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沟通与新媒体

2024-10-03

风险沟通与新媒体(精选7篇)

风险沟通与新媒体 篇1

附件3 阿荣旗疾控中心与公众风险沟通工作机制

一、指导思想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风险沟通中,建立面向公众的信息反馈制度,通过专业的沟通人员,采取专业的沟通方式与公众沟通,将卫生专业术语通俗化,回复公众所关注的,倾听公众的需求并使之与其沟通,认同人民的恐慌情绪。

组织领导

1、阿荣旗疾控中心与公众风险沟通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林鸿鸣(旗疾控中心主任)副组长:张春长(旗疾控中心副主任)

张银华(旗疾控中心副主任)

成 员:张兆勇(旗疾控中心办公室主任)

梁 冰(旗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科科长)盛吉富(旗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梁 超(旗疾控中心检验科副科长)高 智(旗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科长)朴守一(旗疾控中心地方病科科长)孙兰英(旗疾控中心门诊科科长)郭天骅(旗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马德全(旗疾控中心传染病科科长)

2、领导小组下设卫生办公室及工作组。办公室主任:张兆勇(新闻发言人)成 员:周德玉、房堃、陈晖

二、工作职责

1、了解信息的主要接收方的信息需求;

2、实事求是公开目前事件的事实和进展情况;

3、针对事件处置采取的措施和行动;

4、发布公众应采取的保护自身安全的行动;

5、确定采取何种发布方式,如新闻发布会、发布新闻通稿还是其他方式;

6、针对出现的谣言,进行核实,做出澄清;

7、针对可能提出的问题,选择最佳的回应方式。

三、工作要求

要及时让公众知晓事件地进展情况,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公众,给公众提供有用的信息最佳的利用时机。同时,在整个时间处理过程中,要及时将事件的各种动态情况传递给公众,采用定期或不定期发布信息的方式,是整个事件处置的过程透明化,让公众知晓。

要安抚公众的情绪。新闻发布中发言人应特别注意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使公众认识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事态发展及其他危害,使公众保持稳定的情绪,做出有利于自身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决定。公众的情绪一旦失控,会造成决策环境的恶化,影响决策的正确做出。

要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向公共传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知识,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侧重宣传如何识别疾病、疾病如何防治、疾病如何传播、如何避免成为易感染人群等。通过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使公众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方法,避免出现非理性行为,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理。

风险沟通与新媒体 篇2

新形势下提升与新媒体沟通的重要性

(一) 提升检察机关社会沟通能力是司法公开的要求

现代法治理念要求, 司法应该具有公开性, 正义应该是看得见的正义, 公民知情权必须保障。司法公开最重要的一个方式就是社会沟通。沟通能力包括倾听、表达、争辩等多种能力, 沟通的目的是了解别人和让别人了解自己。在新媒体时代, 任何个体和团体都是媒体参与主体, 媒体成为社会沟通的最有影响力的平台。

(二) 提升检察机关社会沟通能力是新媒体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当今世界已进入新媒体时代。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兴媒体, 不仅使新闻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 而且人人都有“麦克风”、互动性大大增强。在新形势下, 政法机关面临着空前开放、高度透明、全时监督的舆论环境。如果对网友的诉求无动于衷, 对网友的批评不闻不问, 对热点法治事件漠然置之, 就可能引发网络舆情, 给政法工作造成被动局面。网民的情绪得不到有效疏导, 还有可能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三) 提升检察机关社会沟通能力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举措, 也对检察机关进一步践行执法为民宗旨、改进工作作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察机关应该坚持开门搞活动, 认真听取包括网络意见在内的各种建议, 切实把问题找准、把原因剖析透、把整改措施落实好, 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 努力把检察工作和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检察机关应对新媒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理念落后, 认识滞后

部分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没有意识到网络也是民意沟通、疏导情绪的渠道, 没有意识到网络的强大力量, 对网络舆情重视不够, 对负面信息的危害估计不足, 认识不到网上的小问题可能引起大风波, 存在麻痹大意现象, 认为本辖区和现在舆情风平浪静, 没意识到现代网络媒体的无地界性和后续发酵可能性。

