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

2024-10-19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共12篇)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 篇1

德育工作一直是一项系统的复杂过程,对学生进行责任心意识的培养,是在健全学生人格中多了助推的力量,多了一份能量的补充。在努力培养“中国心、世界眼、现代脑”人格健全的复合型人才中,责任意识的培养是绝对必要的。培养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合力。“办负责的学校,当负责任的教师,做负责的学生”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目标。我校将责任意识培养作为德育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让责任意识做良好品格的奠基部分,让学生以责任意识衍生出更多的好品格,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拥有一笔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比尔·盖茨说:“你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责任意识是做人的基础。如何解读责任心呢?“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由此可见:责任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保障。

从成功学的角度讲,一个拥有爱心、道德感以及责任感的人,较容易取得成功,并且其生活也最容易获得幸福。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属于德育范畴,更归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国家教育部在《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提出“义务教育课程要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百度上这样解释“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但责任意识是其建设的内核。责任感的培养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零零后,通过我多年在教学一线的探索与研究发现,学生责任意识弱化问题普遍存在。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都没有形成自我约束的能力,依赖性强,责任心差,认为学习是为父母学,考试是为老师考,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从我的调查和了解中发现,有的孩子不会系鞋带,有的孩子不会记作业,有的不会扫地,擦灰等等。还有的学生心里自私、狭隘,不会与他人分享,遇事斤斤计较。分析原因,就是孩子的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公共道德的博爱精神。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重点在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公共道德培养以及博爱精神的培养。

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助推责任意识的形成

(一)学校理念引领,奠基学生品行

作为学校分管德育工作的领导,我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帮助刚入校的孩子养成良好的责任担当意识,并一路引领他们到小学毕业,从而形成一个人格完善的人。学生从一年级入校开始,我们就应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每个孩子的灵魂都沉睡着一个最好的自己,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头沉睡的雄狮。养成教育就是唤醒沉睡雄狮的最好药剂。实践证明从学习、生活、道德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在学校校本教材的编写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唤醒,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责任激情。

(二)行为习惯训练,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的一句名言,也是我最欣赏的一句名言。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孩子天生都是善良的,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点播,使其行为举止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对其责任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终生发展。在校园生活中,倡导师生保持校园清洁,不可随地乱扔纸屑杂物,这不是小事,即是培养卫生习惯,又是培养“讲究卫生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在心中形成我有保持卫生的责任。此外,校园里右侧行走的要求,在孩子头脑中形成了我是良好秩序的执行者和保持者。我上下楼的规范行走,让校园里秩序井然,遵守校园规则这是我的责任。如此倡导和解读校园规章和校园文化,孩子们在内心深处就会接纳这样一个信息:我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努力学习,是为了学好本领报效祖国,这是我的责任!我参加体育锻炼是让身体更加健康,拥有好的身体是对自己负责!如此一来,生活处处是教育的场所,如此一来,学生认真看待每一件事,以饱满的热情,在高效中积淀责任意识。

二、培养公共道德精神唤醒小学生责任意识

(一)私德教育转化成公德教育

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应该让孩子们从小懂得孔子的五伦私德,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更应该懂得超越私利的公德契约精神,即“个人与陌生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社会地位低的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非利益交换的求助者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尊重公共利益,尊重公共的行为规范,从小形成责任担当的意识。现代社会重公共交往,现代社会中大量的非利益交往,是超越私利的交往,人们更重视契约精神,公德精神凸显其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公共精神,使其形成一种超越个人利益的公共道德优良品德,这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素质。走在马路上,随手扔一张纸就是破坏了公共卫生,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就是扰乱了公共秩序,乘坐公交车不排队或者排队时加号,成坐地跌或电梯不懂得谦让先下后上等等。这系列问题就是公共道德意识的缺失,从小就应该让孩子知道在公共场所应该这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学校作为育人基地,可以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故事会、演讲比赛等方式,让小学生展开交流探讨,明确公共行为的是与非……经过这些精心设计的环节进行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会渐渐形成。在幼小的心中会明白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会用责任之心在心田筑起一道防范不良品行的“长城”。

(二)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示范者

立德树人,关键在师德。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做到。教师的专业精神、为人处世的态度、外表与精神风貌都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言语表达、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为师者,首先要具有责任感,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学习的榜样,用言传身教感染学生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小公民。老师的一言一行也在诠释的为师者的责任。如:老师认真批阅的一本本作业,老师精心备课批注的教材、老师去医院探望生病的学生……虽平凡的小事,但体现了老师的责任之心,让孩子深刻地感受到正能量。

三、培养学生博爱精神提升担当意识

(一)义工服务体验让孩子受益终身

许多欧美国家家长认为,学习不会影响孩子的人生,决定孩子人生发展主要方向的不是学习而是道德。博爱,就是一种更高的道德境界。古语说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国外教育体制规定,学生只有做义务奉献到多少学时,才能换取学分,拿到毕业证。课余时间学生会到残疾人学校做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慈善活动、社会实践、生活体验等活动,更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帮助别人、温暖别人。到养老院、福利院、孤儿院去义务服务,陪他们聊聊天,给他们洗脸、教孤儿院孩子学习功课等等,这些孩子的内心里从小就充满的温暖和帮助别人所带来的快乐,他们奉献得越多,回到学校里老师、同学们就会越发喜欢他、赞扬他。这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这是超越了个人利益的人文情怀和博爱精神。

(二)家国情怀让孩子大爱无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国才有家。我们要时刻饱含对国家刻骨铭心的热爱。以家国情怀养正学生人格,培养责任意识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周总理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钱学森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国的爱国之举,都作为我校校本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理念:国家的兴衰是和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有一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力量的责任意识!同时我们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结合责任意识,学校先后开展了“梦想少年”“书香少年”“美德少年”的评选活动。活动初选阶段在班级进行,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美好的机会。通过聆听和展示,孩子们从伙伴的身上也学到了很多向上向善的东西。通过活动,孩子们明白了爱国先从爱班级开始,一起为集体履行义务、处处维护好集体的荣誉,就是一种担当。如果由此升华成高尚的品格,可以说这又是人生的一种更高境界的爱与责任的完美融合。通过争当“梦想少年”等活动,孩子们深切的感受到爱家爱国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

四、家庭教育从生活中关注责任培养

家长应该从四个方面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一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不要过于包办代替,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慢慢学会对他人、对同学、对班级、对集体负责。二是让孩子承担自己所犯的错误。例如在超市不小心损坏了物品,一定要照价赔偿,并向工作人员道歉。要培养孩子从小养成敢于承担自己的“失责”,不逃避责任。三是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其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例如洗碗、扫地、倒垃圾、晾衣服等等,瑞然是一些简单的事物,但也是生活中应该学会的基本技能。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同时让孩子懂得作为家庭成员有义务有责任分担家务劳动。孩子的责任心在会在做事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四是培养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终。许多孩子在做事时容易三分钟热血,虎头蛇尾,缺乏坚持力。家长要采取鼓励、比赛、记功等方式,帮助孩子形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只有这样坚持下去,才能培养孩子有恒信、有耐心、有毅力。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 篇2

【内容摘要】:班级管理中,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责任心的人,是教育的关键。我们每一个人不可能都成功,但是不可缺少责任心。当今的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习惯差,劳动习惯差,行为习惯差,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责任意识淡薄。责任感培养是一项任务重大的育人工程,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责任心强,做任何事情都很负责任,非常认真,这样就磨练了意志,具备了克服困难的毅力,做事情就容易成功。

关键词:中职学生 责任意识 培养

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班主任应该注重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驱动自己勇往直前,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也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引导学生向有利于集体的方向发展,是形成和巩固良好班风、校风的思想基础和有力保证。下面就中职学生责任感培养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做法。

一、问题分析

我校学生情况比较特殊,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少有时间回家,更没时间来管理自己的孩子。由于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不到位,本该有的关爱没有,造成一些学生不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学习不认真,学习态度不端正,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电子小说,不能体量家长的良苦用心,集体意识不强,劳动和行为习惯差,普遍缺乏责任感。所以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迫在眉睫。

