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2024-06-23

加强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共12篇)

加强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篇1

《加强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实验工作方案

--------多种渠道稳定艺术教师队伍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实验名称

主课题《加强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子课题《多种渠道稳定艺术教师队伍的研究》

(二)实验的目的意义

1、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儿童时代错过了的东西,到了少年时期就无法弥补,到了成年时期就更加无望了。这一规律涉及孩子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美育。儿童时代对美的敏感性和接受能力比个性成长的以后几个时期都要强得多。小学艺术教师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对美的需求,这种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精神生活的整个结构及其在集体中的相互关系。美的需求奠定道德的美,使人对一切卑鄙和丑陋的东西持毫不调和和不可容忍的态度。”中小学阶段是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儿童和少年时代是对于艺术和美最敏感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充沛的艺术教育,没有音乐,没有绘画,没有戏剧,可能它们就永远与孩子们无缘。可见小学艺术教师在学生发展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2、著名音乐教育家贺绿汀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 艺术教师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首席执行者,一个学校艺术教育的成功与否,与艺术教师的素质和稳定艺术教师队伍是分不开的,因此,稳定艺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应放在艺术教育的首位。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农村艺术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村艺术教育,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需要,农村小学艺术教师缺失严重,对于新分配的艺术教师如何稳定下来、如何发展更是发展农村艺术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将结合自身实际,从政策、待遇、教学教研等多方面、多渠道稳定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并且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新的工作途径,使他们招得进、留得住、做得好,真正推动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

(三)实验的指导思想

以《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精神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提高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广大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实验的总体设想

(一)实验目标

1、科研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活动相结合,构建一支富有活力的高素质、稳定的专业化艺术教师队伍。

2、培养目标:使艺术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乐于教育研究的精神。

3、工作目标:

(1)建立艺术教师的监管理体系,完善考评制度及艺术教师职业成长档案袋。

(2)优化艺术教师培训资源,建立艺术教师培训体系。(3)开展活动,以活动确保艺术教师素质提高。

(4)激励教师,采取切实可行的奖励措施和待遇提高等办法鼓励 艺术教师成长,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发挥专业优势,促进学生发 展。

(二)实验内容

1、稳定教师队伍:改革开放,给教育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特别是民办教育事业似三春百花,争芳斗艳。谁能在这激烈的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那就要看谁的管理水平科学,谁的教学质量优秀。教学的高质量,是需要有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那种“走马灯”似的频繁换动,人心惶惶,哪里还谈得上教学质量,那么怎样才能留住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呢?我们的体会是,必须筑好稳定教师队伍的三大基石:事业、感情、待遇。

2、发展教师队伍:

2013年我校向县教育局争取了专业的音乐与美术教师各一名,这样就由原来的班主任兼职发展成了有专职的艺术教师队伍,做到“招得来人才”。2014、2015年加强新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县、市举行的各种培训及艺术大赛。加强教研与听课,让他们三年内成为学校艺术教育上的名师,同事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要予以肯定和重视,给予他们施展才能的舞台,做到“留得住人才”。

2016年使我校的艺术教师队伍稳定高效的发展,艺术教师力争成为骨干教师,上好公开课和示范课,同时做好艺术科研课题工作,队组及艺术特长活动成效明显,提高我校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做到“用得好人才”。

三、实验的实施与操作

(一)实验组成员

1、实验领导小组 组 长: 李铁昌 副组长: 袁 亮

组 员: 杨艳萍 勾成龙 王国良

石 岩 李 新

2、实验研究对象:全乡艺术学科教师

(二)实验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运用文献资料,通过学习交流,探索提高农村艺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2、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会、教师问卷了解艺术教师专业水平和专业发展需要。

3、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研究,寻找小学艺术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经验和做法。

4、行动研究法:立足课题研究实际情况,找准艺术教师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寻找对策,促进教师得到真正的专业发展。

5、案例研究法:选举艺术教师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艺术教师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从中发现艺术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

(三)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阶段(2013年10月至2013年12月)

制定方案、申报立项、培训管理

2、实验实施阶段(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开展调查研究,调查分析研究本校艺术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艺术教师个案分析和加强艺术教师的培训,并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组织实施实验方案,并根据实施情况修正实验方案,边实验边推进。

3、实验总结阶段(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资料收集、整理数据分析,写出实验总结报告。

4、实验校验阶段(2016年10月)

《加强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实验工作方案

-------《多种渠道稳定艺术教师队伍的研究》

单位: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薛屯乡中心小学 2013年10月

加强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篇2

我是一名音乐教师, 所在的是一所县城中学, 条件在当地还算不错, 学生能每周上一节音乐课, 但没有音乐教室, 就在教学楼里上课, 一个班上音乐课, 相当于整个教学楼都上音乐课。学校的音乐教师都是师范学校音乐班毕业的学生, 还通点音乐, 在全县有音乐教师的中小学校中, 只要有音乐教师, 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师范学校音乐班毕业的学生, 现在这所师范学校已经改制, 近十年没有音乐班了, 这些年又受到毕业分配的影响, 有艺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想教音乐课却没有就业机会干脆就转行了。在偏远的山区, 有很多所学校都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 多是由别的学科的老师代课, 面对这些境况, 我们何谈音乐课程教育改革, 长期以来, 这种薄弱和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形成了音乐教学的消极机制, 使学生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 致使音乐课学生不爱上, 与教师形成对立面, 这种局面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 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激励教师进取, 完善教学管理, 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针对这样的情况, 面对这样艰巨的任务, 加强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想谈谈个人看法:

一、加强现有艺术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和修养

前边曾提到我们现有的艺术教师大部分是中师毕业, 学识有限, 我们深知要想给别人一杯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 自己都没有多少水, 怎么给别人?所以加强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修养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怎么加强呢?

