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课堂记录

2025-01-07

大自然的文字课堂记录(共15篇)

大自然的文字课堂记录 篇1

记得从前喜欢写日记,时不时地就会写上那么几句,或鼓励、或悲伤,喜欢的、不喜欢的,无所顾忌地书写,渐渐地习惯了用简单的文字记录那时那刻的心境,单纯地用以安慰自己。

瞬息万变的时代,似乎一夜间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人们不再写,而是用键盘和声音来敲击内心的情绪。不管如何改变,我始终觉得世界变化的越快,越需要留些什么,而文字是最好的方式。它不但可以如鱼得水般地让你吐露心境,释放的同时帮你恢复平静;它也会毫不吝啬般地帮你展示活跃的思维,更可以无处不在地记录着你的生活。在它弹出的瞬间让浮躁中的你渐渐地恢复平静,而没有任何索求,唯有你愿意,可以随时随地陪伴,记录生存的点滴,形成独我的精彩足迹!

某一日,当你再次翻看这些文字时,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五味杂坛中品位着曾经的自己,这感觉似乎非常棒!若你也期许,请拿起笔来或敲击键盘,不为别人,只为自己曾经划过的一切。。。。。。

作者:逸娅

公众号:逸娅随笔

大自然的文字课堂记录 篇2

目前,博客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快速演变之中。博客以网络日记超级链接为武器,凸显了个人的才能和张扬的个性,呈现了一个私有性较强的开放的自由的空间;博客成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甚至新的学习方式的时尚称谓。博客上写的每一个字都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由于博客是网络发展的产物,它的存在也会受到网络的影响,进而改变一些社会存在的事物,给社会带来种种影响,尤其是文化方面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新的媒介。

博客文本概括来说具有以下特质:

1、自由性或随意性。

在博客中,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作品的发表也不需要编辑的审查认可,写作者完全是出于表达的需要而进行写作的,无论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式都更自由,也更具随意性。

2、真实性。

博客写作是一种自由的表达,一般来说应该是真实的,因为作者没有说谎的必要。况且,对于那些不便以自己真实身份表达的观点,或不愿以自己真实身份叙述的事件,作者完全可以匿名进行,除非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否则是没人去追究的。

3、即兴性。

所谓即兴性,主要是指“博客文学”是随想随写,不需要周密考虑和反复构思,想到哪就写到哪,不会像传统写作那样发表前会反复修改,一般是一次性完成的。

4、互动性。

博客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作者和读者,读者可以写评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变成作者;作者会反过来阅读评论文字变成读者。这种互动性,对博主及其创作的影响是很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缩短了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和批评的距离。

5、跨文体性。

博客文本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随笔”,尽管单看一篇的话,或可指认其文体,但总体上看,完全跳出了传统文体的樊篱。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文体的影子,但总体上无法指认它到底应该归属何种文体,语言机智、幽默,叙事、议论、抒情、说理等无所不包,是真正的跨文体写作。

6、游戏性。

博客的自由性、开放性、互动性决定它必然具有一定程度的游戏性。游戏是人的天性之一,尽管不少人把写作和阅读博客看作很严肃的事,但很多人就是抱着游戏的心态进行写作和阅读的。博客文本的“可写”性,使读者有可能以游戏的态度。

二、博客打造文学表达新空间

新媒体的出现,必然会使文学发展的环境、平台和传播方式发生变化,也必然会催生出新的文学样式,博客文学就是网络媒体催生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文学样式。

(一)平民文学

博客文学作为文学的一支新生力量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宽松的创作环境、时尚真实和娱乐休闲使它成为走向大众的平民文学,因为博客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可以在虚拟空间中随时随地地自由发表见解,这便使写作真正成为了一项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日常工作与大众狂欢。

与传统文学作品不同的是,博客小说往往写完一段就贴一段,往往会引来众多网友的评论,而它们又直接影响小说。随写随评、随评随改,这样一种写作者与阅读者共同参与的创作模式,给博客文学增添了难得的人气与平民魅力。由于自由无羁和个性十足,博客文学也孕育出了属于自己的语言风尚。妙趣横生、率性直陈是它的普遍特色;同时,使用大量自造词汇、心情符号,并对传统语言结构与技巧进行大胆的翻新改造,这在今天矫揉造作之风大盛的文学空气中,给人带来了格外清新而鲜活的感受。

博客文学使文学不再是文化人的专利。博客文学平等对待任何人,不要求有多高的学历和身份,只要会打字会上网会写日志就行。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写作,成为博客写手。博客文学多口语,有时甚至是琐屑记事,不需要太多的修辞手法,不需考虑是否符合“真、善、美”的要求,真正是“想到哪写到哪”。可以说这降低了“文学”的标准和门槛。就博客这一网络日志而言,它整体上仍属于草根行为,是平民运动。

(二)对经典文学的突破

首先从载体看,博客文学和其他网络文学一样,实现了作品附载的形式由纸张到电子网络的转变,由三维的稳定的真实空间转为稍纵即逝的虚拟空间。并且在网络上可以发表照片、音频、视频等感官刺激更强的作品。更便于读者理解和体会。

其次从写作看,传统文学作品一般是写完所有文字后才交给出版商出版,而博客文学不一样,它是边写边出版。网友读者也参与评论,博主则边写边改,注意吸收读者意见,读者与博主在互动中推动博客文学的发展。由于是存在于虚拟世界中,博客文学努力寻找与现实生活相迥异,甚至相颠覆的生活,给网友以“陌生化”的生活情态和“陌生化”的感受,从而大大提高点击率。

