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基础情况

2024-06-28

企业信息化基础情况(精选7篇)

企业信息化基础情况 篇1

企业技术中心开发基础条件及信息化情况

1、开发基础条件

(1)、企业丰富的开发运营经验

企业专注于所服务专业领域的行业知识积累,历经数十个行业项目的成功实施,已具备对所服务专业领域的深刻行业理解,并在专业领域内构建了复合型知识运用能力。依托在行业应用软件开发、游戏开发、电子商务营销策划、整合推广、平台运营核心等专业领域所拥有的深厚行业知识与项目操作经验,经多年软件开发技术锤炼,公司已为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服务,业务内容以行业解决方案为基础,涵盖咨询、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软件全生命周期作业。

目前公司相关产品的成功研发已经确立了公司在本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在接下来的发展阶段,公司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大技改投资,同时将引进人才,改进管理,不断提升产品性能、降低成本、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通过不断技术创新,不断超越自我,继续保持在国内本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力争成为该行业的领头羊企业。(2)、完善的管理运行制度基础

企业建立完善的中心管理和运行制度,为中心的研发管理程序提供了制度保障,采取有效的绩效机制和奖励机制培养研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归属感,有效保证了技术团队的稳定,促进了中心的人员开发积极性,提高了资源的创新率和中心的管理能力,使各项业务能够持续运作。

(3)、移动端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奠定建设基础

企业于2013年建立移动终端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企业技术中心的奠定了技术基础,工程中心致力于研发适用于各种移动终端的应用软件,重点突破基于云计算的移动终端软件应用技术、基于4G的移动终端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层级架构开发技术,无论在移动终端软件研发技术还是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等,都在区域性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具备较强竞争力的移动终端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单位,为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工作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4)、拥有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

基于IT科技型企业和软件企业的自身定位,中心人员学历及能力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管理层和骨干拥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多年的市场运作经验,规划与运营并重。技术团队对于系统平台开发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较强的自主开发和质量保证能力,保障中心的稳定发展。现拥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研发队伍,研发团队中高级1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1人,专家组2人。同时与企业的控股公司广东食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广州市正全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团队形成互相支撑配合、优势互补的态势。

2、企业技术中心信息化建设

企业作为软件研发公司和互联网企业,注重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建设提高效率,因此中心在信息化方面建设较为全面。

(1)、在项目管理方面,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服务设计情况,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服务规划,实现项目服务过程信息化跟踪与监控。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采购成本管理、供应商基本信息管理、项目进度管理等。

(2)、在设备管理方面,利用信息系统实现设备点检检修、资材备件、故障诊断与及时处理等过程管理,利用信息系统实现设备成本控制等固定资产管理,实现设备运行信息在线动态监控与管理。

(3)、在财务管理方面,能够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会计账务管理、自动生成财务报表和进行财务分析、并进行成本管理,资金运作分析,经营管理分析、成本预算分析等实现一系列信息化手段。

(4)、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利用信息系统实现统一人力资源规划、组织人员招聘和进行人事管理、员工培训,利用信息系统实现薪酬与福利管理面向个体员工的全企业集中统一,实现关键绩效管理事务的记录、跟踪和考核全过程管理以及电子邮件、通讯录管理、信息发布等信息交流与发布信息化管理等。

企业信息化基础情况 篇2

自建行以来, 广东发展银行 (以下称“广发行”) 始终坚持“科技兴行”的发展战略, 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积极应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发银行业务系统, 目前已建设了数十个全行级的信息系统, 强力支持业务的开展。2008年, 广发行制定了五年科技规划, 对信息系统和科技工作进行了详细的现状分析, 确定了五年科技发展目标, 设计了核心系统转型、IT架构、IT治理、信息安全管理的目标蓝图, 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路径。通过科技规划的实施, 将有力提升科技对业务及管理决策的支持能力, 提高科技核心竞争力。

在客户服务方面全面, 支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建立全行统一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市场营销相关系统, 完善各类客户服务渠道, 支持各级业务管理人员、客户经理对客户的营销、销售和服务活动。

