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代偿期肝硬化

2024-06-02

失代偿期肝硬化(精选10篇)

失代偿期肝硬化 篇1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 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1]。而肝硬化失代偿期就是肝硬化晚期的症状表现, 一般指肝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 超出肝功能的代偿能力, 临床有很明显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是肝功能损害, 门脉高压、脾压、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将这个时期称肝硬化失代偿期[2]。该病症很难治愈, 所以在饮食、生活习惯状态等方面要十分注意。患者要根据肝部的营养需求, 改善生活习惯, 提升身体机能, 尽量延长生存时间, 并改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8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 年龄25~80岁, 平均 (53±3) 岁, 病程最长30年, 最短5年, 平均 (16±3) 年。80例患者皆无昏迷、黄染现象。现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40例, 试验组患者进行营养管理, 并观察其身体状况及病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膳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改善, 同时对于患者家属进行营养饮食指导宣传工作, 定期对患者体重、血红蛋白、营养指标等进行记录。做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以上护理基础上进行营养护理管理。

肝硬化晚期患者的食道胃底会出现静脉曲张, 若食物过于坚硬粗糙, 会造成静脉破裂, 发生出血现象, 所以为患者身体状况着想, 其应避免坚硬、刺激性、带刺或粗糙的食物。要为患者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低盐、易消化的食物。如豆制品、瘦肉、鸡蛋各种维生素、粗粮、蔬菜、水果等食品。患者每天的进食量最好达到蛋白质100~150 g, 糖300~500 g, 脂肪40~50 g, 热量2 500~3 000卡。合理的营养供给对于患者的身体各项器官及功能都有最明显的改善。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的试验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对比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身体恢复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率= (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身体恢复满意度比较

对患者身体恢复的满意度调查:试验组总满意率达到了90.0%, 对照组总满意率为67.5%, 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并发症情况

试验组基本无并发症现象出现, 有3例出现腹泻现象;对照组并发症现象非常严重, 有2例患者死亡, 10例上消化道出血。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肝硬化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肝脏疾病, 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对于家属也是伤害。该疾病与患者的配合性治疗密切相关, 其康复程度也与患者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所以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积极配合治疗都非常重要。

从这次试验中, 可以明显发现合理的营养膳食护理, 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受益是非常巨大的, 改善了患者身体各项机能, 维持身体对营养和热量的需求, 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进一步加快机体的修复, 亦使并发症也大大减少。总之, 营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目的 通过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营养膳食管理进行观察, 寻找最适合患者的营养管理方式, 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方法 通过选取8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试验组进行特殊的营养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身体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身体恢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了解营养膳食等管理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身体改善及状态提高有很大的效果, 患者要积极尝试并认真利用。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营养管理

参考文献

[1]孙淑娟, 温丽娟, 于春英, 等.8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营养膳食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13) :122-122.

[2]吴丽花, 蒋丽娟, 潘君芬.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营养管理[J].吉林医学, 2012 (6) :1311-1312.

失代偿期肝硬化 篇2

[关键词] 肝硬化;失代偿期; 低钠血症

[中图分类号] R57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66-01

肝硬化失代偿期常发生电解质紊乱,其中以低血钠最为常见,治疗非常棘手,严重的可导致患者死亡。本研究对9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积极进行补充钠盐治疗,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3月~2011年3月的住院患者,其中男58例,女40例;年龄32~72岁,平均(53.35±14.28)岁。肝硬化病程6个月~10年,其中乙肝肝硬化80例,丙型肝硬化18例。低钠程度分级:轻度48例,中度30例,重度2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低钠血症的诊断标准以入院后血钠<135 mmol/L为标准,低钠程度分级标准:轻度130~135 mmol/L,中度120~129 mmol/L,重度<120~129 mmol/L [2]。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并同时给予保肝、白蛋白、血浆、促肝细胞生长素、利尿等内科治疗措施,并根据低钠的程度补充钠盐。补充钠盐计算公式:(血钠正常值-血钠测得值)×体重(kg)×0.6(女性为0.5);按氯化钠计算需补充的量当天补给总量的一半,配制成3%氯化钠溶液缓慢静脉输入,其余一半可分2~3 d补充,结束后测血清钠的水平如血钠仍低于正常可继续补钠。

1.3 低钠血症疗效评价

综合治疗10 d后,重度低钠血症值恢复正常为显效,达到轻、中度者为好转,无变化者为无效;中度低钠血症值恢复正常为显效,达到轻度者为好转,无变化者为无效;轻度低钠血症值达到正常为显效,否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1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钠对比(表1)

