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学困生的几点建议

2024-10-07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建议(共10篇)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建议 篇1

一、注意初高中衔接, 补充基本知识

中考结束后, 大部分同学都比较放松, 基本上把课本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暑假的大部分时间都没有用在学习上.一上高中, 由于环境改变, 特别是到新的学校开始新的独立生活, 很多学生不适应高中高强度的上课和晚自修.因此, 做好初高中衔接是学生进入高中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以前很多老师经常忽视这一点.本人认为, 大约用2周的时间进行初高中衔接是非常有必要的.把初中学过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性地复习, 让学生找找感觉, 顺便适当地渗透和延伸, 让学生初步对高中数学知识层面有个大概的了解, 补充一些重要知识点, 特别是有些初中没有教的.例如, 解方程、二次函数、十字相乘法、立方差公式, 等等.

补充基本知识点.例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不一定要到高二才讲, 可以在高一阶段就彻底掌握好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为以后解定义域、值域等提供一定的帮助.因为这个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相似之处, 既可以让学生温习初中知识, 又可以学习高中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进入高中数学而言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 同行们可以参考借鉴一下.

二、教师充分做好教学设计, 上好优质课

新高一, 对于每个同学都是新的.对于数学学科, 很多学生都知道高中数学很难, 有一定的恐惧感.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上好优质课?教师应尽量让高中数学语言中比较抽象的概念通俗化, 让学生顺利过渡.例如, 高一的集合的概念、函数和映射的概念, 需要教师细心地讲解, 高一的数学老师是学生学好高中数学最重要的老师, 引导好了, 学生也就能顺利过渡.一旦处理不好, 将会带来一系列的困难, 影响到高二, 甚至高三的总复习.

不少学生反映:上课听得很清楚, 晚自修做题目就做不出来了.原因在于初高中知识的差异.在初中, 学生基本上模仿老师的做法, 通过一定量的定式训练就能掌握到方法, 而高中必须是在老师的引导下, 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

三、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坚持认真预习

自学是高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是学生上好新课, 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这样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 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 掌握学习主动权.预习不能走过场, 要讲究质量, 既可单独预习也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预习能发现问题, 需要查阅旧知识, 为学习新知识打好牢固的基础.对于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 学生需要做好预习笔记, 以便在听课时着重解决.

2.集中上课精力

“学然后知不足”, 在课堂学习中, 要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认真观察老师的每一个演示实验, 大胆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 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的“开场白”往往是概括上节内容, 引出本节的新课题, 并提出本节课的目的要求和要讲述的中心问题,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老师的课后总结, 往往是一节课的精要提炼和复习提示, 是本节课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3.做好学习笔记

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或推理记下来, 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和防错.建立数学学习笔记本, 特别是针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未解决的问题等.建立数学纠错本, 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 以防再犯, 使自己运算技能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建立知识结构梳理本, 形成板块结构, 实行“整体集装”, 如表格化、分类化、专题化、网络化等, 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或者多类到统一.数学学习笔记的务实处理, 是学好高中数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需要引起广大学子的高度重视.

4.正确处理作业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建议 篇2

关键词:学困生 找成因 寻差距 树自信修其行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育追求升学率,那个学校升学率高,哪个学校就是热点学校,重点学校,致使学校出现了很多学困生。而教育改革的大潮又一次冲击初中的教育,使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应试教育向基础教育转变,由追求升学率面向少数学生向追求平均分面向大多数学生转变,有效转化学困生,整体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整体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以及每一位教师所期待的事情。达到这样的目标,关键在于学困生的转化。转化学困生自然就成为目前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普遍问题。先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本人谈谈几点建议 。

一、找其因

学困生的心里其实比谁都知道自己的不幸:老师的冷漠,家长的训斥,同学的讽刺。学困生也是一名普通学生,他们同样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理解、关爱。他们也希望向好学生那样,有老师的表扬、家长的欣慰、同学的羡慕,他们渴望得到同情这实际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首先,分析每一名学困生产生的原因,给予理想而不是同情。学困生大都成绩较差,行为散漫,心理压力大,又不说出苦恼,以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得以解脱。为他们现实表示理解,放下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子,俯下身来以朋友的身份敞开心灵,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是每位老师首当其冲要做的。

其次,保持平常心,拉近距离。学困生都有较强的抵触心理,犯错误时,他们时刻准备者接受老师的批评,并且也想好了充足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因为没有人喜欢别人职责自己的缺点。当学生有错时,为什么不容忍一下,保持沉默呢?你不说他,他心里也在嘀咕老师为什么没有找我?这样在心里上征服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深不可测。这是给予他们适当的关爱,效果会更好。

再次,倾听学生的心声,取得他们的信任。造成学困生是多方面的。社会的、家庭的、师生的、个人的……学困生都有一肚子委屈,但他们从来不说。因为没有人准许他们说,家长、老师不信任、同学的嘲讽,他们只能深深的埋在心里。其实他们想说,想一吐为快。在适当的环境下,老师只要适当的引导他们,他们就会毫无保留的把心里话说出来。此时老师作为一名忠实的听众,不要评价,去尊重他们,得到他们的信任。之所以成为学困生,每个人的成因各不相同。老师必须对每一位学困生的情况进行特殊处理。正所谓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治病救人。如果教师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每个学困生使用同一种“药方”,不仅不能“治病”,甚至会加重学困生的“病情”,情节严重的会发展至无可救药。

最后,不计前嫌,激发欲望。在老师和学生有了沟通,取得了信任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和学生开诚布公的谈话。以前的事情就把他忘掉吧,人不能活在痛苦的记忆中,要看到未来的光明。你们每一个人从现在开始,在我的印象中都是一张白纸,以后要看你们怎样画了。用你的希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

