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读书报告

2024-07-29

信仰读书报告(共9篇)

信仰读书报告 篇1

读《信仰但不认同》有感

看了一下老师给的书单,我对于这本书产生了兴趣,其实就是不理解什么是“信仰但不认同”,既然已经信仰了,那为什么还不认同呢?这是在看这本书之前的疑问。

看了这本书的序,了解了一些别人看这本书的想法,感觉“大家”不愧是“大家”,他们的思想层次远比我们要高的多,我们想问题只是比较表面,甚至“肤浅”的思考着,然而他们却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层次在阐述。首先看这本书的内容,给我的感觉就是我们的思想层次如果提高,那这本书所提到的信仰危机,人心问题都不再是问题,我们的信仰就不再是私人化的了。

信仰的私人化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人们的宗教信仰自由是受法律保护的,所以每个人的信仰可以随意“挑选”随意改变,我们普通人的信仰无外乎是有利于自己的,信仰就像是一盏灯,我们在黑暗中总是在寻找光亮,当我们面临事情的时候总是希望从外界找寻安慰与解脱,这个时候信仰的力量不可小觑。可就是这样私人化的信仰使我们只注重自己而完全忽略了他人,即使他人和我们的信仰大致相同,可能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信仰但不认同。至于权利层次上的信仰还是与权利本身相关,权利本身就是一个信仰,是大多数想要成功的人所追寻的信仰。

信仰就是一种终极关怀,灾难过后以生命信仰为核心的社会交往模式。这是我看完第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在中国信仰就如同一种终极关怀,在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的信仰会从心底涌现并支撑着我们如同关怀。还有身份和信仰的冲突。在《身份的证明》中共产党人的信仰和他的身份有了冲突,在这种时候我们是坚持信仰还是保全生活呢?我想过这个问题,如果我是主人公我还会为了我的信仰而去过那种不幸的生活吗?而且在那个年代我们的家人也会因为我们的身份而影响生活。信仰有时候是一个人活着的力量,是我们生活的准则或者原则,可是当信仰和身份冲突又该如何?这和信仰的私人化似乎有一些关联。我们的信仰依据我们的利益或者私人生活有关,当面临抉择的时候我们如何选择就应该是考验一个人信仰师是否坚决的时候,也是考验一个人一部分道德水平的时候。

我们中国人缺乏的不是信仰,而是和有相同信仰的人共享信仰,中国人缺乏的不是私人的信仰,而是无数私人的信仰整合成一个共同的团体。伯尔曼说过“法律不被信仰,就等于形同虚设”。然而他还有另外一句话“没有法律的宗教将失去其历史性和社会性,便成为纯属于私人的神秘体验。”宗教与法律是不可分割的。然而宗教与信仰的社会性,法律性,公共性缺一不可。正应为宗教与信仰的紧密联系,所以才产生了宗教与信仰的一系列问题。宗教不等同于信仰,但若是我们把私人化的信仰共享整合,那么我们就有可能有属于我们的“宗教信仰”,只要是作为人生活在这个世界就会有信仰,各个方面的信仰都统称为信仰。我们重要的不是缺乏信仰,而是如何信仰,对于信仰如何抉择如何看待。以前我不会把宗教,信仰分开来看待,甚至不会考虑他们之间的联系,因为我不是学哲学的,对哲学又不是十分敏感。可是,读完这本书,我发现社会中的结构不是我们看到的和想到的那么简单,哲学家可以通过对宗教的研究来预测中国社会的基本变迁,足以看出宗教,信仰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只要是问题就需要有解决的方法,对于哲学我们从前是不喜欢,可那是因为我们的思想不够深入,所以本能的排斥深奥的东西,对于现在的我们是时候去了解了。这本书的内容其实有一部分不是很明白,可能是我以前思考的深度从未达到过,很谢谢老师给我们这些“好书”,让我们有机会去思考。

姓名:王琪

学号:2013432126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仰读书报告 篇2

面对这种社会现状, 伯尔曼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法律必须被信仰, 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这句话仿佛法律本身一样, 被无数人信仰。然而, 法律为何被信仰?到底是因其正义性, 还是因其有用性?换言之, 到底是该持有“对神法或为神圣信念所唤起的自然法之信仰”, 还是该相信“法律的世俗主义”?

伯尔曼无疑支持前者的观点, 认为“法律不只是世俗政策的工具, 它也是终极目的和生活意义的一部分。”他指出, “法律与超理性价值联系和沟通的主要方式有四:这四种要素——仪式、传统、权威和普遍性——存在于所有法律体系, 一如它们存在于所有宗教里面。它们提供了一种语境, 任何一个社会的法律规则都是在这一语境中被宣示, 并且从中获得其合法性。”因此, 尽管即使从尽可能宽泛的含义上来看, 宗教和法律仍然分别被视为人类对神圣的意识和对公正的观念不可能合一, 然而, 伯尔曼仍然相信, 法律与宗教的综合, 以及对法律的信仰, 将构架理想中的新世界。换言之,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 可以说伯尔曼把法律等同于宗教, 至少是把二者看成一个整体, 甚至可以说他希望创建一种“法律宗教”, 同时具备宗教的神圣性和法律的正义性, 类似于中古的西方社会, 对社会有着强大控制力的教会“试图使道德法律化, 同时使法律道德化”, 法律因道德而被套上了神圣光环, 被赋予了一种神圣正义性。在伯尔曼看来, 法律本身因其正义而神圣, 因其神圣而被信仰。

然而, 谈及所谓法律应该像宗教一样被信仰, 在现在, 尤其是现在的中国看起来似乎有些滑稽。因为在法律与宗教的关系上, 中国是缺少宗教这一基本的规则体系的。虽然有西方学者称儒学为“儒教”, 儒学本身仍然不能被称之为宗教。总之, 在中国不信仰宗教的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对于这一点, 也许可以用古朴的实用倾向来解释。可以肯定的是, 中华文明有区别于西方文明的重大不同, 中国的宗教因素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小到几乎可以忽略, 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传统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 宗教在我们的社会规则体系之下, 影响依旧甚微。一个对宗教缺乏信仰的国家, 谈何“如信仰宗教一般信仰法律”呢?

