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作文研究》中期报告

2024-09-22

论文《创新作文研究》中期报告(精选8篇)

论文《创新作文研究》中期报告 篇1

“创新”——点亮文章的明灯

----关于“学生写作创新的研究”中期报告

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在研究和实验过程中,我们先后做了以下几项工作,具体内容和进展如下所述。

1、在实验班组织作文创新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新作文训练活动。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自愿结合组成作文创新小组,每小组2-4人,推荐一人做组长,负责小组的活动。接着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确定本组喜欢写的文体,参考有关写作资料,总结归纳所选文体的特点、写作技巧和方法,同时提出写作要求,为下面的训练做好准备。再从中考优秀作文中选出文体范文1-5篇,认真阅读,把握文体。在此基础上每个学生写一篇或小组集体写一篇创新作文上交老师处。最后进行创新作文展览、交流、评比,每个实验班评选5篇优秀创新作文,打字油印,装订成册,让学生传阅,这些文章的作者推荐去参加全校举行的创新作文大赛。

2、组织创新作文辅导班,能更好地进行创新作文辅导。创新作文辅导班学员以课题实验班的学生为主,有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辅导,有时在阶梯教室集中搞讲座辅导,班级辅导与学期作文教学同步,有课题组各实验老师负责进行,集中辅导搞讲座由课题组负责人主讲,基本上每月一次,共搞了五次讲座。这个活动是该课题的重头戏,关键环节,学生从讲座里学得了不少作文创新知识,为以后创新作文的训练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3、组织“讷南中学创新作文大赛”。这是一次创新作文大检查,通过大赛,更好地促进和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创新作文训练。具体做法是,先发布了一个创新作文大赛通知,组织报名,然后在指定的教室进行现场创新作文写作,接下去把大赛作文隐名装订成册,由评委公正评分,最后择优确定获奖名额,以“喜报”的形式公布于众,举行发奖仪式。整个活动是语文学科一次规模较大的学生活动,更激发了全校学生参加创新作文训练的热情和兴趣。

阶段性成果:

该课题实验时间实在太仓促,尽管如此,我们课题组老师的劳动还是有所成效的,实验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论文:《“中学生写作创新研究与实验”课题结题报告》。这个报告应该是对该课题实验情况的全面总结,整体反映课题实验的全貌,是课题实验的理论概括,是课题实验成果的集中展示,是师生参加课题实验的心血和汗水的结晶。

2、相关论文。主要有以下几篇:

①《“创新”点亮文章的明灯——略谈诗意作文题目的特点与作用》 ②《话题作文快速拟题六法》

③《网络时代,正酝酿一场作文革命——略谈网络对现代作文教学的影响》 以上三篇论文都是在该课题实验过程中撰写的与创新作文有关的论文,理所应当是该课题实验的成果展示。

3、参加作文竞赛,获得优异成绩。我校创新作文大赛获奖的部分学生的参赛作品使不少学校刮目相看,受到社会各界及学生家长的好评。

4、学生整体作文水平的提高。在整个课题的实验过程中,全校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作文水平,这是一个隐性的变化,不能直接一下子显露出来,所以不容易被人看到。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不显眼的成果甚至比其它成果还重要,因为课题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要从点到面,推动全体学生在作文上有所进步。

总之,课题的这些成果应该是可喜的,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能有如此收获,也应该感到满足,但是,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再加上实验时间过短,该课题的实验预期目标并没完全达到,但是,我们尽力了,也无悔,争取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作进一步的研究。

主要创新点:

1.关于作文教学目的。传统的作文教学把作文仅仅当作一项语言技能来训练,容易造成脱离生活,脱离心理发展需求。其实,作文是一种自然表达行为,是各方面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用书面语言进行交际的基本能力,初步养成学生用规范的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的兴趣和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基础。

2.关于作文与学生生活的关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但不是唯一的源泉。生活经验为作文提供了素材,但不能保证生活丰富的学生就能写出优美的文章。学生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文字表达,还需要比较复杂的心理加工和转换过程。作文和生活存在着交互作用,语文老师在提倡把生活引入作文的同时,着重应该教会学生用作文表现生活,用作文丰富生活。

3.关于作文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自由地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然而,同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有许多共性的,作文教学也应该有相应年段的共同要求。对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困惑和价值偏向,语文教师应该给予引导和纠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4.关于作文与网络的关系。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作文教学的作用也是双向的。一方面网络可能消解语言在文化传播中的至尊地位,影响学生对现实世界的真实体验和文字表达。另一方面,网络也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方便的交流渠道以及无威胁性的作文环境。只要利用得法,网络将成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平台。

5.关于作文和阅读的关系。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的一条永恒原则。现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不仅指阅读课后的仿作和练习,更多指阅读(包括课文阅读和课外阅读)对作文的积累和迁移价值。其中既有语言形式和风格上的借鉴和模仿,也有思想内容和道德情操上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6.关于作文教学模式。作文教学必须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学生,走向生活,实行开放式教学。开放教学只是一种理念,具体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本班的学生实际和当地的作文教学资源,采取最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存在问题:

反思前期课题研究工作,我感到还存在以下问题。1.因为课题组研究人员教学经验不够,自身教育教学理论相对缺乏,用于科学总结、提炼的时间微乎其微,所以老师理论和实验的水平有待提高。致使很多时候我们总感到困难重重。

2.虽然我们对这个课题都非常重视,但由于教学压力很大,使得教师不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在研究上。现在我们更注重行动研究,鼓励老师多反思。

3.该课题研究时间较短,所取得的效果也仅限于我们学校范围内,所以其真正价值尚需要大量事实来佐证。我们一直没有找到其他合适的理论支持体系,衷心希望专家给予帮助和指导。重要变更:

1.小组活动,动态管理

根据学生的认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等方面都的差异,在作文评改实施时,首先要做好学生写作水平的摸底工作。再根据所掌握的材料,以写作水平合理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推选一名负责人,全面负责本组学生的评改活动。小组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组合。2.公布标准、明确要求

老师每节作文课上,都要根据内容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评改标准。对不同层次小组采用不同层次的标准。比如:同是评改记叙文,对有的小组要求是侧重评改错别字、语言不通顺、思路不清等,对有的小组则侧重评改文章的结构安排、思想深度。同是对语言的评改,有的侧重语言通顺、流畅,有的侧重语言的严密、生动。评改前教师可把各层学生的评改要求印成讲义,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在掌握了评改知识、清楚了评改要求的情况下就差不多可以实际操作了。3.小组活动、教师指导

小组确定了,基本的评改知识以及层次评改要求了解清楚了,这一环节各层次小组就要进行评改实际操作了。首先要求小组内自评,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可能有不一样的感受。然后组内成员合作讨论,对其习作发表看法,提出修改意见,评改组组长记下评议结果。这样使同学相互之间能取长补短,他们每个人都是活动的参与者,受益者。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成为学生真正的指导者。教师的参与既活跃了交流的氛围,又能及时地给评改工作以必要的指导和建议。4.反思方案、不断提升

每个学生针对自己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进行冷静思考,肯定成绩,明确不足,对症下药不断提升自己的作文评改能力。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基本是老师的独角戏。而“自主—合作—探究”的评改方式对教师而言,力避了以往评改工作的高付出、低收效等缺点,教师的工作变得轻松愉快。在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与对话中,教师自身也常常受到触动、受到启发。下一步计划:

第一阶段——议课、听课、反思、提高。我们在积极召集语文教研组进行商讨,按年级分组,针对各人作文教学确立研究点,同课头老师做好课前议课,认真听取初一年级所有作文评改课,认真观察课堂上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老师的具体指导。与此同时,我们将听课得来的一些经验方法与我们自己的做法结合起来进行反思,吸收其他老师的长处。然后在自己作文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在实践中结合不同学情,不断提高个人教学研究水平。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关于写作方面的资料并做好筛选分析。

第二阶段——我们通过作文教学反复实践、确立有效的作文评改方法,同时不断优化。作为以实践研究为主的小课题,我们本阶段用时一个月,着重解决了2个问题: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理论水平,确立不同文体的作文评改要点,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式作文评改模式。我们在这段时间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兴奋、喜悦甚至困惑。尽管一两个月的时间对于这样一个小课题的研究来讲确实是仓促一些,但是,我们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这些成绩或者说是做法,对于我们今后把握、操作合作探究式学习来讲无疑是宝贵的财富。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和课题研讨活动,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建议各课题实验学校之间以及与总课题组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先进经验,共同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献计献策。请求延长研究时间,总结现有的效果,力争取得高水平的成果,以回报学校对我们的关怀与支持。

