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内部控制

2024-05-11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通用8篇)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 篇1

会计案例分析(A)

案例分析题一(本题25分)

某公司按照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等五部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建立并实施本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该公司为此召开了董事会全体会议,就内部控制相关重大问题形成决议。摘要如下:

(1)控制目标。会议首先确定了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要切实做到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相关监管要求开展经营活动,确保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不存在任何风险。

(2)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会议一致通过了优化内部环境的决议,包括:严格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各类业务事项均应提交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核批准;调整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做到所有不相容岗位或职务严格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同时注重就业和员工权益保护,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

(3)风险评估。会议决定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围绕内部控制目标,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环境、业务流程等进行全面评估,准确识别公司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排序,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4)控制活动。会议明确了公司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控制措施:一是实施全面预出的各项措施有哪些不当之处,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算管理,将各类业务事项均纳入预算控制;二是将控制措施“嵌入“信息系统中,通过现代化手段实现自动控制;三是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所有对外发生的经济行为均应签订书面合同。

1(5)信息与沟通。会议要求公司完善信息与沟通制度。及时收集、整理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内外部信息,促进信息在企业内部各层级之间,企业与外部有关方面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反馈;同时建立反舞弊机制,实施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及时传达至全体中层以上员工。确保举报、投诉成为公司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

(6)内部监督。会议强调,内部监督是防止内部控制流于形式的重要保证。为此,公司应当强化内部监督制度,由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全权负责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合理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在内部监督中发现重大问题,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

要求: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分析、判断该公司董事会会议形成的上述决议中有哪些不当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答案:

1.控制目标方面:

(1)内部控制目标定位于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内部控制目标不仅包括合理保证经营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还包括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经营效率和效果目标、促进实现发展战略的目标。

(2)确保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不存在任何风险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内部控制的任务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范围内。

或:内部控制不能完全消除企业面临的全部风险。内部环境方面:

2.内部环境方面:

(1)各类业务事项均应提交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核批准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各类业务事项应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批准。

或:重大业务事项才需要提交董事会审核批准。

或:各类业务事项不需要提交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核批准。

(2)所有不相容岗位或职务严格分离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不符合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

或:受公司规模、业务特点等因素影响,无法对不相容岗位或职务实现有效分离的,可不予分离。

3.控制活动方面:

(1)将各类业务事项均纳入预算控制的观点不恰当。(1分)理由:预算控制措施不适用于不能量化的业务事项。(0.5分)

(2)所有对外发生的经济行为均须签订书面合同的观点不恰当。(1分)理由: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0.5分)

或:对于零星、即时清结等交易行为,可不签订书面合同。(0.5分)或:不符合重要性原则。(0.5分)

4.信息与沟通方面:

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仅传达至全体中层以上员工的观点不恰当。(1 3 分)

理由: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应传达至公司全体员工。(0.5分)内部监督方面:

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全权负责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观点不恰当。(1分)理由: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实施(1分);除内部审计机构之外,经理层及公司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也须承担相应的职责。(0.5分)

5.内部监督方面:

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全权负责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观点不恰当。理由: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实施;除内部审计机构之外,经理层及公司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也须承担相应的职责

案例分析题二(本题15分)

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和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构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A公司作为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决定抢抓机遇,早作准备,全面启动内部控制体系实施工作,并指定财务总监负责拟定实施方案,该方案要点如下:

(一)加强领导,键全组织。为了提升内控工作的权威性,成立内部控制体系实施领导小组,由董事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总经理担任第一副组长,财务总监和各位副总经理担任副组长。同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务部,相 4 关部门参与其中。由财务部经理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以及其他日常工作。待时机成熟,成立专门的内控部。

(二)梳理业务流程,完善内控制度。聘请负责本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B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咨询,对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全面梳理现有各项业务流程,识别主要风险和关键控制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在梳理流程、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手册》过程中,应当只要围绕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展开,切实加强对各项经营业务的风险控制。

(三)狠抓宣传培训,统一思想认识。利用举办培训班、开设网络课堂、编发专题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培训,力争在3个月内将公司所有员工轮训一遍,全面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公司内部控制手册》。

(四)升级信息系统,优化控制手段。为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请本公司ERP系统提供商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协助制定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整体规划,经本公司信息网络中心批准后实施。

(五)开展试运行,做好全面实施准备。2010年11月,选择本公司部分职能部门、分公司和子公司开展内部控制试运行,及时发现和解决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积累经验,为2011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六)强化内部审计,增强监督效能。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等工作,并由审计部经理兼任审计委员会主席;审计部调整职责定位,在开展传统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对内部控制的 5 建立与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

(七)组织内部控制评价,监督整改落实。2011年底;开展全公司范围内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全面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特别要将下属分、子公司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提高本公司总部对分、子公司的管控能力。

(八)借助专业力量,引入外部努审计。鉴于B会计师事务所近年来在本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中体现出良好的专业素质,根据促进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效实施的要求,聘请B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承担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以便于沟通协调、整合审计。

(九)实施绩效考评,落实奖惩制度。建立公司激励约束制度,将公司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对经评价、审计发现重大缺陷的责任单位及其负责人和直接负责人,要严肃处理。

上述实施方案报董事会批准后实施。

要求: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逐项判断A公司实施方案中的(一)至

(九)项工作安排是否存在部当之处;存在不当之处的,请逐项指出不当之处,并逐项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释】

1.第一项工作安排不存在不当之处。(1分)

2.第二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

(0.5分)

不当之处:梳理流程、完善制度主要围绕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展开。(0.5分)

理由:应当着眼于内部控制五要素(或:应当着眼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各要素涉及的内容)进行全面梳理。(1分)

或:仅围绕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展开不符合全面性原则的要求。(1分)

3.第三项工作安排不存在不当之处。

(1分)

4.第四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

(0.5分)

不当之处: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整体规划经本公司信息网络中心批准后实施。(0.5分)

理由:该项目工作应当经企业负责人(或:董事会;或:董事长:或:经理层:或;总经理)批准后实施。(1分)

或:该项工作应当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批准。(1分)

或:该项工作属于企业重大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1分)

或:信息网络中心主要负责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整体规划的执行工作,如果同时负责审批工作,则违背了制衡性原则(或: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1分)

5.第五项工作安排不存在不当之处。(1分)

6.第六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由审计部经理兼任审计委员会主席。(0.5分)

有力:审计委员会主席应当由独立董事担任。(1分)

或:审计委员会主席应该具有独立性。(1分)

或:审计部经理兼任审计委员会主席违背了制衡性原则(或: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1分)

7.第七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检查工作仅限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0.5分)

理由: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应当综合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1分)

8.第八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聘请B会计师事务所承担内部控制审计工作。(0.5分)

或:同时聘请B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内部控制咨询和内部控制审计。(0.5分)

理由:为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咨询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2分)

9.第九项工作安排不存在不当之处。(1分)

案例分析题三(本题15分)

甲公司系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其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及据此修改后的《公司内部控制手册》,甲公司应于2011年起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制度。鉴于本公司在2008年5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后就已经着手建立、完善自身内部控制体系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甲公司决定从2010年开始提前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并由审计部牵头拟订内部控制评价方案。该方案摘要如下:

(一)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领导和监督。经理层负责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并对本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负全责,审计部具体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拟定评价计划、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现场评价、审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草拟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经理层报告。其他有关业务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的内控自查工作。

(二)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 8 要素展开。鉴于本公司已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组织架构,组织架构相关内容不再纳入企业层面评价范围。同时,本着重要性原则,在实施业务层面评价时,主要评价上海证券交易所重点关注的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和信息披露等业务或事项。

在内部控制评价中,可以采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性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考虑到公司现阶段经营压力较大,为了减轻评价工作对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在本次内部控制评价中,仅采用调查问卷和专题讨论法实施测试和评价。

