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居民消费新高潮的调查

2024-08-14

暑期居民消费新高潮的调查(共5篇)

暑期居民消费新高潮的调查 篇1

暑期居民消费新高潮的调查

随着暑期到来,消费市场迅速“升温”。从市统计局获得城镇住户抽样调查最新数据:仅6月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05.33元,同比增长38.58%,八大消费呈现全面增长态势;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人均消费129.76元,同比增长132.34%。暑期开始,很多学生家长就开始纷纷为孩子添置文化娱乐用品、报团旅游或者报名辅导班。文化娱乐用品人均消费支出43.77元,同比增长168.86%。其中电脑的消费支出增长最快,人均消费27.44元,同比增长501.75%。商场各方面的销售均有所增长,而居民消费则主要集中于电子产品、夏日用品等。寒暑假是商场电子类产品的主要销售旺季。消费者以学生居多,而手机,电脑,mp4等电子类产品深受广大学生朋友的青睐。

孩子们放假了,各种各样的夏令营活动等待着各位家长掏腰包,而且好不容易可以有更多的系统的学习时间,很多家长又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的给孩子补习的时间呢,所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又等着家长掏腰包。入暑期以来,书每天销售量至少比平时增长两成。

平日不冷不热的书店在暑期却“人满为患”,培训机构略有提价市民仍趋之若鹜。书店、培训机构,发现市民暑期文化消费普遍增加,几成一年中的文化消费旺季。专家指出,深圳市民的文化消费呈现上升趋势,这是一件好事。但要锻造城市文化品位,需提防功利性文化消费过多倾向。其中许多是学生,“即使不买书,这么热的天气,空调也把附近的市民吸引了进来。”看书的居多,买书的也不少。每天的销售量至少比平时多两成。

当下以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和技能全面提升的暑期培训班与旅游市场同样火爆,其中培训班人均消费12.32元,同比增长60%。教育人均消费支出 43.96元,同比增长75.28%。火热的暑期文化消费同样出现在各大培训机构,以中小学生为主的各类夏令营、兴趣爱好班、基本科目培训成为家长们热衷的重点。暑假还没到就有许多家长来预定培训,7月份的报名量比平时至少多了三成。培训、看电影、看书成为市民们提及最多的暑期文化消费项目。文化活动增多的同时,市民为此支出的费用也跟着水涨船高。多位市民普遍反映,个人与家庭在文化领域的消费较过去有明显增加,暑期成为有小孩上学的家庭在文化消费上的旺季。

相对的,许多市民将文化消费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各种培训上。随着暑期“培训热”的升温,不少培训机构的学费也纷纷上涨。多位市民表示,用于暑期培训的支出明显有所增加,甚至有家长称“孩子上学还不如暑假花得多”。并且受物价和人工成本上涨影响,暑期培训价格普遍上涨,其中:学前教育的幼儿英语基础培训上涨12.6%,电脑基础培训上涨5.4%,钢琴家教上涨3.2%。

尽管市民在文化消费中的支付普遍增多,但功利性消费占据较大比重。各种职场法宝、培训教材、外语书籍、厚黑学书籍占据了整个书店的半壁江山,这种情况在许多书店同样存在。不少市民选择购买这些书籍以提升个人能力,现实性与实用性是这种消费的最大特征。相反,当代诗歌、戏剧等纯文学书籍,以及哲学、历史等边缘性的、不能明显带来利益的书籍由于少人问津甚至连柜台都被缩小。消费功利性的特点在暑期培训中就更加明显,专家表示,市民在文化消费上的支出呈现上升趋势,这是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市民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必然出现的结果,“通过阅读和培训上的消费来提升自己并非坏事,但文化消费不应具有太多的功利性,过于注重目的性反而会适得其反,应多提防。”专家建议,政府打造文化产业时更要锻造城市文化品位,才能创出“文化绿洲”。

其次,各大旅行社暑假之前就推出了很多家庭亲子游、暑期夏令营、海滨度假游、主题公园游等旅游线路,受到许多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优惠的价格加上优质的服务,吸引了不少市民花钱消费,其中团体旅游人均消费24.08元,同比增长410.17%。全市文化娱乐服务人均消费支出42.03元,同比增长189.86%。

有家长认为孩子,自己和孩子终于有时间在一块了,怎么也得带孩子去玩玩 啊,既增加和孩子的感情,也好放松放松自己的压力,岂不一举两得呢。暑假旅游旺季,各大旅行社纷纷推出特色旅游线路。如部分旅行社设计出“泛珠三角”9+2旅游线路,打出了“好邻居,大串门”的口号;部分旅行社开辟了“从旧机场出发,新机场回归”的出游路线;还有“红色革命路线”、“绿色生态路线”等,使得出游人数明显增多,旅游及外出价格比6月大幅上升20.9%。今年7、8月份暑假期间,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呈倍数增长。每百户家庭中有4.8人次参加团体旅游,旅游者人均旅游消费支出达1379元,旅游人数和支出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倍和3.4倍,比“五一”黄金周增长了2.4倍。特别是团体旅游备受青睐,比增3.5倍。暑期旅游快速升温,旅客大量增加,机票价格、旅游用车费用等都有所上涨,其中:飞机票上涨5.8%,旅行社收费上涨3.9%。