总之,我们将继续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加强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力争以课题研究成果指导课程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及实效性。

可预期成果:

1.课题组依据学生的作文基本素养现状,开展个案研究,结合课题组原有研究成果,研发作文基本素养提升系列教材,在校园范围内促进作文创新人才的有效培养。

2.为准确测评并诊断、分析学生作文基本素养现状,课题组以 “作文基本素养理论”为核心,结合信息化手段,开发学生作文基本素养测评,以便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学习方案,提供专业化辅导。

3.为课题研究成果与理论总结做好铺垫作用。

讷河市讷南镇中心学校

林明云 吕林俊

论文《创新作文研究》中期报告 篇2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课题组在综述以往有关团队绩效管理模型的基础上,重点从团队的学科背景特征切入考察影响科研团队绩效的输入变量,从知识的交流共享和整合角度考察团队中介过程变量,建立契合高校科研团队运作实质的绩效管理模型。通过对相关研究变量的定义和测量,采用小样本预测试修订测量条目,形成正式测量量表。在全国教育规划课题的支持下,选择北京和广州地区重点高校的80支科研团队进行问卷调研和实证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如下。

第一,团队学科背景特征与知识交流共享和知识整合的关系分析。如何组建团队一直以来是团队绩效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究竟具备什么样的组成特征才可能成为高绩效团队呢?该研究试图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出发,对团队的学科背景特征,尤其是团队知识结构、科研经历和科研态度等影响团队知识管理的前因变量进行分析,以解开萦绕科研团队组成特征和组建的迷雾。

第二,知识交流共享与知识整合在团队学科背景特征和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一般的团队绩效管理模型将团队中介过程作黑箱化处理,或者未能从本质上揭示团队中介过程,进而导致团队组成特征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结论经常不一致。该研究针对科研团队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的特点,试图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对科研团队的中介过程加以研究。

第三,组织背景因素在团队绩效管理中的作用。在有关团队绩效管理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建议扩大对团队问题的研究,不能仅局限于团队内部,应该将团队所依存的组织背景因素加以考虑。作为一种尝试与探索,该研究将科研团队依存的高校组织所提供的组织支持和创新政策,作为团队中介过程的调节变量予以研究。

二、研究结论与对策

(一)团队组建方面,应拓展成员的学缘结构,注重成员的科研经历和科研态度

该课题主要从团队知识结构、团队科研经历和团队科研态度三个维度研究团队的学科背景特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团队知识结构与知识交流共享、知识整合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团队科研经历与知识交流共享、知识整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团队科研态度与知识交流共享、知识整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针对团队的知识结构,张卉的研究指出,团队的知识结构复杂性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不同的测量方式会对团队运作及绩效有不同的作用关系,可以从知识的横向分布、纵向分布及T型分布特征来描绘团队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团队知识背景中各学科之间的差异越大(横向特征强),团队知识整合障碍就越大,但在复杂研究任务的牵引下,这种阻碍作用将会减弱;团队成员的知识存量越平均(纵向特征均匀),知识记录和存储就越难;团队知识T型分布程度越高,知识整合能力越强,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也增强。团队知识结构复杂性可以通过提高知识整合水平,进而改善团队的创新绩效。团队知识结构对知识交流共享和知识整合的影响不显著,这也许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这样一个现实情况,那就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各学科领域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都更为开阔,科研人员不仅具备高深的专业结构,而且兼有更宽泛的专业技能。在组建科研团队时,成员的知识结构可以通过吸收外部人才的方式来调整,即拓展学缘结构,不拘一格地在本专业领域内扩大吸收不同院校的专业人才。

团队成员的科研经历是组建科研团队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成员丰富的科研经历有助于在团队内部迅速形成合作创新的一致信念,减少团队磨合的成本。具体来讲,就是在科研团队的组建和成员选择上,不仅要考虑成员的知识结构所带来的基础效用,还要考虑成员之间通过合作可能带来的互动效用,互动效用的测度更多地是从成员的科研经历角度来考虑。另外,团队创新文化氛围的形成,也有赖于成员的科研经历。在运用进化博弈和进化算法模拟团队创新文化形成的模型中,一般在经过6次科研合作之后,团队内部基本就能形成有利于合作创新的文化气氛。

团队的科研态度是影响知识交流和共享的重要因素,从影响路径图中可以看出,科研态度对知识交流共享的影响要高于科研经历。而团队的科研态度和科研经历对知识整合的影响不相上下。这一点也比较容易理解,知识整合更多地表现为将个体的隐性知识如何转化为群体显性知识的过程,这当中科研经历只表示是否有过不同学科背景成员之间的合作经历,是否就能够真正地做到,还要依赖于科研态度,只有两者共同起作用,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

(二)团队运作方面,应为团队提供充分授权,科学管理团队,注重知识交流共享与知识整合,提高团队创新绩效

该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证明了知识交流共享和知识整合是团队学科背景特征影响团队创新绩效的重要中介变量,明确了加强团队知识管理对于提高科研团队创新绩效的重要性。

组织知识基础理论认为组织管理的本质是对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将个人知识转化为不依赖于具体个人的组织知识,从而实现组织知识存量的不断增长。对于科研团队而言,其内部行为主要是围绕着知识交流、共享、创新、增长等环节展开的知识管理过程,知识交流共享和知识整合是实现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化的基本途径。长期以来,在一般团队效能管理的研究中,横亘于输入和输出变量之间的中介过程一直作为“黑箱”来处理,或者是采用一般化的团队过程变量,比如团队互动、团队气氛等来加以分析。随着人们对知识资源特殊性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知识管理理论的逐渐建立完善,对于知识团队而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发现,涉及知识的管理实践和整合机制就是保证团队高创新绩效的“黑箱”。因此,为了提高创新研究的产出,管理者应该为科研团队提供充分的授权,足够的资源和尽可能少的行政障碍,以便于科研团队的成员能够轻松自由地交换他们的想法。为了提高知识交流共享和知识整合的程度,科研团队采用了大量的管理手段,学者们对这些措施进行了研究,比如正式和非正式的领导、正式的研究程序、团队的水平结构和文化机制、信息交流技术的使用等。

该研究还发现,团队知识交流共享与知识整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且,知识交流共享与知识整合和团队创新绩效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科研团队成员之间充分地交流和共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观点是产生知识整合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带头人扮演着重要的作用。Shamir等人认为,魅力型领导在提升成员任务绩效上最有效,尤其是对于那些充满挑战性和复杂性,需要较高门槛和创新性的任务。魅力型的团队带头人往往利用他们的影响力,采取一些措施,诸如经常性地组织一些团队成员必须参加的Seminar,鼓励和引导团队成员跳出思维瓶颈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思考,组织与同行交流和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等。总而言之,科研团队应当建立起促进知识创新的知识管理战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整个团队都能意识到个人隐性知识社会化和外在化的重要性,进而使得团队内部的知识交流共享更具建设性,成为一种长效机制。

(三)团队环境方面,要尽力为组织提供物质及文化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并制定鼓励创新的政策

该研究的实证检验发现,组织支持、创新政策对知识交流共享和知识整合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在以往的团队绩效管理研究中,组织背景变量很少被加以考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组织背景因素就无关紧要。事实恰恰相反,团队作为一种介于组织和个体之间的客观存在形态,团队绩效不仅要受到个体层面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它所依存的组织背景因素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对于创新型的科研团队而言更加显著。

作为探索性研究,该研究主要考察了组织支持和创新政策两个重要的组织背景变量。研究发现,科研团队感知到的组织支持,既包括组织提供的物质方面支持,也包括组织提供的文化环境支持,对于团队的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科研团队建设必须以充足的资源作为物质前提和基本保障。缺乏必须的资源,团队建设便无从谈起。科研团队可能需要信息、资金、设备、原材料、技术等方面的资源,组织必须创造条件,保证其能及时得到足够的资源。这种积极的支持性环境能为科研团队的顺利发展奠定扎实基础。此外,科研团队建设也离不开良好的文化氛围。宽松、和谐、民主的学术环境对于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作用。

