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品质量监管整治措施

2025-01-31

肉品质量监管整治措施(共5篇)

肉品质量监管整治措施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高度责任感,以屠宰环节为重点,加强对养殖、屠宰、市场三个环节中畜禽和畜禽产品的监督检测,确保肉品质量安全。

二、整治目标

大力强化企业作为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巩固近年来专项整治行动成果,进一步建立健全肉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从根本上提高肉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真正吃上“放心肉”通过专项整治,狠抓影响肉品质量安全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

三、整治任务和措施

(一)开展病死畜禽非法交易整治(市畜牧局负责)

加强对畜禽养殖场(户)和定点屠宰企业的监管,强化对活禽和生猪(牛、羊)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肃查处屠宰、经营、运输无检疫证明、检疫不合格的畜禽或者病死畜禽的非法行为。对进入屠宰厂(场)活禽和生猪(牛、羊)严格查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对无检疫证明的要按有关规定处理,并在屠宰过程中认真做好同步检疫检验工作,切实规范检疫证章使用,同时监督定点屠宰企业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确保检疫检验率达到100%确保出厂肉品合格率达100%

(二)开展瘦肉精等禁用物质整治(市畜牧局、屠管办负责)

广泛宣传使用瘦肉精等禁用物质的危害,加大生猪养殖环节的监管力度。提高养殖场(户)质量安全意识的基础上,严厉打击使用或教唆使用瘦肉精等禁用物质的行为。同时要督促定点屠宰厂(场)改善检测条件,提高对瘦肉精等禁用物质的检测能力,切实防止喂食瘦肉精的生猪进入屠宰环节。

(三)开展注水肉整治。市屠管办、工商局负责)

严厉查处对猪(牛、羊)屠宰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的行为,加强对定点屠宰厂(场)肉品水分含量的监督检查。以及为上述活动提供场所等违法行为。如发现定点屠宰厂(场)对生猪(牛、羊)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的要立即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报请市人民政府取消定点屠宰资格。

(四)开展私屠滥宰整治(市屠管办、工商局、畜牧局负责)

紧盯城乡结合部、城乡私宰“钉子户”发现私屠滥宰、冒用或使用伪造定点屠宰证书或标志牌的要依法予以取缔,加强私屠滥宰高发时段和地域的巡查。没收生猪、生猪产品、屠宰工具和设备以及违法所得,对为私屠滥宰提供场所或储存设施的单位或个人,要责令改正,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严惩从事私屠滥宰的不法分子。

(五)开展定点屠宰企业集中清理(市屠管办、工商局、畜牧局负责)

根据《省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点)设置规划》对定点屠宰厂(场)进行集中清理整顿,按照《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审核换证工作的通知》商秩字〔〕263号)要求。严把市场准入关,淘汰不达标企业,督促定点屠宰厂(场)严格依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资质等级要求》进一步改进屠宰经营设施设备,对达不到规定条件和标准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报请市人民政府取消其定点屠宰资格。同时,对定点屠宰厂(场)原有的《定点屠宰许可证》《动物防疫合格证》《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等相关经营证照,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经营证照的登记、审查办法和程序,进行重新登记和审查,对没有经营证照的私屠滥宰窝点要坚决予以取缔。

(六)开展屠宰企业肉品质量整治(市屠管办负责)

否按照检验程序进行操作,强化对定点屠宰厂(场)日常监管。重点检查其是否具备基本的肉品品质检验设备和检验人员。否按要求对不合格肉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否存在违规使用检验证章的情形。督促其严格执行入厂(场)检查验收、屠宰操作规程、肉品品质检验、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强化台账管理,完善肉品质量可追溯系统,落实肉品质量安全责任,确保出厂肉品质量安全。

(七)开展加工流通餐饮等环节肉品质量整治(市质监局、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卫生局负责)

督促其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加强对加工流通餐饮等环节肉品经营单位(个人)监管。严格执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等制度,严防私宰肉,含瘦肉精猪肉,病死、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肉品进入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环节,确保其加工、销售和使用的肉品100%来自定点屠宰厂(场)

