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计算机类的课(共10篇)
如何上好计算机类的课 篇1
上课是幼儿园教学的基本形式。它不同中小学上课,它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这时期的幼儿求知欲旺盛,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好奇、好问、好动、好模仿、好游戏是他们的特点。但由于幼儿年龄小,活动能力有限,还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掌握自己的行为。他们的学习没有目的性,只是凭兴趣,觉得有味就听,没味道就不听也不看。所以很多教师都会觉得幼儿园的课不好上。
我们首先应当在课前准备好我们的教案,从中我们应当注意选题的新颖和具有原创性。在课程的内容上应当适合年龄特征。对于这堂课最主要的就是达到知识性方面的要求,有思想、兴趣、能力方面的。在上课时候应当合理设计环节,使用具有引导性强的教具。在教具的使用方面应当重视其直观、颜色鲜艳安全、环保。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是个最主要的角色,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在活动中应当注意幼儿能想到的老师决不代想,幼儿能回答的老师决不代答,要求幼儿做的老师决不代做,发现幼儿的错误一定要纠正。(与活动有关的当场纠正,与活动无关的可以在活动结束后找时间纠正。)。同时倡导“形成合作的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关系,并通过这种社会互动,与幼儿一起共同建构认知理解的途径。应该注意好自身的形象,并且运用有激情的语言上课,这样更生动更有感染力,幼儿会很容易接受。在开心活跃的活动和学习的气氛中幼儿容易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这样便于增强师生互动,使得上课的环节衔接紧凑。
教师应当增加幼儿动手、动脑机会。在一堂生动的课程过程中不光光是要注重老师的引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要让幼儿在活动中始终大胆、自由、创造性地表达情感,理解和想象所做的任务。我们应该施行鼓励式教学,要把幼儿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这样便于激发幼儿积极性和自信心,激发幼儿自己的动手动脑的自主意愿,这样更容易激活思路,启迪智慧,触发创新能力。对于活动中出现的教师自己不能解答问题,应该以诚恳、鼓励的态度面对幼儿,并在活动后尽快解答或纠正。多关注位置偏后、性格内向的幼儿,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同时老师还应当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自我整理操作用具和材料的能力。
在幼儿教育方面不光光要注意课堂课下也很重要,在父母的帮助下巩固所学知识、引发幼儿自我探究,或者是和父母共同探究。
由于上课的过程是一个有情感参与的认知过程,教师在运用各种方法时,对幼儿的关心爱护和以身作则是教师对幼儿配合默契的一种潜力,是运用各种方法取得成功的源泉。在课堂中教师应使幼儿的学习处于愉快之中,以便幼儿更有效地学习。
如何上好计算机类的课 篇2
那么,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呢?
一、创设情境, 激活思维
下面是一位数学老师教《10以内的减法》时的教学片段:
开始, 这位老师在课堂上微笑着问学生:树上有5只鸟, 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 还有几只呢?请大家想一想、算一算。
“还有4只”。有一个学生接着说道, 同时也有3、4个同学也跟着附和。
“应该是一只也没有了, 因为全被吓跑了。”班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都这样认为。
“还有3只”。一个清脆的声音在嘈杂的争吵声中响起。
“怎么会是3只呢?不对, 不对……”其他同学都纷纷反对。
这时候, 老师向这位学生问道:“怎么会是3只呢?”
这位学生看到老师用温柔的语气问他, 他便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因为5只鸟是一家人, 打死了鸟爸爸吓跑了鸟妈妈, 鸟窝里就剩下了3只不会飞的鸟宝宝。”
多么精彩的回答啊!老师和同学们为他的奇思妙想鼓起了掌来。
看了这位数学老师课堂上的教学片段, 不难得出:计算教学虽然是枯燥的, 但这位老师他有意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不仅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也激活了同学们的思维, 学起来有滋有味, 既有算的过程, 也有思维的余地。
二、抓住心理, 对症下药
现在的小学生, 由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依赖性较强, 在数学教学中, 特别是在计算中反映的问题也较多, 具体表现在:
一是情绪极其不稳。小学生在计算时, 总希望能很快给出结果, 因此, 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时, 就会产生烦躁心理, 缺乏耐心和信心, 既不认真审题也不耐心地选择合理算法, 出现的错误较多。
二是注意力不集中, 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而是形式单一, 很容易造成小学生看题、审题、计算等过程中急于求成, 有的抄错了题。有的数位不清, 有的甚至连正确的答题都写错。
三是只求完成任务。小学生天性爱玩, 有的老师为了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 不吝题量, 布置大量的作业要学生做。学生为了完成任务, 不知对否也无时去管。
以上种种现象, 都反映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 进行计算中的客观存在。对于情绪不稳的同学来说, 在教学中, 要告诉同学们, 学习数学, 进行计算一定要情绪自然, 不要怕麻烦, 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树立信心, 增强耐心;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来讲, 要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要集中精力做题, 反对粗心大意;对于只求完成任务的同学来说, 首先要求我们的数学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把作业布置得精而少,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尽量不布置家庭作业, 然后要求同学们要有耐心, 克服困难。
三、分类训练, 提高能力
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 在教材编排例上, 它也是分类有规律性编排的, 在教学中, 我们也要进行分类训练。
首先是口算训练,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 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学中, 要通过每天训练中, 传授一些技能技巧以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
其次是心算训练。心算是计算的关键, 也是口算与笔算对否的基础。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些情景, 暗示一些方法, 努力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如何上好计算机类的课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性课程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是具备专业基本知识,能够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更注重于实用性、应用性。通过这些应用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专业相关技能和知识,毕业后可以直接从事相关工作。然而计算机学科的知识更新速度与其他的学科相比要快很多,应用性较强,技能要求较高,因此,高职教师必须要研究计算机专业应用性课程的教学,这与合格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感悟,提出一些看法和设想。
