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组织管理

2024-10-13

民间组织管理(通用9篇)

民间组织管理 篇1

岫岩满族自治县民间组织促进会成立 暨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各位会员:

今天,岫岩满族自治县民间组织促进会暨第一次全体会员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县民间组织促进会章程》、《会费收取标准》,并选举产生了协会第一届领导班子,在与会全体的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在此,我受民政局高海莹局长的委托,谨代表岫岩县民政局,对岫岩满族自治县民间组织促进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一届民间组织促进会领导班子表示亲切的问候!社会组织作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工作的得力助手,希望县民间组织促进会能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促进会这个人才聚集、联系广泛的组织优势,竭尽全力,扎实工作,努力为社会组织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开创我县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截止目前,我县现已注册登记的县级社团组织40个,其中:行业协会28个、学术性2个、联合性10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52个,其中:种植业22个、养殖业9个、扶贫互助社21个;民办非企业,其中:劳动部门10个、民政部门24个、科研部门4个,这些社会组织的发展已经带动了我县的经济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科技、体育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积极作用。今天暨是岫岩满族自治县民间组织促进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民间组织促进会的工作 1

会议,据此,我就如何发挥我县民间组织促进会的作用,简要提几点意见:

第一,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民间组织促进会作为一个社团组织,是众多社团的联合体,可以说是“社团中的社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各项改革的深入,民间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社会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相并列的第四大社会组织和法人代表。所谓坚持正确发展方向,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健全组织、提升能力、培育扶持、规范管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社会、促进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概括起来就是:发展是前提,建设是核心,培育与管理是基本手段,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是根本目的。第二,要充分发挥作用

我县民间组织促进会是经县委、县政府同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的全县性的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促进会的基本性质就是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会员,促进社会组织和社会建设管理的健康发展。主要发挥好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要围绕服务政府职能,发挥好承接政府职能、增强社会自治的重要载体作用。今后一个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会进一步加快,政府将不再包揽一切事务,政企、政事、政社逐步分开,众多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职能将向社会分离和转移,“小

政府、大社会”格局日益明显。社会组织植根于公众,是人民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重要形式,为人民群众开展社会自治和互相服务,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提供了有效的组织平台,是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的桥梁和纽带。

(二)、要围绕服务会员职能,发挥好反映群众诉求、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普遍提高,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务管理的愿望日趋强烈。社会组织生长于公众,是不同群体实现自己意愿、维护自身权益的利益共同体,为人民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合理维护自身权益、有序扩大政治参与,提供了重要的组织渠道。

(三)、要围绕服务社会职能,发挥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的作用。要注重社会组织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加强领导,明确目标,保证建设与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领导,整合力量。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县民政局今后将按照“分类管理、扶持发展、严审批、严监管”的指导方针,坚持“成熟一个,审批一个”的原则,全力培养和发展社会组织;县民间组织促进会要充分认识做好社会组织工作的重大意义,配合好上级主管部门,做好一切有利于

社会组织发展,提高社会组织的境界标准和创新能力,积极主动依法按章程开展工作,县民间组织促进会领导机构成员一定要尽职尽责、多思考,干实事,为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要健全组织,充分发挥构建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机制,提升能力。健全各类社会组织,是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基础。要在依法登记基础上,推动我市各类社会组织全面协调发展,促进和加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得社会组织得团结,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交流、交往、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形成门类齐全、覆盖城乡、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社会组织体系。同时,要不断提升社会组织的能力,增强服务社会功能。要主动研究当前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把握规律,找到症结,积极推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创新,使其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要规范管理,强化自身。规范管理是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方面。我市社会组织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加强规范管理也就显得更为迫切。切实加强管理和自身建设,是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必须重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着力解决登记管理机构问题,不断加强登记管理,努力开创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最后,我衷心地希望县民间组织联合促进会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民间组织管理 篇2

一、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特殊性

(一) 组织的资金来源不同于营利组织

民间非营利组织不完全依靠从顾客那里获取的服务收入来维持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社会捐赠、会费收入、服务收费、经营收入等。

(二) 组织不存在利润指标

民间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 在它的财务中缺少利润指标, 这使得管理缺乏系统性, 对于一定的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组织实现自身的目标难以确定。

(三) 组织中的责权利不是十分明确

民间非营利组织, 由于其不存在利润指标, 对各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难以考核评价, 因而对各部门的责权利也就无法划分的十分明确。

(四) 组织的所有权形式特殊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投资者不拥有组织资产的所有权, 组织资产的权益属于组织本身所有。投资者不能收回或据以取得某种经济上的回报, 因而民间非营利组织通常不进行损益的计算, 也不进行利润的分配, 是一种特殊的所有权形式。

二、目前中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目前, 中国在具体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管理工作中, 所依据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特别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制度缺失, 缺乏针对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指导理论, 并且很多法律、制度体系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中国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主要参照的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还没有一套完善的适合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据调查, 中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规模普遍比较小, 员工人数较少, 多数组织的专职员工人数不足10人, 工作细分程度比较弱, 导致组织的财务体系比较单一, 组织内部不重视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的建设。

(二)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没有规范的账簿, 记流水账, 没有原始凭证, 会计科目设置及会计处理存在随意性, 缺乏合理、有效的财务处理程序, 会计凭证、财务报表等会计档案不规范, 将会费票据、税务票据以及结算凭证混合使用, 缺乏财务收支计划, 收入和支出管理混乱。另外, 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尚未建立健全编制年度预算制度, 年度计划和预算完成情况不够详明,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强, 甚至不编制年度预算。