2.2 补充钠盐后不同低钠程度的变化情况(表2)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发生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有:

注:低钠中度组与低钠轻度组比较,低钠重度组与低钠中度组比较,*P<0.05;低钠重度组与低钠轻度组比较,△P<0.01

(1)钠摄入减少:患者食欲不好,治疗主张低盐饮食,限水限钠。导致医源性的钠摄入减少;(2)钠排泄增多:过度使用利尿剂、反复放腹水,长期呕吐、腹泻导致钠缺乏;(3)Na+- K+-ATP酶功能障碍,导致Na+从细胞内释出减少;(4)其他激素如醛固酮、C-型利钠肽等代谢紊乱[3]。传统治疗方案采取液量限制,主张限制钠盐摄入,在临床中常常会导致严重的低钠血症,不利于腹水的消退,且低渗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增加[4]。

本研究显示,经积极补充钠盐治疗后,各程度组血钠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轻度组有效率最高,中度组次之,中度组最差,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由此可见,轻度低钠血症容易纠正,而中重度不易纠正。

因此在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低钠血症时,在积极去除诱因外,要指导患者科学合理饮食,不可盲目限钠,及时采取补充钠盐治疗,补钠时要计算准确,并积极配合内科综合治疗,提高血钠水平,避免诸多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及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杂志,2000,8(6):324-326.

[2] 徐玉敏,谢青.肝硬化低钠血症的研究进展[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2):135-137.

[3] 王宇明,陈文.肝硬化低钠血症研究进展[J].肝脏,2011,16(2):141.

[4] 李先慧 ,赵波.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0,22(6):658-659.

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变的院内感染 篇3

肝炎肝硬变进入失代偿期后, 提示肝病已进入晚期。由于患者免疫功能明显减退, 加之住院时间较长, 发生院内感染较常见。我科自1998年以来对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变院内感染进行观察, 并对部分患者预防性使用氧氟沙星,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变患者375例。其中男344例, 女31例, 年龄21~74岁, 中位年龄46.5岁。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者368例, 丙型肝炎病毒 (HCV) 感染者3例, HBV重叠HCV感染4例。上述病例诊断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修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1]。

1.2 观察指标

(1) 血、尿、便三大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 (2) 痰、咽拭子及大便真菌检查; (3) 痰细菌培养; (4) 腹水、胸腔积液常规、生化及细菌培养; (5) 胸部X线片检查; (6) 血清抗EBV、抗CMV及柯萨奇病毒抗体等检查。

1.3 预防院内感染用药方法

氧氟沙星0.4g, 每天2次, 连服3d, 每月1次, 共3个月。

2 结 果

2.1 375例失代偿期肝硬变患者发生院内感染102例占27.2%[以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 多见]。感染部位:泌尿道2例, 腹膜66例, 胆道1例, 血液2例, 肠道3例, 上呼吸道23例, 肺部2例, 口腔2例, 眼部1例, 皮肤 1例。

2.2 感染病原体以细菌为主, 共91例占89.22%, 病毒9例占8.82%, 真菌2例占1.96%。

3 讨 论

肝炎肝硬变代偿期一旦发生院内感染, 轻者增加患者痛苦, 加重原发病, 重者导致患者死亡。本文观察到腹膜细菌感染 (SBP) 是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变最常见的院内感染, 主要原因是患者脾功能亢进, 导致外周白细胞减少, 加之肝内枯否细胞功能明显减退, 门脉高压又使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等, 最终使患者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 肠道发生细菌移位, 细菌侵入血中[2], SBP发生率就必然明显增高。据报道, 肝腹水患者并发SBP可高达30%[3], 相当一部分都是在较长的住院期间较隐匿状态下发生的, 对这类患者定期预防性使用较敏感抗肠道细菌药物, 减少SBP发生或复发, 降低院内感染率, 一直在探讨中。笔者观察每月使用3d的氧氟沙星可降低SBP发生, 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病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1, 19 (1) :56.

[2]张福奎, 王宝恩.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J].临床肝胆杂志, 1999, 15 (4) :207.

