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法

2024-08-20

小学语文教学法(精选12篇)

小学语文教学法 篇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宋小辉

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主要来源就在于平时的积累,而积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靠平时的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阅读的方法和兴趣的培养却要靠教师的指导。因此,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就成了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为达此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谈笔者粗浅的看法: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改后,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人才的必经之路,对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学生要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转变成自主合作学习,必然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因此培养兴趣就成了一个迫在眉捷且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疑问,利用电教手段等等。但是,不管用哪种方法,关键是让学生觉得教师的教学不但新,而且奇,让学生欲罢不能。孔子说:“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的内驱力被大大地激发起来,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在此种隋况下,学生能表现出来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然而,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能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又没有什么问题可想时,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具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又不愿再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提到的问题。只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一个良好的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的精神负担。因此,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体现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师生应以平等的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课堂“主人翁”的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得到桃子”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地参与学,也参与教。

三、培养质疑解难的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大体可分为两种:1.独立学习

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即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能独立加以解决的问题;2.合作学习――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即学生经过个人努力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可以让教师进行适当点拨,让学生自由寻找学习伙伴,自由选择质疑方式。从而使学生的解疑能力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四、自学目标的确定

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习基础也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为能力强的学生无论从质上还是从量上都会掌握得多,学得好的学生无疑给课堂阅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那么,教师该如何面对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呢?笔者认为,课前的教学目标要灵活适度,干脆让学生自拟目标,教师不要“一刀切”,恰当地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就可以了。

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课前预习,要让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动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和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只要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读书,并有所收获。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启蒙教育。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态度,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扎扎实实地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语文阅读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331504江西省永丰县沿陂镇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法 篇2

一、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的价值

中国是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每个国民的文化修养在诗词就可表现出其水平高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的,诗人蕴含在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雄心让人激奋感慨。现代小学语文课堂中对诗词的讲解是时代的要求,是为了更好地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平仄押韵及对仗工整是古诗词的重要要求,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规范语言文字,并提高其语言准确性。爱国、闺怨、送别等都是我国古诗词题材类型,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知识及写作素材的过程。受古诗词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陶冶了情操,又丰富了知识,还提高了文化修养。此外,夸张、叠词、比喻等修辞手法经常运用于古诗词中,艺术性极强,朗朗上口的古诗读起来给人的是一种美的感受。学生思维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进行积极的启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会得到极大提高,在古诗词的意境美之下,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去学习,而是开始主动探索诗词中的魅力。

二、小学语文诗词具体的教学策略

1. 让学生反复品味原文的语言美

内蕴丰富、精练、言简意赅是我国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古人在写诗时,很注重炼字,如,贾岛写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写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等。再如,作者柳宗元的《江雪》一诗中,区区二十个字,柳宗元就形象生动地把一个山中幽静环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将一个“蓑笠翁”夹杂在“万径”和“千山”这一寂寥广阔的环境中,更显空旷,同时也带上了一丝自由自在的洒脱之意,而在“灭”“绝”的这些看起来十分冰冷的字眼中带上一个“钓”字,全诗死寂的画面一下就有了生气,活了起来。《江雪》描绘的是一幅老渔翁寒江冬钓图,在诗词的背后向我们展示的是作者柳宗元孤傲、洒脱的内心独白:在纯洁而寂静的天地间,一个凄冷孤寂的老渔翁独钓寒江雪,生活是如此的平淡,而性格又如此孤傲。在“鸟飞绝”“人踪灭”安静寒冷的氛围中,天寒地冻毫不在意,世间烦恼全部忘记,只是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用山水景烘托的是寂静氛围,并以山水之间隐居的渔翁自喻,对自己政治上不得意的郁闷心情尽情地进行抒发。通过学生的反复品味,就是要让其理解这短短二十字小诗蕴涵的情感信息和抒情技巧,以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2. 依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在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诗词学习要求中指出,学生在学习的第一阶段只需学会生字词,对诗句的大概意思可以理解,并能够做到背诵和默写即可;学生第二阶段则在低年级要求的基础上,可以理解诗句的内涵,依据诗的内容想象出诗人所描绘的画面,除此之外,对一些古诗词常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作者的姓名及写诗的时代背景;区分五言、七言绝句和五言、七言律诗等古诗题材;知道古诗如何进行押韵;明白如何区别通假字。例如,“景”在“返景入森林”中通“影”,“柴”在《鹿柴》中通“寨”。虽然这些古诗常识在大纲要求中没有明确规定学生必须懂得,但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阶段,在小学就应该开始接触并对古诗词较为系统地了解,可以掌握一定的古诗词基础知识,以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宽,并对古诗词欣赏水平逐步提高。学生高年级阶段,古诗词的基础就已经比较深厚了,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创造、分析、记忆、语言表达等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所以,老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适当提高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增加一定的难度,使学生进入到可以初步领会古诗词思想意境的新阶段。

