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肝硬化的蛛丝马迹

2024-08-10

早期肝硬化的蛛丝马迹(精选8篇)

早期肝硬化的蛛丝马迹 篇1

在临床上, 肝硬化属于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为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消耗性与弥漫性疾病, 近几年的临床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肝硬化发病率、病死率有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因此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因影像学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良好发展, 值得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效果得到改善[1]。本次研究中出于早期肝硬化超声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 对我院收治的早期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展开了超声检查, 并对声像图特点展开了对比分析,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早期肝硬化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 分别抽取其中的56例和60例作为研究对象, 肝硬化组中有男31例, 女25例, 年龄21~76岁, 平均 (54.3±13.2) 岁, 56例患者中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者39例, 丙型肝炎患者6例, 酒精性肝炎者6例, 其他5例;健康组中有男34例, 女26例, 年龄20~75岁, 平均 (53.2±13.4) 岁。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展开超声检查, 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声像图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1.2.2 检查方法

检查所用仪器为我院现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3.5~5MHz, 在检查前要求患者禁食8~12h, 避免胃肠道气体和内容物对显像造成干扰。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或者是侧卧位, 首先对研究对象的肝、胆、脾、胰腺以及腹腔展开多切面探查, 并对肝脏外形、包膜、肝内回声改变、肝内血管情况、肝内管道分布情况予以仔细观察, 对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内径等进行测量, 同时测量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 而后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声像图特征展开对比分析[2]。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门静脉内径、血流峰值速度、平均速度等测量结果均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进行表示, 分别展开t检验和χ2检验, 在P<0.05时, 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门静脉系统检测结果

经统计得知, 早期肝硬化组患者的门静脉内径为 (1.45±0.21) cm, 健康组门静脉内径为 (1.01±0.08) cm, 显然早期肝硬化组门静脉内径较健康组发生明显增粗 (P<0.05) ;早期肝硬化组血流峰值速度为 (15.1±2.4) cm/s, 平均速度为 (14.3±1.1) cm/s, 健康组血流峰值速度为 (21.3±2.6) cm/s, 平均速度为 (19.3±2.1) cm/s。显然早期肝硬化组血流峰值速度与平均速度均较健康组发生明显减慢 (P<0.05) 。

2.2 脾静脉系统检测结果

早期肝硬化组患者脾静脉内径为 (0.91±0.07) cm, 血流峰值速度为 (11.0±1.2) cm/s, 平均速度为 (9.5±2.1) cm/s;健康组研究对象脾静脉内径为 (0.49±0.05) cm, 血流峰值速度为 (15.2±1.6) cm/s, 平均速度为 (14.7±3.2) cm/s。显然早期肝硬化组脾静脉内径较健康组明显增粗 (P<0.05) , 血流峰值速度与平均速度均较健康组减慢 (P<0.05) 。

2.3 超声表现

通过观察发现, 早期肝硬化组肝硬化发生明显的肝肿大, 肝角变钝, 特别是一些淤血性以及胆汁性肝硬化患者, 且肝肿大现象更加的明显。早期肝被膜回声未发生比较明显的改变或者是回声线发生增强、增粗、不光滑现象, 然并不十分明显。肝内回声增粗, 增强, 不均匀, 存在明显的结节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观察到门静脉血流发生了显著增宽, 色彩相对较为暗淡, 流速减慢, 峰值流速与平均流速均发生显著减低, 部分可发现双向血流。而健康组研究对象的超声检查发现, 包膜、肝脏实质回声以及形状均表现正常, 血流动力学参数范围未出现显著的改变。

3 讨论

临床上肝硬化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研究证实, 其发病原因同病毒性肝炎、长期饮酒、长期服用药物、长期腹泻以及家族史等存在明显相关性[3]。目前在临床上对晚期肝硬化患者的诊断相对较为容易, 然而在晚期时, 肝硬化患者多数为失代偿阶段, 甚至会出现肝功能衰竭, 治疗效果与预后差, 生存率低, 因此若是可以对肝硬化患者实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对于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4]。曾有研究指出, 对早期肝硬化进行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活检与临床生化检验, 然而临床实践发现, 尽管病理活检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但是由于其属有创检查, 无法展开重复检验, 患者很难接受, 从而使得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而临床生化检验的诊断率相对较低, 因此寻找更加有效、无创、准确性高的诊断方式为目前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难题[5]。近几年影像学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使得疾病诊断准确率得以显著升高, 尤其是自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的应用, 大大提高了早期肝硬化的诊断率, 对于临床早期治疗, 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6]。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早期肝硬化超声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 对比分析了超声检查声像图特征在早期肝硬化者和健康者之间的差异, 结果发现, 早期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内径较健康组发生明显增粗, 然而其血流峰值速度与平均速度则均较健康组发生显著减慢。早期肝硬化组声像图表现出明显的肝肿大, 肝角变钝, 早期肝被膜回声未发生比较明显的改变, 回声线发生增强、增粗、不光滑现象, 肝内回声增粗, 增强, 不均匀, 存在明显的结节感。健康组研究对象则未发生上述诸多改变, 二者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知, 超声检查在早期肝硬化患者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典型性, 可提高早期肝硬化患者的诊断率, 对于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改善预后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参考文献

[1]张淑静, 孟宪红, 王真, 等.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的超声对比[J].肝脏, 2010, 13 (4) :332-334.