(一)中职学生责任意识现状

1.自我意识重。一些学生平常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不乐于 助人,不尽个人义务。对他人的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比较冷淡,自私自利。在我的班级里,有个个高的学生,新学期一来,我就把他的座位安排在最后一排。但过了两周后,该学生就反应看不清黑板,需要调整一下位置,于是我就问了一下坐在前边两排的一个学生,因为他的视力比较好。我问他:“你愿不愿意与最后一位同学把位置交换一下呢?”结果那个同学不答应。那么他就只想着自己,不理解同学,心底里没有那种帮助同学的想法。2.纪律意识淡薄。当今中职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然而,一部分学生的表现是,上课看课外书籍、上课玩手机,课后抄袭比人的作业。父母在远方辛苦的工作,为了给他创造好的学习条件,但他却不懂得回报、关系父母,不努力学习,没计划的开支。

3.个人责任不到位。虽然任务分配到每个人头上,但由于各人性格、能力、态度问题,总会有很多具体的事没有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区域内落实。在我管理的班级里就有这么一位学生,每次轮到他所在小组扫地的时候,他总是拖到最后才去做甚至不做,总是希望别人把这项任务完成,自己轻松点。

(二)中职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一个对人生、价值有正确看法的学生,一个了解个人与集体、权利与义务的人,必然容易养成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的责任心;反之,一个人没有责任感不值得信赖,养成自私自利、不负责任等偏离社会规范的不良人格,不能托以大事,更不足以立身。一个没有强烈责任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为此,教育者必须将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就是在学生的心田“播种”,播种一棵火热的责任心。给学生一个信念:我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明确自己所承担的各种责任

教师善于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举一动在学生责任心养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知不觉使学生受到熏陶。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弯腰捡起地上的纸张、整理班级图书角的图书,都会触动学生的心灵,都是对学生责任心的影响。作为班主任,我充分利用晨会、班会进行思想教育,也非常重视在自己所任教的课程中渗透德育,将空洞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长期受到教育的影响。课堂教育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在每一堂课中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时刻让学生清楚作为一名学生,有责任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品质,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对自己的责任

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能利用一切条件和各种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关心自己的健康;自尊、自爱、自制、自强。努力学好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人,热爱劳动,做好班级的清洁卫生,积极承担任务,主动实践,敢于负责,从而增强责任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林肯曾经说过:“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练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进行责任实践。

(二)对家庭的责任

尊重、体贴、帮助父母;关心、照顾长兄和兄弟姐妹;热爱家庭,履行和担负起家庭的各种责任。周末和假期多承担家务,多与父母交流,汇报自己的思想,让父母知道我们的每次进步。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做中学,在做中提高。

(三)对他人的责任

接受和信任他人,富有深厚的怜悯心、同情心;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平等待人,有事大家商量;同学、朋友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关怀病残弱群体;珍惜时间,信守诺言。

(四)对集体的责任

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学校、学部、社团、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在班级管理中,重视树立班级的奋斗目标,在明确每人的奋斗目标中培养责任心。可以采取岗位责任制的方法,做到人人有职责,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班集体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担任一项具体的工作,都可以为班集体作贡献,都能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爱集体的责任心。

三、对中职学生责任感培养的体会与反思

通过两个月的努力,学生的责任意识有所增强。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比如团队精神培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诚信等主题班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起到了一定效果。还需营造正面舆论,促进责任的持久。下一步我准备在班级中张贴责任榜,开展责任竞赛,利用黑板报、壁挂等多种渠道宣传责任。使学生已有的责任得到一贯保持而不一曝十寒。

总之,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努力使学生明确: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要对班级负责,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责任胜于能力,没有做不好的事,只有不负责任的人。责任承载着能力,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更重要 篇3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喜欢对班主任说这么一句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句话其实体现了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的智慧。

众所周知,现在学生的表现欲都很强烈,很多学生都想当班干部,但是传统意义的那些班干部职位有限,怎么办呢?我认为,在班干部的安排上,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管理的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给每个学生一个班干部的头衔。学生在有了班干部的头衔之后,那种班级的主人翁精神就会增强,就很乐意为班级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然,为了避免学生有“官本位”的意识,班主任要注意引导,强调责任比头衔更重要。

浅谈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篇4

一个人有责任心, 才会自觉学习, 才会不断进取, 才会天天向上。那么, 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呢?

一、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首先应该让学生成为家庭的主人。我曾经问过我们班的学生, 发现学生在家能自觉地给家长做点简单的家务 (拿碗筷, 倒垃圾等) 的人寥寥无几!学生也是家庭的一员, 我们完全可以让他们承担他们该承担的家庭劳动任务, 如扫地、拿碗筷、抹桌子、整理自己的小房间等等, 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利用一些节日创设与家人沟通、增进感情的机会, 使学生学会关心家人。例如:“三八”妇女节, 为妈妈做件事, 唱首歌, 亲手做张贺卡, 为妈妈洗一次脚;重阳节为爷爷、奶奶捶捶背, 说说心里话等等。这些活动增进了学生对家人的关心和理解, 明确了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员, 应为家里出一分力。

在家里为学生创造机会, 给学生一点任务, 让他们感受做事认真负责的乐趣, 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二、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的另一个重要基地。作为老师可以从小事做起, 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比如说,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班级管理中来, 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机会, 让班中人人有事做, 人人有责负。事事责任到人, 力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满意的位置, 从而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每一个学生品尝到为集体、为他人尽责的辛苦和幸福, 从而学会尊重他人, 并经常开展竞赛, 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这学期一开学, 我就给每个学生分配了劳动任务, 让每个学生都有为大家服务的岗位。坚持积极引导、正面教育, 放手让班干部管早读、午间阅读纪律。第一次大扫除, 我带头做, 以后打扫卫生, 就叫小干部负责, 分组打扫, 扫完后小干部检查, 检查合格, 再报告老师。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我在班上实行了值日班长制。我根据学校的四项竞赛, 制定奖惩制度, 力求用具体明确的指标来衡量学生。每周确定一个小而具体的目标, 用红笔写在黑板的右上角, 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当天进步最大的学生, 将成为第二天的值日班长。于是每天放晚学前评选第二天的值日班长, 成了学生最期盼的事。偶尔因为事情多忘了宣布, 总有学生大声地提起。平时坚持多表扬、鼓励学生为班集体尽职尽责。

三、教师以身作则, 促使学生责任心的形成

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这就是说, 教师要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 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教师要起表率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一定要先做到。如要求学生不迟到, 教师首先在上课铃响之前进教室, 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 教师也要当天批改作业并发到学生的手中, 不得隔日。常言说得好, 身教重于言教。一个有工作责任心的教师, 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自然会成为学生的楷模, 学生的责任心会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增强。, “润物细无声”是最好的教育, 也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

四、树立学生中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我十分注重利用学生身边的榜样来使他们感知责任心。学生中树立起来的榜样就在学生自己的身边, 看得见, 摸得着, 易于学习。如:有学生能认真学习了或能做好值日工作了, 就表扬他能对自己负责了;有同学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就表扬他能关心他人了;有同学能捡起地上的废纸, 就表扬他有主人翁精神了。对于平时较好的作业, 我就把它贴在学习园地里, 名字上班级写字排行榜或日记排行榜, 让大家都去观看, 进而学习。

浅谈农村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篇5

【内容摘要】责任感是一个人素质的核心。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对小学生加强责任感的培养,成了素质教育的一个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针对目前农村小学生责任意识淡薄,行为习惯相对较差等问题,本文围绕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探讨了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方法及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

责任意识,是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应具有的责任感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分为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和对自然负责等等。责任心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核心内容。一个有责任心的学生,在学校里将自己的学习放在首位;在家里主动承担一些家务并孝敬父母;在生活中会积极关心帮助他人;在班级中关心集体的各项事务;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规则。

