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课改的“蛛丝马迹”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活水

2024-06-13

让新课改的“蛛丝马迹”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活水

让新课改的“蛛丝马迹”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活水 篇1

让新课改的“蛛丝马迹”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活水

【中文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正在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对文本多种观照之中的细腻触摸,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提倡深层次的体验探究,师生必将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根茎枝叶花果”。和先哲“通电”,与一线教师切磋,小语教师的引领必将惠及学生,也惠及语文教学。

【关键词】: 整体把握 多元解读 体验探究

在新的课程标准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也在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如何解读文本?如何划定解读的边界?教师如何做为一种解放的力量去唤醒学生的情感?顺着这样的思路并实践,已经有不少师生在语文的密林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根茎枝叶花果”。透过一些先行者或一线教师的课改足迹,我们或许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不过,如何让这“蛛丝马迹”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活水,需要教师特别的理念、学养和勇气。

一、文本解读:以整体把握为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标准之所以这样强调,是因为汉语言学习的最突出特征,就是整体把握。特别是阅读教学中,有时单单是词语、句子就直指作者情感秘境的大门。离开了整体联系和把握,离开了在多种观照之中的细腻触摸,学生的理解将是零碎的、残缺的,单薄的,很难在记忆的仓库中占有“一席之地”,更不可能变成丰富心灵滋养情感的“源头活水”。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保证就是要整合教学环节,“瞻前顾后”、上挂下连,如此方能“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①

如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祁黄羊》时,引导学生从把握人物的整体形象入手,阅读感悟,讨论探究,说说祁黄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在这个总体目标的引导下,层层深入文本,一步步读出祁黄羊是一个“出以公心、英勇善战、为国家鞠躬尽瘁”的人。又如在《三顾茅庐》的教学中,只要抓住“诚心诚意”四字,就可以达到“挈领而抖,百纹皆顺,提纲一振,纲举目张”之目的。再如,《黄河的主人》,学生通过审题,就可能提出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有什么特殊的本领等问题。围绕这些贯穿全文的问题,初读,读出主人是羊皮筏子的艄公;细读,读出艄公的“勇敢、机智和镇静”;深读,领悟到伟大的黄河造就出伟大的主人等。整体把握的方法很多。一是抓课题、二是抓关键词、三是抓中心句、四是抓课后问题。抓住了课文的“魂魄”,语文学习就不会患上“丧魂失魄症”。实践证明,整体把握,才是正途;支离破碎,必走弯路。

二、教法学法:以多元解读为主

《课标》指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课标》进一步指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这表明,新课标下的课程解读不只是一个维度,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正如殷鼎所说:“理解实际上把作品的生活内容带进了理解者的个人精神世界和生活中。由此作用着个人对自身和人生的理解。”

一教师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珍珠鸟》时,通过引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等课外资料,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1)鸟儿逐渐对这个笼子产生一种依赖性的前提是失去了自由,这值得吗?(2)把小鸟当成小小的宠物,对吗?(3)作者为什么会欣赏这个笼子?为什么会欣赏这笼子里的小鸟?作者是不是有“欣赏囚禁”的嫌疑?

显然,这样的解读已经超越了原文“人与动物和谐信赖”这一主题。暂且不管这样的广度解读与深度解读是否正确,但是这样的勇气和魄力就值得称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经常性地反思:从来如此,便是对的么?是不是文本中还具有超越作者表层意识的东西?“一个教师若任由自我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不仅会让自己陷入止步不前的窠臼,而且会让学生陷入人云亦云的泥淖。”

三、情感熏陶:以体验探究为主

司马中原说:“教育的目的,是要教孩子顶天立地,有原则、有操守、有方向目标,教孩子‘拥日抱月,呼吸宇宙’”。苏教版小学语文所选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情真意切,正是熏陶孩子“拥日抱月”的营养和元素。如何熏陶?窃以为,通过体验探究,加深理解和感悟,是条不错的路子。

《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我”意外地发现“母亲竟然这么轻”,而对母亲产生了“愧疚”、敬仰之情,并以实际行动尽其孝道,回报母爱。这是一条明线。而“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如何把“我们”兄妹拉扯成人等则是一条暗线。教学时,从“明”“暗”两条线入手,思考、感悟、体验、探究,学生的情感通过过渡、铺垫、酝酿之后就会悄然打开。好的课堂平铺直叙少一点,体验探究多一点。如何让学生充分打开自己,如何让课堂氤氲出适宜的温度,在于教师是否引领学生“货真价实”地去体验、去探究。和先哲“通电”,与一线教师切磋,小语教师的引领必将惠及学生,也惠及语文教学。

① 歌德语

②张华《教师:做思想的舞者和歌者》《福建教育》(小学版)2013年第5期

上一篇:关于大学生兼职个人工作心得下一篇:福生庄1号隧道洞口工程首件工程质量初评监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