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处方药管理

2024-07-06

非处方药管理(共13篇)

非处方药管理 篇1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管理制度

1、处方药必须严格遵守药品验收、养护、销售等有关规定办理。

2、处方药必闭架销售,不得与非处方药混放。

3、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销售、购买和使用。

4、对处方必须留存2年备查

5、员工以任何方式直接向患病者推荐、销售处方药。

6、必须建立处方药销售记录。

7、处方药不得采用开架式自选销售方式或者有奖销售、附赠药品或礼品等销售方式。

8、非处方药必须严格遵守药品验收、养护、销售等有关规定办理。

9、药师应对患病者选购非处方药提供科学、合理、客观、可靠的用药指导。

10、非处方药不得采用有奖销售、附赠药品或礼品销售形式。

非处方药管理 篇2

2013年第2号

《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已于2013年8月1日经农业部第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予发布, 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部长韩长赋

2013年9月11日

第一条为加强兽药监督管理, 促进兽医临床合理用药, 保障动物产品安全, 根据《兽药管理条例》,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对兽药实行分类管理, 根据兽药的安全性和使用风险程度, 将兽药分为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兽用处方药是指凭兽医处方笺方可购买和使用的兽药。

兽用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兽医处方笺即可自行购买并按照说明书使用的兽药。

兽用处方药目录由农业部制定并公布。兽用处方药目录以外的兽药为兽用非处方药。

第三条农业部主管全国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监督管理, 具体工作可以委托所属执法机构承担。

第四条兽用处方药的标签和说明书应当标注“兽用处方药”字样, 兽用非处方药的标签和说明书应当标注“兽用非处方药”字样。

前款字样应当在标签和说明书的右上角以宋体红色标注, 背景应当为白色, 字体大小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但必须醒目、清晰。

第五条兽药生产企业应当跟踪本企业所生产兽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发现不适合按兽用非处方药管理的, 应当及时向农业部报告。

兽药经营者、动物诊疗机构、行业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和个人发现兽用非处方药有前款规定情形的, 应当向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六条兽药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悬挂或者张贴“兽用处方药必须凭兽医处方购买”的提示语。

兽药经营者对兽用处方药、兽用非处方药应当分区或分柜摆放。兽用处方药不得采用开架自选方式销售。

第七条兽用处方药凭兽医处方笺方可买卖, 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 进出口兽用处方药的; (二) 向动物诊疗机构、科研单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兽药生产企业、经营者销售兽用处方药的; (三) 向聘有依照《执业兽医管理办法》规定注册的专职执业兽医的动物饲养场 (养殖小区) 、动物园、实验动物饲育场等销售兽用处方药的。

第八条兽医处方笺由依法注册的执业兽医按照其注册的执业范围开具。

第九条兽医处方笺应当记载下列事项:

(一) 畜主姓名或动物饲养场名称; (二) 动物种类、年 (日) 龄、体重及数量; (三) 诊断结果; (四) 兽药通用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及休药期; (五) 开具处方日期及开具处方执业兽医注册号和签章。

处方笺一式三联, 第一联由开具处方药的动物诊疗机构或执业兽医保存, 第二联由兽药经营者保存, 第三联由畜主或动物饲养场保存。动物饲养场 (养殖小区) 、动物园、实验动物饲育场等单位专职执业兽医开具的处方签由专职执业兽医所在单位保存。

处方笺应当保存二年以上。

第十条兽药经营者应当对兽医处方笺进行查验, 单独建立兽用处方药的购销记录, 并保存二年以上。

第十一条兽用处方药应当依照处方笺所载事项使用。

第十二条乡村兽医应当按照农业部制定、公布的《乡村兽医基本用药目录》使用兽药。

第十三条兽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等特殊药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还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 依照《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条第二款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 未经注册执业兽医开具处方销售、购买、使用兽用处方药的, 依照《兽药管理条例》第六十六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依照《兽药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处罚:

(一) 兽药经营者未在经营场所明显位置悬挂或者张贴提示语的; (二) 兽用处方药与兽用非处方药未分区或分柜摆放的; (三) 兽用处方药采用开架自选方式销售的; (四) 兽医处方笺和兽用处方药购销记录未按规定保存的。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我国非处方药的管理 篇3

【关键词】非处方药;管理;现状;对策;风险

【中图分类号】5R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87-01

非处方药(OTC)是指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1],主要针对常见、多发、表现较轻的病症。销售类别主要是咳嗽、感冒药、止痛药、维生素、矿物质、胃肠道药和皮肤用药这几大类产品。非处方药一般都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比较安全、可靠;购买、使用、携带、贮存均较方便;药物本身性能较稳定;作用温和、疗效可靠;使用说明书详细具体,价格较适宜,包装适应消费者自选要求等特点。建立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就是进一步加强对药品的管理,有利于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利于推动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有利于提高人民自我保健意识,有利于促进医药行业与国际接轨。

1. 非处方药的特点:

(1)非處方药使用时不需要医务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督。

(2)非处方药按标签或说明书的指导来使用,说明文字应通俗易懂。

(3) 非处方药的适应症是指那些能自我做出判断的疾病,药品起效性快速,疗效确切,一般是减轻病人不舒服的感觉。

(4) 非处方药能减轻小疾病的初始症状或延缓病情的发展。

(5) 非处方药有高度的安全性,不会引起药物依赖性,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不在体内蓄积,不致诱导耐药性或抗药性。

(6)非处方药的药效、剂量具有稳定性。

2.非处方药的来源

非处方药来源于处方药,是经临床长期使用,积累经验,认为安全、有效、性能稳定,使用方便,并由医药学专家评选,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颁布施行。同时随着医药科技不断发展和医疗改革体制逐步完善,非处方药品种也随着调整。根据药品的安全性非处方药分为甲、乙两类。

2.1 甲类非处方药:必须在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并配备执业药师(或驻店药师)的药店调配.销售的非处方药。

