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生态道德

2024-07-16

论商业生态道德(精选8篇)

论商业生态道德 篇1

论商业生态道德

商业生态道德是在拯救生态环境危机的.绿色群众运动浪潮中,适应商业生态发展模式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已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体系.加强商业生态道德建设,建立一门专门研究商业生态道德的新学科--商业生态伦理学是对时代呼唤的回应.

作 者:梁宗常 卫荣凡  作者单位:梁宗常(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南宁,530003)

卫荣凡(广西教育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刊 名:桂海论丛 英文刊名:GUI HAI TRIBUNE 年,卷(期): 20(6) 分类号:B82-058 关键词:商业   生态   道德  

论商业生态道德 篇2

一、生态道德知识的基本内涵

生态道德知识是人们在客观实践过程中, 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的, 对于大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认识, 它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的认知水平和道德评价, 同时对生态道德实践等活动,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是生态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生态道德知识的内容涵盖范围非常广泛, 简单来说, 生态道德知识应当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第一, 与生态道德直接相关的, 有关人们当下所处的生态道德环境的相关知识。例如人们对于当前社会对生态环境问题重视程度的感知, 以及人们对于当前社会成员所持的不同环境观、生态观的主观认识和评价等等。这方面的生态道德知识既包括感性形态的知识, 也包括理性形态的知识。它综合地表现为人对所处生态道德宏观社会环境的感知, 是人们进行生态道德认知的前提, 对个人生态道德知识体系的建立具有基础性意义。

第二, 关于生态道德发展规律的生态道德知识。例如人们对于如何确立正确合理的生态道德目的, 如何通过学习和实践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品质, 如何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生态道德教育水平等等, 都是人们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获得的, 有关生态道德各个层面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这种生态道德知识是对生态道德的一种更高级的认识, 具有系统性、规律性的特点。它通常是人们通过系统的学习而掌握的间接知识, 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态道德问题, 提高生态道德水平方面, 具有鲜明的工具性价值和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 作为道德主体的人关于生态道德规范、生态道德原则等生态道德范畴的认识。所谓生态道德范畴从广义上说就是人们对于各种生态道德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主观认知和把握, 例如人们基于不同的生态观、环境观、道德观而形成的, 对于生态意义上的良心、正义、义务、荣誉等不同问题的理解, 这类知识实际上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的, 在一定数量群体内形成的, 有关生态道德问题的基本社会共识, 它体现了生态道德知识的沉淀和凝结过程, 反映了一个民族或社会的道德血脉。

第四, 有关生态道德实践的经验和理论总结。生态道德经验是人们对自己在处理各种环境问题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中, 实施各种生态行为、选择及其社会效果的直接道德感受, 例如人们在生态脆弱地区, 通常以牺牲相当程度经济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生态环境, 并且根据生态环境得到维持并好转的实践效果, 来确证先前生态选择的科学性;生态道德理论认识是人们对生态道德实践经验的普遍意义和实际道德关系的总结和概括, 例如人们通过总结保护生态环境, 尤其是生态脆弱地区环境的经验, 确立了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矛盾时, 环境优先的原则,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环境优先权理论, 形成了新的环境观。

二、生态道德知识的来源

实践是人类获得道德知识的根本途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道德知识, 都是从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获得, 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深化。因此,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 人们的群体性生态道德知识从根本上讲, 来源于长期的、人与自然的互动, 以及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然而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 实践并不是一个人获得生态道德知识的唯一途径, 人们还可以通过历史传承、教育传授等方式获得生态道德知识, 而生态道德实践只是个体性生态道德知识的来源之一。

(一) 历史传承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丰富、精深的传统生态道德思想文化。对“天人合一”宇宙生成模式的认识,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使中华民族在艰辛的发展历程中, 始终保持着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文化传统。中国传统生态道德文化思想, 内容丰富, 影响深远, 为一些国内外思想家所推崇。美国哲学家罗尔斯顿指出, 西方现代思想家所寻找的尊重生态的伦理学突破口, 正是中国古代的天地人合一思想。历史传统虽然不一定能为我们提供具体的生态科学知识, 却能帮助我们提高应对生态道德问题时的智慧储备, 是个体获得生态道德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 教育传授

这是个人获得生态道德知识的主要渠道。现代社会系统的学校教育, 为一个人进入社会、适应社会提供大量科学的知识准备。就生态道德知识来讲, 学校的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德育活动, 它传授的不仅包括各种基础、感性的生态道德常识, 还包括大量抽象、系统化且构成一定知识体系的生态道德理论知识。因此现代学校教育对生态道德知识的传授更加全面、系统, 能够帮助个体在有限的时间内, 获得大量、科学、系统的生态道德知识, 为个体生态道德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有助于实现个体生态道德水平的升华。另外, 亲人、同事、朋友以及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相互的生态道德教育, 也是个体获得生态道德知识的重要渠道, 不同的个体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 将自己的生态道德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他人, 并且在传授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提高, 这种个体间教育传授的方式是相互的、长期的、有益的。

(三) 实践经验

古人曰:“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作为获得知识的最根本来源, 其基础性是其他的任何方式都不可替代的。人们通过具体的生态道德实践, 既可以获得直接、感性的生态道德知识, 又可以对之前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生态道德知识进行检验。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归结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大部分, 认识世界是“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而改造世界是“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 人们通过历史传承、教育传授、生态实践等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生态道德知识, 只有经过认识主体在生态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检验, 才能得到确证和认可, 并且最终转化为实践主体自身的自觉认识和理性知识, 构成实践主体系统生态道德知识的组成部分, 并指导其今后的生态道德实践。

三、生态道德知识的特性

生态道德知识是一切关于生态道德形成与发展规律, 关于生态道德意识、生态道德规范、生态道德实践等生态道德现象, 以及关于各种生态道德范畴的经验成果和认识成果的总结与结晶。它是涉及自然的人文知识, 具有交叉性, 与单纯的历史、文学等社会科学知识, 以及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相比较而言, 生态道德知识具有以下特点:

(一) 控制性

“从道德的发生与发展这一视角, 它内发于人的群体意识而外化于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公约, 它既以人的本能为基础, 又对人的本能中自我对立的一面加以规约。”个体具备了乱砍滥伐将破坏生态环境, 引起土地沙化, 随意捕杀野生动物, 将破坏动物间的食物链平衡, 甚至导致整个食物链的崩溃, 无节制的开采矿产资源, 最终将造成资源枯竭等等生态道德知识之后, 将会逐渐将上述知识转换为内发于人类个体的自觉意识, 并约束相关个体的实践行为, 使个体行为在生态道德知识的控制下, 朝着遵循生态道德知识指引的方向发展;而一旦整个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 对上述生态道德知识达成了基本的社会共识, 那么这些生态道德知识将外化为社会生活中被全体成员所普遍遵守的基本公约和行为规范, 具备控制整个社会全体成员行为活动的功能。因此, 生态道德知识的控制性是指它一方面具有群体控制的机能, 另一方面具有个体控制的机能。就群体而言, 它是一种制度性安排的意识形态反映;就个体而言, 它是个体行为的自我规定。

(二) 情境性

生态道德知识对人类行为的控制, 不论是对单独的个体而言, 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全体成员而言, 都不是绝对的, 其所具有的控制力与它的情境性相伴相随。生态道德知识的情境性体现在生态道德知识的存在环境之中。比如生态道德规范的制度性规定是生态道德知识控制性的表现, 但生态道德规范在具体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中, 是通过具体的道德选择而体现的。人们通过历史传承、教育传授和实践经验积累等多种方式, 具备了一定的生态道德知识, 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并未就此结束, 而生态道德知识作用的体现和发挥, 也要依赖于其在具体生态道德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和检验。同样的生态道德知识, 在不同的生态道德实践情境中, 其体现作用的方式和发挥的功能可能是不同的。例如人们通过学习和宣传, 认识到整个生物界是一个以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为基础的大系统, 任何个别物种数量的过度增加或减少, 都有可能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甚至崩溃, 由此人们便具备了积极保护环境, 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的生态道德知识, 但是这种生态道德知识作用的体现和发挥, 还有依赖于具体的生态道德实践。当人们主动保护濒临灭绝的濒危物种时, 生态道德知识便以主动、积极的方式, 发挥其维护生态平衡的正面功能, 而当人们过度捕猎造成某种物种灭绝, 进而破坏了生态平衡时, 生态道德知识则是以被动、消极的方式, 体现其警示功能, 防止同类行为的重演。因此, 不同的生态道德情境, 决定了生态道德知识发挥作用的方式, 体现了生态道德知识不同的功能, 情境性是生态道德知识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 发展性

生态道德是一个社会性概念,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生态道德观念, 即使在相同或类似的社会发展阶段, 受到其他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生态道德观念。同时, 生态道德也是一个体现强烈主观性的概念, 不同的道德主体, 其具有的生态道德观念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 生态道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 在不同的道德主体身上, 生态道德也在随着各种影响因素的不断变化而发展变化。对群体性生态道德知识而言, 其具有的发展性特征, 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实践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生态道德知识体系是开放式的, 它会不断从其他主体的生态道德知识体系中, 寻找对自己有益的内容并转化为自身体系的一部分, 例如在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 人们可能基于盲目的动物崇拜或神灵崇拜, 而自觉限制或禁止对某些动物的捕猎行为, 从而在客观上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但是随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提高, 人们逐渐掌握了生态系统平衡的客观规律, 并基于对生态规律的尊重, 而自觉地限制或禁止捕猎行为, 虽然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 人们基于不同的原因, 都采取了能够保护生态平衡的客观行为, 但是由于其生态道德知识生成的基础不同, 我们应将后一种生态道德知识视作对前一种生态道德知识的超越和发展;对个体性的生态道德知识而言, 其发展性则主要是由于个体的生态道德知识体系总是不断发展的, 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长、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自身心智的发展以及生态道德实践活动的磨炼, 个体的生态道德知识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 例如在孩提时代, 我们从父母身上学到了不能乱扔垃圾, 通过媒体宣传, 我们学到了将垃圾分为不同的种类分别收集, 通过学校教育, 我们学到了生产生活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 会对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 而通过开办工厂等具体的生态实践活动, 我们学到了在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生产项目之前, 必须进行复杂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在整个人生的成长过程中, 每个个体的生态道德知识都是随着年龄、阅历、经验等因素的不断积累而不断提高, 并在生态实践活动中不断检验发展的。

四、生态道德知识的内化

生态道德知识的内化, 是将外在于人类个体的生态道德知识, 转化为人类自身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认识的过程, 是提高社会成员个体和整个社会的生态道德水平, 推进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生态道德知识的内化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循。尤其是对于生态道德知识的教育者来说, 掌握生态道德知识内化的一般规律, 对提高受教育者对生态道德知识的内化效果, 进而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生态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 对生态道德知识的接收是生态道德知识内化的起点和前提。生态道德知识是一种信息, 对它的接收是指信息接收者收到包含生态道德知识的信息, 并使之在头脑中停留。在这一过程中, 由于信息接收者的兴趣、注意力等因素的差别, 不同的信息接收者收到的信息量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有的人可能接受了该次传输的全部或者大部分生态道德知识信息, 而有的人却可能只接受了其中的少部分信息。这就要求生态道德知识的传授者, 在对生态道德知识进行信息输出的过程中, 掌握三个适度原则:一是生态道德知识传授的信息量要适度。信息量过低, 对信息接收者的生态道德知识内化起不到足够的刺激, 信息量过高, 则会使接收者出现接收疲态;二是生态道德知识传授的速度要适度。过快或过慢传输速度, 都有可能影响接收者对生态道德知识的接受量和接受程度;三是生态道德知识传授的内容层次要适度。生态道德知识传授者输出的知识, 必须与接受者的既有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思想觉悟水平相当。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每一次生态道德知识的传授, 都能为受教育者最大量地接收, 从而为生态道德知识的内化打好基础。

