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教案设计

2024-07-04

高效课堂的教案设计(通用9篇)

高效课堂的教案设计 篇1

渭城学区“高效课堂”课时教案

四年级上册                                数学

课题 神奇的计算工具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能力目标: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情感目标:通过探索计算器的用途,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 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难点 会利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

策略          情景教学、发现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方法 启发 引导 教学用具 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

媒体运用 个案补充

一、提示课题

二、目标展示

三、 引导探索

四.拓展应用

五、课堂巩固

六、课堂小结

七. 作业布置 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

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我们一起学习什么?

学生:认识计算器。

2.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通过探索计算器的用途,培养大家学习数学的兴趣。

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2. 认识一些功能键。

(1) 由学生来说明。

(2) 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 开关及清除键。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

② 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

③ 数学键

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  2 。显示屏就显示“1 2”。

④ 等号键

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 小数点键

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

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1. 尝试练习。

(1) 计算25×4

操作过程:

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 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 呈现:

酒;14元     凉拌豆腐:3元     肉丝:5元   青菜:3元

清蒸鱼16元       三鲜汤:12元      甜点8元

②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③ 反馈计算结果。

2. 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1) 呈现计算题。

① 1+2+3+4……+98+99+100

② 999×9     9999×9    99999×9

(2) 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3) 反馈计算结果。

(4) 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课后“练一练”。

通过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运用简便方法计算有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的规律,了解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课本第36页的“练一练”。

学生拿出计算器,猜一猜

学生默读目标

指名说一说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一些常用键的作用。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计算,反馈结果。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

计算器的组成:

屏幕、数字键、功能键、运算符号键等

高效课堂的教案设计 篇2

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呢? 笔者认为课堂高效与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高效的课堂教学应当“心中有人”。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兴趣及爱好的差异, 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按照分层次、多方位的教学理念。如果在平时教学中过多关心学生的学业,而忽视了爱的教育,那么何谈构建充满生命力的高效课堂?

第二,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应符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注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第三,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应逐步教给学生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式,获取解决问题的捷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逻辑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优秀品质。

第四,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它不仅强调“效”,还强调“益”,学生有收获,有发展,课堂教学效率自然高。

第五, 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换句话说 ,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 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第六,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应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静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应能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

在平时教学中如何才能抓住课堂这一中心环节, 做到时间减少,质量不降呢? 相信这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可见,构建高效课堂将是物理教师的燃眉之急。我校在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并借鉴杜郎口中学、兖州一中等课改先进校的经验, 自行开发创立了“4276成长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在使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下面我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特点,对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究及操作简介如下:

一、课前准备阶段

本模式的起始环节是要求教师能够编写一份质量较高的“导学案”,以便指导学生进行知识链接、预习新知识、指导学生简单的自学和探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物理知识系统化,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编写“导学案”的几个环节(步骤):

1.学习目标。教师根据 《教学大纲》和《考纲》等制定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在新课学习过程中学什么,学到什么层次,明确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

2.学法指导。老师告诉学生如何学 ,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什么学习方法,如何提高效率,启发学生自己探究学习良策,学会学习,如:在学习磁场的过程中,提醒学生用磁场类比前面学过的电场,磁感应强度类比电场强度,磁感线类比电场线。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对新学内容———磁场的理解接受得快,对电场的知识也能加深印象,并能使电场、磁场的知识系统化。

3.知识链接。新旧章节之间常有密切联系 ,在“导学案”中利用其中的“联系”,在“知识链接”中为学生提供几个适当的复习题(以简单的填空题或问答题形式给出)引导学生为新课做好必要准备,达到自然过渡,如:学习“变压器”时,让学生回顾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这样,学生能很容易地理解变压器改变电压的工作原理。

4.自主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为学生精心编制新课知识的“自主学习”部分。很多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不知道怎么预习,预习什么,“自主学习”部分是以填空题的形式或是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从书本中找出要掌握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学习小组的划分

近几年,农村高中生源减少,每班人数在40人左右,自然形成小班。对于小班化教学,我们采取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8人,座位编排实行捆绑式在一个小区域,学生面对面便于讨论。

每个小组的成员按自愿原则精心编排, 但在成绩上要好中差都有, 达到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组织本组学生的阅读、探究、讨论、总结等活动,充分发挥小组内各成员的特长,使所有学生都融入集体,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三、课堂教学过程

1.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这一阶段是一堂新课的开始 ,要求学生对照“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和课前预习情况再回顾,仔细梳理一遍,哪些目标没有实现,自己解决不了的和同组同学合作,进一步讨论、研究,如果仍然解决不了,就要求学生及时向正在巡视的教师反映(此时,教师在教室内巡回点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这阶段,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2.小组展示 ,深入探讨。各小组讨论结束后 ,把教学内容分成几部分安排给各组, 各组就在黑板上板演本组负责的任务(前后黑板均可用),并依次在讲台上讲解自己展示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讲,一边听一边思考,发现有错误的地方或是不完整的地方,等这位学生讲完再发表意见,纠正错误,并补充完善。

3.疑难汇总 ,教师点拨解疑。疑难汇总即各小组报告没有解决或有分歧的题目。这些题目要在课堂上重点讲解。问易答难即不提出问题就回答问题。 为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教师可就学生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提问,也可由学生互相发问。答难即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原则是不提出问题就回答问题。这个环节可引入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达标检测 ,巩固练习。目的以巩固本节学习内容为主 ,设计时,首先,要体现其层次性,由易到难,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其次,要适当设计一些能提高他们分析、计算能力的习题。最后,设计一至两题选做题,让有能力的同学完成。

