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菜名官方翻译

2024-11-13

中国菜名官方翻译(精选8篇)

中国菜名官方翻译 篇1

日语菜名大全

八宝饭 はっぽはん(がゆ)棒棒糖 ボンボン 爆米花 ポップコーン 便餐 棒冰,雪糕饼干 薄饼 薄荷糖 菜 菜包 叉烧 炒蛋 炒面 春卷 葱油饼 大豆 蛋塔 豆沙包 炖牛肉 粉丝 肝 挂面 锅巴 果酱 荷包蛋 烤鸡 烤乳猪 腊肠 炼乳 麦片 麦芽糖 蜜饯 棉花糖 面点 面粉 けいしょく アイスーキャンデー ビスケット クレープ

はっかいりキャンデー あかず やさいまん チャーシュー いりたまご やきそば はるまき ねぎいれパン だいず タルト あんパン

ビーフ シチュー はるさめ レバー そうめん おこげ ジャム

めだまやき

ロースト チキン ぶたのまるやき ちょうづめ

コンデンス ミルク オート ミール ばくがとう みつづけ わたあめ ペーストリー こむぎこ

/ 3

奶油点心 シュー クリーム 年糕 おもち

牛排 ビーフ ステーキ 牛肉干 ビーフ ジャーキー 切片面包 トースト 软糖 ゼリーかし 烧烤 バーベキュー 柿饼 ほしがき

薯条 ポテト チップ 酸奶 糖果 通心粉 土司 西式蛋糕 咸菜 馅饼 香肠 熏肉 羊肉 意大利面 玉米 炸面包圈 煮鸡蛋 粽子 白菜 百合 扁豆 菠菜 菜瓜 蚕豆 刀豆 冬菇 冬瓜 豆芽 红薯 胡萝卜 葫芦 花菜 黄瓜 茴香 豇豆 茭白 芥菜 韭菜 ヨーグルト キャンディー マカロニ トースト マフィン つけもの おやき

ソーセージ ベーコン マトン

スパゲッティ コーン ドーナツ ゆでたまご ちまき はくさい ゆり

いんげんまめ ほうれんそう しろうり そらまめ なたまめ しいたけ とうがん もやし

さつまいも にんじん ひょうたん/ 3 カリフラワーきゅうりういきょうささげまこもからしなにら

蕨菜 わらび

苦瓜 にがうり ゴーヤ 辣椒 とうがらし 菱角 ひし

芦笋 アスパラガス 毛豆 えだまめ 木耳 きくらげ 南瓜 かぼちゃ 藕 れんこん 茄子 芹菜 青椒 青葱 山药 山芋 生姜 丝瓜 土豆 豌豆角 豌豆 莴笋 西葫芦 西兰花 西洋辣椒香菜 小白菜 银耳 榨菜 芝麻 なす

セロリ セリ ピーマン はにんにく タロいも やまいも しょうが へちま

じゃがいも さやいげん えんどう くきちしゃ ゆうがお

ブロッコリー マスダ―ト パセリ こまつな

しろきくらげ ザーサイ ごま / 3

中国菜名官方翻译 篇2

如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菜也走上了国际路线, 那么对于菜名的翻译研究也具有了实践意义。2007年2月20, 美国《有线电视网》作了以“错误的翻译”为题的报道, 就讲到中国菜名的错误翻译引起的笑话, 如把“童子鸡”译成了“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正确地传播和交流, 本文以隐喻式菜名的翻译为例, 对隐喻式菜名进行了分类并提供了几种翻译方法和技巧。

首先在此区分一下“隐喻式翻译”和“隐喻的翻译”, 二者是不同的概念。王斌 (2010) 提到:隐喻式翻译是翻译过程中实施运作的认知方法, 而隐喻的翻译是对修辞隐喻这个对象进行翻译。隐喻式翻译是用译语文化交际模式对原语文化交际模式做类比性解释。如“Arollingstonegathersno mass”不是隐喻句,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就是它的隐喻式翻译。“滚石不生苔”是对原文的直译, 没有与原语进行类比, 且不符合译语的交际模式, 故不是隐喻式翻译。隐喻的翻译是指源语是隐喻, 对此隐喻进行翻译, 如“life is a journey.”是一个隐喻句子, 对它的翻译就是隐喻的翻译。