再次,从发表来看,一般文学作品的发行尚需经过文化音像的管理机构的审批,故从成品到被人所知所需时间较长;而博客文学则以最快的速度上传到网上,管理机构还来不及审查,它就早已公开发表,并且已有很多读者(网友)了。

最后从叙事上看,博客作家们抛弃了沉重的权威的文学观念,而把写作变成在个体的空间里随意书写,变成精神享受和狂欢的一种方式。不论是博客小说还是散文,它们都由宏大叙事变成日志(Blog)式的私人化叙事,由反映时代“主旋律”变为演绎个人琐屑小事;它们远离文学的政治命题,关注个体作为主体的生命空间,表现任性自然的情感心灵,还力图招来成千上万的看客“围观”。因而博客文学成为虚拟世界的文学狂欢。

三、博客文学存在的问题

与传统文学写作相比,博客文学的写作是自由的,也是随意的。正是在这种自由与随意的写作中,隐藏着博客文学的缺陷不足。

首先,博客文学缺少宽阔的生活视野与深刻的生活体验。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现实与历史生活的整体表现,它是建立在作家对不同社会阶层人们的生活进行洞察和体验的基础上的,而当下的博客文学却正是一种“自乐”,所写的完全是一种琐碎的个人生活经验,根本看不到对社会生活的理性思考与对时代氛围的整体呈现。

其次,博客文学缺乏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与人类境遇的整体把握。文学创作应当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学要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致描摹,也不是要对个人私欲进行公开展览,然而,博客文学却要么陷于对欲望的描写而不能自拔,要么沉溺于渲染自我的日常琐事而毫无自省,变成了平庸的无任何思想深度的个人唠叨,完全丧失了作家所应有的审视能力与文学所具有的精神追求。[1]

再者,博客文学缺乏大作家的社会批判意识,沉溺于个人的狭小圈子,更多的是自我暴露、自我欣赏、自我狂欢,讲究自我感受和意志的自由无羁,天马行空,我行我素。它们以放纵性情、求异和求刺激的大胆方式吸引读者,注重当下的快感,甚至是追求一夜情的刺激,这或可以说是丧失宗教性的信仰,缺乏终极的关怀。

结语

也许目前的博客文学从文学品位来看,不是很高,但从发展的眼光看,博客文学可能会成为未来文学的一大样式。总之,我们应以长远的眼光、更宽容的心态看待我国博客文学。需要给博客文学一个较适合的正面评价,才有利于培育和推动它的长久发展。相信随着博客文学的发展,将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有高洁品格和优雅文笔的点击率高的博客散文或小说,到那时就是博客文学发展的一座高峰。

摘要:“博客”是继Email、BBS等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典型的网络新事物。博客们将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通过个人化的日志将日常的思想精华与有益信息及时记录并发布,同时使更多人一道分享了这些最为鲜活而生动的思想,有人说它正是宽带孕育出来的大众文学与平民文学。

关键词:博客,博客文学,平民文学,媒介

参考文献

[1]唐娜,《博客的文化之路》,[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2期

[2]邓炘炘《说不清的博客及若干问题》[J].中国传媒科技,2004年第2期

[3]徐东,《博客:走向大众的平民文学》[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4期

[4]弗兰克.秦格龙:《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用新文字记录成长的轨迹 篇3

作文必写“新”作文,因文章唯有“新”感悟才能触动自我。一篇好文章,只有感动自身,方能感染他人。我们落笔时,脑海中浮现的是不同寻常的经历、灵光一闪的心得、发自肺腑的喟叹,而不是勉强造作的文字、陈腔滥调的重复。当这些不同寻常的思绪慢慢汇聚成一个新的核心,不用你手中的笔催促,更不用师长监督,这个新的生命会迫不及待地想要表现自我——正如托尔斯泰所言,“文字有了它自己的灵魂”。记录这样的新思想,是对自身的一次盘点和升华,更是成长历程中的一种享受。

带着这样的“新”作文,我们的文字才能感染他人。文字是沟通彼此的桥梁,为文的目的在于交流,而不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从功利意义上说,考场上的应试之作,如果浮现的全是李杜屈原之类素材的万金油,自然难逃阅卷老师老辣的慧眼。即使平时兴之所至的心灵感受,如果只是青春路上的老生常谈,浮光掠影的宣泄,泛泛而谈的心绪,也不会引人共鸣。苹果不便分食,文字可以共享,只因文字可以带给他人全新的人生经验——作文时,我们想象着面前有一位读者,娓娓道来的是自己的新感悟,期待着对方体验自我新世界后的欣喜。

将一篇篇“新”作文串联成自己成长的轨迹,我们才能无愧于时代的呼唤。古人一心不闻窗外事是自我束缚,以鸿雁传书则是环境的制约。而在一个日新月异、信息通达史无前例的时代,我们在家便能思接千载、神游万里,不拘泥于这一方小小的天地。每一天接触到的新信息,必然带来新观感,风华正茂的我们正一步步迈向广阔的天地。心灵涌动着清澈的渴望,身体迸发着崭新的力量,心中有“新”,才不会在新时代中落伍。

大自然的文字作文 篇4

你老早就认识了字,并且毫不费力地读出街上的随便哪一块招牌。你不会跑到理发馆里去买药,也不会跑到药房里去理发。如果人们不陪你,你也会很容易地找到路,只需要给你正确的地址、街名和门牌号码。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