2.2 乙类非处方药:可在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调查显示农民对非处方药品认知存在一定的空白;而大部分大学生对药品的分类和安全用药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非处方药和处方药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了解不够[3]。因此,有必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应用多种途径普及自我药疗知识,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和使用非处方药品,减少应用中的风险。例如,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书籍、网络等多种媒介,或组织社区培训班、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宣传自我保健自我药疗的基础知识;召开座谈会、组织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消费者有关自我药疗知识的需求,并有的放矢地开展宣传与教育,防患于未然。

3.我国非处方药使用管理现状

药品要发挥疗效,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药品的质量,另一是正确合理使用。所谓合理用药就是要保证药品应用安全、有效、经济、方便,这是人类对药物疗效的理想和追求。也是全球关注的问题和难点。我国每年由于用药不当而需住院治疗的人数达250万人次[3]。其中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死亡者约20万例.而且有70%的药品因各种原因浪费,因此,如果能合理用药,60%的浪费可避免[4]。

3.1 OTC药学服务素质程度不够

我国目前药师的数量和质量难以保证提供大量的OTC用药咨询与指导。执业药师的职责是保证药品服务质量,即不仅对人民安全用药负责,而且还要提供用药咨询和信息,指导合理用药。“重医轻药”的传统思想尚存在,合理用药尚未

予以足够的重视。截止2007年底,我国执业药师仅为153153人。而且大部分并不在药品经营单位。另外,我国执业药师对医学知识了解不够,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不够宽,具有医院药学工作背景者少,因此对于提供OTC咨询、指导合理用药的作用,药师尚难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3.2 OTC的质量再评价体系薄弱

OTC的质量问题短期难以发现和显现。需在上市使用后经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验证、追踪评价。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追踪再评价体系,只依靠药物不良反应中心进行监测。由于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对药物不良反应关注不够,责任心不够强,政府又缺乏必要的监控手段。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很少来自企业。2006年中国由制药企业报告的不良反应例数只占不良反应报告总数的6.7%,因此对其再评价缺乏第一手资料,主要依赖国际信息和来医疗机构的资料,对于国际信息较少的中成药,目前更显得力不从心。同时药物不良反应中心侧重于不良反应,对疗效等其他必要指标并不涉及,评价也不够全面。

总之,我国OTC管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个积累渐进的过程,需要政府、行业、全民同努力,确保OTC使用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方便,提高全民卫生保健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M】.2005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6—101.

[2]刘菲菲,张霞.大学生非处方药认知度问卷调查[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6):658.

[3]王功立,孙忠实.中国非处方药.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17(1):40—41

处方药管理制度 篇4

(一)目的

为加强处方药使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特制定本制度。

(二)依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实施细则 3、《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

(三)内 容

1、处方药不得开架销售,必须凭医师处方销售,销售人员收到处方时,处方要经执业药师审核并签字后,方可调配和销售,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销售。必要时,需经原处方医生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和销售,审核、调配或销售人员均应在处方上签字,处方按有关规定保存备查,如不能保留原件及复印件,可抄方。同时做好处方调配销售记录。

2、无医师开具的处方,不得销售处方药。

3、处方调配程序:

(1)从患者处接受由医生开据的处方;

《处方管理制度》 篇5

一.

处方是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房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二.

处方书写应当符合下列规则:

(一)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二)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三)字迹清楚,不得涂改;

如需修改,应当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四)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

医疗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五)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六)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七)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八)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九)除特殊情况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

(十)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十一)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医务处、药房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三.

药品剂量与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剂量应当使用法定剂量单位:重量以克(g)、毫克(mg)、微克(μg)、纳克(ng)为单位;容量以升(L)、毫升(ml)为单位;国际单位(IU)、单位(U)。

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溶液剂以支、瓶为单位;软膏及乳膏剂以支、盒为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当注明含量。

四.

(一)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在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应当经所在执业地点执业医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后方有效。

(二)医师应当在注册的医疗机构签名留样或者专用签章备案后,方可开具处方。

(三)试用期人员开具处方,应当经所在医疗机构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审核、并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后方有效。

五.

医师应当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六.开具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处方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七.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

八.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九.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处方用量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十.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十一.

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

(一)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

(二)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

(三)剂量、用法的正确性;

(四)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

(五)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

(六)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七)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十二.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十三.处方调剂后,应当在处方下上的调配、核对、发药处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

十四.处方由药房妥善保存。处方每日装订一次。普通处方保存期限为1年,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2年,处方保存期满后,经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登记备案,方可销毁。

十五

领导批示用药应统一开具处方,并由领取人登记签字,以备存查。

END

处方书写规范及管理 篇6

——主讲 巴宗文

一、处方的概述

1、概念:处方是医疗和药剂配制的一项重要的书面文件。

2、属性:

(1)法律属性:指开具处方的医师和调配药物的药剂人员负有法律上的责任。

(2)技术属性:处方书写的规范化程度及真确与否反应了医院医生的整体业务素质和医院的管理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医师的诊疗水平和责任心。

(3)经济属性:是指处方是统计调剂工作量、药品消耗数量及经济金额的原始资料。可作为报销、预算、采购的依据。

因此,处方的特定属性要求我们每位医师和药剂工作人员在书写和调配处方时都必须严肃认真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

二、处方的类型

1、法定处方:主要指药典、部颁标准收载的处方。它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在开具时需遵照法定处方的具体规定。

2、协定处方:通常是由医院药剂科与医师协商制定的处方。优点是便于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快捷的服务于患者。仅适用于最为常用的药剂和通常惯用的剂量。

3、单方、偏方、验方:指民间积累的简单而有效地经验处方。

4、医师处方:指医师对某一病人医疗或预防需要写给药剂科的有关调配和发出药剂的书面文书。

5、制剂处方:指药典、部颁标准收载的法定制剂处方以及地区性制剂手册和医院制剂室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本单位特有的制剂处方。