(二) 方法陈旧, 应对不足

部分检察干警不研究舆情传播规律, 网络应用技能掌握不好, 遇事有畏难情绪, 应对舆情无从下手。手段也只停留在封、堵、捂、盖、删等简单的方法。危机意识淡薄, 遇事反应迟钝、表态不及时, 信息不透明, 甚至出现失语、乱语现象, 不当的处理方式反而引发媒体的质疑和炒作, 引发信任危机。

(三) 人才缺乏, 制度欠缺

有部分检察机关没有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没有具体宣传人员, 没有相应的技术检测手段及时发现网络舆情的苗头, 网络舆情收集手段相对落后, 应对措施启动相对滞后, 应对舆情的工作制度不健全, 民意沟通机制形同虚设, 没有舆情风险的预防机制, 没有形成风险评估、舆情监控、应急响应、事件处置的一整套长效工作机制。没有落实宣传人员的激励和责任追究机制, 没有形成宣传工作网络等。

检察机关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的途径

(一) 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打铁自身硬

从办理好每一起案件, 制作好每一份法律文书做起, 保证案件从程序到实体都不要出现瑕疵,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建立健全办案风险评估制度, 重视办案安全, 文明办案。对重点案件建立舆情档案, 研判其以后是否可能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而引发舆论危机, 及早防范。

(二) 坚持检务公开

透明度决定公信度, 要通过开展检察机关开放日、各种宣传活动等, 让社会各界了解检察工作、理解检察工作。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 创新新闻发布形式, 加强与网民的互动。强化检察机关自有媒体信息发布功能, 建设好检察机关官方网站以及官方微博, 打造“阳光检察”新平台、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新载体, 及时发布重要检察新闻和公开阶段性的工作成果及典型工作经验、推出的新举措、新机制、查办的重大典型的案件等。

(三) 加强培训, 建立机制与队伍

积极建立新媒体沟通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和具体工作机构, 成立专门的涉检舆情监测评论队伍。认真组织干警进行信息化科学技术培训和新媒体基础知识培训, 提高干警加强新媒体沟通能力建设的自觉性;认真研究制定应对涉检舆情的预案, 及时收集涉检网络信息, 定期发布舆情通报;掌握涉检舆情的发展及媒体关注焦点, 有针对性地发表评论, 释法说理, 回应民声。

(四) 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充分利用新媒体

风险沟通与新媒体 篇3

关键词:新媒体;检察工作;社会沟通

2013年1月7日召开的全国政法宣传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同志提出:要着力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要求我们的检察工作既要研究新形势下政法工作规律特点,又要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既要利用新媒体向社会传送信息,又要关注社会的回应,增加舆论的“正能量”。曹建明检察长在全国检察长会议上表示,检察机关要积极推进门户网站、检察微博建设,增强信息发布、在线交流、咨询问答等功能,加强与群众的互动交流,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一、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讯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具体包括网站、微博、论坛、微信、手机短信、数字电视、数字杂志等,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发布式样新、社会影响力强等特点。据有关报道,我国现有网民数量达6亿多人,每年接收微博、微信、短信、电子邮件等即时信息总量达500多亿条,这表明新媒体交流方式已成为社会的主流,成为人民群众生活、工作的一部分,用好新媒体、增强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也成为基层检察院在信息化条件下增进检群沟通、密切检群关系、引导社会舆情的重要方式。

首先,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沟通有利于检察机关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各单位通过开通检察官方微博、论坛、微信、在线互动问答,设立检察宣传专栏、网络访谈、网站互链等方式公布检察信息,实时接受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监督;向群众提供网络维权求助和法律咨询,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展开对简易案件的处理,及时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其次,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沟通有利于群众支持检察工作,提高检察工作效率。群众通过网络信访举报提供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增加了办案线索来源;对检察工作提出批评建议,便于我们及时自我敦促改正;群众的疑难困惑或不满及时向检察机关反映,有利于寻找到正确的解决途径,避免了不和谐因素的产生。再次,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沟通有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及时揭露网络谣言,维护公平正义。

