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先走教学设计

2024-10-09

谁先走教学设计(精选6篇)

谁先走教学设计 篇1

《谁先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设计简单、公平的游戏规则。

2、能体会游戏的公平性,判断一些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能将不公平的游戏规则修改为公平的游戏规则。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判断游戏是够公平,并设计公平的规则。难点:设计公平的规则 学情分析:

本节课《谁先走》主要内容是判断游戏的公平性,能正确设计公平的规则,这节课在四下刚刚学过,属于课改之后移到五上的内容,对于如何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学生都已经掌握了,因此,本节课不再让学生动手实践确认游戏规则是否公平,我将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游戏规则,并能够将不公平的规则改为公平的规则,能够自己梳理学习过的知识,能将这些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并拓展延伸,能够设计3个人甚至多个人的游戏规则。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设计公平的规则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谁先走的问题(板书课题)

师:小明、小华两个好朋友要下棋,他们都很谦让,谁也不肯先走,你能替他们想个办法,决定谁先走吗?

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并给这个规则起一个名字。

2、详细说明这个规则,并解释这个规则为什么公平?

生:

1、石头、剪子、布(如果小明出石头,可能会赢一次,输一次,平一次。如果小明出剪刀,情况相同,如果出布,也一样,输赢的次数都一样,所以公平。)

2、抽签决定(签里写着一个小明,一个小华,抽到小明就小明先走,抽到小华就小华先走,抽到小明的可能有1种,抽到小华可能1种,可能性相等,所以是公平的。这里可能有孩子说放3个小明和3个小华,一共放6张)

3、投骰子(①投到123有3种可能,小明走,投到456也有3中可能小华走,概率一样,所以公平;②单数小明走,双数小华走③大于3小明走,小于或等于3小华走)

4、转盘(一半黄色,一般白色,转到黄色小明走,白色小华走;转到黄色一半可能,白色一半可能,可能性相等,所以公平。或者是平均分成4份8份等等。只要面积相等就可以)

5、摸球(2个白球,2个黄球,摸到白球小明走,黄球小华走,白球2种可能,黄球2种可能,可能性相等,所以公平)

6、抛硬币(正面小明走,反面小华走,抛硬币会出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两种结果,而且出现那种结果事先无法确定,所以出现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所以公平)

7、抛石头,谁扔的远,谁先走。(这种情况存在很多外力因素,锻炼的人就有可能扔的远一些,在扔之前就已经知道谁能赢了,可是其他的规则在做之前都不知道谁会赢。输赢是随机出现的,而这种规则不是,所以这种不公平。)

总结:你们设计的规则都很棒,怎样保证你设计的规则是公平的?

生:可能性一样大就可以了。(板书)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能够将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归纳整理,并且通过最后的总结活动让学生自己有条理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活动二:判断规则是否公平,并能将不公平规则改为公平规则 真棒,你们想了这么多方法,小明也设计了一个规则,我们看看他的规则是否公平,好吗?

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白球小明先走,摸到黄球小华先走,摸到其他颜色的球二人都不走,下面四个口袋,你认为从哪个口袋里摸球是公平的?如果公平,请你在下面画√,如果不公平,请你画×,并将不公平的规则改为公平的规则。

生1:1和3是公平的规则(为什么)因为摸到白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其他颜色的球无论有多少,都没关系,所以公平。

生2:2和4是不公平的(为什么)因为白球和黄球的个数不相等,所以不公平。

师:能改吗?

生:只要把白球和黄球的个数改为一样多就可以了。练习一 看到小明设计了规则,小华也也不甘示弱,也设计了一个规则,我们帮他判断一下是否公平,好吗?如图:小明转动指针,小华猜指针会停在哪个颜色区域上,如果小华猜对了,小华获胜,就先走,如果小华猜错了,就小明获胜,小明先走,转到分界处则重新开始,这个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生1:是公平的,小华要么猜对,要么猜错,可能性相同,所以公平。

生2:不公平,小华只能猜一个颜色,但是出现的结果却有4种情况,其中猜对的情况有1种,小华赢,可是猜错的情况有3种,却是小明赢,可能性不同,所以不公平。师:那你能改为公平的规则吗?

