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未来方向

2024-08-14

国企改革未来方向(精选10篇)

国企改革未来方向 篇1

国企改革未来方向

国企下一步,是在国有体制下直接进行市场化改革,依托资本市场改制为公众公司,成为一个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实现国有企业的多元化、市场化和国有资产的资本化

国资委提出将中央企业调整至80~100户的目标,但是从国资委的角度来讲,减少户数并不是最终目的,这只是中央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开端,我们的目标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这既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要求,也是国资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这几年的改革和调整,现在的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小企业层面基本没有国有企业了,主要靠民营企业,国有经济主要布局在大企业层面,所以下一阶段的改革是以国有大企业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向两大类国企集中

目前,我国国有大企业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功能性国有大企业。主要是这样三种类型:

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的供给。如供水、供电、供油、供气、公共交通等。这个领域公益色彩很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有时候是冲突的。尤其在市场波动很剧烈的时候,为减少对社会的冲击,这样的企业在某种特定的阶段要承受亏损。比如中石油、中石化在成品油价格严重倒挂的情况下保证市场的供应,其他所有制企业可能很难接受,也很难承受这一点。

重要资源的开发。企业的经济利益和资源环境目标有时是不一致的,而中国现实情况是企业自律不足、政府监管能力不足。例如,全国煤炭回采率小型煤矿15%~20%,大型煤矿45%;国外发达国家是60%~80%;目前中央企业有两家,都在70%以上。很多小型煤矿基本上采一吨浪费两吨资源,造成非常大的资源浪费。如果企业缺乏自律、政府监管能力不足的状况没有实质性的改变,重要资源开发由国有企业来进行,可能会更好地平衡企业的经济利益和资源环境的目标。

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企业。比如军工企业、大飞机等战略性产业,带有特殊社会功能或者经济功能,需要承担特定的社会、产业目标,国有经济需要继续保持控制力。

对这类国有企业下一步怎样改革,我们认为主要是市场化的内部改革加上完善出资人管理,再加上行业性的社会监督。行业性的社会监督包括价格控制、服务标准、收入分配、资源配置的安排等,以保证这类企业服务好社会和公众。

第二种情况是竞争性国有大企业。

相比功能性国企,对竞争性国有大企业应该怎样改革有很大争议。很多人认为,应该继续退,退完国有中小企业之后,应该继续退国有大企业,最后使国有经济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这个概念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在讲。

这种观点的出发点是美国、英国的模式,这些国家在竞争性领域确实没有国有企业。但是,在中国现实的国情条件下,国有竞争性大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有着充分的必要性。为什么?核心问题是你要退给谁。

第一个方向是退给国外的跨国公司,确实有不少跨国公司对优质国有大企业有兴趣,但前提是要控股。问题是这些国有大企业大都关系国民经济的命脉,如果都被国外公司控制了,由国外公司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对中国的长期经济发展不是好事情,对国民财富的分配也不是好事情。最近我国面临的铁矿石贸易问题很有代表性,一旦国外公司能够控制你了,一旦你手中无牌可打了,这些公司下手是一点不含糊的。这一点其实很正常,因为他们也是企业,也要利润最大化。

卖给国外公司不行,应该可以卖给民营企业,因为民营企业是我们自己的企业。问题是,这又受制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阶段。我国的民营企业也有一个发展阶段问题,也有一个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问题。我国民营企业目前总体上还处于一个创业者个人的、家族企业的阶段。这不是说家族企业不好,只是说明一种状态。

家族企业有长处,内部是血缘纽带,企业内部的忠诚度很高,内部的管理成本非常低,企业的决策效率非常高。但也有缺陷,内部的制度化建设比较差、随意性比较大;内部形不成制衡机制、决策风险大;企业文化是以家族关系为中心,外人难以受到信任等等。所以,家族企业的形态经营中小企业没有问题,效率非常高,但是不太适合于大企业的管理、治理和文化的要求。

改革大方向

下一步国有大企业怎样改革?退给国外企业不行,不能让国外企业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退给处于家族企业阶段的民营企业,不但有一个职工能不能接受的问题,而且企业的治理、管理、文化很可能出现剧烈摩擦,对大企业的健康发展不利。

所以,在中国现实的国情条件下、在国有大企业改革的现阶段上,已经不能够再简单地沿用前些年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办法,把这些大企业简单地退给别人。改革的方式需要一个转变,这就是在国有体制下,依托资本市场对这些企业直接进行市场化改造,通过上市实现公众公司改革。

具体地讲,直接依托资本市场对国有大企业进行公众公司改革,就是国资委这几年在积极推进的整体上市工作。整体上市工作的要点是:

其一,上市模式。这几年国有大企业上市的模式和前几年不一样。国资委成立之前,很多企业上市是拿出一块优良资产进行包装,是部分上市。现在的方向是整体上市,至少要做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所以,现在上市公司整体的业务链是完整的,具备独立经营的能力。现在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的集团公司,逐步将存续企业消化之后再实现整体上市。

其二,依托资本市场。这几年中央大企业相当一部分是在境外上市,这也引起了很多争议。我们的出发点是这样一种理解,企业的治理水平和所依托的资本市场是直接相关的:如果所依托的资本市场是成熟和规范的,企业的治理水平也必然是好的,否则资本市场会纠正你;如果所依托的资本市场不太成熟、不太规范,那么公司治理水平就主要靠自觉了。另一方面原因是,现在相当一批中央大企业有很大比重的境外业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有一席之地有利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所以,推动中央企业到境外上市,就是希望把境外成熟、规范的资本市场机制直接引入到企业内部,保证上市之前的重组和上市之后的运作能够达到国际资本市场的要求。现在看,境外上市对企业规范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不太可能再做假账,透明度明显提高,运作也比较规范,其他方面也很难干预。当然,我们也理解境内资本市场也需要有一批优质的、规范的上市公司,所以我们希望的市场选择是境外加境内,就是A+H的模式。

其三,最终的体制构造。我们预计,竞争性国有大企业最终的体制模式很可能就是一个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没有集团公司、不背存续企业,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进行运营。如果改到这样一个状态,还可以为下一步的改革和调整创造非常好的条件。

因为调整到这种状态就彻底实现了国有企业的多元化和国有资产的资本化,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好,随时可以调整、也很容易调整。一旦国家需要钱,通过资本市场可以非常顺畅地变现。现在大家对国有经济在不同行业作用的认识还不太一致,以后也还会有变化,认为需要控制的国有股可以不动,需要减少一些控制的就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调整。

