品,和其他绘画不同,装饰画不仅可以画,也可以运用多种材料来完成。

板书装饰画的特点:构图自由;造型平面;色彩主观。

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总结能力。

2、材料的美感

欣赏不同材料制作的装饰画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材料运用中的特殊美感,总结作品中是如何通过材料的巧妙运用,来突出装饰画的表现主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来讨论适合做出什么样的装饰画,是风景、人物、动物、植物等具象的还是抽象的。并试着将这些材料拼一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小组代表展示自己的材料,说出想利用这些材料做什么。

通过学生交流、展示材料,尝试创作,引导学生去发现材料的不同特点并进行创意,使学生感受到不同材料带来的独特美感,从而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去研究和发现美、创造美。

3、装饰画的制作方法

教师出示范画,重点强调选材要根据构思构图来确定材料的颜色、纹理、质感等,让学生注意教师在因材施艺方面是怎样合理利用材料的特点的。用最简便的手法巧妙用料,点线面编排组合,注意前后层次,粘贴要干净平整,基本表现技法有:剪、折、撕、搓、并列、排序、重叠等。

讲解并板书拼贴装饰画的制作步骤:构思、构图、制作、整理。

通过观察分析教师的装饰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掌握用废旧材料创作装饰画的基本知识和拼贴的技法。启发学生的想象,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动手创作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结合所收集到的废旧材料的特点进行创作一幅拼贴装饰画,注意体现材料的肌理特点、色彩特点。师讲述作业要求:在创作的过程中尽可能的达到简练、生动、富有情趣。可以创作抽象画面效果,只要达到装饰画的效果就是一幅美的作品。要求学生要放开思路、不要拘泥于写实、具象。强调要自由表现,大胆创造。提示学生使用剪刀、刻刀时注意安全。

在课堂上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个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创作,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思维,并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

(四)展示评价

班级画展:组代表将完成的装饰画摆放在讲台上,以讲解的形式谈谈选用材料的美感所在及巧妙合理运用方面。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意见甚至争论,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师生共评作业的优缺点,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教师注重对学生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对于美术作业,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自信心。

(五)课后拓展

《装饰画》这课培养了大家的创作技巧,又使我们身边增添了小环保者,用你们的大胆设想美化了我们的文化生活,给自己的居室增添更有趣的装饰品。同学们课外多制作,可以将自己制作的装饰画当做礼物送给亲朋好友,既有意义又增进情感,并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现在我们提倡低碳生活,而利用废旧物品来制作装饰品,就是低碳生活的一种很好的表现。

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整合学生的社会生活情景和审美意识、人文意识,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美就在身边。

六、板书设计

课题 装饰画

构图:自由(一)、装饰画的特点: 造型:平面

色彩:主观(二)材料的美感:纸材、布头、线材、叶画、综合(三)、制作步骤:

构思——起稿——粘贴——整理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把握本课的重点、难点,一看板书就能了解制作要求,体现了直观性的特点。

七、教学效果和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材料准备充分,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教师作为引导者 ,不仅传授给学生如何发现美,更要指导学生学会去创造美,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创造能力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在这节课上学会了制作装饰画,通过展示评价,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喜欢上美术课,也更加的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以上从七个方面阐述了《装饰画》这一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篇二:《装饰画》说课稿

《装饰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装饰画》。

下面,我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和说作业及板书设计等九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装饰画》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二单元“装点我的居室”活动四,分为一个课时。该节课是对前面所学的写意花鸟小品、纸版画和石膏板画的具体的运用和延伸,也为活动六“装点居室”打下必要的基础。装饰画就是用各种材料制作的画或壁饰。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废旧的材料,如:布、纸、毛线、蛋壳、包装盒等等,我们应该怎样使这些没有使用价值的废旧材料变得有生命而具有艺术美感呢?这就是本节的宗旨:“变废为宝,因材施艺”。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意识,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三、说教学目标