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城郊的农村,父母的文化层次较低,家庭条件较差,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特别忽略了对孩子责任感方面的教育和培养。许多学生中普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集体,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具体表现为:在学校,自私自利,独行独断,随地丢弃垃圾;懒于改正错漏作业,拖欠功课,对老师撒谎;不尊重同学,不团结伙伴,借东西不还;对班集体漠不关心,主动为集体做好事少之又少。在家庭,不关心父母的疾苦,只会一味埋怨父母无能,厌烦父母询问自己的学习情况,敷衍对待,甚至瞒天过海。在社会,任意践踏花草,攀折树枝,损坏公物;甚至拉帮结派,敲诈、欺侮弱小同学。

“学会负责”已成为21世纪的通行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是当前教师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诸多研究发现,责任感强的少年儿童不仅学习自觉努力、勤于思考、作业认真,而且更有行为自觉意识,更乐于接受和承担任务并自觉努力完成任务。学生一天当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他们的很多意志品质都是在学校里形成的。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层单位。作为班主任,就要充分利用班级这块主阵地对学生进行责任心的培养。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的一些初浅认识,与同仁商榷。

一、遵循“主体性”原则,教会孩子对自己负责

人的责任心是由对责任的认识、对责任的体验、对负责任的行为等因素构成。它是主体意

识的表现,主体意识越强,责任心也会越强。在培养学生责任心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不断地提高认识,把这项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积极承担任务,主动实践,敢于负责,从而增强责任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人说过,高素质的人民缔造高素质的国家,国民的素质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少年儿童是新世纪的主人,他们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民族的未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逐渐以独生子女现象覆盖。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小皇帝”,在家中全家人都围着“小皇帝”转。过的是“衣来伸手,食来张口”的生活。大部分孩子连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愿去做。基本上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在学校也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做过的或做错的事缺乏自我反省,不能主动承担责任,这与我们的教育不无关系。

针对这些现象,这学期我在班上举行了“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的主题班会。这次的主题班会,都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他们通过讲故事、演小品、小组讨论、做游戏等形式,让大家懂得一个人要有责任心,做事要有负责到底的精神,并学会自己的事自己负责。通过这次班会,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做事不负责任的后果。它将会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带来不良的影响。同学们明确表示:今后一定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事负责,得从点滴小事做起。教会学生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在家里,从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开始;在学校,从每天自己应尽的义务开始。除了在家长会上争取家长的支持外,在校内,每天放学我都要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尽职与否?如功课的完成情况,值日情况等。这学期在我班上就有一个走读的孩子经常迟到,后来经过与家长的一番沟通后,了解了孩子迟到的原因,并建议家长给孩子买一个闹钟,什么时候起床由孩子来定。家长遵照老师的建议给孩子买了个闹钟。从此孩子起床,再也不用父母费心了。这位孩子,也再没迟到过。我就是这样,教育孩子从每个细节抓起,持之以恒地督促孩子们的言行,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使孩子们明白:自己的言行将会对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进而明白自己的责任。

二、遵循“渗透性”原则,教学生做一个有益于集体的人

学校教育当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康的人格培养。而习惯的养成教育与责任心的培养则构成了主宰支撑整个生命成长、获取幸福人生的决定因素。人的生命的完整性,决定了人的行为习惯与责任心培养的统摄性。而这种具有统摄性状态的教育,又必然是通过渗透的方式开展的,并非依赖于独立时空而开展的。习惯的养成教育、责任心的培养与健康人格的教育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它无时无处不在。浸入到家庭、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表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真正有效的德育,应当在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渗透的方式来完成。为遵循这一原则,我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文化熏陶、榜样示范、教育转化、实践体验等教育活动,将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

文化熏陶:即通过绿化、美化校园环境,阵地宣传,提高学校文化品味,丰富学校文化特色。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许多学生不是不为,而是缺乏这种认识,所以首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责任心的教育,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小学生责任心的培养也是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此,我充分利用 “国旗下讲话”、“宣传栏”、“今日榜样”、“晨间谈话”、“教室墙壁的布置”等宣传阵地及时表扬表现出良好责任心的人物事迹,通过榜样的言行把一些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使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使学生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责任意识培养。同时,对一些缺乏责任心的行为进行分析、讨论,及时纠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良好行为。

本学期刚开学,同学们在班委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动手布置教室,美化校园。有的抬来一小盆自己在家里种的小花,有的奉上自己最新的绘画作品。虽然教室外偶尔还会飞来一些因建设中无法避免的尘土与灰尘,但走进我们班的教室,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在本学期的教室美化大赛中,我们班荣获了“特等奖”。这充分肯定了孩子们对班级工作,对荣誉的获得所付出的努力,使他们的集体责任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榜样示范:即在学校、班级当中塑造典型。组织学生对照榜样找差距,向榜样学习,确立学习目标,以榜样为标准,不断完善、改造自己,达到不断进步,提高责任意识。在我镇,因为我镇地广人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给集中办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每个班都有一半左右是住校生。因为贫穷,很多孩子一年四季的衣服都是一件单衣和一件薄外衣。冬天到了,也许由于寒冷,我发现有些孩子渐渐暴露出了一个不好的习惯——不注重个人的卫生:衣服穿戴不整洁,手、脸不干净,看上去让人有些不舒服。针对这些情况,我多次提醒他们把衣服穿戴整齐,脸和小手洗干净。可他们依然我行我素,不见改变。一个星期天的晚自习课上,我刚进门,就听见孩子们在议论着什么——原来是小瑞同学今天穿着一身整洁漂亮的衣服,有的孩子偷偷跑过去摸摸,有的同学干脆大声地说:“哇!真漂亮哦!”我灵机一动,乘此机会,我问学生:“小瑞就是今天漂亮吗?”接到问题后孩子们一阵议论,我趁热打铁:“如果老师每天不洗脸,随时穿着脏衣服,伸着一双黑乎乎的手给你们上课,你们会有什么感觉?”同学们边笑边说:“那老师就变成疯子了„„”。“好,既然同学们都知道这样做不好看,那么我们就从现在做起,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衣服要穿戴整齐,每天将脸、手洗干净,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干干净净地来上课,像小瑞一样好不好„„”从那以后,同学们果真改变了,虽然每个人的衣服仍旧那么破旧,但都穿得整整齐齐,看到他们都用干净洁白的小手写作业,我从心里感到欣慰。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榜样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育转化:教师对待学生存在的问题,运用心理咨询、激励教育、帮助教育、批评教育、挫折教育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不断转化,提高素质。“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要有责任心,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教师教育的责任。

刚开学的那几周,我们班的卫生考核扣分特别厉害,虽然每天都有值日的学生很积极地扫地,拖地,可是一到检查的时候,总是出现教室卫生不合格。究其原因,原来是班上几个管不住自己的学生,常常在给值日生“摸黑”。我知道后并没有严厉地去责备他们。过了几天,就轮到那几个淘气包值日了。那些天,课后我故意留下来,和他们一起值日。仔细打扫完,我再当回清洁员,仔仔细细地查一查看还有没有纸屑?地面干净没有?柜子上有没有灰尘?我所做的这一切,他们都看在眼里。我确信,教育的力量此刻也正在他们的心中悄悄萌发。像这样的值日我坚持了好几次。通过老师用自己无声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启发学生,诱导学生学会做事。在不经意间,孩子们学会了担负责任。从此,他们就担负起了确保教室卫生清洁的职责,与此同时,他们的集体责任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自我反思和发现:引导学生学会在一定阶段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学习、生活和课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积极的改进措施,分阶段确定奋斗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树立责任意识。