多元互补格局初现

基于前一段时间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和对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关于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我们大致有这样一种判断,即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的所有制格局应该能够稳定一段时间。

什么格局呢?就是在中小企业层面完全依靠民营经济,在这一领域民营企业竞争力非常强,国有经济不具备比较优势;那些特定功能的经济领域,可能是国有企业为主;竞争性领域中的大企业层面有国有、有民营,平等竞争优胜劣汰,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支撑中国经济的发展。

经过前一轮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目前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层次上逐步错开了,互补性已经出现。

以中央建筑施工企业为例,八九年之前中央建筑施工企业非常困难,因为拿不到工程。到地方拿工程,地方政府要照顾本地施工企业;到市场上拿工程,中央施工企业在竞争手段上不如民营企业。经过这几年的改革、调整、上市,目前这些企业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了。得益于国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企业发挥优势往高端发展,现在中央大型施工企业在水电站、高速公路、隧道、桥梁、港口、铁路、高端民用建筑等方面的设计、施工能力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

近几年,这些企业主动走出去,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有的企业境外实现的利润已经超过一半。这些大型央企作为国际市场开拓者,带领大量中小企业发展。这种互补性已经看得很清楚了。以前这些企业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与民营企业重叠在一个市场层次里抢饭吃。现在错开层次,相互补充,各得其所。

从大的布局上,现在国有和民营已经逐步在分开,有互补的一面,也有相互竞争的一面。如何看待这种竞争,我们认为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最重要。这几年中央企业竞争不利而退出的案例不少。如纺织行业的华诚集团竞争不过其他企业,最后的结果是整体破产,还有大量经营不善被托管、被重组的案例。所以,进和退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这种竞争完全是正常的,谁胜谁负看具体企业的竞争力,无论结果如何都不值得反应过度。

这几年经过改革,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有所提高,这在与国外公司的角力中看得很清楚。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已经是股份公司或者上市公司的形态,让这些经过改革的国有企业必须在其他民营企业面前表现出一触即溃的样子,似乎也是不够合理的。

所以,在当前争论谁进谁退没有意义,不如研究一下如何保持和改善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体制条件和市场环境。这一点,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可能更有意义,而且我们现在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善。比如,现在各类企业的税负一样吗?市场竞争手段得到规范了吗?如果这些基本规则不能保证,市场竞争的结果出现逆调节也不是不可能。

下一步主要措施

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要做的工作大概是两个方面:就全国国有企业而言,第一,做好前一阶段国企改革的扫尾工作;第二,继续推进和深化竞争性国有大企业的改革。

前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推出,二是国有困难企业的政策性破产,其扫尾工作大致是两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缩短战线。

目前国有经济还没有完全退到位,地方层面市县两级基本上退出了,省一级还没有完全退到位,主要是厅局机关办的一些中小型企业。在中央企业层面,一些不重要的行业和不重要的企业也没有完全退到位。通过从这些领域退出,可以进一步把资源集中到重要的行业和重要的大企业。但是,具体企业退出的进度受制于各个方面因素,有些企业该退但是可能不具备退出的条件,具体的操作必须根据现实的社会环境去安排工作的进度。

二是实现退出方式的有效转换。

政策性破产在2008年结束了,但今后还会有一些企业需要退出,包括国有的、也包括民营的,要依据新的《破产法》依法破产。依法破产和政策性破产的工作能不能衔接好,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优胜劣汰、困难企业退出市场是市场经济中的常态,如果政策性破产做完之后,国有企业又不能退出了,将带来很大的麻烦。

关于竞争性国有大企业改革,总体方向是进一步推进国有大企业的市场化。

其一,继续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核心问题,第一是透明度,第二是考核,第三是薪酬。要实现制度设计和具体政策科学化、合理化和个性化。

其二,继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委托代理关系。这项工作就是目前推进的董事会试点。通过改变董事会结构,外部董事占到董事会成员的半数以上,解决重大决策一个人说了算的问题,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目前试点的效果很明显。

其三,进一步推进产权多元化,目标是通过整体上市,对国有企业进行公众公司改革。

其四,进一步推进企业重组。国有企业大都缺乏一个市场化的发展过程,资源配置不一定符合市场竞争的要求,所以结构调整的任务很重,需要通过企业的重组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包括企业之间的重组和企业内部的重组。

其五,持续不断地推进内部改革,改变“大锅饭”体制。内部体制僵化是国有企业最大的痼疾之一,内部三项制度改革需要持续不断地推进,以逐步实现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与市场接轨。

其六,管理更加严格,更加科学化。大企业是靠完善的制度化体系运行的。与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相比,中国大企业的制度化建设有很大差距,需要进行大量的制度建设工作。

其七,进一步减轻企业的负担。□(作者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国企改革未来方向 篇2

1、教育体制

教育体制包含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两部分。其中, 教育机构包括教育管理机构和教育实施机构。教育管理机构主要指各级以及各类的教育行政机构以及内部的管理机构;而教育实施机构则主要包括各级别及各类别进行教育实施的学校。而教育规范则指建立起来并且整个教育机构得以正常运转的制度、措施及方案等。各类教育管理机构与各类别的规范结合因此形成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体制。

2、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指的是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的改革, 也就是是即教育制度的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教育机构职责权限制度的改革。如果对教育体制改革进行进一步延伸, 其外延是指各级别各类别的学校教育体制以及各级别各类别的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而该改革则包括教育行政体制及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然而与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 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问题。

1、教育运行机制尚不成熟

现阶段, 我国各类别的教育运行机制并未完全成熟。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例, 我国还没有较为成熟的经验, 而相关的师资队伍尚待建立, 相关的教材、实习实训基地还不健全, 并且培养模式以及教学计划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脱节。因此, 虽然高等职业教育连续几年进行扩招并达到了大众化的教育水平, 却并没有为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作好准备, 因而高等职业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2、教育经费筹措仍面临困境

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水平与力度, 但是财政的教育投入占全国GDP总值的比例一直很低。并且, 随着教育规模急剧扩大的情况下, 财政性投入却并未实现同步增长。从总体上说, 对一些地方院校来说, 提高收费成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 这却造成了部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同时, 教育经费问题更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