总结:回头看看小明和小华的方法,你们是怎样判断他们的规则是不公平的?

生:可能性不相等,就不公平(板书不相等-不公平)那你又是怎样把不公平的规则改成公平的,依据又是什么? 生:把可能性改成相等的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本题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如何判断规则的公平性,并能将不公平规则修改为规则公平,也是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辨析。)

活动三:设计3个人的规则

笑笑看他们玩的兴高采烈的,也想一起玩,于是他们决定不玩下棋游戏了,改完跳棋,可是谁第一个走,谁第二个走,谁最后一个走呢?你能设计一个规则吗?

生:

1、抽签

2、摸球

3、手心手背 练习二:

你们真厉害,都能设计3个人的规则,敢不敢接受赵老师的挑战呢?

1、只有2张电影票,可是淘气和他的3个朋友都想去看,请你设计一个规则,来决定他们中哪两个人去。生:

1、转盘

2、抽签

2、世界杯足球赛共有32支球队参加,平均分成8组,如果你是大赛组委会,你会如何分?

生1:抽签,一共制作32个纸条,4个1,4个2......4个8,抽到数字几就是第几组。生2:电脑抽签。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会判断是否公平生2:我会修改规则

生3:我还会设计多个人的游戏规则。

设计意图:(由设计2个人的规则到设计3个人的规则,再到多个人的规则,层层递进,拓展学生的思维。)

很棒,学会了这么多知识,生活中有关规则公平的问题还有很多,赵老师希望在生活中,你们能够继续多思考,多动脑,去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问题。

并非谁先吃完谁先走 篇2

“一生只能吃9吨”引起了众多网民议论,甚至有网友调侃:“绝食是不是能长生不老?”记者调查发现,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如果按照70岁寿命计算,人一生大概要吃掉50吨食物。营养专家表示,从提醒人们不要暴饮暴食这个观点出发,该说法也有一定道理。

网传:“谁吃完9吨食物谁先走”

“昨天听一个讲座,讲到经常吃撑的人不易长寿的时候,她说:人这一生,大约就是吃9吨食物,谁先吃完谁先走。”近几天来,这条微博在网上迅速传开,网友们纷纷对照“九吨”的上限,预测自己还能活多久,许多网友表示:“看来我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也有网友看完后更加坚定了减肥的决心:“以后真要少吃点了,不然活不长。”

2013年1月4日,记者在新浪微博上搜索关键词“9吨食物”,搜出446235条结果。网友们除了讨论其科学性外,还按照这个句式创造了“先走体”,如“人这一生,大约就是考试拿到9000分,谁先拿完谁先走”、“人这一生,大约就是背9000个左右单词,谁先背完谁先走”。

质疑:一辈子吃9吨太少了

不过,这个说法也引起了一些网友的质疑,网友“××”问道:“一辈子只能吃9吨,那我绝食是不是能长生不老?”还有网友问道:“如果吃满9吨就会死的话,那些一百多岁的老寿星都是吃什么长大的?”网友“××”则对“9吨”这个数字提出了质疑:“一个人一辈子吃的饭,一辆卡车就能装下,是不是少了点?”