论文《创新作文研究》中期报告 篇3

关键词:工业设计 创新教育 创新人才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3-0137-04

“模式”的本义是“事物的标准样式”,在现代汉语中,常见于“商业模式、安全模式”等语境中,在这些语境中其含义是本义的引申,指的是“符合事物规律的运行机制”。纵观创新教育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创新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创新人才”。所谓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是具有自由个性且全面发展的人才。创新教育是以现代创造学和教育学理论为基础,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树立人的创新意识、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塑造人的创新人格的教育,是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工业设计专业创新教育模式是指符合工业设计专业创新教育规律的运行机制。工业设计专业是应用性、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专业,艺工结合,文理渗透,人才培养规律复杂,专业建设难度较大。国内没有成熟的工业设计创新教育模式,工业设计专业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低下,学生、社会和教师都不满意,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工业设计创新教育模式。根据工业设计创新人才的特征和成长规律设计工业设计创新教育模式。工业设计创新人才的特征包括:强烈的设计欲望、执着的设计精神、高尚的社会责任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敏锐的感受能力、良好的审美能力、自如的表现能力、复合型知识结构、综合掌握多类型创新方法、丰富的设计经验、自主学习与研究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鲜明的个性。工业设计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是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自我追求创新设计、自我完成创新设计、自我实现创新设计人生。工业设计创新教育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法、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

1 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兼备科学、美学、技术和艺术素养,掌握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和知识,养成工业设计专业技能,能从事产品设计和设计管理,适应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2 工业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

(1)激发设计欲望

教学意义:设计欲望是学习设计的动力之源。

教学要求:使工业设计创新人才愿意学设计,做设计。

教学内容: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师和成功产品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设计。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参观企业、参观设计公司、与职业设计师交流。

教学安排:工业设计概论、工业设计认识实习、工业设计讲坛。

(2)培养设计精神

教学意义:设计精神决定设计态度,设计态度决定设计行为。

教学要求:使工业设计创新人才树立执着、自信和献身精神。

教学内容:人人都是设计师;工业设计大师;设计就是锲而不舍,不断超越自己;树立为设计奋斗终生的理想。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设计训练、设计大师讲座。

教学安排:工业设计概论、为自己设计、工业设计讲坛。

(3)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意义:促进人类社会的美好发展是每个人的使命,更是设计师的使命,站位高远。

教学要求:使工业设计创新人才明白是社会和自然界养育了我们,促进社会和自然界的美好和谐发展是设计师的天职。

教学内容:工业设计的最高理念、社会使命、经济使命、文化使命、美学使命。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讨论、设计案例、参观企业、参观设计公司、设计大师讲座。

教学安排:工业设计概论、工业设计认识实习、工业设计讲坛。

(4)培养市场洞察力

教学意义:设计师要了解用户和市场,设计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用户和市场决定的。

教学要求:使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对用户和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识别出市场机遇。

教学内容: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企业对产品的定位;商场的销售状况;识别市场机遇。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人群调查、企业和商家调查、销售大师讲座、销售体验。

教学安排:市场营销学、工业设计讲坛。

(5)培养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意义:敏锐的感受能力和良好的审美能力是造型和表现的前提。

教学要求:使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对体形色质具备敏锐的感受能力和良好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感受空间、体、形、色、质;总结体、形、色、质的审美规律。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实物观察、对比总结。

教学安排:素描、色彩、三大构成、速写、经典产品赏析。

(6)培养表现能力

教学意义:表现能力是设计师必备的技能,活跃设计思维,提升造型能力。

教学要求:使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具备自如的表现能力,能把所想的造型和结构画出来,建出来,做出来。

教学内容:素描、水粉画、速写、工程图画去、计算机建模、模型制作。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训练、自学自练自我总结自我提高、野外写生。

教学安排:素描、色彩、速写、手绘效果图、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模型。

nlc202309051748

(7)传授多学科知识

教学意义:设计知识和技能是从事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要求:使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兼备科学、美学、技术和艺术素养,掌握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和知识,养成工业设计专业技能,能从事产品设计。

教学内容:艺术学(素描、色彩、造型方法、快速表现、民间艺术)、用户研究、人机工程学、造型材料与工艺、结构设计与力学分析、模具制造与设计、机械机构与原理、工业设计发展史、设计方法及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课堂训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问题、自主训练、自主设计。

教学安排:素描、色彩、三大构成、速写、效果图、民间艺术、用户研究、人机工程学、造型材料与工艺、结构设计与力学分析、模具制造与设计、机械机构与原理、工业设计发展史、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交通工具设计、交互设计、家具设计。

(8)传授多类型创新方法

教学意义:工业设计统合人、经济和生态要求,利用技术发明和艺术技巧,为人设计工具和用品,是综合性创新。

教学要求:使工业设计创新人才综合掌握概念、方式和形象创新方法。

教学内容:概念创新方法、方式创新方法、形象创新方法。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课堂训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问题、自主训练、自主设计。

教学安排:用户研究、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交通工具设计、交互设计、家具设计。

(9)积累丰富的设计经验

教学意义:工业设计是综合性应用性专业,设计项目是应用、检验、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最好途径。

教学要求:使工业设计创新人才积累丰富的设计经验。

教学内容:课程设计、专题设计、设计大赛、真题设计、毕业设计。

教学方式:自主设计、自主研究、讨论;参与企业内的产品设计与研发。

教学安排:《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设计、《交通工具设计》课程设计、《交互设计》课程设计、《家具设计》课程设计、专题设计、真题设计、毕业设计。

(10)培养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力

教学意义:工业设计师面对的每一个设计项目都不一样,工业设计师必须具有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才能完成设计项目。

教学要求:使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具有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课程设计、专题设计、设计大赛、真题设计、毕业设计。

教学方式:自主设计、自主研究、讨论;参与企业内的产品设计与研发。

教学安排:《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设计、《交通工具设计》课程设计、《交互设计》课程设计、《家具设计》课程设计、专题设计、真题设计、毕业设计。

(11)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意义:产品开发是由营销、设计、制造等多种学科知识共同支撑,产品开发组织中的成员也来自这些不同的学科,不同学科背景的成员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工业设计师每时每刻都需要与其他团队成员的沟通和协作。

教学要求:使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具有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课程作业、课程设计、专题设计、真题设计、设计大赛。

教学方式:以小组形式布置学习、调查、研究和设计任务;参与企业内的产品设计与研发。

教学安排:《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设计、《交通工具设计》课程设计、《交互设计》课程设计、《家具设计》课程设计、专题设计、真题设计、毕业设计。

(12)鼓励发展个性

教学意义: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每个产品也是有个性的,个性鲜明的人才能设计出个性鲜明的产品。

教学要求:要尊重工业设计创新人才的个性,让他们的个性自由发挥。

教学内容:个性的认知、个性的价值、个性的自由发展、课程作业、课程设计、专题设计、真题设计、设计大赛。。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课堂讨论、保持个性的设计、设计大师讲座。

教学安排:《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设计、《交通工具设计》课程设计、《交互设计》课程设计、《家具设计》课程设计、专题设计、真题设计、毕业设计、工业设计讲坛。

3 培养工业设计创新人才的教学体系

(1)建设教学体系的总体思路

1,根据教学要求和内容构建课程体系、实训体系;

2,根据教学要求和内容制订课程大纲和实训大纲;

3,建设工作室、高性能机房、模型制作室

4,根据教学要求和内容培养建设师资队伍;

5,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6,设置工业设计讲坛;

7,建立工业设计专家库;

8,研究并利用问题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

9,构建工业设计、机械工程、艺术设计、材料、计算机、电子工程、市场营销和工程训练中心等学科联合培养工业设计创新人才的教育机制;

10,构建教学、研究、设计服务(课程、项目、社会)三位—体的教育机制;

把创造学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课;

11,对工北设计专业课进行创新性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创造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中学会创新,在创新中学好专业知识;

12,研究工业设计专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13,建设工业设计网站,为师生提供自由交流平台,为学生搭建主动学习平台。

(2)课程体系

用系统的观点整合课程,形成若干个课程群,为课程群制定出统一的教学目标,在统一目标的指引下分解教学内容,使之成为有机的课程环,从而提高培养质量和教学效率。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

nlc202309051748

1,设计概论课程群,通过该课程群激发设计欲望和设计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该课程群包括工业设计概论、工业设计发展史、经典产品赏析等课程。

