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教学反思

2024-10-23

阶段教学反思(精选11篇)

阶段教学反思 篇1

初三物理阶段性教学反思

王振

开学两个月以来,在工作中遇到了种种困难问题。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我逐渐熟悉自己的工作,也逐步进入了良好的工作状态。现做如下总结:

自己感觉工作中成功的地方不是很多。但是在级部主任和其他老师的帮助下,使我的工作有了一些成功之处。首先,新分教师公开课的成功结束,就要感谢孙翠霞、王山以及李慧老师,使得我的公开课能够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新课标的思想,发挥出了自己的最高水平。其次,自己在实验室的运用和管理上,由于王山老师的帮助,使得我能更快的熟悉实验室的使用规定,让我的实验教学更加顺利。再次,在我担任八年级七班班主任的这两个月中,我也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班主任的劳累,在管理班级问题上虽然不是完美的,但总体来说是顺利的,出现了几个问题,但在主任和王腾飞等老师的帮助下都能顺利的解决。天域苍穹 http:///read_1730/ 我的不足之处也由很多。最主要的就是自己在课堂上不能严格要求学生。可能这是所有新教师的通病,针对这个问题,我多次找自己的原因,但最后还是失败,可能自己性格所致,无法强加于学生。但是课堂上如果不严格要求,课堂上的纪律就很难保证,纪律不能保证的话,学生上课的效果就不好。其次,我的书写也不好,学生阶段就没有练好字,导致现在工作了,自己的书写还是问题。再次由于担任班主任,工作比较繁忙,琐碎的事情比较多,致使很多事情会遗忘,不能及时的完成。心怀鬼胎黑岩 http:///read_7411/ 针对2011年9月28日的月考,我的分析如下,物理成绩虽然平均分在70分,但是由于教师的严格成不不同,致使不同的班级,成绩的平均分相差比较大。针对自己担任班主任的七班,物理成绩也没有“班主任”效应的出现。

最后针对我的各种问题,自己制定了如下的措施: 首先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意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游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标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由于新教材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展开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况,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师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其次,我觉得加强自我培训、提高自我素质也很有必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我们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参与分享教学诊断,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切实有效的有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即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别人成长的经验,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技能。

第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需要的。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最后,切实落实桓台县生本课堂“12345”工程:

一、树立“1个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二、抓住“2个转变”,变老师灌输式的教学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听懂为学懂、会学,掌握学习方法。

三、强调“3个突出”突出学生主体,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突出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质疑和探究;突出合作探究,通过4人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四、落实“4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学充满智慧挑战;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勃勃生机。

五、构建“5个环节”通过前置性作业,做好课前预习和学习前置;4人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交流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展示是手段,重在交流;教师引导点拨,教师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高效点拨、评价;检测巩固。

希望这次总结,能够让我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也认识到自己的工作缺点。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重点的进行工作,有重点的进行教学。

阶段教学反思 篇2

一、中学历史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认识自己的途径就是反思和实践。而教学活动水平的提高就是教学活动反思。可以说,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表现为:

1. 明确教学亮点, 可以作为以后教学参考。

历史教学活动的实施都存在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而对历史教学活动反思的作用之一就是找出历史教学活动的成功做法, 将其记录下来, 可以作为后续优化中学历史教学活动的参考依据。

2. 找出教学不足之处。

在完善的教学设计也存在不足之处。但将历史教学不足之处找出, 则可以为纠正和弥补教学错误提供依据。因为中学历史教学活动存在缺陷, 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不利于提高学生历史知识水平。但中学历史教学反思则可以准确的、有效的找出历史教学的不足。这可以使历史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正视教学缺陷, 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步骤的弥补和矫正教学不足, 为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创造条件。

3. 创新教学方法。

在开展中学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学生发散思维、开发智力, 将能够迸发出“智慧火花”, 提出有价值的想法和做法, 利用其融入到教学方法中, 则可以创新教学方法, 促进历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对历史教学活动予以反思是必要的, 可以将学生提出的想法和做法记录下来, 以便于“智慧火花”融入到教学方法中。