美术作为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教育及美术作品能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其良好的情操,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使一些不良的心理得到疏导与治疗。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结合教材,联系我校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和一部分学生厌学的现状,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认识和了解装饰画的表现形式以及特殊材料带来的装饰美感。②能力目标:以拼贴的形式进行装饰画制作,掌握拼贴画的基本表现方法。③情感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采用小组合作的机制,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力量和班级的温暖;创造型思维的培养,便于实现学科间的结合。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总结了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装饰画的特征、实际拼贴装饰画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制作方法来表达装饰画的主题思想。

五、说教法学法

结合八年级学生对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的掌握,根据教学重难点和教材特点,我将在课堂上运用以下教法,传授给学生以下学法:

(一)教法

1、欣赏法:通过欣赏各种材料制成的经典的装饰画,使美术课成为学生们与艺术大师进行精神交流的场所,通过美术学习和鉴赏,承接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提高思想境界和精神品格,完善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使其成为具有健全心理和高尚人格的人。

2、演示法: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因材施艺制作装饰画的过程,激发学生动手兴趣,在演示过程中,必然地要与学生之间形成比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更为密切的接触,从而更加易于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信任感的形成,有利于创设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与心灵直接交流的情境。3.讲解法:对于装饰画的主要特点及制作技巧采取讲解的方法,使学生在对绘画艺术进行学习和探索的同时,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真诚关爱与美好情感的熏陶,通过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的语言能力,通过发自于真挚爱心的富于感染力的话语,将正确的人生观和自己调节心理状态、化解心理问题的体会、经验传授给他们,帮助学生们掌握绘画艺术这一能陶冶心灵、宣泄情绪、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金钥匙。

另外,在教学中还应用讲练结合、分析法、图表等等。

(二)学法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模仿、创作。学生先模仿书本中自己喜欢的作品,体会作品的构图特点,色彩搭配特点,积累经验,为下次创作装饰画打下基础。

六、说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画具、自己制作的装饰画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画具、课前收集的拼贴材料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首先播放不同风格的经典装饰画,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评析,强调这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画的特点,然后教师拿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看、摸,通过视觉和触觉上让学生真实感受装饰画的特征,激发学生对装饰画的兴趣。

(二)讲授演示,引导创作

1、教师给学生讲解装饰话画的特征,用表格归纳说明装饰画在“构图、造型、色彩、材料”四个方面的特征。

2、教师给学生讲解装饰话画的种类,用表格图片的形式让学生观察了解。

3、教师给学生讲解演示装饰画创作步骤,“构思、构图、选材、制作”四个步骤,重点强调选材要根据构思构图来确定材料的颜色、纹理、质感等,让学生注意教师在因材施艺方面是怎样合理利用材料的特点的,体会装饰画的特殊美感。

(教师5分钟的技能展示:这幅作品是利用旧日历画制作的装饰画。这里我较合理的利用材料的色彩、纹理、质感来表现一处若隐若现、云雾飘渺、世外桃源的山村美景。用旧日历中蓝灰、紫灰色来表现小屋,用瀑布的颜色来表现山间小溪,用岩石的质感来表现山间小道,用石块颜色来表现溪涧错落的石头。花草树木掩映四周。)

4、请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结合自己收集的不同材料按照装饰画的步骤,要求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景或物。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进行创作,让学生无拘无束地画画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感情。这种宣泄方法,对于那些性格孤僻和内向的学生尤为重要。学生作画的同时教师巡回辅导。

(三)展示评比,整理提高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装饰画作品,说明创作思路,互相评比,指出优劣。为了让学生的作品更完美,我让学生分组合作,造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构图,裁剪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剪形,拼贴组合能力强的学生负责粘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在合作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存在感和自我价值,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成功后的喜悦。

(四)课堂小结

装饰画的特征、制作步骤及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八、作业设计

发挥想象力,收集自己身边的废旧材料创作一幅装饰画

九、板书设计:

装点我的居室——装饰画 篇三:装饰画说课稿

《装饰画》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介

《装饰画》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三单元“为生活增添情趣”第四课的内容。装饰画就是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装饰性绘画或壁饰等。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废旧的材料,如:布、纸、毛线、蛋壳、包装盒等等。我们应该怎样使这些没有使用价值的废旧材料变得有生命而具有艺术美感呢?这就是本课的宗旨:“变废为宝,因材施艺”。

2、教学目标

(1)、认识和了解装饰画的表现形式以及特殊材料带来的装饰美感。

(2)、以剪贴、绘画等形式进行装饰画制作,掌握装饰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装饰画的特征以及拼贴装饰画的制作过程,用恰当的制作方法来表达装饰画的主题思想。

二、说教法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意识,我采用以下教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1、欣赏法:通过欣赏各种材料制成的装饰画,让学生了解装饰画对居室环境的美化效果。

2、演示法: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因材施艺制作装饰画的过程,激发学生动手兴趣。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模仿、创作。学生先模仿书本中自己喜欢的作品,体会作品的构图特点,色彩搭配特点,积累经验,为创作装饰画打下基础。

四、说教程

(一)、欣赏导入:首先播放不同风格的装饰画,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评析。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画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装饰画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演示,引导创作

1、教师给学生讲解装饰画的特征,归纳说明装饰画在“构图、造型、色彩、材质”四个方面的特征。

2、教师给学生讲解装饰画的种类,用图片的形式让学生观察了解。2

3、教师给学生讲解演示装饰画创作步骤,“构思、构图、选材、制作”四个步骤,重点强调选材要根据构思构图来确定材料的颜色、纹理、质感等,让学生注意教师在因材施艺方面是怎样合理利用材料的特点的,体会装饰画的特殊美感。

4、请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结合自己收集的不同材料按照装饰画的步骤,要求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景或物。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进行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三)、展示评比,整理提高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装饰画作品,说明创作思路,互相评比,指出优劣。为了让学生的作品更完美,我让学生分组合作,造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构图,裁剪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剪形,拼贴组合能力强的学生负责粘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课堂小结

装饰画的步骤及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3篇四:装饰画说课稿

《变废为宝 因材施艺》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出处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二个单元造型·表现的领域中第四课。2.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这节课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材料作为形式美感因素的认识,根据废旧材料,巧妙运用材料的美感施展学生的创作技能,为美化你的居室环境做贡献,这一课题引起学生浓厚兴趣,为学习第三单元(设计·应用)生活中丢弃材料做工艺品而设的伏笔。3.教材分析: 本课题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单元围绕装点居室来学习,共六个活动,而本课是其中活动四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装点居室。突出的特点是把装饰画的创作及废旧材料的再利用生活化、实践化,帮助学生学会感受装饰画的魅力。4.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这一年级学生已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同时体验和感受生活环境的能力也很强,但对形和色的搭配组合能力却有限,缺乏运用不同废旧材料综合地进行个性化表现 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和理解装饰画的装饰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材料特点带来的装饰美感。

过程和方法:运用自己收集到的废旧材料,以拼贴形式进行装饰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创作的愉悦。

6.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点:根据各种废旧材料的特点,进行拼帖创作装饰画。

教学难点:在创作过程中,体现材料的肌理特点和色彩对比。7.说怎样处理教材

一切装饰画都具有装饰性,但具有装饰性的绘画不一定叫装饰画,装饰变形是装饰艺术的突出特征,是装饰绘画物象造型的重要手段。

要引导学生认识材料形成装饰性美感的表现。一幅装饰作品的好坏,不完全取决材料的价值,而是取决于对材料的艺术处理和合理利用。每种材料有其形状、肌理、色彩视觉特征。这正是我们需要发现加以选择利用的。材料的形象特点和美感效果是绘画所无法达到的,我们学习的关健是如何把材料的特点与美感和具体的艺术形象完美的统一。同时,对材料的加工也是构成材料美感的重要方面,有些材料可以单一直接利用进行的点、线、面编排;有些需要再加工或多种材料组合变化。在加工处理上尽可能保留和发挥材料自身的形象特点与美感。尽可能以较少的加工获得较丰富和生动的艺术效果。