5.课堂小结。课堂小结可以是讨论式、问答式 、复述式、网络式等,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适当的小结方式,目的是使学生对整节课有系统、整体的清晰印象。课程结束时要发放下一节的“导学案”。

四、高效物理课堂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学习小组的构成要形成“优势互补 ”, 并做好每个成员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学习习惯,要求成绩好的同学能够积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形成资源共享,鼓励胆小的学生敢说敢做,共同进步。

2.教师讲得少 ,学生活动多。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自己说出来,课上,要求全体学生手脑并用,充分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切忌以教师自我为中心,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小组展示过程中 , 往往每个组形成固定的几个学习积极的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学生充当看客,产生依赖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发现这部分学生,并鼓励他们多参与教学活动, 有时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这部分学生参与,这样就能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4.基本教学环节不可缺 ,教师不能忘记课堂小结。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学习新知识后,必须及时进行总结和复习才能增强记忆。恰到好处的课尾小结能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学生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能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出一幅知识结构图。

5.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 ,可以多用“很好”“非常好”“进步很大 ”“准备很充分”等激励性语言 , 也可发动学生以掌声鼓励。每个学生都有进取心,都希望得到表扬,应多发现学生的优点,不放过任何可以表扬学生的机会。若学生确实回答错了,则可以委婉地、幽默地提个建议,这样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6.“导学案” 是对学生的学习起引导作用 , 要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就发给学生,教师要督促学生提前预习,至少参照课本完成“知识链接”和“自主学习部分”,这样,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就达到了先学后教的目的。

高效课堂的教案设计 篇3

关键字:高效课堂;教案结构要素;取舍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42-02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们必须在备课中下功夫,不断优化教案结构要素及规范性和实用性,以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解析教案结构要素的取舍。

一、教案结构布局的改进

1.表头内容的规范

体育与健康教案一般是表格形式,在主标题下面首先要写明本次授课班级、课次等基本要素,这些内容也可以设置在表头分格栏内显示(表1)。作为参赛教案或优质课课时计划还可以加上单位名称、指导教师等栏目;作为平时授课教案要加上周次、人数等栏目。切记不要过于烦琐,要根据具体课型决定好教案结构要素。在高中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模块名称和单元位置等新要素的设置。总之,这些要素都是相辅相成的,都是为了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准备,虽然叫法有些不同,但不会影响教师的理解,在撰写时必须用规范的专业术语。

2.结构要素的布局

首先要写时间、地点、对象,这些要素应该放在第一行,意在明确本次教案的概括。然后再写授课的教程等相关内容,放在第二行,让人们看了能清晰地知道本次授课的目的。第三行的内容主要是制订教学目标,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将学生预计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情感渗透情况罗列出来,要注重本课特点,不能样样举到。

3.表尾内容的改进

表尾的主要内容是场地器材、预计负荷、课后反思等(表2)。场地器材也可以写作教学准备,有时上课还需要一些教具的准备,比如说录音机、教学挂图、小黑板等,这些并非是场地器材范畴,大家一般写教案都是归类在场地器材栏目内。预计密度可以以图表形式做成曲线图,还可以直接写出预计的两次较高脉搏次数区间。课后反思也可以写作课后小结,根据授课内容和上课情况写出自己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存在问题的反思,有利于以后教学的高效完成。

二、教案主要部分的分割与权重

首先要制定表头分隔栏及要素填充(表3)。第一列写课序或教学过程,第二列写各阶段授课时间分配,因为一节课教学的效果如何还要看其授课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所以这一栏必须写在课序的后面,有利于授课安排和听课人员的侧重关注。其次是教学内容栏目,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这栏必须写清楚本次授课内容及相关动作要领和授课形式,为整个教学过程做引领。运动负荷这一列主要包括运动的次数和强度,运动时间在前列已经提过,时间安排是个大概念,没有必要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点的时间都做详细设置,这样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发挥。最后三列是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来分设的。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作为重点放在一栏分步实施教学;将组织和要求以图表、照片和简练语句形式对应写在教与学活动栏的后一栏;教育渗透栏目主要是针对情感教育而设立的,新课标要求课堂上要给学生渗透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等知识和能力,使其通过教学活动达到一定的情感目标。

1.开始与准备部分的分配

表3课序中的第一、二行分别编写教案开始部分和准备部分的相关内容,开始部分主要是课前常规,教师们都做得很好,这里就不用多谈。下面主要针对准备部分的导入内容做一强调,准备活动要紧贴授课内容,注重专项热身,通过适宜的活动形式导入新授课内容,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够适应新授课教学的实施。

2.基本部分的分配

表3课序中的第三行主要编写学生的复习内容或导学内容,根据不同课型决定不同导入方式,这个主要是在教学内容栏目中分步引领,然后在教与学活动栏内填充对应的导入方法和手段,这一栏的设计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课次衔接是否顺畅、专项技术动作导入是否合理、对学生进入新授课学习是否适应等问题,所以应该作为关键环节来设计。

表3课序中的第四行主要编写课的基本内容,即新授课内容,这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应的各个栏目都要有详细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栏目要写明教学步骤中各环节内容,在教与学活动栏目中要把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写进去。对于主要的组织方法要用图示或照片形式展现出来。

3.结束部分的分配

表3课序中的第五行主要编写放松练习和课后常规等内容,注重放松练习里的具体做法,采用何种形式放松等。这一部分的组织教法相对简单,不宜写得较多,简明扼要地表达清楚即可,值得重视的是回归器材中的安全教育。

