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的课

2024-09-08

赵老师的课(共14篇)

赵老师的课 篇1

今天是9月1日,开学的第一天,这学期换了很多老师,今天是让我感受到最新鲜的一天。因为今天让我从新体验不同新老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其中最最有趣的是“写字课”,而教我们“写字课”的老师是温海婴老师。

温老师的写字课非同凡响。并不是一上课就让我们写字,而是给我们讲笑话。笑话说的是有一个精神病院,住着一群精神病人,有三个楼层,这三个楼层的精神病人想选出一个精神病长,问同学们:你们谁愿意竞选这个精神病长?结果还是有人举手,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这个笑话虽冷,但告诉我们要看清事物的本质好坏再去争取,不然后果将是南辕北辙相差远矣!写字如做人,先做好人,再写好字!

温老师又很风趣地问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同学们:“认识!”“你们怎么认识我的?”“课程表上看到的”。“那要是路上遇到我要怎么跟我打招呼呢?”同学们回答:“温老师好!我是四六班XXX。”“哇!你们好棒哦!四六班的同学是我见过最聪明的。”——很简单的对话却看出了温老师是非常平易近人的老师。

之前,温老师我不曾见过,但是我早就听睿超哥哥和佳杰哥哥一直以来对温老师的好评。睿超哥哥眼里的温老师是可亲可敬的好老师,而在佳杰哥哥眼里温老师更是风趣有加。佳杰哥哥这样说的:温老师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是从语文讲到历史,再从历史讲到地理,最后再回到正题,温老师讲课那是“一节更比六节长”!

这学期有幸认识温老师,并且成为他的学生,还真正见识了温老师的风趣和别样的教学方式。整个课程轻松幽默,不经意间,已经下课,温老师不想下课,同学们也不想下课。这时候温老师才想起:我还没让大家写字呢!来日方长,温老师,相信接下来的写字课,同学们一定会很积极很主动很认真听讲。因为,有您这样风趣的老师,同学们怎么能不共鸣呢!

赵老师的课 篇2

赵老师是我们暑期辅导班的老师。第一节课是赵老师的语文课, 接着是数学课, 当我们都在猜测数学老师是什么样子时, 赵老师走进班里。我心想:数学老师怎么没来呀?没想到的是, 赵老师开始给我们发数学卷子, 这时我才明白, 赵老师还教我们数学。哇, 赵老师还真有点儿“牛”, 不但上语文课, 还上数学课。

上课时, 一道奥数题把我们难住了, 只见赵老师笑了笑, 弯腰拿起粉笔, 一只手扶着黑板, 一只手在黑板上演算起来, 然后, 他回过身, 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原来我们感到很枯燥的奥数课, 现在竟然感到很轻松、很快乐。下课铃声响了, 一个小时的课, 竟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哇, 赵老师确实“牛”!

有一次, 前一节课是英语课, 黑板上留下了几个英文单词, 赵老师拿起黑板擦去擦, 擦到eggplant (茄子) 时, 他说:“egg是鸡蛋, 那么eggplant一定是鸡蛋灌饼;再看这个cucumber (黄瓜) , 不用说了, 一定是天津狗不理包子, 还是肉馅的。”接着, 他回过头, 问我们道:“怎么样, 我牛吧?”

我们哄堂大笑, 然后齐声说:“牛, 真是太牛了!”

下课后, 我出去转了一圈, 回到班里, 邻座的李卓阳告诉我, 他刚才在课休间问了赵老师, 那几个单词赵老师都说对了。看来, 我们是被“骗”了, 赵老师是故意逗我们玩的。

赵老师, 您实在是“牛”, 实在是“牛”哇!

谁在听麦基老师的课? 篇3

自从1981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开办“故事培训班”,麦基的学生总数超过了10万人。这些人以什么方式师从麦基已无从得知,但在后者“故事理论”的指导之下,他们中的不少人战绩赫赫:Akiva Goldsman写出了《美丽心灵》的剧本,Edward Saxon制作了《沉默的羔羊》和《费城故事》,你还可以把皮克斯公司的创意灵魂也归功于麦基,因为创始人之一John Lasseter曾表示自己在听了3天讲座之后就成为“信徒”,而麦基教义也成为皮克斯的定律。

这位“好莱坞编剧之父”自2011年起把他的招牌故事培训班开到了中国,但到2013年10月,也就是他第三次开课时,学生人数仅相当于当初的一半。2011年,包括培训和讲座在内的学生约有600人,去年维持在400人,今年这个数字则是330。

麦基培训班为期4天,费用总计7000元,尽管报名培训的人数走低,学费已经比2011年上涨了2000元。这个课程另设“高端精英交流班”,费用为每人1.5万元。

即便是对于电影圈的业内人士,培训的强度也很大:课程从早上9点至晚上7点,每天4个课时,每课时持续2个小时。麦基要求学员不能讲话或随意走动、不能迟到、不能用手机发消息,他甚至也不能容忍电脑打字的声音。

你能在这个培训班上看到三种状况:授课、提问并解惑,以及学生在课间冲上讲台要求老师签名。课程按照麦基在1997年出版的著名教材《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原理》设置,许多人也携带此书作为签名本。

根据主办方德稻教育国际交流部副经理提供的数据,2013年的学员主要来自中影、迪士尼、克顿传媒等影视机构,另外还有央视和北京、大连等地方电视台的相关人员,其中大部分为企业包票。

