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菜名

2024-10-08

中国菜名(共12篇)

中国菜名 篇1

一.引言

如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菜也走上了国际路线, 那么对于菜名的翻译研究也具有了实践意义。2007年2月20, 美国《有线电视网》作了以“错误的翻译”为题的报道, 就讲到中国菜名的错误翻译引起的笑话, 如把“童子鸡”译成了“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正确地传播和交流, 本文以隐喻式菜名的翻译为例, 对隐喻式菜名进行了分类并提供了几种翻译方法和技巧。

首先在此区分一下“隐喻式翻译”和“隐喻的翻译”, 二者是不同的概念。王斌 (2010) 提到:隐喻式翻译是翻译过程中实施运作的认知方法, 而隐喻的翻译是对修辞隐喻这个对象进行翻译。隐喻式翻译是用译语文化交际模式对原语文化交际模式做类比性解释。如“Arollingstonegathersno mass”不是隐喻句,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就是它的隐喻式翻译。“滚石不生苔”是对原文的直译, 没有与原语进行类比, 且不符合译语的交际模式, 故不是隐喻式翻译。隐喻的翻译是指源语是隐喻, 对此隐喻进行翻译, 如“life is a journey.”是一个隐喻句子, 对它的翻译就是隐喻的翻译。

隐喻式菜名就是源文本是隐喻, 对于它的翻译就属于隐喻的翻译。“隐喻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 主要表现为隐喻式翻译、移植式翻译和白描式翻译”。隐喻式翻译已讲过, 其实它更像是归化翻译, 只是将原文本中的内容用目标文本的交际模式表达出来。而“移植式翻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洋化翻译”, “滚石不生苔”就是“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ass”的移植式翻译。白描式翻译“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文本的翻译, 而是用白描的语言来解释原文隐喻表达的语用意义”。比如“Each of us has his carrot and stick.In my case, the stick is my slackening physical condition, which keeps me from beating opponents at tennis whom I overwhelmed two years ago.My carrot is to win.”“carrot”译成了“动力”, 是揣测了文章作者的语用意义。这种翻译方法也是归化的表现, 用读者可以明白的话语来翻译。

归化和洋化翻译更多的是涉及文化层次的概念, 是语言交际方面的策略。而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技巧, 是处理语言层次的方法。当然并不是说两个层次没有交集。对于中国隐喻式菜名的翻译, 是既包括语言层次又包括文化层面的翻译的。

二.中国隐喻式的菜名

1.隐喻式菜名的分类

“色香味俱全”能保证菜不错, 但一个好的菜名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琼瑶女士笔下的《还珠格格》中女主角将几道平常的菜名附上诗词和典故, 博得皇上嘉奖, 也同时增添了大家的乐趣和食欲。

我们对于隐喻式菜名的命名划分有以下几种:

第一:按菜的象征意义命名。中国菜名注重讨个好彩头, 因此多有代表吉祥、喜庆、美好的字眼或意味的词语。比如在喜宴上的“龙凤呈祥”, 是祝福新人会有龙和凤的庇佑, 能够祥和幸福地生活。不过听名字会让人不知食材是何物?其实它是用蛇和鸡炖的汤。蛇, 在中国也被称作“小龙”, 而古语中又有“野鸡飞上枝头变凤凰”, 这里把蛇比作龙, 把鸡比作凤凰。还有“瑞雪兆丰年”, 由鸡蛋、银杏、西兰花、白玉菇、熟腰果和辣椒作成。这里的“瑞雪”是鸡蛋清打碎蒸后, 因在颜色和形状上相似而得名。“瑞雪兆丰年”是中国习语, 意思是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

第二种, 以有趣的形象而命名。此类菜名是根据食材的形状或颜色而取, 比如“蚂蚁上树”和“黑熊耍棍”。前者的食材是粉条和肉末。这是根据肉末小而成团符合蚂蚁的外形和群居特点, 粉条细长的特征吻合树的形象。“黑熊耍棍”是木耳炒豆芽。豆芽因形状常被当成菜中棍棒的形象, 而木耳的颜色和黑熊一样。这样的起名方式不仅可以起到标示作用, 更体现了起名者幽默的一面。

第三种, 一些菜名是利用谐音的手段把食材的发音配上吉祥话或凑成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此类的菜有“霸王别姬”“五福临门”“年年有余”等。其中“霸王”“姬”“福”“余”就是食材。甲鱼又名“王八”和“霸王”音似, “鸡”和“姬”又同音, 二者的名字组成中国历史上的事件: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兵败, 知大势已去, 在突围前与宠妾虞姬诀别。“五福临门”是由白豆腐、油豆腐、冻豆腐、炸豆腐和腐竹等做成, 取“腐”与“福”谐音。“五福临门”是表示诸多幸运到家。“年年有余”是把黄鱼先煎后炸而成, 因“余”和“鱼”同音, 意味着年年有剩余, 生活富裕, 是对来年的期盼。

第四种, 菜名有着一定的文化典故。比如“佛跳墙”, 并不是佛去跳墙而形成的菜, 而是相传清代, 在一次文人聚会时, 此菜浓香夺坛而出, 食者纷纷叫好, 有人即兴赋诗“坛启荤菜飘四邻, 佛闻弃禅跳墙来”, 遂大家将此菜改名佛跳墙。另外一个有名的当属“麻婆豆腐”了, 始创于清同冶初年, 是陈春富之妻陈刘氏用鲜豆腐, 牛肉末, 辣椒、花椒、豆瓣酱等烧制而成。她烹制的豆腐, 麻、辣、烫、嫩, 味美可口, 十分受人欢迎, 因她脸上有几颗麻子, 故传称为麻婆豆腐。

第五种, 因食材的美称而给菜命名。如“泰山三美”此菜就由誉为“泰山三美”的白菜、豆腐和水做成。大家众所周知的“地三鲜”, 顾名思义, 即地上的新鲜食物:土豆、茄子和辣椒。

2.翻译方法

我们对隐喻式菜名进行了分类, 此处给出翻译的方法。中国菜名的翻译具有文本和口头两种方式, 本文只注重前者。文本形式由于空间有限, 故要求菜名不易太长, 不过还是可以配图片的。

首先, 对于具有象征意义的菜名, 我们在翻译时应保留其含有中国特色文化, 故采用直译和加注的方法。比如“龙凤呈祥”可译成“dragon dancing with phoenix”, 然后加注:snake and wild chicken are called the small dragon and phoenix in ancient time;the two mascots mean good fortune。“瑞雪兆丰年”译为“a timely snow promising a good harvest”, 加注:eggs, ginkgo, broccoli, white jade of mushrooms, cooked cashew and peppers;the color of eggs is like the white snow。这也是洋化翻译, 将源文本的文化风格保留下来。

第二, 对于以有趣的形象而命名的菜, 我们在翻译时用直译和图片的方法。“蚂蚁上树”译成“the ants climbing trees”, 将“黑熊耍棍”译成“the black bears playing sticks”。然后在菜名下附上图片, 使食客恍然大悟并欣然而笑。这既是洋话也是归化, 更像是隐喻式翻译, 因为这种交际模式在两个语言中都是接受的。

第三, 对于利用谐音的手段而命名的菜, 我们就直接用拼音的方式呈现菜名。比如“霸王别姬”译为“Ba Wang Bie Ji”, 因为此菜含有中国的历史事件, 故应加注一下:The Conqueror Xiang Yu farewell to his concubine Yu;Ba Wang (the Conqueror Xiang Yu) has similar sound with the turtle, wang ba;Yu Ji has the same pronunciation with chicken, ji in Chinese。“五福临门”“Wu Fu Lin Men”, 注为:luck is coming to your home;the latter sound of tofu is the homophone of fu, the luck in China.“年年有余”“Nian Nian You Yu”, 脚注:surplus year after year;fish is called yu in Chinese as that of余。此类的翻译是洋化的, 是直接用源语的语言。

第四, 对于有着文化典故的菜名, 我们翻译时直接翻译并加注解。“佛跳墙”可译为“Buddha jumping over the wall”, 加注:stewed shark fins with assorted seafood;from the poem“as the altar is revealed, the Buddha abandons the zen to jump over the wall to smell the dish”in Qing Dynasty。“麻婆豆腐”译为“Mapo Tofu”加注:bean curd cooked in hot-spicy meat sauce, first is cooked by a woman, Mapo.

第五种是因食材的美称而命名的菜。对于此类菜名的翻译应直接翻译并解释食材。如“泰山三美”为“Three Beauties of Mount Tai:Chinese cabbage, Tofu and water”。“地三鲜”为“three deliciousness on earth:potato, eggplant and chili”。

三.结语

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到中国品尝当地菜, 为了使中国菜更好地被世界了解和接受, 我们也应该做好菜名的翻译。本文针对的是中国隐喻式菜名的文本翻译。本文将隐喻式菜名分为了五类, 并提供了相应的翻译方法。总的来说多采用直译和加注的结合。因为单独的直译和意译都会使人不知食材或不能传达出文化的内涵。加脚注的方法则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 在菜名的翻译时可能会做不到完美, 希望读者见谅。不管源文本是如何, 译者都应持有对原作者和读者负责的心态, 只有这样才能把文本译好, 才能将中国菜发扬广大, 走向国际。

参考文献

[1]龚颖芬.谈隐喻与中国菜菜名[J].南方论刊, 2009. (6) :51, 56.

[2]邝江江.中式隐喻菜名:其功能与语言能力[J].安徽文学, 2010. (9) :243, 263.

[3]李勇.谈中餐菜名的翻译[J].辽宁师专学报, 2014 (2) :12-13。

[4]李敬科.跨文化传播视阈的中式菜名翻译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7 (5) :69-70.

[5]宋梅, 陈丹.中式菜单英译中的可译性限度及其补偿策略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 :53-56.

[6]王斌.隐喻的翻译和隐喻式翻译[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18 (4) :91-96.

[7]朱晓媚.浅释饮食文化中菜名的翻译技巧[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2.30 (1) :72-74.

