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新

2024-09-28

知识创新(共8篇)

知识创新 篇1

知识积累比知识创新更重要/知识创新比知识积累更重要

重庆大学VS中山大学 陈词阶段 正方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从幼发拉底河的文明之花,到现今人类文化的美丽奇葩,从刀更火种的原始社会,到信息爆炸的新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来都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所谓知识是指人们在改造世界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而知识积累,则是对知识进行学习储备以及对知识结构进行不断完善的过程,它既包括个人知识,由少到多的纵向积累,也包括知识在多个人之间传播的横向积累,它既是量的增加也是质的提高,知识积

累不是简单的堆彻而是扬弃,而知识创新则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知识的过程,知识创新仅是创新的一部分,创新还包括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今天我们的比较标准在于看谁对于知识的传承运用和人类文明的延续发展有着更为广泛而重大的意义。我方认为知识积累比知识创新更重要,首先从知识积累的特性来看,知识积累具有乘数效应和可内化性,所谓知识积累的乘数效应,是以积累的知识为基础,将学习吸收更多的知识,知识积累的雪球会越滚越大,知识量和知识价值都会呈倍数增加,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知识资本,而知识的可内化性又能将客观存在的外向性知识内化为真正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内因性知识,因此知识积累能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的发展。其次,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其最主要的特征是能够进行知识积累,从前人那里学习经验吸取教训,使得文明得以传承。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其本质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知识积累的丰厚,何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因此知识积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最基础最持久的动力。最后,从知识创新和知识积累两者的关系来看,知识积累既是知识创新的活水源头又是其归宿。人类知识创新的每一朵奇葩,都离不开他脚下积累的沃土,而任何创新成果最终都必将汇入人类知识积累的海洋成为人类永久的财富。记得牛顿说过:“之所以看得这么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今天就让我们站在人类几千年知识积累的肩膀上,眺望人类灿烂辉煌的未来。谢谢大家。

感谢正方一辩,下面我们有请反方一辩发言,您的时间是三分钟。

反方一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今天对方辩友站在牛顿的肩膀上眺看未来,但是牛顿就没有自己的创新吗?对方辩

友说:知识创新的源头是知识积累,那么积累的知识又从何来,是否源头又是创新呢?对方辩友说:知识创新的归宿是知识积累,那么积累的知识的归宿又是什么,是不是创新着运用到生产之中去呢?对方辩友对知识的扬弃也认为是积累,如果新知不创,谁来告诉我们旧知是错的,对方辩友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是知识积累,那么推动社会发展的这些新知识是如何凭着积累就积出来的呢?知识积累是对已有知识的聚积,而知识创新是对知识的扬弃和新知识的创造,他强调知识的拓展与深化,虽然积累与创新两者都不可或缺,但是从知识的本质属性和社会作用两个层面看,知识创新更重要。首先从知识的本质属性来看,知识创新更重要。第一,知识的本质是求真,求真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不断接近,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的不断拓展,它要求人们必须不断以新的实现,突破已有知识的局限,发现更深刻的本质,揭示世界更复杂的规律,满足于已有知识的积累,对真理的探求怎能适应客观存在的变化,怎能突破认识主体的局限。第二,知识的应用实际上是求新。知识的应用不是对已有知识的简单模仿或生搬硬套,因为应用的主体、对象、时间、地点等条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不断发现新问题,作出新判断开拓新思路,才能得到新答案,达到应用的目的。其次从知识的作用看,第一,与知识积累相比,知识创新才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第一动力,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生产力的革命,只有知识创新才能不断创造新技术与新工具,才能实现知识向现实生产转化的持续与活力,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社会文化的推陈出新,只有知识创新才能不断扩大文化库存的质与量,才能不断创造文化延续的新手段与新载体,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社会制度的变革,知识创新是制度变革的引导。第二,与知识积累相比,知识创新才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我们正

处在知识经济信息革命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给了中国超赶先进的新时机,如果我们满足于已有的和他人的知识,就难以迎接竞争的挑战,就难以抓住超越的机遇,就难以摆脱落后挤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谢谢。

主席:感谢反方一辩,下面是进入他们的一对一攻辩阶段首先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反方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您的时间是一分三十秒,请。

攻辩阶段 正方二辩: 谢谢主席,有请反方三辩。创新出来的知识能否直接作用于生产力,推动其发展?

反方三辩: 莫非对方辩友认为我们的知识创新是在地球之外的某个社会进行的,又或者对方辩友认为知识创新是在知识体系之外进行的,知识创新是在知

识体系、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完成的,它仅仅创造出来还不够,还需要应用于社会生产力,这就是知识创新意义之所在。

正方二辩 :那么你方的定义就是说知识创新还包括创新出来的知识的使用过程。

反方三辩 :莫非对方辩友认为,我们创新出来的知识是不能用的。

正方二辩: 那么请问:知识积累是否也包括积累的知识的使用呢?

反方三辩: 应用本来就既包括创新,也包括积累,而在应用过程中明显创造性的应用更为重要,对方辩友应该听说过活学活用,因时因地制宜吧。

正方二辩 :所以是否每一次人类创新出来的知识最终都会积累沉淀为人类知识不断增长的一部分,才能够发挥其价

值呢?

反方三辩 :对方辩友是不是说积累离不开创新,创新也离不开积累呢?这一点是我方和对方已经达成共识的,但是对方辩友似乎无法从其必要性推出其重要性,他们两个互为前提,但是明显知识创新更为重要。

正方二辩 :请对方不要扣我帽子,请问这上面那个过程是不是知识由少到多的个人积累和向社会横向积累的一个过程呢?

反方三辩 :无论如何积累知识都是创造出来的。

主席:谢谢两位,有请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时间为 1 分 30 秒。请控制好。

反方二辩 :有请对方二辩,谢谢。当

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阶段,社会转型的主要性质是什么。

正方二辩 :当前我国的确是属于社会转型阶段,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借鉴和吸取前人的经验,让我们的知识积累不断发展,为什么要科教兴国,就是要提高全民的素质。

反方二辩 :请教了,社会转型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正方二辩 :社会转型的主要问题就是因为我们当前太多的人想去创新可是知识积累的又不够,所以就导致了整个社会上可能会出现一部分不够脚踏实地不够真真扎扎点滴积累的这样一个状态呀!

反方二辩 :是不是我们今天在没有脚踏实地的时候谈国家的社会转型呢?请教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正方二辩 :关键之所在就是要我们更加注重指示积累的重要作用!今天我们谈知识积累和知识创新,并非要排除另一方,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无论任何知识创新的使用,都必须取决于我们知识积累的高度呀!谢谢

反方二辩 :对方辩友说的这是转型呢还是转弯我不知道,中国面对的新形势是不是前有古人的,如果以前有过什么时候有过呢?

正方二辩 :对方辩友,的确是有过但是我们说中国自古至今创造了很多辉煌,从四大发明到最近的各类新成果新知识,但是我们说有那一样知识不是最终通过积累学习最终成为我们个人的素质呢,谢谢!

主席:好,现在请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时间 1 分 秒的限时。

正方三辩 :好,有请对方三辩。请问没有知识创新是不是一定就没有知识积累呢?

反方三辩 :没有知识创新的那知识积累的知识又是从那里来的呢?难道是从天下掉下来的。

正方三辩 :我们说知识积累有三大,学习、实践和创新,请问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知识也增加了,这是不是知识创新带来的呢?

反方三辩 :请问如果没有第一个人被蛇咬,如果你没有曾经被蛇咬过,有谁会知道蛇是可以咬人的呢?

正方三辩 :那请问我们通过接受教育亲身体验所得来的知识,难道是知识创新带来的吗?

反方三辩 :对方辩友所说的是个人的知识积累,可是如果每一个人都像对方辩友想我还是知识积累吧创新多辛苦,那世界上的知识从哪里来!难道告诉我是靠火星人给我们从火星运过来吗?

正方三辩 :再问一个问题,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三者能否等同。

反方三辩 :当然拉!难道对方辩友认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这些都不包含知识吗?

正方三辩 :但是技术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手段,而知识呢则是一种抽象的认识,对方辩友是不是想告诉我们,技术本身就是一种知识呢?

反方三辩 :对方辩友刚才跟我们说他们的知识积累是脚踏实地的,这会儿又说积累出来的知识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

阁,这点我方实在不敢苟同呀!

正方三辩 :但是想请问对方辩友的是知识创新到底是不是知识积累的必要条件呢?

反方三辩 :难道没有创新出来的知识对方辩友是如何积累的呢?

正方三辩 :那请问我学习我妈告诉我一些东西这能叫做知识创新吗?

主席:那么下面有请反方三辩选择正方的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反方三辩 :谢谢主席,有请对方三辩。,请问社会生产力中是否包含着知识?