二、中学历史教学反思的三个阶段

1. 教学前反思。

教学前反思中学历史教学, 主要是对教材及学生实际情况予以了解, 根据上学期教学总结, 明确本学期教学目的、教学任务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为高质高效的落实历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可以说, 教学前反思历史教学是对本学期历史教学活动的定位, 为后续规范、合理的落实历史教学活动做铺垫。中学历史教学前反思的内容是:首先, 明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 分析教材, 合理规划历史教学方案。为了确保所开展的历史教学活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应当按照新课标的指导思想, 对本学期的历史教材予以分析, 了解本学期需要教授的历史知识。再根据上学期教学总结, 对学生历史成绩、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予以了解, 从而合理规划历史教学方案, 为后续有效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其次, 合理选用教学方法, 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历史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采用适合的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历史教学活动, 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适应性、趣味性、引导性, 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做铺垫。对于教学活动的选用, 则参考学生实际情况和历史教学方案, 合理选用, 促使教学方法的引用可以使学生快速的融入教学活动, 积极参与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探索。

2. 教学中反思。

在我国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当下, 学生作为课程主体, 应当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努力学习历史知识, 为使自身清晰明了的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创造条件。实现这一目的, 这要求历史教师做好每一节历史课程的教学活动反思, 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融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 提高教学质量。中学历史教学中反思的具体内容是: (1) 课前反思。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反思, 并不单单是在课后进行教学活动反思, 历史课堂教学前反思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课堂教学前进行反思可以对反思以往教学此方面内容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摆脱固定教学框架, 将情感、价值观、知识、能力等融入到课程中, 为高质高效的开展教学活创造条件。 (2)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就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所进行的分析总结。可以说, 历史课堂教学后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有成功和失败之处, 如若不在课后及时做好课后反思, 则会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给遗忘, 那么教学不足将不会被教师所重视, 这不利于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 在课后历史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应当将教学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学生的见解、教学方法运用效果等方面予以详细的记录, 为优化历史教学活动做铺垫。

3. 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反思是在每一学期的教学活动结束后, 对本学期历史教学活动开展整体情况进行反思, 做好总结性的记录, 为创新和优化中学历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教学后反思的具体做法则是, 根据新课标要求, 系统的、全面的、详细的分析本学期开展的历史课堂教学, 确定历史教学方式的长处和缺乏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为下学期更好的开展中学历史教学活动做铺垫。

结束语

在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当下, 不断提高教学活动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更好的教授和培养学生, 为了促使学生良好发展创造条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经常反思教学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其可以使历史教学不断优化和创新, 更好的教授学生, 使学生历史知识水平提高。所以, 对教学活动反思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康琼.中学历史教学反思的三个阶段[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 (04) :10-11.

[2]庄素芬.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学反思[J].广东教育, 2005 (09) :20.

[3]杨淑红.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的关键[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 (下) [C].2007.

[4]林科丽.做好教学反思, 增强地理教学的有效性[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

初中阶段语音教学的反思 篇3

【关键词】 初中阶段 语音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2-115-01

0

一、语言教学三要素的关系

1.语音教学与词汇

入学伊始,笔者在初一学生中做过调查,经统计,大部分的初一学生是没有语音基础的,他们读记单词主要是靠机械模仿老师的发音和机械记忆字母顺序,更有甚者给英语单词加注拼音或汉字。而这极可能导致有些单词的发音不准,如th的发音。听写往往是呈现词序错误。例如,first写成frist,sport写成sprout,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拼读规则。

我将48个国际音标音标分单元音,双元音,爆破音,摩擦音,破擦音,鼻音,边音,半元音穿插在starter教学中。由于starter是衔接小学和初中的过渡版块,学生可以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对他们来讲,难度也不太大,此阶段重点是单个音标的读法和写法。为检验学习效果,我准备了一些拼读练习。音标拼读练习也应分阶段进行,而且成为一项常规任务。在起始阶段,我选用的是学生在小学学过的一些单音节词,目的为了让学生树立自信。在全部学完了48个国际音标后,我加大了练习难度,即看音标读单词。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更多的学生敢于展示,在小组讨论过后,我引入竞赛机制。在语音练习的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呈现make, take, bike, note, these然后请学生写出其音标,并总结规律。学生不难发现:这些单词的共同点是以辅音字母加e结尾,辅音字母前的元音字母发的字母音,随后引入开音节的概念便顺理成章。发音规则将单词的发音和拼写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解决记忆单词的难题。

