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柑者言教学设计

2024-09-24

卖柑者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卖柑者言教学设计 篇1

《卖柑者言》设计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诵读课文,理解内容,领会寓意,积累知识

【学习要点】

重点:领会寓意,积累知识

难点:了解托柑以讽的手法

【学习流程】

环节一、说读积累(说“欺” )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带“欺”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欺骗:欺上瞒下、自欺欺人……

欺负:欺软怕硬、欺世盗名……

环节二、品读体验(品“欺”)

(一) 理读定点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文中带“欺”的句子,说说自己对这两句的`理解。

①“甚矣哉,为欺也。”

②“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

(二)熟读品点

①“甚矣哉,为欺也。”

(1) 此句是作者针对什么情况而质问的?这样质问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同学们依据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思考。

(三)细读拓点

②“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

(1) 卖柑者针对作者的质问如是应答,他有怎样的理由。再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想法。

(2) 除了这理由,他还有没有其他的理由。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议议。

环节三、评读感悟(悟“欺” )

(1) 对于卖柑者的理由,作者又如何看?还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讲讲。

(2) 对此,我们又有何感想?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交流分享一下。

(3)师生归纳。(结课)

环节四、练读固化

孙建国

卖柑者言教学设计 篇2

杭有卖果者, 善藏柑, 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 玉质而金色。置于市, 贾十倍, 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 剖之, 如有烟扑口鼻, 视其中, 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 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 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 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 人取之, 未尝有言, 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 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 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 昂昂乎庙堂之器也, 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 民困而不知救, 吏奸而不知禁, 法斁而不知理, 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 骑大马, 醉醇醴而饫肥鲜者, 孰不巍巍乎可畏, 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 而以察吾柑!”

予默然无以应。退而思其言, 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初读之下, 也觉得此文“议论高简, 鞭辟如里”[1]。此文有“三巧”:巧取譬喻, “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的柑比喻仪表堂堂却无所作为的文臣武将;巧置文眼, 全文都围绕一个“欺”字展开, 凝练传神;巧设问答, 短短几百字借对话展开, 气势磅礴, 趣味盎然。[2]但仔细揣摩之下, 不论从逻辑上看还是从立意上讲都略有不足。

一.比喻不妥

刘基以柑喻人, 抓住的共性是徒有其表须有其名。表面上看“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的柑确实是欺世盗名, 但是注意卖柑者的回答:“吾业是有年矣, 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 人取之, 未尝有言, 而独不足子所乎?”卖柑者已经以此为业好几年了, 他卖柑, 别人买柑, 一个愿打, 一个愿挨。证明这种经过“藏”的柑是有市场的。换言之, 人们买的就是这种柑的“烨然”和“玉质而金色”, 并不注重其内在的味道如何。马克思在《资本论》当中说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某物对人的有用性。[3]卖柑者付出了劳动, 即“藏”, 这种手艺是其他生产者所少有的, 他通过更新生产技术而提高竞争力, 进而获得了商品的价值, 顺理成章。而所谓的“欺”, 抓住的是在这套工艺中卖柑者降低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即“干若败絮”, 不能食用, 不能“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但是, 经藏的柑虽然没有了食用的价值, 但不能说完全失去了使用价值, 它仍可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 因为这时的柑只是用来完成“礼”的一件道具, 其文化上的意义盖过了食用价值。因此, “人取之, 未尝有言”是合情合理的。这里面的道理不仅可以从经济学、文化学、心理学上去思考, 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给出合理的解释。所谓的价值, 牵涉到主体和客体两个部分。对于文中的“予”来说, 柑是用来吃的, 因此败絮其中无法食用的柑没有价值, 而“贾十倍”就变成了“欺”。相反, 对于其他人来说, 经过藏的柑更多地体现“好看”的价值, 可以用来祭祀, 可以用来作接待宾客的摆设等等, 因此“贾十倍”无可厚非。所以说, 主体的需求不同, 客体的价值就不同。喻体选得不对, 自然本体选得也有问题。那些个文臣武将为何就一定要个个出类拔萃?谁规定了在位者武将就要像孙武、吴起, 文官就要似伊尹、皋陶?他们也许很平庸, 但是不能凭此就说他们“败絮其中”。从此可以看出柑和人之间差距甚远, 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不能简单放在一起相比。