现在的孩子浪费现象特别严重,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意丢弃一个吃剩的馒头,倒掉碗中的剩饭,对他们来说,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甚至还为大人的几句责备理直气壮。为了让孩子从小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和责任感。我留心地抓住了这类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教育。利用班会,特意为孩子设计了一个演讲比赛。比赛的内容是关于节约方面的名言警句、故事或自己写的小文章等。让孩子们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去懂得珍惜粮食,爱惜劳动成果。之后,关于节约的教育,并没有在此停住脚步,之后还有对如何花压岁钱,如何对待废弃的学习用品等,将节约教育提升到对国家资源匮乏的思考。有时我想,我们教育的失败不在于我们没有教给学生学会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任,而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经意地让孩子们模糊地感觉到这是一件和他无关的事。所以教会孩子们反思自己比去指责别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遵循“联系性”原则,教给学生做一个有益于家庭的人

学校、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只有这两者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首先通过班主任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卡等形式,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使家长明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的重要性。现在从每一件小事中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为的是将来达到“没有教育的教育”,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自动化,学生自己要求上进,才真正受益终身。只要老师、学生、家长“心往一块儿想,话往一块儿说,劲往一块儿使",学生一定会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成长。在家里家长不能包办代替,应让孩子从小事做起,充当家庭小主人及小帮手,努力使家校形成合力。其次,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渠道,让家长懂得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并提高家教水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责任心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教师不厌其烦地、耐心地长期培养,要善于呼唤家长和学生共同的责任心,首先让家长有了责任感,才能配合老师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008年9月17日下午第三节,我们班举行了“饮水思源,学会感恩”的主题班

会,并且邀请了家长参加活动。孩子们通过填写父母亲的个人资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并不十分了解自己的父母,平时与父母的沟通不多。相比之下,父母亲却是那么的关心自己啊;再通过我声情并茂的演绎和感人的配乐,同学们在小故事中得到了很多的感悟和启发,都表示:以后再不淘气了,一定要让父母开心快乐。通过这个主题班会,让感恩的种子播洒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让这颗爱的种子从家庭出发,在学校发芽,最终走向社会,成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遵循“实践性”原则,通过实践体验,教给学生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我们的学生长大后都要展翅飞向广阔的社会大世界。社会是学生活动的大舞台,帮助学生在社会中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从而获得一种体验,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项本领,使学生生活于社会中,成长于社会中。在高度科学技术化的今天和未来,责任和知识的关系越加密切,它要求人们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为了提高队员们的社会责任感、义务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提高队员的社会价值观。我们中队开展了“让我们一起走进社区”的体验活动。通过让队员们到马路上当一回小交警,到商店当一回营业员;到农村当一回“快乐农民”等实践体验活动,使他们接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了解各行各业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体验劳动的价值,也体验各种社会职业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人的责任心是在完成一定任务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它会随着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扩展而扩展;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通过生活、学习、社会实践中一次次行为训练、一次次强化而逐渐养成、稳定下来的。光凭说教,不让学生承担任何工作、不从事任何活动,是不能养成任何责任心的。因此,我们在教育中,必须创造有利时机,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活动中进行实践体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责任。一方面要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抓起。对小事的责任心是对大事责任心的基础,抓紧小事不放松,日积月累,养成做事负责任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开展各项活动,给学生创造承担责任、体验责任的机会,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

我的班级里有个学生右手有残疾,他是四年级上学期转来的,他的作业是用左手来完成的,生活和学习中他都会遇到许多困难。刚来两周,就轮到他们小组值日了,我发现组上的学生却要将值日任务“包产到户”,“公平”地留一部份让他努力去完成。针对这件事,我就让学生做一个游戏体验,游戏规则是要求学生只能用一只手和身体的其它部位折一个纸飞机,然后让他们谈感受,几乎全班学生都有同感:“一只手做事太难了。”游戏结束后,同学们明白了老师让自己做这个游戏的用意,那个组的学生都低下了头。我利用这个机会,教育了学生对他人也要有责任感,要把他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要会关心和帮助别人。从那以后,班上不管哪位学生有困难,同学们都会伸出援助之手。虽然同学之间有时难免会有些小摩擦,但看得出他们对班级这个小社会的责任意识还是在不断升华。

综上所述,采取应对措施后,学生逐步认识到了责任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也能尽自己所能完成各类任务要求,学会了关注和关爱他人。做事认真,有责任心是每一个合格公民的起码要求,今天学习有责任心,明天工作才会有责任心。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学生终身受益,是值得的。但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它需要长期地教育,不断地督促,逐步地强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持之以恒,并努力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每个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做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任的人。

历史教学与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篇6

作为学校基层管理者的一员,几年来,我一直在德育工作中落实对学生的责任教育,这也逐渐的影响了我的教学。使我发现,历史教学除了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之外,还是培养学生责任心、责任感、责任意识的最好的载体。

一、让历史教学引导学生的责任担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我们在感受经济发展带给人们幸福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思想观念的剧烈冲击,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忽视集体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等消极落后的思想观念已严重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被一点一点的蚕食,部分学生中存在:遇事只求自己合适,很少考虑到他人和集体,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对同学没有热情、对班级集体漠不关心,遇事以我为中心等令人担忧的现象。作为历史教师,自当立足历史这一学科优势,在教学中利用详实的史料,先进的人物,感人的事迹,来传递正能量,来引导学生勇敢的担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如何做成事,就要心中有责任。

二、让历史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责任行为的高效课堂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历史改变不了过去,但精通历史却可以引领自己的未来。学好历史,就等于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每当铃声响起,面对仍没准备好上课的同学,可以会告诉大家,铃响声起,老师的责任是做好授课准备;那同学们的责任是什么呢?学生们自然会回答做好上课准备,几次下来,他们便会养成课前提前候课行为。上课过程中,如遇到学生开小差,睡觉、摆弄东西、走神等问题,教师可以会适时提醒学生,作为老师的责任是认真讲课、组织教学,那学生的责任是什么?学生们自然而然会回答认真听课,老师可以再加上一句积极参与、动脑思考等等。课后学生没有很好完成作业,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自己负起责任,挽回没有完成作业的损失。其实,每一位学生都不希望被扣上不负责任的帽子,哪怕是班级最懒散的学生也不例外。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责任潜意识,只不过需要教师去尊重,去发掘,去培养,去引导。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的通过有效引导来培养学生的责任行为。

三、让历史教学内容学成为唤醒学生责任意识的主要载体

1、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高尚的责任精神,在讲授中国古代史时,可以以古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感染学生。春秋时期,孔子55岁开始周游列国14载,用自己所掌握的学问、知识积极主动的去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向后人展示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战国时期孟子的“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西汉帝国双壁之一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大臣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朝戚继光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这些人的言行,无不告示后人,“人生在世,应有家国情怀,要有责任意识”。以历史教学为载体,在学到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就用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史实,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一句句并不陌生的名言,让学生自然而然去领悟那就是一种社会责任、就是一种历史使命,引起学生共鸣的同时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2、让近代文内容成为激发学生责任意识的动力

中国近代史对于国人来讲是屈辱的痛,但也促使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讲授中国近代史时,通过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历史,可向学生展示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为了完成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英勇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前赴后继,肩负起反对外来侵略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重任。如清末力主禁烟运动的林则徐,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把个人的生死祸福置之度外,做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鸦片战争中关天培、陈化成、裕谦、海龄等将士,为抵御外侮壮烈牺牲;甲午战争中的邓世昌、林永生等誓死抗击倭寇捍卫海疆;在抗日战争中,杨靖宇、左权、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抗日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出川抗战八百走一人还”的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和人民群众,更是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从1840年至新中国成立的100年间,为抵御外辱,无数中华儿女用气吞山河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这就是社会责任感在民族生死危亡关头的总迸发。尽管世事变化,但是学生一定能够懂得,不变的是一种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

3、立足当下培养学生为民族之腾飞而发奋向上的责任意识

新中国60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之所以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富强,除了党的正确领导外,还有无数个焦裕禄式的干部、雷锋式的战士、王进喜式的工人、张莉丽式的教师、袁隆平式的科学家等各行各业优秀华夏儿女勇担责任、努力拼搏的结果。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全人类,从更宽阔的视野、更高的境界,理解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教育学生汲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继承和发扬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让学生明白,自己就是祖国的未来,家国的希望。时时处处鼓励他们立足当下,对自己负责全面发展,对他人负责协作提高,对集体负责任劳任怨,对社会负责做好准备。

