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课堂教学

2024-09-18

浅谈信息化课堂教学(共9篇)

浅谈信息化课堂教学 篇1

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李跃中

网络诞生最初就是应用于教学和科研,本人从1997年接触电脑至今,可以说对电脑十分感兴趣,对于电脑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历经了模仿、求知、探索等经历。网络教学是教育学中的一个新名词,经过分析网络教学对传统教学的革新和给教学活动带来的新问题,并就目前在网络教学中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探讨了应该如何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点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这也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要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从而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

因特网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也是教育上的技术应用。它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涉及到教育内容、教育结构乃至整个教育体制。

一、网络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网络作为一项新技术、新工具进入教学领域,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在网络教学中,课堂教学将有多媒体参与,学生学习以PC为主,从中获取信息并与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探讨,家庭作业以电子文件为主。这种学习方式革新了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枯燥的学习方式

运用网络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网络上阅读文字材料,也可以从网络上听取声音材料,观看二维、三维的静止和活动图像,这种新形式的信息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更为顺利地理解信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这就使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能产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

2、立体、高效地传输信息

网络教学的特点是能够用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立体地表现信息,人体获取的各种信息中有83%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网络教学就是以静止和运动的视觉信息为主,加上有声语言和文字说明,图、像、文、声并茂,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今天,我们已经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按照以往传统教学的传递信息的速度是远远跟不上目前形式的发展的,因此必须高效率地传递大量信息,这也正是传统教学领域的一大难题。计算机网络的最大优势正是能储存和传递大量的信息资源,能使教师和学生共享网络所提供的所有教学素材库。网络教学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互式地传播大量的信息,这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和大信息量的教学方式,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

3、注重交互性

进行交互式学习是网络教学优势的突出体现。网络的交互式功能非常广泛,包括点播图像资源、视频游戏、重复播放、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电子邮件、可视电话、交互式教学等,交互式网络教学的应用已经逐步普及,除了课堂教学之外,也成为远距离教学和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交互式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允许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这种教学形式富有趣味性和刺激性,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接受,但这种教学形式是基于技术的日臻完善和教师的素质提高,我们可以想见,解除这种种羁绊,它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将更为显著,前景将更为灿烂。

二、如何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当进行学习环境的设计(即LED),应设计比较宽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提供学习机会的同时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阅读和写字占有很大的份量,是学生不可忽缺少的基本功。而在计算机上汉字输入的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有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和语音输入等等,学生慢慢习惯用计算机打字,写字意识逐步淡化,写字技能逐步退化,更不愿意进行创造性思维,这种人是现代社会里的新文盲。网络教学已经把繁重的阅读、运算变成了轻松愉快的事情,使得学生从以前的“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学中解放出来,使学习变成乐学。然而,不管是采用什么样的学习工具,学习永远离不开勤奋与思考。

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以下根据我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就信息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利用网络特性、优化学生的协作学习

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最大贡献是突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界限,使“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网络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了广泛的交互性。学生不再受教室束缚,协作的范围从班上的小组扩展到整个班级,以及班与班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校与校之间,甚至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的学生,大家可以互相交换意见,分享经验,讨论难题的解决办法。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速度、时间、路程间的数量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临近寒假时,我们研究决定,让学生设计一份《家庭旅行计划》的活动。这个活动大约需要一周时间,主要按照“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学习,主动探索→交流协作,达成共识→成果汇报,问题解决”的流程实施。第一步:教师提出问题,你想知道一份家庭旅行计划书应该有些什么?第二步:全班40名学生组织协商讨论,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成立4个组,第一组目的地北京、第二组目的地上海、第三组目的地南京、第四组目的地杭州。第三步:教师提供大量的网上资源,指导学生协作学习。第四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完成调查报告,并据此在电脑上设计自己的计划书。第五步:学生根据相关问题,设计“Powerpoint演示文稿”。第六步:全班交流,学生将制成的汇报材料进行演示汇报。整个活动注重开放,突破课内外的时空界限,学生兴奋不已。假期在家里按照各自的任务,分头上网,通过看电子地图、查询相关的网站,了解从出发地起程到目的地有多远的距离,可用哪些交通工具,路上需要多长时间,买车、船、机票需要多少钱,然后用电脑的计算器计算经费的多少、行程的时间等,最后再通过网络,小组的同学足不出户的在网上一起协商研讨,交换意见。正如某同学在活动感想中这样写道:“通过网上的查找,我们发现每种交通工具都有它们的优点和缺点:火车便宜但是太慢,飞机是快,可又太贵了,汽车就别提了,因为太远,还得转几趟车。我会当家理财了!”他自豪地感叹。也有的同学在论坛里号召,“大家都来试一试呀!网上讨论问题真便捷呀,还能一起看地图呢!” ;还有的说:“把数学与信息技术用在一起,知识就不枯燥了,太好了!网络真是博大精深!”