(三)关于实施现场评价

评价工作组应与被评价单位进行充分沟通,了解被评价单位的基本情况,合理调整已确定的评价范围、检查重点和抽样数量。评价人员要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实施现场检查测试,按要求填写评价工作底稿,记录测试过程及结果,并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现场评价结束后,评价工作组汇总评价人员的工作底稿,形成现场评价报告。现场评价报告无需和被评价单位沟通,只需评价工作组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后报审计部。审计部应编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复核。

(四)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审计部在完成现场评价和缺陷汇总、复核后,负责起草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当包括: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的声明、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概括、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内部控制缺陷及其认定情况、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情况、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 9 等内容。对于重大缺陷及其整改情况,只进行内部通报,不对外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董事会审核后对外披露。

(五)关于内部控制审计

聘请某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鉴于本公司在2008年5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后就已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并取得较好效果,内部控制审计自2010年起,重点审计本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方法等,并出具相关审计意见。

要求: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逐项判断甲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方案中的(一)至

(五)项内容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存在不当之处的,请逐项指出不当之处,并逐项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释】

1.第一项工作存在不当之处。(0.5分)

(1)不当之处;经理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负全责。(0.5分)

理由:董事会对建立键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负责。(0.5分)

或: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0.5分)

(2)不当之处;审计部审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0.5分)

理由:董事会负责审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0.5分)

2.第二项工作存在不当之处。(0.5分)

(1)不当之处:组织架构相关内容不纳入公司层面评价范围。(0.5分)

理由:组织架构是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建立键全和有效实施、应当纳入公司层面评价范围。(1分)或:虽然甲公司已经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组织架构。但是还应当对组织架构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1分)

(2)不当之处:在实施业务层面评价时,主要评价上海证券交易所重点关注的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和信息披露等业务。(0.5分)

理由:业务层面的评价应当涵盖公司各种业务和事项(或:体现全面性原则)。而不能仅限于证券交易所关注的少数重点业务事项来展开评价。(1分)

(3)不当之处:为了减轻评价工作对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在本次内部控制评价中,仅采用调查问卷法和专题讨论法实施测试和评价。(0.5分)

理由:评价过程中应按照有利于收集内部控制设计、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的原则、充分考虑所收集证据的适当性与充分性,综合运用评价方法。(1分)

或:评价过程中应视被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适当选择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1分)

3.第三项工作存在不当之处。(0.5分)

(1)不当之处:现场评价报告无须和被评价单位沟通。(0.5分)

理由:现场评价报告应向被评价单位通报(或:与被评价单位沟通)。(1分)(2)不当之处:现场评价报告只需评价工作组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后报审计部。(0.5分)

理由:现场评价报告经评价工作组负责人审核、签字确认后,应由被评价单位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后,再提交审计部(或:内部控制评价部门)。(1分)

4.第四项工作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对于重大缺陷及其整改情况,只进行内部通报,不对外披露。(0.5分)

理由:对重大缺陷及其整改情况,必须对外披露。(1分)

5.第五项工作存在不当之处。

不当之处: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审计重点审计该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方法等。

理由: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关注、利用上市公司的评价成果,但必须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要求,对被审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独立(或:全面)审计,不能因为被审计上司公司实施了内部控制评价就简化审计的程序和内容。(1分)

或:内部控制审计不是对内部控制评价进行审计,而视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1分)

案例分析题四

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和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构建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A公司作为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决定抢抓机遇,早做准备,全面启动内部控制体系实施工作,并指定财务总监负责拟订实施方案。该方案要点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了提升内控工作的权威性,成立内部控制体系实施领导小组,由董事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总经理担任第一副组长,财务总监和各位副总经理担任副组长。同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务部,相关部门参与其中,由财务部经理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以及其他日常工作。待时机成熟,成立专门的内控部门。(二)梳理业务流程,完善内控制度聘请负责本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B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咨询,对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全面梳理现有各项业务流程,识别主要风险和关键控制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在梳理流程、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手册》过程中,应当主要围绕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展开,切实加强对各项经营业务的风险控制。

(三)狠抓宣传培训,统一思想认识利用举办培训班、开设网络课堂、编发专题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培训,力争在3个月内将公司所有员工轮训一遍,全面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四)升级信息系统,优化控制手段为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请本公司ERP系统提供商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和《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协助制定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整体规划,经本公司信息网络中心批准后实施。

(五)开展试运行,做好全面实施准备2010年11月,选择本公司部分职能部门、分公司和子公司开展内部控制试运行,及时发现和解决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积累经验,为2011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六)强化内部审计,增强监督效能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等工作,并由审计部经理兼任审计委员会主席;审计部调整职责定位,在开展传统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对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

(七)组织内部控制评价,督促整改落实2011年底,开展全公司范围内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全面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特别要将下属分、子公司作为重 13 中之重,切实提高本公司总部对分、子公司的管控能力。

(八)借助专业力量,引入外部审计鉴于B会计师事务所近年来在本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中体现出良好的专业素质,根据促进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效实施的要求,聘请B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承担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以便于沟通协调、整合审计。

(九)实施绩效考评,落实奖惩制度建立公司激励约束制度,将公司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对经评价、审计发现重大缺陷的责任单位及其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要严肃处理。上述实施方案报董事会批准后实施。

要求: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逐项判断A公司实施方案中的(一)至(九)项工作安排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存在不当之处的,请逐项指出不当之处,并逐项简要说明理由。【分析与解释】

1.第一项工作安排不存在不当之处。(1分)

2.第二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梳理流程、完善制度主要围绕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展开。(0.5分)

理由:应当着眼内部控制五要素(或:应当着眼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各要素涉及的内容)进行全面梳理。(1分)

或:仅围绕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展开不符合全面性原则的要求。(1分)

3.第三项工作安排不存在不当之处。(1分)

4.第四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整体规划经本公司信息网络中心批准后实 14 施。(0.5分)

理由:该项目工作应当经企业负责人(或:董事会;或:董事长:或:经理层:或;总经理)批准后实施。(1分)

或:该项工作应当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批准。(1分)

或:该项工作属于企业重大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1分)

或:信息网络中心主要负责信息系统建设和升级整体规划的执行工作,如果同时负责审批工作,则违背了制衡性原则(或: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1分)

5.第五项工作安排不存在不当之处。(1分)

6.第六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由审计部经理兼任审计委员会主席。(0.5分)

有力:审计委员会主席应当由独立董事担任。(1分)

或:审计委员会主席应该具有独立性。(1分)

或:审计部经理兼任审计委员会主席违背了制衡性原则(或: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1分)

7.第七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检查工作仅限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0.5分)

理由: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应当综合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1分)

8.第八项工作安排存在不当之处。(0.5分)

不当之处:聘请B会计师事务所承担内部控制审计工作。(0.5分)

或:同时聘请B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内部控制咨询和内部控制审计。(0.5分)

理由:为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咨询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 15 内部控制审计。(2分)

9.第九项工作安排不存在不当之处。(1分)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 篇2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二十九条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 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 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一般而言, 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可以划分为授权、签发、核准、执行、记录五个步骤, 如果每个步骤都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分别实施或执行, 就能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 保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从而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经济业务活动中有如下几种应加以分离的不相容职务:

1. 经济业务处理的分工。

经济业务处理的分工是指一项经济业务全过程不应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单独完成, 应分割为若干个环节, 分别由不同的岗位或人员完成。其具体又可以分为:授权和执行相分离, 执行和审查相分离, 执行和记录相分离, 记录与审核相分离。

2. 资产记录与保管的分工。

资产记录与保管分工的目的在于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其具体要求是:保管和记录相分离, 保管与账实核对相分离, 总账记录与明细账记录相分离, 日记账登记与总账登记相分离。