(八)加大刑事打击力度。

发现涉嫌犯罪行为的要依法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市公安局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各相关部门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沟通协调。严厉打击各种违法屠宰经营行为,严厉查处阻挠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对涉嫌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整治工作组织和领导

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为了切实保障专项整治工作顺利进行。市政府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略

副组长:略

成员:略

专项整治工作专班人员分别从各成员单位抽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屠管办。

五、整治工作要求

(一)明确职责分工。

各有关部门要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屠管办牵头组织开展这次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制定本部门实施方案,突出重点、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二)加强协调配合、健全长效机制。

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市屠管办要建立畜禽屠宰专项整治部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作与配合,实现对畜禽产销环节全过程的监管,要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和集中整治,切实形成打击声势和监管合力。

(三)加强宣传引导。

(四)做好应急处置。

市屠管办要依法制定《肉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信息通报、应急响应、后期处置及应急保障等事宜,按照市政府《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总体要求。及时处置肉品安全事故。同时根据整治目标和部门职责分工,将专项整治工作纳入专项检查考核,对专项整治工作措施不落实,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部门工作不协调,工作失职或渎职,专项整治不能达到责任目标要求或发生重大肉品质量安全事故,影响全市专项整治工作验收通过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的责任。

六、整治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各部门依照整治任务。并做好动员部署,整治方案在月日前报市屠管办。

(二)集中整顿阶段各部门全面落实专项整治方案。采取部门自查和联合检查的方式进行市场巡查和督办整顿。对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要重点督办,限期整改。

(三)总结验收阶段各部门对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书面总结报市屠管办,迎接上级专项整治工作联合督查组的验收检查。

范文网

肉品质量监管整治措施 篇2

一、以“四个统一”为统揽,狠抓猪肉市场监管和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猪肉市场监管和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实际是一个问题的不同表述。猪肉市场监管主要是指严格猪肉市场主体准入、强化猪肉市场日常监管、打击违法违规交易、维护猪肉市场秩序、保证人民群众猪肉消费安全放心: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主要是指工商机关要发挥职能作用、强化流通领域猪肉质量监管,保证流通领域的猪肉商品安全放心,人民群众有关猪肉质量的消费投诉能得到满意处理。前者重在阐述强化流通领域猪肉市场日常监管,后者重在强化工商机关要行使流通领域猪肉质量监管权。猪肉市场监管和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周伯华局长及总局党组对猪肉市场监管和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非常重视,多次批示,为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四个统一”与猪肉市场监管和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四个统一”与猪肉市场监管和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关系密切,是指导今后工作的重要指针。“四个统一”对猪肉市场监管和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四个统一”思想作指导,将“四个统一”运用到解决猪肉市场监管和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具体问题中。围绕“四个统一”研究猪肉市场监管和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来做好工作,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非常有必要。

(二)各地猪肉市场监管和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各级工商机关在猪肉市场监管、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中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特别是今年5月底至9月底,总局先后专程派员到第一线督查处理了西安“注水肉”、安徽“高温猪”、四川“病死猪”、北京“脖头肉”等典型案件,坚决打击了猪肉商贩违法违规交易,惩治了不法商贩,健全完善了猪肉市场监管制度,净化了猪肉市场秩序,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好评。据不完全统计,从2007年5月26日至9月26日,在猪肉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中,全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出动检查人员148.47万人次,车辆43.51万台次,检查各类市场20837个,检查大型商场、超市、肉制品加工企业、猪肉、禽蛋等副食品经营户133.42万户,取缔无照经营户8846家,查获未经检疫和检疫不合格的猪肉及制品527.43吨,没收病死猪肉236.47吨,对查获的检疫质量不合格猪肉及制品及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1、强化大局意识,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目标。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伯华同志反复强调,猪肉质量安全状况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和谐,要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做好工作。各级工商机关一定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猪肉市场监管、开展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四个统一”的要求,加强猪肉市场监管工作。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商务部、工商总局、公安部、卫生部等部门联合成立了全国猪肉质量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相关工作。此外,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工商机关会同发改委、商务、质检、食品药品等部门加强猪肉市场监管,维护猪肉市场秩序。