[2]刘茂霞, 梅浙川.超声造影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作用[J].胃肠医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8, 17 (11) :496-498.

[3]沈镭, 李继强.超声检查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评估[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0, 13 (2) :117-119.

[4]袁迎春, 袁晓春.53例肝硬化超声检查漏诊原因分析[J].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8, 30 (5) :662-664.

[5]李俏颖, 段云友, 张莉, 等.超声诊断早期肝硬化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评价[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8, 10 (8) :517-519.

[6]钱胜利.超声诊断早期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杂志, 2010, 30 (6) :48-49.

早期吸毒者的蛛丝马迹 篇2

所谓毒品,具体说来是指鸦片类、可卡因、大麻及其他能够使人形成依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这些物质之所以称为毒品,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依赖性、成瘾性。一旦成瘾,吸毒者则难以自制,结果导致精神的堕落、身体的衰败。为了减少吸毒对家庭及社会的危害,我们应及早发现吸毒者的蛛丝马迹,以便使其得到及时的治疗。以下是吸毒者常有的一些早期表现。如果你的亲朋好友及周围的同事有如下表现,应引起高度的警惕。

1、交友范围发生变化。据调查,绝大多数吸毒者首次吸的毒品并不是本人花钱买的,而是“朋友”免费提供的。贩毒者为了牟取暴利,总是想方设法引诱、唆使、威逼更多的人吸毒。如果某人远离原来的社交圈子,而经常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交往,或他所交的朋友中有的人是吸毒者或贩毒者,他染上毒瘾的危险性就很大。

2、性格及行为发生明显改变。一旦染上毒瘾,个人的行为及性格就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如原本事业心很强、努力勤奋、彬彬有礼的人,近来突然变得懒散、孤僻、自私,或动不动就大发脾气。有时会有意躲避家人,如紧闭自己房间的门窗、上厕所时间过长等。有的人外出不归的次数增多,对工作兴趣减低。有的人甚至亲情淡漠,对自己的妻子、孩子、父母、家庭漠不关心。

3、不明原因的经济支出增多。毒品的价格非常昂贵,一旦染上毒瘾,就得花费大量的钱去购买。时间一长,费用就成了问题。在手头原有的积蓄花光了以后,他们常常会编出种种谎言向亲属、朋友等借钱。有时为了弄到钱,不惜从事偷窃、抢劫、卖淫、杀人等各种犯罪活动。

4、生活规律改变。吸毒后原有的生活习惯会发生明显改变。早上起床很晚,甚至到了中午或下午才勉强起来。晚上又很晚入睡,甚至要到凌晨一二点才入睡。吃饭不规律,而且胃口不好,吃得少。个人生活也疏于照顾。

5、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吸食毒品会造成身体多器官、多系统的危害,主要表现有面色晦暗、无精打采、食欲不振、营养不良、性欲减退、下肢水肿、身体某些部位经常发生感染等,常有咳嗽、咳痰、气喘、顽固性便秘的症状。

6、身体上出现一些特征性的改变。①采用烫吸方式的吸毒者,其食指和中指间皮肤颜色常变黄。这是由于吸毒者在半睡半醒之间被香烟和火柴熏烫所致。②上肢或下肢的皮肤上有针眼、条索或疤痕,这种情况多见于采用注射方式的吸毒者。疤痕可有多处,多伴有色素沉着,新的创口可伴有水肿。③注射部位皮肤脓肿、感染、破溃及坏死,是注射造成的感染和化学反应引起的。吸毒者在注射毒品前往往不做任何消毒,又常常共用注射器和针头,因此极易造成表皮感染。

7、身边发现毒品或吸毒的器具。如果留心的话,在吸毒者身边常常会发现小包的毒品或吸毒常用的器具。如被火柴烤得发黄的锡纸,用纸卷起来的“烟枪”,或一些用过的注射器等。有时,也会在其身边发现一些戒毒药或毒品代用品,如度冷丁、美沙酮胶囊、快速无瘾戒毒片、可乐宁及安眠药等。

8、戒断症状。在毒品不能及时供应时,吸毒者往往于停用毒品8~12小时后出现一组特征性的戒断症状。最初表现为打哈欠、流泪、流涕、出汗等类似重感冒的症状,随后出现畏光、打喷嚏、起鸡皮疙瘩、全身肌肉抽动、软弱无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情绪恶劣、烦躁不安等现象,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以上症状在得到毒品后会很快消失。

早期肝硬化的蛛丝马迹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注:G4组ALT、PAB、CHE与G3、G2、G1、G0, 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选择肝组织活检证实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218例, 其中男126例, 女92例, 年龄24~65岁。正常对照组60例, 其中男34例, 女26例, 年龄23~54岁, 肝功能正常, 各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在肝组织穿刺活检当天空腹抽取静脉血液5m L, 分离其血清, 于-80℃冰箱贮存备用。

