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菜名翻译

2024-09-17

中国菜名翻译(精选10篇)

中国菜名翻译 篇1

一.引言

如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菜也走上了国际路线, 那么对于菜名的翻译研究也具有了实践意义。2007年2月20, 美国《有线电视网》作了以“错误的翻译”为题的报道, 就讲到中国菜名的错误翻译引起的笑话, 如把“童子鸡”译成了“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正确地传播和交流, 本文以隐喻式菜名的翻译为例, 对隐喻式菜名进行了分类并提供了几种翻译方法和技巧。

首先在此区分一下“隐喻式翻译”和“隐喻的翻译”, 二者是不同的概念。王斌 (2010) 提到:隐喻式翻译是翻译过程中实施运作的认知方法, 而隐喻的翻译是对修辞隐喻这个对象进行翻译。隐喻式翻译是用译语文化交际模式对原语文化交际模式做类比性解释。如“Arollingstonegathersno mass”不是隐喻句,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就是它的隐喻式翻译。“滚石不生苔”是对原文的直译, 没有与原语进行类比, 且不符合译语的交际模式, 故不是隐喻式翻译。隐喻的翻译是指源语是隐喻, 对此隐喻进行翻译, 如“life is a journey.”是一个隐喻句子, 对它的翻译就是隐喻的翻译。

隐喻式菜名就是源文本是隐喻, 对于它的翻译就属于隐喻的翻译。“隐喻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 主要表现为隐喻式翻译、移植式翻译和白描式翻译”。隐喻式翻译已讲过, 其实它更像是归化翻译, 只是将原文本中的内容用目标文本的交际模式表达出来。而“移植式翻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洋化翻译”, “滚石不生苔”就是“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ass”的移植式翻译。白描式翻译“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文本的翻译, 而是用白描的语言来解释原文隐喻表达的语用意义”。比如“Each of us has his carrot and stick.In my case, the stick is my slackening physical condition, which keeps me from beating opponents at tennis whom I overwhelmed two years ago.My carrot is to win.”“carrot”译成了“动力”, 是揣测了文章作者的语用意义。这种翻译方法也是归化的表现, 用读者可以明白的话语来翻译。

归化和洋化翻译更多的是涉及文化层次的概念, 是语言交际方面的策略。而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技巧, 是处理语言层次的方法。当然并不是说两个层次没有交集。对于中国隐喻式菜名的翻译, 是既包括语言层次又包括文化层面的翻译的。

二.中国隐喻式的菜名

1.隐喻式菜名的分类

“色香味俱全”能保证菜不错, 但一个好的菜名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琼瑶女士笔下的《还珠格格》中女主角将几道平常的菜名附上诗词和典故, 博得皇上嘉奖, 也同时增添了大家的乐趣和食欲。

我们对于隐喻式菜名的命名划分有以下几种:

第一:按菜的象征意义命名。中国菜名注重讨个好彩头, 因此多有代表吉祥、喜庆、美好的字眼或意味的词语。比如在喜宴上的“龙凤呈祥”, 是祝福新人会有龙和凤的庇佑, 能够祥和幸福地生活。不过听名字会让人不知食材是何物?其实它是用蛇和鸡炖的汤。蛇, 在中国也被称作“小龙”, 而古语中又有“野鸡飞上枝头变凤凰”, 这里把蛇比作龙, 把鸡比作凤凰。还有“瑞雪兆丰年”, 由鸡蛋、银杏、西兰花、白玉菇、熟腰果和辣椒作成。这里的“瑞雪”是鸡蛋清打碎蒸后, 因在颜色和形状上相似而得名。“瑞雪兆丰年”是中国习语, 意思是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

第二种, 以有趣的形象而命名。此类菜名是根据食材的形状或颜色而取, 比如“蚂蚁上树”和“黑熊耍棍”。前者的食材是粉条和肉末。这是根据肉末小而成团符合蚂蚁的外形和群居特点, 粉条细长的特征吻合树的形象。“黑熊耍棍”是木耳炒豆芽。豆芽因形状常被当成菜中棍棒的形象, 而木耳的颜色和黑熊一样。这样的起名方式不仅可以起到标示作用, 更体现了起名者幽默的一面。

第三种, 一些菜名是利用谐音的手段把食材的发音配上吉祥话或凑成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此类的菜有“霸王别姬”“五福临门”“年年有余”等。其中“霸王”“姬”“福”“余”就是食材。甲鱼又名“王八”和“霸王”音似, “鸡”和“姬”又同音, 二者的名字组成中国历史上的事件: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兵败, 知大势已去, 在突围前与宠妾虞姬诀别。“五福临门”是由白豆腐、油豆腐、冻豆腐、炸豆腐和腐竹等做成, 取“腐”与“福”谐音。“五福临门”是表示诸多幸运到家。“年年有余”是把黄鱼先煎后炸而成, 因“余”和“鱼”同音, 意味着年年有剩余, 生活富裕, 是对来年的期盼。

第四种, 菜名有着一定的文化典故。比如“佛跳墙”, 并不是佛去跳墙而形成的菜, 而是相传清代, 在一次文人聚会时, 此菜浓香夺坛而出, 食者纷纷叫好, 有人即兴赋诗“坛启荤菜飘四邻, 佛闻弃禅跳墙来”, 遂大家将此菜改名佛跳墙。另外一个有名的当属“麻婆豆腐”了, 始创于清同冶初年, 是陈春富之妻陈刘氏用鲜豆腐, 牛肉末, 辣椒、花椒、豆瓣酱等烧制而成。她烹制的豆腐, 麻、辣、烫、嫩, 味美可口, 十分受人欢迎, 因她脸上有几颗麻子, 故传称为麻婆豆腐。

第五种, 因食材的美称而给菜命名。如“泰山三美”此菜就由誉为“泰山三美”的白菜、豆腐和水做成。大家众所周知的“地三鲜”, 顾名思义, 即地上的新鲜食物:土豆、茄子和辣椒。

2.翻译方法

我们对隐喻式菜名进行了分类, 此处给出翻译的方法。中国菜名的翻译具有文本和口头两种方式, 本文只注重前者。文本形式由于空间有限, 故要求菜名不易太长, 不过还是可以配图片的。

首先, 对于具有象征意义的菜名, 我们在翻译时应保留其含有中国特色文化, 故采用直译和加注的方法。比如“龙凤呈祥”可译成“dragon dancing with phoenix”, 然后加注:snake and wild chicken are called the small dragon and phoenix in ancient time;the two mascots mean good fortune。“瑞雪兆丰年”译为“a timely snow promising a good harvest”, 加注:eggs, ginkgo, broccoli, white jade of mushrooms, cooked cashew and peppers;the color of eggs is like the white snow。这也是洋化翻译, 将源文本的文化风格保留下来。

第二, 对于以有趣的形象而命名的菜, 我们在翻译时用直译和图片的方法。“蚂蚁上树”译成“the ants climbing trees”, 将“黑熊耍棍”译成“the black bears playing sticks”。然后在菜名下附上图片, 使食客恍然大悟并欣然而笑。这既是洋话也是归化, 更像是隐喻式翻译, 因为这种交际模式在两个语言中都是接受的。

第三, 对于利用谐音的手段而命名的菜, 我们就直接用拼音的方式呈现菜名。比如“霸王别姬”译为“Ba Wang Bie Ji”, 因为此菜含有中国的历史事件, 故应加注一下:The Conqueror Xiang Yu farewell to his concubine Yu;Ba Wang (the Conqueror Xiang Yu) has similar sound with the turtle, wang ba;Yu Ji has the same pronunciation with chicken, ji in Chinese。“五福临门”“Wu Fu Lin Men”, 注为:luck is coming to your home;the latter sound of tofu is the homophone of fu, the luck in China.“年年有余”“Nian Nian You Yu”, 脚注:surplus year after year;fish is called yu in Chinese as that of余。此类的翻译是洋化的, 是直接用源语的语言。

第四, 对于有着文化典故的菜名, 我们翻译时直接翻译并加注解。“佛跳墙”可译为“Buddha jumping over the wall”, 加注:stewed shark fins with assorted seafood;from the poem“as the altar is revealed, the Buddha abandons the zen to jump over the wall to smell the dish”in Qing Dynasty。“麻婆豆腐”译为“Mapo Tofu”加注:bean curd cooked in hot-spicy meat sauce, first is cooked by a woman, Mapo.

第五种是因食材的美称而命名的菜。对于此类菜名的翻译应直接翻译并解释食材。如“泰山三美”为“Three Beauties of Mount Tai:Chinese cabbage, Tofu and water”。“地三鲜”为“three deliciousness on earth:potato, eggplant and chili”。

三.结语

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到中国品尝当地菜, 为了使中国菜更好地被世界了解和接受, 我们也应该做好菜名的翻译。本文针对的是中国隐喻式菜名的文本翻译。本文将隐喻式菜名分为了五类, 并提供了相应的翻译方法。总的来说多采用直译和加注的结合。因为单独的直译和意译都会使人不知食材或不能传达出文化的内涵。加脚注的方法则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 在菜名的翻译时可能会做不到完美, 希望读者见谅。不管源文本是如何, 译者都应持有对原作者和读者负责的心态, 只有这样才能把文本译好, 才能将中国菜发扬广大, 走向国际。

参考文献

[1]龚颖芬.谈隐喻与中国菜菜名[J].南方论刊, 2009. (6) :51, 56.

[2]邝江江.中式隐喻菜名:其功能与语言能力[J].安徽文学, 2010. (9) :243, 263.

[3]李勇.谈中餐菜名的翻译[J].辽宁师专学报, 2014 (2) :12-13。

[4]李敬科.跨文化传播视阈的中式菜名翻译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7 (5) :69-70.

[5]宋梅, 陈丹.中式菜单英译中的可译性限度及其补偿策略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 :53-56.

[6]王斌.隐喻的翻译和隐喻式翻译[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18 (4) :91-96.

[7]朱晓媚.浅释饮食文化中菜名的翻译技巧[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30 (1) :72-74.