三、教案内容的详略取舍

1.教学内容栏

该栏的内容较多,主要是参考教科书对理论知识、动作技术要领、分层分步教学等相关内容的编写,应该注意的是动作技术要领描述要精练,分层次教学步骤要清晰。根据授课的必要性可以通过图示形式展现出来,也可以采用动作要领口诀或间接语句表达出来。不能长篇照抄书本知识,不能把部分组织教法写入这一栏,也不能把纠正错误动作和评价学生情况写入本栏,那样会显得凌乱。

2.教与学活动栏

这一栏主要编写教师如何实施教学和怎样使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如何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引导学生学习,这些都是需要详细阐述的内容。针对不同项目的教学,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的练为主进行设计,教师的教要上升到导的角度。要注重新颖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组织策略来提高教学的精度,避免存在陈旧的教学手段和落后的教学方式,以免影响新课改的推进与实施。

3.组织与要求栏

组织与要求栏相对来说就比较清晰明了,大多数需要通过图形来表达其含义,显得更加简明易懂,不需要过多的文字表述,但做图要清晰详细,能够充分展示该教学过程的人物、路线和转换方式,几个教学内容的组织教法相同时可以用一个图示代表。教学要求用简练的语言说清楚即可,没有必要对每个知识点的共性问题逐一写明。对个别学生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提出单独要求。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篇4

课题: 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科目

提供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学会用形容词比较级比较人的个性特征。英语

武培仁

教学对象

单位

八年级七班

课时

忻州五中

2.过程与方法:两人小组进行个体比较,4人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求同存异、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学习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具体介绍了形容词比较级规则及应用。本单元是八年级上册中举足轻重的一个单元。在掌握了比较级后,便可以对前面几个单元所涉及内容进行综合复习。如:我们可以比较unit 4中交通工具的不同,比较居住处所的远近;比较unit 2中身体及健康状况等等。

三、学情分析

本班从男女比例看女生数量少于男生三分之一,所以全班学生表现为粗疏和逻辑的特点;从学生成绩来说1/8的学生成绩突出,3/7属于的学困生。就英语来说,我们班大部分学生对于语法性、规律性的知识掌握较好。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本课让学困生牢固掌握比较级的基本规则,让少数优生拓展讨论有关副词比较级问题。其余多数学生按教学要求。基于本班粗疏型的特点,一是要多次重复性的再现生词、知识点,二是要以改错的方式提醒学生提醒重要知识点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形容词的比较等级

2.形容词比较级的形式

3.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 4.一些特殊用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Present some pictures of things or

Say out and write the descriptive words

persons

Present the picture of section A

Check new words

Write the opposite words in groups Show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groups

小组合作,正确拼读

训练听、说能力

激发学生从句子中寻找Focus The Comparative Degree of Adjective

Students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in section A and compare the

共同点,找出比较级的句子的sentences

用法

Correct 1a、1b and 1c

Play a game

Practice the ability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tudents prepare some old photos of their childhood Compare t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词汇

鼓励学生个体展示,体

he differences between now and the old days

Six Students are a group.Summarize their harvests and shortaAnalyze the class

ges.Exercises and summary

Homework

现学习的成就感

总结得失,激发获取新知欲望

练习并总结知识点

写出Unit 4中交通工具的异同

训练写作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学习评价

学习方式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合作。(20分)

学习兴趣浓厚,能主动学习,有课堂笔记。(20分)

善于用英语表达交流,语言表达流利。(20分)

学习目

流畅地在具体语境中使用本课堂目标语言。(20分)

标的达成

朗读和回答问题声音响亮。(20分)

总分

优:90分以上;良:80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不合格:60分以

等级

2.小组评价:(在group work)环节后在全班范围内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

Gro

评价内容

up 1

语言流畅,声音响亮

内容完整,无语言错误,条理清

Group 2

Group 3

Group 4

Group 5

态度认真,表达清晰

说明: 分三个等级:very good, good, not good

八、板书设计

1.most of …

2.beat sb in …

高效课堂源于精心设计 篇5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震惊。要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带着浓厚的兴趣,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使每节课都让学生产生新鲜感,每节课都让学生或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或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因此在课堂教学诸环节的设计上要精心设计,力争使课课有新意。

1、课的导入应能”引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出自然,新颖,诱人的导入方式,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坎上,做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爱听故事的心理,可以适当地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名人轶事来导入新课。比如在讲“正确对待挫折”一节时有个教师引用了发生在日本的一件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某生报考一家大公司,不幸落榜而自杀,不料自杀未遂。正在他神志昏迷之际,传来一条消息:他被录取了。原来他本是名列榜首,只是电脑出了问题才使他名落孙山。正当他将这一喜讯告诉亲朋好友时,又传来了这家公司老板的消息:他被解聘了。”学生沉浸在故事当中,急于想知道下文,这时教师适当地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如此啼笑皆非的结果?“大家猜猜老板是如何评价此生的呢?”通过用这样耐人寻味的故事和问题导入新课,从而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当然,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歌曲导入、小品导入、游戏导入、名言导入、都可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只要灵活运用,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总能找到生动有趣的导言,展开别开生面的一课。实践证明,一个成功而精彩的导语确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