(三) 会计工作不规范, 财务信息缺乏透明度

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 没有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有些民间非营利组织将其财务信息视为组织的最高机密, 使得利益相关者无法获得组织的具体情况。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透明度低, 严重影响了资源提供者的积极性, 降低了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度, 缺乏详细的财务信息, 容易导致双方信息不对称, 从而阻碍了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 也不利于利益相关者的监督。

(四) 管理者缺乏专业的管理技能

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收支管理不善, 有些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不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二是缺少必要的成本分析, 很多组织在开展项目时, 由于没有盈利的压力, 缺乏必要的成本分析, 导致项目收益率降低;三是不善于投资管理, 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缺少投资方面的专业知识, 投资很难达到预期的结果。因此, 造成了组织资金短缺、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资金管理不善等问题, 从而阻碍了组织的正常运营。

(五) 财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民间非营利组织缺乏专业性的财会人员, 不利于其社会功能的发挥。很多非营利组织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 导致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比较低, 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同时, 财会人员自我监督意识不强, 法制观念淡薄, 缺乏职业风险意识, 在组织财务管理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给会计造假和会计犯罪提供了隐患。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负责人根本不知道主要负责人的会计责任;部分会计、出纳人员没有会计资格证书, 未经岗位培训上岗, 对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不清楚, 未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执行, 从而造成了会计账目混乱现象。

(六) 自律机制和审计机制不健全

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缺乏自律机制, 由于组织自身的非营利性, 不存在利润指标, 使得组织很难对自身的运营活动进行评价, 进而缺少组织自律机制, 工作人员财务意识淡薄, 多数组织缺乏公布组织资金使用情况的意识, 不便于组织进行自律和接受外部监督。由于内部制约机制不完善, 导致不少民办非营利组织的“一把手”一手遮天, 为所欲为, 毫无制约。有的民办非营利组织内部制约机制形同虚设, 经费支出不透明, 存在使用白条和收款收据等现象, 严重违反票据管理制度, 一些单位存在着“变相”将经费作为“小金库”福利基金等。同时, 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局限于每年一次, 但年检报告的内容不能反映组织的全部财务状况, 且部分审计部门由于审计人员不足, 审计工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严重的违背了财务审计制度。

三、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加强行业自律与诚信服务

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缺乏运作的法律规范, 行业自律缺乏。因此, 国家应尽快制定“民间非营利组织法”等法律法规, 使民间非营利组织从设立、运作到注销的所有活动和整个过程有法可依, 促进行业自律, 实现诚信服务。

(二) 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预算制度

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会计业务的需要, 设置会计机构, 建立健全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 以加强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 进一步完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 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 加强预算管理工作,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追踪、监督和评价。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是组织各项财务活动的基础, 使组织各项财务活动有章可循。西方发达国家通常依照国家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组织的收支、财务核算、财务纪律等进行管理,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 而中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 因此, 在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时, 既要考虑到已有的财务制度规范, 又要结合组织的实际。

(三) 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及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批优秀、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作为基础保障, 因此, 要对现有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 还要吸纳一批道德素质高的专业财务骨干, 以利于组织的筹资、财务分析工作等。

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对财会人员加强专业业务培训, 注重业务能力的培养, 以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 更好的完成组织的会计记录和核算工作。同时, 民间非营利组织还应该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树立诚信服务, 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适应新形势下民间非营利组织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 加大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

一是加强工商部门的监管。严格审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设立过程。根据设立民间非营利组织法定条件, 对从业人员、场地、投入资金等严格把关。二是加强物价部门的监管。应由真正的社会中介专业机构核实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成本, 上报物价部门, 并接受物价部门的监督管理。对弄虚作假者给予重罚, 从而保证成本的准确性。在算准成本的基础上, 根据“略有赢余”的原则审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收费标准, 并切实检查落实。三是加强财政部门监管。加强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检查。对从业财会人员专业资格进行检查、对财务部门日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单位负责人执行会计法情况进行检查。四是加强税务部门的监管。加强税务登记管理, 改变目前民间非营利组织登记率偏低的现状。加强税收征管, 改变目前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大面积漏征现象。

综上所述, 完善中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体系还应该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加以完善。同时,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还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组织自身的自律和提升以及社会公众对公益事业的关注。

摘要: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改革的推进, 民间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现, 弥补了政府和企业在满足公众需求方面的不足, 成为了社会经济中的第三大部门。然而, 该组织还不是非常成熟和完善, 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财务管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组织的发展, 因此对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完善组织财务管理体系已成为民间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通过对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特殊性进行分析, 指出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民间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凌霄虹.浅谈民间非盈利组织的财务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5) .

[2]罗朝晖.詹万玲.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问题浅析[J].审计月刊, 2009, (1) .

[3]严安.浅谈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特点[J].中国总会计师, 2007, (3) .

[4]周以德.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存在的问题浅析[J].财政监督, 2007, (6) .

[5]冯君.浅谈民间非盈利组织的财务管理[J].财经界, 2009, (12) .