3. 对比教学

意境和感情基调是学习古诗词中比较高的学习阶段,而这两点在许多古诗词中却是相似或直接就是相同的。根据古诗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进行对比教学,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巩固,而且可以对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进行极大提升。例如,《泊船瓜洲》的中心情感思想就是“思念家乡”。在学习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以前所学过主题相同的古诗进行回忆,比如,王维写的《杂诗》、李白写的《静夜愚》等,使学生思维进一步拓展。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这几首诗的异同,让学生对相同主题的古诗词进行巩固复习,从而使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4. 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古诗词认识不是太深刻,古诗词的魅力也无法感受到。所以,教师在这一阶段教学时还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进行激发。在古诗词学习中,有一个良好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古诗词教学前,对作者的一些逸闻趣事可以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学习古诗词才会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古诗词中魅力尽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我们要积极地去开展古诗词的教学活动,以此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令学生对乡情、闲情、友情、爱国情、亲情等主题的作品情感进行正确把握,使学生、教师、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发扬光大我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张志刚.聆听李白的心声——浅谈小学古诗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2013(04).

小学语文教学法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离不开教材。这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章可循,有“材”可用,可以更加凸显语文的工具性。但是仅仅围绕教材、教参、练习册而开展的语文课堂,显得非常的沉闷、呆板和枯燥。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彻底转变观念,要有针对性地扩展语文教材的使用空间,提高使用效果。所以,在语文教学上,教师要善于挖掘课程资源,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巧用教材资源,提倡个性阅读

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唯“教材”而教,语文教学必将呆板无味,缺失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教师要认真研透教材,把握教材,吃准教材,让教材成为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载体。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把教材“研厚”一些,把教材“研深”一些,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将不再是见“材”用“材”,而是见“材”巧用“材”。

新课程标准提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现行教材所选课文经典名篇越来越少,如何充分利用好语文读本,是我们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语文读本包含了很多经典名著,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语文读本,没有给予充分的时间阅读经典名著。在教学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倡个性阅读。

二、转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资源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应大力鼓励学生激发自己的潜能,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我们的教学资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总是建立在自己原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自我实践,一种是通过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学生的经验教训是他们获取新知识的基础。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建构能力。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知识构成的前提下,开设新的课程,必将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学生错误资源的价值。教师改生字作业本时,总能发现易错字,而且主要错在字形结构上。教师就可以在下节课的课堂教学上,抽出时间集体纠错,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很显著。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的错误资源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

三、灵活运用教育理念,发挥教师的资源价值

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执行者,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教师的生活阅历、知识构成就是一份宝贵的资源。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不但有利于学生课外知识的增长,而且可以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这也是在创造语文课堂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开发适合本地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把研究性学习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金色的鱼钩》时,我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同学之间要像老班长一样相互照顾,以实际的感悟激发学生的认知。

