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策略

2024-09-23

产业策略(共8篇)

产业策略 篇1

旅游产业及文化产业融合策略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突出,同时,旅游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对国民市场经济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互动机制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创新两者融合机制、加快重点景区建设、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建设智能化景点等。

[关键词]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必将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可见,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内的不同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渗透和交叉,为这两大产业最终实现产业融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将产业融合发展这一战略举措有效的利用,可以有效实现我国市场经济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一、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互动机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互动与整合成为时下流行的一大重点研究项目。因为这两大产业的互动和整合从根本上推动着旅游和文化繁荣发展,同时,对于区域文化、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与世界各国相比较,我国之所以文化资源丰厚,是因为我国具有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和风俗民情等优势。因此,文化所凸显出的独特优势,为人们旅游带来了动机和目的。相应地,旅游产业作为文化传播和发展的载体,为人们对文化的吸收和了解提供了交流和深化的平台,同时,通过旅游文化产品可以将文化产业推向世界化。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产业逐渐呈现出历史遗迹、人文景观、民风民俗等重要的文化资源。文化作为旅游的本质属性,使得文化因为旅游的开发而变得生机勃勃且富有活力;而旅游作为文化资源的开发者,因为文化的渗透而变得丰富多彩且富有品味。

因此,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对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相当重要的。然而,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互动机制,对将来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具有极大的作用。虽然旅游和文化产业对各自的资源开发和利用都划定了界限,使得有关部门都按照自身的属性进行发展。然而由于历史遗留和传统划分方法等原因,使得旅游行业中存在着一些本质应属于文化产业,但却利用文化资源为旅游服务的经营企业;与此同时,在文化产业的范畴中也生存着一些发挥着旅游作用的生产企业。可见,在行业渗透和学科交叉的当今社会,两者之间彼此难分,使得原本隶属各自不同界限的部门将旅游和文化元素合二为一。虽然在实际上二者各自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即文化是经济产业的属性,而旅游是经济产业的功能,但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当下,两者却具有相辅相成、互利共生的作用。因此,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相互关联,它们之间存在着互动的作用,使得与旅游有关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旅游产品对文化元素的融合,并适当开发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从很大程度上讲,具有重要的影响。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互动机制,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依存。由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可分割,使其为产业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二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共生互融主要体现在自身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例如,旅游的优势体现在市场,而文化的优势则体现在内涵。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就会缺少活力。可见,只有产业融合发展才能为这两大产业的经济提高起到一定的影响。三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共进。由于旅游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了彼此之间的互动共进原则,因而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例如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文化还可以通过辐射效应与渗透效应来提升旅游资源的品味,从而给旅游者带来较高的审美体验。可见,要有效利用文化对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积极推动作用。然而,旅游同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旅游通过引致效应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平台,从而实现了文化产业向着市场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总之,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是互相依附、彼此生存,只有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价值,才能真正为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重要的条件。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关联性和渗透性越来越强,使得原本就处于模糊边界的两大产业,逐渐向着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向演变。而只有实现真正的产业融合,才能使文化在旅游业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从而推动着旅游产业向前发展,同时旅游在文化的提升和传播方面发挥自身价值,为其提供相应的载体和平台,从而实现彼此的互补共赢性。同时,随着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观念也相应发生了改变,从而较易选择能满足心理和精神层面的需求的文化产品。因此,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相应的融入了很多色彩。可见,在旅游产业植入文化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创意元素使得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拓宽,而相应的旅游产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衍生出新产品来拓展市场空间。

二、未来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策略分析

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产业发展驱动下的产物。而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当今市场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在旅游活动中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和多样化,因此,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产业发展为旅游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在制定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过程中,应时刻把握利用旅游业的发展来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大繁荣的基本原则,并坚持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以及旅游文化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有关的体制机制,有效实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国虽然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就目前形势而言,产业融合发展仍存在着领域不宽广和机制不到位等各种难题,从而使得产业融合发展不能完全适应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而,要从根本上实现产业的融合发展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领导班子,并对产业发展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加快推进产业的融合发展。二是制定和完善规划体系。文化旅游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产业融合发展规划,而且要对规划提出高质量、高标准和高起点的要求,从而使得产业融合发展走向世界和服务人民具有现实的意义。三是产业融合发展必须要得到政策的扶持。产业融合部门应明确政策导向,并建立起政策扶持体系,对于国家和各级部门对产业融合发展的引导资金应积极争取,从而切实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四是对于产业融合发展要宏观指导。例如,旅游局对旅游产品开发指导应注重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突出性;针对旅游景点所处实际情况制定规划时,应注重增加文化内容对旅游业的丰富性;还可以指导旅游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其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第二,通过加快重点景区的建设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对于具有针对性文化元素的旅游景点,我们应坚持以原生态、原风俗、原文化、原居民的保护原则,并将其积极申报为国家重点景区。同时,通过对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的文化品位不断提升,使得旅游景点的特点得以展现和优势得以凸显,从而扩大旅游景点的影响力;不仅如此,通过加快景区配置设施的建设和游客中心以及星际饭店、酒店等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从而实现运用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还可以通过构建健康绿道体系,将旅游景点向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方向推动,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亲近大自然的需求,使得广大人们群众能够更深切、更直观的感受到产业融合发展所带来的神奇效果。

第三,打造有影响力的旅游文化活动品牌。对于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实行,我们应将能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充分纳入旅游项目的推广计划,可以为充实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提供帮助,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旅游景点积极开展一系列与发扬文化相关的活动,从而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打响品牌;还可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沟通和联系,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多种宣传形式进行旅游文化产品的促销,实现联动互动和互利共赢。

第四,利用建设智能化景点来打造xx旅游。近年来,面对越来越多的旅游产品,使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因此,要想把旅游业快速发展,就必须依靠作为文化产物的现代科技力量,有效利用网络技术将旅游业所涉及的相关文化元素有效联系,并将其通过新媒体的形式直观的传播出去,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xx化服务,而且为旅游企业提供了高效的营销平台和广阔的客源市场,从而突出产业融合所带来的优化效果。

第五,通过提升广大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来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魅力。在产业融合发展的今天,我们应高度重视对旅游业人才的优化。因为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游客的旅游审美和旅游感知,因此,我们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着力突破人才对产业融合发展的局限性。随着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越来越突出,必将为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带来契机。只有不断创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才能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提供有利的条件。总而言之,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必将对产业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邱瑛,祁颖.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5):36-37.

[2]舒小林,刘东强,齐培潇,等.中国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11):122-129.

[3]范红艳,薛宝琪.河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4):104-109.

[4]曲景慧.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时空变动分析[J].生态经济,2016(9):129-134.

[5]金媛媛,李骁天,李凯娜.基于企业成长视角的体育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机制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6):488-492.

