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2024-10-23

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通用10篇)

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篇1

怎样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龙源学校

刘树平

一、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班级中举办了“我与班级”的讨论会,让学生理清自己与班级的关系,明白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明确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班级有关,充分体验班荣我荣,班衰我耻,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开展我为班级添光彩活动。

我在教室里设置了“我为班级添光彩”表彰栏,对学生获得的荣誉、好人好事以及在学习上、班集体建设上取得的成绩给予表彰。另外,在学生中定期开展“责任典型”和“进步典型”评选活动,并发给荣誉证书。这样既肯定了他们的成绩,又为全班同学树立了身边的学习榜样。

三、让学生“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

我在班级管理中建立起了一套“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的制度。它包括班干部制度、值日生管理制度和任务承包责任制度。在具体落实任务的过程中,我采取以下步骤:第一,把班级的任务进行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责任能力竞聘某一职务或承包某一任务。在学生承包任务时,我强调了三点;一是要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尽可 能挖掘班级人力资源;二是要求学生不干干不了的事,以免出现“破罐子破摔”;三是一个人能干好的事,决不让两个人干,以免互相推诿,互相抑制,人浮于事。

经过承包,每个学生都能承包到一项具体的小任务,班级中小到扫帚的摆放、凳子的管理、电灯的开关等任务也都有学生专人负责。此后,我还组建了监督考核小组,对学生执行任务的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并把考核情况登记在班级日记上,以便及时了解情况,调整学生的承包任务。

四、教师要以身作则。

由于学生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很强,所以,教师的以身作则,更有利于培养责任感。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班级工作我经常同学生一起干,擦玻璃、扫地、拖地、拾粉笔头、纸屑,凳子坏了同学生一起修理,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责任感大大增强。

五、组建“志愿者”服务队。

社会需要志愿者,学校班级同样需要志愿者。志愿者能弥补学生承包任务这种做法的不足,既能倡导学生为班级、同学奉献的精神,又使得一些不便承包或没有承包的任务以及偶发事件得以完成或处理。班级志愿者服务队采用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组建,由班级团支部具体负责。志愿者会在需要他们的时候出现。如某同学课间忘了擦黑板或因病不能完成其承包的任务,志愿者就会顶上;班级里发生突发事件以及学校布置临时任务。志愿者会率先去执行任务,承担责任。他们的表率作用能有效地预防“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也会潜移默化地感染那些责任心不强的学生。

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篇2

我校正在研究关于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课题,根据调查发现:在当今小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还比较淡薄。他们往往只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总是漠不关心。其实导致这种原因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家庭

一种情况:在当今这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有了知识就有了本钱,有了立足之地。因此,大家都充满了对知识的无限渴望,都希望到高校继续深造学习。然而,你要想跨进高校的大门,就必须通过考试,择优录取。而这个所谓的“优”字就主要通过“分数”的高低来体现。因此,家长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家长会竭尽全力,请家教、送孩子去补课、包揽家务、生活上照顾备至……然而,在孩子培养目标的重心上,很少有家长会选择责任感。孩子们每天都生活在家长的关爱与呵护之下,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幸福地沐浴在家长和国家所创造的教育环境中。然而,孩子们常常不理解这种爱,没有体验到这种幸福。一些孩子物质生活充裕,却没有感受到快乐和产生强烈的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的情怀;生活学习在安静美丽的校园里,却很少激起求知的喜悦和对明天的责任感;与他人交往中很少将义务和共享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另一种情况:现在贫困、暴富、离异、单亲等特殊家庭比以往增多。这些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给孩子带来多种多样严重而又复杂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危机,从而使他们丧失了应有的责任心。

2.学校

由于教育界长期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所困扰,所以无数的教师都把精力放在学科知识的传授上,很少能够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集体责任感教育……

3.社会

在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变化的状况下,受物欲和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小学生在“过剩”的物质拥有背后,承受着严重的精神营养“饥荒”和精神“消化不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理想、追求和人生观产生了模糊, 更谈不上责任感。、

以上种种原因都可能是导致当今小学生责任感缺乏的不可忽略的因素。

我认为责任感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特别是小学阶段,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开始形成时期,而他们的自我判断和推理能力还很不成熟,积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就尤为重要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呢?我谈谈自己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榜样的示范性作用

著名社会理论家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榜样人物的行为,相应地会去模仿他们而习得一些社会行为。因此,我们认为榜样人物的价值观对儿童价值观的学习和建构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1. 引导学生读好书。

教师应有选择地让学生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如《游子吟》、《我的战友邱少云》、《少年中国说》、《我的老师》等;观看一些有意义的影片,如《闪闪的红星》、《狼牙山五壮士》等。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和观看影片故事情节的同时,应引导他们理解课外读物和影片中榜样人物的行为动机,吸引榜样人物思想中的营养成分,学习他们的责任心,特别是学习他们高尚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获得精神上满足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其形成责任意识。

2. 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

教师发动学生寻找身边体现责任感的好人好事,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手抄报张贴于班级或学校的宣传橱窗。每两周召开一次班会,评选班级之星,并以此为契机让每位学生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身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只有学生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时,才会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自尊、自律。榜样不仅能起到示范作用,全班整体思想道德水平也会随之提升。

3. 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马卡连柯说过:“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经验证明,身教胜于言传。因为少年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生动的榜样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自身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时时做到对已、对人、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有强烈的责任感。经得全班学生认同,我负责教室讲台前的卫生,我坚持一天一打扫,且随时见到有纸屑、泥土等垃圾,随时捡起,清扫干净。我认为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教育,能在学生中产生共鸣。

二、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责任感

在学期开始的时候,老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制定一份班级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不能制定得脱离实际,通过大家的努力有可能实现。如果难度过高,学生就会失去兴趣;相反,若没有一点难度,就等于没有目标)。有了共同的目标,大家就会齐心协力地朝着共同的方向不断地努力,集体责任感自然会得到加强。

我们还可以组织开展班集体的自我管理实践活动。通过设立班级管理岗位,帮助学生角色定位和施行角色转换,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活动,渐渐地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在班干部选举上,采用民主选举,轮流任职,让每一位学生都有锻炼成长的岗位,都能体验集体主人翁的自豪感,体验服务的快乐,体验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增强班级意识,培养集体责任感。

我们还可以开展各种为集体争荣誉的活动。比如:运动会、辩论赛、歌咏比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生活在集体这样一个大家庭中的,只有通过大家的不断努力才可能使这个大家庭变得更美好,更加令人值得骄傲!

