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诵工作总结

2024-06-17

读写诵工作总结(精选10篇)

读写诵工作总结 篇1

岁月匆忙中,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了,读、写、诵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们继续踏着“读、写、诵”课改的步伐前行,回首这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得亦有失,可谓是喜忧掺半。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反思小结如下:

一、读

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总结五年级阅读教学得失的基础上,本学期我继续在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下功夫。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就在班级里成立了一个班级图书角,提议每个学生从自己的书架上带一本自己最爱看的书到学校来实行班级共读,这个提议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响应,七十多本书一下子就摆上了书架(这其中也有我自己掏钱买一的些书)。当然,他们带过来的书要经过我的审阅,比如《阿蓑》、《摩尔庄园》一类的书一律退回。书带过来了,那就要引导学生如何去读去看了。除了每周四的一节专门的阅读课给学生读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下课时间到书架上拿书看,或者把书带回家里看,因为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仅靠每周的一节阅读课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做到了人手一本书,所以本学期的阅读课教室里特别安静,每个人都捧着书认真地看着,他们完全沉浸在了书的世界里去了,不像五年级的阅读课时有些同学由于种种原因在阅读课上没有书看而捣乱的现象。为了了解同学们的阅读情况,我把书架上存放的书编成目录贴在小黑板上,让学生对自己所看的书作出评价,可以是一两句话,也可以是一两段话,同时指导他们写读书笔记、评价书中人物、同学之间交流读书体会等,确保课外阅读活动的真实有效。

二、写

作文是用文字或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综合训练的重要方式,工作总结《读、写、诵教学工作总结》。我这里说的写主要是指学生的.日记和单元作文两个方面。

在学生日记方面,我不再像五年级那样给他们统一题目,提倡“我手写我心”,心里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鼓励他们把自己平时阅读中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到日记当中。不限题材,就给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大胆地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所以,在日记中,认真的学生就写出了很多有个性的内容。比如:杨一尘和万玉临的日记喜欢记周围的人和事,万的日记中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的非常细腻,杨的日记中善于对周围的人和事发表评论,语言幽默风趣又不缺乏说服力。裘文婷的每一篇日记都能带给我一些惊喜。熊立尊、敖佳钰喜欢学写诗了。王慧玲善于写景,邵佳敏长于抒情等。有些学生喜欢在日记中与老师交流,透过他们的日记,我也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班上发生的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我也愿意在日记中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他们用心交流。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他们把日记当作一种负担,寥寥数语,无话可写,或者有一些同学还在记流水帐形式,如何解决这些同学的问题,才是我真正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诵

乌申斯基所说:“一个民族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只有学习好民族的语言,才能了解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智慧。诵读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我们的校本教材《书声琅琅》收入的大部分也正是我们的民族经典。对于《书声琅琅》的诵读,我还是坚持每节课的课前十分钟,每个星期诵读一个单元。六年级的校本教材文言文比较多,一般在每个星期一的时候,我会让学生先初步了解一下这个单元的内容,对于一些学生理解有困难的适当讲解,接下来再让他们熟读成诵,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每到星期五则检查他们这一单元的背诵情况,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背出来。虽然现在我们没有看到什么效果,但是我想,从孩子们的长远来看,小学的经典诵读对他们将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终生受用,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润物细无声”吧。

走在教学一线,我将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总结,也许我不能做到最好,但我一定会不断地努力超越自己,争取做得更好。

读写诵工作总结 篇2

几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在试图走出一条孩子们学得轻松又高效的教育之路,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我发现班里语文教学成效显著。但是我又陷入了这样的思考:么检验语文教育教学成效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热爱读书,热衷写作,主动识字,个性诵读……都应该是具体的指标。在每天的学习中,学校将读、写、诵三者融为一体,按照主题规划设计学习内容;将识字和写作融入快乐、多彩的活动;将诵读和音乐舞蹈融合,这样学生读有所思则促写,读有所感则促诵,读、写、诵三位一体,让整个班级溢满书香气息。

一、读出模式,给生命积蓄力量

我国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其用意可想而知。如果孩子真能多读书、多读好书的话,那他一定会从中有所收获的,多读书还能增加孩子的知识面,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读,不讲究方法,很多时候收获并不大,于是我大胆改革,采用“三想一画”阅读教学模式。也就是在读的基础上产生三想:想象、联想和感想,再将所感所想诉诸笔端,画(写)出来,这就是“三想一画”。在这一阅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阅读教学进行整合,并达到阅读教学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在阅读教学的广度上,我进行了以下研究与尝试:散文阅读的整合,实现以一篇带多篇的阅读;小说阅读的整合,实现了以一篇带动整本书的阅读;童诗阅读整合,实现了以一首诗带动一组诗的阅读;课外拓展阅读实现了奠基生命校本教材带动课外书目的阅读。

阅读教学的深度主要体现在内容写法的共融以及思维导图的引领。我改变以往的单元教学模式,通过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拓宽了阅读量,而且每节课都有片段练笔…还把语文园地整合到学文中…在学习过程中加入了活动体验,这样节省出时间既可以做室外课堂,还可以进行班本课程的开发。

阅读教学的高度体现在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的教育化、教育的生命化和生命的生态化。我的阅读整合课不仅整合课本上的内容,还选取了生活中的资源进行融合,像《秋的颜色》这一节秋天主题的整合课,大量资源都是取自生活中孩子们熟悉和喜闻乐见的事物,教师将课内资源与生活资源进行融合,从而达到了课堂的生活化;《坐井观天》《小柳树和小枣树》这两篇课文我们运用让孩子们想象当时的画面,联想生活中的人与事,再说说自己的感想的方法,让学生实现了自我教育,达到教学的教育化;读写诵一体化课程的常态化以及生命四季课程的开展为孩子们的生命奠基,让每一个生命都更加的健康和灵动,最终实现了教育的生命化和生命的生态化。