失代偿期肝硬化 篇4

【关键词】肝硬化;乙型肝炎;失代偿期;阿德福韦酯;大黄蟅虫胶囊

【中图分类号】R5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75-01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预后极差,易发展至终末期肝衰竭。本院在对症、保肝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大黄虫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我院住院及門诊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5例,男61例,女14例,年龄27~60岁,平均43岁,诊断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所选病例血清HBV DNA >103copies/ml以上。彩超检查:脾脏厚度>40mm,门脉内径≥13mm。均有过不同程度腹水,并排除上消化道大出血、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肝癌。患者在一年内未使用过抗病毒及免疫治疗。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治疗两组在年龄、性别、肝功能、病毒载量、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彩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在对症、保肝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阿德福韦酯(名正,连云港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口服10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大黄蟅虫胶囊(由熟大黄、土鳖虫、水蛭、虻虫、蛴螬、干漆、桃仁、苦杏仁、黄芩、地黄、白芍、甘草组成,吉林省健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4粒/次,2次/d,口服。疗程均为48周。

1.3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观察如下指标: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HBVDNA载量。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

1.4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肝脏病学会肝纤维化学组制定的肝纤维化诊断及疗效评估共识[2]。

1.5统计学方法

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变化情况见表2。

2.3HBV DNA定量应答率治疗48周时,两组患者HBVDNA水平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3.12±1.48) log10copies/ml,对照组下降幅度为(3.01±1.54)

表1治疗前后肝功能结果比较(x±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2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变化比较(x±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log10copies/ml,两组患者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4不良反应

对照组1例出现一过性尿素氮升高,继续使用后恢复正常;治疗组三例服用大黄蟅虫胶囊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加,继续服用后症状消失。

3讨论

乙肝病毒的不断复制是导致肝硬化加重的根本原因,而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多伴有病毒复制,阿德福韦酯的长期临床研究显示抗病毒效果好、耐药发生率低,患者用药耐受性良好,可延缓和阻止肝硬化的进展[3]。但阿德福韦酯不能全面逆转肝脏病理改变,抗病毒治疗同时配合抗肝纤维化治疗可促进肝纤维化逆转[4],大黄蟅虫胶囊是古方大黄虫丸的剂型换代药物,吸收更好,全方以主药大黄配以蟅虫,虻虫、水蛭、干漆、桃仁、蛴螬等行血之品,主破血消癥、逐瘀通络,辅以地黄、芍药、甘草等柔肝养血、缓中补虚[5]。现代药物研究证明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效[6],临床观察有降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作用[7]。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可间接的反应门静脉压力的下降,提示肝纤维化程度的改善。本组资料显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后肝功能指标好转,血清HBV DNA载量下降,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减少。加用大黄蟅虫胶囊活血破瘀、软坚散结,可阻止肝纤维化的形成,减轻肝脏纤维,从而减轻或部分逆转肝硬化[7]。治疗组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大黄蟅虫胶囊治疗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脾脏厚度下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阿德福韦酯联合大黄蟅虫胶囊既抗病毒又抗肝纤维化,协同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 (1): 56-60.

[2]中华肝脏病学会肝纤维化学组.肝纤维化诊断及疗效评估共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 327-328.

[3]中华干脏病杂志编辑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重在规范:口服核苷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J].中华干脏病杂志,2008,16(5):335.

[4]田发勋·安络化纤丸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肝纤维化75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9,19 (3): 176-177.

[5]钱力兰,金文.大黄虫丸临床应用例述[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4: 24-25.

[6]赖景绍,蔡红兵,陈文倩等.大黄蟅虫丸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功效组分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6): 1322-1324.

失代偿期肝硬化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前来就诊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80例。其中男44例, 女36例;年龄为32~68 (48.3±3.2) 岁。Child-Pugh评分为 (9.2±1.9) 分;HBV-DNA水平为 (6.2±1.4) logcopies/ml;HBe Ag阳性为48例, 阴性为32例。入选患者符合以下标准:①经医学影像检查证实存在肝硬化;②具有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如:肝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性脑病等;③具有3年以上乙肝肝硬化史, 无核苷酸类药物使用史;④排除患有免疫缺陷疾病、遗传性肝病及有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病患者, 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患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还原型谷胱苷肽、甘草酸二胺及利尿、抗感染等基础性治疗。在上述保肝、利尿等对症治疗基础上, 给予患者恩替卡韦 (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80798) 0.5mg每天睡前服用, 每天1次, 连续治疗48周。

1.3 观察指标

(1) 临床症状:腹胀、腹水、尿黄、乏力等变化情况; (2) 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 (TBIL) 、白蛋白 (ALB) 、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肝功能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3]。 (3) HBe Ag、HBV血清标志物:HBe Ag阳性率、HBe Ag转阴率、HBV-DNA水平、HBV-DNA阳性率、HBV-DNA阴转率;HBV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ELISA法;HBV-DNA定量采用实时荧光PCR仪[4]。 (5) Child-Pugh评分; (6) 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腹膜炎肝性脑病、慢性肝衰竭。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

