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初中历史教学案教学模式

2024-10-06

息县初中历史教学案教学模式(共11篇)

息县初中历史教学案教学模式 篇1

息县初中历史“教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息县三中 项杰

一、新教学模式的提出背景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2001年开始并取得了巨大成效。新课程标准的人才观使素质教育有了新的内涵,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今教育的重要课题。课堂是实现教育意图的主阵地,新的人才观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行为必须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就教学内容来说,要由知识教育向能力培养转变,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培养综合素质转变。就教学观念来说,要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给学生以活动的空间。就教学目标来说,要由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转变,培养学生适应高等教育的文化素质。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

在这一问题上,我县通过学习并结合我们自身实际,提出了“教 学案教学”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教学案教学模式理论依据

1、诱思导学理论:思维和探究是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渠道,思维永远从问题开始,认知冲突是思维的起爆点。

2、学案导学理论:以学案为载体,“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让学生直接参与、亲身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结论、创新知识的程序和方式、方法。

3、系统论:系统论认为,整体性是系统论最基本的属性。为了掌握系统的整体属性,系统的研究方法采取综合——分析——综合的研究方式。

4、布卢纳的结构教学理论:布卢纳认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一连串不连贯的知识在记忆中仅有短的可怜的寿命。”单元复习课全力提倡结构、讲过程,提倡“发现法”,调动学生的认知积极性。

5、控制论:控制是系统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并利用信息来调节自己行为以实现系统所追求的目的的过程。单元(或章)检测后的反馈控制,对于实现单元(或章)达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三、教学案教学的目标

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会学习知识。

四、教学案教学的编制:

(一)、每个教学案大致分为五块:课时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堂巩固提高和课后拓展延伸。

(二)、教师根据每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提前编制好教学案。

五、教学案教学的实施:

1、新授课:

新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立足知识基础,着眼提高能力,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问题激起思维,以探究产生共鸣,以争辩掀起高潮,以问题解决实现目标达成。教学环节主要分以下五部分:

第一环节——诵读课时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第二环节——课前预习导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师编制好的教学案中的预习导学内容,进行预习。限定时间让学生完成预习内容。期间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确定重点讲解的内容及方法,同时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知识或方法上的辅导。

第三环节——课堂学习研讨:教师组织学生就自主探究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相互提问,相互解答。自主探究结束后,教师在学生自主基础上是否询问学生还有那些不会或不明白的,给学生提问的机会,简单的知识点学生相互解答,较难的知识点小组讨论或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学基础知识,充分的去感知历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了解了学情,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的重难点。之后,进行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契机和切入点,是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传统教学中小结这个环节基本上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其实课堂小结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复述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一种极好的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是教师不能越俎代庖的。教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观点,既体现了师生教学相长,又引导学生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做到知古鉴今,从而使学生将刚学习的知识升华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克服了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弊端.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而较好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第四环节——课堂巩固提高:本环节主要是知识运用、补偿提高,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习题,本节习题设计既突出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又灵活多样,很有新意,实现了寓教于乐,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巩固和掌握了知识。教师一方面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另一方面在学生相互提问的过程中找出他们心目中的重点、难点,从而进行针对性补偿教学,达到最佳教学目的。

第五环节——课后拓展延伸:每节教学案最后设计一个和本节课有关的有着探讨意义的问题,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还能拓展认识。

2、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授课大致差不多,在此不再赘述。

3、讲评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 考情整体评析:教师投放成绩,客观分析成绩分布和走势及考试中暴露的共性问题;让学依据成绩,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题目特点,了解集体或个人所取得的进步,引导学生从知识点到能力要求等方面找到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在哪里、有多大。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要补救的内容上来。有利于学生明确讲评的目标方向,调动学生矫正学习的热情和积极参与教学的意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增强矫正补偿的针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环节——自主合作纠错:教师活动投放答案,采集信息。学生活动依据学案,主动纠错。学生的个性差别,导致所存在的问题也定会是千差万别,运用自主纠错使个别存在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通过查阅教材或笔记、请教同学或老师、重新再认等方式加以解决。能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发现、提高独立矫正失误能力水平。小组矫正可集思广益,互相释疑、校正错误、汇总疑点,创造出争鸣气氛,利于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第三环节——错因归类评析:教师面对综合归纳各题型所暴露的共性问题的共性原因,如前置性知识缺陷、思维失误、易混概念、解题思路走入歧途等,就必须利用错因归类评析的方式确认解决共性问题的规律与方法。对于选择题让学生从分析讲解中明确七种类型及解题技巧的启示,达到触类旁通,以一当十的功效,以提高对题目的变通能力。对于材料题通过辨异求同,层层剖析的方式,活化了知识的多样性,能科学运用史实作出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增强教学效果。如问答题中答非所问现象较严重,或许是审题有误所致,那就需要在审题技巧上加以引导与启发。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错因归类评析中能结合具体试题及学生答题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结规律,教给方法,有利于使学生举一反三,掌握日后继续学习的规律性方法。

第四环节——针对补偿提升:教师投放习题,落实纠错,强化巩固。学生感悟方法,主动补偿,消除薄弱。讲评效果的巩固和评估要有科学而又针对性强矫正练习来实现。练的目的在于矫正补偿,题目的设计应针对矫正目标,宁精勿滥,保证质量,真正起到矫正一道题会解一类题的作用。让学生将所获取的新知识、新方法、新观点运用于解题实践,以巩固矫正教学的效果。)

六、实践成果:

经过近两年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及推广运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在近两年的教学评比中,我校都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绩,这和我校认真推行教学案教学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

七、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教学中,小组互动合作程度不够,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2、课堂小结这一环节,教师包办过多,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

3、新授课的自主探究环节和复习课的知识重现环节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归纳整合能力不够。