我们还可以在一个学期中给学生安排一次“让校园变得更美丽”活动。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让学校变得更美丽!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学校进行绿化;看到哪里不干净就主动去把它打扫干净;看到门窗坏了,也可以修补门窗(自己力所能及范围之内)。通过这一活动的举行,学生一定会对校园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情,集体责任感也会随之而加深。

三、与家长共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首先让学生明确每个人都有分内的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就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分内的事,家里的人不能围着他一个人转。家长要有意识地强化孩子的责任范围,在家庭中明确哪些事必须作,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责任,在不同的年龄给孩子制定不同的责任范围。给孩子提出要求后,要鼓励孩子认真完成,让孩子在具体的事情中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例如打扫卫生、为花草浇水、照顾自己家的一种小动物、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等等。当然也要与孩子平等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分享父母的喜怒哀乐,不过,内容应该是孩子能接受的。

其次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决不意味着可以体罚、伤害孩子。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孩子的过失呢?

1.“讲述你自己曾经犯过的过失”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莱顿说,“承认过失,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你会犯这个过失,告诉他们,你下次将会怎样用不同的方法去避免重犯”。

2.“告诉孩子们,大胆尝试或出现失误都不要紧,”家庭问题专家说,“一个人第一次做某件事无不期望做完美无缺,实际上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这是不可能的。”

3.“从犯过失的痛苦中走出来。”马里兰州的心理学家塞奇斯说。提醒家长们,不要老盯着孩子的过失不放。相反,要去赞扬孩子们尝试活动的努力与勇气。

4.“把孩子最近的成果与他自己以前的成果相比较,而不是与别人相比较。”如果孩子拥有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他们几乎可以从所有的过失中学到益处。孩子发生过失的时刻可以称为教育孩子的“关键时刻”。如果处理不当,孩子也许会毫不在意,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应负的责任,或者过于恐惧而导致精神崩溃;如果处理得当,孩子可能会吃一堑长一智,由此走向成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现代人。

四、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

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篇3

关键词:责任感教育;行动;反思普法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219-1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素质决定了祖国的未来。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孩子都有一个宽容幸福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使家长对孩子的成败带有“下赌注”的感觉,对孩子的培养表现出过高的期望,过分的关心,过多的呵护,使这代孩子普遍出现无情、无能、无责任感。 所以,责任感教育必须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学校更是要将其放在首位。每位教师在完成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任务的同时,必须增强对学生的责任感教育,这不仅仅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更是每一门学科都需要去完成的任务。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平时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呢?

1 强化对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力度,用正确的理论方向引导学生,做到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的相结合,实现知行统一

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首先就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人作为一个个体存在于这个社会上,他的责任感从小的方面来说体现 在对个人、对他人、对家庭上,扩大一些说还有对单位、对集体、对社会,更大的方面包括对祖国乃至于对整个世界,他都要有责任感。有了责任感,作为工人,就能够精益求精,制品一流;作为农民,就能够辛勤耕耘,收获颇丰;作为士兵,就能够驰骋疆场,屡建战功;作为学生,就能够主动学习,天天向上;作为知识分子,就能够创新科技,勇攀高峰;作为领导者,就能够殚精竭虑,造福一方。通过教育使同学明白社会赋予每个人的神圣使命,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明白神圣使命的完成必须立足于社会个体的高度责任感。

2 加大责任感教育力度,通过活动将责任感教育转化为责任感行动,最终实现责任感的养成

不能让学生做“口头上的将军,行动上的矮子”。教师要善于利用日常的一些小事或活动,事前多引导、多鼓励,事后常总结,常点评,时时刻刻倡导具有责任感的良好风气,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让责任感意识体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每件小事中:如校广播操比赛上、迎国庆比赛活动中、校“艺术节”比赛中、校“体育周”比赛中、校“英语周”比赛中,都可以留下学生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烙印,通过活动培养同学的家庭责任感,逐步具有集体、社会责任感。进行责任感素质教育具体可操作性的措施,是强化责任感素质教育力度的一个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同学的社会责任感素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榜样,最让人鼓舞。

3 自我反思,明确责任感的重要性,且责任感并非遥不可及

责任感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后肯定会有所感悟,那么,如何让这些感悟转化为强大的驱动力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身边的小事,在小事情中反思自己是否有责任感。通过活动来促使学生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教师还可以在组织了一系列的培养责任感的活动后,再开展一次主体班会,对前期活动进行回顾和总结,将责任感进行升华。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责任感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寓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中。

4 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还需要结合普法教育来进行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行为不仅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而且还是违法行为。因此,培养中同学责任感教育应与中同学的普法教育结合起来。针对班级学生的一些不负责任的表现,教师可以援引事实,让学生震憾;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责任感是与其生命紧密相连的,使学生们进行反思,进而认识到每个人都肩负着责任,对工作、对家庭、对亲人、对朋友,我们都有一定的责任,正因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责任,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课题阶段小结 篇4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将培养学生责任心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主要通过以下行动达到教育目的:

A 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责任心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求学生背诵古诗文,初步理解含义,会讲解,悟出做人的道理,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B 榜样激励: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了 解、学习英雄模范、成功人士特别是身边的榜样--优秀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自然的高度责任感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找出他们的良好习惯,明确学习的目标,从而确定努力方向(重点放在身边榜样的树立上,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教师与家长也要注意时刻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C 情境体验:在思品课、班队活动以及其他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培育学生对父母、老师、伙伴、他人,对集体、祖国、社会、自然的爱心,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在道德情感的激励下不断提升,进而变为行动的动力。

D 行为训练:根据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在教育、教学 各个环节中按照本课题研究内容的指标体系,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行为训练。每学期的行为规范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习惯,行为训练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训练内容滚动进行。在训练中,注意采取学生自我管理(值周生、小监督员制度)、自我评估(学校、家庭评比表)等方法,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评估时间:每天自评,每周互评,每月班主任小结,期末总结表彰,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2.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学生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家庭教育对责任心及其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研究。

3.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用于了解家长对学生责任心培养的看法以及学生责任心水平的前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责任心的行为习惯的表现。

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篇5

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理性思考,进而分析了大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责任感“二律背反”的现象及原因,同时选取了几个实例加以论证,总结出几条可借鉴或可参考的能够促使大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与社会责任感增强趋同的途径.