3. 各个职能部门具有相对独立性。

各个职能部门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要求具体表现为:各个职能部门之间是平级关系, 而非上下级隶属关系;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有明确的分工等。

二、授权审批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十条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 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企业应当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 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 严格控制特别授权。常规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特别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 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按授权审批的形式, 可以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一般授权是对办理常规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特殊授权是对办理例外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 包括授权审批的范围、层次、责任和程序。

授权审批准制的内容包括: (1) 授权审批的范围, 通常包括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 (2) 授权审批的层次, 应当根据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金额确定不同的授权审批层次, 从而保证各管理层有权有责。 (3) 授权审批的责任。应当明确被授权者在行使职权时应对哪些方面负责, 避免授权责任不清。 (4) 授权审批的程序, 即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的审批程序, 以便按照程序办理审批。

三、会计系统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十一条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企业应当依法设置会计机构, 配备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大中型企业应当设置总会计师。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 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

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有如下方法:

1. 会计凭证控制。

其主要内容包括: (1) 严格审查。对取得的原始凭证要进行严格的审查, 对不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 (2) 设计科学的凭证格式。凭证格式应当符合相关要求, 便于核算与控制, 做到内容及项目齐全, 能够完整地反映业务活动全貌。 (3) 连续编号。对记载经济业务的凭证按照顺序统一编号, 确保每项经济业务入账正确、合理及合法。 (4) 制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各个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在规定的期限内传递流转凭证, 确保经济业务得到及时的反映和正确的核算。 (5) 明确凭证装订与保管手续。凭证传递完毕, 各个部门有关人员应当按照程序妥善保管, 定期整理归档, 以备日后查验。

2. 会计账簿控制。

其主要内容包括: (1) 按照规定设置会计账簿。 (2) 启用会计账簿时要填写“启用表”。 (3) 会计凭证必须经过审核无误后才能登记入账。 (4) 对会计账簿中的账页或账户连续编号。 (5) 会计账簿应当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登记并进行错误更正。 (6) 按照规定的方法与时间结账。

3. 财务会计报告控制。

其主要内容包括: (1) 按照规定的方法与时间编制及报送财务会计报告。 (2) 编制的会计报表必须由单位负责人、总会计师以及会计主管人员审阅、签名并盖章。 (3) 对报送给各有关部门的会计报表要装订成册、加盖公章等。

4. 会计复核控制。

其主要内容包括: (1) 凭证之间的复核。 (2) 凭证和账簿之间、账簿和会计报表之间以及账簿之间的复核。会计复核职务应由具有一定会计专业知识、熟悉业务、责任心强、坚持原则的人员担任。

四、财产保护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十二条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 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 确保财产安全。企业应当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

资产实物保护控制的主要内容有: (1) 接触控制, 指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近, 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够接触资产。 (2) 定期盘点, 指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查核对。 (3) 记录保护, 指对企业各种文件资料妥善保管, 避免记录受损、被盗及被毁。对某些重要资料, 应当留有后备记录。 (4) 财产保险, 指通过对资产投保, 增加资产受损后的补偿机会, 保证资产安全。 (5) 财产记录监控, 指建立资产档案, 对资产增减变动及时记录, 加强对资产所有权证的管理。 (6) 信誉考评制度及定期对账制度。信誉考评制度是指对赊销客户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经济实力及信誉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为企业未来做促销决策提供依据。定期对账制度是指与已成事实的赊销客户往来款项定期核对, 避免不实账务的产生。 (7) 应收账款催收制度, 指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账龄分析, 并根据合同建立一系列与工资奖金挂钩的催款措施, 缩短账款收回时间, 防止发生坏账。

五、预算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十三条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 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 强化预算约束。

预算控制的基本要求是: (1) 所编制的预算必须体现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 并明确责权。 (2)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 以使预算更加符合实际。 (3) 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在实际工作中, 预算编制不论是采用何种方法, 其决策权都属于最高管理层, 由最高管理层进行决策、指挥和协调, 并对各预算执行单位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六、运营分析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十四条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 经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 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 发现存在的问题, 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企业应建立购销分析会制度、生产分析会制度、仓储运输分析会制度、融投资分析会制度等。

【案例分析】运营控制:某合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案例

北京某合资公司系有限责任制企业, 由北京某公司和香港某投资公司共同投资兴办、合资经营, 注册资本500万美元。

该合资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之一, 总投资为1 000万美元, 可年产各种饲料18万吨。生产设备全部从美国引进, 配料、生产由电脑控制, 从原料接收到产品储存、发放, 全部实现自动化。该合资公司的主要产品为饲料。按使用方法的不同分为全价配合饲料、浓缩饲料 (料精) 、预混饲料。按形状的不同分为颗粒饲料、粉状饲料。品种按畜禽的不同种类、不同生长期多达上百种。从1987年到2003年5月该合资公司共销售各类饲料188.3万吨。

该合资公司的管理结构设置为:一级:董事会;二级:总经理 (下设副总经理) ;三级:各职能部门, 包括行销部、品管部、生产部、超混部、采购部、财务部、畜禽部、总经办、行政部。

该合资公司财务监控管理制度如下:

(1) 资产管理方面。公司的主要资产包括存货和固定资产, 分别由专设职能部门负责管理, 责任到人, 各项资产由计算机系统进行核算处理。

固定资产中房屋建筑物布局合理, 厂房宽敞通风, 厂区绿化很好, 生产设备全自动化, 各种产品的配方经调试确定后由电脑自动控制进行供料、搅拌、生产、装运等。机器设备定期维修, 保养较好。公司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的内部控制手续非常健全, 均有购置申请书、公司负责人批示、完税证明单、到货验收单 (验收人员签字) 和购置发票等相关凭证。

公司对存货管理较为严格, 库房中存货码放整齐, 不同种类的存货用不同颜色包装袋分开摆放, 很容易识别。各类存货均挂有标牌, 在标牌上面明确列示存货规格、型号、出入库时间, 并由领料人、送料人、库管人员签字确认。

公司每月对各项资产进行清盘, 每月均编制暂停用固定资产的名称数量清单, 进行调整安排。存货每月进行盘点, 盘盈盘亏率很小。

(2) 生产销售方面。公司从原料采购、原料验收入库到材料出库、生产成品再到确认收入、结转销售成本, 各环节控制体系均较为完善。

材料采购需填制采购申请单, 列明采购原料名称、供应商名称、价格、数量、质量标准、交货地点、付款形式、运输方式、在途天数、订货到达日期、包装袋处理等详细采购计划。此单据需采购员、采购经理签字, 交由品管部、财务部会签, 最后由总经理签字确认。

采购原料入库需填制原料收货报告, 此报告由采购部对原料名称、合同号、运输单位、包装袋处理等进行签字确认。然后由地磅员对过磅时间、重量、运输车号、皮重、毛重等进行签字确认。由化验室对原料进行化验确认原料品质, 提出化验意见并签字确认。由工厂仓库对收货净重、存放位置、入库件数进行签字确认。最后由采购部综合上述情况对付款进行确认。

原料出库需填制领料单, 由领料人、部门主管签字确认。

结转产成品时需编制原料耗用及生产量表, 列明多少原料生成多少产品, 以及规格、数量。

产品出库销售, 需编制产品销售统计表, 列明当日销售多少、赠送多少、总金额、折扣金额、净销售额;编制产品发货日报表, 按购货单位统计对其销货多少、折扣额多少。这些报表每日均由财务主管、财务总监监控。

(3) 往来款管理方面。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为提高销售量, 赊销作为一种促销手段, 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往来款使销售和收款这两种行为之间存在一个结算周期, 从而形成应收账款成本, 企业不得不垫支部分资金和支付一定费用。随着应收账款规模增大而成正比例增加的坏账损失, 将成为应收账款投资的最大风险。管好应收账款, 目的在于加快资金的回收、周转, 提高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应对往来款的发生、间隔期、清算三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控制。

