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双赢

2024-05-28

文化双赢(共12篇)

文化双赢 篇1

据最新数据调查显示,请大学生们提起其参与或了解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有哪些,他们多数会例举合唱比赛、演讲比赛、篮球联赛等文体类项目。这些文体类校园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了国内高校学生活动的传统项目,通过这些活动也使得校园文化内涵得到丰富,大大充实了大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但是在我国,除了少数文体类艺术生,大部分大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专业方向,而这些专业方向的内容,多数和文体专业方向的内容相去甚远。因此学生也许会因为个人爱好,或者希望在这些活动中对文体知识有所了解而来参与。但这种短暂参与实际达到的教育效果并不明显,同时参与人数也有限。因此在举行各类文体类校园活动的同时,我们高校团工作者需要探索一种更适合各类大学生的校园活动,即摆脱一贯学生活动中文体类项目主打的状况,形成一种能将学生活动和学生技能学习相结合的另类学生活动模式。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都是通过一些通用学科的竞赛来展开的普遍性大型学生活动,参与面很广,但分摊到各个学院就没有多少学生可以参与了。

每个学院、每个系部都会有自己的专业方向与特色,我们应该以此为突破口,研究如何将专业特色融入学生活动中来。例如,纺织学院的学生是以纺织类知识为学习主要方向的,那么在组织活动时,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有趣的面料竞猜游戏,不是更让学生感兴趣吗?由于所有学生都是向一个专业方向学习的,因此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进来。而同样再组织一场舞蹈大赛,则只能选拔少数身材合适、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并使他们牺牲一个月左右的休息时间来苦练一支舞。两种活动学生的参与率对比非常明显,而且活动后的教育效果也大不相同。有多少纺织方向的学生会因为舞蹈大赛学会跳舞或者知道跳舞的要领?但是通过面料竞猜知识却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之余不自觉地上一课。当然,文体类活动放到文体类学院也就成为了技能型活动。由此可见,结合各学院的具体专业情况,开展校园活动,是更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一种活动方式。

同时我认为,结合各学院及各系的专业方向来开展各项竞赛或者趣味活动,组织好专业教师和大部分学生共同开展技能和活动双赢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院更好地开展特色学生活动、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兴趣这四个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知识高速传递的今天,任何一所高校的团工作者都在思考如何进行创新工作,开展有特色的学生活动。但是文体类校园活动已经成为例行项目,很难在这些活动的形式上有所创新。因此将与专业相关的技能项目添加到学生活动中来,可以给学生活动添加无数个可能性。每一所高校都有它自己的文化内涵,每一科专业都有它自己的特色。中文系可以举行古诗论坛,数学系可以举行知识抢答,外语系可以举行单词大比拼,纺织类可以举办面料猜猜猜,这些活动既有专业技术含量,又有趣味和奖品,由于通过学生参与举办,更能够激发众多学生的参与热情。虽然这些活动的规模与全国性的竞赛不能相比,但它却可以容纳更多的普通学生,因此全面带动学生学习的效果更显著,也就更能找到创新点。

其次,开展此类活动有利于充分利用和整合学科教学资源。此类活动所需要的资料或者材料由相应的专业教师提供,同时还可以在学生中征集资料,最后由专业教师分析整理。这些过程都需要专业教师的参与,改变了“教师课上见,下课永不见”的现象,并且他们准备的材料与教学材料也相辅相成,达到活动和专业的结合,有效地利用了所有教学资源。

再次,有利于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师教学形式的创新与多样化。活动开展前准备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过程。换句话说,此类活动为教师和学生的课外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活动开展时的各个具体环节及各个环节实现的种种形式,可说是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师教学形式的创新与多样化的大胆尝试。如常州纺院纺化系曾开展面料猜猜猜的活动,在活动后学生还围着专业教师提出了很多问题,希望与教师进一步交流。这都表明专业教师离开讲台到学生中去,是学生和专业教师交流的更新的一种形式。

最后,将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师生们共同走出课堂,寓教于乐,鼓励学生参加实践动手活动,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比起教师布置任务、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的方式,这种以活动形式展开的学习,使得学生不知不觉中学到的知识记得更长久更牢固,也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当他们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时,会迫切想要知道答案,并且会自己主动寻找答案。此类活动可以教育学生将学习当做娱乐来完成,而不是把学习当作枯燥的记忆工作。

将技能和文化活动结合,是一种有良好发展趋势的校园文化活动方式。它能让学生脱离一味抽象难懂的理论学习,在有趣味的学生活动中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更加感性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比起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因此对于这种技能与学生活动结合的校园文化活动,我们应该多多开展,并在开展中不断丰富它的形式与内涵。

文化双赢 篇2

海上油气资源开发的成功源于产品分成政策的引导和良好执行。

产品分成就是将上游勘探生产领域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和技术,合作所勘探发现的石油储量,生产出来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由中外方按一定比例共同分享。

按照中国的条例,中国海油代表政府拥有海上对外合作权,对外合作招标后,其权益可以转移到负责油气勘探生产的上市子公司中海油。

这些合作的油田奠定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发的基础,并持续为中海油带来新的石油财富。

业内人士估计,外国石油公司在中国海上的勘探开发目前已经进入第三个收获期。海上的对外石油合同签署的前两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1983年和1993年,随后几年都出现石油产量的高增长。

在具有更大潜力的深水勘探中,外国石油公司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02年9月,中国海油开始面向外国公司公开招商,招商区块位于南中国海的12个尚未勘探的中深水区块。参与招商的12个深水区总面积约7.6万平方公里,水深为300米至2000米。目前已大部分签订了区块产品分成合同或协议。

其中李嘉诚旗下在加拿大上市的石油公司哈斯基能源2006年6月首次取得重大突破,一个名为荔湾3-1-1的深水探井“初步估计”可能带来大约1100-17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可开采储量。

对于多年和外国石油公司合作从事海上勘探开发的中海油来说,公司除了通过有效利用百余亿美元的国际资本,为发展积累物质基础外,还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技术,使得自主勘探开发能力有了质的飞跃。渤海海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通过合作最终达到独立自主勘探开发海上油气资源的示范区,为更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

所以在中海油公司文化中,“双赢”的概念长期以来占据重要的地位。

“双赢”的理念也延续到中海油和几个兄弟公司之间。中海油作为一个龙头公司与下游服务板块之间的互动也体现一种“双赢”。

其中最鲜明的例子是中海油为国内另外一家上市公司海油工程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市场;另一方面,海油工程公司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大,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在去年流花油田复产抢修等作业中,海油工程抢修贡献突出,成功修复流花油田海底损坏设施,每天为中海油减少产量损失5000万元,海油工程也闯出一条世界先进的深海维修技术新路。

在公司下一步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国内投资者将近距离接触这个国内最国际化的公司管理团队。对于更广大的投资者而言,如何把握和投资者之间的“双赢”成为公司管理层必然要认真对待和妥善解决的问题。

文化产业与事业单位的双赢关系 篇3

[关键词]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单位 群众文化 共赢

一、文化产业的定义

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ies)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具体来说文化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等方面。

文化产业在各国的称呼各不相同:如文化创意产业、创意知识产业或是内容产业等。目前在世界上关于文化产业的相关行业发展成熟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国家有英国、韩国、美国、日本、芬兰、法国、德国等。其中美国更是在二战之后挖掘出了文化产业在和平年代、全球化高速发展背景下所起到的更深层次的作用——文化侵蚀。在其他产业尤其高科技行业已经日益因全球化而趋同的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差异特性渐渐显示出了其重要的地位: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各个民族的存在正是通过文化差异性来体现,甚至可以说一旦本民族文化被彻底同化这个民族也就将不复存在。特别是从80年代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播力度不断加大,文化帝国主义现象加重:即指发达国家有意或无意地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系统和文化生活。即使是意识形态相对淡薄的纯粹娱乐性节目,也在不断展示、倡导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这对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一种比刀枪火炮更加可怕的侵略方式,在这种文化侵略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青少年群体将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否定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并崇尚学习西方国家的生活模式和价值观,而本民族的文化与历史则终将难逃被遗忘、丢失的命运。