“我感觉这里有各式各样的人,比如北影导演系研究生,自己在写剧本拍电影;还有电影学院的教授,也不是说来学习,就是想同行之间交流一下,看看麦基在想什么;还有影视公司的老板,据说是为了工作。”一名来自国内著名视频网站的学员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一起参加培训的还有她的同事,以及与该网站有合作关系的导演和编剧。

在2011年和2012年的学员名单里,你能发现更多知名电影人的名字,比如编剧宁财神和芦苇。从这样一个“对口”人群到视频网站的学员们,有一个话题贯穿了三届培训班:麦基的课到底有没有用。

正如那本《故事》所言,麦基讲述的是原理而非规则。早在2011年第一次开课时,麦基就对这个观点做了详细的解释:“我要讲的其实非常简单,你们必须制作中国电影。如果你一味模仿好莱坞,或者是一味模仿法国电影,观众很难知道你的诚意。我在这儿是希望跟大家分享这些技巧,这些工具,来帮助你们讲好中国的故 事。”

这种态度让很多人感到失望,他们更想获取关于规则的信息。那位从视频网站来的学员认为麦基的讲课方式对她来说不易理解,“我本来想着他会有一二三点可以让我记下来,套用到我的工作里,帮我更好地理解网络自制剧。”她最喜欢“拉片”的环节─麦基在第四天用最后6个小时分解了经典电影《卡萨布兰卡》,通过这部电影将之前3天半讲述的内容串联起 来。

一个不停提问的学员始终想知道麦基可以教授哪些能用于拍摄微电影的技巧,而另一个不肯透露名字的导演则认为麦基的讲课过于原则性,不利于实际操作:“对我有用的可能就是对白戏剧化和如何抓住观众情绪。好的编剧根本找不到,我自己也是得自己写故 事。”

中国的编剧市场呈现严重两极分化的状态,尽管编剧从业人数众多,但能出产优质作品的编剧屈指可数。在此情况下,业内对编剧抱有一种悲观的态度。导演滕华涛曾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现在没有特别好的编剧,只是现在他们知道自己拍什么了。两年前的话,回到我们最开始讨论的话题,压根电影连个故事都没有,不信你去查两年前的电影,更别说剧本好不好 了。”

另一方面,中国编剧的报酬也并不足以支持初级编剧的成长。在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的预算里,编剧的报酬仅占2%至10%,但他们的创作基本决定了所有内容的走向。当然,这里面没有包括导演修改剧本的可能性:芦苇花费5年时间编写的《白鹿原》,最终被导演王全安修改成了几乎完全不同的版本。

在2012年,麦基观察到的是一种对职业规划更为迫切的心态。“他们总是问我如何卖出他们的剧本,如何规划他们的职业生涯。”他希望自己学生关心的问题是“如何为观众创造一个好故事”。他感到不可思议:如果你不注重剧本的质量,怎么会有职业这回事呢?

“对艺术形式有认识,只是成为高手的一步。我的讲座和书带给他们的是认识上的理解。现在,他们应当通过自己的写作,获得一种关于艺术形式更深刻、更感性的理解。”麦基说。

在2013年的培训结束之后,他对中国的编剧人才持有一种既乐观又担忧的态度。一方面,他发现更多人从书写幻想类题材到书写自己的故事,“这些年轻人对未来的期望更加真诚”;而另一方面,抄袭倾向依然很普遍,“他们更愿意复制过去已经成功的东西,永远停留在过去,期望能把作品带到一个成功的、有见地的新方向。”

缺乏好的作品一直是国产电影最大的问题,目前渠道快速扩张带来的票房增长掩盖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而渠道红利又使得制片方更加急功近利,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拍出作品然后在市场中变现。在这个过程中,掩盖故事缺陷的可能是技术、明星阵容、营销方式,甚至可能是排片档期本身。

2011年的卖座电影《失恋33天》至今被视为近年中国电影重视剧本的开端。但在麦基看来,这部打着爱情旗号的电影说的并不是爱情,而是友情。导演技巧和出色的表演让这部电影卖座,“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部好电影,而是说明它很流行。这(电影)里没有抉择,没有高潮,它就是现实本身。”

把这些现象都归结到中国极速扩张的电影市场并不是一个公允的说法。麦基表示,快速求成可能是全球年轻编剧的普遍心情,而用特效技术掩盖情节的平乏的例子在好莱坞也俯拾皆是。美国制片人Andre Morgan曾提醒这样的做法可能被滥用了:“像《变形金刚》这样有着众多动作场面的电影,视觉和噪音在电影院中混合出来的效果,时间长了会让人感到疲倦,所以在一部电影里该使用多少特效技术需要特别小心。”

麦基本人把这种对故事的普遍模式部分归结于制片厂学徒制度的终结:“当今的制片厂经理人也许具有识别天才的能力,但他们却极少有将一个天才训练成艺术家的技能或耐心。”

另一种质疑并非针对“故事”,而是针对麦基本人。在2011年一个名为“中国电影是否需要麦基”的讨论会上,编剧徐昂认为“麦基的确能够带来先进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还要接地气,要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而2013年的培训结束之后,也有媒体刊登这样的评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罗伯特·麦基这位不服水土的异国之‘橘’,真的能够念好中国电影编剧的这本经?”