但是也有另外一套文字,这是每个想成为真正有学识的人应该知道的。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总共有成千上万个字母。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母。你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说来,所有的星全是一样的东西。而有些人却认得许多星的名字,并且可以说出它跟别的星有什么分别。就像书里的话是用字母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从古以来,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那星星写成的书。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什么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但是水手们并不需要这样的指路牌。他们有带磁针的罗盘,磁针永远指着北边。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他们也照样迷不了路。

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星座当中找到了大熊星座,在大熊星座当中找到了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云,也是天空大书上的字母。它不但讲现在的事情,而且讲将来的事情。在天气最好的时候,根据云可以预测出雷雨或者淫雨。有时候,在炎热的夏季,天空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像铁匠铺里的铁砧了。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一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在那儿的风就是刮得那么有力。

大自然的文字作文 篇5

举个例子吧。云,是这本大书上的文字,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就变得像铁匠的铁钻了。飞行员知道,钻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远离些好。如果在它的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摧毁。

天上有文字,地上也有文字。建筑工地上挖出了一块灰色的石头,你只知道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可他并不普通。它是石灰石,是由碎贝壳造成的。贝壳生活在海里,可见在远古时代,这里是一片汪洋。

晒晒我的文字记录史杂文随笔 篇6

文字记录已是我多年的习惯了,它的公开发表引起了不少读者和文友的关注。近年来,可以说我做到了日有更新。不需要别人去催,每天不写上几段话好似这一天什么都没有做。

年轻时书读的少,不太喜欢课堂作业,当然还得认真完成,业余时间课外书就成了我的精神大餐,时而摘录些好词好句挂在自己的床头,在配上几副素描供自己和小伙伴们欣赏。

长大后参加了工作,生活故事多了起来,题材也相继丰富起来。有时候忙起来也嫌麻烦,懒得去写,可到了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时就想写,就这样,文字记录就成了我日常生活习惯中的熄灯号。

文字记录,用的是眼,动的是手,会的是心,每一词一句都得认真去斟酌,用它来加深印象,感受生活中的趣味,每一句话,每一段文,都会给我一个不同感受。

在我的朋友圈子中有不少的写作狂人,他们对文字的热爱和执着让我钦佩,这些人并非是人人都想成为一个什么家,大多数都把写作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和爱好。

记录时光,留下美好。

很多人把这种爱好者看成是玩文字游戏或耍笔杆子的人,不管它是褒义还是贬义,可我把这种爱好当作了个人笔记、个人日记,个人心得札记,或者说是随笔的杂文记录,因为它没有固定的体系专栏,它包罗万象,融个人思想、言论、史地、小知识和风土人情为一体。

我记录的很多史地文字大都来自书摘,把精华部分利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了汇总,整理成电子文档输进电脑网络,并上传投稿发布。对发出的每一篇文章我都能够把它背下来,可以从文章故事的情节中引领我怎么去思考,怎么去学习。

作者曾经发表的论文

我喜欢文字记录和利用文字交流,虽然它没有说话那样方便快捷,但我认为它的效率最高,因为文字可以重复去看,可以多方面理解,能够让人过目不忘,不断添补,不断反刍,它没有疏忽,也不会遗漏,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会让人有新的发现,使人积极向上,励志多学。

文字记录可以改变人的思想观点,可以改变人的行为举止。

在早期,我的文字记录都是为了工作,清一色的技术论文大杂烩,几十篇技术论文还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后来我对人文社科、史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的写作方向。我把每天的小发现变成了文字,投送到我的储备室,便于我使用时素材的提取和利用。

这个储藏室里有职场、心理、想法、史地、杂文、教育、人文社科、杂诗杂句、随笔随性随人等等,当然也有鸡汤。个人的观点与鸡汤干货齐飞,没有编解量化,只要你打开标题,第一眼就能看出来哪些是观点,哪些是鸡汤干货了。

很多的文友对自己过去的文章不断地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但我不愿那样做,虽然以前个人的很多文段不如意,但它不单单只是记录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同时也见证了个人每个时段的成长,包括文字写作基础。

有事没事的时候,我也喜欢翻开自己过去的文章读一读,每看一遍时,都有种让我说不出的感觉,我会拿每个时段的我与现在的我对比,甚至对过去幼稚的表现及不如意的篇幅勾画标注。

也有人说,自己又不从事文字工作,讨厌那些长篇大论的大道理,何必要做文字记录呢!但我还是坚信,一个不做文字记录的人和一个做文字记录的人工作效果绝对是不一样的。

记录时光 留下美好

大自然的文字课堂记录 篇7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课文介绍的四种大自然的文字, 体会科普小品文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3) 交流课外了解的大自然的文字,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课文介绍的四种大自然的文字, 体会科普小品文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三、教学策略

拟立足文本, 紧扣重点段, 以读为主, 以议为辅, 以写话为抓手, 通过栩栩如生的图片、立体可感的视频、对比强烈的画面, 利用白板交互的功能, 尝试创设出可感可触的情境, 使语言文字鲜活、灵动起来, 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在完成语言内化和积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的熏陶、知识的拓展。

四、教学过程

1. 图文激趣, 复习导入

(1) 大自然用独特的方式告诉我们天气的变化、季节的更替、地质的变迁, 这些独特的方式就是大自然的文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 齐读课题——《大自然的文字》。

(2)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作者伊林把大自然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 上册是——“神奇的天书”, 下册叫——“有趣的地书”, 而文中介绍的四种文字 (点击白板) 则分别属于哪本书呢 (使用白板的拖拽功能) ?