二、新媒体对检察机关的影响

新媒体飞速发展,不断影响和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网络的力量日益得到群众的重视,为检群沟通提供了多种途径和手段,对于强化检群沟通,密切检群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搭建了检务公开的新平台。开通的检察微博、QQ、邮箱等在了解民意、搜集线索、发布案情、传播法治理念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拉近了和人民群众的距离,方便群众了解检察工作,提升了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开辟了检察宣传的新领域。及时、准确发布检察工作信息、专题报道、典型宣传等,能更清晰、直观、立体地展现检察惩治犯罪、维护公平正义的形象,可以及时回应群众心声和诉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密切检群联系。拓宽了舆论引导的新途径。新媒体以其开放性、多元性、平等性和互动性,成为社会舆论引导点的有力竞争者,弥补了传统媒体传播特点单向式的不足,利于检察机关了解民情、汇集民智、解决民怨、引导事态进程。营造了接受监督的新环境。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传播时空制约,舆论的形成逐渐多样化、全民化,为社会公众宣泄情绪和表达意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通过检察机关门户网站网上举报、网上直播、征求意见、受理中心等栏目设置,将检察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更好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新媒体给检察工作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对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能力、执法公信力和与新媒体社会沟通能力提出了新挑战。检察机关只有不断提高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转变执法观念,才能提高与各类媒体沟通的能力。当前检察机关在新媒体时代下社会沟通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思想观念重视不够。对新媒体网络的监督普遍认识不足,对网络舆情重视不够,对负面信息的危害估计不足,网上的小问题也可能引起大风波。能力建设重视不够。不少干警的思想观念跟不上新媒体发展环境,缺乏对现代信息条件下新媒体沟通工作的学习和了解,缺少应对网络舆情的学习培训,应对网络舆情常力不从心、顾此失彼。队伍建设不足。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应的技术检测手段,发现网络舆情不及时,造成信息不透明,应对措施启动滞后。

三、提高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的几点措施

1.强化新媒体时代沟通技术支撑

要继续深入推进检察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集民意收集、检务公开、舆情应对为一体的平台。首先,重视检察院网站的建立和维护,提高网站的利用率,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介绍检察机关性质、职能和有关工作流程,及时发布检察机关开展的重要工作及成果,充分展示检察干警良好的精神风貌;其次,尽快完善检务公开制度,明确检务公开的范围、方式,通过检务公开平台,为人民群众及时了解检察业务、检察制度建设情况提供便捷的服务通道。最后,积极开设网民诉求通道,尽快建立完善检务微博、微信平台,努力将其打造成群众发表言论、表达意见、释放情绪的便利通道,对涉及检察机关在执法工作方式、作风方面的问题要积极主动吸纳网络民意,真诚回应网民反映的各种问题。

2.加强检察人员媒体素养的培育

一是要积极引进新媒体应用人才,夯实提高新媒体应用能力的人才基础,建设一支专业化队伍,提高应对新媒体社会沟通的专业能力。二是要加强网络技术的教育培训。力争每位检察干警都能独立操作计算机、独立收发电子邮件、使用qq进行交流,并倡导年轻干警积极利用微信、微博等应用技术,努力提升全院干警新媒体技术应用水平。

3.完善制度化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要尽快成立涉检舆情领导小组,将应对舆情纳入目标绩效考核体系;二是健全学习培训机制,上级院要将网络舆情的应对纳入业务培训范围,坚持定期进行新媒体相关知识和网络应用技术的学习和研究;三是建立舆情应对协调机制。明确舆情应对、引导各阶段的责任,主动与党委、政府的网络舆情部门加强联系,形成舆论快速回应的责任机制。建立舆情研判机制,准确分析研判网络舆情,对于重大敏感案件,认真执行办案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制定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预案。

4.增强主动性,合理利用新媒体推进检察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网络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基层检察院要充分了解网络特点,及时掌握网络舆情,收集辨别网络舆论中有价值的信息,将网络、微博、手机等新兴媒体打造成老百姓参与反腐倡廉不容忽视的渠道,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检察工作的开展凝聚舆论合力。目前,我国新媒体参与者人数众多,互动性强,检察机关要善于利用这一传播优势,积极宣传检察机关良好的工作作风及社会成效,努力回应民众关切,有效引导舆论走向,凝聚各方力量,为检察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推动检察工作深入有序开展。

儿童与新媒体研究报告 篇4

新媒体对儿童娱乐方式的影响

之前看到过一篇文章名为《新媒体一代还会做游戏么》,讨论的是新媒体时代对儿童户外活动的影响,文中指出,有报告称,过去在儿童中流行的户外游戏已经不复存在,诸如跳房子、跳皮筋、各种儿歌之类的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对新媒体时代的孩子来说,这些游戏令他们迷惑不解。事实上,从网络上检索“儿童与新媒体”出来的字条就不难发现,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热议程度之深可见一斑。