二、利用多媒体优化学生的学习情境,实现课程整合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精美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配音,营造出虚拟现实情景,使学生闻其声,临其境,入其情,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为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奠定了基础,便于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愿学、乐学和会学。

例如:在学完长方形面积一课后,我曾设计了一节“装修招标”的数学活动课。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了虚拟的现实情境:一个需要装修的三维房间,语言描述‘只要你们小组定出合理的预算,要有价格优势和整个装修效果的方案,打动客户,看谁能够招标成功’。学生在虚拟现实的情境中立刻忙碌开了,先考查房间整理数据,通过长、宽、高的测量,计算出房间的面积。再调查建材,收集信息。这个虚拟的情景 —— 微缩建材市场直接被显示在屏幕上,学生只要用鼠标点击商品便可购买。有复合地板、地毯、实木地板的等等,不但每种商品有详细的介绍和价钱,还可以观看铺上商品后的最佳效果图,眼见为实,一睹为快。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选好了再设计方案,预算经费,最后竞标评标,展示效果。这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为学生虚拟了现实情景,以资源为依托,通过查找、交流、计算、复核,优化学生的学习情境 实现了课程整合。

教师通过虚拟现实情境的构建,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动手算一算,跟同学赛一赛,巩固并扩展了数学课上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得以提高,正像布鲁纳所说:“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三、改变学习模式、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作用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这样,学生取得了学习的自主权,每位学生可以根据他们自身的能力情况,有选择的学习。自己认为难的,可以多看多想和网上邻居们多讨论;而自己觉得容易的,则可少花时间。

新课改精神,强调了“在生活中学数学”的学习方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传统的教学常常使学生囫囵吞枣,难以用课本上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专门设计了一份调查报告表,让学生分小组到超市去了解各组所规定的商品的价格和重量,顺便了解商品的其他情况。再根据学生的报告,创设一个“百货大楼”的主题网页。“百货大楼”里分为食品区、家电区、生活用品区等,商品琳琅满目,让学生兴奋不已,大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迫不及待地想在网上做“商家”与“顾客”。有的学生们自己充当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秤上去秤,根据所学的重量单位,报出分量,然后根据单价算出金额。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地去花钱购物,将手中的钱计划着花,合理的去用,大家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高潮„„最后,根据自己的购物经历,挑选适合自己的题型,独立完成课后难度不同的习题,再写出自己的体会。学生们写道:上数学课真好玩,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买东西了等等„„学生将各自的体会放在网站的论坛里,别人自由浏览,相互学习和交流。“你当售货员算账又准又快,继续努力呀!”等等。

这样的教学与常规教学不同之处是: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增强了教学活动的密度,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直接指导在时间上有了保障。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频率也大大提高。缩短了教学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课程整合。

四、改变学习方式、优化学生的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学习是教育理论界积极倡导的学习观,也是教育实践者苦心追求而未至的境界。受传统教学手段的制约,自主探究学习始终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利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网络教学,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理想变为现实。