四、传道者本身要成为学生學习的榜样

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责任心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讲一两节历史课、介绍一两位历史人物、进行一两次简单说教就能够实现。作为传道者本身的教师要处处做到严格自律、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时刻要以身示范;教学中,始终抱着一颗责任之心、积极的态度,创设情境与学生进行真情交流、不厌其烦、耐心指导;生活中,以关心爱护同学的行为,感染学生同样的关心爱护他人。

祖国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历史教师唯有肩负责任,戮力前行才能实现历史教学的真正价值,才能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础。

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篇7

一、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剖析

(一)自我责任意识淡薄

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主要表现在

对自己的学业不负责,不思进取。不像中学那样时时有老师监督着,大学更注重自我学习,因此很多时候是由学生自我管理,很大一部分同学失去了方向和动力,作息时间混乱、随意旷课、考试作弊等。其二,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当碰到一些挫折时,没有勇于面对、努力去克服,却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更无法奢求其承担其他责任。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曾说:“乐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性的,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乐观的人不会被失败击倒。在面对恶劣环境时,他们会把它看成是一种挑战,更努力地去克服它。” (3) 大学生是成年人,应爱惜自己的生命,体会父母含辛茹苦的抚养和社会的殷切希望。

(二)家庭意识欠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游子吟》表达了古代游子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以及孝顺父母的责任意识。所谓的家庭责任意识,简单而朴素,就是对家的爱,对父母的孝心。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80后”、“90后”,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家人的宠爱,只知道索取,不知道感激、关心父母。有些学生平时在学校里不主动打电话给家人,只到了没钱的时候才会打电话要钱。孝顺是我国的优秀传统,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孝顺父母应是一个很基本的道德品质,大学生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有能力时当报答我们的父母。

(三)社会责任意识有待加强

当今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意识有着一定的理解,志愿服务、奉献

爱心、激扬人生、鞭挞恶疾,无一表现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向个人利己主义倾斜的现状显而易见,很多时候,集体利益往往被他们忽略,对他们没好处的事情往往不会去做。在不少大学生眼中,上大学仅仅是为了自己以后能够找到一份薪酬高又稳定的工作,实现自我价值,而没有说要为社会作贡献,报效祖国。有的甚至一味地抱怨学校和社会没有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该为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二、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在当代,一些人无限扩大了对个人价值的追求,为了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甚至不惜牺牲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损人利己、唯利是图、忘恩负义等不良现象在社会中蔓延。大学生置身于这些环境中,不知不觉中就会受到影响,渐渐地把责任意识抛诸脑后。

(二)家庭教育忽视责任意识培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绝大多数家庭只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比如责任意识培养,从而使得当代大学生缺少责任意识,使他们逐渐形成了只讲索取不讲付出的心理。这就使得大学生们无法切身体会父母的辛苦,不能体谅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利益我来享受,责任推给别人。这就是当今社会上出现一些有才无德的危险品的根本原因,不仅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还使含辛茹苦培养其长大的父母和无私育人的老师为之痛心。

(三)大学生自身意识水平不足

自我意识水平不足是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乃至缺失的内在因素。首先,对社会现实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学生与社会实际接触不多,不能全面理解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的关系。思维的片面性,使他们不能全面正确看待社会问题而导致社会责任感的缺乏。其次,人生价值目标的缺位。他们容易把对自己的责任同对集体与社会的责任对立起来,不能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责任意识呈现出矛盾性 (4) 。

三、提高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对策

(一)大学生自身应提高道德修养

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大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拥有完善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信念,不断健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首先,大学生要有人生目标。人生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 (5) 。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残缺的,大学生还应有相信这个目标能够实现的信念,然后为之奋斗。其次,大学生应进一步明确责任意识,铸就责任品格。对于责任意识,大学生已有一定的理解,但这种认知是比较粗浅的,要把责任问题提升到人生的重要地位,更加明确责任意识。责任品格是在具有责任意识的基础上升华而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承担责任的基本保证。大学生要不断进取,在形成较完善的责任意识以后,形成高尚的责任品格,学会勇于承担责任,自觉付出行动履行责任。

(二)注重责任实现能力的提高

责任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熏陶和反复灌输,并进行长期的责任教育实践,才会使大学生形成较为坚定的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责任习惯。

首先,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即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确各阶段相应的责任。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曾说:“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可以给自己确立合适的目标。通过自我认识能力的培育,提高责任认识能力。

其次,步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以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作为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最高目标 (6)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要想充分地展现自己,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实践是一门同样高深同样博大的课。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社会服务,不但能更好地贴近社会,了解社会,还能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得到加强。

最后,培养自我激励能力。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挫折,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自我激励,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不断努力,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达到目标。同时,通过责任目标的实现,能力的加强,从而进一步激励自己,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实现人生价值,提高责任感。

(三)加强责任教育制度建设

责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应该被淡化或者边沿化。

首先,高校应把学生责任感培养纳入教学目标中,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社会调查实践。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是简单地授课、拿到学分,应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加以强调,形成思想政治课内容体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并结合素质教育、基本道德规范等。

其次,在政策律令方面,学校要把学生的责任感列入毕业考核之中,对学生形成一定的硬性约束力,以促进和引导大学生责任感的强化 (7) 。

最后,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设置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责任教育内容。新生入学时,可以开展适应性教育,让他们能够尽快转变状态,进一步树立人生目标,培养责任意识。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学校要经常进行人生规划、责任感强化等方面的教育,可以开展一些名人讲座、团日活动、各种比赛等活动,让他们的大学生涯有目标有方向。大四的学生即将走上社会这个大舞台,学校更要掌握好学生的责任状态和思想动向,在学生走上社会的路径上把好关,做好培训工作,加强引导和教育。

参考文献

[1]Abramson L, Seligman M, Teasdale J.Learned help lessness in humans:Critique and reformulation.Journal of AbnormalPsychology, 1978, 87 (1) :49-74.

[2]Barry R, Schlenker, Thomas W, et al, .The Triangle Mod-el of Responsibility.Psychological Review, 1994, 101 (4) :632-652.

[3]James C, Overholser.Contemporary Psychotherapy:Pro-moting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for Therapeutic Change.Journal ofContemporary Psychotherapy, 2005, 35 (4) :369-376.

[4]Schlenker, B., Britt, T., Pennington, J., Murphy, R.&Do-herty, K.The triangular model of responsibility.Psychological Re-view, 1994, 101 (4) :632-652.

[5]Sweeney P, Anderson K, Bailey S.Attributional style indepression:A meta-analytic review.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 50 (5) :974-991.

[6]姜勇, 庞丽娟.幼儿责任心维度构成的探索性与验证性因子分析[J]心理科学, 2000, 23 (4) :417-420.

[7]李保平.透视研究生的责任意识[J].中国研究生, 2003, (3) :42-44.

[8]沈晓阳.论责任的内涵、根据、原则[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2, (1) .

[9]叶浩生, 杨文登.责任的二重性及责任意识的培养——给予心理学的视野[J].心理学探新, 2008, (9) .