产业策略 篇2

关键词:新产业,环境,投资,新材料

1 引言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人们意识到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 不断发酵的欧美日债务危机更是宣告传统的消费模式已经破产。面对全球金融危机, 中国于2009年提出了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来拉动经济增长。2010年10月, 国务院提出计划用20年时间来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 促进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新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十二五”期间, 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将是整个宏观环境,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发展方向,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与积极支持是新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15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再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 新产业选择原则

3.1 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提倡绿色消费, 即低能耗、低碳排放的消费已成为主流, 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 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因此选择需要着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时, 就要遵循这样的原则, 选择那些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能源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领域, 进行重点培育和拓展。

3.2 市场需求大

市场需求是产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必要条件, 所选产业产品应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具有较大的、长期的需求。

3.3 技术先进

所选择的产业产品必须特别重视技术进步的作用, 能够集中体现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和发展趋势, 从而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增加产品的技术附加值, 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3.4 防范产业发展风险

目前新产业发展前景大, 市场格局尚未成型, 但已呈现出高投资、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应避免一哄而起, 浪费资源的现象。各行业发展都有其规律和周期性, 因此, 在选择新产业、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时, 需要系统地考虑其产能过剩、核心技术、产业政策、宏观经济等风险, 并趋利避害地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工作。

4 新材料产业投资前景分析

4.1 国家政策支持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正式出台, 包括新能源材料、功能膜材料、碳纤维材料、复合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将会在“十二五”期间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4.2 市场规模

2010年全球新材料市场规模已超过8 000亿美元, 由新材料带动而产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则是更大的市场。《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超过25%, 到2015年达到2万亿元总规模的目标。与2010年约6 500亿元的产业规模相比,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末的产业规模将是“十一五”末的3倍。

4.3 准确把握发展方向

从《决定》看出, 政府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具有明显的优先次序:“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和半导体照明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

当前新材料发展呈现出高性能化、高功能化、高智能化;复合化;环境化等趋向特点。因此, 准备把握政府支持的发展方向重点, 认清当前产业发展形势是企业选择新材料产品的重要前提。

4.4 进入新材料产业的公司定位

拥有核心高新技术的公司, 融资能力强的公司, 能获得国家政策支持的节能环保类公司, 具有独特市场渠道的公司, 拥有核心人力资源保障的公司。

5 结语

“十二五”期间, 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宏观环境,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发展方向, 为中国企业进入新产业领域提供了良好契机。但科学地选择新产业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选对了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选错了将会贻误战机。正确的选择新产业需要把握上述3大原则, 结合政策形势, 实事求是客观敏锐的洞察市场机遇, 以企业长远战略利益作为投资新产业的根本。

参考文献

[1]朱瑞博.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其政策取向[J].改革, 2010 (3) :41~42.

[2]王元京.三类产业的投融资方式研究投资研究[J].投资研究, 1994 (2) :171~172.

[3]黄蕾, 武晓鹏.新材料产业投资趋势分析[J].新材料产业, 2007 (2) :60~61.

舟山港口产业集群构建策略 篇3

【关键词】 港口;产业集群;竞争优势;SWOT分析;临港工业

经过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建设,舟山的经济实力持续增长,并形成与能源物资储运相适应的产业基础。同时,舟山也面临专业人才紧缺、直接腹地不足等问题。为加快港口发展,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舟山必须构建港口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促进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1 港口产业集群的内涵

至今尚无对于产业集群的统一定义。迈克尔??波特[1]把产业集群纳入其竞争战略的研究范围,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它们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

港口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大量集中的且相互关联的行业、企业、协会、研究机构等,以特殊的经济区域(港口)为核心,提供整体的一站式的港口相关服务的产业群体。[2]

港口产业集群的发展始于港口作业区的建设。随着港口货物集散能力的不断提升,港口的作业能力和服务能力不断拓展,形成集群的核心区域,其专业核心是为货物和船舶到达、离开和转运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随着工商业的集聚,并伴随临港产业、教育培训机构、政府和行业协会等相关支撑产业的集聚,港口产业集群核心不断向外辐射,影响范围日益扩大。[3]

2 港口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通过多种形式影响港口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企业座落在产业集群内部,较有机会接近专业员工、元件和信息。港口区域内部相关产业集聚在一起,能产生范围经济效应。这些都有利于集群内部相关产业作业效率的提高。

其次,港口产业集群区域内的企业通过共享公共基础设施,可以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投资,并节省物流和信息流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再次,集群内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能够吸引更多实力雄厚的相关企业加入集群,并引进技术和人才,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提升港口竞争力。

最后,在集群区域内,港口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更容易察觉到产品、服务或供应链需要改进之处,这刺激新企业的成长,进而扩大港口产业集群的规模。

3 舟山港口产业集群SWOT分析

为提高舟山核心竞争力,促进其经济增长,有必要利用区位优势,构建港口产业集群。为更有效地利用各方面资源,构建有效运作的产业集群,应用SWOT分析法,分析舟山港口产业集群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3.1 优 势

(1)初具规模的产业基础 目前,舟山港域已形成以石油、矿砂、煤炭等大宗货物为主的“水水中转”和集装箱中转产业优势,并集聚相当数量的临港产业,产业功能也不断完善。

(2)广阔的腹地 舟山通江达海,港口腹地涵盖华东沿海及整个长江流域。

(3)优良的港口条件 舟山港域较为广阔,有利于吸引社会投资。此外,舟山港域可开发的深水岸线资源十分丰富。

3.2 劣 势

(1)团队合力不足 舟山航运企业“小、散、弱”现象突出,单船公司和个体经营比较普遍,以“舟山”为品牌的全行业整体发展的合力还难以形成。

(2)人才紧缺 无论是经营管理人才还是专业技术人才,舟山航运专业人才缺乏的现象较为普遍。

(3)直接腹地不足 近年来,舟山船舶修造业发展迅速,但其他工业发展比较缓慢。长期以来,地方经济对港口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主要是周边经济发展对货物的需求支持舟山港域的发展。

3.3 机 会

(1)国内外投资建设项目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深入,许多国内外大公司纷纷到舟山投资建设港口及物流项目。

(2)上海国际航运和金融中心建设 舟山应借上海“两个中心”发展之机遇,紧紧依靠上海雄厚的技术、资金、产业优势,将自身发展与上海港口开发紧密联系起来,发挥自身深水良港的资源优势,与上海港错位发展。

3.4 威 胁

(1)港口产业集群构建尚处于初期阶段 港口产业集群存在于我国大型港口区域内,但普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竞争方面的独特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展现。

