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系学生会工作计划、总结(精选7篇)
各院系学生会工作计划、总结 篇1
黄淮学院XXXX院系
学
生
会
工
作
计
划
部门:XXXX
日期:201X年X月X日
XXXX院系学生会
XXXX院系学生会X月份工作计划、总结
正文部分请自由发挥,以下文字仅作为示例展示文字段落格式。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桠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 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 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 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院系:XXXX
日期:201X年X月X日
各院系学生会工作计划、总结 篇2
(一) 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刻不容缓
作为“90后”的当代大学生, 成长于我国社会的转型期,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背景和网络媒体的虚拟空间中, 受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影响, 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与脆弱敏感的心灵, 虚拟的热情与现实的冷漠摇摆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行为”等三大明显特质。这些特殊的个性, 给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学生人数的增加, 性别比例的失调, 政工干部的短缺, 就业压力的加大, 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目前,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全日制本科有7个专业, 在校生近2000人, 女生占90%, 专职辅导员只有3人。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的要求, 政工干部严重缺编。此外, 年轻的辅导员们, 面临着恋爱、结婚、生子等家庭因素和被借调、安排其他事务等额外工作的影响, 工作压力很大, 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传统的管理方式已力不从心,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此, 必须进行改革创新。
(二) 创新“工学结合”模式的理论基础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明传承是高等学校的四大职能, 其首要的任务和功能是人才培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师德建设, 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三育人”工作永远是高校工作的根本任务。面临新的困难、问题和挑战, 如何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积极作用, 把“三育人”工作与学生工作紧密结合, 进行有机的统一和整合,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知屋漏者在宇下, 知政失者在草野”。根据上述的思考,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探索出“创新‘工学结合’模式, 强化‘三育人’工作体系”的学生管理方式。
二、探索高校学生工作改革的总体思路
(一) 明主题———明确“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础的地位和责任
通过开展讨论, 确立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础作为学院学生工作的永恒主题。在此基础上, 全体师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思:我在为学生终身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责任是什么?从学院角度思考,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学院应该做什么?每位教职工反思, 为学生终身发展自己应该怎么做?辅导员要思考,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如何做?每个学生也都要思考, 为了自己的终身发展, 大学期间应该如何度过?通过讨论和反思, 全体师生都对“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础”的主题有了清醒的认识。
(二) 建队伍———加强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队伍建设
1. 教师队伍建设:
(1) 根据相关政策和要求, 按照1∶200的师生比, 学院在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中聘用名兼职辅导员, 建立了专、兼职相结合的辅导员队伍解决了政工干部缺乏的问题。 (2) 结合学院的专业特点, 建立指导教师队伍。聘用责任心强的专业任课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负责学生的选课、科研、实习、毕业论文等与专业学习有关的活动, 解决学生遇到的专业问题。
2.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按照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 建立学生干部队伍、宿舍长队伍等。学生干部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 由能力强、思想好、威信高的学生担任, 并规定凡有违反纪律、责任心不强、考试挂科现象者不得任职学生干部。同时, 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 建立科研团队、心理咨询团队以及各种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等, 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的提升。
(三) 强抓点———强抓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点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其民族、出身、背景、习惯、价值观等文化差异悬殊, 他们都处于青春期, 聚集到一起, 必然导致各种冲突层出不穷。为此, 学院重点抓好入学教育和考研就业这两个关键点, 引导他们从大一开始就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做好职业规划。与此同时对学生的学业能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予以高度重视;对学生特别注重的, 与生命、荣誉、前途等有关的问题和环节给予极大关注。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 进一步把握了学生工作的规律性, 明确了学生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危险点, 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
(四) 搭平台———搭建学生终身发展的多种平台
根据学院的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 搭建了能力拓展、思想教育、心理救助、困难帮扶、职业规划 (推介) 等五个平台。1.能力拓展平台———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特点、任务和兴趣爱好, 采取不同的措施, 安排不同的活动, 锻炼不同的能力, 引导、帮助学生明确从大一到大四应该在哪些方面得到锻炼。2.思想教育平台———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发展, 通过开展多种有益的活动,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意识和诚信观念等, 促进大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3.心理救助平台———针对大学生身心状况, 通过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体能锻炼、实践活动等措施, 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和救助, 帮助学生走出心灵误区,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4.困难帮扶平台———对家庭困难的学生, 通过学校、学院、教师、同学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采取“奖贷助补减”等多种途径, 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对于所谓的“后进”生和少数民族学生, 安排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结对帮扶, 使其增强信心, 克服困难, 完成学业。5.职业规划 (推介) 平台———根据学院专业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借助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和社会网络等方式、途径, 帮助或促进学生就业。
三、强化“三育人”工作体系
(一) 全方位实行教师联系学生制度
为贯彻学生工作的总体思路, 促进“三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和规定, 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1.教师联系学生制度。根据学校相关要求, 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制定了《本科生指导教师管理规定实施办法》。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学习、科研、实习以及生活等方面进行跟踪指导。2.党员联系学生宿舍。为发挥教工党员的作用, 学院制订了《教工党员联系学生宿舍制度》。每个学生宿舍都安排有一名教工党员负责联系, 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的问题。3.班子成员联系学生班级。为使学院领导全面熟悉、了解学生的现状, 学院制定了《班子成员联系学生班级制度》。班子成员到学生班级, 同学生进行集体交流, 解决学生遇到的困惑。
(二) 全面开展“爱的教育”活动
在教工中, 开展以“爱党、爱国、爱教育, 爱校、爱院、爱家庭, 爱生、爱己、爱同事”为主题内容的师德教育活动。与此同时, 在学生中, 开展“爱党、爱国、爱学习, 爱校、爱院、爱班级, 爱师、爱己、爱同学”为主题内容的思想教育活动。两者相互对应, 促进师生之间的互信、互爱, 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促进了学院和谐发展。
(三) 多形式举办师生联谊活动
为促进“三育人”工作的开展, 学院结合专业特点,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三育人”工作搭建良好的平台。1.开展“六一”联欢活动。每年“六一”儿童节组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同学院教师及儿童一起开展庆祝活动, 并给孩子赠送礼物。2.建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为给心理专业的学生搭建实习的平台, 学院建立了心理咨询辅导中心, 由心理学系的教师做顾问指导学生利用心理实验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3.组建学生科研团队。为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 学院从大一新生开始, 根据专业特点和研究兴趣, 有意识地组建学生科研团队, 并根据选题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指导。4.开展师生文体活动。组织师生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吸引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加, 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5.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学院目前成立有“援孤社”等七个学生社团组织, 他们结合自身特点经常走向社会, 开展献爱心活动。
摘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高校的二级学院必须采取多项措施, 积极引导教职工参与学生管理, 不断创新“工学结合”模式, 强化“三育人”工作体系。
关键词:院系,学生工作,改革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秦韶华, 吕戎.基于“90后”大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设计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12)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07-23.