在赊销方面, 需填制客户赊销申请单, 列明客户名称、合同号, 以及销售货物名称、金额, 并由客户承诺保证在什么时间付款。由行销部签署此客户尚欠款项, 及申请赊销理由并签字确认, 由财务部对此客户信用进行审查, 确定对其信用政策, 并由财务负责人签字确认, 最后由总经理签字同意, 才能进行赊销。

公司在赊销后对往来结算准确登记, 认真核对, 定期清理, 积极主动地向欠款单位和个人催收, 使公司有更多的资金开展业务活动。对账龄较长的欠款单位和个人发欠款确认书, 经签字确认后寄回。

对应付、暂付款的有效管理, 可使单位充分利用这部分暂时为其所拥有的资金。灵活管理和运用这两种资金, 可提高物流、资金流的管理效率。公司采购原料基本无现付现象, 均合理利用对方单位给予的无息信用期, 并由财务部门对每笔欠付金额、信用期、对方单位进行准确记录, 到期准确还款, 保持着良好的信誉。

(4) 费用支出方面。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加强资金管理、合理使用并节约各项费用成本已成为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市场经济这个大潮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必须加强对资金的管理, 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管好用好资金, 以便提高每一笔资金支出的使用效益。因此, 加强资金支出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公司各项资金支出控制制度非常严格, 不论资金支出用途、金额大小均需填制付款申请单, 列明付款提议人名称、付款理由等, 并必须由审批、财务负责、经理、审核、出纳、领款、报销制单各方负责人同时签字才能支付此笔款项, 有一方不签字, 将无法支出此笔资金。虽然手续烦琐, 短时间内公司内外各方资金使用人无法理解, 但这种严格的控制制度最大限度地控制了资金支出过程中的所有可能发生的错误与舞弊, 并且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实施, 公司内外各方资金使用人也对此制度适应并自觉遵守了。

以上是该合资公司的主要内部控制体系。由于饲料行业的价格直接受国民日常所需要的禽蛋肉奶价格的影响, 而目前我国处于通货紧缩期, 禽蛋肉奶价格偏低, 因此我国饲料行业利润空间很小, 大部分企业亏损、不景气。但该合资公司连年创造成百上千万元的净利润, 在饲料行业一枝独秀, 这与其设计的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及日常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监控办法是密不可分的。

七、绩效考评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十五条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 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 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 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绩效考评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根据考评结果恰当地进行激励。激励的核心是要激励相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每个理性经济人都会有自利的一面, 个人会按自利的规则行动。如果能有一种制度安排, 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 正好与企业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 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激励相容通过寻求使利益各方互惠的激励方式, 让各方满意, 实现利人与利己的统一。评价一个机制或一个制度的优劣, 关键在于在自由选择、自愿交换、信息不完全及决策分散化的条件下, 该机制或制度能否达到既定目标。激励相容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

现代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表明, 贯彻激励相容原则, 能够有效地解决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 使行为人的行为方式、结果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让每个员工在为企业多做贡献中成就自己的事业, 即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两个目标函数实现一致化。

激励相容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 即通过某种制度或政策的安排来诱导员工努力工作, 使得努力工作的收益大于所付出的代价, 进而使员工的自利和社会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而激励相容的不足在于, 无法解决参与者的个人偏好问题。因为每个人的偏好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培育参与者的个人偏好即信念是激励相容机制能够实现目标的更有效保证。

现行体制往往并不能满足激励相容要求, 因此就存在代理人问题。由于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 加上存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 代理人的行为有可能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函数, 而委托人又难以观察到这种偏离, 无法对代理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从而出现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现象。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 篇3

【摘要】本文介绍了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和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并通过对两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具体规范实施情况的比较与分析,从中发现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一般规律,以寻求具有可操作性的经验和意见,为进一步完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提供佐证。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逐步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完善与否关系着企业能否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我国政府对此予以了相当的重视。财政部先后颁发了一系列用于指导全国各单位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规范文件,但这些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在实际中的具体运行情况怎样?其适应性如何?

一、长安福特公司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分析

(一)长安福特公司及其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

长安福特总部坐落在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重庆市,是由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百年老店”——长安汽车集团和世界领先的福特汽车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双方各拥有50%的股份,专业生产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轿车。该厂拥有世界一流的整车生产线,2005年年产达到15万辆,并已在南京市兴建第二厂区。

长安福特公司的主要管理架构是由合资双方各派代表组成的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及各个部门组成。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在借鉴美国福特公司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内部控制体系基础上建立而成的,具有较高的起点。它的主要内部控制内容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五大要素,并在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指引下,结合我国国情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较高水准的内部控制系统。

长安福特公司,首先界定了固定资产的范围及内容,其业务流程包括(简要):

1.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

2. 资产购置流程

3. 资产处置流程

4. 资产实物台账管理和报废流程

(1)台账的设置和保管要求:专人负责台账登记工作;登记凭证的要求;保管期限等。

(2)台账的登记:包括入库登记、领用登记、报废或转移登记。

(3)期末报告:按季向财务部报送报表。

(4)盘点制度。

(5)资产地点转移:包括部门内部在厂区内移动,部门之间在厂区内移动,转移给其他单位的,买入时直接存放在其他单位的资产等。

(6)资产报废、出售的审批和实物处置:包括不同固定资产报废的程序。

(7)通则。

(8)记录:规定了固定格式。

(9)发布/修订记录:规定了固定格式。

5. 固定资产盘点制度

(1)目的:通过盘点来确定公司固定资产是否安全,促进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2)使用范围:列入公司固定资产账目的所有资产项目。

(3)参考资料。

(4)职责:包括财务部门、主管部门及使用部门的职责。

(5)程序:包括基础工作、盘点方法和盘点时间、差异处理以及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

(6)记录:规定了固定格式。

(7)发布/修订记录:规定了固定格式。

(二)长安福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特点。

1. 注重流程管理

从上述的介绍中可以看到,长安福特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进行的是流程管理。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购置到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最后处置都有一系列的流程图,相关业务经办人员根据这些流程图执行有关固定资产的业务。不少企业虽然有一整套的管理制度,但是执行起来却不尽人意,很多业务人员经办有关事项时,不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业务人员有意违反企业的制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缺乏可供操作性的流程,指导业务人员处理经济业务。长安福特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好,公司采用的是福特公司的管理经验,在流程设计上比较科学合理,有效地指导了业务人员的工作。如长安福特的不少员工就提到,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的工作不是来自于领导的命令,而是按程序办事。

2. 加强固定资产实物台账管理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是全方位的控制,从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购置,一直到日常管理和处置,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很多企业比较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但固定资产购买回来后,对日常管理却不够重视。长安福特公司设立了完善的固定资产实物台账管理制度,对台账的设置、登记、保管、报告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加以执行。通过对固定资产的台账管理,公司较好地保证了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维护了资产的正常运行。

3. 注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内部控制的评价,在我国很多企业中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一般来说企业都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不少企业对如何评价和考核内部控制的运行却缺乏经验和有效的手段。长安福特的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内部控制评价。该公司制定了详尽的内部控制审核项目,从固定资产的购置到日常管理的处置,都是企业内部审核小组予以关注的对象。通过内部审核,长安福特有效地监督了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

二、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分析

(一)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化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仪化股份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及销售聚酯切片和涤纶纤维业务,并配套生产聚酯主要原料精对苯二甲酸(PTA),经营范围包括化纤及化工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原辅材料的生产、化工化纤及纺织技术开发,自产产品运输及技术服务。