患者服药治疗12周后, 厌食、恶心、乏力等症状开始好转;服药24周后, 腹胀减轻, 腹水开始消退;治疗48周后所有患者均存活, 有4例患者于治疗期间证实发展为肝癌, 经手术切除后继续服用恩替卡韦, 其他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或消退。

2.2 肝功能指标

经恩替卡韦治疗后, 患者的TBIL、ALT及AST含量明显下降, ALB含量有所上升, 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 治疗前后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3 HBe Ag、HBV血清标志物及Child-Pugh评分

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后, 48名HBe Ag阳性患者中, 24周转阴率为56.25% (27/48) , 48周转阴率为79.17% (38/48) ;平均HBV DNA由 (6.2±1.4) log copies/ml下降至 (3.1±0.9) logcopies/ml, 48周后HBV DNA转阴率为93.75% (75/80) ;Child-Pugh评分下降至 (5.6±0.7) 分。治疗前后HBV血清指标及Child-Pugh评分变化显著,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4 并发症

恩替卡韦治疗前, 并发症99例, 治疗后, 总并发症例数下降至39例, 减少约60.6% (60/99) ;各类并发症中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慢性肝衰竭并发症在治疗48周均消失, 腹水病例由62例减少至37例, 腹膜炎由15例减少为2例。治疗前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2.5 不良反应

80名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症状, 10例患者出现轻微头晕、恶心等不适反应, 无线粒体毒性反应病例发生。

3 讨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是由慢性乙肝发展至肝硬化, 并恶化到一定程度超出肝脏代偿功能的肝硬化晚期阶段, 临床病理变化明显, 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肝腹水、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血栓等。随着病情恶化, 病死率大幅上升, 乙肝患者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发生率约为3%, 肝硬化失代偿期5年病死率可达85%。

目前, 公认的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药物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α-干扰素, 如聚乙二醇干扰素, 另一类是核苷酸类似物, 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伟等[5]。干扰素通过增强患者的免疫反应来清除乙肝病毒, 但其在治疗肝硬化的过程中可能产生致命性肝炎活动及感染等毒副作用, 而为临床慎用;核苷酸类药物中, 恩替卡韦具有显著的抗乙肝病毒作用效果, 且病毒变异率低, 成为肝硬化治疗中的首选药物。

恩替卡韦是鸟嘌呤类核苷酸类似物, 通过抑制乙肝病毒聚合合酶酶在在启启动动、、反反转转录录等等环环节节中中的的作作用用从从而而抑抑制制乙乙肝肝病病毒毒的的复制[6]。较其他抗HBV药物, 其具有低耐药性, 能有效减轻肝细胞炎症, 改善肝功能指标, 并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7,8,9]。通过对本院80名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为期48周的恩替卡韦治疗, 可以发现, 经恩替卡韦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及并发症情况、肝功能指标、血清指标、病毒学及Child-Pugh评分均有所好转。在临床症状上, 治疗12周, 乏力、恶心腹水等情况开始好转, 治疗48周后, 临床症状基本消退, 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慢性肝衰竭并发症消失, 肝腹水、腹膜炎发生率显著降低。在各项肝功能指标及血清指标上, 指标均明显改善, 其中HBe Ag阳性转阴率为79.71%, HBV DNA转阴率高达90%以上, Child-Pugh评分降低明显。可见, 恩替卡韦可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0]。

综上所述,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长期疗效明确, 对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 可以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尤红, 吴晓宁, 王倩怡, 等.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2年抗病毒疗效比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1 (5) :563-565.

[2]冯继红.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与哲学, 2011, 32 (8) :29-30.

[3]叶素素, 张新雷, 徐伟, 等.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 2015, 55 (2) :65-67.

[4]张勤俭, 张建, 李燕, 等.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1, 33 (3) :60-62.

[5]吴玉卓.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HBV-DNA阴性乙肝肝硬化48周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 (9) :86-87.

[6]张静.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24) :71-72.

[7]任贺庄, 高金保, 高凤成.恩替卡韦对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 38 (2) :68-69, 71.

[8]杨阳, 戚合德, 韩丽红.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2年随访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 2008, 25 (10) :1789-1790.

[9]尤红, 吴晓宇, 王倩怡, 等.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2年抗病毒疗效比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1 (5) :563-565.