浅谈中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篇8

1、晓之以理, 促成学生责任认知。

不少学生认为父母、师长对自己的关爱是义务, 理所当然, 而自己对待他们的态度全凭个人喜好与心情。这一观念上的偏差往往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 我行我素, 缺乏责任心。通过灵活的责任教育方式, 丰富学生对责任的认识, 加深学生对责任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责任的内驱力, 提高学生对责任的识别、选择、和履行, 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责任觉悟程度, 端正学生主动承担责任的态度, 使学生责任行为倾向优化, 形成良好的责任体验, 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情感。

2、动之以情, 通过自我感受产生责任感。

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反复训斥, 而没有真正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 那么学生是无法形成责任感的。所以, 让学生学会负责, 首先要利用各种机会去丰富学生的自我感受。只有当学生有了真正的自我感受时, 才能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3、导之以行, 形成责任行为体验是学生责任心和责任感形成的基础。

要使学生理解并且意识到自己担负的责任, 就必须从细节体验做起, 从养成良好的日常学习、行为、生活习惯体验着手, 也就是说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是责任行为的最好体验, 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责任心和责任感的过程。学习、行为、生活中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不是挂在嘴上, 而是体现为具体的行动。

(1) 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环境熏陶是教育者有目的的创设教育情境, 对学生进行积极感化和熏陶, 潜移默化培养受教育者责任感, 其最大优势是没有明显的教育痕迹, 不喊口号, 不贴标签, 体现一种渗透性、具体性、深刻性, 是真正的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 用自己的形象感染学生, 通过各种形式的表彰来强化学生采取正确行为后的成就感, 从而让学生自觉地树立起对自己、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组织学生参加自己喜爱的各种兴趣活动, 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吸引学生, 满足学生表现自我的心理需求, 增强学生做事能力及办事信心, 融洽师生感情, 引导学生由活动本身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的乐趣, 最后引导到对某一事物的志趣。

(2) 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决不意味着可以体罚、伤害孩子。那我们又该如何去对待孩子的过失呢?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过失不放。相反要去赞扬孩子们尝试活动的努力与勇气。如果孩子拥有一个充满爱的家庭, 他们几乎可以从所有的过失中学到益处。孩子发生过失的时刻可以称为教育孩子的“关键时刻”。如果处理不当, 孩子也许会毫不在意, 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应负的责任, 或者过于恐惧而导致精神崩溃;如果处理得当, 孩子可能会吃一堑长一智, 由此走向成熟, 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现代人。自我教育就是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的过程。因此, 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就要让学生自己去意识到哪些是该去做的事情, 哪些又是不该去做的事情, 增强他们的是非感和责任感。

浅议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篇9

一、增强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意义

责任是行为主体在特定社会关系中对特定任务的自由确认和自觉服从, 人的责任, 本质上属一个关系范畴, 它发生于人在外部世界的现实关系中, 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由全部成员所构成, 保证社会和谐、健康、稳定前进所要做的各项工作都必须由全社会成员承担, 责任就是社会成员根据人类生存发展需要, 根据个人社会角色和责任能力, 自觉接受自愿承担应当完成的任务。

社会责任意识是一个人、一个民族前进的精神力量, 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发展的动力, 是建立优秀品质, 培养一切美好行为的首要因素。在美国西点军校, 教官和学员都有一致的信念:“没有责任感的军官不是合格的军官, 没有责任感的经理不是合格的经理, 没有责任感的公民不是合格的公民。”决定一个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仅是智商、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和大局意识等, 更重要的是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为了社会有序运行、良性发展, 个体应该履行的社会义务和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基本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个体让自己的行为对社会负责, 对自己的后果负责, 它属于基础性、道德层面的内容。二是个人在社会中必须从事一定社会分工, 承担相应职责和任务, 属于价值层面的内容, 从事社会分工, 为它人和社会服务, 直接反映个人价值。

社会责任感是指对自己所履行各种义务及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自我认识, 是对社会责任的自我意识和对社会责任的觉悟, 它是一种自律意识, 是个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 同时也是对自身发展提出的要求。责任感的本质特点决定了责任感的重要价值, 责任感实际上是人的一种心灵秩序, 它能遏制权利的扭曲和欲望的膨胀, 校正人的行为和无限制自由, 帮助人类实现良性运行。

二、当前部分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当前一部分中职学生缺乏责任感, 表现为:一是知行脱节, 实践能力弱。二是崇尚自我, 社会责任感缺乏。三是心理脆弱, 自我责任感淡漠。是否具有负责精神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健康发展的核心品质之一, 因为它可以派生出其他许多健康的人格特质, 一个拥有责任感的人, 往往能激发和实现自身的潜能。而一个人如果缺乏责任感, 则容易向环境屈服, 自我实现也就无从谈起。据调查和观察发现, 在学习和就业上不积极努力的学生, 其责任意识普遍较差。他们在父母过多的呵护中成长, 习惯了只知索取, 不知付出, 他们不知道怎样对自己负责, 更谈不上对他人、对社会、对企业的责任感。他们在学业上对自己没有要求, 每天在学校混日子, 上课睡觉;对学校缺乏应有的责任感, 不关灯、不爱护公物、不爱护环境整洁;对供职的企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 对企业的发展漠不关心, 稍不如意就不打招呼, 拍屁股走人。反思学生当中存在的对他人缺乏关心、对父母缺乏感激、对集体缺乏热情、对学习缺乏自觉性、对未来缺乏思考等种种不良表现, 最根本的是由于他们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缺乏最起码的责任感。

一是家庭对独生子女过分保护。传统的教育理念都是再穷也不能穷了孩子, 父母倾家荡产也要送孩子上大学, 实在没办法了才送到中职学校, 这个过程中父母不是把责任心作为培养孩子其成长的基本条件, 更没有把健全人格作为基本目标, 而是一味地去呵护、包容, 事无巨细大包大揽。这种教育方式使学生从小就淡化了责任意识, 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 想不到对别人的爱要尽责任和回报, 没有机会得到锻炼也不能从锻炼中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和社会责任。

二是学校教育手段的不力。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大都学习成绩不理想, 很多教师疏于对他们的管理和教育, 只要他们不惹麻烦就可以了, 这种教育体制带来的弊端使这些学生缺乏责任感。进入职业学校后, 很多同类的孩子聚到一起更容易滋长这种观念, 对人对事都不负责任, 自私心理严重, 随意性很强。

三是独身子女的教育环境。80后和90后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家庭教育往往以孩子为中心, 容易使孩子在情感上形成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往往不善于团结, 不善于竞争, 更不善解人意, 缺乏协作精神和良好行为习惯。

四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中权钱交易的不良风气, 公众媒体宣传的成功人士、精英楷模多是以财富的标准来衡量。一夜暴富成为一些青年人追求的目标, 不切实际好高骛远, 对得到的就业机会毫不珍惜, 对社会不良风气不能理性对待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途径

1. 强化家庭教育中责任意识的教育, 让孩子从小领悟责任意识

家庭教育在整个社会教育中处于最为基础的地位, 其影响巨大, 甚至贯穿了人的一生。家庭教育首先应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让其懂得对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 而不能为所欲为, 想怎样就怎样。要通过责任意识教育, 使他们懂得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 从而在他们幼小心灵深处筑起一道承担责任的堤坝。这样他们才会认真反思自己, 审视言行, 做到对自己负责, 对家庭负责, 对社会负责。

2. 重视和净化校园环境, 创建良好的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高尚的风气, 良好的秩序, 幽雅的环境, 多彩的文化, 不仅可以美化学生的心灵, 陶冶学生的情操, 启迪学生的智慧, 开阔学生的胸怀, 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上的进心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愉悦情绪。学校要充分发挥环境在学生成长, 尤其在责任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 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文化、体育、娱乐与社会活动, 为学生成才成人提供优质服务。还应严格把好互联网关口, 充分发挥现代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 力争把互联网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当然, 学生责任感有无、强弱与学校教师有着正向的关系。学校要重视开展好师德教育, 发挥教师和管理人员表率作用, 抓好校风、学风建设工作。

3.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个人责任感是认识过程、意志行为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 统一的基础就是实践, 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产生和深化对自己应承担责任的认识, 才能形成履行责任的行为和提高履行责任行为的意识水平, 才能获取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

4. 发挥主体作用, 在自我教育中增强责任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没有自我教育, 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责任感形成正是责任主体在无数次的内化与外显的交替中逐步形成。开展“爱与责任、赢在起跑线”等系列教育中,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 学校“爱与责任、赢在起跑线”教育避免了对学生进行认知教育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规范操作性经验的积累, 获得与规范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 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真实地感受, 使其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通过命名“爱心”班、“志愿者”班及“文明”班级申报等, 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爱与责任教育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单一层面, 它渗透在教育的点滴之中, 既包括校内, 又包括校外;既包括在工作学习中, 又包括在家庭生活中。小到责任公民培养, 大到对集体、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责任, 都离不开责任教育。因此, 责任教育应从小处着眼, 大处落手, 不能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 要与实践相结合, 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在实践中完善强化责任意识。在进行责任意识教育中, 不妨根据中职学生不同阶段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 如对于一年级学生进行生命责任意识教育, 二年级进行岗位成才意识教育, 三年级实习前进行回馈责任意识教育, 把自己的事业和国家、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奉献自己的爱心。

总之, 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要与中职教育的发展速度相辅相成, 要形成机制, 通过各种途径, 善于用爱国情怀、民族精神, 激发学生责任, 用崇高信念、远大理想培养学生责任, 用集体观念、团队精神, 增强学生责任, 用诚实做人、守信办事, 树立学生责任, 用榜样力量、纪律观念, 让学生履行责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2:329.

