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倾听学生错误发现背后的原因论文(共11篇)
用心倾听学生错误发现背后的原因论文 篇1
用心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
前段时间,笔者给学生做了一次小小的历史问卷调查,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围绕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作出了回答。尽管因为个体差异,答案五花八门,但还是有几个声音的一致性非常高,值得我们老师倾听和关注。
从理论上讲,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求转换好师生的角色,关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老师们在努力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倾听来自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势必更有利于真正实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使历史新课改的教育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实施。
第一种声音“希望老师能多采用多媒体上课,最好还能结合一些影音资料。”
学生的这个声音一方面与历史学科的特点有关,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具有不可重演性,也就是说,历史学科所研究的对象是过去的“时空”。今天的学生不可能随“时光隧道”回到已逝去的年代中去亲身感受或体验历史。此外,历史知识具体繁多,某些历史概念又比较抽象,这些都让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或者不理解、难掌握。而多
媒体技术将教材内容、声音、图形、视频、动画和图像等结合起来,既能产生直观、生动、形象等声像效应缩短历史和现实的时空差,又能使枯燥、抽象、不易理解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历史事件变得具体直观、具有感染力,使得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魅力,从而有助于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比如,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
四第五单元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时,为了加深理解“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香港和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的录像,从而引导学生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前的政治状况,除此之外中国还有哪些领土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和澳门为什么会回到祖国怀抱?“一国两制”针对什么问题提出及其基本含义?我们努力的方向是什么?进而高度概括邓小平同志不愧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再比如学习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五四运动》的内容时,也可以配合用多媒体再现当时学生高呼口号,举者标语游行的场面,使学生如临其境、闻其声、见其人,感受时代氛围,进而认识当时学生把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先锋带头作用。
但是,多媒体教学在让课堂更生动的同时,我们也必须
明确,它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所以老师首先要明确好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梳理出教学重点、难点,并对教学的整个思路和教学细节要清晰。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与具体情况。要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一个小小的提问,一个无关痛痒的过渡都挖口心思地运用多媒体手段;或为了追求课堂气氛处心积虑地把课本内容以声、音、像、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结果反而扰乱了学生思维,淹没了重点、难点。
第二种声音“希望老师能把课本部分内容适当地与现实相联系。”
不可否认,历史与现实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过去了的现实,现实是历史演变的结果,“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从历史教学的角度上讲,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确实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历史与现实进行联系,引导学生从历史中看现实,汲取历史的智慧,学会用全面、辨证、客观、发展的历史眼光看待人类社会的各种复杂现象,实事求是地分析事物。同时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能适时、巧妙地把课本中的历史知识同现实问题相联系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二单元是《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在分析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时,老师不妨结合现实中的实例来进行分析,可以从孔子2555周年诞辰纪念日
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同属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都组织了盛大的纪念活动入手,让学生知道孔子及儒家思想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儒学所崇尚的“和为贵”、“己欲立而立人,己所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和合观念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人与人、心与身的关系以及不同文明间的冲突方面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对促进个人道德修养、社会稳定、国际和平乃至推动人类社会和谐、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历史课“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就是说历史教学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但在历史知识联系现实的过程中要避免:第一,直接说教。应该通过历史的叙述来阐明有关的道理,揭示有关的联系,让学生从历史的事物中有所感悟和认识,而不能采取贴标签的方式,简单地进行说教,机械地加以套用。第二,避免牵强附会。历史与现实通过实事求是的有机联系,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从历史的角度来日认识现实,而不能生拉硬拽。
第三种声音:“希望老师上课语言能生动、幽默些”。学生发出这种声音,是因为新历史课本尽管用专题史代替了通史,并用更多的图片资料来吸引学生,但由于篇幅的关系,大多数历史过程、细节被删,保留下来多半是纲纲条条。而现在的中学生多半在影视、电脑、漫画充斥的环境
中长大,教材缺乏生动性是不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处理加工,充分运用课堂语言艺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必要。学生提到的“生动”,应该是指老师的课堂语言要有感染力,而不能平铺直叙。幽默是一种机智,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既可吸引学生,调动学习氛围,又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专题第三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讲到革命爆发的背景时,老师不如用一个幽默小故事来进行引导:当时有个普通市民不小心掉进了沙俄皇宫边的河里,拼命喊救命,附近站岗的士兵充耳不问,视而不见,最后落水的市民急中生智大骂了一声:“打倒沙皇”,被救了上来送进监狱。学生们在哈哈大笑的同时理解了沙皇专制下人民的处境。
教师生动、幽默的语言确实直接影响到了课堂的学习气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的质量。但与此同时,应注意适当、适时,不能哗众取宠,更不能丢弃历史课堂语言所应有的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第四种声音:“希望历史课多些老师和学生自由轻松的交流。”
学生所提到的“交流”也称为“互动”,也就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它需要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在某些传统的历史课堂,学生几
乎没有自由阐释、自主评价的权利,主要责任是“听记”教师的的“分析”和“思考练习”,或者在教师的 “引导”下“复述”。好的情况下,学生至多是对“分析”和“答案”有所“理解”和“体会”。换句话说,是在重复和模仿他人的 话语,失去了自我,丧失了自我的 对话权。
根据新课标,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创建和谐、宽松、平等、民主的 课堂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能答不全或答不上;学生发表自己的 观点时,有时会冒出些所谓的 奇谈怪论,教师应该鼓励,继而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收获的 快乐和成功的愉悦。问题回答错了,不一定是学生错了,也有可能是老师错了,所以要慎重对待,错了不要紧,师生相互协商,共同探讨,找出原因,改而正之就是了。严厉训斥和高压政策只能适得其反。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 帷幕已经拉开,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的 我们任重而道远,毋庸置疑的是老师必须要改变陈旧落后的 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 方式、方法,努力构建先进而科学的 课堂教学模式。正因为如此多去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多进行反思、多进行分析总结,也就更能加快实现新课程理念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用心倾听学生错误发现背后的原因论文 篇2
1 教师要改变以往应对错题的方式
教师在对待学生的作业时, 更多的是布置、批改、订正, 对于错误集体讲解, 有的甚至是逐题讲解, 通讲一遍;或者对于班级中学生错的较多的题目全班分析讲解, 可能这样一讲能让一部分同学恍然大悟, 可一部分学生仍旧云里雾里, 不知所云, 下次出现当然还是会错, 如果是少部分出错, 可能教师会个别辅导, 但如果只是按照教师上课时的思路照讲一遍, 效果也不明显, 有的教师就会将学生出错的原因归结为学生上课没有认真听讲或者是学习上不努力。在这里, 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就是没有认真研究学生为什么会出错, 错误的症结是什么?