2、深入基层。加强调研和督查,狠抓贯彻落实。总局先后派出由总局领导、有关司局负责人带队的25个检查组,到全国27省(市)进行了督查。在督查中,采取重点督查、交叉检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对重点地区、重点市场,特别是定点屠宰企业生产加工情况、城乡结合部市场和农村集市猪肉经销情况进行了认真检查,各地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切实把各项监管措施落到实处。同时,总局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了猪肉市场有关情况的全面调查工作,摸清了情况,提出了对策,有力地指导了工作的深入开展。

3、标本兼治,着眼长远,建立健全猪肉市场监管长效机制。总局在总结前一阶段猪肉市场监管制度、方式方法基础上,坚持依法监管与诚信自律相结合、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事前预防与事后查处相结合、制度建设与监管方式创新相结合,积极推进猪肉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建设,于今年8月23日下发了《关于建立猪肉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工商市字[2007]175号),确立了以“依法监管、制度健全、责任到人、安全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市场预防、诚信经营、市场整治、应急处理和责任追究等五大监管长效机制。

4、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和配合。猪肉市场监管和猪肉质量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工商机关与商务、发展改革、公安、农业、卫生、质检等部门加强了协作配合。各负其职,形成了监管合力。

(三)猪肉市场监管和猪肉质量安全整治工作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和问题

当前,猪肉市场监管和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表现在:

1、猪肉市场监管到位难。私宰滥宰的现象依然存在,虽然各地都实行了定点屠宰,但由于监管的环节和部门较多,在监管上存在漏洞,再加上当前肉价上涨,有暴利可图,导致私屠滥宰现象比较突出。此外,个别工商机关反映,曾出现不法猪肉经营者暴力抗法现象。

2、猪肉市场监管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工商机关实行的是巡查制而非驻场监管,一些城乡结合部存在部分不法分子利用时间和空间差,在监管人员巡查过后或非上班时间里进行私宰肉和未经检验检疫及检验检疫质量不合格猪肉交易。

3、对病死畜禽没有统一无害化处理场所和设施。中、小规模和散养户多无力建设完善的无害化处理设施,病死猪等畜禽无法得到有效规范处置,一些地方存在着工商机关查获的病死猪肉面临无处处理的尴尬现象。隐患极大。

4、市场主办单位责任意识淡漠,工商机关对市场主办单位制约作用难以体现。市场主办单位应承担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在实际生活中难以真正落实,增加了市场监管难度。

此外,有的地方、有的部门协调力度不够,缺乏信息沟通和协调联动。

二、以“四个统一”为工作目标和基本任务,继续抓好猪肉市场监管和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各级工商机关要按照“四个统一”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一切工作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重。立足

职能抓猪肉市场监管,为政府分忧解难,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尽职尽责,圆满完成国务院交办的猪肉市场监管和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县城以上超市、市场进货的猪肉“100%来自于定点屠宰企业”的任务。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猪肉市场监管和开展猪肉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猪肉同粮食一样是广大群众的基本生活资料,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当前,猪肉价格上涨会带动猪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等相关产品价格上涨,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而且影响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事关全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各级工商机关要按照“四个统一”的要求,把加强猪肉等副食品市场监管和开展猪肉质量专项整治作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担负起监管猪肉市场的职责任务。努力维护好猪肉市场秩序。

(二)突出重点,加大监管和整治工作的力度

各地要继续开展猪肉市场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认真分析本地猪肉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监管重点,增强市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紧紧抓住重点地区和重点经营者,切实加大对猪肉、禽类商品交易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市场和经营生鲜猪肉及猪肉、禽类制品的小摊点、小经销点的监管力度,增大市场巡查的密度和频率,及时防范、查处借价格上涨之机制售注水猪肉、病死猪肉和禽类、未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猪肉、禽类和销售假冒伪劣、质量不合格猪肉、禽类制成品的不法行为。

(三)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打击猪肉违法经营行为

当前,游村串乡收购病死猪、销售病死猪肉或用病死猪肉、质量不合格猪肉加工卤腊制品屡禁不止,成为影响和制约猪肉质量、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隐患,各级工商机关在猪肉市场监管和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要针对上述现象迅速组织监管执法力量,集中开展执法检查行动。一是严厉打击销售注水肉违法行为:二是严厉打击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三是严厉打击将病死猪肉、不合格猪肉充当合格猪肉出售的行为:四是严厉打击将不合格猪肉卤腊加工成品出售的行为。

