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活动的双赢

2024-05-15

双边活动的双赢(精选6篇)

双边活动的双赢 篇1

据最新数据调查显示,请大学生们提起其参与或了解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有哪些,他们多数会例举合唱比赛、演讲比赛、篮球联赛等文体类项目。这些文体类校园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了国内高校学生活动的传统项目,通过这些活动也使得校园文化内涵得到丰富,大大充实了大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但是在我国,除了少数文体类艺术生,大部分大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专业方向,而这些专业方向的内容,多数和文体专业方向的内容相去甚远。因此学生也许会因为个人爱好,或者希望在这些活动中对文体知识有所了解而来参与。但这种短暂参与实际达到的教育效果并不明显,同时参与人数也有限。因此在举行各类文体类校园活动的同时,我们高校团工作者需要探索一种更适合各类大学生的校园活动,即摆脱一贯学生活动中文体类项目主打的状况,形成一种能将学生活动和学生技能学习相结合的另类学生活动模式。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都是通过一些通用学科的竞赛来展开的普遍性大型学生活动,参与面很广,但分摊到各个学院就没有多少学生可以参与了。

每个学院、每个系部都会有自己的专业方向与特色,我们应该以此为突破口,研究如何将专业特色融入学生活动中来。例如,纺织学院的学生是以纺织类知识为学习主要方向的,那么在组织活动时,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有趣的面料竞猜游戏,不是更让学生感兴趣吗?由于所有学生都是向一个专业方向学习的,因此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进来。而同样再组织一场舞蹈大赛,则只能选拔少数身材合适、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并使他们牺牲一个月左右的休息时间来苦练一支舞。两种活动学生的参与率对比非常明显,而且活动后的教育效果也大不相同。有多少纺织方向的学生会因为舞蹈大赛学会跳舞或者知道跳舞的要领?但是通过面料竞猜知识却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之余不自觉地上一课。当然,文体类活动放到文体类学院也就成为了技能型活动。由此可见,结合各学院的具体专业情况,开展校园活动,是更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一种活动方式。

同时我认为,结合各学院及各系的专业方向来开展各项竞赛或者趣味活动,组织好专业教师和大部分学生共同开展技能和活动双赢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院更好地开展特色学生活动、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兴趣这四个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知识高速传递的今天,任何一所高校的团工作者都在思考如何进行创新工作,开展有特色的学生活动。但是文体类校园活动已经成为例行项目,很难在这些活动的形式上有所创新。因此将与专业相关的技能项目添加到学生活动中来,可以给学生活动添加无数个可能性。每一所高校都有它自己的文化内涵,每一科专业都有它自己的特色。中文系可以举行古诗论坛,数学系可以举行知识抢答,外语系可以举行单词大比拼,纺织类可以举办面料猜猜猜,这些活动既有专业技术含量,又有趣味和奖品,由于通过学生参与举办,更能够激发众多学生的参与热情。虽然这些活动的规模与全国性的竞赛不能相比,但它却可以容纳更多的普通学生,因此全面带动学生学习的效果更显著,也就更能找到创新点。

其次,开展此类活动有利于充分利用和整合学科教学资源。此类活动所需要的资料或者材料由相应的专业教师提供,同时还可以在学生中征集资料,最后由专业教师分析整理。这些过程都需要专业教师的参与,改变了“教师课上见,下课永不见”的现象,并且他们准备的材料与教学材料也相辅相成,达到活动和专业的结合,有效地利用了所有教学资源。

再次,有利于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师教学形式的创新与多样化。活动开展前准备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过程。换句话说,此类活动为教师和学生的课外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活动开展时的各个具体环节及各个环节实现的种种形式,可说是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师教学形式的创新与多样化的大胆尝试。如常州纺院纺化系曾开展面料猜猜猜的活动,在活动后学生还围着专业教师提出了很多问题,希望与教师进一步交流。这都表明专业教师离开讲台到学生中去,是学生和专业教师交流的更新的一种形式。

最后,将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师生们共同走出课堂,寓教于乐,鼓励学生参加实践动手活动,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比起教师布置任务、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的方式,这种以活动形式展开的学习,使得学生不知不觉中学到的知识记得更长久更牢固,也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当他们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时,会迫切想要知道答案,并且会自己主动寻找答案。此类活动可以教育学生将学习当做娱乐来完成,而不是把学习当作枯燥的记忆工作。