其实, 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题目要考的知识撑握有问题, 特别是在像物理这样需要准确理解的科目。理解基础知识不准确不是学生不聪明, 而是学生经过长期学习会形成自己独有的一种学习与思维模式, 但是由于这些模式不可能是百分之百正确的, 所以学生在理解知识的时候, 按照自己长期习惯的不适宜的模式去理解, 就会使知识发生扭曲, 造成理解的不准确。这样一来只要一考学习理解不准的知识点, 学生就必错无疑了。而教师如果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关注学生的思维习惯、认知上的差异和学生对知识理解上的偏差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2 教师要寻根究源、以例示范
如果教师能分阶段的将学生意识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整理、归纳并融入到新授课或者讲评课中, 让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早早根除, 那势必会大大提高上课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水平。
例如, 浮力问题是初中力学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学生考试时的主要失分点之一, 在学习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及物体的浮沉条件时觉得不好掌握, 难度较大, 经常会出现一些典型错误认识, 我就结合相应的例题详细分析了错误形成的原因;在和多学生沟通的基础上, 理解了学生错误背后的原因, 帮助他们突破了学习的障碍, 正确的解决了学习浮力中存在的问题。
下面, 笔者就以这节知识为例, 说一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是怎样应对学生出现的错题的。希望能给各位同仁以帮助!
例如, 在讲到“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实验时, 根据以往经验, 学生往往会出现如下误区:
误区一: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物体浸入越深, 受到的浮力越大。
错因:当物体慢慢浸入液体, 但未完全浸没时, 物体受到的浮力确实会越来越大,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越来越小, 但是引起这一改变的真正原因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但从实验表象来看是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发生了变化, 对学生的知识构成形成了影响。
对策:新课前就对学生头脑中可能出现的误区进行预测, 在教授新课时, 边做实验边让学生观察, 突出这一环节, 索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出这一错误概念, 再将实验反复“重现”, 让学生通过多次观察得出结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 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其在液体中浸没的深度无关;只是在未完全浸没前, 物体浸入越深,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 而导致浮力发生变化。强化正确观点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误区二:浮力的大小跟物体运动的状态有关, 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错因:不明确物体的浮沉条件与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关系, 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只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 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 物体悬浮;当浮力大于重力时, 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 物体下沉。由此可知, 物体的浮沉取决于浮力和重力间大小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浮沉即运动状态无关。
示例:将一个小石块和一个小木块一起抛入一杯水中, 结果发现小木块浮在水面上, 而小石块却沉入水中, 就此现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浮力, 石块不受浮力
B.石块沉入水中, 所受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C.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石块所受浮力
D.木块浮在水面上, 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分析:本题易错选C, 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以及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而与物体在液体中的运动状态无关。石块下沉是因为F石浮<G石, 木块上浮是因为F木浮<G木, 从以上两式并不能判断出F石浮和F木浮间的大小关系。本题应选B。
误区三:液体的密度越大, 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 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错因:不能全面考虑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既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又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 液体的密度越大, 物体所受浮力的越大;当液体的密度一定时,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 物体所受浮力越大;当物体所受浮力不变时, 液体的密度越大, 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小。
示例:一艘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 比较轮船在长江和东海里所受的浮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轮船始终浮在水面上, 所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B.由于海水的密度大, 所以轮船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大
C.由于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小, 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小
D.由于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大, 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大
分析:本题易错选B和C, 原因是没有全面考虑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考虑到海水的密度大, 而忽略了船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发生了变化, 误认为轮船从江面驶入海面, 受到的浮力变大;考虑到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小, 而忽略了液体的密度也发生了变化, 误认为轮船受到的浮力变小。实际上由于轮船漂浮在水面上, 即F浮=G船, 且它从长江驶入东海时自身重力没有变化, 所以轮船在江水里和海洋里受到的浮力一样大。本题应选A。
误区四:浮力的大小跟物体体积有关, 物体的体积越大, 受到的浮力越大。
错因:不明确V排和V物的关系。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等于V物, 这时V物越大, V排越大, 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当物体不是浸没在液体中时, 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的体积无关, 而是与浸在液体中的那部分物体的体积有关。
示例:体积相等的实心木球和铁球, 投入足够多的水中, 静止后两球受到的浮力相等吗?
分析:易错解为相等, 因为学生看到“体积相等”就认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原因是没有弄清楚V排和V物的关系。对于没有明确浸没与否的情况, 应先判断物体是否浸没, 然后再根据V排与V物的关系及阿基米德原理或沉浮关系判定浮力的大小。这题由于实心木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而实心铁球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故前者在水中最终漂浮, 后者最终沉底, 有V木排<V铁排, 故两球受到的浮力不相等, 铁球受到的浮力较大。
其实, 学生在认识上还有很多的错误, 只要教师能深入学生的想法, 真切的知道他们的错因, 寻根究源, 再以例示范, 就能解决学生的错误, 让他们少犯错, 甚至不犯错!