(3) 这些文字又分别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使用白板的显示、隐藏功能) ?

(4) 大自然的文字这么神奇、有趣, 作者伊林是怎样把这种神奇、有趣表述出来的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着重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运用白板的拖动、隐藏技术, 让智慧与情感交互共享。复习生字时, 将正确的词语隐藏, 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又达到了检验字词的目的。而在描述“大自然”这本书时, 则运用拖动副本将其一分为二, 同时, 将隐藏的文字“神奇的天书”、“有趣的地书”显示出来, 并将“星”、“云”归入“天书”, 将“石灰石”、“花岗石”归入“地书”, 此时, 可运用白板的容器功能, 判断其归类的正误。由此切中学生兴趣的脉门, 使他们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2. 潜心体会, 解读“天书”、“地书”

板块一:品读“星”文字, 入境感悟。

让我们跟随作者伊林的脚步, 走进那神奇的星文字。

(1) (出示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读这段文字。

(2) 这段文字主要是说的什么?

(3) 其实这一段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出示) :“星星是天上的文字, 有北极星的那一端就是北方。”对比原文与这段文字, 想想作者为什么会采用第一种描述呢?揣摩一下。

(4) 学生揣摩, 讨论交流。

(5) 小结:其实作者就是创设了一个情境 (板书:情境) , 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星文字的神奇, 同时, 也了解到了北极星的作用是—— (指示北方) 。

(6) 让我们一起来重现这个情境。

师:老师就是第一次航船的新水手, 你们是经验丰富的老水手?我们来试试。

师: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 啊呀, 我迷路了!罗盘呢?找不到了! (点击白板) 这夜晚, 怎样才能辨别方向呢?哪位有经验的水手到白板这里来, 借助这神奇的放大镜, 边演示边讲述, 告诉我吗?

学生到白板面前借助放大镜找到小熊星座。

师:我明白了,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感谢你教给我这么神奇的知识!

(7) 其实每个星星都有各自的作用, 正如作者所说:“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一个字。”

【设计意图:在讨论星文字时, 利用白板的神奇墨水功能, 制作透视镜, 让学生在满天繁星中找到北极星, 了解其辨别方向的作用。师生合作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老水手, 为新水手指点迷津, 既巩固了对“星文字”的表达内容, 又增强了科普小品文的情趣性。并回到第一自然段“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一个字”, 融会贯通。】

板块二:自主品读, 感知语言。

(1) 作者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星文字的神奇, 那么, 其它三种文字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文字的神奇有趣呢?

(点击白板, 出示温馨小贴士)

读读3、5、6小节, 看看作者是如何让我们感受到这三种文字的神奇有趣?

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文字, 画出你认为介绍得最生动的地方, 在字里行间写下感受。

学生自读并批注。

(2) 讨论交流。

(预设) 云文字。

用打比方的方法告诉我们这云的形状特点, 多么浅显易懂!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比喻句!

飞行员看到砧状云会怎么样?假设飞机飞到砧状云里面会发生什么后果 (机毁人亡) ?作者用一个假设, 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 (板书:假设) 。

所以, 民间有谚语“天上砧状云, 地上雨淋淋。”勤劳的人们在耕作中积累着智慧。“看云识天气”早已是他们的习惯, 老师搜集了几条谚语, 请大家自由读读, 品味一下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点击白板) 。

读一读, 并交流自己平时积累的农谚。

【设计意图:在探究云文字时, 出示砧状云的图片, 帮助学生理解“砧状云”的意思。科普文的教学, 一般不注重其深度的挖掘, 而在于其宽度, 因此, 教师相机拓展了有经验的农民们能“看云识天气”, 出示几条谚语, 以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花岗石。

这“爬”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老师这儿有一段视频 (点击白板, 播放视频) 。

冰川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将它携带的碎屑物转移到其他地方。这花岗石就是冰川携带的物体。冰川是一下子就把花岗石搬来的吗?

品读课文, 讨论交流。

小结:这“爬”, 既写出了速度之慢, 又生动形象。花岗石“爬”来的时候, 这里还没有森林呢!

在森林中行走, 看到树林当中立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 我们不禁产生了疑惑? (师读这3个问句) 作者伊林接连用了3个问号, 他作为一名出色的科普作家, 一个能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 看到这块花岗石, 心中会有疑惑吗?没有疑惑, 作者为什么连用了三个问句?

是呀, 从我们这些读者的角度来进行描述。问题有答案吗?这就是设问 (板书) 。

我们来配合读一读, 老师问出心中的疑惑, 你们代替伊林来解答。

【设计意图:在学习“花岗石”文字时, 播放“冰川移动”的视频, 帮助学生理解“爬”加引号的原因, 同时, 体会拟人和设问手法的运用, 由此直指语文学习的要义———习得语言文字。】

石灰石。

原来这里是 (点击白板, 显示一片汪洋) , 现在呢? (点击白板:城市)

这沧海桑田的变化, 人们是怎样依据大自然的文字做出这一番判断呢? (点击:出示文字) 自由读一读。

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是怎样推断呢?老师从这里提炼出了三个关键词, 你能给我们讲一讲吗 (出示三个词) ?

(出示连接器) 这儿有一个连接器, 你能边演示边讲解吗 (生讲解) ?