专家认为暑期旅游消费要冷静首先,消费者要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旅行社,看该旅行社的证照是否齐全;其次要认真了解旅行社的经营情况,不可轻信小广告,盲目追求低价旅游线路,避免落入低价陷阱。其次消费者在出行前一定要与旅行社签订完整、详细的书面合同。签订合同时要慎重,对合同内容确定后再签字。对旅行社自行制定的不公平格式合同可以拒签。另外,交付旅游费用时一定要对方出具正式发票。再次在旅游过程中,购物必不可少,且由于导游带去购物的地方商品多为虚高定价,购物上当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消费者在购物后,一定要核查单据,索要发票,发票内容应写清所购物品的详细内容,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有利于消费维权,减少损失。还有住宿时,消费者要将贵重物品妥善保管,交服务台保管时要注意列好保管物清单;在参加一些有风险的节目时应注意人身安全。并且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向当地旅游监督管理部门、工商12315、消保委投诉,不要因为自身原因而延误了最佳的维权时机。

另外,由于学生放假,暑期游乐场所进入消费旺季,但问题也随之发生,假期游乐设施消费提高了。进入暑假后,公园内游乐设施前的孩子明显多了起来,这对儿童乐园来讲无疑是个好消息,人多收入自然就多了,可谓孩子乐,游乐园也乐。有游乐设施的地方就有孩子们的身影。据介绍,现在市内游乐场的收费标准是经过市场调查后才

定的,确定在居民消费水平之内。对于很多市民提到的套票问题,工作人员表示,游乐园曾经使用过套票这种形式,对于游乐园内的24项游乐设施,套票定价为120元,但由于后来部分市民反映,部分游乐设施存在年龄限制浪费票值后,游乐园就取消了套票这项制度。现在游乐园全部实行刷卡消费,市民自主选择,增加了消费的灵活度。就市民认为游乐设施消费过高这一现象,专家认为:游乐场在筹建之初应考虑过市场因素,收费标准一般不会超出居民消费承受能力。所以,游乐设施消费价格还是正常的,游乐设施消费是居民自主选择下的结果,家长不能随孩子的意愿随便消费,应该做有选择性的消费。

暑期居民消费新高潮的调查 篇2

幸福是什么?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在《经济学》一书中从经济学角度给出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该公式说明, 幸福程度与效用成正比, 与欲望成反比。效用一定, 欲望越小, 或欲望一定, 效用越大, 人们感到越幸福。因此,幸福取决于效用与欲望的相对大小,获取幸福的途径有两条:增加效用或减少欲望。经济学利用实证数据分析收入对幸福的影响。美国经济学家伊斯特林(Easterlin)在1974年发表的《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中提出“伊斯特林悖论”,即经济增长不一定导致快乐增加。在收入水平非常低的时候,收入与快乐之间关联度较高,但是当收入超过一定水平后,这种相关性就会弱化甚至消失。除此之外,经济学还试图研究其他影响幸福的因素,如结婚与否、是否是独生子女、学生干部等。

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关注民生,注重提升人民幸福感受。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那么,从消费角度来看,什么样的消费才是幸福的消费?立足于幸福的消费初衷,居民消费时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以家电为例,从幸福的视角分析安徽省居民的消费情况,以期更深入了解居民的真实需求,完善居民消费模式,提高居民的幸福水平。

1 实证分析

1.1 研究对象及过程

1.1.1 调查对象

在安徽合肥、六安、滁州等地区随机抽取了479户城乡居民进行调查,并对典型个人进行了深入访谈,完成有效问卷343份、访谈记录15份。本次调查中,男性占总样本的56.3%,女性占43.7%。年龄在20岁以下的有26人,占7.6%;20至30岁的有111人,占32.4%,所占比重最大;30至40岁的有62人,占18.1%;40至50岁的有92人,占26.8%;50岁以上的有52人,占15.2%。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其以下的占17.6%,初中及高中的占49.4%,大专及其以上占33.3%。家庭人口为有3~6人占到85%以上;家庭年收入为10000元以下的占总样本12.4%,10, 000至50, 000元的占71.2%,50, 000至80, 000元的占9.4%,80, 000元以上的占7.0%。

