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2024-05-14

项目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精选8篇)

项目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篇1

分析林业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林业是广义农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森林保护、造林、育林、采伐。林业不仅是工矿、交通、建筑用材的重要来源,而且是一些轻工业与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更重要的是它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具有改造大自然的多种功能。如果一个地区森林覆盖率能达到30%以上,且分布均匀,可以显着改变农牧业生产条件,减少或避免风、沙、早、涝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促进农业稳产高产,反之,就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一、我国林业概况

我国幅源辽阔,气候多样,森林资源丰富。我国林业贯彻“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指导方针,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取得了显着成绩。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与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比较表明:森林面积持续增长:森林面积增加1596.83万hm2,森林覆盖率由16.55%增加到18.21%,增长了1.66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净增8.89亿m3,年均净增1.78亿m3,全国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森林质量有所改善,林种结构渐趋合理,林业所有制形式和投资结构趋向多元化,局部地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

二、我国林业管理

由于我国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在开展林用地保护时,必须在科学性、实用性、长期性、稳定性原则的前提下有所侧重和区别。在西北干早地区要以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为目标;在华北、中原等土地利用率高的平原地区,不但应该保护现有的林地,绿化荒山和退耕还林,还应该重点抓道路两旁、河渠两旁及城镇和村庄周围及内部的绿化;在南方丘陵地区,则通过加强保护林地和绿化荒山、退耕还林等措施,在保护和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前提下,更多考虑如何合理开展林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我国林业建设存在不少具体困难和矛盾,首先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缺乏水资源,自然条件恶劣,人们连吃饱和生存问题都未解决。在华北和南方地区,由于人们对植树造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制定有效的`措施来解决绿化荒山和退耕还林工作与短期经济利益的矛盾。特别是在山区还需要妥善解决移民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必须从以下多个方面同时采取措施才能有利于林业的发展。

(一)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林地保护和绿化祖国不能只靠几个部门、靠少数人来实现。必须进行全民动员,对群众的宣传应该广泛利用电视、电影、广播和报纸等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宣传绿化的意义和我国的林地保护政策用群众理解和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如采用实例报道、编制宣传片等方式。特别是在每年3月12日植树节前后,进行一周集中宣传,让人人都能受到教育。

(二)加强法制管理,加大经济处罚力度

毁林事件基本都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发生的,在很多毁林事件中都可看到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上世纪90年代我国实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林业保护和绿化的规划可参考这种方法,也可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为了保证规划的切实可行并能顺利实施,规划可采用先由下至上汇总规划指标和方案,然后再由中央制定规划指标,并逐级调整规划,最终将指标落实到村或责任人。

(三)国家应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政策

林业生产具有生产周期长、收益迟、经济利益低等特点,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如:建立绿化补偿基金,对已承包荒山者,实行退耕还林者,要在经济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关照。鼓励不同所有制的投资者进行开发,可采用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四荒”使用权拍卖和独资、合资等各种形式进行多元化的投人与开发。林地使用权至少保持50-70年不变,承包者在经营期有继承权,允许转让。

(四)森林保护和绿化工作要有科学的方法指导

开展全民绿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因此在实施森林保护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如自然保护区内严格禁止采伐;其它公益林采取以保护为主,有计划的进行少量的间伐并更新;经济林坚持植树与采伐相结合,采用轮伐、间伐的方式,严格控制短期内的采伐数量,避免采伐破坏生态平衡,实现以林养林的目的。总之,我国林业工作应该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管理”的政策,真正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高。

三、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包括林地生产力和森林再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持久地保持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不断提高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等。

(一)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关注林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效益,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政府调控和政策的支持。要完善产权制度,保障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调动社会各界造林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应采取多种方式对林业产业的投资者给予合理补偿,保障投资者利益,如: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继续对林业实行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贷扶持政策;有关金融机构对个人造林育林要适当放宽贷款条件等。

(二)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

在政策的基础上,只有法律的强制实施作为保障,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才能顺利进行下去。尽管我国颁布了《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但是人们的林业法律观念不强,违法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具体工作中存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以权压法的现象,使党和国家有关保护森林资源的政策难于落到实处。因此,为使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顺利实施,就必须在立法上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在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生态利益。在执法方面,加强管理,坚持依法治林,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

转变政府职能,把森林资源管理职能从企业中剥离出来,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同时要不断增加对林业的技术投入,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生态技术创新,从而提高林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我国林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只有借鉴国外林业的先进经验,才能建立和完善林业发展的新机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林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改革林业管理及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是各级政府和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当务之急。提高企业持续的竞争能力,增加其持续竞争优势。

项目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篇2

本文将对绿色大厦的物业管理从现实需要、经济可行性到各项物管工作的实施分解进行全方位阐述。

一、现实需要

(一)国内能源供给及消耗

根据国家统计局2月26日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原煤产量38.7亿吨,原油产量2.11亿吨,天然气产量1301.6亿立方米,折合标准煤32亿吨;而同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2.6亿吨标准煤,我国能源的供应现状已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而用能分布分别为工业耗能占70%、交通耗能占10%、建筑耗能占20%,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发布研究数据时指出维持工业耗能在目前基础上增长不超过20%,交通耗能在目前基础上增长不超过30%,建筑耗能最大可增长为占耗能总量的25%,即建筑耗能需限制在1 0亿吨标准煤以内,否则将无法更好地支持工业与经济发展。

而我国的建筑耗能从2000年到2014年已由2.89亿吨标准煤增长至超过8亿吨标准煤,增长超过两倍,建筑节能运营已势在必行。

(二)绿色建筑运营的效果

据业内专家统计,如果维持每年新增绿色运营建筑项目300个,新的五年计划内将节能87.6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229.8万吨,节约水资源0.9亿吨,可在循环材料使用3.3亿吨。

二、经济可行性

通过对大厦进行绿色建筑认证,更新物业硬件,改善物管服务细节,通过提升楼宇使用者的满意度来提高物业资产价值,达到多方共赢。目前深圳市场较为认可的绿色认证为美国LEED认证、中国国家绿色建筑认证及深圳绿色建筑认证。

(一)LEED-EB运营认证

美国LEED-EB运营认证为面向物业运营阶段的认证体系,主要面向物业管理范畴,其分为认证级、银级、金级和铂金级四级标准,在办公物业投入运营一年后即可开始申请,工程方面通过对物业内设备进行一系列的节能、环保更新改造从而达到相应的认证等级,该认证目前已成为众多的大型跨国公司租赁办公物业的重要评价指标。