在业务支持方面, 建立覆盖前中后业务处理的系统平台。建设后台集中运营的管理平台, 支持集中运营和业务流程的持续优化;优化核心银行系统架构, 支持本外币统一处理;优化中间业务平台, 支持中间业务产品的快速推出;建设公司理财与个人理财平台, 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理财服务;建设资金业务应用平台, 加强全行资金管理, 全面支持各类资金交易及投资;建立通用的产品参数管理模块, 根据需求进行灵活的产品定制, 提高对业务需求的响应能力以及新产品的快速部署能力;建设投资和托管类业务应用平台, 支持未来的混业经营。

在管理决策方面, 搭建数据仓库平台以支持全面风险分析和成本分析。通过建设不同主题的数据集市, 支持市场风险分析、信用风险分析、操作风险分析、管理会计等经营决策分析的要求;在系统层面支持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满足新准则的核算要求和信息披露要求。

在IT架构方面, 建成灵活稳定可扩充的系统应用架构和基础设施架构。建成结构灵活、功能完善的应用体系架构, 建成高效、稳定、安全、面向业务服务的基础设施架构, 使广发行的科技支持能力在未来五年内达到国内同业先进水平。

在信息安全方面, 达到科技风险管理的监管要求。制定信息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 建立科技风险管理框架, 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整改, 建设集中身份管理与统一认证平台, 实施信息系统等级保护, 满足监管要求和行内信息安全管理要求。

在IT治理方面, 完成由后勤保障向服务提供的角色转变。理顺需求和产品服务的各方职责, 建立科技与业务有效互动的协同工作机制, 提高IT服务水平;提升项目管理、产品服务、研发和运行支持团队的专业化水平, 积累充实科技力量, 使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满足科技工作持续发展的需要。

2009年信息化建设情况

2009年是广发行开始正式实施科技规划的第一年, 在科技规划整体原则和方向的指导下, 以支持业务发展为重要目标, 广发行信息科技在重点项目的推进与建设、基础设施的优化与整合、信息安全的保障与规范、专业化能力的积累与提升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重要进展。

推进科技规划第一阶段项目建设, 奠定架构基础。目前, 正在开展的第一阶段项目包含了核心银行转型、业务发展支持、管理决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 大部分在2010年一季度可以完成并达到以下业务目标:消除储蓄业务功能重复, 有效清理个人客户信息, 建立内部核算管理新体系, 使核心系统架构合理化;填补广发行在客户管理、服务渠道等重点业务功能上的缺失, 并对后台运营管理模式的转变提供支持;解决广发行在管理决策方面的紧迫需求及监管机构的数据报送要求, 并为数据仓库的建设搭建基础平台;化解关键信息系统的运行风险, 转变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模式。

优化与整合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业务支持效率。根据科技规划设定的基本原则, 初步建立了基础设施统一规划、滚动实施、动态调整的建设和管理机制;对存储、服务器、备份等基础设施资源进行整合, 降低了建设和维护成本;成功实施了综合业务系统与信用卡业务系统主机升级, 提高了业务支持能力和系统可靠性。

进一步强化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科技风险自查及现场检查机制、深化信息科技风险专项检查、开展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提升分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等工作, 强化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并通过信息风险制度建设、人员培养等方式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完善IT治理, 有效支撑科技发展。完善与优化需求管理、项目管理、计划管理、测试管理、商务管理等关键流程和制度, 提高流程和制度的“执行力”及效率;建设项目管理、需求分析、架构设计等专业团队, 完善培训机制, 扩充科技队伍, 逐步提高科技队伍的整体实力和专业技能。

2010年发展前景展望

2010年广发行信息科技工作将根据“加快建设、确保质量、维护安全、服务战略”的原则, 重点抓紧落实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集中推进科技规划的实施, 支持业务发展。通过科技规划项目群的实施, 加快核心银行转型步伐, 提高核心银行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实现统一对外提供标准服务, 提升业务响应效率;统一全行客户视图, 扩展银行服务渠道, 支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的建立;搭建投资理财与营销管理平台, 支持业务拓展市场, 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优化改造中间业务平台, 快速支持产品创新与发布, 提升广发行中间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建设多维度的财务分析与信息披露平台, 提供管理决策支持及满足各类监管要求;进行后台流程再造系统建设, 支持后台集中运营;建设各类风险管理数据集市, 支持全面风险管理, 保障业务合规稳健发展;持续优化基础性应用平台, 改善整体应用架构。