隐喻式菜名就是源文本是隐喻, 对于它的翻译就属于隐喻的翻译。“隐喻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 主要表现为隐喻式翻译、移植式翻译和白描式翻译”。隐喻式翻译已讲过, 其实它更像是归化翻译, 只是将原文本中的内容用目标文本的交际模式表达出来。而“移植式翻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洋化翻译”, “滚石不生苔”就是“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ass”的移植式翻译。白描式翻译“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文本的翻译, 而是用白描的语言来解释原文隐喻表达的语用意义”。比如“Each of us has his carrot and stick.In my case, the stick is my slackening physical condition, which keeps me from beating opponents at tennis whom I overwhelmed two years ago.My carrot is to win.”“carrot”译成了“动力”, 是揣测了文章作者的语用意义。这种翻译方法也是归化的表现, 用读者可以明白的话语来翻译。

归化和洋化翻译更多的是涉及文化层次的概念, 是语言交际方面的策略。而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技巧, 是处理语言层次的方法。当然并不是说两个层次没有交集。对于中国隐喻式菜名的翻译, 是既包括语言层次又包括文化层面的翻译的。

二.中国隐喻式的菜名

1.隐喻式菜名的分类

“色香味俱全”能保证菜不错, 但一个好的菜名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琼瑶女士笔下的《还珠格格》中女主角将几道平常的菜名附上诗词和典故, 博得皇上嘉奖, 也同时增添了大家的乐趣和食欲。

我们对于隐喻式菜名的命名划分有以下几种:

第一:按菜的象征意义命名。中国菜名注重讨个好彩头, 因此多有代表吉祥、喜庆、美好的字眼或意味的词语。比如在喜宴上的“龙凤呈祥”, 是祝福新人会有龙和凤的庇佑, 能够祥和幸福地生活。不过听名字会让人不知食材是何物?其实它是用蛇和鸡炖的汤。蛇, 在中国也被称作“小龙”, 而古语中又有“野鸡飞上枝头变凤凰”, 这里把蛇比作龙, 把鸡比作凤凰。还有“瑞雪兆丰年”, 由鸡蛋、银杏、西兰花、白玉菇、熟腰果和辣椒作成。这里的“瑞雪”是鸡蛋清打碎蒸后, 因在颜色和形状上相似而得名。“瑞雪兆丰年”是中国习语, 意思是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

第二种, 以有趣的形象而命名。此类菜名是根据食材的形状或颜色而取, 比如“蚂蚁上树”和“黑熊耍棍”。前者的食材是粉条和肉末。这是根据肉末小而成团符合蚂蚁的外形和群居特点, 粉条细长的特征吻合树的形象。“黑熊耍棍”是木耳炒豆芽。豆芽因形状常被当成菜中棍棒的形象, 而木耳的颜色和黑熊一样。这样的起名方式不仅可以起到标示作用, 更体现了起名者幽默的一面。

第三种, 一些菜名是利用谐音的手段把食材的发音配上吉祥话或凑成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此类的菜有“霸王别姬”“五福临门”“年年有余”等。其中“霸王”“姬”“福”“余”就是食材。甲鱼又名“王八”和“霸王”音似, “鸡”和“姬”又同音, 二者的名字组成中国历史上的事件: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兵败, 知大势已去, 在突围前与宠妾虞姬诀别。“五福临门”是由白豆腐、油豆腐、冻豆腐、炸豆腐和腐竹等做成, 取“腐”与“福”谐音。“五福临门”是表示诸多幸运到家。“年年有余”是把黄鱼先煎后炸而成, 因“余”和“鱼”同音, 意味着年年有剩余, 生活富裕, 是对来年的期盼。

第四种, 菜名有着一定的文化典故。比如“佛跳墙”, 并不是佛去跳墙而形成的菜, 而是相传清代, 在一次文人聚会时, 此菜浓香夺坛而出, 食者纷纷叫好, 有人即兴赋诗“坛启荤菜飘四邻, 佛闻弃禅跳墙来”, 遂大家将此菜改名佛跳墙。另外一个有名的当属“麻婆豆腐”了, 始创于清同冶初年, 是陈春富之妻陈刘氏用鲜豆腐, 牛肉末, 辣椒、花椒、豆瓣酱等烧制而成。她烹制的豆腐, 麻、辣、烫、嫩, 味美可口, 十分受人欢迎, 因她脸上有几颗麻子, 故传称为麻婆豆腐。