[2]谢志远.增强大学生责任教育实效性构想[J].教育评论, 2005 (4) :37~39.

浅谈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意义 篇10

责任, 就是具有一定自由和能力的行为主体, 基于对自身作为关系性存在和所占有的社会角色的发展性认识, 以特定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为标准, 自觉践行各种道德要求的道德行为能力以及自觉自愿承担相应义务的良好品质。可见, 责任本身是道德能力、社会规范和个性品质的统一。

责任和责任意识是两个既紧密联系, 又互相区别的概念。相对来说, 责任是一个客观范畴, 是社会规范和个体发展对人的客观要求;责任意识则是主观范畴, 是责任主体在面对社会及自身发展要求的责任过程中, 将对责任的认知和践行的必要性内化于本人内心世界的情感和意愿, 是一种心理特征, 是个体履行责任行为的精神内驱力, 是个体从接受责任到履行责任的中心环节。具有责任意识的责任主体应能够正确认识所处社会的客观要求、自身的角色以及社会对此角色的期待, 能较为准确地预测行为的多种可能, 对自身行为与社会要求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 依据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价值规范对行为做出负责任的理性的判断。只有真正具备责任意识的人, 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有德之人。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 现代化进程超乎人们的想象。物质力量的扩张与道德精神滑坡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由此突显了责任的重要性。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 培养其责任意识, 使其成为负责任的人, 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 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 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道德人格’主要是指人们的道德主体意识, 包括人们追求高尚道德的内心动力, 道德选择的权力感、责任感、独立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自信和人格尊严等。”[1]着眼于价值去看待人格, 人格存在好与坏, 高尚与卑下之分。关于什么样的人格最适合个体与群体的和谐发展的问题, “目前学者们基本达成共识, 认为答案应该是‘Big Five’ (五大人格理论) , 包括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感、情绪性、开放性。”[2]具体来讲, 大学生良好责任人格的目标应为以上五点。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增强能够使学生自觉理性地把握好人生之路, 学会如何完善自身, 积极追求使物质和精神生活幸福和智慧的生活方式, 不断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需求, 使得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能够立足于社会, 促进适应社会发展的良好人格的形成。自觉承担道德责任是个体在社会中生存、发展, 成为真正社会人的必要条件, 是个体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和手段, 是保证道德人格形成的内在条件。

良好人格的养成来源于生活, 体现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教育的目的之一在于塑造人格。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全面认识人的责任, 学会承担责任, 养成完善的责任意识, 形成良好人格。强烈的责任意识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集中体现。“道德教育的崇高使命在于通过塑造伦理精神, 培养完满人格, 改善人们的道德生活, 实现道德对人生的肯定、调节、引导和提升, 而不是教导人们无条件地遵从某种固定的外在的准则。……道德是为了人而产生, 而不是人为了道德而生。”[3]由此可见,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表征着道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方向, 合乎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内在价值需求, 有助于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二、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 现实的人, 你就有规定, 就有使命, 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那是无所谓的。”[4]人是一种责任存在。责任的本质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对现实的人的要求, 是成为人的条件。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因此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应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内容之一, 现在所强调的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都是以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为基础和前提。因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必是具有责任意识, 对自己、对社会能够担得起责任的人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以教会大学生学会负责为目的, 以培养良好的责任意识为目标。因此, 高校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的加强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和现实基础, 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三、有助于中国高等教育跟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

责任意识培养是社会发展向人类提出的要求。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 确定的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 就是使每个人承担起包括道德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1989年该组织将“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的主题确定为“学会关心”, 呼吁一种道德关怀与道德责任。1998年10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 明确提出, 高等教育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的公民”。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事实上, 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在其职业、文化、结社和消费活动中, 每天都应承担自己对他人的责任。因此, 学校应为每个人发挥这种作用做好准备”[5]。为此, 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一段时间以来受到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高校的重视。西方主要国家在学校德育中都提出了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的内容。如美国的学校德育, 强调培养青年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道德推理能力, 在塑造国家精神的同时更注重发展青年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在德国, 《联邦德国教育总法》规定:“培养学生在一个自由、民主和福利的法律社会中……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感。”并在一些州的法规中有进一步具体的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目标及内容的规定。法国教育部1977年在《法国教育体制改革》文件中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自由社会的公民, 使每个青年具有头脑, 从而使他能够独立地重申社会协约, 或他认为在需要时能够修改这种协约。”日本的高校德育也一直遵循着1947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要求进行责任教育和培养。同时, 这些国家为实施责任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从理论体系上对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进行了大量研究, 出版了许多相关著作;尝试了一系列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的具体方法;对德育课堂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是“隐蔽课程”概念的提出与实践。

由上可见, 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已成为世界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 也必须加强向世界各国学习, 重视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 培养具有责任感的当代青年, 才能使我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009年9月, 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听课后讲到:“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而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要, 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 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同时要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 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报效祖国, 服务社会”。创新型、实用性和复合型, 并具有爱国主义和坚定理想信念,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即是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才的要求。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对于大学生顺利走入社会, 成为合格、有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责任意识的增强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 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源泉。众所周知,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的主要来源,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他们的精神状态, 他们的创造能力将对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具备高度责任意识的大学生必然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更易生成和发扬爱国主义情怀,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加强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和培养, 能有效增强他们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能力, 使其合理地完善自身的责任意识, 并诉诸责任行为, 不断向着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人才的标准完善、发展。具备强烈责任意识的大学生将进一步有效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 就是提高公民责任意识, 构建责任社会的过程。因为, 只有每一位公民, 尤其大学生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总之, 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 使其具备责任意识, 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人才,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重要途径。

摘要:责任意识是一种自我约束的价值取向, 是社会意识的重要范畴。它是人发展的内在要求, 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个人不能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承担责任, 个人的全面发展将成为空谈, 社会的良性发展也将失去道德基础。大学生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现实重任。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 有助于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助于中国高等教育跟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53.

[2]戚万学.道德教育新视野[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9.

[3]郭金鸿.道德责任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296.