息县初中历史教学案教学模式 篇2

关键词:学案教学,历史,教学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 与此同时, 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由过去填鸭式的满堂灌输转变为积极引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应有的利用。学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既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又能克服开放式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 在此基础上突出个性和创新, 通过师生互动达到共同提高。在教学一线耕耘多年的我, 尝试过多种教学方法, 也有很多的顿悟和感触, 觉得学案教学对我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帮助也很多。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谈我在学案教学方面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学案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的主导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往往很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很重视甚至忽略。这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学案教学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的理想是“教为不教, 学为自学”。因此“学案”的重要一环是“学法指导”, 解决“怎样学”, 做到“授人以渔”, 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培养自学能力。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 在学案教学中, 通过学案的设计和反馈, 更能够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因而学案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二、学案教学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目标是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 它的主要目标和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分层次的学习目标一方面可以帮助历史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顺利达标, 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对历史学习感兴趣和有进一步要求的同学。学习标的制定必须根据实际教学情况, 而学案教学恰恰体现了这些优势, 它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做到因材施教。例如, 我在教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挑战两极》这一课时, 就设计了两类学习目标。一类是基础的学习目标:1.知道欧盟形成的过程, 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意义;2.了解欧盟的地理范围, 提高识图能力;3.简述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因素及主要表现。一类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这样, 可以使长期生活在统一的学习任务下, 处于“饥饿状态”的尖子生“吃饱饭”;让进步生享受成功体验, 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案检测试题量小而题精, 不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让大家在愉快的氛围内享受学习的乐趣。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 调动全班学生, 使课堂灵动。符合以人为本, 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新课程理念。所以学案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案教学有助于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赖以贯彻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而确定教学重点是以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教学重点往往可以通过学案的设计体现出来, 可以在学案的设计时多留空间, 在时间的安排上也可适当倾斜, 而学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例如, 我在八年级上册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时, 这一课的重点是三大战役, 及渡江战役, 因此, 在学案设计时, 我设计了关于三大战役的三张表格, 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自己填空,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与此同时, 学生通过填表的形式掌握了本课的学习重点。教学难点是课堂教学的“拦路虎”, 如果解决不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学案教学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同样在《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这一课时, 该课的难点是分析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如果按照传统的讲授法, 我只需课堂教学内容结束时, 总结是归纳即可, 但这样却不利于难点的突破。在学案中, 我为了突破这点, 在每张表格下设计了一个问题, 分别是:解放军同国民党的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在东北战场展开?如何理解陈毅的话“淮海战役是小车推出来的”?平津战役为何选择“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自然得出三个答案:战略战术的正确、人民群众的支持、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这样,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水到渠成, 难点顺利突破。

四、学案教学让课堂更开放, 更具个性化。

学案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真正的参与学习, 使课堂变成动态的、开放的、个性化的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 实行真正的民主教学。有了学案的课前引导, 同时将历史中的“死”知识变“活”, 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学互动就水到渠成。如学习九年级上册第八课《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 我布置学生预习后写一则旅游日记 (内容要求是一个中国人到英国、德国或美国去, 时间可以是太约1800、1885年或1900年, 反映当时当地的人们衣、食、住、行及生活中娱乐等最新信息) 。其中有位同学写到:1885年5月1日凌晨, 我乘坐的蒸汽轮船到了伦敦, 街上灯火通明, 我穿着尼龙袜, 但冷得发抖。我己提前打电话通知姑姑, 姑姑开着汽车来接我。第二天我们去看了精彩的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 又去参观科技博览:飞机模型、电动机、纺纱机、无线电报等。这篇文章基本上反映了两次工业革命中的许多科技成就, 真假难分。由于它改变了传统的表达方式, 在课上我让学生互相阅读、讨论其真实性。学生们讨论得非常热烈, 翻书、思考、提问、辩论, 兴致盎然, 一反常态, 将枯燥的发明创造变为生活常识, 他们知道汽车刚刚发明, 电话虽然发明, 但在中国不可能有等。这样有了学生的先行自学, 克服了被动学习, 主动探究知识, 新知识点很快就掌握了。学案教学可以让课堂更具开放性, 更具个性化。

然而在践行学案教学的过程中, 我觉得仍然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 这是一线教师应该思考的。例如, 学案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就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钻研, 设计科学实用的学案, 因材施教, 教师既要准备教案, 又要准备学案, 某种程度上来说加大了历史教师的工作强度。因为历史教师, 往往所任班级较多, 如果备课时间较多, 加上作业的批改, 历史教师将会非常辛苦,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教师不愿意过多地尝试学案教学的原因。有的历史课如果采用学案教学, 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忽视教师在过程方法的指导, 往往很难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熏陶。例如, 有的历史内容一旦缺乏教师的讲解和引导, 学生就不容易形成感性认识, 也就难以达成教学目标, 因而, 不是所有的历史课都适用于学案教学的。学案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前已经把学案上的内容自主学习完成填充, 甚至讨论也完成, 在课堂上的任务是展示自己的成果。而由于学生本身其他学习任务比较繁重, 有的学生为了减负, 很可能去借鉴其他同学, 而自己没有认真思考过, 也就难以起到学案的作用。还有, 有些学案是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方式完成, 然而, 作为农村家庭的孩子, 尽管有的家庭也有电脑, 网络, 但是毕竟还是少数, 而到网吧显然是家长不放心的, 老师也不放心的, 谁能保证学生在诱惑前部被引诱。这也是当前我在学案教学过程中的困惑。相信跟我一样在一线耕耘的教师中, 也会有类似的体会和想法。

学案教学: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效率 篇3

一、教师编写初中历史学案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学案的编写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前奏,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要与教材和学生实际紧密相连。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在编写学案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主体性原则。坚持主体性原则,老师就要讲民主,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要变讲堂为学堂与讲堂 结合;变只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结合;让学生有较充足的想象与创造的时间。

2. 方法性原则。即导学性原则或指导性原则。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学案的编写要注意强化学法指导,设置问题后,可以在后面有一个学习规律性的提示导语,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3. 探究性原则。通过学案引导学生在自行探究过程中,在积极的思维中,进入思考和创造王国。即引导学生由“知识”的此岸出发,经由“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到达“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彼岸。坚持尽可能少给结论多给过程,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 问题化原则。学案编写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究,因此,在学案编写中,将教材内容经过提炼后形成几个探究性的问题。注意,是“问题”而非“试题”,追求情境之创设﹑生活之相关﹑表述之亲切,且所问应包含方法的点拨或方向的指引。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可以是填空,可以是思考题或其他形式。