作 者:周本贞 包云燕 殷国聪 蔡金红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云南昆明 650092刊 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年,卷(期):33(5)分类号:B848关键词:大学生 个性 社会责任感 二律背反 培养 途径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与培养 篇6

摘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为了能够更好的继承社会主义事业,大学生理应带着神圣的使命感和崇高的责任感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但是,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多为独生子女,升入大学之前,多享受着父母的宠爱,父母过多的溺爱,使得这些大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不善于团队合作的性格。升入大学后,这些大学生没有很好的适应身份与角色的转变,将在生活中养成的一些陋习带入到了校园里,在大学校园里形成了一种大学生整体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这种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因此,必须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机制,重新构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自觉的承担应当肩负的社会责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篇7

对小学生而言, 我们应侧重于以贴近学生的事例作为教材, 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一、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小学生责任感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要让每一位学生在班级内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使他们都能得到为同学服务的锻炼机会, 真正实现“人人有事干, 事事有人干”, 更多地承担班级活动的各项责任。因此, 要制定班级教育制度整体目标, 学生要制定自我教育的小目标。

二、在家庭中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作为家庭中的一名成员, 孩子既应该享受权利, 也应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 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父母通过鼓励、期望、奖惩、建立家庭中的岗位责任, 督促孩子履行职责, 培养责任感。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的责任感难以确立, 将来走上社会就难有社会责任感。

责任感的培养要通过孩子自身的实践、体验, 家长越俎代疱是无济于事的。有的家长代孩子整理书包, 帮助孩子做作业, 这是责任感教育的“越位”和“失位”。只有让孩子自己承担失责的后果, 孩子才能懂得上学读书不是个人的私事, 而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一种责任。

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 参与责任行动, 养成责任意识。从而, 寓责任感培养于学校教育活动之中, 借助各种活动, 体验责任意识。

学生责任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进一步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 激发学生的责任情感, 增强学生的责任行为。我们国家的兴旺发达、社会的进步, 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以国家、社会发展为己任的开创者、建设者。责任感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 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

摘要:责任感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我们应从小学就进行对自我、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责任感教育和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责任感,班级管理

参考文献

[1]马一.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长安出版社.2008.11.1

[2]刘七平.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100个故事.九州出版社.2009.1

论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篇8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悍然,这是教育出现了问题。如果孩子没有了责任感,将来如何工作、生活;如果公民没有了责任感,民族将走向衰落,如果民族人民没有责任感,国家将走向何方。责任教育势在必行。我想起了弘一大师李叔同。他在浙江两级师范任教时,学生未到,自己就已经在讲台上坐好,他的面前放着点名簿、讲义、粉笔、钢琴已经脱去了外衣,盖子开着,一支金表放在琴面上。黑板上,已经写满了密密的白字。

一个学生出门时,不小心把门摔得很响,他跟过去,叫回那学生,说:“要尊重别人的耳朵,下次关门小心点。”简单的两件事,轻轻的一句话,没有长篇大论的讲道理,更不是气势汹汹的呵斥,这就是大师的教育。教育的核心只有两个字——爱心,爱心的背后延伸出的依旧是两个字——责任。

歌德曾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小学生的责任教育应该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多个环节入手,我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一、实践训练法

1. 从学习实践中培养。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最重要的责任。重点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心理学家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等于在塑造成功。”好的习惯可以克服惰性、化解困难、培养自信。

(1)培养学生集中精力做事情的习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求学会专注,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再去做另一件事情。“用眼睛听”是我们要采用的一种方法,训练学生不管在什么时间和环境下,看着老师的眼睛说话,看着同桌的眼睛说话,每天坚持,就能培养学生眼睛、嘴巴和脑子集中在一起,来集中精力做事情。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先从书本的选择上,找一些比较花哨的书本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习惯每天看点书,不看书都好像有件什么事情没做的精神状态下,把书本的要求提高。适当给时间学生,看完后相互交流,或者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给于表扬和肯定。长此以往,阅读就会成为日常习惯的。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一堂课花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老师边走边指导和批改,这样提高孩子对作业的重视力度。在思想上教育孩子,一个人的字就代表一个人,字如其人,无论在家或者在学校,都要把字写好,认真读题目,争取做对每一道题。教师和家长要进行适当的表扬评价。认真书写的习惯养成了,其实就是认真做事,认真做人的习惯养成了。

(4)培养学生养成有条理的习惯。让学生一个星期大组换一次座位,这样就能无形强迫学生每天整理好抽屉。在每个星期一晨间活动中检查个人卫生和书包整洁情况,让学生在制度中养成有条理的习惯。

(5)培养学生及时改正错误的习惯。在班级中发放“错误采集本”,把平时自己做错的作业记录下来,或者自己做错的事情记录下来,然后写上正确的答案和做法,如果做到了可以画五角星来评价自己。

(6)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爱自我提问题,会思考的习惯。经常出一两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做,激发他们的好胜心。还要准备一本本子,取名“我的十万个为什么”,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写出解决的答案。会提问就会独立思考,这样智慧就在各种问题中积累起来了。