中国菜名 篇2

1.酸甜咕噜肉Sweet & Sour Pork

2.菜远炒排骨Spareribs w/ Tender Green

3.豉椒排骨Spareribs w/ Black Bean Sauce

4.凉瓜膳殴Bitty Melon Spareribs

5.京都骨Peking Spareribs

6.椒盐排骨Pepper Salt Spareribs

7.豉椒焖排骨Spareribs w/ Black Bean, Pepper

8.菜远炒牛肉Broccoli Beef

9.凉瓜炒牛肉Bitty Melon Beef

10.黑椒牛仔骨Black Pepper Short Rib

11.椒盐牛仔骨Pepper Salt Short Rib

12.中式牛柳Chinese Style Beef

13.四川牛肉Szechuan Beef

14.干扁牛柳丝String Beef

文化空缺及中国菜名的英译 篇3

关键词:文化空缺;中国菜名;英译策略;跨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8-0205-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3.052

1 . 引言

汉语中的某些事物在英译时并没有一一对应的翻译,这就是文化空缺现象。所谓文化空缺,是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语言文化现象在另一个民族不存在。文化空缺现象最初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语言学家霍凯特提出,他通过对比两种语言发现不同语言的语法模式中存在“偶然的缺口”。Lado通过对比英语和俄语词汇,首次采用“词汇空缺”来描述文化空缺。自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学者对文化空缺做了大量研究。80年代末,俄国学者索罗金等人在论述话语及其民族文化特点时正式提出“空缺理论”,并将这种空缺分为主观型、交际活动型、文化空间型和话语型等四种类型的空缺。国外对于文化空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比较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等西方语言的词汇,针对汉语的比较较少。国内对文化空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多针对汉译英困境进行研究探索,如朱莹提出了空缺的应对策略;王永泰提出“名从主人,音译加释”的翻译原则。

在跨文化交流频繁的今天,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受到了外国人的极大关注,中国菜名的英译也就变得极为重要。然而现在菜名翻译多样,也不准确,容易使人误解。如四川名吃“夫妻肺片”被翻译为“Beef Shank, Tendon & Tripe”,“Sliced Beef Giblet in Spicy Sauce”或“Pork Lungs in Chili Sauce”,这几种翻译都不能准确地表达这道菜,而且主料为牛肉,并非猪肉,更有翻译为“Husband and Wifes Sliced Lung”,甚是恐怖。这些都是由文化空缺造成的,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传播,要了解语言蕴含的文化才能把文化传播工作做好。随着文化转向和文化翻译学的出现,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变,也是跨文化的传通。本文通过分析中文菜名英译的文化空缺原因,探索正确的中文菜名英译方法,促进跨文化交流。

2 . 文化空缺的原因及分类

由于中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心理状态及文化背景知识不同,造成了中西语言文化的不同。就菜名英译而言,文化空缺可分为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材料文化和社会文化空缺。

人类与自然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种生态文化概念也体现在菜名中,如蚂蚁上树、蝴蝶骨、羊蝎子、炸麻雀等,均不是以蚂蚁、蝴蝶、蝎子、麻雀为材料,这样的命名更加贴近大自然。有人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能成为中国人的食物,这也正体现了中国饮食的生态文化观。如茶树菇炒鹿片、馋嘴蛙、鱼腥草拌米线、酥炸山菌、木耳炒山药等大多也是来自大自然。但这也给这些菜名的英译带来了困难。西方人的食物以肉食为主,与中国食物存在很大差异。

在语言文化层面,中国菜名追求听起来优美,有些菜名仅从名字上很难知道是什么材料。如琥珀花生、水晶鹅肝、翡翠鲍脯麒麟鸡、枸杞浓汁烩凤筋、牡丹珠圆鸡、脆皮鸳鸯鸭、麻辣响螺片等体现了各道菜的特色。像琥珀花生体现了花生的色泽透亮,但在翻译的时候这些菜名只能把主料译出,其他效果难以表达。如美极掌中宝,仅从菜名很难看出它是什么,其实它是鸡脚。西方文化中食物的表达比较直接,如牛排、猪肉等。

在宗教文化层面,中国人信奉佛教,以龙为吉祥物,故中国菜名有部分是以佛、龙命名的,以取其吉祥、美好愿望之意。而西方则信奉耶稣,所以在英译时难以表达。如佛跳墙、龙凤琵琶豆腐、鱼香佛手、糊辣佛手鸡等从名称上看具有宗教特色,难以地道翻译。

从材料来讲,中国一些饮食在西方并没有,如馄饨、油条、炒面、锅贴、粽子、馒头、包子等都是中国特有的。馄饨虽与饺子相似,但也不与英语的“dumpling”对等。

由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很多中国饮食带有中国特色。如过桥米线、东坡肉、宫保鸡丁、大救驾等,都是有着历史典故的。在每一道菜背后都有一个故事,理解背后的故事能帮助理解这道菜的由来,因此难以英译。

3 . 中国菜名英译策略

王佐良指出“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由于中国菜名英译存在着以上五种文化空缺,对于不同的菜名应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译名既要能让外国人理解接受,又要尽可能地保持中国文化内涵,可采用直译、释译法、音译、音译加直译、注释法等。

直译侧重保存原文的内容及形式。大部分中国菜名都是以烹调方法、烹调用具和食材等来命名的,这类菜名可采用词对词翻译,把其制作方法和主要原料翻译出来便可。这种翻译方法容易理解,也能保持原名的格调。如:

酥炸春卷 crispy fried spring rolls;回锅肉 twice cooked pork slices;鱼香茄子 braised eggplant;涮羊肉 instant boiled mutton;红烧鱼braised fish in brawn sauce

中国菜名贵在名字优美,采用比喻、寓意等方式命名,从菜名可传递出色香味俱全的画面,所以直译不能满足其需求,可采用释译法,将其翻译得更为直观,将菜名的主要食材和本意译出。如:

晚霞映牛舌 OX tongue in tomato sauce;翡翠虾仁 shrimp with green vegetable;宫保(爆)鸡丁 fried diced chicken in Sichuan style;红烧狮子头 braised minced pork balls with brown sauce

音译法是指源语的语音被目的语的语音相似词所替代。这种翻译方法既生动形象,又朗朗上口。如Coca Cola可口可乐;sandwich三明治等。中文菜名也可以类似方法翻译,如:

饺子 Jiaozi;包子 Baozi;锅贴 Guotie;汤圆Tangyuan;油条 Youtiao

两类中国菜名能以音译加直译法进行翻译。一类是菜名中包含人名的,另一类是菜名中包含地名的。英译时采用人名、地名音译,主要食材直译的策略,既能展现菜品的出处,又能把其特色表现出来。如:

北京烤鸭 Beijing roast duck;麻婆豆腐 Mapo bean curd;东坡肉 Dongpo braised pork;湖南虾Shrimps, Hunan Style

注释法是为了对中国文化了解较少的人提供饮食背景文化知识的。一些中国菜名包含着典故,通过注释,既能让外国人了解菜品由来,又能增加他们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也不会让人误解。如:

狗不理包子 Ignore the dog buns—The “Ignore the dog buns” was produced by Gao Guiyou in Tianjin in Qing Dynasty. Mr. Gao opened a steamed stuffed buns restaurant when he was seventeen and the steamed buns were very delicious. The name came from Mr. Gaos nickname “gouzi (dog)”and he always forgot to speak with the customers when he was busy with business, so people gave his restaurant the name “dog ignore” instead of the original one. People remembered the name after the Empress Dowager Cixi spoke highly of it.

4 . 结语

由于中西方价值观、习俗、社会、历史背景的差异,导致了文化空缺,在跨文化交流中,文化空缺会导致交际障碍。作为文化交流工具的语言翻译承载着重要的责任,不仅要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更要在翻译为目的语时还尽量保持源语文化特色。中国菜具有鲜明的中华特色,因此中国菜名的英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既能做到清楚明了,又要保持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要根据不同菜名类型,采取适当的中文菜名英译方式,促进中西方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M].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7.

Pitirim A. Sorokin and Robert K. Merton. Social time: a methodological and functional analysi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37(5).

王秉钦. 文化翻译学(第二版)[ M ] .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206-211.

王永泰.从“咖啡”“凉茶”看民族文化空缺的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8(21):52-54.

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M].中国翻译,1984.

中国菜名的翻译方法初探(英文) 篇4

China has a splendid food culture.Along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pen policy and reform and the appearance of cultural diversity,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China’s food culture to the world.How to do it?The first task is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food.

The potential worth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ndustry is huge.In the proces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good understanding and proper comprehension are not just a tool for us to get a better idea about things from different culture,but also the necessary weapon to enrich our own culture.On the other hand,if the translation is hard to understand,it will cause lots of trouble even conflicts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2 Concerns and Problems of Translation

2.1 Material first

“One just needs to explain the materials and the way it cooks.”as it is said.

English dish names are for the convenience of foreigners’order,and they don’t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of popularizing Chinese culture.As for the menu translation,it is successful if it gives a clear explanation to the materials and cooking techniques.And if it can be modified to promote people’s appetite,that is perfect.

2.2 Aesthetics first

Some experts insist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dish name should observe the aesthetic effort.Among Chinese food,there are such dish names including“blossom”(百花),”lotus”(芙蓉)and so on.They vividly describe the pretty profiling and make people appetitive by their images.Thus we must not neglect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the dish.

3 Translation Principles for Chinese Dishes

The same Chinese food can be cooked in different ways.Knowing exactly what is the meaning of each cooking method and choose the right one to translate the dish is the premise.Usually the cooking methods are used as adjectives.To make the translation easier,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groups:

“”煮“”白灼“stewed”(煲、炖、烩).It means putting the food into a pot,then adding water to cook the food,for example,“Boiled Egg”(煮鸡蛋)”Stewed Pork”(炖猪肉),etc.The second group is“quick-fried”(爆)“stir-fried or sautéed”(炒),and“fried or pan fried”(煎).It meanputting the food into a pan,stir-friing the food with a quick fireThe third group is“marinated”(卤),“braised”(焖),and“simmered”(煨).It means putting the materials into the sauce,andto.The fourth group is“roast or barbecued”(烧烤),“mixed or assorted”(什锦),“sweet and sour”(糖醋),“broiled or grilled”(铁扒)“spiced or seasoned”(五香),“toasted or baked”(烘烤),“braisedwith soy sauce(in brown sauce)”(红烧),“spicy and hot”(麻辣)“smoked”(熏),“steamed”(蒸).This group indicates the differenflavors even with the same materials.For example,“Sweet andSour Fish”(糖醋鱼)and“Braised Fish with Soy Sauce”(红烧鱼)The fifth and last group is“pickled,preserved,salted”(腌)“mashed”(捣烂),“minced”(剁碎),“ground”(磨碎),“dicedcubed”(切丁、切块),“filleted”(切柳),“sliced”(切片),“shredded”(切丝),“shelled”(去壳),“boned”(去骨),“peeled”(去皮),etc.Thigroup shows how the materials look like before they are beingcooked.

3.1 Translation methods

3.1.1 Naming beginning with the material

Formula:Main ingredients(shape)+(with)subsidiaries(Chicken Cubes with Almond杏仁鸡丁)

Formula:Main ingredients(shape)+(with,in)flavo(Duck Webs with Mustard Sauce芥末鸭掌)

3.1.2 Naming beginning with the cooking techniques

1)Introducing the Cooking techniques and main ingredients

Formula:Cooking techniques+main ingredients(shape)(Soft-fried Pork Fillet软炸里脊)

2)Introducing the Cooking techniques,main ingredients and subsidiaries

Formula:Cooking techniques+main ingredients(shape+(with)subsidiaries(Braised Chicken Fillet with Tender Ginge仔姜烧鸡条)

3)Introducing the cooking techniques,main ingredients and flavor

Formula:Cooking techniques+main ingredient(shape)+(with,in)flavor(Braised Beef with Brown Sauce红烧牛肉)

3.1.3 Naming beginning with shape or flavor

1)Introducing the Shape(taste),main ingredients and subsidiaries

Formula:Shape(taste)+main ingredient+(with)subsidiary(Crisp Chicken with Sesame芝麻酥鸡)

2)Introducing the Taste,cooking technique,and main ingredients

Formula:Taste+cooking technique+main ingredient(Crisp Fried Spareribs香酥排骨)

3)Introducing the Shape(Taste),main ingredients and flavor

Formula:Shape(taste)+main ingredient+sauce(SlicedFish with Tomato Sauce茄汁鱼片)

4)Naming beginning with Person’s name or place name Introducing the Initiator(Cradle)and Main Ingredients Formula:Person’s name(cradle)+main ingredient(MPo Bean curd麻婆豆腐)

Introducing the Initiator(Cradle),cooking techniques and Main Ingredients

Formula:Person’s name(cradle)+cooking technique+main ingredient(Dong Po Stewed Pork Joint东坡煨肘)

3.1.4 One dish named in different way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one dish can be translated by several way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Take Kung Pao ChickenCubes(宫保鸡丁)for example:Sauteed Chicken Cubes with Peanuts OR Gongbao Chicken Cubes OR Diced Chicken with Chiland Peanuts

3.1.5 Translation in direct way

1)The principle of usage of Chinese Pinyin

Principle 1:Typically Chinese and widely accepted by other nations,the Chinese traditional food can be translated with Chinese Pinyin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riz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Chinese culture.Example:Jiaozi(饺子),Baozi(包子),Mantou(馒头),Huajuan(花卷),Shaomai(烧麦).