正方三辩 :对方辩友在社会生产力中当然包括知识,但是我们看到知识创新是通过创新成果的应用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知识积累呢不仅能够间接推

动生产力的发展,更能够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就算从这一角度而言,也是知识积累比知识创新更加重要呀!

反方三辩 :很明显对方辩友混淆了知识传播与知识积累之间的区别,请问对方辩友,先进生产力与落后生产力二者之间的本质差别是否在于知识上的差异呢?

正方三辩 :知识传播怎么不是知识积累呢?,举一个例子孔子当年他周游列国,广收门徒到处传播儒学知识,如果说这不是社会的知识积累的话,难道说他在组团搞观光旅游吗?

反方三辩 :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我方问题,先进生产力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差别是否在于知识上的差异。正方三辩 :是在知识上的差异呀!而

我们呀看到的这个差异是什么呢?还不是知识积累程度上的一种差异吗?

反方三辩 :莫非对方辩友认为新生产力之所以新是因为知识积的特别多,旧生产力之所以旧是因为知识积的特别少吗?请问新生产力之所以比旧生产力先进,是否说明了知识创新在生产力变革中所起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正方三辩 :对方辩友,是必不可少,我方从来没有否认过知识创新的重要性,但我们要看到知识积累呢,是知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其一。第二,知识基础的深度和广度呢决定了知识创新的深度和广度。第三呢,知识创新的成果必须通过知识积累才能够保存下来。所以我方认为知识积累比知识创新更重要呀!谢谢

主席:时间到,下面有请正方一辩做攻

辩总结,您的时间也是一分三十秒

正方一辩 :谢谢主席,刚才的攻辩阶段,对方辩友主要范了以下几点错误。第一,我方请教对方辩友创新出来的知识能否直接作用于生产力,对方告诉我们说创新的知识当然要通过使用,创新就包括使用,如果说创新也包括创新成果的转换与使用的话,那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创新成果,而创新成果的转换却寥寥无几呢?所以对方辩友今天一直给我们论证的是知识创新加上知识创新成果的转换与运用比知识积累更重要,对方辩友明显偷换概念。第二,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知识积累的源头是创新,可是我们都知道,知识积累很大的源头都是实践,对方辩友是不是说所有的实践都是在创新呢?第三,对方辩友告诉我们,知识创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三者都是等同的关系,是这样的吗?我们说,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第四,今天我方并不是说个人的知识积累,我们也说了知识必须在多个人之间进行传播的横向积累,举个例子就好比说是一棵树在成长当然是积累,一片树林里面的树在生长,也是在积累,对方辩友今天为什么只见树目不见深林呢?而反观我方二辩和三辩的问题都说明了创新出来的知识必须通过推广必须通过使用必须通过更多的人学习积累下来,才能真正推动生产力的作用,所以说知识积累更重要嘛。谢谢大家。

主席 :好,谢谢。下面有请反方一辩做攻辩小结

反方一辩 :谢谢主席,首先在正方二辩问我的问题中,知识创新出的知识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我方回答是创新转化的,为什么只有电磁理论,你积累了还是电磁理论,怎么就变成了电话

呢?是不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是不是需要创新之后知识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使用,而这一点积累能完成吗?在我方问出的问题中,社会转型的性质是什么,要解决这个社会转型的问题,靠什么?对方辩友说要借鉴吸收,请问今天我们是借鉴那国的经验,吸收哪国的理论,就能完成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呢?在对方辩友问我们的问题中,没有创新是不是一定没有知识积累,我们可以肯定的回答:当然没有。因为没有创造出知识,请问你们积累什么?而对方辩友说积累不一定要靠创新啊!可以通过学习,那么请问你们学习的知识又是如何来的?孔老夫子的知识是天上掉下来的吗?在我方问出的问题中生产力的转化是否包含着知识?新旧生产力的区别是否是因为知识?对方辩友说承认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创新很重要,但是我们要看到知识积累又很必要,所以知识积累就比知识创新更重要那么这个必要比重要更重要的重要结论,对方辩友是如何得出的

呢?对方辩友说知识普及也是一种积累,请问积累的知识传来传去对知识总量的增加有差别吗?能造成积累吗?

自由辩论阶段

主席 :时间到,谢谢你!好,下面是大家期待已久的自由辩论阶段,共十分钟,双方各有五分钟,我们首先由正方开始,有请:

正方四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刚才对方辩友告诉我们,没有知识创新,就一定没有知识积累,那我想请问对方了:学习和实践能不能达到知识积累?

反方四辩 :请问对方辩友您学习的东西是不是前人的知识创新呢?相对论对于经典力学的突破中到底是创新更重要还是积累更重要呢?

正方三辩 :我承认有相对论呀,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我们是积累的知识呀,我们要知识积累,可以学习实践的创新都可以获取知识,而且像我亲身体验我通过某些时间活动去获取知识,难道是知识创新带来的吗?

反方三辩:莫非对方辩友认为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是通过积累牛顿力学,不做任何创新就忽然之间积出来了吗?

正方二辩:看来对方辩友也承认了知识的创新要站在积累的 土之上才能够开出奇葩,那我们请问:今天我们说搞可持续发展要靠的是积累,为什么没有说搞创造性的跳跃式发展呢?

反方二辩:中国今天为什么搞可持续发展?正是因为以前从来没有面对这个问题,在可持续发展中我们要不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呢?

正方二辩:所以说我们要搞的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再加上知识创新,可是一切的源头和一切的归宿都是知识的积累。

反方一辩:但这个知识创新不是创新吗?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如果没有知识创新,对方辩友认为我们的制度、技术都是无知无谓的吗?

正方一辩:对方刚才告诉我们说知识创新也是知识积累的源头,这难道也不是告诉我们说知识是创新是知识积累的必要条件吗?

反方三辨:知识创新可不仅仅是知识积累的源头,还是知识积累不断推进的改革手段,甚至还是知识积累的归缩。

正方一辩:我就请问对方辩友:知识创新的使用是否取决于知识积累的程度呢?

反方四辩:当然不止取决于知识积累的程度。我们今天发现了一条理论,明天把它变成实际应用,这中间是创新。

正方二辩:对方辩方那我就奇怪,为什么同样是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外国人用来做枪炮,中国人却用来放鞭炮?

反方四辩:请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为什么火药在中国只能是烟花,但是在西方却成了炸药,到底是创新还是积累带来的?

正方三辩:但是对方辩友告诉我们的是所有的知识创新都是知识积累带来的。那我们知道:地球它是绕着太阳转的,那是不是说这是一种知识的创新吧?

反方三辩:如果没有人发现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对方辩友面对地球,日积月积也积不出这个知识吧?

正方二辩:所以对方辩友在跟我们说发现知识,请问发现知识等于知识创新吗?哥伦布到底是发现了新大陆还是创造了新大陆?

反方二辩:莫非对方辩友认为哥伦布是积累了新大陆?

正方四辩:我方可从来没有说这样的例子,请问对方辩友:刚才您方三辩说知识创新等同于技术制度创新,您做何解释?

反方二辩:我们已经说了,在技术创新中和知识创新中都有其知识内涵,按照对方一辩的理论雪球是否应该越滚越大,还是越滚越小最后化掉拉倒呢?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什么?他们说知识创新呢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前提,所以说知识创新就比技术创新

和制度创新更重要。那知识积累也是知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是不是说知识积累就比知识创新更重要了呢?

反方四辩:那今天对方是否认为知识创新不等同天体制创新、管理创新,那么是不是知识积累也不等同于体制管理、体制积累和技术积累?

正方四辩:可是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逻辑,含有知识的内涵它就等同了。那我告诉你今天中午我的肚子里吃了一只烤鸭,是不是烤鸭就等同于我呢?

反方一辩:可是对方辩友刚刚告诉我们制度创新是不是创新,就是说制度不是知识。可是回答我方攻辩的时候为什么要说解决中国现状要靠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先进制度,这你吸取的是知识吗?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我说我们借鉴外

国的经验知识,经验是不是一种知识呢?

反方四辩:经验与知识有没有区别,请教对方辩友?

正方二辩:我方当然知道,而且对方辩友请不要再一次的给我们混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请问:我说一个人技术好,等于说他知识好吗?

反方三辩:莫非一个技术好的人在对方辩友眼里就是一个无知的人吗?

正方一辩:那请问:如果说技术等于知识的话,那我们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股票的知识,但是

像巴非特那样用高超的炒股技术的人为什么寥寥无几呢?

反方二辩:你只是在说一个不同的知识应用于不同的领域的问题,能够论证那些股票知识不是知识吗?我想请教:今天推动积累水平提高的需要不需要手段的创新?

正方三辩:当然需要,但是我们可以举一个同一语的例子,贝克汉姆大家知道,他足球的知识很好是代表足球的技术很好吗?

反方四辩:那么请问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它的目的是什么?