[3]何独明, 李景国.构建一支和谐发展的辅导员队伍[J].教育探索, 2007, (11) .
[4]黄晓明.新时期加强大学生骨干培养的三大关键[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2, (4) .
各院系学生会工作计划、总结 篇3
学院“大学生党章学习和党建活动委员会”(以下简称“院党建会”)在院党委组织部的领导下,对两院入党积极分子的党章学习和党建活动加强教育、考察和管理。各学部成立“学部大学生党章学习和党建活动委员会”(以下简称“学部党建会”)。该会在学部党总支的领导下,并在“院党建会”指导下组织、协调本会下属各党章学习小组进行党章学习和开展党建活动。
作为我院新兴独特的学生组织,大学生党建会成员都是思想政治觉悟高,学习态度端正、生活热情积极,乐于服务师生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医学部大学生党建会更是集中了一批品质优秀、能力突出、行为模范的先进分子,自成立以来,在学部总支的带领下,入党积极分子坚持开展党章学习和系列实践活动,培养了一大批理论基础强、政治素质高的拟发展对象,微笑服务日等党建活动更是开展的颇有特色、卓有成效,党建会工作基础扎实。
2.大学生党建会在学院各阶段工作中的作用发挥
2.1 大学生党建会在新生入学适应阶段的作用发挥
大学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入学后的管理和引导工作一直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当前传统的新生适应性教育大多依赖于辅导员,然而新生辅导员岗位少、阶段工作任务重,加之学生数量多,短时间内很难对新生有较为细致的了解。而作为学校和学生间的纽带,学生干部是新生入学后短时间内最直接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接触时间更长、面更广,其中党建会在该阶段能更好的协助辅导员做好新生入学适应工作。
从党建会中挑选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表现突出的积极分子担任新生辅导员,在此阶段充分发挥作用,明确责任,服务新生,在各方面最大程度上帮助他们,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1.1 思想引领作用
按照我院目前的入学教育安排,党建会做为新生入学后较早接触的先进学生组织,帮助他们在思想上快速融入大学生活是相当重要的。党建会队伍整体思想政治觉悟较高,接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有较强的集体主义感和团结精神,能认真贯彻和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组织决议,积极引导新生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学校步调一致。
2.1.2 情感关怀作用
新生入校后,学习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等种种因素的变化,会造成部分学生的不适应,继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失落及焦虑情绪,严重的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如何帮助新生快速的融入集体、帮助她们找到存在感和归属感很重要。
学部党建进寝室活动要求党建会成员在新生入学期间走进新生寝室,关注他们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作为过来人,大学生党建会成员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新生各方面的问题,较好的给予疏导。通过与新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困难、并提出解决办法。学校生活小贴士、居寝必备、出行指南等生活信息发布给新生,使他们合理安排大学生活,对学校尽快产生归属感。
2.1.3 行动指引作用
新生普遍对人际交往有较强的愿望,但独生子女普遍自我的特质让他们处理不好与老师同学的关系,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这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集体意识的形成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党建会干部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为他们解答,促进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发挥人际关系的疏导作用。
此外还可以通过学院每周四党团活动日,对各新生团支部进行学习生活指导,包括对院校规章制度解读、班级文化建设、学习方法介绍、学生社团的认识等发挥指引作用。
2.1.4 习惯养成作用
大学生活需要较强的自制力和规划性。培养专业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入学后的重要任务。这也是高校入学教育的重点。
党建会成员大都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长处将学校教学模式、各个课程学习方法以及典型教师的授课特点等内容进行传授,帮助新生快速了解大学的学习情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2大学生党建会在校风、学风、校园文化创建等各方面的作用发挥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之要求,以优良学风为核心的校风和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个学生的成长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创新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有计划地开展科技创新、技能训练、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吸引学生参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素质。
大学生党建会是我院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组织密切联系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思想引领、行为表率、沟通桥梁和舆论导向的作用。
2.2.1 思想引领作用
党建会队伍整体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较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事政治有所了解,在党课、团课以及“两课”阵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定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理论学习,进行思想宣传和教育引导,使其在思想上能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对党的坚定信念。
2.2.2 行为表率作用
大学生党建会成员在学习上态度端正,目的明确,综合素质高,是勤奋学习的表率。思想上积极上进、与时俱进,奋发有为,是开拓创新的表率。他们遵规守纪、举止有礼,是诚信文明的表率。他们热爱学校,关心集体,顾全大局,能带动同学共同建设好集体,能带头遵守校规校纪,在同学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他们的言行举止能处处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思想、学习和行为上能做好同学们的表率,感召身边的同学。
2.2.3 沟通桥梁作用
大学生党建会成员从学生中产生,为学生服务,他们热爱和关心集体,有着较好的群众基础,能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顾全大局,树立榜样作用,带动同学共同建设好集体,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2.2.4 舆论导向作用
党建会是学生群体中的精英,他们有更强的政治敏锐感,有能力对更多人起着精神上的引导作用和实践上的榜样示范作用。作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其思想、观点、见解和对问题的看法以及在学习生活中的言行都将对学生群体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是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当别有用心的思潮和观点进入高校的时候,学生党员积极正面的舆论导向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大学生党建会在毕业生实习就业过程中的作用发挥
在求职过程当中,作为原大学生党建会队伍成员的毕业生,他们虽脱离了“组织”,但仍是毕业生中的佼佼者,过硬的综合素质,党建会的经历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沟通适应能力,通常较早落实工作。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协助辅导员开展就业工作。此外,他们能带头学习和传达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并积极对周围同学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同学端正就业观念。在企业工作中,他们态度端正、工作热情高、能虚心学习,钻研业务,给用人单位留下好的印象。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前,能较好的发挥岗位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促成和巩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长久合作。
4.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1 存在的问题
(1)在新生群体中认可度不高,组织活动不够新颖、受众范围小。党建会作为我院新兴的学生组织,成立时间短,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对新生而言完全陌生,直接导致认可度不高。大部分党建活动的主要对象为入党积极分子上,因此在新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受限。
(2)组织者自身水平低(指导老师及学生骨干受条件限制,学习、交流机会少)。目前我院党建工作中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化、党支部书队伍年轻化、党务工作人员兼职化等问题制约着学院党建工作的发展,指导老师及学生骨干受条件限制,学习、交流机会少。
(3)护理专业要求限制,实习岗位中的党员和积极分子教育和考察存在一定难度。以医学部专科为例,《护士条例》规定,护理专业本专科学生要在教学、综合性医院完成不少于8个月护理临床实习,才能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根据最新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年的教育考察,要离校到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基本上脱离了校内党支部和大学生党建会,该阶段对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教育和考察难度较大。