一、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要想教得好,一方面要研究教学方法,我觉得项目驱动教学和案例分析教学法都是不错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必须要提升教师自身的水平,因为只有教师的“专”和“精”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顺利的引导学生。因此,专业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建设,对于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要亲力亲为的实践一遍。另外,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应加强企业实践,或是参加相关院校间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开拓眼界,提升教师自身技能,又能准确把握当前最新的技术和发展方向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更强调的是教,而在计算机专业的应用性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这时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的能力。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网络资源共享的信息大量膨胀,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关注新技术、新知识以及习惯于在网上获得更多的专业学习资料,而这更是单纯的教所不能做到的。因此,计算机专业任课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学习,学会如何获得更多的专业资讯以及技术资料。
二、上课的过程组织改进
传统的教学三部曲是“提出概念——解释概念——引出例子”,这种模式对于有些课程可能是比较适合的过程组织,但是对于应用性极强的计算机专业应用课程而言,效果不会太理想。我在教学过程的思索中总结出了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引出概念——展开知识点——归纳分析。首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思考,并且与以往的知识相联系,进而引出要介绍的概念、技术,并且进一步展开相关的知识点,最后,通过归纳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遇到其它相關的问题也可以用类似方法来解决。比如说,在学习汇编语言这门课程时,其中有一节是串型数据的处理。那么在上课之初,我先给学演示了字符串的输入和输出,让学生思考这和我们之前学习的哪些知识相关。学生会联想到之前所学的单个字符的输入和输出的操作,并且回忆起DOS的1号和2号功能调用。我就引出DOS的9号和10号功能调用,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功能和参数以及注意事项。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从而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合适的指令。最后,让学生自主编写串型数据的输入和输出的操作代码,并且测试是否正确。通过这样的组织过程,学生既巩固了对以往所学知识的掌握,又快速地掌握了新知识。另外,在上课的过程中,要讲练结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三、课前复习,课后总结
可能不少教师上课时都是单刀直入,直接引出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但是我感觉这种方式不是很好。计算机专业课程前后知识联系的比较紧密,因此,在上课之初的五分钟,我习惯将上节课内容与之前讲过的和本节内容有联系的部分,带学生一起回顾一遍。这样学生在较为熟悉的知识的基础上,可以以一种比较好的状态进入课堂教学。在下课前五分钟,我也习惯将本节课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令学生有所思考,建立一个好的知识排列。
四、考核方式
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其课程内容和课程效果的考核评价主要是检查课程是否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精神、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而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量化的手段对学生掌握传递知识掌握情况的测试,这种考核方式与应用性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一致,另外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因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会使得考核结果不客观。因此,应该建立多主体、多方式的考核机制。考核的方式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测试,取得合格证书的,按比重纳入相应课程成绩。针对部分课程还可以通过举办技能竞赛,将参赛学生在竞赛中获得的成绩也纳入。
五、创新思维,调整师生关系
现今是一个提倡创新的时代,要培养出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生,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来引导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关系,“教师”应该转变为“导师”,去引导学生自学与探索。学生的朝气蓬勃使得视野有时比教师还要宽阔,来自学生的反馈经常使我觉得受益匪浅,所以,学生有时也是我的老师。建立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学过程的高效进行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孙祥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分析[J].高职教育研究.
[2]卢成均.关于高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3]朱健.论高等学校应用性课程体系建设论[J].高等理科教育.
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篇4
今天听了邱老师的一节题为"让学生喜欢你的课"的讲座,收益非浅.邱老师讲课生动沉稳,幽默风趣.结合邱老师讲的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用心备课,让课堂吸引学生。用心做最好!如果我们多花点时间去研究课标与教材,研究学生特点与教学实际,用课改的理念去武装自己的头脑,以生为本,合理创新安排教学环节,让课堂设计最优化。这样的课学生能不喜欢吗?其次,要亲近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有亲和力。平时,我们要学会关心学生,学生病了,教师的一次的问候;学生成绩下降了,一句贴心的安慰;学生进步了,一句真心的肯定;学生犯错了,一番苦心的教诲……这一切不会多付出多少,但能获得学生的喜欢,得学生的心,得到学生的尊重与亲近。学生愿意亲近我们,怎么会不喜欢我们的课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的付出一定会得到回报,回报不一定是物质上的,更重的是精神上的!我相信大多教师都比较清贫,可清贫的背后有一种不清贫的精神!