以我个人所见,就当下对儿童产生主要影响的新媒体形式主要还是手机、网络等形式。当然,在信息社会发展到日新月异的21世纪,很多人主张网络已经不再属于新媒体范畴,因为其普及程度之广、影响之深跟传统媒体相比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我觉得就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来看,还是把网络归到新媒体范畴比较科学,毕竟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现状还不是很成熟,并且各种新奇古怪的社交方式、信息传递方式正在网络上不断出现,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互联网宠儿会是谁,下一项互联网革新技术会是什么。

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觉得我们家附近的小孩儿好像少了好多,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觉得我们家似乎比别人家少了一件叫做电脑的家电。一切都来得毫无征兆,新媒体就这样迅速而又悄无声息地渗透着,从东部到西部,从农村到城市。新媒体在给广袤的中国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改变着新一代城乡儿童的娱乐、游戏方式。

我们着一代是俗称的90后,也是新媒体发展的亲身体验者和见证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幸福的受益者。事实上,新媒体给儿童娱乐方式带来的改变,在我们这一代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90年代初出生的孩子似乎正是处在这样一个新媒体带来变革的交点上。这种显著的变革性透过地域与城乡分化体现出来,当东部城市儿童已经开始玩电脑游戏的时候,西部农村的孩子可能还在玩打弹珠、派卡片的游戏。而在我们之前的一代人,由于电脑网络等的新媒体技术尚未发达,可能同龄的城乡孩子都会在打弹珠,都会在拍卡片。

我出生在浙北农村,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对新媒体带给儿童娱乐方式的变化深有体会。可以说我们是从弹珠、卡片中走出来的一代,而且也是 1

弹珠、卡片中出来的最后一代(我这里所指的弹珠卡片一代是指接受传统娱乐方式成长的一代),我本人就亲睹了曾经在我们小时候风靡的弹珠、卡片是如何渐渐走向没落并直至消亡的。而跟我们同龄的城市孩子对弹珠、卡片式游戏方式似乎就显得陌生多了,因为他们中有很多人的家庭里在他们小时候就已经拥有电脑、拥有游戏机了,所以他们的游戏娱乐方式就早早地与新媒体联系在一起了。在现实的同学间的交往中,这种不同游戏娱乐方式的成长环境带给人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具体会表现在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有时候我觉得这种差别都会对人的性格产生影响。

比如我同学中的城市孩子他们普遍会对一些新事物比较敏感,会更愿意去尝试,而跟我一样的在传统游戏方式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对此显得比较拘谨,就是有好奇心也会显得小心翼翼。我们平时常说的农村孩子比较质朴,城里孩子比较活络,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新媒体发展带来的影响。

从地域上来说,新媒体的发展是将孩子的娱乐游戏从家外带到了家里。随着新媒体的逐渐普及,儿童的娱乐游戏方式开始出现很大变化,很多数码电子类的游戏开始占据孩子的主要游戏时间,这一点从简单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就能得到体现。

记得在10年前,在上网还不是很流行的农村,学校对于小学生的日常游戏主要有两禁,即止进入游戏机房和禁止进入台球房。在那个时代,游戏机房和台球房是被看成小学生学坏的两大“祸害”。再回过头来看看今天的游戏机房和台球房,用惨淡和没落两个词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人去楼空,在不少乡镇,这种游戏场所早已相继关闭,完全失去了市场。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随着家庭生活的改善,家庭电脑、家庭游戏机成为了孩子不再外出“鬼混”的很好诱惑。

现在经常听到比我长一辈的人会不停地感慨:现在的孩子真是不会玩。其实他们发出这种感慨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新媒体发展带来的儿童游戏娱乐方式的改变。以我个人的接触体会为例,有时候我经常会有这种感受就是随着我们这一代长大成人,似乎我们家周围的小孩儿突然就少了好多,好像断代了一样,后来细细一想,其中当然有计划生育、晚婚晚育等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而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家中的小孩儿都各自呆在家里玩自己的游戏,这就造成了表面的一种假象,他们很少像我们小时候那样,由于家中没什么可玩的,成天跑在外面,天黑了还