3、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相偏离

整个教育体制以理论教学为主, 并未与整个社会的需要紧密地联系起来。以高等院校为例, 有些以学科分类为线索设置专业和课程, 而相关的课程与社会实践脱节严重, 偏离实用性以及社会对人才素质整体需要。近几年来, 纵使很多高校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 但实际上却是单纯地进行教育灌输知识却忽视了能力培养, 这导致了很多学生高分低能问题的出现。

三、十二五期间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

我国教育发展已经经历了十一五发展的阶段, “十一五”规划纲要表明, 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三大主要任务。然而, 鉴于我国目前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的问题, 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阶段, 进一步的教育改革势必要进一步加强。“十二五”阶段,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如下:

1、科学规划教育发展体系

“十二五”期间, 我国应该科学规划国家教育发展, 遵循分类清晰、布局均衡、结构合理的原则, 从而形成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协调的教育体系。

目前, 我国逐步从农业大国向新型工作大国转变, 并且逐步向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阶段迈进。因此, 对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而言, 人才培养必须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也就是说, 国家应该在力发展应用型、自主创新型人才, 从而建立拥有自主技术与创新能力, 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的强有力的支撑体系。

2、建立教育的有效竞争机制

政府必须打破教育独家垄断格局, 从而保证教育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因此, 必须建立公平竞争的教育供给机制。该做法的意义在于:1) 强化教育与科研院所、企事业机构的联系;2) 增加非政府部门与个人对教育的投资比例;3) 加强私立或民办学校的作用, 从而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

3、继续加强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

教育的财政性投入是保证其发展的基础与手段。因此, 我国还应继续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 使教育事权与财政权相匹配, 从而实现教育公平。为实现该目标, 我国必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从而使每个公民都能够享受教育的权利。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原则, 我国应进一步协调教育的管理体制与公共财政体制。也就是说, 中英政府承担义务教育投资的责任, 并实现相对集中的公共财政机制, 然而, 教育的管理工作由地方负责。与此同时, 针对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的教育投入问题, 国家必须建立经费转移的制度。

4、更新高考制度与学位管理模式

我国应该更新高考制度与学位管理的模式, 可初步采取一年多次高考的制度以及学分制的学位管理机制。教育人才的培养应该兼顾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 而在实践中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 相应的人才选拔制度也应该适应人才培养的目标, 即拥有两种培养潜质的人才都有机会被高等教育录取, 而不能局限于参加高考的高中生。

5、建立间接的教育管理体制

我国将将教育权、行政权与学术权力分离, 从而建立间接的教育管理体制。政府教育行政的职责主要应体现为:确立国家教育的资源布局, 制定国家公共教育发展规划, 调整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建立教育市场规范化管理体系。而对于教育行政机构与办学主体间的关系, 不能够为行政上的隶属关系, 而应为服务与被服务、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摘要:教育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引擎, 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与进步至关重要。而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出现各种问题, 这都需要不断推进教育改革进行解决。本文首先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概念进行阐述, 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并为“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的发展指出了进一步的方向。

关键词:教育体制,体制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谈松华:《制度创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中国教育学刊, 2009 (06) 。

[2]杨东平:《教育体制改革是核心》, 中国改革, 2009 (08) 。

[3]杜育红、梁文艳:《教育体制改革30年的辉煌与展望》, 人民教育, 2008 (19) 。

[4]孙绵涛、康翠萍:《关于教育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关系的探讨》, 教育科学研究, 2009 (08) 。

[5]葛剑平:《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北京教育 (高教版) , 2009 (03) 。

国有企业改革的未来方向 篇3

关键词:海外资本市场;国企和民企关系;公司治理结构;分红

一、国企改革的历程

我国国企改革的过程就是企业走向市场的过程,大体上分为以下三个过程:

第一个阶段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改革(1978-1991)。它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让权放利的过程,重点是调整国家和国有企业之间的生产管理权限和利益分配关系以及激发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

第二个阶段则是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改革(1992-2002)。在这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改革的目标模式,根本目的是使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的细胞转变成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第三个阶段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改革(2003-201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国有企业则进入了在市场体制之下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的新阶段。

二、国企改革的现状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目前,公司制已成为国有企业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产权改革、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资本市场上市等途径,已经改制为多元股东持股或国家独资的公司制企业。

(二)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一度困难重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后,由于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变化,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国有企业改革是空前艰巨的事业,虽然改革已经取得的成绩是辉煌的,同时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但是改革的任务尚未全部完成,还有很多任务包括一些难度很大的任务有待完成。

(三)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虽然大多数的国企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大多数是在做表面文章,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近半年来,中国最大的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陷入一个又一个腐败案件,这些腐败案件的背后都折射出现代企业制度的不健全。作为世界第一大移动通信集团,可企业高层领导人的行为还是没有受到应有的监督和约束。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其他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成本控制和利润分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个企业要想赚取更多的利润,创造更大的收益,除了扩大销量之外,还要对内部的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我国的很多国企虽然凭借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获得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可企业的净利润并没有与其市场份额相适应。若能更好的控制住企业的成本,那么国企的利润就能得到更大的提高。

三、国企改革未来的方向

(一)突破上市模式的束缚,有效利用海外资本市场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上市大多选择在国内上市,这样做可以为上市提供很多的方便,同时也可以节约一些交易的成本。但我们的眼光不能仅仅局限在国内资本市场,我们也应当看到在海外上市的优点,在充分利用国内资本市场的同时,也应该积极的开拓国外的资本市场。现在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是:企业的治理水平和所依托的资本市场是直接相关的。如果所依托的资本市场是成熟和规范的,企业的治理水平也必然是好的,否则资本市场会纠正你。境外上市对企业规范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不太可能再做假账,透明度明显提高,运作也比较规范,其他方面也很难干预。国外的资本市场已经发展了数百年的时间,是比较成熟和规范的,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约束国有企业,提高国企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理顺国企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

国企和民营企业之间并不仅仅是竞争的关系,他们之间也可以有合作和配合的关系。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同样可以发挥作用。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可以形成相互配合的关系。近些年来,有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主动走出去,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有的企业境外实现的利润已经占到总利润的一半。这些企业作为国际市场的开拓者,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对国外的市场有了很深的了解。他们可以把这些经验分享给有开拓国际市场意向的民营企业,帮助和带领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形成国企和民企之间互补和互动,错开层次,相互补充,各得其所,使我国的企业出去赚全世界的钱。