信息教育强调对个体教育的关注,信息教育的教学设计和教育方式,避免了传统教学不能充分适应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的现状,它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定制适合他的教育方式,正如服装设计的量体裁衣,这样,能更好地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以上只是对于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先进的信息设备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的一点探讨,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动静结合,具体、形象,直观、生动等诸多优点,能够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象形直观易于理解,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浅谈信息化课堂教学 篇2

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 信息技术可以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 可以使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机整合, 可以活跃学生思维, 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信息技术是导入教学的有效工具

通过借助信息技术, 设置问题情境, 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引入教学情境中来, 借助丰富多彩的图片以及相关视频的展示等形式,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身临其境, 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思考, 以及对于问题深入的理解.

例如, 在初中物理“摩擦力”这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首先借助问题设置吸引学生的相关问题.如“什么是摩擦力?”等.然后通过相关视频的播放, 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摩擦力, 以及与摩擦力相关的一些因素.一方面,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 也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本身充分的认识, 使得其对问题产生大致的答案轮廓, 最后, 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答, 迅速地导入教学, 使得学生对摩擦力的模糊知识变得更加清晰.

二、信息技术是探究教学的工具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得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 学生借助计算机采集数据的功能, 收集实验过程产生的多种数据, 也就是最原始的数据信息, 通过分析、处理得出最后的结论.在学习“晶体的熔点”时, 借助有数据与图像的课件, 让学生输入实验中得出的数据, 从而绘出融化的图像, 得出结论.

三、信息技术动态演示教学

对于初中生来说, 有些物理知识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 编制知识框架, 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 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相关物理知识.

例如, 对于“眼睛”的学习, 利用课件模拟环境, 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晶状体的调节功能, 同时, 利用眼睛看物原理的动画图像, 将此与凸透镜成像做对比, 通过互动课件的模拟配镜, 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不同透镜光路变化的动态过程.

四、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合作交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现今, 许多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内网站, 为教师交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 将物理知识的相关重点、难点以及知识网络结构上传到网上, 以实现知识共享.

例如, 学生在校学习后, 可以通过局域网进行巩固学习, 以及交流学习心得,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使得学习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进行, 使得学生可以争先恐后地学习、讨论、思考,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浅谈“写作信息化教学” 篇3

【关键词】 初中语文;写作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教育信息化程度得到了大力普及与提高,在全面提升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基础上,初中语文写作信息化教学模式也已经渗透并深化到教学中。它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的应用为平台,凭借信息技术的优势,致力于实现教材的多媒体化、资源共享化、教学个性化、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和教学环境的虚拟化为特点,改革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革新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中的传统教法、学法和练法。

一、初中语文写作信息化教学切实可行

初中语文写作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写作情景、协作与会话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学习活动。它以凭借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资源的共享优势为特点,学生主动地进行写作问题的探究、协商和写作意义的构建,自主进行写作资料的查询、信息的搜索和相互之间的写作会话交流与评价。

“初中语文写作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在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一个先行的教改探讨实验。通过试验,打破了传统的、固有的、封闭僵化的写作教学模式,实现了写作内容呈现方式的创新,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创新,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写作教学的整合创新。初中语文写作信息化教学使学生在写作知识的获得、写作技能的提高、写作思维的开拓、写作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在学生的写作训练过程中,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的应用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自由的写作能力,创设了宽松、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联姻,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而且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对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也提供了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

二、初中语文写作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和作用

1、优化了写作教学的课堂模式。运用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资源于实践写作教学中,不但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素养。

2、优化了学生的素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落脚点。通过对初中语文写作信息化教学模式探讨实验,可使学生的写作思维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现在,全国很多学校校园网、因特网建设得到了普及和完善,电脑等教学设备已经充实到教师的办公桌和学生的课桌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并引导学生积极、大胆、主动地运用网络搜集写作素材,并通过网络欣赏相关的美文和范文。学生通过对写作素材的搜集和处理,提高了写作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也提升了同学间问题的合作和交流能力,调动了语文写作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3、优化了教师教学的素质,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技能。信息化写作教学促使教师从思想观念到实践方法的彻底更新。