正方三辩:国家知识创新体系是为了我们更好的能够创造出新的知识来积累,来促动我们社会的发展。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可千万不要把知识当成邮票,只是为了积累来收成,知识最终的目的是创新性的应用,对方辩友。

~ 26 ~

正方二辩 : 创造出新的知识 , 所以才要把它积累下来更多的传播和和运用。

反方二辩:这是不是又停留在一个积累比不比积累重要性的基础上呢?我想请教:今天科技馆里陈列的是什么?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反而是一再给我们扣帽子,说我们要把它停滞,其实对方老是在说“如果没有,如果没有 …… “那请您正面回答解释一下。

反方一辩:请问对方辩友让我们解释什么呢?因为是对方辩友“如果没有,如果没有 ……” 正方四辩 : 对方始终在强调知识创新就一定是知识积累的前提 , 那我想请问你 : 我要利用查字典的知识去查到很多知识 , 这是不是也是前提呢 ?

~ 27 ~

反方四辩 : 那么是谁告诉您查字典的知识 , 是不是有人教职工您 , 是不是有人首先创造出来您才尽其用知道了呢 ? 正方四辩 : 谁告诉我知识我就在进行知识创新了吗 ? 反方三辩 : 那您查的字典难道不是知识创新得来的 , 莫非是天上掉下来的 ? 正方二辩 : 当然是通过前人积累下来的。

反方二辩:那么我想请教:第一次产业革命中是不是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才把我们带入一个新的时代?

正方三辩:如果当时瓦特用了这个蒸汽机就马上把它扔了的话,我们不把它积累下来的话恐怕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蒸

~ 28 ~

汽机是什么,可能我们的世界还是“两岸猿声啼不住,惟见长江天际流”。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是不是还说积累很必要呢?

正方二辩:我们是说积累不仅是源头,而且更决定了知识创新出来后运用的高度,不然为什么有的人用电冰箱来放棉被,有的人却用洗衣机来装大米呢?

反方四辩:请教对方辩友:今天中国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要不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正方三辩:是,当然是这样的,这是大家公认的常识。但是我们要吸取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先进经验是什么?这本来就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对方辩友不是在论证我方的观点吗?

~ 29 ~

反方三辩:既然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为什么吸取来之后还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这结合的一瞬是不是创新的光芒?

正方二辩:所以我们才说知识创新的那灿烂光华的确是很重要,但是我们更要知识传承的开长地久。

反方二辩:都已经说到是灿烂光华了,怎么还否认创新的重要性?

正方三辩:是,灿烂光华就说明了它更重要吗?我们说无论是宏观的社会发展,还是文明传承,还是微观的个人成才,实际上都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而知识创新只不是推动其实现的一种力量而已。对方辩友能说知识创新就比知识积累更重要吗?

反方一辩:谢谢对方辩友,对方辩友刚才说知识创新是灿烂光华,灿烂光华更

~ 30 ~

重要。

正方四辩:从源头伴随以及归宿来看我们认为知识积累比知识创新更重要 ……(时间到)反方四辩 : 今天是什么让我们有了千里眼 ? 不是按对方辩友所说的知识积累站在高山上 , 而是因为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对方辩友。

反方三辩:是什么让我们有了顺风耳?不是因为我们武功高强能够千里传音,而是因为贝尔发明了电话。

反方一辩:是什么让我们能移山填海?不是因为千百个愚公一起来劳动,而是我们改良了炸药。

[ 观众答辩 ] 观众 1 :刚才反方一直强调正方说的

~ 31 ~

是知识积累的必要性,我个人感觉在创新的过程当中它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在创新过程中我们也注重对于前人成果的保留和借鉴和保留它仅仅表现在必要性上面吗?

反方四辩:我们说创新的过程当中积累诚然是必要的。我们举一个例子,今天创新包含四个过程:第一是酝酿;第二是发现;第三是建构;第四是成型。在酝酿和发现阶段 , 我们说在积累的知识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有创新的能力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创新。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积累诚然是必要的,但是有许多人都做了这样的积累,为什么只有牛顿能够发现经典力学?为什么只有爱因斯坦能发明相对论?说明知识创新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实际上也是要培养一种创新意识。有了创新意识之后,我们才能

[1] [2] 下一页

~ 32 ~

~ 33 ~

知识创新 篇2

一、企业知识创新的概念和特征

知识创新, 是指通过企业的知识管理, 在知识获取、处理、共享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新的发展, 探索新的规律, 创立新的学说, 并将知识不断地应用到新的领域并在新的领域不断创新, 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创造知识附加值, 使企业获得经营成功。

知识创新具有以下特征:

独创性。知识创新是新观念、新设想、新方案及新工艺等的采用, 它甚至破坏原有的秩序。知识创新实践常常表现为勇于探索、打破常规, 知识创新活动是各种相关因素相互整合的结果。

系统性。知识创新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创新系统”,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 创新在企业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

风险性。知识创新是一种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活动, 它没有现成的方法、程序可以套用, 投入和收获未必成正比, 风险不可避免。

科学性。知识创新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以市场为导向的实践活动。

前瞻性。有些企业, 只重视能够为当前带来经济利益的创新, 而不注重能够为将来带来利益的创新, 而知识创新则更注重未来的利益。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已经成为与资金和人力资源并列的企业三大战略管理资源。由于知识是一个不断追求创新的过程, 而创新又是知识型企业的根本特征, 这就使得知识成为整个管理的核心资源, 对其他资源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组织创新与知识创新的互动

从知识的角度理解, 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更新的、共享的知识系统。知识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企业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而成长, 因而知识创新的组织内在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管理者需提供必要的组织条件来强化知识创新机制。如企业通过科学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研究, 为创新企业知识搭建更高的知识平台。企业的组织创新要求企业改造内部环境, 即开展组织创新, 以维持知识的获取、知识转化、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的进程。

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的组织创新是一个以组织战略为导向、组织结构为载体、企业文化为底蕴、组织学习为机制的企业知识交流、积累与创新的过程。企业寻求组织创新实质是企业战略、目标、结构规范和文化等要素之间的重新选择与优化, 从而提高核心能力, 这可以通过其运作过程中的知识共享、积累与创新来实现。知识创新的过程可进一步作用和体现在企业的战略、结构和文化等组织创新活动中, 企业的组织创新实质是企业知识的运用和延伸, 组织创新和知识创新是相互促进的。

三、组织创新的学习机制

在组织创新与知识创新的互动过程中, 存在着促进两者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 即组织学习机制。组织学习是组织创新和核心能力培育和提升的重要途径。

由于企业核心能力的本质是知识, 而知识以组织和人员为载体。因此, 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和成长过程, 可以从知识积累、应用和创新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在与外界环境包括供应商、顾客及其他组织进行资源交换以及企业内部将各种物质资源和知识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组织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过程, 实质上是知识的积累、应用和创新的过程, 即知识在个人、团队和组织间流动和转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个人知识转化为团队知识, 团队知识进一步上升为组织知识。这些知识的不断积累、应用和创造, 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并促使其不断地成长。

随着知识性资源在企业“资源束”中的优势地位日益确立, 作为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方式的管理组织, 也越来越显示出其在企业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管理中的重要性。从企业组织本质上是一种共享的“知识基”的角度看, 企业组织创新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学习和知识创造过程。面对动态竞争环境, 企业组织必须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更新的知识系统, 这个知识系统与系统内部、与系统外部的知识转移和更新的过程, 包括企业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和能动变革内部条件的过程。

四、知识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源泉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核心运营力, 指企业能高速度、高效率地生产高品质的产品和高满意度服务的能力;二是核心知识力, 指企业拥有对某种特定领域和业务而言独一无二的专长、技术和知识。国内外现代化企业的经验都证明, 知识创新是企业寻求核心竞争力的无穷源泉。

(一) 知识创新是企业创新能力的基础

创新是知识创造的一种表达形式。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 知识管理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即知识采集、知识利用和知识创造, 通常前者是后者的条件, 企业需要的是持续、系统的创新能力。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中, 知识创新始终是基础, 只有不断的有新知识的涌现, 企业才会有新的创新能力, 企业才会有新的发展动力, 才能够带动企业向前发展。只有这样, 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因此知识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二) 知识创新推动组织创新, 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

知识创造是知识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 由知识创造而形成的企业创新能力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核心竞争优势, 一个企业如何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这是建立在大量知识流动的基础上, 因为流动速度的提高会使知识之间的碰撞几率增大, 知识之间的碰撞是知识创造的基础。文化是推动知识之间的碰撞以实现更好的知识创造的主要的推动力量, 注重企业学习、变革和成长的企业文化将促使员工进行积极的思考和知识转化。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快速的知识创新的基础之上的, 它又是通过组织创新来表现出来的。