2. 从行为实践中培养。要使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好习惯成就大未来。

(1)口令教学,规范行为。适合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低段学生课前、上课、放学、作息等应该怎么做,都要形成一个规范。上课的时候难以安静,教师喊出:“一、二、三”。学生立刻反映:“三、二、一”。出操的时候让学生说:“静、齐、快”,然后有序地进出教室。教师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上,都可以自编口令,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2)榜样作用,引导行为。教师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让这些爱模仿的学生们有标准。尤其是各班的班主任,更是学生学习的好榜样。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语言引导和行为引导,这也是一个教师基本素质所发挥的作用。

(3)精彩评价,激励行为。陶行知先生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秀表现,我们要及时评价鼓励。在班级中开展“自律小标兵”、“大胆发言奖”、“团结友爱奖”、“遵守纪律好学生”、“书写认真奖”等等,在学校里设立“月度行为规范师范生”每月一评,并且在星期一升国旗时进行表扬,发奖状。

(4)思维强化,养成行为。行为习惯是需要我们老师常抓不懈的,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条款来引导学生。每个月进行一次学习,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缺点。

3. 从社会实践中培养。

(1)树立道德标准。我们讲着力培养学生的“四有五爱”的道德意识,让学生明白有理想、有道德、有文明、有纪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一个小学生应尽的责任,让学生在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中有一个简单的标准。当然也可以加上很多“有”和很多“爱”。

(2)掌握是非界限。在各类社会实践中,比如“给环卫工人献爱心”、“祭扫烈士墓”、“我来植树”、“学习雷锋”等活动中,多做“是”的事情,相反就是“非”的事情,我们不要去参与。

小学生的责任教育适当利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当他们产生对任何事情负起责任的时候,我想学习和行为的一些坏习惯就迎刃而解了。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的工作将是变化着的,更新着的。

二、班集体中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

在班级中设置多个担当岗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对集体的责任,让责任随处可在,如影相随。班级有管理关灯的“灯长”、有负责吃饭的“饭长”,有负责锁门的“锁长”等等。每个人都有位置,都有责任。

1. 抓住节日契机开展活动。如,“三八妇女节”前夕,可以要求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给妈妈一份惊喜,增强学生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感,学会关心长辈,关心一切需要关心的人,感受到了“你得到帮助,我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开展征文活动,在孔子诞辰日我们开展经典诵读,在八一建军节我们走进军营,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体验责任。

2. 班级开展绿色播报活动。学生通过网络、媒体了解时事新闻,在班级利用晨读的时间进行播报,在简述完新闻故事后,谈出自己对新闻故事的看法。

3. 班级开展读书汇报活动。读书改变命运。孩子出生在什么家庭他无法选择,但孩子读书可以选择。教师在读书月、读书节活动开展荐书活动,给学生推荐适合读的书籍,用书香浸润孩子心灵。

三、心理陪同法

1. 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陪孩子一同走过高中三年》一书中写到,家长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如果我们把“家长”看做一种职业,那么这个职业一旦从事,就终生不能辞职,且要24小时全天候在岗,没有人领导却最不自由,看似没有规则却工序复杂,还充满了不可确定性。所以,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就需要不断地学习。

如果“家长”是一种职业,那么“父母”就是工作岗位。我认为家长做好心理陪同,对孩子学习、成长都是一种心理暗示,我们表面上可以不代劳,凡是让他自己去做,从小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长大后才能经受风雨,我们放手不放纵,内心深处给予他鼓励支持,这样就足够了。

2. 教师的爱心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在我们的学生中,有一批成绩优秀、才华出众的学生,对这些学生,教师的爱心要特别表现在锤炼其意志、帮助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长方面。对有些有生理缺陷或家庭贫寒的学生,教师的爱特别表现在关心和体贴上,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教师的爱心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振作起来。要像父母对待子女,医生对待病人一样,用真心实意和深情融化他们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

经历是培养孩子责任感最好的一块地,在经历中成长,孩子可以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爱心是培养孩子责任感最好催化剂,在爱心中成熟,孩子可以学会包容、学会宽恕、学会智慧。“爱”与“责任”,二者其实是分不开的,“爱”是责任的体现,而“责任”是爱的化身。

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篇9

【内容提要】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全体学生思想、学习、劳动等方面的全面管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式和教育着重点如何,直接影响着班级管理实效。只有让学生具有班级管理责任感,才能自觉地把自己看作是活动的承担者和主人翁,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因此,在平常教育工作中我着重从班级自主管理入手,多途径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责任感,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服务、自主学习。从而提高了实效。【关 键 词】 小学生;班级管理;责任感;自主管理;培养策略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平台。

作为十几年的高段班主任,我发现如今的学生越来越难管,即使班主任每天尽职尽责,想尽办法但班级管理的效果还是不尽人意,就显而易见的、每天都要抓的纪律、卫生来说,班主任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结果还是今天纪律扣了分,明天卫生被警告,于是又忙于认真查证、批评教育。类似事情发生多了,班主任就没了耐心,动辄狠批一顿,可还是收效甚微。

这是为什么呢?通过我自己几年来的观察和实践发现,这是把学生作为单纯管理对象的工作态度和方法所致。它忽视了对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体的认识,忽视了班集体建设与培养每个学生责任感的关系,因而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没有注意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的责任感,使学生思想上形成一种惯势:值日生是你安排给我的,纪律是你在管我的,活动是你要我参加的„„从而不会产生出于“这是我的责任”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就这样,长期以来,学生管理班级的责任感得不到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得不到发展,而班主任整天忙得团团转还是事倍功半——班级管理的实效得不到提高。

那么怎样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呢?我个人觉得首先需要学生具有责任感,能自觉地把自己看作是活动的承担者和主人翁。只有引导学生在班级中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负责,才会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把班集体建设好。托尔斯泰①认为:“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责任感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然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许多学生自小就养成“以我为中心”的习惯,校内、家内“唯我独尊”的不在少数,他们缺乏责任意识,不懂的关心,不知道谦让,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理解父母的艰辛,以至于不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明白学习的目的,有的甚至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由此可见加强对学生责任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应该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责任感。下面就来说说我在提高班级管理实效中,多途径培养学生班级管理的责任感的策略。

一、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一个先进的班集体,就像一篇优秀的散文,形散神不散。一个个性格各异的孩子就像一颗颗玲珑剔透的珠子,要想把他们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丰富多彩的活动就是一根最合适的线了。