4.2 对策研究
4.2.1加大党建会组织以及品牌活动宣传力度,优化各阶段服务质量,提高组织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鉴于新生对党建会认识不够的问题,党建会自身应该积极分析原因,针对性的做好调查和整改。比如,加大对组织、常规活动和品牌活动的宣传,开通医学部大学党建会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对主要活动和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报道;成立医学部党建会服务站,将义务量血压、测血型传统活动常态化,5.12国际护士节党建会集体节目演出等,在扩大宣传范围,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注重各个活动品质的提高和服务的优化,逐渐在广大学生群体中提高知名度及美誉度。
4.2.2 积极创造学习交流机会,提高组织者工作能力和水平
学院应该积极组织对学生党支部书记,党建会会长骨干的交流和学习,提高党建活动组织者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4.2.3 学部领导和辅导员充分重视,给予多方面保障,促进学生工作和党建工作的协调促进。
针对入党积极分子离校实习培养考察存在的难度,学部总支和学生支部书记、指导老师应引起充分的重视,积极研究可行的对策,对校外支部进行科学的管理。可制定校外预备党员积极分子考察管理办法,根据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在各医院的分布情况,设立小队,党员担任队长,根实制定科学系统的积极分子量化考核表,对他们在实习期间的各方面表现进行打分,抓好校外支部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考察。支部书记定期到医院检查各小队召开民主生活会召开情况、以及培养考察的情况。
某高校院系学生工作总结 篇4
一、确定教育目标,重视德育教育
一年来,我系学生工作要紧紧围绕学院加强内涵建设的具体要求和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学院2008年工作计划,要求班主任、辅导员要具有“严谨的态度、有效的教导、勤奋的工作、关爱的情怀”,扎实有效地开展学生教育工作,以关心、尊重、引导、发展学生为宗旨,以正面引导和褒扬为主要工作方法,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责任、服从、坚韧、进取”意识,力求教育的有效性,引导学生专注学习,提高成绩,降低违纪率、控制退学率,全面提升我系学生层次和整体管理水平。
二、健全管理制度、强化全员管理
1、结合学院制定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及我系辅导员、班主任的建议,进一步完善、健全了有关管理和考核制度,制定《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加强学生公寓内务管理的规定》、《加强教学、生活秩序管理规定》、《班级日常工作每周记录》等几项制度
2、每学期开学第一周重点组织班主任、辅导员和全体学生学习《班级工作考核办法》,依此为准则推动开展班级工作,通过全系集会和班会引导学生收转思路、稳定情绪,尽快投入到校内生活和学习中,为新学期开个好头;通过自查和集中检查对学生仪容、仪表和胸卡佩戴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公布检查情况,将检查结果列入班级考核
3、坚强夜间值班工作,选拔有能力、有责任心的老师安排在学生宿舍值班,检查和指导学生晚间就寝。
与学生处、宿管科配合,加大宿舍卫生检查力度,开展卫生突击月活动和开展班主任、辅导员示范宿舍活动,促进学生宿舍内务、文化、文明建设,开展雅居设计比赛。全年评选出20多个“文明宿舍”和“内务卫生免检宿舍”以及4个“雅居宿舍”。
4、适时调整机关干部与对应班级的联系,加强双方联系,做到班级每周与机关干部联系一次,机关干部每月参加一次班级活动,发挥机关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5、为学生会专门配置了办公室和办公用品,选拔了一批有责任心、有能力、工作能够团结协作、严于律己、公正对待工作的学生会干部,发挥他们在早操、课间操、自习课、卫生、纪律和组织活动等方面的骨干作用。
三、加强内功锻炼、提高内涵建设
1、坚持组织全系每周一晨会,对各班级的每日晨会、每日一歌、周一班会进行检查和指导,使之达到预期效果。
2、每学期举行一次班主任、辅导员工作交流会和对班主任、辅导员工作进行测评,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健康有效发展。
3、关注落后学生尤其是受过纪律处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向,通过帮教机制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每周一次面对面交流,促使这部分学生从思想到行为有所转变,保证教学、生活状况的平稳。
对有退学想法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挽留和说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引导他们树立信心,成功挽留8名学生继续留校学习,全年退学规定数额余有二名。
关注家庭困难学生,了解和掌握困难学生基本情况,争取机会对这部分给予资助,以保证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今年10月全系师生为因车祸致伤的05春机铣班学生张淇捐款五千余元。
4、五月份组织师生为四川地震灾区进行捐款,全系学生共计捐款7857.8元,平均每人8.6元;举行专题班会,通过讨论、墙报专栏、给灾区学生写慰问信,举行“心系汶川、爱我中华”诗歌朗诵比赛,抒发对灾区人民的关爱,感悟灾区人民在灾难面前不畏艰险、奋勇自救的气概,感悟党中央及全国各地对灾区的关爱和支援,感悟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民族之魂,激发学生珍爱生命、规范行为、努力学习的激情。
5、对春、秋两季毕业班学生进行就业辅导及迎接毕业鉴定准备工作,召开毕业生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就业形势及有关就业规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规范外出实习行为,与学生签订《就业实习协议》。
6、认真进行每学期的“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辅导员”、“三好学生”、“奖学金、助学金”评定和评选,树立典型和鼓励先进,激励师生争优创先和奋发向上。
7、重视对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对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对经过长期培养、条件成熟的学生积极向党组织推荐,本有三名学生被党组织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
8、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每学期都举行安全专题教育,“五一”、“十一”、“暑假”、“寒假”等节假日,不仅进行安全教育,还与学生签订《安全公约》,以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全年无重大违纪事件发生,学生违纪率大幅下降。
四、开展丰富活动、优化育人环境
1、举行“迎奥运”春季长跑比赛。
2、举办“趣味体育”、生活技能、才艺展示活动。
3、开展百科知识学习和奥运知识竞赛。
4、与保卫处合作开展消防逃生模拟演习和消防器材使用培训。
5、团总支组织青年志愿者到开发区海滩进行公益活动以及到芝罘区夕阳红养老院进行服务活动。
6、开展以《我对自己前途的思考》、《我做的一件有意的事》、《奥运会让我激动的那一刻》、《感恩母亲》为主题写作活动,各班选拔优秀文章推荐到学生科共计180余篇,对其中比较优秀的文章给予奖励并向院报网站推荐。
7、邀请学院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吴传珍老师对本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并联系多名学生与吴老师个别交流,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心理上存在的疑惑。
8、组织“我心中的歌”卡拉ok校园歌手比赛。
9、举行“心系汶川、爱我中华”诗歌朗诵比赛。
10、“弘扬奥运精神,热爱伟大祖国”墙报比赛
11、“庆奥运、迎国庆”班级墙报评比。
12、举行“专题辩论赛”40余场和经典诗词朗诵比赛。
13、男生篮球争霸赛、新生广播操训练、补录高职学生军训。
14、举行迎新年书画、才艺展示活动和联欢会。
哈工程各院系介绍 篇5
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校是入选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进入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工程、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7万多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国的将军、部长、省长、院士,2000多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领军和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历来有重视科研工作的传统,不仅以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称,而且还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摘取过世界第一的桂冠。学校在船海核领域保持着很强的技术储备,水下机器人、船舶减摇、组合导航、水声定位、核动力仿真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现已成为我国舰船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主力军之
一、海军先进技术装备研制的重点单位、我国发展海洋高技术的重要依托力量。
“十一五”以来,学校坚持以国家和国防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不断凝炼前沿科学研究方向,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国家和国防“973计划”及“863计划”、国防预研和型号等一大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科研产品质量管理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内高校首家通过“双认证”的大学。学校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产业和产学研合作蓬勃发展。2011年科技经费到款6.3亿多元,位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