(2)与上海、江苏港口之间的竞争关系 上海港凭借地缘优势和金融中心的独特地位,庞大的集疏运网络日趋完善;苏州港、连云港港以及长江沿线主要港口,大宗能源吞吐量持续增长,集装箱和件杂货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作为长三角港口群的一员,舟山港域与这些港口存在竞争关系。

综上,在港口产业集群的构建中,舟山优势明显,但也存在劣势,面临的机会较大,威胁较小;因此,舟山应在整合团队合力、培训专业人才和加快临港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克服劣势,与上海港和苏州港等错位发展,集合自身优势,抓住上海国际航运和金融中心建设之机遇,构建港口产业集群,增强自身竞争力。

4 构建舟山港口产业集群策略建议

构建集群的第1步是选择集群核心,较为合适的核心是货物集散作业区;第2步是确定与集群核心紧密相关的供应链产业,主要是临港工业;第3步是找出对产业集群成员产生重大影响的政府或其他管理机构,以及为其提供专业技术、信息、资金或基础设施的机构,即相关支撑产业。

4.1 货物集散作业区

港口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域一般是货物集散的作业区域,主要为船舶的停靠以及货物的装卸和转运提供服务。

舟山港域现有11个港区:定海、老塘山、金塘、马岙、沈家门、六横、高亭、衢山、泗礁、绿华山、洋山。从地理分布来看,这些港区呈两头以集装箱为主、中间以散货和化工品为主的S型分布。建议以6大板块为主构建货物集散作业区:(1)以金塘港区、洋山港区、六横港区为主要依托,建设为长三角及更广阔腹地服务的集装箱中转基地;(2)以定海港区的岙山和西蟹峙作业区、老塘山港区的册子作业区、马岙港区、六横港区和衢山港区为重点,建设为长江流域腹地服务的石油、天然气中转储运基地和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3)以马迹山作业区、衢山港区、六横凉潭作业区为主要依托,建设为长江沿线服务的矿砂中转配送基地;(4)以六横双塘作业区和衢山港区为主要依托,建设为华东沿海电厂服务的煤炭加工配送基地;(5)以马岙港区为重点,建设为东北亚化工品中转服务的化工品中转基地;(6)以老塘山港区为重点,建设为长三角地区粮食工贸服务的粮食中转加工基地。

4.2 临港工业

广阔的腹地是提升港口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基础条件。构建舟山港口产业集群,需要港口周围聚集临港石化工业、船舶工业、能源工业、大宗物资加工业等临港工业项目,形成舟山工业核心增长极和特色竞争力。

(1)临港石化工业 舟山应科学地选择场址建设临港石化工业园区,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现代化的临港石化工业,全力争取大型石化项目落户建设。

(2)船舶工业 船舶工业是海洋经济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舟山港口产业集群需要大型船舶工业的支持。建议多方筹资,加大投入,重点扶持和发展重大船舶工业项目,大力推进产业链建设,组建船舶工业研发机构,发展船舶配件产业,办好船用商品交易市场和船舶交易市场。

(3)能源工业 舟山航运业和临港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工业的支持。建议发挥舟山能源物资储运优势,引进大型电力项目,重点建设煤电一体化项目和舟山发电厂扩建工程。利用海岛地区丰富的风能资源,积极发展风力发电项目和潮汐能、太阳能等其他新能源项目,建设有特色的海上能源基地。

(4)大宗物资加工业 舟山港域直接腹地不足,严重依赖周边经济的发展对货物的需求,因此建议发展大宗物资加工业,重点推进国际粮油集散加工中心和煤炭配送中心这两个项目的建设,引导粮油、煤炭、木材等大宗货物加工业的发展。

4.3 相关支撑产业

核心产业以及其他临港工业的发展都需要良好的运作环境,包括对集群成员产生重大影响的政府或其他管理机构,以及为其提供专业技术、信息、资金或基础设施的机构等。

在产业集群发展初期,舟山市政府可以为其提供帮助,如颁布具有积极作用的产业政策,不断改善企业投资软环境等。有关部门应通过政策引导、规范市场等手段,为临港工业的发展营造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宏观环境,合理制订临港工业发展规划。

行业组织对完善集群内的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港口产业集群内的行业组织大致包括:港口集群企业间协调组织;码头运营商、检验商、内陆航运公司、集装箱修理公司、货物代理和集装箱航运公司商业协会;市场营销联合机构、进出口贸易促进协会。上述各个协会应不断完善功能,发挥自身在整个集群中的影响力。

金融保险业、信息中介行业、口岸服务行业等组成港口产业集群发展的软环境。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保险业的支持,丰富的信息和良好的服务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给舟山港口产业集群的发展带来机遇,舟山除自建信息中介行业和口岸服务产业外,也可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为其集群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

人才培养和科研机构为港口产业集群提供技术支持。舟山市已与浙江大学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共同筹建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目前正在推进船舶方面的研究合作。除此之外,舟山还应加强与上海市、浙江省其他高校的合作关系,并建立专业人才培训机构。此外,构建港口产业集群也离不开交通、海关、引航和港务等管理部门的支持。

5 结 语

港口竞争力体现为港口产业集群整体的竞争优势。只有站在集群的高度,提高整个港口的竞争力,才能在国内外港口竞争间立于不败之地。为提升自身竞争力,舟山必须构建港口产业集群,并在目前基础上,不断发展并完善集群功能。

参考文献

[1]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185-205.

[2] 刘志强,宋炳良.港口与产业集群[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4(6):22-26.

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篇4

[提要] 在京津冀一体化大背景下,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位于京畿重地的保定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优势得天独厚,作用至关重要。然而,保定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限制其发展。本文运用“钻石模型”对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瓶颈进行分析,并提出4C对策。

关键词:文化产业;钻石模型;京津冀一体化

基金项目:2016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钻石模型’提升保定市文化产业竞争力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6A018)成果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6日

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指出了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保定市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提出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来发展。保定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基础坚实、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保定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形成了“两个园区”、“十大基地”的格局。然而,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文化产业传统的多、新型的少,低附加值的多、高科技含量的少等,这严重限制了保定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概念界定

(一)文化产业与产业竞争力。文化产业被看作“世界性的朝阳产业”,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把文化产业视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国家统计局把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国内外对于文化产业竞争力目前尚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概念。波特把产业竞争力定义为一个国家(地区)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使该国(地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

(二)钻石模型。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提出“钻石模型”,认为国家或产业的竞争优势要从四个关键要素来讨论,即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以及企业组织、战略、竞争程度。此外,政府和机遇是两个辅助要素。

二、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根据“钻石模型”中的要素,本文对保定市文化产业从不同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了限制其文化产业发展的障碍性因素。