技师学院如何上好计算机专业课 篇5
一、合理选用和使用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因材施教。
计算机教材很多,且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要注意选取内容新、实用性强的教材,并做到适时更新。也可以结合技师学院学生的要求和就业的特点,尽量选择任务型的教材,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时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有能力的学校还可以开发校本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把好的案例和素材保存下来,形成素材库。教师应学会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让学生学得懂、够用、实用、能用。应当注重社会实效性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个性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准切入点,学到实用的知识。
二、了解技师学院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这一步非常重要,必须对一节课全盘考虑,做好安排。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师生和谐共进,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本身图、文、声并茂及人机交互的优点,学生逐步对计算机产生兴趣,产生学习计算机应用的动力,能以快乐的情绪学习理论知识。此外,通过制作课件,力求消除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距离感和神秘感,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针对课程的不同情况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小组讨论学习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生动灵活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技师学院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用人单位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这种教学方法更多强调教师“如何教”,忽略了学生“如何学”,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提高。技师学院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该尽快转变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将培养具备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验与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式,围绕“动”字展开工作,即教学生动、学习主动、沟通互动,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技师学院的学生在文化基础知识、思维能力诸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就计算机而言,有的学生在进学校之前,就接触过;有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好,自己拥有计算机,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有的学生在进学校之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如果按照传统教法,就是教师向所有学生传授同样的知识内容,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觉得没什么东西学,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而基础差的学生因“吃不了”觉得学不来,失去信心的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先利用20分钟时间向全体学生讲授基础知识,满足基础差的同学的学习需求,然后用25分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安排基础好的学生在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前瞻性的练习或者任务,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例如:在讲授“windows XP”部分的基础操作时,统一讲授在“我的电脑”中的复制、移动、建立、删除文件(夹),对基础好的学生来说,老师稍一讲,他们就明白了。我在讲的过程中,让他们充当“小老师”,帮助我指导差生。个别辅导时,对基础好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我的电脑”中的“控制面板”具备哪些功能?教师稍作指导,让他们自己完成;基础中等的学生全面复习刚讲过的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基础差的,对着投影仪的内容进行学习、巩固。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
在上机操作的过程中采取分层次指导的方法,每一节上机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不同的训练目标。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上机操作时指导他们熟练准确地完成上机操作任务,并提出较高要求,让他们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中等生,指导他们顺利完成上机操作任务;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指导分解单项练习,循序渐进,对每一个极小的进步都给予一定的肯定。最后,让基础好的学生给基础差的学生以帮助和指导,传授相关的学习经验,以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在平常的单元考核和期中考核时采用分层次检查学习效果的方法,每个单元结束后都要进行检查和考核,如果只出一些基础性题目,基础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乏味简单,易产生满足的心理,失去学习的动力;而基础差的学生则会感到吃力,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单元考核或随机练习时,实行分层次考核。考核基础好的学生时,主要出一些灵活多变的题目,让他们在所学知识基础上加以分析,经过思考得出答案;对基础差的多出客观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做到根据学习内容不同采用不同考核方式,如口答题、上机操作题。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考核,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四、提高教师个人业务素质。
由于计算机领域更新速度快,教学上各种新的教法及手段层出不穷,这要求教师勤于钻研计算机专业技术,紧跟时代,探索灵活多样的教法,要了解现行的职业教育体制、法规、政策,保证自身知识水平、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的不断提高,以增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由于计算机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的特点,使得计算机课能够跨学科教学,计算机技术课会越来越向综合课程方向发展。这里强调的不是计算机知识点本身,而是对知识的使用,对知识的整合创造。例如用“photoshop”进行网页制作、贺卡制
导入技能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文丽萍
(湖南科技学院信息技术与教育系,湖南永州
摘要:导入技能是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其主要功能有:激发学生的注意,引起学习兴趣;承上启下,链接新旧知识点;阐述学习目的,传递教学意图。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技能有:实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激疑导入法、直接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和演示导入法。
关键词:导入技能信息技术课程运用方法
导入技能指的是老师在教学新的内容时,运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链接知识、沟通情感的作用。如果教学一开始就给学生留下鲜明、有感染力的印象,将有助于学生做好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准备,这在心理学上称为“首因效应”。因此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怎样才能通过某种适当的手段把学生引导到特定的学习状态下,激荡起学生思维的涟漪,从而使得整堂课顺利进行呢?笔者对导入技能的功能、导入技能的基本类型及基本原则作探讨。