民间组织管理机构升格 篇3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从今年开始对外称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1月31日,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孙伟林说。

这就意味着,民间组织管理机构已经实现升格。“机构升格意味着独立性增强,权威性增强,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民间组织管理局的另一位官员表示。

民间组织发展现状促使机构升格

一个新的数字呈现在人们面前。据孙伟林介绍,到2006年底,民间组织数量增长至34.6万多个(其中社团18.6万,民非15.9万,基金会1138家),比去年增长了8%。

而国内的部分地区发展势头更为迅猛,如广东省民间组织保持每年10%至15%的增长率,目前该省登记的民间组织共2.2万家,其中社会团体1万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1万多家,基金会136家。云南省的机构数量也飞速发展,至2006年底,云南登记的民间组织达到8 249个,与1999年的3 988个相比,增长1倍以上,增速为年均15.3%。

2006年12月中旬,全国民政系统社工队伍建设推进会议在深圳召开期间,民政部副部长李学举曾经谈到,政府对民间组织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各地都在根据当地发展形势,加大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力度。

这种重视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出台培育政策,给予民间组织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更加注重民间组织在社会建设与管理和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引导民间组织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三是加强民间组织诚信建设和能力建设,为民间组织承担更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四是各级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正在进一步研究民间组织发展与管理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规范管理,保证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

同时,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愈加凸显民间组织的作用,无论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还是推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对民间组织改革发展提出了现实而又迫切的要求。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增大,以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民间组织在经济社会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

职责升级比机构升格更重要

机构的升格不仅意味着职权的扩大,权威的上升,更意味着职责的升级,使命的加重。“现在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的称呼已经叫出去了,中央编委为民政部增加了30个公务员编制,财政部为民管局增加了预算,配备了执法设备,具体的进展还在商谈过程中,但是这也意味着责任增大了。”民政部的一位官员表示。

在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升格的同时,民政部还特别为敦促地方民间组织管理机构升格付出了诸多努力。

在深圳民间组织管理局成立之前,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就对这件事深表赞赏,“这次到深圳,了解到深圳将成立副局级机构专门负责民间组织管理,机构升格,人员和编制也有所增加,这是件大好事。”李学举表示,深圳成立民间组织管理局这个决定,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作出的,这对推进深圳民间组织培育、发展,对深圳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孙伟林对这样的升格没有流露出喜悦,他把问题和责任看得更重要。主要是: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社团条例和民非条例亟需出台,以应对涉外民间组织带来的挑战;部分地方对民间组织重视不够,在税收优惠、财政资助、人事管理、社会保险等方面仍然缺乏健全配套的优惠政策;民间组织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社团行政色彩浓,行为不规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在机构建设方面,去年中央文件下发后,一些省市动作迟缓,力度不大,解决机构编制问题没有进展。总起来说,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民间组织的任务仍很艰巨。

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名归实至,它在2007年的举动会进一步推动中国民间组织发展的新历程。

2007年,民管局将着力培育新型民间组织。一是按市场化原则改革和发展行业协会。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推进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赋予行业协会相应职能,消除不利于行业协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二是积极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坚持登记和备案相结合,制定和落实扶持政策,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有能力进行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税收减免等措施,广泛吸纳、利用民间资金、人才和技术,大力发展民办非企业单位;四是积极鼓励社区民间组织发展。适当放宽对社区民间组织的准入条件,制定鼓励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的公共政策,尤其是鼓励社区志愿者组成各种各样的公益组织;五是加大公益慈善类民间组织扶持力度。激活公民及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动力和责任感,鼓励和扶持企业、个人创办各类公益性、慈善性民间组织。

在民间组织法制建设方面,正在抓紧修订出台《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充实实体性规定,增强可操作性,适应变化发展的形势。

财政支持政策也许最受民间组织欢迎。姜力表示,民管局将建立健全财政支持制度,落实税收减免政策。

在调整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比重的同时,通过政府委托管理、奖励资助、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对民间组织的资助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应设立政府向民间组织购买服务专项资金,分类制定民间组织财政补贴政策,或者建立民间组织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公益性、服务性民间组织发展。

不久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及相关管理问题的通知》,对经民政部门批准登记的非营利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基金会,其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及相关管理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促进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基金会发展的重大利好政策,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民管局还将完善行政执法配套制度建设,重点研究制定《民间组织行政处罚实施办法》,使监督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对于民间组织内部建设,民管局从优化人员年龄、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其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建立秘书长持证上岗制度等方面入手,提高素质,逐步实现专职工作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还要求各民间组织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为专职工作人员办理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等社会保险。

民间组织管理 篇4

2.贯彻执行有关收养工作的法律、法规,做好收养登记管理工作,承担平侨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居民收养内地公民子女的登记工作。

3.研究制订滨葬管理工作政策和管理办法,宣传娱葬工作法规、政策,推进滨葬工作改革,指导滨葬管理单位工作,指导和协调滨葬管理单位进行规划、申报、审批滨葬设施建设(在娱葬管理单位调查核实报批基础上),负责对娱

仪劳务服务的报批标准工作。

4.贯彻执行有关救助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指导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

5.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社团和民办非企业登记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章,负责制定全市社团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实施办法。

6.做好全市社团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

7.检查督促民办非企业单位财务管理。查处社团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违法行为。研究起草全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及有关政策、规章,并指导实施。

民间组织管理 篇5

问卷调查的通知

各州(市)民政局,省属各行业协会: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省行业协会的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及政策需求,完善促进行业协会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行业协会的市场化、民间化改革和全面健康发展,省民政厅成立了“云南省行业协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将于近期对我省行业协会开展调研。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对象及方式

调查对象:省本级各行业协会,州本级各行业协会。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

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行业协会的基本情况、人力资源建设情况、机构建设情况、财务情况、内部治理和运行情况、政府关系情况、服务与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等。

二、调研时间

2012年2-3月。有关数据截止2011年12月31日。

三、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州(市)要充分认识此次调研的重要性,要指定专人负责,抓好落实,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周密部署,严格要求。各州(市)要加快工作进程,确保问卷调查质量和数据的准确性,确保调研工作圆满完成和按时上报相关材料。

