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共青团工作总结

2024-10-19

院系共青团工作总结(精选10篇)

院系共青团工作总结 篇1

院系学生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xxx系学生党支部2014—2014学工作总结

xx系学生党支部依照学院党委相关要求,于2014年12月正式成立。党支部下设支部书记一名,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各一名。两年来,在上级党委和xx系党总支等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党支部全体党员同志的鼎力合作和支持下,xx系学生党支部全体成员团结协作、奋发向上,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党务工作。现将我党支部两年来的工作做如下总结,请各级领导和同志批评指正。

一、本学年支部计划内的各项活动按原计划顺利完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绩。通过这一年的支部活动,使我支部

成员更加团结,从而拉近了新老党员的关系,使新党员在老党员的带领下更加向党组织靠拢,增强了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

二、顺利完成了支部新党员的补充。本学年我系学生支部在原有正式党员13名的基础上,又有12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支部发展25名新党员,相关工作有序进行。现本支部有正式党员26名,预备党员50名。通过学生支部组织理论学习等交流活动,让新党员熟悉了我系学生支部工作情况。

三、在组织建设方面,每个学生党员在平时更加注重加强党风廉正建设,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实事求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支部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宁缺毋滥的原则,稳妥的作好发展工作。我支部发展的学生党员,在团推优活动中得票均位于各团支部前列。他们中有表现突出的班级干部,有品学兼优的学生骨干,无论是在班级的学习生活中,还是在校内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党员均发挥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受到了我系师生的一致好评。

四、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促进学生工作有效开展

1、提高素质、树立典型,扩大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影响。学生党员不仅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为其他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出榜样。学生党员首先要求自己充分认真详细的学习党性知识,党组织的组织关系,以及如何在组织上从一名普通的学生跃变成一名光荣的学生党员的具体步骤以及必须学习的党性知识。把学生党员中的先进人物和突出事迹通过宣传栏感染周围的同学,从而激发同学们的积极进取的学习动力,树立党员的典型,扩大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影响。

2、开展活动,加强交流,提高普通学生对党的认识。以团员活动,带动党日活动,通过党员、团员之间的交流使同学们知道团员是党的先进后盾。加

强学风建设,使同学们都能遵守校规校纪,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使同学们的思想积极要求上进,严格要求自己,提高了普通学生对党的认识。这些都是我们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最好的体现。

3、加强建设,扩大队伍,学生党员带动发展对象和积极分子共同进步。学生党员以实践主题为出发点,以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为目标,以校园岗位为平台,在实践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务求实效,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并将自己对党的认识与入党发展对象和积极分子共勉。

五、在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实行发展党员联系人制度,支部安排支委成员和支部党员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干部做表率,切实做到尽职尽责。密切党群关系,团结带领大家积极、主动、开拓性开展工作。开展民主评议工作,进行了年终党员民主评议工作,结合工作学习实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

评。进行党员民意调查,对党员队伍中的优秀进行表彰,对支部建设中的不足进行研究,制定措施。

六、我支部注重文件建档,xx系学生党支部注重建立健全申请入党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名册及有关文书档案的

归档工作。注重对各项活动的开展进行及时的报道。第一手材料积累和保存的较为完整。

xx系学生党支部还是一个年轻的集体,全体党员还应不断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修养,不断丰富经验。如何切合大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富有现实意义、形式多样的支部活动,使组织生活达到教育性、知识性共存,是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xx系学生党支部

2014.6.9

院系共青团工作总结 篇2

学术界对高校院系共青团基层工作的研究较少。国际上, 政治色彩浓厚的官方青年组织不多。高等教育发达的西方国家在学生事务管理方面也有很多先进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 但国外学者对我国高校共青团的研究有限。当前, 关于我国高校共青团的研究大都从高校整体层面来考察共青团基层工作, 以院系共青团为视角研究基层工作的不多, 对如何完善院系共青团基层工作的研究不够深入。针对我国高校院系一级的共青团基层工作理论探讨, 是对当前研究不足的补充。

一、院系共青团基层工作的作用和特点

(一) 院系共青团的桥梁作用

团的不同组织层级在实现团的功能上有不同的侧重。团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处于共青团与青年的边界上, 最直接地面向青年开展工作, 是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的主要载体, 实现各项功能的基本途径, 也是团的全部活力的根本标志。[1]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 高校共青团更是联系学校党委和大学生青年的桥梁。我国高校共青团内部以三级管理为主, 即“校团委———院系共青团 (学院团委或团总支) ———班级团支部”的管理体制。校团委领导全校共青团工作, 对全校共青团工作做全局把握, 制定全校共青团工作规划, 监督、指导院系共青团实施执行, 全面管理校内共青团事务;班级团支部是高校团组织最基本的细胞单位, 由单个、不同的青年大学生组成, 是共青团教育、管理、服务青年大学生最直接的组织;院系共青团处在校团委和班级团支部之间, 管理院系各个专业、班级团支部, 是班级团支部各种信息反馈和传递的主要阵地, 也是上级团组织工作意图实现的主要力量, 所以院系共青团是校团委和团支部之间的特殊“桥梁”。院系共青团开展工作处在中观层次, 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大局性、具体性, 既不同于校团委的宏观指导, 也有异于班级团支部的微观控制。

(二) 院系共青团基层工作在三级管理中的特点

1. 立体、全面地接触青年。

教育管理服务方面, 由于院系共青团开展各项具体工作, 所以直接面对和接触大量的青年学生, 另外通过院系学生会、班干部和班主任, 更加立体、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学生情况。可以说, 校团委重在面, 团支部重在点, 而院系共青团的教育管理服务有点有面, 既有宏观指导, 也有个性服务, 形成了立体的共青团工作第一线。

2. 学科个性特色。

开展团的各项活动时, 院系共青团注重结合自身学科特点, 开展的活动有规模、有影响、针对性更强, 有时甚至与校团委组织的活动不相上下。而相比之下班级团支部由于资源有限, 其活动的规模和影响是远不能及的。

3. 专业教育优势。

院系共青团和教学院系存在天然的联系。院系共青团同时受到校团委和院系党委 (党总支) 的领导, 除了共青团工作外还要协调、协助做好院系的各项工作, 大量时间与专任教师并肩工作。校团委、班级团支部与授课专任教师联系的紧密程度远不如院系共青团, 院系共青团能够整合教学院系的资源, 在开展青年工作时更具有针对性。

4. 工作队伍实体化。

在工作队伍方面, 院系共青团有专兼职团干部组成, 包括团委 (总支) 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团支部书记等, 院系团委 (总支) 书记领导和管理这支工作队伍。这支队伍以实体存在、具有高度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是高校共青团工作开展依靠的主要力量。