1. 凭我教课的感觉, 我们许多艺术教师都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知识是基础, 是力量。教师应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搏的文化知识、扎实的教育知识, 音乐教师必须有实践, 上级要经常组织业务培训, 激励教师进取。应由国家专业人员针对现实情况撰写艺术教师培训教材, 教材要力求实用, 分专业课和理论课, 从教师的实际水平出发, 对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 做到弄通教材, 掌握教法, 熟悉专业, 培养教师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这里的培训, 是理论与实践的培训, 是严格意义上的培训, 不是我们平常的培训, 说白了, 应同全日制学校上课一样规矩, 不能想来就来, 想走就走, 走过场。

2. 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 因为我们地处小县城, 不

像大城市工作节奏快, 压力比较大, 所以很多教师认为音乐教师队伍比较稳定, 没有下岗压力, 暂时涉及不到竞争上岗、全员聘任, 认为音乐教师这么缺, 还怕没饭吃?素质教育、课堂改革都不过是摆摆花架子做给别人看, 工作中检查表演是一套, 平时教学另一套。老的思想、老的方法仍在占着绝对优势。受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 思想产生偏离, 做不到不计名利、乐于献身, 做不到热爱学生, 诲人不倦, 做不到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做不到好学不倦, 积极进取。

二、加强艺术教师资源的培养, 改变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

想一想, 为什么社会上的各种艺术辅导班比比皆是, 而校园中的音乐课却冷落萧条?辅导班上的教师从哪里来?为什么学生去上课外高额辅导班那么积极, 却宁可放弃免费学习的机会?这些问题难道不值得深思吗?我们难道不能打破常规不拘一格降人才, 把社会上一批有高素质的的专业人才吸收到教师队伍中, 让他们来弥补资源不足的现象吗?事实证明这些人中确实藏龙卧虎, 我们给他们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 激发他们的成就感, 让他们更好地服务社会, 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不是皆大欢喜吗?

三、要加大艺术教育投资力度

前边也提到我所在的中学的音乐课都是在教学楼里上, 为什么?答案是没有音乐教室, 没有能力添置教学设备, 教学设备增加才能吸引教师的提高业务水平的欲望,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没有设备教师只能是上传统唱歌课, 结果可想而知。一名音乐教师的教学口才再有表现力, 也不能模仿出多媒体、器乐所形成的声音。所以国家应对偏远地区加大投资力度, 真正做到与城市同步, 我们的课改才能真正进行下去, 从而起到真正的作用。

以上只是我个人几点幼稚的想法, 要使农村艺术教师队伍不断强大不是一个短时间的事情, 但我坚信,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问题将逐步解决, 我国的艺术教育必将迈向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加强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篇3

要整体提高小学的教育质量,关键还是要把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上去。农村小学的教育发展关系着教育发展的整体质量,没有农村教育的高质量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高质量,而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教师队伍的素质。所以,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为此,对我县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现实状况进行了调研,对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我所在的湖北省公安县是荆州市乃至湖北省的传统教育大县。近年来,公安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得力措施,在政策层面上给予倾斜,在经费保障上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加强了我县教师队伍建设,在义务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创新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更新机制,解决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近两年,全县农村中小学共招聘教师180多人;二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训。实施“四达标工程”,先后组织170名小学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转岗脱产培训,组织90名干部教师参加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公安教学班的学习,提高了广大干部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三是实施农村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教师队伍活力增强。县教育局以编定岗,以岗定人,对男满58周岁、女满53周岁的老龄教师予以转岗,不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2007年,共清理“吃空饷”人员388人,2008年,清退擅自离岗教师18人。四是认真组织农村教师交流支教,建立城乡教师支教制度。全县先后开展了五轮支教活动,提高了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推动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步伐。

目前,全县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但同时教师队伍在结构、经费、管理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1.队伍结构失衡。主要存在“四多四少”。一是老龄教师多,青年教师少,年龄结构失衡。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平均年龄46.7岁,男超过55岁,女超过50岁的占11.5%。二是应试学科教师多,非中、高考科目教师少,学科结构失衡。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体、音、美、小学英语、信息技术、劳技等“小科目”教师严重短缺,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城镇教师多,农村教师少,区域结构失衡。因为各种因素,农村教师包班教学,教育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四是后勤人员多,专任教师少。由于教师队伍的老龄化和后勤人员偏多,导致各学校一线任课教师相对缺乏。

2.教师待遇偏低。一是农村教师工资偏低,收入来源单一。二是职称评定难度较大,中高级名额分配偏少。三是由于基本没有享受到福利分房,导致农村教师既无公租房可住,又无力购房,飘泊之感和奔波之苦,使很多年轻教师难以安家,无心立业。

3.培训经费短缺。省政府1999年鄂政发[1999]36号文件规定,县级财政应按教师工资总额的1.5%,地方教育费附加应列支5%用于教师培训,这些政策没有很好的落实,制约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4.骨干教师外流。由于缺乏优秀教师、优秀校长的激励机制,待遇偏低的学校教师不安心在本地任教,纷纷另谋高就。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全县因各种原因教师外流近百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

5.整体素质不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教师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二是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三是村小的教学工作大都由“民转公”教师支撑,年龄老化,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后,绝大多数只能完成课时,短期内很难提高业务素质,严重影响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抓好农村教育是我县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当前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迫切需要。结合我县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要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并落实:

1.适当放宽编制配备标准。建议适度放宽教师编制标准,实行动态管理的对策。要充分考虑我县农村学校教学点分散、教学班较多的实际,以教学班数量、课程设置和寄宿制学校实际为依据,以师生比为参照,科学、合理地核定教师编制,制定出台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定编办法。

2.出台吸引和稳定农村教师的倾斜政策。一是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二是在实施绩效工资时,提高农村教师特设岗位津贴比例。学校越是偏远,条件越是艰苦,农村任教的时间越长,相应的岗位津贴档次越高,教师得到的津贴越多。按照鄂人薪函[2009]1号文件精神,可按高于城区教师12%以内的水平确定农村学校教师津贴标准,目前,镇直中小学高5%,镇直中小学以外的乡镇学校津贴标准高10%,建议按镇直中小学提高到6%-8%,镇直中小学以外的乡镇学校津贴提高到12%的标准执行。同时解决教师定期免费体检问题,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设立专户管理。三是改善农村学校的生活与教学条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大为改善,但教师生活设施建设明显滞后,有的甚至连水电也不能正常供给,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着重解决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问题,完善用水、用电、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使教师有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