(三) 知识创新从整体战略来推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实际上知识管理是一个难以真正分割成为明确的几个部分的企业整体行为, 而每一种手段都在各个部分起着或多或少的作用。但从整体来看, 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基础, 所以知识管理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 已经完全演变成为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部分。由于知识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企业战略信息化的应用, 所以单纯的信息系统是不足的, 而这里所讨论的内容将系统的推动着知识管理工作, 最终实现知识创造, 企业将体会创新所建立的核心竞争优势超越了有形资产搏弈的层面, 为企业带来战略优势。

五、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组织变革

(一) 组织结构变革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目的是形成一种分散灵活的、具有高度适应性的有机组织形式, 使得知识和信息准确和快速地达到使用者。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向主要扁平化、柔性化以及设立专门的知识主管。

1. 扁平化。

知识管理时代的组织将弱化或取消中间的管理层次, 压缩职能机构, 使得组织结构扁平化。具体方法有:精简管理层次去除组织中不增加价值的层次;构建基于信息的组织, 即以信息技术来取代中层;合理使用参谋。

2. 柔性化。

柔性化是指能适应环境变化和市场需求, 能对变化及时做出恰当反应的组织形态。构建柔性化组织结构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其一, 保证柔性组织的稳定性。其二, 注意培养组织的动态性。其三, 使组织具有单一性与多样性特征。

3. 设立专门的知识主管。

知识主管需要及时把握企业的知识存量和知识需求, 鼓励员工把自己的知识贡献出来成为企业的共同财富, 同时消除传统的员工与上司、员工与员工之间信息交流的障碍, 创造良好的知识共享的环境。

(二) 组织流程变革

组织流程变革即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是指企业组织以价值链形成过程为逻辑, 围绕价值创造的既分离又相互关联的行为过程。“业务流程”必须随市场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而调整, 现代管理学称之为“业务流程再造”。从目前中外企业的实践来看, 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1) 调整企业业务流程导向。从“追求企业市场份额增长”转变到“追求企业利润增长”, 关键有三:识别市场需求及其变化、确定顾客偏好、发现企业利润区的转移。 (2) 识别并确定企业核心业务流程。企业必须把核心业务流程和非核心业务流程区别开来。关键是首先正确分析和处理好核心业务流程和其它业务流程之间的关系, 确保核心业务流程的主导性。其次是尽可能剔除不必要的业务流程。 (3) 创新协同。将业务流程再造和企业组织变革有机的联系起来, 将业务流程再造纳入到整个组织变革的系统当中, 实现流程再造和组织变革的协同效应。

(三) 组织文化变革

组织创新与知识创新的发展还受到内部文化的深刻影响。组织文化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第三只“看不见的手”, 它充分地反映了企业组织的战略远景和经营理念, 因而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精神向导。组织文化在知识管理的实施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许多企业文化障碍表现在难以知识共享和害怕创新, 而这恰恰就是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最大障碍。实行组织文化变革, 构建适合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关键在于:一方面, 塑造知识创造和知识共享的文化环境。主要内容包括:相互信任、开放式交流、不断学习、共享与开发企业的知识运作机制、享受知识管理过程。另一方面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时, 要以人为中心, 强调人和事的统一发展, 特别是注重开发人的潜能, 更加注重人的智慧、技艺和能力的提高与人的全面发展, 逐步在企业中形成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 并把这一原则体现在企业实际行动中。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 张星岩译.后资本主义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

[2]林山, 黄培伦, 蓝海林.组织学习、知识创新与组织创新的互动研究.科学管理研究, 2004 (5) .

[3]Sense, P.M (1992) , Building Learning Organizations, The Journal for Quality and Participation, March.

[4]王永龙.动态复杂性环境中的组织创新研究[J].经济管理, 2002 (6) .

知识创新 篇3

关键词:知识产权法;制度创新;知识创新;本质

知识产权法是保证知识产权所有人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保障,同时对于规范知识经济市场,推动社会的发展,以及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积极的作用。

一、知识产权法的制度创新本质

(一)知识产权秩序的宪法基础

知识产权秩序的主要内容都是关于精神产品与知识发展方面的,法律承认了知识财产的私有性,只有在法律层面上对于知识产权的认识有了明确的定义,那么才能确定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知识产权秩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知识产权秩序的构建兴起了无数的政治运动,如在上个世纪英国的自由大宪章中对于安娜法令,即著作权法的颁布起到的积极促进的作用,在同时期的美国,宪法中关于知识产权以及创作者权益的保护也有具体的说明,根据历史经验以及發展规律我们可以知道,只有将知识产权法得到宪法的支持,才能保障其制度的有效构建。另外,政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创新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知识产权法制度的创新是以宪法为基础的创新。

(二)知识创新活动的科技基础

科技与知识的创新实际上是相辅相成关系。科技创新为知识创新提供方向,而知识创新也为科技创新完善具体的内容,自工业革命以来,技术的创新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回顾西方经济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知道,轮船、飞机的生产和使用,农业产量的提升,甚至手机、电脑的不断更新其本质都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已经越来越清晰。而根据劳动价值论的相关内容,知识劳动同样具有一定的价值,产品的生产过程不仅要包含实物,同样也针对于无形的商品,如知识、技术等。这样使得知识、技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地位同样也受到肯定,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知识产权法制度的创新是以科技的创新为基础的创新。

(三)知识商品化的市场基础

在对于知识、技术等无形的商品价值肯定的基础上,形成了知识经济市场,用于对知识、技术等商品的流通与使用。制度与经济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法律与市场的关系,知识、技术等无形商品要想实现流通的价值就必须通过市场的作用,实现无形商品利益最大化,而知识经济市场要想有序的发展下去,就必须依靠一定的制度保障,法律不仅规范了知识经济市场中的交易活动,同时也能有效的降低市场内的风险,使市场充满活力且稳定发展。知识产权法就是基于知识经济市场的需要,不仅能够有效的刺激知识商品的生产,同时也能进一步规范知识经济的创新与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知识产权制度的创新其本质是以知识商品化市场为基础的创新。

(四)知识生产主体诉求的产权基础

知识产权法保证了知识产权私有化,这意味着由知识产权所带来的财富收益也归个人所有,这实际上为个人获得财富提供了新的方式。回顾我国企业的发展史,现代企业的标志是知识产权制度与企业法人制度的建立,知识产权法规定了权利的主体可以为个人和创新投资的企业本身,这样的制度有效的促进了个体创造向集体创造的发展进程,个人财富向社会财富转变的进程,使得知识生产成为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知识生产也能为权利所有人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及社会地位,知识产权法为知识生产提供了动力,同时也为知识的传播和收益提供必要的保障,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知识产权法的创新实际上是以知识生产主体诉求的产权为基础的创新。

二、知识创新目标

(一)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典

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典有助于解决目前在我国的知识经济市场中存在法律关系复杂的问题,目前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还是单行法的体系模式,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现有的法律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社会的需求,如果不能尽快的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典,则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秩序以及经济的发展,只有从立法角度确定了知识产权法的重要性,才能有助于知识创新,才能更好的规范知识经济市场,才能将知识创新与国家建设紧密的联系起来。

(二)加强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法的有效落实离不开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是知识创新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着眼于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法律现状,我们可以知道,尽管知识产权法本身逐渐得到完善,但是与之相配套的法律还不够完善,使得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监督工作难以展开,同样也使得我国的知识产权法难以有效的落实。因此,加强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提高知识生产的效率,同时也能更好的规范知识经济市场,积极促进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完善。

(三)提高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公众是知识生产的主要力量,同时也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象,只有让社会群众了解知识产权法,才能有效的进行知识产权法制度的创新,才能为知识创新提供新的发展目标,提高公众的法制观念,不仅可以有效的落实知识产权法的相关内容,同时也扩大了知识产权的监督力量,保障了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了解了知识产权法制度的创新本质,才能更好的发挥出知识产权法在知识经济市场的作用,才能有效的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典,才能加强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才能提高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赵海怡,钱锦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选择——对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反思[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02):74-79.

[2]王政贵,徐珍,张可鹏.促进科技创新目标下的知识产权担保融资及其法律问题[J].行政与法,2010,01(08):102-105.