由此, 基于法律有用性的法律信仰认为, 西方人相信法律不只是因为法律有信仰基础, 而是法律能给人世间带来秩序, 能够恢复社会的平稳运作。西方宗教改革后, 教会失去了法律效能, 新教的怀疑主义使法律实证主义的出现成为可能。19世纪七十年代后, 随着实用主义的盛行, 法律与宗教的二元对立被人们普遍接受。也就是说, 如果强求一个法律根本不能起任何作用的地方的人民去信仰法律, 无非是愚人或愚己。指望人民相信没用的东西如同缘木求鱼一般可笑。只有让人民看到法律的作用, 法律能够给人们带来一个稳定的秩序、可预期的未来时, 人们才会去相信法律。

然而, 我个人认为, 这种基于功能派的观点有失偏颇。这种观点把法律视为一个纯粹的工具, 而工具的价值就在于有用。换言之, 如果出现一个比法律更有用的工具, 法律将被抛弃。事实上, 如果有好的集权者, 专政的有用性并不逊于法律, 例如中国中央集权专政的“人治”历史源远流长。这是否意味着, 只要选择好的集权者进行专政, 就可以抛弃法律了呢?显然是不可能的。除了法律的稳定性因素以外, 对法律所代表的正义本身的信仰就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先决条件。对法律完全没有敬畏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

就如同信仰基督教一样, 一个人要想形成对于基督教的信仰, 必须信仰上帝, 必须相信上帝是存在的。为什么那些信仰宗教的人可以对一个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存在的上帝信之仰之?

这其中的原因也许在于基督教教义中本身存在的正当性源泉。即基督教教义是符合基本的人性要求, 是为大多数人所赞同, 也是符合基本的人基本的道德观念。基督教教义中存在着诸多“爱你的敌人”“宽容”“十诫”之类的教令。这无论在哪个社会都是为人所尊崇的善品。而我们今天的法律同样如此, 法律必须有正当性基础。法律中所弘扬的必须是善的, 抑制的内容必然是恶的。而且必须符合社会公众心目中一般的善恶标准。所谓的对法律的信仰也是指对正义的法律的信仰, 对法律体系和法制过程的信仰。

“只有当我们承认法律不仅是社会功利问题, 而且也是、且主要是生活目的和终极意义的一部分, 承认法律关系到人的全部生命, 即不仅关系到他的理想和一只。而且还关系到他的情感和他的信念, 我们正在经历的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法律信任危机才可能得到应对和解决。”确实, 法律的作用有规范作用, 法律的价值有工具性价值, 但它位于法律价值位阶的最下面, 人们正是通过法律的秩工具性价值:秩序, 来实现平等和自由的最终价值, 这才是目的性价值。

“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法条, 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如果没有对法律的信仰, 那么法律的施行将会受到极大的阻碍, 法律施行的效果大打折扣。但前提是, 制定的法律是正义的法律。即, 法律本身所代表的是正义。

波尔曼理想的新世界是对同时具备“神圣性”和“正义性”的法律完全信仰的世界, 我们现如今的世界显然相去甚远。然而, 该如何创建, 或者说改造成理想中的新世界呢?个人认为, 对于正义性的追求是人类的天性, 对于神圣性的崇拜与信仰亦然。正因如此, 法律必将因其正义性而被信仰。

杨绛:读书是一生的信仰 篇3

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杨绛在上世纪90年代初出版的《杂忆与杂写》的自序中说:

“我近来常想起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蓝德的几行诗: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因此,我把抽屉里的稿子整理一下,汇成一集。”

阅读杨国良所写的《杨绛:“九蒸九焙”的传奇》,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杨绛一生最本初、最纯粹、最持久的信仰是读书。”

杨绛一生与书为伴,即使目前104岁高龄,仍手不释卷。

杨绛与钱钟书一生的共同兴趣——读书,据杨绛回忆,最初唤醒他们共通的人间情怀莫过于书。在俩人的婚姻生活里,读书、治学、探讨、比赛谁读书多,成为常有的情趣,而这些日以夜继的坚持让他们的婚姻跳脱出小情小调的牵绊,实现了真正的心灵碰撞。或因如此,即使他们也同样要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日子,杨绛甘为“灶下婢”,他们也不似常人夫妻间为俗务没玩没了地争吵,他们需要更多时间读更多的书交流享受更多精神乐趣。

杨绛一生读书并乐在其中,为此曾挨过几下“棍子”,被批评读书不应是“追求享受”。她当时只好低头认罪,却直言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而非要追究其“乐”来,却不足以对外人道。

杨绛曾感叹道:书的境地堪比佛说的“三千大千世界”,大极了。作为读书人可足不出户,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由此看来,读书就是修行。

曾经有一个人十分崇拜杨绛,高中快毕业时给杨绛写一封长信表达仰慕之情及陈述人生困惑。杨绛很快回复,只写了一句话:“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活着,是对亡者的一种安慰

6月初,《钱钟书手稿集·外文筆记》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杨绛为其题写了书名。座谈会上,104岁的杨绛发来录音表达了她的喜悦之情:“没有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外文笔记出版。”

多少年来,杨绛一直在整理钱钟书的遗作。

杨绛的女婿在文革中被逼含冤自杀,十多年前,她唯一的女儿因病医治无效去逝,第二年,与杨绛共同生活了六十多年的伟大学者作家钱钟书老人也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了她。与她最亲的人都相继离去,但她很快从悲伤中振作起来,以完成丈夫和女儿未完成的事业。

杨绛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钱钟书的作品整理出来,还把他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发表。她用自己烛光般微弱的晚年时光,又着手写作女儿钱瑗未完成的《我们仨》。

在杨绛98岁的生日宴上,一位记者唐突地问她:“请问杨妈妈在丧夫失女的情况下是怎么走过来的?请问这里有什么诀窍吗?”