其次, 对生态道德知识的重新整合, 是生态道德知识内化的实质性环节。对所接受的生态道德知识进行重新整合, 是个体对自身生态道德知识体系的创造性重构。内化绝不是对所接收的生态道德知识不加分析的全盘承认, 而一定要在内化的过程中, 加入个人对所接收的生态道德知识的分析、评价, 也只有这样, 原本属于公共知识系统的生态道德知识才能够被内化为个人所有。对生态道德知识重新整合的过程, 包括对生态道德知识的选择、阐释和重组等几个前后相继的步骤。对接收到的生态道德知识进行选择, 是个体生态道德知识整合的客观需要。一般来说人们总是根据自身的现实或者潜在需要来进行选择。这就要求在生态道德知识的传授过程中, 传授者必须注重挖掘受教育者的自身需求, 并且从需求出发确定生态道德知识的传授内容, 这样一方面容易引起受教育者情感上的共鸣, 另一方面更利于激发他们对生态道德知识的内在渴望, 强化生态道德知识内化的内在动力。对选择的生态道德知识进行阐释, 是为生态道德知识整合准备“材料”的过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生态道德知识内化的过程, 也就是解决新的生态道德知识与个体既有生态道德知识之间的差异与矛盾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矛盾不是指生态道德知识之间的相互否定, 而是指建筑在认识主体既有生态道德知识之上的生态道德认知能力, 与新的生态道德知识所包含的要求还不相匹配、不协调的情况。因此生态道德知识内化过程中, 对生态道德知识的重组是否能够成功, 取决于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经验水平、接受能力等因素, 与所要阐释的生态道德知识层次是否匹配、是否相宜。这就要求生态道德知识的传授, 必须重视受教育者的个体性差异, 以及其所处的不同的成长发展阶段, 要在生态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张力,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生态道德知识内化的顺利进行, 实现对个人和整个社会生态道德水平的提升。

最后, 对生态道德知识的内化, 不是经过一个整合过程就能够完成的。生态道德知识的内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反馈是使内化过程连续运行的重要机制。人对生态道德知识进行个体化的整合后, 将会影响其具体的生态道德实践行为。在具体的生态道德实践行为被实施后, 人们会根据行动的结果或者环境、条件的改变, 进行新的判断和考量, 并以此调节内在观念或后继行为, 这就是生态道德知识内化过程中的反馈环节。只有经过如此反复直到实现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 我们才最终完成了生态道德知识内化的整个过程。这说明生态道德知识的传播者, 可以通过真理性的引导对受教育者加以启发, 以自身榜样的力量促使受教育者主动效仿, 通过对生态道德知识的表面重复达到记忆的强化等等方式, 根据反馈环节提供的信息, 对生态道德知识的内化过程进行干预, 进而实现生态道德知识内化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润智:《力量就是知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论商业生态道德 篇3

■商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一)商业道德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

众所周知,商业道德是一种具有隐性实效的高尚行为准则,它要求买卖双方或多方在进行平等的商品交换获取合法利益的同时具有公平竞争的前提。就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来看,我国经济市场正处于萌芽状态,各种相关商业交易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因此,在市场的交易中,买卖双方以“商业道德”准则为准绳,来弥补法的缺失。但是商场利益的浪潮中,面对丰厚的经济利益回报,绝不能沦丧道德伦理,要时刻牢记“利”、“义”两全,杜绝损人利己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商业道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质量的保证

商业文化环境中的商业道德建设,即:在商场文化环境中,各市场经营主体以及所有的企业员工都要具备商业交易职业道德;如,商品质量的保证、服务质量的保证、商品或企业管理质量的保证以及生产、销售环境的良性竞争保证等。拿商品质量来说,其是消费者接触最多、购买最多,也是商家利益收益的主导因素,因此,商家在对各种消费品的生产、经营中必须要以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最大化满足消费者的消费要求,在保质保量的商品最终交易中获得双方双赢。由于生产原因或其他原因导致商品规格的不符或有误差,这样的商品绝不能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如果由于一些特殊原因,使不合格商品流通于市场,使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厂家必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给以弥补。

(三)商业道德是提高社会精神文明是必要条件

商业文化环境中,商业的职业道德遵守是组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于经济生活也越发依赖,越来越多的人们以商品交换作为生活的依附。可以说,当前经济市场体制中的商品交换犹如具有连接作用的桥梁和枢纽,将人们的生活方方面面潜入到市场体制中。而商业活动像窗口一样展示着各类人的心态,展示着社会风尚,因此,提高商业职业道德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商业文化中的商业道德—诚信思想

(一)总看中国商业环境的发展史,其最早的商业道德诚信思想是由社会伦理思想演变而来,由于其缺少以“法”作为交易保障的契约组织形式,最后导致了商业环境中买卖双方价值观的本末倒置和商业行为的扭曲。如,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由于该国家契约效力的严格,当消费者在商品交易中感觉到自己的利益被侵害,则他首先会想到通过法律手段来捍卫自己的权力;而那些国家为了保障公民的合法消费权益,在这些行为发生之前他们的相关法律和监督机构就已做到未雨绸缪的准备,以最低的成本、最迅速的速度为之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其具有的合法权益。而作为侵害了消费者权益的经销商在面对此类消费者的投诉时,也会在弄清事实后,承担和赔偿对消费者造成的不同程度伤害。而在我国,这种情况的遇见有如家常便饭,消费者在发觉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以后,虽具有自我保护意识,但无法从所购买的商品契约中换取最大化的利益赔偿。但在实际中,当自己发觉消费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往往实行“自给自足的口头安慰”不了了事,“自认倒霉”、“算花钱买个教训”等等退缩心理,大大增大了那些不法商人的胆大妄为。根据有关事实新闻报导:某消费者在商场购置了一台xx厂生产的名牌微波炉,其家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产品自身的问题发生爆炸,使用者也相继身亡。其家人竟然不采取法律手段追究该名牌微波炉生产厂家的责任。而是在找到厂家进行补偿谈判时,竟是一副恳求状态,而该名牌微波炉生产厂家只以千元人民币将这件事遮掩。

(二)如果我们把诚信理解为一种契约关系,那么,它就应当是一种义务、一种服务,而不是“恩赐”,更不应是橱窗里的陈列品.如,国内著名企业A,在于员工讲述东方与西方两者不同的文化差异时举了个这样的例子:

在国外某商场内的取货架上摆了一瓶易碎的香水,导致一名顾客在挑选其他商品时不小心将这瓶香水打碎。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或者我们身边,可能大部分人都会向该商店道歉,并支付由于自己的行为给商店所带来的损失赔偿,但是那家外国商店的做法正好与我们相反。其不但没有斥责该顾客,反而自己还向顾客道歉,在此次教训的吸取下,对该商品的各种物品做了一个完善的摆放法。该商场的做法,另我们感到不可思议,本文认为他这么做的根本原因,就是他所信仰的“服务哲学”。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谋求的是顾客对自身的信任,商场既然未能尽到服务的尽职尽责,他对消费者表达歉意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一事例不仅对于国内某些行当依然很盛的“官商”习气很有警惕作用,而且对于哪些在多种场合炫耀“诚信”,实际上却将之大打折扣的商界人士也应该是一种教育。

■当前商业文化环境中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反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但这一现状在为企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的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竞争机制的变幻莫测,在此前愈演愈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新企业的不断涌现充斥着市场的竞争的烟火,每天都上演着新企业的兴起和落后企业的衰败,企业的沉浮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天都在这风云莫测的市场竞争中愈演愈烈。它们的生死与兴衰主宰着当今市场经济的稳步向前。企业作为一个微观经济活动的存在,是一种经济组织。它们存在的目的不外乎在这波涛汹涌的商海中存在并求得发展,获取较多的利润。在这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有些企业变得摇摇欲坠、岌岌可危,随时可能发生破产等严重的后果,而有些企业则可以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历经种种劫难,最后在大风大浪中稳步前行、长盛不衰。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企业像点燃的烟花一样,经历了飞速增长而达到瞬间绽放但又迅速坠落后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nlc202309010511

怎样才能使众多的企业摆脱兴起、繁盛、衰败、消失的轮回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怎样使历经百年甚至是几百年还稳步发展、基业长青的企业的数量大大提升?怎样实现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如今这些问题不但已经引起了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企业衰败、破产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企业的商业道德建设。只有高度重视并落实企业的商业道德建设,企业才能破茧成蝶,历经沉浮而经久不衰,最后实现可持续发展。

商家在面对着风云突变的全球化紧迫经济竞争市场形势中,为了博一生存之席,必须在众多参与和竞争的同行中脱颖而出,在一种具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下求得进一步发展;在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商业责任、法律责任承担中,消费者也随之提出了更高、更强的产品消费要求。因此,在进行商业交易过程中,企业的商业道德是一直未改变的经营管理战略,将诚信置于企业自始至终的生产决策,将道德建设融入到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骤中,使企业制度在公平、公正的道德伦理构建中,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发挥其应有之义。

■加强当代中国商业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面对商业道德严重缺失的现状,社会和个人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缺乏商业道德的严重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推进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溶入观,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这一论述从战略高度来讲,其阐述了加强得到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我国企业已经开始对加强当代中国商业道德建设提出了具体措施。

■总结

在商业文化环境中,商业道德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其已经从一个点上升到了一个系列,而且是第一因素、主要系列。毋庸置疑,企业的运行是以利润的回收为根本,那么企业为了这个目标的尽早实现、尽多实现来将其作为终身奋斗目标也是无可厚非的,这并不是说,企业的盈利与企业的服务两者是相互对立的,更谈不上具有重要性的排名。在法学中,“诚信”是一种要约,是义务的表现,商家只有兢兢业业的完成了这一步,说明利润的获得才是理性的。任何希望不尽义务而享有盈利的奢望在一个充分市场化的社会里都不可能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而持久地维系下去。从这一意义的根本来说,诚信商业道德顺理成章的上升为服务的第一任务,企业要想在商场的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通过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商品和服务,在一个赏心悦目、安全整洁的消费环境中,为顾客提供完善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形成固定的客源,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

商业道德规范 篇4

1.目的本商业行为和道德规范用以制止不道德行为,并且促进:诚实和道德的行为,包括个人与职业之间实质和表面上的利益冲突的道德处理。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必须严格遵守;若员工违反本准则,他/她将会面临纪律处分,直至被终止雇佣协议;因此,每一位员工都有责任理解并遵照执行。

