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育叙事故事

2024-10-08

高中地理教育叙事故事(精选7篇)

高中地理教育叙事故事 篇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育叙事

石台中学

雷涛

经过了多轮的高中地理教学后,我也就积累了一些新课改教学的经验,所以在开始新一轮的高一教学工作时,就明显感觉顺手很多,课上与学生的交流也比以前多了很多,更加注意到时刻去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对自己教学的反思也越来越多,通过撰写教学叙事和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发现不足,使教学过程不断的改善。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候我就去听上同一内容的别的老师的课,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发现不足,也能够写出比较全面的教学叙事。比如我在讲授《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这一节的时候,就通过上公开课的形式,并进行了教育叙事的撰写。

这一节的教学难点是热力环流的原理。所以在讲述热力环流之前,我先了解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烧开水”现象的观察认识程度,从而引出热力环流的概念。但在学生的回答中,我发现学生在语言表达的准确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一些知识心里明白大概意思,但是表达出来的并不完全正确,我想这应该也是导致学生考试失分的一个主要原因,于是我对学生回答的话进行了纠正,同时学生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准确。在课堂上进行热力环流讲述时,在给了学生气压,高压,低压的基本概念后,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课本上的热力环流图进行分析,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的通过我的点拨得到解决,以使自主学习能够顺利进行,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独立分析理解比我预想的要困难,大部分学生对于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状况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理解的不是很透,导致对知识分析的思路不够清晰,通过深入各个小组的指导和小组代表的回答,我准确的找到了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理解时存在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对高低压的形成有些模糊,于是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其实回想一下虽然当时这种讨论式的教学过程比以往的传统教授要多用几分钟的时间,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明显要比以前更透彻,也更容易掌握,也免去了今后再进行重复教学,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往我们可能经常会受到时间的限制,而不敢将问题交给学生自主分析,其实在有基本的背景 知识和教师的深入指导之后,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而且会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信心。

另外,通过深入学生内部,我还发现班里有一个有明显学文倾向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存在一个问题,她在听课的时候总想把老师说的话全都记下来,这样导致她学习习惯非常机她械,而且经常会出现自己记的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既影响课上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又不利于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始终认为自己不会学习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很努力,但成绩总是不太理想,原因就是学习方式过于机械,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没有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势必出现对知识运用不灵活的现象。通过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名同学可以与同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可以使她有一个参与讨论分析问题的环境,逐渐的养成独立分析能力。

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我对热力环流进行讲解的时候就顺利了很多,学生的思路也比较清晰,能够及时的将自己的错误之处进行纠正,最后,在进行热力环流实例分析的时候,如海陆风、城市风和山谷风时,还有后面的课堂练习,基本上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整个过程非常顺利,说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比较灵活。

通过对这节课教学叙事的撰写,我觉得收获很大,课上积极创设情境,组织体验活动,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合作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使教师自身不断地从中获得灵感,我想,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精髓也即是如此吧。对于新课程课堂模式的探索还要不断的深入,逐渐的形成多种课堂模式以适应教材内容的多样性和学生的多方面需求。

高中地理教育叙事故事 篇2

为了不影响教学, 我只是简单地让他们安静下来, 准备上课, 一堂碳族元素的新课, 大家都听得很认真, 几道习题, 大家也掌握得不错。但看到刚才那几个同学, 虽然在听课, 但时不时地瞄一眼桌上的矿泉水瓶子里的液体, 有时还用手摇一摇, 眼睛里闪着光, 似乎更感兴趣。我抽了一个刚讲过的问题, 向其中一个同学问道:“阳明, 你来回答一下我写在黑板上面的问题。”他放下手中的瓶子, 站起来。支支吾吾想了半天, 最后还是在后面一位同学的提醒下回答了出来。我看着他的眼睛, 表情严肃的提醒道:“上课要集中注意力!坐下。”看他如释重负的坐下来, 长舒了一口气。我便把注意力又转回到教学上来。

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进入了尾声, 我留了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消化这节课的知识内容, 然后在教室里转了一圈, 当我从阳明旁边经过时, 他抬起头不好意思地看了我一眼, 又看了一眼矿泉水瓶子, 然后埋头消化这节课的知识。这时我才近距离注意到他看的这瓶液体, 液体是红色, 上面还有一层油状的东西。一时我对里面的液体也产生了好奇, 便不动声色地叫他们几个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顺便带上他们有颜色的“饮料”。