三、医师处方的内容和结构

1、医院全称、门诊及住院号、处方编号、年月日、科别、病人姓名、性别、年龄

2、处方所开具的药品名称、规格及数量。

3、要求剂型,用药方法

4、医师签字,配药人员签字

四、常见的不规范处方及内容

1、药品名称:规格及数量不规范

2、剂型、用药方法不规范

3、病人的年龄应写明实足年龄,婴幼儿应写明实足月龄,最好在儿科处方上添加体重一项。

4、医师和药剂人员的签字不全、不完整、不清楚。

五、处方制度

1、医师、医士的处方权经院委会批准有效后登记备案,并将本人签字或印章卡送药剂科备样。

2、医师开具的处方必须由本人亲自签名盖章,不准他人代签盖章。

3、处方当日有效。

4、处方各项目不得涂改,如须修改,须重新由医师本人签字,否则拒绝调配。

5、药剂人员不得修改处方,如有错误或缺药,须经医师同意后更改并重新签字后配发。

6、中西药房应建立处方差错制度。

7、急诊处方一般不超过三日量,一般处方3-7日量慢性病或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

8、一般处方保存一年,有毒及精神药品处方保存两年,麻醉药品处方保存三年。到期经院委会同意批准后方可销毁。

非处方药管理 篇7

我院从《办法》实施之日起, 要求药剂科各调剂部门分别对临床科室处方进行综合评价, 每月抽查处方, 填写《处方评价表》, 重点评价抗菌药物及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处方药品品种数及金额、基本药物品种数及使用药品通用名称开具处方等, 旨在提高医师对处方质量的认识, 使处方的综合评价结果不断改善, 促进我院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抽查2007年5月-2008年10月处方共计8 640张。由我院院本部门诊药房、住院药房及我院南岸分院门诊药房、住院药房4个调剂部门每月进行一次, 每次每个调剂部门随机抽取当月处方120张[1]。

1.2 方法

1.2.1 填写《处方评价表》:

按《处方管理办法》附录中的《处方评价表》的填写要求填报, 评价内容包括每张处方日期、患者年龄、药品品种数、是否为使用抗菌药处方、是否为使用注射剂处方、处方中基本药物品种数、药品通用名称数、处方金额、诊断9大项, 逐张处方登记填写。

1.2.2 《处方评价表》数据汇总:

按月对《处方评价表》填报的6个主要核心指标: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注射剂使用百分率、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药品通用名称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平均每张处方金额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2 结 果

见表1。

3 讨 论

3.1 处方品种及金额

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2.29~2.91种, 平均2.59种, 与合理用药调研国际指标的2.63[2]接近, 同时符合《办法》中“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的规定。平均每张处方金额在80.12~150.42元, 波动较大, 可能是由于每月每部门随机抽取120张处方的样本量较小, 造成差距较大;另外, 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114.82元, 显示我院患者药品支出偏高, 说明我院在处方费用的控制还应加强。患者药品支出过高的原因有药品虚高定价和临床不合理用药, 我院通过参加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严格执行国家价格调整政策等措施, 切实解决药价虚高让利于民;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加强对临床用药的监控和指导, 提高医疗质量, 切实减轻患者用药负担。

3.2 抗菌药物使用

《办法》实施后, 我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合理用药的管理规定, 特别是针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 如“关于进一步完善合理用药管理的规定 (试行) ”、“《处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试行) ”、“《处方管理办法》实施要点”、《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制度》等, 向医师强调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物, 对临床科室的每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发现用药异常情况及时与科主任沟通协调, 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并将分析结果公布于医院《医务信息》中, 同时将是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纳入科室及医师的医疗质量考评中, 并作为评先奖优、年度考核、行风考核、职称晋升考评等的重要标准。从统计结果来看, 我院的抗菌药物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4.02%, 稍大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范围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生素的院内使用率是30.00%[3]) 。我国卫生部要求抗生素使用率<50.00%, 但在美英等发达国家, 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00%~25.00%[4], 因此抗菌药物的控制使用仍应是我院乃至全国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3.3 注射剂使用

我院注射药物使用率平均为38.50%, 与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处方注射使用率的13.40%~24.10%[3]相去甚远, 这也是国内很多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处方的综合评价和与医师的沟通中发现, 注射剂使用率偏高与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有很大关系, 且有部分患者认为注射比口服效果更好、疗效更快, 所以要求注射。因此, 一方面要正确引导患者走出用药误区, 另一方面要加强治疗药物特别是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及医院限用药品审批和医疗保险用药审批等管理规定, 切实降低注射剂使用率, 以避免注射带来的损伤, 降低药源性疾病, 同时使每张处方金额相应下降, 减轻患者负担。

3.4 基本药物的使用

我院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97.17%, 说明我院作为二级城市的基层医院, 基本药物的配备较齐全, 推广程度也较高。但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医师对我院现使用的药品是否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四川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混淆不清。建议医院更新《医院药品目录》时对国家基本药物进行标识, 并须加强宣传和鼓励应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品种。

3.5 药品通用名称使用率

以前医师开具处方时怎么方便快捷怎么开, 加之对通用名称了解不够, 许多处方药品名称使用商品名或其他简称、缩写, 经常有患者对所发药品与处方不一致提出疑问, 甚至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在《处方管理办法》实施之初, 我们就编辑了《医院药品通用名与商品名、别名的对照手册》, 方便医师在开具处方时逐步习惯使用中文通用名称, 而且在药师审查处方时也严格把关, 对少数医师未用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的由药师反馈给临床, 要求医师修改, 在医师和药师的共同努力下, 现在我院用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的格局基本形成。

随着《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 处方质量管理更有章可循, 在医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 医院从多方面加强了对处方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 逐渐提高了医师对处方质量的认识, 强化了药学人员的工作职责, 同时也充分发挥了药事管理委员会的监督作用, 从整体上提升了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丹, 黄薇, 金永红.“处方评价表”合理使用有规则[N].健康报, 2008-03-25.

