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综合保障实施方案

2024-06-20

警务综合保障实施方案(共8篇)

警务综合保障实施方案 篇1

司法警察大队警务保障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最高院、省高院、市中院及省、市、区委政法委相关会议精神,确保此次专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使我院审判工作取得新成效,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紧扣“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工作要求,以提高警队执法能力和保障水平为目标,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警务保障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保障有力”的司法警察队伍,为我院机关安保和审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警务保障。

二、组织领导

为了更好地完成此次警务保障任务,警队特成立了警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如下:

组 长:姚明华、范学峰、巡警大队负责人、高塘岭派出所负责人

成 员:

范学峰(负责提讯押解)

马 京(负责温检保卫)

李 硕(负责现场协调)

三、警力配置及工作职责

此次专案共调配警力69人,其中法警39人,公安干警30人。具体安排如下:

(一)望看提押(08:00就餐,08:45集合,08:50出发。)

负责人:姚明华

人犯编号

人犯姓名

负责警员

乘坐车辆

王立波

严 维、张品(雷锋)

666警车

(司机:甘棣杰)

梁灿明

陈 杰、倪江勇

任 栋

周盛锦、郑 帅

刘 城

易 雄、郭鹏宇

656警车

(办公室司机)

周 斌

钟 泽、楚小平

曾 志

曾 科、谢 赛

柳 强

黄 淼、周锦文

刘渡江

余汝谱、王 雷

卢铁伟

徐志红、李业鑫

检察院警车

(检察院司机)

周剑文

周 坤、洪 磊

李则宁

李博柱、程 瑶

李曙光

张 凯、黄 越

杨沧余

丁展鹏、滕源聪

备注

望城看守所提押人犯所需警车及驾驶员协调公安负责,李硕、李业鑫分别负责两台车辆人犯押解相关事宜。

(二)安检保卫(负责人:马京)

任务区域

人员安排

安检值班

周为、陈俊杰、刘赫、胡慧

大厅值班

李媚

旁听温检

马京、黄胜、刘琳、龙云佳

法庭保卫

巡警大队巡警20人

外围警戒

派出所干警10人

证据传递

范学峰、李硕

备 注

庭审期间全体干警(含公安配属人员)的饮水、就餐由应急机动人员保障。

四、有关要求

1、服从安排,步调一致,一切行动听指挥,严格按时到岗到位;

2、着装规范,警容严整(参与提押、值庭人员一律着夏执勤服,带大檐帽,穿黑色皮鞋,配警用八件套;参与安检保卫人员一律着夏执勤服,穿黑色皮鞋);

3.公安派遣人员需8时40分之前到达我院并指派相应的带队领导;

4.严守纪律,认真履职,在值庭期间不得随意走动,大声喧哗,人员一律不得私自离开审判区域,值庭期间手机处于关闭或振动状态;

6、严格树立爱装管装意识,确保装备无丢失、无损坏;

7、值庭规则规定的其他要求。

司法警察大队

二〇二〇年九月七日

警务综合保障实施方案 篇2

试验装备是实施和保障航天试验训练任务、武器装备试验训练任务的重要物质基础。试验装备维修保障工作在高质量完成历次试验训练任务的同时,也存在着等级维修任务不明确、老装备备件筹措困难、保障费用高等问题,难以满足未来高密度、高强度、高难度任务要求。

试验装备维修保障问题暴露在装备使用阶段,但问题根源在于立项论证阶段缺乏系统的保障性要求,研制过程缺乏障性设计与优化,导致列装时缺乏维修保障方案、维修规范以及配套维修保障资源等要素,严重制约维修保障工作的开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应按照全系统全寿命管理要求,推行装备综合保障工程,实现试验装备维修保障的前伸后延,建立全面协调的试验装备维修保障体制和长效机制,从而提高试验任务保障能力。

1 试验装备综合保障的内涵分析

GJB3872对“综合保障”的定义是:“在装备的寿命周期内,为满足系统战备完好性要求,降低寿命周期费用,综合考虑装备的保障问题,确定保障性要求,进行保障性设计,规划并研制保障资源,及时提供装备所需保障资源的一系列管理和技术活动。”

试验综合保障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保障概念的提出体现了装备保障的重要地位,是装备发展和作战使用的客观要求。(2)综合保障的核心和灵魂是要在装备研制过程中及早考虑保障间题,其本质是把保障综合到装备设计和制造之中。这种考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设计装备时,要考虑将装备本身设计得容易保障和便于保障;二是在研制装备的同时,要考虑装备所需的保障条件和保障资源,以便在交付装备的同时提供这些保障条件和保障资源,使投入使用的装备能够得到保障。(3)综合保障强调装备保障的经济性和有效性,这也是它的精髓所在。所谓经济性和有效性,就是要以最少的费用,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保障,以满足装备的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持续性要求为最终目标。(4)综合保障的关键是要将与装备保障有关的所有问题综合起来考虑并进行管理,而不是单个地、分散地考虑。(5)综合保障以装备及其保障系统所构成的装备系统为研究对象,强调装备本身及其保障的综合。综合保障工作贯穿于装备的整个寿命周期,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因此,综合保障是“全系统、全寿命”装备管理思想的体现。(6)综合保障不仅仅是个工程技术问题,更主要的是体现了一种新的装备管理思想和发展策略。综合保障涉及面很广,它的真正落实需要由装备管理部门从顶层上加以推动。

2 建立和完善试验装备综合保障实施机制

推进综合保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军标3872《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规定了全寿命过程中开展装备综合保障工程的主要工作要求,但不能简单的认为只要开展综合保障相关技术工作就能解决问题,必须认识到开展该项工作是装备采办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是对传统试验装备订货、研制、保障方式的根本转变,需要全系统、全方位的改变过去的做法。

2.1 统一思想,提高对综合保障工作的认识

要大力宣传综合保障对提高装备完好性,降低寿命周期费用的作用以及综合保障对装备保障能力和形成战斗力的影响。使装备订购部门,承制部门和使用部队的有关人员深刻认识综合保障的本质,建立起适应试验装备发展特点的综合保障新观念。通过培训,提高对装备综合保障的认识,从试验装备全面发展高度认识开展综合保障的重要性。改变历史上那种先研制主装备,待主装备研制完成之后,再规划研制保障系统的陈旧观念。树立装备及其保障系统应同步研制、同步部署,在装备部署使用的同时合理地得到与装备相匹配的保障资源,建立有效的保障系统,以便使装备迅速形成试验任务能力的观念,以期用尽可能少的费用提供所需的保障。