1.1.2 调查过程

根据幸福经济学理论和居民消费理论设计了“安徽居民消费行为研究”的调查问卷,其内容包括家庭信息、消费现状、消费心理及消费预测等多个方面。经过培训,2010年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居民消费行为研究”调查团队深入安徽合肥、六安、滁州等地选取343名居民进行实证调查。调查过程中,对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当场发放问卷由居民自己填答并及时回收,对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居民由调查人员逐一口述每个项目及选项,被试做出口头选择后,再由调查人员帮助填写答案,最后利用SPSS11.0对343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 研究结果

1.2.1 幸福消费理念分析

根据幸福方程式,当效用和欲望的比例达到最优时,个人幸福感达到最大。对众多居民来说,适度消费是适当、合理的消费, 其消费数量和质量通常能达到个人欲望和实际购买力的平衡,消费行为带来的效用和个人被满足的欲望形成的比例在此平衡上容易达到最优。因此在通常情况下,适度消费能给居民带来最大化的效用,即最大化的幸福感。在对消费理念的调查中,选择适度消费、保守消费、超前消费的被试分别占78.1%、19.3%、2.6%。大多数居民的消费偏好受传统理念和客观经济水平的影响,无法接受超前消费,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反对滞后消费。居民在长期的消费实践中形成了适度消费的偏好,认为其最符合自己家庭消费的实际,也最能满足自身消费欲望,达到了客观实际情况下的最大效用。

1.2.2 幸福消费动机分析

1) 内部诱导因素分析

(1)物质基础动机

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来说,相同消费所带来的效用是不同的,因而消费产生的幸福感也会不同。以购买促销产品为例,居民对待促销产品的态度不一。图1所示,居民对促销产品需求量上,中等收入水平的较大,高收入和低收入的较小,其中高收入的需求量最小,基本无需求。一般而言,促销产品能使居民在收入水平有限的情况下获得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实现效用最大化,获得较强幸福感,因此中等收入水平的居民愿意购买促销产品,且需求量较大。而对于低收入的居民来说,促销产品不一定是必需品,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可能无力购买;对高收入的居民来说,购买促销产品所带来的幸福感边际递减,这部分居民对产品的外观、档次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为追求消费效用最大化,可能会放弃对促销产品的购买。

(2)情感需要动机

消费行为由居民的物质基础动机和情感需要动机共同促成。居民的情感需要因人而异,产品能否满足差异化的个人情感需要,是影响居民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如图2所示,在购置家电的幸福感来源的问题上,认为幸福感来源于使用需要满足的居民占67.8%,家电质量、服务好的占16.7%,和谐家庭氛围的占13.7%,获得同事友人赞扬羡慕的占1.8%。数据表明,只有满足居民差异化的情感需要才能使其产生最满意的幸福感。

(3)特殊需要动机

居民消费过程中除了考虑物质基础与情感需要外,有时还追求某些特殊的需要。攀比和炫耀消费动机作为较为常见的特殊需要动机,通常是为了保持相较于外界的优越感。对少部分居民而言,能满足其攀比和炫耀的心理会使他们获得较大的心理满足。

攀比和炫耀心理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到底有多大?图3所示,选择较小和非常小的分别占34.7%和20.7%,而选择非常大和较大的仅占2.9%和11.7%。这说明绝大多数居民是理性人,宁愿退而求其次也不愿消费超出自己能力承受范围的产品。但对于少部分居民来说,奢侈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异化为一种地位象征。由于职业需要、工作环境影响或其他原因,他们认为必须消费一部分高端或奢侈品来维护自己的外在形象,对他们来说消费奢侈品会产生更大效用,别人的赞誉比实用品更能带来幸福感。

2)外部刺激因素分析

(1)产品本身的影响

消费行为决策主要根据产品自身的特征。家电等耐用品具有单位价值高、购买频率低、使用时间长等特点,因此居民消费时会衡量产品能否最大化满足自身需求。表1数据显示,居民消费受价格、品牌、质量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从影响程度来看,选择价格、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影响大的居民所占比例都超过50%,其中认为质量影响大的占85.9%,而广告和促销的影响则相对较小。这说明了居民最看重产品的质量,其次品牌、售后服务、价格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居民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是受产品整体影响的结果,不局限于产品的某一特征,综合满意才能最大限度的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

(2)相关群体分析

人们通常会根据心理距离远近将周围的群体从影响最大到最小依次分类,然后选取影响最大群体的意见,结合与自己相似或期望达到的人为参照点去评估一个结果。表2数据显示,在影响居民消费的相关群体中,家人占73.6%,亲戚占8.7%,朋友、同事、同学分别占7.8%、3.6%、1.5%,另外有钱人、明星、专家等相关群体共占2.1%。可见人们消费时通常参照与自己心理距离最近的家人亲友的意见,结合与自己相似或接近的群体习惯做出决策,此类消费评估的结果多为积极的幸福体验,有利于消费幸福感的增加。