二、找差距

学生和你交上朋友后,从内心服你,容易接受老师的批评。

首先,创造条件,鼓励表扬。学困生身上固然有很多缺点,但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老师要慷慨的毫不吝啬的对其身上的优点表扬,稍有进步就给与鼓励,这样他们就有一种成就感。他们心里特别愉快,为指出错误创造条件,这时再对他们提出以后的奋斗目标。

其次,自我批评找出不足。没有人喜欢别人强迫他做什么,除非自己心甘情愿。开展自我批评让学生说出自我所在的缺点,提出改掉措施,这样做学生不会有心理负担。

最后,由面到点,老师总结。通过自我批评学生找到了差距,老师要对他们的勇敢、直率加以表扬,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这些缺点没有嘲讽,没有看不起,为其树立自信心打下基础。同时老师要补充,因为有的问题不一定全面。说出学生没说出的,学生觉得老师很仔细的了解了他们,这样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引起老师的注意,另一方面也对个别心存侥幸的学生敲了一下警钟。

三、树自信

自信是做好每一件事的能源,学困生都缺乏自信心,如果想要转化学困生,树立其自信心是必须的。

首先,取长补短,树立自信。大部分学困生都有一定特长,从他们特长入手找到成功的经验,是树立自信心的最好切入点。老师应相信他们这方面的能力。“任之专用,信之必笃,然后尽其才,而后成其事。”他们这些特长就像星星之火完全可以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下烧成燎原之势。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潜在的价值,树立了自信心。

其次,趁热打铁,巩固自信。建立自信心的最快、最确定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发展特长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自信。因人而易,选择好所做的事,老师要予以指导,使选择的对象有梯度,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通过鼓励表扬、帮助,直至获得成功的经验,方能巩固自信心。

四、修其行

仁厚、友善的方式以及赞扬,比任何暴力更容易改变别人的心意,林肯说过一句话“一滴蜂蜜比加胆汁更能捕捉到更多的苍蝇。”

善于发现进步:在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有了自信之后,就有了改正缺点的前提。但怎样让他们改正自己的行为,这需要方法,需要时间。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心理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诚恳的认同和慷慨的赞美,赞美最细小的进步,而且每一次进步是最有效的方法。

学会宽容:宽容不是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放纵和漠视。其前提是对学生严格的要求,目的在于给学生改正缺点的机会和时间。改正缺点过程复杂、时间漫长,学生心理脆弱,需慢慢改正,不经意地打击都可能前功尽弃。学困生犯错时,时间上宽限,上课出现问题尽可能课下解决,公开场合发生情况,尽可能个别场合处理;条件上要宽让;同样的错误有的要多批评,有的不需批评。同他本人比较,不要与别人比较,态度上要宽厚,坚持避免横眉立目,冷嘲热讽。

总之,转变学困生需要的不是批评、处理、冷嘲热讽,对他们的转化需要耐心、方法、时间、合作,对他们多一些同情,少一些讥讽;多一些信任,少一些怀疑;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关怀,少一些冷漠,学困生会变好的。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建议 篇3

文/贾妍

从教十多年来,面对许许多多千差万别的学生,我深刻的体会到那些后进生是教学中最难提高成绩的。在对这些学生的转化过程中与其他教师共同探索出一些经验,与大家交流。

1、用心关爱,使后进生沐浴教师母爱般的温暖

在我教的班级中,曾有一个叫王某的学生,他从小语言不清,行动不便。那是在一年级的一节课上,我正跟学生们讲的带劲,他站起来说:“老师,我要和shuishao在一起?”我心想,全班这么多同学,为什么要和水筲在一起?看看我疑惑不解的目光,好几个同学给我解释,我才明白,原来他是想和王涛在一起,我问明原因原来他和王涛同村上学放学可以互相照顾且王涛体格较好可以帮助他。我把他调到王涛旁边,她开心的笑了。无论课上课下我都非常关心他,遇到别的同学取笑他,我都及时制止教育,还抽时间找他谈话,给他补课,是他顺利的上学。由此我深刻感悟到,作为一名教师,面对一个自身残疾的孩子,他们同样渴望母爱般的关怀,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像妈妈以一颗蜡烛般无怨无悔的奉献之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孩子还抽他们不开心进步吗?

2、纸条传情,及时鼓励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后进生的心理自卑感强,对于平常一句话就会非常敏感。对此,我针对后进生的特点,让学生睁开眼睛,用放大镜去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我教的学生中,曾有一个叫张某的学生,写字潦草,上课不专心听讲,成绩很差,几次批评教育失败后,有一次,我看到他正认真地帮值日生扫地,我就写了张小纸条送给他“我发现,原来你很有爱心,如果上课时能这样专心就更好了,我期待你的进步。”从此,发生了神奇的变化,他上课专心了,成绩进步了。我趁热打铁,让每个学生给别人找优点,结果,好几个学生给他找出十几条优点,如:热心助人,拾金不昧,对人热情等。神奇的纸条作用真大。学习不专心的他上课专心了,成绩进步了,我欣慰的笑了。

3、定期评价,增强进取心

在每期的黑板报上,原来有个栏目叫“小辣椒”专门针对学生的缺点设的,结果发现,上了“小辣椒”的同学情绪低落,进步不大,因此我又把它变成“红苹果”专门定期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还给学生画个小红苹果奖励他,学生很高兴,有个上了初二的学生还珍藏着当年发给他的“小红苹果”,他说:“谢谢你老师,你让我知道了原来我也是那么的可爱。”通过定期鼓励学生,增强了进取心,抛弃了自卑,有了很大进步。通过这种定期评价与奖励,使进步形成机制。

对学困生教学的几点粗浅体会论文 篇4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前提。

例如,在讲等比数列求和时,引入相传古印度国王为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何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依此类推,每一个格子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放完64个格子为止。”通常每1千粒小麦重50克,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发明者共有小麦多少吨?