将技能和文化活动结合,是一种有良好发展趋势的校园文化活动方式。它能让学生脱离一味抽象难懂的理论学习,在有趣味的学生活动中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更加感性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比起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因此对于这种技能与学生活动结合的校园文化活动,我们应该多多开展,并在开展中不断丰富它的形式与内涵。

双边活动的双赢 篇2

一、协议双方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会外联部

二、协议内容

经多次商讨权衡,商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称甲方),愿意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会提供赞助,现正式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会外联部(以下称乙方)签订如下协议

1、乙方承诺,为甲方提供以下宣传: :

(1)3000份传单的发放,40张海报的张贴,主要宣传地在龙泉校区,其次在航空港校区进行少量宣传。

(2)航空港校区进行一天发单宣传,龙泉校区进行四天发单宣传。两校区同时张贴海报宣传。

(2)学校贴吧上以及学生会官方新浪微博上的网络配合宣传。

2、经甲乙双方协商,宣传资料由甲方制作。在宣传活动中,乙方尽量满足甲方的要求;

3、乙方对甲方在校宣传进行跟踪,于宣传活动结束后,以照片或者文字的方式向甲方做宣传效果反馈。

兹由乙方逐步完成以上工作,甲方将按谈判决定完成以下协议内容:

1、甲方向乙方支付由宣传费用1500元人民币(人民币大写:壹仟伍佰元人民币);

2、甲方付款方式:

赞助资金采取一次性付清方式,于宣传开始前支付,乙方做收款记录,由甲方确认签字认定(农行***7119)资金到账后开始宣传工作。

3、甲方尊重乙方的工作指导思想,配合乙方履行工作职责;

此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其一,经签字盖章后生效。乙方——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会,秉承“对内优质成长,对外优质服务”的学生会工作指导思想,竭诚为甲方提供优质的宣传工作,尽职尽责的完成协议规定的所有工作。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双边活动的双赢 篇3

目前,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普遍现象是:虽然广大教师和学生很努力,教师备课下的工夫也很深,学生学习也十分刻苦,但每次考试过后,学生成绩总是不很理想,知识掌握不牢靠,令师生苦恼万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当然很多,但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重视师生双边活动,没有在教学的实效性上多加关注是其重要原因。

实效性,是指地理课程中的生成教学中实际产生的教学效果问题。即在生成教学中通过什么策略和方法,能够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健康的发展。

一、明确思路,认真备课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学也是如此,要上好一堂课,教师首先要有充分的准备,这里所说的准备,包含了教学思路和具体操作程序两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对该节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多数情况下,教师会过多的突出自己在教学中的的主导作用,而不自觉的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由此,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言堂"、"满堂灌"现象严重,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知识的理解、运用程度较差,直接的反映就是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来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实际也就是没有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所以,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思路,即,如何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根据当前教学实践,教学设计中,缺的不是教师的的主导性而是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确定教学思路时,应关注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例如,在进行区域地理的教学设计时,首先设计为从介绍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入手,然后再按照各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人地关系的线索进行教学设计,思路为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好充分准备。教师要熟悉教材、考纲以及相关资料,对本节课将要讲授的知识点要有全面、清晰的认识,包括知识的重难点、常见问题的设计等,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设计中,规划出合理的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非洲气候教学设计时,根据教材、考纲的要求,可设计下列问题贯穿于教学中。一是非洲气候类型为什么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二是非洲气候类型为什么呈南北对称分布,三是热带沙漠气候为什么一直分布倒西部沿海。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就有助于学生更好掌握非洲气候知识。

二、师生互动,协调统一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如何体现能动性和自主性的主体性的本质特征呢?