一、导入技能的功能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立疑激趣,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 激发学生的注意,引起学习兴趣。
注意是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乌申斯基曾说:“注意是一扇门,一切来自外部世界的刚刚进入人的心灵的东西都要从它那里通过。”好的导入通过较强的较新颖的刺激,将学生的思想带入课堂,在大脑皮层和有关神经中枢形成对学习内容的“兴奋中心”,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指向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
2. 承上启下,链接新旧知识点。
较低层次的知识掌握是理解和掌握较高层次的知识的前提,要深化同类知识,就必须以原有知识做铺垫。在导入活动中,教师通过不同形式向学生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这样就能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易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这样,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能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3. 阐述学习目的,传递教学意图。
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启动、导向、激励、调节等心理功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期待心理和学习定势。通过新课导入,学生明白当堂课要学习的内容,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导入技能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技能有:衔接导入法、幽默语言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实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激疑导入法、审题导入法、演示导入法、直接导入法。现结合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相关内容探讨这些技能的运用。
作;用word进行黑板报、学校校刊的编排;用excel进行班级学生量化分的统计,班级成绩的整理、统计、平均分的计算;用access进行班级通讯录的制作,等等。通过对同一知识点不同方向、不同侧重点的多次重现,鼓励学生个性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1.实例导入法。
实例导入法是指从生活中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例进行引入和佐证,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帮助学生具体生动地理解知识。如要讲授如何运用自选图形设计图案这一章,可以结合神舟七号的实例引入。首先观看“神舟七号”大纪实,接着师生谈话创设情境。由于国家要建立空间站,需要设计新型火箭,任务驱动,提出新的挑战。学生在温馨提示下,发挥想象力,利用自选图形设计火箭。结合生活中真实的事件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是指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创设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如在讲解信息安全的内容时,可以先演示电脑中病毒的实况,然后结合实例提问:你们是否会经历这样打开电脑工作一会儿,你忽然发现以前存的文件全都不见了,或者系统突然崩溃了。你知道发生什么事情并知道如何处理吗?先通过视频资料唤起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旧有体验,接着用一连串的实际情境引出课题,用较短的时间激起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运用情境导入法要善于创设情境,加强诱导,激发思维。
3.激疑导入法。
激疑导入法就是利用问题,如猜谜等,产生疑惑,激发思维。例如在讲授windows的操作技巧的时候,利用激疑导入。师:最近一个冒险组织突然神秘失踪了,警方在他们的活动中心找到6台电脑,并且在一个隐秘的地方找到一张纸条,了解到他们找到一个宝藏,并且这个宝藏要6把钥匙才能打开,这6把钥匙的收藏地点分别记录在6个冒险人员的电脑里,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到这6把钥匙的收藏之地。然后提出四个任务:任务一:找到线索文件。任务二:找到藏宝图片的路径。任务三:显示藏宝图片并设为桌面背景图。任务四:组长结合组员的图片,说出6把钥匙的收藏城市名字。
创设情境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选择了夺宝行动这个题目,而且,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过程中都能感受到成就感。采用激疑导入法时要巧妙设疑,以移激思,善问善导。
4. 直接导入法。
教师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直接点题,讲明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从而引起学生注意。如讲《搜索引擎》这一章时,就可以直接这样引入。师:我们如何在网络上查找信息呢?生:通过百度、谷歌。师:百度、搜狗、谷歌等是搜索工具,叫搜索引擎。我们今天学习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这样的导入方法直截了当,能够让学生一下子就把握本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
5. 故事导入法。
结合课程内容,通过寓言、故事或典故、传说等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如在讲解信息的类型这部分内容时,利用一个“凶杀案“的故事作为线索,将各种信息类型融入其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学习积极性
如何上好一堂生动的计算机课 篇6
那么,怎样才能算是一堂好的计算机课呢?我认为,“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是体现“以人为本”的计算机教学的标准。
一、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要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名教师,既要为学生之师,又要为学生之友,心灵沟通了,亲和力增强了,教书育人才能得心应手。试想,若一个教师在学生面前总是语言强硬、冷若冰霜的样子,学生除了对他敬而远之之外,又怎能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呢?也更谈不上课堂教学的“活”了。
教师是学生主动发展的导师和引路人。作为教师只有首先向学生敞开心扉,显露真实的自我,让学生了解你,同时你也了解学生,师生间才会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形成牢固的亲和力,学生才会欢迎你,接纳你,并接受你的教育——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这样才会真正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同时,老师应树立起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在课堂上老师要以开放与宽容的精神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创意——给爱因斯坦式的“问题学生”以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允许学生说“不理解”、“我认为”;还学生质疑和商榷权;让学生以挑战者的身份进行创新思维——如此以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正是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关键。
二、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环境氛围,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气氛与教学成果是成正比的。课堂气氛影响制约着教学效果,教学效果反过来又反作用于课堂气氛。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二者之间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密不可分。基于此,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指引人前进的导线。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求学的最佳状态。教师要激发、爱护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的发展简史、特点、应用及分类时,我搜集了一些有关知识的素材(图片、录音、影视等)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给学生播放,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时,我把整台计算机主机、外部设备请进了教室,根据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几大组成部分,一边进行拆解一边讲授其作用、功能、工作原理。在此之前,虽然学生在实践上也曾接触过计算机,但从未“解剖”过计算机以观察其“庐山真面目”。所以,他们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听的趣味盎然,学的津津有味。在欢乐愉悦的氛围中,师生共同完成了教学任务。