2.2 配备、培训综合保障人员

开展综合保障工程,人是决定因素。开展综合保障工作需要组织人员上的保证,军方和承制方都应着力培养综合保障工程人员。特别是承制方应根据研制项目的规模,及早规划、配备一定数量的综合保障人员,在装备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开展综合保障规划、保障性分析、保障资源设计及装备早期部署期间的保障服务等工作。综合保障人员应对系统寿命周期内的综合保障工作有全面深刻的理解,能够分析满足装备系统保障性的要求和设计准则,熟悉装备与保障系统要求,了解装备与保障系统的研制过程以及使用方的编制与装备的使用情况,能把维修分析、统计分析、技术文档和数据处理等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能审查和评估设计数据,确定维修任务和综合保障的具体要求;能利用保障性分析记录,处理保障性分析数据;有较丰富的设计经验,熟悉现代设计方法;了解用户的使用、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和使用环境,能为用户装备系统的正常使用提供维修与保障。

2.3 落实保障资源研制费用

开展综合保障工作和进行保障系统配套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经费投入越早越好,早期投入经费可以大大节省部署后的使用与保障费用的支出。装备寿命周期费用主要取决于装备的研制过程,一旦装备研制完成后再考虑保障问题,将难以对装备的寿命周期费用产生影响,难以承受装备使用阶段高昂的保障费用。实施综合保障的实质是赋予承制方双重的研制任务——装备与保障资源同步研制,保障资源研制所需要的支持经费必须给予相应的保证,否则装备与其保障资源的同步研制与规划将无从谈起。因此,在装备研制的同时,就投入其保障资源的研制经费,使装备与其保障资源的同步研制与规划能同步落到实处,从而建立起高效的保障系统,以大大减少装备使用中的保障费用。

2.4 建立综合保障管理机构

综合保障工程的实施不仅涉及军方与研制单位的关系,还涉及军方内部职能部门之间、基地和试验装备技术总体单位之间的关系;不仅有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还有技术接口之间的关系,因而军方各部门的互相协调和配合非常重要。实施综合保障工程必须从全局的高度,以整体效能的优化来统筹这些关系。要建立试验装备综合保障的组织领导机构和技术实施机构,包括跨部门的试验装备综合保障领导小组、专家组和总体技术机构。领导小组负责综合保障实施过程中的组织与协调工作,专家组负责综合保障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总体技术机构负责试验装备的综合保障论证与设计监督。

2.5 制订综合保障法规、标准

推行试验装备综合保障工程是一项管理性、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涉及到试验装备建设的方方面面,必须尽快制定试验装备综合保障方面的法规,明确综合保障的职能机构及其职责、明确在型号中要强制推行综合保障,使试验装备的综合保障工作走上法制化、正规化的道路。制订《试验装备综合保障工程实施办法》,通过顶层法规来明确试验装备各相关职能部门在装备综合保障论证与规划、设计与监督、保障资源的研制与筹措等方面的职责和接口关系。

参考文献

[1]马绍民.综合保障工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

[2]杨为民等.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总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4.

[3]宋太亮.装备保障性工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4]徐宗昌.保障性工程[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

警务综合保障实施方案 篇3

没有高素质的警务保障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警务保障工作。“210工程”建设实施以来,全国各级公安警务保障部门毫不动摇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以制度建设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大力提升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弘扬践行“服务、求实、勤俭、廉洁”的警务保障精神,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和廉政建设,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全国公安警务保障队伍综合素质、业务能力、纪律作风、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公安机关共有警务保障人员3.75万名,比2010年增加了7.7%。同时,各地警务保障部门积极选调招录各类专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截至2015年底,警务保障专业人才比2010年大幅增加,其中,财会类增加828名、基建工程类增加53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增加243人,有5269人获专业技术资格,1840人获中高级专业职称,为深入推进“210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顶层设计——

明确警务保障队伍建设目标任务

2011年9月,时任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全国公安机关装备财务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三个服务”的总要求,着力打造一支讲政治、精业务、善管理、重廉洁的警务保障队伍。今年3月30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在全国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治警,增强“四个意识”,严明政治纪律,强化责任担当,努力用铁的纪律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过硬公安队伍。

言犹在耳。公安部装备财务局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公安部党委委员、部长助理、装备财务局局长王俭亲力亲为,多次主持召开局长办公会研究部署,及时协调解决警务保障队伍建设中打基础、管全局、利长远的重点难点问题。

根据公安部党委要求,2011年8月,公安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装备财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推进公安装备财务队伍正规化建设”,从统一机构名称、狠抓班子建设、充实专业力量、培养优秀人才、设立总会计师、加强廉政建设等方面作出总体部署、绘制宏伟蓝图。《意见》要求,要规范机构名称,明确职责任务,优化班子结构,加强队伍建设。省级公安装备财务部门名称统一为“警务保障部”,地市级公安装备财务部门名称统一为“警务保障处”,县级公安机关普遍设立“警务保障室”。省市两级公安机关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等。

与此同时,“210工程”建设将队伍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推动落实,公安部装备财务局组织召开“210工程”建设座谈会、推进会、现场会,部署推进包括警务保障队伍建设在内的210项重点工作。各地公安警务保障部门加大协调督办力度,积极推动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警务保障队伍,更有力地保障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

突出重点——

坚持以制度建设推进队伍正规化

“210工程”建设以来,全国公安警务保障部门坚持以制度建设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日臻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干部职工队伍的正规化、规范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公安部装备财务局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始终坚持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依制度办事,科学构建一整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和规范的工作流程。

据统计,自深入开展制度建设专项工作以来,公安部装备财务局累计发布实施规章制度24项,修订或报批中的各项制度22项,起草中的各项制度5项,内容包括党的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适用范围包括部机关、局机关、全国公安机关等层次,初步形成了符合新形势下警务保障工作要求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流程,有力推动了警务保障制度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出台了《党员干部出差和八小时以外行为规范》,填补了出差期间和八小时以外干部管理的制度空白;施行了《党员干部谈心制度》,既培养党员干部的组织感情,又提高了队伍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制定了《党支部工作制度》,狠抓基层党支部建设,落实“一岗双责”,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印发了《关于严禁违规干预政府采购、招标投标、项目建设暂行规定》和《严肃工作纪律若干规定》,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纪律作风建设。