3 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错题的能力
新知识一直在学, 错误一直不断产生, 教师的摸索和思考是为了更好的在教学上帮助学生, 让她们少走或不走弯路, 但是最终我们还是应该将这种方法教给学生。教师不要期望只依靠仔细的批改作业、细心的分析错因, 耐心的辅导, 学生就会“改邪归正”, 错误还是会不断出现在学生的作业、试卷和头脑中。设想, 一张试卷30道题目, 班级中有30个同学, 不同类错解30人次, 每个错解都要教师帮助他们寻根究源, 工作量之大, 势必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其效甚微。所以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错题的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 笔者是这样做的: (1) 教给学生纠错的方法:准备一个本子, 将做错的题目按错误原因、分析、正确答案选择的原因的顺序一一记录下来, 再进行批改,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讨论, 了解自己做错的原因; (2) 辅助学生纠错:对于有些同学无法自己纠错的, 要求学生主动找老师或同学询问, 对于本子上仍旧错解的题目, 再单独帮助学生分析; (3) 帮助学生养成纠错的习惯:拿到错题, 要经常问自己为什么错, 再分析原因, 不会的做好记号, 老师讲解时认真听。
六年级作文:用心倾听心碎的声音 篇3
将脑袋伸到窗外,雨中的空气好清新,没有一点被玷污的感觉。唯有那种舒心畅快的嗅觉感受。深吸一口气,灵魂似被洗涤过一般,所有尘世的喧嚣,世俗的污浊,心间的邪念,就此烟消云散,如同刚刚出世的婴儿,圣洁脱俗。
天空没有留下倩影的痕迹,但飞鸟却已划过,心没有被刀割过,疼痛却是那样的清晰。受伤了,伤的那样深,那样严重。
岁月染上黑白的色调。心痛依旧,年少无知的彷徨,让我的青春岁月暗淡无光,苍白无力。
用心倾听作文 篇4
雨前的雷鸣,时而轻,时而重,时而紧,时而缓,那是架子鼓变幻莫测的敲打;雨后,檐上的水滴落下,丁丁冬冬、滴滴答答,那是最为空灵有致的钢琴独奏;轻轻地推开一扇木门,吱呀,门开了,吱呀,门关了,开开关关之间,是二胡意味深长的独白;树间的小鸟婉转啼鸣,那则是大自然解除寂寞的合唱团……这一切的一切,只要你静静地听,用心地听,你就会发现:音乐无处不在。在音乐巧手的点拨下,再细微不过的响声也会成为悠扬壮阔的交响曲,只要你肯去发现,肯去倾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去年春节晚会上有一个舞蹈节目《千手观音》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观众,那是一群聋哑姑娘,她们的世界里没有声音的存在,她们无法用耳朵听清每一个音符。但她们仍和着节奏,配合默契地跳完了全场。那是一种怎样的心灵震颤啊!是的,她们听不见。但她们的心仍在倾听,她们用心灵去与音乐交流,让每一段旋律在她们心底流淌。
如果我们有那样的一颗心,那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动人心弦、无可比拟的音乐。用心倾听,音乐的本质才能绽放,音乐才更有充实的内容。如果我们用心去倾听,那么即使在纷杂的世界中,我们也能找到真正的音乐。
舒伯特的《摇篮曲》,贝多芬的《月光》,理查德的《水边的爱情》……伤心时,朋友的安慰;困惑时,父母的鼓励;生病时,亲人的.唠叨……夏夜中的蝉鸣,风吹过时的阵阵松涛,大海的尽情咆哮……这些无一不是精致的音乐,无一不是可流芳百世的名曲。可我们常常忽略它们,因为我们还不会用心倾听。
音乐的意义不在于技巧,不在于乐器,更不在于演奏者,而在于音乐的内涵。仅用耳朵去听,捕捉不到任何有用的东西;只有用心去倾听,倾听音乐中的情感,倾听音乐的内涵,倾听音乐所带给我们的真善美,才真正展现了音乐的价值。
用心倾听作文600字 篇5
记得以前看这一本书,书中曾穿插写过主人公喜欢倾听火车划过铁轨时发出的声音,喜欢听飞鸟划过天空时发出的叫声。这也许是他的个人嗜好,至于我的倾听嗜好,我想应该是自然界的鸟声,因为它会给我一种愉悦的心情。鸟是自然界的天使,我喜欢天使的声音。
倾听的鸟声的最佳时间是早上和傍晚(当然这纯属于我的个人见解)。早上,当我漫步于花草树木之间时,耳朵会不时倾听到清脆的鸟声,不知道鸟儿是否在与人们打招呼问好,我想大概是的,虽然我不懂得鸟语,但我的心灵感应得到,有时在倾听鸟声时,我会突然萌发这一想法:假如我是一只小鸟多好啊,每天自由飞翔于蔚蓝的天空,为自己的理想在不断地奋斗,还可以沐浴在太阳公公的宠爱浴泡,幸福无忧地享受时光与青春……
或许这美丽的遐想正是我竭斯底里的呼唤,而傍晚的鸟声,却给我带来无尽的感伤,它们总是“啾……”的一声划落天空的无底洞,那条飞行的路径就像划过心灵的伤痕,绵延不尽。
其实,我最想倾听的是花开的声音,似乎说这句话有点白痴,但这毕竟是我小时候心中的一个梦,因为我们小时候常听老人说起花开的声音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而这并不是很容易就倾听得到,所以我很期待。而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这个梦永远也不会实现,但它早就已经实现了,因为好的声音,只要用心倾听都会是花开的声音,这正好鸟声给我的启迪,如果没有用心倾听,即使是再美妙的鸟声也会被人认为是杂乱无章的噪声,或许还会上告说污染环境,不是吗?