失代偿期肝硬化 篇6

1.1 不合理饮食

饮食过多,进食粗糙、坚硬、油炸及辛辣刺激性食物;1.2精神因素:肝硬化患者由于病情长,愈后差,易产生焦虑、抑郁、烦躁、悲观厌世等精神障碍,应激性引起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1.3不合理用药:口服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引起胃肠道黏膜糜烂、溃疡出血;1.4其他因素:劳累、各种急性感染、便秘引起腹压增高等因素均易诱发上消化道出血[1]。

2 临床表现

失血量达500ml时,患者表现为皮肤苍白、怕冷、头晕、颈静脉陷落;失血量达1000m1时,表现为眩晕、口渴、尿少、血压下降至90mmHg,脉搏100次/min;失血量达1500ml时,表现为躁安、出冷汗、尿少,血压下降至60~80mmHg以下,脉搏>100次/min。

3 护理

3.1 出血评估

上消化道出血的评估询问患者饮食习惯,有无呕血排黑便,观察患者意识有无改变,眼底及甲床等贫血情况,尿量是否减少等;了解肾功能情况和血生化、血常规结果及患者心理状态。

3.2 做好抢救配合工作

准备好抢救器材及药物,如氧气、负压吸引器、静脉切开包以及止血药、升压药。出现大呕血时,立即中凹卧位或平卧位,头偏一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2~3条,立即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予低流量吸氧,及时清除口腔异物、血块,防误吸致窒息,残存的血腥味可刺激患者再次呕吐诱发呕血。

3.3 病情观察

3.3.1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血压、神志变化及尿量,面色口唇、指甲、皮肤颜色变化及四肢温度,观察腹部体征及有无肠鸣音亢进,定期复查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血细胞比容与血尿素氮,必要时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及心电监护。

3.3.2并发症的观察

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语言、行为、意识等,对于门脉高压导致的出血患者要及时发现患者肝性脑病的前驱症状并报告医生[2]。

3.3.3 观察呕吐物

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量和大便的性质、次数、粘稠度。

3.4 止血护理

3.4.1 内镜止血

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是确保食管静脉套扎术、胃底静脉组织胶注射取得理想疗效的重要条件[3]。

3.4.2药物止血

快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其中一路应保证快速大量输血,最好输新鲜血,另一路用于输注晶体液及各类止血、升压、抗菌药物等,以迅速扩充血容量,恢复有效血液循环。应用垂体后叶素、奥曲肽等做好用药护理,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恢复期出血控制后应适当控制输液速度和量,防止血液容量增加过多,血压上升造成再次出血。

3.4.3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首次压迫可维持6—12h,以后每4—6h放气0.5h后再充气,以免压迫时间过久引起黏膜糜烂坏死。

一般置管2—3d,观察24h确无出血后,可口服夜石蜡15~20ml后缓缓拔管。

3.5 饮食护理

急性出血期间应禁食水,禁食期间要补充足量的液体及能量;在出血停止后24—48小时后如无继续出血,给予少量温凉、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流食,无再出血可逐渐改为半流质、软食并限制钠和蛋白质的摄入,严禁烟酒,避免粗糙、坚硬、刺激性的食物,且应细嚼慢咽,防止损伤曲张的静脉再次引起出血。

3.6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及早给予心理疏导,克服紧张、恐惧不良心理,保持稳定情绪,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关心体贴患者,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心理变化,给予心理支持,耐心解释疾病的治疗效果,告知患者精神过度紧张会加速出血,帮助患者认真面对疾病,重新恢复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7 健康教育

3.7.1 合理使用药物

一些解热镇痛药及解热药可致消化道出血,因此,肝硬化患者服药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7.2 避免腹内压增高

积极治疗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呃逆、腹水、咳嗽、咳痰等症状;便秘者指导其调整饮食或用缓泻剂等,保持大便通畅;勿提举重物;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如出现咳嗽、呕吐等症状,应以双手保护腹部,避免腹内压增高。

3.7.3 杜绝其他不利因素

肝硬化患者要注意休息,适当锻炼。注意卫生保健,预防肠道感染。冬天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4 小结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发病急,死亡率高。一旦发生,出血量大,可致出血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因此,护理人员做好抢救准备及配合,按医嘱进行有效的止血,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加强基础护理,减少感染机会,做好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总之,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救治水平,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死亡率。

摘要:分析了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通过出血评估、抢救配合、病情观察、止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健康教育等对患者实施全程护理。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进展

参考文献

[1]钱正荣.8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饮食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1,01(13):127-128

[2]姚云超.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的效果[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3):338-339