规划建设“两地三中心”, 提升基础设施持续支持能力。推进“两地三中心”建设, 完成整体架构设计, 制定新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和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方案。全面优化整合IT基础设施资源, 根据业务发展要求滚动建设、动态调整, 提高持续的生产运行支持能力。

提高运维管理规范化与自动化程度, 实行服务承诺。完善系统运维规范, 推行运维自动化管理, 提高运维工作效率;开展运行流程化管理, 完善变更管理、故障管理和服务管理流程, 建立容量管理、配置管理、版本管理、可用性管理等流程;制定基础设施运行和日常运维、灾难备份中心运营等服务承诺要求, 提升运维服务水平;强化生产运行风险防范与控制, 保障全行生产运行安全稳定。

转变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模式, 开展全过程的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开展全面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建立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规范, 并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加以落实, 总体控制和降低信息安全风险;完善信息科技制度建设, 搭建信息科技制度框架, 并按制度框架指导信息科技制度建设有序而系统性地开展, 满足监管及内部管理要求;推进信息安全风险整改, 化解信息安全风险;开展信息安全培训, 提升全员信息安全认识, 帮助员工建立在日常工作中主动防范并发现信息安全风险的意识。

建立与科技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科技专业团队, 为实现广发行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充实项目管理、架构设计、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安全、测试等专业团队, 提高关键岗位人员素质;围绕关键岗位所需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 制定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方案, 结合实际工作实践, 加强人员培养力度;实施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以岗位关键绩效为核心的考核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

企业信息化基础情况 篇3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20世纪末,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生产力。这既为我国带来发展的契机,又使我国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对企业固有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这种变革显得更加迫切。这是因为:

1、企业信息化可以推动业务流程重组,促进组织结构优化。一方面,新的“动态网络”结构,加强了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极大地调动了各部门的工作潜能和积极性,促进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以更好地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2、企业信息化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扩大企业竞争范围。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涉及到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成本,改变和改善成本结构。企业成本的下降,使企业能以低信息成本实现管理成本结构优化,并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管理效应,从而改变竞争方式,给企业提供新的竞争空间,扩大竞争能力。

3、企业信息化可以加快产品和技术创新,提高差别化。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获得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思路的效率,给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开拓市场和选择消费的机会。使企业与供应商及客户建立起高效、快速的联系,从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和消费者了解市场的能力;使企业能迅速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及时反映到决策层,促进企业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研究,及时改变和调整经营战略,不断向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形成不易为竞争对手模仿的独特竞争优势。

4、企业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信息技术实现了跨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料方面,手段更加灵活、快捷和开放。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拓展了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延伸了决策者的智力,提高了决策的效益和效率。同时,企业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硬件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即在信息化过程中通过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

加快信息化建设须以统计信息为基础

企业统计信息是一种资源,可以直接或间接创造财富。它既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这是由统计信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

1、统计信息是企业领导科学决策的基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五个统筹发展”的方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适应市场,求得生存、发展,必须通过统计信息了解市场、产品、技术、管理等诸方面的情况,以此制定企业发展计划,调整产品结构,解决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设备更新、技术开发等一系列问题。并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

2、统计信息是企业开发资源的重要依据。以最小的投入,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企业可以运用统计信息,对人、财、物,产、供、销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地对比、分析,寻找相关的情况和规律,从而进一步有效地利用、开发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潜质,不断发展企业。

3、统计信息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助推器。统计信息既可使企业领导把握本单位的各种内部情况,也可把握企业在地区、行业中的市场占有份额、行业排名,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反馈等诸多外部情况,从而做到知己知彼、博采众长、扬长避短、采取对策、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4、统计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晴雨表。企业管理是一门系统的综合性学科。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增加值、产品产量、质量、利润和成本等指标,是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成效的重要内容和体现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尺。掌握、研究这些指标,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

加快以统计信息为基础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企业信息化必须确保企业统计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和有效地利用,并形成使统计信息在企业信息网络上“有车可跑,有路可走”的科学的信息管理体系。因此加强以统计信息为基础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强化以下几项工作:

1、夯实企业统计信息工作的组织基础。目前大多数企业虽已建立统计机构,但其职能和工作范围还较受局限。不少企业的统计信息工作仍以产品产量、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的统计为主,而忽略了综合统计职能的发挥,统计资料的发掘利用还较肤浅、有限。因此,企业一是要加强对统计信息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健全企业统计信息组织,并明确其职能和工作任务,搞好统计监督。二是要建好一支队伍。企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投资建设和综合经济效益等总体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没有一支高素质的统计人员队伍,是难以担当起这种重任的。现阶段,既要加快现有统计信息机构和人员的思想观念转变,从传统的服务方式和单纯提供数字数据向全方位收集,深层次分析、信息共享转变,为企业领导提供具有一定水平和价值的综合分析或专题分析报告。又要抓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技术业务素质,把思想道德素质好、技术业务精和作风严谨务实的人员充实到统计队伍中来,构筑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

2、夯实企业统计信息的管理基础,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管理制度。首先,必须贯彻《统计法》,依法统计,保证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其次,建立健全数据搜集,整理及反馈制度、原始资料核对检查制度、数据处理制度、分析资料及管理制度等,形成完整的统计信息质检体系。从组织、方法、技术等方面对统计数据的误差进行预防、控制、检查和纠正,保证数据的质量。

3、实施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整合。由于统计的触角延伸到了企业的各个层面,并且形成由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统计制度、统计方法为保证的科学高效的统计体系,所以统计部门能提供比其它渠道范围更大、层次更深、质量更高、内容更加全面和系统更强的信息源。而企业计算机信息网络可以借助统计部门快捷准确采集的并且经过统计整理的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及时发布到网上,供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权限共享信息。因此,信息将企业信息网络部门与企业统计部门两者的管理职能有机整合起来,组建网络管理部门与统计部门合二为一的新型信息管理部门,实现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整合。这样统计可借助网络技术驶上信息高速公路,而计算机信息网络可借助统计信息渠道发挥应有效用,从而形成适应新环境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组织好信息资源的网上采集、传递、存储、发布和共享,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企业信息资源,为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企业基础信息表》填表说明 篇4

正常申报:申报期内,纳税人第一次申报为“正常申报”;

更正申报:申报期内,纳税人对已申报内容进行更正申报的为“更正申报”; 补充申报:申报期后,由于纳税人自查、主管税务机关评估等发现以前申报有误而更改申报为“补充申报”。这个补充申报会产生滞纳金。

2.“101汇总纳税企业”:纳税人根据情况选择。(这个不能修改的,如有汇总纳税企业须到国税大厅维护)纳税人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第57号)规定的跨地区经营企业总机构的,选择“总机构”,选择的纳税人需填报表A109000和A109010;纳税人根据相关政策规定按比例缴纳的总机构,选择“按比例缴纳总机构”(此项我省不填);其他纳税人选择“否”。

3.“102注册资本”:填报全体股东或发起人在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的出资或认缴的股本金额(单位:万元)。(请企业核对一下,以现有的为准,如有不符,尽早到税务机关变更)

4.“103所属行业明细代码”:有下拉框的,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4754-2011)标准填报纳税人的行业代码。如所属行业代码为7010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可以填报表A105010中第21至29行;所属行业代码为06**至50**,为工业企业;所属行业代码为66**的银行业,67**的证券和资本投资,68**的保险业,填报表A101020、A102020。这个是为区工业企业、其他企业,与六大行业用的。

5.“104从业人数”:填报纳税人全年平均从业人数,从业人数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从业人数指标,按企业全年月平均值确定,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先算:月平均值=(月初值+月末值)÷2 全年月平均值=全年各月平均值之和÷12 请大家翻到第8页,第5小点第5行,请把全年从业人数=月平均值*12划去,总局写的这行是多余的。

6.“105资产总额(万元)”:填报纳税人全年资产总额平均数,依据和计算方法同“从业人数”口径,资产总额单位为万元,小数点后保留2位小数。7.“106境外中资控股居民企业”: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境外注册中资控股企业依据实际管理机构标准认定为居民企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2号)规定,境外中资控股企业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居民企业选择“是”。其他选择“否”。