3.加大教师补充更新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教师补充更新力度,形成教师补充更新的良性机制。补充更新规划的编制要充分考虑学龄人口的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要根据学校布局调整、教师自然减员等情况,合理制定适时补充方案,确保教师队伍的连续性。要多招录一些愿意在农村长期工作的教师,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

4.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实施农村教师安居工程,既可以减少教师劳顿之苦,也便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还可以为教师交流提供最起码的条件。县政府要创造条件,大力加强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不断改善教师的住房条件,解决广大教师的住房困难,让广大教师安居乐业。目前,我县还需要修建教师周转宿舍近套。

5.加大教师培训工作力度。落实省人民政府鄂政发[2012]30号文件精神,按教师工资总额的1.5%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逐步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建立教师培训的经费保障机制并完善相应的拨付、落实、监察制度,确保足额用于教师培训;要加强培训机构力量的整合,建议成立“公安县教育研训中心”,为县教育局直属机构,履行教育干部培训和教师全员培训等职能。

6.建立教师交流和支教的长效机制。要在全县范围内实行中小学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促进中小学校长、教师在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定期交流,有效推进长效交流支教体制的建立健全,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

加强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篇4

摘 要: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思想认识、体制机制、监督力量、管理措施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以创新优化组织建构为本、以权力资源阳光运行为核心、以监督考核评估激励为准则、以组织建构优化升级为目标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模式。

关键词:农村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村干部权力运行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部分,也是农村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农村党组织基数大,党员人数多,既同群众接触最紧密,又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实施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我们党新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和促进农村

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结合农村实际,以制度建设为准则,以民主督察为保障,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搞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已成为农村基层建设的重要部分。

笔者通过深入调研分析,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并围绕规范健全农村公共权力运行机制提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应对策建议。

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状

基层党组织作为直接服务联系群众一线机构,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如果基层党员干部公仆意识差,腐化败坏,违法乱纪,不仅是会给群众产生不良的个人印象,更会伤害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甚或影响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因此抓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事关重大,不仅可以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党的良好形象,而且可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在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中成为坚强核心和战斗堡垒,巩固农村基层政权。

遗憾的是,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着不少问题,造成严重的问题:不少党员,干部只是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没有入党,党性观念严重淡薄,只占好处,不做任何

工作;还有一些党员贪污腐化,不择手段谋取私利,严重伤害了党在群众中间的公信力和形象。

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产生问题的根源

从根本上讲,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为了形成一套公正透明的公共权力运行机制,包括权力的产生、权力的运行、权力的权限以及监督等。之所以目前在我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

(一)思想意识方面

一些基层干部自身素质不高, 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偏低,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太了解,特别在思想素质上,组织纪律观念不强,缺少作为党员干部和基层干部应有的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遇事先考虑自己,加上我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较为严重,并且在长期中形成的一种规避责任的心态,导致在运用权力的时候较易产生以下几种决策方式:一是“上面”是什么意思,我们就怎么办;二是我们这么做就算出了问题我们也没有责任;三是这些事情,就我们几个说了算;四是这样做对我们有什么好处。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在各项决策中,首先满足个人私欲,其次规避责任,最后才是百姓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利益。不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导向,导致的结果往往就是百姓只是基本利益得到满足,而干部本人却收益颇丰。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村干部认为自己不属于国家干

部编制,因此出现违法的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特别在资金和吃喝上可能有些过头,对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同时一些村干部自身素质不高,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偏低,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也不太了解,因此在运用权力的时候随意性比较大,与群众的期望值有一定的距离。

(二)选拔及运行机制的缺陷

当前村级组织主要有村两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等,其中村两委均有党员、村民代表及社长选出,目的是通过民主选举来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以及民主监督,最终达到村民自治的目的。但有些地方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贿选、指派及暴力选举等现象层出不穷。

据调查了解,在一些地方的行政村的村、社两级选举当中,贿选现象已经司空见惯,“买官”已经成为基层的主旋律。选社长时,每一票价值几百元,而选一个村书记,上下打点的费用至少要几万元。而贿选的手段也丰富多样,从暗箱操作拉票到公开活动拉票;从个别人单独活动拉票到有组织的拉票;从请吃喝、送礼品拉票到直接送现金拉票等等。另外,不少地方村民代表是由村干部指派的,即所谓的“指派”与“派选”。即使村干部不指派,也必须经过他们审定。于此同时,如果有人对选某个人有意见,就会被村干部穿小鞋、被“地方势力”威胁,甚至只是提建议,都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反应。

而在运行机制上,村干部由于基本属于村长、书记的自己人和听话的人,导致对“三资”的管理过程中暗箱操作,在村务和财务的处理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村务、党务、财务的三公开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使得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流于形式。

(三)监督体系有待加强

虽然按照有关规定,各村的村两委组织要各司其职,相互监督。但村委会又是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执行机构,享有村务管理权,这就使村委会集村务管理权和监督权于一身,而且由于各种利益关系相互交叉,村支部书记与村主任关系微妙, 监督职能形同虚设。

当前,农村普通群众维权或者监督意识较弱,多数情况下唯官是从,而普通党员由于体制或者其他各方面的原因,难以发挥监督作用。乡镇纪委书记各项工作较多,难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纪检监察工作上。同时,由于乡镇纪检监察在某些情况下遇到党员、干部违纪,碍于各种情面,不愿硬碰,使得本应严格执行的监察工作变得可执行可不执行,难以有效地履行职责。

据调查了解,由于财务公开的内容均由基层财务机构作出,而其中的内容百姓关心自己的实际利益,想了解村里的真实的财务信息,却因需向上级行政部门反应,并需调查等原因而一拖再拖,多数情况下,最后均不了了只。这其中的