二、院系共青团基层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 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发展程度日新月异。社会经济变革导致的所有制结构调整, 引起了物质利益的重新分配, 市场经济中体现的独立、平等、自由竞争, 更容易被广大青年接受。青年大学生更加崇尚民主、自由, 他们具有强烈的独立性、公平竞争观念、自由意识等。高等学校在服务社会、“走出象牙塔”的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也经历“去学术化”和思想多元化的过程, 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行政倾向等不良风气难免浸湿高等学府的围墙, 高校青年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受到一定影响, 这也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院系共青团的工作理念、工作态度、工作方法都需要重新适应。

(二) 高校扩招后面临的新挑战

1999年高等学校扩招后, 院系共青团工作量大大增加, 人数增加和工作条件、活动场地、掌握资金可谓是“此消彼长”。尤其是教育管理服务的对象———青年大学生成倍增加后, 专兼职团干部人数显得十分有限, 把握青年学生思想状况难度增加, 单独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逐渐减少, 如何在院系的角度上团结服务青年, 适当兼顾个别青年学生也成为新的挑战。

(三) 当代青年大学生展现出新特点

青年大学生总体上呈现出主流稳定、进取务实、健康向上, 他们身心成熟度较高、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取向更为多样化。由于竞争加剧、父母养育方式不同、社会风气影响、信息获取渠道拓展等原因, 青年学生思想状况也出现不少非主流现象。有研究指出, 当代青年学生认同主流价值观但对政治存在漠视心态, 在认同西方文化的同时仍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 他们的价值取向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功利主义倾向, 他们的性观念更加开放[2]。尤其是在面对思想教育时, 当代青年学生更加讲究特立独行的个性, 更在乎个人利益和感受, 戒备心理强, 更趋于叛逆, 对共青团组织的认同度有所下降。另一方面, 当代青年学生承受的学业、人际交往、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比过去都大大增加, 心理健康欠佳、沉迷网络、酗酒闹事、荒废学业等等问题更加常见和突出。这些新特点出现, 都对高校基层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院系共青团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院系共青团缺乏与青年学生的平等关系

院系共青团贴近青年、直接面对大学生开展工作, 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青年大学生为本, 关键是要与他们形成平等关系。平等地和大学生相处, 更能想青年大学生所想, 急青年大学生所急, 更能找准工作的着力点以及合理高效的工作方法, 才能更好地引领青年、团结青年、凝聚青年。但是大部分院系共青团仅仅把“以大学生为本”挂在嘴边, 没有将其转化在意识上和实际行动中。当前高校院系共青团偏重管理说教, 大多是居高临下教育;很多团干部、班主任活跃在学生中间, 却没有真正贴近青年学生, 根源是没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缺乏服务意识。

(二) 院系共青团未能与其他部门形成教育合力

赫尔巴特说过, “教学具有教育性”。高校专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 很少挖掘专业教育中的德育资源, 没有适时地结合专业优势进行思想教育。另外专任教师在思想教育中的优势没有很好地发挥, 这几个优势是:专业思维和科技创新意识培养的优势;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规划的培养优势。院系共青团没有整合专任教师课堂教育资源, 未能把共青团科技创新、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和专任教师优势有机结合。另外, 高校各职能部门有大量的工作直接面对学生开展, 从事行政工作的教师缺乏服务意识、偏重管理, 有的甚至冰冷面对学生、不给学生好脸色看, 没能给学生面前率先垂范, 教育感化学生。在学生工作内部, 辅导员和共青团指导思想具有一致性、工作目的具有一致性、部分工作内容具有交叉性[3]。但是辅导员和共青团没有很好地相互配合, 发挥更大的力量培养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渗透到高校内部各个环节, 而院系共青团在这方面缺乏主动性, 没有形成与高校其他部门形成教育合力。

(三) 院系共青团工作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共青团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 院系基层共青团主要依靠团总支书记和班主任这支工作队伍。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院系共青团工作队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流动性大, 缺乏稳定性。首先, 高校本身并没有真正认识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价值, 在团干部工资待遇、发展晋升等多个方面缺乏足够重视, 学校有意无意地把共青团当作“边缘型”组织, 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其次在主观上, 部分团干部缺乏共青团工作的神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有的把共青团基层工作当跳板, 也有的在共青团的岗位上“混日子”[4], 院系共青团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成为某个职能部门, 这种现象在基层尤为突出[5]。最后在客观上, 基层团干部和大学生做朋友, 大量时间精力花在青年大学生身上, 他们在在教学科研方面的精力有限, 工资待遇不高, 个人发展道路不多, 导致干部队伍思想不稳定。团干部队伍学历层次大大提高, 他们也要求能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有所建树, 但是面对工资待遇和发展空间的现实问题, 难免不影响到团干部队伍的稳定性。院系共青团工作队伍稳定性不高, 影响了这支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完善院系共青团基层工作的策略

(一) 完善院系共青团基层工作的对策建议

1. 树立平等观念, 以青年学生为本

院系共青团基层工作要坚持以青年学生为本、树立平等观念。首先要把尊重青年学生作为前提, 把他们视为独立的成年个体, 团干部和青年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要深刻认识和研究青年大学生的共性和个性, 注重了解他们多元化发展需求, 把握青年大学生思想心理动态, 以其需要来确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进而加强工作的针对性, 提高服务质量。其次, 注重保障青年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 院系团委、班主任要主动倾听学生的声音、搜集学生的意见、加强调查研究, 从学生反馈的意见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让青年学生有机会参与共青团工作和学校管理, 在制度上保证学生的利益得到重视。另外, 要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工作的重点和关键。从青年学生需求的基础上, 在学生的学业、自身发展、参与社会活动、参与团的活动等各个方面都要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院系共青团重在指导, 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协调, 不可以自身意志代替学生思考和行动。

2. 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找准工作切入点

服务好青年, 才能赢得青年, 才能更好地引领青年、团结青年。面对当今青年大学生的身心特点, 院系共青团不仅要坚持教育管理的常规工作, 要重点把握几个工作支点, 才能服务好青年大学生。第一, 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的工作重心在于大学生就业。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是共青团服务青年成才的一个重要标准。院系共青团最贴近学生, 要整合各种资源, 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渠道, 帮助青年提高就业技能, 扶持青年自主创业, 推动青年就业创业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第二, 服务青年成长成才要全面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提高, 更能为青年大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更能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院系共青团最了解青年大学生需要和困难, 更要从实际出发, 通过加强团的建设、指导和组织团的各项活动全面提升青年大学生综合素质。院系共青团尤其要发挥专业优势, 从学生专业成长、能力提高方面出发, 打造学生活动特色, 使学生活动深入学生内心, 增强对本专业学生的吸引和凝聚。第三, 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还要注重帮助特殊学生群体解决实际困难。院系共青团要活跃在第一线, 特别要关注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心理疾病学生、就业困难学生、残障学生等群体, 关心他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3. 整合资源, 形成教育管理合力