[2]张薇, 丁波.某院门诊处方合理用药国际指标调研分析[J].中国药房, 2008, 19 (26) :2 022-2 023.

[3]陈勇, 何振伟.利用计算机统计分析处方评价表[J].中国医院统计, 2008, 15 (2) :135-138.

非处方药管理 篇8

关键词:卫生行政执法;卫生监督;处方管理办法;事实认定;法律适用

一、《处方管理办法》颁布的背景

《处方管理办法》是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7年颁布的部门规章,在该规章出台之前,卫生部曾数次对它进行修改,在这段时间里,随着我国的经济和医疗卫生工作改革不断的深入,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临床用药体制和用药理念上存在的巨大不足。

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不合理的用药较为严重,比如处方药的书写不规范,容易造成用药的失误和滥用,此外,在促进处方药的合理使用过程中,医师、药师、护士三方的联动制约机制尚未形成。为此,因为当时的《处方制度》已经不适应当时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形势,前卫生部组织专家对《处方制度》进行了修改,通过几年间召开会议,学术讨论,数次易稿,最终于2007年2月14日公布了现在使用的《处方管理办法》。

二、立法依据和思路

在《处方管理办法》中提到的法律法规总共有三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分别在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五条和第五十七条中进行引用,这三部法律法规分别是管理医疗机构、药品使用和执业医师的基本法律法规,因此可以看出《处方管理办法》这部规章的拟定也是跟这三者发生联系的。

三、违法行为的认定

《处方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处方标准由卫生部统一制定,处方格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处方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格式印制。卫生部在《处方管理办法》附件中对处方的格式进行了规定,但目前部分医疗机构却并未使用这种标准格式的处纸,而是以药品单的形式开具处方。医师的这种行为属于违规开具处方的行为,应当依据《处方管理办法》第五十七条第(二)项的规定: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具药品处方的,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一般来说这类行为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给予警告是较为合适的。

《处方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医师应当在注册的医疗机构签名留样或者专用签章备案后,方可开具处方。开具处方为医师依法执业的基本行为,依法具有法律效力,对伪造、篡改处方的违法行为应当严惩,因此对于医师签名及专用签章应当备案。医师对于自己的签名及专用签章也应当重视,严格按照规定使用签名及专用签章也成为了执业医师应尽的义务。对于医师未在医疗机构签名留样或专用签章备案的情况下开具处方的,应当依据《处方管理办法》第五十七条第(三)项的规定:医师违反本条其他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一般来说这类行为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给予警告是较为合适的,如果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例如因为被伪造、篡改处方对患者造成伤害等,则应当裁量暂停执业活动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

《处方管理办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未取得处方权的人员及被取消处方权的医师不得开具处方。医疗机构使用未取得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处方,应当按照五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即医疗机构使用未取得处方权的人员、被取消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处方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这一条款予以处罚。根据情节,如果发现医疗机构存在使用未注册在该机构的执业医师开具处方,或者使用执业助理医师单独执业开具处方的行为,应当由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予以行政处罚。此外对于违规操作的医师,同时应当按照第五十七条的规定予以处罚,办案人员应根据实际情节考虑给予警告或者暂停执业的行政处罚。

《处方管理办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医师不得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第四十八条规定:除治疗需要外,医师不得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处方。当发现医师在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情况下,擅自开具上述类型的处方,或者取得上述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违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依据《处方管理办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医师和药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一)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医师擅自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的;(二)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医师未按照规定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或者未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三)药师未按照规定调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的,参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或者未按照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由其所在医疗机构取消其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执业证书。执业医师未按照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使用第二类精神药品或者未使用专用处方开具第二类精神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执业证书。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擅自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暂停其执业活动;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节依次给予警告,暂停执业甚至吊销《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行政处罚。

四、总结

总体来看,《处方管理办法》这部卫生部部门规章的出台,对于执业医师规范执业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于执业医师在开处方执业的过程中,缺乏一些细节性的规定,对于违法行为的裁量也稍缺乏梯度,造成了出现轻微情节予以警告,情节稍重就吊销行政许可的情况。因此,执法部门在运用《处方管理办法》的时候,应当多加思考,使得执法过程更加公开透明完善。

处方、专用病历、帐册管理 篇9

处方、专用病历、帐册管理

一、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的管理

第一条

医务处和药剂科根据有关规定设计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专用处方,经主管院长审核,由院务部门负责定量印制。

第二条

医务处派人专职管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处方入库应当场清点,记录起止号码,入库保管。

第三条 建立“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领用登记册”,记录以下内容:领用日期、领用科室、处方起止号码和数量、领用人签名、发放人签名。各临床科室需要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时,由各科室到指定部门领用,并指定专职人员妥善保管。

第四条 各部门保管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专用处方发生失窃时,应迅速向安全领导小组或医务处报告,失窃处方自失窃之时起作废,并及时在院内通告。

第五条 麻醉药品处方保存三年,精神药品处方保存两年。

二、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专用门诊病历的管理

第六条 对因镇痛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癌痛、慢性中、重度非癌痛的病人,医疗机构需建立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专用门诊病历,其余病人不需建立专用门诊病历。

第七条 专用门诊病历由医疗机构统一编号后予以保管,专用于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配用,不能用于其他疾病的诊疗和药品的配用。

第八条 建立专用门诊病历时,应留存患者身份证明复印件,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见附),并于每月30日前将新建专用门诊病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身份证明编号、疾病诊断等基本情况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第九条 专用门诊病历由专门部门统一保管。建立专用门诊病历流程:

1.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 2.患者的身份证明(复印件); 3.代办人员的身份证明(复印件); 4.患者签署的《知情同意书》。