这种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不仅可以较好地唤起学习困难学生学习的动力,也为在新知识学习中培养学习困难学生分析、思维和表达能力打下了基础。

二.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慢节奏的教学

1。新课开始要慢些

高中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最强,学习困难学生由于前后知识衔接不起来,给思维造成障碍而丧失了信心。因此,教师有必要采取“先学后教”的方式,在讲授新知识的前一天,有针对性地布置复习与预习内容。上课开始有意地启发学习困难学生回答基础性旧知,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使学习困难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长此以往,他们就逐步转入主动思维的状态。

2。新知引入要慢些

高中数学知识是环环紧扣、节节相联的,引入新知时留出时间让学习困难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新知识,这样可以使学习困难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可以这样设计:画出函数y=2X2+3x—4的图像,并回答下列问题:

1)求方程2X2+3x—4=0的根;

2)若y>0,求x的取值范围?

3)若y<0,求x的取值范围?

学生利用初中知识完全能准确回答此问题。然后用彩色粉笔在原题改变设问,便引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以及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3。语言节奏要慢些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为学习困难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使课本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教师在教学中放慢速度,多举实例、多使用教具,引导学习困难学生多读教材,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关键词句,在重点难点之处注意停顿,以便在解题中能准确无误地应用。

三.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解题规范

教学解题是深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规范的解题能够使学习困难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1。审题规范。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这恰是学习困难学生最感困难的地方。所以教师特别要注重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审题过程。首先,分析条件,既要找出题目中明确告知的条件,又要使学习困难学生学会发现题目中隐含条件。其次,分析目标,既要明确求什么或证什么,又要学会把复杂目标转化为简单目标;把抽象目标转化为具体目标。再次,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教师引导学习困难学生从条件顺推或从目标逆推,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是条件通向目标的桥梁。最后,确定解题思路。

2。语言叙述规范。数学语言叙述是表达解题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规范的语言叙述应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详略得当。

3。答案规范。答案必须准确、简洁、全面,既注意结果的验证、取舍,又要注意答案的完整,还必须审清题目的目标,按目标作答。

4。解题后的反思。通常思维都有很强的直觉性,若在解题后及时重现一下这个思维过程,分析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总结审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这对发现审题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学习困难学生在解题时总是用他们最熟悉的方法,但对形同质异的习题,他们往往照搬照套,这时教师应当把重点放在挖掘数学概念的内涵上,教会他们区分异同,对比分析,克服解题的盲目性,克服思维定势。因此,解题后的反思,可使学习困难学生开拓思路,提高解题能力。最后,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板演的教学板演,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数学表达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学习困难学生最好的学习实践活动,同时又是教师获得信息反馈的有效途径。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几点体会 篇5

河东中学 赖肖南

我们常说:没有当过班主任的老师不能算是真正的老师,未能转化后进生的班主任,难以算是优秀的班主任。所以,转化教育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一个班级中,后进生虽然只是少数,但他们的活动能量大,对班风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较多。对后进生教育不当不力,不但可能毁其一生,而且还可能危害社会。如何转化后进生?在教育实践中,我体会到:

一. 关心爱护,春风细雨润心田

据马斯洛的需多层次论,每个学生都有爱的基本需要。后进生往往受到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压力,有强烈的自卑感,所以后进生更需要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后进生有了缺点,犯了错误,要耐心帮助、引导,信任和鼓励他们进步,而不能用尖刻的语言去讽刺挖苦他们。他们往往在倔强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脆弱、敏感的心。你一旦了解了这颗心,与其真正进行沟通,那么他们会非常愿意亲近你,乐于接受你的教育,乐意完成你交给的任务。我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平时非常贪玩,经常不完成作业,回家还向爸妈撒谎说作业已在学校完成;上课坐不住,随便说话,做小动作,注意力很不集中。刚接触,我没有先给他一个“下马威”,而是经常找他谈话,与他拉家常,谈理想,讲学习的重要性;我充分让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让他能分析一些基本的是非、善恶、美丑。最后,他流泪了,真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对,并表示以后好好学习。此后,他及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他对老师也特别热情,下课后,如果有什么不好拿的东西,他会主动地上前去说:“老师,我帮您拿!”见了老师,老远就问好。他已从心理上接纳了老师,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真的是“亲其师、信其道”。

关爱学生,春风细润。班主任要主动接近后进生,与他们建立感情,不要对他们有任何偏见,更要注意仔细观察后进生一点一滴的进步,给予适当、及时地肯定,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即使他们做了错事或违反了纪律,也要和蔼地对待、耐心地教育、诚心地帮助。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必能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从内心产生克服错误的强烈愿望和力量。

二. 选取优点,因势导之

教师的表扬,能使后进生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行为,增强自信心,不断追求进步,从而努力学习,提高成绩。但后进生给人的印象似乎是没有值得表扬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在思想上引导他们自己跟自己比。只要发现他们现在比过去好,今天比昨天好,哪怕是点滴进步,都应表扬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继续努力,不断前进。我有一名学生,他上课常不认真听讲,有一次我上课,与他同桌的一位同学找他说话,并互相推撞。这时我一个眼神提醒他,他会意一笑,制止了同桌的行为。下课后我找他谈话,表扬了他,当时就露出自信的神情,接着我因势利导,对他提出认真学习的要求,鼓励他说:“你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学习成绩是会提高的。”他欣然答应:“试试吧。”从此,他对学习有了兴趣,上课认真 听讲了,作业也做得很好,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发掘后进生优点并给于表扬,利用“罗森塔尔”效应,激发他们,可以使他们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积极的进取精神,促进他们进步。