二、教师在课堂使用学案教学的几个着眼点

初中历史学案教学强调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实现“三维目标”。

1. 精心设计课堂。学案导学教学设计做到“三个要”。一要把握教学设计的两个基本思路:即以历史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二要以解决历史问题过程的活动线索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活动训练为线索来设计教学。三要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加工。

2. 讲课精练高效。初中历史学案导学教学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教学方式,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易错点精讲。力求课堂容量、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 发挥主体作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积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

4. 达成教学目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组讨论、自我展示等活动,既能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5. 及时评价鼓励。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科学合理设置练习题,精选精批练习题,严格控制练习量,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记载与分析和点评。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使用学案导学以后,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了,教学成绩明显提升了。连极少数曾经心存疑虑的老师也欣然认可了改革的方向和措施,学生更是对新型课堂一致好评和热烈欢迎。初中历史学案导学教学,要尽可能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究心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活初中历史课堂,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息县初中历史教学案教学模式 篇4

【中文摘要】本文是关于“教案学案一体化”的个案研究,共包括三章。第一章叙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学术史回顾以及论文重点。国内外对“教案学案一体化”的研究不是很多,且多集中在概念、特点、原则、意义等较为宏观的方面,结合具体的“教学案”进行研究的很少,本文则尝试从这一方面着手进行初步的讨论,这也是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重点所在。第二章简单介绍了“教案学案一体化”产生的背景、概念及举例。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本章第二节部分简单地介绍了学案、教案的概念。第三章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选取本人在山东省滨州一中进行教育实习时的一则具体的历史“教学案”作为研究对象。本章共分三节,分别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所选教学案的设计及其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部分地方还提出了自己不成熟的看法。结语部分简单叙述了教学案的发展前景,分析了其优缺点,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它仍是一种值得继续推广的。本文只是初步的探索,还不够完善,还有待于阅读者不吝赐教。

【英文摘要】This paper is about case studies of teaching case, including three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s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academic paper review and focus of this paper.The research of teaching case is not man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more concentrated in concept, characteristic,principle and meaning form macro aspect, about the research of specific teaching case is very few, yet my paper is trying to discuss about it and it is the key of the paper.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关键词】教学案 历史 新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英文关键词】Teaching Case History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eaching mode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目录】”教案学案一体化”的个案研究6-7ABSTRACT7

摘要

第一章 本课题的学术史回顾、研究的第二章 “教案学案一体化”概述

第意义及论文重点9-1212-14第一节 “教案学案一体化”产生的背景12二节 “教案”、”学案”、”教案学案一体化”的内涵及教学案的实践举例12-1

4第三章 “教案学案一体化”的个案研究——以滨州市滨城区一中高三·二十二班的历史教学案为例14-35第一节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展——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教学案14-22析、评论22-3540

结语35-37

第二节 对所选教学案的分参考文献37-40

息县初中历史教学案教学模式 篇5

梁源

一、建言篇: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改实验,结合自身的教学,我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推广关键是教师。任何改革,理念先行。“教学案一体化和自学辅导相结合”教改实验同样也是如此!我校通过分年级组召开全体教师会,布置编写学案的任务,强调实行改革的必要性,使教师对教改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建议应编写教学案的有关学习材料,印发给每一位教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通过一段时间对“一张纸教案”的学习、研究,我认为其注重对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总之,观念改变是基础,学习是前提,实践是关键,反思是重点,坚持是保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终极目标

二、建构篇:

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之一,除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通过一年多的探索,我们初步形成了历史学科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当然,提出这一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贯彻教改,目前这一模式尚不成熟,我们不会令其成为自身的束缚,相反会在课堂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扬弃,以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我们认为,结合学校安排,历史学科贯彻教改理念,必须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和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放到同等地位,否则,教改极有可能流于形式,缺乏自学能力的学生难以在课堂中积极地思考,主动的提问,反而会不知所措。鉴于此,历史学科教学案一体化教改应分为同等重要的两部分展开:

【一】学生篇: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反思

我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但是绝大多数学生自学能力不强,很多学生停留在初中 学习等、靠、要的阶段,故在高一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课。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专门的课时外,应将学法指导贯彻于教学的始终。学法指导课应教会学生以下内容:如何自学历史教材;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记忆历史知识;如何整理知识结构;历史学科常用学习方法;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历史问题,历史作业考试要求,如何进行考后反思等。其中如何自学历史教材是重点,考后反思是难点。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理论往往过于枯燥,学法点拨课可能效果会打折扣,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点拨学法,并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全程关注,勤于监督。另外,好其师则亲其道,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人格魅力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会起到制约作用,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教学管理是否有效、到位。

【二】教师篇:历史学科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

环节

一、学生自学

本环节时间安排为提前一天的历史学科自习。教师提前下发学案。预习学案包括自学目标、知识梳理、问题思考、自学检测、知识网络等内容。预习程序如下:首先用3分钟左右速读教材,把握课本主要内容。其次,阅读自学目标,结合学习目标,重新精读教材,1

用时8分钟左右。默写完成知识梳理部分的填空题,用时5分钟。最后大致完成本节课知识结构,用时4分钟,预习总用时20分钟左右。

环节

二、课堂导入【2分钟】

教师用简洁、简练语言、根据授课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素材、演示实验或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深化等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研究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问题驱动)。本部分教师应注意,教学风格可以不同,但是服务于目的。

环节

三、自学检测【10分钟】

本部分教师采用听写、提问、板演等方式全面检测学生基础知识,以督促学生记忆教材基础知识。根据授课内容,教师可采用小组互相检查、小组竞赛等方式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与反馈。教师需注意,本部分教师应注意充分发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另外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能力。(这部分是需要调整的部分,如何在有限的课时立调动学生,以及学习小组的建立与运用时研究的重点)

环节

四、重难点突破【15分钟】

教师利用幻灯片或者实现印制的材料,利用史料以及课本材料,精心设计问题,突破重难点。应注重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及与学过知识的联系;要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对学生所提较为集中的问题,教师要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规律认识、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部分必须注重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层次性、深刻性,以及学生对问题研讨的主动、深入。

环节

五、课堂总结【3分钟】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归纳整理,前挂后联,完善知识体系。本部分在教师总结,点明重难点的前提下,应注重学生的收获情况。

环节

六、课堂巩固【10分钟】

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教师下发学案第二部分,进行课堂训练,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的目的。本部分为8—10道选择题,限定时间由学生完成,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应变技巧。教师及时予以订正,并回扣课本基础知识。