(四)切实加强猪肉案件查处和消费者维权服务工作,严格依法行政

要完善猪肉市场监管与猪肉质量安全的大要案件协作机制,加强大要案件查处的组织、协调和督办。指导各地建立健全查办案件管理制度,在立案、结案、销案等环节严格执行办案程序,对符合移送标准的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严禁以罚代刑、以罚代管。要突出重点,深化消费者维权服务,及时快捷、稳重妥善地处理消费者关于猪肉质量的投诉情况,依法打击损害猪肉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五)健全猪肉市场监管制度。全面落实各项工作制度、措施

今年5月以来,总局先后下发了8个关于做好猪肉市场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加强猪肉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稳定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措施。应当说,目前各项措施已经明确,现在的关键是强化落实,把各项措施、制度落实到岗、落实到人,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结合近期各地猪肉市场监管情况,笔者强调必须把以下监管措施全面落实:(1)猪肉经营实行市场主体准入制度。所有经营猪肉的市场、集市、超市、商场等经营场所及从事猪肉批发和零售的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应当在取得法律法规规定的许可、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后,方可经营。(2)猪肉经营实行“协议准入”制度。从事猪肉销售的市场、集市、超市、商场等经营场所,要与生猪定点屠宰加工企业签订协议,落实“场厂挂钩”和“场地挂钩”制度,保证从合法规范的定点屠宰加工企业进货,严禁经营其他渠道的猪肉。(3)猪肉经营实行“强制退出”制度。(4)猪肉经营实行亮证亮照和“挂牌经营”制度,(5)落实市场开办者猪肉质量第一责任人责任制度,加强猪肉市场管理。此外,工商管理部门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完善领导责任制、辖区责任制和岗位工作责任制,对工作失职渎职、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作为等行为,要追究有关责任单位、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六)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机制

肉品质量监管整治措施 篇3

肉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小结

元旦、春节将至,群众对肉类食品需求量大大增加,受利益驱使,经营病害肉的不法分子蠢蠢欲动,为净化我县肉类市场,确保全县人民双节期间吃上放心肉,根据省畜牧局《关于批转肉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精神,按照《肉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我县组织开展了肉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52号文件一下来,县畜牧局立即组织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班子成员开会,传达文件精神,并按《肉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肉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安排部署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组织执法人员下乡开展专项整治宣传活动,由局长亲自带队。11月下旬—12月上旬,召开专项整治活动动员会2次,悬挂严厉打击病害肉经营者等宣传横幅22条,发放宣传册子2000余份,参加咨询宣传人数135人(次),接受咨询人数600人(次)。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40份。共出动执法人员35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5车次。检查养殖场35个,屠宰场10个,市场15个,超市5个,专卖店3个。

肉品质量监管整治措施 篇4

【摘要】在我们以往的工程项目的检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在钢结构的制作以及安装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通病,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钢结构;制作;安装;质量通病;整治措施

一、前言

钢结构的制造是我国的一个战略性新兴领域,从1990年以来,我国的建设领域越来越多地开始采用钢结构。尤其是2000年以来,我国的钢结构行业不断进度,积极推进自主创新,使得我国的钢结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也不断进步,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果。一个工程的钢结构的施工通常要经过几个必经阶段,如企业生产和实际架设。这两块业务既可以由一个公司包下来,独自完成,也可以与其他公司联合竞标,共同完成。把这两项工作安排好,调整好对具体项目的标准与验收都有着巨大意义。

二、工艺流程及施工设计

钢结构工程有许多不同的流程,工序也有不少,要严格按照流程就行设计与安装,由于每道工序的要求,标准各不相同,我们应根据具体流程设计专门的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

三、制作、安装存在的常见通病

1、对图纸的审核不到位

图纸对施工单位来说具有重大的参考作用,对整个工程也具有巨大作用。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通常会对项目的图进行会审,以查出图纸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并与设计单位沟通进行修改。假如不能有效地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对后期的施工和竣工验收都带来不便,同时也不利于进度与质量的控制。下面列出一些常见问题:

(一)设计的图纸不规范。如一些图纸的设计说明采用了已经已经废止的标准;另一些的材料牌号、高强螺栓以及普通螺栓的标记混乱甚至干脆没标。这些将严重影响工程的竣工验收,对工程质量带来严重后果。

(二)设计图纸的总说明没有标明项目的等级与工程寿命。不同的工程要求,不同的施工等级,对焊接等具体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三)钢材的要求等级以及螺栓的强度的标识不规范。例如有的图纸只写了像Q245或Q355,而没有写明是等级A还是等级B,这会给施工带来巨大不便。甚至出现了先采购再设计图纸的不严肃事情。

(四)设计图纸未明确标注焊接的坡口形式以及焊缝间隙等具体要求。甚至有些图纸,没有对不同板厚的拼接焊标注不同的斜坡,这会造成器件的局部应力线过于密集,不合施工要求,往往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

(五)图纸没有明确注明除锈要求。对油漆(涂料)的材质、品牌以及漆膜厚度也未标明,这会严重影响最后的竣工验收。

2、器件质量不合要求

(一)在切割、下料时,器件的尺寸以及宽窄不同,会影响最后出来的构件的精确度,造成拼接错误等问题。

(二)在组装时,翼腹板在对接以后,焊缝没有挫平,不光滑;且轻钢腹板不平整,没有在组装前进行校准。

(三)在焊接时,轻钢焊接H型钢翼板在开料后再进行拼接,焊缝没有安装引熄弧板,这会造成边缘有凹坑,焊缝不饱满等问题;在使用CO2焊的进行焊接时,焊缝宽窄不一,成形不好,不平整;一些手工焊焊的焊缝大小不一,不平齐,出现严重的咬边现象;没有把焊渣清理干净。

(四)在钻孔时,由于一开始图纸就没有审核好,造成在该开单排孔的地方,开了双排孔,使未补孔就留存在钢构件上。

(五)在总装的时候,H型钢梁与钢柱牛腿没有对齐,器件的大小没有得到较好控制。

(六)除锈与油漆的时候,没有彻底除锈,从而没有达到施工要求,油漆出现返锈、剥落等情况;漆膜厚薄不均,杂质没有得到较好清理,造成漆面不平整。

(七)在器件的运输和堆放的时候,构件随意堆放,不平整,有些构件甚至污损变形。

(八)器件出库的时候,通常会出现钢柱、钢梁的中心线标记没有标示出来的情况给施工带来了较大不便。

3、安装质量问题

(一)在安装钢柱时,没有按照操作流程,没有构建好框架,造成不稳固甚至倒塌。出现一些安全事故。

(二)没有具体的安装工艺,顺序杂乱。如在有的工地,彩钢板都已经开始安装了,但柱脚却没有封闭。应该是在钢柱安装结束后,尽快把钢柱底部的垫块垫平焊牢。

(三)锚固螺栓高低不一,柱脚平面事先未测,预埋时移位,形成柱偏位,应先测后埋。

(四)在安装高强度螺栓的时候,露牙不足,甚至低于螺母;没有拧紧螺栓,扭剪型的没有拧断梅花头,大六角的没有拧终拧标记;在安装的时候,没有撕掉摩擦面的防护纸。没有拧紧拉杆螺栓,拉杆不直,腰园孔没有用大垫圈,极易造成穿孔。

(五)现场焊缝不到位。如刚性连接衬垫焊间隙太小,无法焊透,手一拉就掉;衬垫板规格不符合要求,甚至用钢筋代替;焊缝的成形不好,不平整,形成较多气孔;在弧头弧尾时没有用引熄弧板,出现凹陷等。

(六)图纸审核不认真,造成质量缺陷。如图纸上没有明确标注吊车梁翼板上的钻孔,施工时也没有发现,结果在安装轨道时进行焊接,最终造成吊车梁下挠。对以后的工作造成极大的不利。