2.语音教学与听说

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讲起话来之所以流畅,是因为他们有重音,语调和意群的停顿,有节奏感。学生朗读英语字正腔圆,声音很齐,但是少了英语的味道。学生可以先认真听课文录音,做好标记(重读弱读,升调降调),然后小声跟读。我发现很多学生一个单词读第一遍读升调,第二遍读降调。我认为应该纠正这个习惯,很容易让学生找不到这个单词的重音。我还发现很多学生弄不清陈述句,特殊疑问句用降调,一般疑问句用升调,选择疑问句前升后降。有些学生不会意群停顿,不会连读,读英语往往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往外蹦。例如Not at all.在跟读时,短句还行,一遇上长句就跟不上音频的速度了。

3.语音教学和听写

听写,先听后写,正确的书写要建立在听懂了的基础上。在掌握了发音规律后,单词的听写相对于短语和句子的听写要容易。缺乏整体概念,注意不到意群的停顿、连读很难写出正确的短语或句子。因此教师在做短语听写训练时,要教会学生要先听后写。教师在读的时候,声音要洪亮,语音要清晰,语调要正确,还要注意停顿,让学生能听清听准,培养学生良好的聽写习惯。

二、教材的弊端

外研版教材中音标的学习从module 1开始到module10结束,持续几乎整个学期。每个模块第一单元的pronunciation and speaking这一部分是音标学习。编者的意图是想循序渐进地学习音标,并通过不断的重复操练,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但是国际音标学习时间过长,在完全掌握之前,学生还是得机械地记忆和拼读单词,而遇到一些符合拼读规则的单音节词,学生还是不能识读。

三、语音教学的建议

1.增加语音教学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市场上有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语音教材,我个人接触过神奇语音教材和一气呵成学语音。前者主要是基于自然拼读,适合作为语音入门教材,其趣味性主要体现在音标卡和语音的舞蹈教学。学生通过反复翻音标卡和跳舞,可以形成条件反射,一看到字母组合ai,ay和a辅e,就能说出其发音[ei]。而后者主要基于国际音标,适合年龄较大或有一定语音基础的学生使用,其趣味性在于采用对话的形式教授音标的发音要点,然后进行音标的拼读练习,绕口令,唱rap.这些的形式,比单纯地反复诵读单词更受学生欢迎。除此之外,练习音标时,教师除了可以提供一些含有相同音素的单词,可以出示一些用音标写的句子。当学生拼出后,教师说出句子的含义。

2.安排阶段性语音检测

语音教学,教师应遵循“少讲多练”原则。尤其是音素和拼读,教师要做充分、标准的示范,不厌其烦地给学生纠正发音,尽量做到人人过关。否则等到大量单词蜂拥而至时,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为每人纠正,对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也会束手无策。语音教学要贯穿于整个初中英语教学之中。“久熟不如常练”,英语语音教学决不能在初一第一学期集中教学之后停下来,而应长期坚持。

3.发挥母语正迁移作用

英语的辅音相当于汉语中的生母,元音相当于汉语中的韵母;大部分辅音字母的发音就是汉语拼音去掉尾音,如b[b]p[p]m[m]f[f]l[l]t[t].

4.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

学生需要仔细观察教师的口型,认真模仿教师的发音,勤加练习。练习音标、语流时,应该“大声、清晰、快速”。鼓励学生多开口,不要怕犯错。

5.加强音节划分和拼读规则的教学与训练

英语单词拼读是以音节为单位进行的,将字母组合发音以及开音节、闭音节常用的拼读规则的教学落到实处,层层把关,要求学生做到脱口而出。

四、结束语

初中语文阶段教学反思 篇4

一、对学困生的耐心还有待提高,自己的大部分精力与时间都放在了优等生的身上,对于学困生只是课堂上关注,而课后并没有紧盯不放,所以不少胆大的能赖皮就赖皮,他们也知道老师不高兴跟他们多烦,久而久之,成绩和习惯越来越差。因此这次测试我班查分率较高,导致平均分大幅度降低。

二、对优等生的基础知识抓到不够牢。和陆华成老师交流之后,发现他非常注重基础知识,严格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及时复习,每节课前5分钟抽查,渐渐养成习惯之后,学生会自觉去复习学过的知识,甚至不需老师的抽查。