Principle 2:Typically Chinese and widely accepted by other nations,the Chinese traditional food are translated with the dialect and keeps its spelling.Example:Tofu(豆腐),Kung-Pao Chicken(宫保鸡丁),Chop Suey(杂碎),Wonton(馄饨),Shao-mai(烧麦).

2)Transl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iteral information

As discussed in part 3.2.2,the Chinesse dish names showing the cooking techniques and ingredients belong to this category.Ex-ample Salted Duck(咸水鸭)

3.1.6 Translation in indirect way

Some dish names contain the special local product,so weneed to render them into the common names,and then translatethem into English.Generally speaking,this category is the beautifi-cation of the materials and the cooking techniques.For example,“fish maw”(鱼鳔)is usually called“cod’s maw”(广肚);“shuang-dong”(双冬)refers to“mushroom”and“bamboo”;“yugun”(玉棍)is referred to as“bamboo shoot”.

3.2 Two problems concerned

3.2.1 The usage of singular and plural of countable noun

The countable nouns in the menus are usually in the plural form,while in condition that there is only one main ingredient othe ingredient is too small to be counted,the singular form shouldbe employed.

In the first dish name,“noodles”and“vegetables”are count-able,so we use the plural form.In the second one,“scallion”isminced too small to count,so the singular form is employed here.

3.2.2 The usage of propositions“In”and“With”in the sauce and subsidiaries

If the main ingredients are in the sauce or in the subsidiaries,the proposition“in”is employed.

Example:Steamed Beef Ribs in Black Bean Sauce(豉汁牛仔骨)

The main ingredients“steamed beef ribs”are in the subsidiary the“black bean sauce”,so the proposition here is“in”.

4 Conclusion

China’s rich cuisine culture always causes lots of trouble to foreigners,especially when they order in the restaurant.The diverse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the same dish challenge them with inconvenience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nify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food.

First of all,names of the dishes should be brief and concise They play the role of explaining the materials and flavors of the dishes.Generally speaking,there are three to eight kinds of materials.It deserves proper consideration to achieve a brief and clear effect.In the second but not last place,the dishes present themselves with some anecdotes,such as“Beggar’s Chicken”and“Ma Po Tofu”.The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food culture.It is impossible to explain clearly the dish through a straight literal translation,and it will be too complex to illustrate the anecdotes behind.Therefore,the key point is to take account of both the culture and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dishes.

参考文献

[1]Jakobson,Roman.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C].Cam 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9.

[2]Mona Bake,Rutledge.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Nedergaard-laesrn,Birgit.Culture-bound Problems in Subti tling[J].Copenhagen:Museum Tusculanum Press,1993.

[4]Nord,Chi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 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7.

[5]Peter Newmark.A Text 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 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6]Peter Newmark.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London:Polytech nic of Central,2001.

[7]Qiu,Maoru.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1998.

[8]Nida E A,Taber C 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J.Brill,1969.

[9]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有趣的菜名 篇5

1.那个著名的“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竟然是海带炖猪蹄!

2.某日在饭店点一道菜“母子相会”,菜上来一看,居然是黄豆炒黄豆芽!

3.“雪山飞狐”就是炸虾片(白色),上面有几个很小的炸虾皮!

4.“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天啊,竟然是红烧猪蹄,然后边上点缀一些香菜!

5.一个小饭馆有道菜叫做“波黑战争”,问了问才知道是菠菜炒黑木耳。

6.还吃过一道菜叫“青龙卧雪”,就是一盘白糖上面放根黄瓜,而“瑞雪火山”就是凉拌西红柿上面再撒些白糖。

7.一次去饭店吃饭,菜谱上有道菜叫“猛龙过海”,觉得新鲜,就点了一道,端上来一看:一碗清汤上漂着一棵葱。

8.某日吃饭,好奇点了道“悄悄话”,端上来一看,原来是猪口条和猪耳朵。

9.旅行在泰安,要了一道菜“泰山三美”,上来一看,就是白菜豆腐,质问服务员,答曰:三美是白菜、豆腐和水,泰山的水最美。

10.点过一道菜叫“绝代双骄”,就是——青辣椒+红辣椒。

11.还有“红灯区”——辣子鸡丁!

12.“关公战秦琼”就是西红柿炒鸡蛋——红脸和黄脸。

13.有一个叫“心痛的感觉”就是一杯白开水(50元)——让你肝胆俱裂。

14.在一家小面馆点了一份“牛拉面”,后来发现一片牛肉也没有,叫来店主理论,得到的答案是,做面条的师傅姓牛!

15.知道“乱棍打死猪八戒”是什么吗?是豆芽炒猪头肉。

16.“独秀峰”是什么菜?端上来一看,竟然是一盘鸭屁股。

17.“严刑拷打”——竹笋烧肉;“乌云遮日”——紫菜蛋花汤。

18.菜名“小二黑结婚”,原来是盘子里两个剥光的卤蛋!

19.有人吃过“火辣辣的吻”吗?——呵呵,就是辣椒炒猪嘴啊!

20.在某大饭店用餐,点了几道大餐后,又要了几道素菜,其中一道叫“银芽盖被”,名字看着新鲜,菜上桌后,才看清是黄豆芽掐头去尾的白梗上面盖了一层摊鸡蛋。

21.一次,在一湖北风味店吃饭,一道菜叫“逗你玩”,上菜后一看,是豆腐做的丸子。

22.“玉女脱衣”就是去了皮的黄瓜段。

23.“黑熊耍棍”,猜猜是什么菜?其实就是黑木耳炒豆芽。

24.在黄山一家饭馆,吃“黄山一绝”,结果竟然是一盘蕨菜。

25.有一道菜叫“猴子捞月亮”,觉着可能不错,一看,原来是一盘醋上面滴了一滴香油!

26.有一道菜叫“白马王子”,当时不知为何物,就要了一盘。菜上来一看——就一大豆腐,上面还插了张刘德华的照片。

女人与菜名 篇6

但是把女人和吃联系在一起,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古人早就说过,“秀色可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四川的麻婆豆腐,不过是麻辣豆腐加些牛肉丁罢了,其白、嫩、辣、烫自然让人联想到女人。叫麻婆,是因为点缀了牛肉丁。

“李大嫂酥长鱼”是一道典型的随园菜。一条普普通通的鱼,经过厨师的烹饪,文人的点拨,可以让人们吃出点儿鱼之外的味道。我吃着外焦里嫩、清清淡淡、香浓可口的鱼,很自然想起了“谭记儿”这出戏中“月儿弯弯照楼台,张大嫂给我送鱼来”的唱词;《嫂镜》这篇文章中写道:到高原哨所探亲的白莲嫂子……有这么多充满成熟魅力的嫂子跟我一起吃饭,一时胃口大开。

一个清蒸仔鸡,起名为“贵妃鸡”或“贵妃醉酒”的确贴切。吃着光润油亮、酒香四溢、鸡肉酥烂、汤味醇和的清蒸仔鸡,既能想起描写杨玉环“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词句,又像“贵妃醉酒”一般,久久不能忘怀。

有的饭店把猪蹄叫“红酥手”,不由得使人想起陆游的“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佳句。另一个面点叫“肖美人菠萝”既有美人又有水果的香气,销路肯定不错。

“龙虎斗”是蛇和猫(果子狸)同烩而成,菜名里有点硝烟味。店家再加上一只鸡,就变成了“龙虎凤”,还有了点三角感情的纠葛。由刀枪剑戟到情义绵绵,不由得使人想起金庸笔下的一个个美丽凄婉的故事,一下子调动起人的七情六欲。吃龙虎、戏娇凤,直吃得各个尽兴而归。如果把猫去掉,只蛇和鸡同烩,叫个“龙凤满坛香”,让人想起的就变成洞房花烛夜,小两口卿卿我我。

“西施舌”是闽菜的名菜,其实就是个贝肉汆汤,因为肉颇似人舌就得了这个美名。试想一下,西施这个大美人吴侬软语,舌头就像毛毛雨润了似的。说出话来莺啭鸟啼,她的舌头,吃到嘴里能不浮想联翩吗?

这些菜名里都有女人,这些女人都给人以大爱大美的感受。而有的饭馆的菜名有女人,也许是很漂亮的女人,但却让人望而却步。

一个凉拌削了皮的黄瓜段叫做“少女脱衣”,以此来招揽顾客,这是多么的不雅与低俗。

中式菜名英译探析 篇7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 领略这个文明古国灿烂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在享有世界烹饪之国之称的中华大地, 品尝独具特色的中国美食, 自然成为海外游客在中国观光游览的一项重要内容。此时菜名的翻译不仅仅起信息传递作用, 更是一种文化传播的手段。正确得体的英译菜单名, 无疑会大大方便海外食客, 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值得庆幸的是, 早在北京奥运会筹办之时, 相关部门就组织专家、学者、教授收集筛选全国各地的菜名, 经过译审, 网上公布讨论, 最后于2008年6月正式出版了《中文菜单英文译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菜单》收录菜肴、面点、酒水约2400条, 可以说, 涵盖了中国传统8大菜系的主要知名菜肴以及酒水名称。旨在服务2008北京奥运会的《中文菜单英文译法》 (下文简称《菜单》) 的正式出台, 让许多流行在民间良莠不齐的英译中式菜有了统一、规范的英文名称, 这项工作对外国人真正了解中国饮食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

笔者作为一名翻译爱好者, 有幸在网上浏览这本《菜单》, 品位千余中文菜名的译法, 解读的其中的翻译原则、方法、价值取向, 收获良多。这本菜单对于涉外餐饮服务业的权威性, 实用性以及对北京奥运会的贡献, 笔者在文中不再赘述。在下有个疑问: 《菜单》之外的菜名、面点、酒水, 怎么译? 中国八大菜系, 各地特色风味菜点, 难以全被收录;如武汉的“热干面”, 四川名产“灯影牛肉”, 湘西凤凰城的“血粑鸭”等, 如何让导游, 翻译和餐饮业人员正确得体地向外宾传达? 《菜单》中有些菜名的译法, 值得商榷。如上海的素鸭, 译作Vegetarian duck 或Dried Tofu, 都与实物有差距。“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笔者在本文中, 将借鉴《菜单》, 再次探讨中式菜名英译的难点, 翻译策略及方法, 以期对导游翻译、餐饮业人士, 具有普适性, 实用性。

2 中式菜名翻译的难点、原因

何为翻译? 笔者认同中国当代翻译界同仁的界定:“翻译是语际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语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肖立明, 2001:14) 菜名翻译, 要重视传递与菜肴相关的信息, 做到翻译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力争实现信息等值, 同时传达菜名所蕴涵的文化、审美意义。

2.1 写实性中文菜名造成的翻译难点

由于地域差异, 世界各地形成了不同的饮食和烹饪方法, 并各自承载丰富的名俗风情。作为译者, 首先要对中西菜名的构成有所了解。概言之, 中国菜命名主要分为写实性命名和写意性命名法。

写实性命名, 反映中餐菜名的原料名称、烹制方法、菜肴的色香味形器 、菜肴的创始人或发源地等信息, 如 煨牛肉, 炸扒鱼片, 宫保鸡丁, 鱼香茄子煲, 东坡肉, 上海三黄鸡等。写实性菜名, 貌似好译, 若望文生义, 生搬硬套, 则不能传达。中式菜名中涉及到的备料、刀工、味型、火候、烹调方法等各有千秋, 对翻译者提出挑战。