这其实就是科学家得出结论的推想过程, 也是作者的介绍方法。要知道科普文介绍科学知识, 不光要有科学的依据, 还要有严密的推理 (板书:推理) , 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让人信服。那样高深的科学知识, 作者却介绍得十分浅显易懂。他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科普作家!

【设计意图:运用白板的拉幕功能, 巧妙地将“城市”与“汪洋”对比, 形成视觉上的冲击, 沧海桑田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到解读大自然的文字, 可以读出地质的变迁。并提出问题:凭什么断定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呢?了解作者的推理过程, 体会其语言的准确性。】

(3) 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大自然的文字还真是奇妙, 一些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事物都能提供那么丰富的信息, 那么, 我们怎样才能认识、了解大自然的文字呢?作者伊林也给我们支了招。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总是坐在家里的人, 永远不会读懂大自然的文字。”那么, 要想读懂大自然的文字就应该怎么样做呢?

交流。

3. 读写结合, 延伸拓展

(1) 其实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伊林用浅显易懂的文字, 借助创设情境、假设、推理、设问的方法告诉了我们大自然的文字, 诗人戴巴棣又是怎样描述大自然的语言的呢?

(2) 师生合作读读《大自然的语言》。

(3) 大自然还有许多文字, 无声的语言 (白板播放一组图片) , 这是老师找到的大自然这本书上的文字。

出示大瀑布以前一泻千里, 现在却奄奄一息, 大自然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看来同学们也是能够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了。)

(4) 你还了解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呢?

(5) 评价:同学们真是见多识广, 看来大自然并不缺少文字, 而是缺少发现和阅读的眼睛。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和生活是相通的, 我们的学习绝不能被一堂课所束缚。课末运用白板的调整透明度功能展示大瀑布以前一泻千里, 如今奄奄一息的图片, 提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同时, 播放一组图片, 将PPT的优势融合到白板之中, 展示大自然的文字, 并请学生找找生活中的事例, 再给大自然这本书添上几页精彩的文字。同时, 进行思想熏陶:大自然并不缺少文字, 只是缺少发现和阅读的眼睛。】

(6) 现在老师接到了一个任务, 邀请咱们601班的同学担任学校科普队的队员, 向一年级的小朋友介绍你熟悉的一种大自然的文字, 可以是书上介绍的, 也可以是平时积累的, 有个要求, 要让他们既能听得懂、记得住, 还要喜欢听。

那我们想想:向他们介绍时要注意什么呀 (语言亲切、浅显易懂、简短有趣) ?

(7) 赶紧写写吧, 写好的同学毛遂自荐, 老师用相机把你的作品呈现到白板上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电子白板与其他多媒体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交互性, 教师及时利用相机将学生的练笔呈现到白板上, 进行实时点评交流, 让理解感悟生成拔节。】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实录 篇8

师: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板书:文字)

生:书本上一个个的字就是文字。

师: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石头书》吗?石头书上有文字。大自然中,你认为有哪些文字呢?

生:树的年轮是文字,告诉我们树的年龄。(板书:年轮)

生:蜻蜓低低飞,告诉我们马上要下雨。(板书:蜻蜓)

生:蚂蚁垒窝,预示着要下雨。(板书:蚂蚁)

生:鱼跃出水面,也说明要下雨了。(板书:鱼儿)

生:鱼鳞上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板书:鱼鳞)

生:白云飘得高,明天肯定是晴天。(板书:白云)

生:繁星满天,第二天肯定是好天气。(板书:繁星)

师: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文字。大自然中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平凡的现象,能让我们推测过去、预知未来,真是太神奇了。

(点评:在导入部分,寥寥几句话,看似随意,其实用意很深。王老师把文本定位于说明文,借学过的课文告诉学生本文说明的对象是“大自然的文字”,特征是“藏在平凡的事物和现象”中,能够“推测过去,预知未来”。当然,这里还可以进一步引导:“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大自然中的文字以及作用。说明文有很多表达的方法,在学习中需要我们用心去关注。”这样引导,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思维,关注说明文的表达方式,为后面环节的教学埋下伏笔。)

环节二:读课文,练概括

师:大自然中的文字需要你擦亮眼睛,才能发现。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2~6自然段。

(生读完第2、3自然段)

师: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找中心句概括段意的方法,现在请你用文中的话,说说这两段分别讲了哪两种大自然的文字。

生:“古代,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星星写成的天书。”“云,也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

师:你能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吗?

生:星星是天书,云也是天书。

师:十分简洁,老师奖励你把它写在黑板上。人们是怎样阅读这两种文字的,谁来简要说说?

生:根据天上星星形成的星座判断东西南北,比如找到北极星就能判断出北面,这样水手在海上航行就不会迷失方向。

师:也就是根据星座辨别方向。(板书:辨别方向)

生:当云山左右有两个尖头的时候,类似于铁匠的铁砧,这种砧状云出现了,就说明要下雷雨。

师:这种云主要给谁提示要下雷雨?

生:飞行员。飞行员看到砧状云要飞远点,否则会被雷击中的。

师:那么这种云的作用是什么?

生:提示下雨。

生:也是辨别方向,给飞行员辨别方向,绕道飞行,用以躲避危险。

师:第二位同学抓得更准。(板书:辨别方向)

(生读第4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两种天上的文字。(板书:天书)谁来猜一下,下文估计会讲什么?

生:地上的文字。

师:我们一起来读第5、6两个自然段,看看你猜对了没有。

师:这两段文字不像第2、3自然段有关键句。老师给你一点提示,看看课题“大自然的文字”,它们又在向我们讲述什么呢?