[4]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 (3) :329.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篇11

一、 中学生责任意识的现状

责任教育是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因为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高于一切”,“一切为了学习”的呼声中,责任教育在不同程度上被忽略了,也因此造成目前大多数高中生责任意识缺失。通过对我市几所高中进行实际调查研究,显示出当前大多数高中生责任意识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责任意识不明确

中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是指学生对自身的生存价值、生活方式、行为表现以及发展自我等方面自觉视作义务而积极对待的一种心理表现[2]。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一部分高中生的自制力、顽强的毅力和主动自觉性不够,从总体上缺乏自尊、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意识。

2.家庭责任意识模糊

家庭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依托,但今天不少在溺爱中长大的高中生在享用父母提供的养育条件的同时,缺乏与父母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很少体谅父母的辛苦,同时表现出生活能力弱、个体意识强、心理脆弱等特点,对家庭其他成员缺少必要的责任关爱。

3.国家、社会责任意识弱化

一些学生平时更多的时候表现出自我主义倾向,过分注重和强调个人奋斗、个人发展,把个人得失看得过重,缺乏集体主义意识和乐于助人的精神,服务他人和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意识不强。

二、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蕴含责任教育因素

与传统教育不同,新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可以说,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蕴含着责任意识教育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

1.教学内容广泛

随着课改的进行,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日趋丰富多样,除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体操、民族传统体育等传统教学内容外,很多学校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开发、设计了一些新的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课如情景体育游戏、健美操、形体韵律等。这些教学内容都蕴含着一定的责任意识教育因素。

2.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跟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体育教学在组织形式上,既有讲授体育理论知识的室内课,又有传授体育技能的室外课,而且又以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等室外课为主,室外课可采取班级、小组、个别学生的形式,教學组织形式灵活多样。这一特点使它避免了其他学科进行责任意识教育多以说教为主的乏味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言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责任观教育,其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其他学科所不及的。

3.运动项目的竞争性强、比赛规则要求严格

体育课上各种运动项目的竞赛体现出了极强的竞争性,同时为体现公平和公正原则,体育比赛和各种集体活动都是在严格的规则和要求下进行的。这一教学特点使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荣誉感和抗挫折能力的同时,又能培养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学校乃至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 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责任意识渗透的途径

1.教师要主动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3]体育课也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发挥课程本身蕴含责任意识教育因素的优势,为社会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首先要转变观念,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优化教学内容,探索既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且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责任的重要性,自觉提升责任意识。其次,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责任意识,提升自己的责任品质。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是具体践行责任的典范,其自身修养的好坏、责任意识的强弱,及思想、言行都会成为责任教育的显性或隐性课程,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意识和行为。

2.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广泛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责任意识教育

目前中学体育教学内容日趋丰富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如健美操课的教学,就学科教学的目的来说,它所培养和训练的是学生健美操基本步伐组合与进行集体表演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协调力、节奏感、表现力以及对美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度,享受运动与音乐相结合的乐趣。但课堂教学目标仅仅设定在这个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其更高层次或者说最终目标是社会适应目标,即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提高集体责任意识、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观念和能力。一位有经验和成功的体育老师应该在这方面精心备课、组织教学和训练,这样才能把课堂教学中的体育技能传授和育人的任务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3.结合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的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责任意识教育方法

苏联达尼洛夫、叶希波夫在他们编著的《教学论》中指出“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由教师领导的学生的工作方式,借助于这些工作方式,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还可以形成他们的世界观和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4]因此,选择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既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反映,也是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把课程的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训练和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在责任意识方面的表现结合起来,通过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展开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大胆探索,不拘一格。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纯说教式的方法。在进行责任教育时,不要仅仅简单地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应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他们学会分析,明确在责任观方面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后果,这些后果对他们以后的个人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在整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和集体负责,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等责任感意识的渗透和熏陶。其次,积极探索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责任意识教育的关键是要求个体养成责任行为能力和习惯,这种能力和习惯的养成需要多种教育形式。比如在体育教学中采取实践法、小组教学法、角色体验法等,就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实践中体会体育带来的快乐与健康,在角色责任体验中加深学生对某一角色责任规范的印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4.结合体育运动项目竞争性强、比赛规则要求严格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体育课中经常举行各种竞赛和评比,多数学生也喜欢参加集体性的对抗项目,为了集体的荣誉,竞赛中学生往往会自觉协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他们会为最终的获胜而欢呼雀跃,也可能会因为失败而沮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竞赛项目的特点,合理运用教学竞赛手段,在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同时,让他们懂得“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5]进而自觉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各种大型体育比赛影视录像的方式,启发学生学习优秀运动员顽强拼搏的行动体现出来的对团队、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引导学生确立胸怀祖国、振兴民族的责任观。

总之,体育教学的学科特点使其本身蕴含着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的有利因素,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学科优势,在日常的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渗透责任意识教育,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日本教育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 赵晓楠.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

[3] 田俊英.论中学生责任意识的缺失与培养.长治学院学报,2008(1).

[4] 达尼洛夫,叶希波夫.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

[5] 吴维平.浅谈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教育现代化,2005(6).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 篇12

一、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现状分析

1、学生责任意识总体状况分析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健康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丰硕成果使大学生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这些在3.14拉萨事件、5.12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中都有充分体现。但面对市场经济的弊端和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 一些学生面对市场经济利益诱惑和严峻的就业压力, 在现实面前失去了应有的判断力, 变得不讲诚信、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并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的方面。

2、传统的责任意识培养内容较全面但缺乏侧重点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对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是较全面的, 涉及社会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职业责任意识、自我责任意识等方面。内容较全面, 在教学中这些内容都讲到了, 但没有侧重点, 也就是并没有把哪项作为核心内容来讲。正是因为这样, 使我们的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工作做的看似全面却不够精细。每一个内容都讲到了, 却讲的都不够深刻, 这种教育实现了形式上的完美, 却失去了实质上的效果, 致使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工作流于形式。

二、当前高职院校责任意识培养的基本内容

1、社会责任意识培养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使学生对国家、社会、学校、集体的发展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能坚定崇高信念, 热爱自己的国家, 价值取向始终是国家的整体利益, 与国家共命运同呼吸;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积极主动参加公益行工作;在学校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能将学校的发展与自身的成长结合起来, 积极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合理调整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2、职业责任意识培养

在校期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熟练掌握劳动技能, 为将来很好的工作做准备。在工作中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爱岗敬业, 不断学习并积极参加培训, 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期间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规程, 尊重他人的人身安全。讲究诚信原则。工作态度端正, 职业道德高尚。

3、家庭责任意识培养

使学生能主动认识到在家庭的团结中自己应尽的责任:主动孝敬父母, 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主动承担家庭的责任, 邻里之间团结友爱, 主动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4、自我责任意识培养

使学生能够具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目, 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能认真学习知识技能, 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 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做好人生规划, 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上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核心内容

当前高职院校责任意识培养的基本内容相对来讲是比较全面的, 涉及社会、家庭、职业和自我等方方面面, 但正是因为培养内容涉及面比较广致使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 也正因为如此使高职院校责任意识培养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了改善这一局面, 我们必须明确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核心内容, 为高职生责任意识培养内容确定方向。

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 有些人就认为其责任意识培养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职业责任培养。事实上还应该有更重要的内容: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由于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 这就决定人首先是社会的人, 所以人首先要承担的责任就是社会责任。所以, 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核心内容应该是: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因为只有使学生爱国、爱社会、爱学校、爱他人了, 他才能主动的了解身边的人和事, 并去关心他们, 帮助他们;才能积极参加到国家建设中去, 对工作负责,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并能主动地去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

四、核心内容实现的保障措施

明确了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核心内容, 如何才能保证就这一内容实现对学生培养,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完善教材内容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将“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大学生是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不仅关系到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 还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密切相关。因此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时期, 我们应该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来对待。在教学内容方面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诚信教育。不断完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教学内容。

2、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所学知识以及对知识的运用程度如何?除了受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外, 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教师知识素质和政治素质的影响, 教师知识的多寡将直接决定其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当前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 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多, 作为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如果不能比学生知道的更多, 就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可。所以,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 自身也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并能将这一思想在教学中严格贯彻执行。为做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3、改进教学方法

在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方面要采取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外, 还应该通过社会实践如:带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到福利院献爱心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广泛的了解社会需求, 从而积极有效的调整自身对世界的认识,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 时代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具备责任意识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侧重点, 要强化对核心内容的教育, 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通过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付洪.关于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一些思考[J].道德与文明, 2008 (6) .[1]付洪.关于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一些思考[J].道德与文明, 2008 (6) .

[2]蓝超英.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 2007 (10) .[2]蓝超英.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 2007 (10) .

上一篇:医院环境产科护理下一篇:功能石墨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