费用:以深圳中心区某座200米塔楼(建面约8万平方米)为例,申请LEED-EB金级认证需费用约RMB1 20万元(合1 5元/平方米),认证时间1~2年。若项目已通过LEED建设期相关认证,则单独申请LEED-EB金级认证除需必要的注册、咨询费用外只需进行少许设备升级即可通过;若项目未通过LEED建设期相关认证,根据以往案例,国内甲级写字楼通过LEED-EB金级认证的设备升级费用为300~800万元,极个别项目需1000万元以上的升级费用。

收益:提升了大厦的硬件品质和资产价值。国外研究数据显示,通过LEED金级认证的建筑能源使用可减少24%~50%,企业可降低8%~9%的运营成本,物业价值提升约7.5%,租金增加约3%。同样以上述项目为例,认证前后收益对比如表1所示。由此表可知认证后一年收益增加768万元,两年内可收回认证后收益,另外物业增值3亿元。

(二)国内绿色建筑评价认证

对深圳项目而言可遵循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有住建部国家标准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一、二、三星三个等级)和深圳市地方标准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铜、银、金、铂金级四个等级)。国内的绿色建筑标准目前正在被各级政府鼓励实施并予以相当额度的财政补贴。

政策:根据深圳市颁布的《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同时通过国家二星级以上、深圳市金级以上评价标识的绿色建筑,可以同时申请国家和本市的财政补贴”;而根据《深圳市建筑节能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对于绿色建筑工程,获得深圳市认证的,可分别按铜、银、金、铂金级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不超过5元、15元、30元、60元的标准资助,获得国家认证的,可分别按一、二、三星级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不超过1 0元、20元、50元的标准资助。单项资助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费用:据业内工程经验,绿色建筑的认证费用与同标准的LEED认证费用非常接近。

收益:申请住建部二星以上认证或深圳地方标准金级以上认证,上例中深圳中心区大厦最高可获200万元的节能财政补贴。

(三)节约电费

利用冰蓄冷技术,该技术是利用夜间电网低谷时间,利用低价电制冰蓄冷将冷量储存起来,白天用电高峰时溶水,与冷冻机组共同供冷,而在白天空调高峰负荷时,将所蓄冰冷量释放满足空调高峰负荷需要的成套技术。

从能源的合理分配角度来说,节约了能源,因为发电站是根据用电的多少来决定开启多少负荷的发电机组的。大型的机组的频繁开启、关闭是对机组有巨大损害的,而且很麻烦。如果可以做到机组不停机,就将天然能源利用得更充分了,要做的这点,不可能让人们晚上生活。但是,机器可以工作,这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世界能源和环保日益重要的今天,冰蓄冷作为我国电力移峰填谷,提高电网用电负荷率,改善电力投资综合效益和减少二氧化碳、硫化物排放量来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有着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波峰波谷电价差异明显,如表2所示。

高峰期的电费为低谷时的将近四倍,所以充分利用夜间低价位的电能来制冷储存,并把储存的冷量用于补充日间的制冷量,又可以为租户大幅度节省能源费用。

若在冰蓄冷系统结合使用大温差的冷冻水(5/1 2.5摄氏度)、变频水泵、高效变频风机、变频控制的冷却塔等技术可进一步节约能源消耗。

三、物业管理各项工作实施分解

通过对现有物管工作的改进,在建筑的运营生命周期内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大厦使用者的舒适度,重点关注室外空间的维护、水电消耗、满足环保要求的清洁、设备用品的采用、废弃物管理、室内环境的质量保持等方面。

实施途径:通过对物业工程设备维护和日常物业服务两个工作主线的工作流程及内容的改进完成上述目标。

(一)物业工程设备维护

1、尽量选用本地生产的清洁、设备用品,其中如油漆、胶水粘合剂等材料选用低VOC挥发值的产品,以减少对大厦内生活、办公者的伤害。

一般采购物品成本由以下构成,本地化的采购除了可节省费用外,从全社会角度亦可节约交通运输、仓储等方面的能源消耗(见图1)。

2、监控记录大厦用水量。通过对半年至一年的用水用量、用途等方面的分析,统计整理各种设备的用水消耗,对用水量较大的设备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如在保证冲净的情况下调小大小便器的冲水量以及水龙头的单位时间出水量等。

对大厦内主要用水洁具依据LEED基准标准设置,如表3所示。

在实际应用中,面盆龙头由于采用1.3L/min的流量控制,水流量过小,经常出现洗手冲洗不净而不得不延长使用龙头时间,从而使用水量更大且降低了使用效率。经多次试验决定采用2L/min的龙头水量控制为较经济的方案。厨房龙头也是因为水量过小的使用原因进行实验而更换为6L/min。

3、监控记录大厦用电量。通过对半年至一年的用电用量、用途等方面的分析,统计整理各种设备的用电消耗,对用电量较大的设备实施针对性的改进。如更换使用能耗更低的节能灯管或LED灯;对裙楼、塔楼屋顶冲洗涂刷浅颜色低辐射值的涂料以减少吸收阳光辐射热等;加装太阳能热水器等。

根据对大厦内各时间段内电器使用情况及当地各时间段内电费价目的比较分析,找出用电规律及成本优化方案(见图2、图3、图4、图5)。

通过分析,用电高峰时电价较高,用电低谷时电价较低。较为经济的用电方案为,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下用电削峰填谷,转移用电时间。空调冰蓄冷可有效地提高低谷用电降低高峰用电。

同时将室内灯源更换为更节能的T5灯管及LED等,进一步降低能耗。通过节能改造,大厦内照明用电量将为1 0.6W/m2,低于美国标准的1 4W/m2。

4、实时监控室内空气质量。并按需要进行改进。如使用过滤效果更好的空调过滤网,通过过滤掉室外空气中PM2.5的含量保证室内人群的呼吸健康;对室内出风口的二氧化碳监控,适时增加室外新风供应,避免室内人群由于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产生疲惫困倦。

使用MERV13级以上的滤网,该级滤网过滤复合平均粒径的微粒效率如表4所示。

在租户装修施工结束后,所有室内装饰层安装完毕,需对室内进行吹洗工作,一般要求如下:

(1)进行吹洗时,必须为每平方英尺建筑面积提供1.4万立方英尺(396.4立方米)的外气总量,同时保持至少60 F (15.6摄氏度)的内部温度,并保持不超过60%的相对湿度。