(三)继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通过已经改制上市的情况看,上市对国有企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尤其对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改制上市是解决国企治理结构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通过改制上市,可以在以下方面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1.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

在国企决策的过程中,往往是一把手说的算,其他人对决策根本发挥不了作用,由于领导人受个人能力的限制和自身利益的影响,所做的决策并不一定是科学和合理的。但是当改制之后,可以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科学性,减少“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2.信息披露,实现多重监管

由于必须进行及时、充分的信息披露,就要将以前“能做不能说”的事情说清楚;以往通过口头或默认形成的规则予以文字化、显形化和程序化。这样,股东对经营层、股东之间、社会对公司、员工对管理层、法律对公司运行等许多方面,都具备了实现有效监管、相互制约的现实条件。由于公司的运作越来越透明,有更多的外部因素来监督国企的日常运营,从而可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四)进一步完善国企向国家分红政策

进一步完善国企向国家分红政策即是形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企改革未来的一个方向。国企的性质就是国家所有的,不少央企的垄断经营地位完全是由国家赋予的。在运营不好的时候国家给予他们大量的财政补贴,国企盈利的时候向国家分红也是天经地义的。我国的财政收入虽说很多,但是依然不足。

参考文献:

[1]王俊豪.英国自然垄断产业企业所有制变革及其启示[J]. 2002,(01).

[2]科斯.企业的性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国企改革未来方向 篇4

12月16日,随着“北京榜样·国企楷模”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的终结和颁奖典礼的公布。我们欣喜的看到“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的十大国企楷模陆续出炉,他们或是普通职工,或是企业高管,或是技术专家,或是业界泰斗,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开拓进取、改革创新、仁和友善,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影响周边,感动他人。

(图片来源网络)

国企楷模 北京榜样十大人物分别是:民族奶粉倡导者——首农集团 吴松航;大气清洁师——首创集团 王薇;最美的微笑——首发集团 方秋子;汽修“侯大师”——祥龙集团 侯振芳;平凡的英雄——中铁十六局 吕兆起;北京公交活地图——公交集团 张鹊鸣;创新追梦人——中建一局 陈蕾;爱心公益使者——北京银行 黄迪;安牛班班长——同仁堂集团 张冬梅;突击队先锋——外企集团 刘明建;

公共交通政策北京市民最关注

在这份由市民投票产生的榜单中,我们把所有人文情感因素排除在外,不难发现公共交通相关企业在十大企业中独占3席,可见出行问题仍然是北京市民未来几年最为关注的问题和话题。

(图片来源网络)

出行状况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在未来几年内,如何有效地解决行路“难”、“堵”的出行问题;第二,如何为上班族在途中提速。

从第一点看,未来北京市私家车的数量依然还会不断增长,在治“堵”有效办法出台之前,市区内限号限行政策有望成为北京市的基本市策,而北京摇号难度则可能会逐年递增屡创新高。高速路口方面则随着高速主干道的增加和ETC的普及而有望缓解。

从第二点看,随着公交车专用道的出现和地铁的增设,上班族在路途上所花费时间越来越少,但随着市政交通新价的出台,未来影响尚不可知。

治霾将促成京津冀携手

随着APEC成为过去式,APEC蓝也重归于雾霾灰,口罩又开始在北京市民间讯速普及„„

在这次榜单中,我们看到以绿肺防霾治污染见长的科学精英王薇出现在了大众的眼帘。足见人民大众对雾霾的厌恶和对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视。

(图片来源网络)

科学研究表明北京南部气流中多常携带较高浓度的二次无机气溶胶和含碳气溶胶,西北向的气团则含有较多的土壤尘和含碳气溶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成为北京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看来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京津冀重工业的转移和北部土壤流失整顿也必将提上日程。

国产奶粉将重回大众视野

民族奶粉倡导者吴松航“面对进口奶粉的围追堵截,面对国内市场的不屑一顾,吴松航深知擎起这杆民族品牌大旗的分量,他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准定位,锐意进取,狠抓质量,突破重围,创造了销售连年翻番的奇迹,让业内望其项背,无不称赞。这个七尺男儿的心里始终铭刻着一句话:卖出的不仅是品牌,更是企业的诚信,民族的良心和国家的未来。”

(图为三元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吴松航)

婴幼儿配方奶粉这个牵动国家神经的重要食品再次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把树立民族奶粉倡导者吴松航作为十大人物榜首可谓“用心良苦”。

药店未来发展方向 篇5

1、药店是做什么的?药店是看病的,药店部分承担了医院的功能,营业员就是半个医生,营业员必须会给顾客看病,国人是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营业员穿着白大挂在顾客眼里就是医生小病当医生大病当参谋这句话不能只停留在嘴上。

2、药店是卖什么的?卖药的,不全面,药店是卖健康服务,进药店的都是非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病人)所以药店要以解决顾客健康问题为第一要务。

3、药店要卖什么样的药给顾客?药店一定要质量最好的、能最快解决患者病痛的药,病看的再好,药品沒有效果一切都是零,所有人的购物习惯都是要买最好的最合适的东西,顾客买药更是如此。

4、药店要经营什么?首先药店老板要经营好自己的头脑,思路决定出路,一定要认识到药店是卖健康,要用最好最快的方式解决顾客的痛苦,其他都是耍流氓;其次要药店要善待顾客,顾客是药店的衣食父母,要以对待父母之心对待顾客,自己的父母病了要找最好的医生,吃最好的药,但是顾客进店,店里人想的最多的是猪来了!再次药店要经营营业员,营业员每天都面对顾客,营业员水平的高低对药店有多重要!营业员的再学习能力决定了药店能走多远!最后才是经营药品品类,什么药品最适合顾客,我们卖什么,现在的药店是我有什么药塞给顾客什么!

5、药店怎样才能长盛不衰?现在顾客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想到药店,如果药店能变成顾客的健康服务咨询中心,这个药店的生命力能有多长!各位老板努力奋斗吧!