8.“107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纳税人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选择“是”,其他选择“否”。

9.“108境外关联交易”:纳税人存在境外关联交易,选择“是”,(这是反避税调查的重点),不存在选择“否”。

10.“109上市公司”:纳税人根据情况,在境内上市的选择“境内”;在境外(含香港)上市的选择“境外”;其他选择“否”。

11.“201适用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纳税人根据采用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选择。

12.“202会计档案存放地”:填报会计档案的存放地。

13.“203会计核算软件”:填报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软件,如ERP。14.“204记账本位币”:纳税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人民币或者其他币种。15.“205会计政策和估计是否发生变化”:纳税人本年会计政策和估计与上发生变更的选择“是”,未发生的选择“否”。

16.“206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纳税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可选择多项。(如果有缩短年限法加速折旧的就选:其他)

17.“207存货成本计价方法”:纳税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可选择多项。18.“208坏账损失核算方法”:纳税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备抵法是通过坏账准备的,有坏账了直接转营业外支出的就是直接核销法。

19.“209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纳税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企业有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只有所得税费用与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的是应付税款法。

20.“301企业主要股东(前5位)”,填报本企业投资比例前5位的股东情况。包括股东名称(填企业名称或自然人姓名),证件种类(企业股东的税务登记证或组织机构代码证,自然人股东填:身份证、护照等),证件号码(纳税人识别号、组织机构代码号、身份证号、护照号等),经济性质(单位投资的,按其登记注册类型填报;个人投资的,填报自然人),投资比例,国籍(注册地址)据实际 填列。这个税务机关是后续管理用的

国外非居民企业证件种类和证件号码可不填写。

企业信息化基础情况 篇5

严格说一个全面的信息化系统应包括:生产管理信息、工程设计信息、制造信息和质量信息等系统。喷码机企业属制造系统,包括生产经营直到产品完成、供给市场及产品销售后的用户服务等。可看出整个过程的核心是管理,而管理的实质又是决策,决策的基础和依据是信息,尤其是市场及客户的反馈信息。可看出系统的整个过程是互为联系的,缺一不可。如生产管理就必须获取市场分析、预测信息,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生产中的控制信息及生产结果统计信息。而工程设计的产品研究开发,又与市场需求信息相关,同时还与生产工艺中的内部反馈信息有关。而制造信息主要是以产品制造、装配、检测、调试等具体环节为主,以实现生产车间及生产设备的详细管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有利于产品制造系统中各环节提高工艺水平和质量控制,以此来保证产品的质量。而质量好的产品要由客户认可并大量采用,电子商务在这儿就大有用武之地了。上述的信息由于信息量大、关系和结构复杂、规律性差,数据形式多样的特点,仅靠人工进行统计整理,是无能为力的,而时效性就更谈不上了,但是依靠计算机技术就可轻易、快速的实现。

电子商务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所谓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电子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或经营活动)。传统企业面对加入WTO的挑战,必须进行改革,而电子商务就是这个转型的工具。用其来参与新经济建立一个新秩序,力争把企业完成变成一个新的企业,来迎接新经济的挑战。传统喷码企业的商务过程是:产品的销售渠道、产品的用户(即客户)、企业生产销售客户满意的喷码产品,离不开商业合作伙伴及原材料、零配件的供应商,四者缺一不可,其中就涉及到供应链的管理,客户的关系管理。

企业信息化基础情况 篇6

一、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基层领导对人力资源信息管理重视不够

基层领导特别是基层队领导对人力资源信息关注不够, 存在基础台账填写不规范、统计上报不准确、比较分析不深入等普遍现象。比如, 以工作繁忙为借口, 对人力资源基础台账不能做到及时规范填写上报;忽视人力资源信息的作用, 如在基层单位的经济活动分析中, 缺乏对人力资源信息数据的比较、分析和预测, 没有真正把人力资源信息信息作为企业管理的帮手。

(二) 基层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人员大多缺乏专业知识, 加之兼职过多, 待遇偏低, 工作积极性不高, 工作开展较困难