(2)为每平方英尺建筑面积送入至少3500立方英尺(99.1立方米)的外气后,空调方可入驻,并以至少每平方英尺0.30立方英尺/分的外气通风速率或设计的最小外气通风速率(二者中的较大者)进行通风。在吹洗期间的每一天,空调使用前要开始至少3个小时的通风,并在使用期间继续通风。吹洗应持续到向空间内的每平方英尺建筑面积送入1.4万立方英尺(396.4立方米)的外气总量为止。

同样在租户装修施工结束后,所有室内装饰层安装完毕,需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测试,方法如下:

(1)所有测量应该在建筑使用前进行,但在正常使用时段,建筑通风系统在每天正常启动时间开始运作,在空气测试整个期间在使用模式下以最小的室外空气流动速率进行操作。

(2)建筑应该完成了所有内表面装饰,包括但并不限于打磨、门、油漆、地毯和吸声瓦。鼓励但不非得要求非固定家具,比如工作间和间隔装好用于测试。

(3)取样点的数量将根据建筑的大小和通风系统的数量而改变。对于使用一台独立通风系统的建筑的每一部分,取样点的数量不少于每2.5万平方英尺(2323平方米)一点,或者对于每一相邻楼面面积,不管哪一个面积大一些,都包括有最少通风和最大的假设空气来源强度的区域。

(4)取样位置一般位于距离地面表层0.9米至1.8米区间,此区间一般为室内人员坐立呼吸的高度区间。

(二)日常物业服务

1、室外清洁时,使用环保清洁产品,减少有害化学物质的产生,从而避免空气污染、化学径流造成的水污染。

2、景观维护时,使用人工修建、灌溉,减少能源消耗并更有效地用水灌溉。

3、室外角落处的虫害防治及时清理,防止侵蚀与沉积,防止灰尘及颗粒物污染空气。具体措施有:打扫卫生,维修结构,对机械设备和存活生物进行管控;重点监控可能窝藏虫害的景观设施;维护建筑外围护结构,防止虫害侵扰;采用无毒和毒性最低的方法进行虫害监控和管理。

4、废弃物品的分类回收。提供各种诸如废纸、废玻璃、废电池等分类垃圾箱,同时加大纸张、纸箱、含水银的灯管、废电池、旧家具的回收利用。制定垃圾管理计划、垃圾处理审核追踪记录表、大厦易耗品垃圾追踪记录表等。并号召大厦住户/租户遵守垃圾管理计划中指定的操作程序。

5、制定大厦禁烟规范。并在大厦醒目处树立禁烟标志,具体禁止在大厦室内、主出入口8米范围内、可打开的窗户附近及室外新风引入口的区域吸烟,以保证大厦住户/租户的健康和防止有害烟雾污染到大厦室内。

6、制定室内害虫综合治理措施,目的减少大楼租户及维护人员暴露于潜在的危险源,如杀虫剂、生物及颗粒物,这些都会对空气质量、人体健康、大楼装饰、大楼系统及环境不良影响。具体措施为,在使用最低毒性杀虫剂以外的杀虫剂之前必须向业户发出施药通告,除非遇到紧急情况。如果必须紧急施放杀虫剂,则必须在施放后24小时内通知业户。

7、编制清洁用品采购、使用追踪表;清洁设备使用、维护追踪表;杀虫剂使用记录等,通过实时追踪保证以上工作的高可靠性。

项目管理的现状与发展 篇3

摘 要项目管理产生迄今,经历了传统的项目管理和现代的项目管理两大阶段。目前我国的项目管理知识已渗透到各个领域,PMP资格考试进入中国,已建立了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这标志着中国项目管理学科体系的成熟。本文对项目管理发展历史及我国项目管理现状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项目管理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项目管理;发展;现状

有项目,就有项目如何管理的问题,项目管理作为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领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时产生,并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逐渐成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是指把各种系统、资源和人员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项目管理是一种弹性的管理方式,运作时将专家召集到团队, 任务完成后再回到各自的职能部门。与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同,项目不是通过等级命令体系来运作,而是通过所谓“平面化”的结构来实施[1]。

一、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

根据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将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即80年代前为传统项目管理阶段,主要采用职能管理方法;80年代后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主要采用过程管理方法。所谓过程,是指能够带来结果的系列活动,更明确地说,就是利用资源和方法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系列活动。一个大过程中可以包含若干个小过程,即过程网络。一个过程的输出可以是另一个过程的输入,即过程之间有相互影响和作用。系统地识别和管理这些过程,特别是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所谓的过程管理方法[2]。

项目管理不断升温,现已成为全球管理的新热点,目前项目管理在发达国家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成为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电子、通讯、计算机、金融、投资、制造、咨询、服务以及国防等诸多行业,90 年代开始应用于医疗领域和医院管理领域,用财富杂志的话说,21世纪是项目管理的世纪[1]。

二、我国项目管理现状

在中国,近年来项目管理也逐渐受到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大专院校纷纷设立项目管理院、系,招收项目管理专业研究生,举办项目管理研修班等。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员(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PMP)资格考试,授予PMP资格,已进人中国,PMP与MBA、MPA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三大热门专业。

我国的项目管理已从工程建设领域扩展到IT、金融等行业,并正在向各个领域渗透。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项目管理的应用面还不够广,发展速度也相对缓慢。尽管许多项目名义上实施了项目管理,但存在着管理人员对项目管理的认识不足、理解不透,甚至有一些认识误区的现象,影响了项目的实施效果。对项目管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

(一)重形式轻实质

据调查,国内大多数工程公司,设计院,目前对项目管理基本上是形式上重视了,实质上忽视了。或者重视的程度或力度不够。

(二)项目管理体系不完善

它反映在工程公司抓项目管理,有的过程和内容还没有管,或管得粗浅,未成体系。如一个设计项目的成员中,不配备某个专业的负责人,项目经理和公司经理肯定会认为项目无法运作,但一个项目没有配备进度计划工程师,或没有配备费用控制工程师,项目经理或公司经理却可能认为可以运行。这说明项目管理实质上是被忽视了。

(三)项目管理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工程公司,设计院的状况是,创造项目产品过程的技术水平不低,经验丰富,公司为之投入也多。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几家公司真正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用赢得值原理进行费用、进度综合控制的。有外国公司评论,目前中国还很难找到有能力独立管理现代大型工程项目的工程公司。