(一)精心设计班队活动,培养责任感

如果整天只让学生坐在教室里,那是培养不出责任感的,只会使学生显得疲疲塌塌,对身边一切事物漠不关心。可见,教育形式单调乏味,不但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而且会影响教育的效果。只有把教育活动搞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一个活动接着一个活动,才能不断引发学生的兴趣,步步深入,越搞越红火,从而使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班队活动中,我设计与责任感有关联内容。例如“我爱我的班集体”,让学生回忆老师关心教育自己成长的一件事,了解班级某一同学的爱好和特长。准备参加“猜一猜”的游戏。准备一个最拿手的节目,参加“露一手”表演。通过活动,师生情更深,同学情更浓了。为培养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集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还在班级中举行“做文明学生、创文明班级”的中队会。首先让学生收集一些文明礼貌的故事,准备在班会上讲给大家听,学唱歌曲《咱们从小有礼貌》,和《礼貌歌》。通过讲故事、唱歌曲、答问题、照镜子、见行动等一系列节目表演、使文明礼貌,在每位队员上生根开花。总之,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更热爱,对集体更关心,对同学更友爱,它像一根无形的线连起了每一个孩子的心。

(二)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培养责任感

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责任感只有在实际的体验活动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因此我在班中开展了“《规范》②在我心中”、“学会关心人”等活动,强化“对他人负责”、“关心他人”的好行为;设计了“为父母亲洗脚”的活动,强化孝敬长辈的教育。课本剧、故事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前,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学习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很多同学都把学习、上课看成是一种任务,缺少学习的主动性。而我在教学中开始带领学生挖掘也寻找其中的乐趣,学了《时光老人的礼物》让学生自编自导演一演;学了《私塾先生》我让学生声情并茂夸一夸陈毅元帅的沉着、机智;学了《我是你的儿子》我让学生举一反三说一说„„渐渐地,学生中埋怨学习苦的人少了,下课时,午休时,放学时,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谈论着怎样编好节目,怎样讲好一个小故事,班级中形成了乐学、爱学、惜时、爱班级、爱同学的氛围。讨论会、辩论会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在正确的舆论氛围中培养责任感

一个班光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还不够,还要有正确的舆论氛围。有一次,早上6点30分,我一到校发现罗斌与田李为铅笔盒,而推推搡搡,教室里也乱成了一团。面对此景,我没有急于发火,而是及时让他们各自回座位,开始早自修。下午正好有节班队课,班会课上,我临时组织学生召开了“假如当时„„就不吵架了”的讨论会,发动每一个学生深入思索这一事件的起因和严重性,以及怎样预防的办法,也利用这件事教育每一个学生:遇事要冷静,拳头解决不了问题。会上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正确看法,当事的两位同学更是作了诚恳的检讨。同学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充分唤起了自己的主人意识、团结意识和责任感。

二、班级日常管理中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现代教育改革家、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③把班级比作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级便可能有什么。学生们走出家庭,通过在这个小社会里的学习与实践,具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他说:“既然是社会,就有一个管理问题。”确实,一个班级管理得不好散如一盘沙,成天出事情,班级混乱,何谈发展自己,超越别人;管理得好,每个人都发挥了潜力,在集体中形成了合力,班级增强了实力,发展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每个人的素质也能从中得到发展,从而促进素质教育。其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式和教育着重点如何,直接影响着班级管理实效。

(一)确立奋斗目标,培养集体责任感

树立班级的奋斗目标是班主任指导学生增强信心,加强责任感的动力。在明确的奋斗目标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我们班根据班级实际,指导学生先制订个人目标,进而讨论酝酿,制定出适合班级自身情况的责任感培养目标。目标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我们班级的奋斗目标是“做好每件小事,争当优秀班集体”。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爱集体的责任心。在做事情时,我要求学生应该努力去做,做完后每人要反思“我尽力了吗?我努力了吗?”作为集体的一份子、一滴水,要为集体争光,集体的荣誉就是个人的荣誉。每位同学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我们班分层次设立的个人荣誉有:优秀队干部、优秀值日生和进步生等等-。通过平常学习生活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标志,获得对应的奖励荣誉。这样有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感到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增强了集体责任感。

(二)明确分工职责,培养工作责任感

班级日常管理的实践表明,一个几十个人的班级,仅靠一个班主任、几个任课老师的管理是不行的,关键是教育和引导学生领会“我是班级的一员,我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荣誉、成绩是和每一个队员息息相关的。”,从而主动关心班级的事情,积极参 加班级管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自我管理,我就把班级事情细化,让每个学生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都有实实在在的事情可负责。比如班级中设有值日班长,由学生轮流担任。班级中早自修的晨读,学生的个人卫生检查、早到、安全、自行车的摆放、戴红领巾、校徽。由于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作用。每天早晨,总是最早从我们班级传出琅琅的读书声,学生工作也落实到人,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比如门有专管员,每一扇窗有专管员,如果哪位同学工作不到位,值日班长会及时批评教育,并限令其及时整改,同时也向辅导员老师汇报。大家在学校每周的升旗仪式上看到五项竞赛④的流动红旗,由班长从领奖台上取来挂在教室里,心情很是激动。有的学生在班会上说:“每天在校我的心情特别好,因为我每天都能看到黑板旁的流动红旗,我知道自己该怎样做。”

(三)学会自我管理,培养管理责任感

学生自我管理是一种自觉行为,它的直接动力来源于责任感。比如一个有集体责任感的学生,当他领悟到教室整洁对全班同学学习生活都很重要时,他便会自觉地讲究卫生,注意不乱扔屑等,并要求其他同学也做到。班级管理中的另外方面也是如此。这学期,我们四年级的英语老师请病假了,所以学校里安排了一位还在读大四的实习老师来给他们上课。因为没有经验,所以新老师上课显得有点羞涩,于是有位同学就在课堂上又是吃东西,又是捣蛋,周围几位同学见了,都感到吃惊,纷纷指责他,最后众多同学的批评终于使他安静了下来,并且开始认真听课。课后,老师并没有去批评她,但他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鼓起勇气,自己向老师承认了错误。这种集体对她的批评和她个人的自我批评行为都属学生自我管理,而它是源于责任感的,如这个事例中这些周围的学生身上就流露出来他们对教育帮助同学的责任感。自我管理的作用有时是教师的教育无法取代的。因为孩子们更熟悉自己周围的同学,只要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的责任感,一旦他们积极行动起来,更能找到解决总是的适当的办法。