高三数学教学反思”阶段总结 篇5

不知不觉中,从2012年1月开始着手准备,到现在我们如火如荼的实施研究,我们的“主题班会活动的有效设计和实施研究”课题研究已进行了将近半年的时间,作为课题组的成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自己也在不断成长和悄悄发生着变化,在过去的一学期当中,虽然忙碌却也有收获,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帮助下,扎实工作,深入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并把别人的好的经验加以吸收和消化,用以指导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使主题班会的形式不断丰富和创新。为使以后的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现将我们本阶段的工作情况做个总结。

一、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这一学期以来,我们每月两次定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有关的理论辅导,每周一定为教研活动日,专门研究实验工作,实验教师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题组组织的的理论学习、观摩活动和课例讨论,并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自学了有关如何有效设计主题班会的相关内容,如《初中主题班会序列化研究》,《教师如何开好主题班会》等,始终坚持我们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即“探索主题班会活动的有效设计和实施研究,以中学主题班会活动课组织设计和操作方法为切入口,探索、优化、总结中学主题班会课的有效组织途径和方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和道德认知水平,制订出科学、合理的主题班会活动常规系列,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组织操作体系。力求在如何更好的实施主题班会活动等方面有所突破,推动教师德育理论素养的提升,推动教师活动的设计力和执行力的提高。真正实现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个教师的理想。”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这样说,参加这一课题实验,使我们对主题班会的有效设计和实施更加趋于理性和成熟,理论素养有所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自己的科研能力。

二、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根据实际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这一学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活动来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心理,消除不良习惯,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本学期第一次月考后,根据有的同学学习效果差的情况,李老师及时组织了“学习经验交流”主题班会,要求各科学习优秀的学生写出自己取得成功的学习经验,通过集体交流的方式,使同学们互相取长补短,各为所用。通过这次活动,绝大多数同学都表示要科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再如,根据学校的要求,今年的母亲节,各班要利用班会课组织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刘老师组织了题为《母亲恩情似海深——我的亲情故事》的主题班会课,以唤起同学们对父母的感恩意识,从而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此外,我们课题组成员还在主题班会的形式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比如,采用了辩论赛的形式围绕“合作与竞争哪个更重要”的主题召开班会,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进一步把握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很多班级还运用了知识竞赛、视频播放、诗朗诵、情景剧等方式穿插在主题班会中,使班会形式丰富多样。

三、树立成果意识,及时收集整理各种材料。

通过近一年的课题实验,我们基本上改变了以前那种活动做完即完的方式,养成了及时收集和整理各种材料的习惯,每次班会活动都从各个方面留下了第一手材料,这位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由于研究和实践时间较短,参与研究的人员水平有限,在设计主题班会过程中有不足、缺点和纰漏在所难免。愿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要使各种系列的主题班会活动,能够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充分发挥整体德育功能的主题班会活动体系,努力使主题班会活动的有效设计和实施研究更加完善和科学。

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6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

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一个要点是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人;一个要点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在这方面,主要应体现在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以往我们有一种失之偏颇的认识,认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统的讲授语文知识,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的一步一步的语文训练。我们忽略了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这一基本事实,忽略了母语教育的诸多特点。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有本质的不同。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学习母语应有别于学习外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体现在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上。如,利用汉字感情色彩强烈的优势,重视语感的培养,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又如,利用汉语言文化沉淀丰厚的优势,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储备。总之,语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

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综合学习,看重的主要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其重点,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的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精心组织学习活动,要点有:组织好自学,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渐提高语文素质,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阶段教学反思 篇7

文[1]给出了下面的问题:已知数列{an} 满足an=3n-2n(n∈N*),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有

从文中可以看出:不仅学生认为数学归纳法不行,而且教师也认为数学归纳法不行,理由是当n=k+1时,利用归纳假设可得,下面就无法继续了.此外,教师还通过教学追问、利用反思生成得出数学归纳法失灵的原因在于不等号右边是与正整数n无关的常数,这直接导致证明n=k+1成立时无法借力于上一步的结论.

这个问题用数 学归纳法 证明真的 不行吗?

这类教学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又该怎样解决呢?

2分析问题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 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的灵活性较差,求异思维不足,同时在解题教学和解题反思中,对思维的整性体认识不足;其次,在探究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没有真正掌握推导过程的本质及其所 蕴含的数学 思想方法;最后,在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中,教师只教会了数学归纳法的形式,没有教会学生怎样变通,创造条件利用归纳假设.