当前,学校以服务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为使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内涵建设与内涵式发展,紧紧抓住“三海一核”领域的国家战略机遇,强化特色,继承创新,以人为本,统筹发展,正在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阔步迈进。
船舶工程学院简介:
船舶工程学院,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时期创办的海军工程系船舶设计专业,自1953年建立以来,一直是我国船舶工业、海军装备和海洋开发方面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学院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未招生)4个本科专业,主要培养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的总体设计、制造、管理等领域等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目前学院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设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国家级重点学科、智能水下机器人国防重点实验室、多体船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在岗教职工139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7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36人。
实验教学中心:
1、船舶设计实践教学基地
依托学院下属的黑龙江水运规划设计院作为开放的实践教学基地,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和轮机工程专业大三以上学生,引导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和工程设计,使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就能够真正接触、参与实际课题,从而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已经成为掌握专业知识、具有工作经验的科技工作者。设计院根据多年的积累,建设了本科生毕业设计题库,目前共有完整的船型资料300余项,港口与码头工程资料近百项,每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数量占船舶工程学院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2、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心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开放实验室,实验室现有两台激光雕刻机和两台机械切割机,以及必要的仪器设备,并制订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规章制度。中心由20余位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组成的兼职指导教师队伍,涉及船舶设计、结构力学、流体力学、新能源开发、深海工程、水下机器人、水利水电和港口航道等专业,确保有想法的学生一定能找到合适的指导教师。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心以大学生“启航杯”、“五四杯”、“ 船舶结构物及水利设计竞赛”等创新竞赛活动为主导,开展本科生的自主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活动、制作竞赛类活动、以普及科技知识和营造学术氛围为目的的非竞赛类活动等。
2007年,举办了首届新船型设计大赛,该比赛是我院“一院一品”特色活动开展的探索项目,2008年10月开展了首届“太平洋造船杯”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竞赛,全校88人次参与了本次比赛。2010年11月开展了“熔盛杯”第二届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及水利创新设计大赛,此次比赛吸引了8个院系近40组130余人次参与。
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办学最悠久的院系之一,于1971年成立。它的前身是由哈军工导弹工程系的战术导弹部分组成的航天工程系,1978年正式招收四个专业的本科生,即导弹结构设计专业、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飞行器自动控制专业和导弹制导专业。
现学院现设有“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及“质量与可靠性工程”7个本科专业。学院每年承担面向全校的4门公共基础课,其中“材料力学”每年34个班,1360名学生;“理论力学”每年34个班,1360名学生。“工程力学”每年24个班,1100名学生,“材料力学实验”每年34个班,1360名学生。
近三年来,学院始终立足于国防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承担了多项国防及地方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共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基金项目20余项,军品纵向横向课题,民品横向课题118项,其中一半以上为“三海一核”领域的科研项目。支配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类)二等奖2项;获省专利6项。
船舶材料与结构研究所
舰船轻量化/抗爆抗冲击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简介:哈尔滨工程大学舰船轻量化/抗爆抗冲击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师资技术力量雄厚,实验设备丰富。团队带头人邹广平教授,目前任全国复合材料设计应用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力学学会副秘书长、黑龙江省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多项有影响的学术兼职。团队目前有荣誉教授及技术顾问2人、教授3人、博导2人、副教授2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6人、博士生硕士生15人,是一支团结合作、充满朝气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技术研究团队。目前致力于普及舰船轻量化概念,并在舰船轻量化材料与结构基础理论、应用服役条件下环境模拟、材料与结构设计/分析/评价一体化、轻量化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轻量化材料与结构性能表征与优化设计、舰船抗爆抗冲击材料与结构设计及模拟等方向开展研究。期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与国内外同行建立广泛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我国舰船轻量化的发展。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源于“哈军工”海军工程系船舶动力装置专业,是学校“三海一核”领域的主体院系之一,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与建设,已成为我国舰船动力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
学院现设有“热能与动力工程”、“轮机工程”2个本科专业,两个本科专业均为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具有“轮机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轮机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轮机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国防及省重点专业。拥有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和1个黑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我院科研成果丰硕,为推动我国舰船动力的技术改良和舰船动力教学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近年来,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18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3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项;出版教材、学术专著20余部;年科研经费到款额突破7000万元。
近年来,在国家“211工程”、“973计划”及工业与信息化部国防特色专业建设等需求的强力拉动下,动力学院抓住机遇、奋发图强,在完善学科建设、提升办学条件、改良科研环境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近几年,学院获得建设经费超过3亿元,建成了一大批舰船柴油机、燃气轮机、蒸汽动力及减振降噪等研发和试验平台;购置了PDA、PIV、PLF、振动噪声测量分析仪、内燃机排放测量装置、燃烧分析仪等一批国际先进的测试分析仪器;购买了PRO/E、UG、STAR-CD、FULENT、ANSYS、ANSOFT、GSE、NASTRAN、TG-SUIT等一批专用设计、分析软件;从事舰船动力技术研究、试验、测试和分析的软、硬件条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2008年,在工信部动力专项基金的支持下,学院投资1.2亿元建设的3.5万平方米动力楼、动力试验楼群已交付使用,学院的科研、教学及办公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可为学生的学习、研究及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优良条件。
动力与能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起源于1953年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海军工程系造船科舰船装置动力专业的“蒸汽动力装置实验室”、“内燃机动力装置实验室”和“传热学实验室”,首任负责人是曾留学德国的国内动力技术领域知名专家,当时352动力教授会主任张稼益教授,国内工程热物理领域知名学者孔祥谦教授是“哈军工”“传热学实验室”创始人。