当得知这个说法的时候,麦基似乎没有听懂。他说:“我在世界各地教授我的原则,这些原则适用于世界上所有伟大的电影,也普遍适用于人类世界。它们没有被任何文化限制。因为从4000年前的《吉尔伽美什史诗(The Epic of Gilgamesh)》开始,在人类历史的一切文化中,它们一直被证明是正确的。”

其实,来参加“故事培训班”的还有一种人:电影中介。他们扮演的是好莱坞编剧经纪人的角色,为导演介绍编剧。一个自称“张大哥”的人说,他不关心麦基说了什么,拉片的《卡萨布兰卡》太不好看了,讲故事也没什么意思。他关心的是,来上麦基的课的人要么不缺中介,要么太年轻,还不到需要中介的地步。

通过学习陈老师的课 篇4

通过学习陈老师的课,和自己的教学相比较,收获真是很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将多元智能理论引进英语教学,根据孩子个体智能差异,因材施教。用爱心鼓励,给了孩子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发展孩子的各种潜能,学习方法多样化,如讲故事,听口令做动作,说歌谣等游戏,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学习动机,促进他们语言、音乐、肢体运动等智能发展,如数,完成游戏,在学习sweet是动作并付诸歌谣,还有神奇出示水果连,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有说的欲望,提高孩子的语言智能等。孩子的天性是活泼的、好动、表现、爱唱、爱跳、模仿能力强,一堂课结束,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了求职欲望,达到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教小学生阅读,不能逼学生,要引发孩子天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是他们成为阅读爱好者,学生阅读动机强,阅读就更认真。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元化,想尽办法激发并保持孩子对英语阅读的浓厚兴趣,展开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

呈现是指语言教学中介绍新的语言项目的一个步骤。其内容包括讲解语言的意义、举例说明等。英语词汇教学的呈现就是把要教学的目标词汇以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介绍或展示给学生的过程,包括词性、读音、意义等内容,小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和理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呈现材料的方式。程现得好不但可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单词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是学生出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所以,在小学英语词汇语境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多种形式呈现单词,优化小学应有课堂教学。例如,实物,板书,动作,模仿,歌曲或故事。我经常使用结合简笔画的板书来呈现内荣。比如讲airplane trainbusfasterslower那节课我把三种交通工具以三角形三个定点的位置关系画在黑板上,两两之间用箭头连接,把faterslower上写在箭头连线上。一节课的内容简单名来哦的程现在黑板上。

听吉春亚老师的课有感 篇5

2011年3月13日,我参加了桥头镇中心小学举办的习作研讨活动,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上的课,今天有幸亲眼目睹听闻已久的吉春亚老师课堂教学的风采,真是受益非浅,并激励我努力朝前驶去。吉春亚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两节如诗如画的课堂:

第一节课讲的是《说说心里话》,首先吉老师利用学生熟悉的QQ邮箱的漂流瓶把同学心里也有的心里话展示出来,同学们的思维就给巧妙地打开了。接着吉老师就给同学点明写作的内容,心里话就是:不敢说的、没机会说的、或者不好意思说的、秘密„„要表达需要点窍门就是:只可以选一个方面一件事来说而且要以情打动别人,这个心里话才算是成功的。在吉老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明白了心里话就是要说到心里真实的感受可以感动别人的话。

第二节课讲的是《游戏作文》,吉老师给学生起了个头,说:“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吉大师,她说她有一双‘火眼金睛’,你们相信吗。”生答:“不相信。”吉老师便拿出游戏的道具:,让学生配合进行游戏,并把每个游戏的过程,让每个学生接着吉老师先前说的一句话往下续说。通过游戏,通过学生的仔细观察,再经过吉老师的引导,学生们续说的越来越详细,越来越生动,而且吉老师还把学生续说的重点词语板书到黑板上。这样一步步往下引导,学生们不仅把一篇完整的作文口续出来了,而且还让学生明白了要想写好游戏作文就必须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和反思。

吉老师的教学带有浓浓的“语文味”且不乏诗情画意,具有与众不同的教学魅力。吉老师始终用微笑和学生亲密接触,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所想、所说,不断用激励性的话语从正面加以引导,每当学生回答问题后,都给予一定的评价,如:“知识真丰富”、“从你们灿烂的笑脸上,我看到了你们的自信”„„看似平常的语言却蕴涵着教师对学生的赞赏,也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掌握知识。她善于指导学生朗读,循循善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进而享受学习,学习变成一件轻松的事情。

吉老师干脆的语言,精练的评价,到位的手势无不透露着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风格。她的课知识容量多,但却不显得紧张,反而井井有条。感觉吉老师的课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紧紧地吸引着学生,也吸引着在场的听课老师。

赵老师作文 篇6

他是我们吉他社的老师,本名赵。虽然他的名字很老套,但他的第一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出场就很霸气,像电视剧里的男主角一样拎着电吉他,散发着男主角的气场,然后一句话不说就变成了弹吉他,脸上的汗像红豆一样掉了下来。

弹好吉他后,他说:“好吧,好吧,我们下面笑是因为他翻了个白眼。首先,要学好吉他,首先要了解吉他。老师一边说,一边指着一个金属制成的小长条,是一个钢琴枕头。然后,老师指着一个类似钢丝的东西对我们说:这是一根弦,也叫弦。这是秦桥。引言到此结束。该练了。大家先弹六弦,再弹三弦,再弹第二弦,然后继续弹三弦。老师怕我们听不懂,特意放的。这简直是大自然的声音!很高兴听到极致。如果什么都不做,就赶紧开始练。