3解决问题

我认为在探究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要让学生经历下面的3个阶段,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3.1化归与转化阶段

这一阶段,要求学生根据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的结构特征,把求和问题转化为下面的简单问题.

对于等差数列,启发学生 转化为Sn= na1+(1+2+3+…+n-1)d,此时问题转化为求Tn=1+2+3+…+n-1.它就是人们常见的高斯求和问题.对于等比数列,启发学生转化为Sn=a1(1+q+q2+ … +qn-1), 此时问题转化 为求Tn=1+q+q2+ … + qn-1.

这样转化,培养了学生的化归意识,突出了求和的本质.

3.2探索与尝试阶段

对于求Tn=1+2+3+…+n-1,可以采用逐项相加的方法(高斯的小伙伴使用的方法),当然它只适用于项数较少的情况,不具有一般性.在启发和讨论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逐步想到配对求和,此时2Tn=n(n-1),其实质是化和为积.当然也可以先从特殊的高斯求和入手,再推广到一般的等差数列.它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和风格设计,可能适用的对象不同,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对于求Tn=1+q+q2+…+qn-1,在引导学生观察表达式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消项,化多项为少项,此时学生可能想到等式两边同乘以q,错位相减.如果学生实在想不到,在经过探索与尝试后,直接告知也未尝不可.它也比不经过思考,直接告知结果或者直接看书得到结果要好得多.当然,如果学生是直接看书得到求和的方法,此时,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要在等式同乘以q,其作用是什么?让学生经过 思考、提炼总结,掌握方法,形成能力,使学生从自发转为自觉.

从整体考虑,还有下面的求法:

一方面

另一方面

联立解得

我们不妨称之为整体递推法.

评注1)用整体递推法还可以解决等差数列{an}和等比数列{bn}的乘积构成的复合数列{anbn}的求和问题.

记,因为

an+1bn+1=(an+d)bnq=qanbn+dqbn, 所以

又 Sn+1=Sn+an+1bn+1,联立解得

这充分说明它是通性通法.

2)对于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还可以介绍下面裂项求和的方法.因为

当q≠1时,

它和错位相减法的本质相同,都是从局部入手,根据结构特征进行消项.不同的是裂项求和的方法更隐晦,学生不易想到.这两种方法,不适合在新授课时讲解,可以在数列求和的复习课中,作为思考题交给学生.通过它可以提升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这也是教师理解教学能力的体现.

3.3总结提炼形成能力阶段

数列的求和,本质是消项,化多为少,数列的裂项求和尤其明显.等差数列求和过程中使用的颠倒相加法是根据表达式的结构特征,化和为积.此外,从形的角度看,公式可以看成是利用中心对称,将三角形对称补形为平行四边形;公式可以看成 是利用中心对称,将梯形对称补形为平行四边形 (苏教版教材中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的安排正有此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两种推导方法,分别是从整体和局部入手.其中的错位相减法,是根据等式的结构特征,从局部入手; 整体递推法则是从整体入手,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借助分解 与组合、算两次的 思想方法.经过总结提炼,将数与形,分解与组合,整体与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学生 的数学素 养.我们知道,启发思维重于诱导结果,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而现在的教学,往往是告知结果,反复训练.通过强化训练,学生可以做一些常规题, 在各种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数学思维的品质和数学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如果在推导求和公式时能够让学生经历这样的3个阶段,体验数学的 认知过程,掌握问题 的本质,就不会出现文[1]中的尴尬情况.

在学生真正理解整体递推法、放缩法和数学归纳法的前提下,可以给出原问题的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1时,不等式显然成立.

(2)假设n=k时不等式成立,即

则当n=k+1时,因为

3n+1-2n+1>3(3n-2n),an+1>3an>0, 所以

即当n=k+1时,不等式成立.

综上,对一切正整数n,原不等式成立.

4教学思考

为了避免和减少以上教学现象的发生, 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要在三个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他是教师在教学中能否 “深入浅出”的关键.其中能否“深入”取决于教师的数学水平;能否“浅出”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对学生的理解.在三个理解中,理解数学尤其重要,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前提、 基础和关键.下面以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予以说明:

4.1厘清“是什么”

在求和之前,首先弄清楚它是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根据定义和通项公式分别有:

它是求和的前提.