记者的不礼貌并没有破坏眼前的祥和气氛,杨绛笑了笑,缓慢而有力地说:“天命不可违,亡者不可追。既然上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就要很好地珍惜自己。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定数,每人都会自生自灭,悲伤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所以我要坚强地活着,这是对亡者的一种安慰。”寥寥数语,爱女之心,爱夫之切,高尚人格,尽在其中。

“好读书”奖学金背后的故事

104岁的杨绛生活简朴,每天在简陋的书房里读书写作。设立好读书奖学金,是她毕生志向的升华。

1995年,钱钟书病重的时候,一家三口(钱钟书、杨绛和他们的女儿钱瑗)郑重决定将钱钟书及杨绛的全部稿费及版税捐赠给母校,在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励基金,以奖掖那些好学上进、成绩优秀的学生。

2001年9月7日,清华大学“好读书”奖学金捐赠仪式上,杨绛宣布将钱钟书、杨绛夫妇当年上半年所获稿酬72万元,以及以后出版作品获得报酬的权利,捐赠给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好读书奖学金,至今累计逾千万元。

杨绛说:“名字就叫好读书,而不用个人名。奖学金的宗旨是扶助贫困学生,让那些好读书且能好好读书的贫寒子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期望得奖学金的学生,永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一生努力实践之。”

作为人文学者,将自己毕生辛勤耕耘、呕心沥血所得倾囊捐赠,这样的事,在中外文化史上颇为罕见。

“好读书”奖学金的设立,不仅会帮助一些学子实现他们的梦想,而且,作为一种精神表征,它寄寓着两位文化前辈的魂魄与期待。

信仰的力量读书心得体会范例 篇4

近日,我重读了由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和红旗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图书《信仰的力量》,该书分为“精神卷”“理论卷”“践行卷”三卷,全书围绕信仰这一主题,重温红色经典,全面解读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源泉。看完这部书,感触深刻,一篇篇经典理论,一个个令人心潮澎湃的故事,一段段荡气回肠的传奇,传递出让人震撼的信仰力量,既让我感动,也让我自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重温90多年来党的光辉历程,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激情,由社会责任感以及历史使命感所冲击出来的激情。也让我深深的体悟到了一种爱国情怀,感受一种战争年代人们对于信仰那种追求和坚持,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信仰的力量。

什么是信仰?信仰是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它关乎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关乎一个政党的目标指向,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不同的信仰,反映的是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体现的是观察事物的不同的方法论。通过阅读《信仰的力量》,我认为:信仰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每一个共产党员应当始终不渝地信仰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信仰的力量无比强大。品读《信仰的力量》,我的心中有一种莫名的力量一直都在涌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的队伍,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但是百折不挠却早已昭示了他们的光明前途和未来,才有了65年前新中国扬眉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如书中说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人的英勇献身。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是在共产党人最困难的时候,在前景最黑暗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还是坚守自己的信仰。他们信仰是那样纯粹、那样崇高、那样坚持、那样无悔。也正是有了这种信仰,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上,才克服了重重困难,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建党93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绩无疑问是显著的,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我们不能够忘记。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考验,大多数共产党员的信仰是坚定的,理想是崇高的,但是面临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文化多样、利益多元、国际多端等新情况、新问题时,有许多人,包括一些共产党员由于信仰的不坚定而出现了信仰模糊、信仰缺 2 失、信仰倒退的现象。他们有的开始摇摆思想,有的开始动摇信仰,有的开始放弃理想,有的开始追求荣华。他们不信马列信鬼神,灯红酒绿使他们迷失了方向,金钱物质腐蚀了他们的灵魂,一些领导干部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潭。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针对性的指出:“现在,我们有些党员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诱惑面前不能保持应有的纯洁以至腐败堕落,说到底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

信仰是内化于灵魂的东西,没有信仰,自然不会自律。信仰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人无信不立,党无信不诚。为官先要做人。党员干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首先就要立身正。身正最根本的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从焦裕禄到杨善洲,从孔繁森到王彦生,支撑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辉煌人生的正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实践证明,共产党员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求和树立远x想,才能始终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才能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勇往直前。

品读《信仰的力量》,我更加感受到信仰的重要:我们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模范和榜样,更要谈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修养、品位、责任等。对信仰是牢记还是淡忘、是持守还是迷茫,这是检验我们每个马克思主义合格与否的“试金石”。有信仰与没有信仰是不一样的,信仰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一个人如果没有信 3 仰,就如同没有精神脊梁,就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其发展的可能性会大大减低。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个人及社会的发展。

信仰是一种理想和精神,是人生的指南和人生的最高追求。信仰是推动国家又好又快科学发展与共建和谐小康盛世的核心精髓,更是奋斗90年的中国共产党赢得中国人民信赖和尊重的根基。信仰,支撑起人的精神世界,并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生存、发展的无穷力量与勃勃生机。人生如屋,信仰如柱。坚定信仰,是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信仰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激励着我们奋力前行。生命也许短暂而脆弱。“为了信仰奋斗终身”。在生命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之间,我们不放弃长度,但是更要拓展宽度、增加厚度,让生命支点更加坚实,让生命轨迹更加完美。

信仰的力量读书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二】

学习了毕烈勇副总经理以《信仰的力量》为课题的课程后感触深刻,一个个令人心潮澎湃的故事,一段段荡气回肠的传奇,传递出让人震撼的信仰力量,既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自省。自从《共产党宣言》问世,“马列主义”问世,共产主义旗帜为苦难中的中华儿女指明了方向,点亮了前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员不断创新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开辟了理论创新发展的先例,拯救了党,拯救了革命、拯救了民族,是实践证明了的符合国情、立足实际的科学理论,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破除了错误思想枷锁,引领新中国改革开放,摆脱困境,走向世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激发党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钢性基石。“科学发展观”扬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是二十一世纪中国伟大复兴的催化剂,是中华儿女昂头奋进、奔向富强的智慧宝库。正是因为共产主义伟大信仰,才有了一个个指导实践的科学理念,从而开启党带领人民不断前进、永不磨灭的力量之源。

幸福生活来来之不易,祖国的繁荣昌盛更是曾饱经风霜。东方社会主义强国是一代代英雄、楷模用青春、用热血、用生命换来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胸怀信仰血洒战场,魂归沟壑,但他们无悔,他们换来的是光明、是未来、是党和人民永记于心的丰碑。和平建设新时期,广大共产党员奋发向上,涌现出一大

批模范可歌可泣的楷模人物。正是这些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共产党员,才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腾飞,才奠定党的执政地位,才树立了党的威信。八千万党员共瞻一个信仰,代代身躯勇往直前。

信仰是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在最危险和关键的时刻,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党史的一篇篇壮丽诗篇,谱写时代精神。“长征精神”、“x精神”、“两弹一星”、“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永远激励代代共产党人冲破艰难险阻、无所畏惧,永远传递着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生生不息的革命情怀,永远承载着共产党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富民强国的时代使命。

今年是改革开放攻坚克难关键时期,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党必须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信仰教育学习,是共产主义信仰更加深入人心,引领时代潮流。每一名组工干部必须牢固树立“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时代要求,高举共产主义旗帜,点燃共产主义圣火,迸发共产主义活力,以崭新昂扬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到共产主义事业上来!

