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双赢(通用3篇)
读写双赢 篇1
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 其中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是阅读与写作能力。因此,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呢?我们认为:只有阅读与写作并举, 才能实现读写双赢。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两大支柱, 它们在语文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传统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在教材上是分开的内容, 在教学时是不同的课型, 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让学生得法于课内, 运用于课内课外, 才能使阅读与写作能力共同提高。
一.利用好文本, 让学生从读中领悟写法。
教材中所选课文, 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 都是写作的典范。因此, 教师要利用好教材, 鼓励学生学习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并明确作者的思路和写作方法。即课文的教学都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与写作有关的教学目标, 上课前提出问题, 先让学生讨论学习, 然后教师再讲, 鼓励学生研究探讨。例如:教学《背影》时, 设计以下问题供学生探讨:1、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背影的?为什么对这个背影写得这样详细?2、文章开头写家里的变故, 与背影关系不大, 为什么不删去, 集中写背影?3、结尾是如何与开头相呼应的?经过学生探讨研究后, 教师再给予适时的指导, 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在阅读探讨中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有利于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二.搭建好平台, 让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锻炼。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 理清思路, 理解主要内容,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要想达到这些要求, 就必须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 为学生搭建一个锻炼听说读写能力的平台, 让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例如:教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品读课文时, 用这样的句式说话:“闻一多是一位___的学者 (或革命家) ”。拓展延伸时要求学生 (可用自己的话, 也可用名言) 为闻先生写一句墓志铭, 来表达对他的纪念和崇敬。
利用这种练习, 让学生紧扣文本内容, 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挖掘, 并加入自己的理解, 既拓展了学生思维, 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三.课内外结合, 让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实现双赢。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他们不应是孤立进行的, 读与写应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领会、学习写作的方法, 再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使写作能力逐步提高。
例如:教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 先让学生品味赏析, 从课文中找出准确而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以验证福楼拜对莫泊桑创作的影响, 并让学生用“我发现___用得好, 好在___”的句式说话, 锻炼学生阅读与语言组织能力, 学习完课文后, 再让学生从同学中任选几个同学进行描写, 先不说是谁, 让大家猜猜是谁, 学生的兴致很高, 积极投入到写作练习之中。课外再让学生学习这课的写法, 以《我家的星期天》为题, 写几个同学到“我”家做客的情景。这样让学生以课文为蓝本, 将读与写有机结合, 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仅靠课内训练是不够的, 还应运用学生已掌握的阅读知识, 结合每周一节的阅读课, 指导学生阅读《初中生作文指导》、《中学生博览》、《作文》等刊物, 让学生经常接受新信息, 不断丰富自己, 写心得感受, 使得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锻炼。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两大支柱, 他们在语文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阅读与写作并举, 互相渗透, 让学生得法于课内, 运用于课内课外, 使读写能力同时得到锻炼与提高, 实现读写双赢。
立足教材,读写双赢 篇2
一、从读入手, 读中储备写的“养料”
读是语文学习的出发点, 也是语文学习的最终归宿。而纵观小学语文教材, 所选的均是文质兼美的篇章, 或行云流水, 文笔优美, 或哲理丰富, 内涵隽永。为此, 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定要从课文阅读入手, 借助文本之力, 在读中储备写的“养料”。
例如:四年级下册《秋天》一课, 这篇文章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纵情的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 语言生动优美, 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童真童趣。教学时, 教师紧紧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 让学生以读促思, 读中悟写。教师提问:读一读课文, 你在秋天的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都看到了什么呢?孩子们读着欢快的诗歌, 清脆的声音在教室回荡。朗读过后, 同学纷纷举起手来:“我听到了秋风。”“我还看到了秋阳、秋色、秋实, 闻到了秋香。”教师接着提问:“那你最喜欢什么呢?”能不能把你想象到景色描述一下?孩子们雀跃起来了, 美句不时的总嘴里蹦出来:“我喜欢路旁的野菊, 各种野菊花都开了, 黄的, 白的、紫的……都展示在自己的五彩霓裳。”“我喜欢硕果累累的果园, 各种水果都熟了, 只见石榴笑开了花, 苹果羞红了脸, 一个个丰盈而饱满。”