程序及复杂的关系使得民主监督成为一种空谈。

三、建立农村公共权力运行的长效机制

根据上述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要加强农村基层的党风廉政建设,应该从源头抓起,以公开“三务和三资”的民主管理为核心,实现有效的监督机制,达到规范农村公共权力运行机制的长效模式。

1、以创新优化组织建构为本,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关键所在。在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重点抓源头的建设,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改进村级党组织班子选拔任用机制。普遍推行村级党组织班子“两推一选”(村民推荐测评、党员民主推荐、党内民主选举)的做法,把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党员选为“领头雁”。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优秀分子中选拔村干部。

针对以往村委会选举中,部分竞选人“空承诺、假承诺、乱承诺”,有钱有势力就能办事的现象,通过对竞职承诺机制进行规范,量化村干部任职条件。明确提出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等7 种情况的自荐人不宜推选为村干部,并通过法定程序,列入村《选举办法》,真正使当选的村级班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精干高效。、以权力资源阳光运行为核心,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明确村级党组织对村民委员会实行政治领导、工作指导、思想引导的职能,村民委员会要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建立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两委”分工负责制、“两委”联席会议、民主评议“两委”干部等制度,形成“两委”班子协调一致、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

在村级行政工作的开展中,要严格实施“三务”公开机制,特别在村财务公开上,推行“一月一清的流水账”村财务收支账目公示机制。在决策村重大事务时,严格实施“四议两公开”制度,提高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避免了村干部在项目建设和支农资金中的违规行为。

3、以监督考核评估激励为准则,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目前农村在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过程中,一是推行上级对下级监督的常态机制,每月乡镇干部或住村指导员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监督,重点监督检查村集体资金管理使用、土地发包承包和项目建设等方面内容。凡涉及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农村土地发包、村集体债权债务、村内“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新型合作医疗、粮食直补、新农村建设以及国家其他惠农政策落实等情况,都应向村民公开,同时由村向乡镇领导或纪检书记汇报。二是加强对农村集体财

务的审计监督,对农村财务进行定期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向村民公布,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查处。三是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严肃党纪国法。对利用职权以权谋私、侵占集体和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现一起,就严肃查处一起,该给纪律处分的,就要给纪律处分;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并加大经济处罚力度,使农村基层干部牢固树立党纪国法防线,从而有效遏制农村违法违纪案件的势头,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

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在工作上积极支持村干部依法行使职权,大胆开展工作,做到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在经济上改善待遇:根据农民收入增长情况,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政治上重点关注:对表现特别优秀、作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适时将其放到更重要的工作岗位上或在参加乡镇公务员考试中给予加分的奖励等。在精神上表扬激励:对那些公正清廉、努力工作,为农村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村干部,充分肯定其成绩并给予大力表彰和宣传,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基层干部的良好风气。、以组织建构优化升级为目标,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在前面三个模块的实践基础上, 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权力阳光运行的意识, 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促进

基层组织建构的优化升级。在此基础上,编制农村基层组织权力资源阳光运行的工作手册,内容应该包括村务公开目录和流程;工程建设和集体资产、资源的管理细则;有村级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等配套操作细则和工程公开竞价、招投标和全程封闭管理的流程标准;项党务公开具体项目和操作流程,统一和规范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各项运行标准和流程,有力地保障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月报表制度,编制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检测表。

对村干部的工作流程和内容进行监控,达到预防的目的,提高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效性。同时在每个村建立一块村民留言板,对村民提出的问题,由村干部在留言板上进行答复,这对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规范权力阳光运行的同时,要在营造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社会氛围上下功夫,建立和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学习和教育机制,组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抓好理想信念和党的宗旨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尤其是政策法规和党纪条规教育,开展“学习党纪法规,争做新农村建设廉洁带头人”主题教育,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

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篇5

1、加强农村师资培训,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坚持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摆在突出位置,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教师培训经费要保证落实到位。建立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制定考核奖惩办法,促进自主学习。完善城乡教师帮扶交流长效机制,让农村教师在交流中学习,在帮扶中提高。定期让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到城区中小学学习先进教学经验、接受先进教学理念,使他们尽快成长为优秀教师;同时安排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支教,促进和带动农村骨干教师的成长。

2、进一步加强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农村师资结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人事部门应制定优惠政策,选调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合理调配区域内各小学校教师的配置,逐步使教师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等趋于合理化。对年龄较大且体力、精力、能力、学历都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老教师,可以采用内退、提前退休等方式逐步加以消化,腾出岗位,让优秀的年轻大学生进入教师队伍,促进教育内部的血液循环。

3、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切实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待遇。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环境,缩小各级各类学校的差距,使农村教师英雄有用武之地,使他们的价值也能得到最大的体现。针对农村的特殊情况,建立农村教师的特殊津贴制度,使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等于或高于同区域城市教师的平均水平,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激励和吸引人才积极到农村从教。

4、有效盘活现有资源。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针对农村学校特点,中心学校可集中创建几所寄宿制学校,从而有效的整合师资,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学校办学效益。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首先,校长要是一个教育管理的能手,有教师专业成长的长远目标,能打造好教师。能创造条件让教师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制定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培养骨干教师;抓好教师的“校内交流”和“校际交流”,“校内交流”就是要“活跃”校本研修,“校际交流”,就是学校间教师的交流,要能将骨干教师派出去交流,而不是为了本校的所谓“质量”,将“拖后腿”的教师交流出去,对“交流”的教师的一定的任务,用优惠我认为要想搞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应该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争取资金不断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