3.职责

3.1企管办负责制定和实施公司商业道德规范的政策,定期调查评估政策的效果。

4.工作程序

4.1公司每一位同仁,无论身处何地,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诚实和正直,不做任何妥协。商业道德和人品道德没有区别,两方面都必须保持高标准。作为公司的员工,无论本地风俗什么样,都应坚持最高的道德标准。

4.2道德规范指判断善和恶、正当和不正当、正义和非正义、荣和辱、诚实和虚伪、权利和义务等道德准则。

4.3在与同事、与客户、与供应商以及所有第三方打交道的时候,员工都应诚实和道德;公司不参与相关企业联合的非法行为,禁止同行业结盟以提高或压低材料的价格,做欺骗客户和社会的行为,社会任何人员均有权利和义务揭发批评这种行为。

4.4公司明确规定禁止员工不得以任何手法收取客户或供应商提供的回扣、佣金等其他

形式的非法报酬,亦不得向与公司有业务住来之人员贿赂,一经发现,将以法律程序处理。

4.5公司任何员工均有权利向公司高层报告员工的不道德行为,公司将承诺为报告者提

供身份保护或适当的奖励。

4.6你必须尊重你的同事、下属和第三方的权利,不得有歧视、侮辱、诽谤等行为。无

论年龄、种族、性别、性倾向、肤色、信仰、宗教、发源国、婚姻、残障,每个人都应赋

予平等的权利。

4.7公司定期与员工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沟通,确保员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大众、奉献社会的意识的提高。

4.8本公司基本的道德规范如下:

4.8.1不去伤害他人;

4.8.2不干扰别人的工作;

4.8.3不窥探别人的文件;

4.8.4不偷窃;

4.8.5不盗用别人的智力成果;

4.8.6要诚实可靠;

4.8.7要公正并且不采取歧视性行为;

4.8.8尊重他(她)人的隐私;

4.8.9保守秘密;

4.8.10公司确保员工私人档案保管、不泄密,以保障员工隐私权;

4.8.11对员工道德方面的异差行为应及以予以制止并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培训;

4.8.12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

4.9利益冲突

4.9.1利益冲突的确认:当员工个人利益以任何形式干涉到公司整体利益时,利益冲突就

发生了,员工应积极避免个人利益影响员工实现公司整体利益的能力,一般而言,以下所

述应视为利益冲突:

4.9.1.1商业竞争:任何员工在职期间都不能应聘于其他与本公司有竞争行为的公司;

4.9.1.2公司机会:任何员工都不能运用公司财产、信息或其在公司的职位来谋求本应属

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若员工通过利用公司的财产、信息和其在公司的职位,可以获取公司

经营范围之内的商机,则员工在追求自身发展机会前,应首先把商业机会让予本公司;

4.9.1.3财政利益:任何员工既不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其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享有其他商业机构的财政利益(权益或其他),若此种财政利益会影响员工在公司的义务和责任表现;亦不能投入其工作时间于其他事务以获得此种财政利益;任何员工不能享有与本公司有竞争业务的公司的权益;若员工职责包括管理和监督与其他公司有业务往来的事务,则不可享有该公司的权益;

4.9.1.4贷款及其他财务交易:任何员工都不能从本公司的重大客户、供应商或竞争者处获得贷款,或个人债务担保,或签署任何私人财务交易;此方针并不禁止与认可银行或其他财务机构发生的长期交易。

4.9.2 利益冲突的披露:公司要求员工必须充分披露任何可能引起利益冲突的情形。若您察觉到存在利益冲突,或者其他人认为的利益冲突,您必须立即向上级领导进行逐级汇报;

4.9.3利益相关方关系处理原则:“利益相关方关系”是指员工与客户、商业合作伙伴、竞争者、监管者以及其他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员工应遵循公平原则对待客户、商业合作伙伴、竞争者、监管者以及其他员工。

4.9.4家庭成员和效应:工作场所之外的家庭成员的行为可能会引起利益冲突,因为他们可能会影响员工以公司的名义做决定时的主观性。若员工的家庭成员有兴趣与公司做生意,则是否开始或继续这种生意关系的标准和条件,在相似情况下,必须次于欲与公司发生生意往来的其他没有联系的公司。员工应向其主管或公司最高管理层汇报任何牵涉到其家庭成员可能引发的利益冲突。本规范中所述的“家庭成员”或“你家庭的成员”包括你的配偶,兄弟,姐妹和父母,亲家和子女。

4.10礼品和娱乐

4.10.1礼品的给予和收取是普通的商业行为。适当的商业礼品和娱乐是受人欢迎的礼仪,用以建立生意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和了解。但是礼品和娱乐决不能左右员工做出客观和公正的商业决定。

4.10.2很好地判断此界限是员工的责任。一般而言,员工在商业行为或政府决策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提供或接受不正当现金、礼品或娱乐,若礼品和娱乐没有成为任何特殊商业决定的诱因,则员工可以从客户或供应商那里接受或给予它们。

4.10.3员工只能接受适当的礼品。我们鼓励员工上交应由公司接受的礼品,接受同一合作伙伴的的礼品每个季度不得超过RMB200元。我们并不强制要求上交小额礼品,但

超过RMB200元的礼品必须立刻上交公司企管办。

4.10.4与政府官员打交道通常和普通个人打交道不同,政府严格禁止其雇员接受任何形式的赠与,包括宴请和娱乐,任何员工不得为了业务需要贿赂政府官员或政府人员,任何员工必须严加注意并严格遵守这些规定。

4.10.5公司的商业行为建立在“公正交易”的基础之上,应向合作方通报公司的商业道德规范,任何员工应执行公司《反腐败反贿赂控制程序》,都不可接受贿赂、贿赂他人,或者暗地接受佣金及其他个人利益。任何和赠送、收取贿赂、回扣有关的活动都应立即终止,并报告给相关的管理人员。回扣或贿赂包括任何形式意图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更好待遇的行为。公司确保员工如果拒绝参与由业务产生的受贿或回扣,并不会受到降级处罚或其他不良后果,即使这一行为可能导致公司失去业务。

4.11公司资产的保护和使用

4.11.1员工应保护公司的资产并保证它们仅作为合法的商业目的作有效地使用,因此,疏忽和浪费对公司的利润有着直接的影响;公司资产和资金的使用,无论是为了个人所得还是任何非法或者不当目的,都是被严厉禁止的。

4.11.2为了保证对公司资产的保护和适当使用,每个员工都应:

4.11.2.1多加关心公司财产以防遭遇偷窃,损害和滥用;

4.11.2.2迅速汇报真实的或者可疑的偷窃,损害和滥用公司财产的行为;

4.11.2.3维护所有电子规划、数据、通信及书面文件以防他人不当使用;

4.11.2.4公司财产仅供合法的商业目的使用。

4.12知识产权和保密

4.12.1员工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或通过使用公司的资料和技术资源取得的所有发明、创造性作品、电脑软件、技术或者商业秘密,都应视作公司财产。

4.12.2公司贯彻严格的保密政策,对开展业务时取得的客户、供应商及其他方的信息必须保密;员工被雇用期间,必须遵守所有书面或非书面的保密规则和政策,并且履行适用于其本人的保密义务和责任。

4.12.3除履行与自己职位有关的责任之外,在没有获得公司事先批准的情况下,员工既不应披露、发布或出版商业机密或公司的其他机密性商业信息,也不能使用其职责之外的机密信息。

4.12.4即便于工作之外,员工必须保持警惕,禁止披露公司或者公司合作伙伴的重要信息。

4.12.5员工保密职责在员工与公司终止雇用关系后依然生效,直到公司对外披露这些信息。

4.12.6终止合同时,员工必须返还公司所有财产,包括各类形式的机密信息,不允许保留副本。

4.13竞争和公平交易: 本公司寻求公平和诚实地超越我们的竞争对手。本公司通过卓越的表现而非不道德或非法的商业行为来寻求竞争优势。窃取专利信息、处理未经所有者同意而获得的交易秘密信息,或诱使其他公司的现在或过去的雇员披露该等信息皆被禁止。每位员工和职员尽力尊重并公平对待公司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和员工的权利。任何员工或职员都不可通过操纵、隐藏、滥用特权信息、误传重大事实或其他非法的交易行为向他人获取不合理的利益。

4.14违反规范

4.14.1所有员工都有责任报告任何已知或怀疑的违规行为,包括违反法律、法规、准则和公司政策。此行为并非对他人的不忠表现,恰恰保护了公司和员工的名声和信誉。

4.14.2若知道或者怀疑某种违反本规范的行为,员工有责任立即向公司管理层报告此违规行为,公司会敏感且谨慎地对待所有这些疑问和汇报。

4.14.3公司严禁泄露检举人的姓名、部门、公司名称等情况,严禁将举报情况透露给被举报人或者部门,调查核实情况时,不得出示检举材料原件或者复印件,不得暴露检举人,对匿名的检举书信及材料,不得鉴定笔迹,检举材料不得随意对外借阅。在法律和公司的需要下调查您提出的问题。

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的道德习题 篇5

 对内伦理关系:企业资方与员工,即劳资双方关系

 对外伦理关系: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①对政府的关系 ②环境

③消费者 ④其他企业 ⑤自身)

二、如何理解伦理与道德的关系

伦理:包含双重含义:一是指人与人、人与相关事物的客观关系;二是指这关系之理。道德:指规律、法则、关系之理给人提出心性、品行的规范要求,又指将这种规范要求内化于心、得道于己而形成个人品行、品德。

伦理和道德存在着密切关系,伦理比道德的范围更宽,包含了道德,两者关系如下:  伦理是客观的社会关系事实

 伦理是包含价值“应当”的客观要求

 道德是伦理发展中的一个环节

三、名词解释:公正论的自由原则和差异原则

 自由原则:是指在不影响他人行使同样权利的前提下,让社会每一成员尽可能多地

享受自由。自由原则强调每一社会成员都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有权享受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的平等待遇。

 差异原则:指社会、经济中若有不平等,应使社会最底层获得最大利益。根据差异

原则,企业不能凭借在交换中的优势地位,损害别人的利益换取自身利益,尤其不能恃强凌弱。

四、简述国内三次诚信危机及其对职业道德建设的影响

 第 一 次“诚信危机:

① 深圳原野。1992年案发:1989——1991采取虚列收入,隐匿支出、少摊损失、少计提折 旧等方法,“制造”利润7740万元:外方“空手套白狼”,凭空控股,转移资金,淘空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撤销,注册会计师吊销资格:“深圳原野”改组为“世纪星源”;外方有关人员追捕归案。

② 长城案件。1993年案发:长城公司十亿非法集资诈骗案。中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不实的报告。长城公司破产;沈太福枪毙;中诚事务所连同13家分所撤销,会计师判刑。

 第 二 次“诚信危机”