中国菜名翻译 篇2

清炖甲鱼 тушѐная черепаха

鳝鱼段 ломтики угря

番茄青鱼 скумбрия в томатном соусе

炸烹大虾 жареные креветки(раки)

清炒虾仁 жареные чилимисы

红烧对虾 креветки в соевом соусе

红烧鱼翅 плавники акулы

辣子肉丁 жареная свинина с перцем

鱼香肉丝 свинина с рыбным вкусом

冬笋肉丝 жареная свинина с побегами бамбука木须肉 омлет со свининой

香菇里脊 свиное филе с грибами

糖醋里脊 свиное филе в кисло –сладком соусе青椒肉丝 жареные соломки свинины с перцем咕咾肉гулаожоу свинина в томате

糖醋排骨 свиная корейка в кисло-сладком соусе回锅肉поджарка из отварной свинины干烧肉片 свинина в томатном соусе

炒肝尖 свиной желудок

炒牛肉丝 бефстроганов

咖喱牛肉 говядина под соусом карри гиш

烤羊肉串 шашлык из баранины

涮羊肉 баранина сваренная в китайском самоваре烤羊排 рагу из баранины

烤羊腿 жаркое из окорока барашка

摊鸡蛋 омлет

红烧茄子 тушѐный баклажан

麻婆豆腐 острый соевый творог маботуфа

沙锅豆腐 соевый творог в горшке

沙锅丸子 фрикадельки в горшке

鱼翅汤 бульон с плавниками акулы

酸菜鱼 кислая капуста с рыбой

三鲜汤 суп с трепангами креветками и морским гребешком酸辣汤 кисло-острый суп

丸子汤 суп с фрикадельками

荤菜 мясные блюда

素菜 овощное(вегетарианское)блюдо

海鲜菜 блюда из продуктов моря морские деликатесы套餐 табльдот

汤菜 супы

红油肚丝 свиной желудок под красным маслом

麻辣肚丝 свиной желудок под острым соусом

五香酱肉 ароматичная свинина в соевом соусе

姜汁猪肉 свинина в соусе с имбирем

麻辣牛肉 холодная говядина с перцем

五香牛肉 ароматичная говядинав соевом соусе

麻辣鸡 курица в остром соусе

怪味鸡 курица по-сычуаньски;курица с особым вкусом熏鸡 копчѐнная курица

烤鸡 жареная курица гриль;цыплѐнок табака

扒鸡 тушѐная курица

酱鸭 утка варѐная в сое

盐水鸭 солѐная утра

五香鸭 ароматичная утка

拌鸭掌 салат из утиных лапок

熏鱼 копчѐная рыба

姜汁鱼片 рыба рубленая в соусе с имбирем

泥肠 сосиски

火腿 ветчина

香肠 колбаса

松花蛋 консервированное утиное яйцо сунхуа

泡菜 пикули

拌海蛰 салат измедузы

肉拌凉菜 мясной салат

素拌凉菜 овощной салат

北京烤鸭 пекинская утка по-пекински

板鸭 прессованная утка

炒鸡丝 жареные соломки из куриного мяса

炒鸡丁 филе курицы жареное

宫宝鸡丁 филе курицы по-гунбао

香菇鸡块 кусочки курицы с грибами

芙蓉鸡块 куриное филе в яичном белке

炸鸡块 курица фри

香酥鸡 хрустящая перепѐлка

栗子鸡 тушѐная курица с каштанами

清蒸全鸡 курица паровая целая в белом соусе

干烧黄鱼 жѐлтый горбыль с перцем

松鼠鱼爵 лосось в виде белки

清蒸鲤鱼 карп паровой

红烧鱼 рыба в соевом соусе

溜鱼片 жареные ломтики рыбы в соусе

宫廷菜дворцовые блюда

淮扬菜Хуайянская кухня;Хуайянские блюда

四川菜Сычуаньские блюда;Сычуаньская кухня

广东菜Гуадунская кухня

山东菜Шаньдунская кухня

素沙拉овощной салат;салат из овощей

肉沙拉мясной салат

黄瓜沙拉салат из свежих огурцов

素什锦вегетарианское сборное блюдо

凉拌菜венегрет;салат

咸黄瓜солѐные огурцы

咸菜соление;солѐные овощи

酱肝печѐнка в соевом соусе

小灌肠配酸白菜сосиски с тушѐной кислой капустой 什锦肉拼盘мясное ассорти

拼盘ассорти

什锦拼盘сборные закуски

拌海蜇салат из медузы

冰糖莲子компот из семян лотоса

冰糖菠萝компот из ананасов

熏鱼копчѐный судак;копчѐный сазан

熏肉копчѐное мясо

肉丸子фрикадельки из свинины;шары из рубленного мяса 川丸子бульон с фрикаделькаим из свинины

青椒炒肉жареная свинина с зелѐным перцем

洋葱炒肉мясо с жареным луком

菠菜炒肉мясо со шпинатом

榨菜肉丝сычуаньские соления с нарезанным мясом 榨菜猪肉片свинина жареная с сычуаньской капустой 酱爆肉丁жареная свинина в горячей соевой пасте 辣子肉丁жареная свинина с перцем

红烧肉тушѐное мясо в соевом соусе

烧口条язык свиной тушѐный

红焖猪腿тушѐные свиные ножкиФ

红烧蹄筋тушѐные свиные сухожилия

从奈达翻译理论看中餐菜名翻译 篇3

一、奈达的功能对等论与中餐菜名翻译

尤金·奈达(Eugene﹒Nida)是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主要功绩在于“功能对等论”和“读者同等反应论” 翻译理论。

(一)功能对等论的内涵

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就是著名的“功能对等论”。他指出翻译就是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言再现原语信息;翻译追求自然贴切的等值而非同一;翻译的首要之点是翻译信息的内容,兼顾翻译的语体;译文与原文不但要在信息内容上对等,而且在形式上也要对等。

(二)中餐菜名翻译的功能对等

奈达指出翻译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功能对等的翻译要求译文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忠实反映原文信息,最大限度地贴近原文,让译文接受者产生与原文接受者对等的反应。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的差异必然导致语言符号系统内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次上的非对应和不完全对应关系,进而有了直译、意译、功能为先或是形式为先、译文可否超越原文等的争论。那么在翻译菜名时,译者必须在译语环境里找到能调动和激发接受者产生相同或相似联想的语言手段,准确传达菜谱的信息。一要弄清菜名的结构构成,二要注意东西方文化差异,三要考虑译文接受者的接受能力、兴趣和需要 ,最大限度地 “忠实原文”。菜谱译文要能让外国友人理解其原料、成分、烧制方法并能引起他们的胃口和食欲,就基本实现了菜名翻译的功能对等。如:白灵菇扣鸭掌(Mushrooms with Duck Feet)、冰梅凉瓜(Bitter Melon in Plum Sauce)、火爆腰花(Sautéed Pig's kidney)、京酱肉丝(Shredded Pork with Peking Sauce)。

二、奈达的读者反应论与中餐菜名翻译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创造性地将接受理论的原理引入翻译研究,将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反应是否对等作为衡量翻译的最高标准,故称读者同等反应论。

(一)读者反应论的实质

评判译文质量的优劣必须看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同时必须把这种反应和原文读者对原文可能产生的反应进行对比,看两者的反应是否一致。这好比进行市场调查测验公众对市场产品的反应。对某种产品,不管理论上认为它多好,也不管它陈列时显得多么美观,如果反应不好,那就不会被接受 。所以译文接受者与信息的关系应该是在实质上相同于原文接受者与信息的关系。奈达的读者反应论恰恰着眼于接受者的感受,这一特点更适合中餐菜名的翻译。

(二)读者反应论在菜名翻译中的应用

正如奈达所说,两篇不同的话语之间肯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绝对等值。中餐菜肴形式多样,各具特色,中餐菜名又常常寓意深刻,这使得菜名翻译的译文很难与原语中文取得绝对对等。译文的好坏必须结合译文读者的具体反应。好的英译中餐菜名能让外国客人不仅了解中国菜的烹制方法和主配料,而且知道菜肴的独特文化内涵及其蕴含的历史典故、文化习俗和传说故事,产生相同于原文接受者与信息的关系的同等反应。

例如湖北名菜“龙凤配”就源自于三国时期古荆州的一段历史。此菜以大黄鳝象征龙,凤头鸡象征凤,将其摆放在一个大盘子的两边,寓意刘备和孙夫人夫妻恩爱。在翻译这道菜时可以采用直译法译出主料“Eel and Chicken”,使人一目了然。但仅仅对原料做介绍就丧失了这道菜肴内在的故事带给人的遐想和美好的祝愿。有一种译法将“龙凤配”译为“The Dragon and Phoenix Mixture”,“龙(dragon)”和“凤(Phoenix)”是中国神话的吉祥物,给人以美好的联想和祝福,但在西方文化中,“龙”是凶残的怪物,“凤”则蕴含“死里逃生”之意,这样过于对等的直译让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客人,即使面对美味佳肴也难以下咽,食之无味,不能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更不会产生读者同等反应。笔者认为根据直译加注原则将以上两种译法结合起来为佳: The Dragon and Phoenix Mixture--fried eel with soy sauce and pot-stewed chicken slice to form a flying dragon and dancing phoenix on the plate, implying god luck and beauty.

三、中餐菜名翻译原则

菜名翻译时译者的首要任务是要忠实原文的内容,把握关键信息,了解中餐菜名的构成及命名方法,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因地制宜,适时变通,力求实现功能对等和读者同等反应。常用翻译原则包括:①直译法,如:京酱肉丝(Shredded Pork with Peking Sauce);②直译加注法,如:老少平安(Peace to Young and Old--steamed bean curd with fish);③意译(加注)法,如:龙虎斗:Thick Soup of Snake(dragon) and Cat(tiger);④音译(加注)法,如: 东坡肉(Dong po Braised Pork),北京烤鸭(Beijing-style Roast Duck)。

中国菜肴种类繁多,烹饪方法多样,且富有深刻的文化底蕴,很多菜品表现为典故、比喻、夸张和象征等形式,这给翻译带来很大难度,一旦把握不当,就会引起误解。不管使用哪种翻译方法都要以交际为目的,都应遵循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辅以深厚的文化历史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处理,方能让世界了解中国菜和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文月娥.从功能对等看中式菜谱的英译[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3]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中国菜名的翻译方法初探(英文) 篇4

China has a splendid food culture.Along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en policy and reform and the appearance of cultural diversity,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China’s food culture to the world.How to do it?The first task is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food.