于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对于这个新兴产业的迅猛出现与难以阻挡的发展势头,中国也开始加大对其的关注与重视力度: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任务,积极探索寻找发展本国文化产业的方法与路径,而且也引导全国各大城市都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文化产业的发展工作上升到国家规划重点项目的高度。从而也间接说明各地相关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对于当地文化产业乃至全国文化产业的创立与推动起着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

二、文化事业单位的定义

事业单位(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虽然事业单位不是直接对物质产品进行生产,但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对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国家科技文化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文化馆作为为了社会公益目的而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事业单位,其作用是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并为群众提供文娱活动的场所、信息和资料,进而可以看出文化馆对于本地群众的文化活动参与、文化产品鉴赏审美等方面的引导与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单位之间如何达成共赢局面

表面看上去文化产业最主要的目的是销售推广文化产品,而文化事业单位主要的目的则是以非盈利、公益性的目的引导群众进行文化活动。这两者之间貌似没有什么关联性,甚至从是否盈利的角度上考虑更是截然相反的结果。但实际上从文化传播和文化服务这两个根本性目的上思考则会发现,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可谓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甚至如果能够妥善处理、合理利用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就有可能达成一种“1+1>2”的共赢局面。

(一)提供平台 塑造品牌

首先文化事业单位作为政府机构之一,其提供的交流平台无论是从受众范围、传播范围,还是从公信度、含金量上来说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如果文化事业单位能够增加有关于文化产业的文化产品的交流沟通平台,则能够极大推动国内相关文化企业的转型与升级,加快文化产业相关企业机构的萌发成长,并为已有的文化产品的质量水平引导建立起提高升级的方向与空间。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文化产业相关平台的构建,将文化产业的相关概念与理念传播到群众中,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接触到这个新兴产业,认识到国际间文化市场竞争的现状与残酷性,进而为后续文化创作人才的培养奠定下基础。

而且相比于企业机构自身将文化产品推向世界而言,通过文化事业单位为中介将其文化产品推向世界市场则更极大地降低其所受到的西方文化产品浪潮的冲击,并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其本身的竞争力。同时因为是通过政府机构平台进行推广,则能够较为容易地从内容与质量上进行规范把关,而且能够集中力量引导推动企业主动形成品牌意识,打造属于中国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为国家以后在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分工合作 各取所需

实际上在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中,“政府推动、企业实操”是一种较为广泛应用的经典合作模式。政府机构通过其独特的社会地位为企业推出的文化产品搭建更广阔的推广平台,通过为文化产品加入国家支持以此降低其进入国际市场时受到的贸易壁垒影响。这种模式既避免了政府机构由于非盈利公益性的性质而导致的难以自身完成文化产品创作的困难,同时弥补了企业创作的文化产品由于在市场上,特别是国际市场上“单打独斗”而难以形成品牌,甚至是腰折于品牌的幼年时期的困境。同时政府机构借助扶持企业相关文化产品还能够推动本地形成文化产业链,让企业之间通过政府机构的牵线搭桥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而对于那些生产同种类文化产品的企业则可以通过政府机构的引导与疏散寻找到不同的竞争点,避免由于消费受众过度重叠而造成的国内文化品牌之间内部竞争消耗过大所产生的不必要的损失。

对于这种模式笔者认为中国的各地区文化事业单位都可以借鉴学习,这种模式以最大程度利用了社会各方机构的资源优势,并在合作中互相弥补了各自的短板。例如表演艺术类的文化产品,从事演艺创作的企业可以先利用已有的资源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然后与当地的文化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借助当地文化事业单位的影响力再向市场推出,同时也可以借助文化事业单位的社会地位召集相关专业人士对作品进行二次加工和提高。如果有多个企业同时合作,文化事业单位更是可以从长远的大局观角度引导创作企业创作的内容方向,避免企业之间创作的文化作品由于受众过于集中而造成的恶性竞争的不良局面,进而更好地完成当地政府关于文化产业建设的规划目标。

(三)以文带经 连锁效应

文化事业单位本身不盈利不代表不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相关企业的盈利效益。文化事业单位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是意味着要自我盈利,更重要的是能成为重要的桥梁来全方位推动当地各个产业自身的盈利能力的提升。通过政府机构的介入让当地各个产业形成以文化产业为中心、其他各产业围绕文化产业紧密联合的发展模式,通过这种产业链与产业集群效益的形成进一步推动当地由以前的传统型耗能盈利模式转型为新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盈利模式,为当地的各方面都完成优化升级的长远目标。

例如文化产业中的旅游文化产品,在开发此文化产品时当地文化事业单位可以将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进行相连接,在物质文化遗产中融合入相关的艺术表演或历史民俗讲解,结合这些物质的、非物质的旅游资源内容引导企业生产出高质量、高文化内涵的相关特色产品,同时借助本身独特的社会力量为这些文化进行宣传、推广,间接地促进当地群众、国内群众、国际消费者对当地独特的文化元素进行消费的兴趣与欲望。以此为轴心带动当地旅游、交通、餐饮、酒店、手工艺品、表演、甚至是影视动漫等行业的繁荣发展与盈利的提升。这种庞大盈利体的构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难以估量的。虽然其中每一个真正盈利的机构都与文化事业单位无直接关系,但是这个联合体的形成与发展方向却确实是离不开文化事业单位的搭建与引导,当然最终本地各行各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也终将体现到国家的税收方面,也就间接地为政府机构缓解了经费紧张的现状。因此文化事业单位一定要利用好身为政府机构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与力量,推动本地的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以当地文化产业的繁荣来推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与发展。

结语

通过文化事业单位从自身的层面来引导塑造属于当地的文化品牌,从自身的职能来构建提供高层次、高质量的沟通交流平台,从自身的宏观高度来统筹规划引导各个行业机构相互协调合作形成产业集群等做法,让文化事业单位与文化产业之间达成共赢的最佳局面。综上所述,国家文化事业单位与文化产业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是一种鱼和水的关系,是一种通过引导与扶持可以成为最佳合作组合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韩骏伟,胡晓明.文化产业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2]李亚彪,傅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释放新信号.瞭望,2009;

[3]蔡荣生,王勇.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研究.中国软学,2009(8);

[4]佟贺丰.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及其启示.科技与管理,2005(7)。

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双赢 篇4

一、社会发展、体制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状态

世纪交替之初, 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发生着较快较好的变化, 提高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同时, 对人们思想动态产生着不小的冲击。而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流动的知识群体, 富有朝气与活力, 是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和新鲜观念的能力较强, 对传统思维方式持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理解方式。

这些变化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挑战。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对象、环境同时也在发生着很大变化, 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这些都意味着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具有紧迫性、艰巨性和现实性, 面临着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情况以及新任务。

1、青年学生主观意识观念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 目前社会上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独生子女。这些学生从小在比较优越的生活环境中长大, 个人意识非常突出和明显。相对应的集体意识比较淡薄, 缺乏社会责任感。学生获知消息的渠道越来越开放, 使得社会中个人本位、利益本位、权利本位等观念在学生思想中影响深远。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 城市乡村的融合形成大多学生自我认识不足、角色定位比较模糊, 并且生活、学业以及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由此带来的思想、心理问题, 都使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容更趋复杂化。

2、校园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近年来, 高等教育在不断地扩大规模, 扩招后生源愈趋复杂, 同时教育产业化带来高校后勤翻天覆地的变化, 给大学生管理带来新的难题, 这些都对高校党建工作队伍的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高校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 快速增长的大学生数量对高校党建工作队伍形成了较大压力。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 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越多, 受社会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就越大。在严峻的现状下, 传统的工作方式效果日渐减弱, 我们迫切需要努力发掘推动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