没多久,老师说:“不好意思,忘了自我介绍。我姓赵,是一个会弹吉他的小能手。我现在是少年宫的老师,乐清好声音的导演制片人。”。老师得意地说,我心想:“来了就不上当了。”。

我们讲完后,都请老师弹了一首歌,我心想,我得看看你做了什么东西。老师开始玩。我一高兴就知道是杰森的“反战”。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就起来了,甚至我现在都觉得自己是在杰森的演唱会上。

十分钟后下课。老师突然谈起她和沉默王的友谊,炫耀了一张和沉默王的合影,并答应下次在北京给我们带个签名。第一,小丫头的心动了。

后来上了几节课,态度慢慢变了,不仅是签名的魅力,也是老师辛教的。

刚接触吉他的时候,觉得好奇怪,连怎么握都不知道,老师就一个一个教,直到后来能弹完整个曲目。

为了不让我们饿着肚子,老师每节课提前五分钟下课,然后等值班的同学做完一天再最后离开。有一次,我值班的时候,我们和老师一起下楼,老师像女生一样蹦蹦跳跳。

赵老师的课 篇7

一、教学设计中的哲学观照

韩军老师在《生之背,死之影》中写道:“若问读过《背影》的人,文章写了几个人物?十之八九的人脱口道,两个人物,‘我’与‘父亲’……而祖母、朱子 (文中对朱自清儿子的简称,编者注),这两个人物, 断不可忽略!”《背影》已被定义为父子情深,当我们讲述人物时,眼中往往只剩下主要人物,而忽视次要人物。韩军老师却抓住这些不经意之笔,勾画起他的哲学观、生命链。他指出,写祖母,只在第二自然段有两句话:“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祖母亡故”似乎仅是全文的“背景”,是下文情节发展的逻辑起点,仅是为渲染“家庭祸不单行、父亲命运蹇劣”的一个远景而已,似乎最终还是为实现一个目的,即突出“父爱”这个主题。写朱子,则更少, 只在结尾有半句话:“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朱子,在文章中似乎只是一个道具,一个被父亲惦记的道具而已,是为衬托父亲的“爱意无限”,即父亲不但爱我,也爱他的孙子。于是,读者觉得,这是一个中国化的、儒家人格的老人,既疼子又念孙。以上理解,不为错,但粗浅。我们应重视原本忽略的,把粗浅的予以细化、深化。祖母、朱父、朱自清、朱子,四个人物,串起一根完整的链条,这根链条名叫“生命”。这条“生命链”, 血脉流通,既坚韧,又脆弱。

在课堂中,韩军老师是这样串联起这条生命链的:

出示课件,让学生填写。课件内容如下:

生命的链条:奶奶的背影( );父亲的背影 ( );作者的人生( );儿子的生命( )。

括号中填入的分别是“已逝的”“将逝的”“壮年的”“未来的”。当学生理解了这个生命链之后,再提问:“本文写了作者的几次流泪?”

出示课件,让学生填空。课件内容如下:

第一次流泪———祖母( )了;第二次流泪———父亲( )了;第三次流泪———父亲( )了;第四次流泪———父将( )( )。

括号中填入的分别是“死”“老”“去”“大”“去”。 文中的四次流泪,又与这已逝的和将逝的背影有关。在学生体会“买橘子的背影”后,韩老师让学生以自身的经验感悟生命:“它是坚强的还是脆弱的, 是永恒的还是短暂的。”这样的生命思考,具有很强的冲击力,远比让学生体会“父亲的艰难行动,细腻而深厚的父爱”更令人震撼。当学生体悟到生命的缥缈与短暂时,韩老师又出示了如下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祖母的生命,父亲的青春,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我不禁头涔涔泪潸潸了。”这不仅勾连起学生对朱自清《匆匆》的回忆,更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生命意识。 引领到此,韩老师及时表扬了学生解读的广度与深度,提升学生的信心。

八年级的学生正青春年少,若没有带给他们这样的契机与哲学思考,他们断然感受不到生命的易逝与短暂,也感受不到《背影》的丰满与内涵。

二、文本解读中的人生思考

教学《老王》一课,韩军老师的解读明显体现出对人生、命运等的思考。

在生字教学后,韩老师用幻灯片展示杨绛的一段话:“生死有命是老话。人生的穷通寿夭确是有命。一般人都知道人生有命,命运是不容否定的。”

学生朗读后,韩老师询问学生:“人有命运吗?” 当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后,他又出示了杨绛的另一段话:“每个人的出身和遭遇、天赋的资质才能,却远不平等。有富贵的,有贫贱的,有天才,有低能,有美人,有丑八怪。凭什么呢?人各有‘命’。‘命’是全不讲理的。”既而引出文中主旨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在对“幸运”与“幸福” 两字作比较后,韩老师又用幻灯片出示一个大大的 “运”字。“运”,是《老王》一文的核心字。运,强调时机、机遇、运气。杨绛在《老王》中强调运,时机、命运。韩老师把“幸运”分成十大要素,大体是“身份的运、婚姻的运、工作的运、住房的运、亲人的运、层次的运、身体的运、寿命的运、族群的运、时代的运”, 并以此为纲,让学生在文中印证。这一设计非常巧妙,看似不经意,却是精心之笔。韩老师引导学生以杨绛先生对命运的精要概述着笔,继而展开对老王凄惨命运的探析,且并不以此为终点,在分析个人命运后,还带着学生继续去探究造成个人命运背后的社会原因。这样,韩老师以“运”贯通全课,以“运” 把握老王个人悲苦的命运,引导学生挖掘出造成群体老王悲剧的社会原因。