①琼民源案件。1997年案发:琼民源在1996年年报中,虚构收入5.66亿,虚构利润5.4亿虚增资本公积6.57亿,影响深圳股市市值28亿。朱总理说:这是建国以来最大的证券诈骗案;又是严重的政洽事件。1998年处理:董事长、财务主管进监狱;“琼民源”改组为“中关村”。办理审计业务的海南中华所撤销,其注册会计师注销资格;签字的北京中华所停止执行证券业务半年(最后改制并入中瑞会计师事务所,签字的注册会计师禁止执行证券期货业务三年。②东锅案件。1998年案发56张假银行进账单,虚构利润1.23亿进行包装,修改审计时间从1994年改为1992年,骗取上市:东锅公司采取送原始股票的手法,拉拢有关部门、单位涉及 从中央到地方一百多名干部:当地政府下令“各方密切配合”,“争取上市”,从当地政府到财政、国资、银行、中介机构等形成一个完整的“造假公司”。处理结果:东锅董事会土要成员判刑,事务所解散,签字会计师取消CPA资格。

 第三次“诚信危机”

① 郑百文”:第三次诚信危机的信号。“郑百文”公司上市前采取虚提返利,少计费用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虚增利润1908万元,并据此制定作了虚假上市中报材料:上市后三年

采取虚提返利、费用挂账、无依据冲减成本及费用、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累计虚增利润14390万元。此外,该公司股本金不实,上市公告书存在重大遗漏,年报信息披露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人遗漏。

② “银广夏”第三次诚信危机的顶峰。银广夏通过伪造购购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股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为1.78亿元,2000年为5.67亿元。公司三个主要负责人刑事拘留,出具审计报告的中天勤事务所被吊销资格,两名签字会计师刑事拘留。

 总结:

三次诚信危机在我国掀起了轩然大波,朱镕基总理对所有会计人员提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要求。进一步引起了国人对会计造假问题的极大关注。加强诚信教育,有效遏制会计造假行为,己成为社会各界对会计工作的一项迫切要求。

五、当前国内会计职业道德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存在的不足

 内容:

1、重视对职业道德的内在主体性内容的研究

2、关注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3、关注于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4、集中于特定行业或领域的职业道德研究

 不足:

1、系统研究较少

2、支撑理论研究不足

3、缺乏对职业道德理论本身的深层论述

4、有关职业道德制成层面的研究较为薄弱

5、有些研究仅是将职业道德作为到的内容的一个方面

6、有些研究仅是对某一特定行业的职业道德进行一定研究

六、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主要区别

 性质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反映统治者的意志和愿望,通过国家机器强制执行,具有很强的他律性;而会计职业道德很多来自于职业习惯和约定俗成,主要依靠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性,自愿地执行,并依靠社会舆论和良心来实现,具有很强的自律性。

作用范围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侧重于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和结果合法化,具有很强的客观性。会计职业道德不仅是要求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还要调整会计人员内在的精神世界,其调节的范围远比法律广泛。

 表现形式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是通过一定的程序由国家立法部门或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其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正式形成文字和成文条款;而会计职业道德源自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活和职业实践,日积月累、约定俗成,其表现形式既有明确成文的规定,也有不成文的只存在于会计人员内心的意识和信念。

 实施保障机制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既有国家法律相应的要求,又需要会计人员的自觉遵守。

七、商品交换的伦理基础是什么?

自由、平等、所有权是商品交换的伦理基础,却少了这个基础商品交换就不能正常进行。

 自由与限制:在商品交换活动中,商品所有者必须是独立自由的主体,必须具有独

立的人格,自由的决定是否与他人进行交换,与谁进行交换。所以自由是交换的前提,是交换伦理关系的最重要内容。

平等与互利:交换的本质是互利的,而互利又是通过等价交换实现的,等价交换的前提是所有者的平等。没有交换主体的平等,没有交换行为的平等,交换就不会发生,那么商品经济就不会存在。

 所有权:所有权是商品交换的最根本基础,商品交换主体如果没有对物的所有权,自由的交换就不会存在。

八、公正原则的核心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公正,是指给予每个人应得的利益,对可以等同的人或事物平等对待,对不可等同的人或事物区别对待。公正也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等利”或“等害”交换。它的核心是均衡和合理,说到底就是社会成员之间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公正原则有很多具体表现形式,最核心的是分配性公正,此外还有补偿性公正、惩罚性公正、制度性公正、交换性公正。

九、简述道德的经济功能

 道德是节约交易费用的工具;

 良好的道德能有效地淡化机会主义行为;

 道德能减少强制执行法律的费用以及实施其他制度的费用。

十、中注协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规定的职业道德内容有哪几个方面?

 职业品德

 职业纪律

 职业责任

 专业胜任能力

十一、对比经济人假设、道德人假设和社会人假设的内涵

 经济人假设内涵

经济人是指立足于自身利益、能够在自己所处的经济环境中进行理性分析、善于选择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人。经济学家们赋予经济人如下秉性:

1、经济人是自利的;

2、经济人具有完全信息;

3、经济人是理性的,以自我效用最大化为选择的终极目标;

4、经济人这一概念不涉及价值判断。

 道德人假设内涵

道德人是指遵循一定社会时期的伦理原则并努力践行的人。道德人是相对于经济人提出的,也有着比经济人更为复杂的特征:

1、与经济人“人性恶”的人性假设相对照,道德人是以“人性善”为人性假设的;

2、相对于经济人的利己基本属性,利他应是道德人的基本属性。道德人也是可以利己的,但其底线伦理应是不损人。

3、符合主流社会道德精神。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时期,主流道德是不同的,道德人的行为模式须适时地符合;

4、道德人既有自律又需他律;

5、道德人有理性,更有情感。

 社会人假设的内涵

1、每个人均是社会人,除物质因素外,社会心理等因素也影响着人的积极性;

2、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士气,而员工的士气主要取决于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是

否协调;

3、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群体,他们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对其成员影响很大;

4、领导者要善于了解和倾听员工的意见和要求,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和非正式组织的社

会需要取得平衡。

十二、简述社会人假设内含的管理策略

1、管理者不能只关注完成任务,而应把关注重点放在关心人和满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者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而更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

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

3、在实际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4、管理者的只能也应有所改变,他们不应指向于制定计划、组织工序、检验产品,而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发挥联络人的作用;

5、提出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

十三、市场经济的四大特点

 本位性

 重利性

 竞争性

 交换性

十四、法律执行成本对职业道德的影响

法律执行成本主要内容是诉讼成本,包括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两部分。有形成本主要包括诉讼成本、律师费、车马费、误工费、取证必要开支。无形成本主要是指时间、精力和情感。法律执行成本过高往往会导致法律规范无法切实运用到实际案例中,造成从业人员无视法律的相关限制,从而造成职业道德的缺失。

十五、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下设的会计师国际道德准则理事会于2009年7月发布修订的《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有哪些新变化?

1、将独立性要求从上市公司审计师扩展到所有涉及公司利益实体的审计师;

2、对事务所特定员工跳槽至涉及公众利益的审计客户并担任特定值为,做出冷却期的要

求;

3、将合伙人轮换要求扩展至所有关键审计合伙人;

4、强化对审计客户提供非鉴证服务的部分规定;

5、如果对某一涉及公众利益的审计客户的全部收费连续两年超过事务所全部收费的15%,要求在发表审计意见之前或之后进行复核;

6、禁止将关键审计合伙人的薪酬或业绩评价与其想审计客户推销的非鉴证服务直接挂钩。

十六、会计职业道德的职能

1、调节职能

2、导向职能

3、教育职能

4、认识职能

5、促进职能

十七、基于企业权力理论的社会责任观点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基于企业权力理论的CSR理论观点:企业过度膨胀的权力导致了外部有关方的不安和需要保护,或需要额外的关注,因而这些有关方,特别是政府,给企业施加压力,导致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十八、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有哪些?

 对员工

企业对员工履行的社会责任, 体现在员工的福利待遇和安全及为培养员工所耗费的财力物力上。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越高, 其知名度越高, 得到社会的认可和留住的人才越多。

1、企业员工福利待遇和安全评价指标。如小时工资率、工资支付率、员工工资增长率、社

保提取率、员工伤亡率等;

2、企业员工培养教育评价指标。如人力资本投入水平、人力资本维持能力、员工人均年教

育经费等。

 对消费者

如产品合格率、准时交货率、产品退货率、产品返修率、消费者投诉率等。

 企业环保和生态责任

环保投资率、环保经费占收入的比重、环保经费增长率、单位收入材料消耗量、单位收入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量、材料用废率、单位收入耗能(水)量、单位收入排废量等  对政府及其他社会责任

税赋比率、税款上缴率、就业贡献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捐赠收入比率、社会捐助率等

十九、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的防范措施?

 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1、会计师事务所领导层强调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重要性;

2、会计师事务所领导层倡导鉴证业务项目组成员维护公众利益;

3、实施和监控项目质量控制的政策和程序;

4、制定有关政策,以识别对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威胁、评价这些威胁的重要程度、采取防范措施以消除威胁或将其将至可接受水平。如果无法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应当终止业务约定或拒绝接受业务委托;

5、制定要求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内部政策和程序;

6、制定有关政策和程序,以识别会计师事务所或项目组成员与客户之间的利益或关

系;

7、制定有关政策或程序,以监控和管理对来源于某一客户的收入的依赖程度;

8、当向鉴证客户提供非鉴证服务时,分派不同的合伙人和项目组,冰箱不同的上级报

告工作;

9、制定有关政策和程序,以防止项目组以外的人员对业务结果产生不当影响;

10.及时与所有合伙人和专业人员沟通会计师事务所的政策和程序及其变化情况,并就这些政策和程序进行适当的培训与教育;

11.指定高级管理人员负责监督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系统是否适当运行;

12、向合伙人和专业人员提出鉴证客户和关联实体的名单,要求与其保持独立性;

13、建立奖惩机制,以促进遵循政策和程序;

14、公开相关政策和程序,以鼓励和授权员工向会计师事务所的高层反映遵循职业道德进本原则方面的问题。

 具体业务

1、由未涉及非鉴证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复核已执行的非鉴证业务工作,或在必要时提供

建议;

2、由鉴证业务项目组以外的注册会计师复核已执行的鉴证业务,或在必要时提供建

议;

3、向客户的独立董事、行业监管机构或其他会员等独立第三方咨询;

4、与客户治理层讨论职业道德问题;

5、向客户治理层披露服务性质和收费金额;

6、请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执行或重新执行部分业务;

7、轮换鉴证业务项目组高级员工。

 客户内部系统和程序

1、客户要求由其管理层以外的人员批准聘请某一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业务;

2、客户拥有具备经验和资历的、能够胜任管理决策工作的人员;

3、客户执行了能够保证对非鉴证业务委托作出客观选择的内部程序;

4、客户拥有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提供适当监督和沟通的治理结构。

二十、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的关系

会计法是为了调整和处理会计工作和各方面关系而制定颁布的法律、法令、条例的总称。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一样,都是由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都为经济基础服务,有着明显的阶级性,两者都是调整会计工作中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及体育集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两者的目的和内容具有一致性:  目的:两者都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

 内容:社会主义会计法所禁止的行为,往往也是社会主义会计职业道德所谴责的行为;

社会主义会计法所鼓励的行为,也是社会主义会计职业道德所倡导的行为。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也有区别:

1、两者调整的层次范围不同;

2、会计职业道德作用的领域、规定的范围较会计法广泛;

3、两者调整的手段、方法不同。

商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中英文 篇6

China Distance Education Holdings Limited、其子公司及合并附属机构(下文统称“公司”)接纳本商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下文简称“准则”)作为公司价值的体现,并为公司决策提供框架。公司一直致力于高标准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公司致力于作为良好法人开展工作并遵循所有适用于公司或公司业务行为的法律法规。准则将管理公司员工之间的关系,包括董事和工作人员(下文统称“员工”),以及公司客户、供应商、股东、竞争者,以及公司营业地所处的社区等。

1. Application of the Code.

The Code applies to each Employee and must be strictly observed. If an Employee fails to observe the Code, he or she may face disciplinary action, up to and including termination. Therefore each Employee individually is responsible to understand the Code and to act in accordance with it. The Code is not intended to cover every applicable law, rule or regulation or to provide answers to all questions that may arise. Therefore in addition to observing the Code, an Employee must use good judgment in assessing whether any given action is ethical or otherwise constitutes good business conduct. From time to time an Employee may also be required to seek guidance from others with respect to the appropriate course of conduct in a given situation. If an Employee has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any law, rule, regulation, or principle discussed in the Code which may govern business conduct, he or she should contact a supervisor, or the Corporate Legal Department.