二、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推动作用

校园文化是高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其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 培养良好的校风, 推动大学生党建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校园文化的特征

第一, 互动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 学校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通过教学活动、生活管理等一系列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 再通过学生的不同反馈情况适时地作出调整, 这样师生间的互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

第二, 渗透性。校园文化, 像和煦的春风一样, 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 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 并逐渐成为一所学校代表性的精神状态。

第三, 传承性。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 不是一代人, 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或不自觉地缔造的, 它像带有遗传因子式地代代相传, 相沿成习。形成风气之后, 升华为学校、教师、学生的标志性集体意识。

2、优秀校园文化的功能

校园文化的功能, 无法直接触摸, 但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得到。

首先, 促进老师和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素质的提升, 不完全来自课堂, 课堂之外的活动, 同时亦包括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 在这些活动中贯穿着良好校园文化的宣讲和传播, 都成为提升校园成员素质的重要渠道。

其次,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通过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学生自发组建的各种社团, 在学习之余诸如体育竞技比赛、文艺活动、辩论演讲等, 对增强体质、锻炼综合能力的好处自不待言, 对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拼搏进取的乐观精神等方面, 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式。

同时,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营造出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通过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军训、理论探讨、学术报告等手段的运用, 能够在校园中造成一种生机勃勃, 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生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 受这种精神潜移默化的熏陶, 久而久之, 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 有良好气质的人。

3、优秀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不断推进

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归根结底应该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中去。学校如果没有了千万个朝气蓬勃的学生, 那么无论领导团体多么英明、硬件设施多么扎实、师资队伍多么雄厚都不可能使得一个学校的校园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党建工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抓住了这个核心做好工作就等于高楼大厦打好了夯实的地基, 才能为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三、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

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同时, 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反过来同样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1、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在大学生中推进党建工作, 最主要、最传统的手段或方法就是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给大学生以正确的思想意识导向, 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党建工作做得越深入越扎实, 这种思想品德教育就能更加透彻地渗透到学生中间, 为我们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提供了坚实牢固的思想基础。

2、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 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学生找到明确的奋斗方向, 爱憎分明, 有所敬畏, 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减少学生不必要的盲目和盲从。

利用我党艰辛的党史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 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这些都非常有利于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为将来步入社会、承受更大的就业、生活压力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样是校园文化中校园成员观念、举止和人生态度的具体体现, 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了积极向上的态度保证。

3、以点带面的提升

随着大学生年级的提高, 学生党员在班级、年级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受过良好党建理论知识培训的学生, 能够在自己所处的小范围内给身边同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学生党员、教工党员践行党员义务的过程中, 周围其他校园成员耳濡目染, 接受着健康向上思想品德的熏陶。这样以个别带动集体的方式, 有利于营造校园文化蒸蒸日上的进步氛围。

4、校园精神的传承

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 正确、理性的思想品德能够在大学校园中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助于形成“以我所学, 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能够扭转当今学生盲目自负的自我认识误区。通过党员队伍的发展壮大、代代传承将校园文化中的精神品质发扬光大。

高二作文双赢 篇5

一个年轻人从路边走过,匆匆瞥了一眼路边倒得七零八落的共享单车。“今天还要考试,就不帮忙扶车了吧?”他想着,迈过一辆辆破损的车,挑了辆好些的,扫码开锁,扬长而去,留下了一道看似冷漠的背影。

在开锁时,无人注意到,或许他自己也不曾发觉,他的手,轻轻地颤了一下。

骑在车上,年轻人的心中默默嘀咕着。或许,还会有别人去扶吧。况且,自己就是扶了,又有什么用呢?

曾几何时,自己也是那样热心的志愿者,在风雨云月中,一次又一次地将地上的车扶起。可他却忘不了那一次次将车扶起后,转瞬间又是一片狼藉;忘不了旁人为了找一辆舒适些的车,将四周的车挤倒后扬长而去的身影;更忘不了他上前劝阻时,对方指着自己鼻子说的那一句:“这共享单车又不是你家的,我弄倒了关你什么事!”

渐渐地,他也学会了冷漠,学会了面对那一片狼藉而视若不见,耳边常回想起那句“共享的又不是你的,关你何事”。这或许为时代所迫吧?他苦笑,也只有他自己还能察觉到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着的那一丝不安与心疼。

学校很快就到了,而在学校不远处,便是一“片”共享单车,同样的杂乱。他正要锁车,抬头,忽见车丛中有一位老人,正在做着许久前他曾做过的事。扶车,摆车……看着老人,他不禁一愣,心中又有些隐隐作疼。他想做点什么,可终究没有。扣上车锁,在步入校园的那一刻,他分明感觉到自己的手,轻轻的颤了一下……

今天的考试,让他很是头疼。面对一道道自己看来无比简单的题,他却凝不下心来。他总觉得自己心头乱乱的。

考完步出校园,抬眼间,他又一次看到了那个扶车的老人,面对一堆已经“交织”在一起的单车,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他赶上前去,将那一堆车一辆辆取出来,摆好。做完这些,他长松了一大口气。回头,却发现身后的这位老人,竟是学校旁炸鸡店的张大爷。听同学们说,张大爷店里的生意很不错呀,怎么还有空来理车?他正自错愕,却是张大爷先开了口,“以前来我这儿买炸鸡的孩子老说回家取个车都是麻烦事,这不是那么多车也堵着我店门口了吗?还有那么多孩子不好走路,我就寻思,帮帮理理,对我也好,对孩子也方便,共赢嘛!”他那已然有些苍老的脸仍自抑不住地露出一丝微笑,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暖。

共赢!这个词在年轻人的心头颤了起来。曾经,多少人觉得,也包括自己,共享的,“不是你的,关你何事?”,可眼前的这个老人却用行动告诉自己,共享的不是我的,是大家的,更关乎每个人的利益、心灵和良知。

共享不再是冷漠,年轻人心头那缕残焰终又复燃。

“共享、共赢”,这才是共享时代!

高二作文双赢范文4

今天在昂立作文班,我们举行了一场名叫“两人三足”的游戏。

游戏的规则很简单,两个人一组,把两个人各自一条腿用绳子绑起来,然后两组同时从起点出发,先到终点的那一组获胜。

老师让我们自由分组,听到这个消息,我和张宇桓不约而同地说了一句:“我俩一组。”真可谓是心有灵犀呀!看来,冠军非我们莫属了。我们来到比赛场地。第一轮是我们两对两名女生。“哼!这不是小瞧我们吗?女生怎么能跟我们比呢,要知道,我们可是班上的大力士呢。”同学们也议论纷纷,实力悬殊太大啦!就连女生也认为我们稳操胜券。

一切准备就绪,老师一声令下,开始了。我心想:“张宇桓,你可要争气点,千万不要拖我的后腿呀。”也许是兴奋,也许是紧张,我的额头流下了豆大的汗珠。我们这组刚走完一半,突然,步子迈得很大的张宇桓跌倒在地。我刚想把他扶起来,这时,我发现女生马上要反超我们了。我焦急万分,也顾不上扶起张宇桓。管他呢,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就拼命地拖着他往前跑。他在地上被我拖着,我怎么跑得动呢。结局可想而知,女生组捷足先登,我们输了。同学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我失望至极,同时又羞愧难当。我心想:要是我不只想到自己,要是我有团结协作的意识,也许我们就不会失败,至少不会失败得这么惨。

“亚洲制造”——竞争双赢 篇6

1.“亚洲制造”如火如荼

近二三十年间,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在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资金密集型产业,由于已经不能创造更大的附加价值,不得不从发达国家陆续向外转移。这一过程中,格外受跨国企业青睐的地区,是劳动力素质较高、数量丰富且成本低廉的亚洲,特别是纺织、服装、玩具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亚洲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表现得尤为抢眼。

