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论文

2024-10-04

五位一体论文(精选8篇)

五位一体论文 篇1

“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战略问题的科学回答,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提法出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摘自十八大报告 发展丰富

“五位一体”,大大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以往的提法主要是“经济现代化”,十六大报告提的是“三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到了十七大提出了“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这次进一步拓展到“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个总体布局意味着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不大协调的现代化到全面协调的现代化。

相互关系

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2]

各界解读

在现代化布局方面,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位一体”,大大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以往的提法主要是“经济现代化”,十六大报告提的是“三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到了十七大提出了“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这次进一步拓展到“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个总体布局意味着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不大协调的现代化到全面协调的现代化。——胡鞍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作出的总体部署,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适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赵周贤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是一种辩证的思想,五大建设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辛向阳[3]

五位一体总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五位一体总布局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有机统一,对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意义重大。

五位一体论文 篇2

射阳县在开展城市医疗救助工作中, 进一步健全“资助参保、减免诊疗费用、门诊定额补助、住院实时救助、大病二次救助”五位一体的城市医疗救助体系。今年首次开展“资助参保”工作, 将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特困人员1000余人纳入资助参保体系, 个人不缴费, 全部由救助资金和财政补助承担。同时严格规范各项救助程序, 和相关部门多次对接, 对参保人员的身份条件进行复核, 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确保救助对象不遗漏、不重复。 (射阳县医保中心赵林)

“五位一体”提升股市信心 篇3

供求失衡致股市频频下跌

股市连续3年熊冠全球。邵宇认为,这种不协调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经济大环境和股市内部结构问题的双重影响。

尽管从经济发展的横向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于其他国家具有一定优势,但从纵向来看,跟自己的发展历史相比,中国经济仍处于衰退的过程之中,GDP增速由此前的10%降到现在的7%,如果经济基本面无法扭转,股市下跌很正常。

此外,股市下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股市结构内部供求的失衡。具体体现在:新股发行后大小非减持所带来的供应量非常大,然而与此同时,股票之外的可投资金融资产,如信托、债券、理财产品等大量分流了股票需求,愿意购买股票的人在减少。

供求失衡导致股票没有产生财富效应,这样买股票的人就会更少,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短期来看,这两个问题特别是供求失衡的问题很难解决。因为中国经济会进入到一个“七上八下”的新常态,预期经济不会太过刺激,同时股票市场的供求失衡短期内可能无法得到解决。市场低迷正是基于此。

底部信号不明谨慎冬播

针对人们对股市跌到1640点的担心,邵宇预计沪指低点在1800点左右,除非完全没有改革的预期或者大家非常失望,才会继续下跌。“2013年中国经济能够在7.5%稳住,不会出现明显恶化,但是2013年中期全球经济可能会有波动,中国经济会面临一次外围风险的挑战,股市可能会出现习惯性的下挫。”

而股市见底的信号往往来自3个方面。一是经济企稳,二是股票供求失衡的现状得到突破,三是人们感觉预期能够实现。邵宇认为,现在还不能乐观地进行冬播,因为这些信号还没发生。

“近期市场出现了第一波反弹,涨幅在200点左右,回到2012年8月份下跌之前的水平,这波反弹实际上是市场对于新一届领导人改革预期估值的一个修复。”他认为这波反弹持续下去有一定难度,大家担心经济即便稳住,接下来也可能出现下滑。

五位一体提升投资者信心

“十八大”实际上也为资本市场指出了方向。邵宇预测国家接下来会进行一系列系统的改革。“从经济、政治到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方面都会有相应的调整。最难的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可能会有一些重大的突破,此外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也会有一些新举措。”

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 篇4

发布时间:2014-07-25 18:48:11 2013年3月总第188期第3期黑河学刊HeiheJournalMar.2013SerialNo.188No.3 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 刘小珍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顺德528300)

【摘要】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彰显了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意味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缺一不可。从中央到地方,打造美丽中布局谋篇正在展开。国,【关键词】美丽中国;五位一体;生态文明【中图分类号】

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36(2013)03-0004-02

“山绿起来人富起来,面朝大海中国春暖花开……美丽中国美在山水之外,有前辈也有我们对祖国的爱”,一首《美丽中国》道出了中国人的梦想。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从局部现建设,这个总体布局意味着中国进入21世纪后,代化走向全面现代化,从不太协调的现代化走向全面协调的现代化。同时,美丽中国的提出,将党的科学理论大众化、通俗化,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鸟语花香、天蓝水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既要金山银的豪情壮志和自信成熟。但是“美丽中山,更要绿水青山”国”绝不仅仅是一个政治词汇,而是全党全国人民必须为之不懈努力的一个宏伟目标,彰显了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从中央到地方,打造美丽中国,布局谋篇正在展开。

一、美丽中国之经济建设 正如十八大所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经济持续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解决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但是靠的是科学的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因此要体现美丽中国,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GDP增长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离开经济发展讲环保,那是缘木求鱼;离开环保谈经济发展,那是竭泽而渔。美丽中国不可能再允许我们以近乎于掠夺的方式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去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去满足政绩的需要。我们必须赋予GDP更多的新内容,不仅要给GDP戴上绿色的花环,还