各地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完善了警务保障制度规范,并将涉及警务保障工作的法律法规规定,以及各类规范性制度文件,汇编成册,发给警务保障民警,以供日常学习应用。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紧紧围绕《意见》中关于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按照“210工程”建设部署,全国各省级以下公安警务保障部门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积极商组织、人事、编办等部门,努力推动装备财务部门机构更名等相关事宜,在省市两级建立总会计师制度。此举规范了警务保障部门机构设置,推动了警务保障部门正规化建设。

实践中,各地公安机关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原则,选拔政治素质高、协调能力强、业务水平精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公安警务保障部门领导班子。各级公安警务保障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牢固树立“抓好队伍是本职、不抓队伍是失职”的观念,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对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做到“一把手”亲自抓,积极协调政工部门,规范警务保障部门职能定位,完善内部机构设置,省、市警务保障部门都配备具有履行财务管理、装备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费保障指导监督职能专门机构与人员,县级公安机关警务保障部门努力配齐配强财会、基建等专职工作人员。注重对警务保障部门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形成干部梯队。有的省级警务保障部门加强机构规范化建设,研究制定省市县三级警务保障部门岗位分工及履责规范,明确职能分工,规范岗位职责,加强廉政监督。

截至2015年底,按照队伍正规化建设的要求,全国有31个省级公安警务保障部门实现了统一机构名称,92%的地市级公安机关完成更名,56%的地市级公安警务保障部门设立了总会计师制度,县级公安机关普遍设立警务保障室。

素质强警——

大力提升警务保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围绕素质强警的目标,各级公安警务保障部门结合业务工作实际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提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更加注重警务保障培训教材体系建设。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十分重视警务保障队伍职业素养培训,积极健全完善培训教材体系。组织编写《公安财务管理》《公安装备管理》《公安被装管理》《公安基本建设》《警务保障创新与发展》《警务保障部门专业训练大纲》等系列教材,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安警务保障教材体系,为提高培训工作水平奠定了基础。

更加注重警务保障队伍素质能力培训。为有力推动“210工程”建设,使全国各级公安机关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的人员掌握基建程序、建设标准、项目申报方法,熟悉了解征地、设计、施工等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和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建设项目有序有效推进,公安部于2012年8月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全国公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培训班;为推进“210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地市级警务保障工作水平,2012年底至2013年初,公安部举办两期全国地市公安局领导干部“210工程”建设专题研讨班;为切实提高警务保障专业人员素质能力和服务水平,公安部装备财务局于2014年7月在京举办全国公安警务保障秘书科长和财务科长培训班;为充分发挥公安装备的实战效能,公安部装备财务局于2014年10月在山东省公安综合训练基地组织召开全国公安警用装备培训会。

更加注重警务保障人才队伍建设。为深入实施素质强警战略,进一步提高警务保障部门民警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为警务保障事业长远发展储备人才、集聚力量,公安部装备财务局依托高等院校,着力培养一批研究型、管理型、复合型人才。自2014年始联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举办全国警务保障系统业务骨干专题培训班,参训学员均为各地警务保障部门工作业绩突出的骨干和拔尖人才。

更加注重警务保障理论研究。为深入推进“210工程”建设,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制订理论研究征文评选办法,每两年组织一次理论征文活动,深入研究警务保障工作规律特点,积极探索提升保障能力的方法途径。理论研究领域涉及经费保障、装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应急保障、基础工作和队伍建设等方面。从征文活动开展情况看,各地警务保障部门对理论研究日益重视,呈现出参与度高、涉及面广、指导性强、研究深入等特点。通过深入开展警务保障理论研究,既指导了实践,又提高了警务保障队伍素质。

更加注重发挥警务保障专家智库作用。按照经费保障、装备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应急保障等不同领域,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和部分省级警务保障部门评选出警务保障业务专家库成员,为本地公安警务保障工作提供决策和智力支持;组织专家库人员对公安警务保障工作的全局性规划、专项工作计划等重大决策进行论证,为各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与此同时,各级公安警务保障部门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把警务保障队伍打造成一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铁军”。各地结合工作需要,科学规划警务保障部门干部职业培训,每年举办业务骨干培训班,邀请高校科研部门的专家、实践能力强的警务保障部门民警授课。据悉,近5年来,全国公安警务保障系统的文秘、财会、基建、装备、应急保障等业务骨干已全部轮训一遍,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素养明显提高。此外,各地采取多种奖励措施鼓励民警参加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努力获取专业技术资格。

凝神聚力——

弘扬“服务求实勤俭廉洁”的警务保障精神

为推进警务保障文化建设,凝聚精神力量,形成思想共识,发扬优良传统,2013年,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在全面征求各地意见、充分讨论研究基础上,经报公安部领导同意,确立“服务、求实、勤俭、廉洁”为警务保障精神,旨在凝聚队伍力量、适应时代要求、引领工作方向、推动事业发展。

王俭表示,“服务、求实、勤俭、廉洁”的警务保障精神体现了广大警务保障人的精神面貌和优良品格,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在警务保障部门的延伸体现,是做好新时期警务保障工作需奉行和倡导的行为准则。其中,“服务”是警务保障精神的核心;“求实”是警务保障精神的精髓;“勤俭”是警务保障精神的特征;“廉洁”是警务保障精神的品质。

“服务、求实、勤俭、廉洁”警务保障精神确定后,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警务保障精神宣传活动,力争使警务保障精神植根于每位警务保障民警的内心,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警务保障民警的行为。

实践中,广大警务保障民警不仅将警务保障精神内植于心,更将其外践于行,把警务保障精神融入警务保障工作各个方面、贯穿于警务保障工作全过程,切实提升了警务保障工作能力与水平。

2013年12月,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向全国公安警务保障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弘扬践行警务保障精神活动的通知》,大力弘扬和践行“服务、求实、勤俭、廉洁”的警务保障精神。各级警务保障部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民警学习宣传、弘扬践行警务保障精神,涌现出一批可亲可敬的先进典型。2014年5月,公安部授予辽宁省大连市公安局警务保障部副主任朱爱民同志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朱爱民从事装备采购工作10年间,勤政廉政、兢兢业业,经手各类采购项目支付款额无一差错,为国家累计节省经费2000余万元。特别是2010年3月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后,朱爱民仍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拼搏进取的职业观,与病魔顽强抗争,坚守岗位,忘我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公安警务保障民警的崇高追求和高尚品格,为大连公安警务保障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朱爱民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政法系统“雷锋式政法干警”等荣誉称号,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大连市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10月10日,公安部政治部、直属机关党委、装备财务局和辽宁省公安厅、大连市公安局联合举办朱爱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2014年12月,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在全国公安警务保障系统部署开展争创“朱爱民式警务保障好民警”活动。截至今年初,全国公安警务保障队伍建设“鲜花盛开”、成果显著,有32名“朱爱民式警务保障好民警”获公安部通报表扬。