4.2追问“为什么”

在问题转化为Tn=1+2+3+…+n-1和Tn=1+q+q2+…+qn-1后,追问转化体现了什么思想方法,作用是什么;在学生想到将等式Tn=1+q+q2+…+qn-1两边同乘以q时,追问其作用是什么,怎样想到的;在得到Tn+1=Tn+qn,Tn+1=1+qTn,Tn(1-q) =1-qn后,追问这个过程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方法.

4.3挖掘思想方法

阶段教学反思 篇8

“三阶段”教学模式并没有实质上的新意,其实就是我们说了千万遍的预习一学习一复习。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对此有过探索,有着收获的快乐,同时也有几许困惑和质疑。下面针对有效的课堂教学,谈一点肤浅的想法:

近两年,我校的教育教学设备得到了十分明显的改善,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一学期二十多节语文课听下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一节语文课不用多媒体教学。在我校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每一节课都是一次听觉与视觉的盛宴。比如教朱自清《背影》时播放的《父亲》,教《我的老师》时播放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教《石榴》时播放的《我的中国心》等,不一而足。朗读课文时,各种声情并茂的录音朗读让人为之心颤。用声音来传递情感,对于听者而言,无疑是一次妙不可言的享受,对于读者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次心灵的释放?然而,语文学习和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应只是知识的积累、文义的理析和答题技巧的提高,更要帮助学生在一次次的阅读中寻求情感的丰盈、心灵的充实和精神的满足,而朗读又是实现此目的的最好方式。有感情的朗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一场契合的心灵对话,是作者情感思想的完美呈现,也是读者自我情感和价值观的再塑造。遗憾的是,我们深信这一点,却又为了一个个所谓的“教学任务”而忽略了这一点。

我也经常在深思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一节的语文课都要这样进行教学呢?难道语文课就不能简简单单地教吗?是不是每一节课从头到尾都需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呢?我认为,语文教学重在有效性,而不是观赏性。特级教师支玉恒在教授《匆匆》一文时,将读贯穿课堂始终,整节课有70%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学生在读中感悟到时间的宝贵、生命的短暂,懂得了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并声情并茂地把这种情读出来,培养了语感,最后有感而发,笔端流淌出一句句精警的格言,字字珠玑。没有华丽的手段,只是简简单单地读、真真切切地悟、最终淋漓尽致地写。这里并不是要否认现代教学媒介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不是拒绝现代教学媒介,而是提倡恰当而适度地使用教学媒介,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促进学生多感官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学媒介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的作用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更好地悟,而不是代替语文本身。如果一味追求现代教学媒介,喧宾夺主、本末倒置,那就背离了语文学习的方向。

我在每听完一节课后,内心总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理智的声音,一种是情感的声音。很多时候,这两种声音的碰撞让我左右为难。比如,我校成老师在讲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时,一开始就用他富有磁性的标准的男中音将我这个听课教师吸引住了,而后那一番动情的朗读和娓娓的讲解更是使我的思绪沉浸在了杜甫忧国忧民、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中。然而,从学生的整体反应看,整个课堂仍然只是教师“一个人的精彩”。于是,我的理智提醒自己:如何将自己的品悟用更好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让他们也一起感受着你的感受?这种教学的智慧与艺术应是语文教师执著一生所要追求的。再如我听王老师讲授《藤野先生》一课后的感受。《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回忆早年留学日本经历的一篇散文,文中除了表达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外,还处处流露出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王老师讲授本文时,将学习目标定为两个方面:一是了解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二是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厚感情以及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通过四件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厚感情;第二板块,通过地点的转换,引导学生探究鲁迅先生的心路历程,学习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三板块,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和拓展训练。各个环节完成得都不错,学生也似乎读懂了鲁迅,然而,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学生对文本是理解透彻了,可是在他们心上留下的似乎也仅此而已,这样想来,一堂情理兼美的语文课还只能是一种追求。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与阶段总结 篇9

在整个小学阶段,共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识字量大也是造成一年级识字教学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是虽然在教学中存在机械记忆,很多同学会在这期间出现厌学现象。如不写作业,逃学等。最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学校大门,他们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与高年级的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注意力和兴趣点也不一样。如果长时间反复接触,他们也会失去以往的兴趣。