2、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多关心他们的困难,温暖他们的心。

3、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教学能力。

加强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篇6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农 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科学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推动者。许多事 实都证明,他们在解决农产品卖难,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科技 含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三明市梅列区实际,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一、实践与探索 梅列区地处三明市政治、经济中心,农村人口少,经济总量较小,辖5 个乡(镇)、街道,23 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 万人,占全区人口 11.7%;农村党员894 人,占全区党员总数31.17%。农村自然资源少,耕地2.4 万亩,林业用地43 万亩,水域面积1 万亩。近年来,梅列区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人事部、农业部《关于加速农村人 才资源开发,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 源的观念,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育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 索,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全区拥有各类农村实用人 才224 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1.12%。其中党员62 人,占农村实用人 才总数的 27.68%;有初级职称的 35 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 15.63%;有中级职称的6 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68%;种养殖 大户117 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52.23%;其它未评上职称但拥有 一定技能并能发挥一定作用的烟技员、卫生员、防疫员等共 66 人,2 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9.46%。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转变观念,创设服务农村实用人才良好环境 一是打破传统观念。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才的认定,一直是依照 1982 年提出的标准,即“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有以 上职称的人员”,大量有才之士因为学历和职称这两道“硬门槛”,被 摒弃在人才大军之外。“梅列区突破传统观念,根据“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范围包括农村实用人才包括在农村从事种植、养殖、加工、营销、运输、农机、建筑等行业有技术专长的人才以及农村经 纪人、农村致富带头人、民间技术服务业绩突出的人才等。二是完善激励措施。鼓励各类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民营科技 实体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科技、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在审批、办证和贷款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优惠和扶持;优先为农村实 用人才安排科技推广项目、无偿提供科技信息和技术支持;优先评聘 专业技术职务等等。为了解决农村部分农村实用人才的资金问题,从 2004 年起,区委组织部与三明市城区农村信用联社联合开展了培育 “农村信用党员户”活动,首批共有74 名党员参评,为部分农村生 产营销大户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创业发展提供免担保贷款服务,共已发 放小额贷款20 多万元。三是提供服务保障。近年来,我区各级各部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扎扎实实地为农村实用人才办好事、办实事。区农业、人事、科技等部门开通“服务热线”,为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免费提供 技术指导和服务。区人事局为农民评职称开设“绿色通道”,简化申 报手续,免收各种材料费等;各级农业服务部门在种子、技术和农用 物资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并在费用上给予优惠,积极为他们 发挥作用、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如 2006 年陈大镇为了 3 扶持烟农学科技、用科技,解决资金和燃煤等实际问题,共兑现烟农 补贴资金7.39 万元,并准备了烤烟用煤200 多吨,对全镇各烟农烤房 进行自控化烘烤技术改造,全镇740 亩烟叶喜获丰收。

(二)拓宽渠道,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

1、加强科普培训。以青年农民为主要对象,以农村富余劳动力 转移培训为重点,全方位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一是“农函大”培 训。从1991 到2006 年共15 届“农函大”教育中,梅列区参加人数逐 年上升,至今已有967 人参加,其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105 人,占 15%,妇女192 人。各乡镇、村依托村党校、文技校,每年举办实用 技术培训班达3-5 期,全区每年参加人数在近5000 人次。二是专题 讲座。发挥城郊乡镇、村的地理位臵优势,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市农业、科技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和科研院所专家到乡镇、村开设 讲座。如今年陈大镇碧溪村、渔溪村多次邀请了三明市拔尖人才、果 树界权威程建炎研究员为他们上“果树栽培与病虫防治”实用技术课,共吸引了160 多位村民听讲座。

2、开展实践指导。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科技培训方式,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结合到各村农业基地进

行实践 指导,通过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农户的科学种养水平。如渔溪村党支部在推广“成龄柑桔高产优质栽培综合改造”新技术中,多次请来农业专家到现场指导,手把手地教果农如何进行果树矮化 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3 年全村柑桔产量比上年增产10 万公斤,增收12 万元,仅柑桔一项人均增收170 元。同时,区农业局在梅列 市场和列西市场的农资供应点设立2 个农业咨询服务窗口,每周三、周日派出技术专家开展就诊服务,现场解答疑难问题;实行技术干部 与农户结对子方式,开展科技示范服务,有效地提高农户的种养水平。4

3、组织观摩学习。各乡镇结合各村经济条件和种养实际,积极 组织农村实用人才观摩学习。如为了推广成龄柑桔矮化开心修剪新技 术,区农业部门在试点村召开了果树新技术应用经验交流会,参会的 农技员和果农达 50 余人。通过现场观摩、代表经验介绍,使果农对 成龄柑桔矮化开心修剪技术有了较好的认识。徐碧乡的洋山村、后洋 村、廖源村组织果农到陈大镇渔溪等村参观学习柑桔综合管理技术,到长溪村学习沼气综合利用。洋溪乡的新街村、连茂村、岩兜村、饱 饭坑村及陈大镇的渔溪村、台溪村等村组织到三元、永安、沙县等区 参观学习柑橘、桃树的栽培技术,促进果农科学种果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已种植天草、金柚、塔罗科血橙新系、大浦等品种 5000 亩,完 成果园综合改造3000 亩。

4、推广电化教育。为了适应电教和网络教育发展的要求,区委 组织部拓宽了党员电化教育的外延,配臵了一套电教片摄录编设备,积极开展“党员电教服务三农”的实践活动,在党员电教VCD 片库 专门建立了“农村实用技术片库”,下发了“农村实用技术VCD目录”,对农户需要的内容随时刻制,共有156 位农户征订了各类实用技术电 教片。区农业局在因特网上建立了“梅列农业网”,及时提供农业政 策法规、病虫害通报、市场行情和符合本地实际的新技术信息等,设 立了咨询信箱和联系电话,方便了农户的学习与查询。