典型辈出,余珍朗同志是继朱爱民之后又一名警务保障战线的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余珍朗,生前系江西省共青城市公安局警务保障室主任,自1995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一心扑在警务保障事业上,以自身模范行动树立了警务保障民警的良好形象。2015年2月12日,余珍朗因连续加班,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倒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年仅45岁。2015年10月31日,公安部追授余珍朗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为深入开展向余珍朗同志学习活动,装备财务局会同江西省公安厅、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编印《榜样的力量——警务保障的楷模余珍朗》图书,便于警务保障系统民警以身边人、身边事为榜样,弘扬和践行“服务、求实、勤俭、廉洁”的警务保障精神。

廉洁从警——

同步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和廉政建设

公安警务保障部门管钱管物管项目,面临诱惑多,廉政风险大,坚持思想政治建设和廉洁从警建设十分重要。

强化思想教育。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各级公安警务保障部门充分发挥正面典型引领倡导和反面案例警示作用,认真组织学习党章党规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系统掌握《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切实增强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定期组织学习公务员法、人民警察纪律条令、预算法、政府采购法、公安机关财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警务保障队伍树立“隔离带”、架起“高压线”,使警务保障民警增强廉洁从警意识,自觉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

狠抓作风养成。2012年9月以来,为适应公安改革发展大局对警务保障工作和警务保障队伍的新要求,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公安部装备财务局以内务管理为切入点,狠抓作风建设,从环境卫生、到着装礼仪,从安全保密、到遵规守纪,从团结协作、到凝练精神,从内务管理、到作风养成,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走出了一条制度化、标准化、常态化的作风建设之路。这一经验做法受到分管部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全国公安机关党建工作座谈会上作典型介绍。目前,全局党员干部守纪律、干事业、重形象、讲团结,为承担更加繁重艰巨的警务保障工作奠定了过硬的作风保证,同时为全国公安警务保障系统民警作出了表率。

注重事前预防。事前预防远胜于事后监督。各级警务保障部门在纪检、审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结合警务保障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切实开展民警岗位廉政风险排查工作,列出权力清单,对存在廉政风险的岗位,确定风险点和风险等级。

健全监督机制。各级警务保障部门牢固树立依法、民主、科学的理财理念,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财务运行机制,对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实行集体研究决定;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全面实行公安机关部门预算决算向社会公开、公安转移支付资金在系统内公开、财务运行内部公开和定期报告制度;实施公安纪检、监察、审计和警务保障部门联动机制,共同构建覆盖工作各环节、各流程的监督网;对资金管理、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违法违纪行为注重抓苗头、抓源头,做到抓小、抓早、抓预防,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采取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约谈主管领导、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等方式及时予以纠正,对问题严重、屡教不改的从严查处。

警务综合保障实施方案 篇4

各位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志们,大家下午好!“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呢?” “老师,我长大了要当一名人民警察!”

维护正义、守护和平、为民解忧,从小,人民警察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神勇机智、高大威武。凭着一直以来对警察职业的崇敬和向往,在2017年的市公安机关遴选中我紧抓机遇,毅然报考,并通过层层考核顺利加入了光荣的公安队伍。

入警后,我的工作岗位是警务保障室的一名出纳。警务保障?一个警务系统的后勤保障部门?没有惊心动魄的千里追凶,没有斗智斗勇的精彩审讯,没有传说中的飒爽英姿,跟电视剧里惊天动地的警察故事好像不太一样呢? 想象中和现实中的落差,让初为民警的我感到一些迷茫。但很快,经过一段时间对部门工作的学习和了解,发现原来警队里方方面面的工作都离不开警务保障:财务、信息、设备、技术、人员„„警务保障就是公安队伍的工作管家、财务管家、生活管家,关系着全局干部职工的衣食住行,保障着全局工作的顺利运作。虽然不是在前方破案立功,但它是一线警队的重要后盾,每次成功破案的经过都有后勤保障工作人员辛勤忙碌的身影。

公安队伍里的同事们,在每天忙碌工作顾不上饥渴时,*姐和热腾腾的饭菜准时在饭堂等候着你;在执行任务需要用车时,**大哥说,来,我们整洁的车队和精神抖擞的司机们随时待命,任何时候都必定将你们快速安全送达;警服破损,装备故障,*哥和**同志比亲娘还着急呢,忙上忙下只为小主的一个好评:这么快搞定?不错哦!经费不够了呀?我们的*局长立刻出马,小*,我们打份报告,看能不能再争取点经费回来„„

警务保障室日复一日为公安队伍提供着各种各样的服务,让大家安心放心地全力奋战在一线工作上,而毫无半点后顾之忧。警务保障就是公安队伍强有力的支撑,是人民警察的保障,也是人民群众的保障,每一个案件的破获,每一件为群众办理的实事,都有我们警务保障工作人员的一份功劳。

这样一来,我忽然明白,无论是一线的公安干警,还是我们幕后的警务保障,任何一个岗位都不可或缺,任何一个个体都关系着公安系统的正常和高效运转。后勤服务无小事,相信滴水能汇聚成海的力量,再渺小的砂砾也是筑成高楼大厦不可或缺的一员,严谨认真、乐于奉献,我们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记得刚来单位报到的第一天,小成同志为我派发警帽和登记警号,我看着警帽上闪闪发亮的警徽和手上那串沉甸甸的属于我的警号,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从那天开始,我已不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从那天开始,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这,是我的初心,这,也是我为之奋斗的使命。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把岗位工作置立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做忠诚、干净、担当、让党和人民满意的警察!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让我们团结奋斗、忠诚履职,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守护百姓幸福安宁,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向党和人民交付满意的答卷!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牢记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就如*县长为我们女警舞蹈题词一样:《绚丽警花绽芳华》!让我们的青春像花儿般绽放,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青春热血,在新的征程中奋力续写连山公安事业的美好篇章!