不仅如此,亚洲地区还有潜力巨大的本地市场,其中中国和印度等更拥有世界上尚未充分开发的最大消费群体。承接了发达国家部分制造业的亚洲,背靠如此广阔的市场,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在不长的时间里逐步获取了有力的竞争地位。放眼世界,如今亚洲的制造企业,在包括高科技产业在内的很多领域内,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竞争实力。韩国和中国台湾省一大批本土企业,已经实现了国际化发展。在中国大陆,以家电业为例,海尔、长虹、TCL等后起之秀,不仅依仗价廉物美的产品,一步步打破了日本品牌早年在国内一统天下的局面,而且还大量出口,争夺着原本属于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

在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2002年度信息技术(IT)工业百强企业中,高居前10名的,有3家韩国企业、3家中国台湾企业和1家中国大陆企业。这表明,即使在发达国家实力占优的高技术产业,“亚洲制造”的能力也不可小觑。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世界投资报告》显示,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电脑、电子产品、电信设备、石油化工等制造商,都已经把生产网络扩展到亚洲。而且,不仅是低端制造业,属于高端项目的研究与开发,目前也成为跨国大企业在亚洲直接投资的重点。

亚洲制造业的发展,不断提升着亚洲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例如,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已从2001年的33位上升到目前的31位,韩国从28位上升到27位,马来西亚从29位上升到26位。

2.“中国制造”后来居上

二十世纪90年代至今,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方兴未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世界制造业巨头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如今,“亚洲制造”在更大程度上意味着“中国制造”。因为,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现在都能看到“MADE IN CHINA”标志,特别在传统消费产品领域,已经几乎找不到中国无法制造的产品了。最近几年,许多国外制造企业甚至关闭了本国工厂,把生产基地完全转移到了中国。日本有关方面曾对东京证券市场上1000多家上市公司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制造业一半以上企业准备3年内把生产线移往海外,其中超过七成的企业把中国作为首选目的地。

在日本公司中,松下前年停止在美国肯塔基州生产微波炉,把生产基地迁到了上海。松下、东芝、三洋等彩电生产商,已全部把彩电的主要生产线移到中国。日本的录像机、影碟机、复印机、空调等产品,也主要由日本企业在中国的工厂生产。佳能公司在苏州建立了它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厂。日本电气公司(NEC)也宣布将关闭在苏格兰和马来西亚的下属工厂,把七成个人电脑生产转移到中国。

与此同时,外国公司加大了在中国的采购。全球家电巨头通用电气(GE)已经把中国当作重要采购基地,2001年,这家美国公司在中国的成品采购量就达到其全球采购额的三分之一。通用电气的很多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和微波炉都来自中国制造商。不仅是通用电气,包括三菱、松下、东芝、西门子、飞利浦、诺基亚、摩托罗拉、戴尔、IBM等几乎所有国际电子产品名牌,都有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中国制造的彩电、洗衣机、冰箱、空调、微波炉、摩托车等已在世界市场份额中拔得头筹。

中国对亚洲市场的重要影响力,以及中国本身突出的人力资源优势,是吸引世界巨头前来建厂的两个重要原因。近几年来,外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越来越多地带有战略性味道,它们的目标指向中国市场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市场。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已经不单是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它们看好的,不只是13亿人口的庞大购买潜力,更有中国市场的辐射作用和全球分工角色。这些公司已经意识到,如果不在中国投资,抢得保持领先的机会,就很有可能被竞争对手甩在后面。

3.合理竞争实现双赢

制造业的转移,是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分工的必然。例如,半导体制造业二十世纪70年代由美国主导,80年代由日本主导,90年代则转移到中国台湾。近年中国IT制造业飞速发展,在第三、第四代手机和先进半导体芯片等制造领域,开始与发达国家一较短长。

不过,亚洲、特别是中国制造业的兴起,让美日欧一些人产生了“危机感”,新的保护主义思潮开始形成,发达国家内部的反全球化声音,某种程度上所表达的是对“亚洲制造”的不满。其实,只要存在经济合理性,产业转移就一定会进行下去。何况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亚洲制造业的快速增长,可以对其它地区的产业形成刺激,发挥带动作用。

以中国为例,中国众多的人口,固然能够生产大量产品,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制造业的增长,不仅创造供给,同时也创造需求。中国不仅作为供应方推进全球经济发展,而且也作为需求方拉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这两年,全球的IT巨头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裁员和破产消息屡见报端,但中国IT产业却保持着相当高的增长速度。拿手机来说,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如果没有中国市场,很难想像它们能有今天的业绩。

4.提升“亚洲制造”含金量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是解决就业矛盾的重要领域,是高新技术的载体,也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动力。对处在工业化中期的亚洲发展中国家来说,制造业发展更是至关重要。

目前,虽然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竞争力在不断提升,但是在高端领域,这些国家的企业与来自欧美的跨国巨头比较还有很大差距。整个亚洲虽然制造了全球三分之二的高技术产品,但在亚洲本地市场,却并不是本地高技术品牌占有控制权,“亚洲制造”产品返销亚洲的比例超过了一半。在国际市场上,“亚洲制造”的含金量,还远不及“日本制造”和“欧美制造”。

在亚洲发展中地区,工业制成品的低成本、低价格优势,主要存在于中、低技术水平的产业、产品和生产环节中。除了韩国等少数地区以外,包括中国在内,各国工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还不强,对跨国企业资金、技术的依赖性较大。所以,尽管制成品的产量不小,所获得的最终经济利益却有限。

文化双赢 篇7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 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2011年10月党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思路。

为此, 如何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与当地绿色旅游文化产业开发相结合, 探索一条在红色旅游中实现革命传统教育与绿色文化产业发展互利双赢的新途径, 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和凝聚社会大众共识的新机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红色旅游, 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 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 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和旅游产业结合的产物, 红色旅游不仅在精神方面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革命精神, 在物质方面也能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建设。

金寨县作为拥有大量红色文化资源的革命老区, 在红色旅游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笔者在金寨县江店镇、梅山镇、斑竹园镇、南溪镇、独山镇等地实地考察基础上, 发放246份调查问卷, 收回226份, 问卷回收率达92%, 通过分析该县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对策, 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实现革命传统教育与绿色文化产业发展互利双赢。

1 金寨县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红色旅游项目吸引力欠佳

红色旅游项目开发深度不够, 形式单一。首先, 在资源开发上, 一些红色资源尚未得到开发。如除梅山镇旅游有初步发展之外, 斑竹园、南溪镇基本旅游处于未开发状态, 还有很大旅游市场。其次, 由于对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红色旅游开发类型以博物馆、烈士陵园等静态景观为主, 属于第一代观光型旅游产品。在展示形式上, 只是简单的陈列、图片解说等静态形式。历史资料征集不足使得导游的解说显得苍白枯燥、不生动, 没有感染力, 难以调动游客兴致。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种形式单一的游览观光形式不能突出金寨县的地域特点, 再加上其他省市相同类型红色游的强力竞争, 使金寨红色旅游难以树立自身特色形象, 很难满足游客们的需求。调查显示, 22.7%的人认为这种传统的的展示形式不错, 感到满意, 23.2%的人表示过于单调, 46.0%的人表示较为一般, 8.1%认为很不好需要改进, 如图1所示。

“红”“红”分散、“红”“绿”难聚。2010年金寨县县委、县政府推出“红色金寨、绿色山水”旅游新模式, 政策虽好, 但进展不理想。一方面, 红色景点分布不集中, 单红色景点相互间就有一定的路途, 且有的景点仅是一个纪念碑、一棵树、几间民房, 可观性较低。另一方面, “红”“绿”景区路途远, 从烈士陵园、博物馆等红色景点前往天堂寨、燕子河等绿色景点需要两个多小时路程, 而当地旅游景区综合服务功能不强, 游客逗留时间短, 在景点游玩上所需时间的不长, 太多的时间花费在车程上, 显然很难吸引游客。此外, 在开发建设中偏重天堂寨等绿色景点的基础建设, 使得“红”“绿”发展不平衡, 吸引游客的合力不强。