生:石灰石和花岗石也是大自然的文字。(板书:石灰石 花岗石)

师:请同学们默读这两个自然段,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段落,向同桌简单介绍其中一种文字。

生:石灰石这种大自然的文字,有点像我们学过的石头书里介绍的文字。它是由碎贝壳造成的,而贝壳是海里的,所以在城市里挖出石灰石可以证明这片地方过去是海洋。

师:这些石灰石透露的信息有什么作用,你能像上面“辨别方向”那样概括吗?

生:让我们了解过去和现在的土地变化。

师:准确地说,不是土地变化,而是地貌变化。我们是不是可以概括成“了解地貌”?(板书:了解地貌)

生:花岗石出现在森林里,说明它是很久很久以前被冰块搬来的。当时这儿没有森林,森林是后来长起来的。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地质的变化。

师:让我们为她鼓掌,她简洁明了地为我们解读了花岗石这个大自然的文字。(板书:了解地貌)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非常流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概括非常到位,教学目标很快达成了。首先,教师给予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文本语言已经内化,这给概括奠定了基础。其次,教师给予学生概括的方法,如中心句概括、迁移概括等。教师提示了方法,加上适时的引导,六年级学生概括起来就变得水到渠成了。学生既锻炼了概括的能力,也为后面“讲顺序,分类别”环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王老师的板书设计也很精妙,看着板书,学生能在脑海里建构起文本的框架,把握文本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环节三:讲顺序,分类别

师:请你自由读第1自然段,再联系板书,把大自然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分别给分册取上书名。

生:分为“天书”和“地书”。第2、3自然段为“天书”,第5、6自然段为“地书”。

师:同意吗?一致通过。请女生读“天书”,男生读“地书”,边读边思考:能不能把第5、6自然段和第2、3自然段交换顺序?也就是先写“地书”再写“天书”,行吗?(生读)

生:不行。因为第1自然段说“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再说“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所以要先写“天书”再写“地书”。

生:不行,因为天在上,地在下,一般都是先“天”后“地”。

生:不行,如果先写“地书”,那么第4自然段就不搭了。

师:如果非要先写“地书”再写“天书”,那么第4自然段怎么改?

生:“我们头上的这片天空,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有趣的书。"

师:脑筋转得可真快。你们和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的确,像课本上这样安排结构比较合适。这样的有意安排,蕴含了一个写作知识。(板书:讲顺序)

师:作者的本领不止按顺序写“天书”“地书”这一条,请看板书,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作者在写天书的时候,都讲辨别方向一类的,在写地书的时候,都讲了解地貌一类的,这也是特意安排的。

师:好一个“特意安排”,这样的特意安排我们称为分类别。(板书:分类别)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2~6自然段。

(点评:这一部分的教学是在“概括教学”的基础上展开的,梳理文本的写作思路,学习说明文常用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发现“先写‘天书再写‘地书”的构思并不困难,王老师的教学前行了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先写“地书”再写“天书”,如果非要交换位置,那么第4自然段怎么改。这个环节很有用,让学生学习了文本整体构思的方法,而下面环节的教学,这是在渗透段落构思。其实“讲顺序,分类别,有选择”的构思方法,不仅适用于“说明文”,也适用于其他文体,能培养学生的“段感”“篇感”,对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环节四:有选择,迁写作

(学生读板书:蜻蜓 蚂蚁 鱼儿 鱼鳞 白云 繁星)

师:白云飘得高,明天是晴天;繁星满天,明天是好天。这些是不是也可以写到课文中去,这样课文的字数不是多了起来?

生:不可以。因为文章中的“天书”都讲辨别方向一类的,而我们说的白云、繁星虽然是天书,但放在课文中不合适,不是同一类的。

师:你的想法完全正确。写文章,不是字数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需要选择好材料。(板书:有选择)

师:就黑板上给出的一些大自然的文字,你打算选择哪些材料,安排写一篇属于你的“大自然的文字”?

生:我选择蜻蜓、蚂蚁,它们是动物类的,再选择白云、繁星,它们是自然景物类的。

生:我选择植物类的树的年轮和动物类的鱼鳞,它们都是用来判断年龄的。

师:好啊,课文里的写作知识,你们活学活用了。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生读)

师: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应多观察自然,观察了并能像作者那样写出来,这才是有学问的人。

(点评:这一部分的教学与第一部分相呼应,可以看出,第一部分中教师的提问和板书非常关键,再加上环节三“讲顺序,分类别”的学习之后,学生领会“有选择”的运思显得水到渠成。当然,我们也别指望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就能让学生学会精巧的构思。构思能力、构思意识是一个综合体,需要教师长期地、系统地进行引导,这也说明,“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不是偶尔“指向”一下能起到作用的。)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文字

星星 辨别方向 天书

云朵 辨别方向 讲顺序

石灰石 了解地貌 地书 分类别

花岗石 了解地貌 有选择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开发区天和小学 215000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反思 篇9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浅显的内容学生一看就明白。但科普性文章的重点应是弄清楚相关的科普知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只是透过课文掌握了几种大自然的语言还远远不够。因此,我将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揣摩写法,掌握写法。为了将一堂看似简单无味的语文课上出特色,我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扣题导入,感知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此课时,我从上节课筛选、归总的重点问题入手:1、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

2、课文分别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3、这些大自然的文字包含哪些信息,如何认识它们?认识它们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文字。