三、专用帐册管理

第十条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各种专用帐册、登记本按规定认真填写,字迹清晰,不得涂改。如须更正应用红色墨水在更正处划上双横线,并签名以负责。

第十一条 专人负责保管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各种专用帐册,如人员变动时,必须认真交接,交接记录须有交、接签名。

第十二条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交接班记录本”和“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临床使用、空安瓿回收、残余液销毁登记记录”保存三年。

第十三条 麻醉药品处方保存三年,精神药品处方保存两年。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办法 篇10

一、目的和意义

开展处方点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积极开展处方点评有利于发挥医务人员在药物使用过程中的责任感;有利于提升药物治疗水平;有利于处方、医嘱和调剂工作的进一步规范,防范发生与用药有关的错误;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卫生资源;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信任度,改善医患关系和构建和谐社会。

二、组织管理

(一)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下成立处方点评专家组,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咨询。组成如下: 组

长: 常务副组长:

长: 成员:

责:

1、定本院处方点评制度管理办法,完善各项相关管理制度;

2、提出本院处方点评的目标和要求,建立并落实对超常处方的奖惩制度,定期公布全院及临床科室的处方点评结果;

3、定期开展处方点评情况检查与评价工作,通过对各科室处方点评结果的分析,制定临床规范性用药方案,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4、指导医务人员开展处方点评制度和合理用药知识的培训学习;

5、解决处方点评遇到的技术问题;

6、定期组织专家对有争议的处方点评结果进行审定。

(二)药剂科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组成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职

责:

1、负责实施处方点评工作,对医师处方进行动态监测,每日发现不合格处方及时进行登记,填写《处方评价表》,对医院处方整体情况进行分析预警。

2、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处方点评制度和合理用药知识的培训学习。

3、针对处方点评的情况,对临床合理用药进行技术指导。

4、及时解决临床科室在合理用药方面遇到的技术问题。

二、处方点评的实施

(一)每月抽取门急诊处方100张(不应少于总处方量的1‰),填写《处方点评表》并进行点评。抽样方法为随机抽取。

(二)每月抽取病区出院病历30份,病房(区)医嘱单的抽样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应少于1%,对其用药医嘱进行综合点评。抽样原则:随机抽取、兼顾平衡。点评的范围和内容:

1、特定的药物(如国家基本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肠外营养制剂、抗菌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激素等);

2、特定疾病的药物(如肿瘤患者和围手术期用药等)。

(三)专项处方点评

1、抗菌药物: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执行情况实施专项点评,每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抽查各临床科室以及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手术治疗病例。

2、对连续三个月单品规总排名前三位的药物进行专项点评,抽查其使用量排名前10位医师各5份病例,评估其用药合理性。

(四)处方点评工作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要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将点评结果通报临床科室和当事人。

三、处方点评的结果

(一)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二)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判定为不规范处方:

(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

(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注:我院门诊处方用量特殊情况下最大为30日量,若不便于拆零药品的最小包装量超过30日,可以按最小包装量开具);(13)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

(14)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15)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1)适应证不适宜的;(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5)用法、用量不适宜的;(6)联合用药不适宜的;(7)重复给药的;

(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9)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判定为超常处方:(1)无适应证用药;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

4、住院病历用药质控内容:(1)药物选择不正确

(2)超过药典和说明书适应症范围或用法用量(3)无指征联合用药

(4)指征改善后应该停药而未及时停用药物(5)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时间过长(6)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未及时停药、未记录(7)病程记录中未记录或未说明理由的使用、更换或停止药物(8)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9)血清制品不合理

(10)不具备使用限制使用或特殊使用抗菌药物资格医师开具限制使用或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紧急情况除外)

四、点评结果的应用与持续改进

(一)处方点评小组每月向处方点评专家组提供点评结果,处方点评专家组对处方点评小组提交的点评结果进行审核,每月公布一次处方点评结果,通报不合理处方;根据处方点评结果,对医院在药事管理、处方管理和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评估,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并向医院药事委员会报告;发现可能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害发生。

(二)医院药事会根据上述质量改进建议,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责成相关部门和科室落实。

(三)每月对所涉及的医师及其科室点评结果进行全院通报公示,不合理者通报批评并处罚。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及前5位科室进行全院通报批评并处罚。

(四)医院将对处方点评结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和考核指标。

五、监督管理

(一)对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采取批评、教育、培训学习、经济处罚等措施,并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理;因不合理用药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处理。

(二)药师未按规定审核处方、调剂药品、进行用药交待或未对不合理处方进行有效干预的,医院将采取教育培训、批评、经济处罚等措施;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依法给予相应处罚。

(三)奖惩措施

1、对评定为不合理的处方(含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每张处方罚处方医师100元。

2、对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的处方,每张罚处方医师200元,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暂停其抗菌药物处方权,扣发医师当月津贴,并到医务科接受培训学习,经考核合格后返岗工作;回岗后,仍连续2次以上出现不合理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非处方药也不可滥用 篇11

【非处方药不是绝对安全的】

非处方药一般都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质量稳定相对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这并不表明非处方药就绝对安全,因此,患者购用非处方药的前提是自己对病情能够进行明确诊断,不可过早服用自以为对症的药物,以免疾病潜在发展、恶化。在可用药可不用药时,要尽量不用药,相信并极力调节自身免疫力,优先采用自然疗法,比如足够的睡眠、多喝热水等。在必须服药时,切不可擅自增加剂量。同时,患者还应认真看药品说明书,特别要注意禁忌症,注意慎用、忌用、禁用的区别。凡是在说明书上能把不良反应清楚无误地详细列出的药品,恰恰反映了该药的毒副作用被认识得较全面、清楚,在某种程度上可被视为安全性较好的药物;而那些无禁忌症、不良反应的说明不清楚,甚至称无任何不良反应的药物,就要多加小心了。