随着研究的深入,“三想一画”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逐步得到落实,孩子们不仅做了词句的积累,更做到了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想象,抒发感想,实现了思维的可视化。

在模式的引领下,为促进学生的海量阅读,我班设立了图书角,学生将自己的藏书放在图书角大家共读共享,图书角的设立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热情,更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再者,校本教材中的“快乐读写”和“开心晚记”环节也使学生在课本上学的知识得到了更好的拓展和延伸,学生们更是对其中的一篇篇精美的文章吸引了眼球。

热烈的读书氛围让孩子们沉浸其中,课间的时候他们手捧一本书争分夺秒地读着,列队去餐厅、回宿舍的路上每人抱着一本书,回到宿舍,窝在床上马上如醉如痴的读起书来。书俨然已经成了孩子们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这样的阅读,必将为孩子的成长打下精神的底子。

二、诵出层次,让生命快乐飞扬

诵读是展示自我,积累语言的另一种最重要的形式。经常进行朗诵有很多好处,它可以提高同学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经典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语言文字既是人类文明、文化的载体,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灿若星河,它凝聚了前贤的大彻大悟,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龙的传人,正是有了这样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像丝雨一样默默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真正做到了“进人耳,入人心”。于是,近年来,我把诵读作为自己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部分,分别从时间与内容上做了规划。

1.良好的诵读时间——与黎明共舞

“一日之计在于晨”,我充分利用早上宝贵的20分钟让学生诵读经典儿歌、童谣和古诗词。同时对诵读内容进行规划,每学年我班孩子诵读量达到160首,我计算了一下,如果这样做下去,小学阶段诵读量达到800首。诵读除了兼顾年龄特点,还与各年级语文教材的主题呼应,精心编排了与教科书配套的校本教材中设计了主题化鲜明的“经典晨诵”环节,让学生日有所诵,积累经典古诗词,这样学生在经典儿歌、古诗文的熏陶下一定会成为满腹诗书的人。

2.规范的诵读主题——与经典为伴。

晨诵课程方面,我实现了教研室规定主题、年级同步主题、班级特色主题的主题单元整合。课外阅读方面,通过班级共主题、年级共主题、师生共主题、亲子共主题的方式,以及每年的读书节和读书月,来推动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孩子们将自己朗诵的诗歌配上音乐和舞蹈。诗歌,在孩子心中埋下了文化的根基。

三、写出精彩,让生命美丽绽放

2011版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可是一谈到写作文,大部分孩子总是一个字“怕”,但是我班孩子们却对习作特别热衷。因为我和老师找到了让孩子快乐习作、提高习作水平的方法,即“习惯作文”和“情境作文”两中作文模式。在一年级时,我就从学拼音开始就练习孩子们说话,《老母鸡和花蝴蝶》是孩子们看到拼音“j”的找图编写的童话故事;从认识第一个汉字时就形成了读字——组词——造句一体化的习惯;从学第一个句子时,老师们就提醒孩子们养成“留心看,用心记,动手写”的习惯。

无论是课间游戏还是放学站队,孩子们的眼睛更亮了,耳朵更灵了,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成了他们习作的素材。

每当课余饭后,总会看到我班孩子们快乐地写着,那么津津有味。于是,《快乐玩魔尺》《红烧肉这样吃》《小虫子》《这个蚂蚱是女的》《流动红旗的诱惑》《校园里的春天》等等一篇篇可爱有趣的小文章出现了,孩子们写得那么生动逼真,让老师都爱不释手。同时这里又成了孩子们阅读的天地,交流的平台。就这样,对于我班孩子来说习作真的不再是难事,而是成了孩子们每天的习惯。

因为我校50%的孩子住宿,因此接触外部环境的机会相对少些,在积累素材方面相对薄弱些。针对此情况,我和老师们一起创设的“情境作文”模式。学校进行了多元课程开发,并设立了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这一切都为孩子们创设了习作情境,它不仅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源泉,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孩子们在校一周,不免有些“单调”,于是游戏作文成为了我校老师研究的重点。“有趣的夹豆子比赛”“快乐木头人”“超级表情秀”“自投罗网”“照镜子”等游戏作文形式成为了孩子们的最爱。

就这样,整体规划设计——过程体验——畅谈交流——比赛写作,作文课上充满了欢乐!也正是因为有了活动的体验,孩子们才会说得眉飞色舞,并且写得也非常生动。如:

好玩的小小木头人

一年级一班 董梦瑜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今下午的第二节语文课我们一起玩“小小木头人游戏”。大家都等急啦!

郑老师先讲要注意的地方,让我们做了各种各样的动作,我听得特别认真。游戏开始啦,我看见孔令森摆的是孙悟空,我看见他马上就变成了一直真猴子,手脚就像电视里的孙悟空一样,搞笑极了。老师让我们小组合作,其中一个人做动作,其他三个同学,做出好笑的动作和发出搞笑的声音逗笑他。比赛开始了,我们组第一个是孔令森,他摆的是孙悟空的造型,可是我们三个用尽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把他逗笑了,孔令森动了,他被淘汰了。第二个是樊梦薇,她的动作一点也不搞笑。第三个是史皓哲他的动作也不好笑,我们没逗笑他。第四个是我了,我心里暗下决心,说什么也不能笑,我要做最厉害的“木头人”!我刚做好动作,他们就讲笑话、做搞笑的动作,真夸张啊!我受不了了,哈哈大笑起来。我也失败了,可还是很高兴。