失代偿期肝硬化 篇7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恩替卡韦,肝功能,临床疗效

当乙肝由急性发作转向慢性发展,随着患者病情的迁延,最终会形成乙肝肝硬化。并且,随着乙肝病毒的高水平复制,患者的肝硬化程度会不断加重,直至进入失代偿期,此时患者面临14%~84%的5年病死率[1]。对于乙肝肝硬化,治疗的关键在于抗病毒治疗,而恩替卡韦正是这样一种高效治疗药物。本文探讨了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仅行保肝、利尿等基础治疗的4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的4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59岁,平均年龄(44.41±8.18)岁。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43.97±8.02)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使用甘草酸二胺、谷胱甘肽(还原型)、利尿剂等药品,用以保肝、利尿、抗感染;研究组患者同样在入院后接受上述基础治疗,并在每日睡前口服1片恩替卡韦(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国药准字:H20052237;规格:0.5 mg/片)。2组患者疗程均为1年。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 L)水平、血清白蛋白(ALB)含量以及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TA、TBi L、ALB含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此外,研究组的阳性率为12.50%(5/40),对照组的阳性率为62.50%(25/40),研究组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3,P=0.00)。

3 讨论

所谓失代偿期,是指患者的乙肝肝硬化发展到肝脏代偿功能已经无法承受的肝硬化晚期,在此阶段患者的肝功能损害严重,门静脉出现血栓,产生大量肝腹水,若无法得到及时治疗,患者将有较高的死亡风险。

对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治疗,临床有两种选择:其一是α-干扰素,以聚乙二醇为典型代表,此类药物通过提高患者免疫能力来间接清除乙肝病毒,疗效尚可,但其具有使肝脏感染的毒副作用,因此失代偿期禁用。其二为核苷酸类似物,以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为典型代表,此类药物不仅可以有效清除乙肝病毒,还有较低的病毒变异率,就肝硬化的治疗价值而言胜于干扰素[2]。

事实上,作为一种核苷酸类似物,恩替卡韦可以归属到鸟嘌呤类,其可强效抑制乙肝病毒聚合酶的转录,显著缓解肝细胞炎症,在杀灭乙肝病毒、缓解乙肝肝硬化上具有强效治疗作用[3]。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阳性率(12.50%)远低于对照组(62.50%),可见恩替卡韦可以有效促进阳性转阴,而ALB与TBi L两项均为肝功能指标,研究组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恩替卡韦可以有效杀灭乙肝病毒,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在肝硬化的治疗上价值显著。

总之,恩替卡韦具有强效抗病毒效果,可以抑制乙肝病毒的高复制,延缓患者失代偿期的病情发展,改善患者肝功能,临床疗效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任辉,马雪梅,于德磊,等.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病人的长期疗效观察[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4,14(6):443-446.

[2]郎静,赵龙凤,许翠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4):71-73.

失代偿期肝硬化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肝硬化失代偿期腹胀患者7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研究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2~70岁,平均(53.4±5.2)岁,病程1~22个月,平均(9.5±3.3)个月;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40~68岁,平均(51.3±4.8)岁,病程2~20个月,平均(8.9±2.9)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2]:符合《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相关诊断标准,经B超检查显示存在不同程度腹水,部分患者有鼓肠症状。患者对本研究表示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酒精肝者,合并严重肝肾综合征患者,对药物过敏者,癌性、肾源性、结核引起的腹水者,存在严重心、肺、肾系统性疾病者,依从性较差且不按医嘱服药者。

方法:对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卧床休息、限制钠盐摄入量、对原发病进行控制、保肝治疗、抗感染治疗、调节电解质平衡。对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利尿剂进行治疗,利尿剂选用螺内酯,20 mg/次,2次/d,连续服用1个月。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采取针灸治疗,具体如下:主穴取足三里、气海、上巨虚三穴为主穴;配穴选下巨虚、关元、中脘、天枢等。主穴快速进针,并采取提插捻转泻法进行治疗,重提轻擦,大幅度捻转,患者感受酸麻或酸胀为宜。留针0.5 h,每隔5 min重复1次手法。配穴主要采取呼吸补泻法,在针刺得气后进行捻转手法,再停针吸气,或停针时呼气。1次/d,连续治疗10 d。