下课后, 四个学生就跟着我来到我的办公室, 我对他们说:“把你们手上的东西放到我桌上。”然后就看到他们从背后拿出三个矿泉水瓶子, 我问道:“这里面装的是什么?”他们怯怯地看着我, 回答道:“这是我们中午配的, 用的是中性笔和圆珠笔的笔芯配的。”我点点头, 拿起来对着灯光看了看, 一瓶是刚才看到的红色, 一瓶黑色透明的, 还有一瓶蓝色的, 上面都有层油状的东西, 产生明显的分层。摇一摇, 还会产生气泡浮在上面。他们几个看我对他们的“杰作”很感兴趣, 便凑上来笑嘻嘻地问道:“老师, 中性笔的笔芯里有什么化学成分啊?”我一听, 这几个小子居然考起我来了。说实话, 我对这个知识了解得也不多。正想说几句话敷衍过去, 以免在学生面前丢面子。但马上想到, 如果这样做, 只会让学生觉得我很虚伪, 不够诚实, 那以后还怎么教育学生呢。于是我很诚实地告诉他们:“我只知道黑色的主要成分是碳素, 就是刚才我们讲的碳族元素里面的一种。至于其他的, 不是很清楚。”这几个学生听我这么一说, 脸上浮现出又是惊喜, 又是失望。惊喜的是他们的东西能难倒老师, 失望的是还是没有搞清楚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

我突然意识到, 这不正是一个契机, 能锻炼这些学生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且也能培养他们合作、自律、自信的良好个性吗?

于是, 我对他们几个说道, “既然你们做得这些东西, 我们都不了解。而且看你们的样子对它很感兴趣, 那不如我提议, 大家利用课后时间分别去查阅相关资料, 然后汇总起来, 看能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这件事就由阳明负责。”学生听到我这么说, 个个兴奋异常。其实, 这个调查能不能有确切结果不是最重要的, 我更看重的是培养他们分析、探索能力以及合作、自信品质的过程。

一个星期过去了。这四位学生分别提交了一份他们调查后的结果, 从结果来看, 让我大吃一惊。我以为他们只会去调查它的成分问题, 但他们却有明确的分工, 一位同学调查的是圆珠笔、中性笔的历史, 一位同学是对现在市面上中性笔价格的调查, 而另外两位同学则主要针对中性笔的书写原理和成分进行了调查。我问他们:“你们怎么想到对它们的历史和价格感兴趣?”阳明回答道:“刚开始我们几个都是在查阅他的成分, 但查阅的资料越多, 得到的东西有很多都不是成分上面的问题。于是, 我们几个便做了分工, 左军对历史感兴趣, 就专门负责查阅相关历史, 我和范果令查阅书写原理和成分, 笔是我们现在使用最多的文具, 它的价格也是我们关注的, 所以由周均负责调查价格。”我对他们的调查很满意。也提出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你们调查的方向我非常赞同, 但还可以补充些与生活方面相关或同学们都感兴趣的问题, 成分方面的介绍做到条理清晰, 下去后做好修改工作, 然后请你们在教室里做相关报告, 让大家分享你们的成果。”大家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都露出羞涩的表情, 但眼神中却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在第二天的化学课上, 他们几个在讲台上把他们的调查结果从各个角度给同学们做了较为详细的汇报, 同学们听得极为入神, 而且, 从他们对一些大家都关注的问题的调查, 比如不小心在衣服上画上了笔印怎么洗掉?圆珠笔、中性笔、钢笔的性价比比较?中性笔、圆珠笔、钢笔的工作原理?用什么笔写字最快, 字迹保存得最久?等等问题, 将整个课堂推向一个个高潮。最后, 当他们结束时,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他们四个同学也因为这件事, 在同学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致使他们今后一个学期上课都是腰背挺直, 认认真真, 透出自信的眼神。

从这次活动中, 我庆幸自己没有一开始就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 要不然他们不但有可能不接受批评, 还可能会以执拗的态度予以反抗,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更甚还会对教师望而生畏, 敬而远之, 久而久之, 还会发展到厌恶老师, 厌恶学习, 导致自暴自弃, 消极无为, 效果简直不敢想象。因此, 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利用职权, 压制与摧毁学生个人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谈论过这个问题, 并用了一个十分精辟的比喻, 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 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 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 却又是十分脆弱的, 一不小心露珠滚落, 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稚嫩的心灵, 就如同露珠, 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加倍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因为爱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 是一种内心渴望, 教师只有真心付诸爱, 满足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 才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 唤醒学生的智慧及迷失的心智, 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而产生共鸣, 他们才会从内心深处对我产生亲近和依恋感。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对:“教育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质,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这次教育活动, 激励学生用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探索未知问题, 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分析问题, 同时也唤醒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学生能自主学习比教师教授十遍百遍的效果都要好, 其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发现教育契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最后, 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 人人都希望得到表扬, 学生也是如此。恰到好处的表扬往往能令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前面四位同学就是典型的例子, 经过这件事后, 他们比以前自律许多, 更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 也比以前更加自信。