教师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能够在课堂教学上促进学生快速地成长和发展。教师除了能教好学生教材知识外,还可以编制适合当地学生的校本课程,如具有广州番禺特色的校本课程《番禺古牌坊现存状况的研究》,学生更加有兴趣参与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而不把学习当做是一项任务,这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探究与写作的能力。

四、整合有限的课时资源,充分利用有效教学时间

课时资源是师生宝贵的学习资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课时资源都是必不可少的。课时资源是师生开展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时间保证。没有课时资源,谈不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也就形同虚设。所以我们不但要有足够的课时资源,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好课时资源。为了保证用好有限的课时资源,教师必须规划好教学课时安排,而不是盲目、毫无计划地开展教学。倘若教师不懂得利用课时资源,学校也应以科组为模块做好整体规划,整合语文课程资源与课时资源。教师做好计划以后,要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不能使教学计划和目标流于形式,更不能使浪费课时资源成为常态。这种行为是不负责任的,是不可原谅的。

课时资源有它本身自己的特殊性,课时资源没有利用好的话,时间也就过去了,不能重新倒过来算。倘若教师因个人原因耽误了课时,必将影响教师的学科教学工作。所以教师必须整合有限的课时资源,让语文教学工作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利用好教学时间,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再是“惟教材而行”,也不是“抛教材而跑”。根据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整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倡导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小学语文课程资源,通过整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法 篇4

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时间如流水般消失,在这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有苦有甜,课堂是我和学生交流互补的平台,下课时我们一起畅谈生活的经历和乐趣。暑假即将来临,反思一学期的教学经历,现做如下总结:

一、设置宽松的教学环境。

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变化,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从传统的接

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愉快的学习活动。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表现是,面对全体学生,选择灵活的教学形式,动员全体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去。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就要认真设计和安排活动形式。我按照听说读写的要求,安排好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灵感,促使人人思考,个个踊跃发言。集体活动、个体发言交替进行,要切实避免老师和几个尖子学生反复“表演”的现象。对能力差的学生先让他们回答浅而易懂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优秀生则让他们回答难度大一点的问题。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三、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火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小

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思维更加开阔。同时,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探究的积极性。俗话说“泉有泉眼,文有文眼”,于是我紧扣这篇课文的文眼,引导学生细读品味,最大限度的串起爱的主线。“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揣摩到作者将要写的内容。因此,导入新课之后,我便让学生就题质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不假思索就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

1、沉默是什么意思?

2、孩子们为什么沉默?

3、孩子们在什么情况下沉默?

4、为什么说这是“可贵的沉默“?紧接着,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解决以上几个问题。在汇报、交流之后学生便弄明白了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当然,此时学生对文章的把握还是浅层次的,为挖掘其深层次的东西,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我让学生再度细读质疑,品味意味深长的句

小学语文教学法 篇5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力及分析》中,语文教学实例及分析中写话习作给我的帮助最大。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小学语文教学法 篇6

一、趣味教学法的概念及作用

对于趣味教学法来讲,其是教师及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所进行的各项活动,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期间,学生们的阅读水平无法获得提高的主要因素在于以下两方面内容:其一,教职人员所应用的教学措施陈旧,很难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其二,学生们自身缺少阅读积极性,甚至对语文阅读学习产生抵触、厌烦的心理。趣味教学法同以往阅读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其通过一些趣味形式的、先进的教学措施,可以极大程度激发学生们对阅读的喜爱,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运用讲故事的方法开展阅读教学,学生们就可以融入到故事内容中,从而深入理解阅读材料,提供阅读质量。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期间应用趣味教学法的措施