初一历史学科教学案的编制与思考 篇6

溧水县第一初级中学袁美金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归纳比较能力、理解能力;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我觉得运用“教学案”进行教学是提高历史课教学效果、适应新课改的最好教学方法和途径之一。下面就我进入第一初级中学一学期以来初一历史教学案的编制和运用的实践来谈谈我在历史教学中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历史教学案的基本结构及作用:

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我在编制初一历史教学案时注意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一份完整的教学案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板块的内容:

(一)中考考点:依据每课教学内容,根据南京市历史学科的中考解读中的具体要求,给出本课中学生应该识记、理解、应用的历史知识。这一板块有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阅读考点填空:依据课标、中考考点而设计的基础知识的填空。这一板块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整体感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既可作为学习前的自学路径指南,又可作为学生学完后对所学知识重新回顾、联系和系统化的参照。适当留出部分问题由学生思考,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提高程度逐步增加学生概括的份量,能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师生思考讨论探究:这一板块主要按照课文内容要求,结合历史学科相关信息,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现象的内在、外在联系进行分析,弄清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这一板块立足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可以是教师讲述,也可以是学生讨论,还可以师生共同探究,通过师生思考讨论探究解决课文中的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也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四)复习巩固训练反馈:该板块主要是根据课文的重要考点来编制题目,一般有两大类:即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与探究,对课文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适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巩固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运用历史教学案进行教学的反思:

运用教学案进行教学是基于教学案为主要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特点。教学案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运用历史教学案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在课堂45分钟内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教会学生学会、会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教学案进行教学还有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教学案能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

运用教学案进行教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我在编制和运用教学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问题一:在教学案编制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靠一人收集资料、编制题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且受个人水平的限制,编制教学案时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问题二:运用教学案进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在教学案教学中该如何兼顾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问题三:在运用教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某些重要篇目因课文的教学内容比较多,要求识记、理解的知识点、考点也多,编制和设计教学案时如果学生动手写的内容设计过多,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一定能做完,这样只能将作业留给学生课后完成。这样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问题四:在使用教学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班级存在着少数同学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学案中相关的练习。对于这部分同学该如何对待?

三、历史学案教学的一些设想:

设想一:针对编制教学案过程中的资源不足、时间、教学水平的限制,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针对课文中的难点、重点知识,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多设计一些化繁为简,有针对性的问题。讲授内容要突出重点、难点,讲解问题要透彻到位,要始终注意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的品质和创新意识放在首要位置,切实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讲重点,讲难点;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不会的不讲。

设想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学案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自我评价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效率意识、合作意识与自我评价的方法,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进行经常性的渗透,同时还应有一套相对较为适合学生特点的评价方法。另外教师使用教学案的关键在于教师敢于放手,做到真正的精讲巧导,甚至有

时可以不讲,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设想三: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引领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它既是一种心理倾向,也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欲望。有了兴趣,学生才有求知的欲望,才能积极思维,努力探索。在历史课学案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培养学生兴趣的学习环节。从而使学生能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设想四:在编制教学案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设想学生在学习中的“可能”,设想学生经验基础上的“可能”,设想其“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在研究课标、考纲和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一般性学习目标。而对于需要理解与应用的知识点在课堂上要精讲、细讲,并让学生记录到课文中。

设想五:依托教研组同行多的优势,把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有机地进行结合起来,在学案编制过程中遇到问题积极向本组内同事求教,力求学案设计得更科学、合理。同时教师要加大学案的批改力度,做到每发必收,每收必改,每改必纠。通过学案的批改来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教学案进行历史课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推行教学案的过程中,我们还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完善。我坚信,只要我们在编制教学案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和探索课堂内外各种因素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我们的历史教学案教学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息县初中历史教学案教学模式 篇7

一、“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

1. 让学生进行预

习, 初步确立学习目标。预习是学生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学材料的学习活动。通过预习, 应让学生初步明确学习的目标与任务, 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与方法, 弄清哪些学习内容自己能理解, 哪些还不能理解。

2. 让学生进行交流, 以进一步调整与明确学习目标。

课堂上, 通过学生之间交流预习情况及师生之间的交流, 不但能让学生进一步调整和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 而且教师也能进一步明确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而增强了教师导学的针对性。

3. 分组合作, 自主探究。

分组时,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把学生分成若干组, 每组以六至八人为宜。在小组合作过程中, 由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与评价。每个学生可畅所欲言, 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对本课内容的看法, 并在小组内形成对相关问题共识的基础上, 提出新问题。在合作探究过程中, 各小组学生可有理有据地阐述本小组的观点, 以各种形式展示本小组的成果, 并提出本小组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及出现的新问题。在整个合作探究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交流, 还要适时地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学生合作探究活动结束后, 教师应及时进行点评。教师点评不应一味地去追求一致的结论, 更不能把早已设定好的结论强加给学生。点评应以鼓励、表扬为主,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识。

4. 达标测评。

教师可用试卷形式 (或其他形式) 进行达标测评。测评试题的设计应以能力立意, 题型要多样, 要有一定的梯度, 其难度、长度等要适中。教师可把事前准备好的试卷分发给学生, 让学生限时作答。而后, 教师及时作简明点评, 点评要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5. 达标小结。

为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 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 教师一方面应依据教学目标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尽量把当堂课的目标结构化、系统化, 以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表象;另一方面, 还应总结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肯定取得的成绩, 使学生进一步树立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意义

1. 运用“教学案

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的教案具有封闭性、保守性, 从教案的制定到使用的全过程, 仅局限于教师一人, 学生只能被动学习, 而“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 具有开放性、导学性, 它要求教师在上课前, 把教与学的方案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这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运用“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利用此模式进行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时而听, 时而读, 时而记, 时而思, 时而交流, 时而作答, 可谓多种感官齐参与,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历史学习中去,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 运用“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有

初中历史学案导学教学应用浅谈 篇8

关键词:初中历史;做法;环节

所谓导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知识传递方式,建立起“教材—教师—学案—学生”的新型传递过程,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导向性和目的性,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案所提供的相关背景材料,有助于启发思维,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自学的平台,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达到了和谐统一。但学案教学在初中历史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案导学”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现状

在教学实践中,编制“学案”的比较普遍的做法是以历史学科基地或教科研中心为领导,组织分工,确定模式,把“学案”分摊到各个学校组织编写,每个学校又进一步把教学内容细分给不同教师进行编制,最后汇总以供各位老师使用。每一篇“学案”流程整齐划一,设计模式固定化,缺乏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学案”通用全体学生,缺乏教学对象的针对性。“学案”如圣经,一案在手行天下,不同层次的学校、班级、学生都使用同一篇学案,甚至会出现一篇“学案”吃终身的现象,我们姑且把这种“学案”称之为“通用学案”。“学案导学”没有发挥出教师的集体智慧优势,同时也失去了“导”的功能,减轻学生负担变成了减轻教师负担,长此以往,教师的业务水平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特色如何发挥?如何体现因材施教,学有所得?