准则的适用范围。

本准则适用于所有员工,必须严格遵守。若员工违反本准则,他/她将会面临纪律处分,直至被终止雇佣协议。因此,每一位员工都有责任理解本准则并遵照执行。本准则无意取代任何相关的适用法律、条例、规章,也不可能解决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为此,除了本准则,员工必须在评判其任何行为是否符合职业道德或在其他方面是否构成有益的商业行为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员工有可能随时需要就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的行为是否恰当向别人寻求帮助。若员工在与管理商业行为有关的法律、条例、法规或本准则中讨论的原则等存在疑问,他/她应与主管或公司法务部门交涉。

2. Code Does Not Constitute an Employment Contract.

The Code does not in any way constitute an employment contract or an assurance of continued employment. It is for the sole and exclusive benefit of the Company and may not be used or relied upon by any other party. The Company may modify or repeal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de or adopt a new Code at any time it deems appropriate, with or without notice to its Employees.

本准则不构成雇佣合同。

本准则不以任何方式构成雇佣合同或保证继续雇佣关系。本准则仅仅是为了公司的利益,不应被其他各方利用或依赖。公司可在任何其认为合适的时候修改或撤销本准则的条款,或采纳新的准则,这既可以通知员工也可以不通知员工。

3. Conflicts of Interest.

利益冲突。

3.1 Conflicts of Interest Prohibited. The Company’s policy is to prohibit conflicts of interest. A conflict of interest occurs when an Employee’s personal interest interferes, or appears to interfere, with the interests of the Company in any way. Conflicts of interest may only be waived by the Company’s Board of Directors (the “Board”), and will be promptly disclosed to the public to the extent required by law or applicable stock exchange requirements.

禁止利益冲突。公司的原则是禁止利益冲突。利益冲突发生是因为员工的个人利益以任何方式干扰或可能干扰公司利益。利益冲突仅可由公司董事会(下文简称“董事会”)豁免,并须及时按照法律或适用的股票交易所的要求予以披露。

3.2 Identifying Conflicts of Interest. A conflict of interest can arise when an Employee or a member of his or her family takes actions or has interests that may make it difficult to perform his or her Company work objectively and effectively. Conflicts of interest can also arise when an Employee or a member of his or her family receives improper personal benefits as a result of the Employee’s position in the Company. Such conflicts of interest can undermine an Employee’s business judgment and responsibility to the Company and threaten the Company’s business and reputation. Accordingly, an Employee should avoid all apparent, potential, and actual conflicts of interest. Further, an Employee must communicate to the Corporate Legal Department all potential and actual conflicts of interest or material transactions or relationships that reasonably could be expected to give rise to a conflict of interest or the appearance of such a conflict of interest.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all generally constitute a conflict of interest:

确认利益冲突。当员工或其家人采取的行动或拥有的利益给员工客观、高效地开展公司工作造成困难时会产生利益冲突。同时,员工或其家人因为员工在公司的地位获得不正当的利益时也会产生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冲突可能会影响员工的商业判断和对公司的责任感,并威胁到公司的业务和声誉。因此,员工应避免任何显性的、隐性的、实质的利益冲突。此外,员工就任何潜在的或实质的利益冲突、重大交易、被合理预期可能会引起利益冲突的关系、利益冲突的形式等与公司法务部门进行沟通。下列行为一般都会构成利益冲突:

3.2.1 Corporate Opportunities. An Employee taking opportunities for his or her own benefit that are discovered through the use of the Company’s information, property or position; or an Employee using the Company’s information, property or position for his or her own personal gain or to compete with the Company.

企业机会。任何员工利用企业机会,通过使用公司信息、财产或职位试图谋取个人利益;或任何员工利用公司信息、财产或职位谋取个人利益或与公司进行竞争。

3.2.2 Loans. The granting by the Company of any loans or guaranties for an Employee or for the Employee’s family members. Such activity will not be allow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approval of the Corporate Legal Department, and if appropriate, the Board or a committee thereof. The Company will not extend, maintain or arrange for any personal loan to or for any director or executive officer (or the equivalent thereof).

贷款。公司为员工个人或家庭成员提供的任何贷款或担保。这些行为在没有得到公司法务部门,若适用,董事会或董事会下设委员会的书面批准前是不被许可的。公司不会给予、支持或安排从或给任何董事或管理人员(或同等职位的个人)的任何个人贷款。

3.2.3 Outside Activity. An Employee engaging in any outside activity that materially detracts from or interferes with the performance by an Employee of his or her services to the Company.

外部活动。任何员工从事的任何会对员工在公司的业绩表现产生重大影响的外部活动。

3.2.4 Outside Employment. An Employee serving as a director, representative, employee, partner, consultant or agent of, or providing services to, a company that is a supplier, customer or competitor of the Company.

公司外供职。担任供应商、客户或竞争对手的董事、代表、员工、合作伙伴、顾问或代理,或为其提供服务。

3.2.5 Personal Interest. An Employee having any personal interest, wheth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n a transaction involving the Company.

个人利益。直接或间接与公司某项业务相关的员工的个人利益。

3.2.6 Personal Investments. An Employee owning,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 material amount of stock in, being a creditor of, or having another financial interest in a supplier, customer or competitor.

个人投资。员工直接或间接拥有供应商、客户或竞争对手的大量股票、作为债权人或有其他财务利益。

3.3 Reporting. Each Employee must report conflicts of interest to a superior who they believe is not involved in the matter giving rise to the conflict. Any Employee who has questions as to whether a conflict of interest exists after consulting the Code should contact the Corporate Legal Department for assistance in making that determination.

报告。任何员工必须向他认为不会与产生这种利益冲突相关的事情有关的主管汇报利益冲突。员工就是否存在利益冲突在参考了本准则之后依然有疑问的应与企业法务顾问联系,寻求支持并落实决定。

4. Gifts and Entertainment.

礼物和娱乐。

4.1 General Policy. The Company recognizes that the giving and receiving of gifts and entertainment is common business practice. However, gifts and entertainment should never compromise, or appear to compromise, an Employee’s ability to make objective and fair business decisions. The Company’s policy is that an Employee may give or receive gifts or entertainment to or from customers and suppliers only if the gift or entertainment could not be viewed as an inducement to any particular business decision.

一般原则。公司认为收受礼物和参加娱乐活动都是一般商业行为。但是,礼物不应损害或可能损害员工做出客观公正的商业决定的能力。公司的原则是员工只有在该礼物或娱乐活动不被视为是作出特殊商业决定的诱因的前提下,可以从或向客户或供应商收受礼物或参加娱乐活动。

4.2 Giving Gifts and Entertainment. An Employee must obtain written permission from the head of his or her department before giving any gifts or entertainment on behalf of the Company. Furthermore, the Employee must ensure that the expense for such gifts or entertainment is properly recorded on the Company’s expense reports.

赠送礼物或娱乐活动。员工在代表公司赠送任何礼物或娱乐活动之前必须取得部门领导的书面批准。此外,员工必须确保该礼物和娱乐活动的支出完全记录进公司支出报告中。

4.3 Reporting Gifts. An Employee must only accept appropriate gifts from customers or suppliers. The Company encourages Employees to submit each such gift he or she receives. However, an Employee must submit to his or her department any gift the objective market value of which exceeds RMB200.

礼物报告。员工必须只能接受客户或供货商适当的礼物。公司鼓励员工上交所接受的所有礼物。但是,员工必须将其接受的市价超过200元人民币的礼物上交给所在的部门。

4.4 Bribes, Kickbacks and Secret Commissions Prohibited. The Company’s policy is to encourage fair transactions. No Employee may give or receive any bribe, kickback, or secret commission.

禁止贿赂、回扣和秘密佣金。公司的政策是鼓励公平交易。任何员工不能收受贿赂、回扣和秘密佣金。

5. Confidentiality.

An Employee must maintain the confidentiality of all information entrusted to him or her by the Company, its suppliers, its customers and other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related to the Company’s business.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includes any non-public information that if disclosed might be useful to the Company’s competitors or harmful to the Company, or its customers or suppliers.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includes, among other things, the Company’s customer lists and details, new product plans, new marketing platforms or strategies, computer software, trade secre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inding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r the Company’s acquisition or sale prospects. Employees in possession of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must take steps to secure such information. Employees must take steps to ensure that only other Employees who have a “need to know” the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do their job can access it, and to avoid discussion or disclosure of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in public areas (for example, in elevators, on public transportation, and on cellular phones). An Employee may only disclose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when disclosure is authorized by the Company or legally required. Upon termination of employment, or at such other time as the Company may request, each Employee must return to the Company any medium containing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and may not retain duplicates. An Employee has an ongoing obligation to preserve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even after his or her termination of employment with the Company, until such time as the Company discloses such information publicly or the information otherwise becomes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through no fault of the Employee.

保密原则。

员工必须就公司、供应商、客户或其他与公司业务有关联的个人或实体委托的任何信息保密。保密信息包括任何非公开信息,这些信息一旦公开将可能被竞争对手利用或伤害公司、供应商或公司客户。保密信息包括公司客户名单和详情、新产品规划、新市场平台或战略、电脑软件、商业秘密、研发成果、加工过程以及公司收购和销售计划等。拥有这些保密信息的员工必须采取措施确保信息安全。员工必须采取措施确保只有那些因为工作需要必须知道这些信息的其他人员获得这些信息,并避免在公开场合(例如搭乘电梯、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或使用便携式电话时等)讨论或披露这些保密信息。员工只有在获得公司授权或法律要求的情况下披露这些保密信息。在终止雇佣关系时活在公司需要的其他时候,员工必须将包含保密信息的所有媒介交还给公司,不得留有备份。即便在终止与公司的雇佣关系之后,员工依然有义务继续对这些信息保密,直至公司公开披露这些信息或在非员工过错的情况下,这些信息以其他方式公之于众。

6. Fair Dealing.

Each Employee must deal fairly with each of the Company’s customers, suppliers, competitors and other Employees. Employees must not take unfair advantage of anyone through manipulation, concealment, abuse of privileged information, misre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facts, or any other unfair-dealing practices.