因为在当今现代社会,只有不断掌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新手段,教师才能胜任新时代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的要求,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新形势的要求,也才能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熟悉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4、优化了师生间的教学关系。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参与教学活动,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形象、生动、活泼,而且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交互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语文写作课的课堂教学也真正成为了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乐园。

三、初中语文写作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

1、参与初中语文写作信息化教学的教师应该具有前瞻性。教师不但要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而且要恶补现代信息技术理论,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优势,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服务。

2、教师要具有网络教学的运用和驾驭能力。教师要熟悉并熟练使用E-mail、QQ、新浪UC等工具、以及网络论坛等形式开展教学,不断拓展学生的写作教学空间。教师可以用E-mail接收并批改学生的电子作业,要求学生把作文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传输给老师进行批改。同时,教师也可组建一个班级QQ群,用QQ传输作业,将某些具有代表性的作业粘贴在QQ会话框里。这样学生在群里就可互相学习和借鉴,互相讨论作业的成功与不足。教师也可在网络论坛或校园网的校园论坛里开辟专栏,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业以发帖的形式贴出,老师与同学都可以跟帖评价。同时,我们极力推荐广大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创建自己的网络教学博客,我们也要求学生创建自己的网络学习博客,教师和学生的博客要相互链接。

教师在博客上主要粘贴一些与写作有关的理论、范文和一些典型的写作网站;学生则可把老师布置的作业直接写在博客上,由老师跟帖点评,其它同学也可跟帖互评。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和写作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语文写作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浅谈信息化课堂教学 篇4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信息源,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录音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获得并向学生传输,信息来源有限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而利用光盘、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更为丰富的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信息,从而为信息化数字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摘 要:信息化教学资源还可以把微观的、不易观察的数学问题及其本质动态地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创设一种生动、具体、现实的教学情境,创造愉快、和谐、乐观的教学氛围,充分挖掘数学与外部事物之间的联系与潜在美,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化;趣味性;有效教学;生机与活力。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篇5

摘要:在所有课程当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应该算是最灵活多样的了。作为一名21世纪的信息技术教师,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在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信息素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作为一名21世纪的信息技术教师,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在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一、信息技术教师要明确教育观念

1、高新技术时代需要的人才是能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创造传播信息,在信息技术所创的全新环境中掌握独立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快速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环境、遵守网络信息时代道德规范的复合型人才,即具有高级信息读写能力的人才。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读写能力,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2、学习当今“流行”的知识,让信息技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选择了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蕴含着信息技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了解其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3、根除“副科”观念。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信息技术这门课从诞生起就被人们划入了“副科”。我们要从学生的发展来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信息时代的到来,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根除“副科”观念,重视我们所教的课程。同时我们还应帮助学生改变对这门课程的看法,让他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课的学习。

二、重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艺术性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意味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在我们的常规教学中最活跃的成份就是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行,由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由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由积累性向创新性教学的转变,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所有课程当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应该算是最灵活多样的了。

1、任务驱动法

目前,信息技术课中的知识结构,相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枯燥单一,为了把死板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法。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比如我在讲FLASH动画制作时往往采用这种方法,让枯燥的的学习有了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体验任务完成的快乐。

2、比较法

毛主席曾多次提出“有比较才有鉴别”。对 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要“比较”。不进行比较很难发现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进一步认识本质,从而建立更准确的概念。

例如:学生经常会把“复制”和“移动”混为一谈。学生首先进行复制操作,观察其结果;然后进行移动操作,观察其结果。经过比较,学生发现复制将会导致目标和原来的位臵都会有相同的内容,而移动只是交换了位臵。通过对比,学生提高了认识,加强了记忆,克服了易犯的错误,提高了操作水平,也锻炼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比较获得自我发现、自我思考的能力。