1972年至1996年,增加了“内燃机陈列室”、“燃气轮机陈列室”、“燃气轮机结构与强度实验室”和“轮机工程实验室”等;2002年,热工基础实验改为热工流体实验,单独设课;2000年9月,成立“动力与能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下设包括“热工基础实验室”、“轮机工程实验室”、“内燃机实验室”和“燃气轮机实验室”等在内的34个本科教学实验室、11个学生创新实验室和19个综合实验室。2004年到2006年本科教学评估期间和“十五”“211工程”学科建设过程中,动力与能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进行了机构调整和功能重组,初步确立了人才培养的三大实验教学平台:专业兴趣激发平台、科学素质培养平台和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将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
2006年6月,动力与能源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通过了国家“十五”“211工程”学科建设项目验收;2007年,中心依托的轮机工程学科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分别进入国家重点学科和国防特色专业行列;中心是黑龙江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自动化学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是在原“哈军工”时期海军工程系的“海道测量”、“船舶电器自动化”、“武备自动化”和“导弹发射装置”四个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98年7月由原自动控制系、航天工程系导弹控制专业和系统工程研究室组建成立自动化学院,是人才培养、教学和科研实力雄厚的学院。自动化学院位于“军工”大院雄伟壮观的31#教学楼,现有计算机控制、惯性导航与测控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系统、电气工程、机器人与智能控制、舰船组合导航、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系统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生物医学工程等11个教研室,自动控制教学实验中心、惯性技术与导航、船舶控制工程、电气工程、机器人与智能控制、舰船组合导航、深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8个实验室,惯性导航与测控技术、船舶减摇与控制技术、导航技术与设备、自动化工程、北飒海洋装置设备等5个研究所。学院科研、实验用地七千多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5000万元,配有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为学生的教学实验和创新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
学院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科研特色。近三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300项,科研经费到款近2亿元。获国家级科技奖12项、省部级奖100余项,其中舰船减摇控制技术、舰船组合导航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几年来,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0余部。
水声工程学院
水声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12月,是在原有水声工程系、水声研究所和水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基础上组建而成。拥有国内水声技术人才培养和基础研究的最优质资源,号称“五星级学院”。拥有国家最早的水声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最早的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第一个水声工程院士。
学院历史悠久,是由始建于1953年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声纳专业历经五十多年发展而来。学院拥有两个本科专业,七个硕士专业和三个博士专业,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33人。
学院为水声行业及其相关电子、信息、环保、海洋科技等行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学院已培养本科生2437人,研究生850余人,现有在校本科生678人,硕士研究生319人,博士研究生83人,博士后研究人员2人。水声行业的60%以上水声专业技术人员和70%以上的水声专家毕业于我们学院。学院在水声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有着优良的传统。学院装备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在许多方向引领国内水声技术的发展。教师人均科研经费居国内高校领先水平。
学院已经成为我国水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在水声技术基础研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步成为国家水声发展的人才库、专家库和水声技术基础研究中心。
科研概况:
水声工程学院的科研工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早在三十年前,水声工程学院的前身,水声工程系和水声研究所就是系所合一,以科研为主。当时的科研编制为六十多人、教学编制为三十多人。改革开放之后,因为科研水平高,第一批博士点、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第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校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如期而至。
水声工程学院的科研工作紧密围绕国家水声的新原理、新材料、新结构等领域中的重大基础问题和技术问题开展,涉及水下声波的产生与接收;海洋声场特性认识;水下探测、定位、导航、通信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及新技术集成演示系统。学院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也是以基础研究为主。主要承担各类基金项目、国家“863”高技术领域探索项目、目标导向项目、重点项目;也承担企业委托的技术攻关和研发项目;部分国防基础研究课题、水声计量和测量方法研究课题。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水声技术作为认识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的主要探测、监测手段必将大有用武之地。海洋水声监测技术和海洋水下作业所涉及到的水下探测、定位、导航和通信技术将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为我国海洋探测与监测设备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水声工程学院的科研工作以敢于啃硬骨头而著称,有一只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有国际一流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有着良好和谐的内外部环境;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和谐发展;军用与民用和谐发展;水声工程学院科研工作每年上台阶,逐渐成为我国水声技术创新的源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当代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科技领域之一,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又是推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本科专业,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历年来承担过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等各类基金项目、国防指令性项目、省部级攻关项目以及众多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项目。学院科研成果斐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重大成果奖4项、全国科学大会奖4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30余项。近五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29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40余部。
学院重视教育研究和学风建设,学院教学工作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多项,由我院承担的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成绩斐然,全校学生的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全省前茅,学院学生工作也连续多年获省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科研概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经过多年的建设,瞄准国家“两化融合”需求,兼顾军民两用原则,走和谐特色发展之路。目前成立了12个科研研究室,分别为:嵌入式系统研究室、可信计算技术研究室、网络体系结构研究室、RFID研究中心、数据库与知识工程研究室、软件支撑技术研究室、信息化建模与仿真研究室、分布式计算与仿真研究室、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研究室、计算机视觉与听觉研究室、机器智能与机器感知研究室、信息安全研究中心。主要科研方向有: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数据库和知识工程、嵌入式系统、分布式与可信计算、智能机器人与智能控制、认知网络、计算机听觉及语音信号处理等。