疗效判定标准:结合《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相关内容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3]:①痊愈:治疗结束后,肝脾肿大减小,不再出现压痛或叩击痛,腹水完全消失,移动性浊音呈阴性,彩超检查结果表明未出现液性暗区,肝功能恢复正常。②显效:治疗结束后,肝脾肿大稳定,不存在压痛或叩击通,平脐腹围缩小幅度超过8 cm,移动性浊音消失,肝功能基本恢复;③有效:治疗完成后,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明显压痛或叩击痛平,脐腹围缩小幅度超过5 cm,存在轻微移动性浊音,肝功能有所恢复;④无效:病情改善未能达到上述标准,甚至出现病情恶化。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另外,对两组患者腹水分度(无、轻度、中度、重度)情况进行统计、比较。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相关数据采取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研究组痊愈5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9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14%,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

治疗前,研究组腹水分度轻度5例,中度18例,重度12例;对照组轻度3例,中度19例,重度1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腹水分度轻度23例,中度10例,无2例;对照组轻度15例,中度17例,重度3例,研究组腹水分度情况要好于对照组(P<0.05)。

讨论

当肝硬化代偿期产生肝腹水后,会对患者正常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并容易造成患者出现感染、肾衰竭等症状,因此在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治疗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消除肝腹水。目前,临床医学普遍认为肝腹水主要由于钠水潴留所致,故可采用利尿剂以保持钠平衡,使肝腹水消退[4]。但持续性使用利尿剂可能会造成高钾血症,并产生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胃痉挛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耐药性,导致实际疗效受到影响。

传统中医认为肝硬化腹水属于臌胀病范畴,主要由感染虫毒、肝脉受阻、湿热内生、酒食不节、情志郁结、肝失疏泻、素体亏虚所致,治疗以温补肾阳、化气行水、健脾培元、运脾和胃为主[5,6]。本研究中,针灸取穴主要包括足三里、气海、上巨虚、下巨虚、关元、中脘、天枢等穴位。其中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具有健脾补肾、调和胃肠、升降气机、补虚扶正之功效;气海为任脉穴,具有补益元气、疏理下焦之功效;上巨虚、下巨虚为大小肠经下合穴,具有调节肠胃、理气滞之效用;关元为元气所发之处,可疏通经脉气滞、培补先天精元之气;中脘、天枢具有理气止痛、通腑泄热之功效。上述诸穴共用,可起健脾补肾,通利三焦,行气利水之效。

结合本研究结果来看,研究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腹水分度轻度23例,中度10例,无2例;对照组轻度15例,中度17例,重度3例,研究组腹水分度情况要好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利尿剂联合针灸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腹胀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腹水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童跃安.扶正消臌汤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1(6):116-118.

[2]伍喜良,杜效东.中医温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总结[J].内蒙古中医药,2014,24(22):7-9.

[3]林培淳,林勇凯,李艺滨.肝硬化腹水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2(29):3299-3301.

[4]邓晶晶,范慧敏,张爱民.针刺与药物治疗肝硬化胃肠动力障碍疗效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13,15(5):389-393.

[5]英健民.针药合用治疗乙肝失代偿性肝硬化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40(9):155-157.

失代偿期肝硬化 篇9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乙肝肝硬化失代偿;药物使用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09-02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是临床中不太常见的一类型疾病[1] ,这种疾病在当前主要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方式,通过对肝硬化进程进行缓解和阻断,从而能够实现对患者肝脏炎症病程的控制和预防,进一步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指导和教育等工作开展,从而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活时间。在抗病毒治疗期间,整个治疗过程是比较长的,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按时坚持服药,因此整个治疗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患者严格的按照医嘱要求开展治疗过程,这样才能够保证治疗效果的有效提高。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16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分别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现资料统计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臨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3年08月~2014年0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6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每组各80例。其中男90例,女70例。护理组,年龄24岁到61岁之间,平均年龄(44.22±2.85)岁。对照组,年龄24岁到62岁之间,平均年龄(44.23±2.87)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措施,第一,心理护理指导。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心情容易变得焦虑、烦躁不安[2] ,但是在治疗这种疾病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同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过程,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通过倾听、支持和保证的方式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从而能够整个治疗过程的顺利开展。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通过对患者的病情状况以及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后,能够和患者选择一些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谈,这样可以通过聊天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重视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于心理情绪能够得到有效的疏解[3] 。

第二,健康教育指导。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详细的告知患者,包括此类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表现以及治疗过程等都需要耐心告知患者,然后依据患者的特点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一方面可以通过医院统一的健康教育讲座方式,另一方面主要依靠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这样患者也可以对存在疑问的地方进行提问,同时对于一些比较隐私的话题,患者也可以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来进行了解,从而能够通过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使得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和治疗过程有一个正确认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不安。在健康教育指导过程中,对于一部分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患者,可以采取更直观、简洁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指导[4] 。