小组比赛结束后,又进行全班比赛。最后冠军是孟雅雯和张逸然。

今天的比赛,真是好玩极了。下了课,我问孟雅雯为什么你能得冠军,她说她能忍住不笑,她能管住自己。我要向她学习。

到了高年级,从活动的准备到有序进行,孩子们呈现出的那份认真,参与的积极性,都让我为之动容,好多孩子通过玩这个游戏,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还学会了写作方法,更获得了不同的人生启示。班里孩子杨晓雅在作文中这样写道:“这可真是一个有趣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我仿佛尝尽了人生当中的酸甜苦辣咸。”张冰桐同学说:“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这一次体验活动令我难忘,它已经永远刻在了我的脑海中,我一定不会忘记!”还有的同学通过游戏感悟到团结就是力量… …老师们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的过程中,也有不同的收获。徐园园老师在随笔中这样写道:“正是有了苦,有了咸,有了辣,才会使我们品尝到甜的浓郁;正是有了这种种滋味在心头,才会使我们更加珍惜那份舌尖上悄然划过的芬芳!”于是习作课在我班不再是烫手的山芋,而是孩子们最期盼的课。

为了保留孩子们的习作成果,我将孩子们对生活的点滴记录以及活动作文的感受进行整理、装订形成了一本本精美、流淌学生创作灵气的班级文集。孩子们捧着一本本属于自己的班级文集,就像迎接着一个个新生命一样心潮澎湃。生命只有一次,美丽只有一次!孩子们每天都把这份美丽用他们稚嫩的双手认真而又快乐地记录了下来。

古文今诵社团工作经验总结 篇3

——确山县任店一中

我校古文今诵社团成立于2011年。建社三年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指导老师和全体社员的努力下,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三年来文学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品读经典,诵读经典,培养了一大批诵读爱好者及擅长诵读的学生。

古文今诵社团的社员在各级诵读大赛上的风采,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表彰,成为任店一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中华古诗文大赛”、“经典诵读”、“千人齐诵”、“迷你诗廊”、“古诗文知识竞赛”、等活动的开展,为同学们展示自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激发了同学们的诵读热情,提高了诵读能力,丰富了语文素养。

三年来,古文今诵在校领导及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如:诵读进社区、古诗文知识竞赛、千人诵读大赛、古诗文书法比赛、综合知识问答、古诗文诵读比赛、等等。社团的活动促进了学生品读经典、诵读经典能力的提高,在全校掀起了学习古文的热潮。总之,古文今诵在短短的几年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创社的心得体会小结如下:

一 更新教育思想,树立新的人才观念,是办好古文今诵社团的前提。

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人才观念。开展其他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素质的最佳突破口。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辅导活动,是办好古诗文诵读的关键。

1、举办专题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为了加强社员的文学修养,拓宽学生视野,打开创作源泉,传授写作方法,以指导学生搞好创作,我们语文教研组充分挖掘内部潜能,各年级的语文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如:《古诗文鉴赏方法》讲座,《古诗文诵读的感情把握》系列讲座,每次讲座我们认真做笔记,深入思考分析,不断内化理论精髓,形成写作能力。

2、组织诵读大赛,激发诵读兴趣

三年来我们多次组织学参加各级各类诵读比赛。尤其以校级比赛最多。

3、努力办好社团活动,提高社团质量

社团活动是社团的标志,每个学期都精心策划组织一次大型的中华古诗文朗诵大赛。增加全校同学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

4、研讨活动得失,增强参与意识

活动开展后,及时商讨活动的开展的成效和不足。

5、“社”“团”结合,扩大影响

古文今诵是以语文教研组长为主编,各语文教师为编委。为了面向全体学生,扩大影响,把社团与校团委校园广播活动结合在一起,同学们在校园广播也能诵读经典,从而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诵读品味、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 红花好看,还需绿叶扶。

社团的工作量很大,也很辛苦。仅仅依靠社长和社员的力量还是不行的,社长的精力毕竟有限,社员的诵读功底毕竟不如老师。要办好古文今诵社团,还离不开广大语文老师的积极配合。基于此,我们的社团也特地开了一个“园丁情怀”的专栏,让老师来诵读经典,让学生们在诵读时也有了借鉴的对象,并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很收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

三年级晨读晚诵活动总结3 篇4

一、多渠道开发图书资源: 买

珍惜每一次与家长见面、沟通的机会,传递阅读的信息,强化读书的重要,只要经济允许,都尽可能地给孩子买书!

我也特地购买一套(59本)“国际大奖小说”系列及其他一些儿童文学书放在班级的图书角。

书非借不能读也!

向市图书馆、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借书; 向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借书。

借来的书,总是会有一种阅读的紧迫感,很好。蹭

“蹭书”有些自创,借用“蹭饭”之意,即不花钱而吃到盛宴。

孩子们在周末、假日里,钻进书局、书店,尽情畅游于书的海洋,享受阅读的快乐。尤其是家境不太富裕的孩子,既可大量阅读,又可享受夏日清凉、冬日暖意,何乐而不为呢!

二、创造阅读时间: 挤

向课堂要效率,向作业要效率。两课时的内容,大多在一课时里解决,学生们充分预习,补充习题、评价手册,均在预习时完成,课堂上只解决重点和难点,作业更是精简再减,时间大大结余出来,全部用来安排阅读。

当下的孩子,压力很大,家长们急切的心理导致孩子们失去了很多自由的时间,没完没了的家教、补习班,还有特长班,让孩子们身心憔悴,疲于应付。这个时候,就鼓励学生勇敢地跟家长据理力争,要出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精力。最起码,睡前1小时的读书时间是争取到了。

以读书当闲,这是我一贯欣赏的。

再忙的时间里,也有空闲的时候。常看到教室里、操场上,课间十分钟还是饭后时光,那些沉浸于书中的身影,静静的,安然怡然!