(七)围护彩钢板拼缝不密贴,收边不良,“鼻孔”未封堵,影响对雨水的防渗漏和美观。

4、工程资料不全

(一)资料漏缺、不全。原材料汇总表不全,构件在出厂的时候,没有在合格证上写明材质的等级以及构件的规格和长度;没有图纸的审验与相应的验收标准。

(二)资料不规范。如,有的探伤报告没有构件的示意图比照和构件编号,从而无法追溯构件的探伤部位。有的没有对探伤检测的结果进行判定,而只是一张报告,探伤了几根构件,较混乱。

(三)焊接工艺评定报告不规范。没有清楚的显示坡口形式、角度和间隙、钝边、板厚以及有无垫板,采用的具体{HYPERLINK “http://g.tgnet.cn/GroupIndex.aspx?no=yhscd”|设备和焊接方法。

(四)焊工无证作业。有的焊工只有安全操作证,而没有工程建设焊工合格证,超项作业。

五、整改措施:

1、要严格控制板制H型钢的尺寸,最好从整根H型钢来进行截取,防止牛腿的高差错位。

2、严格工艺。在对H型钢进行组装时,应有组装胎架。

3、钢板应采用整张拼接的方法,采用埋弧焊焊接以改善焊缝质量。

4、应提高切割的操作技能和参数,防止出现割缝、啃边、塌边、熄火、不平等问题。

5、在除锈时,应使油漆后器件粘合良好,粗糙度合适。合理把握好油漆厚度,防止出现阴面构件小于标准的情况,当油漆厚度超过125μm时,会造成无谓浪费并增加费用。

6、在构件拼接时,排版要规范,控制好拼接长度,避免出现构件端面板的拼缝间隙。

7、在拼制H型钢的时候,应注意矫正质量,控制角变形值和平整度。

8、构件油漆后应标注构件中心线标记,在构件超过20吨时应标注起重点标记。

9、构件在运输与堆放时,应有平整堆放,防止出现构件变形,碰伤和污染等情况。

10、安装时应严格按工艺进行,当天就应形成稳固的框架,当不能形成时,应加缆风绳固定,防止出现倒坍。

11、在安装钢构件柱、梁完毕以后,应尽快调整钢柱垂直度和高差垫片,并封闭柱脚,二次灌浆密实。

12、要把好高强螺栓的扭矩系数和紧固轴力的复试,做好制作与安装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在安装高强螺栓时要控制好施工扭矩,不允许临时固定使用高强螺栓,并且必须在48小时内完成高强螺栓的终拧。

六、结束语

针对上述问题,公司的监理工程师一定要注意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彩板(夹芯板)在制作安装前,一定要制定好合适的工程施工方案,特别是具体的排板方案、构造以及品控措施;②要加强在制作和安装过程中监督检查,从源头控制好工程质量;③验收时一定要严格认真,确保不出现肉眼可以直观发现的一些问题。参考文献:

肉品质量监管整治措施 篇5

【关键词】动物;畜产品;卫生监督;肉品安全;保障措施

目前,我国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的现状已限制了我国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畜牧业要继续发展就必须有大量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但我国的畜产品在质量和安全等方面处于劣势,出口形势非常严峻。虽然我国肉类总产量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28%,但我国出口的肉类不到我国肉类总产量的1%,其主要问题是我国的动物性食品卫生质量达不到要求。近几年来,猪肉中发现“瘦肉精” 引发的中毒事件,奶中发现“三聚氰胺”发生的污染事件,火腿中发现“敌敌畏”、鸡蛋中发现“苏丹红”等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群众食用畜产品造成了恐慌,对人民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在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规范检疫程序的基础上,只有加强各个环节、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监管力度,才能使肉品质量安全真正得到保障。食品安全包涵着肉品安全,肉品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为进一步加强肉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1 加强屠宰检疫

1.1 宰前检疫

宰前检疫是指进入屠宰车间之前实施的检疫,主要是对症状明显而宰后难于检出的患病或疑似染疫的动物进行检查,避免其进入屠宰车间,防止造成二次产品污染,影响肉品质量安全。其主要内容包括:

(1)查证验物:索取《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瘦肉精检测报告》。

(2)临诊检查:通过群体检疫和个体检疫,主要观察动物的精神、活動等动态、静态、饮食表现,若发现可疑动物应当及时隔离。

(3)核对数量:验证核对动物数量,了解途中发病、死亡情况,并查验畜禽标识。

(4)严格消毒:消毒包括运输车辆出入消毒池消毒、卸车前带猪消毒、卸车后空车消毒。

(5)瘦肉精检测:待宰的生猪按20%抽样检查,采集尿样进行瘦肉精尿样检测。

经过宰前检疫,检疫合格的动物准许屠宰,不合格的动物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急宰、缓宰、销毁等处理,坚决杜绝不合格动物进入屠宰车间。

1.2 宰后检疫

宰后检疫是屠宰过程中实施的检疫,是动物检疫工作中的最重要的环节,是宰前检疫的继续和补充,主要任务就是发现处于潜伏期或症状不明显的早期患病动物,选择最能反应机体病理状态的器官和组织,通过视诊、触诊、剖检等手段,并遵循一定方法、方式和程序进行检查。宰后检疫一般包括头部检疫、体表检疫、内脏检疫、胴体检疫、寄生虫检疫、复检盖章、签发检疫证明等,必要时还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加强对寄生虫、兽药残留、瘦肉精等有害物质的检测,从根本上确保肉品质量安全。

经检疫合格产品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或《出县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并在胴体上加盖肉检验讫印章。

经检疫不合格产品由官方兽医填写《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登记表》,现场监督指导货主或场方按照《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规定的高温、盐腌等方法对病害肉尸及其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常用的无害化处理方法有高温、盐腌、冷冻、产酸、发酵、工业化制以及销毁,杜绝不合格肉品出厂,确保肉品质量安全。

2 改善屠宰条件

商务部门要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的基础上,做好牛、羊、鸡、兔等动物的定点屠宰工作。同时,对规模小、条件差的屠宰场所要坚决关闭,坚持“压缩数量、关闭小型、扶持大型”的原则,认真做好科学规划,整合屠宰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引进先进设施设备,健全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扶持和建设一批规模大、规格高、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的一流屠宰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为社会提供安全放心的畜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开发国际市场,这也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条件和措施。

3 强化市场监管

各级兽医主管部门所属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切实建立健全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制定市场管理制度,对市场交易的动物、动物产品进行巡回检查,重点对上市产品查证验物,特别要对肉品专卖店、超市、储藏冷库的分割肉进行检查,核对检疫证明、检疫标识和进货票据及销售记录;对已进入流通环节未经检疫的动物及其产品实施补检;对证物不符、检疫证明失效的动物及其产品实施重检,并依照《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给予应有的行政处罚。

4 增强安全意识

近几年来,广东、上海“瘦肉精”发生中毒,北京鸡蛋中发现“苏丹红”,三鹿奶粉被“三聚氰胺”污染等事件的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在群众肉品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动物饲养、屠宰、隔离、运输、经营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从业人员的培训,尤其是从事肉品监管的执法人员要重点学习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安全常识、管理规定等,要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肉品安全知识和鉴别病害肉、注水肉、含“瘦肉精”肉知识,要让消费者知道什么是病害肉、什么是放心肉,从而提高消费者自我防范能力,教育规范生产者操作行为,增强经营者自律意识,真正把质量安全摆在重要位置,为保障肉品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5 加大执法力度

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卫生、工商、质监、畜牧、商务、食品药品监督等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划定监管界线,明确任务,加大对市场的执法力度。畜牧部门要负责养殖环节的饲料、兽药使用情况以及生肉储藏的监督检查和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工作,严厉打击抗检漏检和经营病害肉品的违法行为;商务部门负责屠宰场所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私屠乱宰行为;工商部门负责市场肉品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买卖注水肉等违法行为;质监部门负责水饺等肉制品企业肉品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使用不合格肉品的行为;食品药品部门负责饭店、宾馆等餐饮行业使用肉品的监督检查,保证肉品质量安全;卫生部门负责饭摊、零食摊及手工作坊肉品的监督检查。同时,各个部门要设立举报电话,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只有从饲养、运输、屠宰、加工、储藏、使用等环节实施全程监控,才能真正保障肉品质量安全。

上一篇:优秀作文:感谢那次考试下一篇:我身边的小能人六年级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