4、形象比拟法

形象比拟法是借用已感知的知识映射新知识,使新知识更容易理解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教师应具有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的能力,需要教师多钻研教材和教法。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让学生容易接受,并且记忆深刻。

例如:数据库技术中的数据管理中有一种结构叫做“树型结构”,初学者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讲课时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棵树,“树根”就像计算机中的磁盘C:、D:、E:;“树枝”就像文件夹;“树叶”就像文件,并且让学生在“资源管理器”中点击图标前面的加、减号,让其感受文件结构就像树发的很多枝,这种方式很贴近生活,学生很容易理解。

5、演示与实践法

教师出示实物、挂图,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投影机、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基本教学方法。演示与实践,应选择那些比语言表达更容易领会的过程或内容,不要重复演示。演示与实践要注意引导学生抽象思维,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三、走出教材,注重学生信息常识的强化

信息常识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教材上有关信息常识的内容比较少,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可采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信息常识。

1、以教材为依托,向外延伸。比如:在学习CPU 的有关知识的时候,联系 IT 市场给学生介绍几款 CPU,并介绍它们的性能。同时,也可以讲一讲 INTEL 公司和它的总裁葛鲁夫。在学习WINDOWS 操作系统的时候,向学生介绍 WINDOWS 的诞生和发展,同时也介绍目前流行的操作系统 LINUX。当然,也要讲一讲比尔?盖茨与微软公司。在学习WPS 的时候,让学生了解求伯君与金山公司。实际上,任何一个超级大公司都有一位或几位传奇式的人物。说一说这些传奇式的人物和他们的大公司,对学生的心灵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创新的火花会迸发出来,学习的兴趣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也会得到升华。在讲到新浪的王志东、搜狐的张潮阳、8848的王峻涛的创业奇迹时,学生潜意识里的创业梦想迸发出来,他们也希望将来有一天去硅谷或中关村创业。

2、联系社会生活,介绍新的词汇和热点事件。我们生活的时代,IT 行业每天都有可能产生新的词汇,这就有必要及时向学生介绍。比如什么是 WWW,E-mail 是干什么的,HTTP、URL、IP 分别是什么意思,调制解调器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一线通和宽带网,风险投资,电子商务是怎么回事等等,都有必要向学生介绍。

3、其他方法。除了向学生介绍相关常识外,还要鼓励学生从其他渠道学习信息常识。比如订阅有关 IT 方面的报纸和杂志,上网学习,和有经验的人交流,都可以让学生获得很多信息常识。此外,还可以组织信息常识竞赛。比如:网络是个新事物,可以组织网络方面的知识竞赛。

这样,通过向学生介绍 IT 精英、著名公司和对IT行业产生影响的热点事件等信息常识,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德育为先,注重学生信息道德的教育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既然是作为一种工具出现,那么跟任何工具一样,在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和机遇时,也会造成某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严重的信息伦理道德失控。比如网络病毒、网络色情、网络欺诈、网络黑客等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了干扰和不良影响。由于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对信息的识别、分析、判断能力不强,而且自律抗诱惑能力较弱,因特网对他们的冲击会很大,因此信息道德的培养是信息技术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网络德育,成了新世纪突现在我们面前的德育新课题。陈至立部长在中小学信息技术会议上的报告指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一些令人不安的问题,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滥……。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全过程中,要克服单纯技术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1、创建相对单纯、安全的网络环境。建立“防火墙”、安装反黄软件,或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中学生站点;或者,把优质的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的服务器上,利用局域网进行网上学习,来防止学生受到不良的影响。这样,学生的网络环境会相对单纯、安全些。

2、教会学生批判地看待和选择网上的信息。信息是海量的,其渠道也是多种多样的,完全防范、控制学生的网上活动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关键是教会学生批判地看待和选择网上的信息。那么如何判断一个站点是否有价值,值得使用呢?我们可以从网站的拥有者(发起者)、页面设计、内容、实用功能等方面去评价一个网站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教会学生这些方法,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这些方法去判断和选择。