第五种, 因食材的美称而给菜命名。如“泰山三美”此菜就由誉为“泰山三美”的白菜、豆腐和水做成。大家众所周知的“地三鲜”, 顾名思义, 即地上的新鲜食物:土豆、茄子和辣椒。

2.翻译方法

我们对隐喻式菜名进行了分类, 此处给出翻译的方法。中国菜名的翻译具有文本和口头两种方式, 本文只注重前者。文本形式由于空间有限, 故要求菜名不易太长, 不过还是可以配图片的。

首先, 对于具有象征意义的菜名, 我们在翻译时应保留其含有中国特色文化, 故采用直译和加注的方法。比如“龙凤呈祥”可译成“dragon dancing with phoenix”, 然后加注:snake and wild chicken are called the small dragon and phoenix in ancient time;the two mascots mean good fortune。“瑞雪兆丰年”译为“a timely snow promising a good harvest”, 加注:eggs, ginkgo, broccoli, white jade of mushrooms, cooked cashew and peppers;the color of eggs is like the white snow。这也是洋化翻译, 将源文本的文化风格保留下来。

第二, 对于以有趣的形象而命名的菜, 我们在翻译时用直译和图片的方法。“蚂蚁上树”译成“the ants climbing trees”, 将“黑熊耍棍”译成“the black bears playing sticks”。然后在菜名下附上图片, 使食客恍然大悟并欣然而笑。这既是洋话也是归化, 更像是隐喻式翻译, 因为这种交际模式在两个语言中都是接受的。

第三, 对于利用谐音的手段而命名的菜, 我们就直接用拼音的方式呈现菜名。比如“霸王别姬”译为“Ba Wang Bie Ji”, 因为此菜含有中国的历史事件, 故应加注一下:The Conqueror Xiang Yu farewell to his concubine Yu;Ba Wang (the Conqueror Xiang Yu) has similar sound with the turtle, wang ba;Yu Ji has the same pronunciation with chicken, ji in Chinese。“五福临门”“Wu Fu Lin Men”, 注为:luck is coming to your home;the latter sound of tofu is the homophone of fu, the luck in China.“年年有余”“Nian Nian You Yu”, 脚注:surplus year after year;fish is called yu in Chinese as that of余。此类的翻译是洋化的, 是直接用源语的语言。

第四, 对于有着文化典故的菜名, 我们翻译时直接翻译并加注解。“佛跳墙”可译为“Buddha jumping over the wall”, 加注:stewed shark fins with assorted seafood;from the poem“as the altar is revealed, the Buddha abandons the zen to jump over the wall to smell the dish”in Qing Dynasty。“麻婆豆腐”译为“Mapo Tofu”加注:bean curd cooked in hot-spicy meat sauce, first is cooked by a woman, Mapo.

第五种是因食材的美称而命名的菜。对于此类菜名的翻译应直接翻译并解释食材。如“泰山三美”为“Three Beauties of Mount Tai:Chinese cabbage, Tofu and water”。“地三鲜”为“three deliciousness on earth:potato, eggplant and chili”。

三.结语

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到中国品尝当地菜, 为了使中国菜更好地被世界了解和接受, 我们也应该做好菜名的翻译。本文针对的是中国隐喻式菜名的文本翻译。本文将隐喻式菜名分为了五类, 并提供了相应的翻译方法。总的来说多采用直译和加注的结合。因为单独的直译和意译都会使人不知食材或不能传达出文化的内涵。加脚注的方法则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 在菜名的翻译时可能会做不到完美, 希望读者见谅。不管源文本是如何, 译者都应持有对原作者和读者负责的心态, 只有这样才能把文本译好, 才能将中国菜发扬广大, 走向国际。

参考文献

[1]龚颖芬.谈隐喻与中国菜菜名[J].南方论刊, 2009. (6) :51, 56.

[2]邝江江.中式隐喻菜名:其功能与语言能力[J].安徽文学, 2010. (9) :243, 263.

[3]李勇.谈中餐菜名的翻译[J].辽宁师专学报, 2014 (2) :12-13。

[4]李敬科.跨文化传播视阈的中式菜名翻译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7 (5) :69-70.