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变"灌注"为"启发引导",把课堂教学变成一个不断提供信息、分析信息、评价点拨、及时调节的、带有意向性的、连续的认识过程,让学生在思想、知识、智力、能力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

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注意科学性和实效性。教学内容的确定,既要照顾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又不能降低大纲、教材的要求。

从教学手段来看,教师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合理巧妙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及时反馈调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如果脱离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当然主体,谁也不能代替学生去学习。学生通过积极的活动、主动的参与、开动思维器官,通过抽象概括,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第一个飞跃"。在此基础上,教師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知识能从理性应用于实践,完成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飞跃"

学生作为教学认知的主体,是不完善的,是处于不断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学生的主体结构还处于不断建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能力需要提高。因而,学生还难以独立的充当教学认知的主体,这一主体是在教师指导、帮助下的主体即有主导的主体。教学作为学生的个体认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不忽视学生主体的不完备性。

例如,在"西亚、北非"的教学中,教材上提到了"五海三洲"的地理位置,为加强学生对这一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我们设计了让学生课堂填图、相互定正的方法来掌握,效果不错。

三、练习巩固,增强实效

课堂练习是检验教学效果,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目的,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该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双边活动的双赢 篇4

一、导入 (2分钟以内)

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展示新闻链接———被蜂蜇伤莫大意———采草药的老伯差点送了命。某日上午10点左右, 家住市区的李伯与邻居到附近的山上采草药时, 不慎被蜜蜂蜇伤, 当时他并未在意。回家后李阿伯感到伤处疼痛加重、呼吸困难、意识不清, 家人急忙拨打急救电话, 经医生对症处理, 李阿伯已脱离危险。

随后教师提出这次险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黄蜂或蜜蜂叮咬后应如何利用家庭常用的物质加以处理, Na2CO3、NaHCO3和肥皂水 (主成分:硬脂酸钠) 属于哪类物质, 它们的水溶液呈碱性还是酸性等问题, 随即三言两语引入新课。

二、学生自学前的指导 (4分钟左右)

问题设计:Na2CO3、NaHCO3的水溶液呈碱性还是酸性? 它们为什么能减轻蜜蜂蜇后带来的痛楚? 食盐 (NaCl) 、硝酸钾 (KNO3) 、硫酸铝 [Al2 (SO4) 3]、氯化铵 (NH4Cl) 、84消毒液 (NaClO) 、醋酸钠 (CH3COONa) 溶液又各显什么性? 它们各是哪种类型的盐? 它们的pH如何来测? 请通过上述实验结果分析, 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有什么关系?

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并加以分析。

三、先学:进入学生自主学习的提升阶段 (15分钟左右)

科学探究:测定食盐 (NaCl) 、硝酸钾 (KNO3) 、纯碱 (Na2CO3) 、小苏打 (NaHCO3) 、84消毒液 (NaClO) 、醋酸钠 (CH3COONa) 、氯化铵 (NH4Cl) 、硫酸铝[Al2 (SO4) 3]的pH, 并将实验结果填表。

学生活动:进行课本54页的科学探究 (用试纸测给出溶液的pH) , 相互讨论并填写表格。

教师活动:与学生一起归纳、得出结论。

结论:1.NaCl、KNO3中性;2.Na2CO3、NaHCO3、NaClO、CH3COONa碱性;3.NH4Cl、Al2 (SO4) 3酸性。

学生讨论:1.Na2CO3、NaHCO3和肥皂水溶液能减轻蜜蜂蜇后带来的痛楚说明了什么? 2.请分析上述实验结果, 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会有此关系?

在学生自学时, 教师主要“导”在两个方面:首先督促学生做好实验, 然后记录好结果, 再讨论, 一定要确保完成自学任务。教师要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困生;其次通过组间巡视、参与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 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对主要的、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 为“后教”做好准备, 这实际上是教师在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后教 (10分钟左右)

教师重点讲述:

(一) Na2CO3、NaHCO3的水溶液能减轻蜜蜂蜇后带来的痛楚的原因 (让已掌握的学困生讲, 教师给予肯定补充、更正) :健康人血液的pH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这是因为血液中存在血液酸碱平衡:医学上称之为血液酸碱平衡。当人受到叮咬时, 皮肤上常起红疹, 这是因为蜜蜂蜇人后注入的酸性物质导致人体血液酸碱平衡被破坏致。被黄蜂或蜜蜂叮咬后, 其处理的方法却不相同, 这是因为黄蜂分泌物中含有的是一种碱性物质 (主要成分为组胺、五羟色胺) , 而蜜蜂分泌物中含有的是一种酸性物质 (主要成分是蚁酸) 。被黄蜂叮咬在患处涂抹食醋即可;被蜜蜂叮咬:在患处涂抹纯碱、小苏打或肥皂水溶液。