这节课学生选材上,利用自已方便收集到的特色材料。如:武夷山是个茶文化之地,茶叶渣晒干就可利用;景区游客留下的矿泉水瓶盖子、胶卷盒、旧包装纸;我们校园周围常见的笋壳,季节性的落叶花瓣和校门外小店有烧烤串的小竹签、蛋壳,教室里大家手中用完的各种笔蕊,扫把头。废作业纸等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在一堂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尝试采用师生互相探讨欣赏——点拔 ——学生发挥想像、合作分工共同完成作品来教学。方法如下:

直观欣赏分析法:课前采用,可以先在班上悬挂不同材料品种的装饰画,不同色彩的倾向、不同类型的装饰画图片,不同材质可制作的拼贴装饰画或壁饰,和学生一起欣赏和试着分析其在构图、造型、色彩、肌理等方面独特的美感。培养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并启发了他们的思维。

启发思路法:学生展示自已收集的材料,启发他们大胆构思,这些材料如何在装饰画或壁饰中形成点、线、面的利用,充份发挥学生想象。结合课本范图讲解,点出将材料直接利用排列组合。这样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也提高创作装饰画或壁饰的兴趣。

自我发现法:利用自已方便收集到的特色材料,独自创新制作可拼贴的装饰画作品。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表现问题及时给于点拔。

小组分工合作法:自由组合的小组,以讨论多种材料组合变化制作装饰画或壁饰。根据自已创作需要相互交换或共用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发挥互助的友谊,学习气氛更浓厚,设计构思更完整,创作速度更快。2.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者。通过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直观欣赏、讨论进一步体味变废为宝的乐趣。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这一堂课我主要采用师生互相探讨欣赏——点拔 ——学生发挥想像、合作分工共同完成作品来教学。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欣赏废物污染图片 与利用废物制作的艺术品的对比。导入新课《变废为宝 因材施艺》。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课件,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器官,初步认识废旧材料 的利用价值,感受装饰作品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感受材质美

1,出示3种类型材质:

点:开心果壳 瓜子 芝麻 米 等

线:毛线 电线 牙签 芦苇杆

面:布 各种纸 树叶 鸡蛋壳 易拉罐皮 2,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

学生观察对比,说

设计意图:通过看示范的过程,领会如何根据材料创意。

三,教师示范 利用材质的特点进行创作

设计意图:通过看示范的过程,领会如何根据材料创意。

四,学生构思 谈想法 动手制作

学生互相交流,分析材料特点,并进行创意,制作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展示材料、尝试创作,引导学生去发现材料的不同肌理特点并进行创意,使学生感受到不同材料带来的独特美感,从而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去研究和发现美、创造美,并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 五,品评,修改

学生互评作品,交流想法,分析不足。

小组合作互相商议,共同修改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欣赏、交流作品中不足,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掌握用不同废旧材料创作装饰画的基本知识和拼贴的技法。启发学生的想象,拓展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讨论、修改、整理,给学生一个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创作,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思维

六,展示 下课

请每小组把作品粘贴到“展示板”上,让我们互相欣赏一下。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自信心。七,小结,拓展

播放课件,展示生活中利用废旧材料做的各种装饰作品及其他,体会在我们生活学习中只要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就能把我们的环境打扮得更美丽,就 能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资源,就能做到环保。[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多地与文化、生活相联系,整合学生的社会生活情景和审美意识、人文意识,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美就在身边]篇五:装饰画说课稿 《变废为宝 因材施艺》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出处

本课是鲁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的第二个单元造型·表现的领域中第四课。2.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这节课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材料作为形式美感因素的认识,根据废旧材料,巧妙运用材料的美感施展学生的创作技能,为美化我们的居室环境做贡献,这一课题引起学生浓厚兴趣,为学习第三单元(设计·应用)生活中丢弃材料做工艺品而设的伏笔。3.教材分析: 本课题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单元围绕装点居室来学习,共六个活动,而本课是其中活动四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装点居室。突出的特点是把装饰画的创作及废旧材料的再利用生活化、实践化,帮助学生学会感受装饰画的魅力。