1.2 检测方法

CHE采用速率法, 试剂从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购买;PAB应用免疫比浊法, 试剂从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公司购买;穿刺针采用18G的quick-cut针, 要求肝组织长度≥1cm, 用4% (v/v) 中性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 连续切片。HE, Masson和网织纤维染色, 由3位病理医师在显微镜下进行肝组织病理学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统计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血清ALT、PAB和CHE指标分别在不同肝组织炎症分级中的变化

见表1。

2.2 血清ALT、PAB和CHE在不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中的变化

见表2。

2.3 血清ALT、PAB和CHE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相关性

血清ALT、PAB和CHE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613、-0.459、-0.497;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87、-0.360、-0.413。

3 讨论

PAB由肝脏合成, 半衰期为1.9d, CHE是肝细胞合成的水解酶, 半衰期为10d。慢性肝炎与肝硬化、PAB、CHE合成均减少[2,3], 因二者半衰期均较短, 故能够敏感而特异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那么它们在判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理分级上有无价值?

注:S4组PAB、CHE与S3、S2、S1、S0, 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ALT变化无规律

本研究发现, ALT、PAB和CHE与炎症分级都具有良好相关性 (P<0.01) , 随着炎症程度加重, PAB和CHE逐渐下降, 并且G4与G0、G1、G2和G3比较有显着性差异意义 (P<0.05) , 文献报道与其一致[4,5]。说明除常规指标ALT可以反映肝脏炎症分级程度之外, PAB及CHE也可以较好反映肝脏炎症分级程度。CHE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有良好相关性 (P<0.01) , PAB有较弱相关性 (P<0.05) , ALT变化没有规律。随纤维化程度的加重, PAB和CHE逐渐下降, 并且S4与S0、S1、S2和S3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意义 (P<0.05) 。Spearman进行相关分析显示, PAB及CHE与纤维化分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提示在反映早期肝硬化方面它们可以作为参考指标, 对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前清蛋白 (PAB) 、胆碱酯酶 (CHE) 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18例经肝活检证实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 、PAB和CHE检测, 且与肝组织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对比研究。结果 ALT、PAB及CHE与炎症分级均有良好的相关性 (P<0.01) ;CHE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具有良好相关性 (P<0.01) , PAB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具有较弱相关性 (P<0.05) , ALT变化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没有相关性与规律。随着炎症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 PAB和CHE都逐渐下降, 且G4、S4分别与G0、G1、G2、G3和S0、S1、S2、S3比较有显着性差异 (P<0.01) 。结论 PAB、CHE能敏感反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的炎症程度, 对早期肝硬化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PAB,CHE

参考文献

[1]中华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 8 (6) :324-329.

[2]卓晶明, 闫明先.联合检测血清前白蛋白和总胆汁酸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 2001, 25 (4) :209-211.

[3]邹正升, 辛绍杰, 齐心, 等.γ-球蛋白及胆碱酯酶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8, 6 (特刊7) :212-213.

[4]张顺才, 方国汀, 顾秀英, 等.前白蛋白在估计慢性肝炎炎症程度中的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8, 6 (2) :135.

早期肝硬化的蛛丝马迹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正确选择研究对象是进行科学试验研究的先决条件。我们将我院于2011年11月-2012年11月间收治的62例早期乙肝肝硬化病患选为研究对象。其年龄分布区间为32~71岁, 平均年龄46.84岁。其中男性病患39例, 年龄分布区间为32~65岁, 平均年龄43.45岁。女性病患23例, 年龄分布区间为36~71岁, 平均年龄49.63岁。

所有纳入研究范围的病患须符合以下条件[2]: (1) 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规定的早期乙肝肝硬化标准; (2) 近期没有接受过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治疗; (3) 没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糖疗病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 (4) 病患及其家属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正确的研究方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关键环节。我们将我院于2011年11月-2012年11月间收治的62例早期乙肝肝硬化病患按照人1:1的人数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病患在入院后的保肝和支持治疗上采取相同的处理方式[3]。

试验组病患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 (商品名为银丁, 安徽贝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治疗, 具体方法为每日服用阿德福韦酯10 mg和拉米夫定100 mg。对照组病患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 服药剂量与试验组病患相同。

1.3 治疗标准

我们在试验组和对照组病患在入院前和治疗过程中均按时检测血清HBV DNA的变化情况, 并将其作为试验疗效的重要评价依据。乙肝功能检测仪国产肝功能检测仪作为检测标准, 以PCR方法测定[4]。

1.4 统计学方法

我们将所得到的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 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 进行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表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试验期结束后, 我们统计试验组和对照组病患的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内的血清HBVDNA数据发现, 试验组病患的血清HBV DNA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12个月的数据分别为 (6.63±0.40) 、 (4.35±0.74) 、 (3.76±0.37) 和 (3.14±0.38) 。而对照组病患的血清HBV DNA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12个月的数据分别为 (6.59±0.87) 、 (5.94±0.48) 、 (5.24±0.64) 和 (3.74±0.45) [5]。可见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早期乙肝肝硬化相较于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具体统计数据见附表。