1.2 资源环境保护不到位、群众意识不强

红色资源是红色旅游的灵魂, 是凝聚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载体。游客参观红色景点, 瞻仰革命遗迹, 希望看到遗迹的原有风貌, 重回革命岁月, 感受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 当红色资源和旅游产业相结合, 我们应注重保护历史的真实性, 将红色旅游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近些年, 金寨县的确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了保护及修建工作, 但除了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点) 外, 其他一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不佳。有的红色资源由于资金短缺, 保护不足。如金寨县沙河乡下楼房村的刘邓大军前方指挥部旧址, 目前只重新维修了围墙, 而内部却残破未修;有的红色资源为绿色旅游产业发展做衬托, 进行遗址重修。如将刘邓大军前方指挥部旧址内部建设搬迁到天堂寨风景区, 显然这样对红色资源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有的红色资源在修缮时, 由于技术问题, 保护不当, 资源受损;有的景区片面追求红色旅游产业化, 进行盲目开发, 给红色资源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等等。金寨县作为革命老区, 生态环境较好, 但随着红色旅游的开展、游客的涌入, 尽管当地对环境做了一定的保护, 但旅游的发展仍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18.8%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上升, 30.6%的被调查表示有所上升, 28.5%的被调查者认为保持不变, 这说明当地已经意识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此外, 19.4%的被调查者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下降, 也有2.7%的被调查者认为明显下降, 说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需改进加强。如图2所示。

当地群众对红色旅游发展意识不强。经调查发现, 当地群众对金寨县红色旅游及其发展规划了解程度不深。几乎完全不了解红色旅游的群众达到21.0%, 48.8%的群众处于略有了解状态, 而比较了解和很了解的群众分别只有20.0%和10.2%。很多群众知道自己所居红色革命老区, 但他们对红色旅游了解程度不深, 未能以主人公的角色参与到红色旅游家园的建设中;他们不了解红色旅游的发展的重大意义和进度, 未很好的理解红色旅游与自身发展息息相关。这样显然不利于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红色旅游发展。如图3所示。

当地群众不仅在言行举止方面体现着当地的精神面貌, 而且很多发展政策、方案的实施也需要他们积极配合、参与, 因此他们对红色旅游的了解、认同、配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旅游发展成效。

1.3 资金投入有限、经济收益不明显

新民主主义革命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 因此我国大多数红色景区位于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区位条件欠佳, 交通不便。金寨县也是如此,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其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需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发展地方经济。尽管政府在经济上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补贴和支持, 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其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和发展需求。如为保护整合红色旅游资源, 在居民拆迁方面, 政府拨款500万元, 但只拆迁安置了80户, 就已经用去1000多万元。有限的资金投入制约了红色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客源市场开发等其他方面的发展。

金寨县红色旅游产业链不完善, 未能充分发挥旅游经济的综合效应, 产生良好的经济的效益。一方面, 红色景区无门票收入。免收门票是正确的, 这样有利于提高游客的参观热情, 红色景区 (点) 有力地向游客们展示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奋斗事迹和牺牲奉献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因门票费用将受教育者拒之门外。因此, 尽管红色景区 (点) 成为一些单位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尽管游客人数也较早期明显增长, 但经济收益少。另一方面, 红色旅游欠缺“自食其力”发展经济的能力。虽然红色旅游缺少门票部分的收入支撑, 但可以通过延长旅游产业链, 发展综合经济。金寨红色旅游区交通、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餐饮、环卫等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给红色旅游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使丰富的资源优势难以转化成产品优势、经济优势。此外, 景区相关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措施发展不完善, 有偿项目开发不力, 尚未形成完善的旅游产业链, 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造成发展只能依靠政府拨款的局面, 最终制约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

1.4 管理体制不完善, 专业人员匮乏

红色旅游景区 (点) 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没有将红色旅游置于旅游业发展的大格局中进行协调, 统筹布局欠佳, 造成资源管理与产业发展不适应。例如, 有些景区的建设和管理职责属于建设部门, 保护与管理职责属于文化部门, 管理职责属于民政部门, 而旅游部门仅负责管理旅行社和导游。这种“多头管理”、归属不一, 容易造成类似文化部门资源在手却无力开发, 旅游部门想开发却无经营权的尴尬处境, 导致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矛盾冲突, 也会出现工作责任相互推脱、扯皮的现象, 与发展红色旅游的初衷相悖。此外, 公共部门在旅游管理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22.4%的被调查者建议公共部门在旅游管理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 34.1%的被调查者希望相关部门能改进工作方法, 40.4%的被调查者希望工作人员能改善工作态度, 3.1%的被调查者还在其他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如图4所示。

红色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专业人员匮乏, 直接影响红色旅游景点开发和发展。比如, 在导游方面, 不仅缺少导游, 而且在现有的导游中, 有的导游普通话欠佳, 有的导游不了解历史, 不能很好的把握红色旅游丰富深厚的背景和内涵。红色旅游景区丰富的政治历史文化内涵要求其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 否则不仅会降低服务质量、影响景区形象, 更会导致红色旅游文化含量降低, 减弱其教育功能。

2 加快金寨县红色旅游发展的对策举措

现代性既推进了红色旅游的兴起, 又给其可持续发展带来冲击。金寨县红色旅游应坚持可持续发展, 转变观念, 从现代视角出发, 多方面整体推进, 重视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整体和谐, 从而实现文化、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综合可持续发展。

2.1 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 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

不同的游客对红色旅游有着不同的需求, 不同的游客对红色文化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 不同的游客感受到的红色景点吸引力不同。后现代主义尊重事物的多元性, 反对用单一不变的方式解释世界、统治世界。所以, 红色旅游资源应该深度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拓展形式多样化, 满足游客的不同层次需要, 富有吸引力, 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一是整理研究红色历史, 挖掘红色新“元素”。组织专业人员对革命历史进行细致调查, 以党史为主线挖掘有价值的新红色文化、革命精神, 丰富红色资源整合开发;二是采用丰富的展示手段。结合市场需求, 改变单一的传统展示手段。展示方式上不能仅仅采用图片展示、文物陈列等静态方式, 应注意多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烘托, 如多媒体、影视、情景剧等立体、生动的方式予以呈现, 增加互动体验式项目, 调动游客参与兴趣。体验式项目注重游客的情感需求, 其独特性和创意性十分重要。金寨县可以通过重走红军路、再尝红军饭、团队模拟战斗、军歌比赛、认养树木等体验方式, 吸引游客加入参与, 游客可以在活动中着红军服、唱红歌, 体验革命生活;三是进行品牌包装, 树立品牌形象, 进行品牌营销。旅游地品牌是旅游者对旅游区域认知的总和, 能给旅游者带来独特的精神享受。因此, 品牌形象的树立能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 吸引游客游览, 吸引企业投资。将革命遗迹、革命名人、历史事件等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组合包装, 提升文化内涵, 完善环境建设, 打造品牌形象, 并通过有效的营销方式将其推向市场。

优化资源整合, “红”“绿”协调发展。首先, 红色景点应做好自身统筹规划工作, 加强区域合作。经过调研考察, 立足于资源基础和就近原则, 统一规划, 对小规模分散的红色资源进行保护, 暂缓全面开发, 集中力量实施重点开发大景区树立品牌、梯度开发小景区拓展游线, 加强区域合作, 达成共享, 实现双赢;其次, 做好“红”“绿”结合工作。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 要了解“绿色”旅游, 也称生态旅游。开展生态旅游必须保持、促进生态的协调发展, 至少不破坏生态平衡, 与此同时, 必须获得经济收益, 尤其是使当地居民在开展这样的活动中在经济上获得益处;再次, 将红色旅游文化建设和绿色生态文化资源建设对接。在“红”“绿”对接发展中, 不能只重视目前能带来相对多收益的绿色旅游, 而忽视红色旅游发展。应结合现代游客需求, 发挥红色文化引领作用, 塑造与红色文化和自然环境和谐的旅游环境, 适度、有序、分层次开发, 并以生态理念体现红色文化。在开发上, 注意路线和文化氛围协调, 拓展红色文化空间, 丰富游览内容, 如传统民俗表演等, 增强景区可观性, 延长游客逗留时间。通过合理组合开发, 将不同的资源巧妙组合, 满足游客多元化审美需求, 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 使其综合性强、市场覆盖面大。