学生学习效果差异的因素很多,包括年龄、知识积累、思维品质、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生理特性等等。教师普遍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知识积累造成的学习效果的差异,对思维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差异造成学习效果不同重视不足,这些差异必然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领悟和接受进度,产生大小不一、各不相同的学习障碍,如果采用“通用学案”模式,难以做到兼顾全体,因材施教。思维能力拔高的“学案”会让知识积累薄弱的学生倍感吃力,失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注重基础知识,思维能力不足的“学案”又让优秀学生难有提高,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同时兼顾基础知识与较高思维能力的“学案”加大了课堂容量,造成课时不足或者教学内容轻重不分。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优化

学案的编写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用学案导学只有基于初中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才能在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使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知识,而且能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土地改革》一课学案中,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三个问题:问题一,通过材料,分析材料的具体内容,归纳出土地改革的原因;问题二,根据分析出来的原因,判断一下哪个是根本原因,哪些是条件;问题三,说出土地改革的开始标志及内容;最后对土地改革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由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这种设计更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成就感。

历史教师要合理、科学地设置导学的各个环节。科学利用历史学案巧妙地“导”,减少在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设计“探究主题”时,教师可以出一些题目,把这些重点、难点知识隐含在其中,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探究其中的奥妙和知识的应用。当学生遇到难题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讨论,教师适时点拨;为了降低难度,可以设计“探索方法、路径、技巧”对学生进行点拨。导学案中还可设计解题思路、参考答案,解题思路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老师是怎么思考的,明白用恰当的方法来学习,可以事半功倍,更有利于调动学习的兴趣,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增强课堂的学习效果;参考答案让学生在自己思考了之后有一个正确答案进行对照。在课堂上学生的交流合作与参与度低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讨论,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讲“秦的暴政与灭亡”这课时,为突破对秦始皇评价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李白曾写诗赞扬秦始皇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司马迁在《史记》中却说:秦始皇‘刻薄寡思,心如狼虎,‘为人刚愎暴戾,自以为是,喜欢采用刑法杀戮来确定自己的威严。同时民间还流传着‘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那么在你心中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辩论。第二个环节,每个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发表本组的观点,这时教师点拨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最后由教师总结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和技巧。

初中历史学案导学,变教师“带着教材走进课堂”为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教材”,既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又克服了“开放式”教学中遇到的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弱化教师主导地位的弊病,但教师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合理、科学设置导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使每位学生勤于思考、乐在其中,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陆秀玲.反思新课程下的历史“学案导学”.新课程:上,2011(12).

(作者单位 山东省高唐县时风中学)

息县初中历史教学案教学模式 篇9

江苏省淮阴中学姜艳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然而在2005年通过对高一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 90%以上的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权;•86.7%的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处于盲目学习、•模仿学习阶段;91.2%的学生缺乏主动质疑、自主探究的精神;•32.4%的学生不能完整表述阅读方法、解答问题的基本方法,47.6%的学生虽能表述,但非常笼统,存在严重缺陷;67.53%学生对基本的学习方法缺乏了解;90%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突破常规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找到了用学案来导学这种办法,并逐渐形成了有自己学校特色的“历史学科学案导学模式”。该模式是指在历史学科教学中,以历史教材为依据,以历史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大纲(课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从2005年开始,我们历史组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学案导学模式。我们设计的历史学案是由这样几个栏目组成的:考试说明要求、知识结构、基础知识梳理、重点难点点拨(知识整理与提升)、历史常识、学法指导、问题探究、学习反思、课堂延伸等。在具体使用的时候,是先课前发给学生进行预习用,然后课堂上配合教学使用。

到2017年我们的历史学案导学模式已经实践了几年了,到底效果如何,哪些地方是成功的,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为此我们在高二年级又进行了一次关于历史学案使用情况的反馈调查。调查问题设计有二十二题,从回收的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来看总体反应较好,学生普遍认为用历史学案来导学的方法对他们的学习还是很有帮助的。但调查结果中有些情况也是很出乎我们的预料。比如在调查的问题中,我特别关注到这样几个问题:

1、对于学案的编写形式,你比较喜欢并希望开辟的栏目有(可以多选)A、考试说明要求 B、知识结构 C、基础知识梳理 D、重点难点点拨(知识整理与提升)E、历史常识 F、学法指导 G、问题探究 H、学习反思 I、课堂延伸

调查结果是最受欢迎的是基础知识梳理和重点难点点拨(知识整理与提升),其次是知识结构和考试要求说明。而最不受欢迎的则是历史常识和学习反思,其次是问题探究和课堂延伸。

基础知识梳理能被学生接受说明学生还是很重视基本知识的掌握,同时在重难点点拨上看来也起到了预期的效果。而知识结构包括学科整体知识结构、章节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结构线索,这是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通过这种设计,使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我准备以后在设计时拟定好知识系统框架,适当留出空间给学生做笔记,预习,总结。但是对于历史常识和学习反思不受学生欢迎,我也进行了反思,其原因有二:一是我们补充的历史常识不够生动新颖,学生不感兴趣;二是现在应试教育下,对于这些对考试可能帮助不大,而仅是开拓学生视野的知识不愿意花时间阅读。看来以后在这个栏目上我们还要多下功夫找材料,尽量让补充的历史常识文字生动,内容除紧扣教材之外,还要材料新颖,让学生乐读乐看。至于学习反思,学生不喜欢做,当然是由于没有养成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习惯,这就要通过教师思想教育和加强检查来引导学生养成习惯,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把这一做法推广到其它科目的学习中,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并从中受益。而问题探究和课堂延伸不受欢迎其原因跟上面两个大体相同,看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还很不够,学生只习惯于被动地被“填鸭”,而不愿意自己去主动探究,这种学习方法和态度上的不足,需要所有任课老师一起来贯彻给学生一种理念,并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渗透。如在完成“学案”中的问题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补充见解。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互相促进,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鼓励思考,总结解题技巧,引导正确思维。

2、对于基础知识梳理,你是否希望课前通过预习的形式自己解决?