注:经对比, 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 P<0.05

3 讨论

中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约占总人口的13%, 据统计, 每年的发病人数在三千万左右, 如果乙肝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和治疗, 极易引起肝硬化甚至是肝癌。乙肝病毒是导致乙肝硬化的重要原因。由于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肝脏疾病不断易发多发。肝硬化一般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 是严重威胁病患身体健康的肝脏疾病之一。现在临床治疗肝硬化一般采取抗病毒的治疗方法。近年来, 阿德福韦酯等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治疗乙肝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也出现了耐药性高和药物依赖严重的情况。阿德福韦酯能够在细胞内妆化为二磷酸盐, 这种物质能够从根本上逆转DNA多聚酶, 能够有效的对抗乙型肝炎病毒对肝脏的侵蚀。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有可能引起病患耐药性和药物依赖的并发症, 所以将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使用不仅能够有效的发挥阿德福韦酯在治疗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中的作用, 又可防止药物依赖的发生, 最大程度减轻对病患身体的伤害[6]。

试验期结束后, 我们统计试验组和对照组病患的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内的血清HBVDNA数据发现, 试验组病患的血清HBV DNA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12个月的数据分别为 (6.63±0.40) 、 (4.35±0.74) 、 (3.76±0.37) 和 (3.14±0.38) 。而对照组病患的血清HBV DNA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12个月的数据分别为 (6.59±0.87) 、 (5.94±0.48) 、 (5.24±0.64) 和 (3.74±0.45) 。可见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早期乙肝肝硬化相较于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早期乙肝肝硬化相较于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在治疗早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过程中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早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于2011年11月-2012年11月间收治的62例早期乙肝肝硬化病患按照人1:1的人数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病患运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 对照组病患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 试验期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病患的血清HBV DNA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12个月的数据分别为6.63±0.40、4.35±0.74、3.76±0.37和3.14±0.38。而对照组病患的血清HBV DNA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12个月的数据分别为6.59±0.87、5.94±0.48、5.24±0.64和3.74±0.45。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早期乙肝肝硬化相较于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对于治疗早期乙肝肝硬化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早期乙肝肝硬化

参考文献

[1]陈曙红, 何灿明, 谭正炳, 等.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 2011, 9 (10) :20-21.

[2]贾继珍, 赵淑芳, 汪雪琦, 等.拉米夫定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 (16) :77-78.

[3]Lee HJ, Eun JR, Lee CH, et al.Long-term clevudine therapy innucleos (t) ide-naive and lamivudine-experienced patients with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chronic liver diseases[J].Korean JHepatol, 2009, 15 (2) :179-192.

[4]李乃国, 徐迎娣.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 2010, 32 (21) :2980-2981.

[5]程全红, 陈川英, 易三水, 等.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 2009, 10 (8) :16-18.

早期肝硬化的蛛丝马迹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月~2015年11在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诊治的12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13个肝硬化增生结节,所有患者均进行定期随访,结节均经CT或MRI检查为非恶性,并进行常规超声结合CEUS监控。122例患者中男74例,女48例,年龄11~82岁,平均(55.93±15.38)岁。本研究是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受检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方法

CEUS使用SIEMENS S2000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4C1,常规检查时探头频率2.0~5.0 MHz,超声造影时选择的频率为1.5 MHz。配备对比脉冲序列造影程序(contrast pulse sequencing,CPS)造影特定成像技术,超声造影剂为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的Sono Vue(六氟化硫微泡)。造影时经外周静脉团注,每次2.0 m L微泡混悬液,随即推注5 m L 0.9%Na Cl。

对入组的122例患者进行定期3个月1次常规超声检查,不定期的CEUS,如果在常规超声中发现肝内增生结节大小、形态、回声及血流信号等发生改变则加做超声造影检查。常规步骤先行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内结节检查,锁定目标后再切换至CPS成像模式,从推注造影剂起即刻记时,动态图像录制从第15秒开始,连续观察病灶及周围肝组织造影像6 min。为防止肝内等回声结节的遗漏,每次须增做无目标的肝左右叶CEUS观察,在整个造影期间连续观察约6 min判断肝内是否有造影剂异常增强区,如果在门脉期或延迟期发现肝内有低增强区,锁定目标部位后再次进行CEUS观察分析。

1.3 图像分析

由2名有经验的超声医师担当,记录病灶的增强开始时间和消退时间、增强水平及随时相的变化。造影时相与CECT相似,动脉期8~30 s,门静脉期31~120 s、延迟期121~360 s[3]。典型HCC的CEUS诊断标准为动脉期病灶高增强,门静脉期或延迟期消退为低增强[4,5];该增强模式称为“快进快出”型;不典型HCC的CEUS增强方式为动脉期病灶区快速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无明显减退,则该增强模式称“快进慢出”型;异型增生结节的CEUS增强方式为动脉期病灶慢于肝实质增强,门脉期与延迟期呈与肝实质同步等增强,或延迟期快于肝实质廓清,则该增强模式称“慢进同出或慢进快出”型[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2例患者的213个肝硬化增生结节定期超声和CEUS监测中,CEUS诊断非常早期HCC 33个,所有肝癌病灶直径均≤2 cm,且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非常早期HCC患者男25例,女性8例,年龄11~82岁,平均(56.8±0.1)岁。