我的教育叙事故事 篇3

一、多做实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学校以有的条件,尽量多做实验。在研究光的色散现象时,我利用三棱镜让学生观察白色光的色散现象。在讲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地震之后很多器材都没有到位,我就只好到玻璃店里找一些透明玻璃给学生尽量地做实验。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不觉得枯燥无味了。还有,在讲凸透镜的习题时,我利用实验室里的凸透镜让学生自己观察,并总结实验的结果。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及时沟通,联系感情

课下多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加深和他们的感情,及时了解他们对这一节物理课的看法,了解学生哪些地方出了问题,及时解决。有时候,我虽然在课堂上狠狠地批评了一些学生,但是上完课我还要找他谈心,这样被批评的学生就会很乐意地接受我的意见,从而使他们决心专心学习。由此可见,多和学生及时沟通和联系感情对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

三、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是和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我先用一片树叶遮住一只眼用手捂住另一只眼說我看不到大家了,在让学生尝试后告诉学生这叫“一叶障目、不见大家”。紧跟着问:“为什么小小的一片树叶能挡住大家这么多人呢?”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组织教学,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形象类比,适时引导,巧用导学策略

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省时、省力,也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较深刻的理解。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我们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仅凭课本中的定义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去理解,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造成概念不清,给物理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教师抓住学生类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举出形象、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就会达到理解物理概念的目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电压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这时我就用水压来类比电压,把电路中的元件和水路中的元件类比,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电压这个概念。

五、巧设实验、利用身边物品开发低成本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恰当地设计实验或演示实验,既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又能使他们懂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生对感性认识接受较快,印象深,记忆牢固,因此,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铭刻在心。如学习惯性概念后,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

在教学中,还可以做演示实验。如在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摆球实验演示;在讲解电磁感应时,可用演示实验来总结。通过演示实验来说明物理原理时,既直观,又有趣,还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六、引入物理学史

物理学的财富不仅仅在于公式、定律,更体现在其浸透着汗水、泪水甚至鲜血的发展历史。每个定律、定理的得出,都包含着物理学家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劳动,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如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居里夫人的天然放射性元素的研究等等,都浸透着科学家的无限艰辛的劳动。讲解时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我的地理教育教学叙事 篇4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自己动手绘图,不仅有助于学生将一幅幅地图变成“心图”,在头脑中形成此同时清晰的地图表象,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填图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想象能力,依照初中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我感受很深的是进行了几种描绘技能的培养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彩描训练。利用课本插图,让学生用彩色笔绘初所要掌握的地理要素,使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简明扼要、表现力强。例如:在学习“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时,让学生在“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用彩色笔描绘出“32摄氏度”、“0摄氏度”的等温线,突出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特点,以及秦岭一潍河这一南北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其次摹绘训练。依照课本插图或地图进行绘图。指导学生边描边熟悉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围、名称、特片等,通过多次勾绘,学生对区域的轮廓、海陆位置、海岸线状况就有了深刻记忆,使头脑中的地图形象更加准确,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例如:学习“中国政区”时,将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按方位分成七大块,然后教师逐一指图读名,让学生借助地图依次摹绘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轮廓,就性状特征作拟物形象比喻,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让学生勾出北回归线、长江、黄河、提醒学生注意: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哪些省区?长江、黄河各流经我国哪些省、自治区、直辖市?我国自北而南沿海地区有哪些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还可以让学生标初各省级行政单位的行政中心及其简称等。

再次绘简图训练。用简洁的线条快速地把复杂的地理事物绘成简图。它是以图像为只要形式,经过高度概括、浓缩,把知识化繁杂为精炼、抽象化为具体,以提出地理事物的现象或本质特征。这类图像,只取神似,不以细节,起到精讲多练、发展学生智力的作用。例如:在“中国地形”的教学中,先用简练的线条把中国轮廓画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在图中画出山脉符号,然后让学生轮流上讲台,在空白的地图上填出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名称。再让学生在图中找出规律,得出我国地型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现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最后再利用地图分析讨论地势对我国气候、大河流向及农业生产等的影响。