在内部控制方面,2000年中石化进行重组,中石化股份公司成为仪化股份的大股东。随即仪化股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财务纪律整改,逐步完善内控机制。公司每年都要组织财务大检查,并且定期聘请中介机构对下属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审计。

仪征化纤于2002年12月成功实施ERP,ERP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规范管理流程,遵循标准,依照程序,减少例外。在ERP实施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流程的规范。财务管理按照内控的要求,严格遵循国家财务法规和中国石化内部会计制度,将ERP的标准流程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实现了财务的有效监督。

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业务目标、控制点及业务流程如附表(简要):

(二)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特点

通过对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的分析,可以看出该公司关于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有以下特点:

1. 围绕经营目标、财务目标、合规目标进行控制

内部控制目标是指导其设计和实施的根本指南。内部控制必须围绕所要实现的目标,才能找到企业管理、经营活动中与最终控制结果相关的因素。企业的控制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控制活动能否与控制目标保持一致。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有保证管理政策的有效贯彻和实施以及管理效率和效果,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企业要想使控制活动能够与控制目标保持一致,内部控制设计就要关注上述问题。

因此,该公司在阐述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经营目标、财务目标及合规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及合规风险,围绕业务目标设计了有关固定资产业务流程步骤与控制点,可以保证关于固定资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2. 组织结构严密,岗位责任明确,强调授权审批控制

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强的层次,权力的归属呈现出“金字塔”的特征。由于精力有限,上级管理者必须进行分权管理,这就产生了授权的问题,企业固定资产相关的业务活动也应该按照一定的审批程序进行。内部控制必须确定授权审批的程序、保证权力的分配与责任界定相配合,既要设计出合理的授权审批控制措施,又要保证授权活动的贯彻实施。

按照授权审批对象的发生频率和范围可以把授权审批活动划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一般授权针对的是企业中经常发生、涉及范围较广的日常经济业务,其主要内容包括不同数额业务审批权的归属、授权审批责任的确定以及交易活动的具体审批程序,在实际工作中还会发生在同级别管理者之间,这也属于一般授权。在此案例中,比如,设备管理部门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依据有关单据对新增固定资产共同进行验收;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根据固定资产性能及使用现状提出维护修理计划,由设备管理部门审核,报公司分管副总经理审批后实施;关于固定资产的清查由设备部和资产财务部共同定期组织实施。

特殊授权针对的是企业中发生频率较低,较为重要的非常规活动,例如重大的项目投资决策、债券和股票的发行等等,主要规定了这些活动的决策程序、制衡机制和权责分布。例如,该公司关于固定资产报废的处置,单台原值在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固定资产由使用单位提出初步鉴定意见,公司鉴定组鉴定,报董事长审批;关于固定资产减值数额需经资产财务部会同设备部审核,报总经理班子、董事会审批,资产财务部根据审批结果及时计提入账。

3. 突出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

企业闲置的固定资产是指连续停用1年以上或新购设备因计划变更不用以及技改等更换下线,仍具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闲置固定资产不仅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而且对于闲置资产不合理的处置将会造成资产流失,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在此案例中,该公司对于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从审批同意到妥善保管、到正确核算再到充分有效利用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各部门的有效制衡。

三、对长安福特公司和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评价

长安福特和仪征化纤公司均是国内同类企业中较为成功的企业,关于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均体现了重视流程

管理,重视IT技术,注意授权审批,强调记录控制等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其中值得借鉴和注意的有:

(一)关于固定资产取得的控制

鉴于固定资产投资本身所具有的投入资金多,影响持续时间长、回收慢、风险多的特点,决定了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直接影响着企业未来长期效益与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前,应开展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包括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研究,在考虑投资项目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前提下,重点研究投资项目的必要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等,在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和方案比较并经审查认定后选择最佳可行方案作为编制计划任务书的依据。也就是企业必须对固定资产的增加进行预算管理。

在这方面,长安福特公司突出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而仪征化纤公司对于固定资产的预算以及以各种取得方式增加的固定资产的验收、入库、保险控制较少涉及,容易盲目购建,造成投资失误,预算失控。

(二)关于固定资产使用成本与费用的控制

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成本和费用主要有固定资产修理成本、固定资产转移成本、固定资产管理成本和无形损耗成本。会计系统对成本和费用的关键控制点就体现在上述成本费用的控制中。正确确认和计量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会计和出纳人员要监督修理资金的收付、结余情况进行预算控制;融资或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运输费用的核算,计入管理成本或固定资产成本;在企业中转移大型的设备需要雇佣车辆和人员的劳动报酬等。因此,在此过程中,主要是要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否则就会带来资本化利息计算不正确,资本性支出挤占生产成本或费用等问题。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两公司均表示是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进行处理的。

(三)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保证

仪征化纤股份公司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是建立在较高的信息管理平台上的,特别是该公司的ERP系统成功运行以来,似乎给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设计的完备性添上了亮丽的色彩。但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并不一定体现在设计的完美上,还要有运行的有效性。2005年该公司营销部财务科的一名会计“蚂蚁搬家”挪用货款5000万元,成为建厂近30年来涉案金额最大的经济案件。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严重的经济案件?这也是不少单位目前内部控制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制度的制定关键在于有效的落实。

根据笔者的调研,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地观察、调查和座谈等形式,对长安福特公司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有了较多的了解,深切体会到该公司有一个重视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为内部控制系统提供了很好的环境。从董事会、经理层到每个员工都有着自我核查的意识。一个作业完成后要对自我表现进行评估,起到了自我复核的作用。所以长安福特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推崇,在减少差错和舞弊上有着较好的防范。当一个企业形成了内部控制的文化,那么内部控制就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了。

案例分析:施贵宝的内部控制制度 篇4

院 商 学 院 专 业 电子商务 年级班别 2010 学 号

4110000005

学生姓名 卢波林 指导教师 吴江秋老师

案例分析:施贵宝的内部控制制度

摘要:

我们通过对施贵宝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施贵宝内部控制制度具有良好的控制方法,优秀的控制流程设计,使该企业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我们我们也发现施贵宝的内部控制制度缺少一个良好的评估控制标准。我们认为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控制目标,控制原则,控制流程,都合理的,有良好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与改正创新机制。使内部控制系统不断地适应市场的要求而不断取得发展。关键字:

内部控制

目标

三圈循环

企业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一个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市内部控场份额,使企业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但怎样才是一个良好的企业制制度,怎样才能构建一个好的企业控制制度,在此,我们以施贵宝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为例进行探讨。

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由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与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总公司和上海医药(集团)总公司共同投资,于1982年10月14日成立,1985年10月正式投产,是在中国成立的第一家中美合资制药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164万美元。[1] 中美上海施贵宝有限公司自创立以来,不断由小发展壮大,施贵宝的药品产品已遍及全国各地。有很多公司在做大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内部控制不灵的问题。但施贵宝的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却很好地避免了这类问题的产生。其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明确,二、内部控制的原则合理,三、内部控制的流程设计适当。这样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大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使企业管理灵活。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明确。施贵宝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从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财务状况反映,法规的遵守,管理效率的提高等都做了明确的目标规定。并且还设置了相应的执行、监督机构。从而形成了目标明确,执行有力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这样就使公司的资产、财务、法规的执行情况能有效地落实。有效的提高施贵宝公司的管理效率,使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目标明确。

二、内部控制的原则合理。施贵宝公司在内部控制的原则中实行了不相容职务想分离的方法,合理授权制度,适当的信息记录与健全内部审计的措施。在工作中,通过人员与人员之间做到既相互合作,有相互监督,从而更好地进行企业的内部控制。同时该公司引入了管理学中的审计控制的方法,在企业的内部设立了审计监督制度,进行内部审计与管理审计,使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部处于审计制度的监督一下,有效地保证了资产的安全,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杜绝贪污、浪费的现象,一举两得。