三、多种形式的竞争中培养学生责任感

进入了新时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实行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因此,现实生活工作的成功与否,与是否具有竞争意识,有了直接的关系。我在近年来所从事的小学高段教育工作中进行了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探索,觉得可在班集体建设中经常性、多方面地为学生创造竞争的机会,创造参与竞争的情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提高自主管理的责任感。

(一)班干部的“上岗”竞争

当小干部是大部分孩子的向往,老师能引进竞争机制,就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使荣誉感和责任感有机结合。促进班集体的建设。在实施班干部的“竞选”时,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案;,先决定新的中队委员会,从中队长到各委员的职务、职责,然后,一个个招标竞选,侯选人由推荐产生,必须自己写好我为什么要当班干部,怎样履行这个职责的发言稿,这样“上岗”的队员感觉有压力,就能为中队建设出谋划策,展示自己的才能,队员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

(二)组与组之间竞争

我在开学初作好准备工作。每组成员的搭配基本平衡,全班约定开展“纪律、安全、卫生”三方面的竞争及提出竞争过程中的原则。由于竞争意识深入人心,所以校开展的各项竞争均取得了好的成绩。在假期征文竞赛中,王峰获得县读书征文二等奖,在学校进行的唱队歌、国歌比赛以及数学知识竞赛中均获得了校一等奖。这学期同学向《南湖晚报》、《小学生园地》的投稿积极性很高,不但完成了上交中心所规定的数量,而且自发向报社投稿,徐佳辉的《一次有趣的实验》被《南湖晚报》录用,徐忠鑫的《一堂难忘的教学课》被《小学生园地》录用,也大大地鼓舞班上全体同学写作的积极性。在校“艺术节”中,王婉莹的“虾趣”,陆凌波的书法均获得二等奖。实践说明孩子有了集体意识,心中有了集体,能为集体着想,为集体献一份力,那优秀班集体的建成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四、有效的师生沟通培养学生责任感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更是培养小学生班级管理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在新时期里建立理想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沟通。

(一)面对面谈话式沟通

这是最直接、最传统的沟通方式,师生直接面对,真诚而坦率地交谈,沟通的效果可能立竿见影。

(二)书信交流沟通

书信交流进行沟通也是较为传统的一种师生沟通策略。但即使在现代高度发达的社会里这种沟通方法还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某些环境下、可能有某些事情师生之间不方便直接面对面沟通,那么通过书信来进行沟通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三)周记沟通

现在加强班级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制订班级规章制度、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集体教育形式等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周记⑤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令人不可轻视。由于碍于情面,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直接向班主任反映班级状况,而宁愿通过周记的形式间接地为班级集体建设出 谋划策,或反映班级中新近发生的事情。作为班主任亦可利用周记这一媒介与学生共同探讨治理班级大计,充分肯定学生的正确意见或建议,并使之付诸于实际行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又起到了加强班级的管理作用。比如我班的班长在管理班级上有这么一种想法,她在周记中这样写道:“一个班级的好坏并不是靠班主任或几个同学的努力就够的,而是靠全班同学为一个共同目标,并一起朝这个目标不断迈进才行的。只有大家团结,才能把本班的各方面成绩赶上去,我真希望我们班同学能做到这一点,为我们班级争口气。”我在评语中充分肯定了这位班长的工作思路,赞成并支持她搞好班级管理工作,下放权力,结果在她的带领下,班务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井井有条,整个班级呈现出齐心协力、团结向上的良好局面,每周五项竞赛都能得到流动红旗。这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又提高了学生们自主管理班级的能力,使整个班集体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好局面。

此外,作为班主任还应该在班级中创设一个宽松的教育氛围,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提供保障。班级管理中目标的制定,制度、措施的形成均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吸收各种合理化建议,最后定夺后由学生监督执行。总之,在进行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是教师开启学生“做有责任心的人”的一把钥匙,教师必须时常有的放矢地去开启学生的心扉,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有责任心的人,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大大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注释:

①托尔斯泰: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他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②魏书生:男,1950年生,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他自1978年任中学教师,至今已30多年,因他在教育改革中的突出成绩,先后荣获省功勋教师、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大代表,对我国语文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依据国家正式颁发的《小学生守则》制定的,是国家对小学生日常行为的最基本的要求。其目的在于加强对小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和行为训练,以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④五项竞赛:指我们学校少总步根据学校实际制定的,各班开展的五项竞赛,具体包括卫生,纪律、红领巾、小黄帽,校徽的检查,一周一总结,优胜班级颁发流动红旗。

⑤周记:作为班主任给学生布置的周末回家作业,是以周为单位的文字记录,用文字记载一个星期来的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的文字记录。

参考文选:

[1]徐建芳.《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策略》,《班主任》2009年01期

[2]贾宁.《新课改下初中班级自主管理问题于对策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1 [3]林艳阳.《让班级成为学生自主管理的园地》,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陈松恩.《建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文教资料》,2008年24期 [5]魏书生.《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5年6月

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精选) 篇10

一.关于责任感

那么究竟什么是责任感呢?我查了教科书,比较严谨的阐述是,真正的责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业、利国家、利社会,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时,要以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重。

责任感有什么意义呢?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具有驱动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作为学生,就能够主动学习,天天向上,对家庭社会敢于负责。所以说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二.初中生现状

在物质生活极大提高,精神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存在令人担心和焦虑的现象,就是学生身上普遍缺乏责任感.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自我,轻社会,不热衷集体活动集体。