2、新授过程要活泼,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

新知识的学习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否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轻松愉快地掌握新知识,这需要教师创设活泼的课堂形式,少灌输,多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使全体学生动起来,主动去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是“师讲生听”,甚至一讲到底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课堂教学如一潭死水。而新教材在排编结构和内容上求活求新,贴近学生实际,这就为教师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中,可以用分组竞赛法,摆擂辩论法,讨论辨析法,角色换位法,配乐朗诵法等。使课堂气氛尽快地活跃起来,学生个个积极准备,踊跃参与为本组代表出谋划策,在热烈的气氛与竞争中,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

中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篇6

一、理解数学,主要是对数学的思想方法及其精神的理解,对数学知识中凝结的数学思维活动方式和价值观资源的理解。教好数学的前提是我们教师自己先学好数学。只有我们教师自己对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有较高水平的理解,才能在教学中自觉地把数学的精神传达给学生,真正发挥数学在学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只有我们教师具有展开数学知识中凝结的数学思维活动的能力,善于挖掘知识中蕴涵的价值资源,才能保证数学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的三位一体、有效整合。

二、理解学生,主要是对学生数学学习规律的理解,核心是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规律。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规律,才能知道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三、理解教学,主要是对数学教学规律、特点的理解。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只有遵循了这些规律、反映这些特点,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真正得到保证。中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有两个关键:

一、提好的问题。“好问题”有两个标准,即:有意义,并且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有意义”就是所提问题要反映当前学习内容的本质;“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才能形成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激活思维,才能使学生的心理保持积极的、适度的求知倾向。

二、设计自然的过程。这是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原过程(再创造过程)与学生数学认识过程的融合。一般地,“自然的过程”是一个从知识的背景到典型具体事例的分析,再到具体事例共同特征的概括得到猜想,再到猜想的证明得到新知识(定理、公式、法则等),再到新知识的应用、反思和再概括的过程。中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有一个核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而概括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所以,数学教学设计的核心是设计概括过程:根据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以及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设计课堂教学进程,以问题引导学习,尽量采用“归纳式”,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概括过程,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这是基本而重要的。要做到“讲逻辑又讲思想”,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推广、特殊化等思维活动,促使他们找到研究的问题,形成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在建立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中领悟本质。教学过程中,要在关键点上给学生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并让他们自己概括出数学的本质,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水平的数学思维活动。中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还需从理解数学入手。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众多,但从当前实际情况看,首要的还是我们教师的数学理解不到位导致数学教学的:不“准”——数学概念、思想方法教学不准确,有的甚至教错了;不“精”——没有围绕概念的核心和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教学;不“简”——纠缠于繁琐的细枝末节,简单问题复杂化。因此,我们教师要下功夫于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结构体系的理解,努力提高揭示数学知识所蕴涵的科学方法和理性思维过程的能力,想方法使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在数学课堂中得到落实,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突破口,同时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例:向量的核心概念、思想方法。与学生熟悉的数一样,向量也是一个“量”,不过这个量有些特别,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引进一个量,就要研究它的运算;向量如果没有运算就只是一个‵路标′”。研究向量的运算,可以把数及其运算作为类比对象,通过这种类比,可以使学生明确平面向量研究的基本问题及其研究方法,为向量的学习提供一个有力的知识、方法的认知固着点。向量具有明确的几何背景。向量及其运算(运算律)与几何图形的性质紧密相联,向量的运算(包括运算律)可以用图形直观表示,图形的一些性质也可以用向量的运算(运算律)来表示。例如,平行四边形是表示向量加法和减法的几何模型,而向量的加法及其交换律(a+b=b+a)又可以表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C,AB∥CD,△ABD≌△CDB).这样,建立了向量运算(包括运算律)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后,可以使图形的研究推进到有效能算的水平,向量运算(运算律)把向量与几何、代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与解析几何的思想具有一致性,不同的只是用“向量和向量运算”来代替解析几何中的“数和数的运算”。这就是把点、线、面等几何要素、直接归结为向量,对这些向量借助它们之间的运算进行讨论,然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翻译成关于点、线、面的相应结果。如果把坐标法简述为: 〔形到数〕——〔数的运算〕——〔数到形〕,则向量法可简述为: 〔形到向量〕——〔向量的运算〕——〔向量和数到形〕。概括以上所述,可得如下关于向量的核心概念、思想方法: 代数角度 引进一个量,必须要有运算——向量如果没有运算就只是一个路标; 类比数及其运算,研究向量的线性运算(包括数乘向量运算)——以定义向量加法为出发点; 数量积——从物体受力做功的物理模型中得到启发; 引进一种运算,就要研究运算律——结合律、分配律、交换律等。几何角度 数乘向量的几何意义——直线的向量表示,与数轴类比; 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平面的向量表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数量积——与几何度量、位置关系相关,使角度和距离这两个基本几何量得到向量表示; 向量法——核心思想是“三步曲”;向量法是坐标法的返璞归真,例如,“根据条件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的向量含义是“适当选择基向量”。关于概念的核心、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示例。传统上,我们数学教师编制教案(也叫课时教学计划)一般要经过如下几个环节: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确定教学目的、选择材料、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教材的系统和主次、选择教学方法、编写教案。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新知讲解和应用举例、练习、小结、布置作业等)。本着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的基础上,确定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教学内容及其解析(概念的核心);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教学过程设计;目标检测的设计。下面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设计为例,阐释在上述框架下的教学设计基本方法和步骤。