2,设计表现与艺术课程群,通过该课程群培养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该课程群包括素描、色彩、速写、手绘效果图、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模型、传统造物艺术等课程。

3,用户和市场研究课程群,通过该课程群培养市场洞察力,学会研究用户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学会挖掘用户的任务需求、认知需求和行动需求,该课程群包括市场营销学、用户研究等课程。

4,设计实现与技术课程群,通过该课程群传授多学科知识,培养设计实现能力,该课程群包括人机工程学、造型材料与工艺、结构设计与力学分析、模具制造与设计、机械机构与原理等课程。

5,产品设计课程群,通过该课程群掌握多类型创新方法,积累丰富的设计经验,培养自主学习与研究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发展个性,该课程群包括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交通工具设计、交互设计、家具设计等课程。

课程大纲省略。

设置专业核心课,聘请高水平的师资(高学历、丰富设计经验)主讲专业核心课,核心课可能是设计方法、设计技术、设计专题,也可能是设计技能。

(3)实训体系

实训体系是必要的教学环节,与课程体系互相补充。工业设计专业的实训体系如表1所示。

实训大纲省略。

每位学生在大二和大三时要进行两个月的职场实习,时间为暑假和寒假,实习单位由学校推荐和学生自找相结合,在实习前系所对学生和单位进行审核,手绘和电绘合格后准予实习,实习时教师会到单位进行视察。

毕业设计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7月份至9月份,9月份汇报选题;第二个阶段9月份至11月份,11月份汇报前期调研和准备;第三个阶段11月至1月,1月汇报设计定位和初步的设计构想;第四个阶段1月份3月份,3月汇报设计方案;第五个阶段3月至5月,5月份结题汇报和展览。每个汇报阶段都要制作展板。毕业设计周期为1年,7月份至第二年的5月份。

(4)师资队伍

按照课程群分配、培养和引进教师,聘请业界有影响的人物进入课堂传授职场经验,根据课程群的教学目标设计并分解教学内容,避免重复。

(5)工业设计讲坛

设置工业设计讲坛,每学期邀请工业设计领域有影响和成就的工业设计专家和一线设计师讲学,讲学内容集中在激发设计欲望、培养设计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传授多类型创新方法、传授设计经验、鼓励发展个性等方面。

为工业设计论坛建立工业设计专家库,方便联系和邀请。

(6)特色发展

特色发展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必由之路。根据学校资源、生源特点和地域优势设定主攻方向,使工业设计专业形成特色和优势。

大三时学生会根据兴趣自分方向,开设家具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生活用品设计、交互设计等课程。

(7)工作室

工作室是凝练设计方向,提升设计能力,服务社会和培养学生的有效平台。设置设计表现工作室、设计工程工作室、家具设计工作室、交通工具设计工作室、交互设计工作室等。

依托工业设计专业的优势,与工程训练中心合作建立“工业设计创意创新工作室”,把多个专业的学生集中在一起,通过协作走完知识创新的全程(创新研发、申请专利和制作创业计划书)。

(8)高性能机房

建模、渲染、排版和制作动画运算量极大,只有高性能电脑才能满足需要,因此需要建设高性能机房以满足教学和设计需要。

(9)模型制作室

1:1实物模型是展示设计方案的最佳形式,是必须提交的设计评审材料,因此需要建设高标准模型制作室以满足教学和设计需要。常见的模型是手工油泥模型和快速成型模型,因此模型室要配备油泥刀具、三维坐标仪、油泥、快速成型机、塑料棒和电脑。

(10)校企合作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最佳途径。

以前,工业设计专业的突出问题是没有协办企业,缺少实践平台,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无法获得参与企业研发的锻炼机会,而只是坐在教室里,突发奇想的定位,天马行空的构思,纸上谈兵的说明方案,自我陶醉。教学与社会、企业需求严重脱钩,毕业生根本就不懂设计,找工作四处碰壁,工作后一切都需从头来。面对工业设计专业的突出问题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主动出击为工业设计专业寻找协办企业,搭建实践平台。“双方共赢,长期合作”是校企合作宗旨,学校为企业的产品研发与设计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和实习平台,校企可以建立联合工作室,联合从事产品研发。

(11)教学方法

探究式和体验式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要研究探究式和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12)跨学科联合培养

工业设计学科性质、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和复杂性设计任务决定工业设计专业必须实施跨学科联合培养策略。工业设计学科是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综合性应用性边缘学科。创新人才要具有跨学科视野和思维,具备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复杂性设计项目只有通过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交叉和人员合作才能完成概念创新、方式创新和形象创新任务。跨学科联合培养方法如下:

1,提供复杂性设计项目;

2,组建跨学科设计团队;

3,指派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作导师;

4,设置跨学科的综合课程。

(13)教学、研究、服务社会三位一体

对于工业设计专业来说,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位一体既是专业发展需要,也是教师个人发展需要。形成教学、研究、服务社会三位一体的方法如下:

nlc202309051748

1,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定位制订培养方案;

2,调配师资,严格执行培养方案;

3,教师从教学和社会需求中提炼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

4,踏实研究,获得高水平研究成果;

5,利用研究成果反哺教学;

6,利用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服务社会;

7,利用服务社会的成果反哺教学和科研。

(14)创造学

把创造学课程作为开展工业设计专业创新教育的切入点。创造学是边缘学科,以人们在生活生产领域的创造活动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创造的方法、过程、特点和规律。创造学目标明确,内容系统,能直接引导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状态,能快速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学生掌握创新的原理、方法与技巧,使知识的发现、理解、巩固和应用一体化,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创新思维训练的主要方法有头脑风暴法、设问法、列举法、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TRIZ、QFD、思维导图等。在工业设计专业中应用创造学的方法:

1,为工业设计专业开设创造学课程

2,创设自由平等活跃的创造环境

3,激发创造热情

4,传授创新方法

针对工业设计专业,创立一日一问、36天一设、一年一文的创新方法,该创新方法在论文《一日一问36天一设》中详细阐述。请工业设计初学者选择身边常用的产品(不是一类产品而是具体产品)开始发问,一日一问,36天回答完毕36个问题。

4 工业设计创新教育的评价体系

(1)评价内容

评价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学习效果的内容包括发现问题及选题的能力、设计研究(市场、竞品和用户)的能力、设计定位的能力、设计构思的能力、设计深化的能力、设计表达的能力、设计生产的能力、设计推广的能力、设计总结的能力。

评价工业设计专业教师教育效果的内容包括教育理念及态度、专业水平及追求、课程及其内容、教学方法、个性化教育、爱心教育。

(2)评价方法

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学的评价要重设计过程(设计过程包括选题、研究、定位与构思、设计作品、汇报、展示、答辩等阶段),学生分阶段进行汇报、展示和答辩,分阶段进行自评、他评和师评,自评、他评和师评各占总成绩的三分之一,从设计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和能力,从设计过程中发现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设计过程中发现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工业设计专业教师教的评价采用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评价采用课堂评价、课程评价、毕业前总评、工作三年后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同行评价采用随堂评价、大纲评价、主题研讨评价、科研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社会评价是指服务单位对教师的评价。

5 小结

研究工业设计专业的创新教育模式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因为工业设计学科是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综合性应用性边缘学科,同时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又极难把握,由于研究能力、研究条件和研究时间的限制,对工业设计创新人才的特征、成长规律和教育模式的研究还存在不足,有待后来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1)本论文取得的研究成果

1,总结了工业设计创新人才的特征和成长规律;

2,提出了工业设计创新教育模式,该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法、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3,构建了符合工业设计创新人才要求的课程体系和实训体系;

4,阐述了探究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5,提出在工业设计教学中引入创造学理论和方法;

6,提出采用跨学科联合培养工业设计创新人才的方法;

7,构建了工业设计创新教育的评价体系。

(2)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1,因为创新人才培养周期长,所以工业设计创新教育模式缺乏有力的实证;

2,有待深入研究探究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3,有待深入研究创造学理论和方法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4,有待深入研究跨学科联合培养工业设计创新人才的方法;

5,有待深入研究工业设计创新教育的评价体系。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篇4

学院:经管 专业: 工商0501 学生姓名:汪桂洋学号:05242019

文献综述: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本文将通过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分析商业模式的定义、特点、类型、重要性、变迁的轨迹,并结合当前金融危机的经济大环境,探讨当前中国企业该如何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以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需要,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意义:

2.1现实意义:

商业模式已经成为挂在创业者、风险投资者、企业家、学者嘴边的一个名词,几乎每一个人都确信,有了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就有了一半的保证;寻找商业模式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如何降低创新的不确定因素,走正确的商业模式创新路径,这将是本文要回答的实际问题,也是本文的意义之所在,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将具有更大的现实价值;

2.2必要性:

好的商业模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但商业模式却不能保证企业永远盈利,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的变化,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今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许多耳熟能详的国际大企业纷纷倒闭或濒临破产,中国作为全球市场的一部分,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很大影响,大量企业开始裁员收编,众多中小企业倒闭破产;面对危机,成熟的大型企业开始对原有的商业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当前的局势,稳固已由的市场份额和地位,中小企业或初创企业也跃跃欲试,企图找到一套新的商业模式,维持生存,并希望通过这次市场的洗礼和考验,占领市场份额,实现企业的飞跃。因此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成果将成为企业改革的必要理论依据。

2.3理论意义:

商业模式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尽管它第一次出现在50年代,但直到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和传播,其理论分析框架尚未构建起来,有关模式的研究总体上还处于探索性初级阶段;同时对于商业模式如何创新,国内外学者也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和比较成熟的理论研究体系;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商业模式的界定、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进行详细的理论研究,寻找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所应遵循的一些基本理论依,供广大学者研究考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商业模式这个名词在90年代才开始为人所熟知,现有文献中,很多学者也对商业模式的含义、结构体系、理论解释和模式创新机制等方面虽有所研究,但由于研究者站的视角不同,因而对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结构体系、理论范畴缺乏统一的认识,其理论分析框架尚未构建起来,有关模式的研究总体上还处于探索性初级阶段;

很多学者和文章研究的重点在:什么是商业模式?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对于商业模式如何创新,老企业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改革自己的商业模式,新生企业如何创造出新的模式以避开激烈的竞争,还没有一套成型的理论体系,研究成果也很少;

很多学者对特定领域、行业、典型企业的商业模式展开探讨,取得了不少理论成果,为企业的商业模式构建和创新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但对于商业模式的共性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依据,还缺少系统的研究和概括,这不免使得当前的研究局限在局部和表面。

三、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商业模式的含义及特点是要说明商业模式是什么或什么是商业模式的问题,它揭示了商业模式的核心意义,企业主明白了这些,就知道自己现在的商业模式是好是坏,是落后还是先进,是否需要创新;

2.将通过对比不同时代典型的商业模式和同一时代不同企业的商业模式及各自成效,分析商业模式的发展轨迹、多样性及不可轻易复制性。商业模式没有对错之分,我们需要在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资源的前提,运用创新思维,适时构建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且不可照抄别的企业的商业模式;

3.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研究将进一步地说明商业模式创新的方法和路径及应该遵循的基本理论依据,通过对几种商业模式路径分析,为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4.创新就会有风险,特别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其不确定很大,对企业的发展有生死相关的联系。我将分析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的不确定性因素有那些,以及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将商业模式创新的失败率降到最低;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苏美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7月号上 6-7页;

[2] 魏炜、朱武祥, 什么是商业模式,创富志 73-83页 ;

[3] 刘艳巧,探析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企业活力 2008.10;

[4] 张鸿 电信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008年24期 99-100页;

[5] 韩庆祥 营销制胜的商业模式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2008第10期/上 20-24页;

[6] 王光丽 对ppG商业模式的思考 山东纺织经济 2008年第5期 60-61页;

[7] 鲁培康 模式创新是营销战略之本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6页

[8] 王冉 中国将会出现引领全球的商业模式 经济管理文摘2008第18期40页

[9] 阳佳耘 基于商业模式的小企业战略创新 企业活力经营谋略2008第9期/上 06-07页;

[10] 杨崑 视频服务亟待创新商业模式 观点 2008 8/中国电信11页

[11] 符星华 新媒体产业呈现三种商业模式 中国新通信 52-53页

[12] 汪旭晖 中外大型零售企业中国市场商业模式的对比分析 中外企业 25-30页

[13] 钱志新 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战略 管理论坛-江苏科技信息 30-33页

[14] 杨敏丽 手机广告基本商业营销模式探析 《当代经济》2008年第6期(下)64-65页

[15]王廉,商业模式是第一生产力,暨南大学出版社,200

5[16]王伟毅,李乾文,创业视角下的商业模式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11期

[17]翁君奕.商务模式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

4[18] 杨洵 电信运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一个分析框架 西安 邮电学院学报 2008年3月 第 13卷 第 2期 2-4页

[19] 陈键 以创新的商业模式走出自主创新之路——朗科的专利运营模式 深交所 2008年8月 26-30页

[20] 吴俊、陈静 电信增值业务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生产力研究》N0.20.2007 104-106页

[21] 田溯宁 投身中国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 《解读前30年预测后30年》 63页

研究方案:

我将阅读大量的关于商业模式及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文献资料,掌握前人对该问题的理论成果再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实践阅历以及指导老师的辅导和建议,提出自己对商业模式及商业模式创新的见解,达到研究的目的,完成本论文;

首先我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商业模式的定义、特点、类型、重要性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其次我将重点研究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及需要遵循的理论依据,分析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的不确定性因素有那些,以及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将商业模式创新的失败率降到最低;

通过本文我将对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结构体系、理论范畴建立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更重要的是我要归纳总结出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基本理论依据和需要规避的风险,让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中有一个理论依据和参考,将商业模式创新的失败率降到最低,让更多的企业从商业模式的创新获利。

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

序号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内容时间安排备注

01查阅资料,理清思路,完成开题报告1-5周02完成初稿,斟酌重点,分析问题,中期检查;6-9周03仔细分析现状,提出解决方案,并形成复稿;10-14周04撰写论文,条理清楚,分析深刻,完成论文;15-16周05在导师指导下做答辩前的准备。17-18周指导教师意见:

填写说明:查阅资料是否全面,提出的研究方案和计划进度是否可行,还有什么需要注意和改进的方面,是否同意按学生提出的计划进行等。

论文《创新作文研究》中期报告 篇5

一、课题的提出

创新时代赋予教育创新使命,综合高考要求呼唤综合创新能力培养。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加强综合创新能力培养是对数干年的“应试+科举”式的传统教育模式的拼弃。尽管经过了现代化教育思想和理论的说孔,但仍存在部分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比较陈旧,尤其是创新意识创新实践在教学中使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创立了不少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我们借鉴应用,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我们在运用教学方法时,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根据教材不同性质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中创新的教育资源,加强创新教育研究,使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

二、课题的实验目标

1、明确实现高中生物课程目标:养成实事法语是的科学态度,养成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与合作精神。发展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初步形成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能够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某些实验问题。

2、确立高中生物综合创新教育模式。

3、通过实验研究,全组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加强学习,不断进行知识创新,能力创新,勇于探索,能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现有实验条件进行综合创新,教育研究,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效果。

三、实验过程

㈠实验对象

我们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成绩一般的两个班作为实验班级。

㈡实验内容:

1、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诱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逐步形成一套适合高中生心理和思维特点的新的教学模式。

2、开展STS教育实验。针对高考改革的要求,联合社会发展,热点问题及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关心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激发创新欲望。用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及分析两部大开发,环境污染、疾病与健康等热点问题,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高二生物课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教材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器材与设备,校园中生物基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精神,使学生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和直接的创新体验,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情感,提高创新能力。

4、高三生物复习中主要是加强综合问题的研究,注意知识的渗透融合,是实现知识综合化、系统化、网络化,培养综合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以实验研究为主的方法,辅之以经验总结法、文献法和调查分析法,同时注意了资料的积累与分析,总结出研究报告一份,成果有论文、总结及创新教育实便资料多件。

㈣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我们首先注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突出实验创新内容的安排。确定试点班级与实验教师,拟定实验方案,形成初其数据资料。为实验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物质基础。

2、实施阶段:收集整理资料,加强理论学习,通过不同途径指导学生创新实践。

⑴实施实验变量和控制无关变量。其中自变量: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固变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操作技能,全面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学生、教学条件既是实验研究的自变量和固变量,也是影响实验效果的相关变量,在实验中,不断排除不列于实验研究开展和影响实验信度的干扰因素,由教师在实验班中施行实验内容,作用于实验对象。