过分崇尚自我,以自我为中心,脱离社会需要片面宣扬:“自我选择”、“自我实现”。学生生活在班集体中,却很少意识到自己对这一集体应承担的责任。如班级的值日工作、公益劳动等活动,有 的同学就借故不参加,或者去了也是站在—边看别人干;更多的是对班里或学校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把个人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作为人生惟一追求。

2.重利益,轻抱负,爱慕虚荣。

一心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除了希望吃好穿好玩好出人头地外,没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不重品位与人格。

3.重索取,轻回报,不能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良苦用心。

只要求父母、老师、他人为自己服务,满足自我各种需要,而不考虑他人,自己间的回报关系。由于现在的学生对任何人都缺乏一种责任感,所以他们有时连最基本的素质都不具备。如有的学生,父母很辛苦地供他读书,但他却并不珍惜父母的劳动,学习不努力,花钱很浪费,只顾自己享受,根本不考虑父母劳动生活的艰辛以及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孩子常常理直气壮的对父母说:“我想要的东西你们都能给我,就连我想不到的,你们都替我想到了,做到了。你们辛苦不就是为了我们现在不辛苦吗?我还那么辛苦学习干什么?”

三、责任意识薄弱的原因 中学生责任意识薄弱的原因很多。

1. 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周围是全方位呵护,自己不需要对他人负责

2.父母忙于挣钱养家,疏于管教,孩子缺少责任意识。3.亲家庭或无父母,无人有效管理,孩子不愿负责。

4.商品经济的社会大环境,使人情冷漠,父母故意不让孩子对他人负责。

所以我认为学生责任意识薄弱关系重大,是社会的危机,民族的危机。

四,培养学生责任意识重于泰山。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班主任责无旁贷,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可以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工作:

(一)认识自我,唤醒学生责任意识

我班围绕责任意识的话题召开了两次主题班会,第一次主要给学生讲述责任意识的概念意义和举一些生动的案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如,当今青少年外出务工与父母们挣钱的原因和意义。父母务工是为了养家,挣钱的百分之九十要寄回家,而青少年到外地是为了玩、找刺激,挣钱的百分之九十在外地就地消费;某学生向父母要名牌服装和电脑等,当得不到时,骄横的对父母说“生我就得让我享受!生我就得让我幸福!”我们身边更是常见这种言论:要不是我妈妈硬让 我上学,我早就不上了。而身边更常见感人案例:信义兄弟——孙水林 孙东林,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演一场悲情接力,“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壮语传遍大江南北。

第二次班会,为了让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围绕责任话题,设立了四个子话题分组讨论,各组推举发言人当堂发言。四个子话题是:1,学习责任;2,班集体责任;3家庭成员责任;4,社会责任。令我没想到的是,面对这样理性而严肃的话题,同学们讨论异常热烈,发言

非常踊跃,提出的责任要求也很现实:赵倩提出在家中无人约束时应自觉学习;王明亮提出学生间要友好相处;李环提出,体谅父母辛劳,不提过分要求,关心父母健康;叶婷提出,要有公德心,乘车应给老年人让座;范秉祯提出,班级里的课桌凳就是同学故意破坏的,必须爱惜。等等。班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班长李环倡议当天回家把自己的卧室认真打扫整理,替父母分责,尽家庭成员责任。全班一致通过。

通过上面活动可知唤醒学生责任意识并不难。

(二)创设情境,以课堂教育为渠道

在平常对学生做思想工作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换位思考”。针对学生不愿学习的情况,也可以让他们设想自己做了父母,假如孩子不愿读书怎么想怎么办。室内已经很亮了,八盏灯还亮着,该怎么办?,看到水龙头哗哗流水,看见了当作没看见,那如果是自己家的水龙头呢?人们的这种心理说明了什么呢?通过这样的“换位”思维方式,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能唤起学生的责任感。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部分,在课堂上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完全可以把我们教学中的五项教育变成六项教育

(三)从小事做起,体验责任的艰辛和收获

老子说:“天下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之大事必做于细”,把责任感教育具体化为在学校、在家庭以及独处的时候的行为要求,学生就不会觉得那么盲目。比如要求学生在学校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

他人、善于合作;在家里孝顺父母、关心他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在社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在公共场所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独处时胸怀开阔、自信积极、勤奋自立、勇于创新;比如还有些容易做到却往往不注意的细节,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上楼梯靠右行等。

(四)教师言传身教,践行责任行为。

教师要经常地向学生宣传责任的重要性。,让学生头脑里经常绷紧责任意识的弦。教师要始终做到身教重于言传。在孩子面前必须时刻履行自己应有的责任。教师要学生不乱扔果皮纸屑,自己首先做到不乱扔烟蒂、面纸;要学生努力学习,自己必须认真工作,尤其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消极情绪;要学生关爱社会,自己必须热心公益;要使学生信守若言,自己必须说一不二。责任心的培养,是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从而主动、积极地养成学生的责任习惯。

(五)营造正面舆论,促进责任的持久。

要为孩子营造人人讲责任,个个守承诺的氛围,形成“担责任光荣,弃责任可耻”的荣辱观。可以在班级中张贴责任榜,开展责任竞赛,利用黑板报、壁挂等多种渠道宣传责任。使学生已有的责任得到一贯保持而不一曝十寒。

(六)与家长沟通配合,多方面提供责任空间,形成多方面角色责任。

学生角色责任形成,还只是片面的,不健全的,还应与家长沟通,在社会实践活动等诸多场合设置锻炼机会,使学生养成全面的责任意识,具有责任体验。

总之,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使学生理解责任感、体验责任感,并且能担当起建设未来中国的责任。也就是让责任感成为一种习惯,成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他就会自然而然担负起责任,而不是刻意去做。这也就是我们做教师的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有西方的腐朽思想的冲击;有身边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有影视中自私自利、腐化堕落的熏染等等,常了导致一些孩子生活草率、做事不认真、学习马虎、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责任意识淡薄,责任感缺乏,较少责任行为。他们只重视行为过程本身。而对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全然不顾。如果这些负面影响在学生发展过程中成为主流,势必会使他们形成极端的利己主义思想,这将会极大地制约着社会发展。因此,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使学 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榜样激励,培养责任意识。