追求用心倾听的课堂读书心得体会 篇6
在如今新课程改革中,数学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让学生在数学上得到更好的发展。佐藤学先生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的第一章正好也提到了“主体性”。书中写道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而在这四个要素中,更多的倾向可以说都集中在“学生”这一要素上,特别是重视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的“新学力观”提倡之后,学生自主地设定课题、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自我学习”形式等,均被树立为理想的教学形态。但是只针对上述四要素中的“学生”这一要素,这是一种将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化的倾向,现在所有的教学中几乎都能看到这一倾向。
但是今后的教学则应当从大一统的传授型方式蜕变出来,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轴心向着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方式转变。因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克服“主体性”神话的基础上,在笼罩着“主体性”神话的教学中,尽管学生不断地应答“是的”“是的”,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活跃而实际上学生学习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因此佐藤学先生明确提出了“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倾听的教室’”。
回想自己平时上课,总是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而不管他们的.回答是否是经过思考后的答案,只想让更多学生来发言,形成一种热闹的课堂。然而这种学生发言热烈的课堂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差不多成了我们错误的共识。我们应该知道,有时倾听会比发言更重要,我们往往以学生的发言为中心来了解他们的想法而不认真对待“倾听”,特别是对那些不加思考就乱回答的学生更是应该要先懂得认真倾听。其实学生懂得倾听后,对于其发言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为在认真倾听完同学的回答后,学生会再经过进一步的思考,重新整合出更好的答案来,从而促进学生更好更精彩的发言。
小学生厌学背后的真正原因? 篇7
从几个方面来看,孩子产生厌学的缘由,有以下一些原因:
认知上出现了偏差,
从根本上对学习产生了厌烦。
认知上出现了偏差,也就是从根本上对学习就是产生了厌烦。
被家长过早的逼着去学习,参加各种补习班,对学习的兴趣极大降低。
还有的孩子会把有一些问题归结为其他原因,比如说是老师的原因,自己没考好是同学的原因等等。
还有的孩子是自身的情商能力出现比较弱项的部分,比如说抗挫折能力差,由于家庭养育方式的不一致,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会不同;
有的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害怕吃苦,害怕付出太多,害怕在学习中遇到难题等等,或者是有的孩子出现注意力,学习技能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学习上的困难,从而逐渐的对学习失去信心,在学习上出现抗挫折能力比较差的一个表现。
有的孩子是在学校当中人际关系比较难以处理好,比如说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都处理不好,有的孩子和同学关系处理不好,但是跟老师的关系还可以,对学校的抵触情绪会相对弱一些。
孩子情商不高
有的孩子是自身的情商能力出现比较弱项的部分,比如说抗挫折能力差,由于家庭养育方式的不一致,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会不同;
在学习的时候,害怕吃苦,害怕付出太多,害怕在学习中遇到难题等等,或者是有的孩子出现注意力,学习技能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学习上的困难,从而逐渐的对学习失去信心,在学习上出现抗挫折能力比较差的一个表现。
在学校当中人际关系比较难以处理好,比如说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都处理不好,有的孩子和同学关系处理不好,但是跟老师的关系还可以,对学校的抵触情绪会相对弱一些。
学校的原因
学校老师可能会以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好坏,或者是某些标准来评判好的学生,坏的学生。
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孩子,就会害怕把自己归结为坏孩子的行列,所以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同时如果在学校中没有很好的伙伴,也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这种事就是人际关系上对孩子造成的这种压力。
学习技能问题导致的厌学
比如说有的孩子,注意力缺失、缺乏,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跟上老师的上课节奏,在书写的时候或者是阅读的时候,出现困难。
有的孩子出现理解上的困难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害怕去学校,厌烦去学校的一个原因之一。
该如何预防小学生厌学?
早发现,早干预是非常重要的,避免孩子发展到严重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家庭方面
家庭环境尽量要给孩子营造一种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尤其是家庭的氛围要是愉快的,轻松的家庭环境,面对孩子要更好地避免过多的争吵,对孩子的陪伴也要尽量保持较高的效率,而不是孩子玩儿自己的家长忙自己的。
改善孩子的情绪
家长要和孩子尽量多的保持沟通交流,尤其是高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思想变化,情绪变化是比较剧烈的。所以家长要重视和孩子的沟通交流,不要只看到学习,写作业本身的活动。
对孩子在同伴中,或者是在学校里遇到了什么事情等等,对某些事物的看法要进行,交流青青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能多用语言表达,它也会疏导一部分抵触学习,抵触学校的这部分情绪。
注重孩子同伴关系处理能力的培养
要注重孩子这个同伴关系方面的能力培养,是要多给孩子创造同伴交往的机会,现在每个孩子都很忙,家长最大的反馈是到了周末很难帮孩子约到小朋友,因为每个孩子到周末的时候都上各种班。所以孩子和孩子之间共同交往的机会,业余交往的机会非常少,但我们也要尽量想办法帮孩子去营造这种机会。
同时,孩子在和同伴玩耍的时候遇到的一些矛盾家长要给予积极的引导。
提高孩子的抗挫折抗压能力
提高自信,多鼓励认可孩子,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即使遇到失败,也能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对自己的状态,行为进行更好的调整,让孩子对自己有更多自信心。