[5]宋梅, 陈丹.中式菜单英译中的可译性限度及其补偿策略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 :53-56.

[6]王斌.隐喻的翻译和隐喻式翻译[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18 (4) :91-96.

中国菜名翻译初探 篇3

关键词:中国菜名;特点;翻译方法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地位的提升,全球对中国饮食的关注也随之增多。目前,许多中国菜名的翻译都会让外国友人难以理解,比如将酸菜包翻译成酸性食品(Acid Food),将口水鸡译为流口水的鸡(Slobbering Chicken)等。因此,将中国的菜名准确翻译成英文对中西文化的交流至关重要。

一、中国菜名的命名特点

中国菜肴的命名方式有很多,有的是根据菜肴的原材料命名(例如童子鸡),有的是根据烹饪方法命名(例如干煸豆角),有的是根据菜肴的地名命名(例如北京烤鸭),有的是根据菜肴的典故或是象征意义命名(例如东坡肉)。不同的菜名,其英译方法也有所不同。

二、中国菜名翻译的理论原则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其著作《翻译理论与实践》中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即“译文读者对译文所做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所做出的反映基本一致”。换句话说,就是 “最切近的自然对等”(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以读者为中心,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有相似的反应。

中国菜名的翻译要遵循功能对等理论。译者在翻译时,既要保留原菜名的特色,也要考虑到文化差异,灵活采用翻译方法进行翻译,力求让外国友人理解中国菜名的丰富文化内涵。

三、中国菜名的翻译方法

中国的菜名种类众多,命名方式各不相同。译者在对菜名进行翻译时,要遵循功能对等原则,不仅要准确翻译菜名,而且还要考虑到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及外国友人对译文的接受程度。

(一)直译法

在中国的菜肴中,以原材料命名、以烹饪方法命名的菜名可以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这两种菜名通常的翻译方法是:烹饪方式+主材+with/in +调料。

例如:白切鸡 Boiled Chicken with Sauce

酱肘花 Sliced Pork in Soy Sauce

酱烧排骨Braised Spare Ribs in Brown Sauce

京酱肉丝Sautéed Shredded Pork in Sweet Bean Sauce

(二)意译法

在中国的菜肴中,有一些具有象征意译的菜名,有些菜名带有吉祥、富贵等深刻的寓意。在翻译这些菜名的时候,就要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它们的主要的烹饪材料和主材配料翻译出来。

例如:龙虎凤大烩 Thick Soup of Snake, Cat and Chicken

百年好合(婚宴上的一道甜食)Sweet Soup with Lily with Lotus Seed

龙凤呈祥 ChickenFeet with Prawn Balls

(三)直译加意译法

在中国菜肴中,带有典故的菜肴的翻译要采用直译加意译的方法。带有人名的菜名部分采用直译,其余的部分采用意译方法,译出菜肴的主要食材。

例如:东坡肉 Poet Dong Po's Braised Pork

佛跳墙 Abalone Soup with Shark's Fin and Assorted Meat

(四)音译加直译法

中国菜肴中有很多根据地名命名的菜肴。对于此类的菜肴,通常的翻译方法是音译加直译法,即音译+主料。

例如:北京烤鸭 Beijing Roast Duck

广东点心 Cantonese Dim Sum

麻婆豆腐 Mapo Tofu (Stir-Fried Tofu in Hot Sauce)

(五)音译加注释法

对于一些中文菜肴名称无法体现其做法及主配料的,通常使用汉语拼音,并在后标注英文注释。

例如:锅贴 Guotie (Pan-Fried Meat Dumplings)

窝头 Wotou(Steamed Black Rice or Corn Bun)

蒸饺 Steamed Jiaozi (Steamed Dumplings)

四、结语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中国的菜名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气息。译者要明确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体现出这些菜肴的特点和内涵。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将中国的饮食文化传播出去,促进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刘清波.中式菜名英译技巧和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2003(04).

[2]任静生.也谈中菜与主食的英译问题[J].中国科技翻译,2001(06).

[3]张梅.浅析中国菜名的翻译[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10).