2.1.1 中式菜备料、刀工及英译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形器相承相继, 体现出中国饮食自古以来“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的艺术特色。中国菜肴的形,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制备, 切配等初加工过程。备料过程有刮鳞 (Scaling) , 去菜皮 (Peeling) , 去肉皮 (Skinning) , 剔骨 (Boning) , 脱壳 (Shelling) , 捣碎 (Mashing) , 泡制 (Pickling) , 装馅 (Stuffing) , 酿酒 (Liquor-Soaking) , 盐腌 (Salt-Soaking) 。 其英文翻译应为原料加工方式的过去分词加上原料的专有名词。如虾仁 (Shelled Shrimp) , 泡椒 (Pickled peppers) , 土豆泥 (Mashed potato) 。

厨艺业有言, “七分墩, 三分灶”, 可见中国厨师非常注重刀工。刀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做出来菜的质量。刀工分为切块 (Cubing) , 切丝 (Shredding) , 切片 (Slicing) , 切丁 (Dicing) , 切柳 (Filleting) , 切碎 (Mincing) 。刀工程序后食物的成型状态有两种译法。一种是刀法的过去分词+原料。另一种是原料+刀工成型后其形态的复数形式。例如羊肉片 (Sliced mutton/mutton slices) , 鱼柳 (filleted fish/fish fillets) , 猪肉丝 (Shredded pork/pork shreds) , 鸡丁 (Cubed chicken/chicken cubes) ;猪肉末 (minced pork。 切碎后是不可数状态, 只适用于前一种译法.) 。

2.1.2 味型、配汁

中国食品自古有酸、甜、苦、辣、咸, 这五味又可调配出五香 (Spiced) , 麻辣 (pungent and spicy) , 糖醋 (Sweet and sour) , 鱼香 (fish-flavor、/ garlic sauce) , 怪味 (multi-flavor) 多种味道, 配以各种味汁, 大大丰富了中国各地的菜肴风味。 如 红烧汁 (brown sauce) , 豉汁 (black-bean sauce) , 蚝油汁 (lobster sauce) 糖醋汁 (sweet and sour sauce) 辣味汁 (Chili sauce) 。

2.1.3 火候与烹饪

中式菜的制作讲究火候, 分文火 (gentle heat) , 武火 (high heat) 和中火 (moderate temperature) , 而烹调方法至少有50种, 因时、因地、因料、因味的变化又演化出几百种复合烹法。如把食材置于水中烹饪的蒸 (Steamed) , 煮 (boiled) , 炖 (stewed) , 涮 (instant-boiled) ; 把食材置于油锅中进行加工的煎 (fried) , 炸 (deep-fried) , 烧 (braised) , 炒 (stir-fried) 清炒 (sautéed) , 爆炒 (quick fried) ;把食物通过蒸汽热力烹熟的清蒸 (steamed in clear soup) ;白灼 (scalded) ;以炭火和烧炉为热源的各种烧烤, 如烧烤 (barbecued) , 烧 (baked) , 扒 (grilled) , 灸 (broiled) , 还有煨 (simmered) , 焖 (braised) , 熏 (smoked) 等。

写实性中文菜名, 因为一般包含主料、配料、刀法、烹调方式四个主要方面, 其命名模式和构词方法, 使得菜名的英译有规律可循, 可以采用直译法来传达菜肴的实质信息。但这四个方面各自名目繁多, 组合出来的菜肴千变万化, 的确对菜名翻译者的记忆和表达, 提出了挑战。

2.2 写意性菜名及翻译难点

写意性菜名, 指不凸显菜肴实质材料、烹饪方法, 而赋予菜肴深刻含义, 充满名俗情趣和历史深渊的命名法。如四喜丸子, 金玉满堂, 龙虎凤大烩, 蚂蚁上树等, 这样的菜名连国人都不太懂, 更不用说让外国人明白要吃什么。细分起来, 写意性菜名主要包括:

(1) 通过谐音、吉祥语来寄情抒怀的菜名。如“三元及第”的“元”与“丸”, 在某些方言中谐音;霸王别姬 (甲鱼烧鸡块broiled chicken cutters with turtle) 。中国人好彩头, 吃的同时讲究好心情。如“百年好合” (实为百合, 莲子, 南瓜精制而成的甜点) , “全家福” (山东名菜) 。

(2) 以中华名族喜闻乐见的动植物、物品来命名, 依据形、色来喻物。如鸡鸭鹅喻为“凤”;蛋清喻为“芙蓉”, 青菜喻为“翡翠”。例如:龙凤呈祥, 一品寿桃等。

(3) 以典故、历史人物来命名。在中式菜肴中, 有一部分是某个人创始, 或与某人有关, 因而以其名字命名, 如东坡肉, 麻婆豆腐。有一部分则与某个历史事件或传说有关而得名, 如佛跳墙, 大救驾 (安微寿县名点) 。

(4) 通过饮食业隐语美化、粉饰真实用料的菜名。如“龙虎凤”, 实为蛇, 猫, 鸡。“白玉”指豆腐。

(5) 有些中、高档酒店, 为活跃食客气氛, 别出心裁, 借助比喻、双关、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段, 创出新菜名。如“哪吒大战猪八戒”。 (实为莲藕炒猎肉) ;“开门红”, “火烧赤壁” (四川新出名菜) 。

(6) 以数字或药膳命名, 如一品官燕, 九转大肠, 当归炖羊肉。

上述写意浪漫的菜名, 无疑给导游翻译, 宴会口译人员增添了难度。

3 中式菜名的翻译原则

鉴于上述中国菜的命名特点, 从翻译的实质和目的出发, 为服务海外宾朋, 传播中华饮食文化, 笔者认为, 在菜名翻译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 求“信”、“达”, 译出菜式真内容。名以食为天。无论是写实还是写意型菜名, 外国人在餐桌上最关心的是吃什么。中式菜的英译要提供菜肴的原料、烹法、味式等信息。

(2) 避虚就实, 舍繁就简。不少中式菜名通过比喻、联想的方式融合了动、植物名称、自然景物甚至成语, 典故, 其独特含义是西方人短时间内难以解读的。因此, 译者要跳出菜名, 将实质性的内容据理英译。此外, 与西餐菜名相比, 中式菜名有些显得过于冗长繁杂, 翻译后很难被外国人接受。因此, 翻译时不必逐字逐意, 应求简明扼要。

(3) “归化”“异化”译法合理并用, 于美食享用中传播中华文化。

(4) 把握民族心理, 宗教意识, 兼顾审美、商业价值。菜谱也可以称之为一门文化性和商业性兼具的艺术, 在翻译时也需要考虑到商业因素。这首先要求译者充分把握译语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 创造出海外食客喜欢的译名, 激发审美愉悦而产生消费欲望。如果将“口水鸡”译成“slobbering chicken”;“红烧狮子头”译成“braised lion’s head”, 夫妻肺片译成“couple’s lung slices”, 则不仅贻笑大方, 而且招致食客的不快。

4 中式菜名的英译方法

4.1 直译法

中式菜名林林总总, 从语法结构看, 写实性菜名绝大多数为偏正词组, 分别以名词为中心词, 表示主料、刀法, 以烹调方法、配料和调料的词构成修饰结构。译者面对千变万化的菜名, 可以依据这类命名模式和构成方式, 首先确定其中心词, 再处理好修饰语的译法。为方便外国朋友了解写实性中式菜名的用料、刀法, 烹调方式, 最好采用直译法。笔者总结了以下五种翻译格式:

(1) 主料 (+with) 辅料

以主料为中心词, 再用介词with连接辅料。如:

萝卜干腊肉 sautéed preserved pork with pickled turnip.

干豆角回锅肉 sautéed spicy pork with dried beans.

黑椒牛排 pan-fried beef steak with black pepper.

葱爆羊肉 sautéed sliced lamb with scallion.

(2) 主料+in/with+味汁 (佐料)

以主料为中心词, 再用介词in或with连接味汁和佐料。

红焖羊肉 stewed lamb in brown sauce

鼓汁蒸排骨 steamed spare ribs in black bean sauce

芥末鸭掌 duck webs with mustard sauce

(3) 烹饪法+原料 (+佐料)

英译时, 用表示烹饪的动词的过去分词作前置定语或后置定语, 修饰表示原料的中心名词。如:

烤全羊 roast whole lamb

爆炒牛肋骨 sautéed beef ribs

酒烤香肠 sausage roasted in wine

鸭焖海参 duck stewed with sea cucumber

牛腩菜饭 beef with vegetable rice

(4) 原料+in+食器 (装材)

许多中式菜品以烹调或装盛容器命名的菜肴, 可以以原料为中心词, 再用介词in或with连接其烹饪或包装材料。如煲仔或砂锅系列。

砂锅炒翅 sautéed shark’s fin in casserole

招牌海鲜煲 house special seafood in clay pot

荷叶蒸鸡 steamed chicken wrapped in lotus leaves

(5) 直译 (原料+辅料) +地名+style

对于富有地方风味特色的菜名, 可以采用直译主料, 再附上产地风味的办法来传译。

担担面 noodles in chili sauce, Sichuan style.

担仔面 noodle soup, Taiwan style

北京炸酱面 noodles with soy bean paste, Beijing style

毛家红烧肉 braised pork, Mao’s family style

黄桥烧饼 sesame pancake, Huangqiao style.

道口烧鸡 red-cooked chicken, Daokou style.

4.2 直译 (+拼音+注释) 法

写意性中式菜名中, 有许多依据历史典故和人命来命名的, 有很深的文化寓意。例如, 福建名菜 “佛跳墙”, 就是因为一句“坛启芸香飘四邻, 佛家弃禅跳墙来”而得名。如果生硬地把“佛跳墙”译成“Buddha jumping the wall”, “叫花鸡”译成“beggar’s chicken”, 则会让外国食客不知所云。笔者认为, 可以先直译出这些“文化菜名” (culturally – loaded dishes) 的主料, 烹饪法, 再用汉语拼音表示菜名, 用破折号注解出该菜的字面含义, 说明相关的历史人物传说, 典故, 从而传达源语的文化信息。

如:”佛跳墙”, Steamed Abalone with shark’s fin and fish maw in broth (Fotiaoqiang, --lured by its delicious aroma, even the Buddha jumped the wall to eat this dish.)

“开门红” Tender fish head with red pepper (Kaimenhong, literally means business opens with good start.)