未来营销新方向-体验式营销 篇6

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型态的变迁以及科技、信息等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的需求与欲望,消费者的消费型态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以前人们喝酒通常在家里或饭馆中,但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偏喜欢泡酒吧,去体验那种模糊的集体活动的气氛以及满足交际的需要。

卡拉0K在日本出现以后,立刻风靡全球,主要是满足了顾客娱乐、自我实现、自我表现的心里需要。

麦当劳在跨入21世纪,也一改过去的“欢乐美味,在麦当劳”,“百分之百顾客满意”等口号,力推“欢乐欢笑每一刻”的品牌形象,创造一种互动的欢乐气氛,让顾客觉得好玩、有情趣.用体验来达到顾客满意,进而增加顾客重复购买。

种种新的产业和消费模式一再向我们表明,一个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了。1998年,约瑟夫·派因二世与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一文中宣称:体验式经济时代已经来临。

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主要可以概括为下面几点:

1.从消费结构看,情感需要相对物质需要的比重增加。消费者在注重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心理方面的需要和满足。

2.从消费的内容看,大众性的标准化产品日渐失势,消费者对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需求越来越高。

3.从价值目标看,消费者从注重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转移到注重产品使用时的感受。

4.从接受产品的方式来看,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企业制造好的产品或服务,而是要实现自身需求与企业生产的互动,主动参与产品的设计与制造。

5.消费者的公益意识不断增强,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开始关注环境保护等公益问题。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企业必须以新的理论来指导其经营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方面就在于企业的营销观念上。体验式营销适应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了。

二、体验式营销的应用特点

体验式营销(ExperientialMarketing)要求企业必须从消费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1)、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策略。此种思考方式突破了“理性消费者”的传统假设,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除了包含知识、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以外,还包含感官、情感、情绪等感性因素,也就是说,在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时、消费后的体验,才是研究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品牌经营的关键。

在实施体验式营销时,必须着重认识和把握下面几点:

1.研究消费情景,关注产品或服务对顾客的整体价值。

一个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往往不容易在购买时立即得到肯定,而常常在顾客购物前、中、后的体验中逐步得到认可,此时顾客的整体体验就成为增加顾客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的关键因素。营销人员不应孤立的去思考一个产品(质量、包装、功能等),而要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娱乐、店面、人员等)来创造一种综合的效应以增加消费体验;不仅如此,而且还要注意社会文化因素,考虑消费所表达的内在价值观念、消费文化和生活意义。企业应注重与顾客之间的沟通,发掘他们的心理需要,站在顾客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的实体价值和虚拟价值。

2.以顾客的消费体验为导向设计、制造和销售产品。

当茶叶被当成“货物”贩卖时,价钱十分低廉;经过精细的加工、包装,成为“商品”时,其价格就得到大幅提高;当其加入了“服务”,在环境幽美、典雅的茶室中出售,一杯最少要几十块至一百块;但如果让茶的品质与品尝方式相结合,成为一种香醇、美好、高品味的“体验”时,一杯就可以卖到上百块甚至是好几百块钱。几乎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情境中使得顾客的到了不同的内心体验和认同,产生不同的附加价值。以顾客的体验为导向,可以从新的视角发现新的细分市场,开发出顾客满意的产品。

3.通过营销活动与顾客沟通时,必须注意顾客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

一般的说来,顾客在消费时经常会进行理性的选择,但也会有幻想,有对感情、欢乐等心理方面的追求。企业不仅要从顾客理性的角度去开展营销活动,也要考虑消费者情感的需要,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4.体验营销要有一个“主题”,让顾客切实感受到企业所要展现的体验价值。

体验营销是一个包含严格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等的完整管理过程。体验营销要先设定一个“主题”.也就是说:体验式营销必须从一个主题出发,并且所有服务都围绕这主题,或者其至少应设有一个“主题道具”(例如一些主题公园、游乐区、或以某主题为导向设计的一场活动等),不能让顾客感觉自己的体验毫无特色。同时,树立具有特色的主题也是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需要。

5.体验式营销方法和工具具有多种来源。

人的需要和欲望是多方面、多层次、并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其体验需求也具有多样性。体验式营销的方法和工具种类繁多,并且这些和传统的营销又有很大的差异。企业要善于寻找和开发适合自己的营销方法和工具,并且不断的推陈出新。

6.必须细致、周密地考虑企业的体验营销战略。

体验是非常复杂的心理感受,没有两种体验是完全相同的,人们只能通过一些标准,来将体验大致分成几类不同的体验形式比如,有的学者将其划分为:娱乐体验、教育体验、遁世(Escapist)体验和美学(Esthete)体验。企业的营销人员与其将大量精力投入一些特别的个别体验,还不如首先探讨一下营销战略,考虑自己要为顾客提供哪一类体验形式,并如何才能提供不竭的体验价值和永久的新奇感受,更好地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在一个英明的战略决策下,企业的各种具体营销策略才能相互配合,显示巨大的竞争力。

可见,如果说传统经济的特征是主要依靠产品的功能强大、外型美观、价格优势来赢得市场,那么体验经济就要求企业从生活与情境出发,以服务为重心,以商品为素材,创造消费者的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以此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改变消费行为,并为产品找到新的生存价值与空间。体验式营销从产品、服务为顾客带来的内心体验为出发点,提出了新的营销理念,在新闻娱乐、交通运输、一般工业品、高科技产品、金融服务、宾馆饭店、旅游设施、店堂环境设计、网站建设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增加品牌价值、树立公司形象、吸引顾客、增强顾客忠诚度的有力武器。

三、中国企业应用体验式营销理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体验式营销是首先在美国提出的,是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环境的产物。体验式营销思想在中国企业中应用时,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首先,体验式经济的特征是社会物质产品高度发展,人们的需要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并且日益追求精神、情感方面的满足。我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以及体验经济在同时并存,体验式营销在各地的实施环境也大不相同。对于那些刚刚满足温饱或者勉强达到小康水平的地区来说,体验营销实施的外部条件就不够充分。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体验式经济所占比例将不断增大。

其次,体验式营销的兴起是由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质量、功能上已作的相当出色,以至于顾客对商品质量和功能的追求相对淡化,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特色和利益”。如果企业在其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功能上搞的一团糟,这样不仅不会给顾客带来全新的体验,反而会带来负面的体验,导致消费者的厌恶因此,对于目前大多数的国内企业来说,在关注体验式营销的同时,一定也要重视传统的特色与利益营销。

再次,发展体验经济,开展体验营销,要注意防止人们的道德水平下降以及社会交往的进一步下降。我国是文明的东方国家,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举。比如,现在体验经济发展最快的网络娱乐业中,许多淫秽产品大行其道,给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巨大的危害;另外,网络环境是虚拟的,长期沉浸其中,使人们之间的直接交往明显减少,给社会、以及个人带来危害。

国企改革未来方向 篇7

关键词:二人转,发展方向,调查研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二人转演出市场日益火爆,这种民间艺术从东北演到全国,从中国演到世界。面对如此繁荣的景象,传承和发展二人转就有着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 我们是要继续采用当下的大杂烩二人转,还是要传承传统精华,发展与时俱进的二人转呢?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又要沿着什么样的足迹前行呢?