第四转绘训练。即将文学转化为图像。事实证明,图像信息比文字信息容易直接记忆与展现,所以在平时教学中,除了运用各种现成的图像外,还应结合教材创造性地将文字转化成图像进行教学,使“文”形象化、直观化。例如:在讲“长江”时,教师在黑板上用蓝色粉笔画出(粗线条)长江干流图后,就可以边讲边填他的发源地、注入的海、一次流经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等。总之,尽量使每一知识点的出现,都在图上落实,以图解文,图文融合。最后一幅精美、流畅、有形有意的图像就展现在学生面前,是学生获得美的体验,又使教学内容鲜明、精练,重点突出。

第五补绘训练。就是对课本原插图加注一定的符号、文字,以补充其不足,从而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何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图,在教两侧空白部分,右侧填上阳光直射、斜射情况和地面获得太阳热能多少的内容;左侧填上有、无极昼极夜的相关内容。这样把相关的地理知识加以分析、综合和迁移,重新组成新的图像,不但是繁杂的地理知识称为简单的直观图像,而且课唤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倒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我还布置一些绘图练习,是学生养成随手画图的习惯。譬如,让学生根据当地各月气温、降水量资料,自己动手绘出当地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当地的气候特征。

总之,通过以上方法的训练同学的试图、绘图能力明显得到提高,为了让学生动手绘图要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我通过经常的绘图练习,有意无意的地将一幅图像输入学生大脑中去。通过绘图技能的培养,深深的感到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素质,又有利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历史教育叙事故事 篇5

(一)那一天是七月二日,这是我代课第三天。备了一上午课,我走进了十三班教室。这是我为十三班代的第一节课。听办公室老师说,十三班是一个不错的班级,基本上不需要强调纪律。我知道,虽然如此,但现在是期末复习收尾阶段,而今天又是下午课,同学们大多处于疲劳期,很容易呼呼睡大觉的。如果学生们打不起精神听课,复习得再全面也没用。这节课该怎么上呢?

我想,可以给大家讲得生动一些。这样也许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正好,这节课复习的内容是中国近代史大纲,而我研究生正是读的中国近现代史,对于知识我比较有把握,而且,我可以给大家讲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

“上课”,我故意提高嗓音,“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的确,从同学们的“老师好”三个字中,我已经听到了他们的倦怠。但我毕竟是一个新面孔,大多数学生还是盯着我看,等着我说话。我并没有急于讲课,而是告诉大家已经下发的复习资料哪些是必须保存好的,哪些是重要的。这时,我看到几个同学已经半趴在书桌上了。

“好了,请趴下的同学做起来,时代在召唤你们”。一句话给大家都逗乐了。趴着的同学也重新坐了起来。正式复习开始了,我从鸦片战争讲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没有人趴下,我从第二次鸦片战争讲到太平天国起义,没有人趴下,我从太平天国起义讲到洋务运动,还是没有人趴下。而且,我发现同学们都瞪着眼睛在听。我知道是我讲的故事吸引了大家。我又从洋务运动讲到了甲午中日战争。

铃铃……,在不知不觉中下课的铃声响了起来。“下课”,“同学们再见”,“老师再见”。这一次,学生们的声音明显比上课时大许多。

“咱们班的课落了一节,如果大家愿意,我们第八节课补上好不好?”,“好”,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喊。第八节课我又给十三班补了一节课,同学们仍然是一直没一人趴下或睡觉。

走出十三班教室,我感觉特别轻松,我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也许是初为人师又得到学生认可的快乐,也许是为自己摸索出一种讲历史课的新形势而快乐。

在上班之前,我就觉得历史课应该讲得生动有趣。我一直认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历史这一学科正好具备这一特点。可上班后,我在实践中渐渐发现,上课并不是有趣就可以的,一节课下来,大家如果嘻嘻哈哈的过来了,像听故事一样,而知识点都随着笑声飘走了,那样,历史课是不成功的。但我深知,如果每节课都把知识点翻来覆去的强调,那样必然走向另一个极端。怎样才能把两者结合起来呢,怎样才能把历史课讲得既有趣又能让学生记住知识点呢?我一直在思索着。