The potential worth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ndustry is huge.In the proces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good understanding and proper comprehension are not just a tool for us to get a better idea about things from different culture,but also the necessary weapon to enrich our own culture.On the other hand,if the translation is hard to understand,it will cause lots of trouble even conflicts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2 Concerns and Problems of Translation

2.1 Material first

“One just needs to explain the materials and the way it cooks.”as it is said.

English dish names are for the convenience of foreigners’order,and they don’t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of popularizing Chinese culture.As for the menu translation,it is successful if it gives a clear explanation to the materials and cooking techniques.And if it can be modified to promote people’s appetite,that is perfect.

2.2 Aesthetics first

Some experts insist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dish name should observe the aesthetic effort.Among Chinese food,there are such dish names including“blossom”(百花),”lotus”(芙蓉)and so on.They vividly describe the pretty profiling and make people appetitive by their images.Thus we must not neglect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the dish.

3 Translation Principles for Chinese Dishes

The same Chinese food can be cooked in different ways.Knowing exactly what is the meaning of each cooking method and choose the right one to translate the dish is the premise.Usually the cooking methods are used as adjectives.To make the translation easier,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groups:

“”煮“”白灼“stewed”(煲、炖、烩).It means putting the food into a pot,then adding water to cook the food,for example,“Boiled Egg”(煮鸡蛋)”Stewed Pork”(炖猪肉),etc.The second group is“quick-fried”(爆)“stir-fried or sautéed”(炒),and“fried or pan fried”(煎).It meanputting the food into a pan,stir-friing the food with a quick fireThe third group is“marinated”(卤),“braised”(焖),and“simmered”(煨).It means putting the materials into the sauce,andto.The fourth group is“roast or barbecued”(烧烤),“mixed or assorted”(什锦),“sweet and sour”(糖醋),“broiled or grilled”(铁扒)“spiced or seasoned”(五香),“toasted or baked”(烘烤),“braisedwith soy sauce(in brown sauce)”(红烧),“spicy and hot”(麻辣)“smoked”(熏),“steamed”(蒸).This group indicates the differenflavors even with the same materials.For example,“Sweet andSour Fish”(糖醋鱼)and“Braised Fish with Soy Sauce”(红烧鱼)The fifth and last group is“pickled,preserved,salted”(腌)“mashed”(捣烂),“minced”(剁碎),“ground”(磨碎),“dicedcubed”(切丁、切块),“filleted”(切柳),“sliced”(切片),“shredded”(切丝),“shelled”(去壳),“boned”(去骨),“peeled”(去皮),etc.Thigroup shows how the materials look like before they are beingcooked.

3.1 Translation methods

3.1.1 Naming beginning with the material

Formula:Main ingredients(shape)+(with)subsidiaries(Chicken Cubes with Almond杏仁鸡丁)

Formula:Main ingredients(shape)+(with,in)flavo(Duck Webs with Mustard Sauce芥末鸭掌)

3.1.2 Naming beginning with the cooking techniques

1)Introducing the Cooking techniques and main ingredients

Formula:Cooking techniques+main ingredients(shape)(Soft-fried Pork Fillet软炸里脊)

2)Introducing the Cooking techniques,main ingredients and subsidiaries

Formula:Cooking techniques+main ingredients(shape+(with)subsidiaries(Braised Chicken Fillet with Tender Ginge仔姜烧鸡条)

3)Introducing the cooking techniques,main ingredients and flavor

Formula:Cooking techniques+main ingredient(shape)+(with,in)flavor(Braised Beef with Brown Sauce红烧牛肉)

3.1.3 Naming beginning with shape or flavor

1)Introducing the Shape(taste),main ingredients and subsidiaries

Formula:Shape(taste)+main ingredient+(with)subsidiary(Crisp Chicken with Sesame芝麻酥鸡)

2)Introducing the Taste,cooking technique,and main ingredients

Formula:Taste+cooking technique+main ingredient(Crisp Fried Spareribs香酥排骨)

3)Introducing the Shape(Taste),main ingredients and flavor

Formula:Shape(taste)+main ingredient+sauce(SlicedFish with Tomato Sauce茄汁鱼片)

4)Naming beginning with Person’s name or place name Introducing the Initiator(Cradle)and Main Ingredients Formula:Person’s name(cradle)+main ingredient(MPo Bean curd麻婆豆腐)

Introducing the Initiator(Cradle),cooking techniques and Main Ingredients

Formula:Person’s name(cradle)+cooking technique+main ingredient(Dong Po Stewed Pork Joint东坡煨肘)

3.1.4 One dish named in different way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one dish can be translated by several way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Take Kung Pao ChickenCubes(宫保鸡丁)for example:Sauteed Chicken Cubes with Peanuts OR Gongbao Chicken Cubes OR Diced Chicken with Chiland Peanuts

3.1.5 Translation in direct way

1)The principle of usage of Chinese Pinyin

Principle 1:Typically Chinese and widely accepted by other nations,the Chinese traditional food can be translated with Chinese Pinyin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riz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Chinese culture.Example:Jiaozi(饺子),Baozi(包子),Mantou(馒头),Huajuan(花卷),Shaomai(烧麦).

Principle 2:Typically Chinese and widely accepted by other nations,the Chinese traditional food are translated with the dialect and keeps its spelling.Example:Tofu(豆腐),Kung-Pao Chicken(宫保鸡丁),Chop Suey(杂碎),Wonton(馄饨),Shao-mai(烧麦).

2)Transl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iteral information

As discussed in part 3.2.2,the Chinesse dish names showing the cooking techniques and ingredients belong to this category.Ex-ample Salted Duck(咸水鸭)

3.1.6 Translation in indirect way

Some dish names contain the special local product,so weneed to render them into the common names,and then translatethem into English.Generally speaking,this category is the beautifi-cation of the materials and the cooking techniques.For example,“fish maw”(鱼鳔)is usually called“cod’s maw”(广肚);“shuang-dong”(双冬)refers to“mushroom”and“bamboo”;“yugun”(玉棍)is referred to as“bamboo shoot”.

3.2 Two problems concerned

3.2.1 The usage of singular and plural of countable noun

The countable nouns in the menus are usually in the plural form,while in condition that there is only one main ingredient othe ingredient is too small to be counted,the singular form shouldbe employed.

In the first dish name,“noodles”and“vegetables”are count-able,so we use the plural form.In the second one,“scallion”isminced too small to count,so the singular form is employed here.

3.2.2 The usage of propositions“In”and“With”in the sauce and subsidiaries

If the main ingredients are in the sauce or in the subsidiaries,the proposition“in”is employed.

Example:Steamed Beef Ribs in Black Bean Sauce(豉汁牛仔骨)

The main ingredients“steamed beef ribs”are in the subsidiary the“black bean sauce”,so the proposition here is“in”.

4 Conclusion

China’s rich cuisine culture always causes lots of trouble to foreigners,especially when they order in the restaurant.The diverse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the same dish challenge them with inconvenience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nify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food.

First of all,names of the dishes should be brief and concise They play the role of explaining the materials and flavors of the dishes.Generally speaking,there are three to eight kinds of materials.It deserves proper consideration to achieve a brief and clear effect.In the second but not last place,the dishes present themselves with some anecdotes,such as“Beggar’s Chicken”and“Ma Po Tofu”.The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food culture.It is impossible to explain clearly the dish through a straight literal translation,and it will be too complex to illustrate the anecdotes behind.Therefore,the key point is to take account of both the culture and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dishes.

参考文献

[1]Jakobson,Roman.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C].Cam 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9.

[2]Mona Bake,Rutledge.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Nedergaard-laesrn,Birgit.Culture-bound Problems in Subti tling[J].Copenhagen:Museum Tusculanum Press,1993.

[4]Nord,Chi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 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7.

[5]Peter Newmark.A Text 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 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6]Peter Newmark.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London:Polytech nic of Central,2001.

[7]Qiu,Maoru.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1998.

[8]Nida E A,Taber C 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J.Brill,1969.

[9]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从菜名翻译中看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篇5

【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备受瞩目,饮食文化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了解中式菜肴的英文名称能够为外国友人提供方便、同时也可以介绍宣传中国文化。但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中式菜名的翻译过程中存在着不少误译的问题。本文结合中餐菜谱的翻译,明确提出对中餐菜谱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策略,进而阐明文化因素在语际翻译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饮食;文化差异;翻译策略

一、中餐菜名的翻译

(一)误译的原因

要把中餐菜名翻译成英文,首先要了解其命名方法。能够体现菜肴内容和特色的命名方法叫做写实性命名法,此外还有反映菜肴深刻文化内涵的写意性命名法,文化菜名就属于此类。由于不了解其深层含义就进行了表面直译,以往的翻译过程中有一些典型误译。

比如,贵州有道名小吃叫“丝娃娃”。实际上是一层类似春卷皮的薄皮在里面包着各类素菜,看起来很像被包裹着的婴儿,于是此而得名。但有些译者将它译为“Silk Baby”。许多外国朋友一听到这个名字便感觉害怕而不敢食用。

再如,夫妻肺片的翻译如大导演的电影那样阴森恐怖――丈夫和妻子的肺切“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早在清朝末年,成都街头巷尾便有许多挑担、提篮叫卖凉拌肺片的小贩。20世纪30年代四川成都有一对摆小摊的夫妇,因制作的凉拌肺片精细讲究,风味独特,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时顾客云集,供不应求。一些常来品尝他们夫妻制作的肺片的顽皮学生,用纸条写上“夫妻肺片”字样,悄悄贴在他夫妻俩的背上或小担上,也有人大声吆喝,“夫妻肺片,夫妻肺片……”。一天,有位客商品尝过他们夫妻俩制作的肺片,赞叹不已,送上一个金字牌匾,上书“夫妻肺片”四个大字。从此就有了“夫妻肺片”这一小吃。