记者查询发现,这个说法最早源于网友“青昤大概是只喵”发表于2012年12月9日的一篇微博日记。“青昤大概是只喵”告诉记者,这个说法是自己无意中听人说起的,自己也不确定是否真的如此。

按照微博中“9吨”的数字,记者进行了一次计算,假设寿命是70岁,那么平均下来,每天吃掉的食物是350克多一点,包括米饭、肉和蔬菜等。记者询问了数位成年人,均表示一天吃350克根本不够。

辟谣:月进食量相当于自己体重

那么人一生到底吃多少食物才是合适的?2012年12月31日,记者联系上科学松鼠会成员、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生物学博士“Ent-cvo”,他告诉记者,人一生能吃的食物数量,按照各人情况不同,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

据他介绍,欧洲食品安全局曾给出一个基准数值,即一个标准成年人一天吃掉总重1500克的食物和饮料。另外,国外也有统计数据表明,一个成年人大约一个月能吃掉相当于自己体重的食物。他表示:“这两个数据互相佐证,假设人的寿命为70岁,那么吃掉的食物应该在50吨左右”。

“Ent-cvo”介绍,网上流传的这个段子,不靠谱之处不仅仅是“9吨”的数字,还有“谁先吃完谁先走”这个说法,“人的寿命与一辈子能吃多少食物是没关系的”。

观点:“少吃延寿”有一定道理

中国传统谚语称“吃饭七分饱,健康活到老”,尽管“9吨论”不尽正确,但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高级营养师刘莉表示,这个段子客观上也提醒人们不要暴饮暴食。刘莉说,现代都市人的一大问题就是吃得太多太好,导致营养过剩,容易引发各种“富贵病”,如高血脂、高血压等。

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健康与老龄化研究所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少吃40%可以让你延寿20年,少吃对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神经元退变等老年化疾病也相当有效。

怎样了解自己该吃多少

既然吃太多不好,那怎样了解自己该吃多少呢?刘莉说:“一个人的身高减去105,就是自身的标准体重,再结合人的活动量,可以计算出此人一天所需的热量,从而推算出所需食物量。”刘莉介绍说,轻体力劳动者每公斤体重需要30~35千卡,重体力劳动者则需要40~45千卡。以此计算,一名普通的男白领,一天所需热能为2400~2800千卡,女性为2200~2400千卡,“一名普通人一天所需的主要食物为:米饭300~350克,肉200~250克,水果蔬菜500克左右,植物油9~13克”。

每顿饭吃七分饱合适

怎么搭配也是有讲究的,刘莉介绍称,俗话说“早吃饱、中吃好、晚吃少”就是老百姓总结出的正确养生之道,“早吃好,不是说要吃多高级的食品,比如早上一碗稀饭、一个面包加一个鸡蛋,就能满足人体的需求”。刘莉建议,中饭晚饭可按自身情况合理分配,蔬菜水果各半斤。两顿加起来米饭不超过350克,肉不超过250克。鉴于现代人吃得过多、节食减肥等情况,刘莉表示:都必须有个限度,“正确的方法是每天吃七分饱,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

据《现代保健报》

《谁先走》教案 篇3

教学目标: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会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材分析: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等方法对“掷硬币”和“掷骰子”两种方法的公平性展开讨论,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难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确定

课前准备:课件、硬币、骰子、探究需要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照片(学校体育节上我班拔河的照片)

提问:

1、在拔河之前,裁判员要求每班派一名代表要边,是用什么方法决定谁先要边的?(学生回答:掷硬币)

2、那么用掷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要边是不是公平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引入课题:游戏公平谁先要边 课件)

二、活动探究

探究一:用掷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要边是否公平?(课件出示)

你认为怎样才说明游戏是公平的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不用给出准确的方法)

首先,还是让我们一起动手来掷硬币,多掷几次,看看最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课件出示统计表格和分组活动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

2、教师组织完成全班试验数据的统计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试验的数据显示,输赢的可能性非常接近1/2,其实随着我们试验次数的增加,会越来越接近1/2。理论上来说,硬币一共两个面,抛掷硬币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有两个,一个正面一个反面。所以,输赢的可能性相等,都是1/2,游戏是公平的。探究二:用掷骰子的方法决定谁先要边

(过度语)如果我们不用掷硬币的方法,按照以下规则用掷骰子的方法来决定谁先要边是否公平?(课件出示游戏规则)