三、内部控制的流程设计适当。施贵宝公司在内部控制流程设计过程中,做到了“三循环,一管理”的模式。即收入循环、生产循环。付款循环与信息管理,使企业内部形成了订单、采购、信用、生产。储存、出货销售的内部控制“三圈循环”。在这个“三圈循环”中,企业做到了收入、生产、付款的三圈实时监控,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了如指掌,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在施贵宝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中,科学地运用了管理学中的内部控制方法、在采购、生产中,实行了预算控制,在财务与销售过程中实行了财务比率,管理比率的控制方法。并且在 “生产循环”过程中实行了成本控制的方法。这样就是的施贵宝的内部控制紧密,运用管理学中的预算、生产、财务比率的控制使得企业内部控制更加区域科学、合理。

施贵宝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堪称现代管理学中企业内部控制方法的一次全面的运用。从预算、生产成本的控制到财务、管理比率的控制,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加有效和合理科学,能有效地提高企业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施贵宝的企业内部控制是优良的,但是否就不存在缺点呢?“如果计划从来就不需要修改,而且是在一个全能的领导人的领导下,有一个完全均衡的组织完美无缺地来执行的,那就没有控制的必要了。”[2]但是社会是发展的,市场的商业环境是多变的,如何评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科学性?如何使企业的控制制度不断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发展?

施贵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控制目标、原则、流程设施方面上,无疑是优秀的。但是我以为这套制度缺乏一个综合的评价控制标准。在何时,如何去评价施贵宝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劣,从而确定是由否要改进。因为市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按现状的控制制度,对于未来来说,可能控制过紧,也可能控制过松,这下对企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同时,施贵宝的控制制度侧重于企业内部的信息来源,而缺少外部的动态信息来源,缺乏市场上手机最新信息的收集制度,这可能会导致企业的步伐跟不上市场变化的情况。

因而在此,我提出了如下三点建议:

一、建立一套有效评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标准。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与否,能够有据可循,从而对内部控制进行适度调整。这套标准必须要明确控制的对象,控制的标准,效果的评定标准等,务必使评估企业控制制度科、有效、合理。

二、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增设信息反馈制度。使不论是企业内部的信息还是市场上的动态信息都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来,从而达到有效调整,有效的协调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采用平衡积分卡的方法,使控制的效果更加合理,控制更加有力度。

三、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任何一项制度的制定与落实都是要靠人,极大限度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落实好各个岗位的工作,同时要发挥集体智慧,对改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积极地献言献策,同时设立必要的惩罚措施,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行,从而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合理、更科学、更具人性化。

通过对施贵宝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我们以为一个良好的企业控制制度必须是一个具有明确的控制目标,合理的控制原则,适当的控制流程,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与改正创新机制。这样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不断地适应市场的要求不断取得发展。参考:

[1] 施贵宝官方网站[2]

亨利.西斯克

《管理学-第五版》

487页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 篇5

不久前,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奶粉事件”震动全国。该事件不仅对整个乳制品行业影响重大,在竞争主体、产品结构、企业架构、供应链等方面将重新洗牌,而且引发了公众对国家危机应对体制、社会道德和企业责任等问题的讨论和反思。笔者认为,该事件也暴露了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应当引起我们对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的思考。

一、从内部控制角度看三鹿事件

根据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从此次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的事件本身及应对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在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足,也给我们设计、执行和评价内部控制带来反思。

1.内部环境。该要素是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所在,涵盖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诚信与道德观等多方面内容。尽管内部控制更强调相互牵制的制度性安排,但显然人的因素在内部控制,尤其是内部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常说“道德使之不愿、法律使之不敢、制度使之不能”,这说明诚信与道德观或者是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高于制度本身的。资料显示,三鹿集团早在2008年3月就接到消费者反映,但直到2008年8月三鹿已经秘密召回部分问题奶粉之时,却仍然没有将事件真相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公之于众,有媒体称这种做法直接导致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又有一批婴儿食用了三鹿问题奶粉。显然此次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检验了三鹿集团决策层的诚信与道德观。事实上除了三鹿集团外,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耿氏兄弟等不法分子、告知这些不法分子通过添加三聚氰胺可通过检测的技术人员、销售给不法分子三聚氰胺化工原料的人员,都存在着只顾利益不顾消费者健康的问题,而这种环境因素也许才是真正导致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我国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要求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这对培育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作用有着积极的意义,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显然非一朝一夕之功。

2.风险评估。这个要素要求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众所周知,食品中不能添加的物质远比能添加的多,现有的检测手段不可能对每种有害物质都进行检查。就奶粉这种需要从分散农户处采购原料的食品而言,每个农户的奶牛喂养过程、原料奶的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等都可能存在不同的风险,这就给原料奶的质量检验带来了挑战。我们知道,一般的企业内部控制都是针对常规事项进行设计的(如奶粉的营养成分是否达标等),而对例外事项(如添加三聚氰胺)则重视不足。这对内部控制的设计提出了挑战。显然,食品加工企业除了对原料采购、产品加工、存储储藏、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价、分析之外,还应该就最可能产生风险的环节设立应对措施,例如风险评估时针对生产的奶粉原料中可能会含有哪些有害物质,原料提供者添加这些物质的可能性以及消费者食用这些物质的后果严重性等进行评价、排序,并从原料采购、产成品的检测验收等方面设定有针对性的指标,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3.控制活动。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之内。显然,食品行业的风险问题更多地与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控制活动也更应该切实、有效。此次奶粉的污染物三聚氰胺尽管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还非常陌生,但在食品行业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07年4月,中国徐州的一家宠物食品公司在出口美国的宠物食品中添加此种物质冒充蛋白质,导致大批宠物肾衰竭而死亡。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也曾通报我国部分企业在出口的用于制造宠物食品的小麦蛋白、大米蛋白及麸皮等植物源性蛋白中违规添加三聚氰胺。对这种“有前科”的食品添加物,食品企业显然应该有所记录和警惕。此次三鹿集团奶粉事件曝光后,根据警方抓获的耿某介绍,在2007年底前向三鹿集团销售的牛奶就屡次因检验不合格而被拒收。而三鹿集团对这种“屡次不合格”牛奶的提供者居然没有“诚信记录”,在其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使得“问题”奶进一步演化为“毒奶”而顺利通过检测后没有保持“合理怀疑”。从事实看,三鹿集团能够在2007年前“屡次”查出耿某提供的牛奶不合格,说明企业拥有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并得到切实执行,但如果能对日常控制活动中发现的一些不良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对异常现象(屡次不合格的原料提供者后来提供的都是合格原料)寻找合理解释,以进一步提高控制活动的效率效果,则发现“耿某”类不法分子的伎俩并非全无可能。

4.信息与沟通。这个要素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内部控制的神经系统,它要求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从现有的报道看,早在2008年3月三鹿集团就已经接到消费者的投诉,6月份反映的人越来越多,但直到2008年8月2日,三鹿集团才将相关信息上报给石家庄市政府。这中间已存在信息与沟通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而根据《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上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报告,并在2小时内报告至省(区、市)人民政府,也可以直接向国务院和食品药品监管局及相关部门报告。上述规定事实上是对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实际情况是,石家庄市政府直到9月8日才将有关情况的书面报告提交给河北省政府。这种信息与沟通的延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毒奶粉的危害后果。

5.内部监督。该要素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作为中国食品工业百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三鹿对内部监督不能说不重视,因为其产品是经过“1 100道检测”的。而对于为何没有检测出三聚氰胺,专家给出的解释是在现有的检测指标中主要是通过检测氮元素来确定奶粉的蛋白质含量,没有针对三聚氰胺的专门检测。而三聚氰胺这种化工原料的含氮量高达66%,不法分子正是通过增加牛奶中的氮元素含量来达到通过检测的目的。这表明企业的监控活动中,除了日常的监控活动外,还应该有一些专项的、非常规的监控活动,从而达到发现控制缺陷的目的。除了三鹿产品,还有其他被发现存在问题的古城、圣元、伊利奶粉等都被授予“免检产品”称号,这意味着上述产品在获取了免检证书后可以在有效期内不受各地质检部门的监督检查,这显然也不符合内部控制的持续监控原则。