三.持之以恒,耐心教导

有些后进生在转变过程中,由于以前的放任自流已形成习惯,从而感到做一个好学生太难了。因此放弃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反复性强。“知难而退”是后进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它阻碍着后进生的进步。从思想上加以启迪,给他们前进的动力,则是解决这一心理的灵丹妙药。给他们讲述英雄模范人物不怕困难、在逆境中奋进的故事,让他们真正佩服这些英雄模范,从心底里受到感动,从而从这些英雄模范人物身上吸取力量。也可以从他们熟悉的人中寻找榜样,让榜样带动他们克服困难,不断进步。还要注意多跟他们谈心,与他们探讨人生的目的、理想,讨论今天的学习与将来的密切关系,使他们认识到现在的学习是为了将来打基础,如果这个基础打不牢,则将来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这让他们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一劳永逸,要有耐心和恒心,要给他们时间,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他们,给他们信心,要在他们的反复中看到他们的进步,认真反复抓,耐心抓反复。

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双管齐下

有些后进生,往往是由于家庭的教育不当所造成的。曾有家长说,其子女在家每天看电视都要过十点,我问其为什么不阻止,他竟回答:“没人管得了他。”还有的家长平时不管不问,一旦发现子女犯错误了,就抓起来一顿棍棒,打完后又不闻不问了。“溺爱型”和“棍棒型”都极大的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曾听见过这样一句话:如果预防孩子不良心理的第一道“水龙头”——家庭——没有拧紧的话,那么“堵漏”的任务就落在第二道“水龙头”——学校教育身上。我认为,学校教育是至关重要,但家庭教育也不可偏忽。学校、家庭要多方面配合,双管齐下,齐抓共管。为此,我频频走访这类后进生家长,推荐其阅读一些教育刊物,纠正其偏颇的教育方法,与其达成教育共识,步调一致,协调地促使其子女发展。我也及时反映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提高其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如上面提到的那个爱看电视的后进生,在和老师的多次谈心后,明白了过多看电视的害处,在其家长的督促下,很快改掉了这个坏习惯,现在只在周末时才看得晚一点。有一个 “棍棒型”加“冷淡型”的学生家长固执地遵循着一句老话:“棒头上出孝子”。儿子成绩下降了,打一顿;儿子在外闯祸了,打一顿;儿子不听话了,再打一顿。打得儿子见了老子,像老鼠见了猫。而儿子平时在游戏机室打游戏机,母亲却无动于衷,不加阻止。父亲还说:“玩玩游戏机,可以使头脑灵活。”这是把打游戏机与打电脑混为一谈。在家访中我主动为他父母说明打游戏机的害处,并要求其监督引导儿子文明上网。后来,他父亲感慨地说:“老师,多亏 你了,我一直以为溺爱孩子不好,没想到,太严了也不行啊。今后我也要注意一下我的教育方法。”转化后进生,一方的力量可能薄弱了些,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携起手来,创造和谐温暖的教育环境,才能拨去后进生心头的云雾,才能拨开云天见月明。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尝试 篇6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班级中的学困生我们要放下架子亲近他们,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们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用理去说服他们,从而促使他们能主动地改正错误。

二、寓爱于教,赏识中转化后进生

爱是教育实施的核心与基础。后进生也有他们的长处,善于发现闪光点,赏识爱护他们身上的一切积极因素,再正确引导他们“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战胜自己,自己改变自己。”班里有一个“淘气大王”宋伟,人比较聪明,但平时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学习成绩差。我先找他谈心,再公正地分析他的优缺点,并利用他画画好的长处,同他商量负责班级板报的美术设计,结果这一期的板报在学校评比中获“最佳板报奖”。同学们都称赞他为班级立了一功,我也及时表扬鼓励了他,还利用休息的时间给他补课。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不但改正了缺点,而且还爱学习了,成了班里有名的数学佼佼者,在一次数学趣味竞赛中,一道很难的思考题,只有他自己准确无误的解答出来。半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迈进了中学大门。

三、宽以待人,容人之错

关心学生,是真正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的过错。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现代的学生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本身,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已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时也碰到了很多成长中困惑的问题。作为孩子们的老师,我必须从各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我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去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更不能一味的纵容他们。

这种宽容,不仅要体现在所谓的好的学生身上,更要体现在所谓的学困生身上。其实,每一个学生在我的眼里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出色之处的。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个别方面,学生的发展必然因人而异。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有的学生缺乏家庭的温暖,因此,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用关爱唤起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有的是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我们就要多辅导,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多督促,常检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尽快赶上去。

五、让评语洋溢着温馨的师爱

评语,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技巧,也蕴含着温馨的师爱。给学生的评语中,特别注意以下几点,收到了理想的效果。一是全面性。不但要评价思想品质与文化科学习,而且评价学生的兴趣、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情况;二是针对性,突出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的特点,指出努力的方向;如李璇同学的马虎、粗心,一次作业用“凝结”这个词造句,她造的句子挺好,却没用上这个词,当时我在作业本中写道:“可别像关云长大意失荆州啊!”三是期望性。点燃学生的希望之光,并用第二人称“你”来代替以往的“该生”,用学生的语态,朋友的口吻,长辈的爱抚,是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如杨磊同学在《植树》的作文中写了栽树后要精心管理。我写道:“愿你像一棵小树,不断修剪自己,茁壮成长。”温馨的评语,使师生心灵互通,加深理解,成为“爱心管理、赏识教育”的又一有效渠道。

六、拔高评价,激励上进

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我发现让他们自己主动地去发现去认识也是比较困难的,而老师的“拔高”评价语则能把他们的优点放大到可见程度,使他们一眼就能看到有哪些进步的优势,从而增强争取更大进步的内驱力。刘隆隆是我们班有名的写字最差的学生,在一次写字课上看到他写字有进步,我就表扬了他:“你可真棒,这次你的字写得真好,在咱们班排到了前几名,看这些字的间架结构掌握得多好,连老师都比不上你,照这样练习写字,你一定能成为咱们班的小小书法家。”从那以后他的字果然有了很大的进步。