要注入绿色的内涵,将GDP植根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之中,植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中。中国正在逐渐告别“黑色发展”,逐渐走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绿色发展之路。

其次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体系,走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之路。美丽中国体现在生产空间的集约高效。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资源缺乏的国家,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改变,尽快形成集约型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同时,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只有经济结构合理了,美丽中国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二、美丽中国之政治建设 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保证。

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组织领导保障。美丽中国的建设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离不开一个职能科学、务型政府。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设美丽中国在政治上还需改革和创新,建设服务型执政党。下一步改革不 【作者简介】刘小珍(1977-),女,江西吉安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4·

仅要注重“顶层设计”,更要强化“顶层推动”。十八大报告提出创新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党代表以书面形式提出属于党代会职权范围内的意见和建议的制度)是党代会代表履职行权最广泛、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将激励代表们更加认真履职,更加深入基层调研,充分反映党员群众利益诉求,密切党群关系,推动建设服务型执政党。

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驾护航。美丽中国法律之美。十八大报告明确提要有人文风化的制度之美、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出,要把资源消耗、评价体系,这就等于把建设美丽中国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而这一切要求的落实,离不开合理的制度和健全的法律法规。首先,通过制度设计,为美丽中国提供政治保障。十八大提出要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尤其是在考核机制上,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制定出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办法,强化对各级班子、干部的考核和问责。其次,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保方面的法然我国已经有了以 律法规,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一些重要的环境资源立法空缺;法律法规之间存在很多矛盾,操作困难。因此,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就必须加大力度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三、美丽中国之文化建设

胡锦涛同志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心价值体系:倡导富强、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美丽中国必须补充生态道德教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育的课程,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必须更加重视生态教育科学文化体系的建立和全民生态教育的培育,发展生态文化;必须更加注重公众艺术素养和美学素养,从满足群众文化消费需求上升到审美素养的提高,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思想上,在全社会倡导绿色价值观,倡导文明、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从思想认识到行为模式都作出调整和改变,将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内化为每一个中国公民的自觉行动。

四、美丽中国之社会建设

美丽中国,理想丰满;现实社会,形势严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也如影随形。其中有十大社会问题,值得执政党反思其执政思路,这些问题解决不好,美丽中国的目标无法实现。影响我们最严重的十大社会问题是食品安全、房价、物价、腐败、教育、裸官和投资移民、恶性车祸、环境保护、事故、强拆。美丽中国应该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环境安全;社会诚信、政府公信;拥有公平正义的社会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

安适起居与尊严生空间,并最终达到全体国民体面劳动、活。建设美丽中国,首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美丽中国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形成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其次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追求,解难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进展,努力形成一个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动,民有所盼、我有所应,民有所难、我有所解的和谐发展的美丽社会。

五、美丽中国之生态建设

生态和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呈现出结构性、叠加性、压缩性、复合性的特点,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中集中出现。我国环境保护的状况可以用四句话概括:局部有所好转,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增大。党的十八大报告为建设生态中国作了全面部署。

其一,第一次用单独篇章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建设、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其二,第一次提出了“三大空间”概念。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要实现这个目标,在思想上,要蓝、加强全民生态教育,培育生态自觉,在生产生活中大力普及高效、节能产品。在布局上,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与生态安全格局,加快生态型城镇体系建设,着力做好城市空间布局、美丽乡村建设、耕地与林区保护及海洋资源开发,实现统一规划、有序布局、合理开发、科学发展;着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以便达到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丰收。

其三,第一次提出了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我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我国目前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积极发展、研究生态修(下转第52页)·5·

中国和英语国家除了语言不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有一些中国读者一目了然的词语,直接照字面意思翻译可能对外国读者的阅读造成障碍。因而在新闻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除了进行语言之间的转换,同时还要解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这就需要译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译文中添加必要的解释或相关背景信息,提高译文的可读性,以达到有效传递信息的目的。例如在翻译“全国3491人取名奥运”这篇新闻中,在翻译“北京的‘奥运’公民多是2001年前后出生的”这句话,译成“mostofwhomwerebornaround2001asChinasucceededinitsbidforthe2008SummerGames”,后面的关于2001年部分的描述就是增译。中国读者都能明白为什么在2001年左右出生的宝宝就取名奥运,因为所有国人都会铭记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的那一刻,但是国外的读者就会有疑惑为什么那时候出生的人就喜欢取名奥运,因而这种情况下的增译就很有必要。2.省译

有时,为了达到有效传递信息的目的,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主体性,删去不符合目的语文化语言习惯和表达规范的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译文与源语新闻应紧密联系,要呈现目的语读者最想知道的信息,而一些不重要的信息和与目的语读者不相干的部分可以省去不翻译,使译文更加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比如在翻译“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这篇新闻时,里面很详尽地介绍了中央大厅是中俄双方的总导演席,左右两侧是导调席,作战、通信等演习各要素的工作人员在这里进行导调。这一部分即使翻译过去了对于目的语读者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还会使他们读起来觉得影响理解,有繁琐累赘之感。3.重组