信仰的力量读书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三】

看了《信仰的力量》之后,那湘江激战、飞夺泸定桥、抢渡乌江、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等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久久萦绕在我的脑际。读到那一个个倒下去的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我心中不仅仅是悲戚,还有那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震撼着我!这种精神无时不刻不在我心中回荡着。我爱长征精神!

红军战士王瑞由一名胆小、幼稚的伢子成长为有着坚定意志的共产党员。这其间,“跟着走”是一直激励着他成长的航标,由起初的盲目“跟着走”到最后坚定地跟着党走,跟着胜利走。从中我也明白了红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党魂、军魂的集中反映。

长征精神激励着新的长征。长征就是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而在现实生活中的“新长征”也需要长征,也需要这样的精神: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用长征精神来进行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百折不回,从胜利走向胜利!

不仅仅是学生需要具有长征精神,每一个中国人保持艰苦奋斗、永不言弃的精神。10年前发生在x的特大自然灾害——地震。我们国家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人都汇聚到的一起,用不同的方式来温暖灾区人民的心。

这就是长征精神,这是长征传承于我们子孙后代艰苦奋斗、永不言弃、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我爱那革命先辈,更爱这长征精神!

信仰的力量读书心得体会范例五篇【四】

今天,我们班组织了主题为“信仰的力量”的团日活动。这次活动我们在南区一号教学楼开展了“党章知识竞赛”的活动。这次团日活动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包括党章知识的学习、欣赏关于改革的视频,还有红歌竞猜等。本次活动班里参与激情很高,参与其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党的信仰的熏陶,还有浓厚的班级气氛。

信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更是支撑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力量之源。方永刚曾经说过:“一个人应该有信仰,没有信仰的人是不幸的人。”透过贾丹兵的成长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作为新时期部队医院的领导干部,贾丹兵之所以能够43年如一日的固守党员本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有着对党坚定不移的信仰。这种信仰所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不仅为贾丹兵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提供了精神动力,也促使她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始终保持党员干部的廉洁本色,带领医院不断取得新的发展进步。

给人以星火者,必怀火炬。中国共产党人正在完成前无古人的伟业。2014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14年实现伟大民族复兴,我们需要登上由各项经济发展指标组成的物质财富高地,也同样需要登上由理想与信仰组成的精神财富高地,同样需要像当年那样为了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义无反顾为民奋斗、舍生忘死追求真理的共产党人。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历经90年的风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倒了三座大山,使劳动者翻身成为了新中国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中国的社会发展现状,我党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政策和方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以此指导我国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和建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逐渐增强,成为东方不断崛起的大国、屹立于东方的明珠。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这样一个成立90年、执政超过60年的政党,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是由具有坚定信仰的人所组成的。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体会到了信仰的力量。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最关键的力量,来自内心的信仰。

信仰的力量读书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五】

读完了《信仰的力量》这本书,我感触颇多。身边总会有人提起“信仰”这个词,这个让我们熟悉却又陌生的词。我每每自问“什么是信仰,我的信仰是什么呢?”但都得不到一个很明确的答案。通过阅读这本作品,我对我们民族的信仰的了解又多了一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信仰旧意味着坚定不移地确信某种信念,是一种执着,一种精神支柱。也是一个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集中体现了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信仰使人对自己的选择更具有庄重感和使命感,有了信仰,人生的态度便有了导航,实际的行动也有了指南。

每个人的信仰都有所不同,每个民族也一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信仰,就像一个提线木偶,没有灵魂,终有一天土崩瓦解,失去他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以前曾听老师说过,许多的西方人都信仰信仰和上帝,他们相信好人会上天堂坏人会下地狱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思想使得很多的人在有坏事前都会好好的斟酌一番,所以这种思想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犯罪的动机。宗教的信仰在他们的认知和情感上表现得根深蒂固,至今影响着西方世界的政治,精神和道德生活。那么我们民族的核心信仰是什么呢?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信仰不同的事物,但是作为整体民族里的个人,我始终相信信仰价值观应该是我们的信仰。信仰价值体系是我们国家,民族和社会在长期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的价值观体系,这种信仰价值观以人民的信仰出发,引出各个内容、各种精神、以及中华传统美德现时代的意义,对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深刻信仰。首先,信仰主义指导思想是信仰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信仰坚持把信仰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信仰思想,信仰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 信仰 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只有坚持信仰主义指导思想,才能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中形成思想共识,团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进步。信仰共同理想是信仰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走 信仰信仰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都应当得到尊重,保护和发扬。再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信仰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熄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信仰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已深深熔铸于信仰核心价值体系之中,使中华民族能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镜铁大队《信仰》学习报告 篇5

按照支队的学习安排,xx大队在于2012年7月2日、6日和9日三天认真组织大队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观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该片是一部兼取政论片、文献片、纪实片之长,融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经典电视片,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现将大队组织集中收看《信仰》的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队学习观看的基本情况

大队历来高度重视组织政治理论学习,这次的党员教育电视片《信仰》于2012年6月27日起在雄关党建远教视频网一经播放,按照支队的学习安排,镜铁大队集中组织队上的党员干部共计12人(党员8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干部3人)观看此片。学习时间为2012年7月2日、6日和9日上午9:00。每集播放完毕,组织党员干部交流学习心得。《信仰》全片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时长50分钟,该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的90多年光辉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这次的集中学习观看,使大队全体党员干部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更加坚定科学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在坚定信仰信念信心中增添工作新干劲、树立城管形象,在工作中干出新的成就。