1、小组活动,轮流抛掷骰子,并做好记录

2、数据统计

3、引导分析数据,并得出正确的结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共6个,小于3的有2个,大于3的有3个,等于3的一个,大于3和小于3的结果数不相等,所以游戏规则不公平。探究三:怎样修改掷骰子游戏的规则,使游戏双方公平

(过度语)既然前面掷骰子游戏的规则不公平,那你们能不能将前面的游戏规则适当的修改,使游戏双方公平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

4、教师对学生修改的规则适时评价,并得出结论:只要出现的输赢的结果数相等,游戏就是公平的。(课件出示修改后的两个游戏规则,引导学生判断)

三、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如果我们用这个游戏来决定哪个班先要边是否公平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

4、教师列表引导分析,得出结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共9个,一班赢3个,二班赢3个,平3个,输赢的结果数相等,所以游戏是公平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刚才我们对以上几个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的探究,你认为怎样来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生作出回答: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的时候,游戏就是公平的)

五、作业布置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要点 篇4

教材版本: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

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

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

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

4、认识世界时区图。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 探究。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上不会很吃力。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3、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4、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回忆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

运动。

2、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分析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教学难点:世界时区图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个、科学记录单一份。教师准备:地球仪一个(大)、手电筒一个、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是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也是第一次与大家一起合作,为了能够对同学们有更多的了解,请同学们自我介绍并说说都喜欢什么,好吗?教师也自我介绍,喜欢旅游,去年暑假

老师去了这个城市,谁知道是我国的

哪个城市?课件出示两组 图片,引出北京和乌鲁木

齐两座城市。

(二),确认北京和乌鲁木齐的相对位置关系。

问:你们知道这两个城市分别在我国的什么位置吗?(课件出示)

我们可以通过地图来观察一下。(师:在地图上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的?在地图上一般是左西右东,也就是说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面,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面。我们还可以在地球仪上找到这两个城市的位置。(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北京在乌鲁木齐的右边或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边,并标注出来。

教师板书相对位置)

(三),引出课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在不停的自转,由此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那么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会先迎来黎明呢?(板书:谁先迎来黎明)

乌鲁木齐的黎明 北京的黎明

2,问: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学生回答。(师:有的同学认为是北京先迎来黎明,有的同学认为是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3,问:要想知道谁先迎来黎明,除了知道它们的位置关系之外,还要知道什么?

(地球自转的方向)

4,教师介绍自西向东(逆时针)和自东向西(顺时针)转动。

那到底是谁先迎来黎明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从实验中找找证据吧。

(四)、模拟实验: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

1,实验要求:

(1),四人一小组,组长负责管理实验器材,并汇报结果。(2)、分工合作,轮流进行实验操作。(课件出示下图)

2,补充强调: 师:什么模拟“地球”?(地球仪),什么模拟“太阳”?(手电筒),各小组先按照自西向东的方向(即逆时针方向)转动地球仪,在自转的过程中同学们注意观察,哪座城市先看见太阳,即代表这座城市先迎来黎明了,要在记录单一上及时记录好。再自东向西的方向(即顺时针方向)转动地球仪,同样在自转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哪座城市先看见太阳,即代表这座城市先迎来黎明了,要在记录单一

上及时记录好。

科学记录单

地球自西向东转,(选填:北京或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地球自东向西转,(选填:北京或乌鲁木齐)

先迎来黎明;

3、汇报:地球自西向东转,北京先迎来黎明;地球自东向西转,乌鲁木齐先迎

来黎明;

问: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情况?

(地球的自转方向不同,人们迎来黎明的时间先 后就不同。)但是地球 自转的方向不可能有两 种,究竟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继续研究。

(五)、理解相对运动,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

问:你们从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生举例说明。)

北半球水流形成的漩涡(成逆时针)太平洋上空 热带气旋云图(成逆时针)

为了帮助我们研究,我们先来回忆与感受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运动现象,(播

放自己拍摄的开车视频资料)

(1)乘在向前行驶的汽车上,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的运动的?