(3)优惠政策影响

当居民产生消费欲望时,如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作为外部刺激,居民通常容易迅速做出消费决定并因此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目前国家为刺激消费,特别是农村市场的消费,实施了“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优惠政策。研究发现虽然这些政策会影响消费,但是居民普遍认为其具体实施效果一般。在对“家电下乡”政策的态度上,34.2%的居民认为影响一般,49.7%的居民认为影响较小;在对“以旧换新”政策的态度上,31.2%的居民认为影响一般,51.0%的居民认为影响较小。由此可见,居民希望政策能给自己的消费带来优惠,从而获得额外的幸福附加值。但实际上政策带来的满足度较低,政府需要更贴近实际地为居民考虑,从多方面权衡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切实满足居民的消费欲望。

1.2.3 追求幸福消费的顾虑

由于客观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当幸福消费的目标不能最大限度满足自身欲望时,居民通常会退而求其次来规避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居民产生顾虑,从而在消费过程中限制或降低了居民的消费幸福感。表2数据说明,居民在购买家电产品中的确存在一些顾虑因素,而最为主要的是家电产品的自身问题,其比例占总比重的38.9%。担心市场价格降低和家电政策变化为第二和第三大影响因素。同时调查也发现仍有部分居民存在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顾虑。因此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居民消除这些顾虑,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让居民放心消费。

2 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安徽省343份有效问卷的分析,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及相应建议:

2.1 适度消费为主,适当鼓励超前消费。

适度消费是中国目前的主流消费理念,它倡导过一种理性的、合宜的物质生活,人们在这种消费方式下能获得欲望的满足与消费的平衡。但由于经济危机影响,中国需要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适当鼓励超前消费,制定相应政策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从而使中国尽快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2.2 消费需求多样,多层次开发产品才能满足居民幸福消费的不同需要。

幸福感受内部诱导因素与外部刺激因素的影响。由于物质基础、情感需要、相关群体等方面的差异,居民对幸福消费的目标定位不同,因而产生了不同层次的需要,只有针对居民不同需要开发不同层次的产品,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2.3 政府应改善客观消费环境,深入贯彻并适时调整优惠政策,增加居民消费的幸福附加值。

社会保障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大环境问题会遏制居民消费欲望,影响居民的幸福程度,政府应采取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加强对产品的监督等措施,从多方面对其进行调整从而造福于民。对于优惠于民的政策要贴近实际、适时调整,以适应人们时刻变化的需要。

摘要:消费的本质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 给人一种幸福美满的感受。本研究在安徽合肥、六安、滁州等地选取343名居民进行实证调查, 从幸福度视角研究居民的消费行为, 分析居民的消费理念、消费动机以及消费顾虑等内容,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幸福,居民,消费行为,家电

参考文献

[1]郜燕群.经济学视角下“幸福方程式”的理解[J].市场论坛, 2010 (3) :88-89.

[2]顾明毅.论幸福对微观经济学效用最大化法则的修正[J].经济问题, 2009 (9) :20-23.

[3]王国聘, 郭兆红.构建面向节约型社会的消费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3) :9-12.

[4]邹陆林.和谐社会构建之消费伦理[J].企业家天地, 2010 (2) :153-155.

[5]苗元江.影响幸福感的诸因素[J].社会阅览, 2004 (4) :20-23.

[6]张映芹, 魏鹏.幸福经济学的发展轨迹探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0 (3) :183-188.

[7]陈景秋, 唐宁玉, 王方华, C.K.Hsee.从幸福学角度对和谐消费的阐释[J].心理科学进展, 2010:1081-1085.

[8]王芳, 陈福国.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6) :575-576.

[9]陈都.简论幸福消费[J].科技信息, 2008:57-58.

[10]左学金.幸福和幸福经济学[J].江西社会科学, 2007 (3) :8-12.

居民酒类消费情况调查 篇3

黄州区酒消费调查分析

1.饮酒频率。由表1可见,偶尔喝的人数占主体(近七成),经常喝的人数占不到两成。而每天喝占约一成,表明嗜酒如命、酒瘾大等问题在黄州酒类消费群体中小范围内存在,需引起注意。

2.饮酒原因。绝大部分消费者(六成)把饮酒作为一种社交及公关手段,可见酒在社交场合必不可少。其次,以饮酒为乐的占近两成,生活习惯和以保健为目的共占近两成。以饮酒来排忧解闷的人属极少数,但也就应引起重视,见图1。