二、自读课文,读懂大自然的文字

我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在第三个问题上,出示学习任务:默读课文2―6自然段,想一想: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水手、飞行员等懂大自然文字的人们,是怎样来认识它们的?划划相关句子,写写体会。

星星文字和云文字的学习,我注重让学生自主读书,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石灰石和花岗石的学习进行学法迁移,引导学生填表格完成。

其中第四部分是理解的重点,要理解这块花岗石是在森林里,上面披着青苔。本来应该是在山上的,怎么会穿过森林呢?学生找出书上的`语句并不难,可是未必真正理解。我上课时结合了收集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这样学生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爬”为什么要加引号,因为这是表示特殊的含义,意思是漂。在这里是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冰川和石块缓慢移动的过程。

三、拓展思维,想象大自然的文字

同学们除了书上列举的这些大自然的文字,在大自然这本书上,还有哪些文字呢?学生补充,老师出示课外收集的图片及资料,问:你们能运用本文的一些写作方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先提问后解答的构段方式来介绍一种大自然的文字吗?学生的思维流淌在指尖……

四、掌握方法,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看来同学们对大自然观察得非常细,要知道这正是看懂大自然的文字这部大书的首要条件。那么我们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还要注意什么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要看一看、走一走、问一问、想一想。

大自然的文字读书笔记 篇10

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个老头儿和老太婆,他们住在大海边上,住在一所破旧的泥棚里,老头儿每天打渔,老太婆每天织线。有一次,老头网到一条鱼,这是一条会说话的鱼,他想要用重金来赎得自己自由,老头没敢要,放走了鱼儿。可老太婆不一样,他十分想拿到重金,就让老头一次又一次地让老头去找金鱼。从小木盆到大房子,从贵妇人到女皇。后来金鱼再也忍不住了,把老太婆变回了原来的样子,所有的东西都没有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在别人给予我们东西的时候,我们不能贪心,当我们贪心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别人对你的好感就会消失他便会收回,让你一无所有。可见,贪心是多么可怕的东西啊!

用卡片机记录春天的大自然 篇11

说到春天,不得不说竞相开放的花朵。每当这个时候,都是大家赏花的好时节。拍花要选择适合拍摄的时间段。总体来说早晨是拍摄花卉的好时段。因为早晨阳光比较柔和,空气湿度大,有露水,花瓣上反射的光线不会太强烈,拍出来的花卉显得婷婷玉立(图1)。在傍晚的时候拍也可以,虽然有些花会显得憔悴,但可以采集到夕阳下特有的光线。而中午阳光猛烈的时候尽量不要拍,因为容易过曝,也不容易拍出漂亮的光色(图2)。此外,多云的天气也非常适合拍摄花朵和植物。

除了时段,还需要注意拍花时的光线。一般而言,顺光拍大片的花效果好,而如果想表现单个花瓣或树叶的质感,采用逆光比较好,能获得良好的透明感。

用连拍拍摄昆虫

春天也是小虫开始出来活动的季节。各类小虫的活动,也代表着万物的开始。经常拍摄昆虫的朋友都知道,昆虫喜欢动来动去,稍微一移动,本来对焦在身体的焦点便跑到后面的花蕊上了,很难掌握。此时最好的办法是将相机调整到连拍模式,后期挑选一张比较适合的(图3)。

用测逆光拍树木

春天树木开始发芽生叶,那种养眼的绿色是不容错过的。拍摄树木以侧逆光照明最好。侧逆光对树干的立体感和质感都表现得很好,树枝在逆光照明下能形成双轮廓光的效果,树叶也可以呈现出半透明的质感。拍摄时重点要体现出树木向上的朝气。

合理取景构图

为了突出主体,我们拍摄时尽量选择背景比较简单和距离比较远的景象,因为卡片的背景虚化能力有限,如果背景过于复杂,拍出的画面就有些不知所以然的感觉(图4)。

卡片机的色彩还原能力不如单反,也没有单电自带的大量图像滤镜,所以我们不妨选择干净、明快的图像主体,舍弃与画面主体无关的花和枝叶,集中力量突出主体。同时将主体焦点稍稍离开画面中心,使画面稳定而不呆板(图5)。

除了注意一些拍摄技巧外,可以对卡片机拍摄的照片略加软件后期处理,比如最简单的色阶调整就能改善曝光的不准确。不喜欢带一大包摄影设备踏青的朋友,不妨试试。

《大自然的文字》阅读答案 篇12

文字真是好东西。认识了字,就可以读完最厚的书,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

但是也有另外一套文字,这是每个想成为真正有学识的人应该知道的。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总共有成千上万个字母。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母。你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

对于不认识这一套文字的人来说,所有的星全是一样的东西。而有些人却认得许多星的名字,并且可以说出它跟别的星有什么区别。

就像书里的话是用字母组成的一样,天上的星也组成星座。

从古以来,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那星星写成的书。你知道,在水面上船只是不会留痕迹的,那里也没有写着“由此往北”的有箭头的指路牌。

但是水手们并不需要这样的指路牌。他们有带磁针的罗盘,磁针永远指着北边。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他们也照样迷不了路。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星座当中找到了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找到了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观察它们的人许多本领。

假如燕子在空中飞得很高,看上去很小很小,那就会有好天气;白嘴鸦飞来说明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而飞走的大雁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了。

太阳光还是很热的,是个平静、晴朗的日子。这时候从远方传来奇怪的不安的声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应着。声音越来越高,越来越近。凝视天空终于可以勉强分辨出一张模糊的蜘蛛网,就像给风吹着似的。蜘蛛网飞近了,抬起头来,已经瞧出,这不是什么蜘蛛网,而是许多长脖子的鸟。它们呈“人”字形飞着,排成整齐的队形朝着阳光照耀着的森林飞行。但是很快又分辨不出一只只的鸟来了,又像是张蜘蛛网了。一转眼工夫,连蜘蛛网也无影无踪了,它们好像融化在天空里一样。只有那声音还从远方传来,好像在说:“再见!再见!明年春天见!”