(三)激活载体,注重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作用 一是树典型,发挥辐射作用。近年来,梅列区结合开展了创评农 村党员经营示范户活动,加大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力度,也涌现出了 一批敢为人先、经营有方的先进典型。在全区5 个乡镇(街道)共树 立了 47 户种殖、养殖、加工、流通等经营类型的经营示范户典型。区委对其中表现突出的 10 户农村党员经营示范大户进行了表彰和奖 5 励,并通过会议、信息、报纸、网页等载体,宣传先进事迹和经验,树立了一批看得见、学得到的先进典型。二是建基地,发挥示范作用。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农村实 用人才领衔创业或开展科技承包,先后同华南农大、福建农大等高校 合作,引进、推广了38 个新优特农作物品种,在洋溪乡、陈大镇建设了 一批生态果园、珍稀食用菌、无公害蔬菜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全区共 有7 个农产品先后获得无公害标志使用权,3 个重点项目被列为省级 农业产业化项目。2004 年,区农业局与市龙头企业青松食品有限公司 签订了160 亩的超甜玉米订单合同,在陈大镇长溪村建立30 亩示范 片,有 19 户技术能力较强的农民示范种植,他们在催芽育苗、大田 种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方面等克服了新品种种植的不少困难,示范片玉米长势好,平均亩产达817.53 公斤,最高亩产达1107.4 公斤,平均亩纯收入625 元,最高亩纯收入927.4 元,打消了其它农户的顾 虑,充分发挥了农村实用人才的示范效应。三是办协会,发挥指导作用。以开展“支部+协会”和“村会协 作”活动为载体,推动农村能人牵头兴办种植、养殖、营销等各类专 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区正式签订村会协作 对子7 对,场会协作有1 个,共有48 名有农业技术职称的农户参与 了协作活动,协作内容上涵盖了农作物栽培、果树种植、林木丰产、农产品加工等。如陈大镇渔溪村党员温永金带头建立柑桔协会,并积 极带动和指导果农推广柑桔矮化修剪技术,目前陈大镇已有近3000 亩的柑桔进行矮化修剪,渔溪村 20 万斤芦柑成功打入新加坡市场,并获得客商的好评,销往外省的柑桔数量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到了 85%,成功通过了无公害果品质量认证,几年来该村仅柑桔一项增收 达40 多万元。6 四是结对子,发挥帮扶作用。通过大力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双带 双创”、妇女“双学双比”、培育农村青年“四个带头人”等专题活动,组织实用人才开展结对帮扶。全区共有600 名农村种养大户或党员参 加该项活动,有103 户的贫困户得到帮带。如新街村村民罗自细,因 田少人多,家庭生活困难,在种菜能手陈家勋的信息、资金帮助下,到市区经营蔬菜,现年收入达2 万元,并盖起了新房。

二、问题与不足 几年来,梅列区在加快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 的措施,初步培养出一批“土生土长”的科技人才,为乡村经济建设 和区域经济科技含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新时期农村 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各地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比较普遍和集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人才的氛围不够浓厚。在社会上已对“人才”形成普遍 共识的今天,对“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管理机关把 其纳入“人才”范围却难以落实具体的管理措施,农村实用人才的待 遇不够落实;社会舆论把人才与高学历、高科技等相联系,把农村实 用人才与“泥腿子”、“田秀才”相挂钩,承认有一定实用技能,但未 形成“实用人才”的认同。二是管理人才的模式不够微观。实用人才分布面广,加上普通农 民多,一家一户分散型作业,给人才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虽然在管 理上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诸如“网络、分类、动态”管理等形式,但也只是停留在宏观上的引导,提要求多,服务相对少,难以形成具 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的归宿感、成就感 不够强。三是培育人才的机制不够完善。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实用人才 7 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十年、几十年 的实践积累,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不高,大多数为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虽然在实用人才的培育上我们开 展了一些工作,但就整体情况看,由于人员分散,技术种类繁多,实 用人才从事专业杂乱,培训专业的设臵难以适应实用人才培训的需 要,致使对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举步维艰,只能停留在对种植、养殖 等带有共性专业的培训上,而对企业经营、农村经纪人、信息技术等 方面培训力度仍不够大。四是发挥人才的作用不够充分。受“卖田、卖地,不卖手艺”、“教大徒弟打师傅”等老思想的影响,在思想上存在小农经济的想法,影响着实用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部分实用人才在参加“帮扶致富” 结对等活动中不积极、不主动,处于被动接受的位臵,而在帮扶中也 只是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还只是占少部分,以致人才的潜力挖掘不足,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三、建议与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是新农村建设 的中坚力量。当前,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农村实用人才队 伍,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是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 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关键,也是逐步破解农村“人才危机”的有 效途径。当前,我们认为重点要从“四项机制”入手:

1、完善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关 键在管理。要成立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县(市、区)、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形成县(市、区)委组织部门牵头,人 事、农业、科协、教育等部门各司其职,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具 体抓落实的管理模式,形成工作合力。同时,要加强制度管理,由市 8 统一出台农村实用人才选拔的规定,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和完善建档 造册、走访联系、交心座谈、领导挂点等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上制度化轨道。

2、完善培育机制,提高人才素质。实用人才土生土长,受各种 客观因素的制约,知识水平、技术水准、业务素质等都存在一定的差 距和不足,影响着实用人才的持续发展。因此,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以 提高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为主的服务上,将实用人才的培育纳入农村党 员干部整体培训规划之中,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一方面,要充分发 挥乡(镇)党校、村文技校、电教网络等阵地作用,每年定期组织实 用人才集中培训,进行政策、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提高素养; 另一方面,要立足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实用人才 走出家门与外界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并根据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实 用人才专业技术发展的实际,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 家上门服务,进行巡回辅导,适时传播新技术、新知识。

3、完善扶助机制,创设良好环境。一是政策上支持。对科技含 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研生产项目实施者,采取倾斜政策,重点扶持,为实用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二是技术上支持。充分发挥农业专 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通过开展专家与实用人才结对活动,既及 时帮助实用人才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又为专家、科技人 才提供实践场所,实现优势互补。三是资金上支持。对进行特色农业 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争取城信社等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农

业小额贷款向实用人才倾斜,给予资金扶持。同时,建议设立实 用人才发展基金、成立实用人才互助会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进 行互帮互助,逐步形成规模。9

加强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篇7

针对此种状况,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为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制办联合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中央财政予以特殊支持,主要在西部“两基”攻坚县农村学校相对集中设立教师岗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任教,缓解这些地方教师紧缺的矛盾,并引导地方政府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主要面向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负责招聘工作,遵循“公开、公平、自愿、择优”的原则,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合同管理。特岗教师聘期三年。聘任期间,工资与当地正式教师同等待遇;同时,享受中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三支一扶”计划等文件规定的相关优惠政策。服务期结束后,鼓励继续从教,自愿留任的,当地负责落实工作岗位;也可重新择业,并对其提供方便和帮助。