警务综合保障实施方案 篇5

警务综合业务用房建设情况

自查报告

按照市、县发改委(局)通知要求,我局自2006年以来,公安系统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为广宗县公安局警务综合业务用房建设项目,我局对该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我县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主管政法工作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发改、财政、建设、审计、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项目的审批、开工建设、资金管理、建设质量以及竣工验收全程监督检查管理,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二、项目基本情况

广宗县公安局警务综合业务用房项目位于广宗县和平路南头西侧,主要工程设计为六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6421平方米,总投资额1342万元,2010年中央资金已到位500万元,目前尚未开工。

三、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情况

广宗县公安局警务综合业务用房项目于2010年6月办理了项目选址意见书(广规选字第10058号);2010年6月环保局出具了环境保护审批意见(广环字[2010]65号);2010年7月邢台市国土部门出具用地预审意见(邢国土审 [2010]017号;于2010年7月21日市发改委审批了可研报告(邢发改审批[2010]160号);2011年4月19日办理了用地规划许可证(广规地字第11004号);于2011年5月26日办理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广规建字第11016号);于2011年5月27日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证(广国用(2011)第0010号);于2011年6月16日市发改委审批了初步设计(邢发改审批[2011]110号);目前已完成招投标前的所有的审批手续。

四、项目进展情况

广宗县公安局警务综合业务用房项目建设前的审批手续基本完成,该项目尚未开工建设,正在准备招投标工作。

五、资金管理情况

为了搞好工程质量和确保资金安全运行,我局做到对项目资金严格管理,实行专款、专户、专账、专用管理制度,按照工程进度和用款程序合理拨付,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六、存在问题

广宗县公安局警务综合业务用房项目存在问题:一是仍有部分群众征地补偿未到位影响了该项目的进度。二是该项目总投资额1342万元,中央资金已到位500万元,按照中央4号文件投资比例,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85%,省级配套资金15%计算,资金仍存在缺口。

七、下一步工作安排

广宗县公安局警务综合业务用房项目下一步工作安排:(1)立即着手项目招投标工作,确定施工单位。(2)土地 问题积极请求县委、政府的支持,努力做通群众工作,使该工程建设顺利实施,争取2011年9月完成招投标和土地征用工作并开工建设,2012年底前竣工投入使用。

警务综合保障实施方案 篇6

一、警综平台的应用特点

(一) 概述。

四川省警综平台是全省公安民警开展网上日常警务工作和网上办理案事件的工作平台, 是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进行业务指导、信息交流和工作考核的管理平台。需要由基础建设向应用整合的方向发展。

(二) 具体表现。

第一, 实现公安部门内部网络化办公, 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内部资源整合、内部决策支持;第二, 整合各部门业务系统, 加强各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形成综合的、只有一个窗口对外的服务系统。

(三) 建设目标。

全省警综平台由1个省级警综平台和21个市级警综平台组成。

省级警综平台以信息应用为核心, 为信息分析研判高端应用提供支持, 将以信息整合、数据服务、综合查询、信息统计和绩效考核为建设目标, 负责条线整合中数据汇集和系统对接工作。

市级警综平台以业务工作办理为核心, 为民警网上办理各类公安业务提供支撑, 以实现案件网上办理, 执法规范化、治安管理规范化和绩效考核信息化为建设目标, 负责条线整合中数据的采集和上报工作。市级警综平台根据业务需要实时或定期向省级警综平台上报各类数据, 并通过省级警综平台实现全省数据的交互和共享。

全省警综平台使用统一的版本和数据标准 (简称标准版) 。各市州公安局根据本地警务工作需要, 经厅警综办批准后, 可以在标准版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简称扩展版) 。

二、信息化应用存在的问题探讨

笔者结合省级、市级警综平台培训反映的一些问题, 并结合自身和基层公安在平台应用实践上碰到的问题, 从省级和市县警综平台开发建设、基层民警在平台业务培训和关于扩展版二次开发三个方面对警综平台信息化应用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一) 平台建设出现的问题探讨。

2012年4月, 省公安厅组织了全省新警综平台的培训。在对新平台使用培训时, 各市县培训员在软件操作上遇到一些问题, 属于在软件开发上造成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

1. 在信息录入时, 对不规范数据提示、验证和自动更正等友好性提示能力不足。

公安民警在使用的时候出错概率比较大。具体原因是:公安民警绝大部分对计算机原理、应用不够深刻, 他们并不懂软件开发, 但是软件开发人员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偏多, 开发时顾及到使用者的角度教少。从本质上来说, 在开发上不够精益求精。

解决思路:开发人员应该注意加强编程方面的逻辑性和规范性, 并从软件角度增加对使用人员的操作导向。

2. 在业务的规范上还需一定规定和细化。

在培训会上, 公安民警提到各市县警务工作上的差异, 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但是, 警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正在全国范围内形成, 那么体现在软件的办公业务上也应该逐渐趋于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 不能因为市县的不同而否定。这样确保信息从录入源头流向平台后台数据库规范、正确、无逻辑错误。

解决思路:省厅有明确的数据和业务规范, 无论是开发人员和使用人员都应该让自己在业务处理上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

3. 新旧警综平台信息整合的问题。

在基层公安业务的应用中, 有公安民警反映新旧警综平台信息互导时候有错误, 这是设计时出现问题或者用户操作不当出现的问题。这使得很多民警对某些业务的操作上工作量大增。更有一些直接放弃某些业务的操作。

解决思路:对于新旧平台业务对接的问题, 一方面设计、开发方面应在做好需求调研的同时, 完善开发工作。基层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计算机理论、软件的学习及业务工作的操作。

(二) 警综平台培训方式方法中的问题探讨。

1. 省级培训。

省集中培训时, 培训教官工作的重心是对新警综平台的使用, 其目的就是教会县市公安民警怎样使用软件。这涉及到公安业务和软件使用两方面的问题。但问题出现在:在公安业务处理上, 绝大多数民警不存在问题。但是, 在软件的使用上, 从培训效果看来问题比较大。如:在某个公安业务的软件操作上, 培训官的解释是通过这个方式能达到什么效果, 什么方式就要出错, 但是为什么这样做, 它的原理是什么, 解释不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 在计算机的业务上不够专业或水平不够。对一个长期从事IT开发的人员来说, 培训官完全不用解释, 就能明白, 还可以自己改正错误, 但对于一个业务水平合格, 但计算机水平有限的民警来说, 这种方式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因为他永远不知道为什么, 下一次还是会犯错。

解决思路:培训能提高公安业务水平, 但是应适当结合警综平台软件应用的基本技巧、技能和原理同时讲解。对于培训的人员选择上最好是公安业务、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都具备一定水平的培训官。

2. 县市培训。

对县市警综平台培训各地自行组织。在基层的实践锻炼中, 明显感觉到培训力度不够。第一, 在省一级培训的时间就比较短, 存在问题比较多。第二, 县市基层民警由于工作上的原因, 一般不会抽出大量的警力和时间来专门学习新警综平台相关知识。另一方面, 大量的民警都会接触到警综平台, 所以存在的问题是:怎样保证基层的实战单位, 大部分民警都能得到一定的机会进行培训呢?