(一)基础条件障碍

1、文化资源要素。保定市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高级别文化古迹众多,如清西陵是世界文化遗产,清河道署等60余处古迹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单位;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如河北省第一届旅发大会期间重点建设的涞涞易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冉庄地道战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且形式多样,如高阳县的纺织工艺、曲阳县的石雕等。然而,保定丰富的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及合理应用,自然资源和红色资源旅游只追求“量”的增长,而忽视了“质”的提升,仍然停留在“观光旅游”而没有转变为“休闲旅游”,“回头客”不多,旅游相关行业发展滞后,没有对旅游形成支撑带动作用,反而限制了保定市旅游行业的发展后劲。例如,2014年保定市旅游业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年增长率在河北省均占第一位,而住宿餐饮业年增长率却仅排第五位。

2、人才资源要素。保定市有众多高等院校,受到高等教育的师生成为保定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依托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创建的高新区大学科技园聚集了多家高科技企业,成为科技企业孵化器。河北大学创建了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把文化创意产业产、学、研一体化,为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批专门人才。然而,保定市文化产业依旧面临领域窄、质量低的问题。目前,影视制作、传统手工艺、动漫仍然是保定市文化产业的三大领域,而软件开发、艺术设计等创意创新形式基础还很薄弱,创新性不高,文化研究转化率低,大多数创意依赖于外来引进人才,本土文化产业创意较少。

(二)核心条件障碍

1、龙头文化企业匮乏、发展缓慢。文化产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要依靠强大的龙头企业的力量,而且要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当前,保定市文化企业以印刷、传媒企业为主,规模小、业务单一,尚未形成在省内及京津冀区域较有影响力的大文化企业。各企业之间分布分散,业务往来较少,尚未形成产业集群。

2、保定城市经济水平较低。文化产业要得到大发展有赖于城市居民的需求。而文化产品是一种精神追求,是城市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较高层次的产物。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城市GDP排名,保定市2015年GDP为2,988亿元,同比增长6.7%,落后于唐山、石家庄、沧州和邯郸。由此可见,保定市在整个河北省经济实力不强,这也限制了保定市民对文化产品的需求。

3、外部条件障碍。保定市近年来发展文化产业有良好的机遇,如京津冀一体化政策驱动,然而也面临着一些外部挑战。在省内,石家庄在《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中凭借其政治、交通、区位以及文化资源优势,被定位为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城市。此外,廊坊市与保定相比与北京距离更近,交通更加便利,在与北京进行对接时优势明显。

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保定与京津在文化产业实力上的差距成为保定市与京津文化产业对接的一大挑战。北京市2013年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为12.3%,而同年保定文化创意产业比重仅为3.43%。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已形成集聚发展态势,共有30个市级集聚区,而保定仅有两家创意产业园,尚未形成集聚。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涵盖领域广泛,形成了以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技术为主,涵盖广播影视、设计艺术、新闻出版、广告会展、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文化产业结构体系。而保定的文化产业一定程度上还是依赖于传统手工艺,创新性不高。

三、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4C对策

(一)加大资本投资力度,对文化资源合理开发(capital)。目前,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多依赖于历史文化资源,即初级生产要素。而在天然资源基础上进行的开发力度不够,即加入人类创新思维的高级生产要素不足。因此,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通过多渠道资本投资,加大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创造升级。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以及金融机构的辅助促进作用,建立多元资本投资体系。目前,保定文化产业发展对政府资本依赖程度较高,如传统的印刷业、产业园区建设、旅游开发等项目。但也要看到,近年来民营资本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保定市文化产业建设中来,如吸纳民营资本进行改制后的直隶大剧院已成为保定文化体制改革的范例。涿州“梦东方”主题乐园建设也体现了政府资本与民营资本的有机结合。旅发大会投资300亿元建设的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30亿元来自政府,而其他全部来自社会资本。保定市应该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进一步开放文化市场,拓宽资本渠道,使文化市场发展充满活力。

(二)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和引进制度,提高文化创新能力(creativity)。发展文化产业,人才是关键,应将积极引进和本土培养结合起来。首先要充分发挥紧邻京津的地理优势,通过积极宣传城市形象、提供创业优惠、有竞争力的待遇及居住条件等,加大对文化人才的引进。同时,也要加强本土文化人才后备力量培养。充分利用高校优势,建立文化人才培训基地,并鼓励文化相关专业学生参加各种创意大赛,加强文化产业实践。

(三)优化文化消费结构,提高文化消费需求(consumption)。消费需求是拉动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保定市整体经济水平较低,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少,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性措施在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文化产品消费。同时,还要积极开拓新的文化消费点。通过引进新的文化项目,带动相关消费需求。如旅发大会期间举办的大激店世界音乐节、2016黑猫之夜群星演唱会等对保定而言新型文化项目有力提高了保定的知名度,并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体现出保定向多元化的城市迈进。

(四)积极培育龙头文化企业,加强文化产业集群(cluster)。保定应借鉴京津两地文化产业园集群发展模式,促进相关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如可以构建以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历史资源)为上游、旅游开发(景点建设、餐饮、住宿、交通)为中游、演出宣传(影视、广播电视、平面媒体、赛事、演出、会展等)为下游的文化产业链。通过政府的周旋协调,使三个环节有效互动,加强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通过各种媒介宣传,大力推广文化资源旅游发展。此外,还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外围配套设施建设。政府、高校、科研机构、民间组织、金融机构都要纳入文化产业集群中,成为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产业策略 篇5

殷俊 孟育耀 柴樱芝

动漫产业文化要素即动漫产业文化中所包含的各种基本成分,主要包括动漫作品的主题要素、场景要素、角色要素、背景音乐要素、精神文化要素、象征符号要素等。多种动漫文化要素在不同作品中纵横交错、相互配合、协调统一的排列组合,才会有一部好的动漫作品的产生。

无数个文化要素在动漫作品相互交叠,在排列上既有横向发展的,也有纵向排列的,不同的排列结构形成了不同叙事风格的动漫作品。如横向文化符号的排列的代表有《猫和老鼠》、《喜洋洋与灰太狼》、《葫芦兄弟》、《蜡笔小新》、《名侦探柯南》等等,这些动漫作品表达方式或深或浅,每集短小精悍、每次叙事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小故事,每集自成体系,随时可加入新的动画角色,这集的结束和下集的开始并无勾连,整体上呈现一种链状结构,个体与个体间又相对独立。纵向文化符号的排列的代表有《怪物史瑞克》、《玩具总动员》、《蜘蛛侠》等,这些动漫作品叙事相对宏大,逻辑极为缜密,情节比较复杂,动画制作繁杂,文化穿透性强,纵向的故事形态上,每集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情节发展终结点的存在受限于其小说文本文体,时间横量一般都在360-400分钟之间,相对横向的故事形态,其文化张力延伸性弱。