A、是 B、否 C、视难度而定

选是的同学最少,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真正能在课前预习的人其实是很少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二是自主学习精神不够。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加强检查梳理基础知识,同时课堂上也要留出一些时间先让学生完成课前没有来得及预习的内容,再用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让他们简单概括知识内容,并讲述学习时运用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老师纠正错误,总结,完成他们对知识体系的再次构建。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从“学案”得到启示提出一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由感而发提出新的问题。问题提出后,由学生做答,讲出思路,再询问出题者对答案是否满意,由此引出出题者的意图和考查的知识点,老师再适当指导点评,由此引发出学生的创新求异能力。对于一些复杂的或学生很有兴趣的问题,可以留到课后继续借助各种手段获取材料和证实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钻研,甚至表述成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层次。这样做其实也就达到了让学生愿意去用学案进行预习工作,从而达到学案的使用目标。

初中作文教学案(一) 篇10

(一)主备人:年月日

[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审题立意

[教学目标]

1、认识审清作文题目的重要性;

2、掌握常规的审题方法。

[重点难点]

1、从立意的角度寻求亮点;

2、掌握立意的常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审题:

【能力解说】

认真审题,符合题意,是中考作文第一关,也是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一条。它需要正确地把握试题所涵盖的审题立意的角度、主要内容、中心、文体、字数等。要使所写的文章“符合题意”,就要对作文题目的每个字、词、符号、图表等仔细品读,细心揣摩,全面审核和理解其含义,正确地把握命题意图,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确立中心意旨。

【策略解读】

1、对试题作适当分解,以求对作文要求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不致因遗漏而偏离 题意。目前的话题作文命题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材料、提示语、话题和要求。话题作文的材料起个领头的作用,或提供一个事实或讲述一段小故事或给出一幅(组)漫画等,用意在于吸引考生注意力,激起考生的写作兴趣,将考生的思维引入材料所提供的情境。提示语的作用或是对材料作解释说明,或是补充介绍,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材料,更有效地打开思路。审题的重点应放在提示语上,而不应过分拘泥于材料,如果过多关注材料,思路反而会受到约束。话题是由材料引出的,是在材料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作文的中心议题。话题和材料的关系,话题范围既可能仅仅是材料蕴含的意义中的一部分,也可能远远超过材料所蕴含的意义。对话题和材料关系的分析把握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一环。要求(或注意)则是对作文提出一些具体的诸如立意、选材、文体、题目、篇幅等方面的规定。

2、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一般说来,试题中总会有一两个对理解题意起关 键作用的词语,把握住这些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审题就不会产生偏差。

首先要看懂字面义。准确理解题目的字面含义,是领悟题旨的第一步。例如“诚 信”有诚实与守信用两层含义,有不少考生把握不当,忽视将二者联系起来理解,因而顾此失彼。或侧重谈“诚”,片面地将“诚”理解为“忠诚”,再引申为“愚忠”、“服从”等。或侧重谈“信”,甚至将“信”误解为“信奉”、“承诺”、“信服”等。诸如此类文章,由于未能从整体上围绕“诚信”行文,因此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其次要吃透深层义。深层义是蕴含在题目里面的,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才能感知。例如“善待自我”,对其深层义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思考:善待自我,就是完善自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包括提升自我、批评自我、超越自我、娱乐自我等;从反面看,如此“善待”要不得——迁就自我、放纵自我、包庇自我、戕害自我等。写出了这两种“善待观”,再说明善待自我不仅仅是“自我”的事,它还关系到家庭、社会和国家,这样文章就有了深度和广度,其社会意义也就显豁了。

3、仔细领会提示义。这几年来的“话题作文”,在表述“话题”的文字之后,往往还有提示语。另外还有几点“注意”“要求”。这些提示语和“注意”“要求”,既是限制,又是启发;既是规定,又是提示,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性语言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的利用。有时候,利用这些提示信息,可以使我们轻松地按照试题的要求成篇。

例如,作文题目要求中这样说:“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这里给予了我们很多启发:①可以围绕“诚信”写自己的经历;②可以写自己对“诚信”的感悟;③可以就社会、家庭等方面,谈对“诚信”的看法;④可以虚构情节编述故事;⑤可以就寓言提供的材料,写一则有关“诚信”的新寓言。不管怎么去写,都要围绕“诚信”展开。

总之,符合题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符合命题意图。对命题者所给的题目,要求考生能准确、全面地理解。准确,强调审题时要分清楚是非、优劣、高下、大小、可否等;全面,则强调审题时看清试题的各个部分的字面和深层的含义。二是文章和题目相符。最近几年考

话题作文,都要求考生自拟题目,更容易出现这个情况。话题作文很宽泛,如何选准一个切入的角度非常关键,这个角度应该既体现在文章的标题上,也应该体现在文章的内容上。有些考生喜欢把拟写标题作为写文章的最后一步工作来做,也就是把文章写好后再来拟写标题,这就很容易犯文题不符的毛病。

二、立意

【能力解说】

所谓“中心明确”,就是一篇作文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并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率所有的材料。

【策略解读】

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它是一根红线,贯穿全篇。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等要以中心为依据。“明确”即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因此中心的确立要鲜明、集中,这个中心要贯穿始终。“中心”的表述上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应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中心”所在的位置也要尽可能显著,最好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正确、准确,也是对中心的要求。“正确”就是作为中心所表达的思想观点要健康、积极。“准确”就是对题目、材料的把握不偏不倚,重点准确、突出。