公平交易。

所有员工必须与公司所有客户、供货商、竞争者和其他员工进行公平交易。员工不能通过操纵、隐瞒、滥用特别获知的信息、误传重大事实或其他不公平的方法获取不公正的好处。

7. Protection and Proper Use of Company Assets. An Employee must protect the Company’s assets and ensure their efficient use. Such assets include, among other things,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formation (proprietary or otherwise), material,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as well as intangible assets. An Employee must not use such assets for personal profit for themselves or others. Additionally, an Employee must act with reasonable care to protect the Company’s assets from theft, loss, damage, misuse, removal and waste. Where an Employee discovers any theft, loss, damage, misuse, removal or waste of a Company asset, he or she must promptly report this to the Company. Finally, an Employee must use reasonable efforts to ensure that Company assets are used only for legitimate business purposes.

保护和正确使用公司财产。员工必须保护公司财产,确保有效利用。这些财产包括通讯系统、信息(所有权或其他)、物质财产、设施和设备以及无形资产。员工不得利用这些资产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此外,员工必须合理照料保护公司财产免遭盗窃、损失、损毁、误用、拆解和浪费。员工一旦发现有任何盗窃、损失、损毁、误用、拆解和浪费公司财产的行为必须及时上报公司。最后,员工必须尽力确保公司财产仅用于合法商业用途。

8. Compliance with Laws, Rules and Regulations.

遵守法律、条例及规定。

8.1 Generally. An Employee must comply fully with all laws, rules and regulations applying to the Company’s business and its conduct in business matters. This includes, among other things, laws applying to insider trading, bribery, kickbacks, and secret commissions, copyrights, trademarks and trade secrets, information privacy, offering or receiving gifts, employment harassment,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false or misleading financial information or misuse of corporate assets. The fact that certain laws, rules or regulations are not enforced in practice, or that the violation of such laws, rules or regulations is not subject to public criticism or censure, will not excuse any illegal action by an Employee. The Company expects each Employee to understand all law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at apply to his or her position at the Company. Where an Employee has a doubt as to the legality of a given action or the proper course of conduct, that Employee must immediately consult the Corporate Legal Department. Aside from strictly legal considerations, Employees must at all times act honestly and maintain the highest standards of business conduct and ethics, consistent with the professional image of the Company.

一般原则。员工必须完全遵守适用于公司业务及商业行为的所有法律、条例和规定,包括适用于内部交易、贿赂、回扣和秘密佣金、版权、商标和商业秘密、隐私信息、收受礼物、工作环境骚扰、职业健康与安全、错误或误导财务信息以及误用公司财产的法律。某些法律、条例、规定在实践中未加执行或违反这些法律、条例、规定没有收到公众批评或责难,但这不能免除员工的任何非法行为的责任。公司希望所有员工都理解适用于其职位的法律、条例和规定。若员工对于某特定行为的合法性或对行为过程的适当性存在疑问,该员工必须立即与公司法务部门咨询。除了严格的法律上的考虑,员工必须一直诚实做事,保持高标准的商业和道德规范,保持与公司的职业形象一致。

8.2 Insider Trading. United States federal and state law prohibits the use of “material inside information” when trading in or recommending Company secur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applicable United States federal and state law, no Employee may engage in transactions in Company stock (whether for his or her own account, for the Company’s account or otherwise) while in possession of material inside information (“Insider Trading”) relating to China Distance Education Holdings Limited. Furthermore, no Employee who is in possession of material inside information may communicate such information to third parties who may use such information in the decision to purchase or sell Company stock (“Tipping”). These restrictions also apply to securities of other companies if an Employee learns of material inside information in the course of his or her duties for the Company. In addition to violating Company policy, Insider Trading and Tipping are illegal. What constitutes “material inside information” is a complex legal question, bu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information not available to the general public, which a reasonable investor contemplating a purchase of Company stock would be substantially likely to take into account in making his or her investment decision. Such information includes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a stock split and other actions relating to capital structure, major management changes, contemplated acquisitions or divestitures, and information concerning earnings or other financial information. Such information continues to be “inside” information until it is disclosed to the general public. Any person who is in possession of material inside information is deemed to be an “insider.” This would include all Employees (management and non-management), as well as spouses, friends or brokers who may have acquired such information directly or indirectly from an insider “tip.” Substantial penalties may be assessed against people who trade while in possession of material inside information and can also be imposed upon companies and so called controlling persons such as officers and directors, who fail to take appropriate steps to prevent or detect insider trading violations by their employees or subordinates. To avoid severe consequences, Employees should review this policy before trading in securities and consult with the Corporate Legal Department if any doubts exist as to what constitutes “material inside information.”

内部交易。美国联邦和各州法律都禁止在交易或推荐公司证券时使用“重大内部消息”。根据美国联邦和各州法律,公司任何员工在掌握正保远程教育重大内部消息的情况下,都不能交易公司股票(下文简称“内部交易”)(无论该股票是否是在自己帐户下,或是在公司帐户下,还是在其他人帐户下)。此外,掌握重大内部消息的员工也不能将信息透露给任何有可能利用这信息决定是否购买或出售公司股票的`第三方(下文简称“透露内部信息”)。本限制规定也适用于公司持有其他公司股票的员工在工作中接触到其他公司的重大内部消息的情况。除了违反公司政策之外,内部交易和透露内部信息也是违法行为。什么内容构成“重大内部消息”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但是总体上讲就是指那些普通公众无法获取的信息,这些信息是计划买入公司股票的理性投资者极大可能会在做投资决定时将考虑到的因素。这些信息包括与资本结构有关的股票拆分或其他行动、管理层的重大变化、预期收购或出售以及与收益或其他财务信息有关的信息。直到向公众披露为止,这些信息一直作为“内部”消息。任何掌握重大内部消息的个人都被认定为“内部人士”。这可能会包括所有员工(管理人员或非管理人员),同时也包括可能直接或间接从内部人士“透露消息”获得这些内部消息的员工配偶、朋友或经纪人。对于利用掌握的重大内部消息的人参与内部交易有严厉的处罚措施,这些处罚措施也可能施加给公司和公司的控制者,如公司管理人员或董事,因为他们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或发现其员工或下属的内部交易行为。为了避免严重的后果,员工在交易证券前应回顾这一政策,若对何种信息构成“重大内部消息”存在任何疑问,应咨询公司法务部门。

9. Reporting Illegal or Unethical Behavior.

举报违法或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9.1 Obligation to Report Violations. Any Employee who is aware of any illegal or unethical behavior at the Company or in connection with its business, or who believes that an applicable law, rule or regulation or the Code has been violated, must promptly report the matter to the Corporate Legal Department. Furthermore, an Employee who has a concern about the Company’s accounting practices, internal controls or auditing matters should report his or her concerns to the Corporate Legal Department. Employees should take care to report violations to a person who they believe is not involved in the matter giving rise to the violation.

报告违规的义务。任何员工若了解存在针对公司或与公司业务的任何违法或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或认为违反了适用的法律、条例、法规或本准则,必须及时向公司法务部门举报相关的事项。此外,对公司会计行为、内部控制或审计等存有任何疑虑的员工应将其疑虑上报公司法务部门。员工在报告违法行时应当将违规行为举报给他们认为与产生违规行为的事项无关的人员。

9.2 Company to Investigate Reported Violations. The Company will investigate promptly all reports of violations and, if appropriate, remedy the violation. If legally required, the Company will also immediately report the violation to the proper governmental authority. An Employee must cooperate with the Company to ensure that violations are promptly identified and resolved.

公司调查上报的违规行为。公司将及时展开对所有上报的违规行为的调查,若适当,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如果法律要求,公司也将立即将违法行为报告给适当的政府权力机关。员工必须配合公司,确保违法行为被及时确认和解决。

9.3 Employees Who Report Violations Will Be Protected from Retaliation. The Company shall protect the confidentiality of those making reports of possible misconduct to the maximum extent possible, consistent with the requirements necessary to conduct an effective investigation and the law. In no event will the Company tolerate any retaliation against an Employee for reporting an activity that he or she in good faith believes to be a violation of any law, rule, regulation, or the Code. Any superior or other Employee intimidating or imposing sanctions on an Employee for reporting a matter will be disciplined up to and including termination.

举报违规行为的员工将受到保护,免遭报复。公司必须在满足有效的调查和法律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那些举报可能的不正当行为的举报人。在任何情况下公司都不允许出现任何针对出于善意认为某些行为可能违反了适用的法律、条例、法规或本准则的举报人的报复行为。任何恐吓举报人或对举报人实施制裁的上级或其他员工将受到纪律处分直至包括解职的处分。

10. Quality of Disclosure.

The Company is subject to certain reporting and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a result the Company will be regularly required to report its financial results and other material information about its business to the public and to regulators. The Company’s policy is promptly to disclose accurate and complete information regarding its business, financial condition and results of operations. Each Employee must strictly comply with all applicable standards, laws,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for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of transactions, estimates and forecasts. Inaccurate, incomplete or untimely reporting will not be tolerated and can severely damage the Company and result in legal liability. Each Employee should be on guard for, and promptly report, any possibility of inaccurate of incomplete financial report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financial results that seem inconsistent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the underlying business, transactions that do not seem to have an obvious business purpose, or and requests to circumvent ordinary review and approval procedures. The Company’s senior financial officers and other employees working in the Finance Department have a special responsibility to ensure that all of the Company’s financial disclosures are full, fair accurate, timely and understandable. Any practice or situation that might undermine this objective should be reported to the Corporate Legal Department. An Employee with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questionable accounting or auditing matters may also confidentially, and anonymously if they desire, submit the information in writing to the Board’s Audit Committee.

披露的质量。

公司须遵守美国某些特定的报告和披露要求。为此,公司需要定期向公众和管理当局汇报公司财务成果以及其他关于公司业务的重大信息。公司的政策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有关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信息。所有员工必须严格遵照所有适用的标准、法律、法规、交易的会计和财务报告、估算和预计政策。不允许出现任何汇报不准确、不完整、或不及时的情况,这可能会对公司造成严重影响并让公司承负法律责任。所有员工都应提高警惕,并及时汇报任何可能存在的财务报告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情况,尤其要注意看上去与财务成果不相符的表面上没有明显起色的重点业务、交易业绩,或/和要求进行复核程序。公司高级财务人员和其他财务部门的员工都有明确的责任,确保公司财务披露信息完整、公正、准确、及时并易于理解。任何可能阻碍这一目标的行为或情况应当及时上报公司法务部门。任何对公司财务和审计有关的信息有疑问的员工可以秘密的,若要求,也可以匿名以书面形式向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上报该信息。

11. Responding to Improper Conduct.

The Company will enforce the Code on a uniform basis for everyone, without regard to an Employee’s position within the Company. If an Employee violates the Code, he or she will be subject to disciplinary action. Supervisors and managers of a disciplined Employee may also be subject to disciplinary action for their failure to properly oversee an Employee’s conduct, or for any retaliation against an Employee who reports a violation. The Company’s response to misconduct will depend upon a number of factors including whether the improper behavior involved illegal conduct. Disciplinary action may include, but is not limited to, reprimands and warnings, probation, suspension, demotion, reassignment, reduction in salary or immediate termination. Employees should be aware that certain actions and omissions prohibited by the Code might be crimes that could lead to individual criminal prosecution and, upon conviction, to fines and imprisonment.