1.3疗效评价

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进行评分测定[5] 。其中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在60分以下为轻度焦虑;得分在70分以下为中度焦虑;得分在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其中汉密顿焦虑量表得分在29分以上为重度抑郁;得分在21分以上为中度抑郁;得分在14分以上为轻度抑郁,得分在7分以上,可能有抑郁症状。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焦虑、抑郁评分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分别是(33.09±11.17)分、(34.20±10.13)分、(8.49±2.87)分以及(89.09±4.57)分,其各项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3.讨论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16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分别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发现护理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焦虑、抑郁评分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分别是(33.09±11.17)分、(34.20±10.13)分、(8.49±2.87)分以及(89.09±4.57)分,其各项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了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于整个治疗过程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邱红梅,邓辛香,彭忠田. 个性化护理措施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评价[J]. 实用医学杂志,2014,12:1999-2001.

[2]李宁宁. 不同医疗保障制度下乙型病毒性肝炎三种病程患者的住院治疗及费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孙娟. 肝硬化患者生命质量调查及干细胞治疗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2.

[4]窦裁凤. HBsAg、HBeAg、HBV-DNA定量、乙肝基因分型检测及核苷类似物抗病毒疗效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临床研究分析[D].吉林大学,2014.

失代偿期肝硬化 篇10

关键词:柔肝化纤颗粒,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疗效

肝硬化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肝病, 会对肝脏造成弥漫性损害。在不同的病理期, 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各不相同, 肝硬化失代偿期即为肝硬化的晚期[1]。该研究从2010年10月—2012年10月该院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中随机选择40例进行研究, 旨在探讨柔肝化纤颗粒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中随机选择40例进行研究, 其中男30例, 女10例, 年龄分布23~6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失代偿性肝硬化诊断标准, 排除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以及有严重出血倾向和患有肝性脑病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20例, 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片, 1次/d, 并积极防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各种并发症, 并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并辅助饮食治疗和日常保健, 并嘱患者适量运动。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柔肝化纤颗粒剂进行治疗。柔肝化纤颗粒剂由制剂室采用多种药材制备而成 (黄芪45 g, 薏苡仁45 g, 虎杖、黄精、杞子、内金各20 g, 巴戟12 g, 鳖甲、生牡蛎、泽兰各30 g, 黑枣15 g, 杏仁和陈皮各10 g, 10 g/次, 3次/d。

1.3 疗效判定标准

(1)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 一般情况良好, 肝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血清ALT、AST、TB均恢复至正常水平; (2) 有效: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下降1/2以上, 但未达正常水平, 血清ALT、AST、TB均下降为治疗前的1/2以上; (3) 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善甚至出现恶化, 肝功能没有变化, 血清ALT、AST、TB下降情况不明显。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用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皮疹, 经积极治疗明显好转。所有研究对象在接受治疗期间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均处于正常状态, 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2.2 症状与体征

治疗组患者临床乏力和纳差以及腹胀和黄疸等症状均得到显著的改善, 且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肝脏的形态及脾脏肿大无疗效。

2.3 相关指标

由表1的结果可知, 观察组在接受治疗后ALT、AST明显下将,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与对照组相比, 显著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ALT、AST、TB、PT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照组AST、ALT、TB有所下降, 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 P<0.05, #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

由表2的结果可知, 观察组在接受治疗后CHE、ALB明显上升,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疗效

由表3的结果可知,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是指肝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便会超出肝功能的代偿能力。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大多表现为肝功能受损, 出现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等[2]。目前, 临床治疗大多采用的是保肝和抽腹水等综合治疗。目前, 中医疗法开始被广泛应用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治疗。该研究中, 采用的柔肝化纤方中主要含有虎杖、黄精、杞子、内金等药材, 其中, 黄芪、薏苡仁可以健脾益气、扶正运湿;黄精和枸杞还有大枣可以补肾柔肝、充盈肝脏阴血之功;鳖甲、牡蛎具有活血化痰、软坚散结的功效;杏仁可以化痰醒脾、通调三焦, 虎杖可以达到清热凉血解毒的目的[3]。多种药材联合作用, 可以很好的达到化散瘀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晶晶, 夏兰, 黄瑞华, 等.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普萘洛尔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 (3) :726-727.

[2]尤红, 吴晓宁, 王倩怡, 等.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2年抗病毒疗效比较[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1 (5) :563-565.

上一篇:数学课的立体化教学下一篇:虚拟制造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