【非处方药不可随意与其他药品联用】

服药品种愈多,往往因为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使副作用增多,以下这些药不能同时服用:消炎痛与阿司匹林,优降糖与阿司匹林,强的松与阿司匹林,胃舒平与多酶片,解热止痛药与速效伤风胶囊、感冒清等一类的中西复方制剂,四环素与牛黄解毒丸、犀羚解毒丸、清热解毒丸、盐酸黄连素(同服可降低药效),土霉素与保和丸,红霉素与穿心莲,磺胺类与神曲,痢特灵与麻黄,等等。广谱抗生素不可与浓缩的维生素A同服。

【选购非处方药要谨慎】

患者在购买非处方药时不要盲目追求新药贵药,因为有的新药由于刚刚问世不久,人们对它的功效和毒副作用的认识还不够透彻,大范围使用后,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实际上,药品价格的高低与药物的疗效、药品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同时,消费者在购买非处方药时,一定要注意外包装盒上有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号、注册商标和生产厂家,对于“三无"药品,绝对不能购买。

此外,随意购买替代药品也是不可取的。当你对选择药品或对服用药品的注意事项有疑问时,最好向药店的执业药师咨询,以便正确选择和使用药品。

非处方药管理 篇12

1 使用通用名规范医疗界的临床秩序

《办法》要求医师按照药物监管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定所核准的标准的药物的名称来开处方, 不得用医院或医师本人自定的药品名开处方, 医院的制剂, 必须按申报核准后的名称开出。通用名的应用使得医疗界混乱的临床秩序得以规范, 有效打击了与药物购销有关的不正之风, 通用名的使用将杜绝“密码”、“天书”处方以及使用密码或符号代替药品名的现象。这种情况下, 病人可以选择在医院拿药, 也可到药店选择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药, 这对避免重复用药与降低药费十分有利。

2 处方流通便于患者购药用药

《办法》明确要求, 除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儿科处方及医用毒性药品外, 门诊患者可持处方去其他药品零售处购药, 医疗机构不得进行限制。这就意味着, 公众的选择权得到了保障, 《办法》规定通用名后, 医院开出的处方也就有了规范的药品名, 这极大的方便了患者持处方去其他药品零售处购药, 患者可选相关通用名下价格更合理的药品, 这对解决患者费用贵、就医难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3“一品两规”原则利于药品的使用安全

《办法》规定, 医疗机构应使用通用名采购药品, 其中口服剂型与注射剂型不得超出两个品类, 其他的剂型则没有限制。《办法》针对“一品两用”的规定, 使得医院只能在现有多种产品中“多选二”, 从众多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的各种剂型与规格的药品中选取信誉好、质量好、服务好、价格合理的产品, 有利于药品的使用安全。

4 处方点评制的实施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医疗机构负责处方的日常管理, 医院则应当监管处方, 定期实施处方点评, 对本院处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监控。处方点评的重点是查看是否有药品滥用、大处方与不合理用药现象。比如使用抗生素时, 要严格遵守有效、低价、安全的原则, 多按照从单一到联合, 从低级到高级的原则。要视病情需要恰当的使用抗生素, 对感染严重的患者, 应先注射或服用抗菌作用强的药物, 病情相对稳定后再改用抗菌作用弱的药物, 这通常被称作“转换疗法”。处方点评制度的实施不仅可以提升医院的药品管理水平, 也积极的推动了临床合理用药。

5 方便了解患者用药史与治疗史, 利于追溯医疗文书与信息共享

用通用名下医嘱与开处方, 项目清晰, 方便患者了解所使用的药品, 利于患者查询药物信息, 而之前用商品名下医嘱与开处方, 除要了解患者用药史, 还需该在相关资料中查询其对应的药品通用名, 才可知晓患者所用药物的有关信息, 然而部分商品名很难查询到, 可见, 用商品名下医嘱与开处方对管理患者的病历是很不利的。

6 药品处方集与基本用药供应目录的设立方便了医患查询

医院的药品处方集与基本用药目录多由药事管理委员会来负责和遴选, 其中复方制剂, 注射剂型与口服剂型药品, 分别选取2个品规, 筛选时应以使用方便、价格合理、质量可靠、安全有效为原则。医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的建立, 对医院所使用的药品的商品名、通用名和剂量等提供了更详细的说明, 给医护人员的查询带来了很大方便, 若患者对用药或处方有疑问, 也可直接查询用药供应目录, 十分方便。

7《办法》提高了药师的专业化与技术要求, 对合理用药加强监管

《办法》明确要求, 负责处方核对、评估、审核、发药与安全用药指导的人员必须具备药师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处方调配工作由药师负责;《办法》近一步扩大了处方界定范围, “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的嘱单”也被纳入处方的管理范畴, 药师对病区用药、门诊及病房的评估、审核也得到了加强。此外, 药师也参与到药品处方集的制定、审核与点评处方的工作中去, 加强了对医院合理用药的监管。

总的来说, 《办法》的实施进一步确保了用药的安全性, 有助于医患间的相互交流, 对提高医院医疗水平与医学学术水平有着促进作用。《办法》也提高了对药师的要求, 药师的专业知识必须扎实, 对药品相关内容比较熟悉, 能够做到合理用药, 可以向临床提供药物的准确信息。药师应针对如何合理用药定期向护士、医师和患者进行教育和培训, 普及有关合理用药的知识, 提高合理用药的意识、技能与水平。为保证用药安全, 药师及时指出、纠正发现的用药不合理现象。要具有良好的药学服务技巧, 通过与患者、护士、和临床医师的良好交流, 构建一个互信的、良好的、开放的药患关系, 确保患者放心、安全、有效地的使用药物。

摘要:《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处方管理, 对药品规范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药品管理实际经验来探讨《处方管理办法》对规范药品管理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合理用药,处方管理,药品,药师

参考文献

[1]王江玉, 陈萍, 高业栋.《处方管理办法》实施前后药品管理情况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08, 27 (9) :45.