以《名侦探柯南》和《怪物史瑞克》为例,分别探讨横向和纵向两个不同叙事结构动漫作品中文化要素的配比和结构策略,可以对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日本动漫作品《名侦探柯南》之所以历久弥新,与其横向上对文化要素与符号的巧妙排列组合不无关系。该作品每集都是一个独立的侦探故事,每集的流程通常相近:观众同柯南一起探案,而通常来调查案件的警察破解不了犯人精心设计的阴谋,案件进入一筹莫展的危机阶段,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柯南指出了凶手,并且在一步步推演的严密逻辑中一击制胜,以确凿的证据让犯人彻底坦白。如此这般的故事套路乍听起来并无太多新鲜之感,但是十多年来超过500多集一直沿用下来,却始终经久不衰,获得一代受众的拥戴,显然,不同文化要素的排列组合结构在该作品的吸引力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略而论,以下几个特点不能忽略:

1.场景要素交错叠加。柯南作品构造出来的世界,并非脱离现代社会而单独存在,它的场景设置和当今日本基本相同,许多时候观众可以在作品中找寻实际生活的存在感,但它又借助想象力创造出奇异的变奏世界———真实社会中未必有那样充满复杂斗争的激烈冲突,或者没有那样强烈的喜剧元素,可以说《名侦探柯南》的影响世界是将生活浓缩化,抽取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在柯南的世界里,它的头脑对着不同的案件穿越时空,游历于世界各地名胜古迹,在柯南带领你破解案件真相的同时,生动展示了乘坐新干线的速度、游轮上看夕阳的惬意、游乐场摩天轮上的浪漫、东京铁塔一览无余的快感、高空飞天密室里的刺激、潜入海底深处的神秘,你可以时而在竹林古刹中静思,时而在深山温泉中静谧,时而在夜间坐在山顶欣赏远处高空的烟火,时而在雪夜想念故去的亡灵。柯南动画在让观众感受到集集精彩的场面环境的同时,也带给了观众无与伦比的精神体验。

从这个角度讲,柯南画风的唯美精致是它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因素。

2.知识涉猎领域广泛。聪明的柯南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有趣警醒,还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动画中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有数理逻辑(《计时引爆摩天楼》中的路程计算)、物理知识(《通往天国的倒计时中的重力公式》)、空间思维能力(《滑雪别墅杀人事件》中的枕木淑石的来源)、艺术修养知识(《月光杀人事件》中的钢琴知识、剧场版《战粟的乐谱》中的声乐知识)、文学历史知识(《迷宫的十字路》中的古代京都历史)等等。观众在欣赏动画的同时,发现自己不了解的部分,激发了求知欲并为此继续观看的兴趣。这也是《名侦探柯南》之所以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3.精妙构思扣人心弦。作为一部侦探推理小说,一集一集柯南侦探故事背后的精妙构思是其成功的核心要素。每集中柯南周围的配角角色设定、案件的样式类型、表达的主题、观众读者的诉求点、设计悬念的方式、如何规划创作频率以及犯罪的细节程度等等,这一切都是精妙构思的组成元素。创作者把握着诱惑观众的钥匙,观众不到最后一分钟永远猜不透柯南的命运,永远要为他、为小兰、为灰原痛苦揪心牵肠挂肚。这就是柯南最大的魅力。13年,538集,截至2009年6月,《名侦探柯南》从第一集一以贯之的主线剧情不仅没有像很多动漫连载作品一样,随时间消磨得面目全非,反而节奏更强,更加贴合当初的设想。

在总体构思上,《名侦探柯南》最大的秘密始终没有解开。十几年来,创作者青山刚昌始终保留着一个除了他自己以外,谁也猜不到的绝密———将柯南变小的黑暗组织幕后老板究竟是谁。十几年来,每个柯南迷的神经都被青山刚昌撩拨得草木皆兵,每当剧情走向一个看似穷途末路的阶段,每当柯南的真实身份就要被公之于众无法隐瞒的时刻,创作者总可以在最后一分钟内拯救柯南的命运,从而摧毁人们自认为抗击打能力已很强的头脑[1]。

4.普世价值———爱的宣扬。对于老柯南迷来说,看侦探柯南感受最深的或许已经不再局限于动画片中精妙的犯案手法和技巧,柯南其精神主旨是对人类共有情感———爱的宣扬才是该剧最终的落脚点。人心的复杂,人的七情六欲正是带来各种案件发生的缘起。然而柯南动画每次都会回归到爱的主题,因爱生恨,因爱犯罪,因爱产生嫉妒,因爱而不愿失去,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爱。创作者青山刚昌在作品中一直传达这样一个观念:保持一颗沉静的心,为了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勇敢前行。凶杀、仇恨,都源于恐惧,源于畸形的欲望,而战胜这一切的,只有比它们高尚的爱。正如作品中柯南所言:犯罪手法终究是人类想出来的谜题而已„„主要人类绞尽脑汁,还是可以得出一个逻辑性的答案。但杀人的理由,无论如何我都不会理解,即使理解了,也永远无法接受。

自从美国梦工厂在2001年将《怪物史瑞克》搬上银幕后,憨态十足的绿胖子“史瑞克”便成为全球亿万观众心目中的明星。《怪物史瑞克1》创下4.8亿美金的全球大卖,《怪物史瑞克2》更上了9.2亿美金,登上北美票房史上前三名的宝座,《怪物史瑞克3》创下全球8亿美金的票房。《怪物史瑞克4》于2010年8月16日登陆内地影院,以3D方式上映。作为该系列的收官之作,以及8月暑期档里唯一一部上映的动画电影,虽然一上映就遭遇到4部新片的强力阻击,但是凭借良好口碑,史瑞克连续三周称雄北美电影票房榜[2]。《怪物史瑞克》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辉煌的成就,是有很多成功要素融汇其中的。无论从影片的制作技术、故事内容,还是从形象设计等多个方面看,它无疑都是一部上乘之作。

1.高科技电脑动画的应用。

史瑞克的成功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高科技电脑动画的设计,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人物动作以及背景环境和音响效果无不经过精心策划。《怪物史瑞克》中人物形象非常逼真,几乎可以和真人影片媲美,人物动作的细节制作也很到位,眼神、动作随着说话人的语气变化而发生变化,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人物在说话的时候,口型以及随之牵动的面部肌肉的运动效果也都是经过科学的电脑分析,模仿真人说话的情形制作出来的。而2010年5月———9月上映的《怪物史瑞克4》与前三部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该片为3D版片源,让观众在视觉感受上有了质的飞越。片中有几处场景诸如巫女投掷炸弹爆炸,弹片飞到眼前等等把3D动画的真实感体现的相当到位。