从三鹿奶粉事件的表面看,主要的风险因素来自原料采购控制环节,但从事件的产生、发展来分析,则无疑牵涉到监管环境、行业特征、内部控制等多个层面。从内部控制的设计看,我们对食品原料的采购验收环节存在缺陷,指标设计不全面;从内部控制的执行看,我们对风险事项的识别和评估还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法论指导,对信息与沟通的及时性、有效性认识不足,在内部环境的建设尤其是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方面还应付出更多努力。

二、延伸思考

三鹿奶粉事件绝非个案。早年喂食垃圾的“垃圾猪肉”、喂食含瘦肉精的“问题猪肉”以及查出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等多种禁用鱼药残留的“多宝鱼”事件,都曾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这些事件或多或少都与经济利益相关,一些不法商贩为个人私利而将法律法规、社会责任、社会公德等抛诸脑后,而对此类问题绝非查处个别责任人或出台某项制度就可解决的,显然需要道德、法律和制度层面的整合措施。

存货内部控制案例 篇6

第一,该企业基本没有内控制度,更谈不上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合理性问题。在内部控制中,对单位法定代表人和高管人员对实物资产处置的授权批准制度作出相互制约的规范,非常必要。对重大的资产处置事项,必须经集体决策审批,而不能搞一言堂、一支笔,为单位负责人企图一个人说了算设置制度上的障碍。

第二,企业没有对入库存货的质量、数量进行检查与验收,不了解采购存货要求。没有建立存货保管制度,仓储部门将对存货进行盘点的结果随意调整。

采购人员应将采购材料的基本资料及时提供给仓储部门,仓储部门在收到材料后按实际收到的数量填写收料单。登记存货保管账,并随时关注材料发票的到达情况。

第三,没有规范的材料的领用和盘点制度,也没有定额的管理制度,材料的消耗完全凭生产工人的自觉性。应细化控制流程,完善控制方法。我们知道,单位实物资产的取得、使用是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采购部门负责购置,验收部门负责验收,会计部门负责核算,使用部门负责运行和日常维护,可以说,实物资产的进、出、存等都有多个部门参与,为什么还会出现问题?由此看来,不是控制流程不完备就是控制方法没发挥作用。一个人、少数几个人想要为所欲为,在制度面前就根本不可行,除非他买通所有的人。第四,存货的确认、计量没有标准,完全凭会计人员的经验,直接导致企业的成本费用不实。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最终失败。

在分析存货管理失败的案例时,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一是都由单位负责人掌握着人、财、物大权;二是不重视内控制度,企业没有一套严格的办事程序;三是领导者对内控制度的不了解,加之管理人员的素质跟不上先进管理模式的需要。这些均说明单位负责人首先不按规定办事,是无法保证单位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

我们认为,从内部控制角度讲,至少应解决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在单位、公司治理结构中合理安排授权批准职务。就目前掌握的企业、公司实物资产流失案例看,除了盗窃、毁损等类型的流失,多数与单位法定代表人,如董事长和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如总经理等有关。但是,无论董事长还是总经理,都并不代表对单位法定财产权的任意支配。因此,在内部控制中,对单位法定代表人和高管人员对实物资产处置的授权批准制度作出相互制约的规范,非常必要。对重大的资产处置事项,必须经集体决策审批,而不能搞一言堂、一支笔,为单位负责人企图一个人说了算设置制度上的障碍。

第二,细化控制流程,完善控制方法。我们知道,单位实物资产的取得、使用是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采购部门负责购置,验收部门负责验收,会计部门负责核算,使用部门负责运行和日常维护,可以说,实物资产的进、出、存等都有多个部门参与,为什么还会出现问题?由此看来,不是控制流程不完备就是控制方法没发挥作用。一个人、少数几个人想要为所欲为,在制度面前就根本不可行,除非他买通所有的人。第三,要把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通过改善控制环境切实发挥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实际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单位的舞弊案件往往只是少数人、个别人,多数人都蒙在鼓里。但之所以蒙在鼓里,与缺乏控制意识、未尽到控制职责不无关系。单位控制坏境的好坏固然与单位负责人的行为、态度有关,但并不完全取决于单位负责人个人,在某种程度上说,单位职工的行为、态度、品格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 篇7

1972年,美国准则委员会(ASB)所做的《审计准则公告》,该公告循着《证券交易法》的路线进行研究和讨论,对内部控制提出了以下定义:“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公司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限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公司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

目前,对国际国内影响意义深远的“内部控制”概念是美国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ttee)委员会在1992年正式定义的,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的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去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等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的合理保证的过程。”COSO定义的“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等五大要素。控制环境是一种氛围,塑造企业内部各成员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并决定其他控制要素作用的发挥程度;风险评估是为了研究、评估并管理企业风险;控制活动指的是具体的控制方法;信息与沟通是指如何运用有效信息和有效沟通达到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目的;监督是指对内部控制系统执行落实的再控制。

COSO着重强调“内部控制”是一个活的、动态化的系统,而非一项死的、简单的制度或是一个非常机械的僵硬规定,“内部控制”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同时它强调“人”的重要性;强调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相结合;强调风险意识以及“软控制”的作用;明确界定管理和控制的关系等方面。

2004年9月,COSO委员会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报告。该报告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五个要素扩展为基于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凸现了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新理念。《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报告认为,企业风险管理主旨在于识别影响组织的潜在事件,在组织的风险防控范围内管理组织风险,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由八个要素组成,具体包括: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

我国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基本上是源于上述国际概念并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建设实际情况引申和发展而来的。基于经济建设和企业治理发展的不同阶段,我国国内关于“内部控制”的含义大概包含以下几种:

第一,2001年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指出:“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包括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两个方面。”

第二,2001年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对内部会计控制做出了如下定义:“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第三,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的基础上,着力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要求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全过程中贯彻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有机融合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强内部控制的做法经验,构建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五要素内部控制框架。开创性地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监管为促进、以中介机构审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实施机制,要求企业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

二、广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案例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企业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制定并发展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广电行业作为国家舆论喉舌的排头兵,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工具,作为传统媒体的现代化行业,也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和作用迅速加入到了建立建设、加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大军中来。以下举例,简要分析广电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的探索。