2、进行质疑讨论,深化课堂气氛
培根曾经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我们过去的教学主要是解决存在的问题,培养的是学生“应试”能力。学生总是被动地接授,而主动发现提问的精神受到压抑,严重阻碍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要改变现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观察中讨论,实践尝试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积极主动寻求知识,学会创造性学习。
例如在上“文学格式的设置”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再结合文中的操作方法,上机实践。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了许多小问题,并大胆地提出来:(1)文字格式设置中,上标、下标和字符的提升、下降有何不同?(2)通过改变字符的字号,可以增加文字之间距离吗?(3)英文输入字体中并没有“华文彩云”、“黑体”等设置,怎样才能在英文字体中设置此格式?(4)图形符号可以进行文字格式的设置吗?……学生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不是急于把正确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要有信心,通过小组集体智慧的力量,讨论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小组讨论、协作式学习,以及老师巡视指导,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即:(1)字符的提升、下降是字符位置的改变,而上标、下标不是,如:蓝天(提升)——X2(上标);大海(下降)——Y3(下标)。(2)改变字号不能增加文字之间的距离,亦不能改变行距。(3)在英文字体中设置“使用中文字体”后,即可设置。如,T(华文彩云),I(黑体)。(4)图形符号亦可以进行文字格式的设置,如,◤(斜体)★(加粗),◎◎(字号改变), (下划线)……,当学生靠自己的智慧大胆质疑再通过自己感知获取知识,学生学习兴趣更浓,成功的愿望更强烈。这种自学——生疑——解疑——归纳——明理的方式,使学生学得生动、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活动中得到了提高。
三、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要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江总书记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社会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整体的教学观,从多方位、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各种能力。要这样做,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1、创新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丰富而鲜活
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其精力只放在如何把课本知识讲清,很难做到教学内容的丰富、鲜活,更谈不上根据培养创新精神的需要科学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因而,我们应该重建“教材观念”,革除“惟书唯上”的陋习。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时,做到以教材为基本素材,以现实生活为保鲜剂,以历史和科学知识为催化剂,做到教学内容的丰富和鲜活。
其一,教师要善于调整和重组教材,充分挖掘创新因素,补充创新内容。特别是计算机知识,更要随时补充新知识。
其二,选择和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注重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是他们感兴趣的、乐意做的,是激发他们的好奇和求知的,是能够使他们提出问题、产生想象的。
其三、要时刻学习、掌握计算机这一前沿学科知识,并不断把新的内容补充进来,让教学内容变得更生动、鲜活。
2、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在课堂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的今天,计算机课堂应该是开放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变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可以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拘一格的教,学生可以不拘一格的学,让学生感到计的都是新的,形成一种极强的求知欲望。
我在计算机课堂上经常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愉快教学和视听强化教学等模式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标。
如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编写有畏难情绪,对各种语句的执行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教学课件进行演示——把枯燥的书本程序设计语句学习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多媒体教学,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C语言中的FOR语句(FLASH软件制作的课件)”时,播放这样一幅画面并加上特定的声音(先显示执行程序的流程图):
设一小水滴由i=1开始循环,当它满足循环的条件时(i≤10)就会执行“真”语句且每循环一次就会有一个提示,同时旁边有一个循环计数器进行统计,直到小水滴不再满足循环条件(i>10)而执行“假”语句。此课件巧妙的利用声音和图形相结合,将“FOR循环语句”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从而积极调动了耳、眼、脑等多种感官投入学习,把学生带入新奇的境界之中,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惑”,心生疑惑,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优化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目的。
又如,在教PowerPoint制作动画时,首先给学生演示用PowerPoint制作的作品——从最简单的文字飞入(文字变化),到较复杂的图片动画(各个画面的切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惊讶地问:“我也能制作出这么精美的动画吗”?然后又迫不及待地要求你深入讲解PowerPoint中各种菜单和命令按钮的使用方法和如何制作简单动画:最后,我要求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完成课堂训练时,他们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在练习中,从制作幻灯片的基本操作开始,如创建新幻灯片及其插入和删除、文字的编辑和编排、图片或图像的插入、含有图表的幻灯片的制作等,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逐渐熟悉各种菜单命令的使用及其基本操作并制作较简单的动画。
可以说,若想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充满生机,教师就必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做到:“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多想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多看看;“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多说一说。想、看、做、说都是在教师灵活的、综合的教学方法引导下展开的。如此教学方法的新,才必将激发学生学习的新,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如何上好计算机类的课 篇7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计算机课程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世界步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已经和计算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已经成为新时代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如今激烈的就业环境中,中职学校的学生除了学好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外,也要学好计算机课程,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