3、加强青少年网上安全教育。跟任何真实社区一样,网络社区也有青少年学生应该避开的人和区域。对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危险包括感到不舒适的情景和行为、身体上的危险、泄露个人隐私或担受金融风险、遭受骚扰、伤害别人而卷入麻烦等等。对此,要教育学生记住,在现实的公共场合不该说的话和不该做的事,在虚拟的网际空间同样不说不做。要注意保守身份秘密,不与网上“遇见”的人随便见面,不要回复敌对、挑衅的电子邮件、聊天评论、新闻组信息,经常和教师或父母谈谈自己的期望以及网上的活动

浅谈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音乐教育 篇6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1993年9月,美国政府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俗称“信息高速公路”(National Super high way)的建设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此后,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势,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

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与一般学科有着较大的差别。一般学科多采用班级式的集体教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性差,师生互动性小,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改进了这些不足,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自主地学习,学习主动性提高了。音乐教育一般都是采取个别化教学模式,教师以学生个体的学习发展为研究方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化指导,学生原本就是学习的主体和主动行为者,教师起教学设计和学习辅导作用。以此,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人们往往着重在一般学科上,而音乐教育会受到忽略。很多音乐教师也认为信息化整合与自己关系不大,信息化教育无非就是教学时用一下录音及音响设备而已。

对音乐教育的信息化认识上的误区在于:一是思想认识上的狭窄,只看到自己所教的舞蹈、声乐等专项课程,没有看到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二是对现代信息化的认识不足,不清楚音乐教育的信息化有哪些内容,会对音乐教育今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三是很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步伐较慢,特别是音乐教育更为滞后,影响了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因此,音乐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必须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一是音乐教育环境的信息化;二是音乐教师本身的信息化。

一、音乐教育环境的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特点归纳起来有:

(一)教学过程的智能化。

(二)信息显示的多样化。

(三)信息处理的数字化。

(四)信息传输的网络化。

(五)信息存储的光盘化。

(六)交互界面图形化。

从宏观的角度看,音乐教育的信息化环境与一般学科基本是一样的,但具体的建设中又有其特殊性。

二、音乐教师本身的信息化

(一)信息化时代为教师教书育人赋予了新的含义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完善,一方面为我们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也为教学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素质带来了挑战。信息社会将改变学生学习模式的性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一个人获取必要知识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短,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个性、品格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及时清除心理障碍,指导学生养成高尚的情操、健全的心理,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作为现代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以及信息技能(技术层面)。信息素养的教育注重知识的创新,而知识的更新是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得以实现的。因此,把纷杂无序的信息转化成有序的知识,是教育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信息素养首要解决的问题,即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与信息意识(意识层面)的关系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是信息素养的重要构成,是现代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基础。尽管多数音乐教育的教师计算机能力基础较差,但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迫使每一位教师对此不得回避和退让。教师必要的信息能力包括:基本的信息能力有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的操作能力,简单的文字处理能力等;进一步的要求包括有信息采集的能力、信息通讯的能力、信息组织与表达的能力、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信息系统的分析与查错能力、对于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信息结果的分析与报告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就是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设备和资源,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音乐学科中去,让信息技术从学生学习的对象转变为学习的工具,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创建网络环境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改变了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参与者,体现了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充分体验了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作用和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对于深化音乐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谈信息化时代的中职语文教学 篇7

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大力发展信息化教育成为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的重要举措之一。纵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不论是个性化、引领性的个别单位的教育信息化探索,还是区域性、示范性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活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大多归于“点”的形态。这种“点”的形态是教育信息化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的必经之路。以教育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中职语文教学的要求,教师开始在这一领域进行尝试。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一线教育工作者们发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巨大的优势。