二.逻辑不通

上文已经说到刘基所选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实际上没多大相似之处, 现在再说他论证的逻辑不合理。《卖柑者言》要论证的是那些当大官的都是和柑子差不多, 外面看着挺好其实里边都烂了, 没用。首先, 不是所有的当大官的都是那样。对于这个问题刘基避而不谈, 因为不好一一列举, 所以他绕开障碍, 而把笔锋写到那些有名的文臣武将身上。第二, 不是所有当时的为官者都要像孙武、吴起、伊尹、皋陶那样, 只要他们称职, 不需要那么多的功绩来标榜史册也同样可以被接受。况且, 像孙武、吴起、伊尹、皋陶一样就一定是“好柑”么?也不尽然, 建立功勋和官员的称职与否没有必然联系, 立功不一定称职, 他也许会叛逆会腐败, 而称职不一定立功, 一个官员奉公守法为政清廉也许没多大功绩不为世人所铭记, 这样的情况也是存在的。紧接着刘基又进一步说, “盗起而不知御, 民困而不知救, 吏奸而不知禁, 法斁而不知理, 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这样就算不称职, 这样就是败絮其中。这点同样站不住脚。天下的人各种各样, 盗贼, 贪官污吏, 违法乱纪之徒, 这些人不可能全部消失, 天下的事儿也应有尽有, 人民遭遇天灾人祸是不稀奇的。这些黑暗的人和事就算在所谓的“盛世”也无法避免, 按照刘基的逻辑, 只要这些人这些事存在, 就说明官员有问题, 就是名不副实, 那么和谐社会就失去了存在的可能性。对于有些事情, 个人无法改变其现状。举例而言, 王安石要变法, 但是现实的种种制约使得本是积极的为民谋利的变法运动失败了, 一样的盗起民困, 吏奸法斁, 王安石无可奈何, 但是现在的人并不认为他“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刘基将现实黑暗的责任都推到官员不作为身上有失偏颇, 整个论证的逻辑不严密, 观点也略显偏激。

三.思想局限

《卖柑者言》讽刺的是“坐高堂, 骑大马, 醉醇醴而饫肥鲜者”, 将他们说成一群光知道享受不干实事的废物。刘基愤世嫉俗的情感多了些, 理性的分析少了点。问题谈得并不深入, 产生那些社会不安定现实的原因不能只说到当大官的就完事。再往上追究就该到皇帝、封建专制制度这个层面了。如果说刘基没有想到点, 那是他自己肤浅。但是凭刘基的智慧, 和明朝那个时代环境, 他定然比谁都清楚。他, 却没有喊出李贽那样“异端”的话来。笔锋触及达官贵人则点到为止, 而且最后“退而思其言, 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纯属画蛇添足狗尾续貂, 究其原因还是缓和文章的锋芒, 逃脱政治责任。在当时一个已经风雨飘摇的元朝尚且如此小心, 就不难理解为何当他自己做到“坐高堂, 骑大马, 醉醇醴而饫肥鲜”的时候再也不写这种讽刺性文字的原因了。政治嗅觉灵敏的刘基也就只能在政治混乱的乡野山间写写文臣武将如何的“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 而一找到机会照样匍匐在了朱元璋的脚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古代文人的悲哀, 古代智者的悲哀, 古代人的悲哀, 也是现代人的悲哀。有人把刘基比作诸葛亮, 很有道理, 在智力方面不说, 单是这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真是一点没变。几千年的时光流转, 多少王朝的更迭, 天下依然停留在“换姓而已”, 而盗起、民困、吏奸、法斁依旧, 依旧是“兴, 百姓苦;亡, 百姓苦”。[4]

综上所述, 刘基的《卖柑者言》在比喻选择、逻辑论证和思想批判力度方面都略有缺陷, 但这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的审视, 掺入了许多现代的思想和理论。在刘基所处的封建社会里, 能对社会问题进行敏锐的剖析和比较尖锐的讽刺, 实属难能可贵。

参考文献

[1]吴士余.议论高简, 鞭辟如里——读刘基的《卖柑者言》[J].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 .2007 (12) .