1中职学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现状
一是中职学生生源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计算机基础普遍偏低。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和普通高中的扩招,职业学校的门槛也在逐年降低。进入职校的学生一般都是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和自控型比较差的学生。此外,职校的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由于农村乡镇中学计算机教学设施的不完备,虽然在初中时就已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是学习时可能都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操作和运用了。
2中职计算机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课程和其他普通传统基础学科不同,它的理论性偏弱,实用性偏强。因此中职计算机课程应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和自身特点,以实践应用为主,以让学生学会一些实际的操作为目的来进行教学。当然在课程教学中也要穿插让学生接触到一些初步技术和原理,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过实践操作达到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一些基础原理。
基于以上中职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把计算机课程开设成机房实践课,而不是理论课,让教师的讲解在学生看来不再是如听天书一般,而是让他们能够切切实实感觉到和看到,并且通过自己的操作可以获得一种成功感。
成功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策划和讲解。教师就如同拍戏的导演,对课上每一个细节,学生的反应和接收情况以及课堂上会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都要一一考虑周全,从思想上做到万无一失,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要使一堂计算机实践课真正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结合这几年的机房上课经验,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课前准备工作要充分
①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俗语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校有校纪,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针对中职生的散漫特点来说,更应该制定一个严格的课堂纪律。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很多中职学生上课经常迟到、上课不拿课本和纸笔、在课堂上随意吃东西、接打电话,到处窜位,甚至故意损坏鼠标键盘等。因此很有必要从第一节课开始就给学生制定一个全方面的课堂纪律,排好座位,并在以后的每一节课中持之以恒,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学生进入课堂后,教师首先应就上节课学的主要内容技能进行复习回顾,为本节课的内容做好衔接、铺垫,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任务和目标,做到有备而来。
②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上课前必须要有充分的考虑,检查机房的机器是否全部能用及哪些有损坏,上课过程中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学生可能会碰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对一些经常准备不全的学生如何处理才能既达到教育的目的,又完成实践的要求。我想只要我们所有的问题都考虑全面了,做到心中有数,即使遇到一些突发情况也完全可以处理。
(2)教学目的明确,任务驱动,防止“放羊式教学”
经常听到教师课下交流时,会互相诉苦,所带班级的学生素质如何低下,上课不听讲又如何捣乱,甚至以损坏机器为乐趣。其实这都反映了一个现象:学生在实践练习时,无事可做,才闲则生非。这源于教师对学生安排的实践内容过于简单或过少,因此教师在安排学生练习时,应充分考虑到练习题的难度及学生完成所需的时间,把一堂课安排的很紧凑,让学生没有时间去做其他事。对中职生来说,教师应课堂目的明确,本节课要完成几个技能点,不必追求内容的多,尤其理论内容不要太多,重点演示实际的操作,使每节课都要达到预期的目的。
(3)教学形式灵活,以生教生,以生带生,避免单一的“一言堂”
针对中职生生源的特点,他们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也有很大的差距。大多数的学生基础薄弱,需要老师一一解答。但也有少数的学生平时比较热爱电脑操作,对于所学内容他们早已会操作。很多中职学生本身就比较活跃,热爱表现,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他们这个特点,鼓励那些已经掌握技能的同学来台上给同学们讲解及演示或者鼓励那些学得较好又完成了任务的学生去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发动邻近的学生一起讨论遇到的问题,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效果往往比教师讲解来得更加明显。 当然,老师在一旁要注意学生讨论问题的方向,不要最后变成了集市。
(4)教师应加强课堂巡视,做好总结概括工作
在学生实践练习的时间,教师一定要做好课堂巡视工作,一方面查看学生是否在练习,同时,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另一方面不让学生有因为无所事事而玩游戏或损坏计算机的时间和机会。
总之,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思想上应对学生严格要求,对课堂要善于谋划,掌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做好总结概括工作,本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掌握技能为目的,这样的教学才会有成果。
如何上好计算机类的课 篇8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知识成为人人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在生活和工作中, 人们都离不开计算机。我们用计算机查找资料, 统计分析数据, 更是把计算机当成了最好的休闲娱乐工具, 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 计算机更是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于是, 人们迫切地希望掌握更多有用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
自学是现在很多计算机学习者采用的方法。但是自学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要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否则看起书来都不知道书上说的是什么;其次还要有毅力, 从头到尾自学完一本计算机教材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基于人们对计算机知识的需要, 各类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课。初期, 计算机课的教学延用了数学等课程的教学方法。但人们渐渐发现, 在理论课上, 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好像听懂了, 但回去复习时, 就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因此, 开设实验课是非常重要的。
2. 开设计算机实验课
计算机的公共课主要以应用性的课程为主, 如: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等, 那么实验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呢?我认为, 实验课是对理论课内容的强化和提高。下面, 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上好计算机公共课的实验课。