1.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双差学生,组织纪律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厌学情绪相当严重。可以说,教学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对所学课程感兴趣。教学时,教师可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创设情境、布置任务。如在《壶口瀑布》的教学中,笔者在课前先播放黄河壶口的一个记录片《黄河金三角》,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母亲河的雄伟壮观,其不可阻挡的气势不时引发学生声声惊叹。同时,再配上音乐《黄河大合唱》,将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交替进行,做到动静结合、图文并茂,这样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能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不仅让学生很快集中注意力,还会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在李清照的《一剪梅》教学中,在上课之前笔者先让学生欣赏歌曲《一剪梅》,让他们在优美的旋律中赏析歌词,别有一番情趣。

2.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能让课堂充满活力

中职校与普通高中相比存在着一个巨大的优势——无升学压力,对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则没有太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可大胆地超越课本,将电影、电视、综艺节目、演讲等各种资源引入课堂中进行合理利用。例如,在讲授《雷雨》时,笔者给学生播放相对应的话剧表演视频,然后将剧本和话剧表演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中激烈的矛盾冲突和扣人心弦的情节。学生在充分把握课文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分角色扮演让剧情再现,这无疑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让课堂充满活力的最好方式。

3.信息化教学手段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工作效率

多媒体进行互动教学,信息量大,密度强,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为教学联系生活提供更多的条件。它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了学习资源,从而加大了单位课时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更丰富、更系统。如在讲授鲁迅的《药》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在百度上搜索资料,了解鲁迅生活时代的特点,其为人作风、写作背景等资料,这样就比传统教学时教师在课堂讲述的内容丰富得多。其次,教师每上一堂课都要大量采集素材,用大量的时间来备课和制作课件,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通过网络平台建立信息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语文信息化教学的主人。

中职语文课堂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信息技术迎合了信息时代对中职语文教学的要求,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教师的注意力。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而造成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认识不够,水平不高,效果不好

首先,由于对信息化教学缺乏了解,部分教师过分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新的教学模式不敢尝试,存在着排斥心理。其次,信息技术涉及硬件和软件等多方面的知识。虽然目前绝大多数中职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掌握了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操作,却往往忽略了在使用时应考虑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在制作课件时水平不高、制作过程马虎了事,就会使很多课件在教学中不能发挥应有的教学优势。

2.将信息技术只作为应付的手段

当今中职学校过于注重专业课,而忽视了传统的基础必修课,使得中职语文教学课时安排明显不足,中职语文正逐渐变成边缘学科。因此在很多人看来,中职语文课成了一个可有可无、没有期待价值的科目。有的教师为了尽早完成任务,便利用信息技术将内容罗列,顾不上让学生认真思考,一味地加快教学进度,把多媒体当成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工具。如果一堂课变成“图片和音乐的展示课”,给人以过分花哨、华而不实的感觉,那么将会严重影响教师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缺少语文实践。如有的课件教学目标不明确,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的课件只是书本知识的简单重复,教学过程单一,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的课件缺乏灵活性、操作性,学生很难参与其中。以上这些做法都严重违背了信息化教学的初衷。

3.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的结合不彻底

由于对信息技术理论和知识掌握的不全面,大多数中职语文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只是为了在课堂上省略板书。虽有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新元素的参与,看似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其实质还是传统教学的照搬。从某种意义上看,硬件的损耗等费用的增加使得这种形式的教学不但没有给学生带来任何收获,反而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综上所述,要让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发挥最大的优势,就要将二者进行有效整合,需要中职教师积极探求更多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寻求一条真正适合中职语文教育特点、适合中职生终身发展、适合未来职场需求的中职语文教学之路。

浅谈体育的信息化教学 篇8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学校教学融合的更加紧密,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信息化辅助教学也愈来愈受到体育教师们的重视。信息技术对于体育教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信息化教学有利于体育教学重点及难点的突破

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通过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后,自己可以灵活的运用并积极的加以创新。因此,体育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以"看"为例,即学生通过视觉体验,掌握到教学内容的主要信息。所以说,信息技术提供的视像内容,较之单纯的视觉及听觉媒体具有涉及内容更加广泛、更加直观反映事物现象和运动变化特征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将讲解、示范、反馈等教学环节的有机融合,优化了教学环境,实现体育教学重点及难点的突破。