(一)精心规划课文的导入语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存在很多词语优美的文章,学生们在阅读期间能够获取美的感悟。所以,教师应善于应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阅读教育。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合理设定课程导入语,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或者演唱歌曲等方法为学生导入课程。例如:教师在讲解“升国旗”课程时,就可以让学生起立、演唱国歌,让学生们感受升国旗时的庄重,从而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再例如:教师在讲解“乌鸦喝水”课程前,就可以为学生们先简要介绍伊索寓言,并分享几则伊索寓言中的小故事,如:农夫与蛇、狐狸和山羊等。此种教学方法能力极大程度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应善于利用提问的方法调动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期间,教师应尽量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自身发挥引导、启发的作用。采用提问的方法能够锻炼学生们的思维,并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司马光”课程时,就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些小问题:你了解的复姓都有哪些?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掉入水缸中的?如果司马光没

第 1 页第 1 页 有及时将水缸砸破,小朋友会怎样?如果你碰到了司马光的事情,你会怎样做等,然后将学生们划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谈论,之后选出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补充。教师在学生们发言期间应多应用鼓励、表扬的话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同时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以后成长奠定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为学生设定问题时,应注意提问的形式及方法,假如完全按照教材上的问题直接提出,则很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无法激发学习积极性。可以适当变化一些提问的形式及内容,并且针对性的设定一些问题,尽量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调动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利用游戏的方法开展阅读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普遍喜爱玩耍。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应用游戏方法开展趣味教学,培养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狐狸和乌鸦”课程时,就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个角色扮演的小游戏,让学生们实现制作一些狐狸、乌鸦或者其他小动物的面具,然后将课文改变成小话剧,并且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将一些其他的小动物融入话剧内。此种方法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另外,教师还可以定期进行一些讲故事比赛、阅读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们的竞争观念,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四)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阅读教学

伴随着目前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因为处在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较少,所以课本中提到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这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庐山的云雾”课程时,就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庐山景观的图片,放映一些关于庐山的视频,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阅读教学奠定基础。另外,教师还可以在一些课余时间为学生放映关于语文的动画、影像资料等,丰富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增长学生们的见识,帮助学生更好成长。

第 2 页第 2 页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目前教学改革速率的逐步较快,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采用多种教学措施调动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提高教学质量。应用趣味教学法开展阅读教学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值得教职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法 篇7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涉及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等,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 找准语言训练与健康心理培养的结合点, 做到教书育人的完美统一。学习方法的掌握对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掌握了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起来也有兴趣了, 对自信心的培养有好处, 还能引导他们学习更多其他知识。那么应该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呢?

首先,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语文是个关键期, 小学生活泼好动, 好奇心强,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同时, 他们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 往往虎头蛇尾。家长必须帮助并指导孩子的学习, 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孩子的兴趣很重要, 可以让他们多看故事, 提高文学素养, 积累科普知识, 开拓见识。学生还要有扎实的拼音基础, 为认字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加强字、词、句的训练, 做到一字多组词, 一词多应用, 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实际情况, 制定长期的语文训练计划, 如记日记、名句摘抄本、好词积累本等。语文学习实际上就是提高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一个过程。教师要帮助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范围, 感受词、句在不同语境中的作用, 并经常写读后感。学生的识字量、阅读速度会影响到后期的各科理解能力, 直接会影响到综合成绩。

小学分为一二年级、三四年级和五六年级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一二年级更注重字;到三四年级除了字的教学外, 还涉及词和句;五六年级除了字词句之外, 还要注意文章整体的把握。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多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写出来的文章不会空洞干巴, 而是洋洋洒洒, 言之有物了。在写作文方面, 虽然说文无定法, 但是作文还是讲究一点“法”的。应试作文与平时写的文章是有区别的。平时写的文章, 我们是去“品味”, 而应试作文往往是浏览的。浏览与品味就有了质的区别。所以写应试作文要注意一点应试技巧。比如文章开头, 单刀直入, 开宗明义, 一开篇先让读者明白自己在写什么, 这点很重要。否则, 读者看了半天了, 还云里雾里, 不知道作者要说什么, 这怎么可以呢?文章主体部分一定要围绕中心去写, 一定要言之有物, 这些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做到。到了结尾部分, 对所要表达的主旨最后再强调一次, 加强对课文的利用。