整合资源是共青团工作发展的必然需求, 院系共青团通过充分整合资源力争事半功倍。一方面, 要整合校内资源。全校教师开展工作要“谋事布局一盘棋”, 团学干部、专任教师、班主任、各职能部门教师加强联动、言传身教, 把正面教育结合隐性教育起来, 形成教育管理合力。院系共青团尤其要更进一步与院系的专任教师形成联动, 专任教师注重挖掘专业教育中的德育资源, 寓思想教育于专业教育, 同时也能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院系共青团要主动与专任教师多交流沟通, 相互协助, 共同教育学生。另一方面, 要整合社会资源。院系共青团的内部经费和资源有限, 在组织和举办活动时, 要始终把服务社会、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合作单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抓住各方关切的共同点和利益的结合点, 做到优势互补, 实现“多赢”。整合社会资源时, 院系共青团重在指导, 要把握活动的思想主题和教育性, 更要发挥青年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 完善院系共青团基层工作的保障机制

1. 领导重视并支持基层工作

光靠共青团一己之力难以使得学校各个部门单位全面联动, 院系共青团必须努力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 高校是高等教育的供给者, 学生是购买者。从这个角度看, 高校教师更要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高校各级领导更要不断更新观念, 才能在各个方面领导全校教师更新观念,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共青团才能更好地服务青年、引领青年。比如, 针对专任教师在专业课程上的思想教育的意识和力度不够, 光凭院系共青团主动与专任教师沟通协调, 未必能得到最佳效果。但如果取得领导能够重视和支持, 就能促进相应的鼓励措施、激励政策出台, 这样一来促进院系共青团和专任教师合力的产生。再比如, 领导重视和支持有利于改善团干部待遇, 对团干部建设和基层工作都有战略意义。

2. 提高团干部待遇和创造发展机会

团干部队伍建设事关院系共青团基层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关乎服务青年、团结青年的大局。学校和院系要提高团干部队伍的待遇, 给予团干部发展空间, 减少团干部的不合理流动。院系团委 (团总支) 书记全面主持一个院系共青团工作, 在要兼顾青年学生的点和面, 工作内容千头万绪, 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学校和院系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政策倾斜, 增加他们晋升和专业发展的机会。班主任工作在青年大学生的第一线, 院系共青团要充分认识班主任在班级团支部中的作用, 提高班主任薪酬待遇、加强班主任考核制度建设, 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战斗力。院系共青团要选好、用好学生团干部, 充分发挥学生自组织作用, 发挥青年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使学生团干部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杜绝把学生干部当“跑腿工具”使用。

3. 加强交流, 开展研究

院系共青团要加强与兄弟院系的交流, 在院系内部要加强班级团支部的学习交流, 指导学生团干部间学习交流。这样, 才能够保持高校院系共青团基层工作与时俱进, 不断焕发生机活力。院系共青团在交流、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 要加强总结、进行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形成科研成果。形成理论后又能指导高校院系共青团基层的实际工作, 为共青团工作专业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昊.以最大的决心支持和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切实增强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和凝聚——在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Z].中青发, 2008, (24) .

[2]黄洪基.论共青团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中国青年研究, 2006, (5) :26.

[3]娄坤, 李理, 康晓宇.对高校基层团干部与学生辅导员关系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7, (3) :68.

[4]王承高.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科学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8:12.

院系共青团工作总结 篇3

创新人才在社会的历史地位

创新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是一个社会和民族进步的灵魂,人类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而青年又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怀有梦想,国家才有前途。在过去的百年历史中,中华民族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与一批又一批创新青年的不断探索紧密相连的。所以,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创新也必须成为青年的灵魂,有创新的青年,才有创新的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使命需要创新人才完成。

中国很多问题需要制度创新才能解决,中国很多进步需要科技创新才能缔造。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摆在我们这一代人面前有很多难解的问题,要找到解决的策略,需要生生不息的创新思想。

共青团组织对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有利条件和困难

创新人才是推动现代经济增长的战略性资源和能动的重要资源,而高校青年是创新人才中最有潜力和活力的资源。高校共青团工作应积极服务于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总体规划,充分认识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成才的新特点,以自身的不断创新和实践大力开发青年创新,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努力把青年的数量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持。在经济全球化以后,研究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培养创新青年的现状,有的放矢地提出对策,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在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共青团组织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职能定位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成才的需要。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他们对共青团的要求也在改变。如果共青团不能在坚持传统职能的基础上,根据学生需求的变化来拓展自己的职能,就会削弱共青团在大学生中的号召力和威信。

工作观念需要更新。多年来共青团在工作中重继承轻创新,重理论轻素质,重共性轻个性。有2%的被调查者认为团的工作“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呆板沉闷缺乏说服力。”

团的组织建设要加大力度。目前,高校团干部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团干部忙于或满足于自身的工作,理论素养欠缺,知识更新慢。面对全新的工作对象和社会空间,高校共青团必须根据时代需要和青年特点,进一步完善职能、理顺机制,积极探索在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体现工作的覆盖率和生命力,成为新时期大学生的贴心人和创新成才的先锋队。

高校共青团培养创新人才的对策

充分认识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形成新思路向。团组织应当引导大学生将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塑造“强国为本”的共同价值理想;要配合学校有关机构探索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树立全面发展、“能绩为本”的主体价值取向;针对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在返还助学贷款及签订用工合同等方面大量存在的失信现象,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大学生道德的基础建设,培养“诚信为本”的道德价值取向;调查显示大学生中心理障碍的比率有所上升,团组织必须积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培养大学生具备“适应为本”的精神价值取向。

把握团员青年的实际需求,坚持“三个导向”,开展“三项工程”。评价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开发青年创新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必须真正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自身工作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实现服务成才的创意、过程、结果与实效的有机统一和多重优化。

坚持实践性,开展职业导航设计工程:由于传统课程设置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就业,高校团组织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沟通学校和社会,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职业,设计美好的人生。团组织要整理大量信息,引导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强实践,不断修正和调试自我目标,真正选准人生的航标和自我定位。

坚持多样性,开展素质训练工程:团组织要重心下移、虚功实做,根据基层团组织的专业特色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做到“团委搭台、基层唱戏”,在开发人力资源中认真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手抓巩固,一手抓创新,在多样化形式下进一步体现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活力。

通过机制优化,构筑好社团阵地: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发展兴趣、展示特长的重要场所。团组织要在对各社团全面服务的基础上,通过“社团发展指导中心”主导的“控股机制”,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和引导,大力扶持出一批品学兼优的社团骨干和活动出色的精品社团

丰富高校青年的课余活动,积极寻求社会认同,从实践中挖掘创新精神。青年大学生在高校中所接受的教育最终都要经受社会的检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具备符合其需要的创新积累——能为其创造价值。高校团组织要通过学校、科研机构、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等社会部门的通力合作,解放青年思想,间接的提高高校青年的创新思维。

总之,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高校共青团是一个系统工程。团组织必须目标明确,宏观有序、分工合作、相互帮助。只要我们紧紧围绕培养创新青年的大课题,切实把握当代青年的新特点,共青团事业就会在新世纪继续生机盎然,就会使共青团真正成为在青年中有号召力、在社会中有竞争力、在组织上有凝聚力、在工作上有创造力的党的根基组织。