创新与知识管理 篇4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创新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核心概念。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有力源泉,尤其是在高速变化的动态市场和高度竞争的行业中,创新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同时,在物质型经济向信息知识型经济的深刻转变过程中,知识的传播、创新和应用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知识在最终产品和劳动的价值增值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组织效率更多建立在知识整合的弹性能力上。企业创新与知识管理结合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必然路径。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知识管理被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尝试,并逐渐成为企业的重要管理战略和日常管理职能。这表明现代管理学已经到一个新的阶段。在国外,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应用已经比较成熟。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创新已成为社会的核心概念,人们也不断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溶入创新变革之中。最重要的进步是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创新本质上是一个过程。相应的对创新定义转变为:创新是将发明商品化的过程;是组织变革的过程;是有目的地引入和应用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具有反复性、迭代性的复杂过程;是在隐性知识作用下,包含一定反复性的线性的过程。透过定义,可看出创新不是简单的知识发现或知识创造,而是将企业资源整合的复杂过程,源自机遇发现或知识创造,经过技术开发、市场匹配、生产开发、市场开发得以实现,并通过评估反馈进入下一个更高层次创新的周期性过程。

把企业的商业创新分为选择新技术、商业匹配、创新实施和顾客价值评估四个阶段。相应于这四个阶段,创新过程中有四种能力,即选择能力、匹配能力、执行能力和评估能力,他们会影响到企业的动态创新能力。其中,各个阶段能力的高低都会影响到下一个阶段的能力,同时各阶段的反馈,又促使企业进一步提高前阶段的能力。选择、匹配、执行和评估能力的高低和各能力间的协调最终影响到企业整体创新能力。

随着人类在生产等活动中投入的智力不断增加,由智力活动创造的价值不断提升,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对知识的理解不同,对知识管理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知识管理,就是为了提高组织的适应性、生存能力、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将知识看作是一种可开发资源,通过确定、捕获、收集、组织、标引、存储、集成、检索、共享组织的知识资产,是对组织的知识资产及

1相关事物进行综合、系统和有效管理的科学;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共享和知识交流为手段、以知识创新为目标,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对快速变化的环境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它在一些方面是强调以知识为核心的包括与知识有关的所有有形的无形的资产的管理;另一方面它期望通过交流与应用实现知识的增值与不断发挥其作用达到完善。如今,知识管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平台的开放,个人与社会知识不断创造与扩散,商业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与创新管理越来越融合,并且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流。每一个知识管理过程都是由一定的组织机制和信息技术来支持的。因此每个知识管理过程的相关活动可以区分为组织机制和信息技术相关活动。

企业的知识管理包括内部与外部的管理。内部的知识管理主要是通过内部人员的交流分享来生成新的理念并最后用于实践应用。在理念产生的过程中,内部人员将自己的创意整合出来与所有人交流并经由其他人员提出建议从而实现创意到创新设计的改变,将隐性知识传达,实现知识的增值。不难看出在知识的内部管理对员工的激励以及消除知识传递流通的障碍是创新管理得以实现的保证。调动员工对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创造一种企业文化,使员工将企业和自身的绩效联系起来才能使新技术新模式在内部得到推广。

企业的外部知识管理主要通过外部知识网络的建立,在与其他企业的合作竞争中学习,对市场敏锐的信息获取反应速度等加速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进程。为了迎合市场、客户,企业需要建立完整的信息网络。竞争是创新的动力,这不仅是技术、管理的创新,更重要的是人才的培育。创新人力资源品质管理,包括策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品质化人力资源管理、审慎筛选新进人员、善用工作轮调制以鼓励创新观念的发展、质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企业对外反应速度,压缩规模、减少层次、削减企业人员结构间的冗繁的上下级关系不仅减少成本而且是管理高层直接接触新信息的好方法。

知识管理实际就是将企业不断的更新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客户是企业发展下去的支柱。客户资本是一种无形的资本,知识管理要让这一资本发展不是靠一部分人的努力就可以的,因此建立客户服务经营理念是使企业发展有效的方法。建立客户服务理念首先要培养企业各成员对企业的一种精神、信仰、制度、对客户的认知程度、相同的企业文化认知、甚至是相同的思考方式。其次,建立

一种由外向内的而不是自己内部成员想出来的服务管理理念,建立与客户良好的关系,扩大与企业客户的交集,并且强化双方共同的价值理念,给客户先行自定义自己期望目标的权利,在通过双方的验证,讨论,协商达成行动的原则。所以这种方式是以创造股东价值为具体目的,客户服务理念的实行影响到投资者判断公司发展潜力和企业价值。

创新管理与知识管理是不能单独而论的,创新作为知识管理的关键从企业的价值创造上来看除了客户,人才资本的管理也是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重点。首先在企业内部,尤其是在新生的企业来说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是让员工稳定的一个原因,这样让员工能够体现到自己存在在企业中的价值,依附于团队,对企业充满信心才能有整个企业文化的建立:然后建立员工职务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的结合,让在其职务上的人能够尽自己该尽的责任,做与其职务相适应的工作达到“在其位,谋其政”的实质效果;最后是建立与员工息息相关的制度,有效的管理真正能为企业的生产效率贡献的员工,时刻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激发员工分享知识的意愿(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但主要是以成功的经验为主),奖赏知识贡献者与提供者,构建一个切实能推动知识管理发展的环境,营造一个和谐的企业员工气氛。

知识管理发展到今天,从刚开始的浅薄到现在被许多类似于IBM、GE、HP等大公司成功的运用到自己的企业实践中,并被作为了填补这一领域知识的案例让更多的不管国家也好,企业也好知道了知识管理在当代的重要性。现在知识管理已从共识规范向着第二阶段的目标前进而在这一阶段创新管理对于知识管理的作用又会显得非常的重要。国内的企业对于知识管理与创新管理目前还比不上欧美的国家,而中国又处于不断上升的经济发展阶段。面对知识储备、管理方式等硬件的薄弱中国走以创新与可以为主的道路尤为艰难,任重而道远。不管是国内企业对知识管理心理的建设、制度的建设、教育的建设都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作。知识管理与创新管理会在我们不断地探索中发展下去。

创新是生命、知识是基础、知识管理是关键。当今剧变时代是一个完全竞争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主流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增强竞争力,有竞争力才能赢得主动。创新应由观念及思想开始。设备与硬件的革新不如工作方法与工作流程的革新,工作方法与工作流程的创新更不如观念与思想的革新与创见。创新要以知

创新与知识经济 篇5

一、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发展特征

(一)员工的意见受到重视

在以往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往往是经营管理者自行建设,不会考虑到普通员工的意愿,经营管理者与员工的交流很少,无法得到员工的真实想法,因此建设的企业文化与员工真正的联系较少,员工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也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们智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们也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中越来越注重自身的愿望或需求被他人尊重,或者得到满足。经营管理者们在企业文化建立时也将目光转注到了普通员工身上,希望通过加大对员工的关注度,满足员工的需求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在工作中发挥才干,提高创造力,促进企业整体创造力的提升。

(二)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融合发展

以往企业文化在许多企业的发展中只属于附带的地位,企业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度不高,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属于短期活动,并没有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去。在知识经济时代,对文化建设的要求更高,也促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越来越重视,企业不再是向通过广告或举行活动来建造企业文化,而是将文化建设融入到日常的企业管理,如企业的经营策略、管理机制等,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制定更长远的计划,更利于建设独特的企业文化。

(三)中外文化整合发展

由于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以往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大都实行“世袭制”,用人讲究“亲”,而不重视才干。因此常常导致企业内部本身的管理制度出现问题,文化建设就没有良好的企业环境做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在长期的发展中保持活力,就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建立。随着国外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传入中国,许多企业也从中得到了启发,开始进行文化的整合,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同时又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融合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具有民族特色又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

(四)学习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成分

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考验就是人们的知识储备量。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地鼓励员工学习,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员工能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创造力,才能实现企业的不断改革创新,促进企业整体的发展,提高企业应对困难的能力。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创新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随着人类知识文化水平的提升,人类对自我价值的实现越来越重视,自尊心也越来重,思想也变得开阔。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支柱,人类作为知识的承载者和运用者,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地位也变得极其重要以人为本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基本要求。为了让企业内部员工更具有创造性和能动性,建立更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在日常发展中应当做到:积极了解员工的需求和特色,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学习氛围,鼓励员工的创新,给员工提供更广阔的创造空间;另外,企业还需依照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同步发展进步;以人为本还表现在企业需要积极听取员工的意见,并参考员工的意见进行企业管理,实施决策。

(二)激发员工的潜能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企业在发展中充分激发出员工的潜能能够使企业获取巨大的利益。首先企业需要为员工营造出良好的企业群文化氛围,促进员工对知识的发挥和应用;另外,企业可以建立相对合理的奖励机制并对表现优异的员工在企业内部公开表彰,促进员工创新;企业还可以建立完善的知识共享系统,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竞争力,激发员工潜能,提高整体的创造水平。

(三)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拥有许多优良文化可供企业继承。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可以选取相应的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也让企业文化也更具内涵。另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不断加深,人们有了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消费时的选择性也更强。因此,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要学会融合多元文化,使企业文化更具有多元适应性。在企业内部也要对员工建立良好的文化网络,如加强员工间的交流、知识共享等,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互动,提升员工的整体知识量的提升。

结束语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以往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式和效果并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因此,企业需要对企业文化进行不断的创新。在实际创新过程中,企业需要结合自设的实际状况,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激发员工的潜能,并将多元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建设出具有企业独特特色,能充分体现企业价值的企业文化,这样才能在激励的竞争下让企业依旧保持活力,提升企业的整体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保持长久持续的发展。