其次, 学习语文, 尤为重要的一部分便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而对此最有效方法是“读”, 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我们可以从读课文开始, 因为课文是我们无声的老师。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 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的, 思考是否正确呢?如果无人指点, 我们将无法确定。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 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 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 这些可以给我们答疑解惑, 帮助我们积累知识。综上所述, 只要坚持了读和写, 一定可以提高语文能力和素质。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所要教学的知识主要是策略性知识。但如果学生的技能训练只停留在机械模仿水平, 广大教师将难以适应纷繁复杂的教育教学实际。因此, 广大教师要将自己变为“反思型”教师, 提高自身的反思性素质, 同时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上课时, 学生的思维要与教师同步, 做好笔记。下课或放学后, 把上课做的笔记拿出来多加巩固, 预习将要学习的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划出来, 作为上课听的重点或上网查明。学生要学会背诵。语文最重要的是记忆, 背诵的重点就是教师上课划出来的重要词、句和文言文。在考试中, 作文是一项占分最多的题。作文的分数直接关系到总分的高低, 所以增加阅读量很有必要。再有就是考试技巧, 学生在答卷时, 要尽量保持卷面整洁, 字迹工整会相应地得到一些印象分。看题一定要仔细, 做完后尽量留时间检查一遍, 千万不要马虎。

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放松, 教会学生合理分配、使用时间, 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这时我们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 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 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 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 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 学生再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 不久他们就会发现, 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 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 可还是有许多学生在边学习边听音乐。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不要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或许有人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 那学生尽可以专心地学习, 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 这样比戴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得多。学生也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 而且效果也很差, 最好在一段时间内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 这样可以缓解疲劳, 刺激神经系统, 增加灵感。教师要让学生知道, 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 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 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 况且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学生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教师讲的内容消化吸收, 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即可。

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语文园地;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10-0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园地”教学应整合好知识系统工作,对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新课改后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深入,因此选择正确的教学对策非常重要。本文对“语文园地”教学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其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详细如下文报告。

一、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特点

1、具有一定新颖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园地”教学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四个部分,每一部分中还可设计出多样性、灵活性的小点。例如,在“我的发现”部分,其中涉及到了两个小环节“我发现”、“我会读”;在“日积月累”部分中还可将“我会读”、“读读背背”、“读读记记”等内容穿插在其中。

2、具有一定综合性

“语文园地”综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是内容方面的综合,“语文园地”是将每一单元学习内容借助各种栏目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将知识点进行联系,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使学生牢固掌握每一单元中的基础知识点;第二是策略性基础知识点方面的综合,在“语文园地”中,涉及到了五大栏目,分别在听说读写方面使学生得到了一定训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第三是课外教学资源、课内资料方面的综合,也就是将课堂知识点内容借助“展示台”栏目,让学生对课外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最终达到课内指导教学,课外准备活动这一教学目的。在“语文园地”中,有一个栏目内容是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也是一项教学重点,每个单元口语交际部分都有明确主题。例如,在小学阶段三年级学习过程中,口语交际部分涉及到的内容有介绍学生课余生活、秋天的快乐、讲名人故事等。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组织好语言,进而做好记录工作,将学生成果在全班分享,相互之间交流体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分析

1、分散与集中在“语文园地”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园地”教学还有其独特的特点,分别是集中和分散。其中分散是指在将语文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研究,并将知识点按照其特有的特点分布在具体课程中去;集中式教学则是指“语文园地”中对教材中的 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及记忆。因为小学教材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通过研究重点知识点发现其中有密切关联。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讲解“语文园地”之前,可以对单元中课文内容知识点进行适当归纳总结。

2、从听、说角度多方面解读“语文园地”教学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当中涉及到了众多技能知识,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从实践角度进行教学。通常情况下,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学习在知识能力接受方面比较弱,理解能力不高。但是小学生的可塑性、模仿能力均较高,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角色模仿的方法帮助学生累积优秀的语言段落,将其逐渐转化为学生自身内在语言。

