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胡老师的课有感(共4篇)
听胡老师的课有感 篇1
丰盛热烈
自带光芒
——听胡红梅老师的课及报告会有感
6月12日上午,胡红梅老师带领着二(2)班的同学开展了一场《绘本·童谣奇遇记》。通过对绘本《幸运的内德》的童谣改编,胡老师用多种朗读方式,调动了在场的学生和听课老师热情,其中听课老师和学生一起读童谣,一起学习,极大吸引了学生并巧妙训练了学生评价的能力(她让学生给老师大胆打分,并评一评老师们读得怎们样),可谓一举多得。她巧妙地把绘本与童谣结合一起,让绘本课堂不单单是故事的讲授,而是让学生快乐地读童谣,创编童谣,进而提升到一种写作技能的学习,最后师生作品的展示,使会场内响起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这节课,让在场的所有老师都大开眼界:原来绘本教学也能上得这么有意思。
紧随着名师的步伐,我们聆听了胡老师的报告——《儿童阅读课程实践分享会》。胡老师编写了四套校本教材,举办了“阅读分享活动”,“百师讲坛”栏目,“教师读书分享会”。创办“班级博客”,师生一起写了1500篇博文。为了让阅读更加系统,经过多年的探索,她推出了借书卡和阅读存折,完善了借阅机制和记录模式,为孩子绘制了一份阅读地图和精神发育史。在她的文学课程里,孩子们玩童谣、读童诗、诵读民国的老课本。家长们也受到感染,和她们一起吟诵、一起读诗、让平凡的日子闪烁着文学的光泽。胡老师有着普济天下的情怀。胡老师是两个工作室的主持人,不仅带着区内老师开展教研活动,而且还带动外区、外省市的老师们一起做儿童阅读,通过线上线下的培训以及丰富多彩的阅读形式,推动更多的家庭阅读。在儿童阅读推广这条路上,胡老师付出着自己,向我们诠释了“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证明了“一心一意是最温柔的力量。”她,美丽、温柔、聪慧、坚强;她,宁静的绽放;她,丰盛热烈
自带光芒。
此次培训活动充分地发挥了名师的引领作用,对老师的专业素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
听胡老师的课有感 篇2
第二次走近于老师, 是在我校十周年校庆之际。那时, 领导邀请于老师来我校讲学, 我又多了一次向名师学习的机会, 近距离聆听了于老师的《林冲棒打洪教头》的课堂教学以及精彩的讲座, 感触很深, 受益颇多。
感受之一:于老师虽已七十高龄, 头发花白, 但仍躬耕于教坛, 而且打算“一直教到我不能教时才不教” (于老师作讲座时的话) 。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挚爱, 对语文课堂的眷恋, 使我感动, 令我敬佩!作为晚辈的我, 应向前辈学习, 热爱教育事业, 钻研教学业务, 潜心教学, 善待学生。
感受之二:于老师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可谓独具匠心, 他的点拨恰到好处, 他的朗读声情并茂, 他的激励鼓舞人心。他那富有表情的朗读深深激励着学生, 使学生能够融入文本, 去品读, 去体验, 去理解, 去感悟。在指导学生读书时, 我很少注重学生的表情朗读。学生虽然也能读通、读顺, 但面无表情。观摩了于老师的《给予树》和《林冲棒打洪教头》后, 我才感觉到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是多么的重要, 也领悟到了语文教学的境界:读中学, 读中感, 读中悟!