笔者以为,一个人若没有坎坷命运为积淀,定然不会以此思路来设计自己的课堂。杨绛先生以历经百年沧桑的沉浮之状,悟出对命运的思考;韩军老师以自身对人生的感悟来观照课堂,渗透人生终极关怀。那么,在课堂上学生能否接受这些呢?韩军老师在《老王》一课的教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生在1962年,你们生在21世纪;我想生在21世纪, 你们想生在60年代。我是男的,我想成为女的;你是女的,你想成为男孩子。我想出生在杭州西湖,你想生活在颐和园。能不能办到?能不能随心所愿?不能。这就是命。”学生很容易明白,并开始关注起以前从未思考过的人生话题。其实孩子并不似成人想象得那么幼稚。很多时候他们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对周遭事物却能应用其“边际注意”而领会。在韩军老师的课堂中,学生或沉思或积极发言,思维总是处于积极的状态。

三、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吟咏

索绪尔曾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说:“语言还可以比作一张纸,思想是正面,声音是反面,我们不能切开正面而不同时切开反面。同样,在语言里,我们不能使声音离开思想,也不能使思想离开声音。” 语文课堂要在“以读为本”的原则下,强调学生的积累感悟,强调人文熏陶和审美培养。但当前的教学过于强调学生的读,而忽视教师的读,似乎教师的诵读、吟唱便是喧宾夺主。教师范读得好,文意、文情、文势、文序、文趣,都可以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得以体现,从而引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长于吟咏是韩军老师语文教学的个性之一。他曾考取过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朗读时感情充沛、音色纯正,技巧的运用炉火纯青。他朗诵《大堰河,我的保姆》《登高》这类诗,往往是“未成曲调先有情”,不少学生听后眼里闪动着泪花,而他自己也是“泪水悄悄滑落”。

在教学《老王》时,韩军老师展示了自己撰写的悼词,并谱曲、深情演唱:

叹老王,好苦命,只眼看世瞧不清。败屋憩身睡可宁,绝了血缘亲人哪,无妻伴你走一生,谁给你温一碗饭哪,谁给你把那破衣烂衫缝一缝!?三轮单干养活命,垂垂年老又得病,为回民,少数民族,孤独寿终!无人送葬自送自呀,一丈白布,把自个埋在了野沟中!

叹老王,遭乱世,茫茫天宇,孤雁伶仃,只叶飘零。苍天呀,咋就这么不平等。活着的人,谁该愧怍、 谁该反省?!

这样的教学蓄足了哀叹与悲苦的势,使学生沉浸其间,直到一声“下课”,才把学生拉回现实。

在教学《背影》时,韩军老师深情地朗读了朱自清的《毁灭》和《匆匆》中的句子:

在风尘里老了,在风尘里衰了,仅存的一个懒恹恹的身子,几堆黑簇簇的影子!什么影像都泯没了,什么光芒都收敛了。

时间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伴随着老师的朗读,学生在若有所思间体会着时间流逝,感慨着世间的无常与强烈的生命意识, 也许这是学生第一次真正直面衰老与死亡。无疑, 教师的吟咏在学生心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四、品词析句时的咬文嚼字

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写道:“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作家在写作时大都字字斟酌,以追求最切合的那个字。教师若不了解作者的真正用心,便会放弃最佳的引导点,容易使一个个生成点流失。能否发现作者字里行间的深意,并加以提取与利用,这也全在于教师对文字的敏感度与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也与个人经历有关。有人言:一个教师在四十岁前上不出深刻的课,因为他对生活的感悟力有限。确实如此,当对人生有了较深感悟时,作者便能或重或轻地抒写人生。读者也往往在经历生活磨砺与沉浮后,才能真正走近作者,引发强烈共鸣。

韩军老师是咬文嚼字的鼓手,他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字不仅存在字面意思差别,而且表达的思想与情感也不同。在《背影》的教学中,韩老师多次让学生咬文嚼字:

关于“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一句,韩老师故意说成“那是一个‘幸福’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运”, 强调的是时机、机遇和运气;而“福”强调跟物质生活和享受相连的状态。在此基础上,韩老师引出“幸运”的十大要素,非常自然地衔接起文本,使学生了解老王在十大要素中,几无占有,令人感慨。

分析到此,韩老师要求“再对一个词‘咬文嚼字’———‘取缔’”,引出个人命运与社会命运的关联。

接着,韩老师引导学生对“我不是要钱”进行分析,体会老王的两重心理:一方面因为友情;另一方面是老王“不敢”要钱。这让学生了解了在那个荒唐的年代,单干户如果从事经营,发生金钱来往经济交易,就是搞“资本主义”,就是犯法。

五、知识传授时的深入浅出

韩军老师解读文本,求精深;而他上课则求浅显,求生动,求形象,致力于把那些深刻的道理浅显到通达的地步。比如《背影》一课关于“生命的脆弱与短暂”这个主题,有的教师连自己都不理解,或者虽然自己明白,可难以用形象、生动、浅显易懂的话,跟十二三岁的孩子说清楚。而韩军老师,不仅用论文论证了《背影》的主题恰恰就是“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而且也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了这一主题。 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应对,印证着他们已逐渐走进了此主题,并试图感悟人生命题。