3.饮酒的场合与地点。黄州区居民酒消费场合主要是聚会和节日,各占五成和三成,可见酒在喜庆、聚会等场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成消费者喜欢天天饮酒,其余人在心情不好时或其他场合饮酒,见图2。由图3可见,主要的酒消费场所是中低档餐饮场所和家里,其次是高档宾馆饭店和娱乐场所。在单位饮酒仅占很小一部分。分析原因,黄州经济相对落后,居民月收入大部分在1000~2000元上下,在家里或中低档餐馆消费比较适宜,而在高档宾馆饭店消费比较高,因此,大部分人会选择家里和餐饮场饮酒消费;另外娱乐场所,虽不适合大型招待、喜庆等活动,但对于小型聚会、节日等,娱乐场所消费也是不错的选择。

4.消费者购酒地点。由图4可见,消费者购酒地点主要为超市和商场,而传统销售场所杂货店、酒店烟酒专卖店、酒店也占据一定的比例。

5.酒消费水平。由图5可知,每周酒花费在30元以下的占据半数,花费在31~100元间的占据三分之一,其余人每周酒花费在100元以上;由此

可见,绝大部分居民主要消费中低价位水平的酒类产品。

6.消费者喜爱的酒种及品牌。由图6可见,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喜欢喝啤酒,半数受访者喜欢喝白酒,喜爱果酒、配制酒的人数各占一成左右,而喜爱黄酒的则只占1%。由此可见,白酒和啤酒是黄州区居民喜爱的主要酒种。分析原因,此现象与黄州当地经济水平有一定联系,黄州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相对比较落后,而白酒和啤酒价位一般较低,与黄州居民消费能力吻合。另一方面,湖北省白酒和啤酒行业本地企业发展迅速,这也促使白酒和啤酒处于主导地位。葡萄酒属于中高档产品,所以仅受到一小部分消费者的青睐。由于黄州居民在酒的保健功能上有一定认知,所以配制酒也受到一小部分人的欢迎。由图

7、图

8、图9可见,黄州区市场上白酒、啤酒消费情况有着共同的特点:第一,竞争激烈,多个厂家共存和竞争;第二,主要以本省品牌为主,如白云边、枝江大曲、行吟阁、金龙泉等。由于湖北本地气候条件限制,本土鲜有葡萄酒产出,所以葡萄酒消费则主要是一些国内知名品牌,如长城、张裕、王朝等。

7.影响居民选购及消费的因素。在可能影响黄州区居民选购消费酒的众多因素中,质量是居民考虑的首要因素,见图10.这说明一款酒只有质量过硬才能赢利市场。其次是价格、品牌与偏爱。广告因素影响较小。

8.居民酒消费满意度调查。半数居民对酒的口味和质量满意,表明经过治理整顿,制售假冒伪劣酒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超过八成居民对价格满意度较差,说明黄州地区居民收入不高,而名优酒普遍价格偏高,严重影响了普通居民向往品味好酒的愿望。超过九成居民对包装、售后服务及其他方面不满意,说明酒的过度包装已引起普通消费者不满,售后服

务工作也有待加强。

总结

通过对黄州区酒类消费情况调查,得到如下结论:1.绝大多数黄州区居民把酒看作社交工具,仅两成居民以饮酒为乐。偶尔喝酒的居民占主体,说明绝在大多数居民已认识到大量饮酒有害健康。2.主要购酒地点为商场、超市。主要在聚会和节日饮酒,并且饮酒地点以中低档餐饮场所及家里为主。每周消费酒30元以下居民占据一半以上,产品档次主要为中低档产品。3.主要消费酒种为啤酒和白酒,且以本省生产的知名品牌为主。4.质量、价格、品牌、偏爱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居民对酒的口味和质量较满意,而对价格、包装、售后服务等满意度较差。

居民文化消费调查报告 篇4

一、概述

前言: 文化消费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专门的精神、理论和其他文化产品的消费。也包括文化消费工具和手段的消费;既包括对文化产品的直接消费,比如电影电视节目、电子游戏软件、书籍、杂志的消费,也包括为了消费文化产品而消费各种物质消费品,如电视机、照相机、影碟机、计算机等,此外也需要各种各样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影剧院等。

调查目的:了解文化消费的历史与内涵,明确其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调查形式:图书馆资料收集和互联网新闻整理。

调查时间:2013年2月

二、正文

文化消费的历史与内涵:

文化消费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文化消费是以物质消费为依托和前提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总是受制于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因而文化消费水平能够更直接、更突出地反映出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

这里指的“文化消费”,并不只是一般所言的对文化的消费,或者说仅仅是消费某一样被标示为文化的东西,文化并不是一系列的课题或文本,而是一个不断创造与生成的过程。从经典社会学家有关文化消费的理论人手,可试图表达这样一种观点:文化消费是一个社会行为,永远都受到社会脉络与社会关系的影响,人们在文本与实践的消费中,也在创造文化。因为在文化消费的过程中,进行消费的个体,并不是抽象的单一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消费经验和不同的理解能力,正像马克斯·韦伯所说的:“每个人所看到的都是他自己的心中之物。”因此文化消费决不是文化创造的终结,而仅仅是刚刚开始。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文化并不是先制作好,然后被我们“消费”;文化是我们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实践中创制出来的,消费也是其中之一。文化消费就是文化的创制。