三、丰富阅读形式: 午会课变革

改变传统的午会课形式,老师进行思想教育,学生凝神倾听。

我们的午会课,是各组进行主题阅读,八个小组分别准备好演讲材料,制作好PPT。有“名人传记”、“名人背后的故事”、“珍稀物种”、“海底世界”、“生态环保”、“自然资源”、“天文地理”,或是一些诗歌散文,诗词歌赋等等,也可以自己设定主题,形式不一,鼓励自主,激励创新。

主题小报

主题阅读,必然要进行一系列的主题材料的搜索和整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筛选并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的主题丰富多彩,有随季节而动,有随时事焦点而动,有随课堂教学的资源而动。如“春”、“夏”、“秋”、“冬”,如“珍稀物种”、“生态环保”、“嫦娥卫星”,如“海底世界”、“名人故事”、“世界大战”等。这样,主题小报便应运而生,俯拾皆是。

好书漂流记

一本好书,读完了被争相传阅,实为荣幸之至。因此,我们都狂热地爱上“漂流”这种形式。如果是图书角的书,书的后面都付有一张彩纸,看完的人简单地写下阅读感悟,让未读的人能在第一感觉里认可并接受,继而急切地想走进这本书。一本书被看的越多,其身后的评语越多,就越被喜爱。如果是个人的书,实在好极,我们也会相互推荐,似乎不找个知己,就难以平复那份激动的心情。如,最近被传得火热的《来自鬼庄园的九九》,先是刘玲看了,再是李铮看了,又被推荐给我,我看时真是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便情不自禁地推荐给全班,就完全火爆了。

小小读书虫 好书漂流着,有的随性而漂,有的则被推波助澜。我们会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每个人选择自己最近最爱看的书进行交流,怎么说都行,只要能让我们在听完之后,就立刻想去阅读这本书就行。因此,我们会听到一本书的内容介绍,会听到一本书的相关评价,也会听到一本书中最精彩的故事,会听到演说者那种激动不已的阅读感受。读读说说,还要写写画画,孩子们精心制作的“小小读书虫”卡片,真是让我又喜欢又陶醉。每个人都给自己一个称号,是“细细品味型”,是“博览群书型”,是“专一喜好型”,是“寓读于学型”„„

好书义卖

好书全班漂流,似乎不过瘾,于是,在全校展开,摇身一变,成了“好书义卖”,不仅互相交换了书籍,更有了爱心捐赠的意义。

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从家中带来好书好礼品,增进了合作之力,演练了经商之道,能把书成功地高价推销出去,没有那精彩的图书介绍想来也是不行的。

这既锻炼了同学们实战的能力,也催发了他们阅读的动力,还在一定程度上,价廉物美地获得了几本好书,真是何乐而不为!

读写结合

读书会有得,勤写能补拙。

所以,读写结合,即加深阅读感悟,又积淀阅读情思。

我们不仅会写读后感,还特别重视生活素材的积累,在写日记当中,我们会捕捉到那些忽闪而过的灵感,这会在我们的阅读中激发成一种期待,也会在我们的写作中形成一种能力。

我们一开始写小组日记,组员轮流写。再个人写周记,慢慢才固定为日记。

现在,日记更为个性,可以写写画画,如,不写“蚕”而是画上一条蚕。或者,干脆就是绘本式的,画上一整幅画,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那动人的场景尽在图画之中。

当然,我们也会进行一些个性活动,如看到树叶纷飞,我们小组制作了“树叶贴画”并配上自己写的文字,也会进行一些诗文配画的活动。

我们的写并不仅仅是写,而是调动各种感官地去写;我们的写并不仅仅是写,而是顺应各种喜好地去写。人各有所长,没有必要千篇一律!博客文学社

虽阅读、写作的形式丰富多样,但在班级教学下,阅读交流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又创办了班级主页,建设了“博客文学社”。这样,我们便能保证,每一个孩子,每一天,我们都能有效而便捷地进行文学交流。

“博客文学社”设立了很多版块,有我们班的故事“牵着蜗牛去散步”,有“读书感悟”,有“美文推荐”,有“习作天地”,有“心灵絮语”„„每一个版块都有各自的负责人,他们负责审核同学们的发稿,并积极写稿。

截止2011年5月19日,我们的博客文学社,共发文1320篇。

即将毕业,我已将部分文稿编辑成册,作为一本班刊赠给每一个孩子作为毕业礼物,其中收录了每一个孩子的习作。

发表文章

读了,写了,还能发表。这大大激励了学生们阅读的热情。

我从班级主页上,选择一些立意较好的习作,加以修改并投稿。还带领班级内的八大“写作高手”,浩浩荡荡地去晨报参加小记者面试。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读书热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就是与高尚的人物对话”„„

一个一个的名言警句,都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但读书是个慢功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谁也不可能一口吃成个大胖子。不可能读了就会写,不可能写了就能发表。所以,要抛开这些杂念,虽阅读形式多样,但最终指向的还是专下心来读书。

读写诵工作总结 篇5

今天早晨又检查晨诵,周二和周四是诵读《晨诵》课本的时间。当我穿行在一个个教室,深深的被教师和学生散发出的向上的情绪,幸福的眼神和优雅的朗诵所感动。身在其中,不能不充满力量。这种情绪和氛围,就是良好的教育。

五一班赵雪老师的晨诵形式是我欣赏的。由于她的坚持和智慧,使班级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在晨诵时优雅的情绪不断厚重。她所培养的几个朗诵的`“优雅的种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的确如此。如今,五一班已经悄然开出了晨诵的花儿。上次现场会时,有一位外校的校长不断称赞着学生优美的朗诵,在他看来,学校大部分以农村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学生,能有这样的情愫,是难得的。

我还欣赏二一班学生在晨诵时拥有的童心。一个简单的童诗或儿歌,在罗老师的带领下,竟然那么富有童趣。他们手舞足蹈,他们抑扬顿挫。这些孩子的心是纯洁的,是柔软的,是能够装得下美丽的克拉克、顽皮的匹诺曹和善良的小巨人,以后他们还会装下孙悟空和夏洛。我想他们无论以后是何样的职业,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富足的,他们会找到生活幸福的密码。