解决思路:一是要确保在省厅培训人员的培训质量, 否则在基层培训的时候问题会增多。二是对基层的民警应该在保证正常工作前提下, 采取较长时间跨度内的、分多批次的学习、考核, 各学员、组织单位之间还应该相互学习、探讨应用平台的使用, 以全面提升利用新警综平台处理公安工作的能力。

(三) 二次开发的问题探讨。

在基层公安工作实践和调研中了解到, 市州公安机关在业务上存在一定的二次开发要求, 比如对社会信息资源的利用。但是, 他们的普遍做法是要么把问题放一边不管, 要么就是各自采取行动, 或者联系公司做单独的开发, 根本没法更大程度取得省厅的支持, 这样的结果就是各自为政, 导致数据、业务孤岛的发生。

根据省厅对市州公安局警综办职责要求, 市州公安局负责本地警综平台二次开发工作并落实所需经费, 开发是在标准版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省厅主要职责是负责省和市警综平台的总体规划、业务需求、技术方案、建设方式、项目预算、实施计划和对二次开发的审批工作等, 而并没有明确规定在技术、人力环节上对二次开发以怎样程度来支持。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因为在软件行业中, 在别人的版本之上扩展或是修改是很费劲的事情, 对方必须要把系统架构、组织、数据等一些关键技术公布出来才行。

公安信息化建设对计算机技术和公安业务要求相当高, 尤其是从数据和业务整合的角度。二次开发需要省厅对市县进行一定程度的“放权”, 如一定程度上放开对外的数据、业务、接口等。这肯定对省警综平台的安全是个很大考验, 如果公开不够, 则市州的二次开发又存在问题, 有一些业务又不能完全交给省厅来开发。

可能出现情况是:市州联系开发公司做二次开发, 市州不具备单独开发能力, 如果是市州和外公司联合开发, 除了技术问题和对业务保密外, 最重要的问题是省厅必须把必要的数据规范, 数据库, 业务库、接口等等对申请的市州公开, 否则即使是二次开发也很难达到数据、业务共享和整合的要求。

解决思路:省厅必须把握好二次开发的审批工作。按要求市州需要提出二次开发具体的需求说明书, 省厅一定要有公安部的业务专家和软件开发技术专家共同研讨, 论证。市州提出的二次开发是否支持。如果支持, 我们应该在省警综平台技术环节上提供怎样的支持来达到数据、业务共享和整合, 与此同时, 严格把关省和市州信息通信的安全机制, 这才是警综平台应用的关键。与此同时, 还应该派遣相关人员对市州二次开发进行监督和检查, 以此保证二次开发的质量。

三、结语

总之, 平台建设上应加强专业开发人员的选择、开发业务上需更规范化、精细化, 为使用者提供更友好化的操作支持;在省、市县培训上除了加大业务培训, 还应该适当结合计算机软件操作应用、原理的培训, 并加大培训时间、力度和建立考核机制;在市县警综平台二次开发问题上, 省级对二次开发应该加大在业务上、数据上、建设标准上、人员管理、开发监督的支持力度, 才能更大限度满足市县公安工作的需要。

摘要:四川省新警务综合应用平台建成到使用已二年。本文结合省新警综平台建设目标、要求、应用特点以及基层公安工作实践, 针对新警综平台应用时期反映在软件开发中信息整合和规范化的一些问题;省、市县培训方式方法上的一些问题和警综平台对市县警综平台二次开发支撑力度上存在的问题这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警综平台,信息整合,规范化,二次开发

参考文献

[1] .黄学鹏, 姚秋凤.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安全, 2009, 9:1~2

[2] .陈凤, 张治军.警务信息综合应用管理平台建设的研究[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6:1~3

[3] .公安部金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金盾工程”标准汇编[G].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4

警务综合保障实施方案 篇7

嘉兴是全省乃至全国城乡一体化的先行之地。近年来,嘉兴市本着城乡警务“一盘棋”的理念,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下公安工作新模式,通过优化警务资源配置、完善城乡警务机制、提升警务运行效能等,加快推进城乡警务一体化,全力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保驾护航。目前,该市共建有城乡社区警务站(室)379个,配备城乡社区民警594名、协警1801名,其中农村警务室195个,占到总数的51%。近几年,嘉兴农村区域刑事案件发生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改革过程出现的大量矛盾纠纷基本在基层得到及时化解。其主要做法是:

一、抓早抓小,构建常态化纠纷调处体系

一是把触角向农村延“深”,灵通预警信息。发挥公安机关点多、线长、面广的优势,在农村基层组织、农村保洁员、农贸流动商贩等群体中建立信息员,延伸工作“触角”,及时广泛地收集掌握各种影响稳定的矛盾纠纷。建立健全信息分析研判制度,强化矛盾纠纷和利益诉求的预警分析,及时评估潜在的不稳定风险,及时报告党委、政府并采取综合性的应对措施,做到了防患于未燃。

二是注重矛盾纠纷调处化“源”,增强处置有效性。依托乡镇综治办,联合司法、民政等部门成立农村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抓住产生矛盾纠纷的源头,提高调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中,对重大疑难复杂的纠纷实行听证会调处,并实行公示、回访。同时,注重发挥“以外管外”作用, 在外来人口中选拔人员组成治保调解会,协助做好外来人口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三是强化工作责任查“严”,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通过积极争取,全市各地均将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处置纳入对乡镇、部门的年度考核,强化工作责任。如秀洲区等地还实行全员维稳责任制,明确由综治、公安监管维稳责任的落实。

二、共建共享,构建城乡动态化治安防控体系

一是共判治安警情,实行城乡勤务一体指挥。推进大情报信息体系建设,综合城乡情报信息实施深度研判,精确指导城乡勤务。建立“三色”预警平台,根据各地警情动态相应设定“红、黄、绿”三个等级,实现警力与警情的同步浮动。专门修订了110接处警规范,将原来农村区域处警时间从30分钟调整到15分钟,并进一步明确农村区域重大警情周边同步增援设卡制度。2009年,通过快速处警和周边同步上岗设卡,直接抓获作案人员136名。