4.学生分析: 学生已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同时体验和感受生活环境的能力也很强,但对形和色的搭配组合能力还是欠缺,缺乏运用不同废旧材料综合地进行个性化表现与创新。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和理解装饰画的装饰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材料特点带来的装饰美感。

过程和方法:运用自己收集到的废旧材料,以拼贴形式进行装饰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创作的愉悦。

6.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点:根据各种废旧材料的特点,进行拼帖创作装饰画。

教学难点:在创作过程中,体现材料的肌理特点和色彩对比。7.说怎样处理教材

一切装饰画都具有装饰性,但具有装饰性的绘画不一定叫装饰画,装饰变形是装饰艺术的突出特征,是装饰绘画物象造型的重要手段。

要引导学生认识材料形成装饰性美感的表现。一幅装饰作品的好坏,不完全取决材料的价值,而是取决于对材料的艺术处理和合理利用。每种材料有其形状、肌理、色彩视觉特征。这正是我们需要发现加以选择利用的。材料的形象特点和美感效果是绘画所无法达到的,我们学习的关健是如何把材料的特点与美感和具体的艺术形象完美的统一。同时,对材料的加工也是构成材料美感的重要方面,有些材料可以单一直接利用进行的点、线、面编排;有些需要再加工或多种材料组合变化。在加工处理上尽可能保留和发挥材料自身的形象特点与美感。尽可能以较少的加工获得较丰富和生动的艺术效果。

这节课学生选材上,利用自已方便收集到的特色材料。毛线、碎布,树叶,各类种子,小竹签、蛋壳,铅笔屑,废旧报纸等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一堂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尝试采用师生互相探讨欣赏——启发引导 ——学生发挥想像、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品来教学。方法如下:

直观欣赏分析法:课前采用,可以先在班上悬挂不同材料品种的装饰画,不同色彩的倾向、不同类型的装饰画图片,不同材质可制作的拼贴装饰画或壁饰,和学生一起欣赏和试着分析其在构图、造型、色彩、肌理等方面独特的美感。培养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并启发了他们的思维。

启发思路法:学生展示自已收集的材料,启发他们大胆构思,这些材料如何在装饰画或壁饰中形成点、线、面的利用,充份发挥学生想象。结合课本范图讲解,点出将材料直接利用排列组合。这样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也提高创作装饰画或壁饰的兴趣。

自我发现法:利用自已方便收集到的特色材料,独自创新制作可拼贴的装饰画作品。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表现问题及时给于点拔。

小组分工合作法:自由组合的小组,以讨论多种材料组合变化制作装饰画或壁饰。根据自已创作需要相互交换或共用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发挥互助的友谊,学习气氛更浓厚,设计构思更完整,创作速度更快。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欣赏废物污染图片 与利用废物制作的艺术品的对比。导入新课《变废为宝 因材施艺》。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课件,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器官,初步认识废旧材料 的利用价值,感受装饰作品的独特魅力。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感受材质美

1,出示3种类型材质:

点:开心果壳 瓜子 芝麻 米 等

线:毛线 电线 牙签 芦苇杆

面:布 各种纸 树叶 鸡蛋壳 易拉罐皮 2,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

学生观察对比,说

设计意图:通过看示范的过程,领会如何根据材料创意。

三,教师示范 利用材质的特点进行创作

设计意图:通过看示范的过程,领会如何根据材料创意。

四,学生构思 谈想法 动手制作

学生互相交流,分析材料特点,并进行创意,制作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展示材料、尝试创作,引导学生去发现材料的不同肌理特点并进行创意,使学生感受到不同材料带来的独特美感,从而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去研究和发现美、创造美,并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 五,品评,修改