(2)、乘在向后倒退的汽车上,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运动的?

(播放自己拍摄的开车视频资料)

(3)、乘坐旋转木马,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运动的?(播放自己拍摄的视频

资料)

(4)、推想:乘上转椅,看到周围的景物是在顺时针旋转,你的转椅应该往哪个方向旋转?(可以让全体学生原地转圈。亲自感受体验。)

(5)、现在我们假想这是一把地球大转椅,我们每天看到太阳是怎样运动的,它的运动方向如何?(自

东向西),由此,你们推断地球的自转

方向是怎样的?(自西向东)

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你们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了吗?(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相对运动的结果。而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好与它自东向西运动的方向相反,是(自西向东)。所以,北京先迎来黎明。

(六)、认识时区及时差。

1、北京和乌鲁木齐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差几小时呢?这个问题我们请世界时区图

来帮助我们解决。出示世界时区图。

2、介绍世界时区图:为什么世界时区图可以帮助我们算出各个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差了多少呢?(地球在24小时内自转1周,在每1小时中,地球的一个条形带正对太阳,所以我们把地球分成24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一个小时。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位0度经线,这条经线所在的时区,叫0时区。而0时区往东我们叫东时区,一直叫东

一、东

二、东山、┅ ┅直到东十二区,0时区往西叫西时区,一直叫西

一、西

二、西

三、┅ ┅直到西十二区,因为地球是圆的,向东到东十二区与向西到西十二区刚好重叠在同一时区,因此也叫东西十二区。)3,让学生自学课本81页的内容,并完成课本上的问题。

4、北京和纽约日出时间相差几小时呢?(生观察时区图回答)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单元我们都在研究地球的运动,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让我们

来整理一下。

地球形状: 球体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24小时 七,板书设计:

谁先迎来黎明 一,相对位置关系:

乌鲁木齐(西)北京(东)

二,地球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或逆时针),北京先迎来黎明。

三,认识时区及时差:

地球分为24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时间就相差一小时。

八,课后反思: 《谁先迎来黎明》是《地球的运动》单元中的一课,这堂课教下来,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解决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这点在这一课中很重要,因为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分步骤进行,让学生一步步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概念,是新课程科学教学理念体现的典型一课。本课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

一、确定不同地区的位置关系,二、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第一个问题较简单,学生已经会在地图上确定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因此就能够确定相对位置关系了。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这节课的重点,我在处理这一教学环节时,没有急于引用教材,而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推断地球的自转方向,让学生自主探究,取得了很好的预设效果。再用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明白相对运动这个概念,通过观察地球以外天体的运动方向来反推地球的自转方向,突破了重难点。最后让他们以自学世界时区图的形式,小组合作,完成我布置的自学要求。在自学过程中的收获,相信要比老师教给他们的,印象要深刻的多。北京和乌鲁木齐日出时间相差几个小时的计算,让学生自己讲出办法,学生讲的非常好,有了一定的方法,就能解决很多类似的问题。北京和纽约、北京和巴黎日出时间相

差多少个小时就很容易解决。

科学包含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都有涉及,课外知

识的积累也是比较重要的。

在这堂课中,我感觉到学生的地理知识还是比较缺少的,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一些不自信,回答问题时,积极性不是很高。课后,我问他们原因,他们说,怕说出来,万一错了在其他同学和听课老师面前会出丑,这是他们所顾忌的,看来平时活跃的学生在某些时候也会变的比较沉默,这是我没有想到的,鉴于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当举手少的时候,我会提示:“是不是有很多同学还在思考呢?”引起他们的注意,也会点没有举手的同学的名字,让其回答问题,尽量不点重复的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我的评价语有些单一,有待进一步

谁先走教学设计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2、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3、积极参与排序活动,体验排序中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重难点:

能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课件:《让谁先吃好呢》。

2、动物图片4套,字卡:重→轻、高→矮、大→小,3、数字1-10的贴纸4套、记录卡4张。

4、幼儿经验准备:认识跷跷板,知道跷得高表示轻;跷得低表示重;跷跷板是平的,表示一样重。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图片,认识动物。

2、引导幼儿说出动物各自的特征。

3、出示桃子

师:咦,这是什么?这个桃子看上去怎么样?闻上去又会是什么味道?