对于需要较多解释的菜名, 如;“叫化鸡” 在译出实际原料和烹饪方法后, 可加“ *”号说明更多信息参加见菜谱附页。为方便客人了解菜名的历史文化信息, 口译人员或酒店业人士应熟记菜谱附页中的内容, 在客人点菜时, 适当讲解, 也可请食客自阅附页, 欣赏菜肴的文化典故。

4.3 音译法或音译加注法,

中国饮食丰富多彩, 许多名特小吃在英语中无法找到对等的文化语义符号, 由此形成词汇空缺。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采用引进和借用源语的“异化”译法。例如:许多以广东话发音为基础的中国食品音译名, 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中国情调, 成了外国人普遍接受、约定俗成的翻译法。如, Dim sum (点心) , Chow Mein (炒面) , Lo Mein (捞面) ; Jiaozi (饺子) , Shaomai (烧卖) , Tanyuan (汤圆) , Wonton (馄饨) , 等等。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中国餐馆在世界各地盛行, 以传播源语文化信息为归宿的“异化”译法, 在中国食品名的翻译中得到广泛运用。通过音译加注, 向译语读者介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符号, 还可以兼顾西方读者了解真实食材的需要。

如:粽子 Zongzi—pyramid shaped glutinous rice wrapped in reed leaves

油条 You tiao—deep fried twisted dough stick

元宵 Yuanxiao-glutinous rice balls for Lantern Festival

驴打滚儿 Lüdagunr—Glutinous rice rolls with sweet bean flour

豆汁儿 Douzir—Fermented bean drink

若配上图片, 食客对食物的形、材、 制作会一目了然。

4.4 意译

在许多星级宾馆的菜谱上, 都有一些寓意深远的菜名, 可称之为:“文化菜”, 这属于上文提到的写意性菜名。由于其包含的中国餐饮文化的语境特征, 在英语文化中不存在, 找不到对应的目标语, 所以译者必须避虚就实, 把翻译重点放在菜肴的材料、做法上, 通过意译的方法, 向外国食客传译, 如;“发财好市”。与“发菜”, “蚝豉”谐音, 译作” Black moss cooked with oysters” 。又如:

干拌顺风—— Pig ear in chili sauce

乌龙吐珠—— Sea cucumber with quail eggs

大拉皮——Tossed Mung clear noodles in sauce

灯影牛肉——Translucent beef slices

乡村大丰收——Raw vegetables combination

五色拼盘——Five treasure platter

龙虎凤大烩——Thick soup of snake, cat and chicken

全家福——Stewed Assorted Delicacies (Happy Family——A Combination of shrimps, pork, beef, chicken, lobster and mixed vegetables with brown sauce.)

5 结语

本文从中式菜的命名方式即写实性和写意性命名法入手, 分析了中式菜名英译的难点, 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原则、方法, 旨在为导游、餐饮业人士提供普适性的指导和帮助。作为译者, 尤其是口译人员, 应注意平时多积累, 记忆, 遇上新出菜肴, 尤其是写意性命名的“文化菜”, 要虚心向业内人士学习, 甚至提前向相关的高级主厨了解菜肴的实质内容和烹饪方法, 以期简明、得体地向海外来宾传译, 借美食文化, 结中外情谊。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1993.

[2]肖立明.译学新探[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3]黄海翔.中餐菜单英译浅谈[J].中国科技翻译, 1999, (1) :18-21.

[4]任静生.也谈中菜与主食的英译问题[J].中国翻译, 2001, (16) :56-58.

[5]廖七一.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370-386.

中餐菜名的生态翻译观 篇8

1 生态翻译学及菜名翻译

生态翻译学 (Eco-translatology) 就是将翻译放置于生态学视角的领域内进行思考、探索。胡庚申教授在其《翻译适应选择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该理论。它是“一种生态学翻译的研究 (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studies) 抑或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 (translation studies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生态翻译学是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或者说, 翻译适应选择论是生态翻译学一项基础性理论研究。生态翻译学着眼于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这种全新的视角把生态学中的一系列术语和概念引入翻译研究, 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生态环境”是原文、源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 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 (胡庚申, 2011) 翻译过程中, 译者的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程度越高, 译文的整合适应度就越高, 翻译效果也就越优。

生态翻译学研究利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为指导, 探讨“翻译生态环境”中译者适应与选择行为的相互关系、相关机理、基本特征和规律, 从“适应”与“选择”的视角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等作出新的描述和解释。胡庚申教授认为“适应”与“选择”, 是译者的本能, 是翻译过程的实质。译者不仅要适应生态环境, 而且要以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对译文的选择。适应的目的是求存、生效、适应。适应的手段是优化选择;而选择的法则是“适者生存”、“汰弱留强”。

生态翻译学具有可信的哲学依据 (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 , 全新的基本理念, 有趋向成熟的理论框架。因此, 将其理论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以及评价标准应用到菜名的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也是可取的。

2 中国菜名命名原则

中国菜的色、香、味俱佳, 是世界公认的;除此之外, 中国菜的“名”, 在大饱口福之后, 也令人回味无穷。总的说来, 中餐菜名主要分为写实和写意两种基本形式。写实命名表现在开门见山展现菜肴所用的原料, 涉及的刀工和烹调方法, 有时兼容菜肴的口味, 使人一看便大致了解菜肴的构成和特色。中餐菜品用写实手法来命名占多数, “柠檬鸡片”、“火爆腰花”、“葱烤排骨”、“干煎黄鱼”等, 都属于这一类。以写意手法命名的, 通常采用借代、比喻、谐音、夸张、典故等修辞手法, 注重表情、联想功能, 讲究文雅、含蓄和吉利, 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如“龙虎会”、“蚂蚁上树”、“狮子头”、“回锅肉”、“芙蓉鸡片”、“燕子归巢”、“全家福”等等。以人物命名的菜式, 如“东坡肉”、“宋嫂鱼羹”、“宫保鸡丁”、“麻婆豆腐”。以神话、传说、民俗命名的, 如“霸王别姬”、“夫妻肺片”、“鲤鱼跳龙门”、“桃园三结义”、“过桥米线”。当然, 这些诗情画意的命名, 西方人士很难理解和欣赏。因为罕有生花妙笔能将这些东方情趣和意境, 译成异邦的文字, 传达到一个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外籍人士的脑中, 而引致共鸣。

3“三维”转换下的菜名翻译方法

菜名翻译属于实用文体翻译, 其目的主要是传达菜料等信息, 同时还要涉及到中国文化等因素。生态翻译学将翻译方法简括为“三维”转换, 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之下, 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胡庚申, 2011)

1) 语言维

所谓“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 (胡庚申, 2011)

写实型菜名主要传达菜品的用料、刀法、烹饪方法等信息, 在翻译时, 可以主要原料为中心词, 制作工艺或方法用过去分词表示, 主要特色用形容词表示, 配料或佐料用with或in的介词短语表示。这种翻译主次分明, 符合西方人关心吃什么, 怎样烹调的思维习惯。

(1) 突出刀法和原料

除色、香、味外, 许多中国菜很在意菜的造型, 菜品被看着一件艺术品。这类菜名能让人在头脑中对菜肴的“形”产生直观感受。常见的刀法包括:丝 (shred) , 片 (slice) , 丁 (dice) , 柳 (fillet) , 末 (mince) , 去骨 (boning) 。因此, 在翻译这类菜名时, 直接采用这些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是较好的选择, 一般采用“刀法+主料+介词+配料 (调料) ”的结构。例如:

辣子鸡丁Diced Chicken with Hot Pepper

青椒肉丝Shredded Pork with Green Pepper

水煮肉片Sliced Beef in Hot Chili Oil

中式牛柳Filleted Fish with Tomato Sauce, Chinese Style

肉末茄子Minced Pork with Eggplant

(2) 突出烹饪法和原料

中餐菜的烹调方法种类繁多, 常用的方法有十几种, 如:煮 (boil) 、蒸 (steam) 、烧 (braise) 、炒 (stir-fry) 、炸 (deep-fry) 、煎 (pan-fry) 、炖/煨/焖 (stew/simmer) 、烤/烘 (roast, broil, bake) 、熏 (smoke) 等。对于这类中餐菜名, 翻译时可用这些动词的过去分词突出制作方法, 一般采用“烹法+主料+介词+配料 (调料) ”的结构。例如:

砂锅鱼头豆腐Stewed Fish Head with Tofu in Casserole

米粉排骨Steamed Spare Ribs with Rice flour

川味红汤鸡Braised Chicken in Hot Spicy Sauce, SichuanStyleSmoked Duck Kernel

香熏鸭腰Smoked Duck Kernel

葱爆羊肉Sauteed Lamb Slices with Scallion

(3) 突出味道、口感和原料

另外也有一部分菜名中只凸显味道和主料、配料, 这类菜名的翻译关键在于掌握一部分与口味有关的形容词, 如脆/酥 (crisp) , 酸 (soup) , 甜 (sweet) , 嫩 (tender) 等。例如:

糖醋排骨Sweet and Sour Spareribs

芝麻酥鸡Crisp Chicken with Sesame

水煮嫩鱼Tender Stewed Fish

2) 文化维

所谓“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 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 译者在进行源语语言转换的同时, 关注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 (胡庚申, 2011)

有些中餐菜名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菜名本身并不显示菜的用料或烹饪方法或口味, 具有抽象的文化蕴涵, 对于国外食客来说完全陌生。如直译无法让人明白。如“夫妻肺片”直译成“Husband and Wife Lung Slice”, 那又有多少英语世界的人能明了?翻译过程可以动态选择语言, 通过适当的语言选择, 依据语境进行文化调节, 传达出符合目的语读者文化和心理的信息。

(1) 舍去修辞, 避虚就实

有些中餐菜名采用借代、比喻、谐音等修辞手法命名, 如四川名菜“蚂蚁上树”, 其实就是肉末粉丝, 炒香了的细细的肉末黏在晶莹剔透的粉丝上面, 活像密密的蚂蚁爬上树梢。又如“霸王别姬”, 原名“龙凤烩”, 其料用“乌龟” (龟属俗称“王八”) 与“雉” (雉属羽族, 凤系羽族之长) , 故引申为龙凤相会得名。此菜名利用霸王与王八、鳖与别、鸡与姬, 都是谐音这个特征。在翻译这类菜名时, 译者必须对菜品有所了解, 舍去修辞手法, 而揭示出原料、烹饪方法等。例如:

蚂蚁上树Stir-fried Vermicelli with Minced Pork

龙凤呈祥Simmered Snake and Chicken

红烧狮子头Stew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

芙蓉鸡片Sliced Chicken with Egg White

(2) 文化传递, 音意加注

对于以典故或寓意命名的菜名采用“音译+意译”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信息张扬, 而且还应该考虑译文读者文化差异。例如:

麻婆豆腐Mapo Tofu (Sautéed Tofu in Hot and Spicy Sauce)

佛跳墙Monk Jumping Over the Wall (Assorted Meat and Veg-etables Cooked in Embers) Kung Pao ChickenStir-fried Chicken Dices with

宫保鸡丁Kung Pao Chicken (Stir-fried Chicken Dices withPeanuts and Chilli)

驴打滚儿Lvdagunr (Glutinous Rice Rolls with Sweet BeanFlour)

咕噜肉Gulaorou (Sweet and Sour Pork with Fat)

艾窝窝Aiwowo (Steamed Rice Cakes with Sweet Stuffing)

有时在制作餐单时还可以在菜单背面比较详细地阐述典故, 使读者同时了解异国文化。

3) 交际维

所谓“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要求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 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 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 (胡庚申, 2011) 菜名翻译带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 它是应用性学科的一个门类。菜名翻译属于实用文体翻译, 其目的是传达信息。有时可以“移花接木”, 参考部分外国菜名的译法, 如Barbecued Spare Ribs (烤排骨) , 盖浇面 (Chinese-style Spaghetti) 。

4 结束语

中餐菜名翻译是饮食文化外宣工作中重要一环, 也代表了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文化素质。生态翻译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索翻译规律的指导性原则。笔者希望在此抛砖引玉, 引起更多人对菜名翻译的重视, 也期待今后能有更多的有心人去耕耘、发掘并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涌现更多更好的翻译作品。

参考文献

[1]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北京市旅游局:中文菜单英文译法[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8.

[2]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 2008 (5) :1.

[3]胡庚申.适应与选择:翻译过程新解[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8 (4) :90-96.

[4]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 2008 (6) :11-16.

[5]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中国翻译, 2011 (3) :5-11.