[2]黄建国.浅论处方管理办法对药品管理使用的促进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09, 7 (11) :86.

执业药师管理与法规处方管理办法 篇13

一总则

1.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与处方开具、调剂、保管相关的医疗机构及其人员。

2.处方界定:包括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开具的处方,也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

二处方管理的一般规定

处方标准:处方标准由卫生部统一规定,处方格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处方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格式印制。

三处方的开具

1.处方有效期: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

2.处方一般用量: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3.利用计算机开具、传递处方和调剂处方的要求:医师利用计算机开具、传递普通处方时,应当同时打印出纸质处方,其格式与手写处方一致;打印的纸质处方经签名或者加盖签章后有效。药师核发药品时,应当核对打印的纸质处方,无误后发给药品,并将打印的纸质处方与计算机传递处方同时收存备查。

四处方的调剂

1.调剂处方药品操作规程:

药师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调剂处方药品:认真审核处方,准确调配药品,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注明患者姓名和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包装;向患者交付药品时,按照药品说明书或者处方用法,进行用药交待与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2.调剂处方“四查十对”、签名及不得调剂的规定:

A.四查十对: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B.签名:药师在完成处方调剂后,应当在处方上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

C.不得调配的:药师对于不规范处方或者不能判定其合法性的处方,不得调剂。

3.不得限制门诊就诊人员持处方外购药品的规定:

除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儿科处方外,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就诊人员持处方到药品零售企业购药。

五监督管理

1.不得从事处方调剂工作的规定:未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处方调剂工作。

2.处方保存期限及销毁程序:

处方由调剂处方药品的医疗机构妥善保存。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期限为1年,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2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3年。

方保存期满后,经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登记备案,方可销毁。

六法律责任

1.使用未取得任职资格的人员从事处方调剂工作的处罚:

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药师未按规定调剂处方的处罚:

药师未按照规定调剂处方药品,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并由所在医疗机构或者其上级单位给予纪律处分。

处方的书写规范和标准

一、处方书写的基本原则

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依法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经所在医疗保健机构业务管理部门考核合格授予处方权的医务人员,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处方药必须凭医师处方销售、调剂和使用。医师处方和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调剂处方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医师应当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处方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处方为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

二、处方权的获得与取消

(一)处方权的获取:

医师须在注册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签名留样及专用签章备案后方可开具处方。

1、医师处方权的授予:

(1)注册执业医师(2)有明确的执业地点(3)有明确的执业类别与执业范围

(4)根据个人申请,科主任签属意见,经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的主管部门批准授予处方权。(5)取得处方权的医师应在执业地点的相关部门签名留样或留专用签章式样。

2、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权的授与

在乡、民族乡、镇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工作中执业助理医师,根据医疗诊治需要,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只在注册的执业地点有处方权,获取处方权的执业助理医师应在相关部门签名留样或留专用签章式样。

3、无处方权的进修医师、试用期医师、实习医师,开具处方,须经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审核、并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后方有效,责任由签名医师负责。处方签名形式为(带教医师名/实习或进修医师名)。

4、执业医师经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麻醉药品处方资格后,方可在医疗机构开具麻醉药品处方。

5、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处方权,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

(二)处方权的取消

医师被责令暂停执业、被责令离岗培训期间或被注销、吊销执业证书后,其处方权即被取消。调离注册机构处方权自行取消。

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必须建立医师申请,取得、取消处方权的文字档案。

三、处方规格及内容:

(一)处方规格

处方由各医疗机构按规定的格式统一印制。麻醉药品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普通处方的印刷用纸应分别为淡红色、淡黄色、淡绿色、白色;精神药品处方用白纸绿字印制;医用毒性药品处方用白纸红字印制;并在处方右上角以文字注明,规格为130×245mm

(二)处方内容

1、前记:包括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名称、处方编号,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室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并可添列专科要求的项目。

2、正文:以Rp或R(拉丁文Recipe“请取”的缩写)标示,分列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

3、后记: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药品金额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名。

四、处方书写规则及书写示例:

(一)处方书写规则

1、处方记载的患者一般项目应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2、每张处方只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3、处方字迹应当清楚,不得涂改。如有修改,必须在修改处签名及注明修改日期。

4、处方一律用规范的中文或英文名称书写。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或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或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5、年龄必须写实足年龄,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婴幼儿要注明体重。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要分别开具处方。

6、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五种药品。

7、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可按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药物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之后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药物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应在药名之前写出。

8、用量。一般应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常用剂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超剂量使用时,应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9、为便于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处方,医师开具处方时,除特殊情况外必须注明临床诊断。

10、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应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11、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必须与在药学部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12、药品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或药典委员会公布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或经国家批准的专利药品名为准。如无收载,可采用通用名或商品名。药名简写或缩写必须为国内通用写法。

13、中成药和医院制剂品名的书写应当与正式批准的名称一致。

14、药品剂量与数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剂量应当使用公制单位;重量以克(g )、毫克(mg)、微克(μg)、纳克( ng)为单位;容量以升(l)、毫升(ml)为单位;国际单位(IU)、单位(U)计算。片剂、丸剂、胶囊剂、冲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溶液剂以支、瓶为单位;软膏及霜剂以支、盒为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注明含量;饮片以剂或付为单位;气雾剂以瓶或支为单位。

15、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

16、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处方用量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开具麻醉药品处方时,应有病历记录。

17、医师利用计算机开具普通处方时,需同时打印纸质处方,其格式与手写处方一致,打印的处方经签名后有效。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核发药品时,必须核对打印处方无误后发给药品,并将打印处方收存备查。