(三)明确责任,及时上报。各州(市)民政部门要及时督促所辖各行业协会填写问卷,并组织力量统计汇总,并按照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困难、对策与建议三个方面,形成调查报告。

各州(市)3月15日之前完成问卷调查及问卷回收统计工作。

省本级各行业协会3月10日之前完成问卷填报工作。调查问卷可登陆“云南民政网”(http://yunnan.mca.gov.cn/)“通知公告”栏下载。

云南省行业协会发展调查问卷(定稿).doc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七日

联系人: 朱勋荣,0871-5731941

林雅,0871—5731415

刘葵,0871—5641124

马宏翔,0871—5641554

传真:0871—5641554

社区民间组织本科 篇6

目前,我国社区自治相对薄弱,社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但是,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社区各项功能逐步完善,在社区中出现了不少自助、助人、助己式的社区民间组织,社区成员们并试图通过这些民间组织来积极、有效地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表达社区成员的利益诉求。这些社区民间组织正对社区建设与民主自治发生着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发挥社区民间组织推进社区自治发展,就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并积极实践的事情。

社区民间组织立足于社区,由社区居民自愿组成、自我管理、自主活动,以实现社区、居民和谐发展为宗旨。作为与政府和市场相对应的第三方——社会力量的代表,在社会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笔者于2009年1月10到2月10日,走访、调查了招宝山街道社区民间组织联合会,对联合会内所有民间组织会员单位进行现状调查,了解、分析目前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动态,以期能为该联合会的工作提供参考。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了实地与电话调查相结合,重点单位深入访谈的方式,调查范围在招宝山街道区域内,调查对象为社区民间组织联合会中所有民间组织会员单位,内容涉及各社区民间组织的基本情况、单位性质、资金运作、目前状况与未来的发展意向。调查结果显示,招宝山街道社区民间组织队伍壮大,人员众多,居民参与热情高,活动能正常开展,为广大社区居民营造了良好的居民文化氛围,提供了更加有效地服务居民的载体。但是通过这次调查,也反映出社区民间组织在发展中所受到的一些制约与困惑。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基本情况。据统计,招宝山街道社区民间组织联合会共有民间组织会员单位148个,会员人数约25000人,占辖区常住人口的35.7%。

同时,依据各民间组织职能的不同,148个社区民间组织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社区管理组织,占30%,主要特征是从事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如社区的老年协会、计生协会、残疾人协会等;二是社会服务组织,占18%,即旨在提供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服务的民间组织,如街道的夏金生日间老年服务中心、家政服务超市、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中心等;三是社区成员互动组织,占6%,即社区成员为捍卫自身利益而自愿组成的互助性组织,如和谐物业促进会、维权组织等;四是社区同人组织,占46%,即建立在共同经历、兴趣、爱好之上的公民组织,如各社区的艺术团、各种类型的俱乐部、文学社等。

2、社区民间组织的作用 经过对各社区民间组织基本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笔者认识到,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在推进社区自治发展过程中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1、为社区居民搭建了直接参与社区管理的平台

社区居民作为社区中的个体,没有参与平台和途径,居民作为个体的声音是微弱的,不足以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认同。社区成员通过社区民间组织,把个体的声音放大,大到成为普遍的共识,就会推动社区的管理。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社区民间组织为社区居民搭建了直接参与社区管理的平台,依托这个平台实现了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2、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有效的社会服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社区成员对社会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其中一些服务需求是有关政府部门无法提供的,市场上也买不到,社区居委会就更加无能为力。例如,老年人的精神陪护、社区居民的保健服务等,但是,这些可以借助于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等社会服务组织来解决这些问题。社区居民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社区民间组织出现之日起,就烙上了贴近社区成员需求的印记,社区民间组织正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需求而诞生的,同时社区居民也在社区民间组织的服务与发展中得到了生活与精神上的满足。

3、为社区成员之间和谐共融提供了途径

社区是社区居民生活的共同体,其间必然会映射出社会发展在居民中所产生的各类矛盾,例如:邻里纠纷、党群矛盾、仇富讥贫心理、新老居民习俗不同等矛盾和问题,这些都是社区不和谐因素。而在社区成员和谐相处的这个问题上,政府部门往往难以调和,只有通过社区民间组织来实现化解矛盾。在社区居委会的主导下,“和谐物业促进会”、“新老居民和谐促进会”、“单亲俱乐部”、“高血压俱乐部”、社区文体团体等相继成立,社区居民通过这些民间组织的聚集相互沟通、交流,达成共识,消除了彼此间的冷漠和隔阂,社区民间组织为社区成员之间的和谐共融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三、存在的问题

1、缺乏民政部门的指导与管理

社区民间组织大多未在区民政部门注册备案,缺少民政部门的指导与管理。据调查,148个社区民间组织中,仅12个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占8%,大多是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已在民政部门备案的25个,占17%,但备案仅仅是在民政部门填写表格即可,便不再过问。其余111个均未在民政部门注册或备案。针对大多数社区民间组织未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 原因,笔者进行了详细的询问,经了解发现有63%的民间组织不知道成立社团需要在民政部门进行备案登记,24%的民间组织认为成立社区只为了自娱自乐,不需要去备案登记,而13%的民间组织认为民政部门注册登记所设的“门槛”太高,他们不符合注册要求,所以放弃注册。而民政部门作为民间组织的注册登记部门,只按国家规定履行注册登记手续,对众多的民间组织难以管理。与各民间组织相对应的行业主管部门本应担负起指导职责,但因为大多民间组织没有注册登记,致使行业主管部门无法了解该组织的活动情况,甚至都不知道有该组织的存在。于是大多数的社区民间组织更多地与社区居委会进行联系,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社区居委会的协助和管理。