3、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语文园地”教学进行解读

“语文园地”学习可以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开展,从当前教学趋势来看,多数学校已然具备了多媒体这一教学条件,例如,电视机、幻灯机、投影仪等。小学“语文园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并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图片、素材,或者与影音文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感官特征,对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展开。

在“语文园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图文结合方式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并恰当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对文章内容进行学习,进而正确理解文章,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同时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

在“语文园地”实际教学阶段中,教师需要采用合理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趣味,最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主动性。采用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游戏所带来的愉悦、在游戏环节中也能对语文知识做到进一步巩固掌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有一单元内容是“趣味广告”,教师需要事先对教学流程进行优化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事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借助电视、网络、街道广告搜集趣味性广告;第二,趣味性广告搜集工作完成以后,教师应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种方法的采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广告趣味性,如,部分交通告示在语言应用方面极具幽默性,人们看了之后往往印象深刻;第三,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广告搜集的心得体会;第四,学生借鉴了搜集到的一系列广告词之后,自创广告词,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增强语文学习趣味性。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中“语文园地”教学旨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语文知识学习属于一项系统、繁杂的工作。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语文园地”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记忆情况、积极主动性方面产生了有利影响,因而,这就需要教师对“语文园地”进行合理规划,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提高学生理解方面能力,进而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迈向更高台阶。

参考文献:

[1] 陈秀菊.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3(02):37-38.

[2] 毛燕青.对单元小结“语文园地”有效教学策略的初步研究[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06):232-233.

小学语文《语文乐园》教学设计 篇9

1.认识“尘、从、卡、林、鲜、炎”六个生字,帮助学生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认字能力,感受到汉字的魅力。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四种好的学习方法,并学会运用。

3.通过“我的作品”展示学生才华,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今天我们和乐乐一起去学习《语文乐园

(五)》。

二、“探究与发现”——寻找金钥匙。

1.出示四幅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有所发现。

2.全班反馈。

(1)你想说哪幅图就说哪幅图。

(2)你们能把这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吗?

(3)其实这四幅图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想听老师讲讲吗?

3.探究学习方法,找到金钥匙。

(1)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乐乐是个怎样的孩子?

(2)延伸: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不懂就问,善于发现就是乐乐送给大家的金钥匙。你还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为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介绍)

三、“我来试试”——运用金钥匙。

1.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学生齐念。

2.它们还会变魔术呢!出示:尘、鲜、卡、从、林、炎,用不同颜色区分。你发现了什么?

3.借助拼音认认这些生字朋友,注意把字音读准。

(1)借助拼音自由认读生字。

(2)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读一读。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读,注意纠正读音。

(2)开火车读。

(3)拼音朋友离开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5.识记字形。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新朋友,大家的音都读得很准。我们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些字呢?请你仔细观察后再认真思考一下。

6.学习短文。

(1)乐乐送给我们的金钥匙真管用,今天我们又记住了几个新朋友。请你们再用上乐乐给你们的金钥匙,读一读110页的短文,看看你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2)读了这篇短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7.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汉字多有趣啊!从字形上就能知道它的意;今天认识了几个新朋友,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1)学生再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反馈。

8.拓展:还有哪些字也是这样的呢?你是怎么认识它的?

四、总结

今后你可以用上今天学到的好方法再去发现,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第二课时

我的作品

1.激发兴趣:让生写,激发学生想写的愿望和写好的信心。

2.给予选择的空间,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3.提供展示的空间:

(1)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

(2)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台,生评价。

4.互动评价,分享快乐:

(1)生自评;

(2)生互评;

(3)师生共评;

小学语文教学法 篇10

作文一直是令老师和学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我校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个人感觉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尊崇以下几点: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题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

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二、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写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像力激发出来。因此,训练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

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像,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刍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作文课带来的快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提供想像条件,鼓励大胆幻想。