重组也是新闻翻译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重组法就是指翻译时脱离原文的结构和语序,按照目的语的习惯方式和表达习惯重新组合,使译文更加流畅,更具可读性,更好地达到信息传播效果。英汉语思维模式存在差异。在汉语表达中,人们往往会先交代事情的发展过程,然后说明结果,是螺旋型思维模式。而英语表达则相反,人们是先提到结果,然后再论述事件发展过程,是直线型思维模式。因而在新闻翻译中,要注意调整译文的顺序,以符合西方人要把最重要的信息呈的思维习惯。尤其是汉译英的时候,现出来,先点题,再进行分析。通过重组,译文保持原文的功能不变,同时读起来更加流畅,更地道,符合目的语的新闻写作规范。

例如在翻译“李长春会见英国首相卡梅隆”这则新闻时,新闻在中间部分和最后一段表达的是英方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希望双方拓宽交流渠道,加强各领域的友好交往。因而在翻译的时候,为了表达意思更连贯、更流畅,可采取重组的策略,把这一部分都提到中间部分表述。葺 [参考文献]

[1]陈先贵.新闻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存在之必然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06):67-68.[2]雷

芳.译者主体性在新闻翻译中的彰显[J].北京城市学院 2011,(01):105-109.学报,[3]卢红霞.新闻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跨文化意识培养[J].业务研究,2011,(10):105-107.[4]祝海林.论新闻翻译中译者的行为[J].赤峰学院学报,2011,(06):96-97.[5]任凌云.试析中英新闻翻译中的原则和策略[J].科技信息,2011,(09):571.[6]王萌.新闻翻译的特点和策略[J].新闻爱好者,2010,(07):55-56.□编辑/齐伟

(上接第5页)复技术,尤其是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水生态修复技术等关系到老百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技术为重点。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努力推动生态补偿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法律化,真正实现生态中国。美丽中国既包含了普通人的幸福喜悦,又寄托着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复兴。十八大第一次将美丽中国上升到国家层面,不仅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决心,而且指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方向和途径。

建设美丽中国,意味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形成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相信不久的中国将是一个顺应自然之规律、自然之生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美丽中国。葺 [参考文献]

“五位一体”之政治篇 篇5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大历史性、现实性、未来性依据。

从历史性依据来讲,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和模式,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国家的性质和国情决定的,也是一个国家政治领导集体与全体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政治发展道路和模式是由具体历史主体根据现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要求进行具体探索的产物。任何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只有适合本国国情,不断完善和发展,才是最有效的、富有生机的。照搬照抄别国的民主模式,从来不能成功。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一些国家在被迫接受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后,不仅没有实现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反而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造成社会秩序紊乱、经济危机不断,有的国家甚至发生了无休止的内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形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变化中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进程中勇于探索实践的结果。这一政治发展道路的确立,标志着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在寻求民族独立和解放、探索富国强民道路所付出的艰苦努力终于开花结果,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终于找到了正确方向、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历史是真实的存在,能够照亮现实、昭示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尊重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从现实性依据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是唯一能够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目的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一是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二是有利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三是有利于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有利于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五是有利于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实践证

制,完善了论证、听证、评估、问责、纠错等程序和规定,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利益和愿望得到更好体现和保障。

第五,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重大人才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各方面优秀人才建功立业开辟了广阔渠道,提供了强大动力。

第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们党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活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规范化进展明显。

第七,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为权力运行提供了制度框架、划定了运行轨道,保证党和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这些重大进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了党和国家各方面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了党和国家的活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事实充分证明,在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我们党态度是鲜明的,决心是坚定的,推进是有力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与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总体上是适应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必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保证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也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告诉我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总方向是为了发扬和保证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更好地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建设,总的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因此,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绝不能偏离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总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有机统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偏废。不坚持三者有机统一,政治体制改革就会迷失方向,要么会回到封闭僵化的老路上去,要么会走到改旗易帜的邪路上去。无论是封闭僵化的老路,还是改旗易帜的邪路,其结果都是,不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从谈起,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也会失去,甚至国家可能陷入内乱的深渊。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要积极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从性质上讲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总的目的是要有

第一,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这是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内在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着国家的重大事务,体现着国家生活的全貌,是其他政治制度赖以产生和建立的基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就要求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要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

第二,要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这是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最直接体现。我国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和各级人大代表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基层代表,特别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来自基层的代表,有着丰富的基层经历,与基层群众联系最紧密,对改革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有着最直接、最真实的体会和感受。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这有利于更加充分地体现人人平等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代表结构,体现代表的广泛性;有利于扩大人大代表的覆盖面,调动基层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党的主张和人民心声更加紧密联系起来,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利于使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更加切合实际、更加科学有效,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利益、愿望。相应地,要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切实解决人大代表“官民比例”失衡现象。

第三,要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这是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迫切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这是加强人大代表同群众联系的一个重要举措。这个联络机构不同于西方国家议员个人工作室,而是主要设在各级人大机关内部,作为人大代表集体联系选举单位选民和人民群众的常设办公地点,方便人大代表通过书信、电话、来访接待、调研走访、督办等形式,保持同选举单位选民和广大人民的密切联系。这个机构的设立,将有利于在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之间构建开放、互动、畅通、紧密的关系,一方面,使人大代表能够深入了解民情、广泛反映民意、充分集中民智,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使人民群众能够及时便捷地反映自己的利益诉求、提出意见和建议,实现有序政治参与,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机和活力。