二、组织党员干部座谈交流情况

《信仰》每集播放完毕,大队全体党员干部踊跃发言,畅谈观后感,围绕片中的感人事迹,组织干部结合学习工作实际和岗位职责,交流对保持党的纯洁性的认识、体会和工作举措。通过对“新时期如何传承和发扬共产党员信仰”的深入讨论,继承老一代革命家的优良传统,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真正做到为民做事,为民谋福。

镜铁大队大队长xxx认为,这种学习观看活动形式活泼,以后应该多组织。通过连日来的学习,意识到信仰和信念是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和思想境界,是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基础。信仰和信念涉及到我们执政党的指导思想、社会制度、发展方向、前进道路、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是每个共产党员政治立场、政治原则的根本问题。在今后的日常工作学习中要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更加坚定科学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在坚定信仰信念信心中增添工作新干劲、树立新形象,在工作中干出新的成就。

党小组组长xxx认为,通过电视片《信仰》的观看,特别是众多英雄模范人物的演绎,认为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所需要一生坚守的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一个人有了自己的政

治信仰,就有了为之追求的目标,就会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为人民谋利益而感到自豪。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党员xxx认为,《信仰》电视片所反映的建国初期王大锹、张秉贵、王进喜等全国劳动模范,以及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沈浩、蒋筑英、郭明义、徐虎等模范人物,他们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是在信仰旗帜的感召下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作为一名城管监察员,今后更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到敬岗爱业,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入党积极分子xxx认为,作为一个社会人,是追求理想,还是追求名利,结果会大不相同。追求理想的是奋发向上的过程,也是升华人生的过程。如果追逐个人名利,那么追到了也不会满足,追不到则会失望痛苦。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开始时工作很不错并且很有成绩的干部,后来却堕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根子就是在信仰上出了问题。没有信仰,就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人活得就欠高尚。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更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科学,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时刻以一个党员先锋模范的标准要求自己,人活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

三、对学习观看活动的主题评价

大队全体党员干部通过认真观看《信仰》这部电教片,接受一次深刻的政治信仰教育,重温我们的入党誓词,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始终坚定共产党员的政治信仰,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廉洁自律,勤政为民,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为我们的党旗增光添彩。这次学习观看活动与创先争优、“效能风暴”和基层组织建设年等活动紧密结合,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通过大队这次集中组织收看纪录片《信仰》的学习活动,全体党员干部受益匪浅,认为这种观看活动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又有教育意义,在今后的政治理论学习中建议多安排、多组织。

Xx大队

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 篇6

(1)你所崇拜的对象:

A崇拜伟大政治家(注:以下数据均四舍五入为整数)B崇拜商界成功人士

C崇拜文体明星

D崇拜科学家

E崇拜普通人

F崇拜自己

G没有崇拜对象占

(2)你认为哪种人生才是幸福的:

A认为家庭美满

B认为事业成功

C认为腰缠万贯

D认为不求闻达,只求奉献

E认为出世

F其他占

(3)你如何看待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三者关系: A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

B个人利益得到最大满足的同时满足集体利益、国家利益 C只要能满足个人利益,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可以不顾。

(4)对洪战辉事迹的看法:

A一种高尚的行为,值得提倡,值得学习

B无所谓,与我无关

C认为出于某种名利目,是一种愚蠢行为

(5)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态度:

A非常科学,坚定信仰;

B有一定道理,但信仰不坚定;

C无所谓

D不信,马克思主义过时了

(6)关于科学发展的新动态的调查:

A密切关注

B关注的占

C偶尔了解一下

D不关注

(7)对人生命运的看法:

A上天注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是说不清的C命运靠自己掌握;

D是一种机遇

(8)是否看过关于命运和星相的书:

A没看过;

B看过

(9)看这些书的动机:

A出于好奇

B随便翻翻

(10)对自我科学精神的评价:

A强

B较强

C一般

D弱

(11)中国是否需要宗教:

A不需要

B需要

需要宗教的理由是:

(12)是否应以儒学作为当代中国人的信仰

A不应该

B应该

(13)对改革开放的总体评价:

A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民族道德水平下降

B物质生活丰富,但人们的精神家园空虚

C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

D人们责任心下降

E人际关系淡漠,一切以利益为上(多选)

(14)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

A毫无实践性和实际意义;

B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但应调整改革,以适应时代变迁; C具有很强指导意义,应维持现状

(15)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信仰最好采用哪种途径: A老师、家长的传授

B书籍

C网络、大众传媒

D其他

(16)你的人生信条:

A励志类

B自信类

C功利类

D张扬个性类

E感恩类

信仰读书报告 篇7

关键词:吉林农业大学 大学生 宗教信仰 调查报告

一、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问卷共26题,单选为主,多选为辅。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自然情况;第二部分为宗教信仰认知状况;第三部分为对国家宗教政策的理解和获取宗教信息的途径。2014年10月共向在校生发放调查问卷1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70份。参与问卷调查学生,在家庭城乡分布上,来自省内城镇比例为19.7%、来自省内农村的比例为17.2%、省外城镇的比例为25.5%、省外农村的比例为31.8%。

二、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

1、对宗教的本质认识不够清楚。在调查中,问及什么是宗教时,75.8%的同学认为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3.2%的同学认为它就是迷信,是一种荒诞学说,14.6%的同学认为它是一个团体,有自己的组织,有教义教规,6.4%的同学的观念很模糊,说不清楚什么是宗教。在问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时,1.3%的同学认为宗教即科学,11.5%的同学认为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相互对立、不可调和,50.3%的同学认为宗教与科学互通有无、没有矛盾,36.9%的同学认为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说不清。

2、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耳濡目染宗教。在问及父母或者家庭成员信仰宗教是否信教时,3.8%的家庭成员全部信仰,24.2%的家庭部分成员信仰,52.9%的家庭全不信仰,19.1%的家庭不清楚。

3、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传教途径广泛。0.6%的同学经常有人向自己宣传宗教,43.9%的同学偶尔有人向自己宣传宗教,55.5%同学从未听到过有人向自己宣传宗教。问及,了解宗教知识的途径时,19.7%的同学通过受父母朋友信仰的熏陶,28.0%的同学通过选修相关程,阅读相关宗教书籍,36.3%的同学通过网络和收听境外福音广播电台,4.5%的同学通过与教会以及与教职人员的接触,11.5%的同学通过私人聚会散发的小册子和传单