七、倾听声音,得到信任

班级中的学困生由于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较多,他们比较自卑,父母的训斥,同学的讽刺,加上某些教师的“另眼相看”,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弃。逆反心理较强。因为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平时不爱与人交流,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从不举手回答问题,课下也只是和自己一样的学生玩,时间久了,性格比较孤僻,发现他们的这一特点,我就主动找他们谈心,听他们心里想什么,我有事让他们给出主意,刚开始他们也不接近我,几天后,他们就主动和我交流了,课下我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他们对老师有了信任,就喜欢上我的课,学习态度发生了变化,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八、珍惜进步,扬起风帆

学困生只要取得一点进步,我们都要大力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经过努力是一定能成功的,这样就更鼓起他们上进的信心。我班的刘志同,平时不爱做作业,我就找他谈心,让他认识到不做作业的害处,就是和他谈心的那一天晚上的作业,他竟然做完了,并且写得很认真,我心里特别高兴,就在课堂上表扬了他,并且给他奖励两颗星,我看到他也露出了笑容,原来是很少见他笑得,因为他平时挨批评多。就这一次,就扬起了他上进的风帆,就像换了个人一样,每天的作业都能认真地完成,并且开心了。

九、分层作业,降低要求

学困生写字慢,反应也不快,如果全班布置一样的作业,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做不完的,为了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及时交作业,就要给他们布置得少一些,作业的难度低一些,这样他们就能和其他学生一起交作业了,他们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终于能和大家一样了。对他们的作业,我在评价的时候也是要求低一点,只要做得正确,即使写得不是那么认真,我也给他们优秀等级,他们就不觉得自己比别人落后了,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摘要: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导致学生在接受同样的教育的时候效果不一样,出现了各方面发展滞后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第二,寓爱于教,赏识中转化后进生;第三,宽以待人,容人之错;第四,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第五,让评语洋溢着温馨的师爱;第六,拔高评价,激励上进;第七,倾听声音,得到信任;第八,珍惜进步,扬起风帆;第九,分层作业,降低要求。

“学困生”转化的几点思考 篇7

综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阅读相关文章的事例,我认为要想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做得彻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学校、教师、家长三位一体,共同参与,协同合作,互通信息,达到对学生学习的全面了解与掌控,对症下药

每个学生的学困情况都不是一样的,有的学生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思想不求进取、懒惰,小学基础差,造成了全科的学困;还有大部分的学生是在某一科上成绩差,有基础的原因,还有就是和任课教师没有达成默契,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因不喜欢某个教师,而不喜欢这个学科的也大有人在,造成学困;再有就是学习方法有问题,造成了学困。

针对以上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要细心观察,深入调查,与他们多接触,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要不厌其烦地帮助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达到改观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学校要做的就是在编班的时候,注意“学优”带“学困”,注重孩子的均衡、全面的发展,切实履行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家长要及时和老师沟通,不能放弃,也不能放纵,和老师共同承担起孩子的教育问题。

二、多关心孩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从学习的主体入手,效果事半功倍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但一般说来,教师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的、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而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比较少些。但我认为学困生更需要“爱”,较之于优生,“学困生”更需要关心。对优等生来说,教师的爱是锦上添花,而对学困生而言,教师给予的哪怕一点儿关爱,都是雪中送炭,他们记忆最深刻,更懂得知恩图报。增强学困生自信心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自信心的基础是个人成功的积累。因此,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教师要为学困生获得成功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三、要持之以恒耐心浇灌

“学困生”品行、学习上的困难,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他们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都有一个经常反复和渐进发展的过程。我们首先应当充分认识,正确面对学困生在转变过程中的反复,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要注意在教育中反复和在反复中教育的过程中,及时肯定,积极鼓励学困生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并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向他们提出切合实际的更高的奋斗目标。切记面对学生的反复,一定不能急躁,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

总之,如何转化学困生,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可做。比如,对学困生进行挫折教育,磨炼坚韧的意志力;适当的心理疏导;有意识地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具體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等等,这些大量艰苦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满腔热忱地去做。我们要以绣花般的细心、慈母般的爱心、磐石般的恒心,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振兴培养一批批合格的、优秀的建设者和接

班人。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建议 篇8

内容提要:后进生在中小学中普遍存在,而后进生的学习困难问题却是教育者关心的热点问题。针对学习困难学生不良心理特征进行教育转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浅谈促进后进生学习进步的有效措施,供同事们商榷。

关键词:后进生 班主任

转化

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方面均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人数虽少,但活动能量大,一个班集体有那么几个,就会搞得全班不得安宁,甚至连学校,家庭和社会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后进生的缺点,客观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又要善于利用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作为转化的契机,从而切实有效地促进后进生良性转化

一、后进生心理因素表现

后进生的心里特点是复杂多变的,其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也不一样,但他们的后进都是在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内部后进心里促成的,他们的心里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非观念模糊

是非观念是指一个人对己对人的行为应该分清什么是美与丑、善与恶、荣与辱,并认识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后进生容易犯错误的原因之一就是道德无知、是非不分。如有的学生把向老师反映情况说成是“告密”,把包庇同学的错误看作“讲义气”等等。正因为后进生在头脑里是非颠倒,糊涂观念占上风,辨别能力差,所以往往凭个人欲望和兴趣,有意无意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个别后进生接受了社会上错误的、甚至反动的道德观,以至于干出损人利己、违法乱纪的事来。

2、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能力较低

后进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学习还没有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家长、应付老师而学习,对自己没有什么大的要求。由于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与同年龄儿童相比,他们的智力发展较慢,学习能力较低。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懒于观察和质疑,习惯于死记硬背,特别是思维能力发展缓慢,因此学习成绩较差。