为了有效地记录和监管存货和工程物资,广电企业一般会在库房、财务供应链下分设各类物资库,例如为了有效监管广电行业常规性数字电视类存货,一般会设置机顶盒库、智能卡库,有的广电企业为了进一步精确管理会设置更加细分的标清机顶盒库、高清机顶盒库、标清智能卡库、高清智能卡库等。在实际的库房管理和出入库管理中,会出现如下情况,就是广电用户会因为要将标清机顶盒和标清智能卡配套收看的标清电视节目升级为高清机顶盒和高清智能卡配套收看的高清电视节目。因此,广电企业会因为节目升级置换回来大量的旧的标清机顶盒和智能卡,也会因广电用户进行电视销户回收大量的机顶盒和智能卡,同时又由于高清机顶盒和高清智能卡本身存在升级换代的原因,会导致又会有部分高清机顶盒和高清智能卡回收到广电企业,为了管理这部分旧资产,应运而生了机顶盒和智能卡的“回收库”,部分企业为了细分管理又会详尽设置标清类机顶盒和智能卡回收库以及高清类机顶盒和智能卡库。而置换回来的大量的机顶盒和智能卡又会因物理原因区分为可利用和不可利用,判断是否能再次利用的办法就是通过专业人员利用测试仪器逐一对回收库的物资进行测试,能够回收再利用的继续存放在各种“回收库”,部分可以返厂后进行维修方可再次利用的转入“返厂维修库”,经过测试判断无论如何维修都无法再次使用或者根据成本考量维修后再次使用的成本较高的上述物资会转入“废旧物资库”,根据每月盘点情况如实报废上述物资。而上述“返厂维修库”和“废旧物资库”,就是在不断完善广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逐渐产生的。一开始广电企业会设置“回收库”,回收回来旧的机顶盒和智能卡,经过测试后发现,大部分还是可以重新再利用的,为了区分返厂维修流程的机卡设备,就产生了“返厂维修库”,又在每个月盘点报废中发现可再利用和不可再利用的机顶盒和智能卡设备存在混放管理的情况,这样会导致:第一,给盘点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很难区分混合摆放在一起的机顶盒和智能卡可否再利用;第二,给机顶盒和智能卡的报废工作带来了很多烦琐的工作,又要在报废前测试判断是否能够再利用。于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广电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结合企业物资管理的实际情况又相继设置了“废旧物资库”。在机顶盒和智能卡置换回收的环节就由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测试,判别机顶盒和智能卡的可否利用,通过专业判断后将机顶盒和智能卡设备按照性质直接进入不同库别。上述库房库别设置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管理,一是提高了工作效率,给每次的盘点工作和报废工作夯实了基础工作,而无须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费在区分整理各种废旧机顶盒和智能卡这项工作上;二是加强了物资管理,避免了在报废工作中将可利用的旧的机顶盒和智能卡进行报废处理,或是将应该报废的机顶盒和智能卡作为可再次利用的设备物资未及时进行报废处置;三是可以及时掌握公司机顶盒和智能卡设备的库存情况,这就会直接为市场营销工作、机顶盒和智能卡设备的采购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库存数据。所以,看似一项只与库房管理相关的库别设置的工作,实际上却是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不断完善中不可或缺甚至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它不仅简单地涉及到物资管理这一个管理点,更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市场运营、规划建设、运维支撑等各个环节。同理,除了对机顶盒和智能卡设备进行如此的细分管理,其他工程类物资同样可以采用该种库别设置管理办法。这个库房管理的库别设置和管理环节并不会到此为止,而是随着实际业务发展和进一步的管理需要增加设置或解除设置,而进行上述库房设置调整的终极目标无非就是不断深化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机房是广电企业一个重要的保证网络运转和设备存放运行的场所,它肩负着整个网络资产能否正常运转的后勤保障工作。所以,机房的保障功能使得其必须随时有更换的关键抢修应急设备,而广电企业一般情况下的物资领用必须凭借带有立项编码的领料单才能办理物资出库,备用设备因为事前无法合理预期最终要使用在哪个具体项目上,所以如果设备领出摆放在机房备用,而未按照立项编码进行出库管理,就会给物资管理带来账实不符的情况出现。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可以预先给各个机房设置一个虚拟的立项编码,该编码是唯一的,一个编码只对应一个机房,备用设备领用时即用该立项编码。物资实物管理由库房转向机房,待备用设备安装使用在具体的项目上时,再由虚拟的立项编码转入具体的项目编码。这样通过一个虚拟立项编码解决了实物资产和账面资产一一对应的关系问题,也加强了资产安全这一重要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活的、变化着的动态过程,会随着企业实际的发展情况和管理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广电企业作为现代化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势必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监管和完善的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好,同时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齐兴利,张莉,袁新.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环境之我见[J].商业研究,2004,(12).

[2]董惠良,王浪庆.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6,(7).

[3]张永新,马静.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J].会计之友,2010,(3).

[4]刘静,李竹梅.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5,(2).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分析 篇8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分析

一、内部控制的涵义及作用

所谓内部控制,简言之,就是分权分级,相互制衡,上下监督,定期报告,及时更正的一套企业维持自身运转,保证财报公允真实的一套体系。管理层对自身的内控设置合理性和有效性负责。是应用于会计领域最广泛的制度。随着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它在经济管理和监督中主要作用有:

1.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的管理层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地管理和经营企业,就必须及时掌握各种信息,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这一点对于会计领域来说尤为重要。现在社会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时代,采集信息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更为重要的是所掌握信息的真实可靠。企业如果可以通过自己的渠道快速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足以让企业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立足。

2.保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内部控制系统通过权责分工,严格执行各种制度、工作流程、审批程序、检查监督手段等,确保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防止出现偏差,纠正失误和弊端,保证实现其经营目标。

3.保护企业财产安全的完整

财产物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内部控制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对货币资金的收入、支出、结余以及各项财产物质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销售等活动进行控制,防止贪污、盗窃、滥用、毁坏等不法行为,保证企业物资财产的安全完整。

4.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贯彻执行

企业的管理层不但要制定正确的管理办法,而且还要确保能够在企业彻底的执行。内部控制则可以通过监督检查、审核批准等手段促使全体员工贯彻和执行既定的方针,保证各个环节的良好运行。

5.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审计监督必须以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依据,检查错误,揭露弊端,客观评价经济责任和经济效益,而只有具备了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资料的真实完整,并未审计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总之,内部控制就是企业的心电监护仪。从最基本的按照不相容的职位分离原则,设立不同的审批权限,到建立内审制度,内部举报制度,为的就是降低企业内部由于资历不够或者道德问题产生的风险。

二、我国企业的内控之路

1.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现状

目前来看,我国很多企业不惜花重金购得会计软件和其他各种手段去实现会计电算化,但是另一方面却不重视会计领域的内部控制,致使会计信息失实,企业中存在舞弊等不法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咎于内部控制系统的不健全。在现代企业大力进行内部控制系统建设这个大环境下,如何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企业面临的首要发展问题。

2.如何更好的进行企业内部控制

首先,要坚决执行企业信息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不能够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相一致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及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企业需要的是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过程,原来传统的人工记账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了,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必然过程,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在这种业务目标的实现和管理权责的明确都需要新的平衡点,这也是企业今后内部控制问题亟需解决的部分。不同的企业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应根据自身的实景情况去构建新的内部控制体系。

其次,要注意加强各岗位间的互相制约和互相监督,为企业的良好运行最大程度上的消除安全隐患。在会计电算化之前,企业的账目分析处理和登记都是由会计手工完成的,这种传统的体系是以记坏账为核心的、以各部门主管间的签字盖章为形式的,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账目,而这种体系在会计电算化之后就很难发挥作用了,原来繁琐复杂的数据都可以由高效的会计软件完成,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层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重在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大大降低出错和舞弊的风险。

最后,还要注重财务系统的安全性。企业信息化的一大特点是将企业的财务信息链接到了开放而又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上。因此就必须要求企业所采用的财务系统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互联网开放的特性会给企业的恶意竞争者带来可乘之机,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恶意攻击企业的财务系统,发送病毒致使公司的服务器瘫痪,甚至盗取泄露公司的财务信息。如果公司的财务状况被泄露,将使公司陷入十分被动的不利局面。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互联网传递,很难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这大大降低了公司信息安全度。所以,加大财务系统的安全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我国企业的内控现状并不乐观,内控体系的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的经济发展在和国际接轨的同时,管理制度也应学习国际著名企业,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实现信息化的转型。只有这样,我国的企业在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毛新述,杨有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国会计学会2009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 会计研究. 2009(05)

[2] 谢晖.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实证研究——中山市中小企业调查[J]. 财会通讯. 2009(09)

[3] 李志斌.内部控制的规则属性及其执行机制研究——来自组织社会学规则理论的解释[J]. 会计研究. 2009(02)

作者简介:

上一篇:去玩水作文500字下一篇:采购管理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