[2]李运瑛, 何必.《卖柑者言》三巧[J].山东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 (3) .

[3]马克思.资本论 (节选本) [M].人民出版社.1998.

“罪己书”与现代版《卖柑者言》 篇3

小小栗子店,试营业期间因误购入一批劣质栗子进行炒卖,小老板甚觉“对不住消费者”而陷入自责。一份文白杂糅的“罪己书”,写尽坦诚、真切和痛悔,表达了商家像爱惜羽毛那样对招牌及口碑之精心呵护。网民纷纷点赞,更有论者将其追捧为业界良心,稍稍拔高的美誉,却也恰恰证明了公众关于诚信商德的美好期待和真诚呼唤。

由“罪己书”,我们禁不住想起了明朝开国名臣刘基所写的《卖柑者言》。这篇著名的讽刺小品文,尽管是在讽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欺世盗名之徒,却也从侧面暴露了当时普遍存在的市场劣风。人们争着以十倍之价购买“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却不具有丝毫食用价值的柑橘,其目的只是为了炫耀式消费,“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炫外以惑愚瞽”。有畸形的市场需求,就有畸形的市场供给。在一个充满欺骗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中,人人既是“买柑者”,又都是“卖柑者”。

如果反读这份稍显另类的“罪己书”,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它多么像一篇现代版《卖柑者言》,对于觸目惊心的市场乱象能产生怎样的讽喻效应!放眼当下消费品市场,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数量短缺、质量掺水等不正常现象接连发生,连三鹿这样的巨无霸企业都敢在奶粉里掺三聚氰胺,区区一个台湾强冠公司地沟油案就使数以千计的中下游企业及其产品链中招,而国家质检总局前不久抽查的32批次224件充电宝无一合格……如此多问题企业,有几家有过忏悔、有几家向社会发布“罪己书”了呢?事发之前坑蒙拐骗大肆忽悠,事发之后强词夺理极力开脱,商德不彰,缺德企业行之不远,甚至在一夜间遭遇大厦忽喇喇倾倒之尴尬命运。

正读可以读到良心,反读能够感受讽喻。从“罪己书”中触摸商德良心,字里行间流淌的温暖道德血液,源源不断地向市场释放着向善、向上的力量。

《卖柑者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4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醲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吾赖是以食吾躯 食:_____________

(2)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干: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盗起而不知御:有人偷盗却不知道抵抗

B.民困而不知救:人民穷困却不知道救济

C.吏奸而不知禁:官吏为非作歹却不知道禁止

D.法斁而不知理:法制败坏却不知道治理整顿

3.这段文字可分为两层,请写出第二层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之为欺者”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供养,养活

(2)保卫

2.A

3.写卖柑者“论世”。(意对即可)

卖柑者言说课及反思 篇5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刘基的《卖柑者言》。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作业与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卖柑者言》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为“慎思明辨”,单元目标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学会辨析,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

《卖柑者言》这篇课文本身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政治寓言。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思考作者托物言志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在学习文言的过程中加强自身文言字词的积累。同时由于所处的社会时代不同,也希望能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中赋予此政治寓言以适合学生的解读。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本课文特点和新课程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时设定如下:

教学目标:1、落实书下及书后文言字词积累。(知识与技能)

2、了解作者托“柑”以讽的写作手法及体会作者蕴于文中“愤世嫉邪”的情感。(过程与方法)

3、激发自身不断充实自我的积极意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科德育)

教学重点:结合写作背景,了解作者托“柑”以讽的写作手法及体会作者蕴于文中“愤世嫉邪”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蕴“愤世嫉邪”的情感于行文中。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法学法分析