关于当前的语文教学,有一种提法是“浅浅地上语文课”。这种提法,表面有理,其实无理。我们需要弄明白,深刻与深奥,从来是两个概念。语文课应该也必须走向“深刻”,但在抵达“深刻”时,完全可以用生动、浅显、形象的说法、语言、手段规避“深奥”。让学生在一个亲情话题的文本中,读出对生命及人生的思考,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让孩子在轻松的状态中,去接受一个抽象且较沉重的话题,更是一件好事。这是韩军老师的课,带给我们的启示。

赵老师的课 篇8

关键词: 喜欢自己;激发兴趣

一、要让学生喜欢上自己

要让学生们喜欢上自己,教师就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博览群书,风趣幽默,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地位和威信,以一个美好的形象留在学生们心中,这是学生喜欢上你的教学的前提或基础,现实中往往一部分学生不喜欢某一门学科,就是因为他不喜欢那一学科的教师,这也许就是“爱屋及乌”吧!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达到基本的要求:有高尚的情操,较广博的知识,良好的形象,和蔼的态度,风趣幽默的语言,标准的普通话,流利的表达能力,工整漂亮的书写,自然的教态等。教学中要有宽严适度的作风,不能失信于学生,更不能伤害学生的心灵,这样让他们佩服并喜欢你,就有了他们喜欢你的课堂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同时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激发起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当前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学”模式,正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为“愉快教学”的基础。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指导预习、诱发兴趣。预习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前应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提出有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去探讨,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和求知的兴趣,并且在课堂上学得生动、活泼、理解透彻。

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导入布疑则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所以在学习新课时,就应在导入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中进入新课教学。如巧设悬念,课前激趣;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直观激趣;猜谜语,激起兴趣等。

三、让学生充分认识语文的实用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动机目标是构成人的积极性与行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有了需要才能树立动机,有了动机才能确立目标,一个人只有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此推动自己的学习行为,他的学习行为才可迸发成为一种有力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如果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语文的益处,让学习语文成为他们的一种内在需要,那他们就会渐渐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堂。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这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新课标的这种明确界定,当然是在突出语文学科的有用性。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它的作用,让学生能够明确感受到它的基础性和重要作用。

四、创造一个生动的课堂

一堂语文课,用什么来抓住学生?用语言。这是最基本的。如何用语言抓住学生呢?

简单地让学生去读、背,行吗?不行,这是毫无疑问的。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在于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做为一节语文课,我以为,“生动”应体现在以下一些教学方法的使用上。

1、让学生享受语言的美。我在教授语文的每一课中,充分发挥范读、朗读的作用。绘声绘色的范读会激起学生美好的想像,激起学生强烈的感情。由于移情的作用,学生也很渴望朗读时,我们就可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感情朗读。听老师范读是一种享受,自己诵读也是种享受。汉语言的音韵之美,就在这朗朗的读书声中悄悄地浸润了孩子的心灵。

2、让学生表演、想像。这种方法很适合于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课本中的童话、寓言、小故事等,其语言精炼。学习阅读很重要的两点,一是体会课文的情趣,享受阅读的乐趣(这在新课标中特别强调),另一点是内化语言。这两点怎么结合更能让小孩子接受呢?表演。小孩子的表现欲是很强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常常出现“自言自语”的表演情境。以表演做为一种体会故事情趣的手段,以表演做为一种内化语言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试想,小孩子如果要表演寓言故事《自相矛盾》,他必须完成以下几个不可缺少的“工作”:其一,熟读课文,这样才能记忆情节和课文的语言,否则,表演时,他说不出其中关键性的语言;其二,练习复述课文中的关键性的语言;其三,与别的同学分角色,只有与人合作方能表演好这个节目;其四,将课文的故事转换成一个小剧本,这里而就需要学生进行改编、创造;其五,表演,则要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必要揣摩人物的心理,想像人物的声音、神态等。可见,一个表演的设计将有利于学生积累、运用语言,有利于学生形成合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有利于学生创造、运用富有个性的学习方法。这就使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整合与统一。这种教学方法已被实践证明,学生是非常欢迎的。

3、让学生欣赏、观察。生动的课堂不一定要“热闹”。生动的课堂的关键在于引发学生思维动、情感动。恰如其分地使用图片、投影、录像、实物等,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欣赏的美感,同样是一种“生动”课堂的表现。哪一个孩子会拒绝有声有色的录像呢?