2.1 HCC患者病史资料

33例HCC中,男75.8%(25例),女24.2%(8例),外源性乙肝感染者72.7%(24例),母婴感染乙肝史27.3%(9例),肝癌家族史21.2%(7例);其中5例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先后发现11个HCC病灶。从中可以得出,33例HCC患者中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外源性乙肝感染者的HCC发病率显著高于母婴感染乙肝者和肝癌家族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非常早期HCC造影模式比较

33个HCC中<1 cm有9个占27.3%,其中“快进快出”型占33.3%(3/9),“快进慢出”型66.7%(6/9);1~2 cm HCC有24个占73.7%,其中“快进快出”型占75%(18/33),“快进慢出”型占25%(6/24)。<1 cm的HCC中“快进慢出”型发生率明显高于“快进快出”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cm的HCC中“快进快出”型明显高于“快进慢出”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回声HCC的“快进快出”与“快进慢出”造影增强模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肝硬化增生结节演变方式

良性结节逐渐演变为非常早期HCC病灶共9个,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从三期等增强逐步过渡到表现为典型HCC的增强模式(图1);在肝硬化增生结节中经超声造影后直接诊断为非常早期HCC病灶24个,没有捕捉到其演变的过程。

A~B:2012年7月超声检查;A:二维图像肝右叶内未见明显病灶(箭头所示);B超声造影20 s肝右叶未见明显异常增强区(箭头所示)。C~D:2013年11月超声检查;C:二维图像见肝右叶内低回声区(箭头所示);D:超声造影20 s肝右叶见动脉期高增强区(箭头所示)。E~F:2013年11月增强CT;E:动脉期肝右叶低密度灶呈轻中度强化区(箭头所示);F:门脉期肝右叶病灶明显低于周围肝实质(箭头所示)

2.4 异型增生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模式

213个肝硬化增生结节在监测中发现有21个异型增生结节,其中16个造影模式为慢进同出型,5个造影模式为慢进快出型;其中有9个逐步演变成非常早期HCC。

3 讨论

HCC常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其形成过程一般认为是肝硬化良性增生结节逐渐发展为不典型增生结节再发展高分化的HCC,并进一步生长和分化[7]。研究报道认为,肝癌发生和发展同时伴随着病灶内血流动力学的一系列变化[8]。肝硬化结节与肝实质供血相似,由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供血,以门静脉供血为主;HCC则相反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肝硬化结节向HCC转变以及生长的过程中,门静脉血供逐渐减少,肝动脉血供逐渐增多并最终成为病灶的主要滋养血管[9,10]。此外,小肝癌的瘤内血供还与其分化程度密切相关,门脉供血少者,瘤细胞分化较差,典型HCC造影增强模式呈“快进快出”型;少数不典型HCC表现“快进慢出”型,多见于门脉供血多者,病灶较小或瘤细胞病理分化程度较高者[11,12]。

肝癌早期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本研究应用具有高灵敏度和更高的分辨率的CEUS对肝硬化增生结节进行监控,对肝硬化增生结节大小、形态、回声及结节血流灌注等情况可以定期检测,尤其是对于直径<2 cm的非常早期病灶,CEUS可实时动态观察其增强廓清的整个过程,鉴别诊断的准确性高于增强CT[13,14]。本研究33个非常早期HCC病灶中,21个(63.6%)HCC的增强模式为“快进快出”型,提示瘤细胞分化较差;12个(36.4%)HCC病灶的增强模式为“快进慢出”型;<1 cm HCC 9个(27.3%),“快进慢出”型发生率6个(66.7%)明显高于“快进快出”型3个(33.3%);1~2 cm 24个(73.7%),“快进快出”型发生率18个(75%)明显高于“快进慢出”型6个(25%)。从统计分析中发现HCC不同造影增强模式与HCC病灶大小及分化程度有较高的相关性。由此可见,对肝硬化增生结节应实行定期随访监控,CEUS技术则能实时不间断观察肝内结节病灶增强特点,有助于实时捕捉增强过程中所有的诊断细节,及时作出鉴别诊断,有助于提高非常早期HCC的诊断率。

肝癌的早期诊断是影响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目前,国外对于≤1 cm的HCC的影像学诊断准确性尚持有不同意见,且因短期随访观察确诊再行治疗时也不影响其生存期,故多数采取暂时旷置定期随访观察权宜措施[15]。本研究组认为对于≤1 cm的非常早期HCC病灶,CEUS监测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因为依靠增强CT、MRI、血管造影等影像方法对微小病灶定性诊断价值有限[16]。超声造影检出微小肿瘤数目方面优于常规超声和CT,超声可清晰观察造影剂灌注肝动脉、门静脉以及肝实质的增强剂廓清,研究证明超声造影时相较CT稍提前[17,18,19],故超声造影对肝内微小病灶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是一种有效、安全及简便的方法[20,21,22]。因此,针对大量的肝硬化增生结节患者则应采用常规超声与CEUS技术结合进行监测,发挥了医院在肝炎、肝硬化、肝癌三病防治中的管控作用,起到早期防治的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肝脏超声造影监测肝硬化增生结节和发现非常早期肝癌(HC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2月~2015年11月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就诊的12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13个肝硬化增生结节进行定期常规超声检查,根据肝内结节在常规超声中大小、形态的改变,进行追踪目标定位的肝超声造影检查鉴别诊断其良恶性。结果 超声造影监控中213个肝硬化增生结节中在不同时间段内发现非常早期HCC病灶33个(直径≤2 cm),异型增生结节21个。33例HCC中,男75.8%(25例),女24.2%(8例),外源性乙肝感染者72.7%(24例),母婴感染乙肝史27.3%(9例),肝癌家族史21.2%(7例),外源性乙肝感染者的HCC发病率显著高于母婴感染乙肝者和肝癌家族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 cm占27.3%(9个),“快进慢出”型发生率66.7%(6/9)明显高于“快进快出”型33.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cm占73.7%(24个),“快进快出”型发生率75.0%(18/24)明显高于“快进慢出”型25.0%(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对肝硬化增生结节进行长期的跟踪监测,以达到发现非常早期肝细胞肝癌的目的 。