三、促进我国项目管理进一步发展的若干思考

《幸福》杂志刊登文章说:“项目管理将成为未来的浪潮。在下一个10年中,项目经理的队伍将迅速壮大,成为我们所创建的核心人物。”我国的企业应该充分认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项目管理机制。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的项目管理事业的发展,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如下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全面推广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

在具体的实践中,不同行业的项目表现为不同的类型、规模和复杂程度,而且不同的项目对类似的过程也有不同的侧重。因此,常规的项目管理方法体系需结合各行业项目的特色不断充实与完善,如工程项目管理、国防项目管理、IT项目管理、研发项目管理[4]。

(二)强化政府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项目管理中尚有许多工作仍需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组织进行。如尽快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完善和制定行业标准以及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的评审和考核制度[4]。

(三)完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我们应在吸收国外相关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项目管理的具体发展情况,不断充实完善我国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4]。

(四)改进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规范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定工作[4]。

(五)项目实施过程中强调沟通与协作

曾有机构调查得出,90% 的项目失败不是由于技术原因,而是沟通失败。畅通无阻的信息沟通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项目沟通包括与客户的沟通、与合作伙伴的沟通和企业内部沟通。与客户的沟通是项目沟通中的重点[5]。

(六)项目要进行风险预测和管理

风险管理规划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可能出现的环境条件,对将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出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解决方案。在市场经济下,特别是我国已经加人了WTO,企业面临着许多风险,具有风险观念是非常必要的[5]。

(七)创新思维

有一种观念认为任何工作都可以当作项目来做,此话听起来有些极端,其实反映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一项工作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作业”,看重的是它的重复性,按现有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处理就可以,一切都可“循规蹈矩”。如果我们强调的是这项工作的独特性和一次性,它就是项目,独特性是项目的风险所在,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往往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需要因事因时因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所以创新思维是项目思维的显著特点。把所有工作都当作项目来做,实质上是强调了做任何工作都要有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要能够在现有水平上有所提高[6]。

(八)瞄准全球化,与国际接轨

我国项目管理公司要参与国际竞争,就需从合同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方面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大型项目不断上马。很多正在进行的或已完成的重大工程,如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北京2008奥运会工程建设、上海交通运输建设、京沪高速铁路、东北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等均蕴涵了巨大的项目管理市场商机。所有这些无不说明我国项目管理新时代的到来,未来几十年将是项目管理人才施展才华的年代[4]。

参考文献

[1] 郑碧莲.以项目为抓手的项目管理法.中国医院院长.2007年1期.41-42.

[2] 袁经勇.谈工程项目过程管理与程序.化工设计.2001.11(3):31-33.

[3] 胡德银.重视项目管理.化工设计2002.12(2):12-17.

[4] 骆殉、马红霞.项目管理发展综述.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第5期:28-29.

[5] 赵晓玲、杨春晖.项目管理的应用与发展.化工技术经济.2002,20(6):41-44.

[6] 缪燕燕.项目管理精髓何在.工业技术经济.2006,25(10):124-126.

作者简介:

项目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篇4

刘书培

(新疆科信学院,新建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以不确定性为特征的竞争环境向现代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并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思维方式,扬弃传统人事管理和国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理念,逐步建立适合我国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观念理论、行为模式,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在以胡锦涛总书记“和谐”发展观的前提下和本着我国的现实情况,倡导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传统人事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思维与战略思考

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应走出传统人事管理的误区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崭新的和重要的管理学领域,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人事管理的范畴,在人才观念、人才选拔、绩效管理、薪酬激励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深受经济竞争环境、技术发展环境和国家法律及政府政策的影响。作为近20 年来出现的一个崭新的和重要的管理学领域,它已远远超出了传统人事管理的范畴。但是当前很多人对人力资源管理存在误解,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只是换了一个名词而已。其实不然,从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到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其实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走出传统人事管理的误区,这些误区已经成为制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瓶颈”,如果不能尽快地从这些误区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难以发挥其重要职能和作用。

1.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了新的管理模式

传统的人事管理把精力主要放在员工的考勤、档案、工资、合同管理等比较简单的、行政事务性的、低技术性的工作上,被定位为后勤服务部门,曾长期被人们忽略和轻视。到了20 世纪90 年代,随着企业基础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人们所强调的“科技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在这一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以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和薪资激励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得以确立。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人才实行动态管理而非静态管理

传统人事管理对“人”实行的是静态管理。在静态的管理方式下,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实行的是“终身制”,人员岗位相对稳定,人们多年来养成的那种求稳定、求安全的思想至今还根深蒂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实际上是鼓励了员工的惰性,助长了员工不思进取的思想,对于员工个人的发展和企业目标的实现都是极为不利的。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人”实行动态管理,企业对人才实行聘用制。随着市场机制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人才流动、人才跳槽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猎头公司、现场招聘会、招聘广告以及人才网站等等,为各类人才的流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既满足了企业的用人要求,也满足了人才的求职需要。于是有了职业经理人的跳槽,“能人”的流失,有了“空降兵”的不期而遇,有了“百万年薪”的应运而生,个人简历、面试和求职已经成为人们非常熟悉的字眼。应该正确地对待组织内部与组织之间的人员流动,因为“活力来源于流动,流动产生活力”,应该让人“动”起来!只有合理的人才流动,才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长处,挖掘人的潜能,才能使企业充满活力,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3.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第一资源

传统经济学中把企业使用的资源归纳为土地、劳动和资本三大生产要素,这样一来,就把“人”的作用同“土地”和“资本”的作用等同起来了,湮没了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最宝贵的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企业使用的基本资源不外乎有形的人、财、物和无形的信息与时间。我们又可以根据其根本性质不同进一步归纳为“人”和“物”两大类,而财、物、信息与时间都可以归入“物”这一大类中去,因为物是死的、硬的、被动的和理性的,而人是软的、活的、能动的和感性的,是人操作机器,人设计产品,人提供服务,人制定战略,人决定组织的目标等等。任何一个企业或组织如果没有一支强有力的、高素质的、高效率的员工队伍,要实现其战略目标是根本不可能的。

4.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以人为本”