【课题项目】《高校女生密集型院系共青团组织建设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大学院系总结 篇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的教育任务。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思政部全体成员对思政课理论研究与教学保持了清醒的认识,倾心关注、用心谋划、开拓进取、埋头苦干,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在提高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保持了良好的进展态势,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建规定制,规范部门工作。1.实行集体备课制度

为了保证思政教学课程的进度、讲授的内容、重点、难点和作业的统一;发挥思政教师的优势,集思广益,总结思政课教学规律,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思政教学部结合自身实际在教师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开展集体备课,达到良好效果。

2.实行集体听评课制度

听评课活动是加强教学工作管理、交流观点、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工作之一,它将使教学管理工作深入到课堂教学、落实到任课教师,使教研室内形成学术讨论、教学研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思政教学部组织了对思政课教师集体听课,并在听课之后进行集体评课,让思政老师能够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根据教研活动安排从第9周到第11周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开展听课、评课教学活动,每位老师都积极准备,认真备课,以最好的状态展现自己的风采。

3.进行教学督导,严把教学质量

为了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规范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院有关要求,结合我部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督导。教学督导工作的职能是对我部开设课程的建设质量、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在校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过程的管理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反馈、督促、咨询、评价及指导。及时发现我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研究总结,提供改革的建议和方案。

二、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根据学院的布置和要求,结合当前的形势,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开展学习实践党的十八大、“两会”精神和“中国梦”,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关注国内外时政发展热点,不断提升我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做好常规教学科研工作,完成各项任务。1.高质量完成日常教学工作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我部对教师教案的修改和完善、教学日历填报、学生作业批改、期中、期末教学质量检查、教研组工作、考试命题、试卷批改和考试质量分析、等各项工作实施高标准要求和全程监督。

2.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我们部每学期都将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落实学时,组织实践教学。

(1)组织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课堂演讲活动。为了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对总书记在两会期间所提出的“中国梦”的理解,我部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演讲。通过演讲一方面使同学们能展现自我,一方面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实践使同学们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当今中国,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2)举办“励志青春,爱我中华”主题观影活动。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崛起》、《复兴之路》等纪录片,增强广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扬以爱国、爱家、爱校为光荣的良好风尚。

(3)我部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社团活动,为各社团讲解相关理论知识,促进社团科学建设,繁荣校园文化,形成了良好的校园风尚。

此外,我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主动参加学生的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

3.完成各项工作

(1)完成期末试题的命题审题,协助完成学校补考安排工作,组织本部门教师集中阅卷。

(2)完成学校新教师招聘工作,在面试过程中严格遵照学校相关规定,择优选能,为学校挑选合适的新员工。

(3)参与学校的新专业申报,为各科申报提供思想政治理论文件,使申报材料符合要求。

(4)参加《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本部门教师研究商讨,不断修改提高提交课件的内容与质量,报送2项,并最终获得优秀奖2项。

(5)暑期我部有四名教师在四川师范大学进行教师岗前培训学习,取的结业证书;并通过学校组织申请,取的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6)开展本部门的教研活动,在人文素养课程中确立了“集思广益备课,有的放矢教学”的教学方法,形成了我校具有鲜明特点的人文素养教学法。我校的“人文素养”课程是立足于本校而放眼于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文精神、素质养成现状而开设的一门具有针对性、时代性的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哲学、文学、史学、文化、艺术、礼仪等。该门课程任课教师采取“集中研讨备课,轮流制作课件,PPT统一内容,教师灵活授课”的形式,即教师们集中备课做到集思广益,每章安排一名教师通过总结集中备课中的亮点制作课件,教师使用统一课件,在保证全院人文素养教学相对一致的前提下,各任课教师根据不同专业讲授侧重点不同。如针对汽车专业学生则多侧重文学史学等培养,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则多侧重教育、礼仪等训练,这样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并能学以致用。

(7)加强教材建设,促进自编教材编写。根据学院课程设置和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我部主编了《大学生人文素养》一部,已由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8)教材征订,图书遴选。本学年以来,两个学期的教材征订如期完成,无一门课程漏订错订少订等问题,教材大部分都采用“十二五”、“十三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紧跟时代,紧跟学科动向和前沿,保障教学质量和学生技能培养。参与学校图书与杂志遴选,共选出2000多种哲学社会科学类图书及多种杂志,完成了学校交办的完善馆藏数目的征订工作。

(9)课程排课,保障教学,教师学以致用。本学年以来,两个学期课程安排合理,根据教师个人专业和个人特长,合理安排课程任课教师,避免教师上不好课,学生学不到技能。

此外,本部门教师通过思政网站、班级QQ群、微博等联系学生。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思政教学不仅需要把握课堂,而且应积极占领学生活动的网络阵地。我部通过思政网络建设、班级QQ群、微博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互动式教学,转发和点赞弘扬社会正能量引导树立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等文章,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指路人。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教学实践较弱。根据《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实践教学要纳入教学计划,落实学分(专科1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覆盖大多数学生。”而我院在思想正理论课教学的实践环节还有所欠缺。

院系乒乓球比赛总结 篇5

乒乓球协会

年月日

乒乓球协会院系乒乓球比赛总结

我协会于 月 日—月 日进行为期10天的会员排位赛比赛在乒乓球场地进行,此次比赛是我协会本学期一个重大的活动,会长,各部长以及干事均已积极的热情突入到了此次工作中。

虽然艳阳高照,但全体参赛人员的心情却没有被影响,有的选手仍然空腹参赛,却也打出了不错的成绩。比赛过程中团体组、单打组分共明确,大家有条不紊的开展各自的工作。协会干事协助部长安排场地,发放选手号码,认真记录比赛的结果,在大家的共同的努力下,此次活动顺利结束。

本次院系乒乓球比赛准备充分,计划周密,我协会提前召开会议,公布了本次活动的主要安排,此次活动做足了准备,使得比赛圆满结束。

这次比赛的顺利完成无疑成为了我协会本学期的一个精品活动,虽然活动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注入有选手迟到等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不断改善自身,在全体会员及干部饱满的热情中让乒协的明天更美好。

乒乓球协会

乒乓球协会院系杯总结 篇6

活动单位:

2013 年 4 月 12 日

武汉科技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监察部制 第十四届“会员杯”乒乓球赛总结

一、活动简介

为促进新生间的文化交流和推动我校乒乓球运动的开展,满足广大乒乓球爱好者对磨砺自我提升自我的需要,在校团委和校社联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特举办2013年武汉科技大学“会员杯”乒乓球赛。

主办单位: 共青团武汉科技大学委员会

武汉科技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承办单位:武汉科技大学乒乓球协会 时间:4月12日上午9点 地点:青春驿站