文化消费的特征与意义:

文化消费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活动。它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所满足的是消费主体的精神需要,使主体感到愉悦、满足;另一方面是满足主体需要的对象主要是精神文化产品或精神文化活动,如美丽的风景和感人的艺术品。但还需要通过接受教育、培训使自身的人力资本增值等,这也正是文化消费非物质一面的体现。

实例分析:

在北京城市学院新闻系读大二的徐乔丹很喜欢看文艺演出,浏览国家大剧院网站时看到《天鹅湖》要上演,毫不犹豫地在网上订了两张票,决定和母亲一同前往。观看演出的过程中,徐乔丹很入迷,时不时用望远镜看演员的表情,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她还会随着音乐情不自禁打起拍子。

“经典、高雅、美的享受。”徐乔丹这样形容自己看完《天鹅湖》的感受。在银行工作的母亲在一旁说:“我和女儿每年都会有四五次走进剧场看演出,希望能够借此不断提升文化修养。”而走进剧院看一场演出,已经成为她们庆祝新年的新形式。

——宁夏新闻社2013.1.30电 分析这个案例,我们不难得出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吃顿好饭、买件新衣裳已经不再是人们过年时惟一的期盼。从元旦到农历新年的这段时间,文化产品相较于平时更加丰富,而看看电影、话剧,听听歌剧、交响乐、音乐会,这些文化消费成了新年消费的新风尚。电影票、演出票也成为人们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佳品。

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一张的票价不算便宜,而近年来像徐乔丹母女一样喜欢走进剧场看演出的人渐渐多了。其实不仅仅是过年,文化消费已经悄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道“精致小菜”。

专家预测:

“中国目前的文化消费只有一万亿元,专家认为还有三万亿元的缺口,因此扩大文化消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说,“我们的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文化消费的潜力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但这恰恰是希望之所在。”

存在的问题:

1.文化消费总量较低

有研究显示,当人均GDP1000美元、恩格尔系数44%时,城乡文化消费应占个人消费的18%,总量应该是10900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修正数据,2001年我国就已达到人均GDP1000美元,但2004年的实际文化消费总量只有3740.5亿元;当人均GDP达到1600美元,恩格尔系数为33%,文化消费应占个人消费20%,消费总量应为20100亿元。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而实际文化消费总量却只有4186亿元。所以,(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称,中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总量过低,居民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不足1/4。

2.文化消费结构层次较低

从上述文化产业布局看,全国消费格局不平衡。从消费支出结构看,城市居民的学杂费、保育费支出占绝大比重,比例为82.88%,农村的比例为77.48%,文化消费支出较低。从文化消费支出结构看,城市消费书报杂志的比例为16.03%,文娱消费中耐用机电消费品的比例为61.73%,而农村消费书报杂志的比例仅为3.72%,其余的都用来消费耐用机电消费品,从文化消费热点看,非教育性知识文化消费较少,热衷于休闲消遣性、娱乐性、低俗、炫耀摆阔、封建迷信、黄色、暴力、盗版等消费。

解决对策:

1. 引导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

2. 强化对文化消费的经济调控

3. 加强文化消费的法律建设

4. 合理进行文化消费的行政管理

后记:

每年进入12月,一直到次年的农历新年前后,电影“贺岁档”都是人们最期待的文化盛宴。2013年新年伊始,国产电影《泰囧》的票房宣布超过10亿元。

2012年一场话剧《喜剧的忧伤》再次见证了文化消费的奇迹。开卖仅仅两小时后,12场总票房共504万元的16200张票全数售罄,《喜剧的忧伤》在2012年10月份的第二轮公演成为北京人艺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作品。

记者了解到,国家大剧院成立5年以来,商业演出共售票434.2万张,演出收入约15.1亿元,平均上座率达到81.2%。

东莞居民消费结构调查报告 篇5

摘要:在我国面临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对东莞市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调查分析。首先,阐述消费,其次介绍了居民消费结构分析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收集了,东莞市居民家庭消费的原始数据,并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如何实现更合理化的消费结构提出建议。

关键词:东莞居民消费 消费结构

导语:近几年来,东莞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市民的购买力提高了,消费水平就明显提高,消费日趋多元化,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而我市目前正在完成第三次消费结构的升级优化,居民的个人消费领域进一步拓宽和充实。