考场上考生作文的中心往往有这些特点:并没有形成明确的写作意识,动笔的时候一般没有清晰的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往往是内心感受的自我表现,因此形成的中心是空泛的。为此,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文章中心要单一集中。话题作文的“话题”都比较宽泛,可以容纳的东西较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分解出许多具体的题目,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文章的中心都必须与“话题”的中心意思相合,并且文章一旦落实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上,又必须形成自己的写作中心。在一篇短小的文章中,如果东拉西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就会使人不得要领,不知所云。一篇文章,内容应该丰富,但中心必须明确。文章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都必须受中心的管束和统帅,都必须为表现和深化中心服务。

2、表达中心的语句要突出显豁。在行文时,要用准确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点。把表达中心的语句放在突出、显豁的位置,可以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清楚地了解作者的观点或主旨,这在考试作文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具体方法可以开门见山,揭示题旨;可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也可以段首显示,反复强调。

3、把握具体文体应有特定的中心表现形式。不同的文体中心的表现形式不同,在议论文中表现为某种思想认识,具有明显的逻辑成分,中心论点可以用判断的形式概括;在记叙性的文字中表现为某种感受或表象,明确的逻辑概括很少或比较含蓄,有时也可以通过抒情议论的方式,揭示或点化写人记事的意义或自己的感悟。

紧扣命题,中心明确,这是考场作文保证公平性的唯一手段。

【中考例析】站在心灵的十字路口(审题)

生活中遇到选择,正如航行中遇到波浪一样平常。有些选择,我们是很容易在A、B、C、D之间打上勾的,例如有桥在河上,我们不会趟水过去;大雨滂沱的时候,我们不会为是否打开雨伞而犹豫。但是,有的选择却不是那么容易作出的,它们会在我们的心海掀起波涛,让我们在十字路口徘徊不前。

什么样的选择会让我们陷入困境呢?心灵的选择。那些给我们造成巨大难题的选择,往往涉及意识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这些选择,向左,会震撼心灵;向右,又可能损害现实利益。当我们遇上时,往往会手足无措,斗争的焦点是精神力量与现实力量之间的较量。如何是好?首先,选择要有原则。一个缺乏原则的人,不仅不利己,而且损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确立自己的原则立场,确立自己的生活态度。当遇到心灵的选择时,首先要剖析自己,看看自己站在什么立场上,摆出原则,作出选择。世界上不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不会有两种完全相同的思想。面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答案。但是,对于一个进步健康的社会来说,一个良好品格的人应该把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这应该是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原则。这就是说,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我们应该以“大是”为原则,这既是法律的约束,也是道德的要求。总之,只有树立正确的原则,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其次,个人要承担选择的责任。选择是个人作出的,特别是对于触及心灵的选择。一定会有所得有所失,对于一切后果,我们应该勇敢地承担起来。像贝尔,他既然选择发明电话,就会担负所有物质上的困难和不为人所理解的困境;像那位登山者,他选择了舍己为人,就要承受可能冻死的命运。如果推卸责任,不仅失去了在选择中放弃的事物,就是自己选择的终点也达不到。担负起责任,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则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两者皆得。

最后,从踏上我们选择的道路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应该勇往直前,绝不后悔。坚持不一定就是胜利,而成功却一定是坚持的结果。生活的道路不存在回头的可能,不要再留恋或者后悔,选择了一条路,就要一口气走到底,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中我们是否有一颗恒心,抱紧信念。

面对心灵的选择,我们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上,让我们以原则为路标,以坚持为双脚,大步迈向目标。

解析:这篇议论文准确地抓住题目的“心灵”与“选择”这两个要素进行阐述,第一段中有这样的话:“有的选择却不是那么容易作出的,它们会在我们的心海掀起波涛,让我们在十字路口徘徊不前。”这里,两个要素都得到体现,有力地避免了话题的偏离。

【例文解析】我的欢乐(立意)

人,昏沉沉,我的心也被感染。过惯了学校生活,想从这紧张中挣扎出来,于是便出来走走,想找回失去的欢乐。

整日埋在书中,两耳不闻窗外事,竟不知如何找回欢乐。此时,我的脚却不由自主地挪向我的家。

我走在坑坑洼洼的小路上,踩着辛酸,踩着希望,踩着千百年来祖辈们的足迹,慢慢走向村子,仿佛那尘封已久的快乐就在那儿,就在那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上。我一下子回想到童年:也是那种天色,也是这条小路,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用小小的手抓着大大的刀在土疙瘩上划着刻着,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是在刻一件艺术品,在刻一件美好的事物。“土疙瘩刻泥人,刻个泥人像瘟神。”家乡的童谣此刻在我脑海中依旧清晰如故。

小路曲折。穿过小巷,伸进绿野,耳边又响起豪放的打号声,千百次,村里的男人喊着号子在祖辈们耕耘了千百年的土地上,播下希望,洒下汗水。他们如一棵棵青松屹立于蓝天绿野之间,向命运,向贫穷宣战。记得这雄壮的号子曾无数次把我从失望的泥潭中找回。想到这里,我的心情也好像轻松多了。

村里的男子爱喝酒。大碗大碗斟满了酒,一饮而尽,然后摸摸胡子,抹抹嘴。酒融化了一天的劳累,燃旺了他们的生命之火。号子是魂,酒是胆。这才是生活,实实在在的生活。

终于到家了。家是贫穷的:没有电话,没有冰箱;家又是富有的:家有猪,有自家种的白菜、黄瓜。平日不在家的日子,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清苦得不能再清苦。可是一回到家,家人那浓厚的亲情几乎把我融化。门叩开了,家人迎出来,问这问那。平时舍不得吃的,全拿出来;舍不得花的,破例花了。母亲捧着我的脸,眼里充满慈爱,父亲直往我碗里夹菜。饭后和朋友们坐在打谷场上,坐在草地上,欣赏大自然亮丽的风光,嬉戏在大自然宽阔的怀抱中——多么欢乐!我真傻,能够生活在这样一片土地上,不正是我的快乐吗?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我感到家乡是一个人最大的安慰,家乡是一个人最大的快乐——我终于找回了欢乐。我一定好好珍惜!