对不当的行为的反应。

公司将在所有员工中统一执行本准则,与员工在公司中所处的职位无关。若员工违反本准则,该员工将会受到纪律处分。受到处分的员工的上级或经理也将会应为没有合理监督员工的行为或报复举报违规行为的员工而受到纪律处分。公司对不当行为的反应将取决于若干因素,包括该不当行为是否违法。纪律处分包括但不限于申斥和警告处分、留岗查看、停职、降职、调岗、减薪或立即终止雇佣关系等。员工应认识到,违反本准则的某种行为或过失可能构成,导致个人的刑事指控并被判处罚金或监禁。

12. Waivers.

Waivers or exceptions to the Code may only be granted in advance and only under exceptional circumstances. A waiver of the Code for any executive officer or director may be made only by the Board or a committee thereof and must be promptly disclosed to the extent required by applicable law and stock exchange requirements.

豁免。

论当代中国生态道德的思想渊源 篇7

一、中国古代生态道德思想渊源

在世界范围内, 我国是农业社会历史最长的国家之一, 创造了发达的农耕文明。古代农业文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在一定意义上, 这一点成为我国古代能够产生大量宝贵的生态伦理道德思想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 在诸子百家乃至古代宗教哲学的思想理论中, 存在着大量有关生态伦理道德的观点、著述, 特别是系统地提出了“天人合一”、“天道生生”、“仁爱万物”以及“道法自然”等重要的生态伦理道德思想。这些思想、理论不仅是中国, 更是世界生态伦理道德思想发展史上的瑰宝。

“人与自然界的和谐”, 这是生态道德思想的哲学基础。而中围古代哲学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这种思想, 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广泛地反映在先秦各流派, 尤其是儒家、道家的思想学说之中, 只是儒家学说给出了更加独特而系统的阐述和发展。“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是指人是天地生成的, 人与天的关系是部分与全体的关系, 而不是敌对的关系, 人与万物是共生同处的关系, 应该和睦相处。

首先,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古代哲学普遍认为人与自然万物是统一、和谐的。《周易·乾封》提出“夫人人者, 与天地合其德, 与日月合其明, 与四时合其序, 与鬼神合其凶, 先天而弗违, 后天而奉天时。”《易传》 (相传为孔子所作) 进一步阐发了上述思想, 提出“易之为书也, 广大悉备, 有天道焉, 有地道焉, 有人道焉。兼三才而两之, 故六, 六者非它也, 三才之道也。“三才之道”的思想构成了儒家天人关系学说的基调。进而, 孟子提出“天之生民久矣”、“知性则知天”的思想, 肯定了人是天所生的, 人的本性乃是天所赋予的, 性出于天, 天与人性是相通的。此后, 汉代董仲舒认为, 天、地、人三者各处于不同的位置, 有不同的作用, 但是它们是“合而为—”的。他说:“事物各顺于名, 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 合而为一。”他又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 地养之, 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 地养之以衣食, 人成之以礼乐。三考相为手足, 不可—无也。”宋儒在继承先前儒家思想的同时, 广泛吸收墨家、庄子以及惠施等流派和学者的思想, 进一步发展了儒家天人合一学说, 例如张载是第—个明确提出“天人合一”命题思想家。他说:“儒者则因明至诚, 因诚至明, 故天人合一。” (《正蒙·乾休》) 程朱 (程颢, 程顾, 朱高) 学派, 特别是程颢提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 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虽然道家学说在具体观点上与儒家天人合一学说不尽相同, 但在根本上, 道家也主张“天人一体”。正如庄子所言,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其次,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突出了“人本”的伦理道德观。“天人合一”的生态观, 不仅强调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联系, 更强调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时要以人为本, 人是主动的一面。孔子对“天”的解释就是立足于人的产生。正如孔子所说:“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宋代儒学强调“生生之为易”的贵生思想, 并以人作为生命关爱之首。可以说, 儒家学说从总体上所秉承的仍然是“以人为中心”的宇宙观, 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家学说主张人具有绝对的价值优越。儒家的“以人为中心”强调的是人是道德的主动者和代理人, 人不是自然的仆人, 而是与自然一体的基本要素。与儒家思想不同, 道家虽然也提出了“天人一体”的生态思想, 但其中心概念是“道”, 而其中首先是“天道”, 然后才是“人道”。正如老子所说:“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但是, 道家并不承认绝对的主宰, 他既没有把天道奉为与人对立的至高权威, 也没有把人贬为天道的奴仆。而是强调, “道大, 天大, 地大, 人亦大。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 也就是说万物是平等的, 和谐的。由此可见,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所主张的“人本”与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是迥然不同的。

再次, 在具体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强调要顺应自然规律, “道法自然”。老子认为, 人不仅要“知常”、“知和”, 还要“知止”、“知足”。“甚爱太贵, 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可以长久。”不管是修身, 还是治国, 贪得无厌、过量的占有必然招致更多的损失。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 知道适可而止才不会碰壁, 才能保持长久发展。儒家也十分重视适度发展问题。孟子最先意识到了破坏山林资源可能带来不良的生态后果。他认为:“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同时, 他还从山林被过分采伐所带来的危害得出结论:“故苟得其养, 无物不长;苟失其养, 无物不消。”这些观点对于今天人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保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西方生态伦理道德思潮的影响

道德是伦理关系的重要组成。西方学者的生态道德思想主要是通过生态伦理学的研究提出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工业化国家, 特别是—些工业城市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从那时起, 一些敏锐的思想家对几百年来在西方占主导地位的, 人统治和主宰自然的思想提出质疑, 认为需要重新认识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开始把伦理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扩展到其他生命。伴随世界范围内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以及生态危机的不断加剧, 西方理论界相继提出了一系列生态伦理思想, 从而为当代生态道德的建构提供了一大批极富价值的理论观点。西方生态伦理学的流派繁多, 从根本观点出发, 大体可以划分为“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流派和生物中心主义生态伦理流派。

“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流派内部包含了以墨迪为代表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以帕斯莫尔和麦克洛斯基为代表的“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以诺顿为代表的“弱式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以什科连科为代表的“现代社合实践的人类中心主义”等分支学派。虽然这一流派的各个分支学派在具体问题的表述上不完全一致, 但其核心思想和基本观点是相同的, 即认为:第一, 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人类保护自然环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是促进人类保护自然行为的依据, 也是评价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尺度。第二,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人是主体, 自然是客体;人处于主导地位, 不仅对自然有开发和利用的权利, 而且对自然有管理和维护的责任和义务。第三, 人类拥有运用理性的力量和科学技术手段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以实现自己的目的和理想的能力。由此可见, 这里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与传统的绝对化的“人类中心主义”不同, 前者虽然也是以人类的价值为基调, 但其由此推导出人类更应当对自然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应加强对自然生态的保护, 反对人与自然的对立。

随着世界范围内生态危机的持续恶化, 西方一些有远见的学者, 如辛格、雷根、施韦兹、菜奥波尔德、奈斯、罗尔斯顿等著名学者纷纷对200多年来在西方占统治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提出了质疑, 并著书立说, 要求尊重大自然的权利, 要求关怀动植物, 保护环境, 呼吁重建以自然、生物为中心的生态道德价值观, 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物中心主义生态伦理流派。包括:动物解放-动物权利主义流派、生物中心主义流派以及生态中心主义流派。这些流派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传统人际道德以及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理念的狭隘和缺陷, 提出了各种重建以自然、生物为中心的生态伦理价值基础的理论根据以及相应的各种生态伦理道德体系。例如, 施韦兹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他认为传统伦理学对于“善”的理解过于狭隘, 应当加以扩展, 因为伦理的基本原则就是尊重生命, 而自然万物所包含的各种生命之间都是平等的, 没有等级之分。因此, 必须将传统的有界限的伦理学予以抛弃。而奥波尔德则创建了“大地伦理学”。他提出了“大地共同体”这一概念, 认为人只是大地这一完整集合体的普通成员与普通公民。在此基础上他提出新的伦理学必须改变两个决定性的概念和规范:—是伦理学正当行为的概念必须扩大到对自然界本身的关心, 从而协调人与大地的关系;二是道德上的“权利”概念应当扩大到自然界的实体和过程, 并赋予它们永续存在的权利。虽然上述学者在具体观点上有所出入, 但广义上的生物中心主义生态伦理流派都普遍地承认生命和自然界不仅具有外在价值, 而且具有内在价值, 因此应当把伦理道德的视野扩展到人以外的一切生物和自然界。与此同时, 他们也都承认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因此人类也更应当承担相应的生态道德责任和义务。

三、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环境思想

一般说来, 生态环境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并不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发掘出不少极富价值的相关论述。其有关生态伦理问题的思想、观点主要体现在马克思的《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 以及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著作中。深入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思想, 对今日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更好地应对面临的环境挑战, 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马克思所处的那个时代, 人类最重要的问题远不是环境问题, 而是同资本主义的斗争问题。马克思的理论矛头自然主要指向这一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在马克思的批判视野中, 生态视角的技术批判始终是他的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环境问题也始终是他所批判的社会问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方面, 马克思十分关注资本主义生产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另一方面, 马克思十分关注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对土地的破坏。马克思在《资本论》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 这样一来, 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 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 也就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 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这样, 它同时就破坏城市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此外, 马克思还特别关注合理利用废弃物的物质条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 “对生产排泄物和消费排泄物的利用,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扩大。”而在利用消费排泄物方面, 资本主义经济浪费很大。从上述几方面可以看出, 马克思在当时就非常关注环境问题, 并对问题的产生及解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已经包含了许多可贵的生态思想。在关注社会环境生态现实问题的同时, 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首先, 人类要与自然共同进化, 协调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自然界中死的物体的相互作用包含着和谐和冲突;活的物体的相互作用则既包含着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合作, 也包含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斗争。因此, 在自然界中决不允许单单标榜片面的‘斗争’。”换句话说, 在客观上人与自然有区别和对立, 但另一方面, 也必须讲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其次,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必须爱护自然, 而不应破坏自然。马克思极其反对破坏自然。他指出:“在实践上, 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 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 就它本身是人的身体而言, 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 自然是人们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 也就等于说自然同自身相联系, 因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恩格斯也反对破坏自然的行为, 他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再次, 人类要按客观自然规律办事, 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马克思曾指出:“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 只会带来灾难。”恩格斯也明确提出:“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 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一样, 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的, 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都是属于自然界, 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 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 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这些话, 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真理———人类的发展必须同自然规律相一致。因此, 建立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系统, 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重要任务, 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如上所述,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上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发展规律的揭示, 富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意义, 上述重要论断正是当代生态道德构建的科学理论基础, 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

四、对待上述思想理论的基本原则

上述三方面生态道德思想渊源, 对当代中国开展生态道德建设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借鉴价值。但是, 也不能一概而论, 还是必须从中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特别是要根据当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充分发掘其内在科学性, 发挥其当代价值。基于这一要求, 并根据上述三方面思想理论渊源各自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精神内涵, 实践中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对待。