五、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高度出发,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实现公民与公民、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讨论和协商,是民主政治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协商民主与其他民主形式有所不同,不涉及少数与多数的问题,而是坚持求同存异,讲求合作、参与、协商、包容,以最大限度地包容和吸纳各种利益诉求,是对间接民主、代议民主、远程民主的完善和超越,是当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在我国,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力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建立健全选举民主制度的同时大力

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的迫切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的重大任务。我们一定要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第一,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性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包括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和农村村民自治委员会制度。在城市,要完善居民委员会协调会制度、听证会制度、评议会制度、居民来访制度、居委会工作报告制度等,进一步发挥城市居民在社区治理、公共事务和公益性事业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农村,要进一步完善村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方式方法,提高农村公共事务、公益性事业的自我管理水平和调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治安的自觉性。要扩大有序参与,更多地吸收城乡居民参与基层事务的管理,就涉及基层群众利益的事务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要推进信息公开,把城乡社区管理涉及的事务尽可能地向居民公开,让每一位居民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要加强议事协商,凡涉及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性事业,都要开展议事协商,尽可能地达成一致性意见,妥善处理好各种不同意见和利益关系,维护社区和谐稳定。要加强权力监督,对城乡社区中担负管理职责的机构和人员加强监督,调动居民参与监督的积极性,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第二,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职工代表大会是基层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职工在企业内部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一种制度。它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的利益关系,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职权,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和主人翁地位,调动职工积极性,管理好企事业单位的各项事务。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强化职工在本单位经营管理和各项事务中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审议企事业单位的重大决策,管理企事业单位内部事务,监督行政领导行使管理职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确保企事业单位各项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三,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基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以及各类社会组织是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依托。要加强对基层各类组织的领导,积极培育各种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共利益、基层民主和社会自治功能的社会组织,推动基层各类组织广泛发扬民主,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提高工作透明度,引导和规范基层各类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在维护群众利益、反映基层群众诉求、管理基层事务、扩大群众参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基层各类组织的自治功能,拓宽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渠道,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的有机结合。

七、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科学立法是加强法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首要前提。当前,推进科学立法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法者,天下之公器也”,立法的本质是对各种利益关系的界定、分配、协调,目的是为协调好人民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保护人民合法权益,保持人民内部既安定有序又充满活力。因此,立法为了人民、立法依靠人民,是制定法律的必然要求。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有利于提高立法透明度,增强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人民政府性质决定的,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核心目标,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领域,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健全政府服务体制,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推进政府服务的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抓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政府的管理理念决定着政府的行政体制和行政行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首要前提。要把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到行政体制改革各方面和全过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政府为人民。

第二,必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减少政府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事项,把一些不应该由政府审批的事项或者可以由企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能进行剥离,强化政府经济调控、市场监管职能,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促进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充分流动,为经济发展和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环境。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加快建立惠及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调节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着力解决城乡发展差距、地区发展差距、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等突出问题,加强对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的权益保护、利益倾斜和社会救助,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安定有序。要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防止和遏制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以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

第三,必须创新行政体制和管理方式。创新行政体制和管理方式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至关重要。要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整合行政资源,健全部门职责体系,解决职责交叉、推诿扯皮现象。要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建立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继续完善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政务大厅”,推行“一站式服务”,在基层建立“政务超市”,提高政府透明度。要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构建适应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提高政府效能。要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在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上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要推进政府绩效管理,规范政府收支管理和公务消费,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九、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这对建立和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五位一体长效管理工作意见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巩固康居村创建成果为目标,以抓好“五位一体”为主线,以清理“八乱”现象为重要内容,加快改善村庄环境,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农村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力度,努力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农村面貌。

二、总体目标

按照“农村环境达标化、农村保洁常态化、农村垃圾处理无害化、农民居住环境整洁化”的“四化”要求,建立健全农村“五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清理“八乱”现象,真正改善村庄环境面貌,确保做到人居环境、道路、河坡、水面清洁。

三、重点工作

(一)加大河道河坡整治力度。全面清理打捞河道沟塘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对河坡进行有序清杂,逐步推进绿化生态护坡。

(二)提升道路管护水平。确保通村村庄主干线、路肩50公分内无杂草、无农作物、无高杆作物、无灰堆、无建筑垃圾,路面清洁,路旁绿化内无杂草。发现路面损坏的及时修复,临水路面坑塘及时回填,并保证设置好安全标志。

(三)不断提高人居环境管理水平。做到家前屋后无乱堆乱放,无不规则鸡棚鸭舍,无露天粪坑,无断墙残壁。

(四)加强绿化管理。各村(居)自206年1-3月份,必须打造好不低于2个庄台的绿化(循环线除外)。年初村(居)对绿化缺株少棵进行补齐,对村庄主干道和中沟干河的河坡要有序推进绿化林网建设,并落实管护责任。