一带一路官方英文翻译 篇4

这样一个国际化的战略,自然需要严谨、贴切的英文翻译。9月24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共同发布了“一带一路”英文译法的官方规范。

一、在对外公文中,统一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英文全称译为“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一带一路”简称译为“the Belt and Road”,英文缩写用“B&;;;R”。

二、“倡议”一词译为“initiative”,且使用单数。不使用“strategy”、“project”、“program”、“agenda”等措辞。

官方学者提交中国选举状况报告 篇5

“中国公民对现行的选举状况表现很冷淡,但是并不能说明他们缺少热情和觉悟,他们希望有机会参与和表达自己的意志,现行的选举制度和做法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实际上,民主选举不但没有把社会搞乱,相反,很多地方都是通过选举,实现了由‘乱’到‘治’。

厌选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它是当前选举中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难题。

“公民是为了利益才参加选举的,而不是基于对政治感兴趣或是对民主所做的善意的理解才参加选举的,他们参与愿望的强弱取决于利益的大小。”

中国选举制度改革最主要的问题是能不能进一步扩大直接选举,而扩大直选最大的阻碍来自一种先验观点:中国经济文化落后,老百姓素质太低,搞不了民主选举。但大量调查表明,民主选举与公民素质和文化水平没有直接关系。

“选举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中国应当成为一个更加民主的社会,但在这一向理想奋斗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我们的路还很长。”

“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搞民主选举会把社会搞乱,影响稳定,这种观点是长期以来拒绝扩大直接民主选举的很有说服力的理由。实际上,民主选举不但没有把社会搞乱,相反,很多地方都是通过选举,实现了由‘乱’到‘治’。”

2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的一间宽敞的办公室里,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组副局长蔡定剑博士对记者说。

底,由中国人大系统部分从事选举立法、选举实际运作的官员和对选举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一书正式公开出版。

该项调查研究的课题负责人蔡定剑博士在《报告》序言中说,“1949年后,我国建立了民主选举制度,但是,我国选举的民主化程度仍不很高。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政治制度的文明将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应有之义,而选举制度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和核心问题。这就是我们之所以特别关注选举改革的原因。”

用蔡定剑的说法是:此报告力求向公众提供一个中国民主发展,重点是中国选举状况的横断面,“中国选举状况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问题出在哪里,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什么。”

高投票率是怎么来的

很长时间,高参选率一直被称作中国民主的.一个成果。对此,一位研究者指出,高投票率并不完全反映中国选民的参选积极性,也不完全反映民主发育程度的高低。

《中国人大》杂志社副主编汪铁民在书中说,每当一次全国性的选举结束以后,各种统计数据表中“参选率”一栏所显示的数字会让西方国家惊叹,舆论也不约而同地把它作为选举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

据了解,最近,中国参选率从总体上不断攀升,居高不下,一段时间,个别地方甚至接近100%。

分析其成因,汪铁民认为有几方面:首先是举国动员体制。在我国过去集体主义体制下,政府对全体民众有一种强大的动员能力,而这种动员能力在选举中得到最好的体现。

其次是委托投票被滥用,委托投票在总投票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汪铁民考察过几个地方,这个比例少则占百分之十几,多则百分之三四十。

“委托投票从立法本意上说,是少数个别的变通处理办法,但一些地方为了单纯追求高参选率,把委托投票变成了一种主要的投票方式。而委托投票有的成了一人代写一大把选票。在这种情况下,参选率失真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是流动票箱的作用。汪铁民分析,流动票箱的本意是因为中国地域辽阔,为方便选民而设,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它却成了参选率没有达到要求时的一种应急措施。在一些地方,每当选举快结束、而回收的选票还难以达到上级要求时,工作人员就拿着票箱走街串巷收票。

“问题正出在这里,由于没有一套严格的程序限制,回收上来的选票很多是由工作人员填写的。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他问一个乡干部,流动票箱里的水分有多大,对方回答,“大约10%,也许更多。”

此外,选举机构工作人员代写选票也很普遍,

中国菜名官方翻译 篇6

纽迪希亚公司一直注重自身的信誉与责任,尤其关注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每一批产品都会经过严格的检测,并且在新西兰地区检测过的产品中均未检测出任何有害物质。但是,由于恒天然8月3日作出的报告得出某一种原料可能存在潜在的问题,因此纽迪希亚公司决定对特地批次产品采取预警性召回,保障消费者的权利与安全,防患于未然。