不回家是常有的事,那时候家外是孩子绝对的游戏娱乐场所。而现在,这种儿童游戏的地域格局已经发生变化,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也是正在发生变化。

其实讨论不同时代游戏娱乐方式的优劣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每个时代的儿童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游戏方式,都有他们的童年记忆,但是儿童游戏地域从家外转向家里的现象却不单是生活方式的变化,同时也应该是一个社会问题,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我们知道在互联网技术比我们发达几十年的美国,他们的儿童接触网络、热衷网络会比我们早好多年,他们曾经走过的路正是我们现在在走的路。但是,当面临同样境遇的时候,我们必须意识到就是中国的家庭构成与美国是有很大差别的,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正在取代中国原有的家庭格局,并不像大部分美国家庭那样会有多个子女。那么,我们现在的儿童从家外游戏走向家里游戏就意味着他们中有很多人与同龄人一起游戏娱乐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这里面牵涉出来的可能就是更大的社会学领域的家庭结构与独生子女方面的问题了,在这里我们单纯地从媒介角度看,新媒体是将孩子从户外带向了室内,它对孩子成长方式、社会认知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而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这层面上来说,新媒体发展带来的变革将是巨大的,它会通过影响儿童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从游戏对象角度来说,新媒体发展给儿童娱乐方式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从跟人玩到跟机器玩,从集体游戏到小众可能是个人游戏。在没有新媒体技术支持的年代,儿童的娱乐方式主要是靠多人的组合来形成的,所以集体游戏是主流的游戏方式。但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儿童的娱乐游戏提供了很多便捷而又有趣的平台,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网络游戏。很难想象二十年前的儿童会坐在桌前对着一样东西长达几个小时,甚至半天,但是新媒体时代这种情况已是屡见不鲜了。

新媒体时代儿童更多的游戏娱乐方式是很少的人或者个人就能完成,跟机器玩似乎成了一种很时尚,也是很便捷的娱乐方式。如此一来,儿童娱乐方式的私密度就会大大增加,也就是说游戏成为了一件很私人的东西,甚至存在很多个人隐私成分。这里面我们就要考量一下儿童游戏的本质了,高尔基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孩子在游戏中有目的地去观察、回忆、想象,去运用他们已有的有关周围生活的知识。游戏前要想玩什么,怎样玩;游戏中要想办法发展

游戏的内容,解决游戏中出现的困难,协调同伴间的关系,思维和语言都在积极活动之中,并最终达到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目的。另外,儿童在游戏中模仿成人的劳动、生活,也就在游戏中学习社会,他们在游戏中体验着热爱工作、热爱劳动的感情,学习着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人与人的关系。在游戏中要遵守游戏的规则,要和同伴友好相处,为了游戏的需要控制自己的行动,所以在游戏中还能培养儿童团结、诚实、遵守纪律等良好的品质。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游戏的更多意义是儿童在互动过程中成长,而新媒体技术发展带来的儿童游戏私人化程度的提高对孩子的成长是有不利因素的。

当然,在今天的儿童游戏中也会更多的涉及互动、合作的东西,比如网络游戏开发出了连击功能,有多人同时进行的方式,但是这些方式毕竟都是隔着网络这一层隔膜的,还有很大一部分甚至是虚拟的,他与现实的人际交往和互动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所以我想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儿童娱乐游戏方式的变化还是应当引起社会、家长的关注的。

当然,我们也能看到新媒体对儿童娱乐带来的其他很多好处,比如游戏形式的新颖多样、游戏方式的突破地域限制,还有很多通过网络等新媒体进行的儿童游戏对开发儿童智力、提高儿童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是其他常规娱乐方式所不大达到的。

最后,我觉得新媒体的发展肯定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新媒体对儿童游戏娱乐方式的影响也是不容人左右的,我想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发展必定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成熟的过程,新媒体也不例外。正如我前面说到的,每个时代的儿童都有属于他们的娱乐方式,新媒体就是当下儿童的娱乐时尚,我们大可不必、也无法去走回头路,只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如何让儿童趋利避害地去运用新媒体是社会、家长要思考的问题。

浅谈新闻与新媒体的关系与发展 篇5

与发展

单位: 姓名:

2015年12月22日

【摘要】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各种传输、接收产品,让各式各样的传媒工具形成网络化,并逐步占据了人们的生活。这就是所谓的新媒体。自诞生以来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媒体在业界的繁荣也使得学界对其研究进一步加强,很多专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了研究。这些新媒体在带给人们快捷生活的同时也对报纸、广播、电视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就迫使原有的传统媒体必须认真思考对策,来维持其生存竞争能力。

【关键词】新闻、传统媒体、新媒体

一、引言

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它不仅是电视新闻新的重要载体,借助于新媒体能使新闻更加有效的被大众所接受,同时它还有着其他方面的功能,因此对电视新闻与新媒体的关系进行研究,确立关系、调整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概念的解释

1.新闻

新闻,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文章文体,它是指在报纸、广播、电台、互联网等媒体上使用的,用来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2.媒体与新媒体

所谓媒体就是指用来传播信息(新闻)的媒介,也就是宣传报道的平台,如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等。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网络等传播方式,以及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

现如今电脑也已成为了传统媒体,其实过去没有传统媒体这一说,自从新媒体横空出世以后,其他媒体似乎都老了,过时了。不过新媒体的确有横扫一切的架势。就像苹果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亚马逊重新定义了书店,特斯拉重新定义了汽车,淘宝重新定义了商店,新媒体的出现重新定义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同时也颠覆了媒体组织内容生产的方式。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最深刻的表现在与用户的关系上,新媒体是把用户作为受众、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资源,把用户受众的信息作为自己最大的财富,把满足受众用户的需求作为一切的出发点。

三、新闻与新媒体的关系

1.新闻需要新媒体为载体传播,但新媒体不单单只传播新闻。

新媒体的发展将是未来媒体发展的新趋势,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单一形式的完成的对于信息的传播,而新媒体是集传统意义的媒体的基础上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开发创意完成的对于信息的传播加工以及新的诠释的一种新的媒体概念。我们 知道,新闻只是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的传播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平台,也就是一定的传播载体,而新媒体却不仅仅是用来传播新闻的,新闻只是新媒体传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云时代媒体的平台化、可视化和定制化将成为新的特点、新的趋势,不管时代怎么变,媒体的形态怎么改,但媒体的使命都不会变。媒体就是要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尽可能快、尽可能广、尽可能深入地把信息传递给受众。

2.新媒体的产生拓宽了广泛的新闻市场

新媒体的诞生虽然改变了传统媒体中新闻占主导地位的局面,但是却为新闻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和全新的发展机遇。也可以称作是第五媒体。新媒体的形式随着生活科技以及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瞬息万变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体现了受众群体对于信息的抓取更加的深入,希望得到更大程度上的互动,以及对于信息的重新自我诠释,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经历参与其中获取自己最想得到的信息。

新媒体技术的诞生是人们将平面媒体信息获取的枯燥性,延迟性,非互动性等不足的方面加以整合,运用数字技术,无线技术,和互联网三方面改善了受众群体对于信息量冗杂以及信息质量残损的劣势,使得信息在保证量的基础上更加能使多个受众群体得到及时的沟通交流反馈,达到了市场,受众,市场反馈的良好循环模式。更大程度上的清除了信息的冗余。以信息通讯技术为支撑的互联网等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一定程度上使得新闻的受众更加地广泛,时间上更有随意性,地域更加地广阔,接收传播的速度也更加地快,这就为新闻业提供了一个更加广泛的市场,有利于推动新闻业的进一步发展。

3.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产生很大的冲击

然而在看到新媒体带来广泛市场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其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互联网传播的不仅仅是新闻,还包括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迅猛发展,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方面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都对传统的报纸、电视及电台新闻传播造成了冲击。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最深刻的表现在与用户的关系上,新媒体它是把用户作为受众、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资源,把用户受众的信息作为自己最大的财富,把满足受众用户的需求作为一切的出发点。

打开边界,构建创造和共享的开放平台,与用户高度融合,众包众筹,深度融合,共同提升价值,这才是未来的社会媒体化的方向。

新一轮的三化正在蓬勃兴起,对媒体而言,全世界都一样,我觉得大家都处在一个起跑线上,快鱼吃慢鱼,谁都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弯道超车,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今后的媒体必然成为一个大融合的平台,把内容、渠道、资源,媒体和受众连在一起,那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游戏等各种内容形式不再被割裂,像PC、手机、ipad、户外屏幕、可穿戴设备等,各种端口渠道在同一个平台上操控,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是媒体还是受众,是组织还是个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意地点使用终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