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是以“事”为中心的管理,将人当作一种“工具”,强调一切以事业为重,个人要服从组织的需要,很少考虑个人的兴趣和要求,对组织中的人力资源是重使用,轻开发的。近年来,业界人士在挖掘和整合各种可以利用的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之后,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人力资源,于是激励机制的建立受到了空前的关注。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把人当成组织中最具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因素,更加尊重人的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把激励当作人本管理的核心,组织要为人才搭起一个施展其才能的舞台,为他们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强调以人为本。

5.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当成资本而非成本

传统人事管理把人力仅仅看成成本,将人力当成一种负担,这是对人的一种消极的看法。而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当成资本,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的投资(主要包括教育培训费用和卫生保健费用)而形成的,对人的这种投资是能够带来更大、更长远的效益的,这是对人的一种积极能动的看法。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这种人才观念人们已经达成共识。而人力资源管理受经济、技术、国家宏观政策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的影响,在人才观念、人才选拔、绩效管理、薪酬激励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重要的是我们要适应和把握这种变化,尽快地从传统人事管理的误区中走出来“, 适者生存”的定律是永恒的,正如达尔文在他的进化论中曾经提到的:“自然界中能够生存下来的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能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

二.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把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转化为适合本国企业特点的可操作性的制度、手段和途径

我国大多数企业由于没有十分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完善的工作流程实践,难以提炼成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因而电子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不高也就在所难免。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都是从国外借鉴而来的,加之中国具体的国情,并且缺乏一批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这样就很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目前,我国企业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人员很少,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大多是缺乏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经验的新手,致使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旧停留在表层上。

2.对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意义认识不清,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综合能力不高, 注重操作性而忽视战略性、系统性

虽然已有很多企业将人事部门改换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但功能转换方面以及角色的扮演上并无显著的改变, 如忽视业务市场需求对人才的要求,不重视人才的培训开发, 低水平激励, 把人力资源等同于一般资源看待, 难以实现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性缺乏或不完善, 较少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只有一小部分企业建立起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实现科学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大多处于二线参谋部的位置, 有关部门调查广东省部分企业时发现, 30 %以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行政管理同属于一个部门, 缺乏专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才, 通常由2 —3 名员工承担规划、招聘、考核、薪酬、福利、培训等方面的日常工作, 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更没有能力实施系统、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3.缺乏合理的用人和留人机制, 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

在国企中, 用人机制的“官本位”色彩较浓厚, 在用人方面仍未摆脱论资排辈的观念。在人才使用上不灵活, 过于谨慎, “重用人才”往往简单地体现为提高专业人员的行政级别, 较少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使企业内部的竞争机制难以体现出来,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发挥。一些优秀人才纷纷流向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在一些民营企业中, 由于低水平的管理模式和落后的人才观念, 更谈不上用人和留人机制,使得企业的优秀人才常常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 无论薪酬高低, 企业都难以留住人才。

4.对人力资源开发培训认识不足, 培训内容和方式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

尽管人力资源培训对企业员工和企业自身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是:(1)认识不到位。(2)许多企业对员工培训既无科学、系统的计划, 培训方式和内容又缺乏针对性,随意性大, 难以取得理想的培训和开发效果。(3)缺乏充足的培训经费, 我国企业界一般认为, 对员工培训和开发是一种成本支出, 谈成本控制, 往往首先砍掉员工培训和开发费用, 一些企业甚至停止培训, 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人力资本的投资会激活其他资本, 为企业创造效益。

5.绩效考核体系不严密

表现在考核指标的设定与评价标准的确立不够科学、合理, 考核流程不当, 绩效考核没有和员工的绩效改进相结合, 客观上削弱了绩效考核的意义;组织常将考核结果做多方面用途, 通常一次考核事件的暴光频率高, 主管所承受的压力也愈大困扰也愈多。主管基于这些顾虑, 不愿真正实施考核。造成有的绩效

考核走过场, 流于形式, 先进成了“轮流坐庄”, 以至于最后主管不想考, 员工不愿被考,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也没兴趣组织。

三.对我国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1. 建立培养一支合格的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 是实施人力资源科学管理的基础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管理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数学、社会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专业化工作, 有其科学系统的学科理论、方法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应当掌握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和心理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深刻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 熟悉业务流程, 了解财务、营销、核心技术、顾客服务、竞争对手等企业各方面的问题, 必须能够从人力资源角度为其他部门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2.建立起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来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能, 促进企业成长。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企业人力资源经营的关键环节。包括三个方面: 战略层面的全局把握、操作层面的科学管理、体系内在的协调统一。(1)要根据诸如“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企业?”这样的宗旨性问题确定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方向和内容, 以及管理模式(包括指导思想、企业文化、高级管理人员的选拔、薪资策略、激励机制等), 制定出支持企业战略实施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有关研究表明, 企业应按现有人才需求结构和市场发展要求建立20 %左右的人才储备规模。(2)根据企业的长中短期目标来确定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方案, 如管理政策、制度等。(3)以人力资源部门为轴心, 构建协调统一的具体实施结构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不仅包括专职人员, 而且包括企业所有管理者。作为直接使用者, 只有当各级业务经理真正实施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 人力资源的作用才能凸显出来。

3. 实施人本管理, 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把人才留住、用好

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企业持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决定性因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员工不仅是企业实现经济目标的要素, 也是具有自身追求和社会价值的个体, 企业不仅需要会识人、用人, 还必须育人——关心员工的个体需要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因此, 必须树立人本管理思想, 如实施柔性化管理、公平对待、尊重员工个性发展, 鼓励创新, 关注员工的社会生活, 设计多系列的职业通道, 实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创造人性化的“软”“硬”环境等。

企业是一个微型社会, 企业的内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职工的满意度。软环境是指企业的文化环境、人际关系、舆论环境等;硬环境是指企业的工作环境、休息环境、娱乐环境等。在物质水平较高的时代, 尤其要强调软环境的营造。企业软环境的营造重点要抓沟通和尊重。人之相交, 贵在沟通, 生活中有好多事情, 原本不大,常常因为缺乏应有的沟通而酿成大事, 最后弄成坏事;尊重是人的精神需要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大量事实表明一个受尊重和一个不受尊重的人, 其工作状态和工作劲头不一样, 受尊重的人常常产生一种归属感和温暖感, 而这种归属感和温暖感又会大大激发起工作热情和干劲。因此企业的各级管理

者应通过加强各个层次的沟通和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来改善企业的软环境, 从而提高职工的满意度, 把人才留住, 把人力用好。总之人本管理思想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人文关怀, 它更加依托管理者的身体力行, 而不是仅仅依靠制度文本。.科学选择培训和开发方法, 为员工提供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机会