(五)公益基础设施管护。便民服务中心整洁卫生,泵站桥梁无乱涂乱画,对损坏桥梁,要及时维修加定期刷白,渠道内无生产生活垃圾。

(六)实行管护人员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保洁队伍建设,调整优化保洁人员,加强保洁人员的考核和培训工作,明确管护人员责任区域,确保管护工作规范有效。

1、合理确定保洁员报酬。按照每村保洁员一人一图的管护要求,根据管护范围和工作量合理确定保洁员报酬。

2、定期到村组织保洁人员培训。村(居)对保洁情况要加强监督,集中点评问题,逐步明确规范管护内容和管护要求。

3、加大对保洁人员的考核、督查力度。按照每500人设定1个保洁员,各村原则上保洁员不得超过65周岁,经公开招选,村与每位保洁员签订工作责任状,按月进行考核,对考评不合格者及时进行调换。

(七)完善垃圾收运体系。进一步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完善农村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各村要按10户配垃圾箱,行政村内在交通便利,居住及流通人员不密集,不影响周边环境的位置,建收集转运生活垃圾的垃圾房,用于集中收集中转垃圾,全面实行垃圾收集网络化覆盖。镇对各村垃圾运送量进行单项考核,完成任务的实行以奖代补,不能完成任务的除扣分外,不发放补助。

四、具体要求

(一)建立长效管护队伍。镇成立“五位一体”长效管理环卫所,负责对全镇“五位一体”环境管护进行指导、督查,对村管护人员进行考核。各村(居)按照工作意见要求配备管护人员,建立管护人员队伍。管护人员负责卫生保洁、垃圾运转、绿化养护、河道护理及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维护等事务。

村庄卫生保洁、绿化养护、河道管护、人居环境等保洁人员按工作量和管护质量确定报酬,报酬计算按2015年底上报人口,人均18元/人计算(其中10元/人按月度考核发放,8元/人到年底按完成的垃圾量比例发放),管护队长2元/人(其中1元/人按村垃圾任务完成发放)。月考核在90分以上(含90分)享受全工资,低于90分的,每少1分扣50元。月考核在80分以下,本月工资全部扣除,全年有两次80分以下的定为不合格,由村予以辞退。管护人员报酬根据月度考核情况按月由财政所打卡发放。

(二)配备长效管护设备。各村(居)配备垃圾箱或垃圾桶容积量要满足日产垃圾量规模,原则上按每10户设立1个垃圾箱。相关管护设备由管护人员自备,各村(居)视情给予适当补助。

(三)明确长效管护职责。卫生管护要求为:村庄道路整洁、垃圾日产日清、河道沟塘无垃圾、河面无漂浮物、绿化长势良好、无大片死株或缺株,及时清理绿化带内杂物和路肩杂草。

(四)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各村(居)将长效管理纳入《村规民约》,明确管护责任和管护范围,工资报酬要在公示栏进行公示,保洁人员及责任区域等情况要设立公示牌接受村民监督。

(五)建立垃圾运送机制。按分界镇生活垃圾运送专项考核办法执行。

五、工作步骤

(一)管护人员招聘。各村按照就近、就地原则,认真组织公开招聘符合条件的管护人员(低保、特困家庭劳力优先聘用),管护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合同十个月一签。

(二)绘制管护范围。各村按照康居村、整洁村的标准,分段、分区域绘制保洁员保洁范围图,做到一人一图。

(三)签订工作责任状。按照管护内容、标准、范围签订工作考核责任状,明确工资报酬和考核奖惩办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五位一体”长效管理小组和工作班子,明确专人牵头相关科室共同对各村(居)“五位一体”管护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指导考核。各村(居)也要落实专人管理此项工作,“五位一体”长效管理总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考核督查人为管护队长,主要负责检查、监督、协调保洁员管理农户的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拉乱接,乱图乱画,即“八乱”现象。

(二)深入宣传教育。要大力宣传“五位一体”长效管理的重要意义,各村要制定《村规民约》张贴到各户。

“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伦理支持 篇7

1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济伦理支持

经济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 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 又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前提。人类的经济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才能良性运行。古代社会, 经济与道德关联紧密。亚里士多德就有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 主要集中于《政治学》和《伦理学》两本著作中。他分析了两种财富观, 其一便是“专以聚敛财富为能事, 另一却为生活而从事于觅取有限的物资。”在此基础上, 他批评当时不顾道德追逐金钱的风气。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反对价格欺骗, 也反对在商品的质量与数量上的欺骗, 认为一件出售的物品如有三种缺陷之一, 就构成欺骗, 是不道德的, 也是非法的。第一种是关于物品本质方面的, 第二种是关于数量方面的, 第三种是关于质量方面的。中国古代也有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孔子主张义以为上, 否定见利忘义, 强调经济行为的道德意蕴, 认为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义利观, 并把义与利的对立推到了极致。梁惠王问他:“叟, 不远千里而来,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他回答说:“仁义而已矣, 何必曰利。”到了近代, 经济与伦理的关系出现了二分, 亚当·斯密的观点是个典型。1759年, 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 17年后又出版了《国富论》, 在《道德国情操论》中, 他认为人是道德人, 具有同情心, 是利他的, 但《国富论》认为人是经济人, 是利己的, 这两个相反的人性论命题似乎成为一个明显的矛盾。马克思指出, 亚当·斯密“对一切问题的见解都具有二重性”。二百多年来, 众多学者对此颇为关注, 并未取得共识。本文认为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是古典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典型, 二分符合当时时代的精神状况。在经济活动中, 人是利己的, 但经济活动之外又是利他的, 故其主张经济领域是远离道德的。但近代市场经济时期, 经济的自由扼杀了实质的正义, 阶级矛盾激化, 经济危机频发。现代市场经济需要伦理的引领, 这就有了经济伦理学的诞生。马克斯·韦伯是个代表性人物, 他一生致力于考察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观, 并首先提出了“经济伦理”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现代市场经济, 要求坚持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 推动形式公平进一步向实质公平发展。按照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阐述的公平观, 人类真正追求的崇高境界是“事实上的平等”。针对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的状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社会公正的伦理实践已经在社会安排时把相对弱势群体的利益放在前列, 促进发展的成果让人民共享。经济伦理学的研究成果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导向, 经济伦理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尺度。