3、既自尊自傲又自卑自弃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后进生也不例外。但是由于在他们的生活经历中,受到的指责多于赞扬,不是教师的批评、训斥和同学的讽刺、挖苦、嘲笑,就是家长的责备、打骂。因此,他们往往有较严重的自卑感,觉得比别人差一等、低一头,信心不足,自暴自弃,甘居下游,个别的甚至破罐子破摔,与教师、集体对立,采取粗暴无礼的反抗态度。另一方面,他们又很要面子,害怕和反对教师在大庭广众中的批评,特别对教师“翻旧账”、“揭老底”的做法十分反感。因为后进生并不满意自己所处的后进地位,内心深处还会时常迸发出要求进步的火花。当他们因稍有进步而受到肯定和表扬时,就会兴奋不已,跃跃欲试;但当他们受到外因引诱重犯错误时,又会感到积重难返,难以自拔,出现自卑情绪。这种自尊自傲和自卑自弃心理在后进生身上就这样复杂交织在一起,并处于矛盾斗争之中。

4、意志力薄弱,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后进生意志力薄弱具体地表现在正确的道德观念未能战胜个人不正当的欲望和要求上。后进生虽然有时懂得什么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但是当个人不正当的欲望和要求与道德观念发生冲突时,由于恶习较深时常表现出不能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意志薄弱的后进生往往能说不能做,要做不能坚持,没有恒心,缺乏毅力。这是导致他们在转化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复的原因之一。

二、注重教育措施

对后进生的教育是一项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没有现成妙策和固定模式,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掌握原因,对症下药,热情耐心,持之以恒,定会促进后进生良性转化,多年来,我对后进生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收到较好的效果。

1、热爱学生,使其消除疑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热爱后进生,才能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由于后进生身上的毛病、缺点多,常常在父母、教师、同学那里遭到冷淡、歧视,很少得到同情和温暖,普遍地背着思想包袱,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后进生对教师抱有对立情绪,对班集体疏远,往往怀疑老师和同学是否真诚地爱护和关心自己。这就要求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时应该特别热爱他们,多方面地关心爱护他们,做到不嫌弃、不疏远,教育集体正确对待和帮助他们。这样,后进生才会相信教师的善意,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消除疑惧和对立情绪,敞开心扉,乐于接近教师并接受指导,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

2、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

后进生尽管不断出现问题,不断承认错误,有时也有进步表现,但本人并不一定真正意识到问题的性质、危害以及克服缺点的方法。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设法增强他们的是非观念。为此,我们可向他们提供有正反面经验教训的生动事例。通过启发、讨论,使他们明辨是非,分清好坏,从中得到借鉴,领悟到改正自己行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3、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实践证明,后进生的思想品德差与学习成绩差,往往是互相联系的。他们普遍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好。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着学习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改变他们的后进状态。如通过参观展览,引起他们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通过给他们补课、指导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成绩;根据他们的爱好和特长,组织他们参加课外学习小组和科技小组的活动。我还根据后进生自身的学习基础,给他们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同时,我也和其他任课教师统一思想,齐抓共提,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逐步提高,有的后进生还主动要求提高目标,由此可见,学习上的进步已有效地促进他们思想上的良性转化。

4、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失去自尊心的学生是最难教育的学生,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一种内部力量。后进生既有自卑感,又有自尊心,两者交织在一起。如果班主任嫌弃后进生,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就会损伤他们最敏感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不满和反抗心理,最终导致他们拒绝一切正确教育。因此,我们必须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微细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从而克服自卑心理,重新点燃起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自信。同时,我们还必须使后进生在增强自尊心的基础上培养起集体荣誉感,鞭策他们珍惜荣誉、改正错误行为。

5、锻炼意志,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后进生的不良行为,总是由于某些不良的外部诱因转化为内部心理因素而引起的。所以,要转化后进生,既要控制外部不良诱因(如不良的场所、旧伙伴、迷恋的对象等),又要重视消除后进生不合理的欲念、嗜好、兴趣等内部因素。当他们改正了错误,新的正确的动机与行为习惯比较牢固地形成以后,在适当的时期,在有把握的条件下,可以进行信任性考验,给予他们同诱因接近的机会,以锻炼他们同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进一步帮助他们巩固新的正确的行为习惯。

6、要反复抓,抓反复

反复性是后进生思想转化过程中带规律性的现象。后进生的思想转化过程,是新与旧、破与立矛盾斗争的过程,因此常常会出现反复。这个反复是前进中的反复,是符合辩证法的。有的班主任当后进生的转变出现反复时,就认为后进生是稀泥巴糊不上墙,失去耐心,大为恼火,甚至新账旧账一起算,将学生已有的进步、做过的好事全盘否定。这样做的结果只能造成师生感情重新对立,前功尽弃。因此,班主任应对思想转化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复杂性有足够的认识,以冷静的态度正确对待后进生在进步中的反复,善于从反复中看出新生的因素,正确加以引导,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使他们在反复中取得曲折的进步,最终得到完全转化。

7、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班主任要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后进生的年龄、性别、性格特点、错误轻重、态度好坏等,选择灵活有效的教育措施,发现教育的突破口,寻找钥匙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锁,促进转化。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建议 篇9

一、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分析

根据教育部财务司的调查推算:我国高校贫困生大致45。90万人,特困生24。45万人,经济困难学生一般占在校生的15―30%,其中特困生为8―15%。笔者所在的这样一所西部师范院校中,贫困生的比例可占到在校生人数的30%以上,其中特困生为10―20%。