为使员工在受训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培训的内容、方式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为了做好这一工作,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做好培训需求调查, 在实施培训前搜集企业发展所需的员工技能、知识结构、工作业务特点和员工个人发展需求等综合信息, 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和员工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强弱确定培训内容及先后顺序。(2)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选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法。(3)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人力资源, 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将企业的精英送出去并培养成既懂实践又懂理论的专家, 同时将大专院校的专家请进企业举办各类培训和讲座, 既节约培训和开发费用, 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5.正确认识绩效评估, 健全与完善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只有正确的考核才能产生有效的激励。首先要让正确的绩效考核思想深入全体员工的心中, 消除和澄清对绩效考核的错误及模糊认识。考核不是为了制造员工之间的差距, 而要实事求是地发现员工工作的长处和短处以发扬或改进。它既是按行政职能结构形成的一种纵向延伸的考核体系, 又是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双向的工作沟通过程, 要以尊重员工的价值创造为主旨, 真正实现“考核是手段, 激励为目的”。其次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符合企业特点的绩效考核体系, 坚持系统与辨证的观念, 切实把绩效考核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赵曙明、Robert Mathis、John Jackson:人力资源管理(第9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09

2.赵志敏: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南方人才杂志,20020

33.中国人才杂志: 2004年08/09期

4.樊友珍: 国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与启示,四川石油经济, 200016

5.何娟: 人力资源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1

26.史若玲: 工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

17.江铭强: 人力资源管理[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

8.余凯成: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

9.孙海法:价值取向对群体互动和绩效的影响,中山大学学报,2000302

10.吉不森:组织学(行为、结构和过程第10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企业发展与管理要求 篇5

客观上有阶段性的基本要求

2011.09.10

新企业好比一张白纸,此时是最好画新美图画、书新美文字的时候,基础奠定好了,企业才有发展后劲。现阶段

1.董事会要明确企业未来的成建制样式

1.1按公众公司的建制,为今后上市提前做准备?

1.2按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建制,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

1.3按有限责任公司建制,寻求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实现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大事董事会定,日常工作总经理负责。

2.管理层要有清晰的工作路线和思路

2.1管理体制的选择和定位: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

2.2管理方式的选择和定位:制度型?老板型?制度-老板型?

2.3对企业运营“规律”和“内在要求”的认识和理解:

2.4对人才的认识和人才战略的思考:

2.5对企业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科学性、渐进性、操控性的理解:

2.6对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应用和执行力的理解:

物业管理与企业发展 篇6

物业管理服务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其基本内容按管理服务的性质和提供的方式可分为:常规性的公共服务委托性的特约服务二大类。

一、常规性的公共服务(合同范围内的服务)

这是指物业管理中的基本管理工作,是物业管理企业面向所有住用人提供的基本的管理与服务,目的主要是确保物业的完好与正常使用,保证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和净化、美化生活工作环境。公共性服务管理工作,物业内所有住用人每天都能享受到,其具体内容和要求通常在物业管理委托合同中明确规定。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就有义务按时质提供这类服务;住用人以享受这些服务时也不需要事先再提出或作出某种约定。

公共服务主要有以下8项:

(1)房屋建筑主体的管理

这是为保持房屋完好率、确保房屋使用功能而进行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包括:

a、房屋基本情况的掌握。包括房屋的数量、建筑形式、产权情况、完好程度、使用状况等,将这准确记录下来,并根据实际变动及时变更有关记录,使房屋得到及时修缮与维护,保持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使用功能。其管理要点是保持其完好率,要注意建立物业完整准确的档案资料,包括各种图、档、卡、册,并及时更新记录,保持档案资料的现实性。

b、房屋修缮及其管理。包括房屋的日常保养、维修等各项工作。

c、房屋装修管理。包括房屋装修的申请与批准及对装修的设计、材料、安全等各面管理工作。

(2)房屋设备、设施的管理

这是为保持房屋及其配套附属的各类设备、设施完好及正常使用而进行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包括:

a、各类公共设备、设施基本情况的掌握。各类设备、设施的种类、分布、管线走向、变动情况、完好率与使用情况等,与房屋基本情况掌握的一样要做到准确、及时,心中有数。

b、各类设备、设施的日常运营、保养、维修与更新的管理。

(3)环境卫生的管理

这是为净化物业环境而进行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包括楼宇内外物业环境的日常清扫保洁、垃圾清除外运等工作。

(4)绿化管理

这是为美化物业环境而进行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主要包括园林绿地的营造与保养、物业整体环境的美化等。

(5)治安管理

协助公安机关对小区内的治安秩序进行管理和给和维护、清理叫卖、摆摊、喧哗等影响居民生活的行为。

(6)消防管理

包括火灾预防及发生火灾的救护与处理。

(7)车辆道路管理

包括车辆的保管、道路的管理、交通秩序的维护等。

二、委托性的特约服务(有偿服务)

特约服务是为满足业主房屋使用人的个别需求受其委托而提供的服务,通常指在物业管理委托合同中未要求、物业管理企业在专项服务中也未设立,而业主、房屋使用人又提出该方面的需求,此时,物业管理企业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其需求,提供特约服务。

特约服务实际上是专项服务的补充和完善。当有较多的住用人有某种需求时,物业管理企业可将此项特约服务纳入专项服务。

特约专项服务举例:

公共事业单位的委托服务,如代缴水电费、煤气费、电话费等;

业主家政或商业委托代购代办服务;

多种经营服务项目,如开办维修公司、装修装潢公司、家电、车辆及各类生活用品的维修公司、绿化公司、清洁公司等经济实体;开展旅游、健身、商业、餐饮业、娱乐业等经营活动;从事房地产经租、信托、中介、咨询、物业管理咨询等。

3、社会管理服务:

1、协助有关部门看站基层民主选举、人口普查、常住人口统计、赞助人口管理、计划生育等;

2、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并接受指导和监督;协助做好社会治安防范、社区冲突事件应急处理;

3、协助处理好业主之间的相邻关系。

上述三大类管理与服务工作是物业管理的基本内容。物业管理企业在实施物业管理时,第一大类是最基本的工作,是必须做好的。

同时,根据自身的能力和住用人的需求,确定第二类中的具体服务项目与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机制和服务方式,以人为核心做好物业管理的各项管理与服务工作,并不断拓展其广度和深度。