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 这一栏目的要点是:阐述教学内容的内涵;在揭示内涵的基础上说明本课内容的核心所在;必要时要对该内容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进行分析;明确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内容解析。前面已经学习了向量的概念,研究了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加法——平行四边形法则;数乘向量——相(位)似变换。本课学习习近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平面内任一向量v必可唯一地表示为某一组基底{a,b}的线性组合v= a+ b.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表明,有了加法运算和数乘向量运算,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以唯一地表示为某两个不共线向量的线性组合,由此,平面内的点就成为可“操纵”的对象,从而通过向量代数运算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思想也就得以实现。因此,将这一定理冠以“基本”二字是当之无愧的。顺理成章地,取基底{e1 ,e2}为直角坐标系的x轴、y轴方向的单位向量,那么平面上任一向量a就可唯一地表示为a= xe1 +ye2 ,于是向量a可以用坐标(x,y)表示,由此可以进一步地将向量运算彻底推向“有效能算”的形式——数的运算。所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沟通几何与代数的关键性桥梁,是向量中承前启后的内容。教学重点: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意义和作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为了更加清晰地把握教学目标,以给课堂中教和学的行为做出准确定向,需要对教学目标中的关键词进行解析,即要解析了解、理解、掌握、经历、体验、探究等的具体含义,其中特别要明确当前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目标: 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目标解析: ⑴运用向量的加法和数乘向量研究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经历将某一向量在一组基底上唯一分解的过程; ⑵初步理解根据问题特点选择适当基底的重要性,体会基底的作用; ⑶了解向量的“唯一分解”与实数对(坐标)的“一一对应”关系,知道这是向量的坐标表示的基础,从知识联系中体会化归思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我们教师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认知状况的分析,以及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思维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对本内容在教与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预测,并对出现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教学难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问题诊断和教学难点: 本节内容围绕向量在两个基底上的唯一分解展开。其认知基础,既有物理中的力、速度等矢量的分解、合成的经验,也有向量线性运算的经验。但对于引入基底这个概念的意义,需要在后续学习中才能提供理解的平台,而选择、运用基底进行运算求解的能力则需要在后续训练中才能形成。所以应当设计对基底的作用及意义的说理过程。虽然从形式上看,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不难理解,但对其中蕴涵的基本思想——用基底表示几何基本元素,基本定理的作用等,需要一个渐进过程才能有深入了解,这也需要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安排循序渐进的体会过程。教学难点:基底的作用和意义;基底的选择;定理中蕴涵的基本思想。

四、教学过程设计。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如下问题需要予以关注:强调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线索; 要给出学生思考和操作的具体描述; 要突出核心概念的思维构建和技能操作过程,突出思想方法的领悟过程分析; 以“问题串”方式呈现为主,应当认真思考每一问题的设计意图、师生活动预设,以及需要概括的概念要点、思想方法,需要进行的技能训练,需要培养的能力,等。另外,要根据内容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如基于问题解决的设计,讲授式教学设计,自主探究式教学设计,合作交流式教学设计,等。

高中英语课堂的高效导入设计 篇7

一、创设情境, 情感导入, 唤起情感共鸣, 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

心理学家认为, 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 必须借助于某种环境因素的作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学习不是毫无激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武装到另一个人的头脑, 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和思想上的交流。”据此, 教师在教每堂课之前, 要根据教学的需要, 利用各种教学设施, 如电脑、VCD机、投影仪、视频、图片等, 努力为学生创设浓郁的情感气氛和真实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 如身临其境, 深受情感熏陶。在特定情境中去亲身体验, 真实感受, 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触动学生的情感琴弦, 从而喜学、乐学、好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最大程度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

例如, 播放视频Book 5 Unit 6 Animals in danger单元中的Save the antelope (拯救藏羚羊) 。看着一具具被杀戮剥皮而血淋淋的藏羚羊尸体的画面, 听着一声声令人心碎的枪声和那首呼吁拯救藏羚羊的悲歌, 学生顿感触目惊心, 对那些为谋取私利而违法杀戮藏羚羊的偷猎者充满了强烈的愤恨, 唤起了他们采取行动保护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强烈意识, 这正迎合了本单元的主题“Wildlife Protection”的需要。这时, 笔者顺势提问, 让学生分组讨论, 然后一起分享他们的答案。

Q1:What happened to the antelopes?

Q2:What other endangered animals do you know of?

Q3:What must we do to protect the endangered animals?

这个环节的导入设计是依据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的理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二、巧妙设疑导入,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因此, 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的问题, 要会问、善问、巧问, 要让学生拍案叫绝。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创设问题情境, 不唐突, 自然导入。 (2) 注意知识点的衔接, 不突兀, 自然过渡。 (3) 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设疑, 面面俱到。 (4) 切中要点, 提纲挈领, 有分量、有力度、有价值, 水到渠成。

例如, 笔者在执教Book 3 Unit 2 Healthy diet单元中的Warming up和Pre-reading的内容时, 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导入新课:第一步, 先呈现能量型食物energy-giving food的图片, 问:“What are they?”让学生复习能量型食物的名词, 如rice、noodles、bread、butter、oils、nuts等。引领学生学习这些食物富含的营养物质, 引出starch、fat、sugar等。第二步, 顺势提问:“What is energy-giving food?”让学生总结energy-giving food的特点:The energy-giving food are rich in starch, fat and sugar, which provides energy.第三步, 以此同样方法分别呈现第二类健身型食物the body-building food和第三类保护型食物the protective food, 然后小结它们的特征。第四步, 回到本课的学习主体What is a healthy diet?让学生在前面层层铺垫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组讨论、小结, 回答图表中的问题。

设疑导入能帮助学生简化教学内容, 由简单到复杂, 层层深入, 循序渐进, 过渡自然, 既兼顾了学生的学情, 又巧妙地开启了学生的思考门户, 诱发了学生的思维“内驱力”,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 使学生轻松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增强了自主学习的信心。

三、播放音乐, 兴趣导入,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纳也强调过:“学习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音乐, 是学生喜爱的、最能打动他们心灵的一种艺术。通过播放音乐导入新课, 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激情。

例如, 在执教Book 2 Unit 5 Music单元的Listening课型时, 笔者是这样用音乐导入新课的:

Step 1 Pre-reading. (预听) 播放音乐, 竞猜The Red River Valley的音乐类型。听完音乐后, 教师提问学生:“Are your familiar with this music?What kind of music is this?The jazz, the country music, the rap, the folk music or the pop music?”