1、贫困生认定难

目前西部高校对贫困生尤其是刚入学贫困生认定的方式主要是生源地乡、镇、县政府或民政部门开具的“家庭经济贫困证明”和新生入学时填写的《新生入学情况登记表》。由于当前国家没有明确生源地对贫困生认定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开具的证明可靠性存在较大问题。其次,由于各地消费水平、最低生活保障线界定与各高校所在地存在差异,因此学生所在地出具的“贫困证明”也很难说明其家庭经济的困难程度。学生填写的《新生入学情况登记表》中,由于学生对贫困的理解不尽相同,加之部分学生为使自己在资助的评定中占据有利位置,所以故意夸大其家庭贫困程度,上述情况给贫困生认定工作增加了难度。

另外,部分同学由于遭遇家庭突然变故,家庭经济状况发生变化,手机、电脑或其他高档消费品事前就有,则不能简单的以有手机、电脑或其他高档消费品作为贫困生判定依据。

2、资助金发放难

为了使每一个贫困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力度,今后每年由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达500亿左右。资助的金额增加,资助金如何发放才能体现它的公平和公正性。

根据资助金发放条例,基本都要求其在品学兼优的贫困生中发放。理论上,大家认为贫困生生活俭朴,学习努力,成绩优异,在学校各方面表现良好,但事实是贫困的学生大部分成绩平平,甚至落后,在学校的表现也差强人意。另外,考虑到家庭遭遇突然变故学生的自尊心等问题,老师如何做到给其资助的同时还要为其保密。随着贫困资助力度的加大,面对“不劳而获”,同学中出现了“比穷”的现象,这与国家、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初衷完全相悖,更不利于大学教育。

二、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意见

鉴于此,笔者从一名基层学生工作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意见,希望能为高校贫困生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1、建立完备的贫困生档案,对其进行动态管理

以笔者所在系为例,新生进校要填写《新生入学情况登记表》,进校不久还要填写一份贫困生档案,该档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消费、受助情况以及自己对贫困的认识情况,每学期填写一次,通过这种方式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信息,以此建立相对动态的贫困生档案制度。辅导员(班主任)还要另外分系,班每学年统计一次学生受助情况,以防在给学生发放某项资助时,未考虑到该学生已经获得其他资助的情况,使有限的资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造成资助不能范围最大化。

2、加大高校勤工助学力度

高校勤工助学活动作为贫困生解决生活和学业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既是一种自救,也是学生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同时克服了学生“等、靠、要”的惰性,对学生有效的传递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思想,使学生树立独立自强的精神品质。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发挥自身师范特长专门在团委勤工助学部门中设立了家教联系方式,为需要家教的家庭与勤工助学的学生架起桥梁。高校作为勤工助学岗位设置的主体,应该让勤工助学在内容上加大力度,使其形式更加多样化,为贫困生资助工作贡献更大的力量。

3、对家庭遭遇突然变故的学生实行小范围管理

对于家庭遭遇突然变故的学生考虑到心理因素和自尊心问题,因此不适宜在班级上进行大范围的评议,应对他们实行小范围的管理。由于家庭变故,很多学生把自己封闭起来,因此老师或好友知道他们的情况后一定要替其保密,老师应在班级里组织几个有爱心责任心强的同学,对这些同学进行跟踪了解,以便老师得到更多的信息,有利于资助金的合理发放。

4、换种方式发放资助金

随着国家、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对高校贫困生的关注,对其的资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比穷”等思想在学生中渐渐产生,这无形中滋长了学生的惰性。笔者以为,可以换种方式发放资助金。拿笔者所在学校来说,学校每年都会拨一定的经费用于学生科研课题的研究,通过学生努力,课题被批下来后课题经费少则100元,最多也不过500元。如果把部分资助金用于学生科研课题,不仅有效抑制了学生惰性思想的滋长,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学生已经越来越少,相关部门应更加广义的去理解“助学”。

三、以资助为契机做好育人工作

1、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教育

鉴于贫困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老师应多了解贫困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给与他们相应的帮助、关心和支持,并对他们进行思想和心理疏导。班级适当开展活动,鼓励贫困生积极参加,增强彼此的沟通和交流的同时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为学生保守个人隐私,培养贫困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帮助他们从思想上“脱贫”,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诚信教育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种资助方式自20在全国启动以来,为高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由于一些学生不按毕业时还款计划执行,导致银行对助学贷款的要求更加严格甚至对某些不良贷款率高的学校拒绝提供助学贷款,因此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显得更加重要。老师在具体的工作中一定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学生诚信教育工作,让学生知道是因为国家和社会的帮助自己才能顺利完成学业,一定要用自己的行为赢得尊重和信赖,更不能因为自己不诚信而使其他同学因不能贷款而辍学。

3、感恩教育

为了解决贫困生的具体问题,国家、社会和学校给与他们很大帮助,这里大多是“无偿资助”。对此,一些贫困生不但没有感恩之心甚至对有时不能按时拿到资助金而产生抱怨情绪。教师应该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通过教育让拿到贫困资助的同学知道和了解资助者的这份恩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谢资助者,老师引导受助学生组织爱心传递活动,学生承诺自己有能力时将受助资金甚至更多捐回母校,用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贫困大学生。

4、加强专业技能培养,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贫困大学生由于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加之基础不好的原因,学习上大多不积极,沉默寡言,不善交际。老师应开导教育学生努力学习,长本事改变自己贫困的现状,用自己的勤劳和努力改变命运。尤其是像笔者所在的这类师范院校,作为师范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等学生更要好好掌握,加强自己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永军.对高校扩招政策的分析与评价[J].科教文汇,,(10):39.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EB/OL].

[3]赵炳起.高校贫困生和认定机制――优化与重构[M].教育财会研究,,(4).

[4]肖B.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镇江高专学报,2009,22(3):74-76.

关于学困生转化的几点思考 篇10

做教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班里总有那么几名学生成绩特别差,还对学习没一点兴趣,自我约束能力特别差,作业经常不写,一上课就满面愁容,一考试分数往往低得惊人。而这些学生又大多是身体健康,脑子也不笨,但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小小年纪就厌学呢?