有了,把两者结合起来。首先夯实知识点,但同时在知识点上下功夫。可以适当的讲一些与知识点息息相关的有趣故事,故事是最不容易忘记的,记住了故事也就记住了知识点,而且可以通过故事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问题又出现了,如果讲故事,教师讲的多了,学生讲的必然少了,这又不能充分发挥师生互动。怎么办?我试着想,可不可以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适当的提问,鼓励学生思考,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听故事。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讲一些故事。这样师生互动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事情是这样了,但讲故事也需要注意许多细节的,同样的故事,有的人能讲得听众捧腹大笑,有的人却适得其反。我想,必须学会设计包袱。听百家讲坛给我一些经验。必须适当的设计包袱,纪连海老师就是设计包袱的行家。只有设计包袱还不够,还要注意语音语调,什么时候大声,什么时候小声,什么时候激情澎湃,什么时候低首轻语,易中天老师是这方面的行家。我觉得还应该加上适当的手势语言,这样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我们甚至可以学习一些聋哑人手势语言。

这样,历史课才可以讲得生动,学生才会对历史感兴趣,才会愿意学习历史。我把自己的初步想法在十三班试验了一下,感觉还是不错的。最重要是吸引住了学生们的眼球。后面一周时间,我在不同的班级实验,总体上效果还是不错的,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新学期我会继续实践探索。

我一直认为,素质教育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历史教师在传播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恐怕是情感教育。素质教育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把历史课讲得有声有色,这就要求历史老师不仅应扮演演讲者的形象,还应扮演表演者。当然,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不仅历史知识过硬,还要拓展自己的知识,看一些关于文学、政治、地理、哲学的书籍,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会多看书、多思考、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

历史教育叙事故事

(二)几年来,我的口头闲谈中经常提到一个我教过的学生,他叫张攀,是2003年我教高一历史并担任班主任0307班时的学生。黑黑的皮肤高高大大很胖壮的小伙子。这个人调皮顽固不守规矩,还富有反抗精神,逆反心特重。经常带动一些不思上进的人违反班规校纪,给老师抹黑。从他上高中的第一天起一直到高三毕业我都教他,高一时我是他班主任,高二高三他分到了别班,我仍教他的历史课。他入班的成绩并不好,只是刚刚够正取生录取分。军训时就成天遭到教官的训罚。天天早上不能按时到教室早读,光让学校查纪律的记下他的名扣班级的分,一到周六就领着乡下来的调皮男生去上网。这学生用我们当地的土语说叫——最给以人啦(中间三字只是谐音)。完全可以称的上为异端。

张攀也有他的特长,就是英语学的特好,电脑网络游戏打的超级,其他都一般,家庭虽说在城里住,父母都是下岗工人只干点小生意。

从新生入校接班后,我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张攀是个难管难治的人,他是什么性格的人我也估计个差不多。他是我管好这个班的突破口。是我研究的重点对象。我每天用很大的心思观察研究他,他不在班级时包括课间我经常坐在他座位翻看他的书本笔记,查他的学习情况,包括偷看他的日记,()发现了他领班上的学生去网吧比赛打闯关游戏受人称赞的情况。

我想:他英语学的好是初中时英语老师对他管的严,他爱网络游戏是游戏有刺激性,他这人爱打赌,爱拼上一把,就是短期突击的效果特好。脑子很管用,而不走正路。

可以看出,张攀是个很不得了的学生,我该怎样对付他?

一开始,我经常给他小鞋穿,给他过不去,用班规惩罚他,一点作用都不起,他还是那个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照样在校违纪犯规,走出校门爱领班上的男生去上网打游戏闯关比输赢。就这样挨到了学校期中考试的前将近一个月。

对他硬来不行,我试图探讨另一种软法对付他,“柔能克刚,绳锯木断”,开始对他实施攻心战术,主动靠近他,在他不犯错误时主动靠近他,面带微笑找他说闲话聊闲事、拉家常。也向其他学生了解张攀有什么比他们强、他们不如张攀的是哪方面,结果好多人不止一次的说出张攀脑子反应很快,初中考高中只努力学习一个月多月,不贪玩十分投入,就考上了高级中学,张攀平时只好好学英语,其他都是一般应付,靠突击自学成绩在班上能处于前列。我也在与张攀交谈的过程中证实了这是真的,而且是他自己告诉同学们的。