论中文菜名英译技巧 篇9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因其丰富多样而闻名世界。随着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 认识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并且深深地爱上了它。与此同时, 国外的游客也想要更多地了解中国菜肴命名的内涵。所以, 正确的中国菜肴译名是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关键。将中国菜名译成英语不仅是语言层面的转换更是文化层面的交流。

2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要翻译好中文菜名, 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并且表现出其文化内涵和地域特征。所以译者要尽全力将源语的文化含义和信息表达出来。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2.1 对饮食的观念不同

首先, 中西方对食物的观念是不同的。中国人对食物的态度是很感性的。而西方是偏理性的。中国人通常希望食物能色香味俱全。而西方人大多只关心营养问题。他们会在乎一天要摄入多少卡路里、维生素和蛋白质。在中国, 烹饪技巧是近乎完美的。常言道, 民以食为天, 食以味为先。当中国人品尝菜肴时, 他们会特别关心是不是好吃, 如果你问他们菜好吃的原因, 他们也解释不清楚。也就是说, 中国人追求一种饮食文化难以言语的氛围。如果中国人偏爱某一种食物, 那么味道就是关键了。好的味道来自于各种原材料完美的融合。所以, 中国人不仅要求“色”, 即菜肴的漂亮外在, 更要求有与之相符的内在含义。相比颜色的话, “味”则是更加重要的。

2.2 不同的饮食源

第二个不同, 就在于中西方有不同的饮食对象。西方人认为, 人之所以要吃食物是为了充饥。而中国人则愿意去细品菜肴, 当成一种乐趣。不同的观念使得中国在选择食材上比西方更加宽泛多样。根据国外的数据显示, 在中国可以用作食材的蔬菜超过了六百种, 是西方的六倍之多。

2.3 不同的烹饪技巧

最后的不同就在于烹饪技巧。中国人在刀工, 火候和烹饪技巧上都很讲究。在这三步中, 烹饪技巧尤为重要。在中国, 烹饪技巧大致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是煲, 煮, 炖。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将食物放在水里加热烹制。第二类是炸, 煎, 炒。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将食物放在油里加热烹制。第三类是烧和扒。这是中国特色的做法。首先先将食物炸一下, 然后再根据调味烹制。第四类是烤和熏。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用火来烹制。最后一种是灼, 酿等。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用水蒸气的热力对食物进行烹制。相比西方, 中国的烹饪技巧更加复杂深奥。

3 中文菜名英译的原则与策略

3.1 中文菜名英译的方法

在中国, 很多学者都在研究中文菜肴英译的方法。总的来说, 可以总结为五大方法:第一种是介绍食材和酱汁。如“白灵菇扣鸭掌” (Mushrooms with Duck Webs) , “冰梅凉瓜” (Bitter Melon in Plum Sauce) 。第二种方法是介绍烹制方法和原料。如“火爆腰花” (Sautéed Pig Kidney) , “地瓜烧肉” (Stewed Diced Pork and Sweet Potatoes) 。第三种方法是介绍形状, 口感和食材。如“脆皮鸡” (Crispy Chicken) , “小炒黑山羊” (Sautéed Sliced Lamb with Pepper and Parsley) 。第四种方法是介绍人名、地名和原料的翻译方法。如:“麻婆豆腐”Mapo Tofu (Sautéed Tofu in Hot and Spicy Sauce) , “北京炸酱面” (Noodles with Soy Bean Paste, Beijing Style) 。第五种方法是使用汉语拼音, 并在后标注英文注释。如:“佛跳墙” (Fotiaoqiang--Steamed Abalone with Shark’s Fin and Fish Maw in Broth) 。

3.2 四大翻译策略

在中西方的交往中, 中国的饮食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文化的差异, 中文菜名的英译并不容易。所以译者要遵守基本的原则, 如忠实原则, 简洁原则, 音译原则和补充原则。

首先, 忠实原则。在文章textbook of translation中, 纽马克将文本分为了信息文本, 表达文本和呼格文本。所以中文菜名的翻译应该属于信息文本。对于外国人来说, 他们最关心的是原材料, 味道和烹饪技巧, 然后才是文化内涵。所以忠实原则至关重要。它要求译者必须将菜肴的食材, 口味等方面表达出来。然而, 忠实原则并不等同于字面翻译, 如“金玉满堂”, 如果照字面意思翻译成“Hall full of Gold and Jades”, 外国客人会很困惑, 而如果译成“shrimp and egg soup”, 就很容易理解了。又如“百鸟归巢”实际上是鸡腿、猪肉、鹌鹑蛋加上竹笋丝的组合, 鸡腿、猪肉、鹌鹑蛋象征“百鸟”, 竹笋丝表示“巢”。如果对等翻译为“hundreds of birdsreturning home”, 不仅没能表达本道菜的真实内涵, 还会使外国客人感到莫名其妙, 因此最好根据菜名组合实译为“chicken and pork with egg andbamboo shoots”。这种方法要求译者将抽象的中文菜名转化成为具体的英文菜名。

简洁原则。所谓简洁原则是指在真实准确地翻译中文菜名的前提下, 力求简洁明了, 方便外国客人点菜, 适应外国客人的语言习惯。与西餐菜名相比, 中国菜名常显得过于冗长, 如果将主料、配料、调料、烹调方法、刀工或蕴含的文化等全部逐字翻译, 虽然可以让人理解, 但会花费过多的点菜时间, 也不符合外国客人追求简洁的语言习惯。为了避免这些问题, 译者通常会省略部分译文。第一种方法是省略烹饪技巧。如“蟹黄烩鱼翅” (shark’s fin soup with crab roe) 省略了烹饪方法“烩” (braised) , “蚝油炒牛肉“: (beef sliceswith oyster sauce) , 省略了烹饪方法“炒” (fried) 。第二种方法是省略调料或配料。如“蜜汁烤叉烧” (barbecued pork) , 省略调料蜜汁。“凉拌海蜇” (special seaweed) , 省略凉拌的调料。

音译原则。随着中外文化和经济交流的日益增长, 外国客人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正如我们将美国的“hamburgers”直接按发音原汁原味的翻译成“汉堡包”, 英国的“sandwich”翻译成“三明治”, 外国人也更乐意说“jiaozi” (饺子) , “baozi” (包子) 。采用音译原则, 不仅使译文具有中国文化特征, 同时也避免了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寓意丢失或是注释太长等问题。

补充原则。在中国, 饮食文化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国人不仅强调色香味俱全, 而且还力图菜名高雅。所以, 人们通常不会使用“食材+烹饪方法”来命名菜肴, 而是采用一种对比或联想的方法创造文化内涵。有些菜肴具有非常吉利的意思, 另一些会涉及历史或文学典故。如果将这类的菜名意译的话, 即使外国人知道菜的意思也不知道食材烹饪方法是什么。相反, 如果将食材全部列出作为译名的话就会失去文化内涵显得无趣。总之, 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补充原则。直接按中文菜名译出后, 再补充说明其内在含义, 如菜肴的原材料、配料、调料、烹制方式、历史典故和传说。如“全家福”, (Happy Family—a combination of shrimps, pork, beef, chicken, lobster and mixed vegetables with brown sauce) , “百花争艳” (flowers in full bloom—made with cakes, laver rolls, haw jelly, reddish rolls, yellow Peaches, cucumber, jellyfish need, Canton Sausage) 。这种译法有很多好处。首先, 它可以清楚地列出食材, 节省点菜时间。此外, 它符合国外食物的命名方式。最重要的是它宣传了中国菜的文化底蕴。

4 目的论在中文菜名翻译中的应用

对于中文菜名翻译的问题, 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大多数只是从实践的角度解释翻译技巧和翻译原则或是提供一些范例。作者想从弗米尔的目的论角度, 提出中文菜名翻译的一些观点。

目的论在德国功能学派在翻译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目的” (skopos) 意思“目的” (aim, purpose) 和“功能” (function)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弗米尔将“目的”这个术语引入了翻译理论。在翻译过程中, 有很多种目的。目的论中认为最重要的目的是所译文本的交流目的。翻译行为的目的会决定整个翻译过程。在目的论中有三条规则, 即目的原则, 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目的原则是指译者应该以想要的方式对目标语言和文化进行翻译。连贯原则是指译文必须有可读性和接受性, 能使读者容易地读懂和接受。忠实原则是指译者必须忠实于原文本。忠实的程度和形式由翻译目的决定。在三条原则中, 目的原则是最重要的。目的论给了译者更多的自由, 使他们可以根据翻译目的, 选择他们认为最好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

4.1 从目的论角度的翻译方法

4.1.1 直译方法

直译是指对等的翻译。如果要翻译的菜名是非常简单的没有什么文化内涵的就可以采用直译方法, 即列出菜肴的材料和烹饪方法即可。这种方法不仅对于原文本相对忠实, 而且可以保留原文本的形式。按照菜肴内容和原料的不同, 直译可以分为四种形式。第一种, “烹饪方法+原料”, 如“百合蒸南瓜” (Steamed Pumpkin with Lily) , “榄仁炒鱼松” (Fried Fish Floss with Olive Seeds) 。第二种是“烹饪方法+原料+风格”, 如“葡国烧脯肉” (Braised Sirloin, Portugal Style) , “北京烤鸭” (Roasted Duck, Beijing Style) 。第三种是“原料+器皿”。如“荷香风干鱼” (Dried Fish in Lotus Leaf) , “干锅萝卜腊肉” (Smoked Pork with Turnip Chips in Hot Pot) 。最后一种, “口味+原料”。

“香辣鸡丁” (Spicy Chicken Dice) , “乳香鱼嘴” (Milk-flavoured Fish Lips) 。

4.1.2 意译方法

在中文菜名的翻译中, 如果菜名中包含有典故或者历史背景, 这时如果直译就会引起读者的误解了。对于这类菜名, 译者应该采用意译方法, 为了达到对等翻译就要舍弃原文本的形式从而保持原有的意思。如“红莲白雪藏龙”, “白雪”是指菜中的蛋白, “龙”指的是菜中的虾。如果译成“snow”, “dragon”就会让外国人觉得很奇怪。对于这种菜名, 译者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接受性, 只译出菜名指的是什么就好。“红莲白雪藏龙”可以译为“Shrimp with Shelled Olive Seed and Eggwhite”.

4.1.3 直译加注释

对于一些菜名, 如“全家福”这种带有吉祥意义的, 如果直译的话就会丧失文化内涵变的无趣。所以, 译者可以先直译再加上食物的注解。这种方法不仅能表达出食物的内容, 而且能达到对等翻译的功效。如“全家福” (Happy Family—a combination of shrimps, pork, beef, chicken, lobster and mixed vegetables with brown sauce) .这种翻译方法也可与补充原则相互配合使用。在中文菜名的翻译中, 目的理论可以提供正确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5 结语

为了能够准确的翻译中文菜名, 译者应该充分考虑语言和文化因素。此外, 译者还要采用适合的翻译方法, 遵守翻译规则以规范译文。最后, 译者需要理论支持来指导实践。在菜肴翻译中, 目的论可以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指导。

摘要:饮食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涵丰富, 博大精深。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中国与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外国朋友在品尝中国美食的同时, 也想了解每道菜的含义, 使用原料, 烹饪方法等。因此, 中式菜肴的准确英译在传播中华文化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译中式菜肴, 不仅仅是语言层次上的转换, 更重要的是在文化上的进一步转换。由于餐饮文化的巨大差异, 翻译中文菜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笔者总结出常见的翻译方法及翻译原则, 并结合翻译目的论提出了翻译中的一些问题以及翻译方法。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翻译准则,翻译方法,目的论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刘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瑄传.菜肴英译与中国饮食文化[J].三峡大学学报, 2004 (文7) :75-78.

[3]月娥.目的论下的菜谱翻译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8 (10) :104-谱10的6.