每每看到这样的学生,我都是急在心里,总在想如何教育这些孩子,使他们变得乐观、开心、自信,能像其他孩子一样阳光灿烂的生活、学习呢?

后来,经过我长期的跟踪调查,总结分析,在转化后进生方面有了可喜的收获,现在把自己的一点体会拿出来,请大家多多指导。

首先得弄清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学生本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和家庭的原因,还有教育的失误,我主要从三方面来分析:

一、家庭环境因素

1.过分溺爱、放任自流或要求过严态度粗暴。

有好多家长工作繁忙,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或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爷爷奶奶,老人往往过分溺爱孩子,这些小学生的依赖性强,懒惰思想严重。导致这些学生缺乏责任心与自制力,上课自由散漫,独立性较差。相反有些家长要求过严,甚至非打即骂,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

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吵架,甚至打骂,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就容易引起厌学情绪。在现代社会中,年轻父母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像这样的家庭也不在少数。

二、压力过大因素

有关部门一再呼吁减轻学生负担,但在实际中却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小学生的负担过重主要来自几个方面:

第一,受以考试成绩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家长都紧紧盯着孩子的分数,每次考试成绩好了就奖励,成绩差了就疾风骤雨般一番教育,大多教师在课外还布置大量的作业,造成有些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一写作业就头疼。

第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大,为了自己孩子能“多学知识”,许多家长还要布置额外的作业让孩子做,有的则硬性规定每天作业时间必须达到2小时或3小时。使学生越来越害怕做作业,厌烦作业。

第三,学生的课余时间,不征求孩子的意见,被安排了名目繁多的各种培训,加深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三、评价机制因素

心理学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表明:小学儿童对人的评价和自我估价,大多是重复父母、教师或其他有威信者的评论。

而现实中,家长、老师往往只看到了学生的成绩,单一的以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往往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做父母的抱怨自己的孩子:怎么回事考得这么差,怎么那么笨呀;教师也常说学生又笨又懒,不喜欢学习,经常不做作业。实际上,有一些学生正是因为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而越发助长了厌学情绪。成人把儿童学习成绩的不理想简单地归究于儿童的懒惰、厌学时,儿童大多会接受,觉得自己真的又笨又懒,形成恶性循环。

在找到了后进生落后的原因以后,就可以采取有效地措施来转化他们,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用情感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小学生是天生幼稚的,情感是纯真无邪的。老师对他们如何,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反馈过来,不掩饰,不伪装,好就是好,恶就是恶。老师的喜怒哀乐可以激发起他们的爱与憎。爱的回报是学生听你的,信任你,积极地按你意见办事,憎的回报则是对立,反抗,恶作剧。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和孩子的情感交流,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情感交流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及时给予指点,在学生失群,深感孤独的时候,你能及时地给以关怀,送去温暖,在学生犯了错误,开始感到内疚的时候,你能以语重心长的劝告,抓住这些机会,从情感上就建立起与后进生沟通的纽带,这一纽带一经形成,师生之间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2.抓闪光点树立学生的自信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比较复杂和矛盾,他们外表往往是一副傲慢骄横的样子,内心却很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外表是一副对犯错误满不在乎,玩世不恭的样子,内心却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但不知不觉中他们的信心被吞噬,上进的意志被削弱。

教师的神圣天职,就是在别人对“差生”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时候,仍然能满怀信心和希望,善于发现在学生自己都未曾发现的才能,

善于捕捉后进生被掩盖得不明显的闪光点,积极地进行正面激励,调动潜在能力,发现他们的“一技之长”,就能促人奋起,催人上进,使后进生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创造出几乎连他们自己都估量不到的成绩来。这时,“差生”所感受到的进步和喜悦,是一种比什么都强大的再激励因素。这种幸福是无以伦比的,它将进一步激发他们做出更大的成绩。

3.携家长扭转对学生的评价

现代教育理论及心理学发展成果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要用开放、多元的眼光看待世界,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真提供舞台。

基于这些理论,家长和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扭转单以成绩论“英雄”的模式,要全面了解学生,看到学生的全面进步,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并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想其他智能领域迁移;采用师对生、生对生及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

4.让家长学会对孩子的教育

家长应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以高雅的趣味,文明的举止,使孩子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和教育。有的学校从对孩子的调查中发现,孩子厌恶的家长行为有:加作业不让娱乐;对成绩期望过高;搓麻将影响孩子学习;搜书包压制自由;闹矛盾家庭不和;打(骂)孩子任意发泄。由此看来,家长必须端正教育思想,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创设和睦、协调、民主的家庭环境,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家长还应多关心、爱抚孩子。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兴趣。对他们的任何努力和成功都应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即使这种努力和成功是微不足道的。当他们学习或练习的时候,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刚开始也许做得并不好,但不要去指责他们,不要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当他们说“我不行”或“我做不了”时,要鼓励他们试一试再来一次,千万不要为了节省时间或缺乏耐心而半途而废。否则,一旦他们养成了做什么事都半途而废的不良习惯,那么,他们将永远不会体验到成就,他们的自尊也会逐渐降低。所以要让孩子相信自己,相信“我能行”。此外,还要给孩子成功的机会,让孩子在成功中树立自信,在自信中获得发展。要让孩子获得成功,家长就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孩子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如果把目标比一只“桃子”,它应该是“跳一跳能摘到的”。如果目标太高了,孩子经过努力仍然达不到,他就会失去信心和兴趣;如果太低,没有一点挑战性,也无法激起成功的欲望。

转化后进生,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考100分,其关键是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磨炼他们的意志,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树立自信,让每一个孩子快乐、自信地学习、生活,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定的基础,为祖国输送合格的接班人。

上一篇:北京中考各区生物一模下一篇:六年级期末综合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