(二)饮食文化的翻译原则

东西方文化以及食物原料、制作方法存在着诸多差异,菜单的翻译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影响菜名翻译的重要因素是烹饪方法和菜式命名,翻译时要把握好二者的特点,既要符合西餐菜肴命名习惯,又要体现中餐特色,切忌望文生义或按字面意思直译。翻译过程中必须把握以下六个原则:

第一,注重菜名的信息功能,保证菜名能够提供准确、足够的信息,而不能简单地按照中式菜肴的名称直译。如:把“麻婆豆腐”译成Pockmarked woman’s bean curd、把“八仙过海 ”译为Eight Immortals crossing the sea、把“鱼香肉丝”译为Fish-flavor shredded pork,这样会使外宾茫然或误解。

第二,充分利用菜单的促销作用。应借鉴中餐菜肴命名的艺术手法,尽量反映中餐烹饪的特色,对一些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菜肴在翻译之后还可以附加说明。这样既保留菜名信息,又可以引人兴趣,以达到吸引食客的目的。

第三,关注中餐烹调方法的类别。为反映中餐对火候的讲究及其艺术性,可进行适当的修饰。中餐烹调方法分类如下:

烧、烧、烩、焖Braise

炖、煨Stew

煎、炸、酥Deep-fry

爆、炒、熘、滑Stir-fry、Quick-fry

干炒、干煸、焙Saut

煮、汆、涮、白灼Boil

烧、烤、烘、Roast、Barbecue、Broil、Bake

第四,尽量译出原料加工后的形状。原料的形状在西餐中并不重要,但在中餐中却能反映出烹调的水平,译文应予以保留,确实累赘的,则可以省略。

第五,把握原料这一核心,无论中餐如何命名,翻译时均须翻译出原材料,再加上烹调方法和味型等辅助材料。

第六,避免文化冲突。中式菜肴命名为了吉祥,借用了一些不能食用的物品或西方人忌讳食用的动物名,翻译时应按原料名直译,如果原料本身是西人忌食的,这道菜可省略不译。如:翡翠鱼翅、红烧狮子头,真正的翡翠当然不能食用的,其实它就是蔬菜,而狮子西方人更不会食用,我们也是以其威武来形容肉圆罢了,直译会引起血腥的感觉。又如:脆皮乳鸽,将象征着和平的鸽子烹而食之,也是西方人不能接受的,所以最好把它略过。

二、西餐菜名的翻译方法

西方人所追求的是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他们在制作食物时,基本上是从营养的角度出发的。强调采用新鲜的原料,在烹调过程中保持原有的营养成分及味道,蔬菜基本上都是生吃。譬如,沙拉的制作方法极其简单,即把蔬菜,水果等混合起来。所以看到沙拉时我们对于其所含的原料,配料就会一目了然。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应当直截了当。如:sunshine salad胡萝卜色拉; home-made vegetable salad家常蔬菜色拉; fruit salad水果色拉。

三、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一)中西饮食内容不同

1.食物种类不同。西餐主要原料是动物类和海洋鱼类,辅以植物类,中餐原料主要是植物类和淡水鱼类,辅以动物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两种饮食体系所使用的材料日益趋同,但差别仍然比较明显。中国人视为美味的猫肉,狗肉是西方人所无法接受的,而西方人习以为常的海洋鱼类、贝壳类在中国内地并不是很受欢迎。

2.烹调方式不同。这是中西餐的重要区别之一,烹饪方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原料的加工。中餐对此十分讲究,加工后的原料有多种形状,如整体(Whole)、块(Cubes)、片(Slices)、卷(Rolls)、条(Strips)、段(Segments)、丝(Shreds)、丁(Dice)、粒(Grains)、末(Mince)、蓉(泥)(Mash)、浆(Thickliquid)、汁(Juice)等,西餐对原料的处理相比之下较为简单,通常有整体、块、片、丁、泥等几种形状;其次是火候,中式烹调对用火特别讲究,有三十多种加工方法,其中的许多方法是西餐中没有的,西餐原料加工时间较短、火温适中;最后是调味,中餐多追求复合味型,要求原料入味,西餐则强调原料的本味及调料的独立使用。

3.菜肴命名的差异。中式菜肴命名较为含蓄,好听,特别是婚宴上的菜名,一般都有吉祥的寓意。且注重使用比喻,双关,象征等修辞手法,很多菜是以创始人、景物、典故和传闻等来命名的,如东坡肉,传说是根据宋代著名的大文豪苏东坡流传下来的食谱做成的;霸王别姬,则源于西楚霸王项羽和他的爱妃虞姬。西餐命名直截了当,突出原材料,一般采用原料加上烹饪方法或地名的命名原则,如:意大利比萨饼、水果沙拉。

(二)中西饮食文化关注点不同

1.理性的西方人关注的主要是营养与生存。

西餐重科学,重科学即讲求食物的营养价值,因此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所以他们较少关注食物的色、香、味、形,但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这一点可以通过下列例子说明,科学研究表明胡萝卜养头发、养皮肤,一听说有营养,美国人就掀起吃胡萝卜风。西方人吃牛排时,服务员会问要几分熟,他们还喜欢吃生鱼,蔬菜,这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凡此种种都反映了西方人忽视味觉,关注食物的营养。

2.感性的中国人追求的是美味和享受。

中国的饮食文化受到传统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这说明了在中国,味道是烹调的最高准则。中国人通常重视味道,这也反映在日常生活之中,如家庭宴客,菜端上餐桌时,主人常会自谦地说:菜烧得不好,不一定合您的口味,就凑合着吃吧。他绝对不会说:菜的营养价值不高,您将就着吃吧。在中国人的眼里,吃不单单是为了饱或为了营养,有时吃饱了,还要继续吃,这是因为受不了美味的诱惑。但在西方的理性饮食观看来,这种超负荷的饮食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危害人的健康。

(三)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不同

在用餐礼仪方面,中国与西方存在显著差异。在中国,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的宴席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围着桌子坐在一起共享一席。而且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营造了一种团结,友好的氛围。吃饭时,主人会频频给客人夹菜或劝酒,嘴里还念叨着不要客气,多吃点。在餐桌上,大家可以尽情聊天,男士可以抽烟。在西方宴席上,主人一般只给客人夹一次菜。吃东西,尤其是喝汤时不能发出大的声音,不能打嗝,否则会被认为是非常不礼貌的。客人要夸赞主人准备的饭菜。只要有一个女士在场,男士就不能抽烟。一定要抽的话,要得到女士的同意。另外,西方奉行分餐制和AA制。大家各自点自己想吃的菜。饭后结账时,采用AA制,各付各的。而在中国,人们喜欢抢着去付钱。

中西方对待出席迟到的态度也大相径庭。西方人的时间观念较强,严格遵守约会时间,不能失约。如果迟到,特别是在正式场合,会被认为是非常不礼貌的,也是对主人和其他客人的不尊重。如果有事不能按时赴约,要事先打电话通知他人并致歉。而中国人则更倾向于迟到,往往过了规定的时间才会出现。

四、运用文化适应性原则翻译可以更好的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一)文化适应性原则

文化适应性(Cultural Compatibility)是翻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译者对某种文化意义或内涵的把握,读者对译作的接受程度及相应的审美判断效果。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很多菜名都具有历史来源。对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的中国人来说了解这些菜肴的命名尚且是挑战,对于外国人来说更是如此。尤金?奈(Eugene Nida)认为:“大多数关于翻译理论的讨论可以归结为充分考虑通过各种尝试办法,使读者接近文本或使文本接近读者。”文化菜名独特的文化含义是西方人所难以甚至无法理解的。在翻译时,译者很难找到现成的与之完全对应的表达,这种情况下,通常的做法是避虚就实,即将实质性的菜名进行英译,放弃其中的一些文化含义,以增强其文化适应性。

(二)文化适应性原则指导下的文化菜名新译

文化菜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是西方人难以理解的,误译的文化菜名会使他们不敢品尝。文化适应性原则要求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尽量贴近译语文化,从而使读者在文化心理上产生共鸣。因此在把中餐文化菜名进行英译时,一般采用写实性命名法,将菜肴的材料、烹饪方法、味型等重要信息翻译出来,让外国友人一目了然。例如“百鸟归巢”实际上是由鸡腿、猪肉、鹌鹑蛋和竹笋丝做成的,鸡腿、猪肉、鹌鹑蛋象征“百鸟”,竹笋丝,表示“巢”。要对等翻译的话,很可能会出现误译。最好根据菜名组合进行翻译,可译为“chicken and pork with egg and bamboo shoots”。再比如“麻婆豆腐” 现音译为 “Mapo Tofu”。

五、结语

由于文化差异,误译在文化菜名的翻译中很常见,在文化适应性原则指导下,译者翻译时可采取“避虚就实”的翻译方法,即首先翻译菜肴的主料、配料、味型等重要信息,在语境允许的情况下再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揭示。但笔者认为如果篇幅允许,还是应该在此基础上加注说明为好。这样更有利于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文化。相信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这类写实性加注释的译法会在译介中国饮食文化,尤其是传统饮食文化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中国菜名翻译 篇6

关键词:中式菜名翻译 语用学 跨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华侨和华裔外籍人在海外谋生,所经营的最为普遍的产业就是餐饮业。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餐馆。中式餐饮菜名翻译是翻译研究的新领域,也是我国翻译界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而现在中式菜名的翻译很不规范,同一菜名存在多种翻译方法,这给中国餐饮文化的发扬光大和与世界的交流带来了一定障碍。因此,对中式菜名的翻译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何自然认为:“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是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跨文化言语交际时出现的语用问题。跨文化言语交际指交际一方或双方使用非母语进行的言语交际。由于在这样的环境中所使用的第二语言总是或多或少地伴随着母语的文化特征,所以称为跨文化言语交际。”Yule则认为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是不同社团对意义构建方法的不同期盼。Leech(1983)在对普通语用学下定义时,作了语用语言学和社会语用学的区别。现在给跨文化语用学下定义时也采用这一区别。不同的人对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内容有不同的看法。何自然赞同Baker,M(1992)等人的观点,把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分为四个方面: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社会—文化的语用研究;对比语用研究;语际语言的语用研究。总之,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是不同语言文化中相同或相似的语言形式的语用功能的异同,以及人们在理解这些语言形式和使用这些语言形式实施言语行为的异同。(David 1991)