这人够聪明啦,这正是我所需要的的人,“张攀,你真行!张老师很喜欢你这样的人,你是个人才!在关键时刻,能为老师争光,同样也能为集体荣誉出一把力!现在你是高中生啦,和初中时相比,只要你踏实努力学三年,你一定能顺利考上二本院校上个好的大学。”

张攀当下露出了得意的神态。

“再有二十多天就要期中考试了,学校给班级定有学习任务,张老师正在犯愁,怕完不成,你顶一个任务吧?”张攀没有推辞表示试试,其实我是在想法约束住他少犯错误。因为这人硬的不吃,性格上属于挑战型,爱打赌,爱干有刺激性的事情。

说让勤奋点,他真能做到。期中考试的结果,张攀考到班级20名以前,实现了他的诺言,证明了他的聪明。

考试过后,是不是张攀又会回到老样子,我怕,我得想法对付,尽量让他少惹事,就又给他提出期末考试的目标,“你只要期末能考到班级前十名内,学校发困难补助和奖学金时,我给你特批一个,一个学期有200多元。”在2003年,对学生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数字,特别对张攀这样的家庭,足以使自己荣耀,父母满意。张攀又心动啦。

从此,同学们看到了张攀的进步,而且学习、上课听讲、作业都认真起来。违纪的事自然少了许多,期末考试也考到了班级第八名。只是张攀的理科不好,靠文科考上学的势头较好。

在高一升级时他按我的指点选学文科,我希望继续带着他,他也很喜欢我,可是他被分到了0302班,我带的班是0303班,还好我继续教他的历史课。

又换班主任啦,我及时向他的老班介绍张攀是个人才,但消极面也不小,得想办法对付。

因为我当班主任只注重抓学生的个体发展,不太重视个人工作业绩,对当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的愿望顺其自然,只要求学生发展好。再加上本人性格温和,年龄上也到了不争不抢的阶段,张攀在我的手下能混,还受到恩遇。换班他就不行啦,又成了那个硬汉。弄的班主任无奈,多次叫家长到校进行教育,后来干脆不让他进班学习,硬要家长把学生领回去,“管不住他了”。

冬天的一天,给我印象很深的一幕发生了:

我晚饭后正在我的0303班教室与学生开展工作,忽然听到教室外很大的吵闹声有点声嘶力竭,我怀着坍塌的心情,稳住学生后走了出来,只见在楼梯的拐弯处,张攀抱着头大喊不活了,他父亲举着摩托头盔一下一下居高临下地往他头上砸。张攀同时拼命往楼下逃,他父亲紧追不放,“打死你,我不要你这个败家仔!”

我感到揪心的痛,禁不住流下眼泪。但这时候我插不上嘴,因为他父亲在极大的愤怒之中,我也没勇气追下楼,只是悄悄的在他们的背后无声息地流泪。

他爸爸撵不上他,到楼下把摩托帽扔到了花池里不要了,又返回教室,把他的书一股脑操出来,从栏杆边往楼下扔,撒了一地。然后愤愤冲出了校门。

等待校园恢复平静,我才走下楼,把那丢弃的摩托帽拾起,那帽子被打烂了,从顶往下裂开了两道长缝。

“他爸爸的手真狠,使多大的气,家人真周不住脸啦。”这是我后来向其他人学说时的话,说这话的同时,也劝告其他教师不要随便叫家长,特别是孩子违纪的时候,不要叫家长来把孩子领回去。

张攀大概在家停课反省将近三星期,经多方说合,自己写了检查当全班宣读,才又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活。后来他一直留着光头,鲁智深似的,在同学面前少言寡语,也没人敢跟着他瞎哄了,至少在正式场合成了孤家寡人。

聪明是自己身上带的,到考试的时候,张攀仍不丢人。因为班主任给他下的任务是考不到多少名自觉回家,给你的是最后一次机会。

到高三百日冲刺期间,春暖花开时,张攀又被他高三时的另一个班主任开销回家反省了两星期,原话是“这孩子太惹祸,宁愿不要升学率,也不想要他”。

张攀真的是难管,他爸找过我说从进我的班,我很想要他,但这不合学校的规定。

不过他很尊重我,很听我的话,我背地里经常给他讲该如何如何,用我还是他班主任的态度对待他,给他鼓劲指点学习,我在0303班工作中的特殊妙法,总找机会告诉他。

高考成绩揭晓后,张攀考了549分上了二本线超过两分。

我说不清张攀是怎样成长起来的,我说不出教育他的方法那一种适合他,只知道他和家人很感激我。

或许高二高三要由我当他班主任,他高三应届不会考上二本线,不能到省城去上大学。

历史教育叙事故事

(三)今天我是早上一、二节的课,课程内容比较简单,比较具体。讲的是人教版第四单元第一课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这节课我组织学生自学,老师给以指导。按照课本体例,先学习了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学生分组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搜集材料,并展示给全班同学,每个组都做的很好,我也表扬和点评了每个组,不足的地方提出并补充。