早期肝硬化的蛛丝马迹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7月至2009年2月, 我院收治早期肝硬化患者35例, 其中男性21例, 女性14例, 年龄最小者36岁, 最大者66岁, 平均年龄53岁。

1.2 方法

1.2.1 早期肝硬化的诊断

(1) 最理想的指标是给患者作一次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采用1s钟穿刺法, 采取微量的肝组织在显微镜下检查, 了解肝脏有无纤维化及结缔组织形成。 (2) 做B超检查。在早期肝硬化时, 可发现肝肿大, 肝回声显示增强、增粗。一旦发展到晚期, 门静脉内径增宽>13mm, 脾静脉增宽>8mm, 脾增厚, 肝缩小, 肝表面不光滑, 凹凸不平, 常伴有腹水。 (3) 取血检查4项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 (ha) 、层粘连蛋白 (ln) 、ⅲ型前胶原 (pⅲp) 、ⅳ型胶原 (cⅳ) 。其中2~3项有显著增高, 可考虑早期肝硬化。

1.2.2 病因治疗

不同的病因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所以要根据早期肝硬化的特殊病因给予治疗。血吸虫病患者在疾病的早期采用吡喹酮进行较为彻底的杀虫治疗, 可使肝功能改善, 脾脏缩小。经吡喹酮早期治疗能逆转或中止血吸虫感染所致的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病及药物性肝病, 应中止饮酒及停用中毒药物。

1.2.3 一般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的需要主要补充多种维生素。另外, 护肝药物如肌苷为细胞激活剂, 在体内提高ATP的水平, 转变为多种核苷酸, 参与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一般成人患乙型肝炎, 患者通过休息、适当加强营养、辅助西医保肝药治疗, 90%可以治愈, 仅有10%患者转变为慢性肝炎。所以患乙型肝炎后, 绝大多数是可以治愈的。因此, 不必紧张与惊慌。

1.2.4 临床药物治疗

采用保护肝脏的中西药物治疗, 以改善肝功能。应用抗纤维化治疗, 如抗纤丸、木疏胶囊, 复方鳖甲软肝片、γ-干扰素, 有抗纤维化作用。若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 (如hbv-dna阳性, hbeag阳性) 可应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贺普丁 (拉米呋丁) 。但是, 切忌用药太多, 否则会加重肝脏负担, 对肝病恢复不利。

2 结果

35例早期肝硬化患者经过临床综合治疗后12例显效, 20例有效, 无效仅3例, 总有效率达到91%。

3 讨论

肝硬化在临床上分为早期和晚期。由于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区, 慢性患者约3000万人, 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早期肝硬化往往无特异性症状或体征, 肝功能检查可以没有明显异常, 但在组织学上已有明显病理变化, 部分患者会出现以下临床特点: (1) 有乏力感, 体力下降, 易疲劳而无其他原因。 (2) 颜面部出现色素沉着, 颈前、前额可见毛细血管扩张, 可出现肝掌。 (3) 食欲减退, 间歇性出现腹胀, 有时便秘或腹泻。 (4) 有肝区隐痛或肝区不适, 尤以劳累后明显。 (5) 肝脏可有轻度或中度肿大, 无压痛。 (6) 脾脏有时轻度肿大。出现以上症状, 应尽快到医院检查。早期肝硬化现在诊断不是太可靠, 早期肝硬化必须做肝穿才能确诊。如出现腹水的肝硬化已不是早期肝硬化。对于肝硬化的病人一个是预防, 最好不要发生肝硬化。在患乙肝时积极抗病毒治疗, 万一发生肝硬化更应该积极治疗, 也要加强抗病毒治疗。

早期肝硬化临床表现不明显, 可以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的症状, 如食欲差、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右上腹痛、腹泻等[1]。这些症状无特征性, 一般胃肠道疾病均可出现, 并非早期肝硬化所特有, 所以单纯靠症状难以早期发现。早期肝硬化在体检时, 肝脏常肿大, 部分患者脾脏肿大, 可见蜘蛛痣和肝掌。肝功能检查多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异常, 比较突出的是蛋白方面的改变, 如白蛋白减低, 球蛋白升高, 白、球蛋白比例接近甚至倒置。