4、让学生创造、探索。生动的课堂离不开学习主体的充分的活动,特别是富有创造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这一点又是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我们利用课文,可以拓展想像,可以补白续写,可以创造性复述,可以争论问题,可以质疑问难。这些学习活动都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是欢迎这样的课堂的。比如:《将相和》一课,在学习“渑池之会”这个故事时,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赵王和秦王,在渑池会上,是打了个平手还是有输有赢?这个问题很具有探索性,学生开始读书时没有深入思考,只认为秦王没占了便宜而己。但,经过这个问题的引导,通过深入读课文,发现秦赵两国并非打了个平手。赵王为秦王鼓了瑟,而秦王为赵王击了缶,从这点看是没输没赢,打平手而己。但是,秦王是被一个赵国的大臣——蔺相如——逼迫击缶的,这一点说明赵国占了上风。再有,缶比起瑟来,前者是下里巴人,后者是阳春白雪,赵国之技高雅于秦王之技。所以,总体来看,秦国败给了赵国。理解了这一点,学生就感到,蔺相如再次被提拔是的确立了大功的,并非像廉颇所说:“凭着一张嘴往上爬”。当学生有了这种新的发现时,他是非常快乐的!从这个教例可见,我们的学生是很喜欢探索问题的。

5、让学生合作学习。现代教学倡导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这不仅是因为合作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因为它利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有些学生在集体(全班性的)的授课中,由于胆怯等原因,不敢发言、参与。而到了小组中,他们却活跃起来。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合作的时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赵老师作文 篇9

记得有一次赵老师在上课,让我们记笔记。我都记好了,可我觉得记得太乱了,想重记一下。正当我在记的时候,赵老师到了我的座位上,我并没发觉。等到我前面的w君提醒我,我才反应过来。当时我记笔记的地方花花绿绿的,再加上我的笔是蓝色的,赵老师就以为我是在画画,在玩,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批评了我,让我觉得很丢脸,也很委屈。因为我根本没有玩,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觉得赵老师好不讲理。

之后我升入了五年级,胆子越来越大,也更愿意积极举手发言,融入到课堂中。慢慢地,慢慢地,我觉得赵老师的课很有趣,她也很幽默,我学到了很多做阅读题的方法,期中考试用了赵老师的方法还获了一等奖呢!我课堂举手次数越来越多,赵老师也开始表扬我,觉得我有很大的进步,我也因此喜欢上了赵老师。

我的赵老师作文 篇10

记得第一次上课时,我跟着妈妈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很陌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时,一位精神矍铄的女老师走进来,她正是赵老师。赵老师留着齐耳短发,戴着淡紫色眼镜,显得格外精神,说话走路都像一位学识渊博的智者,讲起课来更是滔滔不绝。由于是上第一节课,同学们都格外紧张。是赵老师的幽默打破了课堂上的尴尬,同学们都受了感染,纷纷争着抢着发言。赵老师更来劲儿了,在教我们描写人物的神态时,她忍不住兴高采烈地模仿起来,张牙舞爪的老虎、鬼鬼祟祟的狐狸……都被赵老师模仿得惟妙惟肖,我们写作文也更带劲儿了。

还有一次在课堂上,一个同学偷偷地玩了起来,赵老师气得火冒三丈,可教鞭只是在同学的脑袋上如蜻蜓点水般轻轻点了两下,也没有过多地责备,只是叫他好好听课。那位同学羞愧极了,连忙认认真真地听课,再也不贪玩了。

听刘德武老师的课有感 篇11

孙莉洁

在周末,我有幸参加了一个有关数学教学的研讨会,聆听了多位名师的优秀示范课,其中,刘德武老师的《找规律》一课,更是以巧妙地教学设计,严谨而风趣的教学语言,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节数学课下来,刘老师并没有让学生们去用笔写或画,而是采取了一种 “读”的方法,他的表情和动作都感染着学生,使学生越读越起劲,越读越有节奏,规律自然感悟出来了,学生学得非常有趣。在“找规律”这节课中,从找规律、用规律、爱规律三个环节引导一年级的小朋友经历了层层递进地数学思维的穿越,孩子们非常有兴趣地参与到了这一次次的思考中。在刘老师的这节课上孩子爱说爱动的的天性得以自然的表露,让孩子从心理上觉得课堂没有那么神圣,完全可以在又说又笑中学到该学的知识,课堂真正成为学习学习的乐园。老师教的简单,学生学的轻松。

在听课过程中,我不时地思考,为什么学生那么会说?为什么名师的课堂上孩子们觉得数学那么有趣呢?我也一直在追问自己:以前教一年级《找规律》时为什么就没想到让学生“读”呢?让学生“读”出规律不是更直观、清楚、明白?也许,我们更应该努力钻研教材的把握与学生的学情,在于倾听更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及表达。

另外,刘老师注重学生对规律的语言描述,以什么为一组,重复出现,抓住了规律的本质,使这节课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讲得通彻易

懂,同时又非常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深入浅出,整节课的整个流程设计看似简单却环环相扣,尤其是课件的运用恰到好处,由简单“红球篮球”挖陷阱到“红球篮球篮球红球红球篮球篮球红球”重新认识异同,由有规律的内容到无规律的内容,用有规律来衬托无规律,发现“一组、重复出现”,从“红球、黄球、红球、红球、黄球、红球、红球、黄球、红球”这么难以辨认的复杂规律,到像“红旗、绿旗、红旗、绿旗、绿旗、红旗、绿旗、红旗、绿旗、绿旗、A、绿旗、红旗、绿旗、B、红旗、绿旗、C”以及“1()2814()8142()”这些思维性非常强的问题。每个环节紧密相扣,层层推进;充分尊重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于是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活动环节,看似紧密却又活动充分。

练习设计精彩,环环相扣,单题拓展为多题,横纵连贯,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开发。但也有一个不成熟的思考:如何有效的把握“找规律”与“数感”的联系,后进生的关注与实际教学中对后进生的辅导怎样有效开展。刘老师的课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中教者出现狮子、大象、狮子、大象这样的图片然后问学生:“这一组里有什么?”接着出现蛋糕、汉堡、冰激凌这样反复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一组有什么,有什么办法让人家知道他们是一组的?等等,就这样让学生自己通过

动口、动脑去解决,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刘老师就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博士赵 - 老师作文400字 篇12

我最感激的老师是魏老师。她就像一个辛勤的园丁,养育着我,让我在最好的土壤里成长,享受阳光。魏先生上课的时候,虽然会严格一点,问我们很多,但是不听谁听?但是,如果魏先生对我们的学习知识一点也不懂,他会耐心的给你讲解,直到你懂为止。

记得五年级的时候,我还不太懂“分数的意义”这个知识。魏老师知道后,马上把我叫到办公室,开始向我详细解释。他给我举了很多例子,给我做了几次练习,直到我掌握了这个新知识。魏老师多辛苦啊!