师:你们想吃吗?动物们和我们一样,看到这个大桃子馋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都想先吃到这个大桃子。可是,该让谁先吃呢?

二、按动物的特征排序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师:长颈鹿说:“我们按个子的高矮来排列,谁最高谁先吃。”

师:小朋友,你知道应该怎样比高矮吗?我们来看看动物们是怎样比的。你觉得他们的方法对吗?

(观察图片、通过比较,引导幼儿说出量高矮的方法,“要站在一样高的地方,量的时候要站直了,不能把尾巴算上,踮起脚来量也不行”等。)

师:动物们整整齐齐地站好了,小朋友,你们看出来了吗?让我们从高到矮排序,谁最高?第二高是谁呢?第三高呢?接下来轮到谁?第五高?最矮的一个是谁呀?

师:原来,比高矮是长颈鹿的个子最高。

2、按嘴巴大小排序。

师:长颈鹿正想吃桃子时,鳄鱼长大嘴巴喊不行。他会提出比什么?

师:嘴巴的大小怎么比?看看动物们用了什么好办法。

课件演示动物比嘴巴的大小。

请幼儿看图根据动物嘴巴的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动物排队。

3、按动物的轻重排序。

(1)师:鳄鱼正想吃桃子时,犀牛不服气了,犀牛要求比什么?

师:那体重怎么称啊?有什么好办法呢?

师:我们来看看动物们是怎样称体重的。

引导幼儿理解跷跷板的原理。

师:于是,犀牛搬来许多石头,有几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集体点数10)

师:看,其他动物也在用翘翘板称体重呢,它们又有多重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记录表,请四个小朋友一组,一起数一数、记一记,最后根据石头的数量,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给这些动物朋友排序。

(2)幼儿数石头记录,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序,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数石头、排序的结果

(4)师:现在我们一比就知道谁最重了?(出示轻重排序图)

集体看排序图讲述。

三、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1、播放毛毛虫的话。

师(出示排序图):你们觉得毛毛虫说得有道理吗?

2、师: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从小排到大、从矮排到高、从短排到长”的情况发生?

四、品尝桃子

师:看来,毛毛虫说得很有道理。听了毛毛虫的话,小动物们决定大家一起分享这个美味的桃子。“啊呜,啊呜,桃子真好吃呀!”

师: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

教学反思:

在“数学绘本”教学中,教师扮演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旨在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热情。除了“数学绘本”本身的趣味性让幼儿身临其境外,教师的语言、教态也应和“数学绘本”的故事情节相匹配。在此,有一个小技巧,即在故事情节的关键处将问题抛给幼儿,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的成就感。例如在《让谁先吃好呢》这一“数学绘本”的教学中,当长颈鹿说比身高时,我就抛出问题:怎样才能量出身高呢?藉此,让学生想出各种测量身高的方法。当猴子不同意比嘴巴大小时,教师抛出问题:你们猜,猴子会要求比什么?这个问题既让学生思考猴子有哪些特征,又让幼儿感受猴子的心理。

数学绘本通过有趣的童话情景,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绘本故事中,不仅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绘本的魅力,而且还为教师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更为孩子们开心、快乐地学习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数学活动因绘本更精彩。

总有一个人要先走美文 篇6

爸爸也很冷静。在详细咨询了医生、得知化疗的过程和结果后,他独自在房间里待了一天,出来吃晚饭的时候宣布,他拒绝治疗。在我和妻子小季的劝说和反对声中,妈妈始终沉默着,一声不响地往爸爸碗里夹了几筷子菜。