2.2 保护资源环境、强化群众意识, 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强调“人类和非人类的各种正当利益在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中相互作用。”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 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 而不是对立的。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是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应注重保护资源环境, 培养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促进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任务艰巨、刻不容缓。红色旅游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凸显了红色旅游文化的思想教育性, 所以我们在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同时, 也应注意限制其商业化程度, 保护红色旅游文化资源, 其中包括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以及行为文化资源, 从而推进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一方面, 要加强对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物质文化资源主要是指一些静态的、有形的、与革命历史相关的资源, 如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博物馆、领袖故居等, 它们是真实的革命场所或资料, 具有不可再生性。资源开发时, 若资金有限, 在优先开发高质量资源的同时, 要注意保护其他未能开发的资源;资源修缮时, 应做到保护性的整修,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采用最适合的技术;资源开放后, 要注意日常维护, 规划整治周边环境;另一方面, 要加强精神文化资源的保护。较之物质文化资源, 精神文化资源是抽象的、无形的、以革命历史、精神为内容的文学艺术作品, 如历史故事、歌曲、回忆录等, 深刻体现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等革命精神, 是红色旅游文化的核心内容。所以, 我们应探寻、挖掘、传诵革命历史, 并通过多种形式予以呈现, 如编写回忆录、唱颂经典红歌、表演情景剧、举办文化节等。值得注意的是, 导游在向游客介绍景点时, 不能为求听众效果杜撰传述所谓的“野史”。此外, 还应注意保护行为文化资源。行为文化主要是旅游者或旅游经营者的自发行为, 是指如习俗规范、民风民俗、服务方式等在红色旅游文化活动中约定俗成的行为。保持良好淳朴的民风民俗, 提供优质的服务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必须之举。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应加强管理和治理工作, 并进行科学规划, 注重红色旅游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正确测定旅游环境容量, 避免旺季接待人数饱和, 甚至超载, 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影响旅游长期发展。

提高群众觉悟, 增强其主人公意识。老区群众不仅在革命战争时期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当今的红色旅游发展中也起到了举重若轻的作用, 其潜力不可估量。首先, 要让群众意识到参与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政府应有计划、有重点地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宣传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和规划, 传诵当地革命历史故事, 使当地群众在深刻认识红色旅游的同时产生自豪感, 并能及时了解到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其次, 要为群众参与红色旅游发展决策提供机会。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 应广纳民意, 提高群众话语权, 调动群众积极性, 增强群众主人公意识;再次, 要让群众享受红色旅游带来的实惠。目前金寨县红色旅游的发展, 已使一些群众收入得到提高, 但收入提高幅度和受益群众范围并不大。7.8%的群众承认收入大幅增加, 46.3%的群众表示40.5%的群众认为收入保持不变, 4.9%和0.5%的人分别认为收入有所减少、甚至大幅减少, 没有享受到旅游带来的经济收益。如图5所示。

红色旅游发展带来的好处让部分群众看到了旅游发展前景, 意识到红色旅游的发展能带动一定的经济、优化生态环保等益处。政府应继续带动群众参与红色旅游事业, 让他们真正得到实惠, 更加支持政府相关政策。最后, 不能忽视群众的思想素质培养。通过教育, 使老区人民在保持淳朴民风的同时, 克服旧思想, 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民主法治观念, 通过宣传, 使他们具有全局观念, 自觉维护环境, 优化旅游服务, 促进旅游发展。

2.3 拓宽资金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文化、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和要求,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发展红色旅游能促进当地社会发展, 促进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进步, 但由于金寨县自身存在的特殊原因, 目前其发展红色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作用不明显, 不能利用自身经济收益推动建设, 形成良好经济循环。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吸引资金投入。金寨县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可进入性欠佳, 配套基础设施方建设方面不完善, 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一方面, 政府方面应给予红色旅游政策支持及适当财政补贴, 帮扶相关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当地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 争取并抓住国家和省扶贫资金以及国债项目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 如果红色旅游的发展仅依靠政府拨款来进行, 显然难度性较大, 所以当地政府应尝试在发展红色旅游时, 积极寻求投资主体多元化, 找到合适的融资渠道, 使景区走上经济良性循环的轨道。政府可以通过招商引资, 运用市场机制吸引资金投入, 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通过开发红色旅游商品, 扩大供销渠道, 满足游客需求, 创造经济收益。比如根据自身特点, 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开发旅游纪念品;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 如六安瓜片、板栗、高山蔬菜等;举办商品创意大赛, 集思广益, 将好创意投入生产、推进市场等。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 不仅可以给当地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投资商, 同时也能促进一系列产业链形成, 实施产业联动, 提升红色旅游地综合经济实力。所以, 应加快改善基础条件, 便于其他相关产业发展, 打造“食、住、行、游、购、娱”一体化, 推出有偿项目, 创造经济收益, “自食其力”发展建设。为了解人们对发展金寨县红色旅游的建议, 我们设计了一道不定项选择题:“您认为金寨县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急需改进的环节是什么?”见表1。

因此我们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改进。第一, 完善旅游交通条件。便利的交通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革命老区不利的区位条件, 增强可进入性, 扩大客源市场。金寨县地形复杂, 公路弯道多, 遇到暴雨、大雪等恶劣天气, 交通容易受阻。近年来, 金寨县公路建设进步较大, 基本形成了“四纵三横”为骨架、内外循环相连接的公路交通网络, 但仍需进行改善建设, 促进旅游发展。同时也要注意与省外主要城市的车次等问题, 为客源市场进入景区提供便利交通;第二, 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设备。景区基本设施设备是保障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最基本的条件, 良好的设施设备有助于增强游客的整体旅游体验质量, 弥补景区本身在某些方面存在的缺憾和不足。应注重加强景区旅游设施建设, 其中包括道路交通设施、电力和通信设施、给排水设施、绿化环卫设施及建筑设施等;完善游览服务设施, 如接待服务设施、导游服务设施等;建设娱乐服务设施, 包括附属于接待服务设施等。比如, 根据市场需求, 指导红色旅游区宾馆饭店建设, 提高档次;再如, 打造特色餐饮, 推出有鲜明特色的地方餐馆, 创建红色特色餐饮品牌。

2.4 理顺景区管理体制、规范人才队伍建设, 保障可持续发展全面开展

理顺红色景区管理体制。首先, 金寨县应积极着手解决条块分割、管理不到位、经营不规范等问题, 推进景区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精简高效的综合管理机构, 明确责任分工, 赋予各部门相应职责和权力, 调动工作积极性;其次, 各部门在工作中要有长远的、发展的、全局的规划, 联动合作, 以大局为重, 并将红色旅游发展的绩效考核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全力发展红色旅游发展。此外, 应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综合考量红色旅游发展情况, 加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 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取得最大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注重规范红色旅游专门人才队伍建设。红色旅游发展需要人才和人力资源支撑, 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有对工作的热情, 还需要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一方面, 要引进专业人才。对专业人才进行合理的培育、使用, 让他们在金寨县红色旅游发展的规划、管理、营销等领域, 发挥专业技能, 促进红色旅游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 要重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和服务技能的培训。如通过先进管理理念的灌输、思想认识的更新, 提高管理人员水平;加强导游人员个人素质培养, 使其意识到自己肩负着传递革命精神的使命, 钻研业务知识, 尊重历史, 熟悉历史, 并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 让游客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2004—2010年全国红色资源发展规划需要, 2004.