2.信息化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播放的影像,画面鲜明,色彩逼真,音响效果美妙,能有效调动学生视觉感官,改变过去的“说教课”、“自习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身心愉悦,从中体验到体育的乐趣,领略到崇高的“体育精神”。还可以通过观赏各种比赛,如NBA、CBA、足球精彩射门、全美花样篮球大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一种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通过对体育比赛的了解也产生自己积极参与的强烈愿望,信息化教学对培养学生欣赏体育内在魅力的能力,培养体育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

3.信息化教学还有利于师生互动及交流

信息技术中网络的互动性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学生个体主动性的发挥,转变学生由传统的被动的学习接收者转换为主动的信息摄取者。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及自身潜能的挖掘。 信息技术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性、生动性以及趣味性。因此,信息化教学增强了师生之间互动与交流,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理论及技能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4.信息化教学可以使技术动作化难为易,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有效提高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把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学生对一个新的动作的形成,必须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动作的全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快速的建立正确的视动表象,能够有效提高运动技能。据心理学家统计,人们通过视听获得的信息占信息总量的94%,3天以后能记得70%,远远超过其它传播方法。在教学中同时调动视听功能,能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并促进能力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有着显著的效果,对学生快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起着积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技术动作难以掌握和完成。如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充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媒体的摄像功能,把学生练习中的动作技术采集到计算机和正确的技术动作进行“重叠”比较,并通过计算机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还可以慢放或是回放自己所做的技术动作,问题在哪儿便一目了然。知道了错误动作在哪了,便可以针对性的改正错误动作,在做练习时就可以进行有的放矢的练习,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通过信息化教学比较容易改进和提高技术动作。

5. 信息化教学有利于教师克服自身的局限

“体育不养老”,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的能力就一定会下降,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就会回避那些难以示范、技术性强的动作,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教师在做一些难以示范、技术性很强的动作时有心无力,如腾空、高速、翻转等动作。由于教师个人身体条件的限制,学生便很难在教师的示范中明白动作要领,无法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而且一个失败的示范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因此每个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总是把自己喜欢的、善长的内容安排的多些,不擅长的安排的少些。时间一长,势必违反全面发展的原则。体育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的解决了体育教学中的这一教学局限,通过视频、声音等生动形象的画面向学生展示完整的示范动作,进而有效的弥补了教师的身体局限性。过去对抽象的、难理解的内容,教师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讲解和示范,现在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就能让抽象的动作形象具体化,便于学生的较快的掌握技术动作.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篇9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已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时代对信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计算机与 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网络电话、智能小区、网上银行逐一亮相,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地球的呼声逐日提高,加上各商家、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人们清醒的看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在教学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几年来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巧设“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使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乐于去学新的知识。

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从而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

当然这儿所说的“导语”,不仅仅是指“语言”,还可以是“范例”。

让学生看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师制作完的成品。比如:讲解WORD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出能够反应每节课知识点的范例,“春”、“海滨仲夏夜”、“高智商的青年如何拥有健康人格”、“父亲节贺卡”、以“环保”为主题的用Word设计的版报等。„„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上课伊始,巧设“导语”,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从而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演示、实践

结合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传奇世纪”电子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把学生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并力求讲话幽默风趣,有感染力。当然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上机实践。

因为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多巡视指导,做到所

学知识能够随学、随练、随巩固,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学生示范

教师的示范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的操作示范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更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都会借助“传奇世纪”电子教室的“学生示范”功能,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提出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分组学习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每个班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和我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共同得到进步。当然遇到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协助解决。每个学期末我都会评出助人标兵、优秀小组长、优秀合作小组等,使学生能够体验多层面的成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当然,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 促进的。新形势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新任务又指引我们探索新的方法。“教无定法”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搭配性和创新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实践、创新,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

上一篇:幼儿园主题的教案下一篇:太白村生态村创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