学院科研经费和承担国家项目情况稳步增长,学院共承担与参加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973计划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以及省、部、委科研项目和企事业委托或国际合作的研发项目4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种奖励4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委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30余项,“十一五”期间科研到款年均千万元以上,近五年发表论文1300多篇,SCI/EI/ISTP收录900余篇次,举办国际会议10余次,与美国、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进行多项国际交流合作,申请专利百余项,其中近1/3项获得授权,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50余部。部分成果被转化为产品,产生了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学院的科研工作队伍中,分别有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通讯评审专家、国防科工委“511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等,在省级以上各类学术团体及编委会任委员以上职务的30余人次,多人出任过各类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主席和各类基金项目的评审专家。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是我校首批成立的二级学院之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工业设计”两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一级硕士授权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设计艺术学”5个二级硕士授权点;“机械工程”一级博士授权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4个二级博士授权点和“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时,学院还拥有“机械工程”工程硕士领域授权点和“机械设计及理论”高校教师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为部级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省级重点本科专业。机电工程学院具有配套的实验设备和先进的测试手段,其中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是国家CAD培训网络的培训基地。在学校“211工程”建设中,有两个学科方向得到了国家重点建设的支持。
学院共有12个实验室,总面积约5000余平方米,实验设备总金额3000余万元,其中,CIMS研究中心是省现代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现代加工技术实验室为部级重点实验室、水下作业技术与装备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配有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为学生的教学实验和创新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1979年6月,由电工基础、无线电基础和电子线路三个教研室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八系)。2001年12月成立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院下设信号处理技术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信息工程技术研究所、电子科学技术研究所、电磁工程与无线技术研究所、电工电子教学中心6个基层学术组织,拥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与信号处理省部级重点学科,舰船电磁兼容国防特色学科。
学院建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于2004年通过国家教育部验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于2006年3月申报成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构建以“集中建设、统一管理、提高效率、全面开放、资源共享”为特征的实验教学大平台,该平台下设基础实验教学、专业实验教学、科技创新实验教学三个子平台,由电路基础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通信实验室、电子工程实验室、控制模型实验室、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等23个实验室组成。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是哈尔滨工程大学首批成立的二级学院之一,源自1984年的管理工程系。二十五年来,学院的每一步成长都凝结了一代代经管人的智慧心血和无私奉献。1985年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1987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1995年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1996年成立经济管理学院,1997年取得MBA试办权,2001年设立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取得MBA正式举办权,2003年招收第一届工程硕士,2005年取得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007年获得MPA举办权,2009年获得EMBA举办权。二十五年岁月峥嵘,二十五年风雨兼程。几代学人辛勤耕耘、艰苦创业,经济管理学院已从蹒跚学步的孩子成长起来,在全国先进经济管理学院中占有一席之地。逐步发展成为拥有学科发展特色、师资力量蓄力深厚、科学研究喜报频传的经济管理学院,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学院之一。
学院现已建成比较完备的“管理学”门类和“经济学”门类学科体系: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产业经济学”系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系黑龙江省重点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生近1400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近700人。
学院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势头强劲,现已拥有了经管类全部专业硕士学位点(EMBA、MBA、MPA、ME),设有专业学位教育与培训中心负责专门管理,逐渐形成了哈尔滨工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品牌形象,知名度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也不断扩大。
经管学院研究所:
经济管理学院设有船舶工业管理研究室、船舶工业经济研究室等特色研究室。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学院源于1978年成立的金属材料热处理教研室和1979年成立的化学教研室。2006年,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由原化工学院和机电学院材料系整合组建新的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建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实践创新平台。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超轻材料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与创新平台: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水下电源研究中心、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结构功能一体化创新团队和海洋先进材料研究院。
学院现有实验室面积约8186m2,拥有设备资产约6000余万元,其中大型仪器设备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500 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300 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ICP、ICP-Ms等,具备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
“十一五”期间,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29项,科技部“863”项目4项,国防基础科研2项,军品预研1项,国防技术基础1项,国防“973”项目2项,科技部支撑计划2项,工业和信息化部攻关计划1项,博士点基金8项,省市项目61项,累计科研到款6600余万元;发表文章千余篇,其中SCI 收录400余篇;申请专利230余项,授权专利120项;获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2010年学院在科研立项、科研奖励、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国家自然基金立项11项,居全校第二位;教育部博士点基金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7项、市自然科学基金6项,均位居全校第一;军品专项基金2项(其中1个项目合同金额2980万);市科技攻关2项;中俄政府间合作项目1项;“十二五” 国防基础研究项目立项1项;军、民品横向项目20余项,科研到款3431.72万元。全院发表SCI论文161篇(全校313,连续四年位居全校第一);申请专利88项,授权56项;出版专著1部;获省部级科研奖2项。
理学院
理学院实验中心包含: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光纤传感器实验室、创新实验室
外语系
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前身为成立于1953年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教务部外语教研室,历经哈尔滨工程学院基础课部外语教研室(1966-1970年),于1987年在原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基础课部外语第一、第二教研室基础上组建外语系。
外语系教师积极从事学术及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师出版专著3部,编著教材及教学参考书93部;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共发表论文277篇,其中CSSCI期刊源杂志上发表论文24篇;教育部立项10项,省级立项32项。外语系的《综合英语》、《第二外国语》(日语)、《俄罗斯当代社会与文化》和《英汉口译》等课程已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大学英语》为省级精品课程。