未来像手表、戒指、眼镜、汽车、桌子、洗衣房,甚至一切物体都可以变成媒介的入口和出口,云平台将是世界最大的资源库、最实 用的月光宝盒。

读图时代早已经到来,有人做了比较,把每周最热的十篇新闻,放在四大网站的要闻区,点击量是十万级的,然而同样的内容用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它的点击量能够达到百万量级。微信上视频的功能的快速发展,使得朋友圈不再是文字传情,像短视频、微视频正在抢夺越来越多人的眼球,有了互联网世界的确运转加速了,网络生活就是追赶着太阳24小时的日不落,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注意力越来越稀缺,可视化的表达与交互可以使受众瞬间接收、快速理解,轻松的体验全新影像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进步,还将打造出全新的信息形态,给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将会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另外对传统媒体产生冲击的是定制化,报刊订阅和电视遥控都不能与今天的定制化同日而语,网络可以根据每一个人不同时期的习惯、爱好和行为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它的准确率之高,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自己。

有个案例:女孩在社交网站上留下的信息让商家捕捉到了这个事实,大数据时代店主比父亲更了解自己的女儿,也许是利益所求,现在媒体也主动地运用大数据分析,像今日头条,他们根据受众在特定情景下的信息需求,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准确地推送不同的内容,未来大规模的个性信息定制将成为可能,更满足人们个性化、信息化的需求,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特定信息的阿拉丁神灯。

四、新闻和新媒体关系处理及对策

从目前新媒体和新闻的关系来看,新闻的发展离不开新媒体,我们应该从进一步促进新闻业发展的角度对新闻业如何借助新媒体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是抓住新媒体所带来的巨大机遇,调整新闻业,积极促成新闻行业的转型,使新闻行业的发展适应新媒体的发展。二是认真分析当前环境下人民大众对新闻的接受问题。须知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和传统媒体下受众的特点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地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对新闻的接受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对新闻进行采编,使新闻能更好地迎合大众的口味,从而提高新闻的阅读量。三是积极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竞争挑战,合理引导新闻企业间的竞争。新媒体环境下,能够参与新闻发布的媒体越来越多,这就使得这个行业的竞争变得十分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积极的应对挑战,引导他们之间的竞争,使他们向有序合理的方向转变,从而推动整个新闻行业竞争力的提升。四是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跨媒介进行媒体转型升级。跨平台的新闻生产成为传统媒体创新和融合的主要趋势,在经营方面也逐渐显示出成效。从去年开始,美国《纽约时报》的订阅量首次超过广告收入,这与其大力推进开发跨平台新闻制作密不可分。而一开始就以互联网起家的美国《赫芬顿邮报》等新媒体也推出了移动终端的电子杂志,单一平台的媒体即使是新媒体,也开始显出不足。传统媒体探索媒介融合,进行跨平台新闻生产,除了对媒体人的素养和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外,也面临如时效、设计、投入等实际问题。跨平台的新闻生产,要求不同的媒介之间既要有合作,也要有分工。现在很多读者不完全是通过报纸头版来关注某个感 兴趣的新闻,而是用搜索引擎的关键词聚合新闻,或者关注微博及论坛的热门话题排行。‘母媒’和延伸出的新平台‘子媒’,应根据信息及媒介的特性来优化配置,为不同平台打造个性化的内容,而不是把同质化的内容复制一遍。

五、结论

传统媒体积累了广泛的社会资源,聚拢了优质的人才资源,形成了巨大的品牌资源。这些因素,都是推动融合发展的有利条件。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固步自封,“关起门来过小日子”。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如果我们无动于衷、望而却步,就会失去话语权。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把内容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是当今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和利用好这些新技术,走出一条内容和技术双轮驱动的融合发展之路。

在推进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特别需要开放的思维、连接的思维、共赢的思维。融合发展,绝不应该是关起门来搞融合,而要有借力发展的意识。

参考文献:

风险沟通与新媒体 篇6

一、单选(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A.1986年 B.1987年 C.1988年 D.1989年

2.邓科主任指出,称自己是政府化妆师的是下列哪位新闻发言人?