4、对宗教教育和国家宗教相关政策不了解。问及,国家实行宗教自由这一政策的看法时,89.8%的同学认为是对的,有利于团结少数民族和宗教信仰者,1.9%的同学认为是不对的,中国是由共产党领导的,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神论,7.7%的同学没什么看法,0.6%的同学有其它看法。

5、信仰缺失、宗教暧昧情况同时出现。问及,人生是否需要信仰时,15.9%的同学认为需要,36.3%的同学认为不需要,47.8%的同学认为可有可无。调查中显示,12.7%的学生明确表示想要皈依某种宗教,87.3%的學生没有皈依宗教的想法。问及是否想读一读《圣经》、《古兰经 》、《心经 》或《黄庭经》之类的宗教典籍时,40.8%的同学想,37.6%的同学不想,11.5%的同学将来想,10.2%的同学不知道。

三、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分析

1、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导致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大部分信仰宗教者的家庭成员都信仰宗教。学生在有宗教信仰的家庭中总是在或有意、或无意的被动接受宗教。如果是对心理已经成熟的孩子来讲,他们会有意识的去筛选辨别,但是如果对一个心理尚未成熟的小孩来讲,他们被宗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世界。

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宗教在校园内的渗透。大学生身边的宗教活动比较频繁。虽然国家明文规定禁止在校园内进行传教,但是大学校园一直是部分宗教团体重点关注的区域,传教等非法宗教活动在校园内经常发生。在宗教加紧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渗透和影响的新形势下,大学生事实上已经成为境内外各种宗教势力努力争取的对象,但他们却由于对宗教和国家的宗教政策缺乏足够的知识、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把握[1],极容易成为他们的宗教信徒。

3、信仰缺失。调查中显示,36.3%的同学认为人生不需要信仰,虽然各高校都对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爱党爱国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但是依然有一部分“90”后学生表现出对共产主义的“不感兴趣”,没有共产主义的决心和信仰。这个时候一旦有“宗教”这样新鲜的事物吸引这些学生就会表现出对宗教异常的向往。

四、新形势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信仰的对策

1、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宗教势力不断在高校渗透的严峻形势,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结合学生的思想现状,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青年学生,占领学生阵地,从源头上阻断青年学生信仰缺失问题。

2、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宗教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宗教问题的理论政策体系[2]。我们既要贯彻执行国家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又要让青年学生了解国家的宗教政策、宗教知识,引导高校学生在实践中深入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3、加强党团建设,发挥榜样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讲,部分学生信仰宗教是因为周围党员团员没有树立起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共产主义没有信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加强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增强凝聚力。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党团活动,引领学生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让周围同学真正感受到榜样的力量,认识到我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培育广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氛围,通过广大基层党员的努力,解决青年学生信仰缺失的问题。

总之,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和信仰缺失的原因复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高度重视,要在充分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团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宗教相关课程。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

参考文献:

[1]王康.论大学生科学宗教观的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2,(03);79-82.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学习读本[M].国家宗教事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3]沈桂萍.从大学生宗教信仰看高校宗教工作[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5);14-17.

城市居民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篇8

前言:宗教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就已有了宗教的雏形,后几经演变,才行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宗教格局。宗教既是神圣的,却又有世俗的。它似乎高高在上,让人遥不可及,却又好像离我们很近。也许可以这样来形容,宗教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批还带着面纱的神秘事物之一。自古以来,宗教都与人有着密切的关联。中国人民很早就有了信仰宗教的传统,并一直延续至今。当然,事物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变,社会在发展,相应地,人们的宗教信仰状况也会发生改变。为了了解新时期我国居民的宗教信仰状况,我们在昆山市范围内展开了为

期十天的调查。

总体概况:

从网上及其他资料得知,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就全国范围内而言,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

多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所。

在中国,全国性的宗教团体有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等。各宗教团体按照各自的章程选举,产生领导人和领导机构。中国各宗教团体自主地办理教务,并根据需要开办宗教院校,印刷发行宗教经典,出版宗教刊物,兴办社会公益服务事业。中国与世界许多国家一样,实行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原则,在国民教育中,不对学生进行宗教教育。部分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开展宗教学的教学和研究,在各宗教组织开办的宗教院校中,根据各教需要进行宗教专业教育。宗教教职人员履行的正常教务活动,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及按宗教习惯在教徒自己家里进行的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如拜佛,颂经,礼拜,讲经,讲道,弥撒,受洗,受戒,封斋,过宗教节日,终傅,追思等,都由宗教组

织和教徒自理,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干涉。

就地区而言,苏州是江苏省宗教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本人所在的苏州大市范围内,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大世界宗教在我市都有分布,历史悠久。全市经政府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有200多处,85%分布在农村。全市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信众有12万人左右,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农村(佛,道教善男信女无法正确统计);全市有爱国宗教团体32个,其中:佛教7个,道教6个,伊斯兰教2个,天主教9个,基督教8个。市级宗教团体7个,即:苏州市佛教协会,苏州市道教协会,苏州市伊斯兰教协会,天主教苏州教区,苏州市天主教爱国会,苏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苏州市基督教协会。全市宗教教职人员有700多人。民族宗教界人士被安排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有96人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同宗教界人士在信仰上相互尊重,在政治上团结

合作。

在昆山市范围内有四种宗教分布: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全市有宗教活动场所16个。天主教,基督教教徒约有2万个,佛,道教善男信女无法正确统计。宗教团体有4个,分别是昆山市道教协会,昆山市佛教协会,昆山市天主

教爱国会和苏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这除了和我国的宗教氛围不浓,人民生性平淡之外,还得

益于政府制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调查中,信教群众以信仰佛教居多。对于教规,信教者大多表示心诚就行;但都能坚守原则,在信仰宗教与其他事物(比如入党)发生矛盾时,不会放弃宗教信

仰。

人们认为宗教主要是起精神寄托的作用,这说明了人们对宗教的本质了解的很清楚,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人的压力很大,需要精神寄托的事实。还有一小部分人认为宗教的主要作用是修身养性,这种境界很高,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