8月4日Nutricia公司在新西兰采取了预防性产品召回,召回了可瑞康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普装系列一阶段和金装系列二阶段,这两个批次的奶粉均仅在新西兰销售。如果有消费者通过个人携带、代购等相关途径购买到这两个批次的产品,消费者应暂停使用。而对于其他的确定3个批次的“可瑞康”牌2段婴儿配方奶粉,其中1个批次在奥克兰仓库中,1个批次在货轮上,另1个批次在澳大利亚。这些“问题奶粉”都还未投放到市场之中销售,并且已经封存,因此此次事件不影响可瑞康中国官方渠道销售的质量与品质。

中国菜名官方翻译 篇7

一、冀菜菜名翻译现状

中国地域辽阔, 菜系分类众多, 因此迄今为止, 菜名的翻译也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标准。很多菜名被直译或误译, 非但没有传达出我国文化的内涵, 反而阻碍了文化的交流。河北省的菜名翻译现状也差强人意, 很多特色菜名的翻译都不是很规范。

二、冀菜特色菜的命名方式

中国的菜肴体系, 无论是从地域上分, 还是从风味上分亦或从食者的身份地位、民族、习惯上分, 出自宫廷、官府的菜肴, 始终都是“味”高权重的。河北地广人多, 风味菜点有三大流派:冀中南派、宫廷塞外派、京东沿海派。冀中南以保定为代表, 特点是选料广泛, 以山货和白洋淀的鱼、虾、蟹为主;塞外以承德为代表, 特点是选用当地原料人撰, 善烹宫廷菜及山珍野味。京东以唐山为主, 它濒临渤海, 以烹制鲜活海产见长。

在河北特色菜肴中, 还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直隶官府菜。“直隶”二字最早见于宋朝, 宋朝以州领县、甚直属京师者称直隶。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 称北京附近的地区为北直隶, 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两市, 河北省全部, 山东的小部分地区。清王乾问鼎中原后, 承袭明制, 在全国继续推行行省制度, 地处京师附近的北直隶被称为直隶省。直隶官府菜是源自民间又具贵族型格, 既有本土特色又兼容天下食风, 流行于京师附近的“直隶省”却又影响过整个北方菜系。根据河北特色菜特点, 命名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1. 地域特色类。

这些菜品选用地方特色食材, 做法独特, 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如, 驴肉火烧、柴沟堡熏肉、荞面荞面饸饹、碗坨等?□

2. 文化典故类。

这些菜品的命名或来自于历史典故或来自于民间传说, 大部分菜名会出现历史名人。如李鸿章烩菜、乾隆皇帝与鸡里蹦、慈禧与“阳春白雪”、曾国藩与曾蹦鱼、曾国藩与锅爆肘子等。

3. 写实类。

菜品的名字真实的反映了配料, 刀法, 烹制手法, 通过菜名, 食客能够想象出菜的成品。如, 直隶官府烧腌鱼、炸烹虾段、炒代蟹、上汤萝卜丝等。

4. 写意加写实类。

菜名的命名是两种方式的融合, 在菜名中既可以看到食材又艺术地体现出成品的外形。如桂花鱼翅、芙蓉鱼头、金毛狮子鱼等。

5. 写意类。

这种命名方式是对菜品的高度抽象, 从名字中不能一眼看出原料和做工, 但是在品尝之后, 菜名会愈发意味深远。如烧南北。

三、菜名翻译的异化策略

异化和归化翻译法最早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Lawrence Venuti提出来用于描写翻译策略的两个专业术语。异化翻译法是故意使译文冲破目的与常规, 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情调。具体来讲, 归化翻译法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 不完全遵循目的语言与语篇规范。 (2) 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不通顺, 晦涩难懂的文体。 (3) 有意保留原语中的实观材料或采用目的语中的古词语。

生活中采用异化翻译策略的例子不胜枚举。汉堡包、三明治、芝士、比萨饼、圣代、沙拉等通过音译过来的食品在国人中间已习以为常。这些食品在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的同时, 它所负载的西方文化与精神在国人中迅速传播开来。由此可见异化的翻译策略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菜名翻译异化策略的分级及实际应用

对于异化策略的深入研究目前只限于适度异化这个阶段。比如吴慧坚提出坚持适度异化策略是实现翻译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彭仁忠提出在跨文化传播中一种折中的策略就是适度异化。但是适度异化究竟为何度异化, 异化能不能具体分为几级, 正是下文将要讨论的内容。