(二)书写示例

[示例处方1]总量法形式

R

Mist.Pepsini 100ml

Sig 10ml t.i.d a.c

R

胃蛋白酶合剂 100ml

用法 10ml 3次/日 饭前

示例处方2]单量法形式

R

Tab.vit.c100mg×40

S. 100mg t.i.d

维生素C片100mg×40

用法: 100mg 3次/日

[示便处方3]单量法形式

R

Inj.kanamycin0.5×6

Sig 0.5 i.m b.i.d

R

卡那霉素注射液0.5×6

用法: 0.5 肌注 2次/日

[示例处方4]

R

50%Inj.Glucosi 20ml×2

×2次

Inj.vit.c 0.5×2

Sig i.v g.d

R

50%葡萄糖注射液 20ml×2

×2次

维生素C注射液 0.5×2

用法:静注1次/日

[示例处方5]

R

注射用青霉素钠40万u×12支

用法:80万u 肌注 2次/日 皮试(一)

R

Inj Penicillin 40万u×12支

Sig 80万u i.m. b.i.d. C.T.(一)

[示例处方6]

R

5%葡萄糖注射液 500ml

×2次

10%氯化钾注射液 10ml

维生素B6注射液 0.1

用法:静滴 1次/日

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

×2次

庆大霉素注射液 4万u×4支

用法:静滴 1次/日

R

5%Inj.Glucosi 500ml

×2次

10%Inj.kalii chloridi 10ml

Inj.vit.B6 0.1

Sig V drip q.d.

0.9%Inj.Natrii chloridi 250ml

×2次

Inj.Gentamicin 4万u×4

Sig V drip q.d.

[示例处方7]

R

1%Naristilla Ephedrini 8mL

Sig nar. 3gtt t.i.d.

R

1%麻黄素滴鼻液 8ml

用法:滴鼻 3滴 3次/日

[示例处方8]

R

1%Aur.Glycetini Phenoli 8ml

Sig aur. 2gtt t.i.d.

R

1%酚甘油滴耳剂 8ml

用法:滴左耳 2滴 3次/日

示例处方9]

R

10%Ung.Lchthyoli 30g

Sig us.ext b.i.d

R

10%鱼石脂软膏30g

用法:涂红肿处 2次/日

五、处方审核、调剂、发放与保管

1、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按操作规程调剂处方药品:认真审核处方,准确调配药品,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包装;向患者交付处方药品时,应当对患者进行用药交待与指导。

2、药学专业技术人员须凭医师处方调剂处方药品,非经医师处方不得调剂。

3、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方可从事处方调剂、调配工作。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不得从事处方调剂、调配工作。

具有药师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药士从事处方调配工作;确因工作需要,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也可以承担相应的药品调剂工作。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名式样应在本机构药学部门或药品零售企业留样备查。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停止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或药品零售企业执业时,其处方调剂权即被取消。

4、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认真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和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

5、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对处方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包括下列内容:

(1)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

(2)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

(3)剂量、用法;

(4)剂型与给药途径;

(5)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

(6)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6、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安全问题时,应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重新开具处方,并记录在处方调剂问题专用记录表上,经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签名,同时注明时间。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发现药品滥用和用药失误,应拒绝调剂,并及时告知处方医师,但不得擅自更改或者配发代用药品。

对于发生严重药品和用药失误的处方,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按有关规定报告。

7、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品、规格、数量、标签;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发出的药品应注明患者姓名和药品名称、用法、用量。

发出药品时应按药品说明书或处方医嘱,向患者或其家属进行相应的用药交待与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8、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在完成处方调剂后,应当在处方上签名。

9、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对于不规范处方或不能判定其合法性的处方,不得调剂。

10、处方由调剂、出售处方药品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或药品零售企业妥善保存。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1年。

11、处方的调配人、核对人应当仔细核对麻醉药品处方,签署姓名,并进行登记;对不符合规定的麻醉药品处方,处方调配人、核对人员应当拒绝发药。

12、处方保存期满后,经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或药品零售企业主管领导批准、登记备案,方可销毁。

13、除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及戒毒药品外,任何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不得限制就诊人员持处方到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或零售企业购药。

14、本规范所称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药品零售企业的、具有相应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资质的人员。

六、特殊处方的管理与要求

本规范所称特殊处方是指临床使用麻醉药品、的处方。

医疗单位对使用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药品的专用处方应当专册登记。专册登记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病历号、疾病名称、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处方医师、处方编号、处方日期、发药人、复核人,使用《麻醉药品专用卡》时还需填写卡号、取药人姓名、身份证号。

专用帐册的保存应当在药品有效期满后不少于2年。

1、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①医疗机构应对麻醉、精神药品处方单独存放,按月汇总,至少保存2年。

②开具麻醉药品应使用专用处方(纸质)。开具处方应书写完整、字迹清晰,写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病历号、疾病名称、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医师签名。

③医疗机构使用的麻醉药品空白专用处方应统一编号,计数管理,建立完善的保管、领取、使用、退回、销毁管理制度。

④医师开具麻醉、精神药品处方时,应在病历中记录。不得为他人开具不符合规定的处方或为自己开处方使用麻醉、精神药品。

⑤麻醉药品注射剂处方一次不超过三日用量,麻醉药品控(缓)释制剂处方一次不超过十五日用量,其它剂型的麻醉药品处方一次不超过七日用量;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一次不超过七日用量,其它剂型的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一次不超过十五日用量。

⑥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使用麻醉、精神药品,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联合下发的《癌症患者申办麻醉药品专用卡的规定》(国药监安〔〕199号),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可以申请办理《麻醉药品专用卡》。患者可委托其亲属或监护人持取药人身份证及《麻醉药品专用卡》到指定医疗机构开方取药。

⑦供药医疗机构应对凭《麻醉药品专用卡》使用麻醉、精神药品注射剂的患者建立随诊制度,并建立随诊记录。发药部门应在《麻醉药品专用卡》上按要求填写发药记录。

2、毒性药品处方

医用毒性药品,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两日剂量。处方保存二年备查。其余同一般处方。

3、放射药品处方

上一篇:群发短信效果下一篇:黍离之悲的成语解释及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