二、活动经过

(一)活动准备阶段

购买比赛中所需物品:在活动开始前一周准备好所需的球、笔、纸等必需品,在南北苑做海报宣传板进行宣传。

(二)活动举办阶段

我们协会工作人员八点半到达比赛场地,对比赛开始进行前期准备。依次进行男女单淘汰制比赛,最终决出男女前三名,比赛结束后乒协的工作人员对场地进行清扫。

(三)活动后续阶段

将比赛结果公布于群中,并于一周之内上交活动总结,尽快颁发前三名的奖品及奖状。

三、活动总结

(一)活动长处

这次院系杯乒协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有了以往比赛的经验,我们对活动的各种准备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包括前期的宣传工作,报名人员信息的整理,比赛场地和用品的准备。对于前期宣传,我们在南北苑各做了两张宣传海报,并且对于每个协会成员我们都发短信进行了通知,应该说宣传比较到位,留心的同学都能够了解我们将要举办的活动。这次比赛报名的方式是通过短信报名,我们认真记录下每个报名信息并整理在海报上,方便比赛时记录信息。比赛结束后我们认真地清扫了比赛场地,并且将乒乓球桌摆放整齐。

(二)活动不足

这次比赛我们做了大力的宣传,参赛人员的范围比新生杯要更广,但是真正来比赛的人却并不是很多。我想现在最重要的是要用最吸引乒乓球爱好者的方式来举办活动,不能只是一味地增加活动次数,更要提升活动质量。

(三)下次需要提高的地方

我们已经举办了两次比赛,有了一些比赛的经验,但是我感觉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会员们参加比赛的热情不是很高。我们一定要抓住会员们的心,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四、比赛奖项

第一名:管理学院

第二名:文法学院 第三名:计算机学院

五、活动心得

院系共青团工作总结 篇7

1 实施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1.1 实行二级教学管理是高校扩大规模的需要

目前, 鉴于学院基层单位规模较大, 给院级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管理的幅度与层次必须适当才能提高管理效率, 幅度过大容易造成管理失效。学院管理对象即各系部, 都有各自的特点及特殊性,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业, 学生个体的差异也比较大。在学院统管追求普遍性的情况下, 很难做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实行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体制, 可以适当调整管理幅度和层次, 让每一管理层级都能做到有效管理, 学院负责对具有共性的事务进行有效管理, 则由系来考虑其自身的特殊性。

1.2 实行二级教学管理是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办学资源的需要

由学院集中统一管理转变为院系二级教学管理, 就是要使办学资源配置的主体从“学院一级”向“系部一级”转变, 资源配置方式由“计划性”向“市场性”转变, 使资源配置与专业的具体教育活动充分结合。通过充分调动系一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行管理重心的下移, 以解决一些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常常出现的资源配置失当、决策失误、浪费严重和“贫富”不均等实际问题。

1.3 实行二级教学管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与人才培养多元化的需要

进入21世纪, 产业结构的方向朝着多元化、国际化和知识经济化发展。而独立学院的绝大部分专业都是为现代服务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应坚持走有特色发展之路, 采取“开拓创新, 扬长避短, 错位思考, 差异竞争”的发展策略, 面向市场、按需培养、因材施教、服务社会。今后, 我院各系也必然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走向市场, 走向社会与企事业单位联姻, 走多元化的合作办学道路。与之相适应的, 则是柔性模块式培养计划和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

因此, 传统的以学院集权管理的教学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必须赋予系一级更大的教学管理权限以充分发挥其办学积极性,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水平。

2 角色的转变

在院系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中, 学院教务部与系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能发生了变化, 角色也在转变。

教务部是学院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 是代表学院对全院的教学进行全面管理和统一安排使用教学资源。院系二级教学管理就是从过去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 教务部从单一的管理转为“管理与指导、参谋与协调、服务与保障、检查与监督相结合的形式”, 逐步形成“目标管理, 过程监督, 分级负责, 权力下放, 反馈调控, 激励驱动”的管理新机制。其优点在于使教务部从日常的事务性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 集中精力去研究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和各类评估, 指导系部开展专业、课程建设, 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改进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以提高管理效率。

系部一级的教学管理在原有的教学管理体制下是一种被动式的管理。系部的教学管理部门存在极大的依赖心理, 教学管理满足现状, 激发不出自主发展的欲望, 没有形成各自特色。而在分级教学管理的形式下, 学院将有限的教学管理权下放到系部, 把系部真正推到教学管理第一线, 逐步成为二级办学管理实体, 这样系部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 办出自己的特色与水平。所以, 系部必须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 在实施学校总体目标的过程中, 形成自己的运行目标, 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有效地管理教学过程, 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突出教师在办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围绕系部的教学工作, 按照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 自主安排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拓宽专业口径, 开展专业方向分化, 与市场接轨, 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认真组织教学实施, 加强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 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级教学管理要求明确学院和系部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体现教学管理组织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应性, 这是建立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体制的基础。

3 系教学秘书在二级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系教学秘书的工作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的环节, 是联系系领导和师生, 系与学院关系之间的纽带, 是各种信息加工处理的中心, 起着上连下接, 反馈信息, 出谋献策和服务师生的作用。随着二级教学管理制度的深入、完善, 扩大了教学秘书的管理范围, 增多了教学秘书承担的教学管理工作。在二级教学管理中的教学秘书的主要职责。

(1)

教学秘书从事的是对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常规管理, 包括教学运行管理、教学例行管理和教学档案管理, 主要目的是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秘书应紧紧围绕为教学服务, 为师生服务这一中心环节, 负责处理具体的教学事务, 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2)

组织各专业落实各项教学工作是教学秘书另一大职能, 如教材的征订、教学计划的落实、各类考试工作等, 都由教学秘书组织完成。同时, 由于整个教学管理活动包含着许多活动的呈网络关系的系统, 教学任务的完成是由许多部门共同完成的, 教学秘书协调着教务部、各系部、教师、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 起承上启下、合理统筹的作用。

(3) 咨询反馈功能。

教学秘书还承担着向师生员工宣传学院或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的职能, 把教学管理文件传达给师生, 并主动征求和虚心听取他们对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及时反馈给院领导或教学主管部门, 做好上情下达, 下情上呈的协调沟通工作。

现在, 对系教学秘书在文化专业知识素质、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秘书更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刻明确肩上的重任。

4 二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有效实施的措施

实行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一定要处理好几方面的问题。

(1) 科学划分管理权限。

教学管理权限的划分应有科学的依据, 即“度”的把握, 划分应符合教学管理的内在规律, 既不能统得太死, 也不能草率从事, 做到事权对应避免陷入“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管理怪圈, 甚至出现“两级都管, 两级都不管”的尴尬局面。

(2) 建立健全系一级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和教学管理机制。

系作为一级教学管理的实体, 应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或教学指导委员会) 结合专业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委员会工作, 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评估和教师职称评定等重大问题决策中的作用, 使系的决策更民主化、科学化。在二级管理体制下, 系一级应深化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在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基础上, 制订系的教学管理工作的条例和规定, 进一步完善符合自身教学特点的教学管理机制。

(3) 构建系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

教学评估是实施教育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和有效手段。它可使得学院整个教学评估体系的指标应具有导向性、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所以, 系一级需要成立督导小组。而院、系的二级督导的重点应有所区分, 院督导组应“以督为主, 以导为辅”, 系的督导小组则“以导为主, 以督为辅”, 两者互为补充, 相得益彰。系的督导小组更应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这样才能逐步建立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

5 结语

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体制是独立学院教育管理适应社会发展作出的大胆改革。我院的二级教学管理模式已经实践一年, 学院要实现教学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调整管理幅度, 扩大系部管理自主权, 达到激发办学活力,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不断的推动我院教学管理水平, 切实提高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翁子健.谈高校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改革[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 (7) .