2、经费短缺制约社区民间组织发展

社区民间组织普遍缺乏资金,活动经费主要以社区自筹款为主,个别组织也有部分为上级拨款支持,一般由个人或单位捐助的数额很少。大多数社区民间组织依靠社区居委会为其提供活动场地、办公场地、培训、信息及经费补贴等。各社区在社会经济机制的冲击下虽然有一些固定的第三产业,但是,僧多粥少,难以为继,三产收入难以满足社区日常支出、社区活动、民间组织等多项支出。从实际情况来看,社区对重点培育发展的社区民间组织能提供的经费仅为800-5000元/年,其他一些自娱自乐的文体团队基本不提供活动经费。因此,社区民间组织每逢遇到大型活动,都需要由社区向上级部门打报告,申请活动补贴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与前进,也打击了各社区民间组织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3、社区民间组织依附性比较强

社区民间组织多数是由社区居委会牵头成立,成立之后基本依附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的一些大的活动基本也是居委会来安排。社区居委会牵头社区各种活动和社区民间组织开展活动已成为必然。但实际上,作为城市居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居委会承担着双重角色,一方面要办理好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交办的事项,另一方面要办理社区事务,为居民服务。当前者的权重高于后者时,社区自治就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虽然社区居委会事实上也是一种管理社区各种事务的自治组织,并有着其它组织不能替代的作用,但有时并不能完全兼顾各民间组织的发展要求,也没有能力全力去扶持、资助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壮大。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强指导与管理

首先对一些规模小、活动范围小、不涉及重大政治问题的兴趣团体、社区组织、同人组织实行备案登记制,简化备案登记手续,对组织的名称、场所、人数、经费、章程、主管部 门等,减少条件限制。鼓励各种社区民间组织到政府民政部门进行备案登记,除非有明显的违法犯罪事实的,对所有备案登记的社区民间组织赋予合法存在的权利。这样能使得大量的社区民间组织得以合法存在。其次,要加强行业部门对社区民间组织的分类指导,对一些具有明显行业特征的社区民间组织,要明确行业部门联系指导。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业务上的指导,并提供行内培训机会,提供业内信息交流,提供人才支持,必要时提供资金、场所、设备上的资助。社区民间组织亦可以利用组织优势,协助行业部门开展工作。第三,各级街道与社区要加强对社区民间组织的日常管理,掌握其活动动态,积极搭建社区民间组织的服务平台,既在政府和社区民间组织之间构建桥梁和纽带,实现在社区基层社会管理层面的良性互动。

2、不断寻求政府扶持与社会力量的支持

民间组织在开展活动时,越是能够成功地利用政府的力量,就越是容易发展。以政府向社区民间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采取“补贴+奖励+付酬”的模式,为社区民间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对促进社区和谐、管理规范的社区民间组织提供每年定额补贴;制定税优惠、表彰奖励等政策,激励社区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利用社区居委会及社区中企事业单位的基础设施,为社区民间组织提供办公及活动场地,实现资源共享,并联合社会各方力量开展相关活动,以期获得相关单位与社会力量的支持。

3、引导社区民间组织逐步走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自治化管理模式

民间组织管理 篇7

一、民间组织的界定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社会发展状况, 经济水平以及文化传统的差异, 使得民间组织这个名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虽然各种概念林林总总, 但本质上是一致或者相似的, 主要是指那活跃于社会公益领域, 在政府和经济部门之外存在的组织形式。通常, 非营利机构, 民间组织, 第三部门, 慈善团体, 非政府机构, 社会中介单位都被认为是同一类型的机构形态。学术界比较有代表性的界定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赛拉蒙教授的理解, 他指出民间组织一般应当具有下列特点:1.正式性:有完整的内部制度体系和组织机构, 有程序性的运作活动。2.独立性:在制度上, 独立于政府, 但它可以接受一些政府的支持。3.非赢利性:即所获得的利润不能在组织成员之间进行分配, 但可以用于组织的再发展。4.自治性:能够控制和管理自己的事务。5.志愿性:志愿者参与是本组织的运作和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 政府把这些社会组织称为民间组织。它是指在民政部门登记管理的社会团体, 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三类组织形式。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民间组织迅猛发展,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民间组织报告蓝皮书2013》显示, 到2012年底, 全国共有49.9万个民间组织, 其中, 社会团体27.1万个, 民办非企业22.5万个, 基金会3029个。

二、民间组织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1.约束企业市场行为

首先, 相关民间组织, 如食品行业协会等可以通过自身渠道从企业和政府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向公众披露这些信息, 打破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从而确保消费者得到相应的价格, 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确保消费者和企业的信息对称。另一方面, 也迫使企业形成追求产品质量的内在动力, 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第二, 作为成员自律性组织的相关行业协会, 通过法律、政策和行业内规定来修正企业的行为, 促使企业按照规则运行。行业协会和其他民间组织可以在任何时间, 处理关于社会问题与食品相关的投诉, 根据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 规范生产经营, 或在业内率先建立高水平的企业标准, 并逐渐与国际标准一致。

2.规范政府部门监管工作

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 政府是主导力量, 主导力量也需要外部监管, 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民间组织通过多种形式集中表达, 形成一个强大的外部力量, 极大的影响和监督着政府的日常监督工作,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法律法规的健全, 敦促政府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积极监管, 对于政府的不作为甚至违法行政也有着积极的预防作用。另外各种民间组织通过社会舆论、章程约定, 信用管理体系认证等保持信息沟通系统和社会开放性, 最大限度的发挥监督作用。例如, 三鹿奶粉事件在媒体和相关社会团体中的报道, 让人们了解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过程, 并催生了一场涉及全国的乳品安全治理风暴。