一、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是二人转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我们只有做到与时俱进,跟着社会的节奏走,跟着观众的审美需求走,运用二人转独特的交流方式——“我”“你”“他”,拉近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鲜明地刻画人物,带动观众参与到表演中,保持不变的、韵味十足的民间特色,这样二人转才能够长远地发展下去。东北二人转这门民间艺术未来的发展是充满希望的,不仅老百姓热爱这门艺术,而且它已经逐渐成为社会上的流行元素,无论大小型的综艺演出都离不开这门喜闻乐见、幽默风趣的东北民间艺术。观众愿意看什么,二人转就会演什么;观众喜欢听什么,二人转就唱什么——二人转本身就是在群众中诞生的,它会永远伴随观众左右。

二、保留根本

很多人认为现在的二人转丢掉了最核心的特色,不能称之为二人转。二人转需要发展,但是不能少了它本身所原有的艺术魅力,保留根本特色才是发展的正路。

“唱、说、扮、舞、绝”这五功,就是二人转的核心特色。二人转的唱腔是二人转最具特色的标识,二人转以唱为主,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唱”几乎全部丢掉了。唱腔曲牌音乐是二人转表演的巨大财富,传统二人转有“九腔十八调, 七十二嗨嗨”之说,可见唱腔音乐有多么丰富。但是在现在的演出中基本没有体现二人转的唱腔,最多是唱一个二人转小帽,二人转小帽其实只是真正二人转演唱前的热身。过去老艺人们常说:“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调,试一试弦的高矮,看看嗓子宽窄。”现在的二人转没有了真正的演唱艺术,只剩下说口搞笑、流行歌曲,失去了最根本的特色。二人转要想长久发展下去,就必须让那些经典的唱段、精品的唱腔曲谱流传下去。

如今二人转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我们应该更好地对其进行传承并使其健康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根据观众的需求,二人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不忘根本、扬长避短地发展才是真正的王者之道。

三、坚持风格,把握方向

关于二人转的雅俗问题,向来有所争议。然而,“俗” 有“通俗”“低俗”和“庸俗”的区分。二人转来源于民间, 是平民艺术,由于对“俗”字的理解有偏差,再加上一些人打着所谓的“二人转”名号到处胡乱演出,从而使得人们对二人转艺术产生了误解,对二人转艺术的形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二人转是老百姓的艺术,是东北这块黑土地里生长出的一门贴近平民的文化艺术,观众是二人转的引领者,是二人转的指路明灯,二人转是为了观众而生的。我们要走“通俗”与平民化相吻合的道路,二人转如果走低俗、庸俗的路线,那就是没有正确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的表现。在今天, 二人转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坚持平民化的艺术风格, 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追求和文化品味,坚决抵制低俗风气及庸俗的态度,这样才能为更广大的观众奉献出更好的作品, 打造精品的东北二人转。

四、提高思想,完善业务

发展二人转艺术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全面提高二人转艺术从业者的思想素质与业务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一直以来,二人转由一代代艺人精心传承才能较为完好地保留到现在,无论是过去的老艺人还是今天的二人转演员,都在努力地传承这门艺术,但由于艺人们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参差不齐,在继承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遗落或者流失。他们在传承过程中不仅仅继承了好的东西,也继承了一些需要我们今后去除的糟粕。之所以会有这种问题存在,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艺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还不够高,思想意识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这也是今后二人转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任何一门艺术想要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演员的思想境界和文化修养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当前的二人转艺术表演者要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二人转艺术。

二人转在当今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并非偶然现象,主要是因为二人转具有活跃的生命张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由于二人转敢于创新,紧跟社会潮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也逐渐发生改变,想要在当今社会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只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但是不管二人转怎么变化、怎么发展、怎么完善,作为二人转的根本和艺术特质都不能改变。

引领未来造型方向 篇8

借助车展平台,强化外界对哈弗专业 SUV品牌的记忆,是自主车企迈向品牌 经营、注重品牌价值提升的一种表现。 近两年,长城等自主品牌车企逐渐转 型,但各有不同策略。从去年广州车展 只展哈弗H8一款车型到今年北京车展只 展哈弗品牌,长城以专代全的作法,无 不展示出其欲将覆盖各个细分SUV市场 产品系列的野心。

此次哈弗品牌以堪称SUV最强阵容出 击北京车展,与克莱斯勒、捷豹路虎、奔 驰等国际豪华车品牌同台竞技,携8款车 型、共计17辆展车亮相,继续诠释聚焦战 略。在清一色SUV参展车型中:除极具动 感外观的COUPE C(全球首发)、具备强 大越野能力的高端豪华SUV哈弗H9(准量 产车)、新一代城市型SUV哈弗H2(发布 量产版)及哈佛H8(正式上市)、哈弗H6 升级版与运动版、H8造型的哈弗达喀尔赛

车外,最惹人注目的当属概念车型HAVAL COUPE。

据悉,HAVAL COUPE是一款引领未来 哈弗运动系列造型方向的准概念车型,由 长城汽车国际技术团队专门为全球消费者 设计研发,车身搭载适时四驱插电式混合 动力技术平台,eAD技术让整车四驱模式实 现智能分配,保证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平 衡,百公里综合油耗仅为2.2L。可以看出, HAVAL COUPE融合了SUV的越野性能、跑 车的运动基因、高级轿车的舒适豪华,是 哈弗品牌标志性设计的再一次进化。

哈弗品牌家族式设计——中网采用 全新不规则“六边形”,进气格栅和前大 灯组合,使得整体视觉效果非常具有侵略 性,HAVAL COUPE也不例外。其前瞻性造 型,不仅融汇了全球SUV前沿设计理念, 而且与未来SUV市场审美需求相吻合。