2.1、加强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
很多学生认为, 实验课就是到实验室去, 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种想法严重影响了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在实验课前应该向学生说明实验课的重要性, 在实验室应该注意些什么, 上课前应该做哪些准备等等。这样, 学生到了实验室就可以马上进入学习状态, 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2.2、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2.2.1 设备准备
要上好一节实验课, 不仅要有适合的实验内容, 还要有实验室设备的支持。因此, 教师要提前与实验室管理人员联系, 安装并调试好所需的操作系统软件、高级语言环境、应用系统和辅助教学软件。因为要使用网络教学, 还要请管理员为每一个上机的班级设置各自的账号, 根据实验计划分配所需的软件和必要的权限。
2.2.2 实验内容的准备
公共课的实验课不同于专业课的实验课, 主要是验证理论课所讲的知识, 是对理论课内容的复习和提高, 因此设计实验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要把握实验内容的质和量的程度。实验内容设计的太简单, 学生做完题后不能对理论课所讲的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实验内容设计的太难, 大部分学生不能在实验课上完成实验内容, 又起不到复习的提高的目的。因此, 实验内容要有易有难, 先易后难, 对于少数知识掌握的比较好的同学, 可以设计一些选做题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3、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现在的计算机课大多在多媒体教室上,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看到内容的演示, 但由于课堂上人数多或其他原因, 有些同学不能很好的看清演示情况。实验室一般都配有网络教学软件, 比如苏亚星, 教师可以利用"苏亚星"现场演示学生问题比较多的题目, 这样每位同学都可以在自己的电脑屏幕上清楚地看到演示情况, 而且学生在看完了教师的操作后可以立刻自己动手操作, 强化了学习到的知识。
2.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计算机公共课的课时少, 教学内容多, 教师作为理论课的主体, 几乎占有了整个课堂时间, 很少有空闲的课堂时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实验课上, 教师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只起到辅助作用, 在学生出现问题时, 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
2.5、实验教师的人员安排
在很多高校, 实验教师是由助教担任的。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 实验教师和理论教师由不同的人担任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 同一门课的理论课和实验课由不同的教师担任, 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点要适应不同教师的讲授习惯, 学生不能很快的习惯教师的讲课方式;第二, 如果理论课教师和实验课教师不能在课前很好的沟通, 就会造成你讲你的, 我讲我的, 导致学生越学越乱;第三, 有些学生认为, 实验教师不负责学生的成绩评定, 因此上课积极性不高, 也影响了实验课的效果。综上, 我认为, 计算机公共课的实验课对学生掌握知识很重要, 实验课和理论课最好由同一教师担任。
2.6、实验课课堂人数
实验课上学生动手操作遇到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大。有些问题, 在理论课上好像听懂了, 但是自己操作的时候又忘了该怎么做, 因此教师要不断的给学生时行详细的辅导。如果课堂人数过多, 教师就没有办法对所有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辅导。通过实验教学我发现, 实验课的人数在50人以内是比较理想的数量。
3. 总结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有些人认为, 学习计算机就应该多实践, 实践越多, 学的就越快、越好。当然, 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 实践是重要的, 但无限制的夸大实践的作用, 把实践看成是万能的, 而忽略理论的指导作用, 则成了缘木求鱼, 失去了指导方向。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使理论能够有效的指导学生实践, 使实践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使之共同促进学生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董正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1
[2].赵致琢.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新构想[J]学术问题研究2006
[3].杜鹏东, 郝长胜.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生学关系之探悉[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
如何让学生更喜欢你的课 篇9
一、培养良好道德情操, 提高自身职业素质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 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教师要凭自己的职业道德、丰富的知识、严谨的作风来赢得学生的真诚敬仰和爱戴, 并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望, 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当一位有威望、受人尊敬的老师走进教室上课时, 学生们顿时情绪饱满、精神振奋, 这种气氛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学习的动力, 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培养知识的运用能力,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保持求知欲望, 提高创新素质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面对学生的问题, 虽然老师不可能每一题都回答得面面俱到, 但最起码要告诉学生一些基本的知识, 然后引导学生去思索、去创新。所以, 教师的知识必须是渊博的, 他们也需要创新, 要保持求知的欲望。不断用新知识来武装自己,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才会得到学生的尊敬,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职高英语第一册中有一单元叫Social Customs, 听、说、读、写四个部分都包含了某一特定的风俗习惯, 如果上课时教师就事论事, 教材上讲什么就教什么, 学生一开始会有一些兴趣, 过一会儿就索然无味了。但是, 如果教师对中西方风俗习惯非常了解, 能随时解答学生的提问, 那么这个单元中的每一节课都应该是生动活泼、充满热情的, 因为每一堂课都有一个情境、一个话题, 学生能结合自身的实践, 做出客观的比较, 而教师胸有成竹, 能应变及时、对答如流, 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 课堂的气氛活跃了, 知识掌握牢固了, 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正确进行课堂评价, 提高学生成功心理素质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赞美。作为老师, 无论是在课堂上, 还是在课后, 都不要吝啬你的表扬。老师应该积极去寻找学生的成功之处, 哪怕是很不起眼的, 也要及时给予肯定。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 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素质、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 所以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教育必须立足于学生, 教师应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思想的指导下, 开展教法、学法指导的研究, 注重分层次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一些后进生, 可以制定较低一点的目标, 避免他们一直受挫折,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优秀生可以制定较高一点的目标, 避免他们骄傲自满。