外语系教学水平居国内同类院校前列。2004年,我校被列入教育部180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在全国大学外语(英、俄、日)统考及英语专业四级、八级统考中,我校学生通过率及优秀率连续数年居全国重点院校领先水平。英语专业本科生多年来保持近100%的就业率,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英语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外语系教学条件一流,教学设施先进。拥有多媒体语言实验中心(共912)、多媒体教师备课中心(48座)、学术报告厅(192座)、外语电台、CAI工作室及图书资料室等条件设施,为我校外语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是在“哈军工”时期马列教研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社科部和90年代的社科系发展时期,2001年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0年,根据学校党委关于成立思政教研部的文件精神,新人文学院正式组建。人文学院现有法学系、社会学系和应用心理学系,设有船舶与海洋法律研究所、应用心理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心理咨询师培训基地和信息资料中心。
人文学院现有教师45名,专任教师36人,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0名,博士学位15名。“十一五”期间教学科研成果丰硕,现有黑龙江省级精品课程1门,获得国家级多媒体课件奖励2项。
“十一五”期间学院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国家软科学课题1项,博士后科研基金6项,国际交流合作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5项(教育部课题10项,省级课题5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0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7篇(CSSCI期刊70篇),出版学术著作8部。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5年12月12日,是国内重点高校设立的第一个“核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也是国内最早设置核专业的高校之一。1959年“哈军工”成立了核动力装置专业,专业任务为我国培养核动力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开发的专门人才。
学院现设有“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反应堆工程”“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核技术”“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5个本科专业,拥有“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核能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和 “核能科学与工程”“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核技术及应用”“核燃料循环与材料”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核能科学与工程”“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国防特色重点学科,“核反应堆工程”“核技术”“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3个本科专业是国防特色紧缺专业。学院拥有国家外国专家局、教育部“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本科实验教学中心等,实验室总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学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34项。目前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国防基础和国防预研等高水平研究课题多项,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亿元。
学院秉承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大学至真、大工至善”的校训,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工作,按照“宽视野、厚基础、能力强、素质优”的要求,努力培养“思想品质好,辨识能力强、掌握核科学知识”的创新型人才。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105人, 硕士研究生209人,博士研究生54人,留学生7人。学院已培养毕业生2500余人,其中本科生2100余人,研究生400余人。毕业生中80%以上在我国核能开发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生产运行和管理工作,许多人已是我国核科技发展的骨干,为我国核动力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对我国核动力技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该专业毕业生近三年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左右,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院系学生会交流会总结 篇6
(一)主席交流问答
以问答谈话的形式,向主席、部长了解关于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各种问了解如何完成学生会各项工作。学习经验,如何在学生会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目标以及现阶段的奋斗目标。首先由各学院主席发言讲话,介绍了此次交流的目的并相互介绍了各自学院的基本情况和分团委学生会的发展历程、学生干部考核发展机制、运行模式和特色活动。
(二)自我介绍交流
各学院学生会各部门部长和代表分别介绍自己及各部门的工作情况、部门特色、部门机制和一些自己对本部门的看法并表达了坦诚交流、相互学习、增进友谊、和谐共助的热切期望和通过交流,互相汲取各学院学生会工作经验的殷切要求。以自述的形式,首先由邀请嘉宾自述学习、工作生活方面;邀请人员提出自已想了解的问题,由嘉宾解答,交流经验,最后达到活动目的。
(三)交流互动
通过游戏增进了解,进行深一步互动交流并表达了要相互学习的精神。同时,为了增强感情,活跃现场的气氛。“数7”游戏:游戏过程中出现“7”,或带7的数字如“17”等需要喊“过”,若无及时喊“过”,或在游戏过程中数错数字,需上台表演节目,演完节目有奖励。
在游戏结束后进行自由交流环节,由各部门成员自由交流自由讨论,加深了解,增进合作。
活动总结
此次学习经验交流活动从总体上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具体对活动的总结如下:
一、此次交流会主题明确,意义深刻。为每个学生会学生干部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与帮助,让他们更好更快地制定以后的工作学习的规划,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前期准备工作到位,宣传较好,各学院学生会成员也积极配合各部门的活动。
三、每个学生干部都认真对待此次的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向其他学生干部传授了宝贵的工作学习经验。
四、学生会各部能够结合各自内部实际情况,进行相互交流,促进团结。 明确了如何在学生会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目标以及现阶段的奋斗目标。
五、通过活动很好地向其他人展现各自的形象,促使他们的工作默契度的提高。据与会的学生干部反映:本次交流会的体会经验比请老师说更贴近同学们的生活,他们更实际的了解到了很多处XX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法,可以说这一点就已经达到了我们预计的目的效果。
活动不足:
一、准备还不充分。我们各学院的负责人虽然开过相关会议,但是在准备过程中出现了活动节目单一等不足。
高校院系办公室管理工作初探 篇7
关键词:高校;办公室;管理
随着“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等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提高。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我国高校建设正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为服务于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组织环节——院系办公室,是学校工作中设置的行政管理组织,它起着沟通上下协调左右的中枢作用,它的职能作用是否充分发挥、它的工作质量高低、它办事效率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和学校的社会形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高校院(系)办公室管理工作的特点
高等学校的院(系)办公室是高校内部重要的管理部门。它位处教学、科研的第一线直接为校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服务,其工作特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概括:
1.政策性。正确地贯彻执行政策,科学合理地制定正确政策是各级领导和领导机关的一项最根本性的大事。办公室工作作为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既要学习、研究上级的政策、协助领导收集、汇总、处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供领导制定政策参考,并参与本单本部门政策性文件的撰写。同时,办公室工作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具体实际问题,大批纷繁复杂的问题的处理,无不涉及这类那类的政策,一切都要以政策为依据来解决,时时事事都要执行政策,体现政策,任何背离或违反政策的做法都会带来严重后果,出乱子,给事业造成损害,给工作带来麻烦。可以说,办公室的工作与政策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所以说政策性是办公室工作的根本特点。
2.服务性。管理就是服务。高校院(系)办公室作为重要的管理部门毫无疑问要把服务摆在特别重要位置,是整个办公室工作的中心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为领导服务、为部门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为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服务!而这一切又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每天必须面对大量的麻烦的、具体的、琐碎的问题逐一妥善加以解决,还要办的好、办的快,既要耐心、细致,又要热情周到。在繁琐平凡的工作中卫高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默默耕耘。从而达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最佳效果。