自主创新与知识、政策、制度 篇6

创新是一场有风险的投资,而良好的创新制度和政策则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投资报酬率的重要因素。当前中国面临哪些创新困惑,如何营造良好的创新制度和创新政策环境,国际上最流行的诊断性分析法又如何对创新制度和创新政策进行分析和评测?首届浦江创新论坛上,来自科技部、香港中文大学、瑞典Lund大学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对此展开热烈讨论。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司长 梅永红

我今天的演讲主要表达自己这些年来思考的三个观点:第一,力量重于财富;第二,制度重于技术;第三,政策重于投入。

力量重于财富

大家都非常喜欢财富,但更为重要的是什么?德国的历史经济学家李斯特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力量重于财富。因为力量的反面——软弱无能,足以使我们丧失一切,它不仅会使我们的既得财富难以保持,而且会使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自由,甚至是我们国家的独立自主,都落在力量超过我们的那些国家手里。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已经有充分证明。因此,你可以拥有很多的财富,但更重要的是你要有力量维护你的财富,使你的财富不断增值。

全球化格局下,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变得越来越频繁,但流动的背后实际有很多游戏规则。从关税贸易总协定到WTO就有一个很直接的变化,即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进行贸易,都有一个前提必须遵守——必须承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这种规则带来了一个变化:对于一国经济来说,最重要的已经不是规模,而是获利能力;不是物质资产,而是知识资产。

发达国家在知识资产方面的积累有一些数据可以大致地反映出来:全球86%的研发投入、90%的研究开发活动、95%的研究发明专利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全球6万个跨国公司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和技术的许可费占到98%。以美国为例,全世界科技移民总数的40%到了美国,外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美科学家总数的20%左右。硅谷的绝大部分研究人员来自于印度和中国。1995年到2005年加州所有新建的工程技术公司中,有39%是由移民创建的。

中国的GDP占世界5%左右,全球40%的手机、40%的微机、45%的彩电在我国生产,我国已经成为彩电生产大国和造船大国,但是我们并没有因为如此强大的资源转化能力获得相应的收益。我国企业生产的DVD机最终的利润1美元。2006年波导手机销售额达67.4亿元,净利润却仅为3058.5万元,每台手机的利润仅为2元。2007年我国全年共出口彩电4788万台,比上一年同期下降了44.6%,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技术受制于人。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它的收益应该体现在劳动者的收益上,但是当前我国制造业

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美国的2.9%,日本和加拿大的3.1%,法国的2.8%,德国的2.1%,韩国的5.8%,墨西哥的28.8%。也就是说,中国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所获得的收益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3%-5%。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廉价劳动力作为比较优势,作为我们设计政策的一个基点,但是劳动力廉价不是优势而是劣势,中国的富强必须建立在让亿万劳动力值钱而富有尊严的基础之上。

美国前国务卿有一句话: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所有的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换言之,当今社会,如果你控制了知识资产和人力资本,你就控制了未来。

制度重于技术

在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的工作经验,使我对这个问题有更直接的思考。目前我国科技竞争力位列全球第28位,全社会研发人员居世界第二位,科技人力资源居世界第一位,部分领域已经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中国的科技事业当前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跃升期。但我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许多差距,其中最大的差距就是制度的差距,包括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管理体制等。

首先是经济体制。来自于市场的需求,来自于企业的创新动力,对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仍不能说我们的经济体制为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如现在的市场竞争仍存在很多不完善、不充分的地方。长期以来,对于企业,我们设置了很多的壁垒,设置了很多的门槛,我们把企业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军口企业和民口企业、大企业和小企业、上海的企业和北京的企业等等,就反映了市场竞争的不充分。比如出租车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北京的出租车主要是现代,武汉的出租车主要是富康,上海的出租车当然是上海产的汽车了。没有竞争哪里来创新,没有竞争何必创新呢?到今天这些问题仍然急需解决。

其次是科技体制。过去我国按照前苏联的模式建立的科技体系对科学技术进行了一种环节的划分,科技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发表论文,创造高水平的成果等。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有很多的科技人员不愿意迈出传统,走向市场,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安排自己的研发活动。这个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仍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完善创新主体,产学研结合是必要的。今天发达国家在政策安排上,一个最突出的指向就是促进产学研结合,但我国当前这种创新链条并不完备,很多创新主体无力延伸自己的创新功能,比如大学办企业,有时甚至一个做基础研究的院所可以办500多家公司,而企业在主动或是战略性地安排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方面也是非常不够的。我们现在已经有4000多家科研院所,这个数量非常大,我们现在缺乏的是具有现代科研管理制度、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在这一点上我们实际上需要制度的建构。

再次是管理体制。科技评价制度是否符合科技自身的规律,是我们在科技体制改革当中思考最多的一个内容。现在我们用“九龙治水”来评价我们的国家科技资源的配置或管理体制。无论在国家层次还是地方层次,很多部门都来参与科技资源的分配或科技管理,这不能说不对,但是如何保证中国有限的科技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利用,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政府管理科技发展上,到底是以宏观管理为主,还是以微观管理为主,是以直接管理为主,还是以间接管理为主,是以人为本还是以钱为本,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思考。

政策重于投入

每当谈到实施国家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自主创新时,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能不能有更多的投入。毫无疑问,我们在这一点上已经取得很大的突破,目前我国在研发投入方面已经居世界第五位,中央财政现在每年都以20%的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地方的科技投入实际增长幅度更大。科技投入固然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能不能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长期以来,我国政策实际上是建立在一种外延扩张或者说技术引进的基础上。如在经济政策上就一直有四大偏好:GDP偏好、投资偏好、外资偏好、外贸偏好。这些政策在制定之初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些政策毕竟都是关注短期目标,缺乏长远考虑。而传统的科技政策同样有四大偏好:成果偏好、数量偏好、院所偏好、项目偏好。所有这些偏好实际上对科技的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负面影响。

于是我们试图改变这种政策导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制定后,中央已经确定了60条配套政策,随后国务院牵头由有关部门制定了99条细则,科技部颁布的实施细则多达76条。许多政策都非常具有引导性。

两税并轨以后,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减免,只针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这是在实现增值税税制改革以后,高新技术企业增值税的改革转型。高新技术企业经认定后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进行认定,这种指标体系和过去认定一个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完全不同,它强调的核心指标包括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的比例、拥有专利数量、新产品的比重等等。企业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开发活动,即使生产的产品再高级,也不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在金融扶持方面,国家开发银行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软贷款用于参股持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展自主知识产权权利质押业务试点。另外,鼓励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设立风险投资创新引导资金,而中国的创业板呼之欲出,也将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政府采购政策方面,我们提出要建立自主创新产品的认证制度,建立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确定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采购人特别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必须优先购买列入目录的产品。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重大装备和产品的项目,有关部门应将承诺采购自主创新产品作为申报立项的条件。

在消化吸收方面,当前我国同样要推出新政策。重点工程项目中确实需要引进的重大装备由项目业主联合制造,企业制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案作为工程项目审批和核准的重要内容,重大装备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案由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认定,限制进口国内已具备研发能力的关键技术,禁止和限制进口高消耗、高污染和已淘汰的落后技术。

中国大飞机计划是当前一个热点,实际上我国早在1970年就启动了自己的大飞机计划,1980年9月26日中国自己研制的110吨级大飞机就已经飞上了天空。但后

来因为可以引进美国的麦道生产线在上海组装麦道飞机,我们放弃了自己的研发路线。到1996年波音决定不在上海生产麦道飞机的时候,中国的民用飞机制造水平一下子被打回到零点。

所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见效的,它是对未来的投资,是寂寞的长跑。急功近利与创新无缘,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可以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创新需要一个公开竞争的平台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刘遵义

创新的一个基本规律是在创新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相当高的固定成本进行投入,而且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有结果,但你成功以后再把它推广到市场化时边际成本很低,即创新有一个高的固定成本和一个低的边际成本。创新成功后,市场越大报酬率就越高。为什么在美国风险投资创新比其他国家发展要快,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本身的市场很大。在美国发明一个东西打进市场之后,固定成本很快就会回来。如果市场发展到全世界,回报就会更多。

由此看来,在中国进行创新是非常有潜力的,因为中国的市场也很大。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手机市场,如果能在中国打出一个有创新性的手机品牌,最终的回报将无可限量。中国的特定市场优势,决定中国有能力影响创新标准。决定这个标准很重要,当你决定标准以后你的竞争力就非同一般,同时它也可以影响全世界的标准。因为中国的市场够大,创新回报率高,这是其他经济体没有的优势。但是怎么样才能把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呢?