跨文化语用学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并且是发展很快的一个新的语用学分支。这一领域的学术成果对外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在应用语言学以及外语教学界已被普遍认可。本文讨论的语用翻译策略主要是从跨文化语用学角度研究语言形式和语用功能之间的关系。在了解了源语言和接受语文化的基础上,译者的任务就是跨文化翻译。译者在翻译时要准确把握好中西文化差异,遵循受众的社会文化习惯(Toury,2001)。在翻译中国特色文化词语时,尤其要体现中国特色这一文化概念。餐饮文化是由历史文化积淀而成的,要生动形象地移植到另一种语言中,绝非易事,既要从语义文化层面深入理解原文的内涵又要从语用文化层面准确地把握原文和目的语民族独特的文化模式、生活方式和语言习惯。(贾玉新,1997)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目前此类中国特色文化词汇与翻译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宏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因为同一概念在不同文化中的所指不同或对同一概念有不同理解而引起誤解。引起这种误解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是同一词或术语在不同文化中所指的范围不同,另一种是不同文化对同一词或术语有不同的理解或解释倾向。Levinson,S.C.(1983)认为,要使跨文化语用学研究既有效度又有信度,首先要考虑跨文化的可比性,也就是说,某一语用现象在两种文化中有多大的可比性。

中国特色餐饮词汇的菜名不止是简单的语言符号,还包含丰富的文化信息。翻译菜名不仅是翻译语言,也是传递文化。作为翻译者必须具备跨文化交流意识,熟知两种文化的差异。

二、中式餐饮菜名的特点

中式菜做法讲究,命名也很有特色。或以原材料和烹饪方法命名;或以菜的色形味命名,或以中国人喜闻乐见、象征吉祥如意荣华富贵的动植物命名,或以地名人名命名,或以历史典故命名。(王学泰,2010)

作为饮食文化的餐饮菜名,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汉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理想、生活观念、地域特征和时代特色。其最终目的还是吸引顾客,招揽生意。本文列入分析范围的是来自突出中国特色的中式菜名,这些菜名英译本的主要读者是外国人,外国人到中餐馆吃饭首先关心吃的是什么,即原料;味道怎么样,即口感;其次关心这道菜的做法(刀工和烹调方法);最后才关心菜名的寓意和包含的文化。(张全,2010)

三、跨文化语用学对中式餐饮菜名翻译原则的影响

有的学者认为中式餐饮菜名翻译作为跨文化文本应采用意译法,有的学者却认为应准确反映原文,传递原始信息。由于菜名的英译文本读者是带目的性阅读的点餐者,意译更有助于反映菜单内容并引起顾客的注意,从而增进对中国文化和风俗习惯。中式餐饮菜名的英译,应用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一)以主料为主、配料为辅的菜名的翻译原则

翻译菜谱,要求真务实地译出菜的核心内容,让进餐者知道吃的是什么,以满足受众基本的信息需求。例如“牛肉豆腐”,英译为“beef with bean curd”。此时,作为强调菜肴原料的菜单文本,忠实地译出原文风格是翻译突出主题的关键,意译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语义。再如“葱油鸡”译作“chicken in scallion oil”,“芥末鸭掌”译作“duck webs with mustard sauce”。从这两道菜的菜名中,点餐者可以清楚地知道其主配料的成分,表明菜色的食材和原料,进食者也可以吃得放心。

(二)以烹饪方法为主的菜名的翻译原则

以烹饪方法为主的中式菜名命名也是一种直接命名的方法,使人一看便大致了解菜肴的构成和特色。这类中餐菜名展示的是菜肴所用的原料,涉及刀工和烹调方法,有时兼容菜肴的口味。同原料为主的菜名翻译原则一样,外国友人在理解方面也不会有困难。比如“京酱肉丝”翻译成“Shredded Pork with Sweet Bean Paste”,“糖醋排骨”翻译成“Spare Ribs with Sweet and Sour Sauce”,从这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原料在菜肴英译命名中有所体现,但同时也包含着烹饪方法,该译文忠实于原文,保留了源语的语义,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烹饪方法。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炒猪腰片”译为“Fried Sliced Pig’s Kidney”,“青椒肉片”译为“Fried Sliced Pork and Green Chilli”,“红烧牛尾”译为“Stewed Ox Tail with Brown Sauce”等等把菜肴的主料、口味、口感,烹调方法等基本信息翻译出来,便实现了翻译文本的目的。

(三)以形状或口感开头的菜名的翻译方法

为了更好地解决跨文化理解上的问题,吸引更多的外国顾客,突出菜肴的形状或口感,有助于增加与顾客的互动。例如“芝麻酥鸡”译为“crisp chicken with sesame”,“水煮嫩鱼”译为“tender stewed fish”,“茄汁鱼片”译为“sliced fish with tomato sauce”,“黄酒脆皮虾仁”译为“crisp shrimps with rice wine sauce”,这类突出口感形状的译法,可以增强菜肴的吸引力,同时也到达了忠实于原文的翻译目的。(刘宓庆,1999)

(四)体现菜肴出处的菜名的翻译

保留本土文化,反映地方特色的烹饪技艺和风味。例如“北京烤鸭”译成“Beijing Roast Duck”,“川式酸辣汤”译成“Sichuanese Sour and Hot Soup”,“潮州卤水鹅”译成“Chaozhou Style Braised Goose”,这类翻译方法一般是介绍菜肴的创始人或发源地和主料。从目的语的形成来看,形式上更流畅、更简洁、更清晰、更直接、更常规,同时也传递了源语文本讯息的准确性。

(五)以吉祥物或药膳命名的菜名的翻译

以吉祥物命名的菜肴往往用来表示祝福,反映了中国人趋吉避凶的文化心理。“百鸟朝凤”原是宫廷中的一道名菜。传说乾隆为母亲祝寿,把100种鸟放在御花园里,一时鸟语花香,鸾凤和鸣,皇太后大喜。御厨心领神会,用“母鸡、鸽蛋、蟹黄”等为原料,精心做成“百鸟朝凤”的图案,用象征的手法,寄托海晏河清、万众归心的含义,皇帝赞赏备至(原虹,2003)。以吉祥物命名的菜肴有很多,翻译时应尽量展现其文化内涵。例如:

全家福:Happy Family——A combination of shrimps,pork,beef,chicken and mixedvegetables with brown sauce

狮子头:Lion’s Head——Pork meat balls

金玉满堂:Shrimp and Egg Soup

游龙戏凤:Stir-fried Prawns and Chicken

以药膳名为菜肴命名,意在向顾客传递享受美食并养生的信息。人们把中药与饮食巧妙结合,制成药膳,这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中药与饮食巧妙结合,可以构成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营养、保健、治病和延年益寿作用的药膳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常见的药膳菜肴有“枸杞粥、杜仲腰花、银杏全鸭、西洋参炖鸡”等等。这类菜肴原料和烹调方法,以及药理作用,是不熟悉中国饮食文化的外国顾客最为关注的。

构祀银耳:Tremella Soup with Chinese Wolfberry Seeds

冰糖燕窝:Steamed Edible Birds Nest with Rock Sugar

银杏鸡丁:Sauteed Diced Chicken with Ginkgoes

龙眼山药糕:Steamed Cake with Dried Fruit s and Herbs

天麻炖母鸡:Stewed Hen with Herbs(with the function of preventing dizziness and curing headache)。

在上述中式菜肴翻译中,意译是主要翻译方法。突出菜肴的中国特色,是商家的商业目的。

四、结语

在跨文化翻译中,饮食文化翻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具有跨文化性质以及传播文化的历史性意义。基于菜肴的命名特点来确定翻译方法,并突出翻译的语用功能和现实意义,可以在实现商业目的的同时传播中国饮食文化。作为翻译工作者,要辩证地看待语用学和跨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使译作更有诚信,从而译出水平,译出特色。

参考文献:

[1]Baker M.In Other Words[M].Routledge,1992.

[2]David,S.Pragmatics:A Reader[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3]Hatim,B.& Mason,I.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M].

London:Longman,1998.

[4]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83.

[5]Levinson,S.C.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6]Toury G.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

Shanghai:shanghai FL Press,2001.

[7]Yule,G.Pragmatics[M].Lond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1996.

[8]陈家基.中式菜肴英译方法初探[J].中國翻译,1993,(2).

[9]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10]范东生.翻译的本质与翻译批评的根本性任务[J].中国翻译,

2000,(4).

[1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3]何自然.什么是语用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4).

[1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1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6]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17]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简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8]张全.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翻译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

版社,2010.

从功能角度看东北菜菜名翻译 篇7

关键词:功能翻译,东北菜菜名,归化,异化,直译,意译

1引言

随着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地位日益提高, 中国文化日益展现出它独有的韵味, 饮食文化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广泛地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东北菜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中极具地方特色的菜肴, 以其独有的菜式和韵味独树一帜。东北菜的前身为鲁菜, 故属于鲁菜系, 因为东北地区独特而统一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使得东北各地的饮食高度相似, 而且现今的辽菜融合了很多其它菜系烹饪方法, 所以当前黑龙江菜才是传统意义上的东北菜。东北菜不仅体现出当地的丰富食材、烹饪方法、菜式的色香形味, 而且展示了东北地区人民生活的习俗与文化。因此, 用英语准确、贴切地表达出东北菜菜名, 对于促进中国北方文化与东北亚文化交流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1) 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学者莱斯, 她提出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 建立了功能理论的雏形。后来她的学生费米尔在其理论基础上又提出了翻译目的论, 强调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根据费米尔的目的论, 翻译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 即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过程。功能目的论的核心内容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功能目的论包含三大法则:目的性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目的性法则是指翻译行为取决于翻译目的, 结果决定方法;连贯性法则是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 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 并在目的语交际环境和文化中有意义;忠实性法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存在语际连贯, 译文尽可能忠实于原文。后来德国学者诺德又进一步拓展了译文功能理论。她认为译者一旦了解到原文的功能, 就“将其与目的文本的预定文化功能进行比较, 辨认出或排除原文中那些没有用的成分, 从而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处理。”总之, 功能翻译理论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对翻译进行诠释并对如何翻译进行了指导, 为翻译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同时自身也仍存在缺点。笔者以为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可以成为一种对翻译活动具有指导性的理论, 而且由于东北菜菜名翻译注重简洁, 表现当地特色, 易于读者接受的特点,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更适合东北菜菜名翻译。