一、调查对象:部分东莞大学生和部分望牛墩镇居民

二、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85份,发放时间为暑假七夕期间,回收82份,其中有效的为81份。答卷中有男46人,占比例为56.79%,女35人,占比例为43,21%。另外,调查的人群中20岁以下有34人,占41.98%,20~30岁有22人,占27.16%,30~40岁有9人,11.11%,40~50岁 有8人,占9.88%,50~60岁有6 人,占

7.41%,60岁以上有2 人占2.47%。

2、本次调查中,学45人,占55.56%,自由工作者7人,占8.64%,公务员6人,占7.41%,企业、公司工作者 5人,占6.17%,个体工商户9人,占11.11%,工人3人,占3.7%,农民1人,占1.23%,其他5人,占6.17%。

3、调查人群中,月收入1000以下45人,占55.56%,均为学生;月收入1000~3000的有18人 22.22% ;月收入3000~5000 7人,占8.64%;月收入5000~10000 6人,占7.41%;月收入10000以上的有5人,占6.17%。中低收入人群比例较大。

4、个人(或家庭人均)每月一般花费问题中,500元以下23人 28.4%;500元~1000元 28人,占34.57% ;1000元~1500元 20人,占24.69%;1500元~2000元 5人,占6.17%;2000元~2500元 3人,占3.7% ;2500以上 2人,占 2.47%。消费率有待提高。

5、近几年三项消费重点问题中,住房消费、教育消费(子女或自身)和上网、通信消费占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9.38%、69.14% 和49.38%。其中教育消费比例最大。

6、经调查,家庭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30%以下,占62%以上。65.53%的人用于购买书籍、增值自我等教育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大约为10%以下。大部分家庭用于医疗费用占总消费的比例和上网、通讯费用占总消费的比例为10%以下。

7、关于手头上闲钱的用途。选择购买房屋占18.28%;选择购买汽车7.41% ;选择做生意、买股票债券之类13.81%;选择接受教育或去旅游18.52% ;选择储存在银行41.98%。选择储存在银行的比例最大,有钱存银行仍是家庭主要储蓄(投资)方式。

8、调查显示,居民减少消费或不愿消费的主要原因是有后顾之忧,担忧养老、子女教育等问题。选项中35.29%的人选择有后顾之忧,31.41%的人选择收入太低,25.53%的人选择物价上涨,另外有7.76%的人选择其他。

四、调查结果总结

(一)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问题和存在因素

1、居民收入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东莞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是以收入的提高为前提的。近几年来,居民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居民的购买力提高了,对收入的预期也提高了,消费水平就明显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但由于居民收入增长与物价上涨速度不一致,负担家庭支出过重,比如刘亚芳和其丈夫月收入3000元左右,要供养两个孩子、两个老人,购买力有限。因此要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还要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并保持收入的稳定增长。

2、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收支预期的不稳定,是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近几年,我市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保障体系,但这些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普及率也不高,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存钱养老、存钱防病的思想还普遍存在。

3、物价上涨。近几年来物价、房价不断上涨,食品价格均“涨声一片,更有持续上涨的趋势。居民刘亚芳表示,“工资再怎么涨也比不过房价物价涨得迅猛!一个打工者的工资有限,每天三餐、坐车、供子女读书、柴米油盐真的有点吃力,每个月我的银行存款都是0元的!”,很多被调查者都纷纷抱怨,物价上涨明显影响到生活质量。恩格尔系数再度反弹,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支出中占比上涨,人们生活的富裕程度下降,贫困家庭生活质量变差。

4、教育支出比重过大,影响居民消费倾向。近年来,中国城乡居民教育费用的持续攀升大大强化了居民储蓄意愿,影响了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倾向。教育从幼儿园起就开始交各种赞助费、择校费、择班费,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超出了居民家庭可承受的正常水平,从而导致居民家庭削减当前消费开支,增强储蓄力度。

(二)促进东莞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优化的政策

由于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所需要的时间将远远长于前两次,为促进东莞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优化的进程。从发展战略上重视消费,重点解决新的消费热点、新的消费领域的选择、培育和引导问题。并从政策上支持消费结构升级,解决消费结构升级的后顾之忧,以下一些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和升级的政策。

1、执行房改政策。在宏观上抑制房价的上涨,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实现居民的购买住房的梦想,提升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

2、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7月1日,《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当天,东莞调整社保政策,如提高最高支付限额,高血压等11类特定门诊病社区就诊费用不设限额、家属可刷参保人医保卡、新生儿出生7个月内参保之前医药费用可补报等。

3、东莞市实施2011年最低工资标准。从2011年3月1日起,东莞市实施最低工资标准是:企业职工(全日制工)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100元,折算日工资为50.57元,折算小时工资为6.32元;非全日制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10.5元。