(二) 盐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显酸性;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显中性。即强碱弱酸盐呈碱性;强酸弱碱盐呈酸性;强酸强碱盐呈中性 (不水解) 。结合学生的讨论, 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CH3COONa的水解过程, 生动形象地说明CH3COONa的水解原理。

分析:CH3COONa溶于水时, CH3COONa电离出的CH3COO-和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CH3COOH, 消耗了溶液中的H+, 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产生更多的OH-, 建立新平衡时, c (OH-) >c (H+) , 从而使溶液显碱性。

可见, 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 从而得出盐类的水解的定义及实质。

定义:这种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叫做盐类的水解。

实质:弱酸的阴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与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弱酸或弱碱) 。

强调:盐类水解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了移动, 并使溶液显酸性或碱性;盐类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 反应方程式中要写号。

(三) 分析Na2CO3的水解过程, 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让已掌握的学困生讲, 教师给予肯定补充、更正) 。

(四) 以NaCl为例, 说明强酸强碱盐不水解的原因 (让已掌握的学困生讲, 教师给予肯定补充、更正) :由于NaCl电离出的Na+和Cl-都不能与水电离出的OH-或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所以强酸强碱盐不能水解, 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因此其溶液显中性。

[师生双边活动]师生共同得出盐类水解的规律 :有弱才水解, 无弱不水解;都弱双水解, 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同强显中性。

五、当堂训练———每一位学生当堂做练习 (10分钟以上)

学生课堂练习:1.分析NaHCO3和NaClO的水解过程,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2.课本59页的相关练习。

此时, 学生通过讨论或者独立完成练习, 教师巡视并及时找出那些学生自己解决不了需要引导、点拨的知识点;教师指导学生明确答案, 互阅练习, 及时反馈, 订正错误;教师对巡视时找出的学生解决不了需要重点解决的知识进行点拨、讲解,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让所学知识当堂得到巩固和运用,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它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作者以“盐类的水解”为例详细介绍课堂中师生互动的过程。

关键词:洋思教学模式,自学能力,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杜林.学科教学建模丛书[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双边活动的双赢 篇5

一、借助群体智慧,变“个人自学”为“互助合学”

案例讲解,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学生在感知解析案例进程中,需要借助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其他学习个体的有效帮助,其实践活动是一个群体性劳动. 由于学习个体学习能力水平方面存在的不足和认知缺陷,更加需要学生进行互助合作的学习活动. 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过分注重学生个体的主体作用,忽视学习活动的群体特性,应该引导初中生开展小组合作、共同研析的集体活动,组建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开展问题案例的认知和解答活动,提高初中生探究分析活动的实效,提升其互助合作学习能力. 如“已知:如图所示,有一个⊙O,△ABC是内接于它的三角形,AB为⊙O直径,∠CAE = ∠B. 求证:AE与⊙O相切. ”案例教学中,教者围绕该案例的解题要求内容,组建“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探究分析小组,组织初中生根据该案例解题要求,合作感知问题条件、理清等量关系、探寻解题途径. 初中生通过自主分析和小组合作双向活动,认知其问题设置意图为“掌握求证直线与圆相切的方法”,其解题思路为“要判定AE是⊙O的切线,首要任务就是要证明AB⊥AE. 通过问题条件以及圆的相关性质内容,可以得到∠CAE + ∠BAC = 90°,于是结论得证”.

二、巧借教师指导,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教育实践学明确指出,案例教学,其目的是为了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技能和品质. 这就对学习对象提出了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要从以往的“被动接受”从属地位转变到现在的“主动探究”主体地位,抓住问题解答要求,主动参与教师开展的问题讲解活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问题条件分析、解题途径探寻以及解答方法归纳等实践探究活动,在亲身实践思维中获得数学解析技能的有效提升.