[2]梁明珠, 旅游地品牌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3]张广瑞, 生态旅游理论辨析与案例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4]大卫.格里芬, 后现代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5]黄细嘉, 红色旅游与老区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

[6]克里.戈弗雷, 旅游目的地开发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如何实现读写双赢 篇8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两大支柱, 它们在语文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传统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在教材上是分开的内容, 在教学时是不同的课型, 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让学生得法于课内, 运用于课内课外, 才能使阅读与写作能力共同提高。

一.利用好文本, 让学生从读中领悟写法。

教材中所选课文, 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 都是写作的典范。因此, 教师要利用好教材, 鼓励学生学习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并明确作者的思路和写作方法。即课文的教学都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与写作有关的教学目标, 上课前提出问题, 先让学生讨论学习, 然后教师再讲, 鼓励学生研究探讨。例如:教学《背影》时, 设计以下问题供学生探讨:1、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背影的?为什么对这个背影写得这样详细?2、文章开头写家里的变故, 与背影关系不大, 为什么不删去, 集中写背影?3、结尾是如何与开头相呼应的?经过学生探讨研究后, 教师再给予适时的指导, 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在阅读探讨中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有利于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二.搭建好平台, 让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锻炼。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 理清思路, 理解主要内容,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要想达到这些要求, 就必须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 为学生搭建一个锻炼听说读写能力的平台, 让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例如:教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品读课文时, 用这样的句式说话:“闻一多是一位___的学者 (或革命家) ”。拓展延伸时要求学生 (可用自己的话, 也可用名言) 为闻先生写一句墓志铭, 来表达对他的纪念和崇敬。

利用这种练习, 让学生紧扣文本内容, 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挖掘, 并加入自己的理解, 既拓展了学生思维, 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三.课内外结合, 让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实现双赢。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他们不应是孤立进行的, 读与写应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领会、学习写作的方法, 再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使写作能力逐步提高。

例如:教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 先让学生品味赏析, 从课文中找出准确而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以验证福楼拜对莫泊桑创作的影响, 并让学生用“我发现___用得好, 好在___”的句式说话, 锻炼学生阅读与语言组织能力, 学习完课文后, 再让学生从同学中任选几个同学进行描写, 先不说是谁, 让大家猜猜是谁, 学生的兴致很高, 积极投入到写作练习之中。课外再让学生学习这课的写法, 以《我家的星期天》为题, 写几个同学到“我”家做客的情景。这样让学生以课文为蓝本, 将读与写有机结合, 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仅靠课内训练是不够的, 还应运用学生已掌握的阅读知识, 结合每周一节的阅读课, 指导学生阅读《初中生作文指导》、《中学生博览》、《作文》等刊物, 让学生经常接受新信息, 不断丰富自己, 写心得感受, 使得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锻炼。

双赢——家访随记 篇9

“哪有时间教育他呀,我们基本不管。昊宇,来, 给老师倒茶。”昊宇妈妈语气中透着无奈。

昊宇脖子上挂着钥匙,很熟练地泡茶,又给我和他妈妈端过茶杯,之后就规规矩矩地坐在对面的沙发上。不一会儿,昊宇爸爸回来了,客气地点头问好, 放下提包安静地斜靠在沙发上听我们说话。

昊宇妈妈问了问昊宇今天的活动,孩子一一作了介绍:这一天,他写了三个小时作业(含爸爸妈妈给留的课外作业),上网一小时,中午自己炒的豆苗, 下午洗了两件衣服,还到图书馆看了两个小时的书。

“我们没时间管他,从小就拿他当大人看,什么事都是自己计划自己完成,要评合格家长,我们都不合格……”昊宇妈妈性子直爽,语气中透着自责,但也分明透露出对孩子的赞许。

“昊宇,老师来家访,你把你的学习情况跟老师汇报汇报吧。”昊宇爸爸打断了妻子的话,微笑着把话语权转给了儿子。

我替昊宇捏了一把汗。回顾以往的整个家访过程,在家的孩子无一不是该玩什么就玩什么,或者靠在妈妈身上听我们说话,能给我端杯茶的已经是至好的了。昊宇能分析好自己的学习情况吗?

昊宇略作沉思,然后逐学科说起了自己的兴趣高低,收获大小,竟然压根儿没提考试成绩如何。这和其他的家长、孩子又是一大不同!我惊讶于孩子的理性,想必这样的分析他已经作过多次,对自己的学习早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

“老师,我很想写好字,可就是写不好,您能指导指导我吗?”昊宇把问题抛给了我。

我也略一沉思。说实话,仅仅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很容易,但真正让学生得到帮助,几句又大又空的话是低效的。并且,我还有一层思考在,来家访之前,我听以前的家访老师反映,说昊宇的爸爸妈妈都是高学历高能力的人,对孩子的老师有些挑剔,家长会从来不参加,家访也推说忙,只是电话交流几句,老师们感觉他们有不信任老师能力的倾向。这可以理解, 学识水平和教育思想不亚于老师甚至超过老师的家长大多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这会儿,孩子提的问题成了我赢得家长信任的一个契机。我虽然不教语文(现在改教品德与社会学科),指导写字的任务按理说不归于我,但我还是坚持做了。

我决定从兴趣入手,让昊宇喜欢上汉字,然后转向用心观察字帖,慢慢改善自己的字。

我把昊宇叫到跟前,把他的名字写在纸上,然后跟他讲了每个字造字时的字形、本义以及演变后的字形和引申义等。他非常聪明,一下子就领悟到我在告诉他汉字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汉字文化值得传承。接着,我让他观察我写的这几个字,让他细看结构特点、笔画特点并作总结。他说的当然很肤浅,我就从字的结构匀称、呼应、疏密等多个角度指导他发现字形之美,然后我又从“永字八法”的角度讲了古人对汉字笔画的研究与归纳,再回到这几个字让他发现笔画之美。他非常惊讶,说,原来写字有这么多门道。我说,以前你看不到妙处,是因为你不懂,现在你懂了,也就能够从每个字中发现一些值得总结的规律了。我让他把自己的名字写下来,他想了想,很谨慎地下笔,结构基本达到了平稳匀称,笔画也有了些轻重变化,写完之后,他自己感到很满意,左右端详了半天,还拿给爸爸妈妈看。我知道,他开始喜欢写字了。

我请他拿出字帖,指导他看帖,从笔画的起落、 穿插、连带等方面让他想象名家写字时的用心。我又看了他平时的作业,让他自己发现问题,试着对照再写几个,他看到了变化,显得兴味盎然。

昊宇的爸爸妈妈一直很少插话,更多的时间是看我和昊宇交流。不过,在观察昊宇姓氏的时候,他爸爸向昊宇介绍了他们姓氏的渊源、家谱中有贡献的人物等,并且流露出对下一代人的期望,昊宇听得入神,一会儿景仰,一会儿激动,还连连地点头。

…………

告别的时候,昊宇妈妈亲热地挎着我的胳膊送到了小区门口,邀请我以后常来。我也小有兴奋,感觉自己侥幸通过了一次考验: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有了增加,兴趣有了提高,呈现出了好苗头;家长对老师加深了了解,信任度增加。在这次家访中,我还发现了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那就是把孩子当成家里平等的一员,让孩子像大人一样思考和做事。这既是对我的启示,也可以引起更多家长的思考。