3.协调性。院(系)办公室作为一个沟通上下、协调左右的综合管理机构,它既要统筹教学、科研、外事等工作,又要协调其他工作,上至校级领导,院系部门,下至教师、学生均需办公室来沟通协调。如果说整个学校管理工作是由相关职能部门来分管,而院(系)办公室则是这些职能部门的具体执行机构,其作用是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性的,是其他部门无法代替的。它不仅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还要协调好领导之间的关系,协调好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协调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为领导分忧,为师生员工解难。
4.综合性。院(系)办公室工作相对于其他职能管理部门,它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综合性。它是对院校各项工作具体实施管理的综合性办事机构,统筹承担学院的教学、科研、学生工作、人事、总务、财务、行政、对外联络等各项工作。总的说院领导要管的工作、办公室都得要参与、协助。还有那些领导不能亲自干的,如文秘、档案、机要、收发等办公室都得管起来。甚至送往迎来,电话联系等鸡毛蒜皮的事,办公室都得处理好,稍有不慎,都会影响院校的外部形象,影响上下内外的关系。
5.时间性。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科研工作,都有严格的时效性,作为为之服务的院系办公室必须有极强的时间观念,任何时候,对任何一个工作环节的麻痹松懈、玩忽职守、都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院(系)办公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失时机地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不出差错,以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健康运行。
二、办公室管理工作现状
根据办公室管理工作的特点。它的职能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牵涉到学校这部复杂的机器能否高效运转,理应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思维方式,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绝大多数院校一直没有把加强办公室建设提到应有的高度,使办公室管理工作面临诸多问题。
1.职能作用没能充分发挥。本来高校院(系)办公室是整个学校管理的枢纽机构,是校领导的参谋部,起着承上启下,沟通左右的重要作用,既是学校内务总管,又是学校窗口形象,可现在大多数院校办公室工作的主要任务仍是“办事、办会、办文”,主要工作还是“接接听听、收收发发、抄抄写写”,严重地降低了办公室的应有职能。
2.领导对办公室重视不够。由于对办公室的职能定位不准确,把办公室的当成跑腿打杂的事务部,所以在人员配备上,就不可能将精兵强将放在办公室,一般情况下,领导认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只要听话就行、和自己贴心就行、勤快点就行、心细一点、不出大的差错就行,甚至将一些关系户照顾对象都塞到办公室来。
3.工作任务繁重。从办公室的职能看,既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参与政务,又要面对大量具体工作,掌管事务,还要协调好上下左右关系搞好服务,任务之繁重,可想而知。再加上有些领导习惯就近指挥,让办公室去做“越俎代庖”的事,代替相关职能部门去行使职权,使办公室不堪重负!
4.综合素质不高。高校办公室要真正发挥管理职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关键。但目前一般高校由于领导认识没有到位,在人员配备上就很难将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选拨到办公室岗位上来,凑合型的较多,而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院(系)办公室职能的发挥。加之平时穷于应付日常事务,办公室工作人员很难有进修提高的机会,难以在岗位工作中获得较大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的提高。
5.工作积极性不高。绝大部分办公室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其原因,一是平时工作繁忙、任务繁重、整天奔忙,而又很难得到别人理解。二是办公室的工作虽然岗位重要,但在学校中却地位不高,人们普遍以为是打杂的和专业教师相比,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出现许多办公室工作人员不安的本职工作的现象。三是工作中较难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没有成就感。四是缺乏明确的考评标准、缺乏激励机制,赏罚不明。
三、强化管理、加强办公室队伍建设
管理出效益。高校要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必须狠抓管理。对学校管理中枢机构一院(系)办公室必须加强建设,院(系)办公室管理水平高低对全校工作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院校领导必须将加强院(系)办公室建设纳入高校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转变旧有的观念,对办公室工作合理定位。校领导必须转变办公室工作仅仅是跑腿打杂的事务性工作的旧有
观念,要使院(系)办公室成为校领导管理学校这部复杂的机器的中枢管理机构。既要掌管事务,搞好服务,还要参与政务,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办公室的工作每天都要和教学一线的师生员工打交道,面对大量的具体实际问题、他们最了解师生员工的诉求,及时的向学校领导反馈信息,让领导及时了解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针对情况调整完善管理规定,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上下沟通渠道畅通,整个管理工作就不会出问题;全校上下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团结和谐的集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1
2.选贤任能,抓队伍建设。办公室工作的重要性,工作任务的繁重性、工作性质的复杂性、决定领导在配备办公室工作人员时必须选拔调配精兵强将,要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将优秀人才调配到办公室岗位上来,他们头脑要清醒、思维要敏捷、行动要快捷、能力要全面、尽可能要选择复合型人才。同时要进行合理搭配,考虑到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阅历、气质与诸方面因素形成合理科学组合。
3.抓制度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管理工作很重要的一环是抓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管理之本。按制度办事,才能使管理规范化。办公室是综合部门,内部岗位很多,必须制订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的工作职责,要把工作分解落实到每个具体人,让每个人各尽所能,发挥自身最大的潜能,实现优质管理。所订制度,一定要切实可靠,便于操作,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一定要搞阶段考评,学期、学年考评、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杜绝大锅钣。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
4.提高业务素质、提高人员待遇。办公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越高,办公室的管理水平、管理质量也就越高。因此,如何不断提高办公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校领导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要改变“重使用、轻培养”的观念,要加强各种形式的培训、送出去、请进来。让办公室工作人员有机会经常和外界同行切磋办公室工作的经验,经常交流,同时多参加社会上的学术交流活动、开阔视野、增强活力、提高水平。校领导要多关心办公室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高他们的待遇,不能让办公室工作人员终年辛苦工作,辛勤付出却得不到大家承认,要营造尊重平凡劳动、尊重各种人才、尊重平凡岗位的良好范围,使办公室工作人员安心平凡工作、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使他们和专业教师同样有成就感。
5.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实现办公室管理新突破。
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办公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充分利用计算机和校园网络,可大大提高办公效率。办公室采用计算机网络办公,可摆脱长期以来基于纸质的传统办公方式,逐步实现向依据计算机网络和电子数据库的无纸化、无线化办公方式转变。实现办公室工作事务的信息化、自动化、系统化、网络化、真正体现办公室工作的方便、快捷、高效。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实现办公室管理方式上的新突破!
总之,高校院(系)办公室管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机制,改变方式方法,让它焕发勃勃生机,为高校的改革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平:对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工作的探讨,科技信息,2009年第3期
[2]余开业: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初探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8月第2期
【各院系学生会工作计划、总结】推荐阅读:
吉首大学文科各院系硕士论文格式09-02
山西医科大学各院系硕士论文格式08-30
绵阳师范学院各院系硕士论文格式09-22
院系督导工作总结08-11
院系共青团工作总结10-19
高校院系党建工作06-19
高校院系党组织工作07-11
职业学院系部工作职责05-20
艺术院系10-20
院系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