[2]马云阔.对于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认识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2) .

学院系副主任工作职责 篇8

2、协助系主任做好教学、科研和各项行政工作。

3、协助系主任搞好全系教职工的业务考核、晋级、考勤、奖惩等各项工作并督促、检查教研室、办公室等各类人员执行岗位责任制。

4、负责本系成人教育工作。组织好各类成人教育教学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5、主管本系实验室工作。制定本系实验室发展规划和管理规定,组织定期检查。

6、负责本系安全保卫、保密、爱国卫生、文体等工作。不断改善生活、教学环境。

7、做好系职权范围内的教职工办公、学生用房、财产等后勤保障工作。

院系共青团工作总结 篇9

在院党委及校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学院各基层团支部的积极配合和广大团员青年的大力支持下,我系分团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团结青年,教育青年,管理青年,服务青年”为宗旨,以“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学风建设”为总体目标,团结带领全系团员青年坚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在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有效推进了我系分团委各项工作的蓬勃发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思想教育建设为主线,培育一支政治素质强、思想觉悟 高的共青团队伍

1、开展各类传统及时事主题班团会

每年的3.15就和消费、维权、打假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一个高消费的社会群体,眼中或许只有麦当劳、肯得基、可口可乐,却不知有消协、消法,只知消费却不懂维权。为此xx系分团委在09级班级中开展315维权班会。3月29日,xx系分团委组织09级全体同学开展“学习舍己救人英雄xx先进事迹”主题班会。通过班会的学习,同学们决心放弃享受,努力地重塑自我,为以后的腾飞积聚力量,要在自己的青春里充满斗志与雄心,不甘落后,要勤奋要努力。XX年4月22日即第41个世界地球日,xx系分团委在09级学生中开展“保护地球,我们共同携手”主题团会。本次班会由各班团支书主持,首先是主持人进行主题陈辞,说明本次班会的目的、意义。另外,通过观看视频,同学们更直观的发现我们的地球在逐渐的走向毁灭,需要我们连起手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表达我们对母亲无尽的爱,用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我们对母亲的爱,用我们的心来给母亲带来最真诚的祝福,我系分团委在09级各班举办了以“母亲,我爱您”为主题的班会。

为提高我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我系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节为契机,结合我系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帮助、解决同学们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为目的,我系在心理健康活动节期间展开了内容丰富的一系列活动

2、组织各类传统及时事主题活动

为进一步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在院团委的号召下,我系分团委组织部分学生积极开展“学雷锋精神,做文明学生”主题系列活动,分别是“xx平安社区老年活动中心除雪活动”和“xx养老护理院志愿服务”,收效良好。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为此xx系分团委特组织我系第38期党校学员于4月2日对xx市烈士墓进行扫墓活动。xx系学子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爱国热情。祭扫活动结束后,党校学员纷纷表示,作为xx系的学子,他们将努力去为这份珍贵的和平,为不断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5月4日晚上6时许,xx师范学院理化实验楼广场花团锦簇,乐声飞扬,xx师范学院xx系、音乐系、美术系的青年学生在这里共同举办“激情五四,飞扬青春“——纪念五四运动九十一周年大型文艺晚会。xx系为本次晚会献上各类精彩节目,包括扇子舞、街舞、跆拳道等10余个节目。我系节目突出体现我系特色,从同学们的表演中可以看出我系学子有过硬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我系节目皆收到各位领导老师的好评。XX年04月14日,07时49分,这一天我们永远忘不了。患难见真情,抗震救灾展现人性。一周后,xx系分团委组织09级 全体同学相聚在xx馆门前为逝去的同胞默哀,为灾区里的同胞献出温情。本次活动体现了鞍师xx学子浓浓的爱心。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铭记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的民族是震不垮的民族。

二、.党建团建工作有序进行

本学期的团员发展、团籍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由于团员信息化管理系统升级,按照团市委部署,校团委将于XX年3月对全校团组织及团员重新开展信息化录入工作。我系分团委接到文件后,认真贯彻文件要求,本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于3月15日召集07级、08级、09级各班团支书、班长及组织部、宣传部成员传达文件精神,按照层层负责的工作原则,把每班的统计任务分派给各班团支书,班长协同帮助。按照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工作原则,严格依照推优工作细则,选出第38期党校学员进入党校学习。这十周的学习充实而忙碌,内容丰富而形式多样,使我系53名同学受益匪浅。本次党校我系顺利结业49人,通过率高达92.45%,另外多名学生被评为学习标兵和优秀学员。在党校活动方面我们依然奋勇争先。

在发展团员青年入党的工作上,做到党团一致,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XX年5月26日13:00,xx师范学院xx系召开了 预备党员发展大会。会议由xx副书记主持,支部全体正式党员、预备党员以及发展对象参加了本次会议。参会党员对13名入党积极分子举手逐个进行表决,13名入党积极分子全部通过,xx同志代表支部宣读大会决议,一致同意13名发展对象为预备党员。

本学期我系分团委圆满完成各项函件及通知,09—10学年下学期学期,xx系分团委共收到十几份院团委的函件及通知,我分团委持着做好每件事情的工作态度,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其中包括网络建团更新、评选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第38期党校学员名单、标识设计大赛通知、影评征文大赛通知、云南抗旱捐款文件等。

团干培训,通过对各班的团支部培训,以会代训,提高团干自身的素质和思想,以此来带动团委工作的高效率,凝聚所有团干的力量。

三、网络建团工作成效显著

1、利用网络,加强对基层团的工作的宣传

xx系分团委博客开通以来已有一个年头了,xx系分团委严格按照“让团旗在互联网上高高飘扬”的思路,建筑共青团网上阵地。博客上原本开设的“辅导员叮”、“系内活动”、“校团委通知”等专栏现已改进提高,包括“党团活动”“学生活 动”“最新动态”“最新通知”“友情链接”等专栏,通过这些专栏及时发布团的信息,通报团的工作,让各基层团干部及时了解校团委及系团委的工作开展情况。

2、利用网络,构筑联系团员青年的“网上青年之家” xx系分团委博客除了搭建博客这一平台之外,还建立了xx系分团委青年qq交流群,由本系分团委副书记做为qq群的管理员,会员11名,为各团支部团支书。另外,各个团支部也建立qq群。自qq群开通以来,不仅每天交流心得,互通有无,还吸引和凝聚了团员青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各类上传活动丰富多采,成效显著