四、做一个快乐的老师, 也让学生享受快乐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说过这么一句话:“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 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 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 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做一个快乐的老师, 就要有快乐的心态。做老师确实很辛苦, 有时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但无论如何, 走进课堂, 就要调整自己, 不要把任何负面情绪带进课堂, 要让学生感觉老师带给他们的是微笑、快乐和知识。面对一个微笑的老师, 学生会还以更加灿烂的微笑和高昂的学习斗志。每一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成为愉快的课堂, 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所以“快乐学习”是每个老师的责任。
如何上好计算机类的课 篇10
一、小组预习
小组预习是指学生在预习课文时, 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小组预习能够使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 同时还能在遇到问题时共同探索。这样的预习方式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集体荣誉感, 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共同进步。例如:在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预习中, 可以将小组中的人分为三个小队, 第一队负责课文的第一小节, 结合着儿童泛舟的时间、地点以及风景进行分析;第二小队负责课文的第二小节, 将文中的修辞手法以及北海公园的风景仔细地分析出来;而第三小队则对课文最后一小节进行分析, 将少先队员对党、对祖国以及对人民的真挚感激之情分析出来。通过三个小队的分析, 使队员能够对一篇课文形成整体上的认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轻松地跟上教师的讲课思维, 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听课效率, 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重点预习
小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 常规做法是通篇预习, 不分主次。这样的预习方法在耽误大量学习时间的同时, 还降低了语文预习效率。而重点预习则能有效地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重点预习是指学生在预习之前, 教师带领学生将课文进行分层, 将重、难点告诉学生, 由学生自己进行独立探索的预习模式。在重点预习中, 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与探索能力, 同时还需要教师对这些重点进行分层, 以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 都能进行探索[2]。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诚实与信任》的预习中, 文章的重点在于小红车的车主与“我”之间发生的“摩擦”, 通过我的“诚实”取得了小红车主人的“信任”。学生在预习时, 可以结合着当前社会上的热门话题“遇见老人跌倒扶不扶”进行预习, 在预习之后, 可以结合着课文谈谈自己对“诚实”与“信任”的看法以及这篇课文对自己的启发。通过这种预习方法, 能够更好地开阔学生的思维理解模式,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观察能力, 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节省时间, 保证预习效率。
三、目标预习
目标预习是指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 由教师结合课文的内容, 布置相应的预习目标。学生带着预习目标进行课文预习。这些目标在设置的过程中, 一般围绕着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进行设置, 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有针对性地探索, 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模式, 明确课文的中心思想。例如:在四年级下册四单元第一课《三顾茅庐》的预习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预习目标, 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 带着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下一步探索, 即:三顾茅庐中的主人公有谁?张飞、关羽的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刘备的态度怎么样?诸葛亮的态度怎么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置, 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 明确整个课文的写作层次。这样的预习方式需要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 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整体的学习能力, 由简到难地进行设置, 同时还需要学生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 将自己遇到的疑、难重点标注出来, 以便在上课时进行重点解决。
四、层次预习
层次预习是指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 结合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将课文进行分层, 按照由简到难的层次进行预习。这种预习方法能够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 明确课文的重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跟上教师的思维节奏。例如:在六年级上册五单元第一课《姥姥的剪纸》预习中, 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能够熟读课文, 在熟读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查清楚, 对文中的词句进行有层次地划分。在这些结束之后, 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疑点, 带着这些疑问再次阅读课文, 体会姥姥和“我”之间的亲情。在整个层次预习中, 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课文分析能力, 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毅力。针对低年级的学生, 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这样则能给学生明确的预习目标, 使其在预习的过程中更好地解决问题。
五、总结
本文从四个角度出手, 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工作, 旨在提升教学质量, 这也是预习工作中应当充分予以应用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课前预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学生的预习能力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还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日常生活,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自学能力, 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准确地抓住重点, 掌握重点, 在提高自身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 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语文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刘珊珊.在规范下自主——小学语文课前的有效性预习[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1 (11) :25.
【如何上好计算机类的课】推荐阅读:
如何上好计算机实习课05-18
如何上好职高计算机课10-10
如何上好一节计算机课05-18
如何上好计算机基础课论文07-12
如何上好习题课06-06
如何上好制图课06-10
如何上好一堂课07-11
如何上好微机课08-06
如何上好化学课09-22
如何上好田径课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