[4]吴洁.中餐菜翻译原则[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9 (4) :5周9-61.

中式文化菜名英译研究 篇10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中国开始变得富裕和强大。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一方面, 中国人走向世界各地, 去留学经商甚至移民国外。另一方面, 世界各地的人民走向中国, 来旅游学习经商等。因此中国的餐饮文化在受到外国文化影响的同时, 也快速地在世界各地传播。因此如何翻译出地道的中式菜名, 弘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 引起了国内外华人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2 中式文化菜名的特点

纵览中式菜名, 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普通菜名和文化菜名。

一般说来普通菜名主要包含了主料、配料、刀法和烹调方式四个方面。 (刘清波, 2003) 所以根据中式菜名的命名模式和菜名的构成方法, 使得菜名的翻译有规律可循。

文化菜名的命名追求音美、形美、意美:以其谐音、同音、押韵追求音美;以其结构相称、平衡、对仗、双关和寓意追求形美;以其祝福、祈福、好彩、赞美追求意美 (文珊, 2012) 。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菜名是以人名地名或是人文、典故来命名的。

所以我们把中式文化菜名分为三类:

音美文化菜。诸如“三元及第”的“元”与“丸”, 霸王别姬 (甲鱼炖鸡块) 。地名菜, 如西湖醋鱼, 北京烤鸭等。人名菜, 像东坡肉, 麻婆豆腐。

形美文化菜。用比喻的手法, 依据形、色来喻物。芙蓉其实是蛋清, 翡翠是青菜, 白玉是豆腐, 而龙虎凤则是蛇、猫和鸡。

意美文化菜。中国人对幸福、富贵、平安、健康、和睦等的追求, 几千年来始终没变。所以在许多重要的节日和重要的场合都喜欢用说吉利话, 这也体现在宴会和节日饮食当中。比如金玉满堂 (虾仁鸡蛋汤) , 全家福 (砂锅什锦) 八宝菜等。人文典故菜, 有佛跳墙, 大救驾等。

3 中式文化菜名的英译原则

3.1 译入语文化为中心原则

语言是反映特定的民族文化的符号系统, 是代表该文化主客观世界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在翻译的过程中, 一定会受到译入语语言符号系统的改造和影响。而这种改造和影响, 具有强制性, 突出的表现在中式菜名的音、形、意在译入语中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

中式菜名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饮食文化特定的语言信息, 当译成英语的时候, 往往会产生中西文化的碰撞, 产生语言文化的障碍和冲突。照搬源语, 结果可能会违背译入语的习俗、审美心理以及意识形态, 引起外国食客的反感或者误导他们[3]。但是, 如果以译入语文化为中心, 则导致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淡化和消失, 在这样的情况下, 是否保留源文化面貌变得不那么重要, 而重要的是译文是否能够让食客接受, 不会产生不对称的联想甚至是厌恶感。如:麒麟鸡:Steamed Sliced Chicken with Mushrooms and Vegetables麒麟在中国是一种吉祥神兽, 有太平长寿寓意, 而在西方是金钱拜物教的图腾, 牟利者猎取的对象。富贵鸡:Steamed Chicken with Stuffing。福建名菜, 佛跳墙:Fotiaoqiang—Steamed Abalone with Shark’s Fin and Fish Maw in Broth。大救驾:Da Jiu Jia pastry (baked lard pancake with kernel) A name from a legend telling people in Anhui Province saved an emperor life with this kind of pancake. (王冬梅, 2010)

这些中式菜名融合了动植物名称、自然景物甚至成语、典故和历史人物, 其独特的内在寓意, 外国食客看到菜名不会有中国食客看到菜名相同的反应。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就要以译入语为中心, 了解外国食客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知程度, 尽可能避免因文化缺省而产生理解障碍和文化冲突。以上的例子就是把麒麟、富贵等略去不译, 而只是把菜的食材和烹调方式翻译出来, 虽然失去了原有的饮食文化信息, 但是却更适应了异域食客的消费心理。

3.2 简洁易懂原则

国外的华人餐馆中往往把属于同一类主料的菜名放在一起, 便于顾客的选择和区分。按猪肉、鱼肉、鸭肉、干贝、牛肉、羊肉、素鸡、木须、面条、小吃、汤、煲、饭等分成十几类, 每一类里有很多种烹调方式。比如豆腐就有家常豆腐、红烧豆腐和宫保豆腐等。

很多的形美文化菜如果把形状翻译出来, 显得冗长繁杂。因此翻译时不必每个字每个意思都翻译出来, 应该力求简洁易懂。例如, 龙凤琵琶豆腐:Steamed Tofu with Egg, Chicken and Shrimp。看到这道菜名, 虽然外国食客不会产生中国人脑海里所特有的龙凤琵琶的意象, 但是清楚明白的了解了这是一道什么样的菜。

其实在处理意美文化菜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 在中国过年过节团圆的时候, 中国人可能就会点上一道全家福。外国人看到Stewed Assorted Delicacies这道菜名的时候不会有祝福的意象, 而如果译成Happiness Family, 会让外国食客不清楚这是一道什么菜。

3.3 动态对等原则

美国的著名翻译家奈达, 指出“从语义到语体, 在译入语中用切近的 (原文) 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这个定义指出翻译的关键在于在自然的基础上选择意义与原文最接近的译文, 与读者反应最相似 (谭载喜, 2004:234) 。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符合四个标准:达意、传神、措辞通顺自然、读者反应相似。在具体翻译的时候至少要符合这其中的一条标准。

龙虎斗, 即蛇肉和猫肉, 如果直接翻译成Battle between dragon and tiger, 是比较形象和生动, 但外国人不一定能接受, 龙在西方国家被认为是一怪物, 能吐烟火凶残可怕, 不被西方人喜欢。所以可以直接翻译成:Stir-fried snake and cat’s meat。虽然不能传神, 但是能够达意。

猫耳朵是西北的一道风味面食。直接翻译成Cat-ear, 形式上没有问题。但是猫在西方被称作巫婆的熟友, 魔鬼的化身。所以就翻译成Cat-ear Shaped Noodle, 形象生动, 也贴近原文意思, 视为传神。

片儿川Pian Er Chuan (Noodles with Preserved Vegetable, Sliced Pork, and Bamboo Shoots in Soup) 。音译加注释, 措辞自然通顺。

醉蟹如果翻译成drunk crab, 意思则变成喝醉了的螃蟹。应该翻译成wine preserved crab, 则与中国食客看到菜名的反应是一致的。

4 中式文化菜的英译策略

4.1 音译来传达文化菜的音美

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和研究汉语, 汉语变得越来越普及。在菜名的翻译中, 很多中式菜名被音译, 即译成汉语拼音。人名中有类似东坡肉、麻婆豆腐等等。地名如西湖醋鱼、兰州拉面、过桥米线等。物名有中国特有的小吃和特色菜品, 像油条、大饼、粽子、米粉、河粉等。这种翻译的方法丰富了英语文化, 另外又会在英语国家中转播了地道的中国饮食文化。

许多中式菜名在音译的时候, 是汉语拼音的“变译”, 顺应了外国人的口音。但是中式文化菜名的音译可以分为几种:一是音译词做修饰部分是菜名的一部分, 比如东坡肉Braised Dongpo pork。二是整个菜名都音译, 像麻婆豆腐Ma Po Tou Fu。三是变译, 炒河粉Chao Fan, 混沌Wonton等等。

4.2 直译保留文化菜的形美

按照中式文化菜的构成原则, 一般的中式菜名都可以直译成英语。一般按照主料、配料、刀法、烹调和味道五个方面择其要点进行翻译。炒杂碎, Chop suey, 北京烤鸭, Roasted Beijing duck。海外华人餐馆里常用, 已经被正式编入美国《韦伯斯特新世界大学词典》 (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 。香酥琵琶鸡腿, Spiced-steamed and deep-fried pipa-shaped crisp chicken legs (Pipa is a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 。美国人称琵琶鸡腿为“鼓槌鸡腿”Chicken drum stick。

中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 所以在翻译的时候, 把文化菜的色形象生动的翻译出来, 一定会达到传神的效果。比如翡翠虾仁, 一般译成Sautéed Shrimps with Broccoli, 如果译成Emerald Shrimps (Sautéed Shrimps with Broccoli) 鲜翠欲滴的虾仁, 一定会引起外国食客的食欲。

芙蓉三鲜一般译作Three Delicacies with Egg White, 如果译成Three Delicacies with Cottonrose Hibiscus (Three Delicacies with Egg White) 这样就能生动的把菜的形和色翻译出来。

4.3 直译后加注解来传播文化菜的意美

如何既把文化菜名翻译成正确的英文, 又尽量原汁原味地保留菜名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又传递了中国的文化特色, 实在不容易。对于一些已经约定俗成的翻译, 可以把它们规范化, 给有需要的部门一个参考的依据。

狗不理包子, 天津特色小吃, 用汉语拼音, Goubuli baozi, 加注:Steamed buns filled with vegetables, meat or other ingredients, which, even in the hard days, dogs didn’t eat, because it was too oily。驴打滚, 北京风味小吃, 做法是年糕卷沾黄豆面, 如同驴在黄土地上打滚, 非常形象生动, 完全可以翻译成Donkey rolling on dust-ground, 加注:Roll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 coated with soybean flour, looks like donkey rolling on dust-ground。像意美文化菜:大丰收, 其实是一道什锦生菜沙拉, 可以用汉语拼音Dafengshou, 意译Big harvest, 再加注:Salad of assorted fresh vegetables。

5 结束语

纵观中国文化菜名的英文翻译, 无论哪一种原则, 其特点均为简单、直白、明了, 这与外国人简单直白的表达方式和习惯有关, 而中式文化菜在翻译过程中所要传达的音美、形美往往很少表达, 而意美更不复存在, 这就造成了中式文化菜名在翻译过程中的文化缺失。所以, 在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菜时, 应遵循三步走, 第一步以音译, 直接介绍菜名;第二步意思配以食材和烹饪方法, 让其知晓菜的本质;第三步辅以典故说明, 或附图以形象表达, 或介绍这个典故强化意境, 让外国人在享受中国菜的时候对其饮食文化也有更深一层次的了解。

摘要:从中式文化菜的特点出发, 提出了三条英译原则:译入语文化为中心原则、简洁易懂原则和动态对等原则。并根据文化菜的特点配合使用音译、直译和直译加注解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文化菜名,译入语,动态对等,音译,直译

参考文献

[1]刘清波.中式菜名英译的技巧和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 2003 (4) :52-53.

[2]马会娟.汉英文化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2014:45.

[3]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 (第二版)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4:234.

[4]王冬梅.中式菜名英译中的文化缺失[J].海外英语, 2010 (9) :138-140.

[5]文珊.华人菜名英译的对比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 2012 (2) :48-49.