其实得了肝硬化并不是说就得了不治之症, 如果早期正确治疗, 完全可以获得好的疗效[2]。早期肝硬化在治疗上首先要加强抗病毒治疗;第二是抗纤维化治疗;第三是免疫调节;第四是综合的保肝治疗。在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如果这四个环节都做到位, 早期肝硬化是可逆的。如果到了晚期肝硬化, 比如出现并发症, 反复出血、腹水、肝昏迷, 这时再把病情从肝硬化逆转回来是相当困难的。但是这时患者不能绝望, 更不能有病乱投医, 临床上还有很多有效的办法的。除了控制并发症, 预防并发症, 对晚期肝硬化也有很多保肝、降酶等方法控制病情。

摘要:早期肝硬化临床表现并不明显, 可以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的症状, 它是指由一种或多种原因长期或反复损害肝脏, 导致广泛的肝实质损害, 肝细胞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 肝正常结构紊乱, 质地变硬。可并发脾肿大、腹水、浮肿、黄疸、食道静脉曲张、出血、肝性昏迷等。对于早期肝硬化要力争早发现、早治疗。当肝脏病变尚处于纤维化阶段, 通过积极治疗, 病情可以逆转, 有可能完全恢复。

关键词:早期肝硬化,肝脏,肝炎,肝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宝恩, 张定凤.现代肝脏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547.

早期肝硬化的蛛丝马迹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早期肝硬化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患者中, 男性28例, 女性32例, 年龄25~70岁, 平均年龄 (47.5±22.5) 岁。对照组患者中, 男性35例, 女性25例, 年龄24~66岁, 平均年龄 (45.0±21.8) 岁。所有患者病因为乙型肝炎, 主要临床表现为胁痛, 痛定不移, 入夜尤甚, 纳呆便溏、乏力, 舌紫暗苔薄白、脉细涩。B超显示肝内回声增强, 回声不均匀, 脾脏轻度肿大1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益气化瘀法进行治疗, 运用调营饮方剂, 药物组成:黄芪15g、山药15g、赤芍18g、川芎6g、当归12g、莪术15g、延胡索12g、槟榔12g、瞿麦12g、葶苈子12g、桑白皮12g、丹参20g、大黄10g, 水煎服。大便色黑者加三七、侧柏叶等化瘀止血;瘀结明显者加穿山甲、地鳖虫;出血严重患者慎用[1]。每日1剂, 分2次煎服, 3个月为1个疗程, 3个月后复查。

1.3 疗效判定标准[2]

有效;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三项以上明显降低或者恢复正常, B超显示肝脾明显回缩, 肝回声均匀;好转: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有一个以上降低或者恢复正常, B超肝脾大小没有改变;无效: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没有改善, B超显示指标没有任何改变。总有效率=有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 实验组患者有效48例, 好转10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35例, 好转3例, 无效22例, 总有效率为63.33%,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n)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治疗3个月后给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8.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n)

3 讨论

早期肝硬化是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组织损害, 引起弥漫性结节形成。肝脏内的血液循环障碍, 影响了肝细胞的吸收, 从而加重肝损伤。中医虽然没有肝硬化的概念, 但是对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早有记录, 中医认为“久病在络, 气血皆窒”, 所以慢性肝炎, 气血受损, 血虚可致血瘀, 血虚可致气滞气虚, 从而形成肝硬化疾病[3]。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 气为血之帅, 气的运行离不开血液的运行, 血液的运行也离不开气的推动, 所以, 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 造成血液瘀滞, 血液运行不畅也会导致气运行不畅, 导致气虚和气滞。由此一来, 便会加剧肝硬化的产生。

肝硬化在中医的病机为肝病日久, 导致肝气郁结。按中医五行致病, 肝为木, 心为火, 脾为土, 肺为金, 肾为水。肝气郁结, 木病及土则会导致脾虚失运, 脾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脾气虚脱, 则无力推动血行, 导致血液瘀滞。所以, 肝郁脾虚, 气虚血瘀则是本病的病机, 其治法为益气化瘀, 活血化瘀, 利气行水。本文采用了调营饮对早期肝硬化进行治疗, 调营饮主治肝硬化, 可治疗因为肝脾瘀血导致的肝腹水。其药方活血化瘀、行气利水的功效也可以帮助疏肝调脾。

综上所述, 益气化瘀、改善肝脏内的血液循环是阻止肝纤维化的关键, 是治疗肝硬化、预防肝硬化的关键环节。调营饮中黄芪益气;山药补脾;当归、川芎、赤芍主以活血化瘀;莪术、延胡索、大黄主以行气活血;瞿麦、槟榔、葶苈子、桑白皮主以行气利尿;丹参破瘀血, 生新血, 调经脉。当归对慢性的肝损伤有着保护作用, 能够改善肝内部微循环, 丹参具有相同的功效, 同时可促进肝细胞杀菌消炎与肝细胞再生, 还可促进胶原纤维降解和肝纤维重吸收。川芎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护肝降酶, 抵抗肝纤维化。

肝硬化属于中医鼓胀范畴, 鼓胀在中医中是四大疑难重症之一, 鼓胀的发生是肝脾肾功能失调, 导致气、血、水停滞, 具有复杂的病理过程。《格致余论故障论》记载:“此病之起、或3、5年, 或10余年矣, 根深矣。势笃矣、欲求速效, 自求祸耳。”所以治疗时要追求平稳, 在平稳中用药, 可以让效果持久, 随着病情的变化加减药方, 处理要灵活[4]。鼓胀的病机与肝脾肾三脏有关, 所以在疏肝健脾的基础上, 也要主以对肾的治疗。其演变依赖于肾之开合, 肾为先天之本, 在补益后天之土脾脏的同时, 也要注重对肾的滋补, 只有先天和后天的肾脾同时补益, 才能做到补益元气和升举阳气的作用, 促进肝脾肾三脏协调合作。

总而言之, 中医的益气化瘀法治疗早期肝硬化具有较好的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施杞.益气化瘀法防治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应用与发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22 (4) :1-5.