如“如图所示,在Rt△ABC中,∠A =90°,AD⊥BC于点D,若BD∶CD = 3∶2,求出tan B的值. ”案例讲解中,教师在解题思路的教学中,采用生探师引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向初中生提出“根据问题解答要求,认真研析问题条件内容,找寻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解析思路”学习“任务”. 初中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解析要求,由“听众”转变到“主持”,肩负起探究找寻解题思路的任务. 初中生根据该问题条件内容,结合解题要求,意识到“该题是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的运用能力”,得到其解题的思路为“先证明ABD∽△ACD,然后利用对应边成比例表示出AD的值,继而得出tan B的值”.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初中生亲自探究实践的劳动成果进行指导,强调指出:“关键是根据垂直证明三角形的相似,根据对应变成比例求边长. ”这一过程中,初中生的学习地位得到转变,学习方式得到转换,由“被动听”转为“主动探”,其主体特性和学习技能得到有效训练和提升.

三、巧用评价手段,变“教师评讲”为“互动反思”

指导评析,是问题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理清解析思路、巩固解析策略、提升解题技能、促进数学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教学功效. 在指导评析环节具体实施中,需要运用评价教学这一手段. 但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将评价教学看作是教师的个人“专利”,学生只能成为被评判、被指点的“对象”,并且将这一观念延伸到了指导评析案例教学效果的活动之中,学生得不到思考辨析、反思剖析的时机,降低了评判指点的功效,也在一定程度阻碍案例讲析的效果. 转变学习方式,在指导评析环节,就是要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评析. 这就要求,初中生要从接受“评判”的角色向主动“辨析”的角色转变,主动承担评析、反思的活动,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学习感受以及对他人解析的观点,在深入评析反思中形成良好的解析问题技能、正确研析解析的思路以及较好的交流沟通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对象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基于教师教学方式转变之上. 初中生转变学习方式的进程中,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切实指引,发挥教师的指导和纠偏功效,保证初中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按照既定路线正确前行、提高升华.

摘要:本文作者就当前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问题教学中,如何转变初中生的数学问题学习探析方式,从三个方面对此做了简要的论述.

双边活动的双赢 篇6

从有关资料获悉: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5919元, 不考虑价格影响因素, 实际增长10.9%, 增速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 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 对农村居民全年增收的贡献率达48.3%。受粮食、棉花、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因素影响, 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速大幅提高。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2833元, 增长12.1%, 对农村居民全年增收的贡献率达40%, 比上年提高16.8个百分点。从2006年-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变化图中的数据分析, 2006年-2010年5年期间农村人均收入增长率为8.8%。

另从恩格尔系数来看, 2000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1%, 2006年为43%, 2010年为41.1%, 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农民收入的逐年上升, 恩格尔系数的逐年下降, 农民对其收入合理分配的要求呼声也渐高涨, 消费结构也悄然变化。

在此大环境下, 2011年暑假, 梧州学院经济系金融专业45位同学与梧州市人民银行在广西共同开展了, “国债下乡”知识宣传及社会调查活动。作为“国债宣传员”, 同学们的宣传及调查活动主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现场访谈、召开坐谈会等形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900份, 收回837份。调查对象包括普通农户、个体经营业主、回乡打工者、村干部。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金融知识—国债在广西农村市场的普及率非常低。农户有较强的理财意愿, 但以对资金的风险及收益作为投资的首要考虑因素, 对新产品的投资顾虑较重, 投资知识及理财观念单一, 金融投资知识下乡工作任重道远。

二、拓宽农村国债市场的一些建议

(一) 利用农户信任的农村金融机构开设国债买卖业务

从调查问卷中“你知道国债吗?”这一问题上看, 17.63%的被调查农户了解, 54.47%的被调查农户听说过, 27.91%的被调查农户不知道。从调查问卷中的问题“你愿意购买国债吗?”, 49.33%的被调查农户不愿意购买。从这些数据及农村居民抵触新事物的习惯, 国债这种“新型”的投资方式在农村缺乏普遍认识, 农户不愿意轻易尝试购买这种新事物。

目前, 广西农村经济仍然处于不发达状况, 人们的收入除去日常生活开支、购买农用设备, 生产资料开支、子女上学的费用后所剩无几, 大部分人倾向于将剩余的收入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银行作为农户与在外打工子女、与在外就读子女汇款的联系渠道, 是农户接触最多的金融机构。因此, 金融机构如农村合作信用社, 邮政储蓄机构等应充分发挥自身网点多, 农户信任等特点, 在理财品种中安排国债买卖业务。并通过发放传单、设计朗朗上口的标语、专员介绍、利息比较等形式大力开展国债销售及宣传。