3.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及维权行为

(1) 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民间组织和公众接触较为密切, 可以在公众中提前进行相关食品安全的教育服务, 让消费者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消费者协会等其他民间组织还可以通过讲座, 现场解惑, 使用讲义, 传单, 杂志, 互联网等各种手段对消费者进行知识普及, 把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公众, 提高用于识别食品安全技能, 普及和提高群众的的食品消费知识。

(2) 维权咨询指导

由于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以及者维权成本相对偏高, 许多消费者在受到侵害后还是要做出让步, 以避免麻烦。拥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民间组织提供专业的相关咨询, 在食品消费纠纷发生后, 让公众知道自身的权利和维护权利的途径, 积极鼓励群众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并在整个维权过程中进行援助和指导。此外, 民间组织本身的成员也是食品的消费者, 熟悉消费者的心理, 其成员可以通过亲身体验, 传单, 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广大消费者宣传维权的诉讼权利和过程, 也可以通过公益诉讼等形式, 实现公众维权的快捷和低成本。

4.协调平衡各方利益

目前, 随着社会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 不同利益群体逐渐出现, 不同类型的民间组织可以反映不同阶层的利益去向。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 民间组织可以发挥社会资源聚集平台的功能, 使用其广泛的社会资源, 帮助扩大解决食品安全事故的渠道。民间组织参与政府, 企业, 消费者的交流互动, 通过对话协商和其他方式处理矛盾冲突, 找到协商一致的缓冲区, 增加沟通渠道,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引导问题的积极解决。因为民间组织的介入, 可以在刚性措施之外提供更多的柔性措施, 大幅度的加快危机的处理进程, 保证各方合法利益, 提高了各方对于处理结果的认可度, 减少不良后果。

三、充分发挥我国民间组织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几点建议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民间组织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一些现行规定过于笼统, 操作性不强。在《食品安全法》中, 民间组织的食品安全责任和权限等也没有具体规定, 民间组织的参与行为往往处于尴尬境地, 没有法律依据。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专门的《民间组织法》, 同时在《食品安全法中》增加有关民间组织参与管理食品安全的条款, 并在其他单项法律中也增加类似条款。明确民间组织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条件, 权限和程序并对其具体内部管理作出相应的指导性规定。这些法律法规, 一方面可以增强民间组织的自身管理, 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民间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职能。由于食品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广泛, 通过立法, 明确民间组织参与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为民间组织的参与行为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2.明确民间组织和政府职能

政府在民间组织健康发展和介入社会治理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政府的扶持引导和独立空间的大小, 直接决定着民间组织的食品安全管理的深度和强度。建立和规范政府与民间组织的法律关系, 实现民间组织的独立性, 并开始解决政府职能错位, 对民间组织具体事务的干预, 民间组织政色彩浓厚, 政府与民间组织职能交叉重贴的问题。政府应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能, 提高政府部门工作的效率,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在我国的食品安全体系中建立合理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行业协会和其他民间组织要明确自身的角色位置, 既要工作积极, 又不能越权越位, 帮政府做好决策和事件处理。最终, 在食品安全管理中, 建立政府和民间组织责权利明确的综合管理机制。

3.促进民间组织和政府之间的合作

政府应给予民间组织的充分支持, 包括人力资源、财政资源, 政策等方面引导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同时应给予民间组织充分信任, 抛弃常有的对民间组织怀疑甚至敌对态度, 相信民间组织能够成为政府的得力助手。政府和民间组织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和完善, 也是加强其合作的重要内容, 政府应该及时将相关政策传递给民间组织, 民间组织利用其深入公众的优势进行宣传。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 政府必须在第一时间将事件的各种信息告知民间组织, 民间组织在公众中及时收集第一手资料, 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呼声并传递给政府, 帮助政府更好的进行决策。政府和民间组织应定期沟通, 交流信息, 探讨管理技巧, 加强双方信任与合作。同时民间组织和政府还应该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实现相互监督, 保证双方的行为都的合理合法的轨道上运行, 实现社会公众利益的最大化。

4.提升社会公信力

社会公信力的提升极大的影响着民间组织的活动、社会功能的发挥。各种民间组织要想在食品安全管理领域有所作为, 除了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外, 更重要的就是来自大众的支持, 要取得广大公众的支持, 就必须提升公信力。民间组织构建科学严谨的内部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 杜绝贪污腐败, 浪费奢靡。及时将组织的相关信息特别是财务信息公开, 让公众了解自身的运行情况。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 必须在第一时间将真实全面的信息告知公众, 代表公众表达诉求, 真正成为公众的代言人。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建设, 引入更多的食品领域的优秀专业人才, 并加强对已有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提高整体食品专业运作能力, 让政府和公众相信组织有能力介入食品安全管理事务。由此, 公众将更加信任相关民间组织, 更加配合组织的工作, 有利于民间组织更好的发挥其食品安全管理职能。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 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经济利益, 也给影响整个社会心理、社会价值、政治文化等。民间组织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 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继续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 使民间组织在食品安全管理领域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建立一个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及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郑宇鹏, 夏英.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6, (7) :15-16.

[2]罗云波, 陈思, 吴广枫.国外食品安全监管和启示[J].行政管理改革, 201l (7) :19-23.

[3]王华书.食品安全的经济分析与管理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l0.

[4]廖卫东.食品公共安全规制制度与政策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1.

[5]范和生, 李红梅.论民间组织的主要功能[D].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9.1.