读是写之始, 不读无以启智, 不读无以悦性。在这个教学案例中, 教师从读入手, 让学生在读中欢喜, 在读中收获, 在不知不觉的读中对写充满了向往和期待, 因为带着饱满的情感去读, 所以秋天的景色尽收眼底, 而一个个隽妙词句像花儿一样盛开在孩子们的心间, 又为写储备了充足的养料。
二、以练提升, 练中丰满写的“羽翼”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懂得因文取材, 善于挖掘文本中读写“契合点”, 并以此展开课堂读写小训练, 让学生在一次次实践中锤炼写作方法, 强化写作技能。然而, 这种训练一定要立足文本, 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之上, 让词句的训练与文本的感悟融而为一, 从而避免词句训练与文本学习生硬剥离的问题, 真正的做到以读促练, 以练提升, 实现读写双赢。
例如: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课教学, 教师抓住典型句式,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教师提问:“省略号意味着什么呢?”学生:还有很多声音, 没有说完。师:真棒!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补充一下吧!学生顿时活跃起来, 学生:“我听到像小猫一样的喵喵声。”“我听到像青蛙一样的呱呱声。”“我还听到像公鸡一样的喔喔声”……教师抓住契机, 继续追问:那么多的声音啊!你能像课文中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来写说一说吗?“能!”一只只小手如雨后春笋般举起来:海底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小猫一样喵喵, 有的像青蛙一样呱呱, 有的像公鸡一样喔喔, 还有的像打鼓一样咚咚。”在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 孩子们的写作羽翼逐渐丰满。
练是写之源, 不练无以生巧, 不练无以下笔。在这个教学案例中, 教师贴合教材寻找“契合点”, 让学生在仿写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既关照阅读的完整性, 又注重写作的创新性, 实现了读写双赢。
三、读写结合, 写中开阔读的“视野”
提高学生“写”的能力, 作文课上的精雕细琢固然重要, 日常阅读教学中的读写训练更是不可或缺。毕竟阅读后的写作是情感的真实体验, 利用文字再将这种体验表达出来。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 要充分发挥文本的优势, 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 创设恰当的写作时机, 提高读的效率。
例如:学生学完《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这几篇文章后, 对里边的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富兰克林到谈迁, 又到诺贝尔, 这些人物的行为和精神深深的打动了学生, 于是, 教师设计了一篇读后感, 让学生写一写读这些文本后受到了怎样的启迪和激励。学生群情激奋, 以这些人物为榜样, 在读后感中对自己的人生理想做出了设计和规划,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 教师又向学生推荐了 《名人传》《傅雷家书》等名人传记书籍, 让学生带着期待和渴望投入更加广阔的阅读中。
写是读之展, 不写无以延伸。在这个教学案例中, 教师让学生化读为写, 以写促读, 实现了文本学习的深化和升华, 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读写双赢 篇3
一、依托教材,仿写
仿写,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写作离不开范文,而教材中的课文就是最好的模仿对象。选入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一些经典的名家之作,其语言运用以及谋篇布局都是经过作者的精心安排,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而教师就可以利用这样的经典美文,引导学生走近文本,体验文本之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模仿美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爱上写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变色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篇优秀的作品,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使用了幽默风趣的语言,以故事介绍的方式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变色龙这种动物的特点。在这篇文本中,作者描述了在一次摘四季豆时候的所见所闻,让我们真正走近变色龙,从中体会到变色龙的特点,并且向我们展示了变色龙变色的秘密所在,让学生对大自然的奥秘充满了探索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变色龙外形的句子进行分析,通过大家的阅读,认识到作者在描写变色龙的外形时是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抓住了变色龙的特点进行的。于是教师鼓励学生也来按照这样有顺序、抓特点的写作方法来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教材的引导下,同学们创作出了自己的小作品:“我家的小狗,它圆圆的脑袋,滴溜溜的眼睛特别明亮。身子是黑颜色的,油亮得就像是穿着闪光的缎子,那打着小卷的尾巴,特别灵活,每次看见我回家,它就会马上晃着小尾巴跑过来,真是可爱极了。”将在文本中所学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写作中,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解读,教会学生品味文本中的写法,然后指导学生利用课文中的例子进行仿写,效果很好。仿写,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效果非常明显的一种方式,教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不仅实现了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二、补白文本,续写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教材中的内容往往留有一些空白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本留白,抓住文本中的留白进行有效补白,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解读文本,获得深刻的感悟,同时,教师在文本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在解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也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在《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这篇课文中,作者向我们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聂将军对受伤的日本孤女细心照顾并且想尽方法将这两个孤女送到日军驻地的故事。