很多时候我都有这样的想法,我多么希望能坐在这些孩子的中间,和他们一起放声读读,或者哪位老师突然间说了一句“让王老师给同学们读一读”。呵呵,请分给我一点儿他们的幸福。

在上学期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提出了一些我对晨诵课程的想法和看法,今天想来,也还适用,并且有了几点新的认识。

1、晨诵也要有课程意识。一学期的晨诵课程目标是什么,一次的晨诵课目标是什么,通过怎样的方式和形式去实施,如何检测课程实施的效果。这些问题不但学校要思考,教师更要思考。

2、如何让学生盼着上晨诵课。要让学生觉得有所得,学生没有展示,没有成功的体验,没有内心里对诵读的认同,学生的晨诵就要打折扣。还要让晨诵有美的情愫,或是有些音乐,有些动作。

3、晨诵篇目的选定要有系统性。常丽华老师《在农历的天空下》成为晨诵课程的样本,一个学年学生随着季节在诗词中穿行,他们的胸襟和视野依然不同了。从学校要对整个课程进行构架,到每个年级的课程目标,篇目选定等。

晨诵是美丽的,要从形式上规范,从内容上精道,从组织上细化,从效果上提高。

诵国学经典 篇6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我是1381班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诵国学经典、创书香校园》。

“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经典能修正品行、健全人格,使我们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上周我们嵩县中专以“圣贤教育,改变命运”为主题的特色教育活动已经启动。本次主题活动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核心,以诵读《弟子规》为载体,引导学生修身、立人、明礼、诚信、厚仁、笃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推进社会文明进程。《弟子规》是天下第一规,是人生德性与智慧的启明星,其从“首孝悌”开始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友爱他人,如何读书,如何选择朋友等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及道德行为规范,对于我们这代学生及家庭是最合适宜的“营养品”,所以我们倡导从诵读《弟子规》开始,以读促行、以行促思、以思促化。同学们,我们现在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是奠定我们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人格的基础,成为我们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把《弟子规》融入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之中,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融入实践活动之中、融入养成教育之中,并在校园“生根开花”。同学们,让我们大家都来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做文明学生,养成文雅、知礼、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管住自己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自己的脚,不践踏草坪。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更加文明美好的嵩县中专。

晨诵心得 篇7

让诗歌与孩子建立起关系,丰富学生的心灵,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晨诵过程中孩子与诗歌交融相汇,沉浸其中,玩味其间,充分体验诗歌的丰富性,也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既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又能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让儿童在吟诵时可以感受、理解与传递人类美好的愿望与情愫。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晨诵的内容以儿歌、童谣为主。这种诗歌语言简单、浅显易懂,想象丰富。孩子一读就会理解,不需要探讨。比如童谣:“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 晨诵课只需要让孩子很快乐地反复朗诵,可以通过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诵读。范读、齐读、小组读、个人读、女生读、男生读、同桌读等,也可以轻声读、大声读、拍着节奏读、表演读,总之一句话让孩子很乐意地参与到晨诵当中来,并能搞首诗歌的魅力。无论是安全歌、数字歌、动物歌、游戏歌、益智歌,通俗易懂,意味悠长,都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心理经验。这些儿歌童谣似乎有着巫术般的魔力,会紧紧抓住孩提稚嫩的心灵,令他们沉醉在语言的幸福里。几点建议:

1、晨诵是一种仪式,师生要共同参与,共同穿越,唯有这样才能置身其中,感受其内,与学生拥有共同的语言密码,共同生活在一起。

2、晨诵需要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消除恐惧,有一种安全感,真正地进入诗歌,体验诗歌,达到一种忘我境界。在生命的黎明让心灵在诗歌里得以自由舒展。

3、晨诵强调的是一种精神状态,精神状态的调整来自于老师自身的感染、传递,老师对学生的鼓励。这样师生都会以崭新、富有活力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一天。

4、晨诵以诵为主,不能进行过多分析,过多进行技巧指导,破坏诗歌本身与晨诵氛围。老师不能挡在诗歌与孩子之间。

5、晨诵提倡站读、重视个体读,减少齐读,让每个孩子亮出自己的声音,感受自我的存在。比如每天都会一个小组的学生到讲台进行展示朗诵,这样,每月都会有四五次这样的机会。慢慢地学生的胆量、自信就得到了最大的锻炼。也可以进行班班互动式,让学生到别的班进行诗词朗诵。

6、所谓晨诵,其实并不一定局限于“晨”这个时间上,这只是采取了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来根据这个课程的特点而已。

晨诵看似很简单,但真正把它做好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各位老师投入精力、时间共同努力。希望通过晨诵,让我们的学生能有一个博爱而敏感的心灵,能有诗的情绪,感动于花开花落,落泪于天边一丝流云,像沈从文说的那句话:于清晨极静之时,听到鸟鸣,令人不敢堕落。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晨诵展示课心得

开学伊始,我校的新教育实验就搞得如火如荼。近日,我校又举行了晨诵、绘本、整本书共读展示课活动,并且组织全校语文教师观摩开展情况,学校领导和全体语文教师先后听了张丽老师,张艳梅老师和冯晓燕老师的三节晨诵课。三节晨诵课都抓住了教给孩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这一根本要求,为学生选择了优美的诗歌:或让学生体会到友情的可贵,或让学生感受到时光的易逝,或让学生领略到生活的美好。三首诗符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要求。并且老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老师、学生、诗歌三者交织在了一起,给了学生们极大的精神享受。