(一) 开发中国古代生态伦理道德思想的现代特质

我国古代生态伦理道德思想蕴含着丰富而鲜明的智慧闪光点, 有些观点和论述即使在当代看来仍然具有突出的先进性。因此, 包括西方主流生态伦理学家也都高度重视中国古代生态伦理道德思想。例如, 法国思想家施韦兹在他创立尊重生命伦理学的著作中, 多次提及中国思想家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等人, 说在他们的思想中, 人和动物的问题早就具有重要地位。在伦理学原则上确定了人对动物的义务和责任, 说他们是深刻而富有活力的伦理思想的创立者和宣扬者。为此,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深入发掘和发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但另一方面, 我们又不能盲目地把这些古代思想、智慧的作用无限夸大。我们必须认识到, 古代生态道德思想是与当时农耕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而当代社会已经不可逆转地走向了工业或后工业时代, 生态伦理道德的构建不可能继续建立在要求人类顺从自然的基础上, 当代生态道德伦理的建构必须建立在人类大规模改造自然的现实基础上, 并以协调人类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爱护自然的关系为其调控目标。因此, 必须将古代传统生态道德思想与现代经济、商业、法律、医学等领域的发展需要、发展特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加以适当的改造和变革, 赋予其现代化特质。否则, 这些古代生态道德思想就只能成为人人敬仰但难以效仿的“精美古董”, 而无法真正发挥其实践价值。

(二) 谨慎吸收西方现代生态伦理思想观念

西方现代生态伦理研究结合现代社会特质, 把伦理道德的范围从人与人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引导人们以崭新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并用一定意义上的科学方法论证了人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伦理依据和道德意义, 这对于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推进生态道德的建构和普及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中, 西方现代生态伦理研究的发展对当代西方国家的环境保护运动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传统发展观的深刻变革。但是, 我们也应当看到, 西方现代生态伦理思想总体而言是建立在西方发达工业化背景之下的, 它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和伦理调控方法是与西方现代社会相适应, 相对称的。因此, 存在大量在发展中国家看来比较激进的生态伦理思想, 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现实相脱轨, 要么过于超前, 要么容易被一些发达国家加以利用从而成为实施贸易壁垒、政治经济干预的手段。不加辨析, 盲目地宣扬和引进这些思想, 最终不仅不能推动当代中国生态道德建设的顺利发展, 反而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发展带来阻碍, 因此, 对待西方现代生态伦理思想观念必须谨慎地求证和辨析其科学性, 尤其是不能脱离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

(三) 加强和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代中国生态道德建设

目前理论界和实践界在研究和评价生态道德思想, 特别是在对西方现代生态伦理思潮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产生了一大批富有价值、富有特色的理论成果。但是, 我们认为, 中国古代传统生态道德思想和西方现代生态伦理道德思潮, 在具有一定科学性、先进性和合理性的同时, 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内在的局限性, 尤其是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影响和左右。因此, 要构建当代中国生态道德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 推动生态道德建设的发展, 必须从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特别是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实践观、价值观、自然观来科学解答自然的价值问题、人与自然的道德联系问题、生态道德的主体问题等生态伦理道德的基本理论问题, 以此来为生态道德建设实践提供坚实有力、客观科学的理论支撑和思想指南。

参考文献

[1].余谋昌:《生态伦理学:从理论走向实践》[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 [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商业、道德与文明 篇8

我们生活在一个现代工商业文明发达的经济全球化时代,日新月异的科技创造、不断更新换代的工业产品,全球规模的跨国公司、金融资本和商业贸易,这些都日益广泛地深入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发挥着难以估量的支配性影响,而且深刻地改变着我们日常生活的形态。现代工商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商业活动和商品贸易已经成为整个现代文明生活赖以维持的根本支柱。让我们的生存和生活完全摆脱其影响,重回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已经不可能。也正因为如此,一种严格要求遵循法律规则和行为规范的商业伦理与商业道德才更加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因此,现代商业活动和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必须建立在一种健全、有效的法治文明的根基之上。同时,传统的商业伦理和古老的道德智慧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因为诚实经商和取之有道的道理是古今不异的。

“为盗之道”寓言的商业理念

在“为盗之道”的寓言故事中,东郭先生所讲的道理告诉我们:人类必须仰赖天地万物而为生,没有人不是盗取或取资于“天之所生”而“非吾之所有”的自然资源,来维持个体生命和生存需要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用来维持自身生命的东西,其实都是盗取或取资于“天之所生”而“非吾之所有”。天地万物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非吾之所有”的自然资源,这些自然资源并非天然地属于谁之所有,人们只能依靠自身诚实辛勤的生产劳动,来获取和积累所需要的物质资源和财富,这才是合乎“公道”的“盗之有道”。

这一寓言故事及其所阐发的道理着实耐人寻味,它充分彰显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生存理念。这一生存理念不仅适用于生产劳动,更适用于商业经营活动。只有合乎“公道”(道德规范)的商业经营活动才是正当而合理的,否则就是一种纯粹出于“私心”的牟利行为。如果这种牟利行为再构成对他人的欺诈和伤害,则更是一种不可容忍的犯罪行为,这无疑是一种古今相通一致而普遍适用的商业伦理。

《史记·货殖列传》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司马迁对人们治生致富的行为作了道德品级上的明确区分,正所谓“今治生不待危身取给,则贤人勉焉。是故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司马迁不仅对商业活动本身的价值和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更对那些依靠自身的辛勤劳动和经营智慧而致富者给予了高度赞扬。

司马迁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在于,他不仅对于人们的经商逐利行为给予正面的充分肯定,对于那些合乎道德规范的商业经营活动和富而好行其德、能够将经营所积累的财富“分散与贫交疏昆弟”的治生家们给予正面的高度赞扬,更为重要的是,他从人们的经营逐利活动中深刻预见到了这样一种社会生活的前景,即人类正当而合理的经营逐利活动,必然会导致人类交往合作的扩展性文明秩序的形成。

总之,在司马迁看来,正当合理的工商经营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所需,它是发展生产、沟通有无、提升人类道德文明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换言之,人们只有过上富足而充裕的物质生活,才能期望进一步过上真正富有道德意义的文明生活,这也正是司马迁在文中引用《管子》书中的那句名言的根本用意所在,即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并说“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生命尊严与古典伦理思想

商业经营活动既是人类社会生活之所必需,也必须或理应服务于促进和提升人类合乎礼义的文明生活质量的目的,使每个人都能过上更加富有生命和道德尊严的生活。也就是说,善于治生者不仅可以使自家致富,其商业经营活动本身即蕴涵着一种更加重要的商业伦理和道德目的,这也必然要求商业经营活动的手段必须是正当而合理的。为了牟取富利而不择手段,做出直接或间接伤害他人或伤天害理的行为,无异于对人类生命尊严的漠视和践踏,而不仅仅是对商业伦理和商业道德的破坏。

在现代社会,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各种有害之物常常添加在我们每天衣食所需的商品甚至治病救人的药物中,另外还有直接或间接谋财害命的价格欺诈和虚假广告。两千年前墨子所讲的“以水火毒药相亏害”似乎就是对我们现实生活状况的真实刻画和描写,至少是我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状况极为严峻地挑战着我们的道德良知和商业伦理底线。

古典儒家自始便在义利之间努力寻求一种持中平衡的仁道思想,他们承认人们天生有好利之性,有逐货利、欲富贵之心,故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而反对统治者与民争利。他们追求和向往的是制民恒产以保障民生的王道仁政,并认为社会分工乃出于人类社会生活之自然需要,因为“一人之身”之生活所需,实由“百工之所为备”,故主张应实行保护和促进工商的治国之策,而反对法家那种以刑法和赏罚整齐民力来追求君国利益最大化的治国思想。在他们看来,人类的文明生活理应“通过对品性等级高下的区分和排序而运行”,理应“由真正的贤人为其他人树立标准”,即应由“喻于义”的道德君子来引领和教导“喻于利”的小人或民众。

“义胜利者”为道德文明之治世,反之,“利克义者”为利欲横流之乱世,这可以说是古典儒家的通见共识。

儒家仁道与商业伦理

古典儒家的上述通见共识,并不意味着他们像后世的统治者和世俗文人儒生那样歧视商人及其商业经营活动,乃至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或是羞于言利而耻于为商。相反,在孔子弟子中便出现了一个善于货殖的富商子贡。子贡的商业经营智慧及其人生价值追求为后人提供了历史上第一个“儒商”的卓越典范。

子贡的经商才能深为孔子肯定和嘉许,孔子从不简单排斥和否定人的富贵好利之心,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之欲富贵而恶贫贱是否求之有道或是否合乎仁义的道德原则。不管是处贫贱还是处富贵,孔子以教人修身做君子为目标,故孔子既以人人应具备的基本的忠实诚信之德教育弟子,更进而教之以仁恕君子之道。孔子论仁虽然说法不一,但概而言之,其仁道理念的核心要义在于强调“内省不疚”的道德良知、“为仁由己”的道德自觉、“克己复礼”的自我克制、关爱他人的伦理美德以及爱由亲始、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的不断扩展的实践路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恕之道的核心理念,集中表达了一种最具普适性的道德行为规范、伦理准则和关系理性。它告诉人们,你所欲求的,也就是他人所欲求的;你所厌恶的,也就是他人所厌恶的。我们只有在充分了解和尊重他人与自己一样的欲求、需要、情感和理性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与他人建立起一种对双方彼此有益的健康而良性的交往互动关系。不管一个人的个性、爱好、兴趣如何以及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这都是人们应普遍遵循和终身恪守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经商致富绝非子贡唯一的人生价值追求,他是一个深刻关切自身道德修养并有着博大情怀的“儒商”。正因为如此,他不仅认同和接受孔子“仁者爱人”的教诲,而且全力支持孔子的文化教育事业,并广泛传播孔子的仁义学说,所到之处深深赢得了诸侯国君的特别敬重。

从“儒商”子贡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经商牟利不是人生的唯一目的,一个商人不仅应该遵守诚实守信的基本商业道德,更应该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提升自身的人格品行,即更应该学而修身、富而好礼,甚至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为文教事业做出必要的贡献。因为对孔子和儒家而言,其文教事业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这也正是司马迁强调治生者应“富而好行其德”的根本用意所在。从孔子和子贡师徒的对话中可知,他们最为推崇和倡导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就是一以贯之的仁恕之道,这种仁恕之道告诉人们,你有自己的愿望欲求,并渴望在人生事业上有所成就、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应尊重他人的愿望欲求,并尽可能帮助他人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取得成功。你自己所不希望要的东西就不要强加给别人,你要想受到他人的尊重就必须首先学会尊重他人,你不愿受到他人的伤害就不要去伤害他人。这是人人都应该遵循和恪守的普世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经商之人亦当好好思量,是做一个开明自利的商人、富而好礼的儒商或富而好行其德的仁者,还是做一个只知牟利赚钱而无所不用其极的“奸商”、“心愈狠而计愈拙”或“富而不仁”的小人?

上一篇:工工程测量技术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2017学年秋季学期七年级生物期末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