基于宣传河北特色文化的目的, 本文尝试翻译了一些最具代表性的冀菜菜名, 翻译中采取异化策略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接受者的接受程度以及译入语的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 因此, 本文将异化细分为两级:高度异化和低度异化。高度异化是指将原菜品中有地域特色的食材音译出来, 再对菜品的原料、制作方法及来历给予适当的注释。低度异化是指忠实的反应出菜品的原料及制作方法, 对于菜品中出现的专有名词通过音译保留下来。

依照北京市旅游局在网络上公布的《中文菜单英文译法》的讨论稿, 意译有三大讲究:一是翻译出菜品的用料, 比如翻译出海鲜或肉类的种类名称, 再把配料的名称翻译出来, 外国人多数不会大惊小怪, 会照吃不误。二是翻译出菜品的口味, 即在翻译出用料之外, 还要标注出其主要味道。比如翻译的菜单会出现麻辣, 酸甜等口味。三是翻译出菜品的烹制手法, 比如油炸, 爆炒, 清蒸和醋溜等。

与之相对应和河北菜的意译, 对于写实类、写意类和写实加写意类的菜品名称, 本文采取低度异化的方式处理。如,

1. 锅包肘子:Braised pork joint in pancake.

2. 直隶官府烧腌鱼:Salted mandarin fish braised by Zhili Government (local authority of Hebei province in Qing Density) .

3. 总督豆腐:Zongdu Tofu braised with Shrimp Roe and brown sauce.

4. 上汤萝卜丝:Stewed turnip slices (shreds) in broth.

甜面酱是直隶官府菜的主要用料, 因此菜品看上去光滑红润, 品尝起来具有浓郁的酱香味道。直隶官府菜提香的另一秘诀就是套汤, 直隶官府菜具有鲜、香、黏滑、爽口的特点。直隶菜中使用的汤有清汤和浓汤之分。

所以, 在翻译直隶官府菜时, 多数菜名应该译出甜面酱这一主料;其次, 套汤的菜应该特别突出这一特点, 分别用braised, stewed和in broth译出。

菜品中涉及到的人名和地名也以拼音的形式如实的保留下来, 以引起食者追问的兴趣。

五、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河北特色菜的命名方式, 并根据其特点分为五种。在这五种命名方式的基础上, 本着发扬河北特色菜, 加强特色文化的传播的目的, 本文选取了翻译策略中的异化策略, 并进一步提出了异化策略的分级, 针对菜品不同的命名方式, 分别采取高度异化和低度异化的策略, 并且提出恰当的异化翻译策略是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强有力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坤.中国菜名英译谈[J].外语研究, 2006, (4) .

中式菜名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 篇8

觀。这些都对翻译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作为一个旅游大国,每年都要接待数千万乃至上亿来自五湖四海的国际友人。对于他们来说,除了领略中国的秀美河山,品尝独具特色、扬名全球的中国美食也已成为国外友人中国行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阅读菜单则是他们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饮食文化的第一步。众所周知,菜单式介绍和传播饮食文化的重要环节,而菜名更是浓缩了独特的烹饪技艺、浓郁的地方特色,折射出中华民族绚烂多姿的饮食文化。本文将从中英文菜名翻译来谈跨文化交际。

一、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而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饮食观念的差异。中国人饮食重艺术和感性,追求“美味”始终是饮食的最高要义。人们常说“色、香、味俱全”,味是最重要的。中国饮食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正是它的“味”。

西方人饮食重科学的理性,特别讲究事物的营养成份及搭配。追求“营养”是饮食的最高要义。他们讲究人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而对饮食的色、香、味却不是那么在乎。

饮食对象的差异。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南宋时期周去非所攥的地理名著《岭外代答》中有记载:“粤人不问鸟兽虫蛇,无不食之。”[1]说明中国菜的原料十分丰富,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大多数都可以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据西方的植物学者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人多6倍。

西方人的饮食以肉类、奶制品和面食为主,食物内容单调,没有中国的菜式丰富。

菜品命名的差异。中菜命名讲究文雅、含蓄和吉利,注重联想功能,寓情寓意,使用多种修辞手法。除少量大众化菜肴以原材料直接命名外,相当一部分菜是以创始人、景物、典故和传说来命名。而西菜名则相对直截了当,突出原料,少了艺术性,但更多了实用性。