经过全校师生的努力,如今用美妙的晨诵,开启孩子们生活的黎明,已成为我校学生开启每天学习生活的固定仪式,此次晨诵观课活动旨在让全体老师全面了解晨诵课的具体操作步骤,通过交流研讨,进一步明确要求,强化责任,进一步提高晨诵课的质量和效率。活动后,各教研组又进行了评析研讨,进一步提升了活动效果。通过观摩,让老师们切身的感受到了新教育实验能给孩子带来很多的好处。同时,通过观摩学习,展示课都能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各位老师及韩校长的建议让我的收获也不小:

1、晨诵不等于读背课文,也不等于读经运动。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通过晨诵,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2、开启诗可以作为一周或者一个月或者一个课程,每次晨诵前的一首诗,来开启一个个黎明,让孩子的灵魂,精神因诗歌而舒展,为孩子的每一天注入生命的源泉。这样的诗歌,我们称为晨间诵诗。往往需要千挑万选,需要千百次地咀嚼玩味,同时,它们的数量也是极为有限的。

3、晨诵忌过多的讲解,就是呈现,最直接地呈现,重现诗词,各种方式反复地读,涌现出诗之为诗的那一刻,那种感觉,高年级遇到特别难理解的地方时,教师可以作非常简单但画龙点睛的讲解,作一个简单地串讲,但是切不可上成语言文字分析课。晨诵的最终目的是唤醒,唤醒诗歌与儿童生命的关联,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是最重要的。

4、晨诵不拘于清晨,遇到特殊的日子里,可以进行调整,比如在班级有学生过生日时,教师选择适合这个学生的生日诗,与全班同学一起送给他,而成为相互隆重的庆祝。生日诗选择是应该非常慎重的,所选的诗应该是属于这个孩子的独一无二的诗。

新教育的实验刚刚开始,如果说新教育是一种梦想的实验,那现在我们都是走在通往梦想的路上,我们知道这路的方向,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希望在后面的工作中能得到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指点和帮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真真切切地映照了晨诵在孩子们身上发生的作用。

晨诵之旅已开始近一年了。在每天的清晨,我和班里的四十七个小精灵一起度过愉快的晨诵时间。在晨诵的时候,他们会发出“咯咯咯”地笑声;在晨诵的时候,他们能毫无拘束地表达;在晨诵的时候他们能自由地朗读-----晨读不再是单调的读读读,而变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事。一切是那么美妙!其实我一直只是按部就班地例行着每周的晨诵。但是我慢慢地发现晨诵也在悄悄地改变孩子们。

上学期,我们继续游历在着金子美玲的诗篇里。喜欢金玲美子,喜欢她的明快简洁,喜欢她的清纯透亮,喜欢她柔弱中透露出的那份执着与顽强。

在诵读中孩子们学会了认识自我,欣赏他人,来看看孩子们心中的最美:

一万倍 比全世界所有的 国王的宫殿加起来,还要美丽一万倍。

——那是老师闪闪发亮的眼睛。

比全世界所有的 女王的衣裙加起来,还要美丽一万倍。

——那是我们灿烂盛开的笑脸。

比闪闪发亮的眼睛 和灿烂盛开的笑脸,全部加起来,还要美丽一万倍。

——那是运动会上同学们展翅飞翔的身影。

在诵读中,孩子们学会了感恩:

长在河岸上的千屈菜,开着谁也不认识的花,河水流了很远很远,一直流到遥远的大海,在很大,很大的,大海里,有一颗,很小,很小的水珠,还一直想念着,谁也不认识的千屈菜,它是,从寂寞的千屈菜花里,滴下的那颗露珠。

我是一颗小露珠,想念着我们的向日葵班。

我是一颗小露珠,我会想念邓老师。

我会想念我的小伙伴

我会想念亲爱的妈妈。

我会记着我的亲人们。我会想念着美丽的大自然。

晨诵不光带给孩子们心灵的愉悦、语言的灵动,还给孩子们带来了自信:

班里有个孩子,每次检查预习课文,读都读不熟。可是,晨诵的小诗歌却每首都被得滚瓜烂熟。在晨诵时,是这个孩子最快乐的时刻:身子站得笔直,眼睛专注的盯着诗歌,声音是那么洪亮。小小的诗歌成了他的最爱。我于是经常让这个孩子给大家背诵诗歌。渐渐的,他脸上的笑容多了,和孩子们相处得也更加融洽了。现在,他居然能交流利的朗读课文了。晨诵的力量不可小觑。晨诵让孩子们枯燥的学习生活变得多彩起来,晨诵让孩子们的早读不再那么累,晨诵让孩子们开始感到语文学习其实不太那么困难,晨诵让孩子们的精神状态变得好起来。他们的表现让我惊奇,让我窃喜,我感到欣慰。

诗词诵3 篇8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2.把握作者的感情。3.品味诗歌语言。

4.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教学设想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品味词的语言,感知词作的意境。教学方法 品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词发展到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人独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得更加完美,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让我们在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吧。

一、朗读,注意几个字的读音倚yǐ 脉脉mò mò 蘋pín

二、文学常识

关于温庭筠和花间词派

温庭筠(公元812~870?)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县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他年轻时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人歌楼妓馆。不为统治者所喜。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代作文。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以后蜀赵承祚(zuò)所编《花间集》而得名。词在晚唐,受社会风气的感染,渐渐背离了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特色,走上了剪翠裁红、调脂弄粉的歧途,专在女人的容貌、服饰和姿态上下功夫。晚唐词人温庭筠的作品代表着这种创作倾向。在温庭筠死后半个世纪,五代西蜀的赵承祚收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此派尊温庭筠为鼻祖,以韦庄成就最高,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

三、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词作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这是一首闺怨词,描写一个女子盼望爱人归来的一片痴情。

四、进一步体会词句含义。

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女为悦己者容”倚楼眺望之前用心梳洗修饰的经过和急切盼望重逢的心情。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怎样的生活状态?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3.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4.“斜晖脉脉水悠悠”这句写景有什么意味?