阅读天空这本大书,可以了解许多新奇的东西。

连我们脚底下的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很有趣的书。

现在,在建筑工地上,挖土工人的铁锹碰到了灰色的石头。在你看来这不过是普通的石头,可是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它并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石灰石。它是从碎贝壳变化而成的,你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很古的时代,这个现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

有时候,你在森林里走,忽然看到树林当中躺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块,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

它是怎样到这儿来的呢?谁有这样大的力气把这么大块的石头搬到森林里来呢?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的森林的呢?

谁如果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会立刻说出,这叫作漂砾[漂砾(lì):冰川消融后沉积下来的巨大石块,其上常具有冰川擦痕,呈钉形,一端宽而深,另一端窄而浅。具有擦痕的漂砾常称为“条痕石”。]这些冰川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岩石砸碎,并且把砸下来的碎石块带着一起走。这是好久以前的事了,当时这儿还根本没有森林。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成的。

《大自然的文字》读后感 篇13

戴志军

大自然的文字?看到题目《大自然的文字》,大家一定会想,大自然会有文字吗?这你就不懂了吧,其实,在大自然中,天上地下到处都是字。

说实话,刚读这篇的时候,我自己也不明白什么叫作大自然的文字。后来通过文中介绍的几个例子,我才知道其中的奥秘。星星在平常的人看起来,极为普通。可是,它如同指南针一样,能使我们不迷失方向。云朵呢?它是天气预报的使者,只要出现了砧状云,就会说明了会有雷雨降临。石灰石和在林中的花岗石,也是一个文字。它们能告诉我们,这片土地原先的情况,让我们了解到这儿的地质变化……

这些从不被我注意过的自然界的景物,原来有这么大的作用啊!通过后来的学习,老师和同学们互相补充,我又了解到了很多大自然的文字:大雁南飞,秋天就在眼前;蚂蚁忙着搬家,出门就一定要带雨伞。快要下雨的时候,燕子就会低飞,虫子们在下雨时会离地面较近,而燕子为了捕捉它们,所以飞得也会低。将要地震时,青蛙会像搬家一样大型迁移,甚至马路上都会爬满青蛙。海啸的前几十分钟,海水会泛起一个又一个小泡泡,随即会有小浪头打来……这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例子,也同样拯救了不少条生命。

由此看来,大自然的文字是多么重要,又多么有趣啊!当然,这些文字是不会每个人都认识的,只有那些勤学好学、善于观察和请教的人们,才会懂得它们。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篇14

1、知识目标:深入浅出地了解一些大自然中的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大自然的知识,并向同学介绍大自然中的知识。

3、情感目标: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积极主动地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谚语导入。

1、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是一个充满奥妙的世界。人类的祖先通过长期观察、探索,总结出一些规律,编成了自然现象的谚语,帮助我们认识充满奥妙的大自然。

2、请看几条谚语,(出示谚语)齐读,有不理解的吗?我们讨论一下。

3、这些自然现象的谚语生动有趣,有人把它们称为“大自然的文字”。

二、解题质疑。

1、(板书课题)齐读。

2、看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大自然的文字是什么?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为什么要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怎样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我把这些问题写下来,我们借助课文,逐个解决它们。

三、讨论交流。

1、大自然的文字是什么?

第一自然段有两个“文字”,分别是指什么呢?

2、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

总的来说,大自然的文字可以分为“天书”和“地书”,我们给这两本书编个目录。(出示书目,补充板书)

你能借助课文的描写,根据老师出示的图片,给大家做一回解说员,分别介绍一下书上四种大自然的文字吗?自由选择一种,认真准备,精彩解说。

3、为什么要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板书:辨别方向、观察天象、了解历史……)

4、怎样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板书:勤于观察、勤于读书、勤于请教……)

四、拓展知识。

1、老师这里有几幅大自然的图片,(出示图片)你能从图上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吗?

2、你还了解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呢?

3、老师给你们展示一些大自然的文字。(出示图片资料)

五、总结延伸。

1、请大家欣赏我们五彩斑斓、奥秘无穷的大自然,其中有着内容丰富的文字等待大家去阅读呢!(出示自然风光图片)

2、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任务。

《大自然的文字》读后感 篇15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大自然的文字》。

这本书讲了大自然就是一本“书”,也是一位“严格的老师”。比如像这个孩子就被“老师”给批评了。有一次,妈妈叫他去森林里采浆果,他说:“好吧!”他来到森林里看到有一棵灌木丛长有好多个水灵灵的红浆果。他想:“太好了这一次桨果我一定要采得比谁都多。”他采了满满一大篮红浆果,开心地回家了。他在回家的路上吃了几个红浆果,结果又是恶心又是肚子疼。还好他当时呕出来了,要不就中毒了。这就是不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后果。

这本书就是一个知识的“宝盒”,打开“宝盒”的时候知识就是你的老师了。

上一篇:(17)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下一篇:我不再是天使的情感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