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训练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想像、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就再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得以充分的发展。

2、教会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

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构思不好,它也不会吸引人。童话语言独具特色,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优势。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其次,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的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3、注意立足现实,要求合理想像。

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像。

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

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

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指导学生描绘生活。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四、立足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总之,作文是学生语文程度及语文素养体现的一种直观的表达方式,在语文作文写作中尚有很多方法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去求实。

佟沟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语文教学法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教学质量

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打破了小学语文以往的教学模式,适当地加入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小学时期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小学语文则是教给学生知识,引导学生进步,使其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质量,丰富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以及弊端

1、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单一的讲解,这种讲解方式的载体是语言和课堂,以老师为中心,将课本中的文字以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種教学模式适用于应对各类考试,春秋战国时期兴起,隋朝大业元年兴盛,随着时间的转换,这种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需不断探索、完善。

2、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注重细节,不懂得如何吸引学生,无法带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压抑、无法摆脱的情绪,从而使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厌弃心理,在困顿与厌烦中学习是无法得到进步的,在小学语文教育模式上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应对社会实践,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本知识的背诵去应对考试,在考试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但是学生一旦结束了学校生活步入到工作中就会显得比较吃力,课本上所讲的内容与实践是有所不同的,在实践中书本上没有讲解到的问题会频频出现,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在面试时候也会涉及一些与实践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面试者往往答非所问,不能说出关键点所在,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在社会实践中有所用,有所依,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与实践相联系,应拓展小学语文的课外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外活动

1、拓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作用。小学生处于一个好动的年纪,对生硬、古板的课堂充满了排斥心理,向往课堂之外的生活,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扰降低学习效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充分凋动小学生的兴趣,使小学生对语文的关注度有所提高,课本中有很多生动的故事,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鹿的玫瑰花》等,学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将其重现,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快乐,并发现道理,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记忆更加深刻,还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课外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还可以缓解疲劳,劳逸结合学习才更加有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被动的,不能参与到教学中,在课堂上也不主动,从而降低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课外活动既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又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老师看到每个人的优点,更加便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2、课外活动的方式。将课堂运用到生活中,小学生往往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感兴趣,老师可以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在与学生进行课余活动时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在生活中领悟到知识,学习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生活中懂得的道理才是真实的。

将生活中的灵感带到课堂学习中,灵感源于生活,在生活琐事中细心的人往往能明白很多道理。写作在小学语文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是十分困难的,没有过多的素材及实践,因此可以让学生写一些生活中的事情,例如帮妈妈擦桌子、洗菜等,实践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在生活中得到知识与课堂上是有所不同的,在没有人引导的情况下完成的事情锻炼的不仅是语言表达及思维能力,更是一种自觉性,是性格的培养,小学语文在学生性格培养上也有一定的重要性,生活与学习相辅相成,通过课外活动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改善。

开展课外阅读也是课外活动的一种方法,由于小学课本的局限性及课时的有限性使学生的阅读量较少,对此可以成立阅读兴趣小组、组织朗读比赛等,调动学生对语言的兴趣。

三、教学质量

教育质量从宏观的方向上看也可称之为“体系质量”,以系统内部各项之间是否保持协调一致为衡量标准,从微观方向上是指“教育水平和效果的程度”,用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作为衡量标准。宏观规定的是教育的根本要求,微观衡量的是接受教育者是否合格,要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要从宏观和微观上分别考虑,拓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在宏观上符合劳逸协调保持一致的原则,微觀上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和培养学生的目标,通过更新教育模式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致力于教学模式的研究,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应高度重视,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篇12

一、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 在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中, “读”是第一大法, 而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更要注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诵读。

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很多, 如表演读、配乐读、想象画面读等,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为了让学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我经常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那就是让学生手脚并用, 打着拍子来读。《毛诗序》中说:“诗者, 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天言, 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 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既然诗人在“咏歌之不足”时, 犹须“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 那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 我们就可以让他们一边读一边“手舞足蹈”。当那种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和着拍子从学生的口中流溢出来时, 我们一定会为之感染, 学生也记忆深刻。