鄂菜名珠——武昌鱼 篇11

武昌鱼价廉物美,特色独具,在众多知名食材家族成员之中,武昌鱼兼具平民气息和贵族气质,肉味鲜美,名声显赫,历史悠久,内蕴深厚,滋味与韵味相得益彰,登高档宴席仍不失“菜中名士”之风范,进百姓餐桌也不失“小家碧玉”之灵气,普通百姓就鱼下酒,文人墨客品鱼寄怀,雅俗共赏,各取所好。本地人食武昌鱼,悠然自得之间,吃的是那份人杰地灵的惬意;外地人尝武昌鱼,悉心感悟之中,品的是那份楚韵鄂味的风情。逢年过节之时,宾朋聚会之际,只有那些真正懂得武昌鱼内蕴的地道的楚乡人,总是割舍不掉“情浓最是武昌鱼”的那份情结,下面介绍几道具有代表性的楚乡武昌鱼菜,以求与厨师朋友以及餐饮同仁们共享之。

清蒸武昌鱼

主料:新鲜武昌鱼1条(约1 000 g),水发香菇、冬笋、熟火腿各少许。

调料:精盐、味精、姜片、小葱、白胡椒粉、料酒、鸡汤、熟猪油、香醋、姜丝各适量。

制作方法:

1将武昌鱼处理干净后,剞上兰草花刀备用。

2武昌鱼过沸水烫一下取出,刮尽鱼鳞,用精盐、料酒、生姜、味精腌渍入味待用。

3香菇、冬笋、熟火腿分别切成树叶状,间隔摆放在鱼身上成花形,葱结、姜片也放在鱼体上,淋上适量的猪油和鸡汤,入笼旺火速蒸约15分钟取出。

4拣去姜片、葱结,撒上白胡椒粉,连同用酱油、香醋、姜丝调好的味碟上席即成。

操作要点:

1武昌鱼应新鲜,并须腌渍入味。

2入笼前,要淋上适量的猪油和鸡汤。

3蒸制时,须旺火急蒸至鱼眼凸出。

菜肴特点:鱼形完整,鱼肉鲜嫩,原汁原味,清淡可口。

海参武昌鱼

主料:新鲜武昌鱼1条(约750 g),水发海参50 g,猪瘦肉、冬笋片各少许。

调料:精盐、味精、白糖、香醋、绍酒、葱段、胡椒粉、鲜汤、酱油、熟猪油、姜末各适量。

制作方法:

1将武昌鱼处理干净后,在鱼身两边剞上十字花刀备用;水发海参切成大片,入沸水焯水捞出;猪瘦肉切成片待用。

2锅置于旺火上烧热,下猪油将鱼煎至两面金黄色。

3锅置于旺火上,下猪油,投入肉片、笋片、姜末、葱段,煸炒后放入武昌鱼,加入鲜汤、海参、绍酒、酱油、白糖、精盐,大火烧沸后改小火焖烧,待鱼眼凸出、鱼肉透味时,拣出葱段,再加入味精、香醋,勾芡起锅,淋上猪油,装盘即成。

操作要点:

1煎制时须热锅冷油,以保持鱼皮的完整。

2烹制时用小火焖烧。

菜肴特点:色泽黄亮,鱼形完整,海参爽口,鱼肉鲜嫩。

荔枝武昌鱼

主料:武昌鱼净肉150 g,鲜荔枝10个,面包糠100 g,鸡蛋4个。

调料:精盐、味粉、料酒、姜汁水、生粉、黑芝麻、花生油各适量。

制作方法:

1武昌鱼净肉漂洗干净后绞茸,加入鸡蛋1个,食盐、味精、生粉各适量,搅拌均匀后备用。

2鲜荔枝去壳去核洗净后,将调好的鱼茸放入荔枝内合好,拍上生粉,滚鸡蛋糊,沾上面包糠,撒上少量黑芝麻待用。

3锅置于火上,倒入花生油加热至八成热,将沾上面包糠的荔枝球依次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捞出装盘即成。

操作要点:

1武昌鱼应新鲜,鱼茸味道调制须恰到好处。

2荔枝要新鲜,个头稍大为好,去壳去核要小心,以保证良好的外形。

菜肴特点:外酥内嫩,荔枝香甜,鱼肉鲜滑,外形美观。

特制红焖武昌鱼

主料:新鲜武昌鱼1条(约800~1 000 g)。

调料:精盐、味精、大葱、生姜、蒜茸、酱油、白糖、绍酒、干辣椒、荆沙酱、豆瓣酱、蚝油、奶汤、清油各适量。

制作方法:

1武昌鱼洗净,剞上十字花刀,用精盐、绍洒、葱、姜、干辣椒腌渍12小时备用。

2取锅放清油烧至七~八成热,将腌渍好的武昌下油锅炸透。

3原炒锅将油倒去,锅底放竹垫,竹垫上放姜片、葱段和炸好的武昌鱼,加入调料、奶汤,先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焖制约4小时,待汁收干即成。

操作要点:

1剞十字花刀时不能过深,否则炸制时鱼形不整。

2焖制时注意火候的调节,先大火后小火。

菜肴特点:色泽红亮,鱼肉酥香,味透回甜。

竹夹卤水武昌鱼

主料:新鲜武昌鱼1条(约800~1 000 g)。

调料:精盐、味精、绍酒、葱、姜、香油、老卤水各适量。

制作方法:

1武昌鱼治净,剞上花刀,用绍酒、葱、姜腌渍3天后,置于阳光下通风晾干备用。

2取油锅烧至八成热,放入晾干的武昌鱼炸透,用竹篱夹好炸透的武昌鱼,入老卤水中卤透,淋上香油即成。

操作要点:

1腌渍的武昌鱼须在通风处晾干。

2卤水要用卤过动物性原料的老卤水。

菜肴特点:色泽红润,透味酥香,回味无穷。

风干腊味武昌鱼

主料:武昌鱼1条(约800~1 000 g)。

调料:精盐、味精、生姜、绍酒、花椒、干辣椒、葱结、豆豉各适量。

制作方法:

1取锅烧热,放入精盐、花椒炒透,有香味时出锅吹凉。

2武昌鱼治净,从背部剖刀晾干水,抹上花椒、精盐后放入盆内腌渍约10天后,晾干备用。

3将晾干的武昌鱼用清水洗净,放入盘内,撒入干辣椒、姜丝、豆豉、葱结后,入蒸笼用大火速蒸约15分钟即成。

操作要点:

1腌鱼用的食盐放入锅内用花椒炒熟。

2腌鱼时在鱼体上用重物压好,以保证鱼肉结实。

中餐菜名分类及其英译方法 篇12

中华饮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菜肴名称折射出中华民族绚丽多姿的饮食文化。好的译名对宣传中华饮食起着重要作用。然而, 国内饭店要么没有英译菜单, 即使有, 也是鱼龙混杂, 甚至错翻。译时, 让读者清楚地知道所食之物及烹调方法, 同时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如果有的话) , 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语言层次的转换, 更是文化层次的切换。本文试图通过对中餐菜名分析, 根据读者心理期待及中西方文化差异, 提出中餐菜名英译法。

2 翻译障碍

2.1 菜式空缺造成词汇空缺

由于地域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食和烹饪方法, 承载着属于自己的民俗风情及文化特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饮食文化的特殊性必然表现为语言的特殊性。“饺子、元宵、粽子、混沌”并没有相应的词来翻译。有时都被译为“dumpling”, 其实四者完全不同。众多菜名英文没有完全对等的词来使目标语读者产生和源语言读者同样的反应, 因而达不到对等的要求。

2.2 文化背景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西方国家持着一种理性的饮食观念。他们首先关注菜肴的营养价值, 认为菜肴是用来充饥的。而中餐恰恰相反。中餐首先要求“色、香、味、”。举凡万事万物, 无不取来命名。菜名根本看不出用料, 如金玉满堂。有些菜如“东坡肉”背后蕴涵着深厚的文化背景, 其意义早就超出食物本身。如缺乏背景知识, 读者是无法理解菜名意义的。

3 中餐菜名构成

中餐菜肴品种繁多, 菜名极其丰富。菜名除采用写实手法如“蒜香排骨”外, 有时采用比喻、象征、夸张、典故、历史人物、传说等方式, 使得菜名美妙动听, 形象逼真, 如“霸王别姬”。但是这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红烧狮子头”, 千万不能译成“Braised Lion’s head”, 否则就贻笑大方了。

中餐菜名命名方法归纳如下:

(1) 以用料命名。这类菜名仅展示原料, 不涉及刀工或烹调方法。如:虾仁玉米。

(2) 以用料及刀工命名。这类菜名除展示原料外, 还配以刀工。如:尖椒牛柳。

(3) 以烹调手段及原料/加工形状命名。这是最常见的菜肴命名方式。如:爆炒鳝片。

(4) 以味道及原料/加工形状命名。如:香辣蟹。

(5) 以比喻、象征、夸张等方式命名, 一般不涉及原料、刀工及烹调方法。如:金玉满堂。

(6) 以典故、历史人物、传说、人名/地名命名。如:东坡肉。

4 翻译原则

从文本类型和功能角度来看, 菜单属于信息文本, 以传达信息为主语, 目的是便于外国朋友看懂、听懂。他们首先关心吃什么, 然后才是背后的文化底蕴。笔者认为菜名的翻译, 应当力求清晰、准确。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保留其文化色彩。口译兼顾通顺、迅速;笔译兼顾“简洁”。因此译者先得译出中餐的原料、口味、烹调方法、刀工, 然后才是文化寓意。

5 翻译方法

中餐在烹调过程中不仅讲究“色、香、味”, 还讲究“型”。因此在备料过程中原料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对原料去骨 (boning) 、去壳 (shelling) 、剥皮 (peeling) 、刮鳞 (scaling) 、腌 (pickling) 。然后根据具体要求:剁/切——chop/cut、切块——cube、切片——slice、切丝——shred、切丁——dice、切柳/片——fillet、捣烂——mash、绞 (成肉末) ——mince、卷——roll等。常用的烹饪方法有:煮——boil、煎——pan fry、炸——deep fry、烧/焖——braise、炖——stew、炒——sauté、stir fry、爆——quick fry、扒——fry and simmer、煨——simmer、蒸——steam、烤 (面包、蛋糕) ——bake、烤——roast/grill/broil、烧烤——barbecue、熏——smoke、涮——instant boil、白灼——scald等。

(1) 音译法:随着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不断加深, 就像肯德基、麦当劳已为国人所接受一样, 中国的某些食品如“饺子” (Jiao Zi) 已普遍为外国人所接受, 成约定俗成的译法。翻译此类名称时, 音译以保持原有风味及文化特征。这些菜名多以广东话发音为基础, 如“炒饭” (Chow Fan) 、“炒面” (Chao Mein) 。

(2) 直译法:对于以原料、刀工、烹饪方法、口感命名的菜式, 即写实型菜名, 可采用直译法。如:西红柿炒蛋——Scrambled Tomato with Egg、椒盐排骨——Spare Ribs with Pepper&Salt。

(3) 意译法:对于写意型菜名, 如直译就不符合“信”、“达”标准, 无法使人把菜名和菜肴联系起来。这时可以采用避“虚”就“实”法, 即意译法。虽然这种方法使得菜名中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几乎丧失殆尽, 无法做到“对等”, 但由于我们首先要确保菜肴原料、烹调方法的译介, 这种信息流失是必然的, 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芙蓉燕窝 (Sweet Bird Nests Soup with Egg White) 、霸王别姬 (Stewed Diced Chicken with Shelled Turtle) 。

(4) 直译/音译加解释法:对于写意型菜名, 我们可以采取直译加解释法。仅仅直译/音译, 背景信息无法体现。附加解释法使得食客在大快朵颐时, 可以对中华文化略知一二。如:

宫保鸡丁:Gong Bao Diced Chicken (Diced Chicken &Peanuts with Chili Sauce, Invented by Gong Bao in Qing Dynasty)

摘要:根据菜名构成特点可以将中餐菜名分成六类。英译方法可以从读者心理期待入手, 结合跨文化交际特点, 对中餐菜名采取直译、音译、意译、直译、音译加释义等不同方法。

关键词:菜名,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乔平.中餐菜名分类及其英译方法[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4 (2) :46-49.

[2]谈谈中餐菜名英译[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6 (4) .

上一篇:学科教学呼唤品质回归下一篇:内外踝联合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