一例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本文是一例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近一个多月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老师不满,与同学关系紧张,不愿意上学。通过收集临床资料、摄入性会谈、心理评估等诊断为儿童的一般心理问题。通过原因分析:是由于青春早期的独立意识的增强,加之父母亲的过高期望、不当教育以及老师的偏向,最终出现“厌学行为”等问题,咨询过程中,运用阳性强化法、代币法等技术,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通过五次咨询,最终使“厌学行为”的问题大为转变,习得适当行为,消除了不良情绪和行为,咨询取得了预期的疗效。
求助者陈某,男,13岁,身高1.5米,汕头市某小学六年级学生,父母从事小商品批发生意,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求助者近期体检显示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父母双方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主诉: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老师不满,不愿意看到老师,与同学关系紧张,持续近一个月。
个人陈述:父母从小就控制我,妈妈约束我的行为,爸爸总是对我黑着脸,老是骂我,我在学校话不多,老师也不喜欢我,同学们不愿意理我,不跟我玩。他们不跟我玩我就自己玩,老师同学又说我捣乱,看见他们气急败坏的样子,我好开心。其实我也想做个好孩子,让别人表扬我,可我就是静不下来,成绩也不好,我就更没有信心学习了,老师偏心,当众欺负我,我不要去上学,不要看见那些不好的人。妈妈说咨询师能帮我解决问题,我就来了。
咨询师观察:来访者体态正常,衣着整洁,感知觉尚可,逻辑思维正常,情感表达言行一致。不说起学习问题,整个人蛮精神的。求助者意识清楚,讲话声音清晰,语言流利,无幻觉和妄想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在谈到师生关系和与父亲的关系时,言语中充满对老师、同学以及爸爸的不满和怨恨。
母亲反映:从小奶奶溺爱他,父母望子成龙,对其期望很高。母亲很重视儿子的行为教育,处处盯紧孩子,而父亲则采用高压政策,有行为错误或成绩不好,便大打出手,以致于孩子一看到父亲就有点怕怕的感觉。从小性格比较内向,四年级起,由于学习负担加重,测验有几次不及格,母亲非常着急,觉得可能是原来的学校教育水平不好,五年级时强行为孩子转学,孩子与新同学关系不好,老师也不大喜欢他,不认真听课,喜欢做小动作,回家后不做作业,就喜欢玩电脑游戏,家长问起就说谎说没有作业,有一次还偷家里的钱去玩游戏,父亲发现后,打得很厉害。一个月前,老师上报学生报考本校初中加分时,没有发表格给他填写,他去找老师时,老师当众奚落他说成绩差就不要浪费表格,同学们在旁边偷笑他,他当时涨得脸色通红,恨不得有条缝可以钻进地里。第二天就不愿去学校上课,被父亲强行送去学校,后来倒是能自己去上学,但总说不愿上学,老师也反映听课不认真,也不做作业,母亲无奈,征得他的同意前来咨询。
同学反映:他平时话不多,上课喜欢搞小动作,偷偷玩小玩具,在班上好朋友也不多。
心理测验结果
1、90项症状清单(SCL-90)结果显示,总分175分,阳性项目49项,其中出现异常的因子分如下:人际关系敏感3.1、焦虑2.2、敌对3.2,偏执2.1,其他因子分低于2分。
2、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处于青春早期的“心理动荡时期”。
(2)社会因素:父母望子成龙,家教严厉,对其一味加压,发现成绩不够理想,又擅自把他调到所谓的好学校,致使他与新环境适应不良,更加影响学习状态,而父母一味的批评甚至棍棒相加,老师又不能公平对待,致使孩子长期压抑的心情一下爆发,产生厌学情绪。
(3)心理行为方面的认知因素: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青春早期的逆反心理使其产生你们越逼我,我就越不认真学习,以各种借口逃避学习。
根据求助者主诉,咨询师观察及求助者母亲反映、同学反映相互印证,可以证明本案例材料真实可靠。
根据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评估诊断结果,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1、短期和具体目标:消除求助者的厌学行为,改善当前的人际关系。
2、长期和终极目标: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培养学习兴趣,完善个人人格,发展健康心态。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1次);
第1次咨询
目的:
(1)介绍心理咨询方式和相关情况。
(2)了解来访者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资料;
(3)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4)明确主要问题,做心理测验;
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了解来访者的问题始末;与来访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
探寻他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3)做心理测验SCL-90;
(4)反馈测验结果,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
2、心理帮助阶段(第2-4次);
第2次咨询
目的:
(1)继续深化与求助者之间的咨访关系;
(2)共同协商咨询目标;
(3)实施阳性强化法;
方法:会谈法、阳性强化法。
过程:
(1)与求助者协商咨询目标;
(2)通过谈话,改善来访者的不良认知,让他明白老师的态度是对事不对人的,老师之所以不喜欢他,是因为他的行为,而不是针对他个人。
(3)明确阳性强化法要矫正的目标行为:厌学;
(4)与求助者及其母亲一起,监控目标行为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弄清楚孩子一般什么情况下不愿意上学,持续多长时间,哪些因素影响他的决定。
(5)与求助者及其母亲一起,确定阳性强化法干预方案:首先,运用消退法,家长和老师对求助者的逆反行为不予理睬,暗地里密切注意观察,期待其行为的改变,当行为出现转机的时候要立即以口头表扬。其次,取得家长和老师的支持,使用代币法,与求助者签订契约:当孩子主动上学时,奖励1个塑料币/次;求助者在学校学习,每节课20分钟不做小动作不与周围同学说话,由老师在全班点名表扬;如果45分钟内不发生上述行为,则奖励一个塑料币;在家里,45分钟内能安静的完成作业,奖励观看动画片30分钟;如果集满3个塑料币,可以得到30元奖励。
第3次咨询
目的:进一步强化良性认知,进行行为矫正,强化适应性行为。
方法:会谈法、代币法。
过程:
(1)小结前2次咨询感受,讨论家庭作业的情况,反馈家庭作业,认识到自己以前对老师、同学、家长的逆反行为的原因和不良后果并有所感悟。其母亲表示孩子基本能主动上学,并能主动邀请同学到家里一起写作业,有好的发展趋势。
(2)在前次咨询的基础上,根据来访者的实际情况,并与来访者探讨签订相应的行为契约,使其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发生,以改善周围的人际关系,养成适当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布置家庭作业:在咨询结束后,在未来一周除执行上次的协议外,另增加下面的协议:
1、每节课45分钟内,课堂上不出现违纪的行为,按老师要求完成各项课堂作业,老师在当天的行为契约表上印红花,放学之前与老师一起总结,表现好的,给予口头表扬。
2、在家由母亲监督,每天完成家庭作业,坚持读书30分钟,同样在行为契约表上印红花,并给予口头表扬。
3、每节课下课后与同学一起活动或游戏,不出现争执行为,在老师调查核实后,在行为契约表上印红花。
4、每天遇见老师,主动向老师问好,一周之内为班级同学做一件好事,或者帮妈妈做家务活两次,在行为契约表上印红花。