A.王勇平B.王旭明 C.武和平D.毛群安

二、多选(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1.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邓科主任指出,媒体对批评性报道的用力,来源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媒体本身的属性变革。

B.邓科主任指出,媒体对批评性报道的用力,来源于整个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政府的变革。

C.邓科主任指出,市场化媒体的兴起改变了整个媒体的生态格局。D.邓科主任指出,政府化媒体的兴起改变了整个媒体的生态格局。

三、判断(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邓科主任认为,当代的中国新闻正处于转型期,以王勇平为代表的新闻发言人的经历,正是其中的缩影。

正确 错误

工商部门如何与新闻媒体加强沟通 篇7

当下,我国正处在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媒体化的时代,公众对行政职能部门的关注和监督更加密切与深入。如何提升应对媒体监督的能力,既是是代发展的外在要求,也是工商机关履行职能的内在需要,在日常监管和执法办案中涉及的消费维权、食品安全监管、商标广告监督、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管等经常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因此,正确认识媒体,加强舆论分析,把握相关技巧,抓住媒体特点是加强与媒体沟通必须注意的问题,把抓好,处理好。

一、加强舆情分析,掌握媒体关注情况

舆情分析是指围绕公众舆论焦点,从自身职责出发,进行深入分析,并拿出应寻方案的一种研究工作。开展舆情分析工作,能够为社会公众呼声,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维护良好市场秩序打下基础,创造条件。因此,我们应当逐步建立舆情收集和研判机制,及进掌握新闻媒体对工商工作的宣传报告情况,掌握公众舆论的动态变化情况。

工商机关履行职责的涉及面很广,与经营者、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从这个角度讲,与新闻媒体有很大的共同点。

越是社会关注度高的事情,越需要工商机关注意,新闻媒体当然也会随时追踪。如果能够针对新闻媒体的报道进行整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其中的最新热点或者趋势情变化,那么对于工商机关了解社会各界的关注对象、收集舆情信息、掌握公众舆论动态情况,有很重要的帮助。

二、坚持学习培训,主动面对新闻媒体

有不少地方的工商领导干部,对媒体、记者有种怕的心态。实际上,这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他们怕自己不会说、不能说、不敢说,担心自己在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面前露怯。这就要求基层工商机关的领导干部在平时多下功夫,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加强学习培训。

对内应认真学习工商法律、法规知识,认真研究总局和地方工商局出台的支持经济发展政策,认真钻研工商业务知识。对外,当当广泛了解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情况,熟悉地方党政的经济发展部署,随时跟踪了解辖区经营者、消费者普遍关注、关心的问题,做到辖区情况了然于胸。这样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可以做到情况明、思路清,正确把握基本方面呈,不犯原则性错误。

作为执法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对一些基本数据、基本法律条款、基本经济政策掌握得非常清楚,要对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现状、成绩、难点熟知,对重要事件、人物等要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这样,在介绍情况、回答问题时,能够

抓住要点,沉着自如,得心应手。

三、抓住媒体特点,把握舆论宣传重点

从新闻报道角度看,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和电台等新闻媒体都有不同的受众群,这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善与不同媒体进行沟通合作。一般来说,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与新闻媒体打交道,主要有以下5种形式:⑴举行新闻发布会;⑵发布新闻公报、声明、谈话、新闻通稿;⑶组织记者集体采访、单独采访;⑷针对新闻媒体的采访申请,进行书面答复;⑸通过政府网点和有关新闻网站发布新闻信息。,有利于引导公众舆论朝着健康、公平、公正的方向转变,有利问题本身的正确处理或者受善处置,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有利于维护工商机关的形象和声益,就可以根据事情的主题、内容、时间、紧急程度、本部门权限以及公众的关注程度和实际效果等。与新闻媒体进行密切合作。

当然,发布信息时要做到准确无误、不遮掩,不模糊,不虚假。可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提供信息。尽可能让媒体准确掌握情况,全面客观报道。对于一些负面报道,要有大局意识,客观分析,正确对待,尽早及时提供权威、真实、全面的数据或者信息,让社会公众了解实情,了解工商机关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和取得的实际效果,从而在舆论导向上掌握主动。切忌反应迟缓,回避问题,避免出现社会公共急需要了解而职能部门又保持沉默的现象。

上一篇:西峡游记一恐龙遗迹园作文500字下一篇:传媒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