在文本的第六自然段,写到四十年后,其中一个日本孤女带着自己的家人来到中国专程看望聂将军,感谢将军的救命之恩。这对于文本的内容来说,是一处文本的留白,而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一空白点进行续写:“美穗子及其家人在和聂将军见面之后,会说些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续写这个故事。”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这样续写:“四十年了,当美穗子再次见到聂将军时,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紧紧握着救命恩人的手,热泪盈眶,四十年的感激与思念就在这无声的氛围中弥漫,周围的人们也被深深感动着。”通过这样的续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学生对文本的内容理解已比较透彻,对于文本中人物的情感把握也很到位,达到了教学预设的读写训练的目标。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之美,精心续写,在续写的过程中深度阅读文本,同时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续写文本,强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和认识,同时在补白续写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品味内容,扩写
小学生比较擅长形象思维,同时想象力丰富,这也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仔细品味文本内容,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度解读。然后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对文本中的精彩语句进行扩写,这样实现读写的双赢。
在《所见》这首古诗中,作者用精练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一个小牧童骑在牛背上,一边放牛一边唱歌,非常高兴。突然,他看见了一只蝉,他小心翼翼地靠近,想要抓住这只蝉。这首小诗生动有趣,虽然用词简单,但是其中的意趣丰富,小学生非常喜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古诗中营造出来的意境,想象牧童的神态、动作以及语言,周围的环境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小牧童骑在牛背上欢快地唱着歌,突然,他一下子安静下来,侧耳倾听,原来他听见了蝉的叫声。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从牛背上下来,蹑手蹑脚地朝着蝉叫的方向走去,屏住呼吸,心里想着我一定要捉住它。”在这样的说话写话练习中,学生对文本中的内容有了自己的理解,获得了自己的独特体验。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抓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张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深入体会文本中的意境之美,同时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对古诗进行扩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深化了学生的阅读体验。
四、深度阅读,补写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明确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解读,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文本感悟和体验。而这样的阅读要求又让课堂的写作训练有了深度的提高,引导学生补写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的主旨,掌握文本的中心,有助于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谈迁的精神以及坚强的意志力。在这篇课文中,谈迁虽然遭遇了厄运,但是仍然不屈不挠,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实现了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复述故事,谈一谈自己对于“厄运”这一词语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们思考:“谈迁对待厄运是怎样的态度?他的心理活动怎样?”在解读的过程中,学生们意识到谈迁的精神,体会到他身上的精神力量。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补写下面的句子:“黄沙漫天的白天,谈迁正在____,雷雨交加的晚上,谈迁正在____。”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到:“黄沙漫天的白天,谈迁正在四处寻访,亲自考察历史遗迹;雷雨交加的晚上,谈迁正在奋笔疾书,撰写精彩的明史巨著。”
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让学生在充分品读文本的基础上,获得自己深刻而独特的阅读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进行补写,让学生的课堂练笔得到了扎实训练,很好地实现了读写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而教师在训练学生读写能力的时候,不能忽略教材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深度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读写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实现教学中读写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陈宏斌.巧抓读写结合提升习作素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6(08)
[2]刘政权.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5(22)
[3]沈全胜,李华,付荣华.小学中高年级群文读写结合策略[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