信仰宗教与职业,年龄,学历和出生地无关。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信教者以低学历者,乡村人口,老年居多,其实不然。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信教者的来

源也在发生着变化,有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高学历的人士加入了进来。

结论:

由于受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兼容,宽容等精神的影响,在中国,各种宗教地位平等,和谐共处,未发生过宗教纷争;信教的与不信教的公民之间也彼此尊重,团结和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宗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思想

文化的一部分。

但应该可以看到的是,宗教在中国并未像在国外那样普遍。这也许和中国人所固有的那种恬淡的性格有关。在高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神经绷的越来越紧,各种问题,烦恼也越来越多,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转向宗教,去寻求内心的安宁与静谧。尤其是年轻一代,熟悉西方文化,生活与西方接轨,相信在未来,基督教等西方教派必然会在中国热起来;而西方教派的轻松,融入生活,也一定会吸引愈

来愈多的人加入。

附录:

(一)城乡居民宗教信仰状况调查表

1、您觉得宗教离我们是否遥远?是()否()

2、您是否信仰宗教?是()否()[如填否,第4、6、8、9题不用回答]

3、您的亲朋好友中有信仰宗教的吗? 有()没有()

4、您信仰哪一种宗教? 佛教()道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

()犹太教()

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其它[自行填上]______[排名

不分先后,纯属偶然]

5、您为什么会信仰/不信仰这种宗教?(由第二题决定)

家人影响()朋友影响()自主决定()宗教团员宣传()媒体宣传()

教规限制()

6、您觉得信仰宗教后是否给您的生活带来了改变?是()否()

7、您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祈求过宗教神明的保佑?是()否()

8、您是否严格遵守教规?完全是()大体上是()心诚就行()

9、您多久去一次宗教场所?定期()有机会就去()

10、您平常去过宗教场所吗?是()否()

11、您觉得宗教的作用主要是什么?精神寄托()救苦救难()结交朋友()

修身养性()

12、您平常会把秘密说给谁听?家人()朋友同学老师()自己憋着()吉

祥物品()宗教神明()

13、对于您周围人的宗教信仰状况,您持什么态度?不在意()尊重他人选

择()劝说他人()要求他人与自己一致()

14、是否会因为他人的宗教信仰状况而影响您与他人的关系?会()不会()

15、如果您信仰某种宗教,但现在您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您会放弃您的宗教信仰

吗?会()不会()

视情况而定()

16、您是?共产党员()民主党派人士()群众()

17、您的职业?农民()学生()教师()干部()企业职工()其他_

____

18、您的学历?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大学本科()

硕士及以上()

19、您是?城镇居民()乡镇居民()

20、您的年龄是?15岁以下()16岁—25岁()26岁—35岁()36岁—45

岁()46岁—55岁()56岁—65岁()66岁以上()

感谢您参与调查!谢谢!

(二)与宗教局一位同志的访谈

笔者:您能介绍一下昆山的宗教概况吗?

宗教局同志(以下简称宗教局):一般来说,中国有五大宗教。而昆山有四种: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笔者:昆山没有伊斯兰教吗?

宗教局:没有。伊斯兰教一般为少数民族所信仰,在昆山并没有多大影响,且昆山市内也没有清真寺。不过,在苏州大市范围内,苏州市和太仓市都有伊斯兰教。笔者:哪种宗教的人数最多?

宗教局:就农村来说,在农村地区,道教、佛教的人数众多。

笔者:两者是否严格区分?

宗教局:农村地区的人们还稍带有一点封建迷信思想,他们一般遇神、遇佛就拜,并不严格区分两者。但事实上,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佛教是从外部传入的,是外来宗教;而道教则是本土宗教,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根源。笔者:城市里哪种宗教的人数多?

宗教局:城市里四种宗教都有。佛教人数比较多,每逢阴历初一、十五等,香客(佛教徒的另一种称法)都会前来祭拜,但流动比较大,人数不固定。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人数较为固定,各个宗教都有各自的组织;天主教是天主教爱国协会、基督教是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佛教是昆山市佛教协会,道教是昆山市道教协会。笔者:昆山总共有多少人信教?

宗教局:道教、佛教的人数不太好估计。天主教约莫有八九千人,基督教有一万多人。

笔者:政府的政策如何呢?

宗教局:政府提倡宗教自由政策:各人有信教或不信教的自由,各个宗教和睦相处。

笔者:共产党员不能信教?

宗教局:对。共产党员不能信教。

笔者:平时各个教派是否举办什么活动?

宗教局:天主教、基督教一般在星期

六、星期天活动,称为做礼拜,由牧师带领,去教堂读圣经、唱圣歌。

笔者:信仰宗教是否需具备什么资格?

宗教局:一般不需要。只要诚心信仰该教、遵守教规即可。

笔者:昆山的宗教组织是否与外界有交流?

宗教局:可以与外界展开友好交流。但他们是独立自主的,不受外界控制。像天主教在思想上承认教皇为领袖,但并不受教皇领导。

笔者:政府是否拨款给各教派?

宗教局:一般没有。各教派自筹资金。

笔者:新建宗教场所是否也由各教派自筹资金?

宗教局:是。一般佛教资金较多,因为他们香客较多。

笔者:教徒是否需要捐献财物?