各团支部博客、qq群开通以来,各个负责人及时更新博客,上传自己班级的各类活动,来展现学生的各种动态,通过这些也可以使班级的凝聚力得到加强。同时分团委通过链接也可以及时的了解到学生们的动态,及时的帮助、引导和鼓励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是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各项功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团的全部活力的根本标志,是“活力工程”,也是“生命力工程”,更是“希望工程”,xx系分团委在建设开放式、合作型共青团组织理念下,尝试并推行的团员信息化管理工作模式,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团建工作焕发出了新的活力,xx系分团委必将以最大的决心支 持和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切实增强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和凝聚,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高举团旗跟党走,不断巩固党的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做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青春贡献。

高校院系办公室和谐工作研究 篇10

一、高校二级学院管理及其发展趋势

1、高校二级学院内部组织功能

(1)学院层面。高校实行学院制后,学院是承上启下的机构,对外向学校负责,对内管理下属的系、所、办、中心。因此,学院成为学校领导下的一级行政管理实体,“各个学院构成了大学内的一个个管理中心”。运用帕森斯的组织机构层次理论分析,学院就是中间层的“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协调组织和任务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此,二级学院的任务环境主要是指控制组织内部事务的系统,这个系统包含学院层面的学院党政联席会议、院党委、院行政班子、院办、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学院下属的系、所、办、中心和对外服务机构等。学院层次的核心管理任务是协调学院层面各部门的工作活动和平衡属下各系、所之间的相关任务,根据规划指导系、所、中心的资源配置,协调开展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以上管理活动的目的是确保学院层面成为一个完整的工作体,达成组织的目标。

(2)系、所层面。系、研究所和中心是隶属于学院的基层学术单位,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教辅人员等组成,是“某一学科组织教学与研究的实施机构”。系、所和中心是大学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是学校的活力之源,它们运转的质量关系学校总体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直接影响学院及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系、所层面可以归入上述帕森斯划分的“技术体系”。“技术体系”的主要任务在于处理组织的实际“产品”,如实验室的科学家、教室的老师等。

2、二级学院的办学自主权

(1)学科建设及科研管理权。即学院有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统筹全院的科研与科技开发,根据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组建起一级学科或学科大类下的跨系、跨专业研究机构,具体抓好科研开发、成果鉴定、社会服务等工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加强学院内的联系,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增进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往,促进多学科的联合与交叉,推动相关学科的优化组合与融合,培育学科新的增长点,促进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2)教学管理权。即有权统一组织和协调学院内部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权力,学院有权统一负责全院课程的调整和设置,有权根据社会的需要设置招生的种类、专业和规模,有权与各行业、各部门开展联合办学与交流合作,及经学校授权后,可直接与国内外高校或企业集团开展学术交流和国际化教育等。

此外,学院还应有学生管理权,即学院可根据学校授权对学生进行奖惩、考评和处分等,管理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学院办学自主权的落实,有利于大学学术事业的发展遵循教育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规律,增强学院的活力和社会适应性,从而提高大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学院可成立由学科带头人组成的院学术委员会,负责学术事务管理,并建立院行政与院学术委员会相互协调、分权治院的管理机制,充分重视学术委员会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及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决策作用。

3、二级学院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从世界教育发展角度看,放权的二级学院管理模式是发展趋势。目前世界上教育比较先进的国家,学校的职能机构都非常少,法国大学主要有三个职能机构组成:行政委员会、科学委员会、教学与大学生活委员会,美国、日本等国校级职能部门都在十个以下。这样一来很多日常事务都由学院进行管理,并且一些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人才招聘、职称评定等都由二级学院完成,而学校在这些管理中仅起到协调和监督的作用。

二、校园管理方面的不和谐问题

1、校园管理

首先是办学缺乏科学决策,许多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不尊重教育规律,在涉及学校的发展和规划等方面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存在着盲目追求发展目标的现象,忽视客观条件的约束,发展目标定位过高。其次是民主作风不深入,密切联系群众不够,教师队伍除了整体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外,教师的数量也急需增加,很多教师是超负荷上岗,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学质量的保证。再次是体制改革滞后,经费投入跟不上规模发展,有些学生甚至抱怨大学校园的学习条件还赶不上高中校园,影响了教学的正常开展;最后是高校校园腐败潜滋暗长,校园腐败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要求格格不入,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范和整治,必将危及科教兴国的大局以及先进文化的生成与传播。

2、学术风气

首先,学术风气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中有下降趋势,学术抄袭、学术敷衍、教学敷衍以及滥编书、滥出书等现象己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其次,“官本位”意识对高校学术风气形成不断的侵蚀,普遍缺乏一种对科学与学术的敬畏之心和虔诚之心,取而代之的是对“行政权威”羡慕,而在一个崇尚“官本位”和树立“行政权威”的大学里,不可能出现良好的师风和学风。最后,学术标准的严重缺位,评奖本身也可纳入这一自然过程,但问题是许多评奖活动必要的人力和经费投入的代价太大,以致根本无法操作,仅凭印象、杂志级别、出版社级别、是否是名校、甚至人情因素等非学术因素来定夺,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学术的混乱局面。

3、思想道德建设

首先是诚信体系受到很大的威胁,近年来,大学生诚信观淡漠,诚信行为缺失,其境况令人担忧,己成为大学校园中不和谐的杂音,为和谐校园建设设置了巨大的障碍。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行为中的诚信缺失、学生经济行为中的诚信缺失等几个方面。

三、高校院系办公室职能及其工作现状

1、院系办公室职能

(1)服务职能。服务是办公室工作的主要职能,应遵循构建和谐院系中的整体性原则,即为领导服务、为教师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院系办公室是院系领导对学院进行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的管理机构,是教师处理日常事务的办事机构。院系办公室的日常性事务包括:组织会议、处理信息、内部协调、公关接待和信息发布等和人事、行政、教务、科研、财务等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

(2)协调职能。协调是办公室工作最能够体现动态性原则的一项重要职能。在实际工作中,院系与学校其它各部门之间、领导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会不断的产生不同的矛盾与问题。办公室作为管理系统的中枢,必须通过有力的措施协调各种动态性的关系,解决组织中部门与部门、个人与部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矛盾,加强管理过程中各要素、各环节间的相互配合,消除各种不和谐现象,从而使系统内各部分的活动协同一致,保证整个院系工作的顺利开展。

(3)管理职能。院系办公室是行政管理的办公机构,承担着主要的基层管理职能,要遵循不断优化的院子。包括各种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经费管理、办公用品及办公设备的采购、执行人事考勤制度、日常维修的协调工作、以及院系领导临时安排的事务性工作等,要在工作中不断完善、优化与创新。

2、工作特殊性

(1)工作涉及面大。院系是相对独立的教学和科研单位,办公室要面向院系的党政领导、全体师生、院系的党团组织、学校的各职能部门。在高校不断深化改革与事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院系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教学和科研单位,一般由院系领导层、教研室、科研所和学生工作组等基层组织构成,院系办公室工作已逐步拓展到学校机关和党政各职能部门等各个领域。