尤瑟娜尔曾说过:“我的家乡是一本好书。”我以为没有比这更确切的认识了。家乡是一部巨著,永远没有末页,我真想延长生命,不贪图长寿,只为多读几页,来享受我的欢乐。

【解析】这是一篇难得的佳作。感情的深沉,意象的醇厚,构思的巧妙,在一般的学生习作中是不多见的。

本文抒发的是千百年来游子所吟唱的对家乡的爱——一个古老得长满苔藓却又鲜活得活蹦乱跳的话题。曲折的小路,雄壮的号子,喝酒的豪爽,还有贫穷而富有的家,所有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景象,却寄托着小作者深沉的情感。作者说:“家乡是一部巨著,永远没有末页。”这种挚爱的深沉,造语的凝炼,确实是立意高远、不同一般。

本文的构思十分巧妙,巧妙得几乎不露斧凿的痕迹。文章从寻找欢乐写起,然后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幅家乡的图画。当我们在欣赏这一幅幅家乡美景、庆幸作者找回了欢乐的时候,文章讴歌家乡的主题便豁然而出了。真是信笔所至,随意挥洒,却在不经意间铸造起了一个凝重的主题。

从上文的立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新的立意方式:没有赞美家乡的优美辞藻,没有直抒胸臆的豪言壮语,但一切情感尽在对家乡生活的描绘中。处处有景,景景有情,景真而情切,这便是立意的最高境界。

[目标测评]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两个朋友一同去参观动物园。动物园非常大,他们的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动物都参观到。他们便约定:不走回头路,每到一处路口,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前进。

第一个路口出现在眼前时,路标上写着一侧通往狮子园,一侧通往老虎山。他们琢磨了一下,选择了狮子园,因为狮子是“草原之王”。又到一处路口,分别通向熊猫馆和孔雀馆,他们选择了熊猫馆,熊猫是“国宝”嘛……他们一边走,一边选择。每选择一次,就放弃一次,遗憾一次。但他们必须当机立断,若犹豫不决,时间不等人,他们失去的将更多。只有迅速作出选择,才能减少遗憾,得到更多的收获。

请就“放弃一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650字。⑥不得抄袭。

思维启导:人生莫不如此。左右为难的情形会时常出现:比如面对两份同具诱惑力的工作,两个同具诱惑力的追求者。为了得到“一半”,你必须放弃另外“一半”。若过多地权衡,患得患失,到头来将两手空空,一无所得。我们不必为此感到悲伤,能抓住人生“一半”的美好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本书叫《虚掩的门》,你只需翻一下,上下五千年、大千世界就在你面前敞开了。生活中有许多神秘的或美好的东西,似乎难以寻觅,难以理解,难以登堂入室,但只要你有勇气、善思考、敢行动,美好神秘的世界之门就会向你敞开,原来它只是虚掩的。

高中历史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 篇11

关键词:特征    内容     流程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013

一、高中历史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一)精心设计教学

学案导学教学设计要做到“三个要”。一是要根据高中历史课的内容安排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工作,这是设计学案最为根本的思路;二是要以从文本中提炼出来的学案问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活动过程为基本线索,还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和本课时的训练目标来设计学案;三是要潜心研究,准确解读历史教科书,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对文本教材进行整理加工、开发利用,从而形成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内容鲜明、条理清楚的、过渡自然的学案。同时还要根据具体的课型、不同的学段,设计出理想化的学案。

(二)讲课精练高效

一般情况下,教师连续讲课应把握在3-8分钟,整堂课教师讲课最多不超过15-20分钟,要做到精讲、互动(包括学生看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背诵记忆、动手练习等)有机穿插进行,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板书、三案(学案、教案(导案)、练案)等媒体的作用,力求课堂容量、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学生学习历史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

我们的历史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杜绝走向习题化的弊端。在设计学案的时候一定要授之以渔,加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指导,积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听众的被动接受局面。精心设计学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来。教师一定要坚持执行先学后教的教学原则,发扬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四)落实历史课堂的分层教学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今天的学案设计一定要体现出层次化,体现出梯度化,设计学案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在训练中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创造出辉煌,这样学生会慢慢爱上历史课。

(五)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历史课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学生会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反馈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达成预先设计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方法与过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学案一般包括的基本环节(基本内容)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主要包括“识记”“理解”“运用”等不同层级的知识能力的要求。

(二)学习重点难点

告知学生本节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有侧重地去看,减少学生的盲目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应予以汇总分类,留到上课时再做统一解答。

(三)自主学习检测

以知识填空、知识问答﹑基本运用等试题形式对本课时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

(四)知识点拨

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化与拓展,主要对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思路进行分析,对易混淆知识点进行比较,并适当进行拓展和延伸。

(五)经典体验

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经典试题(高考、联考、模拟等试题)2-3道,让学生感知、体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它由解题思路和答案两部分组成。

(六)自主(合作)探究

设计2-4个契合本课重点和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先自学、合作学习,再自已动脑动手,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七)课堂反馈

对当堂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测。题目要少而精,点面结合,力求举一反三,符合高中历史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四段八步”是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四个教学阶段各有两个教学步骤,一共八个步骤。

(一)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

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这是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的独立学习。这一自主学习具体来说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就是在学习历史课程之前,教师根据学生提前预设的学案内容自主探究文本,在学案三维目标、学案重难点、学案方法的指引点拨下,再结合自身的文化底蕴,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以及网上查询等方法,与历史教材亲密接触,完成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的习题,初步整体感知文本。第二就是质疑,将自己不懂的问题、不理解的问题标记出来,做好批注,以备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合作探究。

(二)合作探究

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合作学习阶段,分为两步:(1)对学——学生结对相互检查学案的完成情况,指出错漏处,并相互启发,解决独学时的部分疑难。(2)群学——首先,在学习小组内,组员各自提交问题进行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再解决部分疑难;然后,各小组将共同的问题提交班级研讨,进行更大范围的展示交流。

(三)评价反馈

学生在展示的时候,教师要适时点拨,完成学生的能力体系,形成相关技能。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突出历史知识的重点,突破历史知识的难点,让学生整理历史笔记,建构自己的历史知识网络。

总之,在历史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学案,多层次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依据学案导学,让学生实践、练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赵恒烈,冯习泽.历史学科的创造教育[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2]刘军主编.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齊健主编.历史教育价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张静主编.历史学习方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道路运输行政处罚案件卷宗制作规范下一篇:八年级日记珍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