1、用典型事例、影视、书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人的可贵,令人敬佩,身边的榜样,最让人鼓舞。周总理在上学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并为之奋斗一生,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这是一种爱国责任感,这是一种民族大义。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坚守阵地、救死扶伤。把救人当作自己最伟大的责任感。教师还应有选择

地让学生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少年中国说》等;观看一些优秀的影片,如《闪闪的红星》《狼牙山五壮士》等。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和观看影片故事情节的同时,应引导他们理解课外读物和影片中榜样人物的行为动机,吸收榜样人物思想中的营养成分,学习他们的责任心,特别是学习他们高尚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获得精神上满足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其形成责任意识。

2、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

重视对学生身边榜样力量的挖掘既是很好的行为的导向,又能消除学生认为责任感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偏见。教师发动学生寻找身边体现责任感的好人好事,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小报张贴于班级或学校的公告栏。阶段性的评选班级之星,并以此为契机让每位学生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只有当学生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时,才会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自尊自律。榜样不仅起到示 范作用,全班整体思想道德水平也会随之提升。

二、通过集体活动,把责任感落实到责任行为习惯上

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教育不能靠说教,有了责任意识还不行,要通过集体活动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把责任落实到行动上。让学生从小就有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意识。因此要特别注重让学生参加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提高责任意识。

1、培养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感。

要教育学生懂得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健康负责、生活负责、意志品质负责。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要做好,要对事情本身负责。要求学生在家写完作业自己整理文具、书桌、书包;早上起床自己叠被子,自己穿衣服;自己的房间自己打扫„„比如低年级可开展整理书包比赛、洗手帕比赛等等,高年级可开展长跑竞赛,爬山比赛等。总之,责任感的培养首先要从孩子自己的事情做起,将责任感落实到责任行为习惯上。培养他们自理、自强,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和品格。

2、培养学生对他人具有责任感。

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比如利用有教育意义的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等,能亲身体验的最好让学生体验一次,喊一百遍口号不如亲身体验一次。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会到父母的艰辛、老师的辛苦,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责任意识。还可以开展一些主题班会,比如,手拉手献爱心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助人为乐,与人友好相处的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

3、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包括对学校、对社会、对环境、对人类负责。可适当的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向街道,清扫垃圾。植树种草、绿化环境。积极宣传节能减排。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教育学生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做到在学校在社区表现一个样,爱护

花草、树木,遵守社会公德,热爱大自然,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热爱全人类。

三、让学生始终参与,承担响应的责任。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最重要的一点要勇于承担责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孩子犯错误时,老师常会大声呵斥,总是通知家长来校处理。我认为,教师在处理学生过失时,应实事求是讲清道理,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态度,明确指出过失和弥补过失的办法,尽量不要通知学生家长,不要大声呵斥,更不要夸大其辞恐吓学生,而是应该让学生有深刻的心理体验。这样,他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会主动体会到对方的感觉,考虑到事情所带来的后果。

当然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老师们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让我们这个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在有责任感的氛围下快乐地成长吧!

回复 引用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通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学习不负责,上课不认真,作业马虎、拖拉;遇事推卸责任;逃避劳动;对他人不负责,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同学,不关心他人;同学间不会相互合作等等,这些都表明学生缺乏责任心。这些行为反映在班集体中,导致班集体凝聚力不强,学风不浓,直接影响了每一个学生的自身发展和

班级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是我们班主任做好其他班级管理事情的前提。从我多年的班主任经验看,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促使学生责任心的形成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一份子,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以身作则,身先士范,能春风化雨,无声胜有声。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率先做到。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首先在上课铃响之前进教室,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教师也要当天批改作业并发到学生的手中,不得隔日。要求学生进校门后不骑自行车,教师在校门口就应该下车推着走,等等。常言说得好,身教胜于言教。学生的责任心会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增强。,“润物细无声”是最好的教育,也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

二、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入手,促使学生责任心的形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可塑性大的特点,他们的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容易改变,如果从小就坚持反复不断地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今后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抓住这个好时机,逐步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很欣赏这样一句话: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所以要注重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

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习惯和使用习惯等。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举左手,略高于头,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并且阐明举左手的宜处,即不影响上课记笔记。同时讲明发言的体态及声音的高低,是对老师的尊敬,同时也是对同学的一种礼貌。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十分重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反复训练日常行为,养成自觉自控行为的习惯。如有些学生总是忘记戴红领巾,一般情况是因为换衣服时不注意取红领巾下来,或者取下来随地一扔,第二天上学匆忙就把此事忘了,针对情况,一些同学建议放学回家后就把红领巾放书包里,这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三、借助各种活动,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

精心组织各种班级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责任心。如,我抓住节日契机开展活动。如“三八”妇女节前夕,我要求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给妈妈一份惊喜。以此增强学生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感,学会关心长辈,关心一切需要关心的人,使他们从中感受到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老师,您辛苦了!”的主题活动,让同学们讲述各个老师认真传授知识和耐心教育同学的事迹,讲述伟人们尊敬老师的故 11

事,并引导学生懂得是老师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其他形式的如演讲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班级联欢会等。学生的学习生活不仅因为有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而显得五彩斑斓,而且学生在活动的参与和竞争中,学会了表现自己,达到了培养责任心的目的。

四、家庭是培养学生责任心的重要渠道

现在的孩子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们普遍不会做家务,不关心父母的疾苦,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他人,另一方面家长相对更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品质方面的培养,而且有些家长一些时候给孩子起反面作用,导致他们不负责任行为的出现。为了让学生做到家里学校一个样,一方面,我积极与家长沟通,征得家长的配合,另一方面我要求学生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穿衣、洗漱、整理书包、整理房间„„逐步自理,不给父母增加负担。我还建议学生在家中养养花,养养小动物,看谁养得好,养的时间长,通过这些事情,学生懂得了做事不负责任,连一棵花也养不活的道理。

上一篇:5432加几说课稿下一篇:CNG汽车加气站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