1. 专业素质方面

由于基层人力资源信息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的业务学习培训, 不能熟练掌握相关必需的知识, 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 造成数据的差错和失误。而且信息工作仅仅是填统计报表, 根本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 不能够将数字进行分析研究, 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中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不能真正发挥好人力资源信息工作的重要作用, 影响了人力资源信息工作的质量。

2. 工作态度方面

在基层, 人力资源信息工作由经管员、人力资源管理员承担。目前, 许多单位无论是三级单位的人力资源员, 还是基层队的经管员, 大都是身兼数职, 如人力资源、经营、工会、女工、计生、统计甚至材料、劳保等多项工作, 人力资源信息只能算是附带性的工作, 且大部分的精力是放在其他方面, 致使人力资源信息人员不能专心搞好统计。另外, 各基层队的经管员虽然兼职较多, 工作繁忙, 但由于属于操作序列, 即使评上职称也聘不上, 岗位工资偏低, 也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及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三) 统计制度不健全

一些单位原始记录不全, 未建立统计台账, 统计指标无从查起, 造成数据的不真实;基层人力资源信息人员没有持证上岗等, 这些都是由于缺乏统计制度和制度不健全造成的。

(四) 信息统计手段落后, 信息化配套建设程度低

一是统计调查的方法主要是定期报表制度, 没有实现网上直报, 增加了统计工作量和统计成本, 造成基层统计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二是电子表格设计不够严谨, 造成数据出错难以及时发现, 如在工资结算表中, 许多统计数据格式都定义为文本格式 (如年休假天数等) , 只能手工计算, 无法实现自动求和, 影响了统计效率和质量。

二、对策

(一) 领导重视

只有在企业领导的重视下, 各单位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工作才能有明显改善, 才能保证队伍的稳定性。通过人力资源信息工作充分反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研究, 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做出科学的预测, 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出贡献。

(二) 提高基层信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真正提高基层人员的综合素质, 就必须认真做好在职人员的的培训工作, 使培训工作目标化、制度化, 最大限度地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理论水平、职业道德。

同时, 企业领导应多体谅基层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人员的辛苦, 尽量不要让其兼职太多, 不要将基层队的杂事都一股脑安排给他们, 要保证他们有充沛的精力干好本职工作。另外, 企业应鼓励人力资源信息人员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 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企业管理, 积极提供信息资料, 对工作有较大贡献者应及时给予表彰。

(三) 依靠制度, 规范工作, 加强信息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

1. 建立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及各项信息管理制度

信息统计数据的生成涉及诸多部门和单位,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 要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责任, 建立健全和严格实施分级负责的信息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度, 明确信息统计指标体系、信息统计调查表格式、信息统计范围、计算方法、统计口径以及信息统计报表的报送时间和方式。

2. 建立信息统计数据质量检验制度

要充分运用运算检验、逻辑检验、关系检验和工作检查等一系列检验手段, 确保企业人力资源信息数据的准确性、系统性和工作的规范性。

(四) 加快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步伐

企业信息化基础情况 篇7

【关键词】财务信息;真实性

会计主要起着核算和监督的作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如实的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以便企业更好地进行财务处理,做出更好的决策;另一方面,可以对国家财务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经济信息,以便国家更好的调节经济,促进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关系着国家、企业、社会以及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公司的财务报表所包含的信息真实性对于企业是至关重要的。

1.国家对企业现有财务信息真实性的风险防范

审计长李金华先生说“当今的世界是一个法治与诚信的世界,国家治理的优化、政府责任的落实,离不开国家审计的保驾护航;搭建科学的治理结构,建设有效的内控机制,离不开内部审计的辛勤付出。而披露诚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提供专业独到的审计意见,还需要会计审计的不懈努力。”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企业审计的第一关,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者与监督者,总会计师和监事会有着对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保护财产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内部审计机构以会计信息为基础,履行企业法人代表对企业经济运行的检察权,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从根本上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实现保值增值的经营理念。

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中,明确指出了总会计师是单位的领导成员,协助主要领导人工作,直接对领导人负责,企业内部不设置与总会计师职权相重叠的职位。总会计师主要的工作职权是组织工作、参与决策等,组织工作负责领导本单位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等财务工作,参与决策是参与本单位的经济问题的决策,负责执行有关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