二、中式菜名与跨文化交际

饮食文化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菜品的命名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材质工艺写实命名法、艺术吉庆写意命名法和虚实结合法三类。菜品命名使用的词汇一般根据菜肴的用料、属性、做工以及菜品是否具有纪念意义、菜名是否可以美化等形式,划分出许多类型,包括:主料、配料、调料、色泽、香气、味道、造型、炊具、烹调方法、人名、地名、典故和谐音等命名方式。查阅《中国名菜大观》可以发现,在北京菜系的216款菜名中,以主料命名的有205款,约占总数的95%;在江苏菜系的228款菜品中,以主料命名的有216款,占94.8%。[2]这类菜品,观其名即知菜品的原料构成,对成分与烹制工艺一目了然,这就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方便。

三、将跨文化意识融入中式菜名翻译

一般而论,消费者对一道中式菜品的认知包括其用料、烹制方式以及菜名中的文化内涵三个部分。在进行任何形式的翻译时,“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具有“决定作用”[3]。“哲学家关心的是事物本身‘是什么’的问题,美食家关心的是‘吃什么’的问题。”[4]因此,中式菜名的翻译,必须要注意翻译的目的。翻译人员在对菜名进行介绍时,应当注意强化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一是要区分翻译的场景,是在为宾馆酒店制作菜谱阶段时的笔译,还是接待外宾就餐时的现场口译,这两种不同的场景直接决定翻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二是区分信息接受的对象,是在为休闲旅游的外国普通游客在大众化的市井小餐馆介绍菜名,还是在为公务接待的外国来宾在高档次的餐饮环境中进行翻译。

在为外宾就餐进行菜名口译时,对翻译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就更高。有人将口译称为“文化口译”,强调重视口译的文化因素。因为口译中式菜名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向外宾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过程。中式菜品名称五花八门,但不管何种菜品名称,在翻译时都应直入主题,开门见山地介绍菜品的原料、烹饪方法等。如果时间允许,可适当地将某些菜品的营养价值、风俗民情、历史传说等对客人做进一步介绍,撒点“文化佐料”,这不仅能激起外宾的食欲,也能达到活跃气氛和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目的。

四、饮食文化中的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价值观是文化体系中最深层的部分,也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美国著名人类学家Clyde Kluckhohn认为: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所特有的一种显型或隐形的认为什么是可取的观念,这一观念影响人们从现有的种种行动模式、方式和目的中做出选择”[6]。中国的饮食观念是五味调和,而西方的饮食观念则是突出个性。产生如此差别,主要是源于中西方国家不同的哲学思想及因此形成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首先,从哲学思想看,中国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核心是讲究“气”与“有无相生”,西方哲学思想则讲究实体与虚空的分离与对立。其次,从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来看,基于哲学思想的不同,中西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模式也大不相同:中国讲究天人合一,强调整体功能;西方讲究天人分离,强调形式结构。这就决定了各自饮食观念的不同。

跨文化交际说到底是不同文化所铸就的交际双方以语言为媒介,通过信息源——编码——信息传递——解码——反馈等环节所构成的一个双向信息交换的动态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编码,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解码,而翻译则作为跨文化意识的载体在信息传递中起着桥梁作用。由于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因素,一些国家或民族在饮食文化方面还存在一些忌讳,因此在翻译时应强化跨文化意识,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避免引起文化冲突和不必要的麻烦。如湖北荆州的传统名菜“龙凤配”,象征吉祥如意,但如果直译为“dragon and phoenix”显然不妥。因为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有邪恶之意,而“phoenix”是在中国神话故事中才有的飞禽,西方人对此毫无感性认识。实际上这道菜的主料是鲤鱼和凤头鸡,可以译成“Chicken and Crusian Carp”以避之。当然,翻译不应是被动的语言中介,而应是跨文化交际的积极参与者。在某些情况下,译者应充分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向不了解对方文化的交际方解释文化差异和有可能出现的误解,提醒有关人员注意外国客人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所忌讳的菜品,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努力促进交际双方的理解与沟通。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职工小区5-602 凌冰13657358787

上一篇:议论文点评下一篇:中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金融支持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