民间组织改革大提速 篇8

报告的编撰者认为,这充分说明以广东等地为代表的全国范围内十余个省市的直接登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取得了切实的成效,“入门难”问题的破解,大大释放了民间组织的发展活力。

这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编撰的《中国民间组织报告蓝皮书(2013年)》(以下简称《蓝皮书》)还预测,未来一个时期,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加快推进以及政府机构的进一步精简,民间组织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资源支持,一步步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主体和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终结双重管理

《蓝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民间组织49.9万个。这份报告的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黄晓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民间组织增长速度2011年出现拐点,2012年增速大幅提升。

据黄晓勇介绍,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民间组织46.2万个,比2010年增长3.7%。2012年与2011年相比,民间组织数量增加了3.7万个,2012年的年增长率为8.1%。“从民间组织的增长数据来看,2011年民间组织可谓逐步走出萧瑟的寒冬,2012年则开始正式步入‘春天里。”黄晓勇说。

自2005年以来,民间组织增长速度持续走低,2010年增长速度更是创下了3.5%的历史低谷。2011年与2010年相比,虽然增长速度只有不到0.1%的微幅增长,但却有一定程度的历史意义。

民间组织发展的全面突破不只表现为数量的快速增长,更为重要的是,在2013年推进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突破了长期制约民间组织发展的重大制度障碍。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对民间组织一直采取双重登记管理制度。要成立民间社团或社会组织,必须先找到“业务主管单位”,然后才能到民政部门申请登记。诸多NGO由于找不到主管单位而无法注册,这是制约民间组织发展最大的瓶颈。

2013年3月正式颁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提出,要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对于重点培育、优先发展的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等四类社会组织,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这相当于从政策和制度上宣告了双重管理制度的终结。”黄晓勇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但只是个开始。”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民间组织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秘书长、《蓝皮书》的副主编蔡礼强说,制约束缚中国民间组织发展最核心的根基的问题,就是双重管理制度的束缚。“这样一个制度障碍的破除,对民间组织的发展带来了应该说是一个空前的机遇。”

不过,业内也有专家认为不能高估直接登记制度的作用。

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说,直接登记制度释放了合法性,但不等于解决了其他的问题。一旦直接登记后,民间组织的很多问题将会暴露,如能力不足、公信力不高、资源不配套等。“民间组织的发展,仍有个长期的过程。”他说。

去行政化刻不容缓

对于前一段时间处于舆论中心的以红十字会为代表的很多官办社团组织,《蓝皮书》认为,对其去行政化和去垄断化的改革已刻不容缓。

《蓝皮书》称,中国很多官办公益慈善组织和社团组织本身有一定的行政权力,导致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不能充分发挥。黄晓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以红十字会为代表的官办社团组织频频遭遇严重信任危机,充分表明对它们的去行政化改革既势在必行,又刻不容缓”。

与传统官办公益慈善组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雅安地震捐赠中,无业务主管单位、纯民间的壹基金成为得到捐赠数额最多的公益组织。

黄晓勇说,雅安地震捐赠是民间组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壹基金的成功充分说明,只要透明度高、专业化强,民办公益组织的发展前景和影响力绝不亚于拥有庞大组织和资源优势的官办组织。

2012年年初,红十字会参与了国家的社会组织综合改革试点。《蓝皮书》指出,在红会主动改革的一年多时间里,虽然很努力,但收效并不明显。不但没有成为所期待的社会组织改革示范,连自身所面对的巨大社会信任危机都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式。

《蓝皮书》分析称,中国的很多官办公益慈善组织和社团组织具有强烈的行政色彩,不愿意按照民间组织本身的内在要求去运作。黄晓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里既有制度上的惯性,也牵涉到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群体。”

“因此,包括红十字会等官办社团组织去行政化改革的路径,是在保留政府资金投入和工作人员原有工资、社保、待遇的基础上,将行政级别改变为非行政机构的职级制。”黄晓勇说,“这不是简单剥离他们目前享有的编制、待遇和政府支持,而是改变他们原有的行政等级化组织结构和行政指令化运作模式。”

红十字会总会拥有副部级行政级别,列为中央财政一级预算单位。在机构设置上,它是按照行政层级设置的,从中央到省、市、县都建有红十字会机构,人员编制属于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制或事业编。

《蓝皮书》指出,红十字会只有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变行政等级化的组织结构,才能向着社会化方向发展。

公共治理模式

在黄晓勇看来,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把民间组织培育成为公共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主体。“凡是民间组织能管能做的,政府都不应该自己管和自己做,应该放手让民间组织来管来做。”他说,“只有这样,政府才能走出越来越忙而问题却越来越多的怪圈,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协同和参与作用。”

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分析说,长期以来,出于对民间组织成为体制外异己力量的担心,政府采用双重管理制度的限制性管理方式,造成了民间组织整体发育程度较低,数量和规模偏小、专业化能力较低、行政化色彩较浓、组织依附性较强,独立自主地发挥社会自治作用和协助社会管理的能力都非常有限。

王名则认为,双重管理体制背后,是政府对社会组织落后的认识。因为在观念上将非政府组织放在对立的位置,因而在体制上设立双重管理的门槛,尽可能少登记或者不登记民间组织。“曾有某地的民政部门将三年没有登记一个社会组织当作业绩来报告。”他说。

《蓝皮书》指出,政府应改变单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片面认识,走出担心民间组织和不重视民间组织的双重误区。政府与民间组织之间应当形成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从行政化的领导关系变成协商性的指导关系,从单向度的命令关系变成双向性的互动关系,从无偿性的被动服务到有偿性的主动服务。