(2) 东北菜菜名的翻译

东北菜菜名翻译不应该是对应的符号转化。作为一种独特的菜系, 东北菜菜名的主导功能是诱导性, 吸引食客品尝, 激发他们对东北菜的兴趣, 增加对中国不同地域历史文化的了解。而此目的的取得需要以提供足够的信息为前提。食客在选择品尝哪道菜之前希望得到相关的信息和背景文化知识, 所以信息性对菜名也是一个重要功能。翻译菜名时, 译者不能采用完全直译的方法, 因为文化差异和地域差异导致外国和本国食客缺少必要背景知识, 这样就很难理解翻译的菜名所要传递的信息, 因而不能达到翻译的目的。

东北菜菜名不仅在语言表达上体现了北方方言的表达方式, 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 在翻译东北菜菜名时, 不仅要考虑语言因素, 还要兼顾信息的传达。为了让食客更容易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实现菜名的最终作用, 译者应该以偏向译文、侧重食客为准则。

3功能翻译理论与东北菜菜名翻译

“目的论”认为, 翻译是译者根据特定要求采取的一种行为, 而任何行动都是有目的的。因此, 东北菜菜名翻译同样是译者为了实现译文在译语环境中的某一种或几种预期功能而进行的有目的的行为。由于东北菜菜名具有一些独特的地方特色, 在翻译时不仅要考虑语言因素, 还要兼顾读者理解菜名信息和地方文化特色的需要, 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而言, 在翻译东北菜菜名时, 要考虑英语受众的信息需求, 因此, 在翻译东北菜菜名时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处理。

(1) 直译法

直译法是译文既与原文内容一致, 又与原文形式相同的翻译方法。东北菜菜名的直译, 就是从菜名中直观地表现出菜肴的原料、口味、烹饪方法及配料特点。在译文中完全保留汉语的指称意义, 以求得内容和形式相符的方法。该译法直接体现目的与功能, 一般可使得译文意思清晰, 不会造成误解, 且直观表达菜肴的信息, 使得受众易于理解接受。对于较直观体现主料辅料和做法的东北菜菜名, 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 即烹饪方法+主料或辅料, 如“小鸡炖蘑菇” (stewed chicken with mushroom) , “锅包肉” (fried pork in scoop) , “红烧黄花鱼” (braised corbina in brown sauce) 等等。直译法的实质就是还原菜肴的内容, 忠实再现菜肴的特点, 确保菜名原汁原味。其翻译特点是直接易懂。

(2) 直译+意译法

东北菜菜名比较突出北方语言特色, 包含一些文化内涵, 而且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 为了避免歧义, 在翻译中应该采用意译法。而功能翻译理论中强调的连贯原则, 与完全意译法在形式中存在偏差, 所以笔者建议, 在翻译一些体现东北特色的菜名时, 可以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例如极具东北特色的菜肴“地三鲜”, 即是用东北盛产的土豆、辣椒和茄子烹饪而成, 是地地道道的东北名菜。传统上, 翻译这一菜名时, 译者会采用完全意译法, 即翻译成three fresh delicacies, 而笔者认为,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 以及东北地方菜肴的独特性, 外国友人在了解这一菜名时不能完全了解菜名中包含的三样东西到底是哪些食材, 让菜名失去本应传达给受众的信息功能。所以, 为了保持菜名的连贯和目的性, 翻译时可以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译为stewed eggplant, potato, green pepper (three earth delicacies) ;又比如“丰收菜”, 也是东北菜中一道极具东北特色的菜肴, 该菜主要以排骨、南瓜、玉米和豆角炖煮而成, 在翻译这道菜肴时, 如果译为abundant vegetables in mixed sauce, 食者未免对此道菜肴的信息性有失了解, 所以笔者建议, 还是采用直译与意译结合的方式。这样, 外国友人不仅可以看得舒心, 吃得也放心。

4结语

东北菜菜名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而菜名的翻译需要传递给受众各种复杂信息,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 需要译者在传递语言信息上下功夫, 不仅要熟悉两种语言的差异, 还要用正确的翻译方法传递译文信息。在功能翻译论基础上, 译者需要更加注重译文的功能和目的性, 不能受困于原语在语言和形式上的限制, 根据语境和逻辑, 用贴切自然的目标语体现原文的信息目的性。笔者在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下, 提出了针对东北菜菜名的翻译方法, 希望不仅有助于中国饮食文化和东北菜肴特色的传播, 而且借助这一载体, 弘扬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参考文献

[1]陈拔萃.语用等值下的粤菜菜名翻译[J].唐山学院报, 2013 (4) :84-86.

[2]刘婷婷.归化和异化——跨文化翻译中的对立统一[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3]刘志勇, 曾美琳.跨文化视角下“舌尖上的中国”中菜名的英译[J].学术探讨, 2014 (1) :69.

[4]路燕.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餐菜名英译[J].华章, 2011.

[5]莫爱屏.语用与翻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6]熊力游.中华菜名功能与翻译处理[J].长沙大学学报, 2004 (3) :87-88.

中国菜名翻译 篇8

一、冀菜菜名翻译现状

中国地域辽阔, 菜系分类众多, 因此迄今为止, 菜名的翻译也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标准。很多菜名被直译或误译, 非但没有传达出我国文化的内涵, 反而阻碍了文化的交流。河北省的菜名翻译现状也差强人意, 很多特色菜名的翻译都不是很规范。

二、冀菜特色菜的命名方式

中国的菜肴体系, 无论是从地域上分, 还是从风味上分亦或从食者的身份地位、民族、习惯上分, 出自宫廷、官府的菜肴, 始终都是“味”高权重的。河北地广人多, 风味菜点有三大流派:冀中南派、宫廷塞外派、京东沿海派。冀中南以保定为代表, 特点是选料广泛, 以山货和白洋淀的鱼、虾、蟹为主;塞外以承德为代表, 特点是选用当地原料人撰, 善烹宫廷菜及山珍野味。京东以唐山为主, 它濒临渤海, 以烹制鲜活海产见长。

在河北特色菜肴中, 还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直隶官府菜。“直隶”二字最早见于宋朝, 宋朝以州领县、甚直属京师者称直隶。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 称北京附近的地区为北直隶, 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两市, 河北省全部, 山东的小部分地区。清王乾问鼎中原后, 承袭明制, 在全国继续推行行省制度, 地处京师附近的北直隶被称为直隶省。直隶官府菜是源自民间又具贵族型格, 既有本土特色又兼容天下食风, 流行于京师附近的“直隶省”却又影响过整个北方菜系。根据河北特色菜特点, 命名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1. 地域特色类。

这些菜品选用地方特色食材, 做法独特, 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如, 驴肉火烧、柴沟堡熏肉、荞面荞面饸饹、碗坨等?□

2. 文化典故类。

这些菜品的命名或来自于历史典故或来自于民间传说, 大部分菜名会出现历史名人。如李鸿章烩菜、乾隆皇帝与鸡里蹦、慈禧与“阳春白雪”、曾国藩与曾蹦鱼、曾国藩与锅爆肘子等。

3. 写实类。

菜品的名字真实的反映了配料, 刀法, 烹制手法, 通过菜名, 食客能够想象出菜的成品。如, 直隶官府烧腌鱼、炸烹虾段、炒代蟹、上汤萝卜丝等。

4. 写意加写实类。

菜名的命名是两种方式的融合, 在菜名中既可以看到食材又艺术地体现出成品的外形。如桂花鱼翅、芙蓉鱼头、金毛狮子鱼等。

5. 写意类。

这种命名方式是对菜品的高度抽象, 从名字中不能一眼看出原料和做工, 但是在品尝之后, 菜名会愈发意味深远。如烧南北。

三、菜名翻译的异化策略

异化和归化翻译法最早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Lawrence Venuti提出来用于描写翻译策略的两个专业术语。异化翻译法是故意使译文冲破目的与常规, 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情调。具体来讲, 归化翻译法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 不完全遵循目的语言与语篇规范。 (2) 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不通顺, 晦涩难懂的文体。 (3) 有意保留原语中的实观材料或采用目的语中的古词语。

生活中采用异化翻译策略的例子不胜枚举。汉堡包、三明治、芝士、比萨饼、圣代、沙拉等通过音译过来的食品在国人中间已习以为常。这些食品在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的同时, 它所负载的西方文化与精神在国人中迅速传播开来。由此可见异化的翻译策略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菜名翻译异化策略的分级及实际应用

对于异化策略的深入研究目前只限于适度异化这个阶段。比如吴慧坚提出坚持适度异化策略是实现翻译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彭仁忠提出在跨文化传播中一种折中的策略就是适度异化。但是适度异化究竟为何度异化, 异化能不能具体分为几级, 正是下文将要讨论的内容。

基于宣传河北特色文化的目的, 本文尝试翻译了一些最具代表性的冀菜菜名, 翻译中采取异化策略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接受者的接受程度以及译入语的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 因此, 本文将异化细分为两级:高度异化和低度异化。高度异化是指将原菜品中有地域特色的食材音译出来, 再对菜品的原料、制作方法及来历给予适当的注释。低度异化是指忠实的反应出菜品的原料及制作方法, 对于菜品中出现的专有名词通过音译保留下来。

依照北京市旅游局在网络上公布的《中文菜单英文译法》的讨论稿, 意译有三大讲究:一是翻译出菜品的用料, 比如翻译出海鲜或肉类的种类名称, 再把配料的名称翻译出来, 外国人多数不会大惊小怪, 会照吃不误。二是翻译出菜品的口味, 即在翻译出用料之外, 还要标注出其主要味道。比如翻译的菜单会出现麻辣, 酸甜等口味。三是翻译出菜品的烹制手法, 比如油炸, 爆炒, 清蒸和醋溜等。

与之相对应和河北菜的意译, 对于写实类、写意类和写实加写意类的菜品名称, 本文采取低度异化的方式处理。如,

1. 锅包肘子:Braised pork joint in pancake.