再次,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基石,企业在做好基本服务的同时能做到履行社会责任,承担起社会使命感,将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这样的企业会走的更远更好。

企业发展方向:、人才的专业化。

人才是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企业专业化的主要体现。作为新兴的行业,物业管理的专业人才还比较匮乏,要实现人才的专业化,首先要造就高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同时通过定向培养、专业培训,塑造出服务型、经营性、技术型和市场型的专业人员,并形成人才合理的储备和流动、经营管理的专业化。

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企业还要做到运营、管理、服务的专业化。通过专门的组织机构,按照科学、规范的管理措施和工作程序,使用专门的管理工具设备,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对物业实施专业化的管理。物业管理是现代化社会专业分工的必然结果,但是也不能停留在认为物业管理专业化就是成立专业公司,或是更初级的企业内部的专业中心。社会上的清洁公司、保安公司、设备修理公司等,严格来讲它们只是专项服务公司。这些专项服务公司及专业中心的出现,仅仅是物业管理专业化的初步、初级表现。

作为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企业今后更应该成为一个系统及服务的集成商和资源管理调配者。通过对社会资源的合理调配、运用和管理,使其最大限度的服务于客户。专业化发展体现在日常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公共服务与特约服务,例如清洁绿化服务、安全护卫服务、电梯维护保养服务、楼宇智能化服务、客户维修服务、公共设备

设施服务等硬性服务;对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物业咨询服务等软性服务同样也须体现出物业管理企业专业化发展的水准。、市场的专业化。

另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企业还应做到市场的专业化,通过自身的不断积累、总结,逐渐把服务做精、做专、做细,在未来的细分市场中,不管是住宅小区、写字楼、综合楼,还是学校、医院、厂房、体育文化娱乐设施,都有相对应的专业物业管理服务机构,所有的服务项目、服务标准做到专项定制,使专业化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样,会更有利于物业管理公司专业化的提高,专业化程度高了,市场占有率也会相应提高。

对于现代物业管理企业来讲的专业化,是一种基于提升管理服务质量、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规模化经营、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是涉及企业战略规划、市场营销、服务模式、技术手段、运作流程、制度规章、人力资源、品牌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科学而系统的管理发展方向,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制胜之本。

物业管理涉及千家万户,方方面面,各项管理工作针对性、技术性又很强,要提高物业管理的整体水平,降低物业管理的成本费用,就必须对物业实行专业化管理,由物业管理企业来全面负责和承担管理责任。虽然国内物业管理市场正迅速发展,需求日益壮大,然而,综观国内现在的物业管理水平,均与专业的物业管理服务有一定的差距。故此,我们一方面可以大胆借鉴香港地区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物业管理经验,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并适合中国国情的物业管理体系,同时自己也要勇于实践和尝试,构建新思路,实施新举措。

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篇7

1 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

工程项目管理就是以工程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 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 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 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凋和优化。从项目的本身而言, 项目具有以下的特点: (1) 项目的唯一性: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项目; (2) 一次性:项目不会重复; (3) 生命周期模式:项目是有起点和终点的; (4) 相互依赖性:项目常与组织中同时进展的其它工作或项目相互作用等。项目管理就是要根据这些特点, 有目的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 最终完成项目。

狭义的工程项目管理是在限定的工期、质量、费用目标内对工程项目进行综合管理以实现项目预定目标, 但这只是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 随着投资规模、领域的扩大、投资来源多样化、工程项目对环境、经济影响增强, 工程项目管理已不限于实施过程, 而是扩展到从立项到交付使用维护全过程的管理, 工程项目的实施也从施工承包发展到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等多种形式。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 其目标已不仅仅是质量、工期、费用的控制, 还要与资金筹措、风险分析、使用维护以及与所在地经济、环境等联系起来, 项目的目标、管理都应按“广义”考虑。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 除了具体的技术性方法, 还要向前后期的评价延伸, 要考虑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等等。

2 项目管理的发展

项目建设和管理为中国经济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纵观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轨迹, 自从人类开始有组织的活动以来, 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项目管理实践, 并随着时间的推移, 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项目管理经历了潜意识的项目管理, 传统的项目管理, 现代项目管理的发展阶段。在不断发展的历史时期, 人们通过努力探索, 成功地实施了一些项目, 古代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都江堰、兵马俑等项目, 这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我国对项目管理真正意义上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开始应该是利用世行贷款的项目--鲁布革水电站, 1984年在国内首先采用国际招标, 实行项目管理, 缩短了工期, 降低了造价,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此后, 我国的许多大中型工程相继实行项目管理体制, 包括项目资本金制度、法人负责制、合同承包制、建设监理制等。其他领域, 包括高科技领域在内也在不断探索推行项目管理的路子。在项目管理职业化发展方面, 中国已经建立起了造价师、监理工程师考试和国家注册制度并付诸实施, 应该说十多年来我国的项目管理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 但目前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这些工程事故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同时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究其原因这些事故无一例外的都是与项目管理有关, 都是由于项目管理不善, 管理不规范所造成的。这表明在项目管理这个领域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同时作为现代管理科学的一重要分支学科“工程项目管理”, 至今已经1O多年了。在各级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和全国工程界的努力实践下, 形成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四大特点:

2.1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建设管理方式改革相结合。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新的工程建设管理方式, 这种管理方式与工程建设的目的相一致, 是以工程项目为出发点、为中心、为归宿的管理方式, 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政府集中管理为中心的计划管理方式。这一改革极大地解放和提高了我国工程建设的生产力。

2.2工程项目管理与我国建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相结合。我国建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首先是围绕建立合格的市场主体展开的, 即形成合格的项目法人 (买方) , 承包单位 (卖方) 和监理单位 (中介方) 。这三者是围绕工程项目管理这个中心联系在-起的, 并由此形成了我国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四大主要内容: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 这四项制度是围绕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的。

2.3已经初步形成了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三个一”, 即一门工程项目管理学科理论体系、一个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体系、一大批典型的工程项目管理成功案例。这“三个一”是我国继续发展工程项目管理的坚实基础。

2.4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学术活动活跃。在大学里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造就项目管理人才。在继续教育方面, 工程项目管理的教材丰富。工程项目管理学术研究的专家、教授是一支很大的队伍。每年发表的工程项目管理研究学术论文、科研成果都很多。另外, 我国与香港、台湾和国外工程界关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学术交流活动也很频繁。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要业务内容的“注册建造师”制度, 正在酝酿建立。