Step 2 Listen attentively. (倾听) 让学生认真听完整首英文歌曲, 了解歌词大意, 边听边做好记录。

Step 3 Post listening. (听后练习) 再一次播放音乐, 要求学生完成听力目标, 把留空的英文歌词填上。

Step 4 Re-listening. (复听) 再重复播放音乐, 让学生检查答案, 说出所填的英语单词, 然后齐声朗读, 再让个别学生复述。

笔者以一首英文歌曲的形式导入听力教学, 在学生已经了解音乐类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四个听力环节, 也就是“4L”的整个环节。这种形式的导入, 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酝酿情绪, 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享受音乐的同时, 也完成了听力练习。这种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的方式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使英语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灵动和精彩。

四、让位于学生, 隐身导入, 培养学生做课堂主人的意识

教育家叶圣陶这样教导我们:“教任何功课, 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用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 自己去辨析, 自己去历练, 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 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 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给指点, 给讲说, 却随时准备少指点, 少讲说, 最后做到不指点, 不讲说。这好比牵着手走, 却随时准备放手。在这上头, 教者可以下好多功夫。”这也正是要求教师响应新课程标准精神, 大力构建和推行“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模式。

例如, 在教Book 2 Unit 4 Grammar“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时, 笔者是这样设计导入新课的:

第一步:温故知新, 使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曾经在阅读课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中出现过的语法句型。

第二步:交流探究, 让学生观察判断语法句型, 相互交流, 自我探究, 讨论以上三个句型的语法特征, 总结共同的语法规律, 然后让学生上讲台小结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的语法结构为be (am, is, are) +being+p.p. (动词过去分词) 。

第三步:综合演练, 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让学生对该语法进行定义, 归纳总结。

高效课堂之课堂作业设计 篇8

练习是学生学习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不仅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具有调节功能,而且对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具有刺激作用。课堂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否获取矫正性的反馈信息,而课堂练习(即利用课堂教学的部分时间进行训练)正是获取这种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教师参与教,学生参与学,只有当教与学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时,教学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发挥教学的最大效益不可忽视练习的重要作用。

一、填表法

如在《北京的春节》的教学中,考虑到文章篇幅较长,学生较难理清行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而通过填表就可以简明厘清课文内容。于是设计以下练习:

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和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画出来,并填在表格内,然后进行汇报交流。

通过实践操作,这次填表练习还是行之有效的。根据表格的提示,学生很快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学生既了解了课文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又一目了然地知道了在不同时间段里北京春节的习俗,而且简明清晰地领会了课文有详有略的写法。

二、对比法

1.字词对比练习

在《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时设计的课堂练习,分清形近字,巩固基础。

阀( ) 娱( ) 僻( ) 怖( )

伐( ) 误( ) 避( ) 布( )

2.句子对比体会

《我爱故乡的杨梅》

a.下了春雨,一棵棵杨梅树吮吸着雨水。四季常绿的枝条和狭长的叶子生长着。

b.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通过比较,两个句式孰优孰劣就一清二楚了,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更深入,印象也更深刻。b句属原文,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雨中杨梅树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在茁壮成长,写出了杨梅树的可爱。而a句平淡无奇,杨梅树也缺少生动。

三、迁移法

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情节空白处,思维发散处,言而未尽之处等,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华”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让学生根植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进行扎扎实实的练习。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依据《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用排比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借此表达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结合《语文作业本》,相应完成以下练习:

仿照画“____”句子的写法,发挥想象,写一句话。

四、延伸法

学习了课文,理解了相关内容,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延伸性地阅读有关资料,进行一些探究,依然是语文练习的内容之一。这样的练习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升华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给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

1.课内延伸练习

学生学习知识最主要的是理解并加以应用,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效果。在《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中,在学习了文章前后呼应的写法后,设计了下面的延伸性练习:

在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找出与下列句子相对应的句子。

a.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b.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c.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通过练习,学生对前后呼应写法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前后呼应的写法除了突出强化的作用,还有使读者清楚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的作用,得到更深刻的印象感受。

2.课后巩固练习

对课文进行学习之后,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对课本知识内容的掌握,这时需要进行课后练习达到巩固的目的。在课堂教学后及时进行随堂跟踪练习,可以充分利用《语文作业本》和《词语手册》,不但发挥了它们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快更扎实地掌握所学内容。如在《语文作业本》中《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就有这样的练习。品读课文第三段,完成练习:

这段话共有______句话,主要论述______。第一句话论述______的原因;第二句话指出______;第三、四句话论述采纳批评的前提,就是______;第五句话举______的例子进一步说明______。

3.课外延伸练习

在学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安徒生作品的兴趣,设计了下题:

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句子分别出现在安徒生的哪篇童话作品里,这些加点的词语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在括号里填上作品的题目。

a.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 )

b.天空的女儿也没有永恒的灵魂,不过她可以通过善良的行为而创造出一个灵魂。 ( )

c.年轻的白天鹅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 )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篇9

一、导学案产生的背景及内涵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思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为了追求好的教育、好的教学、好的课堂,改革的步伐好像一直没有停止过。如情景教学、个性化教学、创造性教学等。这些改革的成果不穷,但给我们的感觉是理论多,实践少;理念多,操作少;方向多,方法少。总的来说,教学改革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人睡觉一样“醒得早、起得晚、走得慢。”

两千多年的前的孔子就提出指导我们教学的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可惜还没被大家攻克破解。教学改革要改的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就不言而喻了。新课程理念的变化,促使我们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学”、研究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样”的问题,让教师少教甚至不教,让学生的学习能勤于自主、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勇于创新,最大限度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永远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一切的教都是围绕着“一切为了学习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来做的。教学改革主要解决的是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从课程改革到教学改革,从教学改革到课堂 改革,课改催生了一批真正的名校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等。这些学校的改革与以往任何学校的改革都不同,他们从课堂出发,研究并落实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创造性的学习,在这样的行动研究中,一个推动高效课堂顺利实施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导学案应运而生。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它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是高效课堂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

导学案设计具有科学的实践基础和先进的理念支撑。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讲,导学案蕴含着教学设计的诸多功能。它强调“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以生为本”就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以学为本”就是“以学定教,以教定学,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

从以上对导学案的概述中,体现了这样几个方面

1、“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单是“学案”,更不是教辅书、习题集、讲义等传统意义上的教辅资料;

2、导学案不是“学案”;

3、导学案设计具有科学的实践基础和先进的理念支撑;

4、导学案是立足于课时或课题设计的方案;

5、导学案在设计的主体和使用的对象上有侧重;

6、导学案设计具有互动性和生成性;

7、导学案的设计类型根据高效课堂的课型来定;

8、导学案是一个针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系统性设计,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结果性文本;

9、导学案是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设计文本;

10、导学案体现了“大课程观”和“大课堂观”的概念;

二、导学案设计原则

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案的设计要本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问题主线、创新主旨”的教学基本原则出发,切实做到“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主人,严肃严格地进行训练”。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因此,导学案具有动态性、开放性、交互性、生成性、和差异性等特征。

目标性原则:发挥目标的导学功能; 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导学案中,学法线应贯穿始终,如导学案的使用说明、学法指导、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贯穿在导学案设计内容各个模块,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导学 案设计,应在学法指导上狠下功夫,教材和问题只是例子而已。学生具备了学习能力,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可以达到“教师为了不教”的目的。

合作性原则:对学、群学,合作成功;

会合作的人才是会学习的人。合作性原则不仅仅体现在合作学习上,还体现在导学案设计中的师生合作上。比如学生可以参与设计学习情境,参与讨论研究,参与查找搜集资料,参与对文本的质疑、批判等等,这都体现了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学习中研究的内容。导学案设计提倡“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

情境性原则:巧设学习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教学是生成、互动、体验的过程,教师要注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关注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课堂教学情景的创新设计。教学情景的创设沟通了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将一个文本的世界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到的社会化、生活化的世界。(举例:2+3=5的学习)

创设情境要突出情景的生活性、探究性、情感性、趣味性。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探究问题、分层设计学习程序、分层设计展示板演、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分层设计达标训练、分层设计检查反馈等,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实用性原则:直指高效,适用实用;

导学案要讲究科学性、直观性、针对性、适度性、实效性。规范性原则:规范学生学习,规范教师教学,求同存异。创新性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

以上是就导学案设计得原则进行的分析。但在对导学案的长期使用和不断地反馈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五点是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的必要条件。

1、当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时,学生学得深刻。

2、当学生已有知识被激活并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时,学生学得深刻。

3、当学向生展示新知识的全貌时,学生学得深刻。

4、当学以致用时,学生学得深刻。

5、当新知识整合到学习者实际生活时,学生学得深刻。就目前来看,导学案还是个新生事物。由于它承载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体现了高效课堂教学系统要求,又集“导”、“学”、“练”、“测”、“评”等功能于一体,所以对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高效课堂认知程度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导学案设计的质量。但是,对初学者来讲,就像朱熹所说:“宁浅勿深,宁近勿远,宁小勿大,宁下勿上。”应该本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中研,在研中教”的思想来尝试实践,也就是要“教、学、做、研合一”。由于导学案设计是从教与学准备、教与学实施到教与学评价的系统性、全过程的设计,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导学案设计的过程,它要经历从“无形设计”到“有形设计”两个阶段。所谓“无形设计”包括研读课标、钻研教材、课程资源开发、把握学情、策略构思等,这些是看不见的设计。它融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底蕴、情感态度、教育机智、语言表达于一体,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所谓“有形设计”即指通过设计产生的有形的结果性文本材料——导学案。另外导学案设计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无形设计”、“有形设计”和“集智(体)备课”这三个大的方面是导学案设计的最基本要求。下面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从六点来谈,便于教师从宏观上来把握导学案设计的定位。

三、导学案设计要求

就目前来看,导学案还是个新生事物。由于它承载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体现了高效课堂教学系统要求,又集“导”、“学”、“练”、“测”、“评”等功能于一体,所以对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高效课堂认知程度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导学案设计的质量。但是,对初学者来讲,就像朱熹所说:“宁浅勿深,宁近勿远,宁小勿大,宁下勿上。”应该本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中研,在研中教”的思想来尝试实践,也就是要“教、学、做、研合一”。