学生互评作品,交流想法,分析不足。

小组合作互相商议,共同修改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欣赏、交流作品中不足,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掌握用不同废旧材料创作装饰画的基本知识和拼贴的技法。启发学生的想象,拓展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讨论、修改、整理,给学生一个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创作,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思维。

六,展示 下课

请每小组把作品粘贴到“展示板”上,让我们互相欣赏一下。找出优点指正缺点、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自信心。七,小结,拓展

简笔画说课稿-白 篇4

一、说教学理念: 在本课中,我将借助图片、分析讨论、绘画等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器物简笔画——闹钟、台灯的画法,从而获得艺术课的教学实践经验。

二、、说教材: 简笔画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简笔画的造型训练能帮助儿童充分的展现自己的创造性,开发儿童的潜能和智能。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对简笔画的造型方法必需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并能掌握和熟练运用简笔画的造型方法。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使用的教材是《幼儿简笔画》,本教材将依据《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新标准,在充分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知特点与学习习惯的基础上编写。重点介绍适宜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简笔画的基本规律以及动物、植物、人物、玩具、器物等不同类型简笔画的画法。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中专学前教育学生学习特点,以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运用概括、夸张、拟人等造型方法,通过自己动手描绘出闹钟、台灯的拟人化形象。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造型方法,通过示范、分析、让学生在探索中,逐步形成创作性的构思。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闹钟、台灯的拟人化形的态特征表现。

难点——按照器物简笔画的造型规律,分析找出器物简笔画——闹钟、台灯的作画方法。

四、说学情: 中专学前教育的学生基本都是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比较调皮,对于班级管理来说比较棘手,但是,对与本门专业课程来说,我觉得这是有优势的;同学们思维相对活跃,这对思维发散很有益处。绝大多数同学对创意及直观新奇的事物都比较感兴趣,这是一个值得欣喜的地方,因此势利导、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

五、说教学:

(一)教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以下教法:(1)“讲授法”,用富于理性的语言向学生说明、解释、分析、讲解简笔画的概念、规律、特征和方法。教学语言,深入浅出,言之有物,论之以理。讲解突出重点,将最基本的关键问题讲清楚即可,不要追求面面俱到,天衣无缝,留有余地,给学生思考、消化、融会贯通的时间。

(2)“演示法”,针对学生特点,展示教学相关资料并示范,让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通过观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以获得最佳效果。

(3)“探讨法”以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

(二)学法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感知,讨论的乐趣,自由发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只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尝试创新不同艺术造型,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教具与学具 教具:范画、铅笔、橡皮、油画棒、勾线笔、画纸。学具:铅笔、橡皮、油画棒、勾线笔、画纸。

六、说教学程序: “美术课程标准”一再强调,美术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主张引导学生在“美术欣赏活动”和“美术创作活动”中体验艺术造型的美。整个教学设计从学生实际接收能力出发,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循序渐进,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图文并茂地同学生进行了互动的教学过程。使得本次的教学目的得以完成.注重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创新。主要采用用案例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项目导向模式。力争做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一)通过图片讲解,导入新课

(二)采用演示和探讨,讲解新课 概括造型法----闹钟和台灯造型上可以如何概括,主要概括的方面有哪些。夸张、拟人造型法-----闹钟和台灯的图片,找找它们各自外形上的典型特征,并与它们的设计造型进行对比。发散思维,探讨如何用简笔画的形式给自己喜欢的事物拥有生命,拥有人物的动态和表情。

拓展思维、创作表现故事性 前面以通过概括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并使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让学生感知、理解重点,在创作中以易转难理解闹钟、台灯拟人化的表现方法;然后,通过启发式的发散思维,使得整体画面富有故事性。

(四)点评学生作品 运用点评提高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创新的表现予以及时表扬和鼓励,使更多的学生愿意大胆进行造型实践。

(五)小结 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六)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主要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及运用。课后练习:

1、器物简笔画的表现方法练习。

2、闹钟、台灯发散思维的拟人化形态及故事性表现。

撕纸添画说课稿 篇5

马慧敏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撕纸添画是综合撕纸、联想、粘贴、添画的学习活动。既有手工工艺,又包含了绘画技能,对于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较为巧妙而有效的综合能力的训练。本课的学习任务是通过撕纸及找出撕下的碎纸片的各种形状来激活学生联想,通过添画来完成学生联想的表达,而形的联想是关键,它上承随意撕纸的结果,下启添画成形的效果。撕纸时要让学生随意而不受约束;形的联想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将碎纸片当成各种不同媒材来看;添画时要根据撕出纸片的随意性可简可繁,线条不必画得很规范,这就大大降低了完成联想表达的难度,且能使作业更且绘画的生动性。本课的有效学习将为今后学习各种想象画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说教学目标

《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情况。我制订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方面:了解撕纸添画的特点,初步掌握撕纸添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造型能力。

过程、方法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各种质地的纸,通过撕撕、想想、贴贴、画画等步骤,采用联想的方式积极思考,大胆表现,有意图的巧妙添画,使学生逐步体会撕纸添画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撕纸添画的乐趣,树立集体合作的意识、变废为宝的意识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对撕下纸的任意形状进行想象、创意,逐步培养学生的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添画、丰富表现内容。

4、说教学课时按排,教具准备 本课的课时安排为一个课时

教具准备:各种质地的纸,例如:彩色纸、牛皮纸、废报纸、挂历纸等,固体胶铅画纸等。简单教学课件《撕纸添画》。

二、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美术课标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针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好胜心强但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我采取以下教学方

1、观察法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没有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也就不可能有效的进行美术教学。在引导学生撕纸的环节,引导学生观察个别学生不同的随意撕纸的方式,认知撕纸的多种方法。还有在引导学生就形联想的环节,要学生转动撕下来的小纸片,从不同的角度认真观察,根据色彩和形状再进行联想。2‘演示法

在美术教学中特别是手工制作中,适当的演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总会根据教学情况和一些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小结性的示范和个别示范。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不仅动手参与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直接影响教育效果,老师示范撕纸导入。

(二)、引导学生进行随意撕纸活动 教师提示学生在平时撕过纸吗?注意过是怎样撕纸的吗?请几个学生上台来随意撕纸,引导学生观察个别学生不同的随意撕纸方式,再演示完善多种撕纸方式,激励学生大胆随意撕纸;学生依经验随意撕纸,认知撕纸的多种方式,全体学生参与随意撕纸的活动。在这个撕纸环节要让学生随意而不受约束。

(三)、引导学生根据撕下的碎纸片进行联想漫谈的活动

以碎纸片的形色联想为话题,进行联想漫谈活动的环节是本课的难点。所以在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

1、教师出示经过挑选的的小纸片,在展示仪上随意转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就形联想,一块纸片会有很多种答案,提示学生在联想时还可将纸片有意再撕,鼓励学生求异思维的发挥。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换刚才有意再撕的小纸片,自由发现,再相互交流,说出自己不同的联想。

3、当全班同学的思维都活跃起来后,及时引导个别学生当众在教师准备的纸片形状上添画表达自己的联想,将学习活动过渡到粘贴、添画的学习环节。

(四)、师生探讨添画成形的方法

教师根据刚才学生的添画,师生共同探讨添画成形的方法;教师适当示范,说明根据联想、粘贴好纸片,在形状上添画成形的方法。提示添画能使形象更加完整,使一些畏难的学生明了添画该从何入手,从而大胆添画,提高组织线条表现形象的能力。

(五)提出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课堂作业

1、作业要求:根据撕下来的几张纸片,转换不同方向,看看像什么,粘贴在底纸上,添画成几个人或物,组合成一幅有趣的画,再说说自己的添画意图。

2、学生进行课堂作业,教师适当指导。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撕纸添画的方法,在保护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的基础上,鼓励、启发和提示胆小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畏难的情绪。

(六)、展评作业

1、自评: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是如何联想、如何形象再现的意图。

2、互评: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说说为什么。

上一篇:礼仪的改变800字作文下一篇:建立分级诊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