2.动画形象的出色设计。

动画形象的设计在动画作品中占据很大比重,一个好的动画形象可以让影片增色不少,怪物史瑞克的形象设计是一大特色。男主人公是一个妖魔,可他又不是纯粹意义上专做坏事的妖魔,他和许多好人一样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经过动画专家的研究,史瑞克诞生了:上窄下宽的脸庞,大而鼓的眼睛,塌鼻梁,大鼻子,脑袋脸庞还支着两个像喇叭一样的耳朵,身躯庞大无比„„这样的形象和童话中的英雄人物相去甚远。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的怪物最终夺得美人归。作为系列作品的终结篇,《怪物史瑞克4》中的贫嘴驴子凭借超强“嘴劲”,让这部完结篇笑料明显比第三部有所提升,观众观影过程中笑场频发。当史瑞克穿越之后首次遇到驴子,驴子便极力否认跟这个怪物是好朋友,称之为“驴唇不对怪物嘴”。史瑞克的风头几乎都被老搭档驴子抢走,驴子一张嘴,其台词又潮又搞笑,这让该片成为近年来所有引进动画片中台词最出彩的一部。

3.内容上的独创性。

《怪物史瑞克》这部动画片内容的创新之处在于其故事模本的不落俗套。首先是关于史莱克这个动画形象。故事以他营救公主的整个过程为主线,但是史瑞克一开始并不是为了伟大的目标去营救公主,而只是想要回自己的沼泽地,因此才会被法尔奎德利用,为他找回公主,这样的形象在以往的动画片中并不多见[3]。其次是影片突破了英雄救美的传统模式。在以往的动画片中,英雄人物非富即贵,要么出身豪门,要么智慧过人,而且男女主人公都是一见钟情,中间缺少二人感情的变化和发展。而《怪物史瑞克》完全打破了这样的模式,英雄并不帅气,男女主人公并没有一见钟情私订终身。公主也最终被定格为一个丑陋而肥胖的形象,与观众心目中婀娜多姿、魅力四射的传统定位大相径庭。但是男女主人公之间最后还是产生了感情,这感情事随着矛盾冲突和情节发展的脉络一步一步发生发展起来的。这样的安排其实更符合现实社会的生活境况,让观众感觉真实可信。

《怪物史瑞克4》给大家讲述了一个看似简单但经常被我们所忽视的真理,那就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看似平静安逸的生活,但因琐碎且周而复始变得乏味无聊。寻求某种刺激生活的念头从耐不住琐碎的史瑞克心里蔓延开来。片中时常有诙谐且带有时代感的辞藻蹦出,比如“剩女”、“还房贷”让观众会心一笑。除了言语的诙谐外,在观众熟悉的人物性格刻画上也有了大胆的颠覆,都是通过史瑞克与魔法师侏儒怪签订协议的那一刻开始。本想改变平淡的生活,但是不想,侏儒怪拿走的竟是史瑞克出生的那天,结果整个遥远王国变得面目全非,侏儒怪成了国王,派出无数女巫到处搜捕食人魔为奴。在日出之前史瑞克若无法获得菲奥纳公主的真爱之吻,他将彻底消失。焦急的史瑞克再次初遇好朋友骡子,而肥猫剑客则变成了菲奥纳公主的宠物肥猫。在他们的帮助下,史瑞克竭尽全力赢取菲奥纳公主的芳心,虽然事态发展远不如想象顺利,但是最终史瑞克凭借自己的真心与悟出的爱情真谛,在自己即将烟消玉陨的时候终于感动了菲奥娜,两人深情相吻,最终咒语解除。

不同的文化符号和要素的排列组合,构成不同的叙事结构,彰显出相异的文化力。在不同的叙事结构和文化语境中,文化符号被不断赋予新的含义。一部动画作品中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要素一一俱全,而是各有侧重,发挥不一样的文化作用力。不同文化要素在不同语境中的叠加,产生文化增值,不仅可以影响一部作品,甚至还会影响一个时代。横向故事形态独立的叙事结构,相对灵活,可以随时穿插新的角色,可以随时更改故事情节,这凸显了其柔韧性强的文化张力,而纵向的故事形态则逻辑严谨,文化渗透性强,关联度高,可以紧紧吸引原有受众。相对宏大的叙事结构,使其新角色的加入要有一定的铺垫和陈述,所以文化张力相对小一些。动画作品无论是横向的故事形态,还是纵向的故事形态,其文化要素的排列组合都要服从于叙事主旨的需要。把握好动漫作品中文化要素的结构策略,是国产动漫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篇6

[摘 要]从目前的政策导向、物流环境、经济形势等方面来看,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空间很大,机遇较多。只有更新观念,改善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环境,通过整合物流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实力,拓展物流服务范围,实施人才战略,培养优秀物流管理人才,才能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现状;机遇;发展策略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中国物流业发展迅速,前景可期。但由于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我国第三方物流的落后主要表现在:

(1)第三方物流使用比例明显偏低。我国相当多的企业由于受长期的传统计划的影响,缺乏现代物流意识,物流观念落后,企业物流活动主要依靠自建物流系统完成,不愿向外寻求物流服务。有学者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18%,而欧洲则为76%,美国为58%,且民意调查显示其需求仍在不断增长。

(2)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实力强大、竞争力强的为数不多。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结构多元化,除了外资或港资、民营、新创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外,大多数都是计划经济时期运输、物资、粮食、商业等部门的仓储企业转型而来。企业规模较小,带有计划经济色彩,市场竞争无序,竞争范围窄、形式单

一、效率低下,且由于我国物流管理体制落后,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难以实现规模效益,行业巨头或超大型企业难以形成。

(3)第三方物流服务范围较窄,服务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相比大型跨国物流公司,我国大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基础性的或单项的物流服务,在信息整合及专业化程度方面相当欠缺,很难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从而导致企业低供给与客户高需求的矛盾。

(4)物流专业人才匮乏。我国开展物流研究和教育比较晚,尤其是物流教育方面,虽然全国已有600余所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年培养规模在6万人以上,但远远跟不上我国物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人才供需失衡严重。在企业层面上,也不愿过多地进行教育投入,员工很少得到系统培训,这些因素导致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十分缺乏,成为阻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1)发展第三方物流业的政策导向明朗,物流基础设施亦逐步得到改善。作为集运输、仓储、货代和信息业等多种服务业态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物流业一直都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发挥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09年3月10日,我国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物流业列入我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并特别强调了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这意味着宏观产业发展导向带给第三方物流产业的机遇将会进一步增多。同时,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国家交通设施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这为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

(2)宏观经济形势给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2010年的增长率突破10%,稳定的经济环境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温床,必然会带来物流量的大幅增长。同时,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转向物流领域,开始考虑如何降低物流成本以获得第三方利润源。