夕阳余晖斜拂江面,绿水悠悠而去,人不见,景依旧。5.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6.你认为白蘋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白蘋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五、发挥想象,再现诗词画画,体会词作的内涵,感受词的画面美。

1.教师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将词作内容转化为几幅画面,分成几组镜头,制作成电影脚本。2.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一起点评。

示例:镜头一:江楼上,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斜倚栏杆焦灼地眺望烟波蒙蒙的江面,热切的眼神、渴盼的表情悄悄道出她心中的秘密。

远镜头:高高的江楼,小小的身影,创设孤寂的氛围。

镜头二:船帆。水波浩淼,船只如梭,来来往往,交织前行,不曾有一只留驻停泊。

镜头三:夕阳、江水。水天相接,江水悠悠远去,残阳斜铺水中。

镜头四:白蘋洲。芳草萋萋,蘋花摇曳,幻化出情侣依依惜别的画面。

远镜头:江楼女子入画,失神无语,愁眉紧锁。

六、品味诗歌的美

1.语言美。美在精练、全词仅仅27字,却写得情韵兼胜。首句三字,言简意丰,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这不是一般人晨起梳妆,而是思妇在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时一种喜悦和激动的情绪反映。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似乎都已成为过去,等待她的将是如意郎君的归来。这三个字,生动地表现了这个女子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梳洗罢”到斜晖欲下,随时间的推移,独倚江楼的女子眼里、心中,除却陌生的江帆外,再无旁注,其情之痴,其情之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2.构思美。美在情感的婉转起伏,顿挫有致。思妇的情感是变化的: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对往日相依相守的幸福时光的深沉追怀、久盼不归的痛断肝肠„„人物的内心世界极其丰富,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却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离情正苦”。3.意境美。船尽江空,希望落空,这时映入思妇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本无意,流水本无情,但此刻却顿生情意;斜阳欲落未落,对思妇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她的心情,悄然无语,悠悠逝去。白蘋洲依旧,而离人不归,怎不叫人柔肠寸断?这两句融情于景,含意隽永,引人沉思遐想。

教师总结:这首词,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笼罩着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还有那临江的楼栏、点点的帆船、远远的小洲,都惹人遐思,耐人玩味。既清新自然又含蓄凝练,别具一格,堪称精品。

七、延伸拓展,对照阅读。《虞美人》

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我先提一个问题:大家在历史课的学习、平时的课外阅读以及观看影视剧的过程中,有没有想象过,中国古代的封建帝王生活大概会是怎样的呢?(学生作答)我年幼的时候也曾经作过和大家一样的想象,帝王之家的生活应该是锦衣玉食,无忧无虑,惟我独尊的,中国古代有不少诗词都描述了皇家生活的华贵气象。比如这样几句:“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大家可以想象,在富丽堂皇的宫殿里,时辰已是正午,宫女往精致的香炉里添着香料,宝座上的皇帝正观赏着盛装的宫女们翩翩的舞姿。我们知道,皇帝号称“天子”,拥有这样一种生活,有没有人会说皇帝“可怜”“薄命”啊?但是有人曾为这几句词的作者——南唐后主李煜写过这样两句诗:“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体会一下,看看能不能在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中找到答案。(板书标题)二.作家作品及相关背景

1.作者:李煜,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相对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相传李煜在七夕之夜(也是他的四十二岁生日)命歌妓唱此词,宋太宗闻之大怒,赐给他牵机药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词可说是他的绝命词。

2.介绍词的一般知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为了说明方便,可将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时期 主要风格 代表作家

唐、五代、北宋初年 婉约艳丽 温庭筠、李煜、晏殊

北宋中叶到南渡 婉约、豪放并举 苏轼、柳永、秦观、李清照 南宋前期 壮怀高唱 辛弃疾、陆游 南宋后期 哀感低吟 姜夔、张炎

三.课文讲读(请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后范读)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②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④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⑤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⑥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⑦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整理全词的脉络,让学生理解词人的匠心。)⑧前面是一唱三叹,到最后一句达到高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王国维说得好:“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法国作家缪塞也曾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词在比喻方面的巧妙运用。诗词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我们可以联系以前学过以及课外读到的用“水”以及用与“水”相关的意象表达愁怨情绪的诗词以及文章,作一个初步的比较鉴赏。(提问学生,请学生举例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李煜将愁变成水,贺铸、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则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到了王实甫更把愁从船上卸下来装在车上。都是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感情化为具体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四.小结

笑晨诵教案 篇9

1、通过开启诗的诵读加上动作和表情让孩子们自然、快速的进入与黎明共舞的晨诵中来。

2、两首复习诗不但让孩子们重温了曾经两首诗歌带来的美好,还启发了孩子们的美好心灵。

3、新授诗《春天在哪里》要求学生能够用最美的声音熟练诵读,并能根据诗歌创编新诗。

4、晨诵结束后能够创编诗歌并为创编诗歌配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亲爱的孩子们,新的黎明为我们开启了新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始了,带上你的快乐跟我出发,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前行吧!

首先全体起立。在阳光明媚的早晨,让我们道一声“早安”吧!