二是共抓基层基础,实行防控资源一体配置。紧跟农村社区化进程,加强农村警务站(室)建设,并规定一级警务站必须配备2名以上社区民警、4名以上专职辅助力量。同时,专门制定了城乡社区警务站(室)勤务、保障、评估、激励等四个机制,对城乡社区民警工作进行量化、细化,进而推动警务站(室)全部按实、规范运作。此外,去年抓住筹备世博安保的契机,还进一步加强了水陆治安岗卡建设,组织指导护村队、义务巡逻队等群防群治组织开展以巡逻、巡查、巡防,积极构筑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工程”。2009年,在农村区域通过巡逻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员3183名,农村区域刑事案件下降了1.3%。

三是共治突出犯罪,实行中心工作一体实施。改变以往布置公安中心工作重城市轻农村,动态考虑城市治安、静态布置农村警务的做法,实行公安中心工作城乡一体实施,集中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如:针对城乡结合部等治安状况较为复杂的实际,组织开展整治治安乱点“雷霆”行动,排摸确定了17个市级、85个县级治安乱点整治区域,实行挂牌督办整治;针对农村地区侵财型“小案”多发实际,全市公安机关强化“破小案累积大和谐”的理念,进一步健全“破小案”工作机制。

三、关注民生,构建一体化服务管理体系

一是加快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若干意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切实抓好相关配套措施的落实,顺利完成全市337万常住人口户口性质登记项目的数据转换,推进城乡户籍管理一体化。

二是加强对新居民的管理服务。针对当前新居民普遍存在法制意识淡薄的情况,去年会同司法、新居民事务局等部门在全市开展了为期六个月的新居民法制宣传活动。同时,各地公安机关会同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新居民和谐促进会、新居民调解委员会、新居民和谐工作室等,引导新居民自我管理。在此基础上,对流动人口全面实行分层次管理和落脚点管理,及时摸清底数,实时掌握情况,有效实现了对流动人口特别是高危流动人口的动态管控。

三是推动安全监管道口前移。开展了为期三年以农村危桥和临水危险路段为重点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2009年又新建了23个乡镇交警中队、68个农村乡镇交通安全工作站,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道路交通管理网络。同时,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农村消防队伍,目前全市53个乡镇全部建立专职消防队,在“全面小康示范村”建立志愿(义务)消防队269支,成为全国首个完成镇专职消防队全覆盖的地级市,形成了“小火不出村镇,大火基本能够控制”的农村灭火救援体系。

四是创新便民惠民服务举措。推出了包括建立互联网报警处置中心、110英语、日语接报警服务、在媒体上开辟“治安天气预报”专栏、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警企协作点等在内的服务创业创新十项举措。同时,为方便城乡居民特别农村地区群众办证、取证,出入境、交警等窗口部门还推出了跨区域就近办理出入境证件服务、“一站式”办证服务、EMS邮政快递送证服务、办证“绿色通道”服务、预约延时服务等举措。

四、筑基强本,构建社会化警务保障体系

一是抓协调争取,进一步提升警务保障能力。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进一步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支持、公安落实、社会参与的城乡警务保障格局。全市县级公安机关人均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全部超过城市3.5万元/年、县(市)3万元/年的要求,并确保逐年提升;保安队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由县、镇两级财政全额保障。高标准保障公安基层所队建设,全部解决无房、危房问题,全部落实“五小工程”。

二是抓科技强警,进一步提升警务信息化水平。把“金盾工程”列为市、县两级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统一管理,落实保障。2006年以来,市、县两级公安机关科技经费分别达到8658万、8768万、9072万和9290万元, 分别占当年公安总经费的10.2%、11.3%、11.6%和12%,经费额度和比率逐年提高,嘉兴市也成功创建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同时,大力推进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全市已建成视频监控点6611

5个,其中公安视频监控点4080个。目前,正着手在全市城乡公交上全面推广视频监控。

三是抓机制优化,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制定出台了《关于服务和保障派出所工作的九条意见》,从警力配置、岗位交流、教育培训、表彰奖励、职级待遇、警营文化建设等方面向基层一线倾斜。积极推行文职雇员制度,拟以文职人员置换非执法、非涉密岗位的民警,充实到基层一线。加强对城乡社区民警的教育培训,注重提高其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请市综治委下发了《关于加强群防群治队伍的意见》,推行农村群防群治人员与城市同训同酬制度,并采取分级分层的方式对全市所有农村巡防人员进行了一次普遍轮训。

警务综合保障实施方案 篇8

(2006年 9月19 日)

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村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细胞。没有社区和农村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期,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繁重艰巨。为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进一步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促进公安工作的发展进步;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促进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促进城市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密切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公安部决定在全国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

一、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指导思想

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实现执法为民为根本任务,以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贯彻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立足辖区、依靠群众,优化警力配置,规范警务运作,切实做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强化基层、夯实基础,警民携手、共保平安,逐步建立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社区、农村警务工作新机制,为推进城市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社区和驻村民警的职责任务

社区和驻村民警是公安派出所从事治安防范、管理和群众工作的主要力量,主要承担五项职责任务,即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

开展群众工作:深入群众之中,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疾苦,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做好服务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的有关工作;及时受理报警求助,在规定时限内办理群众申办事项;积极参与排查调处民间矛盾纠纷,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向居(村)民代表定期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

掌握社情民意:及时收集、上报涉及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的各类信息;定期排查、分析社情动态和突出治安问题;将收集、掌握的各类情况信息录入计算机,进行积累、分析、比对,切实做到基础工作信息化。

管理实有人口:全面准确地登记辖区实有人口,了解、掌握基本情况;熟悉可能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重点掌握列管的重点人口和监管对象的现实表现,开展对重点人口、监管对象和有轻微违法人员的监督管理和帮教工作,落实工作措施;重点掌握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的动态情况。

组织安全防范:充分依靠基层组织,大力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指导治保会、保安队、义务巡逻队等群防群治力量的治安巡逻和邻里守望活动,形成严密的群防群治网络;广泛利用辖区资源,动员群众使用技防、物防设施,提高治安防范水平。维护治安秩序:严格辖区公共场所、娱乐场所、特种行业、商贸市场、出租房屋和危险物品的治安管理,开展经常性的治安检查;督促、指导辖区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建立健全安全防范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预防、减少各类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协助办理辖区各类治安行政案件,为侦破刑事案件提供线索。