2.财务信息真实性失真的缘由

(1)我国的会计制度还不是非常完善,从时间和空间上都缺乏着充分研究的过程,况且我国的经济市场发展还不是很完善,水平相对来说并不高,随着新兴经济业务的出现,规范会计行业的行为也应该进一步加以完善。

(2)会计行业还缺乏科学的业绩评价方案,我们对于企业业绩的考核仅仅局限于一些指标,主要是利润、报酬等财务指标上,财务工作往往依托与财务报表的进行,这样有些领导为了得到上级的赞许,就会指使财务人员做假账,用来提升自己的“政绩”,上级领导在存在问题的时候,就会在检查过程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二者都导致了做假账日益严重。

(3)股东具有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获取相应利润的权利,在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利润分配的问题上起着重大决策作用,在这些决策者手中,掌管着各方面的资源分配问题,企业所获得的利益,除了给予规定的薪酬外,并没有其他的利益关系。但是关系到职位的升迁,风险的利弊时,个别人会铤而走险,在利益的驱动下做出违法行为。

(4)企业的资产由股东出资组成,股东都希望得到真实的会计信息,但由于股东将资产交予管理者管理,管理者有时为了谋求个人价值,便会驱使或用利益引诱会计人员提供虚假的会计报表信息。

3.提高会计报表信息真实性的方法

3.1完善制度

会计制度的制定主要目的是为经营者提供企业的公允财务状况和企业的运营成果,以便经营者及时作出对于企业的决策。同时,会计制度也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平衡称。自1993年我国颁布了基本会计准则,就不断地在推出具体的内容。从当前的情况看,会计报表虚假信息的披露,企业会计制度的完善,有效地抑制了企业和会计之间的利润操纵行为。

3.2加强监管

我国会计职业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会计的职业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职业工作粗糙,风险意识淡薄。要使中介机构提高对企业的监督管理质量,就要从根本开始,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对会计师从两方面进行培训,一是职业道德素质,二是业务水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可以加强财务人员对信息真实性的重视以及对信息失真后带来的严重后果的了解,这样可以在工作中对财务人员起到制约,可以大大减少由于财务工作人员的态度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另外,在完善会计制度的同时,要经常对会计的工作进行抽查,发现造假现象要及时的严肃、认真处理,杀一儆百,起到震慑作用。

3.3改变体系

现在的企业多数是以经济利润作为考核业绩的唯一宗旨,就因为如此,才会发生财务信息造假事件。改变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由单一方面改为多指标评价,多改为不易被操控的现金流量或市场占有率等,这样可以降低数据操控率,使人们的眼光不止停留在企业的盈利因素上。

3.4强化关系

强化契约关系的首要前提是保证企业的员工能够严格地依照合同进行,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人们的违规思想。其次,要在签订合同时采取措施,签订关系合同而不是完全合同,这样的合同当中留有发展的余地,让员工根据企业的经营成果的变化来决定风险和报酬,这样员工就不会考虑以身犯险,没有必要去用欺诈舞弊的手段改变企业经济数据,可以有效地降低会计信息造假的可能性。

3.5企业道德

会计报表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员工对企业内部道德理解的不透彻。一家企业不应该只注重表面的经济建设和技术需求,应该更加注重企业的内涵,企业的道德是企业全员的精神力量,是能够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和约束执行制度的基础,只用强迫手段让员工服从得不到良好的管理结果,要以德服人,让员工以企业为家,以在企业为荣,时时刻刻心存对企业的感恩念头,踏踏实实为企业工作。这样以人为主,可以改变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

4.结语

会计的诚信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需要各级和各部门共同努力,净化会计信息的需求环境,激发财务工作人员对财务真实性的责任心,促使使用者对真实会计信息的内在需求,杜绝会计信息的失真情况,共同努力创造我国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真实诚信的健康道路。

【参考文献】

[1]马向辉.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对策[J].西部金融,2008(06).

[2]刘国斌,谢丛梅,姜广新.会计信息质量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3]宋巧玲.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对策[J].现代会计,2006(01).

[4]郭荷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J].冶金财会,2010(03).

上一篇:设备科各类岗位职责人员分工(医院等级评审完整版)下一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