自启动实施以来,“特岗计划”整体工作进展顺利,共为西部地区招聘特岗教师5.9万多人,覆盖了490多个县、6400多所农村学校。该计划吸引了大量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教,为农村学校补充了一批高素质青年教师,部分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紧缺的矛盾,增添了农村学校的活力,改变了农村学校的面貌。

计划的实施在西部地区产生了强烈反响,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普遍认为“特岗计划”对“两基”攻坚来说是一场“及时雨”,是一项具有治本意义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西部地区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实践证明,“特岗计划”是当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创新和行之有效的重大举措。

2009年,根据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精神,教育部等四部门决定继续推进实施“特岗计划”, 并扩大实施规模和范围,实施范围由西部地区扩大到中部省份,由“两基”攻坚县扩大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四部门已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抓紧做好启动实施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聯网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特岗计划”的方针政策和成效,将特岗教师招聘工作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结合起来,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报名应聘,切实将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实施工作。同时,要求各地借鉴国家“特岗计划”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统筹协调,今后要全部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录用中小学教师,并且当城镇学校需补充教师时,则要优先聘用服务期满的特岗教师。

加强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篇8

————我为队伍建设献良策

宝应县柳堡镇中心小学

胥福年

解启兵

近年来,农村学校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积极探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举措,保障了教育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效果,教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教师队伍建设仍然任重道远。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教师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从总体上看,农村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基本达标,但其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二是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如我镇地处偏远,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学校普遍缺少英语、科学和音体美等专业的教师;三是教师教研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形成,教研氛围不浓;四是教师进行校内外培训的力度不够大,校际交流较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办学质量。

目前最重要的是把教师作为推进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应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工作督查制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师德问题报告和舆论监督机制。应结合具体实际,通过政治业务学习,开展各种活动,如撰写个人成长故事、书写师德故事、学习先进教师典型、联系实际书写学习心得体会等形式,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

二、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建立教师激励机制。

学校管理者应根据教师的特点,合理的运用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以满足教师的不同需要。做到教师个人的激励与教师群体激励相结合,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建立合理、适宜的内部竞争体制。学校对教师的激励要采取公平的原则。如实施教师奖励绩效工资、教师竞争上岗、教师岗位设置、各种不同形式、类别的表彰(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安全管理、常规教学先进个人、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表彰类型基本涵盖学校的各个方面,让每位教师都有可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佼佼者。这样既可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又能将自己的长处发挥的淋漓尽致,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服务。

三、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合理安排教师岗位。

人无完人,教师更是如此。首先,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就应该根据教师的特长和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岗位。如喜欢书法的教师,可安排为写字教学;教师喜欢绘画,就应该安排美术等;年长的教师,就应落实直观、脑力劳动不大的工作;对于年轻人,则安排具有开拓性、创造性、较复杂的工作,要求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去努力钻研,提高自身的能力。

四、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应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以点带面,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带动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制定骨干教师队伍培训的长期和短期规划,加大培养力度,并建立骨干教师业务学习档案,实行登记制度,跟踪考核、动态管理,并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教改实践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经费补助。同时,加强对骨干教师的选拔、培训和考核,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要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篇9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教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热点话题之一.高职院校如何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本文根据“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与标准,论述作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并进一步论述了如何从加强教师培训、引进社会人才、“产学研”相结合角度来加强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建设.

作 者:季翔  作者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刊 名:合作经济与科技 英文刊名:CO-OERATIVECONOMY & SCIENCE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52 关键词:高职教育   “双师型”教师  

加强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篇10

一、创新师德师风管理制度

1.指导性制度

所谓的指导性制度,主要是指那些对师德师风建设具有指导性的制度。例如,可以制定《教师一日常规》、《教师文明用语规范》、《教师科研工作道德规范》、《教师教学工作道德规范》以及《师德师风建设实施细则》等指导性制度。运用这些指导性制度让教师明确自身应该怎样履行师德义务,对于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2.约束性制度

师德师风建设离不开约束性制度的制定。比如,可以制定《师德十不准》、《教师师德规范》以及《师德倡议书》等制度,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严格的要求,让教师在一定的制度约束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规范自己的言行。事实上,约束性制度的建立就是用无情的制度规范有情的教育,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向一个合格教师的方向不断进步和发展。

3.激励性制度

为了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们还应该适当地制定一些激励性制度。比如,设立师德奖、园丁奖,给予那些优秀的、师德师风表现良好的教师以鼓励。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农村教师群体中产生一种榜样的激励作用,引导更多的农村教师向良好师德师风的方向发展。

二、完善师德建设导向机制

1.考核机制

农村乡镇或县教育局应该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对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并把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作为重点考查因素。对于在考核当中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应该对其进行教育和劝诫,如果屡教不改必须要对其进行严肃处理。对于那些存在严重失德行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教师,应该考虑取消其教师资格证并解聘。

2.监督机制

对于教师的师德师风问题,我们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例如,学校可以组织退休教师对在职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进行严密监督,在监督中一经发现问题,必须要采取积极的手段进行处理或者上报。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学校设立《师德信箱》,鼓励学生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进行举报和评价,教师的不良师德师风表现如果一经查证,就应该对其进行严肃的处理。

3.激励机制

这里所说的激励机制具体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个方面。对于多年来在师德师风方面表现良好的教师,学校或者相关的教育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例如,可以设立师德奖励基金,给予师德师风表现良好的教师一定的现金奖励。对于那些长期奋斗在一线艰苦乡镇的农村教师,可以适当的在绩效工资的分配上倾斜,给予那些师德师风表现良好的教师以比例上的倾斜等,激励农村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师德师风。