(三)进一步推动东莞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优化的建议

1、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提升中低收入者的消费需求。从长远看,增加居民收入是推动居民消费的根本措施。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收入提高了,居民的最终消费率也自然提高了。具体来说,高收入者由于人均消费额已经较大,其消费的上升空间有限,其消费只是在不同的高层次的消费品之间转移,而中低收入人层由于人均消费额较少,人口比例大,其消费的上升空间可观。而要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关键是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引导和扶持适合中低收入消费者的产业。对于城镇家庭居民,要改革工资制度,确保工资水平的上涨赶得上经济增长的速度,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妥善安排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扩大再就业。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体系,使更多的市民从传统的储蓄养老、家庭养老的方式中解脱出来;使更多的市民通过参入医疗保险,看得起病,吃得起药,降低因病致贫的风险。进一步降低学生“学杂费”,特别是高中、大学阶段的学杂费,使居民不致为了让孩子上学而贫困。

3、降低收费门槛和价格,使大多数低收入人士能消费的起。近几年所兴起的耐用消费品以及与人们生活极其相关的医疗、教育、住宅、汽车等高消费领域,其价格与收费门槛仍然过高,有的收费标准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在教育、医疗、住宅等方面,人们对现行的消费标准又不得已而从之。因此,下一步,首先在教育、住宅等方面,对超出居民承受能力的部分要合理降低,能规定收费上限的要予以明确,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乱收费的监管力度,严控超范围、超标准收费。其次在医疗、汽车等特殊服务、特殊商品方面,要合理地降低商品、服务价格,使老百姓能够在这些方面都能消费的起。

4、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正在进行的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在房地产、汽车产业的带动下,对重化工业和能源运输产业的需求不断增长。如果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就会出现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存在各种经济指标间的不协调问题,产业结构升级严重滞后,必然无法形成高效、有序的产业组织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严重滞后,必然导致消费结构升级的严重滞后,甚至停滞。

5、控制物价上涨速度。由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消费品价格上涨直接影响消费需求,因此,降低消费品价格是优化居民消费结构的一个重要措施。当前,我们应该采取充分竞争和政策引导的方式来降低消费品价格。

总之,在研究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和优化的对策措施时,要根据我市目前实际情况把握不同群体消费需求,着力拉动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力度,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应以稳定收入和改变消费心理为主。对中等偏上收入者,鼓励他们首

先购房、买车,精神消费的比重相应增大;对中等收入者,可增加其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而对中等偏下收入者,则可增加其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与换代。

五、后记

第一次做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总会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问卷做得不是很好,问题的设计不太合理,不够全面,还有一些问题出现了重复的毛病。

这次的实践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我们的家乡东莞,让我即锻炼自己的能力,又能了解这个社会。

2011年8月28日 附录

东莞居民消费结构调查

1.请问您的性别? A.男B.女

2.请问您的年龄?

A.20岁以下 C.30~40岁E.50~60岁

B.20~30岁D.40~50岁F.60岁以上

3.请问您的职业是什么?

A.学生D.企业、公司工作者G.农民

B.自由工作者E.个体工商户H.其他

C.公务员F.工人4.请问您的月收入是多少?

A.1,000以下C.3,000~5,000E.10,000以上

B.1,000~3,000D.5,000~10,000

5.请问你个人(或家庭人均)每月一般花多少?

A.500元以下C.1000元~1500元E.2000元~2500元

B.500元~1000元D.1500元~2000元F.2500以上

6.请问近几年以下哪三项成为了您的消费重点? [多选题]

A.住房消费C.上网、通信消费F.其他

B.教育消费(子女或自D.旅游等休闲服务消费

身)E.医疗消费

7.请问您的家庭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大约为多少?

A.10%以下B.10~30%C.30~50%D.50%以上

8.请问您用于购买书籍、增值自我等教育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大约为多少?

A.10%以下B.10~30%C.30~50%D.50%以上

9.请问您用于旅游等休闲服务活动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大约为多少?

A.10%以下B.10~30%C.30~50%D.50%以上

10.你的上网、通讯费用占总消费的比例大约为多少?

A.10%以下B.10~30%C.30~50%D.50%以上

11.你的医疗费用占总消费的比例大约为多少?

A.10%以下B.10~30%C.30~50%D.50%以上

12.请问如果您手头上有一笔空闲的钱,您将会怎样利用你的钱去投资?

A.购买房屋D.接受教育或去旅游

B.购买汽车E.储存在银行

C.做生意、买股票债券之类

13.请根据你目前已经对下列因素选项花费的多少,把下因素列选项从花费多到花费

少排列

A、吃的方面F、医疗

B、衣着使用方面G、教育

C、房子H、投资

D、汽车I、旅游

E、养老

14.请问使你减少消费或不愿消费的主要原因是?

A、收入太低

B、物价上涨

C、有后顾之忧

上一篇:爱的茶靡作文下一篇:八年级期末复习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