5、周末,回忆一周情况,记录下心理感受,以便强化良好行为,如果累计印5朵红花,母亲奖励30元,如果累计8朵红花,母亲给予奖励60元,如果累计15朵红花,可由本人提出奖励100元以内的任意奖品。
第4次咨询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改善来访者与母亲、老师和同学的关系
方法:会谈法
过程:
(1)反馈作业:对照行为契约记录表,顺利完成对良好行为的强化
与求助者讨论这一段时间发生的变化,与母亲和老师同学的关系有哪些改变,学习上有哪些进步,自己内心有哪些感受。求助者的行为改变有了明显的效果,得到了大多数的认可,情绪也发生了变化,对家长和老师也不再怨恨,并表示以后要好好学习。
(2)针对行为的改变,咨询师给予口头鼓励,并监督母亲兑现诺言【3】。
(3)布置家庭作业:继续执行行为契约,在实际接触中采用积极的态度,主动与父母沟通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记录自身感受。
第5次咨询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对前几次咨询进行总结;
(3)实施心理测验:SCL-90;
(4)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法
过程:
(1)反馈作业:建立较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来访者学习和交际的信心,母亲对来访者的一系列改变非常满意。
(2)对前几次咨询进行总结,与求助者讨论今后努力的方向,巩固已习得的良好行为,同时向求助者说明过去对他实施的那些奖励,都是为了改变其不良行为,现在求助者各方面的表现已在向好的方向转变,就不再对其实施金钱奖励,这一点求助者表示赞成,但就提出假期的时候带他去旅游。经过这次事件,家长想通了许多,父亲也不再对他采取暴力行为,母亲也不多方约束他,她相信孩子渐渐能处理好自己的学习和娱乐问题。
(3)再次施测SCL-90,结果:SCL-90:总分125分,阳性项目35项,人际关系敏感2.1,其他因子分低于2分。
(4)基本结束咨询。同来访者共同讨论,详细制定自己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的目标计划。
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价:
两个月后电话随访,求助者自述现在觉得上学很开心,因为老师指派班长与他结成帮学对子,探讨学习问题,还交到几个要好的朋友,目前他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毕业考试能够考出理想成绩。
2、求助者社会适应状况的改善情况:现在比较喜欢上学,没有厌学情绪,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得到改善,父母对他也比较理解,不再整天责骂他,学习效率提高了很多。
3、他人评价:老师反映,求助者学习开始用功了,上课也能认真听讲,不再做小动作,基本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并没有与同学发生冲突行为。
母亲反映,现在家里的情况好多了,他爸爸也不再黑着脸,有时还主动带他出去兜风,他回家也能按时完成作业,偶尔玩电脑的时间长了,经提醒也能停止下来。
4、90症状清单(SCL-90)减分率疗效评估:咨询前175分,咨询后125分,人际关系敏感2.1、其余因子分低于2分,减分率为28%,此咨询有效。
5、咨询师评价:
用心发现“新”作文 篇8
日出日落,寒暑交替,燕来雁往,花开花落,有人说,这太平淡,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人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出现“新”,要有“新”的眼睛,“新”的心灵,青春的生命本身就是鲜嫩的生命,青春总是充满新奇,青春总是渴望陌生,只有陌生才是新奇的土地。
我羡慕哥伦布,当他扯起鼓胀的三角帆向西海进发时,他的心被那即将到来的陌生所陶醉;我敬佩鲁迅,十八九岁就带着叛逆的性格,在世人的冷睛中走出家乡,去寻求“别样的人们”;我更仰止于徐霞客,一杖一囊走过了多少神奇与陌生。
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一点不错,西湖的秀美,黄山的奇壮,天山的雪莲。此时此刻,那些成为口碑的著名风景已不再对我有吸引力,我的心被陌生的渴望充满了,我神往“八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的雄壮,我思慕“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悠远与苍凉。
最优美的风景是人的心灵,平时,我更喜欢与陌生人交谈,在车船上,与别人聊天,同老人谈,我获得了那份独特的人生经验;同少女谈,我也对生活充满梦想;同民工谈,我意识到人生的种种苦涩,懂得了美好生活孕于艰难。
第一次发现谓之陌生。陌生是从未知到获得的桥梁,领略的陌生是一种境界。因为陌生像海底,如森林,珍藏无数的神秘。
用心发现他们作文600字 篇9
数不清相遇了多少人,数不清那么多的一瞥错过了多少人。那么多人卑微的向着太阳活着,那些遗忘在时光背后的种种,我都没有去用心发现。
曾经的我喜欢高昂着头穿过大把大把紫荆花飘落的花园。永远都不会看见那个在我身后清扫着街道的女孩。
她的存在对于我没有什么重要,以前的我是这样认为的,她这朵太阳花永远只会匍匐在地上贪梦的吸吮大片大片的金黄,而我是那株旁边的向日葵,高傲地昂起头颅,迎接太阳每一个方向的爱抚。
干净的街道,反射着银光的密码门好像告诉我她的存在,可是好像我想破了头也无法记起她的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
可是当向日葵朝着太阳转动时会发现原来在它的旁边一直有一株太阳花吗?会有那些太阳花消失后有一点不习惯吗?
有几天,她请假了。那片一直以为最浪漫的紫荆花瓣此刻都掉入路两旁的积水中,只露出些许的紫色。他们好像也没有了平时那般的耀眼了。还有 ,他经常坐的石椅也开始变脏了,早餐好难吃,我开始有点想念那些太阳花,原来当向日葵的眼角丢失了那点色彩,会真的不习惯呢。
原来她对我很重要。
其实在我们的生命中会遇到很多像他们一样的人,做起不起眼的事,有着不起眼的`外表,甚至会是你视觉的盲点。
但是,他们其实很重要,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方式,他会用那种最不起眼的方式慢慢的渗入你的心,你开始习惯他的存在。其实他们都值得你去关心,爱护。
你会记得门卫的名字吗?没有他们,我们就不会有安稳的夜晚。
你会亲切的和那些清洁工打招呼吗?没有他们,怎么会有一个干净的环境?
发现文背后的美好作文 篇10
悄然,夏日,淡然,书香。
我笑意盎然,着眼于你的《人间滋味》――汪曾祺,酸甜苦辣咸,在你的笔下平淡而有味,给我以美的享受。
清香袅袅的早晨,太阳羞答答地从山丘后面探出半个笑脸,村庄里升起的袅袅炊烟交织起来窃窃私语着。你背起行囊走四方,走过一碧万顷的鱼米之乡,麦香四溢的华北平原,山高谷深的云贵高原,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你的每一段旅程,都记载了岁月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但不论陕北的酸、无锡的甜、北京的苦,还是四川的麻、昆明的辣、浙东的咸,你写出了充满风味的异乡情怀,使我憧憬于行万里路。
烈日炎炎的午后,阳光淘气地在水面上跳跃闪烁,泛起微波粼粼,溪边大青石上,一堆篝火燃得正旺。艳红色的火焰旁,是大学时代的你和几个同学。你们个人手持一串青椒,烧熟了,蘸盐水下酒;或许你们还带着皮色深绿、圆润甜美的宝珠梨,或是香甜可口、细嫩柔滑的离核黄桃。你一心追忆,沉浸在自己的美好往事中,你真挚的怀念告诉我,珍惜当下,品味现实,青春的滋味是人间最甜美的`滋味。
余辉熠熠的傍晚,最后几抹炽热的余辉终于舍不得离去,由天际溢进了窗口,偷偷窥伺热闹的一桌盛宴。恰逢端午,你和家人围坐在桌旁,默默地笑着。你取来一只咸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你轻轻用筷子挖了蛋白吃,便望见了底下通红通红的蛋黄。家乡的鸭蛋就是好!在他乡,品一口家乡的咸蛋,唤起的是满满的乡愁。我发现,那是一颗游子的心,一颗怀念故乡的心!