但由于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快, 基础不牢, 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 (1) 没有一个白始至终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企业性经济管理组织, “项目上马建班子, 项目完工散摊子”的现象还十分普遍。 (2) 法律、法规不健全, 尽管我国已经有了相关法律、规章,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的现象随处可见, 随时可闻。有些工程没有实行招投标制, 有些却采用议标或是假招标, 大搞“人情工程”。 (3) 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本身是对拟建项目技术上、经济上及其他方面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给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为银行贷款, 合作签约, 工程设计等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但是许多投资者普遍都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而盲目投资, 往往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也为后来的工程事故埋下了祸根。 (4) 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由于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 同时, 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在前国家教委1997年新修订的学科目录中还没有列入,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正式发行的项目管理专业刊物。这表明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和重要性还没有在科技教育界取得共识, 也说明了我国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软硬环境还很落后。目前我国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和资质认定工作多偏重于承包商和监理工程师方面, 忽视了对业主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和资质认定。所有这些都铸就了我国项目管理人员素质的低下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特点如何,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将向何方发展, 我们必须采取哪些措施才能迎接国际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呢?本文将就此问题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项目管理,发展趋势,对策

参考文献

[1]周伟.项目管理发展的趋势浅析[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2008-06-26.

[2]孙波.项目管理方法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 2006-05-01.

核电工程项目管理现状与发展探讨 篇8

【关键词】核电工程 项目管理 现状 发展

一、引言

随着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生产生活对于环境的不断破坏,人们已经认识到环境的破坏对于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灾害。世界上的发电技术主要是使用石油和煤炭资源进行发电,这种技术不仅会产生更多废弃和垃圾,破坏环境,而且对于石油和煤炭资源的浪费程度也是相当大的。另一方面由于石油和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得使用煤炭和石油资源进行发电会极大地造成这种资源的紧缺。因此,发展新型的、清洁的、安全的发电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核电技术作为一种清洁型和新型的发展技术,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已经完全可以替代石油和煤炭发电技术,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研究和发展核电技术,我国也在不断的研究和发展核电技术,我国最为核大国之一,核技术在世界上已经趋于先进水平,但是我国的核发电技术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二、核电技术简介

核电技术是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发电的技术。因为受控核聚变存在技术障碍,目前核电站都是采用核裂变技术。五、六十年代建造的验证性核电站为第一代核电技术;70、80年代标准化、系列化、批量建设的核电站称为第二代;第三代是指90年代开发研究成熟的先进轻水堆;第四代核电技术是指待开发的核电技术,其主要特征是防止核扩散,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安全性高和废物产生量少。核发电技术作为一种清洁型、安全性以及经济型的发电技术,成为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研究和发展的发电技术,我国早已制定的核发电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火力发电设备主要是利用石油和煤炭资源进行发电,水力发电设备主要是利用水的流动性能进行发电,而核电发电设备主要是利用原子能之内的核聚变进行发电,其主要使用原料是鈾。

三、我国的核电发展简介

我国在上世纪建国初期就开始研究核技术,迫于世界强国的压力和我国石油煤炭资源的紧缺,因此我国在1985年开始建设第一座核电站,并在1992年初开始第一次成功发电,这标志着我国的核电技术已经取得了成功。经过近20多年以来的发展我国的核电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核电站也有最初的一座开始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并且投入使用的主要有方正山核电站、秦山核电站、防城港核电站等,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22台,总装机容量2029万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仅1.5%,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仅2.4%,而核电发电量占世界的平均水平是10%。一直以来,我国政府一贯推行有限的发展核电技术,因此在2003年以前我国的核电站只有一座。但随着2003年国际性煤炭和石油资源的紧张,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以及我国本土资源的不足,国家开始改变方针策略,开始大力发展核电技术。我国的国家能源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也在不断调整和改变对于核电站技术的政策,国家对于核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大政策优惠和资金鼓励,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使用40余座核电站。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核电计划已经步入正轨并且稳健往前发展,但相比于发达国家发展了近半个世纪的核电技术,我们依然与发达国家支架存在不小的差距,这是不容忽视不可否定的事实。

四、我国核电项目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核电发展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发展进程在不断加快,我国的核电技术在国际排名中趋于前列,但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是存在的,我国的核电项目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我国的核电发展缺乏长期规划

核电是需要长期进行发和规划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国的核电发展规划至规划的2040年,首要目标只规划到2020年。因为受到国家政策以及国际社会的压力,我国的核电发展规划缺乏一个长期的计划,目标也是不明确的,因此这对于我国核电发展有着根本上的限制。

(二)缺乏对于核电事故的处理经验

核电技术虽然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但核巨变是有非常强大的辐射性,核电安全管理是核电发展的首要保障。世界上的每一次核电事故都是人类历史上的灾难,我国缺乏处理核事故的经验,也缺乏对于核电站的安全管理经验。

(三)核电人才的紧缺

由于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核电技术,追求核电的清洁性。但由于我国的核电发展较晚,对于核电人才缺乏培养经验,对于核电人才的培养时间过短,导致我国的核电人才储备少。因此我国严重缺乏具有大量核电研究经验的人才,缺乏安全管理核电的技术人才。

五、对于我国核电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合理的核电发展计划

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是我国发展核电技术的首要目标。我国能源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应该制定一项长期的有效的核电发展规划,对于我国的核电发展提出新的目标。

(二)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核电事故处理经验

我国已经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成员国之一,对于国外的先进的核事故处理经验应该积极引用到我国的核电发展过程中,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核电管理经验,政府也应该介入其中,加强对于核电站的安全管理,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三)积极培养核电人才

对于人才的培养是需要长期进行的,对于我国的和技术人才,我们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培养人才,制定好长期培养规划,另外需要积极借鉴国外的人才培养方式,鼓励高校与核电研究所进行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我们还需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人才,并且把我国人才送到国外去学习深造。

六、结语

核电技术作为一项清洁的安全的以及新型的能源,必将成为未来世界各国所采用的主要发电技术。因此,我国发展研究核电及技术也是势在必行的,这对于我国调整资源利用结构,改变我国的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最终将核发电作为我国的主要发电方式。

参考文献

[1]《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1

[2]连培生,樊喜林,陈曝之等.核电站建设的项目管理.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

[3]时光.岭东核电站工程建设项目的采购管理模式选择与采购策略分析[D].复旦大学,2013年.

上一篇:粮库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行政法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