另据了解,HAVAL COUPE夜视设计 非常独特,这也是哈弗品牌DNA的重要元 素之一:采用LED技术前大灯,3个竖条有 规则的排列在一起,科技感十足,无论从 前面还是侧面,视觉效果一致;雾灯及外 后视镜上转向灯,均采用竖直形状设计和布置,夜视效果突出,大幅提升整车辨识 度;高位刹车灯、下护板上雾灯的设计与 车身前部车灯保持一致,全部采用竖直设 计和布置。可以预见,未来哈弗品牌造型 设计将更具视觉冲击力和科技感,精确体 现哈弗SUV品类属性。

从车身侧面看,HAVAL COUPE简洁 不失性感,整体轮廓流畅,修长前部发动 机罩,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2个较大 的对称方形排气管,融入到下护板当中, 与整车巧妙融合而毫不突兀。内饰方面, HAVAL COUPE上部仪表板颇具动感,圆 形进气口的使用,显示出对细节的重视, 而红白颜色的搭配,则给汽车带来独特运 动个性。整车方面,车姿较低,离地间隙 较大,反映出车辆将具有较强的通过性; 方形轮包和22寸厚胎大车轮,以及较短的 前后悬和包围轮包设计造型,强调了车轮 在汽车四角的抓地感。

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篇9

1.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道路新世纪是信息时代,更应该是生态文明时代。

人类运用高新科技,探索存活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按照国际社会所承认的原则进行设计。

1.1 对涉及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1.2 运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1.3 树立建筑材料蕴含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避开使用高温能量,破坏环境,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征求重新利用旧的建筑材料和构件。

1.4 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别动式能源对策毕业论文,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1.5 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便减少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

1.6 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环境损害,避开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以及建材的浪费。

2.重结构体系将要以框架结构为主。

众所周知目前大量已有的住宅均以砖混结构为主,这种建筑结构体系有很多的缺点如抗震性能差,总高度受到施工限制,机械化程度难以提高,作业量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住宅采用框架结构之后有利于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提高了住宅的抗震性能,并可以为住户提供自由分割的空间,丰富住宅的立面造型,使用面积系数也可提高自重,比砖混结构的轻,单位面积造价与砖混结构持平,由此可见,框架结构是住宅在承重结构体系上的一大发展。

3.住宅的寿命将要大大的延长,超耐久性住宅将要大量出现。

目前,住宅的使用寿命按其设计方案来说一般是在50 年左右,人们用几十年以至终身的积蓄来购买一栋房屋,在使用之后就要报废,这种现实的现象实在是有点太残忍了,所以人们很迫切的要求提高住宅的耐久性,现在超耐久型混凝土的研究正在兴起,在不远的将来有望使混凝土的耐久性达到几百年以至上千年,当住宅采用框架结构之后,就可以采用超耐久型混凝土从而大大的提高住宅的耐久性,实现我们拥有

5.2 住宅建筑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多样性和可变性两方面,多样性:由于住宅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住宅开发建设单位要避开“贫富皆宜”的单一项目而要有一定的特殊,适合多种目标群体,赋予个性化的项目,来满足日益多样的市场需求,可变性:由于功能的多样性和技术的可行性,使居住空间的灵活可变得以实现,其可变性一般是以“户”为设计单位,按基本间定型的厨卫等定型设计,居室部分采用活动式隔断灵活分隔,即每户的平面围护结构不变,管道基本固定不动,厅室隔断按一定模数灵活不止,分户墙可以固定,也可采取取消分户墙而根据实际购买需求取舍的售楼方式,据此,住户的室内布置就可以各尽其能,各取所需,设计布置温馨而有个性的家,如此自然提高了居住建筑的使用效率,使住宅建筑易于改造而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5.3 住宅的生态型。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都渴望回归自然,希望更多地与大自然接触,但住宅建筑仅有绿色还说其具有生态型,住宅的生态型是以绿色为基础涵盖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理念。生态的建筑设计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a.尊重设计地段内的土地,环境,及植被的特点,因地制宜。

b.整体,全面的考虑设计区域内部与外部环境关系。

c.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分割。

d.设计过程的多学科综合性。人类存活离不开洁净的空气、充足的阳光和浓郁的绿丛。但随着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却造成环境的污染与自然生态的恶化。在建造住宅时往往忽略了原有地形,有意无意地破坏了地形地貌,对基地的地物诸如树丛、植被、水面等也未加爱惜,致使水土流失,绿地减少,同时也缺乏对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质污染、辐射污染、垃圾污染的重视,最终使环境遭受污染,影响居住存活价值。未来建筑设计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与地物,以及有效防止环境污染,使居住者能尽情享受自然,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当今是注重生态,环保,追求人与自然科学整体协调发展的社会。世界大型建筑的主流是生态建筑和智能建筑,我国目前正在建造和将要建造的大型综合建筑使用期限至少在50 年以上,无论是在建筑艺术上,还是在设备上,都应有超前意识。随着生态意识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入人心,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建筑技术,科学技术的实际水平,建设有前途的大厦将作为我国提高综合国力的具体表现,将带动建筑业的迅猛发展。

在21世纪我们的城镇内建筑正在经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奥运会在中

参考文献:

未来两大主力方向 篇10

2132点以来这波行情的主导力量为游资,产业资本和公募基金增持只发生在行情初段,正当行情欲向纵深发展之时,产业资本和公募基金已经反手做空,产业资本增持公告已经极为罕见了,公募基金更是连续四周降低仓位,这两股力量对行情的压制作用不能忽视。

首先从产业资本角度看,虽然管理层不断出台大股东增持的鼓励措施,但这并不能提高大小非的增持欲望,主要的原因在于持股成本和回报预期与二级市场投资者相比,存在巨大差距。打个很简单的比方,一只股票的价格是10块钱,市盈率只有十倍,二级市场上应该说很有投资价值了,但大股东的成本只有一块钱,已经获利巨大,回报预期已经决定了二级市场所谓的投资价值,并不能降低大股东的减持欲望。因此,大小非减持注定是本轮行情的制约因素。此前市场所体现的大股东净增持局面,更多的理解为稳定股价甚至为了套现服务。