下面让学生了解社会习俗有那些变化?有些学生提到:婚姻制度及仪式,我让个别同学具体谈一下。同学甲:以前,主要是父母包办,现在主张婚姻自由;以前是一夫多妻,现在是一夫一妻;以前礼节繁琐,现在简单,去教堂就可以。我问谁还有补充的?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对一夫一妻制不理解,现在很多人都包“二奶”,养情妇,是不是冲击一夫一妻制,将来会变成一夫多妻吗?(全班同学大笑,场面可想而知)。我也没想到学生会问这样的问题(我有点晕),一分钟过后,我平静地赞扬了这位同学,说他联系现实,敢于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对全体同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分析这种东西迟早会被人类文明所剔除,我们自己就是先行者,从我做起。

接着,又讲了社会礼节和称呼的变化,以“同志”为例。剩下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新中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主要引领学生结合实际去感受。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到:课堂属于学生,激活他们的思维是老师的主要任务。

教育叙事故事案例 篇6

有一天,XX同学的爷爷奶奶来到学校的门卫室给我打电话,希望我能到校门外,说有急事要与我商量,我礼貌的邀请二位老人来办公室坐坐,可是他们执意不肯,于是,我急忙跑下楼,在校门口,见到了XX同学的爷爷奶奶。

还没等我开口称呼,奶奶就迫不及待的上前拉着我的手说:“高老师啊,你帮帮我们老两口吧,可怎么办呢?”,我一头雾水“怎么了?出什么事了?”我急忙问。爷爷说:“我跟你说吧,高老师,我孙子XX,他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很忙,XX从小就跟着我们,我们也很惯着他,孩子从小就特懂事,听话,学习也不用我们操心,为人处事呀,和同学朋友交往啊,高老师,你教他,不是我吹嘘我孙子,我孙子真的很优秀;可就有一样,真是难死我们俩了,到现在孩子还不会使用筷子,勺子用的还勉强,原来孩子小,不怎么愿意吃饭,我和他奶奶,就喂他,一直喂到上初一,现在初二了,孩子大了,自尊心越来越强,他不让我们喂了,可是他不会用筷子,吃饭时不怎么夹菜,宁可光吃米饭,也不让我们帮着夹,更别说喂了。这不吃菜,营养怎么跟的上啊,我们真是着急啊,可是我们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只有高老师你能帮我们了,噢,对了,我们来找你,可千万不能让XX知道了,我孙子的自尊心太强了,大了,好面子了,这要让同学知道了,他会受不了的。”

听完了老人的叙述,说实话确实让我很惊讶,我担任班主任工作近十年了,第一回碰到这样的事:学生上初二了,还不会用筷子,吃饭不能够自立,不能自信面对。

我答应了老人的请求,我要帮助两位老人,更重要的是帮助XX同学,送走老人后,我边走边想,怎么办――?怎么才能既帮他又不让他知道呢?

第二天早上,我为家人磨豆浆时,突然想到了:比赛用筷子夹豆子!

初二的学生喜欢参与,喜欢玩,可是难度会不会太大呢?对了,我选择3种道具:大粒花生,小粒花生,黄豆。在班会课上我与同学们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将来同学们都得长大,上高中或大学时要离开父母,和自己的同学生活在一起,怎样让自己在群居生活中过得更好,又不失风范呢?同学们马上好奇的、瞪大眼睛听我的下文。“首先就要学会快速吃饭!”这时,同学们马上活跃起来,“我抢”,“把盘子端过来”――还有同学说“我不跟他们一起吃。”――听了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回答,我说:“同学们,你们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员,做任何事,我们都要融入到集体中去,不能逃避,要积极的面对。”抢、不跟他们一起“不能说不是办法,可是大家想一想这样做是好办法吗?总这样的话,谁还会成为你的朋友呢?”同学们皱着眉头,不说话了。“我来说一个办法,大家判断是不是好办法”,同学们的精神头马上来了,“快速吃饭不是让大家狼吞虎咽,而是让我们自己在吃饭时迅速的夹起我们想吃的菜,让我们省去夹菜的时间,吃的文明些,不让他们认为我们好像没吃过饭似的,怎么样大家同意吗?”“同意!”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那我们做个游戏吧,但是是有胜负的游戏,行吗?”“行!”同学们兴奋的大声喊出来。