宗教局:实行自愿原则。愿意就捐,富裕的可多捐一点,贫穷的可少捐一点。笔者:麻烦您了。谢谢您提供信息。

信仰读书报告 篇9

实践主题:居民宗教信仰调研

实践时间:2015年8月4日—8月7日 实践地点:迁安市滨河村社区及大郭庄村 调研人员:彭云龙,冯宇恩

任务分工:我们两个一起做调查,一个人询问并指导完场问卷,另一个人负责记录相关问题及对方的情况

一、实践背景及意义

我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在我住的社以及村庄有聚会的地方,我也想了解一下很多附近居民的情况,正好借此机会去做调查。

二、问卷分析与总结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29份一共收回了26份,回收率达到了89.65%。(因为是当时发问卷给一个人,等他写完才收回,所以回收率比较高。)我们一共接触到了滨河社区以及最近的大郭庄的近100人,其中有大概六十多人配合我们的调查工作,回答我们的一些相关的问题,包括26份收回的调查问卷。经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以下这些内容:

1.部分被传过基督教信仰的人有些误解认为一些基督徒传福音(传教活动)影响到他们,总是缠着他们没完没了的对他们说。就算有些感兴趣的人也会说没时间去聚会而拒绝。

2.有一个信佛的说他是看过一些含宗教内容的影视之后而去相信的,而且真心认为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对于国家政策方面,他希望国家支持并将传统中国信仰发扬光大,并且要坚决打击邪教。

3.有的人说看过一些宗教书籍如圣经、佛经等,但认为这些思想是在给人洗脑。如果自己的孩子有宗教信仰,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不支持也不反对,表示不会过多干涉孩子的信仰生活。

4.在附近的一个村子里做了调查,可能是因为接触的那些人文化程度不高的缘故吧,很多被调查人员有畏惧该项调查的心理,可能觉得宗教信仰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不敢过多谈论吧。

5.也有人反映基督教的一些信仰思想传播到农村社会底层时,尤其是传播到年长的爷爷奶奶这一辈的人耳中时会有很大偏差,但也承认有信的好的也有信的不好的。

6.大部分的人都是只知道国家宗教信仰自由,具体的相关政策及导向都不知道,很多人也希望国家对宗教活动的传播进行管理,不要把最原始的核心的好的思想给传播歪了。

7.几乎所有人对邪教的态度都是坚决反对,当遇到传播邪教思想的人都会采取不理睬的行动,但都不会去报警,因为都没有触及到个人的利益。

8.有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家庭,家庭成员中有半数以上党员,当谈及信仰问题时,他们说只信仰共产党,对党表示绝对的忠诚。他们也都认为信佛的比较有礼貌。

9.个别人会觉得谈信仰的前提是活着并且有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10.一些人对基督教有了解,也知道附近也有人信,并且知道他们经常回去一个地方聚会。

11.有一个大姐家里有亲戚信佛,她就了解一些相关的事情,比如“还愿”、“磕大头”、上香等。曾经有过佛教徒给她讲过一些与佛相关的内容,她说以教人行善积德为主,她还提到她发现这些佛教徒都非常有信仰动力,虽然说不清楚具体是什么。

12.当向他们介绍宗教知识时或者宣传宗教信仰时,很多人都是拒绝接受的。13.前几年附近有很多宣传邪教(法轮功)的,会劝人退党。这里的人经常会遇到这种事,他们都表示特别的反感。

14.有些人觉得对于宗教信仰上,觉得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不回去过多干预别人,也就是保持中立的态度,但当谈及自己儿女时却说因为没有过多了解的原因会比较反对子女,担心子女会因为迷信儿走火入魔之类的。

15.很多人对于佛教的印象是行善积德,认为他们拜佛的人和一般人不太一样。

16.也有一部分无信仰的人人觉得宗教信仰是个人的事情,不希望国家过多干涉,无论是好的引导或者强制性的规定,因为他们提倡信仰的绝对自由。17.多数学生了解的层面也不深,但因为教育的原因,对于几大宗教也都有知识性的了解。更多的也是对佛教的了解,尤其是佛教的由来这方面。

18.中学生往往会觉得感悟人生的过程可能会悟道某个宗教的含义。,但不会在家长的逼迫下而去相信宗教,并且也知道国家是不允许逼迫性的传教的。

19.调查过程中接触到一个学生,家里的人经常会谈论有信仰的人和事,他说自己不会过多受这些影响。他还提到,信仰能对一个人的性格造成影响,良性的往往居多,但是当信仰发生扭曲的时候,所带来的后果就比较可怕。

20.也了解到了当地有部分传教活动进家门的事情,有少部分人表示这样可能有点过,他们不能接受。

21.关于不同信仰的人会不会成立家庭的问题,很多人都认为不同的信仰不会有交叉,基于这个原因,更加认为同样信仰的人更能在一起组建家庭。

22.在调查过程中有一个大姐谈到对于这个信仰问题,只是觉得挺好的,但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去相信,而且也知道国家不反对。

23.一个佛教徒称自己听过好多佛教的相关内容,也是以行善为主,也表示自己信教非常有动力。

24.很大一部分人说自己不信教的原因都是不了解,谈不上信与不信。也有一些无神论者说自己就不想有信仰,觉得相信自己就好,相信自己的拼搏努力,而再怎么努力的向神啊佛啊的祈祷都没有。

25.一些接触过传教人士的人说信教的人不一样,虽然自己很相信,但普遍认为他们的思想很顽固道理很牵强,并且逻辑不通。

26.有一个小女孩提到自己的家人加入了某个宗教,只是因为听某些人经常说。而且她的家庭也并没有因为信仰的原因经常出现家庭矛盾,其他的一些人也推测如果自己的家里有人信仰宗教,同样也不会出现什么大的矛盾。

27.过程中调查了一群在校的高中生,他们普遍表示会通过在学校的一些课程学习到关于宗教的知识包括一些宗教典籍,但是都不太感兴趣。

28.这些学生也觉得有信仰宗教的同学,看起来他们的性格更加沉稳,处理一些事情时更加的冷静。

29.调查也显示,如果有宗教信仰的家长过多的和正在上初高中的孩子谈这方面的问题,学生们会比较反感,但大多数人也觉得会有一些触动。30.当一些人被传教的时候,他们如果没有事情做的话还是会去听听的,当然只是当做一件很普通的事就过去了。

三、实践感言

彭云龙:这次调查一开始去的是村子里,而且正好碰到的是年级大一点的爷爷奶奶,可能因为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不是很能明白我们的意图,很多人不配合我们的调查,所以第二天我们才去的社区。还感觉做实时调查一定要有耐心,还要敢于和调查对象交谈,并且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即时应变。

冯宇恩: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很多人都没有信仰,甚至不知信仰为何物。很多人处于信仰混沌的状态。很少有人去思考自己要去信仰什么,或者是自己信仰的到底是什么。但是,从家长的角度来说,被调查人群还是很开明的,基本上都不会去干涉自己子女的信仰

上一篇:“三走”主题系列活动策划书下一篇:小学防性侵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