何老师:早安,孩子们

孩子们:早安,何老师

何老师:整个早晨,

我一直看着你们 ,

孩子们:整个早晨

我们一直看着您,

何老师:怎样把每一寸

玲珑的晨光 ,

变作七彩的朗诵,

嚼成书本的芳香。

孩子们:怎样把每一寸

玲珑的晨光 ,

变作粉笔的舞蹈,

嚼成知识的芳香。

何老师:新的一天开始了。

孩子们:新的一天开始了。

何老师:我是新的。

孩子们:我们是新的。

师:美妙的声音打开美丽的早晨,接着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美好灿烂的

阳光。

阳光在窗户上爬着

阳光在花儿上笑着

阳光在小溪上流着

阳光在妈妈的眼睛里亮着中

新新的嫩芽也加入到这个美好的早晨和我们一起投入到快乐的学习旅行中。诵读《新新的嫩芽》

新新的嫩芽

新新的嫩芽,长在新新的泥土里,

新新的课本,放在新新的书包里。

新新的的叶子,长在新新的树枝上。

新新的太阳,照着新新的天空。

新新的二年四班,有一群新新的孩子,

就像新新的的小种子,充满着新新的希望。

三、新授诗

1.引入:(师)同学们,在春意盎然、百花盛开的美丽季节里,我们感受了万物复苏,感受到了春天的脚步。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一首新的晨诵诗,《春天的脚步在哪里》

春天的脚步在哪里

春天脚步的在哪里,

在西湖边的柳树上,

柳树发芽了。

春天的脚步在哪里?

在路旁的迎春花上,

迎春花开了。

春天的脚步在哪里?

在小朋友的身上,

小朋友去春游了。

2.自由读

3.教师范读

4.找生读

5.有感情朗读

6.学生展示读

中华诵颂中华 篇10

从矜持凝练到风韵妩媚,从皇族特权到潮流风尚,从美绝浮世到暗香残存,她如同飘摇在湍急河流中的金玫瑰,辉煌过,失落过,令人艳羡过,也曾被人遗忘过,但只要她依旧有信念,在某一段河流中她就能靠向岸边,扎根土壤,再现娇艳。

这就是传承着中华文化的旗袍。

她出生于满清贵族之家,被赋予皇室贵族的高雅、权势、富有,却仅禁锢于此。这只属于皇家的美虽然孤寂却实为人赞叹。她红似霞,蓝似天,黄似金,白似雪,绿如捻春景一隅,粉如取桃花一片,斑斓绚丽让人目不暇接,恍若落入百花丛中,仿佛呼吸间便会闻到股股幽香。斯花艳美,自招蝶至,此般景色决然少不了点缀纷纷。菊花、兰花、牡丹、蝴蝶。。。每个图案明明就是由那些肥沃的绸缎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它们是那么的盎然、灵动、相得益彰。就是这样的皇家美衣,她没有去凸显谁的曼妙身姿,而是去遮掩被美食滋养的雍容体态,但在这样一团花卉生灵中那些太后益发的精神抖擞,那些嫔妃也是仪态万千,那些格格更是端庄而不失活泼。在这个时期,这朵高贵的金玫瑰尽情地显示着她的孤傲华美,几百年未曾散落凡间。

当时间辗转,另一个时代的开始造就了一株不一样的金玫瑰。在民国的时候,由于西方文化的入侵人们改变了原来穿旗袍的宗旨,修饰变平淡,领口变低,袖长变短,开旗变长,紧身而束。在这样的基础上旗袍的颜色、式样、外型都比从前更多,也更能燃亮出中国女性的东方美。这个年代的金玫瑰化身为花仙子,她不再禁锢于宫院之中,在大街小巷中你就能见到各式各样的旗袍。花季少女着一身单色淡粉,青春更显朝气;娇美女士的旗袍勾勒上淡淡花开,婀娜又多一分妩媚。倘若再将旗袍与人合二为一,百样的人生穿上千种的旗袍又是万般的情愫:清纯的、娇羞的、忧郁的、沧桑的……这个年华的旗袍真正变成了金玫瑰,她肆意地挥洒着她的芬芳,她风情万种,她备受爱戴,她成为了一种时尚,她让尘世都为她倾倒。

都说红颜薄命,旗袍这朵金玫瑰也会因时运不济而沉于水中。在之后的几十年里,由于时事的动荡旗袍迎来了她的灾难时期。人们不敢穿旗袍,不能穿旗袍,在身体和精神备受折磨的时候她显然变得失宠,被打入了冷宫,生死难料,重见天日已成奢望。这朵金玫瑰逐渐被污浊覆盖了,她在昏暗的水下沉浮,被鱼啃食,被泥拍打,被暗涌推搡着向前方前行着。是的,前行着。几多日夜交替,鱼儿是她最好的玩伴,污泥送她别致的音乐,暗涌给她前进的动力。几度凶险绝境,她不为之惧怕,轻轻转身、淡淡浅笑中竟是刚强。几重春来秋去,她修身养性,积聚能量,希冀着下个拐角处能抓住水岸,重见光明。虽在此炼狱境况中却磨练出坚忍,勇毅,豁达的品质,由此可见这朵金玫瑰正在孕育着一种潜在美。

事隔几十年,动荡混乱的社会被一个发达文明的社会主义的社会代替,看不到恐惧,看不到硝烟,看不到败落。但却看到一朵美丽金玫瑰绽放在东方的大地上。就是这朵金玫瑰,她从内到外散发着光芒,灿灿的金光夺目绚烂、震慑心扉。这个时代清洗了她的污垢,点燃她的希望,她在这个时代重新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她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吸允着富饶的土壤,仰望着无际的蓝天。她的古朴,她的底蕴,她的高雅被全世界人称赞。她传承了中华文化,同时也是中国的象征,由此推之,她是多么像我们的祖国啊,有过辉煌,有过耻辱,曾在动荡年代飘摇的中国虽遭欺辱,但对困难无惧无畏,坚持勇敢、大胆创造,铸就了今天令世界刮目的辉煌,我们不再任人摆布,而是听凭自己想着崭新的未来前进。我们正在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的一步步强大,我们的光热正逐步扩展向世界各地。东方这朵金彩熠熠的玫瑰愈发闪耀,愈发幽香。

上一篇:读莫泊桑《羊脂球》读后感下一篇:高一感悟作文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