用心倾听学生错误发现背后的原因论文 篇11
文章所属学科: 小学数学
作者姓名: 刘本宝
职 称:一级教师
单 位: 连云港市城西中心小学
邮 编:222134
个人联系电话: ***
点“错”也能成“金”
——三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类型与对策的研究
【论文摘要】当学生进入三年级,随着学习的计算日趋变得复杂计算出错也越来越多,错误类型也更加多样。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比较,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错误类型:1.知识习得方面的错误,2.心理因素引起的错误,3.不良的学习习惯引起的错误。通过调查了解、个案研究以及教学实践,我们研究出了矫正学生计算错误相应的对策: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重视计算,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善于计算,3.培养计算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计算,4.重视课堂计算教学,让学生学会计算,4.强化口算、估算的训练,让学生灵活地计算。
【关键词】三年级 计算 错误类型 矫正策略
【正文】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的基础,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当学生进入三年级,随着学习的计算日趋变得复杂,计算出错也越来越多,错误类型也更加多样。有的口算失误,有的笔算忘记进位,还有的看错数字,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错误。对此,很多老师都会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大意”。其实不然,孩子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分析,找出原因,然后总结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一、三年级学生计算的主要错误类型
通过研究分析,我将我校三年级学生的计算错误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知识习得方面 1.基础知识不牢固
有些学生对于简单的加减法不熟练,表内乘法记忆出错。如:3+9=11,24+7=41,乘法口诀出现二六十八、七八五十四等错误。由于三年级以前学习的不够扎实,以前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或学习的知识没有及时复习,还有的学生 对于以前学习的非系统性知识产生遗忘,造成计算错误。如:,就是学生将7×0的得数错算成7造成的,再如:则是由于学生将乘法口诀记错造成的。
2.算理理解不清,算理是学生进行计算思考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形成算法。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为什么这样算,才能形成正确的算法,从而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计算的算理理解不清而引起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对除法计算的算理不理解。如:,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算理理解不透彻,不理解40÷5得到的“8”是8个“一”,应该写在个位,而十位要写“0”;再如:余数要比除数小,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如果学生能真正理解为什么(2)对乘法计算的算理不理解。如:,经过了解发现学生将12中的“1”和40中的“4”相乘,然后又将12中的“2”和40中的“0”相乘而且错误地算成“2”,最后看到一个乘数末尾有一个“0”,就在后面加了一个“0”。如果学生能明白“12×40”可以表示“12个40相加”,可以分解成“10个40相加”(即:10×40)和“2个40相加”(即:2×40),就能明白为什么“12”中的10和2要分别和40相乘,再相加。再如:有的学生计算52×45=468,检查发现他在做题时将2乘十位上的4算得的得数写在了个位,显 然这个学生还不理解“2×4”,中的“4”是4个“十”,得到的是8个“十”,8应该写在十位。
3.运算法则混乱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四则混合运算,对于四则混合运算还没有形成强烈的规则意识。虽然知道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这一运算法则,但做题时经常把这一规则抛之脑后,不按照运算法则做题。如:
当然,大多数学生在老师的提醒下就能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二)心理因素方面 1.短时记忆出错
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水平较低,经常记不住前一步的计算,造成计算错误。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如有的学生在计算时忘记加上进位的数,或虽知道是进位,但接下来的计算忘记了进几。例如,十位上的3乘十位上的2,结果忘记了加进来的“1”;再如,3×7=21,应该向十位进“2”,这位同学在接来的记算时当成进“1”来算了。
2.注意力不集中
有的学生在计算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受到外界的干扰,致使计算时出错。如:一名学生在计算354×5时,做到了一半受到别的事情的吸引,最终将百位上的“3”忘记乘5,将结果算得“270”。如图:,3.受到强信息干扰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薄弱,一些计算题中容易计算的部分、看起来能简便计算的部分以及比较熟悉的部分等强刺激因素就会对学生的计算形成干扰,以至于忽略掉计算的法则。例如:250-150计算比较容易,是一个强信息,在计算时,很多学生就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三)不良的学习习惯方面
一些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的计算出错率更高。有的学生计算时书写马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6,7写得像1,最终计算时错把写的数当成另一个数来算,导致出错。如:“72×18=1290”。有的学生计算时只追求速度,计算经常抄错数字,还有的学生习惯于口算,甚至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也进行口算,可以看出学生的计算比较随意,没有对计算表现出足够的重视。例如某学生做的这一题:。
二、提升三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策略分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出现少量的计算错误是正常的。当然,如果出错率较高就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降低学生的计算出错率。为此我仔细分析了学生的错误,通过调查了解、个案研究以及教学实践,研究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端正学习态度,让学生重视计算 1.加强教育,使学生意识到计算的重要性
在平时教育学生计算的出错往往会使复杂的解题过程前功尽弃。计算在日常生活、工程设计、重大科学研究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小小的计算错误往往会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然后,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计算的重要性。如:开展“我是小小工程师”活动,让学生为一所新学校设计一座大楼、花 园等,算出大楼的占地面积,花园中花木需要多少棵等。使学生意识到,如果计算出错,损失会很大。
2.加强日常的行为训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通过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认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计算的成功非常重要,并在日常加强行为训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道计算题,从审题、计算到书写,整个过程要专心致志,中途不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要能抵抗住外界的干扰。遇到困难要认真思考,不要退缩。并在计算过程中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行为训练,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善于计算 1.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促进自我反思
检验是一种自查自纠的方式,检验的方式有许多种,如验算法、重算法、估算法等。良好的检验习惯不仅能减少学生计算中的错误,还能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计算进行思考,并自己找出计算出错的原因,促进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如:能是80。,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很容易能发现“960-80”结果不可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要教育学生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如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理顺计算思路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学习的计算已经变得较为复杂,用口算方法已经很难正确算出结果。但是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形成的口算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到了三年级依旧继承了下来。因此教师应通过对比教育学生意识到笔算的必要性,逐渐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打草稿时要尽量书写工整,有条理,这样可以更好地理清计算思路,防止混乱或看错。
3.培养学生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取众人所长