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把整个国家连接起来。其次,还要有内部开放的经济,每个省不能自己设关卡,不能出现某个省只能用本省的手机而不能用其他省的手机的现象,否则就把大市场变成很多个小市场,这样就会对创新不利。此外,中国对内要有开放的市场,对外也需要有一个开放的市场。因为对外竞争的压力会迫使中国进一步创新,没有压力就不会有创新。

创新还需要一个过程,首先是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很核心的研究。没有基础创新,尖端就上不去。基础研究主要是在大学和科学院进行的,因为他们有长期的研究,同时没有一定的商业目标,不讲究回报率,这是基础研究最主要的特点。而应用研究既可以在大学也可以在企业,还可以在特定的研究所,各种模式都存在;研究之后是发展的阶段,把创新商品生产成一个产品或者一个能够应用的生产程序。发展可以在企业里做,也可以在特定的政府支持的研究所进行。最后是商业化。商业化阶段企业基本可以完全负担了。

中国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即中国在科技人才方面重视人才的投入。此外,政府正在把R&D慢慢提高到3%左右,这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比例。政府的投入有一个显著部分是支持基础研究的。因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没有基础研究支持是不行的。中国政府应当在什么领域进行投资研发呢?应该是具有高社会回报率低私人回报率的项目。因为高私人回报率的项目,非公有经济都已经进行了大量投入,不需要政府再投入。政府应该投入私人回报率低但是社会回报率高的项目,如研究怎么把空气净化,进一步环保等。投资过大、回报率太长的项目政府也可以投资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需要有一个公开竞争的平台,大家要公平地竞争,不但是国内的企业,国外的企业也要公开竞争。但要指出的是,在这一方面反垄断的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社会公众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会不一致,此时就需要反垄断法。中国已有反垄断的法律,这能够让中国的中小企业有更大的机会发展。

创新制度分析与政策评测

瑞典Lund大学创新学教授 Charles Edquist

传统的创新制度观更多地关注其组成部分——创新的组织机构和创新的制度,通俗而言即谁来玩这个游戏以及游戏规则如何。而现在更多人开始关心在这个制度中发生的事情,在制度中我们的行为、活动,因为这种观念对于我们未来制定政策特别是在确定目标时更加有用。

创新整体的目标是要能够将创新本身进行扩散,把一个创新的想法变成一个新产品或者新生产过程。创新活动是指创新本身受到的一些影响,以及影响它的一些要素。通过多年研究,我们归纳出了10个重要的创新活动,并在对非洲10个国家、亚洲10个国家所做的诊断性分析上用到了这样的分类。

第一个活动是为创新的过程提供一些支持。主要是在工程、医学及自然科学方面提供研发创造新的知识。其他的一些活动和科技一样重要,都在影响我们的创新。能力建设在于我们要有一个很好的教育体制,这对于我们的创新非常重要。第二个活动是需求方的一些要素。这个因素在创新政策中越来越被忽略。欧洲许多国家以前非常重视,但现在已经不那么重视了,只有美国依然重视,特别是在发展国防材料的时候。

还有几个活动对于创新体系也非常重要,主要是为创新体系提供组成要素。比如在组织当中倡导创新精神、研究组织政策机制,另外是网络联系,包括不同组织之间互动式的学习。世界上74%的创新不是通过组织内部形成,而是和其他的组织互动之后完成的。

第七个活动是创造或者改变制度。如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税法,以及有关外部环境的法规等等。第八个活动类似于创新的孵化。现在我们有很多孵化组织,这些组织非常重要。此外,融资、咨询服务也很重要。

10个创新活动当中哪些更重要呢?我们很难孤立地作出评价,应该说所有的活动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都非常重要。但在不同的环境下,它们的相对重要性会因为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各有不同。

创新增长有不同的路径,但由于路径数量不是无限制的,活动的组合形式有限,所以我们必须要识别各种结合方式,积极促成创新。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创新政策进行分析。我们首先会提出问题,一是政策的问题在哪里,二是怎么识别这个问题。我们在政策干预方面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才能够在市场经济当中启动政策公共干预。其一,一定要有一个问题或者有一些目标没有达到,而且目标必须和我们的经济、环境相关。

第二,实施者必须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把这个问题降到最小,否则的话干预将会失败。

由于需要有一个方法去测量创新的强度,所以创新调查很重要。前一段时间,中国和瑞典以及芬兰的一些专家合作进行了第一个创新调查。但是仅仅知道一个体系当中的创新是不够的,它究竟是好还是坏还取决于和其他体系的对比,因此还必须对创新强度的测量进行对比。创新强度对比可以在一个系统中的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比如中国和自己10年前进行对比或者在不同体制之间进行对比。

我们不能说在一个体系当中这个创新到底是高强度还是低强度,因为我们不知道理想的创新强度是多少,但我们可以设定一个目标体系。而且,我们单单知道创新的强度比较低是不够的,还必须知道政策要在什么时候在哪里进行干预,知道怎么样进行政策干预。为此,我们必须了解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创新的强度低,否则就不知道应该如何干预。问题的根源可以通过分析系统当中的创新活动而找到。

知识创新 篇7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对于知识信息需求的增长, 高校图书馆应该通过完善自身的知识服务系统, 更好地实现信息收集、整理、储存和传播的功能。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目前高校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呈现出主要的三个特点, 分别是用户需求的知识化、用户需求的专业化和综合化、用户需求的网络化和电子化。结合学生用户对于知识的需求特点以及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 本文提出四个关于加强知识创新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策略, 分别是图书馆要开放学生获取信息的服务、图书馆要开展摄像头在线直播的知识服务、图书馆要开展3D虚拟资源的服务以及实现外文资源中文化的知识服务, 通过实现以上所说的四个服务, 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用户对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满意度, 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全民的阅读意识。

1 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的特点分析

1.1 用户需求的知识化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 网络上的信息多种多样, 但是由于网络信息缺乏一定的有序性, 给用户信息的获取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 高校图书馆应该对分散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和重组, 然后构成具有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统化的知识信息。通过实现知识的系统化, 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地搜索所需的信息, 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

1.2 用户需求的专业化和综合化

随着用户对于知识研究的深入, 其所需求的信息的专业性也越来越高, 因此目前我国大学生对于知识需求也逐渐呈现出专业化。然而由于我国所设置的专业众多, 其中许多专业都会出现交集的现象, 因此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也逐渐地呈现综合化。

1.3 用户需求的网络化和电子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大部分用户都拥有个人的计算机, 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也逐渐向网络化的方向进行发展。要想更好地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质量, 图书馆就要实现知识信息的网络化和电子化, 通过开放性的互联网系统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信息的搜索、阅读和交流的平台, 让学生能够更加及时全面地了解社会的各种信息。

2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分析

2.1 知识的组织

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系统包含的内容有很多, 首先是图书馆知识的组织, 图书馆的知识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组织的财富, 图书馆组织通过知识的累积从而形成具有极大价值的知识链, 如进行知识的储存和积累、进行知识的采集和加工、进行知识的传播和分享、进行知识的使用和创新。因此, 知识的组织可以说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础内容, 也是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

2.2 知识的挖掘

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中, 图书馆可以通过使用智能化的手段来对各种隐形知识进行挖掘, 例如对各大数据库的期刊或者引文进行挖掘, 通过挖掘专业的期刊和引文可以对专业的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指导。其次, 高校图书馆通过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类聚或者链接, 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化、具体化、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比如, 学生在进行论文写作的时候需要进行文献的参考, 则可以通过在相应的数据库上进行文献和期刊的搜索, 这就是用户对于知识的挖掘。

2.3 知识的导航

随着网络的发展, 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数量都非常多,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众多的信息资源中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这也是图书馆的服务目的之一。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中还应该包括知识的导航, 通过构建相应的导航系统, 学生可以在图书馆图书系统中开展检索, 而图书馆的管理者则兼备了网络导航员的职能。

2.4 知识的评价

虽然网上的知识信息数量众多, 但是知识信息的质量是得不到相应的保障的, 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 要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质量更高的信息, 图书馆就要实现对知识的评价, 通过评价来对知识信息进行筛选。首先, 高校图书馆要对数字信息资源进行评价和筛选, 进行数据信息的评价要做好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工具的使用, 比如高校图书馆可以使用Yahoo来实现对数字信息的评价。

2.5 知识的应用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构建知识服务体系的时候, 一定要将知识的应用纳入到服务系统当中。通过实现对知识的运用, 可以更好地提高知识信息的功能和效益。故此高校图书馆在构建知识服务体系的时候, 不仅要重视知识信息的获取和组织, 还要注重对知识的应用。

3 基于知识创新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策略分析

3.1 图书馆开放获取知识信息资源的服务

图书馆的经营目的是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程度来提高学生的知识丰富度, 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提供知识服务, 为了有效地减低图书馆的服务成本, 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帮助来实现获取信息资源的服务。在基于知识创新的前提下, 高校图书馆实现免费知识信息资源的获取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能有效地提高阅读的简便性。为了更好地提高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数量, 图书馆应该快速增加电子信息资源的数量和类型, 形成更加全面、类型更加丰富、格式更加多样、获取更加方便的信息获取体系。