由此,我提出了“一年级识字趣味化的课堂教学研究”这一课题,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兴趣”在识字教学中的的作用,进而提高学生对识字教学的积极主动性,探索一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识字教学研究的有效开发,确立识字点,采用丰富灵活的方式,有效进行识字训练,提高学生识字量和识字能力。提升学生的识字教学兴趣。

通过本学期的尝试,运用了多重方法,去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对常用字记忆较之前更加牢固,运用更加得心应手。具体成果如下:

主要结论: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确实能够充分发挥“兴趣”在识字教学中的的作用,进而提高学生对识字教学的积极主动性,探索一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通过对识字教学研究的有效开发,确立识字点,采用丰富灵活的方式,能够有效进行识字训练,能提高学生识字量和识字能力。

能提升学生的识字教学兴趣。

初步成效:

(一)趣味识字法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生字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通过一系列小测验,与未进行趣味识字教学的学生相比,受到过多重趣味识字教学的学生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生字,能够更快学会运用生字组词造句,能够在测验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三)考试成绩较为理想,尤其是生字拼音组词和造句相关题目得分很理想。

阶段性成果: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教学随笔、师生交流会、识字公开课、《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教学反思、较为理想的考试成绩

下一阶段计划:

(一)元宵节过后,给同学们猜灯谜来识字,并制作《优秀短篇识字文册子》。

(二)组织运用多种方法的识字比赛:在班级内组织识字比赛,校验学习成果。

进行赛果统计和分析,写好研究论文。

(三)对课题全面总结、搜集和整理研究资料,撰写专题研究报告、申报课题结题。

写《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结题汇编。

阶段教学反思 篇10

第一轮前半阶段复习教学反思

物理教研组

赵晓霞

2012-1-8

本学年我又迎来12届高三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第一轮前半阶段的复习教学,结合学生实际和一模教学成效,先对前阶段的教学做一下反思:

一、应重在复习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我所任班级(特长班)学生的基础较好,学习习惯很好。通过这次一模考试我了解到有很多学生却在基础题上失分很多,平时没注重课本,所以我在一轮后阶段必须从简单的、基本的抓起,少而精的讲例子,每讲一个例子,得每一步在黑板上板书,然后针对学生的水平做一个类似的题目,渐渐地让学生学会完整的解题,从而得全分。

二、注重教学疑难,建立教学疑难突破本

比如在复习动能定理时,连接体问题是难点,也是高考的重点,很多学生对这类问题感到棘手,我想如何把系统动能定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很容易接受并较方便运用它来解决问题,这是需要一套切实有效的教学理念

三、提高学生解题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能力 在一轮复习前阶段我发现很多学生在解题时不能正确描绘物理情景,不能建构物理模型,或建构好物理模型又不只正确信选用解题方法。因此,在后期复习中,我要建议同学们重视对各种物理思想方法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要总结一套高层次、高效率的复习方法和解题思想方法。例如解静力学、动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

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合成法;追溯解题出发点的分析法;简单明了的图线法;以易代难的等效代换法等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此外,在复习中,要教给学生怎么建立物理模型;怎样随着审题而描绘物理情景;怎样分析物理过程;怎样寻找临界状态及与其相应的条件;如何挖掘隐含物理量等等。这些,都是远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题任务更有价值的东西。

四、改进教学方法,与同事相互交流

在复习教学中,经常感到复习课上法单一,没有新意,为了防止长时间的教学方法的单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高三的几位教师采取了经常听课的方式,只要有时间,就去听同行老师的课,不分场合,不举形式听随堂课,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吸取他人的长处,为我所用,听他人是怎么上这些内容的,自己是怎么上的,自己的课有什么不足,别人的课有哪些优点,下一次在上这里时我要怎么上才好,通过这样的相互听课,相互学习,提高自我,提高复习课的质量。

五、加强作业训练,强调规范解题

从一模考试看,有很多学生综合科没做完题,计算题步骤很不合理,因此丢分太多。练习在总复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一环,要想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力求规范地解题是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具体说务求做到两条:第一、要规范地使用物理规律。物理学自有本身固有的思维规律和方法,像动能定理的应用,首先要求弄清所研究的过程及研究对象在此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然后区别各力