同学之间想法的交流是相互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同学之间年龄相仿,知识水平相近,但是每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使不同的想法之间产生碰撞,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算理。虽然学生在课堂上会就某些问题展开探讨,但并不习惯于在任何时候与同学交流。因 此教师要有意地培养学生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之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可以鼓励学生就某些疑惑的地方向自己的同学请教,并且也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开展“我当小老师”活动等。当然,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比较低,更会把答案直接告诉别人,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在帮助同学解答疑问时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让学生之间经常进行学习方面的交流活动,从而形成习惯。
(三)培养计算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计算
著名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往往会让我们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颜色、声音、动画等对于三年级阶段的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教师可运用故事、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新的知识,将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计算,产生学习的动机。例如在进行 “整
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教学的时候,我创设了“朵拉闯关”的教学情境:“今天,朵拉要去数学‘智慧园’,但她必须解决tico、捣蛋鬼狐狸和巨魔的三个问题,你能帮助她吗?”配合着多媒体课件,将本节课的三个类型的计算安排在三个“关卡”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了很好地激发,个个跃跃欲试,教学效果非常好。
当然,创设情境要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要让创设的情境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关联,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2.设计学生喜欢的游戏,体会计算的快乐
三年级阶段的学生对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学习的活动表现出一定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氛围,设计适当的游戏活动,通过开展游戏活动转变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学习简单小数加减法计算后,我组织进行了“口算接龙”游戏,由一名学生先说一个小数,然后每名学生每次加0.3,比一比哪一组能不出错地接下去。比赛过后对于优胜者进行奖励,对于失败的指出他们的不足。
3.建立激励评价机制,激发学生计算的动机 教师偶发性的评价虽然能暂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过后就会很快丧失,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对于计算正确率高的多表扬,对于表现不好的要多鼓励之外,还有必要建立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让学生长久地保持计算的积极主动性。针对计算,我在班级开展了“每日一练,每周一评比”活动,在学生完成计算后马上进行评价。评价采用星级制,全对的得五颗星,每错一题少得一颗星。每周评比一次得星的颗数,并对得星颗数多或者进步大的进行奖励。我还通过全班讨论,民主评议的方法制定了“计算小能手”的评选方法,并定期进行“计算小能手”的评选。通过制度激励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四)重视课堂计算教学,让学生学会计算
1.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明白算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在教学“24×12”时,虽然有的学生已经从别的途径学会了24×12的计算方法,但他们的认知可能只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对算理的理解是模糊的。因此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此,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可以这样算。特别是24乘十位上的“1”时,要引导学生说一说“4乘1的结果为什么和十位对齐?”从而帮助学生理解“4乘1个十得4个十,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
这样,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的算理相结合,能够更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认知水平的发展。
2.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找出学生思维中的“盲区”
有的学生虽然看似理解了算理,但是在做题的时候还是会出现思考过程出现脱节的现象,如有的学生这样算68÷3:。虽然这名学生知道除法计算的方式和大概的步骤,但他不理解8下面写的应是3和2的乘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计算的过程,从而找出学生算理中的“盲区”,使学生系统地理解算理。而学生对算理表述的过程也是一个使自己的思考系统化的一个过程,有助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3.适当过度学习,促进算法的巩固 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教育心理学上的术语,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过度学习有利于识记材料的保持。研究结果表明,适当限度的过度学习比刚能背诵的效果好,但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其保持效果不再增加。另外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可知道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规律,对学生已经学会的新的计算进行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保证练习的数量,并做好个别指导和纠错。对于当天学习的计算要当天进行巩固,并通过同学互查的方式进行纠错,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五)强化口算、估算的训练,让学生灵活地计算。1.重视口算的训练,打好计算基础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笔算水平。提高口算的正确率有助于提高学生笔算的速度,增强学生计算的信心。因此,口算练习要引起重视。在对三年级学生计算错题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笔算中大约35%的笔算有理由怀疑是由学生的简单口算错误导致的。三年级阶段,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和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基本口算是所有计算的基础,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查找学生口算中的整体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同时也要注意了解个体学生口算弱点,帮助学生补差补缺。教师也可以发挥班级中小组的作用,让小组同学或同桌之间进行互查互纠,从而共同进步提高。
2.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灵活地思考
长久以来,教师一直很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极为薄弱。针对这一现状,新教材在各个学段增设了不同层次的估算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教学中提出有估算价值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体会估算的重要作用。比如,去超市购物,当时买了几样物品,分别是43元、29元、47元,想快速地知道带了100元钱够不够,就可以用到估算。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估算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快速地判断,鼓励学生快速估计计算是否合理,能够很好地避免笔算出错。比如,运用估算就能很快判断出4×506的得数大约是2000,从而判断计算结果算错了。再比如有的学生计算“540÷5=180”,通过估算可以判断540÷5结果应是100多一点,从而判断“180”这一结果是错误的。
当然,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教师足够的智慧和充足的时间保证。点“错”也能成“金”,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并且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计算教学,以学生的眼光看待计算,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快乐地去学习。
参考文献:
[1]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61-92.[2]郑毓信.《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8:46-61.[3]黄伟星.《在理解计算法则的基础上培养运算能力》[J].《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14年第10期.[4] 尚荣萍.《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http://jsjxxx.shanghang.gov.cn/jxcs/xxjys/xxsx/201204/t20120410_114992.htm 2012-04-10 [5]360百科 搜索词条:过度学习
http://baike.so.com/doc/5964636-6177587.html 360百科 搜索词条:遗忘规律
【用心倾听学生错误发现背后的原因论文】推荐阅读:
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06-26
湛江市中考满分作文-我用心去倾听09-10
倾听寄读学生的心声论文05-15
用爱发现 用心育人07-14
用心去感受、发现身边美09-22
小学生倾听能力培养论文09-09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08-20
用心走进学生的心灵08-26
倾听能力的培养程式论文10-01
让学生倾听自己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