⑵测试。在每节实验课里,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跟踪测试。①观察:由实验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统计。主要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感兴趣。②测量:包括达标测试,课前安排好内容,操作熟练者为达标。

在实施阶段,教师边实验、边学习、边研究、边小结,每两周举行一节观摩课,积累典型课例,丰富创新教育素材。

3、总结阶段

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统计分析数据,汇编成果目录、积累成功实践的素材,为进一步扩大实验研究成果,更好地开展创新实践做好物质准备。

四、实验成果

㈠构建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与研究性学习自学辅导模式:

在原有的课堂教学中,一贯是教师讲,学生听,实验课上教师讲,学生做。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丧失了探索、求知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做过的实验学生就束手无策,研究性学习更是无从下手,不会设计。为此,我们提出在教学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时注重启发诱导学生自我探索,自行学习,最后形成新技能这一自学辅导模式。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对生物不断探索的强烈欲望。

教学模式可根据具体研究的内容与主题,所采取的研究手段等构建。如“酸雨对植物的影”一课采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实地观测——数据分析——反馈应用的模式;“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一课采用确定目标——提出假设——实验研究——结果分析——归纳总结的模式。构建教学模式必须注意以下几个要素;①学生主体性的体现要充分;②教师的指导作用要明确;③学生研究的层次要分明;④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框架如图:

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班学生通过一年多的探究实践,对实验与研究性学习内容有了强烈的兴趣,教育生活化,生活课题化,学生从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寻找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如《校园植物资源调查》、《校园生态绿化方案设计》、《家用洗衣粉与河水污染》、《酸雨的危害调查》等。在施教过程中,综合了各学科知识,利用校园网和校内外的现有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同学生对同一课题设计方案比较分析中,优化探究方法是开发学生思维空间的好办法,探究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表现空间,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保障,为优化师生关系,实施创新教育落实素质教育,迈出坚实的步伐,在省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有2人获省级奖,6人获市级奖励,高二生物实验操作考试通过率100%,成绩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㈢教师的业务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通过实验和总结,我们取得了一些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指导学生探究实践的经验和方法,实验教师提高了业务能力丰富了教育思想,我们的教研课多次受到了市县教研室领导及兄弟学校同仁的好评。使我校生物教学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已发表论文5篇,校级交流刊出多篇,在2002~2003学高三生物三次市统考中,我校生物均分在全县完中分别列第二名、第二名、第一名。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三位教师在市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奖。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与思考

1、利用现有校内外资源条件,结合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对学生个性的张扬具有独特价值;对于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2、课题的研究主要是专题性研究,为我们采用开放式,滚动式管理模式开发校本课程,开展更富有创造性的探索,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论文《创新作文研究》中期报告 篇6

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垣曲县七一小学(2016年10月30日)

一、课题概述:

探索“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的课题研究内容、目标体系及与之对应的评价体系。探索、评估方法及规范化细则,探索适合学校德育教育发展的易于操作、简便易行的新型德育管理模式。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的中小学教育德育方法途径新形式,发挥各要素独特的功能,达到学生成长环境的不断优化,促进道德内化,真正实现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课题来源:七一小学德育课程实验研究课题组 起止时间:2016年7月---2016年12月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七一小学特色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的课题,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德育实效对策研究为目标,努力把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德育模式,家庭社区德育环境与校本德育实践相结合德育模式,地方乡土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德育模式,阳光健康心理教育与校园文化艺术相结合等德育模式的创新,研究学校

德育特色,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德育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注重树立和提升教育新理念,引领学校破解德育难题、创建德育特色,促进学校德育创新发展,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对未成年人的德育管理水平,一是为教师寻求一条教育好学生的方式与方法,二是教师要利用道德实践这块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在受教育中明理,在实践中提高,创设积极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把德育的教育要求内化成学生自觉的行为,具有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2016年7月份,我校向县实验办申请了“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这一课题,并于2016年9月顺利开题,在学校及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中,课题研究以最佳的效果顺利进行着。

(一)、进行课题组成员分工,各负其责。

1、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目标和任务。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如下:

组长: 安炜刚 副组长:贾海霞

成员: 鲁二飞 范小娟 周田田 闫咏玲 陈洁 李杨

及全体师生

2、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安炜刚----负责对课题方案审查、研究过程疑难问题进行指导。

贾海霞----负责组织课题组成员拟定实验计划,负责组织实施课题方案,负责召集课题实验人员对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与协调管理工作,负责课题组学习研究活动统筹安排并组织实施课题组具体活动。

周田田----负责组织课题组成员拟定实验计划,撰写阶段性成果报告,做好会议纪录。

李杨、范小娟------负责整理并管理课题相关资料和数据。

课题组全体人员------积累案例,成果展示。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具体实验内容、计划,并在实验班级组织实施。

(二)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1.开展问卷调查。我们组织进行了“七一小学学生德育现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学生的德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找出了一些共性问题,比如:高年级学生思想相对复杂,有的学生开始进入叛逆期,平日里正面教育活动开展相对不多,在某些方面我们面对的德育教育工作还是很艰巨的。

2.组织并参加课题开题会

2016年9月12日组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会上课题负责人刘小爱做了《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开题报告。在本次开题报告会上,校长安炜刚对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作了强调,要求大家熟知学校研究的课题,并向课题研究小组积极提供相关资料,同时对课题研究给予肯定。

3.组织并参加课题培训。

自本课题立项后,本课题组成员就紧锣密鼓按计划开始进行研究相关理论的培训,大大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以及进行教育科研的基本功训练,为更好的进行本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4、课题研究中期成果

(1)、开学第一天,我们组织了新生入学及开学典礼活动。

(2)、开学第一周,进行了开学第一课践行“三爱三节”、争做美德少年升国旗仪式。

(3)、为提高小学生保护文化遗产意识,普及文化遗产知识,9月9日组织我校五年级学生赴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参观文化遗产、以实际行动保护文化遗产”。

(4)、开学第一周是养成教育教周,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并进行了调查问卷。

(5)、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对全体师生进行系列爱国教育活动。

(6)、十月份是学生卫生行为习惯教育月,对学生进行系列卫生行为习惯教育并进行了教育测试。

(7)、10月13日,建队节到来之际,我们组织了“红临近相约中国梦——听党的话、做好少年”新队员入队仪式。

(10)、十月份,分别组织了“城实守信”、“讲宪法、学宪法”演讲比赛活动,并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市级比赛。

(11)、重阳节之际,按年级分别组织开展“我为长辈端杯水”、“我为长辈洗一次脚”、“我为长辈做家务”主题班队会活动。

(12)、组织全体师生观看“神舟十一飞天”实况,并开展“学习英雄航天员景海鹏,练就过硬本领,立志报效祖国”主题班队会活动。

(三)建立课题研究微信群,搭建研究平台。由于参与研究的老师不在同一办公室,为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课题组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方便快捷的优势,专门建立了七一小学课题研究微信群,有关课题研究的大事小事都可以在网上交流,有关课题活动的文件可以在群共享里发布下载,为高效且踏实的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方便。

四、存在的问题。

1、作为课题负责人,对于就如何做好课题研究感到迷茫。担心“摸着石头”是否能过河。

2、调研不够到位。自课题开展以来,除了我们开展的

两个问卷调查以外,我们很少深入到实验班级的学生中进行调研,课题小组成员之间也缺乏交流与磋商。

五、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和可预期效果。

1、指导思想

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加强交流和指导,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推向高潮,为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努力。

2、主要措施

⑴、全面有效落实课题研究方案。

加强交流研讨,推进实验班级经验共享。主动进行课题组成员间的交流与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

⑵、进行课题收集、整理成果,迎接鉴定验收。⑶、接受专家组的鉴定、验收。并最终形成结题报告。

3、可预期成果

⑴、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份。⑵、研究实践过程中形成个案分析、研究论文编辑成集。⑶、活动资料集(文字、照片等)。