2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政治伦理支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政治保证。但政治建设需要伦理的支持, 需要伦理提供道德方向, 也即需要政治伦理的支持。所谓政治伦理即社会政治共同体的政治生活, 包括政治结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政治行为和政治理想的基本伦理规范和道德意义。在中、西传统道德观念中, 政治和伦理道德之间始终存在着难以割舍的关联。一般来讲, 古代的政治与伦理关联紧密, 具有内在统一性。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论语》等所讲的既是政治, 也是伦理, 既是治国之道, 也是做人之道。中国先秦儒家的德治理念使政治伦理化了, 周代的以德配天的政治道德观念更说得明白。到了近代, 政治与伦理的关系淡化, 文艺复兴时期, 马基雅维利在其名作《君主论》中提出了一种绝对现实主义的政治哲学, 被视为西方“无道德的政治学”主张的理论滥觞。洛克的《政府论》将国家政治限定在政治权利本身的产生、运作和制约的合法性上,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所关注的根本问题并不是政治之“道”理, 而是政治之法则。到了现代, 政治与伦理的关系进一步拉近, 20世纪60—70年代可谓是政治伦理研究重新受到高度关注的重大转折点, 1971年出版的罗尔斯《正义论》打破了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长久以来的沉寂, 重新恢复了政治哲学的传统方法论。社会主义政治是一种现代政治, 具有鲜明的民主和人本意蕴, 故社会主义政治与伦理有紧密的关联。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 它要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作人员把自己视为人民的公仆, 驱除当官做老爷的传统消极观念的影响, 把人民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治行为对错的标准。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基本规范被概括为尽职尽责、廉洁奉公、办事公道、务实高效等。在此基础上生成的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基本范畴包括正义、公平、民主、廉洁、务实、勤政、高效、任贤等范畴是政治道德关系的必然要求与反映, 为政治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服务。

3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文化伦理支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而伦理道德是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故文化建设需要伦理道德的引领, 这就提出了文化伦理的问题。所谓文化伦理, 一是指文化与伦理的必然联系, 二是指文化发展的价值追求。文化与伦理的关联在人类历史上呈现波浪式的升降态势。古代的文化与伦理有紧密关联, 尤其在中国, 传统文化就是一种伦理型文化, 伦理主导着文化。但在近代, 文化演化成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客观主义, 把“是”与“应当”分开, 文化成为一种科学文化。人站在世界之外, 客观中立地研究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工具理性彰显, 价值理性隐退。正是这种文化发展造成了现代性的危机, 促成了文化与伦理的再度关联。20世纪的西方社会, 以50年代为分水岭, 前50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 后50年则是相对稳定的黄金时期。但无论前、后50年, 西方社会均因为各种社会伤病而招致激烈的批判, 所有这些批判始终如一的主题是西方文化的伦理批判, 伦理价值成为衡量当代西方文化的重要标准, 这就是后现代文化的出场。它试图在对现代主义文化的哲学基础的反驳中实现文化的伦理转向。近现代中国, 伦理在社会文化变迁中的地位经历了从手段到目的的复杂转化过程, 当代中国, 文化发展开始一个新时代, 超越了纯粹的政治目标和经济目标, 而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 这个时代的实质就是伦理时代, 道德还是不道德成为文化发展的必须关怀的最终问题。可惜的是, 在我国的伦理学研究中, 还未自觉开辟出文化伦理学的研究方向, 以文化伦理为关键的论文寥寥无几, 以文化伦理学为名称的著作更是尚未见到。

文化伦理的本质含义就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审视文化, 一方面揭示文化现象的伦理意蕴, 另一方面提出文化发展的伦理规范。文化伦理的外延十分宽广, 文化制度伦理、文化政策伦理、文化市场伦理、文化教育伦理, 文化传播伦理以及文化部门从业人员的职业伦理等都是文化伦理的范围。它将全面充实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成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精神引领。