(二) 拓宽除银行外的国债知识普及渠道

调查问卷中“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国债的?”, 备选答案比例排序如下, 别人介绍26.6%, 电视22.6%, 银行18%, 网络14.2%, 报刊13.2, 其他5%。大部分的被调查农户反映, 没有接触或者见过国债在农村做宣传。国债的了解主要是通过接触其他的金融产品时附带听说过, 没有具体认真的了解过这个产品。从对农户的调查中发现, 农户的闲暇娱乐时间大部分是看电视, 很多的信息及知识也是来自电视, 因此国债的宣传应主要靠电视这一宣传渠道。

另外, 农村居民对本地大学生较熟悉, 对考上大学的本村人带有较强的信任感。通过同学们的宣传, 有接近85%的农户对国债知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有接近50%的农户愿意购买国债。国债宣传员选择当地的大学生, 特别是本村的大学生, 是可选择的第二个渠道。

第三, 可利用赶圩、传统节假日等时间集中宣传

广西传统节日较多并极具地方特色。春节宾阳炮龙节, 三月三民歌节、四月糍粑节、牛魂节、五月端午节、七月中元节、八月中秋节、九月重阳节、十月寒衣节、十一月冬至节、十二月王节。同时广西农户喜欢赶圩, 有三日一圩的习惯。到了圩日家家户户忙着销售自己的农副产品及购买自己所需商品, 场景相当热闹。国债的宣传可结合传统节日及圩日时间表, 通过发放宣传单, 人员一对一宣传, 有奖知识问答, 发放小礼品等形式穿插。礼品可选择农户日常会经常用到的商品, 如印有国债知识的扑克, 小扇子等, 让农户闲暇时间可关注到国债知识。

(三) 国债发行时间及期限应符合农户收入结构

农村居民收入从全年来看带有较强的季节性, 在秋收后, 会有一笔较大收入。同时春节期间, 很多农民工带有部分资金返回出身地, 加之当代农民工对金融知识的了解要比父辈强, 这也是农村国债发行的好时机。因此, 农村国债的发行因遵循这一收入特点, 尽量选择农民收入集中的秋冬季节发售。

调查问卷提到“哪种期限国债你最愿意购买?”, 34.5%的被调查农户选择1年期, 17.5%的被调查农户选择2年期, 但3个月及5年期的品种较少有人愿意购买。农户偏向中期国债, 这与中期国债变现能力强有较大关系, 农村国债品种设计时因考虑农民的这种投资期限偏好。

三、金融专业从中获得的收益

(一)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金融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系统的学习了经济及金融知识, 但对金融理论及工具的了解浮于书面。特别是金融专科班的学生, 在教学大纲当中有20%的课时是实践操作课。在金融机构实习是传统的实习及实践渠道, 但社会调查活动可以加强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在调查中有农户问到“国债跟银行存款、股票有什么不同?”“国债能提前支取吗?”等问题, 这些问题督促同学们自己完善关于国债知识及其他投资知识的学习, 为他们向农户宣传及比较各种投资渠道做好知识储备。这次调查活动结束后, 全部的45位同学都反映自己作为金融专业的大学生, 宣传金融知识的的任务刻不容缓。

(二) 提高金融专业学生的个人能力

有同学反映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比如: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 与人沟通;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了分析问题-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渠道;对国情, 及自己专业定位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是一次锻炼, 一次考验, 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三) 大学教学的社会延伸

选择大二开展这一项社会调查活动, 对金融专科专业是最适宜的时间。第一, 通过两年的专业学习, 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经济及金融知识, 能很好的分析市场环境及作出自己分析, 并撰写具有自己观点的社会调查分析报告。第二, 两年的大学生活, 大部分同学参加过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 学生会活动, 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能胜任这次社会调查活动, 而不是简单的为完成调查而去调查。第三, 大三的学生面临就业压力, 在大二暑期通过此次调查活动, 既做好了市场环境铺垫, 也及时复习及补充了专业知识, 为同学们的就业能力加分。

上一篇:高中地理教学经验下一篇:网络分销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