论文《创新作文研究》中期报告 篇7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 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简称XBRL)是一种能够使财务和商业报告的数据交换更加明晰,专用于财务与商务报表方面的创新性网络财务报告语言。XBRL的构想最早由美国华盛顿州的会计师Charles Hoffman在1998年提出。XBRL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促使人们积极研究XBRL在相关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早在2001年,Debreceny和Gray就从技术方面详细分析了XBRL产生的必然性。Bovee (2005) 等研究开发了FRAANK,通过将line-item标签与XBRL分类标准中的同义词进行匹配,实现对财务数字的“理解”。Jones和Willis(2003)以摩根士丹利财团的XBRL项目作为案例研究,表明XBRL在数据获取和运用方面确实存在巨大优势。Pustylnick(2009)构建组合算法模型来检测财务报表的造假行为,并有效证明基于XBRL的数据可以自动检测财务报表中的舞弊行为,提高了财务报表的透明度。Pinsker(2003)通过调查问卷考察XBRL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对XBRL实用性的认识不够。

近年来,国内一些专家学者与研究机构也逐渐关注和研究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财务报告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2年,潘琰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到XBRL具有开放性、效益性等特点,指明XBRL有助于整个企业报告供应链的全方位变革。《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制定以后,专家学者对XBRL的分类标准及实用性进行了更多的研究。沈颖玲(2004)从会计全球化的视角构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的分类体系,并用实例分析了XBRL应用带来的信息价值。何玉和张天西(2005)研究了自愿实施网络财务报告的公司特征。自此之后,有关XBRL应用的研究方向转向了更多领域,如审计。张天西和高锦萍(2007)研究认为XBRL的应用将带来审计功能、审计程序和审计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

二、XBRL创新性概述

(一)跨语言信息平台功能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是在可扩展的标记语言(XML)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于XML可以跨平台使用,因而XBRL也具有这个功能,XBRL可以不依赖于操作系统。不同的操作系统下,如Windows、Free BSD等,XBRL都可以直接使用,实现不同平台的数据交换。传统财务报告模式下,由于各关系主体或者各部门平台不同,第一次必须人工录入数据,重复输入数据用于对比分析,如图1所示。XBRL财务报告模式下,信息使用者不用考虑平台等因素,按需使用XBRL财务报告,如图2所示。XBRL格式的文档也可以在XBRL编辑器中生成各种非结构化电子格式的文件。

(二)XBRL的其它功能

XBRL现阶段主要应用于财务报告领域,除了跨语言信息平台的功能外,还实现以下功能:(1)多种格式输出功能。XBRL可以多种格式输出报告,满足不同部门的需求。(2)快速、准确搜索信息功能。XBRL为企业财务报告中的每个数据建立不同的标签,并且标签与数据是一一对应的。通过对搜索内容加上对应的标签,搜索引擎就能快速、准确的找到使用者所需的财务信息。(3)数据挖掘功能。XBRL具有良好的动态分析功能。当搜索引擎找到所需财务信息时,它能根据标签进一步追踪找到数据的原始信息及与该信息有关的其他资料。(4) 多语言转换功能。利用XBRL技术可以实现财务报告的多语言输出。XBRL的多语言转换功能可以有效的消除各国财务报告的语言障碍。(5)数据加密与数字签名功能。XBRL实例文档是XBRL的程序代码文件,通过XBRL编辑器可以转换为常见的财务报告模式。使用XBRL实例文档之后,无论在会计信息系统内部,还是企业与各部门之间,或者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进行数据传递时,实现对一些重要财务信息实施审计验证并数字签名,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我国推广XBRL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企业对XBRL认识不够

企业是财务信息的提供方,XBRL报告主要为了便于提供财务数据。由于XBRL中国地区组织发展时间较短,国内企业没有机会与国际组织进行交流和合作;大部分企业担心实施XBRL会导致企业商业机密泄露,因而XBRL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没有推动作用。企业从成本与效益的角度考虑就更加不愿意推广使用XBRL,这些都说明企业对XBRL的认识不够。

(二)XBRL技术的分类标准不完善

要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特征的XBRL分类标准还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近年来,国内也掀起了研究XBRL的浪潮,但有关该标准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上,而对于应用该标准进行实际系统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此外,我国XBRL应用较晚,国内也缺乏XBRL标准的专家和权威,直接影响了XBRL技术分类标准的制定。

(三)支撑XBRL技术的应用软件缺乏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都开发了XBRL应用平台,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提供XBRL实例文档以及XBRL财务报告,企业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获取或者下载XBRL实例文档。如果企业缺乏XBRL编辑工具或者拥有XBRL编辑工具但没有相关熟练的技术人员,XBRL实例文档只是一些程序代码而已,对企业不产生任何价值。因而,急需适合我国企业特征的XBRL应用软件。由于XBRL相关软件研发成本较高,新软件投入市场可能面临市场接受周期耗时较长的风险。很多软件公司不愿花过多人力财力投入XBRL软件开发,缺乏适用性较强的XBRL应用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XBRL信息系统的发展。

(四)企业不愿付出成本使用XBRL

XBRL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企业的实施过程是一项长期投资,其兼容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问题的解决耗时较长,综合成本较高,风险较大,部分企业不愿冒此风险。企业可能需要投入的成本有:XBRL系统基础网络设施(包括软硬件支持)、开发新系统需要相关专业程序员、本公司员工进行XBRL培训以及聘请外部管理咨询专家等费用,付出成本后还需要负担网络风险。因此,引进XBRL技术,公司需付出较高成本,并承担网络及高度披露的等风险,企业不愿意付出成本使用XBRL。

(五)审计问题

XBRL数据格式的报表是网站上的信息,在互联网发布、传输和交换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问题。XBRL安全风险的加剧会增加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如果不能掌握XBRL和XML在财务报告领域应用的技术和原理,以及对实时会计系统的流程和控制十分精通,那他们所审计XBRL的结果将受到质疑。审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在我国的推广。

四、我国推广XBRL的对策

(一)政府主导开展XBRL的普及应用

(1)完善XBRL技术分类标准的制定。XBRL分类标准是根据不同国家现有的会计准则遵循XBRL技术规范制定的,分类标准是生成XBRL实例文档的关键。因而,XBRL应用的关键是制定分类标准。完善XBRL分类标准,可以促使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使用同一种规范披露财务信息,提高各企业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可以有效提高公司内部的治理水平。根据我国现阶段公司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一是制定符合中国会计准则要求的分类标准,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企业的会计制度,由会计实务经验丰富且熟悉会计准则的人员制定分类标准,不能只由技术人员参与;二是XBRL的发展离不开网络的发展,分类标准的制定也要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三是监管机构等可以根据特定报告需求,在通用分类标准基础上进行扩展,制定特定的分类标准;四是密切关注世界各国XBRL的研究动向,加强国际交流。(2)推动XBRL软件技术的发展。XBRL文件是一种计算机代码文件,它需要具备各种功能的应用软件支撑。如果要发展XBRL,必须要有软件供应商的支持。如果政府部门能够带头推行XBRL的发展,软件供应商会积极配合推动XBRL的发展。如果软件供应商能得到一些税收优惠,将会更多的投资培养软件企业中的技术人员。此外,为了防止盗版软件的出现,软件供应商需要受到政府有关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政府大力打击盗版软件,可以增强软件供应商的信心。为了进一步加快XBRL软件技术的发展,政府应鼓励专业的XBRL技术提供商与财务软件、审计软件及ERP系统软件供应商相互合作,完善XBRL软件功能。(3)激励企业应用XBRL。全面推行XBRL技术最大的受益者是公司外部的信息收集者和使用者,而不是提供者本身。挖掘公司应用XBRL的原始动力,有助于XBRL的成功推广。政府在推行XBRL财务报告披露方式时,可以先在上市公司倡导使用XBRL,其他企业自愿使用。采取强硬措施提高企业对XBRL的认识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较好的办法是扩大投资者对XBRL的需求,对公司施加压力。

(二)金融监管机构推进XBRL人才培养

XBRL未得到普及推广,究其原因是因为国内缺乏这方面的权威专家。倡导XBRL网络财务报告在企业的应用,须具备具有XBRL技术知识的财会人员。为此,需要在金融监管机构的推动下推进XBRL的人才培养:(1)由XBRL中国地区组织成立XBRL专家小组。XBRL应用中各关系主体包括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投资公司、软件公司以及相应的监管机构,专家小组成员应从这些主体中进行选择。专家小组的成员需定期进行培训,可以邀请国外的XBRL技术专家进行授课;可参加国际上的XBRL学术会议,并将会上重要的技术交流信息在成员之间分享。XBRL专家小组的成员在接受一定时间培训后需要回到原来的单位,将所学应用于具体的工作实践中。(2) 由监管机构开办XBRL社会培训机构。加大XBRL课程的社会培训,可以继续教育的形式,提高在职人员对XBRL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缓解目前XBRL人才紧缺的矛盾,并为将来这一技术的广泛运用做好充分准备。对在职人员进行教学和培训时,也要结合实务操作,通过模拟演示,提高在职人员XBRL软件的操作技能。