3.2 图书馆开放摄像头在线直播资源的服务

图书馆开放在线直播的服务具有良好的优势, 因为通过在线直播, 学生可以更加真实、及时和直接地感受各地正在发生的视频信息, 提高学生的信息吸收程度。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结合传统的摄像头和先进的网络技术来实现在线直播的服务, 实现在线直播服务后, 学生则可以通过图书馆来浏览世界各地的信息, 进而更好地通过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3 图书馆开放3D虚拟资源的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3D虚拟技术也逐渐被广泛利用, 所谓的3D虚拟显示技术是通过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帮助, 从而将现实中的三维物品进行三维的展示。由于利用3D虚拟技术可以让所呈现物品的视觉和音效都实现立体化, 可以让人们更加直接地感受, 故此,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知识创新的前提下,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体系就要加强开展3D虚拟资源的服务内容。比如虚拟校园, 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虚拟校园来实现图书馆的3D虚拟化服务, 通过虚拟校园, 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平台来游览校园, 在平台上, 学生既可以对学校的校园场景进行规划, 还可以通过自身的技术来建立三维的虚拟大学。除了虚拟校园,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的3D虚拟资源服务还有河北省的虚拟图书馆、珠穆朗玛峰的虚拟登山等。

3.4 图书馆的外文信息资源实现中文利用的服务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文化也逐渐在实现全球化, 越来越多的外文信息涌入到我国, 据统计, 在全世界中的网络信息资源中, 我国的中文信息资源仅仅占到总资源数量的百分之二, 因此要提高图书馆的图书资源, 图书馆就要实现外文信息资源为中文利用的服务。外文信息资源具有众多的优点, 例如服务形式多样、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资源所获取的方式比较简便等。然而由于我国大部分人民的外语水平有限, 无法直接阅读外文信息资源, 故此为了提高对外文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 图书馆应该借助自身的技术优势, 来为我国人民提供便捷的自动翻译服务, 让我国人民可以更加直接地阅读外文信息资源。

目前, 实现知识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要想更好地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图书馆就应该更新自身的服务理念, 加强对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 从而更好地构建完善的创新的知识服务体系, 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服务。

摘要: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为了提高学生对于信息的吸收, 提高信息质量, 高校图书馆就要加强对学生的需求分析, 加强对学生开展基于知识创新的知识服务研究。因此, 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的用户需求、知识服务体系的组成内容以及实现知识创新服务的途径进行了以下的分析。

关键词:知识创新,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侯家麟.知识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绩效及价值评估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2]周瑛, 刘天娇.基于神经网络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评价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3, 02:55-59.

[3]王海霞.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D].郑州大学, 2013.

[4]张蓓蓓.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思考[J].现代情报, 2010, 04:165-168+174.

浅议企业知识创新 篇8

摘要:在我们步入知识经济社会的同时,知识创新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要。如何通过充分挖掘、管理利用企业现有的知识资源并创造出最大化的收益,是每一个企业在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知识创新的内涵特征以及影响企业知识创新活动的因素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知识创新;影响因素;竞争优势

一、企业知识创新的概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的发展正在逐步告别以往的资源经济道路,逐步踏上知识经济的路程。在此背景下,知识的重要性也在逐步提升,逐渐成为比资本、技术、资源和劳动力更重要的经济因素。在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企业究竟应该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资源进行创新,这已经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摆在每一个有志发展的企业面前。

二、企业知识创新的优势

(一)产品价格优势

价格优势一直是企业的竞争优势中相当重要的内容,消费者总是会希望自己购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在目前生产成本逐步降低的同时劳动生产率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如何适当地对价格进行调整,是衡量企业能否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一个关键因素。显而易见的是,在目前市场上,相同系列的商品在质量大抵相同的情况下,价格较低的商品总是相对具有较大一些的竞争优势。企业进行知识创新后,必将可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继而降低价格,从而产生价格上的优势。

(二)企业技术优势

技术优势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企业的竞争优势中相当重要的形式。技术的开发者一般可以通过使用新型的低成本生产工艺来控制成本,从而获取技术上的优势。但是与此同时,技术的模仿者也可以从之前开发者产生的失误中得到教训和经验,并且修改产品的原有技术来进一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并从中获得技术优势,最终确立竞争上的领先地位。一直以来,技术变革一直作为竞争的主要驱动力存在,但是正因为技术的相关特性,是的技术存着可能被他人复制或者模仿的风险,一旦先进的技术在整个行业中开始广泛传播,技术研发者所在的企业所保有的技术优势将一点点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健康发展的企业必须不断对自己的技术进行革新,通过技术革新用以维持原有的技术优势并保持自身企业的长久活力。

(三)企业人才优势

21世界最重要的是什么,答案就是人才。人才资源一直作为企业的一种特殊资源存在着并被企业逐渐重视。现今社会中,存在于各个领域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正是因为在竞争之中的主体都是人,所以说人才是决定竞争输赢的关键因素之一。正如管理学家所强调的,人才是一个企业一切知识创新活动的核心。而一般意义上所指的人才主要指那些企业中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他们通过对产品的技术研究以及对企业组织进行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对物质产品的生产产生着间接性的影响。他们一般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手段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说人才是促使企业知识活性化,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影响企业知识创新的因素分析

(一)企业环境因素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如今的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多变的竞争市场环境[1]。如今的科技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导致市场环境更加变幻莫测,一些潜在的商业机会也是转瞬即逝,一些企业往往感到无法独自应付这样的环境。一般来说,能够对企业的知识创新活动产生较大影响的宏观环境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法律因素和文化等因素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变量[2]。在此基础上,许多企业都达成了通过合作赢得竞争的共识,它们认识到知识创新活动并不是一个简单过程,而是知识创新企业与企业外部的高等院校、研究院以及客户等相互影响作用的结果。除此之外,企业在知识创新活动过程中,它的竞争对手以及客户都对创新活动或多或少地有着一定的影响。当然,环境因素与组织等因素有所不同,环境因素并不产生于企业之内。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并不能够对它进行组织意义上的管理,只能进行间接的影响,通过组织活动来影响环境。当今信息时代,企业如果不能平衡企业知识创新活动和周围微观因素之间的关系,那么企业的知识创新活动也肯定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二)企业组织因素

知识创新活动是需要组织内的成员集体协作,组织结构也可以协调组织内成员之间的关系。由于不同的成员关系对组织知识创新活动的影响并不一样,因而为了保证组织知识创新活动的平稳运行,组织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概括的来说,要想保证组织知识创新活动良好运行就需要做到将组织结构调整为有利于企业内部的知识研发和革新的状态,保障组织内员工的积极性的同时有利于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在新时代的知识经济环境下,市场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基于过去的一些成功经验放在今天经常会产生一些不适用的感觉[3],知识型的企业为了应对潜在竞争对手的压力,必须通过不断进行知识创新来保持其原有的竞争优势,此时的知识创新活动必须建立在学习型组织文化上。

(三)企业员工因素

知识资源由人创造,因此知识资源只有在人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之下才能更好地转化,进而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知识创新活动不应该仅仅是内部研究人员的任务,而应该是作为内部所有成员共同努力的目标。企业知识生产力的高低取决于内部员工的知识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创新能力。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现代的企业管理活动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一直是提升企业知识生产力的重要条件。如果企业管理者不能够依据以人为本的思想,准确地对员工的能力和贡献做出分析并匹配以合适的岗位和薪酬待遇,那么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将会愈来愈严重,企业的知识创新也就无从谈起[4]。

四、推动企业知识创新的对策研究

(一)完善组织结构,推动知识创新

企业要进行知识创新需要构建学习型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区别于传统的组织架构,它区别于传统科层制组织,避免了权力容易过度集中,组织成员交流较少的情况;也区别于团队任务型的组织,往往依据不同的任务组建,人员流动性太强。学习型组织让组织内的员工不断地同组织内的其它成员交流,学习,进行知识技术的共享,最终达到共同促进、共同提升的效果。可以想象的是,企业在进行知识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其主导团队一直是学习型的组织,组织内成员是各个部门的核心力量,在日常业务,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集中地交流,成员也在不断吸收、利用着新的知识和技术,那么企业的知识创新活动无疑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二)发展企业文化,促进员工成长

员工在企业进行多年的机械式,半机械式工作后,思维和工作方式容易僵化,往往难以进行创新。因此建立学习型的组织还并不能满足企业知识创新的要求。企业还应当积极发展符合企业经营策略和思想的企业文化,将企业的发展定位和目标融入其中,并辅以健全的奖惩制度,尤其对知识创新工作贡献突出的员工进行及时奖励。如此,让企业员工觉得到自己受到了企业的重视和关怀,并且能够觉得自己是在同企业一同成长,继而产生使命感和荣誉感,将自身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结合,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贡献。(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发兵. 浅谈企业创新[J]. 商业研究,2001,05:8-9.

[2]陈芳娌.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3]富立友. 基于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5.

上一篇:向日葵初中作文素材下一篇:与众不同的我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