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篇10

一、加强校企合作, 推进课程建设

我校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的订单企业有太原双合成食品有限公司、广东酒家等。在每年的课程设置中, 我校定期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进行沟通、交流, 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和专业技术发展情况, 共同进行课程设置与内容开发, 对课程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课时做系统的安排、调整、更新, 制订出符合企业现代工艺要求的课程计划, 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加强校企合作, 全面培养人才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就业, 但又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单一的就业目的。从与订单企业多年的合作中我们意识到, 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技能只能在企业用3~5年, 再后就出现了技能老化的问题。如果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而忽视学生的发展能力, 学生将很难得到持久的发展空间。因此, 培养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 一直是我校的目标。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 我校狠抓常规教学, 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 并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 定期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最新原材料和操作技术的展示, 开拓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定期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传统产品的技能指导, 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直接的认识;定期举办专业技能大比武, 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评判, 规范学生的操作流程, 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此外, 我校还按照专业培养目标, 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突出职业素质培养, 大力开展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培养学生的职业纪律、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竞争意识, 使学生在企业文化教育、劳动教育及专业技能提升方面都得到培训, 把学生当成“准员工”, 把学校当作是“准职场”, 用企业的理念来经营学校, 使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准确, 行业岗位能力体系更加明确, 实现了学校与企业需求“零距离”链接。

三、加强校企合作, 整合社会资源

在办学过程中, 我校充分整合学校和企业的不同优质资源, 不断增强办学的适应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采用“把企业请进来, 让学生走出去”的形式教学。

把企业请进来, 使企业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技术方面的培训, 同时, 我校对企业在职员工进行学历教育, 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素质;让学生走出去, 使学生三年级时在企业顶岗实习, 做到“学中做, 做中学”。

与对手双赢 篇11

过去,企业通常的观念是“商场如战场”、“商场无父子”,竞争意味着你死我活和血雨腥风,最后的光荣只属于那些踏着竞争对手的尸骸一路走来的胜利者。这就是传统的“刚性竞争”。

新时代的趋势是:你死我活的“刚性竞争”,让位于你我双赢的“柔性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与竞争对手双赢”利大于弊,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冤家路窄”走向“冤家路宽”,于是也不再难理解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些企业为何化敌为友。

“与对手双赢”就是要承认竞争对手的存在,鼓励竞争对手的发展,把自身的发展建立在竞争对手的发展之上。学会欣赏竞争对手,学会影响竞争对手,学会与竞争对手合作。

“与对手双赢”就是要如本期独家策划——“培养竞争对手”中提到的德国阿迪超市那样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同行分享;如方太厨具那样超脱于竞争、培养起行业正向潜规则;如标致雪铁龙那样张开双臂拥抱对手。他们都是在全球化竞争思维下诞生的新产物。

“与对手双赢”就是创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有光明前景的行业,企业才有光明的未来,如果为了获得暂时的利益与市场份额进行你死我活的竞争,破坏了整个行业的良性生态,堵死了大家的出路,这样的竞争中产生的必然都是输家。

“与对手双赢”就是更好地发展自己。通过与竞争对手的合作,可以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如何实现读写双赢 篇12

一、读因写而深刻———关注语言积累, 丰富写作储备

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表达, 只有在阅读中充分吸收, 学生在写作时才会“下笔如有神”。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把阅读教学作为学生吸收、积累语言的主战场, 注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加强对语言范式的指导, 让阅读因写作而变得深刻起来。

1.积累词语, 充实词汇量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语言单位。对学生来说, 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 在写作文时才能信手拈来, 得心应手;反之, 如果学生词汇贫乏, 在写作时就会捉襟见肘。因此在阅读教学课上, 教师要瞄准一些用词精妙的地方, 引导学生品味、积累。

2.积累句式, 迁移运用

在阅读教学中, 积累精彩词语只是学生写作储存量的一个方面, 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一些特殊的句式, 因为这些特殊句式运用到写作中, 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一些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或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结构的句式, 并让他们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积累片段, 内化语言

优美的词语、句式与具体的语言环境相结合, 才能起到明显的表达效果。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如何在具体环境中运用优美的词语句子,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累一些精彩片段, 使学生逐步把这些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活学活用。

二、写因读而丰厚———充分挖掘文本, 提升习作水平

丁有宽先生指出:“读写结合, 相得益彰;读写分离, 两败俱伤。”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精心挖掘文本, 找出恰当的读写结合点, 为学生写作提供有效的借鉴对象, 创造可以模仿的对象, 以及表达的方式, 使学生的写作因为有了阅读而更加丰富多彩。

1.揣摩文章题目, 感受“拟题之妙”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文章之所以吸引人, 能够引发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 在某种程度上与作者拟题的精妙密不可分。因此在阅读课上, 教师要抓住一些题目精妙的课文, 引导学生揣摩品味, 习得其精髓, 从而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使自己所拟的习作题目新颖、有趣。

如在教学 《月光启蒙》一课时, 笔者让学生探究课文为什么不以《我的母亲》或者《月光下的母亲》为题目, 而选择《月光启蒙》。学生有的认为:“因为启蒙是文中最关键的词语, 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着启蒙来描写的。”有的认为:“如果以《我的母亲》为题目就太普通了, 不能让读者一下子感受到母亲留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还有的认为:“从表面看, 儿歌、童谣等都是母亲在月光下启蒙‘我’的, 但是往深处看, ‘我’之所以喜欢文学, 与母亲从小在月光下对‘我’的启蒙是分不开的, 因此以 《月光启蒙》 为题目最合适。”就这样, 学生在比较揣摩中体会到了作者拟题的精妙。经常进行这种练习, 有助于学生拟题能力的提升, 为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奠定基础。

2.厘清写作顺序, 明晰“言之有序”

如果一篇文章没有一定的顺序, 东抓一把, 西凑一下, 杂乱无章, 读者在阅读时就会感到摸不着头脑或者不知所云。由此可见, 顺序清楚在写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阅读课上, 教师要抓住一些描写顺序得当、层次清楚的文章, 引导学生感悟, 使学生明白这样描写的优势, 并在写作时能够做到顺序清楚, 言之有序。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按照作者游览顺序描写的文章, 在阅读教学时, 笔者让学生先把文中表示游览地点的词语圈画出来, 然后按照作者游览的顺序进行口述或述说。这样一来, 清清楚楚一条线, 学生对于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这种方法已了然于胸, 真切感受到了这种写法的好处。在学完课文以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课文为范例, 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 对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点进行描写。这样的教学读写结合, 学生既对课文的描写顺序有了深刻的理解, 自己在写作时也能做到言之有序, 从而逐渐提高写作能力。

3.关注构段方式, 体验“缀文之巧”

俗话说:“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一篇优秀的习作, 除了具有语言优美的特点外, 还与其段与段之间的紧密联系是分不开的。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关注构段方式, 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从而习得文章的“缀文之巧”。

如《秦兵马俑》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这是一个过渡段, 既是对兵马俑坑特点的总结, 又是描写兵马俑类型的开头。接下来, 作者又以并列段的结构形式, 向读者具体描写了兵马俑各个类型的特点。正因为有了这个过渡段, 才使文章的前后联系更加紧密。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这样的段落, 明白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并习得这种构段方式, 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当然, 在教材文本中, 这种特殊的构段方式有许多, 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依据各自段落结构的特点, 恰当切入, 灵活运用, 以达到逐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4.感悟文章写法, 习得“语言之范”

不同的文章有着不同的写作特点, 这些特点可以说是文章的标志。对于学生来说, 在写作中最常见的就是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特点或者像记流水账。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教材中有明显特点的文章, 引导学生比较、欣赏、重构, 从而使学生习得语言范式, 提高表达能力。

如 《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在同一单元, 都是描写一处景点的文章, 但是由于作者采用的写作方法不同, 给读者的感受也各不相同。在《黄山奇松》一课中, 作者采用了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在语言描述上运用了大量的比喻, 把黄山松树描写得生动形象迷人;《黄果树瀑布》则主要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 把黄果树瀑布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而《莫高窟》则是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等手法, 把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等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娓娓道来, 令人赞叹。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针对各个文章在写法上的不同引导学生比较阅读, 习得作者写作之精髓, 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为自己的文章增色添彩。

上一篇:中国古代的退休制度下一篇:微电影广告的创意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