(3)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提供借鉴。世界上一些物流比较发达的国家如美、英、日等国在第三方物流发展方面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为我国物流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自2005年我国物流全部对外开放后,国外物流巨头纷纷进入中国,这虽对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构成威胁,但同时也给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带来了学习外企先进理念、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的机会。此外,我国国内一些著名企业的成功经历也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提供了范例。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发展策略

(1)更新观念,充分认识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业的新兴领域,也是社会化分工和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在国外如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极为迅速化、普及化,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产业的主体。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营运效率的角度来看,均远远优于企业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也有利于企业集中有限的人、财、物力发展核心业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作为潜力巨大的物流市场大国,我们应树立新观念,充分认识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提高市场对第三方物流的认知度,鼓励生产、流通企业更多地使用第三方物流。

(2)政府与企业共同发挥作用,促进第三方物流快速有序发展。政府要不断修订和完善各种物流行业规范及相关法律条款,完善物流管理体制,打破现有各种市场条块分割的制约,促进第三方物流业协调、健康发展。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政府仍需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以继续改善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环境。企业自身也要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及信息系统建设。

(3)整合物流资源,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实力。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大都规模较小,竞争力弱。其资产实力、经营规模、服务能力均与国外物流相距甚远,面对世界各地物流巨头纷纷挤进我国市场的现状,国内单个企业的力量很难同他们抗衡。整合便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必须打破部门、地区界限,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组建跨区域的大型集团。只有通过兼并联盟手段,才能壮大实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并有望将触角延伸至海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4)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拓展物流服务范围,强化增值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是一种战略同盟关系,其生存、发展与客户企业的命运紧密相连。通过科学的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客户企业节约的物流成本越多,其本身受益也越大,此即通常所说的“双赢”,其创造的价值即“第三利润”。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服务理念。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拓展物流服务范围,发展增值物流服务,广泛开展加工、配送、货代等业务,甚至提供包括物流策略和流程解决方案、搭建信息平台等服务,用专业化服务满足客户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以服务求效益。

(5)实施人才战略,培养优秀物流管理人才。物流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实施人才战略,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第三方物流企业应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人才战略规划和措施。一是重视从外部引进人才。包括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和社会上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娴熟的物流从业人员以及国外优秀企业物流人才。二是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培训,有效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素质。三是重视对人才的管理。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献智献力。

参考文献:

新余葡萄产业发展策略 篇7

新余市葡萄种植自1989年引种开始, 经过十几年的试种探索, 尤其是近3年迅速发展, 全市现有葡萄面积533.3hm2, 主要分布在水西镇水西———五星、仰天岗湖陂———观巢———欧里、凤阳———洋江等3个葡萄产业带。栽培技术不断完善, 品种结构不断丰富、优化, 早、中、晚熟搭配趋于合理, 主要有巨峰、夏黑、藤稔、红富士、京亚、珍珠无核、无核早红 (8611) 等葡萄品种, 还引种了美人指、巨玫瑰、红地球、醉金香、金手指以及酿酒葡萄品种北玫、北红等, 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为做大做强新余葡萄产业, 促进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2008年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 在全市实施“万亩葡萄产业工程”, 规划在3年内, 使全市葡萄发展到666.7hm2, 产值1个亿, 把早熟葡萄打造成新余乃至全省中部地区一大果业特色产业。

2 产业发展思路与措施

2.1 科学规划, 出台政策

为促进新余市葡萄产业发展, 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由市委农工部、中国农业银行新余分行、市果业局联合发文, 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葡萄产业发展的通知”的扶持政策, 规划从2009年1月1日起, 至2011年12月30日止, 凡在新余市范围内新发展667m2葡萄, 经项目领导小组验收合格后, 市一村一品发展资金奖励200元;对高标准建园, 新增设施大棚、实施避雨栽培的专业户, 一次性奖励600元。对新发展和已投产葡萄园, 资金不足的农业银行给予贷款支持。该政策的出台, 加快了葡萄产业的发展步伐。

2.2 转变观念, 强化商品意识

2007年以前, 新余市葡萄667m2栽培密度为250株以上, 多的甚至333株, 由于忽视栽培环境优化, 导致葡萄果粒大小不均, 着色不良, 含糖量低、风味淡而偏酸、烂果率高、采青现象普遍, 病虫害难控制等, 造成葡萄质量差, 价格连年滑坡, 效益下降。

为改变这种局面, 我们不断加强培训和指导, 并先后邀请了日本葡萄专家和上海、南京、江苏等国内外知名葡萄专家来新余现场指导和讲学, 传述葡萄栽培先进理念和先进的栽培技术, 改变葡萄种植户长期以来只求产量而忽视质量的高密度种植观念, 为葡萄生产全面实行优质化栽培打下了基础。目前发展的葡萄, 密度大多保持111株/667m2左右。

2.3 统一标准, 提升品质

为了产业长远的发展目标, 我们不断探索葡萄优质、丰产、稳产、无公害栽培技术, 通过大力推广葡萄适宜的栽培架式、控制单产、合理修剪、适量留枝、疏花疏果疏穗、果实套袋以及严禁使用五氯酚钠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等, 大大改善了果园生态, 实现了果品平均销售价在5.0元/kg以上, 高的达10元/kg, 667m2纯利6000元以上, 高的达2万元的优质栽培目标, 从根本上改变了新余葡萄只能在家门口销售的局面。

2.4 优化品种结构, 引进推广新技术

新余市葡萄栽培面积不大, 但由于盲目引种, 对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又缺乏了解, 广大果农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导致葡萄栽培品种多而杂乱, 没有主导品种引领市场。因此, 我们通过对全市栽培的葡萄品种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筛选, 选出丰产、稳产性能好, 抗病性、适应性强, 品质优良, 风味好, 相对耐贮运, 栽培技术易掌握, 适应当前市场需求的葡萄优良品种, 作为今后大面积发展的主导品种, 供果农参考, 实行早、中、晚搭配, 大大减少了果农引种的盲目性。

同时通过加强与全国葡萄协会、江苏省葡萄协会、上海、浙江、广西等专业部门和葡萄优势产区的交流, 为果农搭建良好的技术平台, 使果农能及时了解和学习到国内外葡萄最先进的技术。如葡萄一年二熟栽培技术、葡萄膨大技术、葡萄控产优质栽培技术等。

2.5 及时解决葡萄栽培中的疑难杂症

对葡萄栽培中不断发现的疑难问题及重点病虫害, 利用果树病虫实验室进行检验, 组织专家会诊, 病虫防控技术通过移动短信平台传达给果农, 及时为果农排除困难。

2.6 加强品牌建设, 构建销售网络体系

2.6.1组建葡萄专业合作社。2010年我们在3个葡萄产业带组建了专业合作社, 组织农户搞好葡萄生产销售, 并要求乡镇根据自身具体情况, 作好详细发展规划。

2.6.2组织葡萄生产大户开拓市场。6月中旬葡萄未上市就派专人到南昌、赣洲、九江、广洲等地跑市场, 到果品批发市场送样品、送宣传资料, 使新余葡萄丰收的信息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出去, 把产品推销出去, 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2.6.3大力宣传。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 广泛宣传新余市葡萄产业, 使其在全国、全省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