(2)工作内容复杂。从教务管理、教学管理到对外联络、后勤管理等,大量的协调和督查事务。在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中,学校行政机关与二级学院的工作联系是通过院系办公室开展起来的,主要包括每天事务的安排,一些重要和重大事情的布置、催办与落实,各种信息的上传下达,与外部各方的联系沟通以及人事、行政、教务、科研、财务等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等等。可以说,院系办公室承担的工作任务千头万绪,琐碎繁杂,且许多院系办公室在规范化建设上还比较欠缺,工作无序、随意性的现象并不少见。

(3)工作要求高。院系高校办公室是高校的基层组织机构,发挥着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络内外的中心枢纽作用。工作必须主动思考,具有前瞻性,成员间既要独立完成工作又必须相互配合。高校院系办公室是高校基层组织的日常事务具体管理和办事的综合性机构,发挥着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络内外的中心枢纽作用。另外,办公室的主要服务对象———教师,往往带有一种“清高”思想,以教学、科研为核心,上课来下课走,缺少对学校、学院、系部、教研室等建设与发展的关注,对学校事务的参与度也不高,这与从事协调工作、管理工作的办公室行政人员产生了一种观念上的冲突。因此,由于两类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性质、工作观念的差异,办公室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对于教师数量较多的院系,由此带来的矛盾多、是非也多,众口难调。

(4)工作受重视较少。现实中,高校二级学院行政人员大部分不是行政专业出身,平时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使得他们不得不放弃所学的专业,而从事行政岗位又很难升到高级职称,不受重视或缺少关爱。尤其是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组织、协调及处理事务能力之后,渴望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

四、院系办公室和谐工作探讨

1、职能的重要性

(1)院系和谐发展的表现。院系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主要表现为: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群体组织关系的和谐、学院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和谐等等。院系和谐发展基本要求是教学、科研、学科建设、行政管理、党务工作、工会工作、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有机结合,工作上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协调一致;制度上相互配套、相互补充、完整统一;人力资源配备上合理优化;教育资源占用上人人共享,机会均等;人际关系上,相互尊重、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基本目标是实现人与人、人与制度、人与资源、人与文化之间的和谐,以达到全面、协调、持续、高效发展之目的。

(2)院系和谐的基础。高校院系办公室是在院长领导下,为全院教学、科研、后勤等服务的综合管理机构,是院系领导以及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命令的基层执行者,也是联络校内外以及全院师生员工的枢纽,院系的许多管理工作必须通过办公室主任来组织和实施。因此,和谐的院系办公室工作室是营造院系和谐的基础。

2、和谐工作探讨

(1)和谐管理。院系办公室要根据学院工作内容及特点对原有的各项常规工作的规章制度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首先保证办公室工作的规章制度与规范要围绕院系主体工作目标的实现来建立。在不违反国家法律和学校有关规定与规范的前提下办公室工作的各项工作制度都必须以有利于院系整体工作目标顺利实施的原则。要通过规定岗位职责,实行目标管理,形成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运转机制,用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引导各项工作在规范的轨道上流畅运转,既可大大提高办公室的整体运行效率,也可有效避免闲时无所事事、忙时手忙脚乱的现象。院系办公室管理任务繁杂,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手段,科学分工,使办公室组织内部的融合力大大提高,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系统。

(2)和谐观念。变被动的“办事”为主动的“参谋”,提高辅助决策水平,办公室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办好领导交办的日常事务,还必须在学院的发展、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思考,变被动为主动,主动为领导出思路、想办法,当好参谋和助手。办公室人员经常与各个层次、各个部门的人员相互联系、沟通,信息更灵敏,思路更加开阔,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涌现。办公室人员要充分利用这个优点,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的广泛收集校内外各种动态信息,吸收他们先进的工作思路及做法,及时提供给领导参考。并结合实际,协助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此外,承担参谋、协调、服务及管理的院系办公室,其服务对象是教师,在知识密集、人才荟萃之地承担繁杂的服务工作,办公室主任及办公室工作人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

(3)和谐关系。学院的领导在配备人员时,应持慎重态度,岗位的设置要合理,既不能出现一人多岗,又不能人员超编,人员上岗要通过竞聘方式产生。办公室要吸收具有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经验的人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用人机制。院系办公室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团队组织,不同的成员个体组成了这个整体。个体自身的和谐发展以及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和谐理念实施的现实基础。

(4)人文关怀。有些学校不允许行政管理岗位人员通过自己努力转换为教师岗或科研岗,这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也扼杀了高校行政管理岗位人员的上进心,约束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这会导致学校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工作效率降低。学校和学院应加强对行政人员的人文关怀,加强行政人员的业务水平,提供培训、指导等机会;对行政人员的工作成绩要充分肯定;对行政人员的成才定向给与指导;对有深造意向和能力的行政人员,鼓励其向高学历和高职称冲刺。让办公室等行政人员觉得在高校从事管理工作并不是低人一等,有来自周围的社会认同感。有了这一系列的人文关怀,承担繁杂事务性工作的办公室人员就会觉得“前途有盼头,工作有劲头”,而且能极大限度地挖掘行政人员的潜力,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

3、和谐管理目标

(1)提高管理效能。和谐的多元性、包容性决定了高校院系管理的复杂程度和运行难度。办公室处于诸多矛盾焦点和政务、事务中心,许多麻烦事、得罪人的事都难以回避。办公室成员要善于化解矛盾,避免冲突,既各司其职又互相包容,通力合作,提高管理效能。

(2)过程合一。院系办公室管理重在过程。管理的过程就是各个成员将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战略意图、规章制度内化为师生员工自觉行动的过程,这个内化的环境应是和谐的。管理的过程要体现人性化,对教师而言,切忌用命令主义的简单方式,对来访的学生则应诚恳相待,主动为他们服务。

(3)提升管理品位。管理与品位的结合,代表着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基于和谐管理,个体发展的和谐是不够的,更要求年轻的教育管理干部发展要个人目标与院系的管理目标相一致,最终实现与社会发展相和谐,与时代发展相和谐。工作中要妥善处理高校院系管理中的各种复杂关系,调整心态,为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宽广的平台。

总之,在院系办公室中,倡导和谐理念强调就是办公室管理者身体和心理的和谐,精神和身体的和谐,也就是人格的统一和谐。人格的和谐是人自身发展的动力,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办公室管理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和谐,再到整个院系组织的和谐,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后一个的和谐有赖于前一个层次的和谐。院系办公室管理者不断地拓展管理能力,和谐地发展自身,为所服务的对象—教师和学生建设一个和谐的环境,创造一个有利于学术和个性自由发展的平台,完成时代赋予高校基层管理者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张仲仁、赖昌南:论高校二级学院管理的四个环节[J].法制与社会, 2007 (7) .

[2]骆峤嵘、苏朝辉:如何充分发挥高校二级学院的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6 (9) .

[3]骆峤嵘、万文海:我国高校二级学院管理模式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7 (1) .

上一篇:美术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下一篇:安大法学硕士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