再说公募基金,经验证明,除了03-04年那波五朵金花行情,投资基金从来就不是市场的先导力量。基金的反应往往是后知后觉的,最明显的体现就是06、07年大牛市,5·30后踏空的基金才开始发力,从而创下著名的6124点。这与当前基金行业的制度以及基金公司的运作体制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样在这波行情中,投资基金仍然起到的是“拖后腿”的作用,拿一只股票来举例,海信电器今年一月十三日发布预增公告,大幅超出预期,当日开盘即封涨停,成交回报显示,买入大多为游资席位,基金却大幅卖出,卖出前五位四家都是机构席位,当天的收盘价是13.49元,本周上涨已超过18元。上述案例说明,本轮最活跃的先导力量仍是游资,因为这种现象在有色、稀土、水泥等热门板块中也同样出现了。

既然主导力量是游资,我们必须了解游资的特点和习性,游资机构很善于寻找市场的热点集中火力发起攻击,受制于资金规模,往往选择阻力最小的方向,如果得到市场认同,甚至无惧基金等投资机构的抛压。游资炒的是题材和逻辑,并非价值投资,所以无论股票是何质地,只要市场认同就可以炒上天,如果不认同很快会反手做空,因此,游资的股票往往会出现短期的大起大落。我们不要以为,游资主导的行情就不是大行情,游资很善于调动市场人气,作风凶悍,所以近年来行情往往是游资做主导,比如2319行情,成飞集成、江特电机等,均是当时行情的领军者,投资基金后知后觉,在行情的后半段才开始攻击有色煤炭。

在本轮行情中,有不少股票出现翻倍行情,但这其中很多是绩差股甚至亏损股,诸如:罗平锌电、江南红箭等。本周开始不少新股也得到热炒,诸如环旭电子、吉视传媒等,应该说这些炒作非常提振人气,但从价值投资考量却找不到任何理由。还比如,周末下调存款准金,理论上应该是资源、金融打先锋,但涨得好的却是电子信息和文化传媒,和下调存准率基本不搭界。市场永远是对的,只要存在,我们在主观上并不排斥。但问题是,游资爆炒题材股、新股,和管理层引导机制投资的理念发生了“碰撞”!此前,政策面反复强调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并鲜明指出蓝筹股“罕见的”投资价值。因此,之前游资机构的主打方向,和管理层的的理念差距很大,这种上涨并不是管理层所希望的。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本周指出,要继续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改善市场价格结构不合理状况,切实解决新股发行价格过高和恶炒绩差股问题。与此同时,深交所也发文指出警惕概念股炒作,深交所将对各类概念炒作实施严密监控,对相关题材概念股实施警示性停牌等风险控制措施,对个别投资者以大笔申报、连续申报、高价申报、虚假申报或频繁申报等手段影响股票价格或交易量的,将采取限制交易等措施实施精确打击,对涉嫌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的,将上报中国证监会查处。请广大投资者务必时刻牢记风险,理性投资,合规交易,切勿盲目跟风炒作。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之前的上涨并不是管理层所希望见到的“上涨”,郭主席所提到的市场价格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加剧了,这当然是市场行为,但市场行为如果与政策引导方向背离,结果不知怎样?这至少带来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新股改革、退市制度、监管措施因此变得更加严厉的话,以创业板为代表的高估值、低成长的题材品种,将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千万不要指望创业板下跌,主板能够不跌,这只是美好的愿望,主板和创业板历来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只是跌多少、涨多少的问题。

不难想象,主导本轮行情的游资机构的投资思路势必开始挣扎,他们需要找到新的路径,至少不会与管理层的引导、监管思路发生“冲突”,这确实存在一定难度,但我们依然相信中国游资的智慧!在此之前,他们所做的恐怕是收缩战线,如果没有找到核心的持续主攻方向,市场活力和人气恐怕要大打折扣,市场的上行步伐也会出现停顿。可喜的是,周五市场出现新的变化,游资机构如此智慧,确实值得高兴。

大盘整体上行趋势应该还没有结束。我们对本轮行情几大基础性因素的看法还是乐观的,特别是此次下调存准率,我们认为具有转折性意义,去年11月底是两年多货币政策紧缩以来,首次下调存准率,由于当时外汇占款大幅减少,所以,市场所体会的政策宽松意味似乎并不明显。此次则截然不同,外汇占款今年以来出现止跌回升,此时降存准很显然有“主动放松”的意图,加上2月CPI预计将大幅回落,跌破4%的可能性很大,这将更加巩固货币宽松政策的方向,货币宽松政策从摇摆走向坚定,将对股市构成明显支持。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表示,国内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有变将成为重点。2012年国内GDP将会保持在8.5%的增长,而根据年初的数据显示,2012年CPI将维持在3%左右,2012年将是平稳过渡的一年。2012年中国股市会有很好的发展。股市问题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长期救市的政策已在管理层考虑之中,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强制上市公司分红等制度都已成为管理层思考的重点,也将成为良好发展股市的重要保障。

回顾中国过去10年的历史,如果以季度来划分的话,我们大概经历了四次比较明显的衰退周期,2001年,2004-05年,2008-09年以及2011年3季度至今(见下图)。每轮衰退的持续时间很少超过四个季度的。如果依据这样的规律,那么2012年的2-3季度可能就是复苏周期的开始。

图1:过去10年中国经济周期

对于投资基金而言,经济出现明显见底信号、CPI在下滑的末期,才是基金放胆做多的阶段,这个阶段往往是大盘主升浪的开始,这是基金投资理念所固有的习性。而我们基本上可以预判,基金和游资可以产生“合力”的时点,第一个时点是3月下旬,因为股市往往提前反映经济,3月下旬基本上可以看清楚一季度的情况,欧债的情况也会比较清楚了,此时可能产生游资、基金共同做多的情况。第二个时点是10月初,这是一个滞后反应的状况,也就是说,如果对经济过度悲观,那很可能到3季度的数据出来后,投资基金才可能真正建立起投资信心,与游资产生合力做多的局面。因此,今年不排除有两波行情的机会。

对于持续性主攻方向的选择,肯定再也无法延续前期爆炒题材股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必须要“顺应”管理层的引导思路,但主攻蓝筹又受制于资金和基金的抛售,所以,我们预计游资的持续性攻击思路可能有两个,一是价值加超跌,这其中首选地产板块。地产股长期超跌,但价值属性非常突出,在政策面即将发生拐点的背景下,价值修复动力很足。二是受国家大力扶持,即使炒作幅度偏大,也会受到监管部门的容忍,这其中首选文化传媒。结合盘面看,我们发现周五市场已经出现地产、文化传媒走强的动作,这两个板块后市将持续走强,并对市场构成支持。

上一篇: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活动安排下一篇:高中物理必修1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