黄晓勇说,行政体制改革与民间组织发展是相互支撑、互为条件的关系,政府职能转变是为民间组织发展提供空间和资源支持的前提,而民间组织发展则是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基础和保障,两者缺一不可。

“行政体制改革成败取决于政府职能转变情况,而政府职能转变能否顺利,民间组织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他说,“如果政府不能及时有序将不该管的职能逐步转移出去,面对日益增多和复杂的社会事务,政府规模不但无法变小,反而会有进一步反弹的压力和可能。”

关于民间组织的调查报告 篇9

关于民间组织的调查报告2007-02-10 16:46:3

5依法行政 加强监管

进一步提升全县民间组织整体素质

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我们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多年来积极地、主动地、建设性地开展了一些工作,为促进全县三个文明建设,依法行政,保一方平安,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在工作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以及几点建议,汇报如下:

一、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情况

我县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突出重点,依法行政,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目前为止,我县注册登记的各类民间组织个,其中社会团体个,民办非企业单位个,这些民间组织遍布全县城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全县“三个文明”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培育发展,注重质量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县的民间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近年来,我们注重加强民间组织结构调整,把整合的重点放在真正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的行业中介组织、社会公益性和服务性的民间组织上来,使民间组织在种类、布局等方面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一是积极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我们把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作为民间组织登记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调查研究、制定政策、督查指

导、抓点示范等多种措施,集中精力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目前,全县已登记和备案农村专业经济协会58家,共有会员7千多户,带动农户万多户。这些协会组织在做大产业、激活市场、搞好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县的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文秘县响水乡青竹牲猪产业发展协会被评为湖南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示范单位,文秘县湘莲协会、文秘县谭家山镇荷叶坝村肉兔协会被授予文秘市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示范单位。县及乡镇都树立了典型,扩大影响,进一步推进全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健康发展。二是重点培育发展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业协会。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审查新成立的民间组织时,注重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重点培育发展优势行业、重点行业、新兴行业和与国际经济接轨密切相关的行业协会。三是积极培育发展新型社区民

间组织,我们选择了易俗河镇百花社区试点,通过调查研究,精心指导,根据社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成立相应的民间组织,为社区民间组织发展和有效管理探索了新路子。

(二)依法行政,加强监督。

一是把好注册登记“入口关”,在登记注册中,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遵循“受理、初审、复核、决定”的程序,在法定的时限内操作,坚持局党组集体审批制度。登记合格率为100%。二是创新日常监管措施。在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开展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切实加强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凤凰中学带头倡议在全县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活动,承诺带头弘扬自律与诚信之风;依法办事;加强自身建设;接受社会监督;做好诚信服务;履行社会责任。社会反响很好,凤凰中学也一跃成为全市民办学校唯一一所省级示范性中学。全

县民办非企业单位重新修订了章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了服务承诺制度,并开展了“真情回报社会”等社会公益活动。创新年检方法,采取定点、定片、定时和上门年检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年检,在年检中重点检查民间组织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内部制度建设、会费标准的制定和会费管理及使用情况,确保年检工作的时效性和质量到位。加强对民间组织负责人及财务人员培训,去年与县财政局联合举办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培训班,认真抓好民间组织财务制度的落实,要求各类民间组织建立自己的独立财务和财务收费管理制度,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双重监督管理,加强民间组织党组织建设,对具备条件的民间组织要求成立党组织,做到审批登记与党组织建立同步推进。三是开展了清理规范工作,根据省、市、县纪委的要求,对县社会团体进行清理规范,达到了“理顺工作关系,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监督管理,引导健康发展”的

总目标。四是加大了对非法、违法、违纪民间组织的查处力度。全县查处2家非法社团,责令6家民间组织限期整改,撤销了2家民间组织。

(三)建立机制,加强引导。

为了鼓励和引导民间组织发挥积极作用,登记管理机关经常派员参加民间组织的重大活动,对民间组织开展公益、服务等活动给予指导和支持。保障民间组织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乡(镇)、村级民间组织活动情况,委托民政所加强监管,这样,登记管理机关做到能较全面地掌握民间组织活动情况,为保一方平安较好地发挥了民间组织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要做好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良好的工作氛围。首先,我县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县民间组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其次,成立了县民间组织管理局。三是将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2001年,县委办、县政府

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意见》(潭办发[]9号)文件,年县政府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政办函[2004]94号)文件,两个文件的下发,对我县民间组织管理,进一步做好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工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四是按照双重管理的原则,登记管理机关主动与业务主管单位取得联系,相互协作,加强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共同做好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看到民间组织管理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1、从民间组织自身情况,主要是有的活动行为不规范;有的组织机构不健全;有的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政社不分,“官办、官管、官运作”,导致行政化倾向严重。

2、从监管工作看,政策法规有待

进一步完善。例如: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范围不明确,难以界定,管理工作难度大,登记管理机关是被动式登记。同时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缺乏相应的优惠政策。

3、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民间组织管理机构,只有一块牌子,没有编制,没有经费。

三、几点建议

1、尽快制定和修订有关法律法规,为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设立、组织和活动,资产与财务管理,管理与监督,扶持与奖励,变更与终止以及违法者的法律责任者,要作出明确的规定,并在有关立法中加强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调整,明确其法律地位。

2、要提高对民间组织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弘扬先进文化和构筑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各级各部门要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要加大

宣传力度,真正发挥好民间组织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同时上级要发文解决民间组织机构和编制问题,以便上下对口,理顺关系。

上一篇:关于组织本学期学生体检工作的通知下一篇:普洱茶市场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