4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社会伦理支持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建设是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析出的旨在实现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建设, 主要解决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的自由发展而造成的人与人之间实质的不平等问题, 而这种自由与平等的正义追求恰是社会伦理学的课题。社会伦理学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 它以社会伦理关系为研究对象, 以权利义务关系为核心, 以人为自由为目的, 是关于社会和谐秩序及其实现条件的社会公正的理论。纵观人类思想史, 并没有一个内容十分确定的社会伦理范畴, 然而却有丰富的社会伦理方面的思想材料。社会伦理是社会与伦理的结合, 社会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个关系要受伦理规约, 这便有了社会伦理。古代社会, 社会与伦理是密切结合的。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公正作为核心与灵魂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社会共同体, 社会成员各守其位、各司其职, 这就是社会公正与和谐, 就是社会的至善状态。奥古斯汀是第一个在宗教神学的面貌下系统阐述社会伦理的思想者。他关于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的划分, 关于政教分离、正义与幸福关系的思想包含了许多社会伦理内容。到了近代, 社会与伦理的关系出现疏松, 自由主义盛行, 社会演化成为名利场。孔德针对这种情况, 认为摆脱欧洲社会危机, 重建社会秩序的现实途径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知识和信仰体系, 主张将科学实证的方法运用于对社会政治、经济、道德、宗教等问题的研究, 提出了“社会伦理”一词。在他的知识体系等级中, 两门最新学科, 即社会伦理学与社会动力学占据最高地位。他反对原子论的还原论分析方法, 主张用整体有机体的立场, 注重经验分析的方法来认识社会及其道德现象。孔德所理解的社会伦理学就是他的社会静力学。此后社会伦理学进入学术视野, 进入学科建构时期。中国的社会伦理学研究起步较晚, 伴随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伦理学研究才提速。总体来讲, 当代中国的社会伦理学研究应当以社会治理伦理与民生伦理为核心来展开, 社会治理有鲜明的伦理意蕴, 应以正义为旨趣, 而正义的目的在于实现民生幸福, 社会治理是手段和过程, 民生幸福是目的和结果。社会正义了, 民生幸福了, 社会也就和谐了, 社会伦理的使命也就实现了。

5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伦理支持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一环, 其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需要从伦理上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制, 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这也就是生态伦理的任务。纵观人类历史, 古代社会, 人与自然处于圆融一体的状态, 东西方皆有明确的生态伦理思想。道家哲学以自然主义为取向, 以老庄为代表, 系统论述了天人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就主张尊重天地自然, 尊重一切生命, 与自然和谐相处, 实现“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儒家主张“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管仲提出“以时禁发”的开发原则。到了近代, 人类中心主义盛行, 人与自然关系开始疏离, 自然在人类的战天斗地实践中被破坏, 生态平衡被打破。人类中心主义把自然理解为一部没有生命的、僵死的机器, 可以任人拆卸和组装。只看到人类的相对独立性, 看不到人类对自然的终极意义上的依赖性, 把人视为完全独立于自然的绝对主体, 把自然理解为绝对被动的纯粹客体。主体对客体的征服和宰制成为必然, 生态危机就这样到来了。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成为克服生态危机的必然, 这就有了伦理学的诞生。传统的伦理学是人类社会内部成员所特有的, 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而生态伦理学则超越这种伦理观走向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事实上, 人类的伦理经历了从最初的血缘关系扩展到亲缘关系, 再扩大到种族、国家及全人类的过程。现在又要进一步走向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调整, 这是伦理进化的必然。把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类社会扩展到自然界, 其意义绝不亚于当年的废奴运动, 奴隶等待解放, 自然也等待解放。生态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是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它不同于人们常说的人与自然协调或人与自然和谐, 它表述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 突出人的能动性, 并对人类利用科学技术, 按环境演化的规律促进定向发展充满信心, 还突出人与其他生物的本质区别, 坚持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中求得和谐与共同发展。人与自然协同进化是人类效仿生物与自然协同进化的规律概括出来的伟大的生存智慧。在当代中国, 生态伦理学已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研究范围在迅速拓展, 研究的领域既有西方浅层生态学思想, 又有深层生态学思想。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 生态伦理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为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需要伦理道德的支持。经济伦理支持经济建设, 政治伦理支持政治建设, 文化伦理支持文化建设, 社会伦理支持社会建设, 生态伦理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总布局,伦理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吴寿彭译.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5:29.

[2]孔润年.自觉开辟文化伦理学的研究方向[J].伦理学研究, 2011, (5) .

五位一体论文 篇8

以发展战略纲要引领转型升级

中国能建要积极主动服务国家电力和能源发展战略,始终把科学发展摆在首要位置,以中长期发展战略纲要为引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产业布局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增长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管理密集型、服务模式由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的转型升级。强化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勇担电力和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重任,当好我国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加大城市基礎设施、保障房、城乡一体化投资建设的主力军;推广中国能建创出的能源建设EPC“中国道路”经验,探索并实践“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联合体为主要特征”协同总承包模式,确保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为我国基础设施又好又快建设服好务;本着“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原则,优先发展国际业务,实现由工程承包向跨国经营、由跨国经营向跨国企业集团转变,达到国际业务占“半壁江山”目标,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作贡献;加大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力度,努力建成世界级高端规划咨询机构、世界一流技术研发中心和装备制造中心,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核心技术;持续巩固主营业务,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参与煤炭、石油、化工、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开发建设,构筑起“大建安”格局。