二、教师要以学生为主题, 发挥指导作用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用亲切、热情、平等的讲授态度, 生动、幽默、形象的教学语言, 努力创造出一个轻松的、民主的、舒畅的学习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古诗词, 一定会轻松愉快, 劲头十足。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 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理解古诗字词义的方法, 要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语句意思的途径, 要鼓励学生在体会古诗词意境和体验情感的同时提高古诗词阅读和鉴赏能力。如教学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鹏鸣翠柳) 》时, 可尝试让学生自己通过查阅工具书, 初步了解诗句意思;再通过诵读, 进一步理解整首诗的意境;通过品味, 体验作者的情感, 教师在关键处作些强调或在学生困惑时帮助释疑。

三、让学生品字析词、自悟感情

“一字值千金”, 用这句话来形容古诗中的精妙之字绝不为过。这就是中国语言、中国文化的精深之所在。要想使古诗教学成为学生接触、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起点, 就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精深。如《暮江吟》中, 诗人抒写了深秋傍晚江边的景色, 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赞美之情。教者可启发学生抓住“铺”“瑟瑟”“红”等关键词, 以及“珍珠”“云”形象的比喻, 想象红日西沉, 一弯月牙悄然东升, 脚边小草清露滴滴, 一派和谐、宁静的江边美景, 再指导学生以喜悦的心情, 赞美的语调反复吟诵,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从而显示小学古诗教学以情感为纽带的魅力。让学生体味古诗用字的精准, 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诗词的运用能力。

四、让学生运用想象, 理解诗意内涵

要想在诵读中发掘古诗的内蕴, 就要善于想象。单个字词在词典里的意思与在诗句里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它在诗句里更有具体的语境意思。教学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体会诗句的内涵。如李白的《静夜思》, 这首诗每个学生甚至许多学龄前的孩子都非常熟悉, 但要真正领悟诗句所表达的内涵, 必须真正理解“举头、低头、思、望”这几个动作。它们并不是简单而平常的动作, 而是诗人因思念家乡的亲人而未能入睡时所作出的自然而然的动作。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挥巨大的想象力, 把自己想象成是远离家乡的“诗人”, 对着明月, 时而遥望, 时而低头的动作, 从而理会诗人漂泊他乡的孤寂之情。

清代李渔说:“和盘托出, 不若使人想象无穷。”古诗是高度概括的艺术, 有时会留有许多空白, 我们在诵读欣赏的时候, 要运用合理的想象进行填补或扩充, 丰富诗歌的内容, 从而更深刻地领悟古诗句的意思, 更透彻地感悟古诗的意境。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自学古诗

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 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多积累一点古诗文呢?我们除了每节课尽可能适当安排多一点教学容量, 教学内容的理解不要追求一步到位之外, 还要讲一点“多多益善”的策略。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古诗三首《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秋思》 (唐张籍)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时, 我就让学生讨论:“这三首诗的时代背景不同, 诗人的境遇也不同, 为什么教材要把它们编在一起让我们来学习呢?它们都有什么相同点呢?”由于学生对古诗已经基本理解, 所以很快就能领悟出教材的编排是“别有用意”的。虽然时代背景不同, 诗人的境遇不同, 但这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点, 都表达了羁旅之人一个共同的心声——“对亲人, 对家乡的思念及热爱”。在中国古诗中, 像这一类的古诗还有很多,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 多找一找, 并认真地抄出来, 在班级中好好地交流, 以达到拓展延伸的目的。在古诗文教学中, 教师一般都可以采用主教的一篇带一组自由阅读的办法, 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增加阅读量, 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感受中华古诗文是一个浩大的文化宝库, 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有代表性的经典和诗文大师,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

上一篇:端午节团圆祝福语下一篇:小学上册数学《可爱的校园》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