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策略 篇8

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它肩负着促进经济多元进程的宏大使命,影响澳门经济转型和产业转型的进程,在澳门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澳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基础和优势,澳门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澳门的中西文化长期並存,交相辉映。未来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向,在於以文化创意产业和旅遊业的融合发展为重心,以文化创意项目为突破,以区域合作为依托。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对澳门的特殊意义

回归十年,澳门特区经济突飞猛进,卻陷入博彩业一业独大的困扰,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经济越发展越依赖博彩业”的怪圈。因此,澳门各界社会人士普遍希望在实现经济腾飞的同时能推动经济转型,朝向多元化的经济发展转变。这个思路和意见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肯定和认同,中央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便明确提出,“支持澳门发展旅遊等服务业,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经济适度多元化”成为澳门经济政策中的“元政策”,成为澳门特区政府各项经济政策的指导精神。依靠第二屆澳门特区政府对於“经济适度多元化”的阐释,“经济适度多元化”並不意味着四处作战,也不是要削弱博彩业的发展,而是在巩固博彩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从第二屆特区政府推进“经济适度多元”进程的施政实践来看,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产业包括会展业、文化产业以及中医药产业等等。其中,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第二屆特区政府为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化”而重点培育和寄望的核心产业。为此,第二屆特区政府组织专门的文化产业培训班和参观考察团,並提出要以“饮食文化”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重点。

第三屆特区政府上任以来,兑现了崔世安特首的参选政纲中“传承创新 共建和谐”的承诺,既传承了第二屆特区政府“经济适度多元”的基本理念,即“巩固博彩业的同时发展其它产业”,又在如何实现“经济适度多元”的策略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一方面,新一屆政府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诸如会展业、文化产業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注重培养和引进相关的产业人才,体现政府资源对新兴产业的倾斜。另一方面,特区政府更为集中和重点地体现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新一屆政府在首份施政报告中便着重提到,“文化创意产业为推动本澳经济多元的重要一环”,承诺研究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项基金,並成立“文化产业委员会”,同时在文化局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厅”。

因此,与其它地区相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澳门的经济发展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除了一般的“促进经济发展、拉动GDP上升等”的经济增长价值之外,澳门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肩负着推动经济多元进程、促进经济转型、減轻对博彩业发展、拓宽青年人就业空间等的重任。这种产业发展的意义和使命,就往往超出了经济发展本身而上升为关乎整个社会发展以至整个地区发展的高度。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於“全球第一赌城”的澳门特区来讲,意义尤为凸出和明显。

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和优势

澳门特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並不是盲目跟风,澳门特区有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和优势。首先,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城区,是澳门发展文化产业紮实的根据和基础。其次,澳门作为一个以博彩业发展闻名於世的国际旅遊城市,旅遊休閒业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和基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更是显示澳门旅遊业发展的强大后劲。这意味着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市场的支撑。

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积淀及“世界文化遗产”,是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依据。正是由於这个原因,崔世安在此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委员会的讲话中特别提到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切实保护澳门的世界文化遗产。其实,很多澳门人都以澳门“中西文化交汇”的特色而感到光荣和自豪。所谓“经济香港、文化澳门”,澳门並不简单是一个闻名世界的赌场,澳门富有特色而被世人所了解的一面在於澳门有历史悠久的文化。特别是在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获得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头衔之后,全澳上下从政府到民间,无不极力宣传澳门的文化形象。“文娛之都”等各种城市定位的提出,则进一步表明澳门特区政府对於文化的重视程度。文化,是澳门除了博彩之外的另一张城市名片。依靠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品牌,是澳门特区政府施政的一项主要内容。

除了“世界文化遗产”之外,发达的旅遊业是澳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另一个核心优势。根据英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经典定义,文化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潛力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旅遊业关係非常密切,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助於拓宽旅遊业的发展空间,比如很多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如艺术与古玩艺术品、工艺、表演等本身就是旅遊吸引物,文化创意的理念更可以渗透进旅遊产品的开发、旅遊景区的设计等方面。反过来,成熟、发达的旅遊业则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消费市场和消费需求的基础。

“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是《珠江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澳门设定的一个发展定位,是澳门未来城市发展的指挥棒。“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定位的提出,意味着未来澳门将进一步朝向国际化、多元化和高端化的旅遊胜地发展,同时将产生国际化、多元化和高端化的旅遊客源和旅遊需求,这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有进一步的拉动作用。特别是对於有着中西文化並存特色的澳门文化,可以向西方遊客提供有东方文化韵味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又可以向内地遊客展销欧洲文化特点的文化创意产品,有望成为一个国际文化创意产品贸易的平台。

未来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向

如何发展澳门的文化创业?这是现时澳门特区从政府到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根据当前特区政府的文化创意规划和政策框架,以下几个方面是未来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

首先,澳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和重心在於做好文化与旅遊的结合,切实形成文化创意与旅遊的融合发展。以当前澳门发展得最为成熟和最为成功的旅遊博彩业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澳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较为可行的策略。对此,澳门文化局局长吴卫鸣明确表示,文化产业的发展重心所在,是旅遊业和相关产业。“澳门旅遊已具有相当规模,关键是如何做得更好,尤其是如何将文化与旅遊结合,真正实现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力或生产力。”实际上,比如“水舞间”等表演业和博彩旅遊业的渗透和融合,已经悄悄拉开帷幕。然而,如何在现有的博彩旅遊业带领下,借助澳门作为国际旅遊城市的条件,利用多元而庞大的旅客市场,滋生更多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贸易,促进更多的文化消费,仍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其次,文化创意项目是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当前,特区政府已经设立了並具体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短中期计划,确定了重点发展的八大文化创意项目。以“有基础、有特色、有前途”的标准,澳门文化局已经列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八大重点发展项目,即视觉艺术、设计、电影錄像、流行音乐、表演艺术、出版、服装及动漫。其中,以“视觉艺术”和“设计”先行先设。

最后,加强並融入区域合作,是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依托。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内地正蓬勃发展,珠江三角洲的文化创意产业更是具有雄厚的实力。特别是在最近广东省推出“文化强省”政策后,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无疑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这种有利时机下,澳门需要充分利用区位的优势来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广东省及内地其它兄弟省市开展“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合作,一方面通过和内地的合作带动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内地相关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机会和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合作培养文化创意人才,並积极创新跨境合作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合作模式,都是未来澳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信息提取题教案下一篇:中学教师个人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