考虑到授课的对象是我们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字词学习方法,所以,在文言字词落实方面选择课前预习,课上同学相互间质疑、解答并教师及时引导、纠错。

同时,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基础和体味文本的能力,所以教法上选择以阅读法、对话法为主,关键问题采用讲授法进行点拨。学法上鼓励学生在捕捉字词句和朗读中感知文本关键,体会作者的情感,明确文本主旨。

三、教学流程分析

在导入激趣的环节,我选择直接导入的方式进入课文的学习。

在新课教授的环节,我安排了以下4个主要的版块。

其中“字词落实”、“整体感知”这两个版块用时10分钟,“沉浸品读”部分用时20分钟,“感悟体味”版块用时8分钟,剩下2分钟则用于课后作业要求的讲解。

1、字词落实7′

主要方式是根据课前的预习情况,课上同学相互间质疑、解答并教师及时引导、纠错。并当堂ppt检测落实情况。检测内容以书下注释、书后“积累”中的实词为主。

【设计意图】:落实教学目标一,并鼓励学生运用已积累的文言字词学习方法,提倡学习的主动性。

2、整体感知3′

听课文的朗读录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对全文有整体的把握,有利于之后“沉浸品读”的展开。并完成正音。

3、沉浸品读20′

顺着课文的行文思路,由“柑”外表和本质的不同引出作者的“怪而问之”

和卖柑者的回答,明确卖柑者所描述的当时高官显贵与“柑”一般“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社会现象。其间,通过捕捉字词句、分析朗读等方式关注作者和卖柑者的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顺着课文思路,运用圈划、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捕捉揭示人形象

和课文主题的关键词句,以助课文主旨的顺利揭示并落实教学难点

的解决。

4、感悟体味8′

关注课文的最后一节内容,并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明确作者托物言志的手

法和蕴于文中“愤世嫉邪”的情感。

鼓励学生在当下学习生活背景中思考此寓言所来的启示,激发自身不断充实自我的积极意愿。

【设计意图】:完成教学目标二,引导学生在当下背景中再来体会本寓言,完成

教学目标三。

四、作业与板书设计分析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定了三个课后作业,其中第一个关于文言字词积累是必做题;2、3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

作业2关注教学目标及教学难点,用以在课后完善、检测课堂学习的效果,并以“结合文章内容”和“80字”进行了限制;作业3是书后“学习建议”中的内容,可供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选择。

板书方面,我选择了比较传统的方式,着重对教学重点2相关内容进行呈现。

五、两点说明

1、关注文言字词积累。

文言字词采用质疑、答疑、纠错及现场检测的`方式,句子翻译采取随文而教的形式。以期能以不同的形式扎实课堂文言字词的落实。

2、在当下联系自身体会文章寓意。

如果仅仅把寓意定位为讽刺当时某种社会现象,可能会拉开这篇经典与学生

的距离。我在设计教案时关注到了人们争相购买者柑橘但文中卖柑者说人们受骗后却“未尝有言”,只有作者感到不满意这个细节。进而思考此文可能所具有的警诫寓意。因此将“人争鬻之”这种状态作为课文新授的初始问题,并在最后感悟体味的环节对以上细节提出思考,引导学生尝试体会其中作者警诫众人的用心,并鼓励他们联系自身,来谈谈自己对这则寓言的体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向本单元目标靠拢了。

说课反思

作为一份说课稿,我很用心地进行了说课前的准备也多次进行打磨和修正,以期能呈现出最佳的状态。

说课的基础源于课文的教学设计。在我尽心准备的时候,却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作为一篇自读课文,《卖柑者言》在教学设计时应与精读课文有所区别。专家的这一指点,颇似醍醐灌顶。一直以来,坚持要以最认真的态度来处理教学设计,却忽略了其中精读课与自读课所应具有的显著区别,“折磨”了自己也累了学生。

上一篇:2019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下一篇: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