请听好游戏规则:时间是30天后的第一个班会课,要求班级所有学生参加,咱们班41人,每七个人一组,分成六个组。有一组6人,如果大家不嫌弃的话带上我一个(同学们高兴的欢呼),组员以抽签决定,但是前提:不准互相埋怨,如有发现就给改组减分。游戏方式:第一轮夹大粒花生,第二轮夹小粒花生,第三轮夹黄豆。(给学生看一下道具)为了防止同学们在夹的过程中,着急,作弊,所以每组要每一轮出一名学生去监察下一组的学生,但是在下一轮比赛时起监察作用的学生就得更换。

比如:第一轮1组A监察2组,2组B监察3组,以此类推直到6组F监察1组,到第二轮时A—F这6名同学就要去参赛,更换令6名同学。我已经将1—42号分别写在纸条上,并做成纸球,从1号开始,每7个号码一组,我也参与抽签。好久没给同学们创造游戏的机会了,这次学生真是相当兴奋了,其中包括XX同学,30天的时间足够同学们准备了。而且,XX同学是一个集体荣誉感极强的学生,是一名十分好强的学生,有了任务后很积极面对的。我相信对他来讲,这是不寻常30天。

30天过得真快,在这期间XX的爷爷奶奶打电话给我,告诉我,XX在家里努力的练习,每顿饭都要有油炸花生米,利用吃饭的时间练习,开始的时候有些费力,可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已经很是熟练了。我们的比赛如期进行了,同学们玩的很开心,最重要的是同学们使用筷子的技巧都增强了,我相信将来真的长大,离开父母了,在吃饭上父母少了一丝担忧,不必担心自己的孩子“抢”不着菜吃了。

高中地理与素质教育齐飞 篇7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 不仅要传授学生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 特别是中国地理部分, 几乎每个章节都渗透着对学生爱国思想的教育, 这种教育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良好的政治素质是学生能够成才的保证, 是他们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意识形成的思想保证。因此,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 提高自身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在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 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到实处。要使学生全面认识我国的基本现状和国情,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一草一木, 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充满感情, 以唤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民族多样的国家;我国森林面积、耕地面积、草原面积、林木蓄积量、河川径流总量都居世界前列;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 由原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转变为“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局面。要培养学生对祖国的信心和自豪感, 激发他们为祖国作贡献的美好愿望。同时, 要教会学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许多自然资源在世界人均排名中都处在劣势, 在资源开采中也存在着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的现象,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落后, 与世界先进技术尚有很大差距。“地大物博”与“人均地少物缺”的现象并存, 这就需要学生学会科学地、客观地看问题, 树立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 懂得保护自然资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 让学生看清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唤起学生改造自然、保护环境、创建美好家园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和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不再是教师采取“填鸭式”的灌输, 而是要求广大师生普遍树立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观念。高中地理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的过程。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 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 所以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要主动提升个人的教学素质, 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良好的个人道德素养, 能够和学生互利互助, 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课堂教学时, 要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多和他们交流学习经验, 让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 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 他们才会发挥积极主动性, 主动地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教师改变其学生观和教育观, 改革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 从无到有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地理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 巧妙地设置疑点、激发疑问和质疑条规, 运用科学方法解答疑点, 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而不是把“问题”强加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悬疑, 这样才能更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学生自己要自觉地承担起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任,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形成有序的学习 (比如:课前预习, 专心上课, 主动提问, 独立作业, 勤于总结等) 。要认识到学习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并培养“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

三、组织课外实践, 培养动手能力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实践。所谓“生活处处皆学问”, 书本和课堂传授的知识都只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而已, 而且地理学科也是一门注重课外实践的学科。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同时, 以大纲要求为基准, 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 结合学生的本身实际, 设置一些切实可行的课外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不拘一格,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 如智力竞赛、社会调查、制作教具、演讲、撰写地理小论文等。这些练习和实践对于培养中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动手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把理论学习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正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意。

总之, 高中地理教学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观念, 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的学习方法要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要注重对学习观念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 注重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 更利于学生的接受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学文.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1998 (6) .

上一篇:上心理课的感受和收获下一篇:家长委员会经验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