4.培养机制

笔者认为,学校和乡镇、县教育局可以对农村学校所有教师的师德师风情况建立档案,然后根据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定期选取其中的一部分参与师德师风培训。比如,每学期可以组织一次师德师风学习等,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师德师风培训。这样的培养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教师的师德师风,为农村教育打造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

三、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

除了做好上述两点之外,笔者认为还要加强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领导工作。第一,乡镇、县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积极对农村学校的师德师风工作狠抓落实,将师德建设作为考核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第二,学校要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对于教师的师德师风,笔者建议校长要亲自抓,给一线教师更多的威慑作用,引导他们不能随意践踏师德师风的底线。第三,利用媒体的作用对师德师风进行宣传和教育。

总而言之,师德师风建设已经成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各方应该采取制定科学的制度、合理的导向机制等措施,不断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争取为我们的农村教育打造出一个一流的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的建设道路还很远,还需要我们不断上下求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师德师风建设必定会踏上一个新的台阶,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加强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篇11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惠及农村干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事关广大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可以让广大村民共享文明建设成果,提高生活质量。曹子里乡毗邻城区,辖33个行政村,2.1万人口,区域面积56平方公里。近年来全乡围绕“村容整洁”这一目标,以环境保洁长效化、卫生宣教经常化、督查考核规范化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提高了农村文明程度,有效改善了生态和人居环境,努力营造清洁卫生、环境优美、文明向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几年的实践证明,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重大意义。实施。

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作为农村干部都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上高度统一,要有为村里乡亲干几件漂亮事的责任意识,要有为儿女办婚事的劲头,才能真正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效果。

2、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导是政府,主体是农民。实践证明群众发动的越充分,卫生整治的效果就越明显;群众工作越深入,卫生整治的工作推进就越顺利。因此,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同时大力宣传农村环保科普知识,加强环保法制教育,使环保教育成为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在这方面,曹子里乡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利用广播经常放、宣传栏立到村、永久性标语贴到家、文明卫生到课堂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改进生活习惯和方式,在全乡形成了“维护环境人人有责,良好环境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

3、城乡联动,齐抓共管,共同探索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

农村环境整治需要全党重视、全民参战、全部上阵,特别是卫生、建设、工商、农业、畜牧、教育等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切实履行工作职能,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抓好农村环境整治赋于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当然短期内不可能依靠农民自身力量,建立健全村容整治管理的长效机制,还要通过长期稳定的政府投入来帮扶,在此基础上,才能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群众投资投劳。鉴于此,曹子里乡政府加大了对村街环境整治的扶持力度,投资50万元购置了一部“扫地王”清洁车,组建了20余人的专业保洁队伍,将镇区及产业功能区的保洁工作全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每年拿出80万元长效机制补贴款用于村庄环境建设,提高保洁员待遇。同时通过制订村规民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全乡的村容干净整洁,村貌焕然一新,做到了农忙农闲一个样,领导来与不来一个样,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取得良好效果。

4、强化监督,严格考核,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果。

加强农村艺术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篇12

民革房山支部

各位委员、各位领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结合新房山、新功能、新定位和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民革房山支部针对我区存在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活动经费严重短缺、农民文化生活贫乏、文化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问题进行了调研,得到了一些启示。我们认为,房山作为农业大区,在“十一五”期间,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安全与发展,还关系到全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提升全民整体素质等各项事业的协调与持续发展。高度重视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我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应引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

一、充分认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全区上下对农村文化建设与推动我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和重要性认识不高,重视不够,认为“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把文化工作摆到应有的位臵上,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时不要”的现象。还没有真正形成大力弘扬房山文化,打造文化名区的良好氛围。

建议:各级党、政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既关系到每个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也关系到人们心灵的沟通与理解;既关系到历史的继承,也关系到未来的创造;既关系到民族精神的凝聚,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既关系到综合实力的增强,也关系到地区的稳定与安全。重视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在振奋房山精神、构建和谐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设施的资金投入

我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群众的实际需求。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全区人均文化设施的占有面积不足0.8平方米,按照即将制定实施的《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与验收标准》来衡量,处于初、中级水平,而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地区人均文化设施面积在2.0平米左右,甚至更高。我们与文化建设先进地区的差距还很大。部分乡镇还没有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列入区域建设总体规划。由于经费紧张,缺少必要的执法设备和专项整治资金,监督力度不够,检查落实不到位,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速度缓慢。

建议:一是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纳入财政支出预算,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文艺团队建设、文艺创作、图书馆(室)建设等提供必要的、合理的资金保证;二是将民间文化保护、民间技艺特殊人才后备队伍的培养,特别是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的挖掘、抢救、整理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出台相应的政策,形成扶持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四是政府部门要创新思维,“以文养文”,增强“造血功能”。发挥社会资本作用,积

极争取资金、项目,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五是建立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保证资金到位及合理使用。

三、建立农村文化工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由于缺少农村文化工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影响了文化工作干部和群众文化骨干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农村文化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由于缺乏对农村群众文化组织的有效管理和引导,致使舆论宣传、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经调查问卷显示,目前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还不高,有超过20%的群众认为“文体活动组织少”。群众对文化生活觉得满意的仅占16.81%。

建议:大力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制度,并作为单位考核、干部晋升的指标;建立农村文化工作和文化干部及热心文化创作群众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把有组织和自发的群众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文化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他们贴进实际、贴近生活、贴进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精心组织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

四、加强和稳定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文化队伍建设已成为我区文化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区人事局、编办下达的文体中心编制指标被有些乡镇挪用,致使部分乡镇文体中心编制得不到落实,基层反映比较强烈。由于群众文化专业干部的短缺,使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受到制约。此外,现有的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因编制所限,急需的专业人才

难以引进,导致不能有效地组织和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建议:结合新农村发展需要,一是加大优秀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壮大文化干部队伍。二是加强乡镇文化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文体中心人员编制。三是对现有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和考核制度,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强化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全员整体素质。四是实行聘任和流动管理制,区、镇(乡)文化干部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岗。

上一篇:为努力喝彩六年级优秀作文下一篇:文明守纪主题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