2. 直隶官府烧腌鱼:Salted mandarin fish braised by Zhili Government (local authority of Hebei province in Qing Density) .

3. 总督豆腐:Zongdu Tofu braised with Shrimp Roe and brown sauce.

4. 上汤萝卜丝:Stewed turnip slices (shreds) in broth.

甜面酱是直隶官府菜的主要用料, 因此菜品看上去光滑红润, 品尝起来具有浓郁的酱香味道。直隶官府菜提香的另一秘诀就是套汤, 直隶官府菜具有鲜、香、黏滑、爽口的特点。直隶菜中使用的汤有清汤和浓汤之分。

所以, 在翻译直隶官府菜时, 多数菜名应该译出甜面酱这一主料;其次, 套汤的菜应该特别突出这一特点, 分别用braised, stewed和in broth译出。

菜品中涉及到的人名和地名也以拼音的形式如实的保留下来, 以引起食者追问的兴趣。

五、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河北特色菜的命名方式, 并根据其特点分为五种。在这五种命名方式的基础上, 本着发扬河北特色菜, 加强特色文化的传播的目的, 本文选取了翻译策略中的异化策略, 并进一步提出了异化策略的分级, 针对菜品不同的命名方式, 分别采取高度异化和低度异化的策略, 并且提出恰当的异化翻译策略是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强有力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坤.中国菜名英译谈[J].外语研究, 2006, (4) .

中国菜名翻译 篇9

关键词:饮食文化,中式菜名,翻译策略

1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浅析

1.1 饮食观念的差异

“民以食为天”, 中国人向来是很重视“吃”的, 再加上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处于生产力低下水平, 因此, 解决温饱问题长时间以来一直处于一种极其重要的地位。从饮食观念上来看, 中国实则为一种美性饮食观念, 在评价一盘菜时, 其主要评价标准往往是“好吃不好吃”, 但很难再说清楚为什么“好吃”以及哪里“好吃”。人们多是从味觉, 视觉, 嗅觉等方面直观的评判一种食物, 而不去管它是否营养过度或不足, 营养搭配的是否合理, 等等。

而西方人更多的是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相对于食物的色、香、味、形他们更关注于营养的搭配和吸收, 强调饮食的营养价值, 注重食物所含的维生素、蛋白质、热量等。他们认为饮食仅仅是生存的手段, 其主要功能是果腹充饥, 他们很少把饮食与精神享受联系起来。他们的这种饮食观念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实用与功利主义。

1.2 饮食内容的差异

从饮食内容上来说, 中国是一个农业和人口大国, 饮食以谷物为主, 肉少粮多, 谷类蔬菜居多, 植物类菜品占主导地位。中国人之所以以植物为主,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佛教的影响。佛教认为, 动物是“生灵”, 植物是“无灵”, 不主张杀生, 因此就形成了这种以蔬菜为主的饮食习惯。同时, 中国人追求菜品的美味, 把其视为进食的先决条件。

而西方人接受的是一种游牧、航海民族的文化传统, 他们以狩猎捕捞和水产养殖为主, 以采集、种植为辅, 动物是其吃、穿、用的主要来源。西方人多注重营养的吸收, 以及动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 动物类菜品居多, 肉类在饮食中的比例一直很高。另外, 西方人还喜欢吃凉菜, 比如凉菜拼盘、色拉等, 这些凉菜在他们的餐桌上经常都能见到。与中国人不同的是, 西方人喜欢生吃蔬菜, 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蔬菜中的营养不被流失。

1.3 烹饪方法的差异

从烹饪方法上来讲, 中国的烹饪技术是极为严密的, 同时烹饪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有煎、炒、炸、爆、溜、焖、蒸、煮、炖、烤、烩、拔丝等, 做出的菜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同时, 中国饮食习俗中的刀工也是相当繁杂的, 中国菜经刀工后的基本形态有:块、丁、片、条、丝、米、粒、末、泥、茸、球、段等。另外, 中国菜对火候的要求也比较高, 火候不到菜做不熟, 但是过了也不好, 一旦过了火候菜就做“老”了。因此, 中国菜讲究火候适中, 这样的菜才能做到恰到好处。最后, 中式菜肴还讲究味道的调和, 即所谓的“入味”, 要求各种原料和调味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在一起。

西方人的饮食强调科学与营养, 其烹饪的过程及菜肴的制作完全被规范化, 因而烹饪就会变成一种单调、机械、毫无乐趣的工作。其次, 西方人进食以摄入营养为主要目的, 只要营养够标准, 其它的就可以很随意。同时, 西方的烹饪方法相对于中国也很简单, 主要有煎、烤、焖、炸。在火候上, 中国人讲究火候适中, 而西式菜肴烹饪时间短, 很多菜都是放在烤箱中烹制, 火温适中。最后在调味上, 中式菜肴讲究菜要“入味”, 而西式菜肴则强调原料和调料的独立使用, 各原料互不相干。

1.4 用餐器具的差异

从用餐器具上来讲, 中国人进餐以筷子为主, 勺子为辅, 加之各种形状的杯、碗、盘、碟。中国的烹饪讲究餐具的造型、大小以及色彩都要与其菜品所匹配、协调, 这便是所谓的“美器”。把饮食当成是一种艺术活动, 从中得到一种艺术上的享受。

而西方人的餐具以刀叉为主, 以各种类别的杯、盘、碟等为辅。西方人在餐具上不像中国人那样强调艺术美, 他们的餐具相对比较单调、简单。简而言之, 西方人更注重食物的内容, 而中国人则更强调菜肴的形式。

2 中式菜名的翻译策略

由于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菜品种类的繁多。因此, 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 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 争取保证其文化蕴涵传递的完整性, 以便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交流。

2.1 直译法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风俗习惯等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在某种层面上又有着一些共同点, 比如说, 中国的传统烹饪方式“烧 (braising) ”, “炖 (simmering) ”, “煎炸 (frying) ”, “炒 (stir-frying) ”, “蒸 (steaming) ”等对于外国人也是比较熟悉的, 并有其对应的翻译方式。其次, 中式菜中的一些原材料以及调味品与西方也是基本对应的,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采取直译法。在直译法中, 首先我们可以运用以原材料命名的方式来翻译中式菜肴。比如:青椒肉片 (Sliced Pork and Green Chili) ;海米白菜 (Chinese Cabbage with Dried Shrimps) ;等等。以这种方式命名, 外国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菜的原材料。其次, 如果命名者还知道菜品的烹饪方式, 便可以把其烹饪方式加入其中。比如:炒大虾片 (Stir-fried Prawn Slices) ;清蒸黄河鲤鱼 (Steamed Yellow River Carp) ;等等。再次, 在直译法中我们还可以根据菜品的味道来进行命名, 这时候翻译的结构为味道再加上其原材料。如:麻辣豆腐 (Spicy Tofu) ;糖醋排骨 (Sweet and Sour Spareribs) ;等等。另外, 在中式菜品中会经常出现“砂锅”和“煲”这两个词。如何翻译菜品中所包含的器皿, 我们可以采取器皿后置的办法, 如:砂锅鱼头豆腐 (Stewed Fish Head with Tofu in Casserole) ;海鲜豆腐煲 (Seafood and Tofu in Earthen Pot) ;等等。像这种以器皿来命名菜品的方式是中国所特有的, 对于外国人来说, 单从菜品的名称仍旧难以想象菜品的外表以及功能。

2.2 直译加注法

由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 中式菜品便不可避免的包含了一些外国人所不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 或者菜品中包含有中药材成分, 或以古代名人命名的菜品, 这时候都要用到加注法对之进行解释。首先直译加注法可以用于包含有缩略词以及数字的菜肴。中国人喜欢用缩略词, 而对于进餐者来说有时候可能就会比较晦涩难懂。这时候我们需要先对其进行直译, 再用加注法对之进行解释。比如:地三鲜 (Fried Three Delicacies (potato, green pepper and eggplant) ) ;八珍豆腐 (Eight Delicious Bean Curd (ham, dried shrimp, winter mushroom, bamboo shoots, greens, tripe tips and squid) ) ;等等。其次, 中国的一些传统中药材也可以用来做菜, 但这些中药材在英语中往往没有与之完全对等的词语, 再加之外国人对这些药材了解甚少, 因此, 我们也应该采取加注法来完成菜名的翻译。比如:天麻炖鸡 (Stewed Chicken with Gastraodia Tuber (invigorating the circulation of blood) ) ;银杏蒸鸭 (Steamed Duck with Gingkgo (invigorating the heart and brain) ) , 等等。再次, 还有一些菜名是以人名命名的, 人名固然好翻译, 但其中的历史背景就需要我们用加注法对之进行解释, 以免造成文化信息的流失。比如:东坡肉 (Dongpo Pork (stewed pork initiated by the famous poet Su Dongpo in Song Dynasty) ) ;叫花鸡 (Beggar’s Chicken (toasted in lotus leaf and earth mud, invented by a beggar in Qing Dynasty) ) , 等等。此外, 还有一些菜品为了保留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独特风味而以地名命名。如:北京烤鸭 (Beijing Roasted Duck (heavy and greasy) ) ;成都子鸡 (Chengdu Stir-fried Chicken (strong spicy and hot) ) ;等等。

通过这种直译加注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文化元素的流失, 使用餐者对所食用的菜肴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但由于菜品的复杂多样, 这一方式并不能解释所有的菜肴, 因此, 我们需要灵活的运用翻译策略对中式菜品进行英译。

2.3 意译法

意译法也是翻译的重要策略之一, 有些极具民族特色菜品很难用直译法表达其内涵, 这时我们就需用到意译法对之进行翻译, 以达到一种对等的效果。比如, 我们经常把鱼、虾、猪肉称作“三鲜”, 还有另外一道菜叫做“炒双冬”, “双冬”指的就是蘑菇和竹笋, 因此“炒双冬”就是“Fried Bamboo Shoots and Black Mushrooms”, “三鲜汤”就是“Soup with Fish, Shrimp and Pork Balls”。