由于导学案设计是从教与学准备、教与学实施到教与学评价的系统性、全过程的设计,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导学案设计的过程,它要经历从“无形设计”到“有形设计”两个阶段。所谓“无形设计” 包括研读课标、钻研教材、课程资源开发、把握学情、策略构思等,这些是看不见的设计。它融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底蕴、情感态度、教育机智、语言表达于一体,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所谓“有形设计”即指通过设计产生的有形的结果性文本材料——导学案。另外导学案设计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无形设计”、“有形设计”和“集智(体)备课”这三个大的方面是导学案设计的最基本要求。下面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从六点来谈,便于教师从宏观上来把握导学案设计的定位。

研读课标作指南

有没有课标意识是衡量传统教师和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准。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想教有方向、教有目标、教有效益,就必须首先熟读课标,研究课标。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它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它明确规定了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同时提供了典型案例,便于使用者(教师、教材编写人员、教育管理者等)准确理解标准,减少课标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这些为导学案设计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是教师进行导学案设计的重要参照,有非常强的利用价值。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标对教材作出了明确界定,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2、课标提供了课程编写的基本思路,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初中代数式教学)

3、课标提供了课程内容的目标要求,这是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的具体指导。

4、课标提供的实施建议,可以提高导学案设计教学策略的能力。

5、课标提供了大量案例,可以借鉴为课堂教学案例。用好教材(教科书)促发展

1、确立课程意识。

过去,受多年以来的传统教材观的影响,教师停留在教材桎梏下的“怎么教”上,把教材奉为“圣经”。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而今天的教师,再也不仅是忠实圆满的教授规定内容的教师,而应是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的教师,是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的教师。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建构者、开发者。所以教师应同时具备课程意识和教学意识,这应该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

2、树立新的教材观。

教师必须要有新的教材观,要由过去“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同样学生也要由过去“学教材”变为“用教材学”。也有人说过去是“教师带着教材走进学生”,现在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其实还应该再改一下,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课程”。与此相对应的,陶行知先生曾经描述过世界上的三种教师:第一种只会教书(拿学生来配书本);第二种的先生不是教书,是教学(拿书本来配学生);第 三种也就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育发展到今天,在陶先生的基础上,我们该给出新的教师定位——“教学相长型”教师。而教材的功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负载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功能变为促进人的发展为主要功能。教材不再是供传授的经典,不再是供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载体和工具,它只是好的例子,是师生之间对话的一种媒介。

教师要在教材的使用上把握好“四度”即:深度、广度、梯度和角度。

学情调查是起点

“学情调查”说起来不是个新问题,过去在教学设计理念里就提出了要“分析学者特征”。但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却被忽略掉了,教师几乎不研究学生,不研究学情,不研究对策,或者做了研究而没有落实,导致教与学的严重脱节,师生虽然同处一个课堂,却隔绝在两个世界。

研究学情比研究教材、研究目标、研究教学策略更重要,学情调查是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的前提和必备条件。教学的一切安排设计都是以充分全面的学情调查为起点,脱离了这一点,教师教学就失去意义。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有句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导学案设计的起点理应回到“学情调查”上来。

分层设计重差异

导学案设计要在全面分析学生学情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学情的层次性差异,具体进行以下分层设计的内容。

1、分层设计学习目标,目标的设计不仅仅要考虑普遍性,达到“下要保底”,还要本着“上不封顶”的原则,考虑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自助餐”式的学习目标。

在进行分层目标设计时,除了要符合三维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外,要注意在“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及“表现程度”上的不同。

2、分层设计问题,导学案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特别强调问题式设计,遵循“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的设计要求。就问题层次来讲,根据目标要求,一般从认知层面、学生层次、内容难易度等方面将问题分为A、B、C、D四个层次。

A层:识记水平层次,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一般在课前解决。B层:理解水平层次,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通常由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C层:应用水平层次,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通常由学生展示探讨完成。D层:拓展水平层次,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通常由教师点拨学生完成。(举例:《雷雨》问题设计;)

3、分层设计学习程序、下面我们看这样四种学习程序设计,其中综合课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课型,其他课型皆由此演变而来,所以应重点熟悉。

一是综合课型的学习程序:明确目标——自学(包括独学、对学、群学)——展示——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学习反思。其中展示又可细化为“小展示”和“大展示”(关于“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含义的第二章中已作介绍。)

二是自学课型的学习程序:明确目标——问题导学——自主交流——疑难反馈——成果总结;

三是展示课型的学习程序:明确目标——分工展示——互动生成——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四是反馈课型的学习程序:问题导学——自我反馈——对子帮扶——交互评价——全面提高。

4、分层设计展示板演,5、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导学案中主要通过学习目标设计来体现所要达到的标准,其落实要在课堂上呈现,所以要与评价制度结合使用。

6、分层设计达标测评。

导学案在设计达标测评题目时,一般按照题目训练由易到难5:3:2的难易层次来设计达标测评题目,照顾不同层次学习差异的学生 学法指导在其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导学案不是教案,更不是习题集。它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要体现学习过程的方式方法指导,改变过去单一被动、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而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法指导贯穿导学案设计的始终,并不是笼而统之地在导学案中写上本节课的学法是“讨论、探究”就完了,它一定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并且贯穿于学生求知的过程中。小学、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学法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摸索,去创新。

集智备课作保证

上一篇:改进镇街人大工作下一篇:京师大附中驾驶员的招聘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