爸爸有医保,治疗费用家里能承担,但爸爸坚持不治疗。他说接受治疗不过是延长数月的寿命,他不愿意把自己最后的人生放在医院,在那里接受一次又一次痛苦的化疗。在所剩不多的时日里,他希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妈妈沉默了许久,最后说了句:“让我们回老家吧,你爸一直想家。”

我和小季结婚后,把从学校退休后住在农村的爸妈接到了身边。但爸妈时常怀念农村出门就可见到的田园河流,喜欢邻里间淳朴的家常往来,不习惯大城市里的坏空气。

第三天,我和小季就将他们送回了农村老家。回去以后,他们的日子竟然也过得从从容容。

荒芜已久的院子被打理得生机勃勃,爸爸隔三差五去花市,买来许多花、树,雇三轮车拉回家种下。我和小季每周回去看他们,小院里的花一次比一次开得繁盛。

爸爸瘦弱的身体穿梭在灌木丛里扶锄松土,妈妈在院子一角拎桶接水浇灌。我劝妈妈:“爸爸身体不好,你劝劝他,别操心这些事了。”妈妈回答:“劝不动,他做得高兴,就随他去吧。”

妈妈退休前是教植物课的,一辈子最喜欢的就是花。爸爸悄悄告诉我:“这些都是你妈喜欢的品种,你妈一直想要这样一个院子。我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忙,没空打理,又觉得日子还长,拖来拖去,居然拖了几十年。再不着手,就真来不及了。”妈妈的心愿,爸爸原来一直是记在心里的。

饭桌上,我看见爸爸并没有因病忌口,肉和辣椒什么的,只要他想吃,妈妈都给他做。

临走前,我问爸妈要不要再跟我回去,爸妈拒绝了。爸爸说:“广儿,爸陪你半辈子,知足了。你妈跟着我半生辛劳,爸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想跟你妈两个人过点儿清净日子。这里挺好。”

生命最后的日子,爸爸选择和妈妈一起度过。

一个周末,妈妈提前打电话通知我们不要回去,说有亲戚结婚,他们要去参加婚礼,不在家。事后从姑姑口中得知,爸妈是出去旅游了,在云南待了八天。怕我和小季不同意,两人才商量好瞒着我们。

我生气地责怪爸爸对自己的身体不负责任,责怪妈妈太纵容他了。妈妈后来对我说:“你爸时日不多了,我们就尊重他,让他把想做的事都做了吧。人活一辈子,终归是要走的,如果能做到不留缺憾,那就很完美了。”我无言以对。

从云南回来后的第二周,爸爸的病情加重了。这一次,我们尊重了爸爸的选择,没有去医院。爸爸在自己家中,在我们的陪伴和注视中,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临走前,爸爸轻轻叫了一声妈妈的名字,妈妈把手递给他,两双干瘦的手握到了一起,十几分钟后,爸爸走了。

爸爸的葬礼上,妈妈井井有条地打理着事务。虽然悲伤,但情绪没有失控,她还用瘦弱的手臂环住了我因压抑哭泣而抖动的肩:“广儿,不要哭,你爸走了,在那边再也没有病痛了。”

爸爸离世后,妈妈开始旅行。短短半年时间里,她去了三亚、南京和杭州等地。

回家看妈妈时,她翻开自己的旅游相册。我看见在云南时,虽有病态却一脸满足的爸爸握着妈妈的手站在洱海前;我看见他们在大理的小巷中悠然并肩前行;我还看见,在妈妈后来独自去的许多景点的照片里,妈妈手上都拿着一张她跟爸爸的合影。妈妈说:“这都是你爸生前想去的地方。他来不及去,我把他带过去。”

上一篇:社会实践服装厂方案总结下一篇:小学网络舆情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