感受之三:于老师扎实的课堂教学、朴实的教学作风, 值得我好好学习。他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流程是:先简单导入, 一笔一画地板书课题, 强调个别字的写法;接着, 出示生字词, 让学生认读, 指导学生结合词语本意和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踉跄”的意思;再出示多音字, 指名读, 为理解课文扫除障碍;然后, 指导学生读书、思考;最后, 在检查和朗读指导中, 学生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这一教学流程实用且有效, 虽看似简单, 信手拈来, 但独具匠心, 充满个性。于老师用最朴素、最简洁的手段, 紧扣一个“让”字展开教学, 使林冲的形象逐渐高大、丰满。在于老师的精心引导下, 学生诵读课文, 反复思考, 从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到了林冲的“四让”:礼让、忍让、谦让、宽让。
感受之四:课堂上, 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在这方面, 于老师的做法别出心裁。他通过“让学生把答案写在手心或想好了贴着老师的耳朵说”等方法,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于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 都要让学生认真思考、深思熟虑后再回答。这样的课堂教学, 真正让学生学会了思考。回想我的课堂教学, 一个问题提出来, 就希望学生能立即举手回答, 要是没有学生回答, 就千方百计地提示, 有时干脆直接说出答案。这种方法不可取, 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在课堂上, 教师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和思考, 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读书、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听刘德武老师的课有感 篇3
孙莉洁
在周末,我有幸参加了一个有关数学教学的研讨会,聆听了多位名师的优秀示范课,其中,刘德武老师的《找规律》一课,更是以巧妙地教学设计,严谨而风趣的教学语言,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节数学课下来,刘老师并没有让学生们去用笔写或画,而是采取了一种 “读”的方法,他的表情和动作都感染着学生,使学生越读越起劲,越读越有节奏,规律自然感悟出来了,学生学得非常有趣。在“找规律”这节课中,从找规律、用规律、爱规律三个环节引导一年级的小朋友经历了层层递进地数学思维的穿越,孩子们非常有兴趣地参与到了这一次次的思考中。在刘老师的这节课上孩子爱说爱动的的天性得以自然的表露,让孩子从心理上觉得课堂没有那么神圣,完全可以在又说又笑中学到该学的知识,课堂真正成为学习学习的乐园。老师教的简单,学生学的轻松。
在听课过程中,我不时地思考,为什么学生那么会说?为什么名师的课堂上孩子们觉得数学那么有趣呢?我也一直在追问自己:以前教一年级《找规律》时为什么就没想到让学生“读”呢?让学生“读”出规律不是更直观、清楚、明白?也许,我们更应该努力钻研教材的把握与学生的学情,在于倾听更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及表达。
另外,刘老师注重学生对规律的语言描述,以什么为一组,重复出现,抓住了规律的本质,使这节课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讲得通彻易
懂,同时又非常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深入浅出,整节课的整个流程设计看似简单却环环相扣,尤其是课件的运用恰到好处,由简单“红球篮球”挖陷阱到“红球篮球篮球红球红球篮球篮球红球”重新认识异同,由有规律的内容到无规律的内容,用有规律来衬托无规律,发现“一组、重复出现”,从“红球、黄球、红球、红球、黄球、红球、红球、黄球、红球”这么难以辨认的复杂规律,到像“红旗、绿旗、红旗、绿旗、绿旗、红旗、绿旗、红旗、绿旗、绿旗、A、绿旗、红旗、绿旗、B、红旗、绿旗、C”以及“1()2814()8142()”这些思维性非常强的问题。每个环节紧密相扣,层层推进;充分尊重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于是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活动环节,看似紧密却又活动充分。
练习设计精彩,环环相扣,单题拓展为多题,横纵连贯,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开发。但也有一个不成熟的思考:如何有效的把握“找规律”与“数感”的联系,后进生的关注与实际教学中对后进生的辅导怎样有效开展。刘老师的课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中教者出现狮子、大象、狮子、大象这样的图片然后问学生:“这一组里有什么?”接着出现蛋糕、汉堡、冰激凌这样反复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一组有什么,有什么办法让人家知道他们是一组的?等等,就这样让学生自己通过
动口、动脑去解决,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刘老师就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关于听胡金菊老师的心得体会 篇4
陈
莲
我有幸在2013年12与18日听到了胡金菊老师上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胡老师执教的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第十七课。听时感触颇深,动情处不禁潸然泪下。听后细细品味,更是受益无穷。
课文的大致内容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4位小朋友。
亮点一:抓住文眼,聚焦形象,“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篇文章中,坚定的父亲和勇敢的儿子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可是,高年级的文章这么长,时间又有限制,执教者抓住“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整体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就是“父亲爱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这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把这两个点拿出来,以点带面,在这两个点上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亮点二:情感震撼,读中体验,“情到深处无怨尤”。
要想使学生动情,教师自己首先得动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作为“引语”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使充满主观意识的课堂教学活动得到发挥。在提炼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并进行朗读训练时,执教者巧妙地运用搭桥性的语言,在层层推进中强化感受,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
先指导学生从时间上读出父亲的劳累;再接着从父亲的形象上读出他沉甸甸的爱和肉体的痛苦;继而在体验父亲心理活动中读出他内心的孤独与苦闷;最后探究父亲的精神支柱,读出伟大形象。学生在立体推进的朗读过程中,与主人公共同体验,共同感受,他们的心灵受到熏陶,从而实现文本的教学目的,感受文本的强烈震撼。
【听胡老师的课有感】推荐阅读:
听主维山老师的课有感05-10
听潘小明老师的课有感06-01
听华应龙老师的课有感09-27
听吉老师讲座有感06-06
读吉春亚老师有感06-29
观董老师的教学有感07-05
听杨春林老师报告有感05-15
听吴非老师报告有感05-16
听田丽霞老师讲课有感05-20
有感于老师请差生吃饭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