魏老师的眼神可厉害了。站在讲台桌上,没有一点动作能逃过她的眼睛。有一次和同桌偷偷聊了几句,被魏老师看到了。她没有叫我的名字,只是看着我说我要认真听。

在魏老师眼里,我们都是她的孩子。但是如果你被魏老师彻底抛弃了,那么魏老师就再也不会管你了。我记得她曾经说过一句话:“你不入坑,我救你,你不争取这个机会,那我也没办法。”这句话绝对没错。如果你不能学习,没关系,老师会帮助你的。一旦老师帮不了你,你就像一个烂红薯,越来越烂越来越深,直到红薯没用。

听周煊老师的课心得体会 篇13

首先我很感谢董局长给了我这次听课的机会,觉得自己很幸运,受益匪浅。

我原本是抱着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去听,但是听了两天一夜的课,我学到更多的是如何教育自己,提升自身的能量。我有几个方面的感触吧。

我觉得首先听课的氛围很好,学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认识,相互分享,了解别人的,正视自己的,感觉自己还是很幸福的,有脾气好的老公,有身体还好的父母,更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人应该有知足感。

我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量。我曾读过如何提升自己的气场,在学校里感觉不到,调工作后,我就觉得董局长,孙局长身上的气场都很大,不一样的韵味,当然,这些气场我是很难达到,但我会努力提升自我。以自己为参考。首先,作为一个女人,必须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一定要让自己看起来精神干练整洁,服饰,头发这些是最基本的,当然,这些是表面的,重要的是提升内在的因素,自信尤为重要。我现在的状态看起来柔弱,没有很好的精神的状态,我需要自己变得自信,大胆,笑容常在。

我要学会交流。周老师讲到,交流基本的要学会自我介绍,主动邀约,表达感谢,学会道歉,学会分享。这里面我欠缺的是自我介绍,主导邀约,可能是结婚生孩子,又是在学校单一的环境里,觉得有点自闭了,不会交流了,我一定要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要控制情绪。说到情绪,真的好难,那好像是一种生理反应,很自然的发火,这就需要好好的修炼。我想刚开始的时候即使控制不了,一定要学会反思,经常要说我理解,我知道,我明白,表达自己的理解接纳。

教育孩子方面:孩子方面我感触比较深的是那个剪刀的故事。当孩子拿剪刀玩的时候,相信大部分家长是赶紧夺走,怕伤到孩子。但周老师却告诉我们,要陪着孩子玩剪刀,给她找布条,找毛线,找纸,让孩子自己剪,我们做示范,然后给孩子画点圆圈,方形让孩子剪,最后再做成一个小树,碎毛线点缀树,我觉得好棒。我想我们夺过剪刀,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安全感得不到保障,另外就是我们不想花时间陪孩子玩。

我还做了一个家庭雕塑成员。那个学员可能生活不幸福吧,我觉得她总在为被人活,她老爱哭,我做的是她的孩子,我是讨好爸妈的。讨好的姿势和求婚的姿势很像,单膝下跪,手举起来面向父母,这个孩子还是父母都讨好的,我需要一会转向爸爸,一会转向妈妈,我大约跪了有半个多小时,我觉得身心疲惫,我觉得雕塑就意味着让你从身体上首先觉得难受,你会印象非常深刻,我不会让孩子去讨好我,所以我会尽量去满足孩子的需求。

给赵老师的一封信 篇14

您好!

您因工作调动离开我们已有一个月了,我们也非常想念您。今天下午第一节课,我们收到您的来信,全班同学争着要看,最后决定让班长来朗读。听完信的内容以后,让我们感触很深。

我们也常常想念着和您相处的那段日子。每天早晨早自习的时候,全班人数差不多到齐后,班长和班干部管理班级,带领着大家在朗读课文。上课时,每个同学几乎都勤思好问,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下课时,不耻下问,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因为这样,我们班同学的学习成绩大大有所提高。

我们早晨坚持锻炼身体,呼吸新鲜空气,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更强壮。遇到课外活动,我们踊跃参加。有一次,我们还在“体育节”中获得了第一名呢!

上星期班队讨论课上,研究了“守纪律、讲卫生”的方面与五(2)班的不同之后,一致认为原因就在集体荣誉感不强。赵老师,请您放心,我们决不辜负您的期望,不仅学习成绩要在全校领先,而且要在“守纪律、讲卫生”等方面在学校流动红旗评比中名列前茅。

祝您

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您的学生:朱江铃

上一篇:老村道路硬化施工组织下一篇:雨夜寄马戴,雨夜寄马戴贾岛,雨夜寄马戴的意思,雨夜寄马戴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