[2]李宗平, 杨建香.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思路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9 (6) :25-26.

[3]彭奇, 陈华容.初始联合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在乙肝肝硬化治疗中的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4, 23 (1) :113-116.

早期肝硬化的蛛丝马迹 篇8

关键词:早期肝硬化,活血化瘀法,临床研究

肝硬化早期患者在临床上没有特异体征, 中医认为, 肝硬化主要由劳欲过度、疫毒入侵、饮食不节及情志郁结所致[1], 进一步导致肝经受损, 日渐积累而成。为探讨治疗早期肝硬化的有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早期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早期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出现体重减轻、食欲减退、腹胀、腹泻、面部发黑、疲倦等症状,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其中, 对照组男18例, 女16例, 年龄25~59岁, 平均年龄 (38.21±10.68) 岁;治疗组男17例, 女17例, 年龄26~58岁, 平均年龄 (37.51±10.23) 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恩替卡韦 (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0140) , 每次2.5mg, 每周服用2次。

1.2.2 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 药物组成为:土鳖虫、莪术、红花、穿山甲、桃仁和水蛭。辨证加减:两肋胀痛且口干苦, 舌苔黄腻者, 加用龙胆草、黄芩、大黄、栀子、黄柏、茵陈、土茯苓等;形体消瘦、乏力疲倦者, 加用四物汤治疗;烦躁易怒、呃逆嗳气者, 加木香、柴胡、枳壳和郁金等;纳差懒言者, 加用四君子汤。上述方剂加3碗水武火烧沸, 改为慢火煎煮, 煎煮至1碗水停止, 取药汁, 并继续加2碗水煎煮, 两次煎煮药液合并, 分为早晚2次口服, 共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副作用发生率、肝功能指标等。

1.4 疗效标准[2]

显效:治疗后, 患者胃肠道不适、形体消瘦、腹水、肝区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 肝功能指标下降>50%;有效:患者胃肠道不适、形体消瘦、腹水、肝区疼痛等临床症状缓解, 肝功能指标下降<5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未改善, 甚至加重。

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 (97.06%) 明显高于对照组 (79.41%)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n)

2.2 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

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ALT、AST等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2.3 用药副作用情况

治疗后, 两组患者用药副作用发生率均为5.88%, 无显著差异 (P>0.05) 。见表3。

(n)

3 讨论

肝硬化指患者肝组织发生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及再生结节等情况[1], 早期肝硬化患者症状不显著, 若治疗不及时, 随着病情的发展, 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发展为晚期肝硬化, 出现低钠血症、肝性脑病、肝肾功能综合征、甲状腺功能退化、消化道出血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3]。

肝硬化属于中医“膨胀”的范畴, 其发病原因主要为脾肝肾受损致使血运和水疏泄受阻, 气血阻塞, 引发腹水。中医理论认为, 治疗肝硬化需标本兼治, 选择养血柔肝、益气补肾药物以治本, 选择清热利水、通络利水药物以治标。

本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恩替卡韦治疗, 治疗组患者辅以活血化瘀法治疗。方中郁金、枳壳、青皮和柴胡具有疏肝理气解郁的作用, 加以土茯苓、茵陈、黄柏、龙胆草等可清热利湿;加以四物汤有利于养血柔肝;加以四君子汤可发挥健脾益气的作用。

治疗表明,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97.06%) 明显高于对照组 (79.41%)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武宇驰[5]研究结果相似。提示活血化瘀方治疗早期肝硬化有着良好的效果。同时,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少, 仅出现1例腹膜炎和1例低钠血症, 说明增加活血化瘀法治疗无严重副反应。此外, 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与赵康[6]研究结果相似。提示采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法治疗早期肝硬化以肝郁脾虚为本, 结合血瘀成痞之因, 标本兼治, 收效良好。

综上所述,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早期肝硬化效果确切, 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 且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继娥.名方“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 2013, 9 (11) :59-60.

[2]曹朕笃, 李亚东, 张丽丽, 等.活血化瘀法治疗血瘀型肝硬化患者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 2014, 22 (10) :1255-1256.

[3]焦宝娟, 韩丽静, 万树全, 等.活血化瘀中药为主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瘙痒症30例[J].陕西中医, 2013, 34 (1) :18-19.

[4]金俊涛.用活血化瘀软肝方治疗肝硬化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下半月, 2014, 17 (2) :140-141.

[5]武宇驰.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35 (7) :257-258.

上一篇:高氨氮污水下一篇:民族音乐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