以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改革重组

中国能建要按照国家电力体制深化改革要求,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稳中求进、量力而行”总体指导思想,在顺利完成对76家电网分离企业接收、成立国家和19个区域(省级)电力规划研究中心、重组8家试点企业、组建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配置,稳妥有序地推进内部改革重组和价值链条再造,建立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管控模式,打造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一流的企业集群。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主业突出、资源优化原则,推进公司制改造,确保“十二五”实现“跨入并站稳世界五百强”和“整体上市”两大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产业、骨干企业集中,有序推进职工投资企业、集体企业改制和工程板块、设计板块重组整合,建成一批年收入过100亿元企业和国际业务5~8家龙头企业、10~20家骨干企业;发挥名列“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全球最大的150强设计公司”前茅等资源配置优势,构筑行业领先、龙头带动格局,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开展管理提升,推进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绩效考核、岗位管理、激励约束体系,促进管理集成化、业务专业化、成本节约化,建设生机蓬勃的企业集团。

以优秀企业文化塑造品牌形象

中国能建要按照文化强国、提升软实力的要求,用文化铸企业之魂,在唱响“集而成团”“一家人一家亲”主旋律、实现全面大融合、和谐大发展的同时,建设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又独具鲜明品牌特征的企业文化体系,实现“世界能源,中国能建”组织使命和“行业领先,世界一流”战略愿景,努力塑造良好品牌形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制订和实施形象视觉识别、理念、行为规范系统,形成企业核心价值观,用优秀企业文化引导人、激励人、感召人,实现由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跨越;推进内质外形建设,坚持“三贴近”,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办好“一网一报一刊”,宣传和选树先进典型,展示和推介企业业绩、实力、产品、文化、品牌形象、社会责任,增强企业文化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适应海外文化特征、社会习俗,推动文化融合落地,建设结构完整、概念清晰、与国际接轨的跨国企业集团文化,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以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能建要主动参加和谐社会建设,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服务国家、回报社会,在勇担电力和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重任的同时,发挥在产业援助、投资拉动、扶贫帮困、劳动就业、国际援救等方面应有作用,努力实现企业、职工、社会的和谐发展。弘扬在铸就三峡水电工程、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风光储输建设等一座又一座世界丰碑中形成的企业精神,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履行社会责任能力,服务我国和世界能源产业科学发展;实施产业援疆支边、添力“中部崛起”、助推振兴东北、参加沿海经济区建设等,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建设;通过援建农业基础设施、支援农村教科文卫事业、输送干部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对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对口帮扶等,服务新农村建设;建立合理的用人、分配、培训、帮扶等机制,共享社会人力资源,倡导职工义务献血、捐资助学,带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强内部支持合作,建立帮扶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机制,实现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职工共享;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依法治企,强化安全生产,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借鉴牵头组织2011年利比亚西部华人撤离经验,在发展国际业务中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树立中国企业良好形象。

以科技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能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提高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满足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求,引领能源产业科学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在电力和能源建设领域科技创新和技术引领优势,积极研究推广700 ℃超超临界发电技术、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燃烧(CFBC)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技术、碳捕捉与封存(CCS)技术,提高火电效率和降低CO2等污染物排放,增强火电建设核心竞争力;努力攻克复杂地质条件下超高坝筑坝、超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等关键技术难题,超前研究百万千瓦级混流式水电机组安装和调试等关键技术,大力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牢固占领水电建设制高点,增强水电建设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核电稳步发展,加大更安全更高效的第三代(AP1 000)非能动压水堆常规岛技术研究,力争在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运、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示范、快堆核电站常规岛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增强核电建设核心竞争力;积极研究应用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和风光储输、分布式发电新技术,增强新能源、新技术发电建设核心竞争力;积极研究实践1 000千伏交流/±800、±1 000、±1 100千伏直流特高压输电、柔性交直流输电,一、二次系统协调发展的电网升级,大规模间歇式电源并网,面向用户的智能化输配电等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先进技术,增强电网建设核心竞争力等。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促进节能低碳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效益,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美好生活作贡献。

以“五个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中国能建要按照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五个建设”要求,切实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认真学习党的十八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文化业务知识,增强本领、坚定信念;抓好党性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明辨是非、坚定立场;抓好道德建设,积极倡导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诚信敬业,坚定操守。坚持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推进创先争优、基层党组织建设、海外党建工作常态化;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实行领导班子、党员干部、优秀人才队伍建设主体化;坚持“支部建在项目上、作用发挥到现场”和“党建带团建、党群共建”,实现基层党建融入中心、服务群众实效化,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根据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按照实在、刚性、管用原则,制订和落实加强作风建设若干规定,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风气。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遵纪守法、廉洁文化、惩防并举、拒腐防变体系建设,形成科学有效的反腐倡廉格局。制订和落实党委议事规则、加强党建和宣传思想工作指导意见等规章制度,实现党建工作标准化,形成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按章办事的良好机制。

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中国能建当前的首要任务。中国能建将用党的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打造“科技型、管理型、国际化、多元化大强富企业集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郝幸田)

上一篇:“开学第一课”电视节目观后感心得体会作文下一篇:“爸爸、妈妈,我长大了”主题班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