2.4 意译加注法

在菜肴的命名时, 人们还常常抛开菜肴的具体内容, 而采用一种优美或是诙谐的名称来命名使得菜肴的艺术感染力大大增强。中式菜肴还常常跟中国的信仰或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 因此,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采取意译加注法来传递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如:全家福 (Happiness to the Whole Family (Stewed Assorted Meats) ) ;八仙过海 (The Eight Immortals Crossing the Sea (Could dish with eight saucers) ) ;佛跳墙 (Lured by its

smell, even the Buddha jumped over the wall (Assorted Sea Food) ) ;等等。

2.5 意译加直译法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 其菜肴名称往往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因此, 在进行菜名翻译时, 我们往往不能单从一种翻译法进行翻译, 有时我们需要把直译与意译结合起来进行翻译。一方面, 直译可以保留源语言文化特点, 而另一方面, 意译可以帮助用餐者理解源语言。比如, “翡翠虾仁”这道菜, 其中就包含有“翡翠 (jade) ”以及“虾仁 (shrimp) ”, 而“翡翠”指的是“豌豆”。如果我们单单把这道菜直译成“Stir-fried Shrimp with Jade”就会使用餐者感到诧异, 所以我们应把直译意译结合起来, 译为“Stir-fried shrimp with peas”。类似的例子还有:琥珀鸡丁 (Diced Chicken with Walnut Kernel) ;出水芙蓉鸭 (Sliced Duck with Egg White and Ham) ;等等。

2.6 音译法

有些菜品极具民族特色, 因此很难译成英文。这时候就应该用到音译法, 音译法即译文的音位最大程度的接近原文的音位, 它是以汉语拼音的形式呈现的。使用音译法翻译菜名, 可以使其读音得以传播, 但该菜品必须是已经被外国人所熟知的。因为音译法只能传递其发音, 而不能表达其含义, 因此, 在进行音译法的同时常辅助以直译法, 意译法以及加注法,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比如:油条 (Youtiao (Deepfried Dough Stick) ) ;馒头 (Mantou (Steamed bread) ) ;包子 (Baozi (Stuffed Bun) ) ;等等。

3 结束语

菜名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要译出地道的译文, 译者必须要有较强的文化意识, 还要同时了解源语文化以及菜名的文化背景知识, 掌握较强的双语能力。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以便保持文化内涵的完整性, 减少文化隔膜, 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不断融合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卞浩宇.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2) .

[2]孙国瑾.论中餐菜名英译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J].山东外语教学, 2008 (3) .

中国菜名俄译问题研究 篇10

关键词:中国菜名,菜名俄译,中国文化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 自然而然我国的餐饮文化的发展也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中国的菜肴不仅在选材上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在烹饪方面也是别具一格。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菜肴的菜名也是多姿多彩、精巧别致。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 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加深, 这对于两国文化的传播交流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和俄国是两个相邻的国家, 随着国际交流的密切发展, 中俄两国的旅游业发展较快, 其中餐饮业的发展更加迅猛, 但在实际的生活中, 由于没有俄译的菜单导致很多的俄国游客不能充分了解中国菜, 不能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因此应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为中俄文化交流扫平障碍。

1 中国菜名的特点

中国菜名的发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它的发展伴随着中国菜肴的发展。中国菜肴依据烹饪的方法和历史典故的变化也在不断变化, 这也就导致菜名不断发展变化。中国的菜肴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在选材过程中就很有讲究, 选材丰富, 选材讲究材料生长的环境等。中国菜肴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的需要, 同时还追求菜肴的色、香、味、形、意, 使一道菜在完成之后不仅能吃还能进行欣赏, 从一道菜升华到一件艺术品。菜肴的特点决定了菜名在制作的过程中显得丰富多彩, 对于了解菜名由来的人比较容易, 但是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游客来说, 一个蕴含丰富文化的菜名在翻译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会让我们感到困惑。要进行菜名的翻译首先就要了解菜名的特点。我国的菜名既有写实的, 同时也有写意的。菜名在制作的过程中会蕴含比较深刻的文化底蕴。对于写实的菜名的制作主要根据食材的选用、烹饪的技巧, 例如红烧排骨、红烧鲤鱼, 通过菜名我们就知道菜的选材分别是排骨和鲤鱼, 烹调的方法主要是红烧。而写意的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菜名在制作的过程中并不是从菜品的选材出发而是追求菜品的意境美, 通过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来描绘一道菜肴, 使菜肴在满足色香味形的基础上也达到对于意的追求。带有意境的菜名使得人们在享用菜品的同时, 从精神上也得到了满足。一道写意的、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菜名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中国菜名在本国的使用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不论是写意的还是写实的菜名, 都很容易被人们接受。但是由于受到文化语境的影响, 很多带有意境的菜名在翻译的过程中并不像想象中容易简单。很多写意的菜名在翻译的过程中会使外国游客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而一些菜名使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进行翻译后就缺少了菜肴本身的意境美。

2 中国菜名的翻译原则

对于中国菜名的制作我们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中国菜名的翻译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顾客进入饭店的目的就是就餐, 而饭店为顾客提供的菜单就是让顾客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一道菜的具体选材和烹饪方法。因此中国菜名的翻译原则要求“简洁明了”。在中国菜单的翻译过程中要突出简洁这一原则, 每道菜的菜单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宜书写过长, 也不需要将每道菜的来龙去脉都一一说得很详细。应使顾客在较短的时间就可以了解一道菜的大体内容是什么, 以帮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决定, 确定想要吃哪一道菜。明了这一原则要求菜单在翻译的过程中要传达出菜品的食材、烹饪的方法, 以及其他的关于此菜的其他特点, 这时就可以将菜品的制作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同时还要控制词汇的数量不能过多。有专家认为饭店的菜单是一种信息文本, 是交际翻译的一种方式, 而交际翻译的实质目的就是让对方了解原文读者的真实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带有写意的菜单翻译的工作中要坚持就实避虚的原则, 详实地介绍菜名的内容, 尤其对于写意的菜名, 首先是要传达选用的食材, 其次是烹饪的方法, 如果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 我们还可以简单地介绍菜名的历史典故, 将中国的菜名、历史文化传播出去, 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3 中国菜名的翻译方法

3.1 直译法

将中国的菜名翻译成俄文过程中, 有较多的方法, 其中的直译法是比较常见的, 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中国菜名中的写实的菜名。中国菜名大多是以写实为主的, 我们通过菜名的内容就可以轻松地了解菜品的主要食材、烹饪的方法, 以及菜品的色、香、味。中国菜名中写实菜名进行俄文翻译的过程中, 很多菜名中的原料食材可以在俄文中找到具体的词汇, 但是对于中国菜中的烹饪方法就无法找到一一对应的词语了, 加之中国与俄国在饮食文化习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很难将中国菜名中的烹饪技术及时地翻译成俄文。当遇到这种情况时, 我们将中国菜中的煎、炒、烹、爆、炸、熘、煸、焖、汆等几种常见的烹饪方法在俄语中找到相应的词语进行统称, 通常我们采用的直译法中有四种方式将中国菜名进行俄文翻译, 例如, 第一种就是菜名+主料或是原材料+菜名, 这种翻译方法主要适用于蔬菜沙拉、冰糖莲子、蔬菜拼盘等菜肴。一种方法是烹饪法+主料名, 这种翻译方法主要适合于清炖甲鱼、水煮肉片、红烧鲤鱼等。一种方法是主料+调料, 这种翻译方法主要适合于以下菜名, 比如鱼香茄子、红烧鱼翅、五香鸡、孜然羊肉。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原料+器皿, 这种菜名的翻译方法主要还是适用于砂锅鸡、铁板牛肉、铁锅烧鹅等。直译翻译的方法可以比较轻松地将中国的菜名进行翻译, 但是这种翻译的方法主要还是集中在菜名的一部分, 并不是包括所有的中国菜。

3.2 意译法

对于中国菜名中的一些写意的的菜名, 我们就不能只用直译的方法进行菜名的翻译了。意译法中的菜名多数是人们根据菜品的特点, 同时结合诗情画意的景象采用隐喻或是比喻的方法, 融合了动物、植物、成语典故或是地名进行创造, 要求我们在进行菜品的翻译过程中要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这种菜名可以使人们对菜品进行充分的联想, 可以引起顾客的好奇心。菜名中比较优美的有芙蓉、银牙、雪山、白雁等。这些名字的出现不仅让我们对菜名产生好感, 同时也产生期待, 不仅符合人们对于美好的向往, 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元素深深地融入到了菜品的名字中。这些菜名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 由于一些外国游客对于中国历史文化一窍不通, 不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对于这些意译的菜名就不能使用意译的方法进行翻译了, 只能采用避虚就实的翻译方法来继续进行菜品的翻译工作。例如, 菜名中有一道菜叫作蚂蚁上树, 这其实就是将粉丝与肉末进行烹饪, 将肉末附着在粉丝上。如游客了解这一文化内容, 我们就可以对其进行意译的翻译。如果某个游客对于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了解, 只能使用直译的方法进行菜品的翻译, 但这就无法将菜品的意境美表现出来。例如翡翠豆腐、金玉满堂、积雪银钟、百鸟归巢等。

3.3 典故型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 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中华饮食文化逐渐为国际友人所了解和喜爱。在向国际友人介绍、推荐中华菜肴时, 要知道有一部分是由某个人得来的或与某个人有关系, 从而以其名字命名, 如:东坡肉、贵妃鸡翅等。然而还有一部分因某个历史事件或传说而命名的, 如:佛跳墙、大救驾等。

4 结语

中国菜名中蕴含了大量中国饮食文化和历史文化, 了解中国的文化就可以了解中国的菜名, 同时了解中国的菜名也是在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和历史文化。把中国菜名准确译成俄语, 让广大俄国人了解中国饮食并喜爱中国饮食, 这是中国饮食文化走向俄罗斯的重要一环。相信随着中俄两国之间交流的不断深入, 会有越来越多的俄国人了解、喜欢中国菜肴, 会有更准确、更规范的中国菜肴俄译名的出现, 也会有更好的关于中国菜名俄译的作品出现。

参考文献

[1]林少雄.口腹之道[M].沈阳:沈阳出版社, 1997.

上一篇:党建基础工程下一篇:粮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