(三)会计师事务所推动XBRL的应用

企业使用XBRL之后,财务信息披露文件即从纸质财务报告或者非XBRL电子格式报告转换到XBRL格式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提供教育培训和转换服务等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向企业的财会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提供教育培训,讲授XBRL的相关业务知识。信息系统比较成熟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为客户提供服务器空间和网络工具,通过将会计服务、IT服务以及其他服务进行捆绑就能够打开新市场,帮助那些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在IT基础设施投入过大的小型企业创造新的利润点,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我国应用XBRL财务报告披露模式。

(四)高校加强XBRL教育

高中作文写作技巧创新研究 篇8

【关键词】高中作文 写作技巧 创新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对于写作的概念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我心通过我笔来表述出来,并且可以根据与他人进行交流、碰撞、融合,产生新的创造性表述的方式。但是,在应试教育影响下高中作文写作现状越来越令人堪忧。学生缺少创新的写作思维,写作技巧比较差。基于这个背景本文对高中作文写作技巧创新进行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中作文写作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高中作文写作技巧创新基本特征

1.独创性

一般情况下,独创性具有以下三个方面:

(1)立意具有独创性,必会先声夺人

在诗人笔下,多半是描写秋色苍凉景象,而秋色却被刘禹锡高声吟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立即引来赞语一片。红楼里才华横溢的女子们对柳絮漂泊无根的进行感叹时,而薛宝钗却有另番见解,“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得到众人的赞许。这就是立意独创性的所在,学生们在写作时也要尽量去表达。立意是写作的根本和关键,也是一个文章灵魂。有了好的立意,论文就成功了一半。因此,立意的独创性是一个学生创新性写作技巧的基本特征之一。

(2)语言具有独创性,必会吸引眼球

中央电视台2009年春节晚会晚,《不差钱》小品中的小沈阳那句“不差钱”几乎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头语。2011年辽宁电视台的《相亲》,一句“海燕啊,你可长点心吧”,瞬间被粉丝纷纷运用,成为那年度热门的口头语言。从这两个小品,我们不难发现,语言的独创性多么重要,高中生在写作时要把语言的独创性突显出来,这就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积累素材,多多地磨琢语言的独创。

(3)行为具有独创性,必会独具特色

高中作文教学中,创造性表述就是要求写出的作文具有独创性。例如,母亲的文章是大多数学生都曾写过的,在描述母亲的形象时,基本上是以善良、慈爱、朴实来描述的妇女形象,事件也总是做一桌饭菜、夜里盖被子等等。再有,描写孩子,多数人都会写道:孩子的眼睛纯真、无邪、聪明、可爱,但是很难出现所谓的独创性。这里就要求高中生们,在写作的时候,多注意观察周围的人,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不断地深入挖掘,突出行为的独创性来。

2.深刻性

(1)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所谓的现象,一般是指事物的外部联系与表面特征,事物的本质一般情况下是由现象反映出来。在接触一个事物时,人们总是先认识到事物多彩的现象,由感觉、知觉而到表象,获得关于这个事物整体的感性认识。因而需要眼光独到,观察事物时要认真谨慎。通过对事物表象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于高中作文创作来说,通过事件表象描述,揭示事件的内涵和意义,给人以深刻的思考,这也是高中作文创新性写作的一个具体特征之一。

(2)文体不同,方法不同

对于不同的论文所采用的创新性的写作方法也应该不同,但对于事件深刻含义的挖掘,应该是论文创新性写法的关键。例如: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现方法的记叙文,一般是通过议论与抒情在文章中体现其本质。在议论文中,不仅要有正确、科学的“理”,而且还要把“理”讲得切实、深入,真正能够把事物的本质揭示出来;还要具有周密的“论辩性”,是正确的、科学的“理”,要明理、阐理和扬理,就要论辩、阐发和证明。

二、培养学生创新性写作技巧的教学方法

1.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的兴趣,必须要让学生喜欢写作文,认为写作文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作文训练中放开题材和教材的限制。教师可以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之中,提供几个毫无关联的词语,要求学生把它们串成一篇情节流畅合理的文章。例如,作者在一次日常作文教学中,将“桌子、猪八戒、哈利·波特的扫帚、铅笔盒、老鼠”等五个主题词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一篇语言流畅,情节合理的作文。学生们对这次别开生面的作文布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写出了很多佳作。很多学生还意犹未尽,希望老师以后多布置几次任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每天写一篇随笔,记录下日常生活和自己的一些畅想。这样一是可以增大学生的写作量,再有也可以让学生享受到写作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2.积极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由于生活阅历、经验等方面的制约,往往使高中生处在缺乏素材的尴尬境界。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所选的绝大多数文章。它们都是专家们精心挑选出来的文字优美的经典之作,不论是写作技巧还是思想内容,它们都有诸多可借鉴的地方。但是,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写作板块,不可以完全按照阅读相对应的单元写作要求来对学生们进行作文训练。教师要把阅读教材作为典型,在阅读的内容上有延伸、在写作的技法上有借鉴、逐步地进行作文迁移训练,在作文实践中逐步地令学生在掌握写作技巧上,在内容上得到吸收和升华,在情感上得到感染和熏陶。

同时,要求学生每人制作一个阅读积累笔记本,把课内外的阅读积累作为语文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并超越课内外的时空界限。不但要求学生对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积累,还让他们在课堂上针对课本教学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样的教学模式获得了三个成果:第一,高中的三年里,不但学习紧张而且生活单一,然而,在当今这个生活节奏飞快、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里,很难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五彩斑斓。这就要求高中生在阅读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选择组合,而在交流中又使学生们用相对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阅读资料;第二,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动,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得到提高,有利于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第三,在交流共享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所知道的才能,从而在自己阅读领域和写作上,得到进一步的拓宽。

3.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写作技巧水平

写文章是一种目的明确的思想感情输出活动。对于高中生而言,写作应是对自我情感的抒发,对个人才华的展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写作,注重把握好三关:

第一关,注重陶冶。初中刚毕业的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处于比较朦胧阶段。对待事物总是一副漫不经心,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要求等安排教学进度,从高一入学开始就有目的地选取一些新闻、故事等给学生,并在学生中组织新闻、故事等的欣赏和讨论,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更要悉心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逐渐地就会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从而进一步产生对写作的欲望。

第二关,缜密构思。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在写作中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导学生如何运用已有的写作素材,由浅入深地进行下去,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技巧对写作材料进行分析和整合,构思出比较写作的框架。在写作文前,教师利用一段时间专门训练学生学会寻找问题的表征,在这一阶段中所需要掌握的思维策略。通过思维策略的训练,促使学生认真仔细的审查、分析、研究题目中每一个词的意义和要求,进而决定作文的文体。

第三关,悉心关注。进入高中后在写作过程中,高中生往往表现为焦急和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以正确心态面对现实,克服心理的障碍。例如:在班级中就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为了得高分急功近利,在开始写作时,就用脑海中保存的作为模板,自己根本对作文题目没有过多的思考,导致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远离主题的不良现象。此时,可以开展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思想境界,并积极运用表扬激励等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提倡自由写作,不拘泥于形式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情况下教师是按照教学目标和相关教学要求让学生写作文。这无形中限定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想象。使得很多学生常常难以下笔,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在限定之中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这样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创新性写作。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教师不妨放开书本,放开相关束缚。让学生进行自由的创作,写自己喜欢的、自己擅长的一类作文。列宁先生曾就写作说过这样的话:“写作事业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学生在自由的写作氛围里,自由的发挥,自由的抒写。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结论

本文对高中作文写作技巧创新的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

(1)分析了高中作文创新写作技巧的特征,认为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创新性写作必须具备立意独创性,语言独创性,行为独创性;创新性写作还必须具备深刻性,必须要通过文字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且针对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写作方法。

(2)培养高中作文创新写作能力需采用以下一些措施: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写作技巧水平;提倡自由写作,不拘泥于形式。

上一篇:提高公文质量下一篇:家庭健身计划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