做功的正、负,再搞清过程的初态和终态,最后按外力功的代数和等于动能增量列出方程,这之后的代数运算便容易了。如果在平时练习中始终能坚持这样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时间久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一定会上升到新的层次。第二、要将题做完整。一个完整的解题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要有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所有这些,无不涉及双基知识及个人的素养和能力,都是要通过训练来加以提高改进的。那种蜻蜓点水式的解题,不可能在这些方面得到不断启发和训练,题解得再多,然而水平提高不快、工作不实,最后必定导致复习工作的低效率。作为一名教师,只有通过对教学的不断总结,进一步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自己在教学上立不败之地。

阶段教学反思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阶段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呈现复杂化、多样化和艰难化。这就需要不断研究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努力探索大学生思想行为与环境变化的内在联系,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笔者通过在班级中开展“阶段反思”,探索和实践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让大学生在反思中认识自我,明确方向,提升自我。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一、阶段反思内涵

反思,在百度百科中解释为“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即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它是在时间维度上的一种反向思维,是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复思考,它遵循从结论到前提、从结果溯原因的方法。

阶段反思,是对某一特定阶段行为与结果的追溯与反思。它是以学生自身在大学某一阶段的生活、学习、课余活动等情况为反思对象,对自身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学生进行有意识思考、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的体现。

二、阶段反思的教育意义

(一)阶段反思能激发大学生主体自觉性,提高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主体原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将教育对象视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教育目的总是在教育者发挥主导作用和教育对象发挥能动作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实现的。在整个班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阶段反思,正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巧妙运用,适应了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的趋势,让学生在自我总结和反省中,实现自我教育的意义,避免了传统说教的被动、消极、负面效应的产生,提高了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阶段反思是一种具有高度自觉性和内隐性的自身思维,它在个体的成长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利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二是利于全面提升和发展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三是利于大学生有效合理地安排好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通过开展大学生“阶段反思教育”, 引导和触动大学生对自己过往和当下的言行进行解构和反思,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生命生存生活的本质等进行重新认识和诠释,时刻明确自己的追求目标,时刻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不断砺志、砺言和砺行,走健康和谐的成人成才之路。

(二)阶段反思教育遵循认识论的规律。认识论要求我们,要充分重视认识与实践两者间循环往复式的互动。因此,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同样要想提升学生的认识,就需要有实践结果的佐证,通过实践结果告诉其当时的认识和行为对其自身发展与成长的影响,进而提升其认识。

(三)开展阶段反思可以有效促进班风学风的提升。学生是班级建设的主体,加强班风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在班风学风建设中的积极性, 通过各个阶段的反思,让学生从思想上不断反思和追问自己。通过阶段反思,还可以帮助学生自我合理地规划好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根据不同阶段的情况,总结经验教训,调整自己的计划和目标,改善学习与工作的方式方法,促进自我的完善与成长。因此,阶段反思可以直接有效地触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自觉地善言善行、自觉地遵章守纪、自觉地发奋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班风学风的提升,能够实现加强、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健康和谐校园文化的更高目的。

三、阶段反思的教育实践

(一)反思教育要有阶段性和针对性。采取反思教育要有阶段性,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结合自身现阶段的情况进行反思。只要是对其有教育促进意义的,都可以进行反思。无论成败,让学生从中总结出成败的经验教训,引以为鉴,端正态度、认识和观念,起到适时调整、不断完善的目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阶段反思要注重效果,反对模式化,同时融合其他的教育方式。 反思是一种思维,是一种内心灵魂的自我对话。这种反思,是学生心灵深处自我行为的思维审视与调整,不能批判与惩戒的意味,阶段反思的内容不能模式化教条化,而应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本阶段值得反思的事。阶段反思的形式可以通过小组会、主题班会、辩论会、书面反思等形式,触及学生灵魂深处。班主任加以鼓励性的反思批示去分析该阶段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事情的全面审视再认识的过程,是对学生灵魂的一次洗礼,思想的一次升华。

(三)让阶段反思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通过反思,分析原因,寻求对策,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逆向思维、总结、归纳、规划等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可以谦和心态,淡定成败,喜不骄,败不馁,成为学生成人成才的一种能力。

实践证明,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比班主任简单、空洞的说教更为实效,对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上一篇:盛世明天作文下一篇:销售实习报告范文