三、规范社区和驻村民警的工作方式

社区和驻村民警的主要工作方式是:走访调查、宣传发动、巡逻守护、实地检查、警情通报。

走访调查:走进社区、村庄,深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中,详细登记、了解实有人口、行业场所、出租房屋等情况;物建信息员,建立群众性情报信息网络;掌握重点人员的现实表现与动态;对发案的单位、居民进行回访,了解最新线索,征求意见和建议。

宣传发动:把组织、发动群众共同维护辖区治安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依靠社区、居(村)委会等基层组织,指导抓好群防群治队伍建设;通过警务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治安动态、防范常识等内容,增强辖区群众的法制意识和防范意识。

巡逻守护:依靠基层组织,组织指导辖区单位和群众开展护村、护厂、护校、护楼、护院等治安巡逻守护活动,预防和减少发案。

实地检查:对辖区内的行业、场所、单位等开展经常性的治安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督促整改,防止发生各类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

警情通报:每月公开通报辖区发案类别、时间段、主要部位和作案手段、作案人行为特征等治安情况及可能危及辖区安全的周边警情动态,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重大案件、重要情况随时通报预警。

四、科学划分警务区和配置警力

市、县公安机关要综合考虑辖区规模大小、人口多少、治安状况、警力数量等因素,科学划分警务区,合理配置警力。

在城市,原则上以社区为单位划分警务区。对于规模较小、治安平稳的警务区,实行一区一警,并以相邻警务区联勤的形式,加强协作配合;对于规模较大、治安复杂的警务区,实行一区多警。

在农村,可以1个或多个行政村划分1个警务区,实行一区一警。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对于城镇化水平比较高、治安复杂的地区,可以实行一区多警。

为推动社区和驻村民警尽快到位,要深入推进市、县公安机关机构改革,进一步精简机关警力,充实、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区的警力;市、县公安机关现有民警中,凡没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原则上都要到基层一线特别是社区、农村警务区工作;派出所新增警力原则上都要到社区和农村警务区工作;经费当地有保障的,可以向中央有关部门申请增加用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公安专项编制。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的支持,建立健全治保组织,协助社区和驻村民警工作。对于地处边远的农村警务室,民警可携带家属协助工作,并给家属以适当的补贴。

五、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室建设

在城区和县城镇,应当依托社区设立警务室,使社区警务室建设与社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并尽可能与社区居委会相邻。在农村,原则上1个警务区设立1个警务室。警务室一般应设在中心村或治安复杂的行政村,并尽可能与村委会相邻。

在市、县范围内,警务室要做到标识统一、配置统一。凡设立警务室的地方,应悬挂“XX派出所XX警务室”的标志标牌,为增强警务工作的透明度和民警的责任感、荣誉感,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经地(市)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用民警的姓名命名警务室;设立警民联系箱,公布社区和驻村民警的联系电话;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工具和办公用品、警用装备以及防护装备。

六、社区和驻村民警的配备条件和最低工作年限

社区和驻村民警应当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公安业务,接受过相关的警务培训,乐于并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够公正执法、清正廉洁,身体条件适合在社区、农村工作。

按照“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的要求,以“三懂四会”(懂方针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会擒敌自卫、会执法执勤、会管理服务、会群众工作)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进一步建立、落实集中训练制度,确保社区和驻村民警每年都能接受不少于15天的集中培训。同时,组织社区和驻村民警立足岗位、自学自练,真正具备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水平。

社区和驻村民警应保持相对稳定,一般在社区和农村工作不少于5年。提倡、鼓励民警长期在社区、农村工作。

七、完善社区和驻村民警工作的管理、监督、考核 加强对社区和驻村民警的日常管理,及时了解、掌握其工作、生活情况。社区民警每天向派出所报告工作情况,了解最新工作要求和治安动态。驻村民警原则上每周向派出所报告一次工作情况,遇有重要情况随时报告。

县级公安机关、派出所、警务督察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定期不定期地对社区和驻村民警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社区和农村警务室要设置警务公开栏,公开民警的职责任务、工作制度、联系方式等内容,并设置举报、建议箱等,接受群众对社区和驻村民警工作的监督。对群众投诉事项,应及时组织核实,并向群众反馈。

以民警对警务区情况是否熟悉、警务区治安状况好坏、群众是否满意等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除完成规定的职责任务外,其他工作不得列入对社区和驻村民警考核的范围。将考核结果与其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直接挂钩,真正形成奖优罚劣、争先创优的竞争激励机制。

八、提高社区和驻村民警的政治和经济待遇

坚持“干部从基层出”的原则,基层所队长优先从优秀社区和驻村民警中提拔。争取党委组织部门或者政府人事部门的支持,对在社区(农村)警务室连续工作10年、15年和20年以上,符合职务晋升条件的民警,可以分别享受相当于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和副处级层次的职务待遇。连续三次被市(地)级以上公安机关评优表彰的优秀社区和驻村民警,可以按照规定提前晋职或晋级。

每年要对社区和驻村民警的30%进行评先评优,重点表彰基础工作扎实,辖区治安秩序好、发案少、群众满意,及时发现和提供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的重要情报信息,提供重要线索破案的社区和驻村民警。按照基层高于机关的原则,建立与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相适应的民警福利待遇制度,切实提高社区和驻村民警的各类津贴、补贴标准,改善其工作、生活条件。全面落实社区和驻村民警休假制度和定期体检制度,关心、爱护社区和驻村民警的身体、心理健康,妥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九、切实加强对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的组织领导

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是我国公安机关警务观念、警务机制、警务方式改革的重大举措。各级公安机关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分管领导同志要具体研究落实相关工作。

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作为社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创造必要的条件。要抓紧研究、制定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的 相关标准,努力实现社区和农村警务保障的规范化。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所需的经费要纳入县级公安机关经费的预算。要切实防止、纠正机关和业务部门把应由自己承担的任务转嫁给派出所特别是社区和驻村民警的做法,减轻社区和驻村民警工作负担和压力。市、县公安机关及派出所一般不得抽调社区和驻村民警离开辖区参加各类专项工作,不得抽调社区和驻村民警参加非警务活动。

上一篇:车间卫生程序范文下一篇:我制作的水果拼盘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